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敬轩集/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敬轩集
卷八
作者:李旲
1836年
卷九

杂著[编辑]

鹤石小会小序[编辑]

琴樽错座。恍然兰亭修禊。图书满架。恰似西园雅集。双鹤盘旋在庭。老石崚嶒当户。此楼之以鹤石名者果得矣。

仿古诗小序[编辑]

高秋转觉牢骚。清宵易为怊怅。思君不见。庭月徘徊。诗云苍葭白露。所怀伊人。画出来此夜景光。

听羌笛小序[编辑]

何处一声羌笛。正值秋夜明月。凄切落梅之曲。声声戛云。寥亮出塞之声。曲曲催霜。孤客最先惊耳。征妇不觉断肠。

晩香轩十景[编辑]

阳栏春晓[编辑]

春为四时之首而其气氤氲。晓为一日之始而其象清明。春晓者。盖兼氤氲清明者也。迨此时凭斯栏。蔼然若有所发。充然若有所得。吾心吾气。自有不可名者存矣。

花阴彤霞[编辑]

赏花之法。太近则没趣。太远则无色。必于若近若远处观之。然后彤霞生焉。彤霞者。花之精英蒸上者也。

罗帷香风[编辑]

香不必馥郁。风不必披拂。每于罗帷微褰处。若有闻若不闻然者香风也。韦苏州诗曰燕寝凝清香。可谓深知此境。

隔帘翠华[编辑]

画山必以渲染出色。观画尤于灯下出色。盖以其若远若近若显若隐。有难言之妙也。山之下翠华。犹画之渲染。隔帘之观。又何如灯下观。

梦倚秋云[编辑]

云于四时各异态。春云太浓。夏云太重。冬云太冷。惟于秋最清澹可爱。悠然一望。便觉襟怀踈旷。然云之幻。譬则梦也。尤当于梦倚楼上望之。

庭梧月白[编辑]

月之明。何树无影。而必爱梧月者。以梧之无俗韵也。赏是月。合与韵人共之。更以雅诗幽琴配之。乃为不辜此景。

山扉听锺[编辑]

诗人发省。贤师悟道。皆在听锺之时。锺有何妙。能令人如是。每于山扉之夜无寐澄虑。忽闻蒲牢之响。此心君有感焉。未知其发省耶。悟道耶。

松坛烹茶[编辑]

古人著茶经。凡形色臭味飮具煮法。靡不评品。而独于烹茶之境无及焉。岂未尽于茶中趣耶。今于松坛烹之。可补茶经之阙。

竹箧道书[编辑]

书有尊丌。书有庋阁。或封之金柜。或藏之石室。此书之置诸竹箧奚取欤。岂竹之虗。犹道之虗。竹之医俗。犹道之超尘耶。当与知道者言之。

雪窗寒灯[编辑]

四望皎如。一炷荧然。玆非雪窗寒灯耶。自外望之。可想其灯下有床。床上有书。定是左太冲招隐操。林处士梅花诗。

酉山庵八景[编辑]

山窗彤旭[编辑]

早起山斋。彤旭透窗。宛然有天下文明。万物咸睹之象。盛矣哉。日之明也。易曰纳约自牖。又曰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

竹帘花阴[编辑]

宫日方午。花阴满帘。缬缬乎其成纹。郁郁乎其闻香。此乃梦中情緖耶。抑画中境界耶。

杏庭子䂓[编辑]

何来子䂓。鸣在杏庭。未知为惜春耶爱花耶。莺之鸣。凡时鸟之鸣。未必有心而自鸣其鸣。子䂓之鸣。亦当如是听。

松翠步鹤[编辑]

尔为丁令威乎。尔为徐佐卿乎。何不翺翔乎青田玄都之间。而步此松翠之下乎。忽闻戛然一鸣。若有警我者然。

北岳云烟[编辑]

凡山之精神意态。必以云烟餙之。云与烟非山也者。而抑山之所不能无。亦所不能无者也。北岳固神秀。而若非云烟。何能朝暮万象。令人应接不暇。

空山闲锺[编辑]

锺无闲忙之异。而在听者之如何。空山半夜。闻锺声时动。便觉此心虗旷。锺未撞时。闲固在尔。

万峯腊雪[编辑]

朱紫阳石廪诗曰家家有廪高如许。大好人间快活年。余于万峯之雪亦云。若其清境绝致。此间不可无我吟。

缃帷寒烛[编辑]

