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集 (欧阳修, 四库全书本)/卷14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百四十一 文忠集 (欧阳修)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文忠集卷一百四十二
  宋 欧阳修 撰
  集古录跋尾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长庆三年
  右绛守居园池记唐樊宗师撰或云此石宗师自书呜呼元和之际文章之盛极矣其怪竒至于如此右集本
  唐张九龄碑长庆三年
  右张九龄碑按唐书列传所载大节多同而时时小异传云寿六十八而碑云六十三传自左补阙改司勲员外郎而碑云迁礼部传言集本作云张说卒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碑云副知至后作相迁中书令始云知院事其载张守珪请诛安禄山事集本无此字传云九龄判守珪状碑云守珪所请留中不行而公以状諌然其为语则略同碑长庆中立而公薨在开元二十八年长庆三年实八十四年所传或有同异而至于年夀官爵其子孙宜不缪当以碑为是也治平元年二月十日书右真迹
  唐田布碑长庆四年
  右田布碑庾承宣撰布之事壮矣承宣不能发于文也盖其力不足尔布之风烈非得左丘明司马迁笔不能书也故士有不顾其死以成后世之名者集本有犹字有幸不幸集本有焉字各视其所遭如何尔今有道史汉时事者其人伟然甚著而市儿俚妪犹能道之自魏晋以下不为无人而其显赫不及于前者无左丘明司马迁之笔以起其文也治平甲辰秋社日书右真迹
  唐沈传师游道林岳麓寺诗长庆中
  右岳麓寺诗沈传师撰并书题云酬唐侍御姚员外而二人之诗不见不知为何人也独此诗以字画传于世而诗亦自佳传师书非一体此尤放逸可爱也右集本
  唐崔能神道碑长庆三年
  右崔能神道碑李宗闵撰能弟从书碑云拜御史中丞持节观察黔中仍赐紫衣金印按唐世无赐金印者官制古今集本作古今官制沿革不同而其名号尚或相袭自汉以来有银青金紫之号当时所谓青紫者绶也金银者乃其所佩印章尔绶所以系印者也后世官不佩印此名虚设矣隋唐以来有随身鱼而青紫为服色所谓金紫者乃服紫衣而佩金鱼尔宗闵谓赐金印者缪也今世自以赐绯银鱼袋赐紫金鱼袋结入官衔集本有矣字集本作今有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者遂于结衔去赐紫金鱼袋皆流俗相承不复讨集本作计正久矣故因宗闵之失并记之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书右真迹
  唐李德裕茅山三像记宝历二年
  右茅山三像记李德裕撰德裕自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上为九庙圣主次为七代先灵下为一切含识敬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三躯此固俚巷庸鄙人之所常为德裕为之有不足怪然以孔子与老君为伍而又居其下此岂止德裕之独可罪耶今史记载孔子问礼于老𨈭集本作𦕃下同𨈭戒孔子去其骄气多欲而孔子叹其道集本无此字犹龙之语著于耳目自汉以来学者未有以为非者岂止德裕之罪哉治平元年八月八日书右真迹
  唐李德裕平泉草木记开成五年
  已下三篇同是李卫公撰故不与别碑岁月为叙
  右平原草木记李德裕撰余尝读鬼谷子书见其驰说诸侯之国必视其为人材性贤愚刚柔缓急而因其好恶喜惧忧乐而捭阖之阳开阴塞变化无穷顾天下诸侯无不在其术中者惟不见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说也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盖泊然无欲而祸福不能动其利害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圣贤之高致也其次简其所欲不溺于所好斯可矣若德裕者处富贵招权利而好竒贪得之心不已至或疲敝精神于草木斯其所以败也其遗戒有云坏一草一木者非吾子孙此又近乎愚矣右集本
  唐李文饶平泉山居诗开成五年
  读山居诗见文饶梦寐不忘于平泉而终不得少偿其志者人事固多如此也余闻释子有云出家是大丈夫事盖勇决者人之所难也而文饶诗亦云自是功高临尽处祸来名灭不由人者诚哉是言也熙宁壬子正月二十九日书右真迹
  唐李德裕大孤山赋会昌五年
  赞皇文辞甚可爱也其所及祸或责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聪明贤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岂独斯人也欤右集本
