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会典 (四库全书本)/全览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览1 明会典 全览2 全览3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一
  户部十六
  廪禄三
  廪给
  诸司职掌
  凡公差人员廪给已有定例其驿传并府州县应合支用去处必湏照依文凭验日支给仍将岁支数目通类开报合干上司以凭稽考
  明令
  凡经过使客正官一名支分例米三升从人一名支米二升宿顿使客正官支米五升从人支米三升水路俱支经过分例陆路遇晩关宿顿分例
  凡各站有分例去处所在有司于商税及诸色课程内拨留粮米差点有役人员掌管遇有使客依例支给不许稽停支过数开申合干上同
  事例
  正统四年令镇守巡抚甘肃内外官员不支廪给每月支食米三石 六年令跟随甘肃总兵官指挥千百户等官每人月给口粮四斗五升 成化十三年令延绥巡抚官照甘肃例出巡每日支廪米五升在仓支五升回日通在仓支一斗 十六年兵部奏准凡使客该支廪给者多系有职之人如便道经过非公干去处每驿则支三升宿亦支三升如本等公干去处经过每驿亦支三升宿支五升一日经过两三驿以上俱许支给但止宿者次日起程不许巧立名色多支起关廪米从征把总领军官并跟随头目例支廪给日行一程止许关支一次使客该支口粮者不拘便道经过止宿去处及本等公干经过止宿去处每驿一例俱支一升五合一日经过两三驿以上俱许支给跟随巡抚巡按清军刷卷巡盐巡河盘粮勘事等项有役之人支廪给南京大理寺差来官请旨待报发落罪囚支廪给若非官者支口粮南京各衙门差郎中主事御史给事中等官并各处镇守总兵巡抚巡视抚治巡按副参游击等官差官赴京奏事公干等项回还俱支廪给若非官者支口粮赍捧诏敕制谕飞报军务重事及奉特旨差使人员支廪给公侯驸马伯都督各许带从人一名支口粮其公差巡按清军刷卷巡盐巡河盘粮勘事巡捕等项官员并旗校一体支廪给各处王府并镇守总兵巡抚巡按三司等官差仪宾千百户等官进表笺进贡缴敕谢恩并奏机密贼情紧急声息等项重事及乞恩回奏缴册缴图军器粮草烧荒等项不急常事俱支廪给非官者支口粮衍圣公并颜孟二氏五经博士年例赴京往回及衍圣公差来掌书俱支廪给医兽家人庙丁支口粮正一嗣教大真人并随行法师人等自贵溪县起至南京俱支廪给琉球安南占城朝鲜国差来使臣支廪给南京各衙门差进表笺官支廪给来降夷人支廪给在京各衙门差郎中员外郎主事御史等官不及百里巡视仓场等项支廪给亲王郡王差仪宾千百户等官回还支廪给总小旗军校支口粮云南贵州都布按三司四川陜西行都司差进表笺官支廪给留守司并各处都布按三司等官及行太仆寺苑马寺差人赴京奏事公干回还系官者支廪给非官者支口粮口外走回人口不堪收充勇士者及妇女送回原籍者一体支口粮在京在外病故官员遗下家口还乡者支口粮哈密奇木嘉色棱赤斤蒙古等地面差来使臣人等朵颜三卫建州等卫差来进贡人员四川云南贵州湖广乌思藏董卜韩胡土官通事把事畨僧人等陜西岷州洮州西宁畨人畨僧人等俱支廪给贵州湖广土官衙门头目舍人官族土人从人土民人等支口粮南京太常寺差官赴京关领香帛等项支廪给 二十年令宁夏巡抚官照甘肃延绥例关支廪米
  行粮马草
  诸司职掌
  凡遇行军马匹日支粮草已有定例其应付一节该卫先具军马数目开呈本部立案出给批文差官赍领经过官司并驿分照依坐去军人马匹数目照例验程支给其有为事编发应支行粮人数亦合照例关支仍仰所在官司将支过数目申达上司作数其所赍批文候至所止地方随即赴官告缴逓回本部于原编底簿内销注
  明祖训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偹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事例
  洪武三十五年令亲王之国随行内外官员及有执事旗校厨役人等沿途有司应付口粮本府驾马并随驾马骡及䕶卫官军下随侍马疋应付草料随侍官军回还亦准支 令大同守边军士出哨巡边守墩了高等项公差验日计程关给行粮 永乐四年令从征旗军人等沿途给与行粮日行一程止关一次 宣徳三年奏准各处镇守总兵等官带去官军皆按月支行粮四斗五升边卫军士随总兵官出境征进追剿逹贼者准验日支行粮其馀不时差遣沿边探听声息及境外巡逻了哨者不支 十年令各卫旗军调于大同操偹者月支行粮五斗 正统二年令大同巡边军士月给行粮五斗料豆一石二斗 四年令沿边各卫砌关口旗军离卫四百里以上者准月支口粮三斗 令广东往来伴送使臣赴京公干旗军人等回还口粮每名日支一升若一日经过两处者不许重支 令甘肃宁夏等处各卫征操军士若遇警随总兵官出境征进追剿达贼及差出探听声息巡逻哨了者每月行粮三斗验日支给 五年令城守御千户所官军在京操备者月支行粮四斗陜西都司都指挥管领旗军于甘肃宁夏及绥德等寨堡备御者照甘肃偹御旗军例月支米五斗廪给住支大同巡边军士行粮五斗料一石二斗 六年令大同境外冲要守墩官军及离城百里之上者给行粮其内地不及百里者不给 又令辽东沿边城堡守墩哨了官军行粮每人月给四斗五升 又令各边哨偹官军在边者月给行粮回卫即罢支 七年令密云各卫边军出境巡哨夜不收人等验日于古北口日支行粮一升守关操备非出境外者不支 又令各处进贡马每疋日支料四升草一束 又令各处草场每岁牧放马疋官军沿途官司日支口粮一升一日经过两处不许重支 八年令河南山东等处在京操偹官军月给行粮四斗 十三年令辽东各营堡操守馀丁舍人原无月粮者准支行粮 十四年令宁夏官军遇差巡哨者日支行粮一升 景泰三年令松潘等卫所官军差出三百里之外巡哨贴守经五日之程者支行粮 又令南京各卫驾舡军馀往来经两月之程者人支行粮八斗半年者二石八斗 天顺五年奏准凡都督等官率领达官军人征剿者都督都指挥日支行粮三升指挥千百戸镇抚头目旗军一升五合舍人儒士家人一升马每疋日支料四升草一束南京达官军人等亦照此例 成化八年令征进达官军舍不分官舍军馀沿途每人日给米二升半如一日经过两站者不许重支到边仍照行粮常例 十五年令各边防䕶修墩烧官军若在百里及五日之内堪自偹粮料者不许关支行粮马草若五日及百里之外者听令关支仍将支过数目于在营中月册内扣除其遇警截杀探贼按伏官军不能自带粮料者并听随处关支如镇守等官于无事点视边防等项许各处城堡军马䕶送不得多带人马滥支草料 弘治二年奏准沿边各卫所征哨并按伏偹堡等项官军出百里之外者俱日支口粮一升五合都指挥与把总等官日支廪米三升备御官军日支行粮一升七合马日支料三升草一束在营草料住支如百里之内起关滥支廪米行粮口粮者听巡抚巡按官参奏 四年革中都留守司各都司并南直隶卫所京操官军沿途口粮如有私起关文支给及买头人等通同有司驿分官吏应付者领班管操官员调发边卫差操旗军及有司驿分俱坐盗支官粮罪 九年令各边内外官带领关支廪给口粮头目镇守不过五名分守并守备不过三名











  明会典卷三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二
  户部十七
  金科
  库藏一
  天下起解税课及赃罚等项悉贮内库以资国用其交纳回报行移次第甚备若诸库该收某物亦有定例其在京太仓库并在外诸司库附见于后
  课程
  诸司职掌
  凡府州县税课司局河泊所岁办商税鱼课并引由契本等项课程已有定额其办课衙门所办钱钞金银布绢等物不动原封年终具印信文解明白分豁存留起解数目解赴所管州县其州县转解于府府解布政司布政司通类委官起解于次年三月以里到京本部将解到金银钱钞布绢等物不动原封照依来文分豁明白札付该库交收出给印信长单及具手本关领勘合回部照数填写责付原解官收执将所解物件同原领长单并勘合于内府各门照进且如铜钱布疋赴甲字库交纳钞锭广惠库交纳金银绢疋承运库交纳其勘合既于各门照进该库收讫就于长单后批写实收数目用印钤盖仍付原解官赍赴本部告缴立案附卷备照仍令该部主事厅于原解官差批内将实收过数目批廽候进课毕日将已解并存用课数通行比对原额如有亏兑照依所亏数目具本奏闻类行各司府州县着落办课衙门经该官吏人等追理足备差人解赴京库交纳
  凡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遇有起解税粮折收金银钱钞并赃罚物件应进内府收纳者其行移次第皆仿此
  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课程钱钞并金银布帛等项折收总计三百六十三万七百七十八锭有零
  外有各处土产茶塩硝矾朱砂水银等物虽有定额数目琐碎难以备载
  今十三布政司并两直隶府州每岁折收课程等项地亩绵花绒二十四万六千三百斤
  丝绵二千九百一十八万三千四百两
  绢一十九万一千九百七十三疋零
  户口钞七千七百三十七万五千九百二十二贯税课钞四千六百一十八万九十贯
  鱼课钞三百一十七万五千三百七十贯
  船料钞二千四百五十五万六千二百四十九贯各矿银课共十五万一千七百六十七两
  明令
  凡买卖田宅头匹赴务投税除正课外每契本一纸纳工本铜钱四十文馀外不许多取
  凡客店每月置店历一扇在内赴兵马司在外赴有司署押讫逐日附写到店客商姓名人数起程月日月终各赴所司查照如有客商病死所遗财物别无家人亲属者告官为见数行移招召父兄子弟或已故之人嫡妻识认给还一年后无识认者入官
  凡诸色人等踏造酒曲货卖者湏要赴务投税方许货卖违者并依匿税科断其自行造酒家用者曲货不在投税之限如卖酒之家自无曲货者湏要收买曾经投税曲货造酒货卖依例办纳酒课若系自行造曲者其面亦湏赴务投税
  大诰
  天下府州县镇店去处不许有官牙私牙一切客商应有货物照例投税之后听从发卖敢有称系官牙私牙许邻里坊厢拏获赴京以凭迁徙化外若系官牙其该吏全家迁徙敢有为官牙私牙两邻不首罪同巡拦敢有刁蹬多取客货者许客商拏赴京来
  所在湖地河泊地理所在从古至今办集课程一定不易之所迩年以来奸邪小人受任将从古以来不系办课所在小沟小港山涧去处下流虽通办课去处其小沟小港山涧及灌溉塘池民间自养鱼鲜池泽皆以照地起料并不系办课去处小人生事贪心无厌搜求扰民将农民小沟小涧灌溉池塘养鱼池泽取鱼罾网罩笼之类一槩搜拏声言要奏如此虐民今后敢有仍前夺民取采鰕鱼器具者许民人拏赴有司有司不理拏赴京来议罪枭令以快吾良民之心
  所在湖池民舟经涉其河泊之官敢有妄取水面钱者罪不赦
  宪纲
  一课程仰本府州县即将岁办诸色课程数目逐一开报
  事例
  洪武初京城置塌房及六畜场停积客商货物及猪羊等畜听其两平交易革罢官私牙行但收免牙钱一分十八年令酒醋课诸色课若有布帛米糓等项俱折
  收金银钱钞除量存各司府州县祭祀所用馀令各该司局等官亲赍具奏有司带办者差吏管解俱次年正月起程直隶府州限正月以里各布政司限三月以里到京若金银铅朱砂胆矾黄丹青绿毛缨碧甸子锺乳粉棕毛水银俱起解本色其馀鱼茶酒醋矾硝铅粉黑锡粉锡石膏商税窑课等诸色课俱折收金银钱钞二十三年榜谕各处税课司局巡拦令计所办额课日逐巡办收于司局按季交与官攅出给印信收票不许官攅侵欺致今巡拦陪纳违者重罪 令一应课钞除本处存用外其馀俱解布政司官库收贮 又令各处税课司局商税俱三十分税一不得多收 二十四年令三山门外塌房许停积各处客商货物分定各坊厢长看守其货物以三十分为率内除一分官收税钱再出免牙钱一分房钱一分与看守者收用货物听客商自卖其小民鬻贩者不入塌房投税 二十七年令各处城市没官房屋但系军官军人住者不许取赁钱 永乐元年奏准凡军民之家嫁娶丧祭时节追送礼物染练自织布帛及买已税之物或船只车辆运自已物货并农用之器各处小民挑担蔬菜各处溪河小民货卖杂鱼民间家园池塘采用杂果非兴贩者及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并当用杂物铜锡器物日用食物俱免税 六年令六畜场塌房课钞江东宣课司带收进纳七年差御史监生于各处收课衙门闸办课程 又
  令京城官店塌房照三山门外塌房例税钱一分宣课司收免牙塌房钱二分看守人收用 十年令应天府都税司分官提调三山门外塌房收办课钞 又令各处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官体察闸办课程凡有以该税钞数倍增收及将琐碎之物一槩勒税者治以重罪十五年令各司府州等衙门岁办并闸办课程等项金银叚疋俱起解北京内府库 宣德四年令湖广广西浙江商税课纳银者折收钞每钞一百贯准银一两九年令各处诸色课程旧折收金银者照例收钞
