跳转到内容

挥麈录 (四部丛刊本)/前录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前录緫目 挥麈录 前录卷一
宋 王明清 撰 景汲古阁景宋钞本
前录卷二

挥麈前录卷之一

 朝 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汝阴王明清

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

 置酒合乐燕百僚于华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干

 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

 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使燕乐休假三日诏

 从之诞日建莭盖肇于此天宝七载八月巳亥诏

 改为天长莭其后肃宗以九月三日生为地平天

 成莭史不书日文宗以十月十日生为庆成莭武

 宗六月十二生为庆阳莭僖宗八月五日生为应

 天莭昭宗二月二十二日生为嘉会莭哀帝十月

 三日生为延和节梁太祖十月二十一日生为大

 明节末帝九月十二日生为明圣节唐明宗九月

 九日生为应圣节晋高祖二月二十八日生为天

 和节出帝六月二十七日生为启圣莭后汉高祖

 二月四日生为圣寿莭隐帝三月七日生为嘉庆

 节周太祖七月二十八日生为永寿莭丗宗九月

 二十四日生为天清莭恭帝八月四日生为天寿

 节 本朝 太祖二月十六日生为长春莭太宗

 十月七日生为乾明莭后改为寿宁节真宗十

 二月二日生为承天莭 仁宗四月十四日生为

 乾元节 英宗正月三日生为寿圣莭神宗四

 月十日生为同天节 哲宗十二月七日生避

 僖祖忌辰以次日为兴龙莭 徽宗十月十日生

 为天宁莭 钦宗四月十三日生为乾龙莭

 太上皇五月二十一日生为天申莭今上皇帝

 十月二十二日生为会庆莭而 章献明肃皇后

 正月八日生为长宁莭宣仁圣烈皇后七月十

 六日生为坤成莭以尝临朝故耳五代诸君莭名

 不见于正史以郑向开皇记考得之唐代宗十月

 十三日天兴莭见令狐绹文集中唐顺宗圣寿莭

 见于齐抗会稽舍宅为寺碑后唐清泰帝正月二

 十三日千春莭见于五代史晋家人传近董令升

作诞圣录惜乎未尽也

祖宗神御像设在南京则鸿庆宫西京则奉先寺之

兴先会圣宫之降真殿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曰彰武滁州曰端命

 河东曰统平鳯翔曰上清太平宫及 真宗亲征

北郊封泰山祀汾阴则有澶渊之信武嵩山崇福

 之保祥华阴云台之集真干徳六年即都城之南

安陵之旧域建奉先资福院为庆基莭宣祖

艺祖则太平兴囯之开先 太宗则启圣之永隆

至大中祥符中建景灵宫天兴殿以奉 圣祖其

后 真宗之奉真仁宗之孝严英宗之英德皆

在其侧也又有慈孝之崇真万寿之延圣崇先之

 永崇以奉真宗母后章献明肃在崇真之旁

 曰章德 章懿在奉先之后曰广孝章惠在延

 圣之后曰广爱在普安者二 元德曰 隆福

 明德 章穆曰重徽元丰中 神宗以献飨先后

 失序地偏且远有旷丗不及亲祠者迺诏有司

 神御之在京者寓于佛祠皆废彻而迁之禁中繇

 英德而上五丗合为一宫凡十一殿以丗次别东

 西序 帝殿一门列㦸七十二殿之西庑绘𦘕容

 卫公王名将罗立左右内有燕𥨊温凊之实玩好

 毕陈而母后居其北改庆基曰天元后曰太始开

 先曰皇武后曰俪极永极曰定大后曰辉德奉真

 曰熙文后曰衍庆孝严曰美成后曰继仁英德曰

 治隆其便殿十一曰来宁曰燕娭曰灵游曰凝神

 曰天游曰泠风曰太灵曰丹台曰灵昆曰昭清以

 五年十一月奉安 帝后塑像于新宫大赦天下

 绘像侍臣于后元祐初即治隆之后宣光殿以奉

 神宗绍圣初辟宫之东隅为显承殿以宣光殿故

 址为徽音殿以奉 宣仁圣烈建中靖国元年

 以显承介于一偏庙号未称于是度驰道之西东

 直大定南北广袤地𫝑并撤省寺创为西宫建大

