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之因果关系论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政治之因果关系论
作者:宣樊
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1年1月25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0年7卷第12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恫矣哉吾国今日之政治乃有此现象也夫一政治现象之发生必有他政治现象而为之初焉为之初者因也然初何自起是必又有为初之初焉初之初何自起是必尤有为初之初之初焉故欲明吾国今日政治现象之所由来必循此现象之迹而溯及他现象之为之初者欲溯及他现象之为之初者则必更溯为初之初者盖初者因也自初以下果也然以初而视为初之初则初又果也为初之初者因矣等而上之无初非因即无初非果焉等而下之无果非因即无因非果焉审此者可与论吾国三十年来政治之因果关系

  因果互生之说既如上述矣然则吾今兹之著此论也用演绎之法乎抑用归纳之法乎夫所谓演绎之法者何曰即因而求果是也而所谓归纳之法者则即果而求因虽然即果而下推之则今日为果即为他果之因即因而上溯之则今日为因亦即他因之果据是以观凡世间所谓因果皆假设之名词暂现之浮象也吾论既以政治为范围不能以历史为依据叙述历史用逆进之法(即由近溯远)不如用顺演者便(即由远及近)故论政治之因果关系以用 演绎法为宜

  方法既定乃谋所始海通以前吾国政治纯然为数千年所留遗专制之旧政治无可论之价值且其政治与世界各国无所关系可勿论矣故欲论吾国之政治当以洪杨乱后通商以来为断史家断代之例始于孟坚兹可法也

  洪杨之乱何自起乎起于政治之劣也专制政治有恶有劣恶者对善而言吾人既认立宪政治为善自不能不认专制政治之为恶然如康乾时代上有明主振其纲维饬其吏治贪污者不敢肆其虐庸暗者不得尸其位政虽专制不可谓非清明之朝矣及至季世君主不自操其权三四大臣起以代之于是名为专制而实为三四大臣分权之政治也其后三四大臣又以其才力之短绌于是各部尚书又起而分割其权之半焉其后各部尚书又以其才力之短绌于是各省督抚又起而分割其权之半焉重以文吿则例繁杂无纪大吏不能躬亲乃委其权于小吏层层诿卸而下复层层蒙饰而上而于是专制政治乃不足以当恶之名词直劣而已矣夫恶者有作为有生气者也而劣则腐败痿痹不知所极于是时也吏惟病民而民困矣困则怨怨则思乱一二桀黠者为之倡天下靡然从之政府既腐败痿痹以蒙饰为工则乱之骤起胡足以弭溃堤决防奔流莫止此洪乱所以遍于国中历数十年 而仅乃克之也

  本朝内乱以洪杨为钜而外祸之发则始于鸦片战役有鸦片战役始知外国之强未几而英法联军继之而中朝情势乃大绌矣故南京天津二次条约实维新政治之所由朕也然自洪乱之盛及其平定之初 朝廷所信赖者以曾胡左李为最曾故儒者言治多本儒术以为能本儒术以为治即文武成康之盛不难立致断无求之外国之理且彼外国之所长度不过机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以夷狄之不知礼义安有政治之足言即有政治亦不过犯上作乱逐君弑君蔑纲常逆伦理而已又安足法故派遣学生出洋留学虽倡始于文正而其目的所在固与政治无关此曾文正之见解也胡文忠早死左文襄者固意气最盛之人也既平洪乱又征新彊辟地数千里其自负益高故虽两遭外祸而以彼之眼光视外国人仍不免为夷狄即其倡议设船政局亦非有维新之思不过欲以外国机械之文明傅益我国固有之政治且身平大难以一书生致位卿相既夸其武又诩其文自信最坚守旧亦是笃殆如惠灵呑之于英国常常魁于竺旧之党也文襄既殁外交之事益繁李文忠实当其剧文忠出于文正之幕府故其论治之术不脱文正范围又其久处兵间习于专制故其时虽未必不闻外国有所谓立宪政治者而文忠未必然之顾其所接见之外人多当 用兵之年又深得戈登之助故凡外国物质上之文明及船炮等武器皆文忠所深信不疑以为可以强国者也以故文忠当国时见翰林进士出身之属僚则傲慢鄙薄无所不至其所以如是者非轻儒学而醉欧化也亦以此辈守旧不知有世界之大列国之多及其物质上之文明耳然文忠之接见外人也亦恒傲慢无礼不肯随其习尚其所以如是者亦以外人贪利好鬭未闻礼义之风儒者之教化吾第以术操纵之使不吾害而一面窃取其机械船炮之法将来自足与之颉颃矣外人称文忠为政治家外交家其实文忠之政治思想尚在戊戌党人下而外交之术亦不过师战国策士纵横之故技以机变相因应而已