下帷读书。烛光青荧。试问此帷之外。几处残灯。照却读书人也。纸窗竹屋里。想一倍今夜寒。

田舍八景[编辑]

窗对翠岳[编辑]

家在山中。尽日无尘事相搅。惟有岳色当窗。偃蹇如高人韵士。唐人诗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真是道得此境。

帘卷水田[编辑]

看山色望月色。皆宜下帘。惟野色不宜下帘。有非田家本色也。时雨初降。农人四散。卷帘一望。觉真意悠然。

临畒观馌[编辑]

尝读豳雅周颂。善画出馌畒光景。殆若身履其地。今临畒观馌。又若置身于豳雅周颂之中。始知诗不可不学。农不可不明。

前塘睡鸥[编辑]

春雨濛濛。塘水微暖。皎然若一点两点雪。睡鸥也。问尔那得个清如许闲如许。无机心如许。白头翁殆果于忘世。

满野黄云[编辑]

青云高白云闲彤云瑞。皆不若黄云之为可餐为可饱也。黄者其云之正色欤。

秋风归雁[编辑]

枕上闻雁声嘹唳。令人有涔阳洞庭之思。秋天碧秋月皎。秋风瑟瑟。太半是此声助之。

登场乘屋[编辑]

䂓地为田。不过数畒。中田为庐。不过数间。依然有井田遗法。秋禾登场。夜绹乘屋。隐然有七月篇遗意。若推而广之。何异三代盛时。

书幔寒萤[编辑]

萤非识字者。而在书幔则近乎雅。可入于诗。可入于画。斯固奇矣。杜老诗曰案头读书萤。萤其读书者耶。谓人之照萤而读书耶。

咏物四十九首[编辑]

[编辑]

相鹤不在其羽毛骨格。必于意想超然处求之为妙。惟意想不可言传。不可画得。以月传神。以琴发韵。庶乎其得之。

鹦鹉[编辑]

祢正平以鹦鹉赋著称。而读之殊无瑰奇炫曜之语。以为此鸟之传神。令人不能无感。岂其灵心慧性。有非言语形容者耶。恨其能言而不能诗。无以使渠自赋。

石榴花[编辑]

凡花各擅一时之芳。桃李于春。菊于秋梅于冬。惟石榴擅于夏者也。所可恨者。气太焰色太頳妆太冶。少窈窕闲雅之态耳。

辛夷花[编辑]

辛夷花其色与香。无足以动人者。而较梅则差晩。比杏则已早。为能先占春光。故每为诗人之宠赏。识时务者当以先着为高。

月桂[编辑]

闻月中桂子。𨓏𨓏落下人间。月桂是其种欤。特取其排月开花而托名于桂耶。观此花以知旬朔。则虽谓之蓂荚可也。

梅花[编辑]

林处士以梅为妻。传为千古雅谈。此殆玷亵仙娥也。放翁诗曰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飮水读仙书。斯言得之友之云乎。岂可以妻之哉。

[编辑]

咏物中惟竹最难。犹石之难谐于律也。有一字麤俗气则竹不受。有一字脂粉态则竹不受。必如文洋州之传神。偃仰屈伸。尽君之态然后乃得耳。

[编辑]

古人以诚臣烈士譬于松。称其岁寒后凋。然必待岁寒而知后凋则晩矣。须于百花争妍。群芳竞秀之时。知其有忠臣烈士之节可也。

海棠花[编辑]

海棠即花中之绝艳。所少者踈澹都雅之态耳。须于月下或雨中赏之。如虢国夫人淡扫蛾眉之时。

棕榈[编辑]

木之有文。或病瘿而成。或因腐而见。或为人工之雕锼。惟棕榈有自然之文。而其文不著。若将暗然而章。可贵也已。

梧桐[编辑]

陶征君以松为无弦琴。此以非琴喩琴者也。曷若以琴寓琴之为妙哉。琴之全身。梧桐是已。每于风来时抚之。是为余无弦琴。

百日红[编辑]

百日红花中之大年也。譬诸美人。如海上麻姑坐阅蓬壶三浅。但愿颜色差觉老丑耳愿一作顾

芭蕉[编辑]

芭蕉无骨而若有骨然。无韵而若有韵然。宜于月宜于雨。宜于夏宜于秋。宜琴宜鹤宜酒宜诗。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蕉。

假桃[编辑]

东施未必丑而效西施之颦。故人皆捧腹。假桃固自婵妍而有效颦之嫌。吾恐园中八姨妹见而捧腹。

假兰[编辑]

