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产保存法 (民国85年立法86年公布)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文化资产保存法 (民国71年) 文化资产保存法
立法于民国85年12月31日(非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85年(1996年)12月31日
中华民国86年(1997年)1月22日
公布于民国86年1月22日
总统(86)华总(一)义字第 8600016240 号令
文化资产保存法 (民国86年)

中华民国 71 年 5 月 18 日 制定61条
中华民国 71 年 5 月 26 日公布1.总统令制定公布全文 61 条
中华民国 85 年 12 月 31 日 增订第31之1, 36之1条
中华民国 86 年 1 月 22 日公布2.总统(86)华总(一)义字第 8600016240 号令增订公布第 31-1、36-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86 年 4 月 18 日 修正第27, 30, 35, 36条
中华民国 86 年 5 月 14 日公布3.总统(86)华总(一)义字第 8600108280 号令修正公布第 27、30、35、36 条条文
中华民国 89 年 1 月 14 日 修正第3, 5, 27, 28, 30, 31之1条
增订第27之1, 29之1, 30之1, 30之2, 31之2条
修正第3章章名
中华民国 89 年 2 月 9 日公布4.总统(89)华总一义字第 8900031610 号令修正公布第 3、5、27、28、30、31-1 条条文及第三章章名;并增订第27-1、29-1、30-1、30-2、31-2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1 年 5 月 21 日 修正第16, 31, 32条
中华民国 91 年 6 月 12 日公布5.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100120600号令修正公布第 16、31、32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4 年 1 月 18 日 修正全文104条
中华民国 94 年 2 月 5 日公布6.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400017801号令修正公布全文 104 条;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八月一日行政院院台文字第0940030668号令发布第 92 条定自九十四年二月五日施行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行政院院台文字第0940051650号令发布第 1 条至第 91 条、第 93 条至第 103 条定自九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施行
中华民国 100 年 10 月 25 日 修正第35条
中华民国 100 年 11 月 9 日公布7.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000246151号令修正公布第 35 条条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中华民国 101 年 5 月 1 日施行中华民国一百零一年四月二十日行政院院台文字第1010020660号令发布定自一百零一年五月一日施行
中华民国一百零一年五月十五日行政院院台规字第1010131134号公告第 4 条第 1 项、第 3 项、第 6 条第 2 项、第 35 条第 1 项、第 90 条第 2 项、第 103 条所列属“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之权责事项(含中央主管机关之权责事项),自一百零一年五月二十日起改由“文化部”管辖
中华民国 105 年 7 月 12 日 修正全文113条
中华民国 105 年 7 月 27 日公布8.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500082371号令修正公布全文 113 条;并自公布日施行
中华民国一百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院台规字第1125014346号公告第 4 条、第 98 条第 1 项、第 2 项、第 112 条所列属“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之权责事项,自一百十二年八月一日起改由“农业部”管辖
中华民国 112 年 11 月 10 日 修正第41, 99条
中华民国 112 年 11 月 29 日公布9.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1200103481号令修正公布第 41、99 条条文

第一章 总则[编辑]

第一条

  本法以保存文化资产,充实国民精神生活,发扬中华文化为宗旨。

第二条

  文化资产之保存、维护、宣扬及权利之转移,依本法之规定。
  本法未规定者,依其他有关法令之规定。

第三条

  本法所称之文化资产,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左列资产:
  一、古物:指可供鉴赏、研究、发展、宣扬而具有历史及艺术价值或经教育部指定之器物。
  二、古迹:指古建筑物、遗址及其他文化遗迹。
  三、民族艺术:指民族及地方特有之艺术。
  四、民俗及有关文物:指与国民生活有关食、衣、住、行、敬祖、信仰、年节、游乐及其他风俗、习惯之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观:指产生人类历史文化之背景、区域、环境及珍贵稀有之动植物。

第四条

  古物与民族艺术之保存、维护、宣扬、权利转移及保管机构之指定、设立与监督等事项,由教育部主管。

第五条

  古迹、民俗及有关文物之保存、维护、宣扬、权利转移及管理机构之监督等事项,由内政部主管。

第六条

  自然文化景观之维护、保育、宣扬及管理机关之监督等事项,由经济部主管。

第七条

  关于文化资产保存之策划与共同事项之处理,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会同内政部、教育部、经济部、交通部及其他有关机关会商决定之。