  十年令天下一应课程俱照洪武年间旧额征收不许妄自增添 又令各税课司添收麻油等物料 正统元年裁革各处税课司局收钞不及三万贯者其该收钱粮令有司带管 四年令各处有客商数少税课亏欠累民包纳者所在有司按察司及巡按御史踏勘从实征收 七年奏准各处州县额办商税酒纸等课于各州县收贮以备岁造叚疋祭祀及官吏俸给等项支用 九年置官房于彰义门收税商课钞 十一年令各处课税照永乐七年额例收办其见办课钞比旧增多者以见办之数为额若办课一万五千贯与市镇买卖处所相离有司路远及军卫相参者复设税课司局云南贵州原无闸办之处令所司收办一年为额所收课钞皆存留为官吏旗军俸粮等项支用 十二年令巡视塌房御史及顺天府堂上官一员估计物货直钞若干造册发都税等司官攅收掌照价收税 令本部差主事二员于淮安临清闸办商税课钞一年更代令顺天府委官一员于张家湾宣课司闸办商税一年更代 十三年奏准各处开张铺店及卖酒醋之家户绝者除其税 十四年令内外门摊商税课止照洪武年间旧额收受不许过多 景泰元年奏准各处商税课仍照正统年间见行事例收办 二年令大兴宛平二县于和远店等塌房每塌房佥殷实大户二名或四名看管顺天府及二县拘集各行依时估计物货价直照旧折收钞贯仍造册二本一本发都税司一本送部查考巡视塌房御史务禁管店小脚不得揽纳客商课程以不堪钞抵数送官及邀截客货骗害商人其收税则例上等罗叚每疋税钞二十五贯牙钱钞二十五贯塌房钞二十五贯中等罗叚每疋税钞一十五贯牙钱钞一十五贯塌房钞一十五贯下等罗叚每疋税钞一十贯牙钱钞一十贯塌房钞一十贯上等纱绫锦每疋青红纸每一千张篦子每一千个税钞六贯七百文牙钱钞六贯七百文塌房钞六贯七百文中等纱绫锦毎疋细羊羔皮袄每领黄牛真皮每张扇骨每一千把税钞五贯牙钱钞五贯塌房钞五贯青三梭布毎疋红油纸每八千张冥衣纸每四千张鐡锅每套四口藤黄每斤税钞四贯牙钱钞四贯塌房钞四贯褐子绵䌷毎疋毛皮袄毡衫毎领干鹿每个税钞三贯四百文牙钱钞三贯四百文塌房钞三贯四百文官绢官三梭布每疋绒线每斤五色纸每四千五百张高头黄纸每四千张税钞三贯牙钱钞三贯塌房钞三贯小绢白中布青匾线夏布每疋手帕每连三个手巾每十条皮裤每件小靴每套三䨇板门每合响铜每斤连五纸每千张连七纸每一百五拾张税钞一贯牙钱钞一贯塌房钞一贯青大碗每二十五个青中碗每三十个青大碟每五十个税钞七百四十文牙钱钞七百四十文塌房钞七百四十文洗白夏布青绿红中串二布每疋包头每连二十个毡条每条大碌铜青碌枝条碌生熟铜苏木胡椒川椒黄蜡蘑菇香蕈木耳毎斤酒坛土酒海每个青中碟每五十个白大盘每十个书房纸每四篓笔管每五百个油䩞每副税钞六百七十文牙钱钞六百七十文塌房钞六百七十文青小碟每五十个白中盘每十五个税钞六百文牙钱钞六百文塌房钞六百文花布被面每叚白中串二布每疋靛花青红花针条每斤青靛银杏菱米莲肉软枣石榴每十斤青大盘每十二个青盘每十五个青小盘每二十个青小碗每三十个干鹅天鹅等野味每只南丰大篓纸每四块竹椅每把税钞五百文牙钱钞五百文塌房钞五百文喜红小绢每疋税钞四百七十文牙钱钞四百七十文塌房钞四百七十文麻布每疋花椒水牛底皮每斤土青盘每十五个土青碗小白盘每二十个土青碟每五十个青茶锺毎七个税钞四百文牙钱钞四百文塌房钞四百文小麄绵布每疋毡袜每双土降香白砂糖𩛿每斤草席每领雨伞每把翠花每朵草花每十朵刷印马纸每四块土尺八纸每块南丰篓纸每六块连三纸每一千张毛边纸中夹纸每一百张酒曲每十块税钞三百四十文牙钱钞三百四十文塌房钞三百四十文灯草每斤土青酒锺土青茶锺每十二个土青香炉大白碗每十个中白碗每十五个白大碟每二十个白小碟每二十五个税钞三百文牙钱钞三百文塌房钞三百文马牙速香鱼胶每斤税钞二百四十文牙钱钞二百四十文塌房钞二百四十文药材每斤白小碗每十五个税钞二百文牙钱钞二百文塌房钞二百文荔枝圆眼冬笋松子桐油桕油黑砂糖蜂蜜每斤蜡胭脂每两土粉土硝碱松香墨煤𥣻麻肥皂末香槐花胶枣鸡头螃蟹蛤蜊每十斤干免鸡鸭每只白茶锺每六个甘蔗藕每十根竹箸每一百双竹扫帚每十把蒲席每领杂毛小皮每张毡帽每个草鞋每十双税钞一百七十文牙钱钞一百七十文塌房钞一百七十文明干笋蒲桃海菜金橘橄榄牙枣苎麻每斤税钞一百四十文牙钱钞一百四十文塌房钞一百四十文绵花香油紫草红曲紫粉黄丹定粉云香柿饼栗子核桃林檎甘橘雪梨红枣杨梅枇杷榛子杏仁蜜香橙乌梅五倍子咸弹黑干笋茶叶生姜石花菜鰕米鲜干鱼鲜猪羊肉黑铅水胶黄白麻纲熟鐡每斤绵絮每套芦席每领绵胭脂每帖西瓜每十个税钞一百文牙钱钞一百文塌房钞一百文干梨皮荸荠芋头鲜菱乌菱鲜梨鲜桃杏子李子鲜柿柿花焰硝皂白矾沥青生鐡每斤干葱胡萝卜每十斤冬瓜每十个萝卜菠芥等菜四十斤税钞六十五文牙钱钞六十五文塌房钞六十五文其馀估计未尽物货俱照价直相等则例收纳其进塌房钞并抽分布疋及按月该纳房钞俱为除免三年令辽阳税课司税课减半 四年令张家湾宣
  课司并在京都税司凡遇客商淮曲投税每百分取二送光禄寺准塌房条税课钞每岁所送止十五万斤如有馀存留下半年支用 令张家湾宣课司课钞减半 五年令正阳门等宣课司一应杂货轮日挨次于条由内开写普安等三店缷卖其给赐各官福顺等店亦照例每店佥大户二名看管按季更替该抽货物各官亲属斟酌抽取不许容留亲戚诈称家人在店搅扰仍行巡视塌房御史访察禁革但有更易姓名营求看店及私充牙行者军发边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 七年令京城九门收钞铺户每季各门止役三人 天顺元年令各处税课司局该办课程照永乐年间旧额征收其课钞不及万贯者俱革罢令所在有司带管 成化元年令京城九门并都税宣课等司及各处商税等项课俱钱钞中半兼收每钞一贯折收铜钱四文 六年令每钞一贯折收铜钱二文 又令商税课照旧收钞 十五年令京城九门监收钱钞内官及各处抽分厂不许将不该抽货物违例抽分 又令巡城御史会同本部委官凡遇九门每月检收钞钱进库合用纸笔芦席车脚等项于所收钱钞内扣出易卖其崇文宣武朝阳东直四门每门添拨办事吏一名正阳等五门添拨办事吏一名助收钱钞 二十一年令顺天府委佐贰官一员于正阳门税课司崇文门宣课分司监收商税课钞 弘治元年令差御史主事各一员於崇文门宣课分司监收商税 又令在京崇文等九门上新河张家湾临清淮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苏州杭州刘家隔正阳镇各税课司局每钞一贯折收银三釐每钱七文折收银一分解京库其存留者折支官军俸粮每银一两折钞七百贯 又令官吏监生军校家下供送车辆不系客商串同带货者免收税 又令客商贩到诸货若系张家湾发卖者省令赴局投税若系京城发卖者以十分为率张家湾起条三分崇文门收税七分如张家湾不曾起条崇文门全收 令顺天府委官二员于草桥及卢沟桥宣课司监收商税 五年令在京宣课司监收商税止照旧例不许分外搜求有伤治体 六年令差官于江西浙江苏州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淮安临清税课司局查照旧例定为则例收税按月稽考自后不许再委隔别衙门官员侵管重复扰民仍各照额办岁办之数年终通照钞关事例造册奏缴 又令崇文门宣课司商税止差主事监收不必御史巡察 十三年奏准在京在外税课司局批验茶引所但系一应税纳钱钞去处省令客商人等自纳若权豪无藉之徒结党把持拦截生事及将烂钞低钱搪塞搅扰商税者问罪枷号三个月发落已上商税课程俱载国初以来著令今见行者其宣徳及正统间为钞法不通加増之数见钞法项下
  宣徳四年令南京至北京沿河漷县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上新河客商辏集处设立钞关差御史及本部官照钞法例监收船料钞如隐匿及倚势不纳钞者船没入官犯人治罪惟装载自已米粮薪刍及纳官物者免纳 正统四年令取回监收船钞御史止令原设官员收受 又令罢徐州济宁州收船料钞临清淮安令差去收粮官兼管原差收钞官取回每船一百料纳钞四十贯 六年令罢上新河监收船钞官 十一年令移漷县钞关于河西务本部委官监收其所收钞武清县按季差人解送京库 又差主事二员于临清淮安监收船料钞 景泰元年差主事二员于湖广金沙洲江西九江监收船料钞一年更代每船一百料纳钞十五贯所收钞九江运湖广布政司备用金沙洲运贵州辰沅常徳等府以备贵州军职俸给 又差主事二员于苏杭二府监收船料钞 六年差南京户部主事一员于上新河监收船料钞 令河西务临清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苏杭及九江金沙洲监收船钞主事俱取回各府委佐贰官一员每岁轮收仍行各处巡河或巡按御史提督兼管成化元年令各处船料钞俱钱钞中半兼收每钱四
  文折钞一贯 又令罢苏杭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临清九江金沙洲等处收船料钞 二年差主事二员于九江金沙洲监收钱钞定为则例候一年满日该府各委佐贰官一员照例轮收 三年令苏杭二府各委佐贰官监收钱钞四年罢苏杭金沙洲九江四处钞关 五年令河西务监收船钞官凡载官粮物并运粮河船有卫所名号往回俱不在收钞之例 六年复设金沙洲钞关令该府官轮收 七年复设九江苏杭三府钞关并河西务各差主事一员监收 弘治六年令河西务苏州九江临清钱粮多处户部各差官一员淮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杭州钱粮少处南京户部各差官一员照彼中则例每钞一贯折银三釐每钱七文折银一分 七年令九江船料折色铜钱准收银 又令河西务收钞委官及各处钞关凡经过官民粮米剥船俱免纳钱钞 十四年取回临清收钞主事令委府州佐贰官管理仍令管仓主事监督
  以上船料钞
  凡鱼课每岁南京户科编印勘合通计四川等布政司并直隶河间等府州县河泊所等衙门该勘合六百八十九道皆以河字为号南京户部领回发各该衙门收掌各记所收鱼课米钞若干年终进缴其勘合底簿仍送本部如各衙门缴到勘合务比对朱墨字号相同于上明白填写以凭查考 洪武十八年令各处鱼课皆折收金银钱钞 宣徳七年令湖广广西浙江鱼课办纳银者每银一两折钞一百贯 正统二年令湖广荆州府所属州县并河泊所等衙门鱼课钞俱存留本处为王府禄米及官吏俸给年终具数造册及馀剩钞见数印封解送京库 四年令各处鱼课有湖池堙塞坍塌无处采捕累民包纳者所在官司申按察司及巡按御史踏勘分豁 七年奏准各处鱼胶不及百斤课钞不及百贯米不及十石者听于本处上司或附近河泊所类解 令湖广所属府县河泊所岁办课钞不及三千贯油鳔黄白麻不及三千斤翎毛不及十万根者俱裁革该办课程归并附近河泊所管办无河泊所处令府州县带办 十年奏准云南大理府所属河泊所鱼课米中半纳钞 景泰六年令湖广等布政司各委官取勘鱼户凡新造船有力之家量船大小定与课米编入册内以补死绝业户课额 天顺元年诏各处河泊所衙门该办课程悉照永乐间旧额征收其所收课钞不及万贯者俱革罢令所在有司带管 令各处河泊所业户逃亡事故者有司查勘以新増续置船只罾网照名补替 成化十八年奏准湖广河泊所凡课程少者印记许附近河泊所带管原设官起送别用止存吏一名同带管官办钞 二十三年奏准裁革太平府繁昌县白鱼上下仰洼河泊所其该办鱼课钞及鱼油折纳黄麻并鱼线胶翎毛令本县带管
  已上鱼课
  计天下河泊所
  北直隶
  顺天府
  武清县     河泊所
  河间府
  静海县     河泊所
  塩山县     河泊所
  南直隶
  应天府      龙江里外河泊所
  溧水县    三湖许家埠河泊所
  三湖牛儿港河泊所
  六合县    𠇊 -- 瓜埠三汊河泊所
  镇江府
  金坛县    长荡湖河泊所
  常州府      西隔沙子湖河泊所
  苏州府      沙头河泊所
  崇明县    三沙河泊所
  松江府      黄渡河泊所
  宁国府      南湖河泊所
  太平府      渔潭河泊所
  繁昌县    荻港河泊所
  白鱼上下仰洼河泊所
  繁昌河泊所
  当涂县    三湖葛家埠河泊所
  采石匾檐河泊所
  三湖新㳰河泊所
  芜湖县    天城河泊所
  池州府
  贵池县    池口河泊所
  清溪河泊所
  黄湓湖河泊所
  铜陵县    大通河泊所
  东流县    张家滩河泊所
  东流江口河泊所
  香口河泊所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江都县    河泊所
  高邮州     河泊所
  宝应县    河泊所
  兴化县    河泊所
  通州      河泊所
  泰州      于溪薄湖河泊所
  淮安府
  山阳县    河泊所
  塩城县    河泊所
  安东县    傅家等处河泊所
  沭阳县    河泊所
  海州      河泊所
  邳州
  宿迁县    河泊所
  睢宁县    河泊所
  庐州府
  无为州     官池河泊所
  民池河泊所
  焦湖河泊所
  安庆府
  怀宁县    张家港杨柴洲河泊所
  小塘等处河泊所
  叚塘后江江洑河泊所
  东河石牌河泊所
  山口曹颜二河泊所
  望江县    泊湖鲚湖河泊所
  杨溪长河雷港口河泊所
  武昌湖河泊所
  漳湖新口河泊所
  宿松县    白荆洿池三十六叚河泊
  
  太伯涝湖河泊所
  张富池杨湾口河泊所
  龙南莲箬湖河泊所
  桐城县    石塘湖大池前后寨河泊
  
  竹子湖河泊所
  破堽五观天荒等处河泊
  所
  孔城荻步河泊所
  枞杨长河河泊所
  民池河泊所
  和州      青沙坊等处河泊所
  裕溪河泊所
  浙江
  杭州府      城南河泊所
  仁和县    河泊所
  钱塘县    河泊所
  海宁县    硖石河泊所
  河泊所
  绍兴府      在城河泊所
  山阴县    河泊所
  会稽县    河泊所
  桑盆河泊所
  上虞县    河泊所
  馀姚县    河泊所
  萧山县    河泊所
  台州府
  临海县    河泊所
  黄岩县    河泊所
  仙居县    河泊所
  宁海县    河泊所
  温州府      在城河泊所
  永嘉县    河泊所
  乐清县    河泊所
  平阳县    河泊所
  瑞安县    河泊所
  宁波府      在城河泊所
  奉化县    河泊所
  鄞县     河泊所
  定海县    河泊所
  慈溪县    河泊所
  象山县    河泊所
  湖州府
  归安县    河泊所
  乌程县    河泊所
  徳清县    河泊所
  长兴县    河泊所
  嘉兴府      天星马场鸳鸯相家四湖
  河泊所
  崇徳县    河泊所
  平湖县    乍浦河泊所
  江西
  南昌府      港口河泊所
  昌邑河泊所
  樵舍河泊所
  邬子河泊所
  赵家园河泊所
  饶州府      柴棚河泊所
  南康府      杨林河泊所
  九江府
  徳化县    官湖河泊所
  小池小江河泊所
  鹤问赛河泊所
  瑞昌县    赤湖河泊所
  彭泽县    仰天池河泊所
  黄土港河泊所
  湖口县    湖口禁江峯山矶逆沙夹
  河泊所
  湖广
  武昌府
  江夏县    鲁湖河泊所
  余家湖河泊所
  斧头湖河泊所
  金口垱河泊所
  严家港河泊所
  汤孙湖河泊所
  郭郑湖河泊所
  梁子湖河泊所
  长江罾网局河泊所
  武昌县    西湖河泊所
  乌翎湖河泊所
  碛矶湖河泊所
  炭门湖河泊所
  马饮浆湖河泊所
  长港江套河泊所
  咸宁县    咸宁湖河泊所
  蒲圻县    蒲圻场河泊所
  嘉鱼县    黄冈湖河泊所
  头陀港河泊所
  嘉鱼致思湖河泊所
  太平小白龟湖河泊所
  兴国州     河泾陵家湾河泊所
  海口湖河泊所
  富池湖河泊所
  𣲗源湖河泊所
  大冶县    张家河泊所
  华家湖河泊所
  黄州府      后湖河泊所
  黄冈县    巴湖口摄湖河泊所
  王九塘合土卯湖河泊所
  樟松湖河泊所
  黄汉湖河泊所
  圑风口河泊所
  旧州长河河泊所
  零残湖河泊所
  鲍湖河泊所
  𡧰步安仁湖河泊所
  蕲水县    杨历湖河泊所