  虽然洪杨之变中国旧政治之结果也鸦片战役与英法联军中国新政治之初因也以旧政治之结果而遂有曾胡左李之新人物以新政治之初因而遂有物质文明之启发且方是之时使臣之才如郭嵩寿如曾劼刚如薛庸盦皆以通知外事见称于时观其当日之所报吿于政府及其所发抒之政见亦皆炫于泰西之富强富则以改良工商为基(如李文忠之设纺织纱布厂设招商局等是)强则以仿造船炮为主(如曾左李之设上海制造局福建船政局江南北洋水师学堂等是)而此时来华之教士如傅兰雅丁韪良李提摩太等又皆祇知科学不谙政治故斯时所译之书舍数理化及一二历史外无可观者(如制造局译本及教会译本是)故此时代之政治实无新之可言不过于旧政治中增 入洋务一门而已

  如右所述有雍乾以后之劣政治为之因遂生洪杨内乱之果有洪杨内乱为之因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权之果有曾胡左李中兴名臣为之因遂生一方自信儒术政治专制政治之果而同时又有鸦片战役英法联军及戈登赞助军事等为之因遂生注重物质文明洋务时代之果此第一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方李文忠长北洋日以洋务之说奏请于朝其时朝臣率多顽固竺旧者见李之与外人亲善又见外人与我国所有交涉轻蔑朝贵不与言而惟走李之门取决之有时欲肆要求为李所拒遽尔让步于是嫉李甚深或诋之为汉奸奉教之人或谓为非圣无法之辈然中兴名臣日渐凋谢朝廷倚畀于李者方殷 醇贤亲王亦时时护之故忌者无如之何继而见李兴海军每艘兵舰动需数百万购之外洋海军经费年耗千馀万甚以为骇也阻之既有所不能则惟有责其速奏一效以为洋务利国之据然为李者内受孝钦皇后付托之重外蒙全国之忌嫉苟其创兴海军振励实业咸能师外国之精神而不徒规仿其形式则或可以间执谗慝之口矣乃布厂甫设即毁于火而海军则用丁汝昌为统领一事不知惟日掣郞威理(副统领)之肘纵赌纵酒使全军虚存形式无精神之可言李故中兴名臣身经 百战淮军声威驾湘勇而上之于是自信陆师之兵制操法无须外求而海军之用丁亦以为无碍盖以曾文正胡文忠左文襄及己皆以书生督师恢复中原削平剧寇则丁之为丁安知其他日不如我也李之思想如是其根本固已错谬矣乃益以筹费之困海军卒未能成师不幸朝鲜之事件即于此时而起日人畏吾骤强欲乘毛羽未丰一试抨击而常熟相国生平既雅不善李之所为欲其一践前言以呈效验而一方则轻视日本谓能灭此小丑正足以张外交之声威有此两观念乃怂恿朝廷严责文忠以海军出战文忠心知不可卒未能力梗朝议战局遂开乃有甲午之败

  如右所述有文忠之专讲洋务为之因遂生守旧党忌嫉新政之果有文忠自信为淮军宿将为之因遂生偏重海军之果有偏重海军为之因遂生朝臣急欲其呈效至以羽翼未成之师一战而败之果此第二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甲午之败李文忠对朝廷之信用坠地尽矣和约结果失藩属割台湾偿兵费二百兆于是廷臣之忌李者大哗全国舆论亦多不直之李之功业至是生一大顿挫李既受挫恶日甚深欲运其外交之手腕以扼日本会俄皇加冕李乃拜贺使之命假道欧西遍游列国既抵俄乃与之阴结东三省密约终以种成日俄之战役在李之意原欲假俄以踣日而俄竟 为日败此则李所不料者矣然俄即不败于日而东三省之不能自存则一李急欲复仇乃不惜引虎为卫斯则李之失策无可讳矣此一事也