 明宫以奉 神宗为馆御之首㳙日迁奉亲祠永

 为不祧之庙以示推崇之意曲赦四畿录功臣后

如元丰故事云

西京应天寺本后唐夹马营大中祥符二年

 太祖诞圣之地建寺锡名东京启圣院本晋护圣

 营以 太宗诞圣之地太平兴国六年建寺雍熙

 二年寺成赐名二寺皆奉祖宗神御英宗以

齐州防御使入继大统治平二年建齐州为兴德

 军熙宁八年八月诏潜邸为佛寺以本镇封赐名

兴德禅院仍给淤田三十顷

开基节建名丗多无知者建炎初尝诏如后来所立

 元圣真元节名之类除开基节外悉皆罢去始知

 为未久因考建中以后诏旨政和二年南京鸿庆

 宫道士孟若蒙进状言本宫毎遇正月初四日为

 创业之日修设斋醮乞置节名以永崇奉诏从其

 请近见曽仲躬云若蒙亦能诗文清作南京少尹

 日尝与之游乱后复会于三衢绍兴间若蒙又以

 前绩自陈时秦会之当轴令敕住临安府天庆观

 非其所欲拂衣而归老于衢云仰惟

太上皇帝中兴再造复在南都符命岂偶然哉

太祖皇帝朝尝诏修先代帝王祠庙毎庙须及一百

 五十间以上委逐州长吏躬亲点检索图赴阙遣

使复检令太常礼院重定配享功臣检讨仪相𦘕

様给付女娲祠在晋州书传无功臣可配太昊以

 金提勾芒配祠在陈州炎帝以祝融配祠在衡州

 黄帝以后土风后力牧配祠在坊州高阳以玄⿱冝八 -- 𡨋

 配祠在澶州高辛以稷配在宋州唐尧以司徒卨

 配祠在郓州虞舜以咎繇配祠在道州夏禹以伯

 益配祠在越州啇帝成汤以伊尹配祠在河中府

 中宗太戍以伊陟臣扈配祠在大名府高宗帝武

 丁以甘盘傅说配祠在陈州周文王以师鬻熊配

 武王以召公配成王以周公旦唐叔虞叔配康王

 以太公毕公配秦始皇帝以李斯蒙恬王翦配汉

 高帝以萧何配文帝以周勃陈平刘章宋昌配景

 帝以周亚夫窦婴申屠嘉晁错配武帝以公孙弘

 卫青霍去病金日䃅霍光配宣帝以丙吉魏相霍

 光张安丗配以上十帝并祠在长安后汉丗祖以

 邓禹吴汉耿弇贾复配明帝以东平王苍桓荣配

 章帝以牟融赵意宋安配以上三庙并在河南府

 魏武帝以锺繇荀攸程昱配庙在相州文帝以贾

 诩王朗曹真辛毗配晋武帝以羊祜张华王濬杜

 预配二庙在河南府后魏孝文帝以王祥王肃长

 孙晟配后周文帝以宇文宪⿱⺾⿰𩵋禾 -- 苏绰燕公于谨卢辩

 配二庙在耀州隋高祖以牛弘高预贺(⿱艹石)弼配庙

 在鳯翔府唐高祖以河间王孝恭殷开山刘政会

 淮南王神通配庙在耀州太宗以长孙无忌房玄

 龄杜如晦魏徴李靖配庙在京兆府明皇以张说

 郭元振王琚配庙在河中府肃宗以苗晋卿裴冕

 配庙在京兆府宪宗以裴度杜佑李愬配庙在同

 州宣宗以夏侯孜白敏中马植配庙在耀州朱梁

 太祖以刘𬩽敬翔葛从周𡊮象先配后唐庄宗以

 郭崇韬李嗣昭符存审配明宗以霍彦威安重进

 任圜配石晋高祖以桑维翰赵莹配以上并在河

 南府皆著之仪制是时吴蜀未平六朝帝庙阙而

不载

本朝曹武惠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韩忠献

 配享 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

无也

明清侧闻绍兴初刘太中以监察御史宣谕诸路回

宰臣以其称职拟除殿中侍御史太上皇帝云

 且令除袐书少监宰臣启其所以太上曰大中

 所至多兴狱尚有未决者一除言路外方𮗚望恐

累及无辜德寿之号称哉后因阅会要恭睹

宏休恐中袐之书臣下莫得而悉窥今载其略绍

兴三年四月十六日知藤州侯彭老言本州卖塩

宽剰钱壹万贯文省买到金一百六十馀两银壹

千八百两投进诏纵有宽剰自合归之有司非守

臣所当进纳或恐乱有刻剥取媚朝廷侯彭老可

 特降一官放罢以惩妄作所进物退还绍兴十三

 年四月一日宰执进呈前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范

 正国言本路上供及州郡经费全仰塩息应办比

 因全行客钞遂或阙乏欲自今本路州郡凡属屯

 驻兵马去处许依客人买钞请塩各就本州出卖

 所得息钱专充军费 上曰法必有弊然后改未

 见其弊遽先改非徒无益必致为害凡法皆然不

 独塩也又建炎元年十月十二日宰执诣御舟御