第八条

  各级地方政府依中央主管机关之授权,负责执行各该地区内文化资产之保存及管理工作。

第二章 古物[编辑]

第九条

  古物除私人所有者外,应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设立古物保管机构保管之。

第十条

  前条古物保管机构对于负责保管之古物,应造具表册层报教育部存案;如有增损或变更并应随时具报。
  前项古物应择优精制图片,随同保存及报备。

第十一条

  教育部得就古物中择其珍贵稀有者,指定为重要古物,并就重要古物中依其文化价值特高者指定为国宝。
  前项国宝或重要古物丧失其重要价值时,教育部得解除其为国宝或重要古物之指定。

第十二条

  国宝及重要古物,经教育部指定后应予登记列管并发给证明书。
  前项器物系私人所有者,移转所有权时,应事先报请教育部核备。

第十三条

  私人所有之古物,得申请教育部鉴定登记。重要古物,不得移转于非中华民国之人。
  私人所有之古物,应鼓励其委托公立古物保管机构公开展览。
  前项古物得由政府收购,自愿捐献者应予奖励;其办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条

  流失国外之珍贵稀有古物,政府应予调查、收购,并鼓励私人及团体收购进口。

第十五条

  公立古物保管机构得接受委托,保管私有国宝及重要古物,并公开陈列展览。

第十六条

  公立古物保管机构保管之公有古物,得由原保管机构自行复制出售,以资宣扬。他人非经原保管机构准许及监制,不得再复制。

第十七条

  埋藏地下、沉没水中或由地下暴露地面之无主古物,概归国家所有。
  前项古物之发见人,应即报告当地警察机关转报或迳报地方政府指定保管机构采掘收存;对发见人奖励办法,由教育部定之。
  对于珍贵稀有之古物,地方政府应函请教育部指定公立古物保管机构收存保管。

第十八条

  公私工程于施工中发见古物时,应即停止工程之进行,并依前条之规定处理。主管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得继续发掘古物,惟对于工程延误或其他损失应酌予补偿。

第十九条

  警察机关对于前二条发见之古物,应即采取维护措施,以免失落、伤损。

第二十条

  古物之采掘,由教育部指定公立古物保管机构或核准有关学术研究机构为之。
  前项学术研究机构,须经教育部核发采掘执照,并派员监督,始得采掘。

第二十一条

  依前条规定采掘古物而有邀请外国专家参加之必要时,应先报请教育部核准。

第二十二条

  采掘纪录及所得古物,应于核定期限内,报经教育部核备后予以公告及公开展览。
  采掘所得之古物,由公立古物保管机构保管之。但为学术研究之需要,得准由原采掘之学术研究机构暂行保管。

第二十三条

  国宝或重要古物不得运出国外。但为国际文化交流举办展览或其他特殊理由,经教育部转请行政院核准者,不在此限。
  依前项但书核准出国之古物,应妥慎移运、保管并应于规定期限内运回。

第二十四条

  国外保存古物之免税进口,依有关税法之规定办理。
  由于展览、鉴定等原因进口之古物,必须重行运出国外者,事先应提出申请及登记。

第二十五条

  有关机关依法没收、没入或收受外国政府交付之古物,由教育部指定公立古物保管机构保管之。

第二十六条

  政府应鼓励并辅导私人或财团法人设立博物馆、美术馆及文物陈列室,收藏古物或本法所定之有关文物,并开放展览。

第三章 古迹[编辑]

第二十七条

  古迹由内政部审查指定之,并依其历史文化价值,区分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三种,分别由内政部、省(市)政府民政厅(局)及县(市)政府为其主管机关。
  古迹丧失或减损其价值时,内政部得解除其指定或变更其等级。