屈大夫曰兰之不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使兰有知。当千古以为耻。此岂真贬兰哉。特为其似兰而非兰者发耳。

珊瑚[编辑]

似玉而无缜错之文。似石而无严冷之气。似珠而无光彩之烁。似树而无花叶之繁。望之若一炷红烛。暗然生光。不见珊瑚者。可以见此。

文王鼎[编辑]

后文王几千载。得其遗鼎而寓目焉。亦足以思其所嗜。思其所嗜。庶乎若清庙之愀见。顾安得舜之畊耒汤之浴盘。以配此鼎。

[编辑]

四友中惟砚似有道者。其体也有定。其用也不穷。其德重其功润。涵之为光辉。发之为文章。君子以。弥纶天下。

竹笔筒[编辑]

既封之管城。又环以竹林。毛颖于是乎专享清福。

万寿香[编辑]

见此香。令人有后天难老之思。上以祝无疆之宝历。愿推其馀。跻斯民于寿域。

[编辑]

琴之道绝已久矣。今若按谱而协之。划拨而求之。何以得不传之妙哉。琴之韵在山海。琴之质在梧桐。琴之神在不鼓琴。

[编辑]

册者载书之质也。舍册而求书。书将焉寄。舍书而求册。册将安用。是犹气之与理形之与性。一之则不可。二之则不是。知此则知读书。

[编辑]

笔贵中书而不遭其人。则虽善笔无以尽其能。是故有中书之人然后。有中书之笔。

[编辑]

墨氏之道。虽磨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孙世守其道。其利亦可谓博哉。矧乎墨名而儒行者。吾必与之游焉。

竹笔架[编辑]

中书君何爱竹之甚也。自管城受封以来。不离于竹。以竹为筒。即君之别馆。以竹为架。是君之高㙜。真所谓不可居无竹。

竹如意[编辑]

如意之为物。未必雅而以竹为之故。堪入诗品。物之幸不幸。类如是夫。若其形制之古奇。览诗者可以知之。

[编辑]

韩愈号之曰楮先生。薛稷官之曰白州刺史。可谓荣矣而有未尽焉。其操也洁。其性也韧。其德也可卷而怀。斯可谓善颂。

竹水缸[编辑]

竹与水性相近而吻然相合。可谓奇遇矣。飮此水。便觉彻肺澄爽。不知金茎露为何如耳。

砂笔洗[编辑]

受砚之滓而不以为累。解笔之滞而不以为功。殆近有道者欤。虽不能并列于四友。为四友者。不可舍此。

玻璃灯[编辑]

自远而望。有灯无隔。如中秋霁夕。碧天无滓。秪见一轮明月。不知银海之为之隔也。

烛㙜[编辑]

烛本自明而非烛㙜之与其明也。无㙜则烛无所施。如理本自明而非气之与其明也。无气则理无所着。

花草镜[编辑]

或谓月中无桂当益明。又或谓桂是月之魄。此其所以为明。二说俱未必是。今观此镜有花草。不害其明。无花草未必添明。

千里镜[编辑]

镜有千里之明。而地有十里之阻。安能廓而拓之。使匝域之山川。皆为镜中之界。匝域之民。皆为镜中之人也。

自鸣锺[编辑]

有不得不运之机。故能自运。有不得不鸣之理。故能自鸣。推而大之。天地一自鸣锺也。推而小之。春鸟秋虫。亦皆一自鸣锺也。莫不各有不得不运之机。不得不鸣之理。

茶罐[编辑]

蟹眼升则其鸣也细。鱼眼升则其鸣也急。闻其鸣而可以知茶候矣。童子记之。一听于罐。

茶锺[编辑]

茶锺于茶具中。最雅洁贵重。不近火不受滓。用则不离于手。舍则必荐于床。客至则未尝不在座。与文房四友相周旋。合唤渠为茶博士。

茶壶[编辑]

陶先生其嗜茶者欤。无时不啜茶。啜未尝不饱。但腹量差狭。如卢玉川七椀吃不得也。

[编辑]

古人以酒之清者譬圣人。若品茶于圣则殆清似夷而不隘。和似惠而不流者欤。

[编辑]

毛氏之不在中山。不封管城者。聚族而居。别其名曰毡。毡能令人便于坐卧。有御寒祛湿之功。毛氏之利盖大矣。

[编辑]

亲于我者莫如床。凡飮食起居。莫不与床周旋。人之作事。若无愧于床可也。诗云尚不愧于屋漏。屋漏犹觉差远。

[编辑]