  圻湖河泊所
  蕲州      赤东湖河泊所
  广济县    马口湖河泊所
  武山湖河泊所
  黄梅县    大白湖河泊所
  源感湖河所
  杨家冗河泊所
  桂家寨河泊所
  白水塘合黄泥湖河泊所
  南北紫池湖河泊所
  荆州府
  江陵县    吴河二洲河泊所
  倚北湖河泊所
  倚南湖河泊所
  柘林白沙湖河泊所
  崔家套河泊所
  石首县    田坪址湖河泊所
  李金湾河泊所
  小岳套河泊所
  上津湖河泊所
  公安县    洋港湖河泊所
  监利县    家縁湖河泊所
  分塩湖河泊所
  夷陵州     河泊所
  常徳府      九潭湖河泊所
  沅江县    沅江湖河泊所
  永州府
  零陵县    河泊所
  辰州府
  沅州      河泊所
  长沙府      长沙河泊所
  湘阴县    湘阴河泊所
  湘潭县    湘潭河泊所
  益阳县    河泊所
  衡州府
  衡阳县    河泊所
  耒阳县    河泊所
  桂阳州     河泊所
  临武县    河泊所
  岳州府
  巴陵县    扁山河泊所
  鰕须池河泊所
  大城池河泊所
  鱼笛洋河泊所
  鹿角古冢湖河泊所
  杨林竹根河泊所
  临湘县    连家湖河泊所
  华容县    金山台池河泊所
  延湖河泊所
  禇塘湖河泊所
  杜家潭河泊所
  苏池湖河泊所
  澧州      安乡河泊所
  汉阳府
  汉阳县    沌河蒲潭长河河泊所
  马影湖河泊所
  平塘湖河泊所
  新滩河泊所
  桑台湖河泊所
  长江局河泊所
  三沦河高湖河泊所
  汉川县    安汉湖河泊所
  上零残河泊所
  小里潭沉下湖河泊所
  徳安府
  安陆县    府河湖河泊所
  孝感县    东山沦河泊所
  注泉湖河泊所
  应城县    三台湖河泊所
  安陆州     卢洑长河湖河泊所
  城北湖河泊所
  赤马野猪湖河泊所
  沔阳州     剅河新掘口河泊所
  直步湖河泊所
  李二河河泊所
  西湖河泊所
  下五湖河泊所
  阳名湖河泊所
  阳孟池河泊所
  张家池河泊所
  沙湖河泊所
  叚下小港河泊所
  黄蓬湖河泊所
  许家池河泊所
  白骡湖河泊所
  中下襄河泊所
  马骨泛河泊所
  下帐湖河泊所
  潱马潭河泊所
  白云三汊河泊所
  赛港湖河泊所
  葫芦三湾河泊所
  上帐湖河泊所
  司马小阳河泊所
  风波高台河泊所
  福建
  福州府
  闽县     河泊所
  福清县    河泊所
  罗源县    河泊所
  连江县    河泊所
  长乐县    河泊所
  福宁州     河泊所
  宁徳县    河泊所
  邵武府
  邵武县    河泊所
  建宁府
  瓯宁县    河泊所
  崇安县    河泊所
  延平府      河泊所
  将乐县    河泊所
  沙县     河泊所
  兴化府      河泊所
  莆田县    黄石河泊所
  莆田河泊所
  蒲禧河泊所
  晋江县    河泊所
  同安县    河泊所
  惠安县    河泊所
  广东
  广州府
  南海县    河泊所
  顺徳县    河泊所
  番禺县    河泊所
  清远县    河泊所
  东莞县    河泊所
  增城县    河泊所
  新会县    河泊所
  惠州府
  归善县    河泊所
  博罗县    河泊所
  河源县    河泊所
  海丰县    河泊所
  龙川县    河泊所
  肇庆府
  高要县    河泊所
  四会县    河泊所
  阳江县    河泊所
  徳庆州     河泊所
  封川县    河泊所
  韶州府
  曲江县    河泊所
  潮州府
  海阳县    河泊所
  掲阳县    河泊所
  潮阳县    河泊所
  程乡县    河泊所
  雷州府
  海康县    河泊所
  遂溪县    河泊所
  徐闻县    河泊所
  廉州府      河泊所
  钦州      河泊所
  琼州府
  琼山县    河泊所
  澄迈县    河泊所
  文昌县    河泊所
  临高县    河泊所
  崖州      河泊所
  儋州      河泊所
  万州      河泊所
  高州府      河泊所
  那黎河泊所
  化州      河泊所
  吴川县    河泊所
  广西
  梧州府
  苍梧县    河泊所
  藤县     河泊所
  浔州府
  贵县     河泊所
  平乐府      河泊所
  南宁府
  宣化县    河泊所
  武縁县    河泊所
  四川
  叙州府
  宜宾县    河泊所
  䕫州府      河泊所
  泸州      河泊所
  嘉定州     河泊所
  云南
  云南府
  昆明县    河泊所
  晋宁州     河泊所
  归化县    河泊所
  嵩明州     河泊所
  昆阳州     河泊所
  大理府      河泊所
  临安府
  宁州      河泊所
  石屏州     河泊所
  澂江府      河泊所
  鹤庆军民府
  剑川州     河泊所
  已上河泊所系专设办课衙门其有归并附近河泊所及带办于本州县者不复具列
  洪武初令陜西洮州河州西宁各设茶马司收贮官茶每三年一次差在京官选调边军赍捧金牌信符往附近畨簇将运去茶易马给与边军骑操 又定茶法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每引照茶一百斤茶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别置由帖付之仍量地远近定以程限于经过地方执照若茶无由引及茶引相离者听人告捕其有茶引不相当或有馀茶者并听拏问卖茶毕即以原给由引赴住卖官司告缴该府州县俱各委官一员管理定茶引由条例凡茶引一道纳铜钱一千文照茶一百斤茶由一道纳铜钱六百文照茶六十斤一诸人但犯私茶与私塩法一体治罪如将已批验截角退引入山影射照茶者同私茶论一客商兴贩茶货先赴产茶府县具报所买斤重依例纳课买引照茶出境发卖如至住卖去处卖毕随即于所在官司缴纳原引如或停藏影射者同私茶论一出园茶立将茶卖与无引由客兴贩者初犯笞三十仍追原价没官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八十倍追原价没官一茶引不许相离有茶无引多馀夹带并依私茶定论一客商贩到茶货经过批验所湏要依例批验将引由截角别无夹带方许放行违越者笞二十一伪造茶引者处死籍没当房家产告捉人赏银二十两一卖茶去处赴宣课司依例三十分抽一分芽茶叶茶各验价直纳课一贩茶不拘地方 四年奏准陜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茶园每十株官取一分其民所收茶官给价买无主者令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军收二分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于西畨易马五年令四川产茶地方照例每十株官取一分征茶
  二两其无主者令人薅种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有司收贮 令碉门永寕筠连诸处所产剪刀粗叶茶令立局征税易换红缨毡衫米布椒蜡以备官用其民所收茶照江南茶法于所在官司给引贩卖 二十一年令差人闸办天全六畨招讨司茶课以为定额其四川产茶地方许民间采摘与羌人交易办课 三十年令四川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各置茶仓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畨易马各设官掌管又令自三月至九月每月差行人一员于陜西河州临洮四川碉门黎雅等处省谕把隘关口头目禁约私茶出境 永乐十年令四川安县茶课折收钞 洪熙元年诏四川保宁等府所属原额官茶照洪武年间例办纳罢买民茶若官仓见积茶堪中换马者仍留支用芽茶依当地时价作官吏俸给支销不堪换马叶茶具奏覆验烧毁 宣徳四年令免四川茶户徭役 又令四川保宁府巴县官地茶照民地例起科 正统四年革播州宣慰使司茶仓其茶课令折钞 五年令各布政司府州县批验茶引所无茶课者俱裁革 六年奏准甘肃仓所收茶自宣徳及正统元年以前者按月准给陜西行都司并甘州左等卫所官员折俸布绢每茶一斤折粮一斗自后所积茶多悉照此例挨陈折给 七年令四川䕫州府属县岁征课茶务点殷实里甲部运保寕茶仓仍每岁量佥斗级收受候军夫支运 八年裁革四川筠连茶课司其筠连高珙宜宾等县茶课每斤折钞一贯各于该县征收支用 令陜西甘肃仓所收茶折支军官俸给每斤折米一斗五升 十二年令四川陜西有指称纳官茶夹带私茶者拏送所在官司究治经过关津官吏一体治罪 景泰二年仍令筠连高珙三县茶课折办本色于本府仓收乌蒙军民府茶课运纳于叙州府收每斤折钞一贯准给各卫官军俸粮 令陜西四川二布政司各委官巡视关隘禁约私茶出境暂罢差行人 四年复差行人于陜西四川禁约私茶 五年令各处批验茶引所秤掣馀茶年终类解该府运赴本部转送光禄寺收用 又令各处军民人等官民马快等船并车辆头匹挑担驮载私茶者各该官司盘获茶货车船头匹入官引领牙行及停藏之家俱依律治罪巡捕人员受财纵放者一体究问如律将引由照茶依例批验截角卖毕随赴住卖所在官司告缴封送各该批验所类解本部查销若有过期不缴者批验茶引所每季查出商名贯址引由数目开报合干上司转行各该巡按监察御史按察司提问追缴仍行各府州查勘前项茶商原领未缴引由照例送销其批验茶引所今后给散引由务籍记茶商姓名籍贯茶斤引数每引由一道纳钞一贯中夹纸一张送部钞送库交收纸存印引 令四川界首茶课司于南京户部印给茶引收贮在库遇有官军折支俸粮茶课给与引由执照依例易卖 天顺二年奏准凡畨僧夹带奸人并军器私茶违禁等物许沿途官司盘检茶货等物入官伴送夹带人送所在官司问罪若畨僧所至之处各该衙门不即应付纵容收买茶货及私受馈送增改关文者听巡按御史按察司官体察究治 成化三年令差御史一员于陜西巡茶一年更代 七年罢差行人四川巡茶令按察司分巡官往来禁约 令禁进贡回回畨僧人等于在京及沿途收买私茶 十一年令取回陜西巡茶御史仍差行人 十四年令仍差御史于陜西巡察 十五年令陜西巡茶御史招畨易马不拘年例愿来者听 十八年令私茶有兴贩夹带五百斤者照见行私塩例押发充军 弘治元年奏准凡军卫有司果无私茶不许分派下人买纳作数
  以上茶课
  永乐十二年差御史及郎中等官至湖广贵州二布政司提督委官于辰州铜仁等处金银场采办金银课二十九年差御史监生人等闸办福建浙江银课 宣徳七年奏准福建浙江等处解纳岁办银课每年各处会合止解二次各轮委官一员䕶送 正统三年令罢闸办银课封闭各处坑穴其福建浙江等处军民私煎银矿者正犯处以极刑家口迁化外如有逃遁不服追问者量调附近官军剿捕 五年令浙江福建按察司各委堂上官一员提督银坑若有聚众偷穵者量调附近官军捕获首贼枭首示众为从及诱引通同有实迹者连当房家小发云南边卫充军 九年奏准浙江福建二布政司各添设参议一员专理巡矿禁约偷采令开福建浙江有矿银场采办银课 十年令浙江都司添设都指挥佥事一员专管银场 又令差御史等官于福建浙江新旧坑场提督煎办银课岁终差官解京如各场额数不敷许于别坑有矿处煎补或又不敷具奏处置不许派民包纳 令浙江福建提督银场官吏及诸坑首匠作有称课不及额掊敛民财及侵盗官银者皆治罪如律该徒流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摆站死罪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沿海边卫充军景泰元年令罢采办浙江福建等处银课取回闸办
  官令都布按三司巡矿官提调各该府县䕶守坑场天顺二年仍令开云南福建浙江银矿各差内使一员照旧煎办令各镇守太监提督 四年奏准云南都布按三司及卫所府州县凡杂犯死罪并徒流罪囚审无力者俱发新与等场充矿夫采办银课 令差办事官于四川会川卫密勒山银场闸办银课二年更代 五年令云南福建浙江闸办银课止于本坑采矿煎办若矿脉微细煎办不及额数者具实奏闻区处不许科补七年诏封闭各处坑场停止煎办银课取回内外官
  员 成化元年奏准凡偷掘银矿不问军民舍馀旗校人等依律问罪仍枷号三个月发落 三年令浙江福建二处仍各差内官一员提督采办银课四川云南二处令镇守内官提督采办 又令封闭四川密勒山银场 四年复开密勒山银场 五年奏准四川地方军民偷采白铜者为首枷号一个月依律问罪官员原管事者带俸原带俸者守哨 六年令偷掘银矿初犯照旧例枷号发落仍发辽东卫分充军其有资给衣粮器具及走报事情者照初犯例 八年令福建浙江有犯偷矿者浙江发福建福建发浙江沿海边卫充军 九年奏准各处山场有新生矿脉者从各镇巡三司等官勘实开采以补附近坑场陪纳之数 十七年令各处银场矿脉微细采办不及者量减银课 又令封闭云南路南州铜场免征铜课其私犯铜货出境本身处死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 十九年添设云南布政司参议一员同按察司佥事管理银课 二十年诏各处闸办银课地方民力不堪者量为减免 令云南宁州等处军民客商有偷采铜矿私煎及潜行贩卖出境者照路南州例究治 弘治二年复令封闭四川密勒山银场 五年诏浙江福建等处岁办银课累民陪纳所司踏勘明白量为除豁减免仍将矿穴填塞以弭弊端又令取回浙江福建添设巡矿官员 十三年奏准盗掘银矿铜锡水银等项矿砂但系山洞捉获曾经持杖拒捕者不论人之多寡矿之轻重及聚众至三十人以上分矿至三十斤以上者俱不分初犯再犯问发边卫充军若不及数又不拒捕初犯枷号三个月发落再犯免其枷号亦发边卫充军其私家收藏道路背负者止理见获照常发落不许巡捕人员逼令展转攀指违者参究治罪
  已上银课
  景泰三年奏准蠲除贵州思印江长官司原额水银课其婺川县板坑水银场局水银如旧
  已上水银课