 榻前奏事讫 上曰昨日有内侍自京师赍到内

 府真珠等物一二嚢朕投之汴水矣黄潜善曰可

 惜有之不必弃无之不必求 上曰太古之丗㰅

 玉毁珠小盗不起朕甚慕之庶几求所以息盗尔

 四年三月七日宰执进呈宣抚处置使奏大食国

 进奉珠玉宝贝等物已至熙州 上曰大观宣和

 间茶马司川茶不以博马唯市珠玉故马政废阙

 武备不修遂致胡虏乱华危弱之甚今(⿱艹石)复捐󠄂数

 十万缗𧵍易无用珠玉曷(⿱艹石)爱惜其财以养战士

 不若以礼赠而谢遣之乃降 旨宣司并不得受

 令量度支赐以荅远人之意绍兴元年三月二十

 二日荆湖南路马步军副緫管孔彦舟言于潭州

 州城莲池内收得玉一片堪篆刻御宝乞差人宣

 取诏御宝巳足备兼自艰难以来华靡之物一无

 所用令彦舟不须投进此与夫却千里马还于阗

玉适相符合诚 帝王之盛德也

李和文遗事云 仁宗尝服美玉带侍臣皆注目上

 还宫内侍曰侍臣目带不巳何耶对曰未尝见此

 竒异者 上曰当以遗虏主左右皆曰此天下至

 宝赐外夷可惜 上曰中国以人安为宝此何足

惜臣下皆呼万岁

和文遗事又云其家书𦘕最冨有吴道子天王胡瓌

 下程图唐浄心须菩提黄居采竹鹤孙知微虎韩

 干早行图梅鸡传古龙江南𦘕彿唐希雅竹李成

 山水唐𦘕公子出猎图黄居采雕狐图黄筌雨中

 牡丹李思训设色山水周昉按舞折支杏花徐崇

 嗣没骨芍药江南艸虫独幅山水黄荃金盆鹁鸽

 大窠山茶书有怀仁真迹集右军圣教序贞观兰

 亭诗叙右军山阴帖乐毅论颜鲁公书刘太冲序

皆冠丗之宝

熙宁八年四月岐王颢嘉王𫖳言蒙遣中使赐臣方

 团玉带各一条准阁门告报著为朝仪臣等乞宝

 藏于家不敢服用 上命工𤥨玉带以赐二王二

 王固辝不听请加佩金鱼以别嫌诏并以玉鱼赐

十一之玉带为朝仪始于此

北齐显祖高祥晋阳公李元忠南齐竟陵王萧子良

 隋长孙览俱谥文宣孔子盖出四谥之后大中祥

符元年始加玄圣二字后避 圣祖讳易为至圣

 熙宁中欲加谥至神元圣帝礼官李邦直以谓夫

十二子周臣也周室诸君止称王执以为不可卒从其议

元魏献文欲置学官于郡国高允表请制大郡立博

 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

 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

 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

 四十人其博士取博关经典履行忠清堪为人师

 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四十以

 上(⿱艹石)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学生取郡中

 清望人行修谨堪束循名教者先尽次及中等帝

 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事载允传 本朝高承纂

十二事物纪原自谓博极而不取此何耶

唐高宗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

 文昌台故御史台呼为南台赵璘因话录云璘又

 云武后朝御史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

台右台则宪台未曽有东台西台之称明清尝记

 张𬸦朝野佥载对天后为戏语云左台胡御史右

 台御史胡是也 本朝李建中为分司西京留司

御史丗以西台目之李栖筠为御史大夫不乐者

 呼为栖台盖斥其名也

明清五丗祖拾遗开宝八年以近臣荐自布衣召对

讲易于崇政殿然后命官崇政殿说书之名肇建

十五于此行事具载 三朝国史

太祖皇帝以归德军节度使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

 后为应天府 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

 府 真宗以寿王建储升寿州为夀春府仁宗