  唐大孤山赋岁月未详
  右字画颇佳而伤于柔媚世传⿰工小篆此岂其笔耶右见绵本拾遗
  唐辨石锺山记太和元年
  右辨石锺山记并善权寺诗游灵岩记附览三子之文皆有幽人之思迹其风尚想见其人至于书画亦皆可喜盖自唐以前贤杰之士莫不工于字书其残篇断槀为世所宝传于今者何可胜数彼其事业超然高爽不当留精于此小艺岂其习俗承流家为常事抑学者犹有师法而后世偷薄渐趣苟简久而遂至于废绝欤今士大夫务以远自高忽书为不足学往往仅能执笔而间有以书自名者世亦不甚知为贵也至于荒林败冢时得埋没之馀皆前世碌碌无名子然其笔画有法往往今人不及兹甚可叹也石锺山记字画在二者间颇为劣而亦不为俗态皆忘忧之佳玩也右真迹
  唐法华寺诗太和八年
  右法华寺诗唐越州刺史李绅撰其后自序题云太和甲寅岁游寺刻诗于壁详自序所言似绅自书然以端州题名较之字体殊不类甲寅太和八年右集本
  唐薛苹唱和诗太和中
  右薛苹唱和诗其间马宿冯定李绅皆唐显人灵澈以诗名后世皆人所想见者集本有而宿尤有诗名六字然诗皆不及苹岂唱者得于自然和者牵于强作耶右真迹
  唐僧灵澈诗元和四年
  右灵澈诗云相逄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曽见一人世俗相传以为俚谚庆历中天章阁待制许元为江淮发运使因修江岸得斯石于池阳江水中始知为灵澈诗也澈以诗称于唐故其与相唱和者皆当时知名之士包侍郎者佶也徐广州者浩也代宗时为岭南节度使右集本
  唐李藏用碑太和四年
  右李藏用碑王源中撰唐玄度书玄度以书自名于一时其笔法柔弱非复前人之体而流俗妄称借之尔故存之以俟识者右真迹
  唐玄度十体书岁月未详
  右唐玄度十体书前本得于苏氏后本得于李丕绪少卿丕绪长安人名家子喜收碑文二家之本大体则同而文有得失故并存之览者得以自择焉右集本
  唐郑澣阴符经序开成二年
  右阴符经序郑澣撰柳公权书唐世碑碣颜柳二家书最多而笔法往往不同虽其意趣或出于临时而模勒镌刻亦有工拙集本无此十八字公权书高重碑余特爱模者不失其真而锋铓皆在至集本有于字阴符经序则蔡君谟以为柳书之最精者云善藏笔锋与余之说正相反然君谟书擅当世其论必精故为志之治平元年二月六日书右真迹
  已下七篇同是柳诚悬书或撰故不与别碑岁月为叙
  余自皇祐中得公权所书阴符经序遂求其经云石已亡矣常意必有藏于人间者求之十馀年莫可得治平三年有镌工张景儒忽以此遗余家小吏遽录之信乎余所谓物常聚于所好也右真迹
  唐山南西道驿路记开成四年
  公权书往往以模刻失其真虽然其体骨终在也右见绵本拾遗
  唐何进滔德政碑开成五年
  右何进滔德政碑唐翰林学士承旨兼侍书柳公权撰并书进滔唐书有传开成五年立其高数丈制度甚闳伟在今河北都转运使公𪠘园中右集本
  唐李听神道碑开成五年柳公权书
  右李听神道碑李石撰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勲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而史家当著其大节其微时所历官多不书于体宜然惟其自安州刺史迁神武将军史不宜略而不书者盖阙也右集本
  唐李石神道碑会昌三年
  右李石碑柳公权书余家集录颜柳书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则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熙宁三年季夏既望书右真迹
  唐高重碑会昌四年
  右高重碑元裕撰柳公权书唐世碑刻颜柳二公书尤多而字体笔画往往不同虽其意趣或出于临时而亦系于模勒之工拙然其大法则常在也此碑字画锋力俱完故特为佳矧其墨迹想宜如何也治平元年正月廿五日书右真迹
  唐康约言碑大中七年
  右康约言碑柳公权撰并书约言宦者为河东监军唐自开元以后軄官益滥始有置使之名历五代迄今多因而不废世徒知今之使额非古官袭唐旧号而不知皆唐宦者之軄集本冇也字约言在太和开成间尝为鸿胪礼賔使又为内外客省使以此见今之使名自枢密宣徽而下皆唐宦官軄也又以见鸿胪卿寺亦以宦者为使于其间约言又为宣徽北院副使又见当时南北院宣徽皆有副使也治平甲辰秋社前一日书右真迹
  唐复东林寺碑大中十一年
  右唐湖州观察使崔黯撰柳公权书东林寺会昌中废之大中初黯为江州刺史而复之黯之文辞甚遒丽可爱而世罕有之右集本
  唐王质神道碑开成四年
  右王质神道碑唐太子賔客刘禹锡撰并书质字华卿王通之后也开成中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右集本
  唐会昌投龙文会昌五年