  洪武三年令庐州府黄墩昆山及安庆府桐城县岁纳矾课每岁二十二万七百斤每三斤为一引官给工本钱一百五十文私煎者论如私塩法
  已上矾课
  洪武三十五年差内官于广东布政司起取蜑户采珠蜑户给与口粮 天顺八年差内使一员看守平江珠池 成化九年令看守廉州府杨梅等池奉御兼管永安池 二十年差内官一员看守雷州府乐民珠池二十三年差太监一员看守永安所杨梅珠池 又令取回广东新添守珠池内官 弘治七年差太监一员看守广东廉州府杨梅青莺平江三处珠池兼巡捕廉琼二府并带管永安珠池
  已上珠池















  明会典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眀会典卷三十三
  户部十八
  库藏二
  𧷢罚
  诸司职掌
  凡各处官民犯法律合籍没家财及有不才官吏接受𧷢私追没到金银钱钞衣服等项俱各札付𧷢罚库交收其行移次第照依课程事例施行
  事例
  宣徳十年奏准各处司府州县卫所衙门凡在库𧷢罚除金银珠翠起觧京库其馀铜鐡油麻罗缎布疋衣服之类及寄养𧷢罚马骡驴牛等畜俱易米麦榖豆上仓正统三年奏准凡在外府州县并军卫等衙门𧷢罚
  俱解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官库候年终直隶府州会巡按御史各布政司会按察司盘点见数其金银及堪中段疋起解京库仍具起解存留数目造册送部查考按察司所追𧷢罚及不堪段疋亦送布政司官库金银并堪中段疋每岁类解都察院转送京库 四年差给事中并本部主事于各布政司会同按察司直隶会同巡按御史盘验各库𧷢罚凡金银珠翠及纻丝罗缎成疋堪中者起解京库如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类准折本处官员俸给其馀铜钱硫黄解工部军器发附近卫所领用 七年令各府州县一应𧷢罚入官之物俱于年终变卖在官候秋成籴粮预偹赈济 成化十二年奏准各处在库𧷢罚俱明白造册籴米预偹赈济或解部支用如分巡官各处寄留𧷢罚所在有司申达总司查考 十六年令各运司提举司毎年积滞并卖过私盐车船头匹问追过𧷢罚银钱等物各该巡抚巡按等官通查见数解部转发太仓银库
  内库
  事例
  凡各处解到缎疋金银缨玉象牙等物送内承运库收凡各处解到钱钞等物并各衙门锁钥俱系内府天财库收掌
  凡各处解到白熟粳糯米等物送内府供用库收凡各处解到纻丝绫罗硫黄熖硝等物送广积库收凡各处解到布疋并各色颜料送甲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纻丝绵布胖袄袴鞋毛袄狐帽等物送乙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绵花丝绵等物送丙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铜鐡皮张苏木等物送丁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军器胡椒等物送戊字库收
  凡各处解到阔生绢并翠毛皮送承运库收
  凡各处解到钱钞并纻丝绫罗䌷绢氆氌鐡力绵布衣服花绒等物送𧷢罚库收
  凡各处觧到钞钱送广惠库收
  凡各处解到纻丝纱罗绫锦䌷绢布疋等物送广盈库收
  洪武二十六年令拣各处解纳布绢如泥污水迹堪染颜色及稍破坏者皆不必陪塺烂破损不堪用者准陪补亦不治罪 定各处折纳绢布则例每丝二十两及十八两折绢一疋长三丈二尺阔二尺白绵布每疋长三丈一尺阔一尺八寸重三斤 永乐十年令在京在外起解一应钱粮务委官勘验堪中实数起解合干上司解部本部委官看验相同关填勘合进纳仍于勘合内开各委官职名如解物与勘合不同者许门吏指实具奏 十五年令在外各司府州等衙门进纳岁办并闸办课程等项金银缎疋俱解北京内府库 宣徳五年令纳官布绢不如法者加倍追陪原解人送问 七年差本部主事一员同拣钞御史给事中巡视甲字等库凡各处解到布绢丝绵即督官攅人等照洪武年间所定长阔丈尺收受若有兜揽作弊者具奏挐问 十年令各处岁造缎疋委御史同该司官办验堪中送该库交纳 正统二年令各库所收布有长三丈以上者但准一疋放支官军若该管官截去馀尺入已者以监守自盗论 又令各处解纳折粮布绢选退不堪中者该库出给印信票帖退还觧人本部差人押追纳完仍送问罪不许再科百姓补纳 四年令各处解到内府库物料俱于六科领给勘合填数照进交纳 九年令各项造作物料止扵官库支用有不敷者奏给官价𣲖买不许损民 十二年令各处折粮等项布疋送甲字库收若有稀松塺迹水迹者送广盈库染造支用 十四年令各处解到物料送该库交收方许支用 景泰元年奏准各处解京布钞等项先从本部看验堪中方许送库交纳 又令各处解纳铜鐡并生黄牛皮等料送丁字库收 三年奏准各衙门买办军需物料及一应支用宜从设法区画若事干动支钱粮者先行本部会查果有三年之积方许回报施行 又令各处解纳绢疋若验不中度百疋以上者侵克解人发口外充军绢疋责各犯家下追陪承行官吏行巡按御史提问又令苏松等府运纳供用库粳糯米差御史一员同本库官监收 成化十六年奏准各处额征丝绵折绢戸口食塩钞钱司府掌印官务严加督责各该州县官监收本处织造绢疋堪中钞钱责令大户领解委官管押仍先扵内混取绢一疋钞五十贯钱五十文包封印记顺附公差人役送部收候比验仍作正数送纳其解到钱钞绢疋比验以十分为率如一分不堪者罪坐州县经该官吏三分不堪者罪在本府经该官吏五分以上不堪者罪坐布政司经该官吏若委官大户抵换者照律问罪不堪钱钞绢尽数没官 二十三年奏准各处钱钞绢疋本部该司拣验堪中之数该库不许重复看验刁蹬留难其馀阔布皮张物料等项但系十库钱粮俱会同科道部官辨验果系地道真正本色物件即与收完出给批单通关不许推调延缓及供用库所收粮如有多收盗卖虚出及包揽作弊者挐送法司问罪弘治三年令各处纳绢验出稀纰刷浆丝经麻纬及单经等项低绢布政司以验退十州县及八千疋以上者住俸三个月府以验退三州县及二千四百疋以上者住俸半年州县验退八百疋以上者住俸一年 四年令巡库科道官及内外该库官凡遇本部送到各处解纳钞锭进库其折腰原封者俱另收转送天财库系折腰者用偹给赏系原封者用偹买办 八年令各处解纳布绢该府掌印官验中用印两头钤记每色取式様一疋印封交所委官吏解部看验送库仍扵起解批文内开验中数目用印钤记若不如法者先将部解官吏送问司府州县提调掌印官及吏行巡按御史查提拣退布绢加倍追陪粮纳揽头通同侵欺盗卖者发边远充军 十四年令各处解纳折粮布疋赴部委官扵本衙门验中送赴该库并巡视科道官及本部委官收受不必再拣 又令各处起解两京绢疋不及五十疋者送赴该府类解本部验退五十疋以上者该府经该官吏参究治罪
  库夫
  事例
  内承运库一百一十八名
  内府天财库一百六十七名
  甲字库六十二名辨验铺戸四名
  丙字库三十七名每季辨验铺戸二名
  丁字库六十名每季辨验铺户四名
  戊字库一百二十名试验箭匠二名
  𧷢罚库五十名
  广盈库六十名
  广惠库八十四名
  乙字库四十名每季辨验铺户三名
  承运库四十名每季辨验铺户三名
  广积库四十名辨验火药匠一名
  景泰元年奏准库夫在逃该库止移文勾取不得擅差吏库人等逼勒扰人其有交盘晒晾许扵各库库夫内互相借拨暂用 成化五年奏准各库夫俱照原额着役盘运钱粮遇夜轮宿看守如有𨼆占及令解户雇倩小脚顶替者俱治罪 七年奏准各库查盘晒晾原起取人夫甲字库六十名乙字库晒晾三十名盘库六十名丙字库四十名丁字库六十名戊字库七十名承运库六十名𧷢罚库抬钞四十名检钞铺户一百名盘库二十名广积库四十名广惠库三十名广盈库十五名俱各减三分之一用毕放回如不足用许以各库夫互相借用不许扵两县擅自起𣲖 十四年令内府各库铺戸三月役满即另佥替不许容留在库及妄罚银两弘治五年令两京甲字等库库夫交盘进纳晒晾止
  照旧例于各库借用不许行顺天等府佥𣲖扰民 凡各库收到商税等项钱钞行内外委官盘收合用人夫该户科给事中面奏于顺天府起拨
  太仓库
  事例
  正统七年置太仓库添设本部主事一员专管凡南直隶苏常等府解纳草价银赴部转送管库官处交收成化十六年令巡抚巡按官清查各处运司及提举司积年收贮并变卖过私塩车舡等项银两尽数解部转发太仓库以偹边储支用
  在外诸司库
  事例
  洪武间凡天下衙门收用钱粮一年一报务将当年已支见在及天下放支该用数目开报本部稽考 二十三年令各司府提调正官监督官攅人等盘点在库一应钱帛若金银钱钞并疋帛零段解赴京库麄重什物及铜鐡锡器收贮备用不堪琐碎物件当官烧毁旧破衣服给付孤老仍俱开数目稽考 永乐三年差监生扵各处会同巡按御史查盘库藏钱帛等项解京 洪熙元年奏准差官扵布政司各都司并直隶府州卫所清查库藏钱帛同下年该収该用数目造册开报 宣徳八年差给事中主事扵各处清查在库货物凡纻丝绫罗布绢不成疋及衣服器皿之类皆计时值准作文武官折色俸给支用 正统四年令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会计每岁该用钞数年终具报本部存留支用馀钞解京 景泰二年令在外诸司仓库钱粮非奉本部眀文不许擅支 成化十七年令各处司府卫所大小衙门如遇修理等项止许设法措置其在官钱粮必须军机重务赈济饥民及奉勘合应该支给者方许会官照卷挨次支给年终查筭明白造册缴部若不应支给并那移出纳者经该官员降黜边远叙用侵欺者从重归结 二十年令各处巡按御史会同布按二司督同各府州县并盐运司等衙门掌印官亲诣官库查盘一应钱帛等物应变卖者变卖应存留者存留应起解者起解三分之二 弘治九年令布按二司并直隶府州将在库金银钱钞等项开具数目按季造册送部及巡按御史以凭查考 十二年令各处巡按御史三年一次查盘在外诸司库藏收贮金银钱钞等物及一应𧷢罚












  明会典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四
  户部十九
  库藏三
  钞法
  国初宝钞欲通行于民间立法最严且令与铜钱兼使其后钞贱不行而法尚存今具列之而钱法亦附于后
  诸司职掌
  凡印造大眀宝钞与历代铜钱相兼行使每钞一贯准铜钱一千文其宝钞提举司每岁扵三月内兴工印造十月内住工其所造钞锭本司具印信长单及关领勘合将实进钞锭照数填写送赴内府库收贮以偹赏赐支用其民间行使及税课司局河泊所收受课钞除挑描伪钞外其馀不分油污水迹破烂务要收受如有阻坏照依本部原给钞法榜文内事例治罪其合用桑穰数目本部每岁预为会计行移浙江山东河南北平及直隶淮安等府出产去处依例官给价钞收买所在官司应付脚力差人起觧赴京仍申达本部将来文立案札付宝钞提举司交收及出给印信长单具手本赴内府关领勘合填写付差来人于承天门照进赴提举司交收取获实收回部入卷备照
  事例
  洪武八年诏中书省造大眀宝钞取桑穰为钞料其制方高一尺阔六寸许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眀通行宝钞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下曰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文则画钞文为五串馀如其制而逓减之每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其馀以是为差其等凡六曰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四贯易赤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罪告发者就以其物给赏若有以金银易钞者听凡商税课钱钞兼收钱十三钞十七一百文以下则止用铜钱 十三年令在京在外各置行用库凡军民倒钞令军分卫所民分坊厢轮日收换乡民商旅则以户帖路引为验其钞务贯伯昏烂方许入库易换量收工墨价值 二十四年榜谕各处商税衙门河泊所官吏毎遇收办课程不许勒要料钞但有字贯可辨真伪者不问破烂油污水迹纸补即与收受解京若官吏巡拦刁蹬不收及因而以不堪辨验真伪钞解京者俱罪之 二十五年设宝钞行用库于东市凡三库库给钞三万锭为钞本倒收旧钞送内府 二十七年罢行用库 令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有司收归官依数换钞不许行使 永乐元年以钞法不通禁用金银交易犯者准奸恶论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其两相交易而一人自首者免坐赏与首捕同若置造首餙器皿不在禁例 五年奏准于京城设官库一所凡官员军民人等但有以金银易钞者不拘多寡听扵本库收数各验成色照时值倒换官钞行使在外于府州县倒换 令各处税粮课程𧷢罚俱准折收钞米每石三十贯小麦豆每石二十五贯大麦每石一十五贯青稞荞麦每石一十贯丝每斤四十贯绵每斤二十五贯大绢每疋五十贯小绢每疋三十贯小苎布每疋二十贯大苎布毎疋二十五贯大绵布每疋三十贯小绵布每疋二十五贯金每两四百贯银每两八十贯茶每斤一贯塩每大引一百贯芦柴每束三贯其有该载不尽之物俱照彼中时价折收七年设北京宝钞提举司 八年令内外税课司局河泊所等衙门该收课程钞不问一十文至五十文一百文至五百文皆照旧收其买卖行使亦不许沮滞 二十年令河南山东福建长芦四运司并广东盐课提举司盐课许军民人等于京库报纳旧钞填给勘合赴各运司提举司不拘资次支盐 宣徳元年令各处𧷢罚俱折收钞不分新旧昏软悉收不愿纳钞者听纳本色令客商以金银交易及藏匿货物高増价值者皆罚