  甲午既败和约中本有割辽之条俄人首先抗议乃联合法德出场干涉增兵费五十兆退还辽东俄既市大惠于中国遂租借旅顺大连在李方以为足以扼日也而岂知当三国干涉还辽时德与俄已有成约故旅大租约方定德人借口教案遂强租胶州湾自甲午败后三四年间失地丧权之事层见迭出国中先见者引为大忧以为循是以往不图变法自强覆亡之祸且将立至矣而是时又有山东德兵侵犯圣庙之事士论益愤 朝廷辄受外侮亦知非变法不足图存即从前反对李文忠诸臣至是亦鉴于祸变疑旧法未必尽善盖至是朝野上下新机动矣旋而京师有保国会之设公车上书亲谒朝贵常熟意动因荐党人于德宗遂有戊戌百日变法之局此甲午至戊戌间政治变迁之大槪也

  如右所述有李文忠失败为之因遂生东三省密约之果有东三省密约为之因遂生甲辰日俄战役之果有甲午败三国干涉还辽为之因遂生租借旅大胶州之果有叠次失地丧权为之因遂生戊戌百日变法之果此第三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戊戌党人之所以进用如是之速其第一因即适合朝廷求新之机前已言之矣而其第 二因即文学也是时常熟当国彼之生平固以文学自许者也而又甚重儒术者也从前见李之行事率皆第知日趋于洋而无丝毫诗书之气故痛恶之而戊戌党人独能发皇儒术尊六经戴孔子而主持政见又不流于迂如废科举兴学堂等事多能得政治之根本而与李之徒涉皮毛年耗千百万之海军费者迥异故推重至力也即如当日文学著名之南皮亦尝心折党人许为国士矣其馀如陈宝箴江建霞陶子方诸大员所以力赞党人变法者亦无非动于文学之感情其政治上之同意则不过缘美感而生此无可讳者嗣因不幸致有戊戌八月之变六士骈诛 孝钦复位推翻新政立意复古内则荣禄刚毅徐桐外则李秉衡赵舒翘许应骙相与大张其顽固之帜此时德宗方称疾于瀛台旧党日进间于显后故翌年己亥遂有立储之事立储议定端庶人与刚毅把持朝政深信义和团足以灭洋扶清欲藉以驱除外人复其闭关锁国之旧于是拳祸日以蔓延端故扈既结拳匪招其来京此时即显后亦无如之何一切诏谕皆得擅拟其结果乃召各国联军 乘舆播越几覆宗社和约既成赔款九百兆(统利息计之)拆大沽吴淞炮台各国驻兵京津俄日驻兵东三省辱国失权耗损元气较之甲午尤烈十倍此庚子年事也距戊戌政变不及两年耳方北京拳乱炽时唐才常起事于汉口号称勤王未几事泄被捕辞连数十人骈戮于市是 为汉变盖亦一党祸也而袁许三忠同时亦以无辜被害六士以后惟此二事最足以伤人心矣