  右会昌投龙文余修唐本纪至武宗以谓奋然除去浮图锐矣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恶有所不同尔及得会昌投龙文见其自称承道继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岳炎上真人则又益以前言为不缪矣盖其所自称号者与夫所谓菩萨戒弟子者亦何以异余尝谓佛言无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于贪信矣会昌之政临事明果有足过人者至其心有所贪则其所为与庸夫何异治平元年五月五日书右真迹
  唐俞珣书陈果仁告身并舍宅造寺疏大中八年
  右陈果仁告身并妻轸静縁舍宅造寺疏附疏后题云明政二年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十一年十月东海贼帅李子通拥众渡淮僣称楚王建元明政则明政二年大业十二年也唐高祖实录武德二年四月隋御卫将军陈棱以江都降即以棱为总管九月李子通败棱陷江都国号吴建元明政则明政二年武德三年矣二说不同如此吕夏卿为余言若以大业十二年为子通僣号之二年则江都方乱炀帝安得南幸而唐实录陈棱事可据则明政二年当为武德三年也隋书缪矣果仁终始事迹不显略见于隋书云唐初为隋太仆丞元祐将炀帝已遇弑沈法兴果仁共杀祐起兵据江表法兴自称总管大司马录尚书事承制置百官以果仁为司徒其事止见此尔开元中僧德宣为果仁记舍宅造寺载其世家颇详而其功阀官爵岁月多缪德宣言中毒以死而宅疏言见屠戮当以宅疏为是德宣文辞不足录独采其世次事迹终始著之俾览者核其真伪而少益于广闻炀帝本纪高祖实录皆唐初人所撰而不同如此何哉右集本
  唐圭峯禅师碑大中九年
  右圭峯禅师碑唐相裴休撰并书其文辞事迹无足采而其字法世所重也故录之云古集本
  唐濠州劝民栽桑敕碑大中十年
  余得刘莒修兖州文宣王庙碑见大中时中书门下牒又得此碑见大中时敕乃知平章事非署敕之官今世止见中书门下牒便呼为敕惟告身之制仅存焉右集本
  唐闽迁新社记岁月见本文
  右闽迁新社记唐濮阳宁撰其辞云大中十年夏六月关西公命迁社于州坤或作城凡筑四坛坛社稷其广倍丈有五尺其高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坛风师广丈有五尺高尺有五寸坛雨师广丈而高尺云文字古雅甚可爱呜呼唐之礼乐盛矣其遗文有足采焉州县社稷有主见于此记盖大中时其礼犹在也按唐书杨发自苏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至大中十二年迁岭南节度以岁月推之关西公者杨发也右集本
  
  唐时州县社稷有主独此碑见之开元定礼至大中时犹仅存也礼乐废坏久矣故录此记以著之右真迹
  唐令狐楚登白楼赋咸通二年
  右登白楼赋令狐楚撰白楼在河中至楚子绹为河中节度使乃刻于石绹父子为唐显人仍世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见称世传绹为文喜以语简为工常饭僧僧判斋绹于佛前跪炉谛听而僧倡言曰令狐绹设斋佛知盖以此讥其好简楚之此赋文无他意而至千有六百馀言何其繁也其父子之性相反如此信乎尧朱之善恶异也右集本
  唐百岩大师怀晖碑岁月未详
  右百岩大师怀晖碑权德舆撰文郑馀庆书归登篆额又有别碑令狐楚撰文郑𬘡书怀晖者吾不知为何人而彼五君者皆唐世名臣其喜为之传道如此欲使愚庸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民之无知惟上所好恶是从是以君子之所慎者在乎所学楚之文曰大师泥洹荼毗之六年余以门下侍郎平章事摄大尉泥洹荼毗是何等语宰相坐庙堂之上而口为斯言集本有邪字皋䕫稷契居尧舜之朝其语言尚书载之矣异乎此也治平元年七月十三日雨中书右真迹
  唐孔府君神道碑咸通十二年
  右孔岑父碑郑𬘡撰柳知微书其碑云有子五人载戣戡戢戵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岑父六子戵之下又有威表据孔氏谱谱其家所藏碑文郑𬘡撰𬘡自言与孔氏有世旧作碑文时戣等尚在然则谱与碑文皆不宜有失而不同者何也余所集录与史传不同者多其功过难以碑碣为正者铭志所称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无情増损故毎据碑以正史惟岑父碑文及其家谱二者皆为可据故并存之以俟来者治平元年三月廿二日侍上御崇政踈决系囚退遂家居谢客因书右真迹
  唐白敏中碑咸通三年
  右白敏中碑毕诚撰其事与唐书列传多同而传载敏中为李德裕荐进以获用及德裕贬扺之甚力以此为甚恶而碑云会昌中德裕起刑狱䧟五宰相窜之岭外公承是之后一年冤者皆复其位以此为能其为毁誉难信盖如此故余于碑志惟取其世次官寿乡里为正至于功过善恶未尝为据者以此也碑又言桑道茂事云桑道慕不知孰是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右真迹
  唐于僧翰尊胜经咸通五年
  右尊胜经于僧翰书僧翰笔画虽遒劲然失分隶之法远矣所以录者亦自成一家而为流俗所贵故聊著集本作述之庶知博采之不遗尔右真迹