  钞 四年令顺天应天苏松镇江淮安常州扬州仪真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福建福州建宁湖广武昌荆州江西南昌吉安临江清江广东广州河南开封山东济南济宁徳州临清广西桂林山西太原平阳蒲州四川成都重庆泸州共三十三府州县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加五倍候钞法通止 榜谕两京军民官员人等菜园果园及拓房车房店舍停拓客商物货者不分给赐自置俱菜地每亩月纳旧钞三百贯果树每十株岁纳钞一百贯房舍每间月纳钞五百贯差御史同本部官各一员按月催收送库如有𨼆瞒不报及不纳钞者地亩树株房舍没官犯人治罪其园地自种食用非发卖取利者不在纳钞之例 令民间行使驴骡车装载物货者每辆纳钞二百贯 又令受雇装载舡自南京至淮安淮安至徐州徐州至济宁济宁至临清临清至通州俱每百料纳钞一百贯其北京直扺南京南京直抵北京者每百料纳钞五百贯若止载柴草粮米及空舡回还者不在纳钞之例 又令两京及各处买卖之家门摊课钞按月扵各该都税宣课司税课司局交纳酒醋课程于该县交纳给与由帖执照每月一次点视查考如违期不纳及𨼆瞒不报者依律治罪仍罚钞一千贯表背铺月纳钞三十贯车院店月纳钞二十贯 又令油房磨房每坐逐月连纳门摊钞五百贯堆卖木植烧造砖瓦逐月连纳门摊钞四百贯牛车受雇装载货物者纳钞五十贯小车十贯 又令浙江江西山东山西河南陜西等都司并直隶卫所军职官及各处镇守内外官家下开垦田土每亩岁纳旧钞三十贯菜地每亩果树每十株岁纳旧钞五十贯候钞法通止 六年令各处地亩菜园钞皆减半每亩止纳钞一百五十贯 八年令在京在外见收车舡等项一应课钞除旧额与先次减免者不动但系新増之数皆以三分为率减一分九年奏准凡两京各库所收钞不分软烂破损油污水迹但有一贯二字可辨真伪者俱不拣退其各司府州税课司局等衙门及沿河监收舡料钞官亦如之若有挑描伪钞无一贯二字及几十文几百文不成张片破碎之数年终本库类奏烧毁在各布政司府州县者奏报差官烧毁 令各处见收课税及舡车门摊地亩果木等项一应钞除正额但为钞法加増之数以十分为率减四分 令各处诸色课程旧折收金银皆照例折钞 令各处抄没官房及没官牛只每年倒塌及倒死者所纳房钞及牛租即与除豁 正统三年令京城内外菜地果园税钞 四年令拓房及车辆钞皆减半征收其自己房屋与人寄筐柜者免纳钞 六年令两京果树菜园小车免纳钞塌房每间月纳钞一百贯五百文驴骡车每辆四十一贯牛车每辆一十一贯 七年定在京都税宣课二司收钞例毎季缎子铺纳钞一百二十贯油磨糖机粉茶食木植剪裁绣作等铺三十六贯馀量货物取息及工艺受直多寡取之 十二年令驴骡车每辆纳钞二十贯牛车每辆纳钞八贯 十三年禁京城各处街市交易行使铜钞阻坏钞法其在外按察司并巡按御史一体禁约 景泰四年奏准钱钞听民相兼行使 弘治二年令势要之家卖钞事觉依律论罪钞没官司府州县官受嘱听从者以枉法论
  钱法
  事例
  洪武初置宝源局于应天府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百为一贯四十为一两四文为一钱设官专管江西等行省各置货泉局颁大中通宝大小五等钱设官铸造 令戸部及各行省铸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重五钱当三当二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 六年禁民间私铸铜钱凡私铸者许作废铜送官每斤给官钱一百九十文诸税课内如有私钱亦为更铸 八年罢宝源局铸钱 九年罢各布政司宝源局 十年令各布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 二十二年令造小钱一十文至五十文以便民用每生铜一斤铸小钱一百六十折二钱八十当三钱五十四当五钱三十二当十钱一十六 二十三年复定钱制每小钱一文用铜二分其馀四等钱依小钱制逓増凡钞一贯准钱一千文 二十六年复罢各布政司宝泉局 永乐九年令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 宣徳九年令南京工部并浙江等布政司铸宣徳通宝钱 景泰四年令民间将铜钱折钞阻坏钞法者依律究治 天顺四年令民间除假钱锡钱外凡历代并洪武永乐宣徳铜钱及折二当三依数准使不许挑拣 成化三年令内外课程俱钱钞中半兼收如该纳一贯者止纳钞一贯不在兼收之例商税课程舡料等项钞一体兼收铜钱该起运或支给者相兼拨付每一贯收钱四文除破碎并锡钱其馀不拘新旧尽数验收 十三年奏准凡军民人等私铸铜钱货卖者为首并匠人依律论罪为从及知情买使者枷号一月发附近卫分充军民止终本身舍馀系边卫者仍发附近卫分充军军职旗军调极边卫分差操 十七年令京城内外军民人等买卖交易止许行使历代及洪武永乐宣徳旧钱每钱八文折银一分八十文折银一钱不许将私造新钱搀和阻坏钱法如违及贩卖并私造之人枷号依律照例发落有能告捕者官为给赏邻里人等知情不首者事发连坐仍行南北直隶及河南山东等布政司府行钱地方通为禁约






  明会典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五
  户部二十
  库藏四
  盐法一
  国朝盐课専以供给边方粮饷或水旱凶荒亦藉赈济其利甚博然必私盐禁严而后官盐流通法久弊滋故自洪武以来盐法条件因时渐密云
  诸司职掌
  凡天下办盐去处每岁盐课各有定额年终各该运司并盐课提举司将周岁办过盐课出给中信通关具本入逓奏缴本部委官于内府户科领出立案附卷作数及查照缴到通关内该办盐课比对原额有𧇊照数追理其客商兴贩盐货各照行盐地方发卖不许变乱合用引目各运司申报本部委官关领本部将来文立案委官扵内府印造候毕日将造完引目呈堂关领回部督匠编号用印完偹明立文案给付差来官收领回还取领状入卷备照其各处有司凡有军民客商中卖官盐卖毕随即将退引赴住卖官司依例缴纳有司类解各运司运司按季通类解部本部涂抹不用凡遇开中盐粮务要量其彼处米贵贱及道路远近险易明白定夺则例立案具奏出榜给发各司府州并淮浙等运司张挂召商中纳
  盐课衙门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
  许村场盐课司   本司仁和场盐课司
  嘉兴分司
  西路场盐课司   鲍郎场盐课司芦沥场盐课司   海沙场盐课司横浦场盐课司
  松江分司
  下沙场盐课司   青村盐场课司袁浦场盐课司   浦东场盐课司天赐场盐课司   青浦场盐课司下沙二场盐课司后増 下沙三场盐课司后增
  宁绍分司
  西兴场盐课司   钱清场盐课司三江场盐课司   曹娥场盐课司龙头场盐课司   石偃场盐课司鸣鹤场盐课司   清泉场盐课司长山场盐课司   穿山场盐课司玉泉场盐课司   大嵩场盐课司昌国正盐场盐课司正统五年裁革
  温台分司
  永嘉场盐课司   双穗场盐课司长林场盐课司   黄岩场盐课司杜渎场盐课司   长亭场盐课司天富南盐场盐课司 天富北盐场盐课司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泰州分司
  富安场盐课司   拼茶场盐课司安丰场盐课司   角斜场盐课司梁垛场盐课司   东䑓场盐课司何垛场盐课司   小海场盐课司草偃场盐课司   丁溪场盐课司
  淮安分司
  白驹场盐课司   刘庄场盐课司庙湾场盐课司   板浦场盐课司伍祐场盐课司   徐渎浦场盐课司莞渎场盐课司   临洪场盐课司新兴场盐课司
  通州分司
  吕四场盐课司   馀东场盐课司馀中场盐课司   馀西场盐课司金沙场盐课司   西亭场盐课司石港场盐课司   马塘场盐课司掘港场盐课司   丰利场盐课司天赐场盐课司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上里场盐课司   浯州场盐课司海口场盐课司   牛田场盐课司惠安场盐课司   𬇞州场盐课司浔美场盐课司
  山东都转运盐使司
  胶来分司
  信阳场盐课司   涛洛场盐课司石河场盐课司   行村场盐课司登宁场盐课司   西由场盐课司海沧盐课司
  滨乐分司
  王家冈场盐课司  官䑓场盐课司固堤场盐课司   高家港场盐课司新镇场盐课司   宁海场盐课司丰国场盐课司   永阜场盐课司利国场盐课司   丰民场盐课司富国场盐课司   永利场盐课司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
  沧州分司
  海润场盐课司   阜民场盐课司利国场盐课司   海丰场盐课司利民场盐课司   益民场盐课司海阜场盐课司   阜财场盐课司富民场盐课司   润国场盐课司深州海盈场盐课司
  青州分司
  越支场盐课司   严镇场盐课司惠民场盐课司   兴国场盐课司富国场盐课司   芦䑓场盐课司丰财场盐课司   厚财场盐课司三汊沽场盐课司  石碑场盐课司归化场盐课司   济民场盐课司
  广东盐场提举司
  小江场盐课司   石桥场盐课司东筦场盐课司   招收场盐课司靖康场盐课司   矬铜场盐课司隆井场盐课司   淡水场盐课司双恩场盐课司   咸水场盐课司归徳场盐课司   黄田场盐课司海晏场盐课司   香山场盐课司
  海北盐课提举司
  博茂场盐课司   新安场盐课司武郎场盐课司   茂晖场盐课司白石场盐课司
  大小英感思场盐课司
  临川场盐课司   三村马䙚场盐课司官寨丹兜场盐课司
  白沙场盐课司   博顿兰馨场盐课司西盐白皮场盐课司 蚕村调楼场盐课司陈村乐会场盐课司 东海场盐课司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
  解河东场分司成化十年 解塩西场分司同前解盐中场分司弘治二年设
  陜西
  灵州盐课司   漳县   西河县
  四川
  塩课提举司
  广福等三井盐课司
  仙泉井盐课司   华池等三井盐课司郁山井盐课司   通海等三井盐课司涂甘井盐课司   上流等九井盐课司永通等七井盐课司 罗泉等五井盐课司黄市等二井盐课司
  大宁县大宁场盐课司
  福兴等六井盐课司 新罗等二井盐课司云安场等五井盐课司
  富义等十三井盐课司
  盐井卫
  黒盐井盐课司   白盐井盐课司
  云南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
  黒盐井盐课司   阿陋猴井盐课司琅井盐课司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
  白盐井盐课司
  安宁盐井盐课提举司
  安宁盐井盐课司
  五井盐课提举司
  师井盐课司    诺邓塩井塩课司
  山井盐课司    大井盐井盐课司顺荡盐井盐课司
  盐课数目
  诸司职掌
  两浙盐运司
  盐场三十五处岁办盐二十二万四百五十七引二百斤零
  福建盐运司
  盐场七处岁办盐一十万四千五百七十二引三百斤零
  山东盐运司
  盐场一十九处岁办盐一十四万三千三百八十七引一百五十斤零
  两淮盐运司
  盐场二十九处岁办盐三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引一百斤零
  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河间长芦塩运司
  盐场二十四处岁办盐六万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斤零
  广东盐课提举司
  盐场一十四处岁辨盐四万六千八百五十五引一百斤零
  海北盐课提举司
  盐场一十五处岁办盐二万七千四十引二百斤零
  陜西
  西和县岁办盐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三十斤零漳县岁办盐五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斤零灵州岁办盐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七斤后増
  四川盐课提举司
  上流等九井盐课司岁办盐一百九十一万九千五百七十斤零
  永通等七井盐课司岁办盐八十四万四千七百七十斤
  郁山井盐课司岁办盐二十二万六千八百斤□井盐课司岁办盐一十六万四千二百斤零云安场等二井盐课司岁办盐二百一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斤
  通海等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三十斤零
  福海等六井盐课司岁办盐四十九万七百七十斤
  广福等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十二万四千四百七十斤零
  华池等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十二万四千二百二十斤
  新罗等二井盐课司岁办盐七十二万五千五百斤
  富义等一十一井盐课司岁办盐一百八十八万八千斤
  罗泉等二井盐课司岁办盐三十二万一千三百斤零
  黄市等二井盐课司岁办盐六十九万四十斤仙泉井盐课司岁办盐三万八千八百五十斤
  云南
  五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二十七万二千一百三十七斤零又折绵布七百二十段布每件长一丈一尺阔八寸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五十七万二千三百四十斤零
  安宁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七十七万二千六百八十斤零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二十一万七百二十斤零
  河东盐运司
  岁办盐六千八十万斤
  见今岁办盐课数目
  山东盐运司
  毎岁改办小引盐二十八万四千一百二十四引一百六十二斤
  本色盐一十四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引一百六十二斤
  折色盐一十三万四千二百二十七引
  两淮盐运司
  每岁改办小引盐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本色盐共六十四万二千六百九十五引存积盐二十五万八百二十九引
  常股盐三十九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引
  折色盐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引