  如右所述有戊戌百日变法为之因遂至触旧党之忌而生八月政变之果有八月政变为之因遂有己亥立储之果有己亥立储为之因端刚始擅朝权而生庚子拳乱之果有戊戌党人之失败为之因遂生唐才常等第二党人而成汉变之果此第四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西狩以还 朝廷徇外人之请废端王罢董福祥其馀误国诸臣多以罪魁赐死或革职于是大权仍归孝钦恫此祸乱亦思变法乃诏罢科举兴学堂新机复稍稍动矣此时日本留学生渐多以向失教育乏科学根柢故咸趋于法政一途既习法政则政治思想骤涌而不可止又以年少气盛于法国派学说最易醉心重以频年国难丧师失地赔款损权层见不一外国报纸复时时讥嘲之回念六士三忠及汉变诸子皆以政治之故横遭杀戮从而推原其故因聚怨于朝廷乃创为革命之论刊为丛报流布内地青年学生不知审择群起附和如中醇醪不自觉其狂易于是国中嚣然随处皆革命党矣顾革命党本有两派其一派则主张政治革命而一派则主张种族革命者也主张政治革命者以排政府为目 的主张种族革命者以排满洲为目的二派各持其说以为鼓吹势力浸盛 朝廷忧之亦时思改良政治以为收拾人心之计此庚子至甲辰间之现象也先是庚子之乱各国驻兵京津日俄驻兵满洲尤众相约限期退回至是期届日本退兵而俄独否两国遂起纷议卒酿成战局蔓延经年日本陆海军竟获全胜 朝廷推求俄日胜败之故乃悟专制政治之结果国虽大无当也因是遂有立宪之议顾犹迟疑未决不过姑遣五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而已乃当五大臣启节时忽有吴樾炸弹之事未几又有徐锡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之事此二次暗杀案之影响直接促成朝廷立宪之决心遂有九年筹备宪政之谕旨又派遣三大臣赴英德日本考察宪政饬各省设谘议局京师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此甲辰日俄战役以还至戊申间政治之现象也是年冬十月 孝钦显皇后 德宗景皇帝相继升遐光緖一朝之政治于是吿一结束矣

  如右所述有庚子拳乱为之因遂生革命论盛倡之果有庚子拳乱各国驻兵为之因遂生俄日纷议甲辰战役之果有甲辰战役俄败日胜为之因遂生朝廷不信赖专制政治之果有朝廷不信赖专制政治欲谋立宪为之因排满派愈欲肆其破坏遂生吴樾徐锡麟暗杀之果有吴樾徐锡麟暗杀为之因遂生九年筹备立宪及各省设立谘议局京师设立 资政院之果此第五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自革命之论大昌 孝钦皇后于汉臣中舍张之洞袁世凯殆无深信者以故十年以来内而军机则庆王为领袖陆军则铁良度支则泽公民政则肃王学部则荣庆外而督抚亦满人占其多数焉 今上即位 醇邸监国多仍先朝之旧而洵涛两贝勒乃以懿亲之故一跃而加入政治舞台涛握军谘处洵握海军处顾军谘寂寞海军尤为萧寥二邸颇无足以消遣乃先后出洋周游列国一举再举经年始归而陆海军大将之资格至是大具陆海度支既为亲贵所握于是中央集权之策乃能实行在平时各省督抚之力未尝不足以敌中央(如庚子拳乱东南督抚抗 朝命与各国结互保之约及其他督抚往往参劾中央或抗部命直接上奏皆是)而在今日各省督抚之力断不足以敌亲贵以几等封建诸侯之权一朝为亲贵所削夺督抚未必甘心一也立宪清单限年筹备财政既被掣肘筹备复有责成督抚益不能无愤二也夫集权之事以财政为最显督抚对于地方之事无一不与财政有关系财政既为中央所干涉即无事不受中央之干涉督抚既抱此恶感于是督抚与中央情意分离而督抚与督抚因同病之故乃相怜相亲焉盖一人之力不足与中央抗思互相联合以为与中央争持之基础也且自筹备清单既出宪政之事皆非督抚所素习遂不能不参用留学生从而督抚政治上之见解与前渐异今年夏东鄂二督同时入觐因共商挽救时局乃倡借款之议通电各省督抚藉征意见不期而得多数之同情盖以财政困难既为各省所同慨中央掣肘又为各省所共愤咸谓非借款无以解目前之厄故赞成者多也而东督则以身处东省目击祸变激刺最烈忧危独深欲以借款筑路稍杀日俄之势鄂督故与泽公有亲戚之谊纵有争议尚无嫌疑此借款之论所以不发于他人而独发于二督也顾国会未开财政无监督之机关内阁未立 朝廷乏统一之政治漫然借款漫然用之则埃及波兰覆辙具在立足致亡矣于是以讨论之结果乃舍弃借款之第一问题而别图第二问题之进行遂有督主稿东督领衔联合十数督抚上奏请速开阁会之事同时各省请愿国会代表活动于京师资政院亦列为议案由多数决议上奏陈请 朝廷见各省官民合势知难拒绝乃下诏缩短国会年限幷许内阁提前设立盖自纪元以来 朝廷对于督抚及人民以此次略示让步矣此宣统元年至二年冬政治之现象也

