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敬堂先生续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敬堂先生文集

作者:金㙆
1818年
卷一

君子之学。惟真知实践之为贵。盖知之真则无他岐之惑而行之必力。践之实则无自欺之蔽而知之益明。此修德凝道之大端。而从古圣贤相传旨诀。只此二事而已。惟我退陶先生倡明绝学。以上接考亭之緖。一时及门之士。莫不与被成德达材之化。而卒传其道者。即鹤峯,西厓两先生是耳。时则有敬堂张先生。以端重确实之姿。初从鹤峯先生学。及鹤峰殁。而又从西厓先生学。其受授渊源。固已端的纯正。而立心用工。又诚切而专精。以为道无时处而不可须臾离。然行之必自迩而及远。理无精粗而莫非所当讲。然求之必由浅而入深。密察于身心性情之间。而使所知者必验于所行。克谨于人伦日用之常。而使所行者必如其所知。知必求明理而不明不措也。行必求诚身而不诚不止也。是以。知行并进而无偏蔽之失。幽显一致而无渗漏之隙。始若苦涩而不快活。卒能融会而到昭旷。若先生者。真所谓真知实践之君子。而其于三先生之道。亦可谓得其传者矣。昔吾夫子称曾子曰鲁。夫圣人之门。聪明才智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则岂不以才智者失之敏锐而无积累之工。质鲁者虽若迟钝而有诚笃之志。无积累之工。故其得之不深而不足以达于道。有诚笃之志。故其守之固而终至于成其德也耶。然则先生之深造自得而卒能成就其德业者。盖亦诚笃之志。迟钝之工。有以真积力久而致之耳。前圣后贤。岂有他道哉。先生尝以喜怒哀乐未发之旨。静中须有物之说。反复论辨于寒冈郑先生。则郑先生叹其学有心得。又以一元消长图。取质于旅轩张先生。则张先生以谓发前人所未发。夫以二先生之所推服如此。则先生之学可知也。先生抱道林泉。乐而忘忧。超然若无意于世。而今读其拟上仁庙一疏。其惓惓为国之忠。恳恳格心之诚。固未尝忘于怀也。使其得彻于黈纩之下而施行焉。则其于端本清源。为政出治之方。岂曰小补之哉。而卒乃观占玩象。竟寝不奏。而祠庙一命。又未及先生在世之日。则先生之道。遂不见用于世矣。可胜叹哉。虽然。先生有学徒数十百人。诱掖成就。各因其材而笃焉。尝曰。游吾门者。虽无过人之行。而其无忮害之心则皆为之矣。其善诱之化。入人之深。盖有如此者。而至存葛两先生。又先生之所自出。其学问渊源。实有所从来。则其所以上接先正之緖。下启后贤之业者。先生实有之矣。又何恨于先生之道之不见用也哉。先生有遗集一册。已印行于世。而后孙世进等。又收拾散佚。编成续集一册。方谋绣梓。而属不佞卞其鱼鲁。且要一言弁诸卷首。不佞非其人也。盖辞之固而不获。则遂忘其僭猥而谨书如右。以塞慈孙之请。且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岁辛未中秋节。后学闻韶金㙆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