 以昇王建储升建业为江宁府英宗以齐州防

 御史入继以齐州为兴德军神宗自颕王升储

 以汝阴为顺昌府 哲宗自延安郡王升储升延

 州为延安府 徽宗以端王即位升端州为肇庆

 府 钦宗自定王建储前已升中山府 太上以

 康王中兴升康州为德庆府今上以建王建储

 升建安为建宁府宣和元年六月邢州民董丗多

 进状以 英宗尝为钜鹿郡公又知岳州孙勰进

 言英宗尝为岳州防御使诏加讨论时邢州巳

 升安国军遂以邢州为信德府岳州为岳阳军是

 岁十月又诏以 列圣潜邸所领地再加讨论以

 真宗尝为襄王升襄州为襄阳府 仁宗尝为庆

 国公以庆州为庆阳府 英宗尝为冝州刺史以

 冝州为庆远军神宗尝为安州观察使以安州

 为德安府又尝为光国公以光州为光山军哲

 宗尝为东平军节度使以郓州为东平府尝为均

 国公以均州为武当军 徽宗尝为宁国公以宁

 州为兴宁军其后又以 徽宗尝为平江镇江军

 节度使并陞为府又以 太宗昔尝为睦州防御

 使升睦州为遂昌军今上皇帝即位之初陞隆

十六兴宁国常德崇庆诸府皆以潜藩拥戏之地也

英宗在濮邸与燕王宫族人丗雄厚善两家各生子

 同年月日时是生 神宗而丗雄之子令铄也

 神宗后即帝位令铄进士及第为本朝宗室登

十七科第一

国朝承五代抢攘之后三馆有书仅万二千卷乾德

 以后平诸国所得浸广太宗郷儒学下诏捜访

 民间以开元四部为目馆中所阙及三百已上卷

 者与一子出身端拱元年分三馆之书别为书库

 目曰秘阁 真宗咸平三年诏中外臣庶家有収

 得三馆所少书籍每纳一卷给千钱卷判馆看详

 委是所少书数及卷秩别无差误方许收纳其所

 进书及三百卷以上量才试问与出身又令三馆

 写四部书二本一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

 清楼以便观览八年荣王宫火延燔三馆焚𬋖殆

 遍于是出禁中本就馆阁传写且命儒臣编类仇

 校校勘校理之官始于此也嘉祐五年又诏中外

 士庶许上所阙书毎卷支绢一疋及五百卷特与

 文资元丰中秘书省三馆并归省中书亦随徙元

 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

 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不久皆罢去宣和初蔡

 攸提举秘书省建言置𥙷御前书籍所再访天下

 异书以资校对以侍臣拾人为参详官馀为校勘

 又以进士白衣充检阅者数人及年皆命以官未

 毕而国家多故靖康之变诸书悉不存太上警

 跸南渡娄下搜访之诏献书𥙷官者凡数人秦熺

 提举袐书省奏请命天下专委守臣又有旨录会

十八稽陆氏所藏书上之今中袐所藏之书亦良备矣

承平时士大夫家如南都戚氏历阳沈氏庐山李氏

 九江陈氏番易吴氏俱有藏书之名今皆散逸近

 年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䆠稍显

 者家必有书数千卷然多失于雠校也吴明可帅

 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明清尝启其故云此事

 当官极易办但仆既簿书期会賔客应接无暇自

 校子弟又方令为程文不欲以此散其功委之它

十九人孰肯尽心漫⿱⿵乃𰀁皿 -- 盈箱箧以误后人不(⿱艹石)己也

绍兴初 昭慈圣献皇后升遐外祖曾公公卷以江

 东漕兼摄二浙应办用元符末京西漕陈向故事

 也朝论欲建山陵外祖议以谓帝后陵寝今存伊

 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冝以SKchar宫为名佥以为

当遂用之陈向𫞐漕事见汪彦章所撰徐丞相夫

二十人陈氏墓志夫人向之女也

绍兴戊午 徽宗梓宫南归有日秦丞相当国请以

 永固为陵名先人建言北齐叱奴皇后寔名矣不

 可犯且叱奴夷狄也尤当避秦大怒几蹈不测后

 数年卒易曰永祐


挥麈前录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