第二十八条

  古迹由所在地地方政府管理维护之,但属于私人或团体所有者,除得委托当地地方政府管理维护外,由其所有人或委托人管理维护之。

第二十九条

  前条古迹之管理维护机关、团体或个人对于所管理古迹应造具概况表,并附详图及有关照片层报内政部存案。其所报状况有变更时,应随时层报。

第三十条

  古迹之修护,应报经古迹主管机关许可后始得为之。
  前项修护,依法应领执照者,发给单位应会同古迹主管机关办理。

第三十一条

  私有古迹之管理、整修或复原需要巨额经费或有特殊情形时,各级政府得酌予补助或辅导,并通知其管理维护之团体或个人采取必要措施。
  私有古迹所有权转移时,除继承外,政府有优先购买权;其性质不宜私有或管理不当致有灭失或减损其价值之虞者,政府得予征收。
  私有古迹捐献政府者,应优予奖励。

第三十一条之一

  出资赞助维护或修复古迹、古迹保存区内建筑物者,其赞助款项得依所得税法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款第二目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列举扣除或列为当年度费用,不受金额之限制。
  前项赞助费用,应交付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或省(市)、县(市)文化基金会,会同有关单位办理之。该项赞助经费,经赞助者指定其用途者,不得移作他用。

第三十二条

  埋藏地下、沉没水中或存在于地上之无主古迹,概归国家所有。
  前项古迹之发见人,应即报告当地警察机关转报或迳报地方政府层报内政部处理,并由该部酌予奖励。
  前项古迹所定著之土地,必要时政府得予购买或征收之。

第三十三条

  公私工程施工中发见古迹时,应即停止工程之进行,并依前条之规定办理。主管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得继续发掘古迹,惟对于工程延误或其他损失应酌予补偿。

第三十四条

  古迹所在地都市计画之订定或变更,应先征求古迹主管机关之意见。
  政府机关策定重大营建工程计画时,应先调查工程地区有无古迹。

第三十五条

  古迹应保存原有形貌,不得变更,如因故损毁应依照原有形貌修复。
  第一级古迹非因国防安全或国家重大建设,并经古迹主管机关同意,不得迁移或拆除。
  公私营建工程不得破坏古迹之完整、遮盖古迹之外貌或阻塞其观览之通道。

第三十六条

  为维护古迹并保全其环境景观,必要时得依都市计画订定之程序划定古迹保存区,限制其土地或建筑物等之使用及建造。
  前项保存区内对于基地面积或基地内应保留空地之比率、容积率、基地内前后侧院之深度、宽度、建筑物之形貌、高度、色彩以及有关交通、景观等事项,得依实际情况作必要之规定。

第三十六条之一

  经指定为古迹之私有民宅、家庙、宗祠所定著之土地或古迹保存区内之私有土地,因古迹之指定或保存区之划定,致其原依法可建筑之基准容积受到限制部份,得等值移转至其他地区建筑使用或予以补偿;其办法由主管机关定之。
  前项所称其他地区,系指同一都市主要计画地区,或区域计画地区之同一乡镇(市)内之地区。前项楼地板面积之移转得优先办理。
  第一项之楼地板面积一经移转,其古迹之指定或古迹保存区之管制不得解除。若其价值丧失或减损应按原貌修复之。

第三十七条

  古迹保存区内,关于左列事项之申请,应由主管机关会同古迹主管机关办理:
  一、建筑物与其他工作物之新建、增建、改建、修缮、迁移、拆除或其他外形及色彩之变更。
  二、宅地之形成,土地之开垦,道路之整修、拓宽及其他土地形状之变更。
  三、竹木采伐及土石之采取。
  四、广告物之设置。

第三十八条

  教育部依第二十条规定委托或核准在古迹所在地或古迹保存区内采掘古物时,应会同内政部为之。

第三十九条

  采掘古物,发见具有古迹价值之文化遗址时,应即停止采掘,并报请教育部会同内政部处理。

第四章 民族艺术[编辑]

第四十条

  教育部对于民族艺术应进行全面性之调查,采集及整理,并依其性质分别由教育部或地方政府指定或专设机构保存或维护。
  前项之调查、采集及整理,教育部得委托地方政府、团体或专家进行。