  唐张将军新庙记龙纪元年
  右张将军新庙记李巨川撰唐彦谦书张鲁事史传详矣巨川文辞匪工所录者彦谦书尔彦谦书颇知名于世故略存其笔迹也右集本
  唐王重荣德政碑中和四年同是唐彦谦书附此
  右王重荣德政碑归仁泽撰唐彦谦书重荣当唐之末再逐其帅遂据河中虽破黄巢平朱玫之叛有功于一时而阻兵召乱为唐患者多矣碑文辞非工而事实无可采所以录者俾世知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考重荣之碑岂不欲垂美名于千载而其恶终暴于集本作于后世者毁誉善恶不可诬故也彦谦以诗知名而诗鄙俚字画不甚工皆非余所取也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书右真迹
  唐磻集本作盘溪庙咸通二年
  右磻溪庙记张翔撰高骈书骈为将尝立战功威惠著于蛮蜀笔研固非其所事然书虽非工字亦不俗盖其明爽豪儁终异庸人至其惑妖人吕用之诸葛殷等信其左道以冀长年乃骑木鹤而习凌虚仙去之势此至愚下品皆知为可笑而骈为之惟恐不至者何哉盖其贪心已动集本作薰于内故邪说可诱于外内贪外诱则亦何所集本増有而二字不为哉右真迹
  唐梁公儒碑天祐中
  右梁公儒碑于广撰王说书公儒者世为成德军将公儒当王镕时为冀州刺史以卒其碑首题云唐故成德军内中门枢密使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团练守捉等使军器作坊使其馀所领事軄甚多皆当时方镇常事不足书惟枢密使唐之末年内官之軄其后方镇遂亦僣置于此见之军器作坊五代之际号内诸司使皆朝廷官然不见其始置集本有之字时而今见于此岂方镇之軄朝廷因而用之耶将方镇之盛亦僣置也公儒事迹无所取特以此录之治平元年五月十八日书右真迹
  唐花林宴别记岁月未详
  右花林宴别记唐窦常撰花林寺在滁州全椒县余在滁阳遣推官陈诜以事至县见寺旁石涧岸土崩出石崖隐隐有字亟命模得之右集本
  唐阳武复县记贞元十九年
  唐衢文世罕传者余家集录千卷唐贤之文十居七八而衢文秪获此尔然其气格不俗亦足佳也右真迹
  唐崔敬嗣碑景龙二年
  右唐崔敬嗣碑胡皓撰郭谦光书崔氏为唐名族而敬嗣不显皓为昭文馆学士然亦无闻三字集本作观其事实文辞皆不足多采而余录之者以谦光书也其字画笔法不减韩蔡李史四家而名独不著此余屡以为叹也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右真迹
  唐润州陁罗尼经幢岁月未详
  右陁罗尼经幢今在润州宝墨亭中唐云阳野夫王奂之书字画颇为世俗所重故录之以备广采右集本
  唐䕫州都督府记会昌五年
  余尝谓唐世人人工书故其名埋没者不可胜数毎与君谟叹息于斯也如具灵该缪师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况其书乎余以集录之博仅各得其一尔右见绵本拾遗
  唐郑权碑宝历二年
  右姚向书笔力精劲虽唐人工于书者多而及此者亦少惜其不传于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录之博得此而已熙宁辛亥孟夏清心堂书右见绵本拾遗唐王蘂诗沈传师李德裕唱和岁月未详
  惠泉在今荆门军余贬夷陵道荆门裴回泉上得二子之诗佳其词翰遂录之今盖三十年矣嘉祐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书右见绵本拾遗
  唐人书杨公史传记岁月未详
  右杨公史传记文字讹缺原作者之意所以刻之金石者欲为公不朽计也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然其字画之法廼唐人所书尔今才几时而磨灭若此然则金石果能传不朽邪杨公之所以不朽者八字集本作杨公者震也其所不朽者果待金石之传邪凡物有形必有终敝自古圣贤之传也非皆托于物固能无穷也廼知为善之坚坚于金石也集本无也字嘉祐八年十一月廿日书右真迹
  唐放生池碑天宝十年
  右放生池碑不著书撰人名氏放生池唐世处处有之王者仁泽及于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惠也惟天地生万物所以资于人集本有也字然代天而治物者常为之节使其足用而取之不过故集本作万物得遂其生而不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已易大传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人也浮图氏之说乃谓杀物者有罪而放生者得福苟如其言则庖牺氏遂为集本有人间之圣人五字地下之罪人矣治平元年八月十日书右真迹





  文忠集卷一百四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