  浙江盐运司
  每岁改办小引盐四十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九引一百四十九斤二两
  本色盐共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六十一引二十斤七两三分
  存积盐八万九千二百六十四引八十八斤常股盐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六引一百三十二斤
  折色盐二十二万一千六百八引一百二十八斤十两九钱七分
  福建盐运司
  每岁办大引盐一十万五千三百四十引二百六十五斤八两九钱
  本色盐四万七千四百五十六引二百七十八斤四两九钱
  折色盐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三引三百八十七斤四两
  广东盐课司见今岁办如旧额
  海北盐课司
  每岁办盐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三引四百九十斤
  本色盐一万三千三百八十引一百斤
  折色盐六千一百三引九十斤
  云南
  五井盐课司
  安宁井盐课司已上二司见今岁办无定数黒盐井盐课司岁办盐六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斤
  白盐井盐课司岁办盐三十三万四千三百一十四斤
  四川
  上流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百七十九万四千四十五斤零
  永通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百六十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一斤零
  郁山井盐课司岁办盐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井盐课司岁办盐二十八万七千八百一十五斤
  云安场井盐课司岁办盐二百四十九万八千四百九十一斤零
  通海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九十二万一千三百三十斤零
  广福等井盐课司岁办塩五十五万六千三百二十五斤零
  华池等井盐课司岁办盐六十三万四千五百三十二斤零
  新罗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九十九万五千八百七十八斤零
  富义等井盐课司岁办塩三百六十七万九千二百七十二斤零
  罗泉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一百二十四万四千一百二十七斤零
  黄市等井盐课司岁办盐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斤零
  仙泉井盐课司岁办盐二百一十三万七千六百一十五斤零
  福海等井盐课司见办如旧额
  河间长芦盐运司
  每岁改办小引盐一十八万八百七引一百八十八斤零
  本色盐共一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五引八十六斤零
  存积盐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一引
  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一十四引八十六斤零折色盐四万五千三十二引一百一斤零
  河东盐运司
  每岁办盐四十二万引
  存积盐一十二万六千引
  常股盐二十九万四千引
  陜西灵州西河漳县见今岁办皆如旧额
  行盐地方
  诸司职掌
  山东盐运司
  济南府       青州府
  兖州府       东昌府
  莱州府       东平州
  开封府       登州府
  徐州        邳州
  宿州
  两浙盐运司
  杭州府       绍兴府
  宁波府       台州府
  温州府       苏州府
  衢州府       处州府
  徽州府       嘉兴府
  湖州府       松江府
  严州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广信府
  金华府       广徳州
  两淮盐运州
  应天府       宁国府
  太平府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凤阳府       庐州府
  安庆府       池州府
  淮安府       和州
  南昌府       九江府
  南康府       建昌府
  赣州府       南安府
  临江府       抚州府
  吉安府       袁州府
  瑞州府       饶州府
  武昌府       黄州府
  沔阳州       岳州府
  夷陵州       荆州府
  常徳府       长沙府
  澧州        沅州
  衡州府       徳安府
  辰州府       安陆州
  靖州        襄阳府
  宝庆府
  广东盐课提举司
  广州府       肇庆府
  惠州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潮州府
  徳庆府
  海北盐课提举司
  雷州府       高州府
  廉州府       桂林府
  柳州府       梧州府
  浔州府       庆远府
  南宁府       平乐府
  琼州府       永州府
  郴州        太平府
  田州府       思明府
  镇安府       龙州
  泗城州       奉议州
  利州        桂阳州
  四川盐课提举司
  成都府       嘉定府今为州
  叙州府       潼川州
  顺庆府       保宁府
  广元县       䕫州府
  广安州       雅州
  福建盐运司
  福州府       兴化府
  泉州府       汀州府
  漳州府       邵武府
  建宁府       延平府
  陜西漳县西和二县
  巩昌府       临洮府
  河州
  云南布政司
  五井盐课提举司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
  安宁盐井盐课提举司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
  长芦盐运司后增
  顺天府       真定府
  保定府       顺徳府
  广平府       大名府
  永平府       河间府
  隆庆州       保安州
  彰徳府       卫辉府
  河东盐运司后增
  西安府       汉中府
  延安府       凤翔府
  怀庆府       河南府
  汝宁府       南阳府
  平阳府       潞州
  泽州        沁州
  辽州










  明会典卷三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六
  户部二十一
  盐法二
  事例
  洪武初定盐引目内条例凡两淮运司遇客商贩卖盐货每盐二百斤为一引给与半印引目每引纳官本米若干收米入仓随即给引支盐凡各场灶丁人等除正额盐外将煎到馀塩夹带出盐场及私盐货卖者绞百夫长知情容纵或通同货卖者同罪两邻知私煎盐货不首者杖一百充军凡守御官吏巡检司巡获私盐俱发有司归问犯人绞有军器者斩盐货车舡头匹没官引领牙人及窝藏寄放者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充军挑挑担驮载者杖一百充军有能自首者免罪常人捉获者赏银一十两仍须追究是何场分灶戸所卖盐货依律处断盐运司拿获私盐随发有司追断不许擅问有司通同作弊脱放与犯人私盐同罪凡起运官盐每引四百斤帯耗盐一十斤为二袋客盐每引二百斤为一袋经过批验所依数掣摰官盐自扬子江至湖南㐮邓俱系经过官司辨验盐引如无批验掣摰印记者笞五十押回盘验凡诸色军民权豪势要人等乘坐无引私盐舡只不伏盘验者杖一百军民俱发烟瘴地面充军有官者依上断罪罢职凡将官运盐货偷取或将沙土插和抵换者计𧷢比常盗加一等如系客商盐货以常盗论客商将买到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凡客商兴贩盐货不许盐引相离违者同私盐追㫁如卖盐了毕五日之内不行缴纳退引者杖六十将旧引影射盐货同私盐论罪伪造盐引者处斩凡起运官盐并场户往来舡载上仓将帯军器者并行处斩凡诸人买私盐食用者减贩私盐人罪一等因而贩卖者处绞凡各处盐运司运载官盐许用官舡转运如灶户盐丁却用别舡装载即同私盐科断 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定岁办盐数每引四百斤官给工本米一石 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定岁办盐其引之斤重亦如两淮 二年置山东北平河间都转运盐使司及灵州盐课司广东海北提举司岁办盐课每引四百斤置河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盐课每引二百斤 十五年置云南盐课提举司 十七年定两淮两浙盐工本钞每引二贯五百文河间广东海北山东福建四川每引俱二贯 二十三年定两淮两浙各灶戸每丁岁办小引盐十六引引重二百斤复盐工丁半之其馀工丁四引 令两淮两浙引盐斤重复如旧 二十七年令优免盐丁杂泛差役 令两浙两淮灶戸有犯笞杖断决徒流迁徙杂犯死罪者止杖一百仍发煎盐其事故灶丁勘实以附近有田粮丁力相应人戸拨补 凡公侯伯及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家人奴仆行商中盐侵夺民利 二十八年令各处边方缺粮本部奏请开中纳米定为则例出榜召商于缺粮仓分上纳仍先编置勘合并底簿发各该布政司并都司卫分及收粮衙门收掌如遇客商纳完粮填写所纳粮并该支引盐数目付客商赍各该运司及盐课提举司照数支盐其底簿发各运司及盐课提举司收掌候中盐客商纳米完赍执勘合到比对朱墨字号相同照数行场支盐 又令两淮两浙盐运司煎盐工本照各场额办盐数关钞遣监生管运给散山东福建河东止扵官库内关领给散 永乐十七年令各处客商原中不拘资次盐引遇到即支 又令中盐客商赍仓钞赴运司运司查原来印信比对明白即与𣲖场支盐 宣徳四年令各运司提举司查勘中盐客商土民年远事故者行原籍官司每引给资本钞二十锭 五年罢差监生扵两淮两浙给散煎盐工本钞每岁照山东例扵官库内关领给散 令往来内官内使官军人等夹帯私盐者许应捕官军人等盘拿 九年令各处运司并盐课司但有客商夹帯私盐者原支引盐俱没入官 十年令各处总兵镇守及沿河捕盗锦衣卫官监察御史浙江等布政司直隶府州县各巡按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官俱设法缉捕私盐如巡检司捉获私盐者准作事迹若虽获盗而不获私盐者不准升用其各处军官纵家人兴贩者家人问罪正犯发本卫充军若所管旗军馀丁兴贩者该管官旗一体坐罪又令各运司提举司查勘过限未缴盐引及客商贯
  址造册送部行各处巡按御史及各按察司追究销缴又令灶戸犯该徒罪有力者准纳米赎罪 正统元
  年令各处有首获私盐者盐入官以钞照时值给赏又令两淮运司灶戸有死绝充军者有司于有力民户内佥补若有清出㓜丁亦照旧额收补 二年令灶丁逃移者盐课勘实停征 令两淮官盐听客商于贵州地方货卖盐引扵镇远府告销 又令两淮两浙贫难灶丁除原额盐课照旧收纳其有馀盐者不许私卖俱收贮本场运司造册发附近州县每一小引官给米麦二斗 又令各该中盐卫分造册一本具客商名数径缴本部其盐运司仍将该司额办盐数申报每年终支过引盐及客商姓名另具总数径申本部注销 又令各处灶丁有犯俱免纳米及调场笞杖者的决杂犯死罪与徒流罪者除岁办额盐外令每日煎盐三斤死罪准工五年流罪准工四年徒五等各照年限俱计日煎盐赎罪 裁革宁波府岱山芦花二场盐课司盐课归并大嵩场塩课司催办 令两淮运司永乐年间客商该支引盐以十分为率支与淮盐四分其六分兊与山东运司支给不愿兊者听令守支 三年奏准召商纳马中盐每上等马一疋一百二十引中等马一匹一百引 令灶户起运官盐运司给批总填数目用印钤盖定限给付执照各处批验所巡检所巡检司照数掣挚盘验送纳毕在京于戸部在外于本衙门送缴批发运司查销 又令各运司给客商引目每引目每引纳中夹纸一张至关引之时类解户部倒引 又令两淮运司云南盐课提举司官盐客商中纳支给不敷者准扵河东陜西福建广东各提举司兊支 又令河间长芦及河东陜西运司官盐客商中纳支给不敷者准于广东海北盐课司兊支 又令长芦运司商盐愿发卖别处者听于所在官司告验转给文凭改易地方其退引水程仍照例告⿰纟𨈡 又令各边召商中纳盐粮淮浙兼中如以十分为率淮盐八分浙盐二分或淮盐七分浙盐三分淮盐止米麦二色浙盐杂粮皆准 又令陜西四川云南中盐客商免纳引纸 又令贩卖私盐军民人等有能捕获百斤以上至二千斤以上为止每盐一斤赏钞一贯其近海近场穷军贫民有以肩挑易米者不必具奏径自问结 四年令两淮贫难灶丁戸下该征税粮于本州县存收免令远运 五年裁革昌国正监场其盐课归并附近穿山场管理添设下砂二场三场盐课司官吏皆如下砂场设置 令两淮两浙长芦运司每岁额办盐课以十分为率八分给与守支客商二分另为收积在官候边方急缺粮储召中以所积见盐人到即支谓之存积其八分年终挨次给守支客商谓之常股凡中常股价轻存积价重 又令年远客商中盐未支者每引给资给资本钞三十锭愿守支者听六年令两淮两浙劝借支盐客商米麦收积该场赈