帘宜落照宜明月宜远山宜澹烟。宜雨宜云宜花宜柳。凡隔帘之景。非画而似画。非梦而似梦。盖得其形外之神也。

[编辑]

帷之设。宜于寒而不宜于暑。宜于夜而不宜于昼。每天气薄寒。夜意方阑。下帷读书。信有名士韵致。

[编辑]

一车之制。众妙毕备。犹一人之身。众理咸具。是故君子观于车。用以为学。用以行道。用以经济天下。

[编辑]

驴者雅与诗人韵士相宜。每见古画图。山边水涯。断桥微迳。着一树梅花。必着一骑驴客。此岂孟浩然耶。

乌巾[编辑]

乌巾山野之服而其制不同。每见古画中。有着折一角者。人必指为郭处士。有着劣半寸者。人必认为程先生。此在人不在巾。

青袍[编辑]

杜拾遗着青袍。人到今称之。是青袍不为人出色。人为青袍出色也。自古及今。青袍者何限。独称杜老何哉。

组带[编辑]

组带不知仿自何代。而品制颇近古。在奢俭之间。以其织成也。故有文理。以其练丝也。故能柔韧。亦可尚也。诗云垂带悸兮。岂谓此欤。

织鞋[编辑]

古诗曰足下丝履五文章。又有曰细软青丝履。丝履即今之织鞋耶。此鞋有积累之工。有制朴之巧。一经品题。虽名于后世可也。

[编辑]

传曰君子之德风。诗曰穆如清风。有君子之德。而又能穆如者。其惟扇乎。

云深处四景[编辑]

花坞香风[编辑]

一间小亭。却在百花园里。红霞缬眼。香飚袭衣。恍疑浣溪上草堂。正似乐窝中春风。

松石清流[编辑]

苍松白石。月到清流。心目俱爽。景光绝奇。若使王摩诘在此。应必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句于云里壁面也。

山庭皓月[编辑]

清宵无寐。揽衣徘徊。林光寂无四邻。月影浩阔如海。谁知山间小庭。有此不夜景色。

缃帘映雪[编辑]

万树琼葩。一苑生白。仙鹤不辨羽衣。玉龙生动鳞甲。如可逢山阴舟访时。则宜灞桥驴行。

酉山庵。拈唐人韵。[编辑]

山楼如磬。苍松四围。境与室静。焚香默坐。看唐人集四五板。题古体诗三数句。自不觉暝色生箔。星露在衣。

梅花初月楼秋夜[编辑]

月上十二琼栏。霜凄两三塞鸿。玉帘不动。井梧生影。与宫僚评诗文。命紫衣点香茶。即一闲中韵事。

科诰[编辑]

王若曰。公明听予诰。昔先王用人。惟科乃扬才。广良策乃弘文。钦天奉时。惟公卿士兴。乃登贤公哲卿。监古世臣。惟玆乃享。公毋私予。亦不敢私于人。

训士[编辑]

公曰。嗟哉予告汝士人。科贤良。乃先王盛典。王亦不敢私于人。策乃士。制义教廸。弘其文。汝惟赖文师提学。学古人书。监先民有事。俾辅我后王之德。

士言[编辑]

士曰。惟诺诰训明朕心。策乃士。惟其深文。公其公哉。公亦不敢私于人。士乃勤于科。乂赞王盛德。公其私哉。公私于野。野贤人耆儒士乃兴。毕至于王朝。

题缺[编辑]

为汝一初立身。余赠一言。一立朝事君。不可不读书。读书所以明理也。余虽日烦机务。或有暇时。下帷读书。虽在公堂静寂之中。看了书册。此不可不存心于四部之间矣。汝早登科甲。应无多读。或有公退之馀休暇之日。读书不废。则可以明于理。古人云宰相须用读书人。暗于理而岂有事君道耶。二谨言。书云惟口起羞。古人云口是祸福之门。言出于口则不能拾之。岂不慎且戒哉。三修饬。不染污浊。不趍浮杂。余看世人多有言胜实少。都是浮张。大学诚意之工。岂有是理乎。其言虽出外书。佛经云意根难制。且有心不染污浊。如莲花之净。是谓切言矣。四戒色。血气方壮之时。难制者色欲。古人云世人不识枕头之刀剑。一沈其中。平生未成完人。论语巧言令色云自古圣人。犹戒色界上。况今世凡人乎。立朝之人。好色过者。功名有害。人家贵男。多致伤病。岂不慎哉。是故应知余非爱汝。岂有此申申之言乎。汝须持佩不忘。庶或补益于身也。古人云补中益气之方。不如一格言。是为汝一初爱汝。作补中益气散一剂送之矣。馀多话怀。都留不备。静夜无寐之时。看此小草则必有觉处也。