  如右所述以革命党为之因遂生朝廷偏用满人之果以朝廷偏用满人为之因遂生中央集权之果以中央集权为之因遂生督抚联合之果以督抚联合为之因遂生赞成东鄂两督倡议借款之果以东鄂两督倡议借款为之因遂生督提议联奏速开阁会之果

  以各督抚联合联奏之议为之因而于是请愿代表资政院议员相继策应遂生缩减国会年限之果此第六期政治因果之关系也

  综上以观吾国三十年来政治因果之关系略具于是矣其间得失成败未有无因可寻者而聚些三年来互生之因果观之又未有一因一果之非衔接一贯而下者虽然宣统二年犹有政治之因而必待宣统三年及三年以后而始见其果者则非余著论之时所能预测今姑举其因于此世之读者祗明乎前此三十年因果相生之迹则不难推而得之殷因夏礼损益可知举一隅可以三隅反或亦当世得失之林欤遂为附论如下。

  治道之大者。曰用人行政。宣统二年正月至十二月。 朝廷用人行政。有足为后果之因者。兹先揭其槪如下。

  正月。御史江春霖。以奏参庆亲王。奉 旨著回原衙门行走。

  二月。奉 旨以梁诚补授出使德国大臣。(时粤路参案未结)

  三月。湖南饥民。因求抑米价。官兵惨杀激变。奉 旨巡抚岑春蓂开缺。

  四月。山西交文民变。官兵滥杀多命。奉 旨巡抚丁宝铨著交部察议。

  五月。奉 旨各省谘议局议员。并直省旗籍各代表等。呈请速开国会一折。仍俟宣统九年。得再行渎请。

  六月。山东莱阳民变。官兵惨杀焚掠。奉 旨莱阳知县革职。巡抚孙宝琦置勿问。

  七月。开缺江西提学使浙路总理汤寿潜。因电称盛宣怀罪魁祸首。奉 旨汤寿潜著即行革职。不准干预路事。

  八月。吏部贿买难荫事发。奉 旨尚书李殿林准其免议。又奉 旨李殿林著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按以上皆宣统二年正月至八月 朝廷用人之成迹也。至九月初一日。为资政院第一次开幕之期。自九月初一起。至十二月初一止。历时三月。今将其议案之重且大者。及朝廷所以对待资政院者。略举如下。

  资政院自开院以来。议决之案十数。其最关重要者有三。一则奏请即开国会。奉 旨定宣统五年为实行开设之期。一预算案。(在协商中惟闻陆海军费占总岁出三分之一为数约一千馀万而教育实业二费仅各二百馀万)一则弹劾军机案。奉 朱谕。军机大臣负责任与不负责任。及设立内阁事。朝廷自有权衡。非该院总裁等所得擅预。此三者。议案之最大也。而其效果乃如是。此外如参劾江督擅借外债案。则交鄂督密查。广东禁赌案。则交粤督查核。桂省学堂招生。省盐觔加价案。则交部与处核议。继因惹起参劾军机之事。乃奉 朝旨依议。尚有参劾湘抚。则奉旨庸议。刘廷琛之奏参资政院。则交宪政编查馆知道。而新刑律案。开党禁案。浙路事件案。川路倒款案。尚未上奏。未知其效用如何。顾综以上而观之。则 朝廷于全国人民意思机关。实未尝稍有重视。如奏请即开国会一折。及奉 旨后。乃声明为徇督抚之请求焉。如弹劾军机折。则 严旨申饬焉。如参劾江督。奏请禁赌。则交督抚查核焉。是以立法机关为不足信。而委其权于行政机关矣。如刘廷琛之参折。交宪政馆知道。是以宪政馆为资政院上级官厅矣。此 朝廷第一次对待资政院之隆礼也。

  十一月二十七日。奉 旨以东三省代表。续行请愿国会。著民政部步军统领。迅即派员送回原籍。且 谕嗣后各省若再有妄行陈请。即非安分良民。著各督抚严行惩办。云云。如右所述。皆资政院开院后之事也。今其果皆未见。然而吾视其因。吾又安忍见其因之果哉。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6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