  给贫难灶丁其该支引盐仍挨次放支 七年奏准云南布政司及辽东等都司卫分每年终将当年收过粮数并客商姓名贯址填给勘合字号俱造册⿰纟𨈡部其各处运司提举司于年终亦将本年客商赍到勘合字号并姓名贯址及中过塩粮造册⿰纟𨈡部比对查考 令两淮运司所属盐场以路涂便利者为上场写远者为下场富安安丰梁垛东䑓河垛五上场配临洪一下场丁溪草偃小海白驹刘庄伍祐六上场配徐渎一下场新兴角斜拼茶丰利马塘石港西停金沙馀西九上场配板浦一下场馀中馀东吕四三上场配莞渎一下场掘□一上场配庙湾一下场凡支盐之时上场𣲖尽方以下场辏数补𣲖以便盐商 八年奏准永乐洪熙宣徳年间客商原中淮浙长芦运司引盐愿兊支河东山东福建运司者每一引支与二引不愿者听其守支 九年令云南各盐课司每灶户添拨馀丁二人免其差役専一采薪煎盐盐课不许擅除 又令客商中盐不许过三千引其所纳粮限半年内完足不完者扣日截出勘合 十年令客商年久不得支盐愿兊支者如系原中地方准量各场远近三七关非原中地方一引兊与二引者量地远近中半关支 又令山东官䑓场盐课每二引折纳绵布一疋运赴登州府偹辽东支用 又令湖广衡州长沙二府属两淮行盐地方 十三年令两淮运司扵各场利便处置立仓囤每年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苏州嘉兴三府所属附近州县及淮安仓并兊军馀米内量拨收贮凡灶户若有馀盐送赴该场每二百斤为一引给与米一石年终具奏造册申部其盐召商扵开平辽东甘肃等处开中不拘资次给与两浙运司及松江嘉兴二分司仁和许村等场亦照此例 十四年令増两淮两浙存积盐为四分召商供给边储 又令中盐客商先将仓钞赍赴本部送礼部铸印局辨验前去运司支盐 景泰元年奏准两浙运司各场凡近场卤丁令于盐场煎办盐课水乡灶户离场三十里之外者每丁岁出米六石或折收价物置立仓库收贮委官専掌按季查筭卤丁代纳盐数若干照名给与食用 令増两淮两浙存积盐为六分 又令各处该上盐粮仓分置立内外字号底簿二扇用半即勘合内号一扇本仓收外号一扇申送运司候各商赍仓钞前来比对印信朱墨字号相同仍查原投印信勘合并印信流通文簿俱同每于十二月𣲖场支给造册缴部查照免商人赴部辨印 又令起运两京官盐并客商发卖引盐南京于龙江批验所掣挚俱赴江东门北京于张家湾批验所掣挚俱赴崇文门开报两京戸部各委官看验批放入城各门不许混放 又令灶丁馀盐每引给米淮盐八斗浙盐六斗长芦盐四斗 又令商人支盐卖毕截角退引过期不缴者行各处巡盐御史按察司查提 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及所属盐课司原有山场滩荡供采柴薪者不许诸人侵占其年久逃移灶戸及充军死绝者即于见在灶户内以空闲壮丁拨补 又令各处客商引盐出场迁延三月不去者拘收入官 又令各商中到存积官盐人到即支其常股盐每年依期将见在商人挨次量高低场分𣲖搭封验引目赴场关支备将商名贯址勘合字号米盐数目搭𣲖场分造册缴部年终仍将放支过商名盐数类总造册送部查照 又令收粮衙门类填勘合每道客商不得过二十名年终通将商人粮斛盐数并仓钞勘合造册送部查考 二年令客商报占盐数迁延一年之上不报完者即于常股盐内𣲖拨挨次关支 三年奏准淮浙山东长芦运司收到客商退引按季类解福建河东陜西运司并四川云南广东灵州小盐池等盐课提举司年终解俱开客商某于某年月日支出官盐若干发卖某行盐地方及某月日缴到及已缴若干未缴若干其有沉匿在库通同库役人等转卖影射私盐者照私盐榜例问罪 令各处客商越境货卖引盐者不问多寡俱发辽东鐡岭卫充军其所在官司并巡捕巡司官兵人等不行如法缉拿者一体治罪受财纵放者边卫充军若应补人捉获及诸人告发者量行给赏 又令客商官盐内夹帯私盐者官私盐俱没入官 又令两淮运司各场灶户有将该征粮草不分起运存留愿折纳馀盐者每正粮米麦豆五斗草五包束各折征盐一小引 四年奏准凡有代支引盐者戸部行各该府卫体勘各具结状缴部方准代支及关给资本钞或兊换引盐如有诈冒发边卫充军 令四川盐课提举司于每年三月以前具上中下三等盐课司并商名引盐数目挨次挨号扣课均𣲖开布按二司并巡盐官处定于三月初一日会同照引唱名给散以引目连各商通帖散帖封发各盐课司收库分𣲖各井逐月支盐随时批讫退引给付各商限次年三月终缴送提举司类总转达布按二司并巡盐官比对相同照数完造岁报若遇急用边粮开中务亦先年出榜次年三月唱名支盐 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客商引目支盐出场该场即为截角仍具商名引数申缴总司收照 添设四川仙泉井盐课司副使一员五年令广东海北二盐课司灶丁有私煎馀盐者送
  本司每引官给米四斗 七年奏准凡势豪军民人等聚众兴贩私盐者径解兵部发铁岭卫充军其巡捕巡司官兵人等受财故縦及令军兵用强䕶送者罪亦如之 天顺六年云南诺邓盐井大井盐井盐课司各裁革副使一员顺荡盐井盐课司裁减流官副使一员存留土官副使一员 八年裁革河间长芦运司佐贰官一员盐历司佐贰官一员盐仓副使一员 成化二年令军民人等有驾使遮洋大船摆列军器兴贩私盐者边卫充军 三年奏准凡越境夹带兴贩官私盐至二千斤以上者不拘军民舍馀俱充军舍馀系腹里者发边卫系边卫者发鐡岭卫其经过官司及四邻里老俱照例问罪若马快粮舡夹帯者一体究治 四年令内外官员之家不许占中盐引其报中客商引数不许过多并转卖与人及听人包揽如违在内从本部并户科参奏在外从巡抚巡按等官究治 又令两淮各场每遇年终选差有司官查盘盐课每三年巡盐御史亲诣各场查盘 七年令两淮两浙运司各场存积盐课仍旧止作四分常股増为六分 又令两淮乡村灶戸所在有司连家小发遣各场煎办不许冒名代替及卖放逃回 又令山东郯城县每岁委官秤掣清洛场商盐 九年令两淮运司凡盘获一应私盐并没官掣割等项商盐俱运至仪真批验所并本所掣割馀盐通至二万引以上开报差官变卖给边 又令两浙巡盐御史督同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官并运司分司官清查各场灶丁备开海滨谙晓煎办者若干毎丁岁办盐若干准折盐课若干其绝户及寡妇盐课照数开豁以清出多馀殷实卤丁顶替再有馀丁照例办课若有幼丁候长成办盐俱造册偹照仍类造册送部查考自后每十年一次清查其水郷不谙煎盐灶戸每引纳工夲银三钱五分解送运司给散灶丁或年终类解本部转送太仓银库及各边支用 十年修筑河东盐池垣墙置东门以为出入设解盐东场分司于安邑县路村地界捞办东场盐课设解盐西场分司于解州捞办西场盐课每岁运司轮委佐贰官二员各领印住彼量帯官攅秤斗及提督巡检司官兵人等巡视兼捕获盐徒修理垣墙 十一年令长芦运司凡收割馀盐积至一千引以上即申报本部变卖 十二年奏准河东运司盐丁除正役里甲该办粮草外其馀柴夫弓兵皂隶一应杂泛差役丁少者俱蠲免丁多者亦量减除 令客商支出官盐并包夹带者即同私盐俱没入官 十六年奏准凡灶丁逃亡事故者运司官公同有司佥补其灶丁拖欠盐课并盐价者运司并分司官催征拖欠税粮者府县官催征各不相干预 又令永乐宣徳正统年间客商所中引盐全未支者各造册送部于原籍有司关给资本钞每引三十锭景奉元年以后未支引盐愿关资本钞者听愿守支兊换者两淮兊福建山东两浙兊广东俱每引加半引不愿者听照旧守支 十七年奏准西安府人民不许兴贩灵州盐课以南阳汝宁二府属河东运司行盐地方与淮盐兼卖 十八年令各处开中盐粮户部行南京户部编造勘合底簿之后仍行各运司等衙门查取客商姓名并原奉某号勘合于某年月日奉某例该支盐若干开报该部查考其该衙门关领引目之日偹开勘合字号客商姓名比对相同依数给领其客商须过引目盐斤各运司提举司务开支过某年项下若干事故者开除候年终通类分豁旧管收除实在数目造册一様三本一本送南京户部查对一本送户部一本送本处巡盐御史并风宪官处若有一应奸弊听该部参究 开设天赐沟场并大使副使二员以莞渎场原额盐课𣲖拨三分之二煎办 裁革安宁盐课提举司提举一员 令巡捕官员兴贩私盐至二千斤以上发边卫充军 十九年奏准正统十四年以前客商中盐未支者淮盐每引给资本钞三十锭两浙广东四川云南每引二十五锭河东长芦福建山东每引二十锭其景泰元年以后愿关者及今告代支故商引盐者亦照此例 令南京户部给发引目其年月日俱一一镇定封发各运司等衙门收掌给与商人支盐敢有新旧那移者官吏坐以枉法赃罪 又令客商支盐皆令上下场分三七分𣲖常股存积正收正支如违商人治罪盐货入官官吏坐以枉法𧷢罪 又令客商典当引目与人名为伙支或转卖有势之人名为卖支及以假引卖与商人冒顶真引并以旧引转赁与人影射私盐者俱问罪引目盐货入官 又令客商𣲖定场分守支完即打引出场若无见盐者止许扵本场买补若将已完盐课捏作未完遗留空引侵盗影射私盐者盐货价钱并入官官吏纵容以枉法论 又令仪真淮安批验所运盐客商不拘官军民俱依法掣割其掣割馀盐除放支南京各衙门食盐外巡盐御史按季督同运司掌印盐掣等官变卖时价类解本部 又令各运司𣲖拨商人下场单帖及引目俱送该管分司验实印封倒文转发该场封收在官听令守支毕将引截角照盐出场 又令运司于客商赍到勘合连底簿俱送巡盐御史处比对相同挂号明白方与𣲖场其运司关引之时该部亦要查数明白如法印封给与领回运司办验引真数足另封收贮逐起给散若商人不到者听令再领不许混同收放新旧那移及纵容通同盗卖 又令客商伪造印引诡名货卖者枭首示众久住盐场拨置害人者逓发原籍当差 又令各盐运司提举司征解商人引纸每一百张收银三钱委官运南京户部转发应天官库凡遇本部缺纸先期会计行令该府拘集铺行收买送用积有馀银准折官军俸粮 又令两浙盐课浙西场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七钱浙东场分每正盐一引折银五钱解送太仓银库候馀盐支尽仍纳本色添设两淮运司副使一员 二十一年奏准各运司提举司盐课但有奏讨者许户部并科道官紏举治罪二十二年添设河东解盐中场仓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増岁办盐课一十一万六十引共为四十二万引 二十三年奏准庆阳府每岁委佐贰官一员监支灵州盐课司商人纳马官盐及民间食盐皆以次相兼给放移萌城批验所于红徳城堡令黒城干沟二路盐车俱抵庆阳府城市关厢卸载商人同卸载店主赍执引目赴府验过赴行盐地方货卖毕引目赴店主销缴 令各边开中引盐粮草俱不许势要及内外官员之家求讨占窝领价上纳违者从巡按御史紏举 弘治元年令各处军卫舍馀兴贩私盐该管官通同縦容者问罪革去见任 又令两浙盐课折银浙西场分每引原定七钱者减为六钱浙东场分每引原定五钱者减为三钱五分候盐法通如旧征纳 又令支盐客商每盐一引劝借米一斗或麦一斗五升其无盐自买补者免劝借又令上纳引盐客商病故无子父母见在兄弟同居
  同㸑不系别籍异财妻能守志不愿适人孙非乞飬过继者保勘明白俱准代支妻若改嫁仍追还官其伯叔妾侄并在室出嫁之女及远族异㸑之人不许代支二年奏准各处掣过引盐出给水程坐与行盐地方发卖毕将引目径赴所在官司告缴运司提举司每一年一次造册备开各商贯址并违限月日送部转发该管司府卫所提问责限追销 令两淮运司于各盐场每总催一名出通关一纸编立内外号簿用印钤盖责付分司发各场如遇总催名下并该管盐课纳完分司官查筭归并仓口别无亏欠方照名填缴仍委官覆盘不许指仓指囤通同捏作亏折如违该场分司总司官吏总催委官俱发边远充军户部该司仍立该年盐课文卷一宗已完未完按季照刷户科立上下半年注销添销之法查考各运司提举司以每岁办完盐课实数年终造册奏缴即差吏赴户科注销 又令两淮各场盐囤地方皆东西南北为界如南北为门为路则东堆存积西堆常股定立石牌每囤止一千引如总催名下有一千五百引者一千为大囤五百为小囤先尽存积足数然后收常股一年盐课皆完方征收下年者委官盘盐务逐引秤盘不许丈量堆垛查𥮅 又令各处盐场总催灶丁有犯三年五年徒罪并加役等项每日令煎盐三斤通计若干折作引盐每一小引追银二钱类总解京 又令各盐场该支客商如有见盐者运司具查同引目手本付客商赍至巡盐御史处告投比对数目相同亲笔责限分司官支给如过期不与支给者问罪又令两浙水郷灶丁每盐一引纳银六钱煎办灶丁
  存积盐课仍纳本色常股盐课每引折收银三钱候商支给将价照例馀勤煎灶户馀盐内插买补课各项该纳银两解到运司听巡盐御史委官解京 又令各处灶戸犯徒罪以上审有力并干碍盐法囚犯杖徒以上该纳米赎罪者俱发所在场仓照罪上纳米糓及入官舡只头畜货物亦变卖价银送发该场以偹凶年赈济贫灶 又令灶户除全课二十丁三十丁以上通户优免若𣪞实灶户止当灶丁数名亦止照见当丁数贴灶此外多馀丁田俱发有司当差其馀全课盐丁亦照原拟丁田津贴免其差徭夫马若奸民诡寄田粮及豪强灶戸全家影占差徭者就将多馀丁田照数收补逃故灶丁若诡寄不多者依律问罪田粮改正 又令各商给领引目自出司到场之日为始中多者不过一十五年中少者不过十年俱依期支尽起离本场若故意迁延过违年限倚住害人者依律问罪仍照占中卖窝事例发落未尽盐引没官其势豪灶户发卖私盐及勒掯该支客商者私卖之数尽追入官该支之数立限给商仍各治以重罪 又令各处秤掣引盐止许批验所官若本所无官方委运司官有司不得干预 又令各处岁报盐课册内务开写某运司提举司每岁额办盐课存积常股数目该本色盐若干或布米等折货若干某场盐课岁办若干办完若干每项各立行款开写官攅某人总催某人办过盐课或布或米或货收入某字号仓囤某年月日完足出给某字号通关送缴查筭无差各款后空立前件长芦山东河东运司扵次年三月终两浙两淮运司扵次年四月终福建广东云南四川运司提举司扵次年六月终差吏亲赍奏缴仍造青册二本一本送户科注销一本送本部查照若有过期并数目不清及虚出捏造者查究问罪 又令两淮运司守支客商成化十五年以前无盐支给者许收买灶丁馀盐以补官引免其劝借米麦成化十六年以后至二十年以前正支不敷者亦许买补该劝借赈济米麦仍照支盐分数上纳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已办未完者严限追补完足给与各年应支客商不许收买馀盐该劝借赈济米麦亦照例上纳 又令行盐地方捉获私盐所在官司盘验数目并将私盐舡只通行变卖银两觧送运司造册类解 又令两浙运司各场灶丁有离场三十里内者全数煎办三十里外者照水乡事例全准折银每年十月以里征完觧送运司类解本部其折银则例每一大引浙西六钱浙东四钱候盐法通照原定数目征纳仍查各该盐场某场原额盐课若干灶丁在三十里内者若干在三十里外者若干造册五本各场一本运司本布政司巡盐御史本部各缴一本以偹查考 又令灵州盐课司行塩地方仍旧扵平凉静宁隆徳政平庆阳环县等处 増置河东解盐中场分司并给印信 三年奏准凡客商未支引盐不分存没巳未到官但过三十五年者俱不准告关其流通底簿并勘合文簿尽行销缴 七年奏准凡灶丁死绝充军者即以本场新増出㓜空闲人丁拨补如无方许于附近民户佥补 八年奏准凡客商军舍人等敢有货卖私盐及于亲王之国收买私盐买求军舍人等夹带及跟随军舍人等私自买者犯人并牙保依律例发落盐入官干碍本府辅导官员一体𠫵问若各该地方官员纵容越过者听本部参究连坐 令两浙运司灶户若事故例当新佥者止许府县查补照例纳银卤丁事故方许运司勾充俱各眀立簿籍查考其场官催目人等敢有将银课改作盐课灶户捏作卤丁一槩朦胧勾扰者俱问以枉法𧷢罪 十三年奏准越境兴贩官私引盐至二千斤以上者问发附近卫所充军原系腹里卫所者发边卫充军其客商收买馀盐买求掣挚至二千斤以上者亦照前例发遣经过官司纵放及地方火甲里老知而不举各治以罪巡捕官员乘机兴贩至二千斤以上亦照前例问发凡贫难军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者不必禁捕其豪强盐徒聚众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伏响器者巡捕巡塩官兵寻访擒捕若拒敌杀伤人命者俱枭首示众各处盐场无籍之徒号称长布衫赶船虎光棍好汉等项名色把持官府诈害客商犯该徒罪以上及再犯杖罪以下者俱发边卫充军凡伪造盐引印信贿属运司吏书人等将已故并远年商人名籍中盐来历填写在引转卖𩢼骗财物为首者依律处斩外其为从并经纪牙行店戸运司吏书一应知情人等但计𧷢满贯者不拘曽否支盐出场俱发边卫充军 又令各王府不许奏讨食盐其织造官有奏讨引盐越境货卖者听本部并戸科论奏治罪 十四年令两淮行盐地方有司凡遇商人运到引盐即拘告报数目于卖毕追收退引按季缴送运司听巡盐御史年终通查具奏如有不缴至五千引之上者该府州县官听本部参奏问罪