第四十一条

  教育部得就民族艺术中择其重要者指定为重要民族艺术。
  前项重要民族艺术丧失或减损其重要性时,教育部得解除其指定。

第四十二条

  教育部为保存、发扬及传授传统技艺,对于重要民族艺术具有卓越技艺者,得遴聘为艺师;其遴聘办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四十三条

  对于民族艺术之传授、研究及发展,教育部得设专门教育、训练机构或鼓励民间为之。
  前项专门教育或训练机构,得聘请艺师担任教职;其设置办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四十四条

  政府对于即将消失之重要民族艺术,应详细制作纪录及采取适当之保存措施,并对具有该项民族艺术技艺之个人或团体给予保护及奖励。

第五章 民俗及有关文物[编辑]

第四十五条

  民俗及有关文物由地方政府保存及维护。

第四十六条

  地方政府应主动调查与搜集本地区具有特性之传统民俗及有关文物,作成纪录,并指定或设立机构保管展示之。

第四十七条

  政府对于优良之传统民俗,应加以辅导及阐扬。
  私人或团体对阐扬优良传统民俗有显著贡献者,应予奖励;奖励办法由内政部定之。

第四十八条

  私人所有之民俗有关文物捐献政府或公开展览者,得予奖励。

第六章 自然文化景观[编辑]

第四十九条

  自然文化景观由经济部会同内政部、教育部与交通部审查指定之,并依其特性区分为生态保育区、自然保留区及珍贵稀有动植物三种。
  自然文化景观丧失或减损其价值时,经济部得会同内政部、教育部及交通部解除其指定。

第五十条

  自然文化景观由所在地地方政府或由主管机关指定之机构管理之。

第五十一条

  前条自然文化景观之管理机关或机构,对所管理之自然文化景观,应造具概况表,并附详图与有关资料层报经济部存案。生态保育区与自然保留区并应附其所在地之地号、地目及面积。
  前项所报状况有变更时,应随时层报。

第五十二条

  生态保育区与自然保留区,禁止改变或破坏其原有自然状态。

第五十三条

  珍贵稀有动植物禁止捕猎、网钓、采摘、砍伐或其他方式予以破坏,并应维护其生态环境。但研究机构为研究、陈列或国际交换等特殊需要,报经主管机关核准者不在此限。

第五十四条

  自然文化景观所在地区域计画、都市计画之订定或变更,应先征求自然文化景观主管机关之意见。
  政府机关策定重大营建工程计画时,应先调查工程地区有无自然文化景观。

第七章 罚则[编辑]

第五十五条

  有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三万元以下罚金:
  一、毁损公有古物者。
  二、毁损古迹者。
  三、移转古物所有权违反第十三条之规定者。
  四、未依本法规定申请核准,将国宝或重要古物运出国外或核准出国之国宝或重要古物不依限运回者。
  五、未经古迹主管机关同意,迁移或拆除第一级古迹者。
  六、改变或破坏自然文化景观者。
  前项第三款、第四款之古物、国宝及重要古物没收之;不能没收者追缴其所得利益。

第五十六条

  有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二万元以下罚金:
  一、采掘古物违反第二十条之规定者。
  二、捕猎、网钓、采摘、砍伐或破坏指定之珍贵稀有动植物者。

第五十七条

  有左列行为之一者,科五万元以下罚金:
  一、移转国宝或重要古物所有权未事先报请教育部核备者。
  二、未经原保管机关核准、监制再复制公有古物者。
  三、发见古物、古迹或具有古迹价值之文化遗址未依规定立即报告或停止工程之进行,或不依规定处理者。
  四、未依规定报请核准,邀请外国人采掘古物者。
  五、修护古迹未依规定报经许可者。
  六、不依古迹主管机关之通知,对古迹之维护采取必要之措施者。
  七、不依原有形貌修护古迹者。
  八、营建工程破坏古迹之完整、遮盖古迹之外貌或阻塞观览之通道者。

第五十八条

  法人之代表人,代理人或受雇人犯本法之罪者,除处罚行为人外,对该法人应科罚金。

第五十九条

  有该管责任之公务员犯本章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之罪者,得依各条之规定,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第八章 附则[编辑]

第六十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会同教育部、内政部、经济部、交通部定之。

第六十一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作品来自中华民国法律非现行条文,依据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