自警[编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呜呼。君上一念之善。千里应之如响。一念之不善。亦若斯。可不慎哉。一粒一丝。匪民何生。古昔先王。所以克勤于民。克俭于家。乃惟今子孙之享此福者。自勤俭积德累仁之始。余小子其或少忽。钦若昊天。敬授民时。故扁堂额曰务本堂。本者民也。何以养民而安。曰自奉以薄。归厚于民。此所谓俭也。古人云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宜勉哉。

务本节俭。敬天勤民。法先王嘉谟。

题缺[编辑]

彼雅着衣。全应北方。乌眼㓒喙。黑鸟乌足。其性狂妄。其欲甚多。飞飞一声。人人恶之。我独顾怜。可取其三。直言不欺。谏官之风。忠哉丽朝。孝子哺养。汝能禽兽。难得人事。是以拈得诸禽为长。

周易当从本义乎程传乎。传则元亨利贞。释以四德。朱义则大亨而利于贞。余则曰孔子不如朱子而释之非耶。然则彖之大哉乾元。亦称大哉干大耶。虽不能臆说于其间。愚见以从程传为宜。而明儒之诸论。多从程传。东坡易传。亦以四德解之。则不可不一番讲定。故仰质高览。

画可于山水而当绝奇处。画亦不得。诗宜于风月而逢极亮夜。诗不敢出。当求见绝奇处。眼代以画。欲幻极亮景。诗索于空。人能栖此山水间。享是风月佳。可谓纯是仙人。绝无尘俗。是无系念于人世。只为凭天分付而已。

花木之悦于目者色也。只悦其幻色而未见其真色。当求真色去看空空。世人之看花。辄喜闻香称奇。岂非可笑乎。

梅胜于菊。水仙胜于菖花。绣球胜于牧丹。木芙蓉胜于荷花。取其小品。合以论之。总不如兰。兰可比于王者。可于山人。可于闺士。故古人著兰易。盖取其如君子之性也。

十日看书。便生厌意。是谓小魔。心坚如金刚杵。割欲如七宝刀。则能破此魔。东坡罗汉赞云摧伏魔军。不战而胜。谓此也。

世味如嚼蜡。年光似跳丸。毕竟至竗之界。在于山水幽静之间。身无享此之福。别构小斋于乱竹丛林之中。灌花种鱼。尽读异书。亦足谓退一步法。自周易当从以下六条。庚寅春。

画可于山水。当其真绝处。笔不得摸。诗宜于风月。方到极清时。舌不能转。

介石室笔谈庚寅夏[编辑]

笠翁一家言。泛看似然。弄谈有切要吃紧处。专为慨世寓意之语。如声色词曲种植馔品颐养演习等部。非特为慨寓深。有可戒可法之格言了。

世俗专尚浮文。渐为淆薄。深有所叹。为今日急务。回风俗于淳朴。用此之道。当读经学。至于衣服飮食居处器玩。亦致质素。一切奢华轻丽。须当急急除去了。

人君使臣之道有四焉。礼谦诚保。臣事君之道亦有四焉。敬直义实。可谓尧舜为君。禹益为臣。无过于此。为人君为人臣者。当深察之。

御众之道。要在于宽。而亦不可不严。不严无以见惮。不宽无以卛服。能宽而严严而宽。可谓时中之道了。

人皆曰自得之工。无如学得。自得之工。亦不可废。何谓。一日之间。一刻之顷。或生善心。或生恶念。善心即天命本然之性。恶念人欲之蔽聦明者。人能斥其恶念。存其善心而养之。兼以学之。此自得而益学也。然心经近思录。非求于外。而在吾方寸之中。此所谓古镜重磨也。

乐之竗专在于审声。审声最难。故世无知音者。吾东有洪湛轩德保可与乐。

琴即唐琴七弦。而今世之人。但玄琴为真琴。东国所谓琴书极可笑。当闻博识君子。不觉呵呵。

铁琴极焦杀。不宜君子之邦。世俗渐喜听此。此琴之出。古乐渐无。以极西方之音。弹日出之国。金克木之理。其合哉。

柱联[编辑]

政暇登楼翺翔。舜殿琴风。咏归钩帘徘徊。鲁坛杏月。

[编辑]

题殿柱褒贤能。用人无私。敕官司严黜陟。御世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