  清理盐法官员
  事例
  永乐十三年差御史给事中内官各一员于各处闸支盐课 十四年差监察御史一员巡视河间运司私盐宣徳十年差盐察御史一员于两淮通州狼山镇守
  提督军卫巡捕私盐 正统元年差侍郎及监察御史巡视长芦等处私盐 二年取回两淮巡盐御史 三年取回两淮两浙长芦整理盐法内外官及御史等官又令两淮两浙长芦等运司每岁各差御史一员巡
  视及催督盐课 十一年令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景泰元年差侍郎二员清理两淮两浙盐法二年取回两浙巡盐御史令镇守侍郎兼理盐法 三年令巡河御史兼理两淮盐法裁省巡盐御史 又差监察御史二员于两浙两淮巡盐 七年令广西按察司各道分巡官兼催督各该盐课司盐课禁革奸弊又令四川按察司各道分巡官兼督盐课 天顺四年令山西按察司分巡该道官兼巡视河东盐池 成化四年差都御史一员清理两淮盐法 九年差监察御史一员扵河东运司巡盐 十七年令云南布政司提督银场𠫵议兼理盐法 弘治元年差侍郎二员兼佥都御史清理两淮两浙盐法 二年令福建清军御史兼理盐法仍照两淮等处巡盐御史例年终具奏催办过盐课 六年添设广东按察司佥事一员専理盐法十三年差都史一员清理两淮盐法
  运司盐场官吏禁约
  事例
  正统元年奏准各盐运盐课司及各场官吏考满考退等项到部者俱送户部发回住俸责限催办未完盐课其应考满未起程者免赴京亦住俸催办完日奏请定夺 景泰元年令各盐场大使守支九年应考满者原经收已𣲖商盐年久不至准给与后到客商其馀不尽之数交盘见任官攅依例给由 令运司同知副使判官等官各定分司催督盐课不得更易互管仍按季具数总司查并遇有考满止开该催分司盐数稽考及有事故等项但许附近分司带管不得转委 二年令各处岁办盐课经管官员务依时催督煎办按季开报合千上司年终出给总足通关奏缴如有拖欠该九年考满住俸催完方准给由又令各运司提举司官吏纵容库役门子那移作弊及分司官员盐课司官攅通同富豪总催镬秤人等诈害客商批验所监掣官员并官攅作弊害人受𧷢满贯者俱发边卫充军 成化十六年令各处塩课次年正月不完者该场官住俸杖追分司并运司官以十分为率三分不完者一体住俸其各官三年六年考满巡盐御史查勘任内盐课完足方许起送若九年考满所督盐课过违年限不完者查送吏部降二级叙用官攅丁忧事故等项从巡盐御史委官查盘经手盐课交付接管官攅方许离任每年终分司各将办过盐课开报巡盐御史查盘造册奏缴 二十一年奏准各盐场官皆周岁考满即守支所办盐课其有支尽附馀盘与见任官接管给由不得任外久住及任内托故去任每三年即令各处盘粮给事中御史查盘弘治元年令各处盐场官仍旧九年考满 二年令
  巡盐御史查考各处该年盐课其有延至次年六月终不完者于本衙门逓降一级运使六年不完者一体施行 又令各巡盐御史清查各运司提举司盐场官自成化元年以后未经考退者不分在任改任但扵任内有报足通关而亏欠盐课一千引之上者俱作素行不谨一万引者俱作贪官分司三年之内所属场分各年有报完亏欠者亦作不谨六年亦所贪官俱行吏部定夺其攅典不分见役去役俱发为民 又令各盐场官攅如遇分司官吏到场及相识官员经过科𣲖总催头目出办银货荅应者计𧷢彼此俱罪其称拜见销牌解册者俱问拟入已之𧷢若书筭皂隶吏典人等下场求索者仍坐亲管官钤束不严之罪各该运司每场置立循环簿二扇责见役总催每月附写使用数目扵上月终赍送运司逓换书写巡盐御史不时查究 八年令各运司运使及分司官任内盐课拖欠者不许赴部考满及别升官职 十二年令各运司官考满务开任内各年分已办过正课若干补课若干如正课已完补课未完者亦不许申送给由
  茶盐引印
  户部盐引之印篆文一颗
  户部茶引之印篆文一颗
  盐粮勘合并茶盐引由契本铜版
  盐粮勘合铜版一片
  茶粮勘合铜版一片
  凤阳府广济关勘合铜版一片
  长淮关勘合铜版一片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十四片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十一片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铜版四片
  广东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梧州府铜版一片
  海北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黒盐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二片
  河东都转运盐使司铜版四片
  安宁盐井盐提举司铜版二片
  白盐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铜版二片
  四川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五井盐课提举司铜版一片
  灵州盐课司铜版一片
  巩昌府铜版一片
  威楚盐使司铜版二片
  延安府铜版三片
  广西布政司铜版二片
  茶盐铜版三片
  凉州盐课司铜版一片
  契本铜版五片
  安宁盐使司铜版二片
  龙江盐仓铜版一片
  建昌府铜版二片
  茶由铜版一十片
  应天府置石灰山关铜版一片
  龙江关半印勘合铜版一片
  事例
  洪武间户部茶盐引印及盐粮勘合并茶盐引由契本铜版俱収贮内府户科编号木记収贮户部凡遇各处急缺粮草则戸部奏请印刷编定召商开中正统十一年以戸部改为南京戸部具奏铸换印与铜版各増南京二字于戸部之上仍収贮南京内府戸科遇开中本部差官至彼印刷编定赍赴开中处所给发其印及铜版木记用使年久平乏糢糊则奏请改铸刊造
  权量
  权量本部掌行其制造见工部
  斛斗秤尺
  诸司职掌
  凡天下官民人等行使斛斗秤尺凡有一定决则颁行各司府州县牧掌务要如式成造较勘相同印烙给降民间行使其在京仓库等处合用斛斗秤尺等项本部较勘印烙发用
  明令
  凡斛斗秤尺司农司照依中书省原降鐡斗鐡升较定则様制造发直隶府州及呈中书省转发行省依様制造较勘相同发下所属府州各府正官提调依法制造较勘付与各州县仓库収支行用其牙行市铺之家须要赴官印烙乡村人民所用斛斗秤尺与官降相同许令行使
  事例
  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三日一次较勘街市斛斗秤尺并依时估定其物价在外府州各城门兵马一体兼领市司 宣徳七年令重铸鐡斛每仓发与一只永为法则较勘行使 正统元年令各布政司府州县仓分岁収粮五十万石及折収仓库岁収布绢等物十万疋以上者工部各给鐡斛一张铜尺木各一把 景泰二年令工部成造等秤天平各四十副须给本部及在外支収衙门掌管用使其所属衙门许依式成造应用 成化五年以新旧鐡斛大小不一仍令工部照依洪武年间法则鐡斛式様重新铸造发江南江北山东河南兊粮处令各处兊粮官员依式置造木斛送漕运衙门较勘印烙给发交兊以为永久定规 十五年令铸鐡斛颁给江西湖广二布政司及各兊粮米次并支粮仓分较造木斛印烙収用其鐡斛仍识以成化十五年奏淮铸成永为法则十三字及监铸官员匠作姓名于上 又令京城内外并顺天府所属地方凡诸色货物行人依式制造平等斛斗秤尺天平等件赴官较勘印烙方许行使违者如律治罪两邻知情扶同隐匿互相借用者事发一体究治
  时估
  物货价值高下不一官司与民贸易随时估计已具诸司职掌今以内外买办物料备列于后而赃罚时估则见刑部光禄寺买办厨料见本寺职掌之下
  诸司职掌
  凡民间市肆买卖一应货物价值须从州县亲民衙门按月从实申报合于司遇有买办军需等项以凭照价収买
  明令
  凡内外军民官司并不得指以和顾和买扰害于民如果官司阙用之物照依时值对物两平収买或客啇到来中买物货并仰随即给价如或减驳价直及不即给价者从监察御史按察司体察或赴上司陈告犯人以不应治罪
  宪纲
  一时估仰府州县行属务要毎月初旬取勘诸物时估逐一覆实依期开报毋致高抬少估亏官损民
  一上司収买一应物料仰本府州县照依按月时估两平収买随即给价毋致亏损于民及纵令吏胥里铺戸人等因而克落作弊
  事例
  宣徳八年令各处买办诸色物料听差殷实大戸赍价于出产地方収买供用 九年令应天府买办物料于都税司支钞给主 正统二年令买办物料该部委官一员会同府县委官拘集该行铺戸估计时价关出官钱仍委御史一员会同给与铺行収买送纳 三年令买办赏赐达官器皿及乡试会试合用纸札等物并遇有买办之类皆估计价钞数目照旧具奏限一月内赴库领散不许过违如官司暂用凳卓器皿系买办者用毕送工部厂寄収以待再用 八年令朝廷所用物件免有司买办查出产地方于存留粮内折収解京沿途官司应付船只脚力南直隶府并山东者送北京该衙门収福建广东浙江湖广江西四川者送南京该衙门収岁终具奏 九年令岁用果品厨料照旧支领官钱派买不许于存留粮内折征 令凡遇造作等项急用物料止于官库关用有不敷者方许具奏先给官价派买 景泰六年令京城内不系常久开张铺靣及小本出摊提买等项买卖俱免买办










  明会典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七
  戸部二十二
  征収一
  国初官民田税粮俱有定额其后拨给亲王功臣及地土肥瘠退滩开垦坍江灾伤等项或增或减岁无常数今以诸司职掌所载并弘治十五年实征数开具于后其征収等项事例亦备录之
  诸司职掌
  凡各处秋夏税粮已有定额每岁征収必先预为会计除兊拨官军俸粮并存留学粮廪给孤老口粮及常存军卫二年粮斛以备支用外馀粮通行定夺立案具奏其奏本内该云为征収某年秋粮事该照在京并在外卫所官军等项合用俸粮拟合预为会计征収议得各司府州今岁该征秋粮除已对定官军俸粮外其供应内府光禄寺等衙门合用熟粳糯米芝蔴黄豆等项并五军六部等衙门官吏俸给优给故官儿男及太仓预备海运粮储拟于苏州常州等府存収运纳其馀秋粮存留学粮廪给孤老口粮及拨凑各处军卫仓収贮常存二年粮储以备支用如有粮多足用去处临期定夺収支及该设粮长去处委官一员率领该设粮长正身务要齐足定限七月二十日以里赴京面听宣谕关领勘合回还办粮
  凡徴収税粮律有定限其各司府州县如有新増续认一体入额科徴所据该办税粮粮长督并里长里长督并甲首甲首催督人户装载粮米粮长点看见数率领里长并运粮人戸起运若系对拨者运赴所指卫分照军交収存留者运赴该仓収贮起运折収者照依定拨各该仓库交纳取获通关奏缴本部委官于内府户科领出立案附卷存照以凭稽考
  凡粮长关领勘合回还催办秋粮务要依期送纳毕日赴各该仓库将纳过数目于勘合内填写用印钤盖其粮长将填完勘合具本亲赍进缴仍赴部明白销注如是查出粮有拖欠勘合不完明白究问追理
  
  粮长之设本便于有司便于细民所以便于有司且如一县粮该十万止设粮长十人正副不过二十人依期办足勤劳在乎粮长有司不过议差部粮官一员赴某处交纳甚是不劳心力呜呼其不才有司官吏通同奸顽夤縁作弊故行零碎先后设计留难紊乱不劳心力之事自取灭亡教化风俗乃有司之首务民有风俗未美者朕何尝速责于有司必待自渐而成刑名失出失入为其人人精神有限智识短长未曾轻责失出失入之官钱粮尽在民间徴敛不足其顽在民何尝即责有司所以责者接受赃私故行出入罪名于粮虚出实収就仓盗卖有时妄起科徴如此虐吾良民所以罪者如此也便于细民之说粮长就乡聚粮其升合斗勺数十石之家比亲赴府州县所在交纳其便甚矣奈何愚民犹有谤言乃曰受害此人情之难处有等粮长贪婪无厌将自己合纳二税尽为众户所包少有不从倚官挟势临门吊打细民从之有等粮长心怀仁徳性体柔懦上不倚官下不挟势并不令细民包纳本户二税从实催徴民情不然欺侮懦弱故行过期不足反累善良呜呼吾言至此惟天可监君子详观
  粮长往常民间不便盖是有司官不肯恤民止是通同刁诈之徒生事多端取要财物民人一时不能上达如今教你每户家做粮长民有事务粮长除纳粮外闲中会乡里一万石粮内长者壮者与他说各处府州县从古设社稷坛场官长每祭祀春谓之祈风雨以时五谷丰登秋谓之报成也古先哲王所奉之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五土者发生五谷立人性命王者不能遍祭所以所在食其利者令有司设坛以祭报之又于京内皇城之外阙之右立太社太稷以对宗庙而祀之特亲之也所以春祈秋报为民造福今民有数千亩万亩或百亩数十顷数十亩者每每交结有司不当正差此等之家不知千万亩田千万亩天覆数百十顷亩者如是其风雨霜露与地相合长养五谷其家食其利以安生往往不应正役于差靠损小民于粮税洒派他人买田不过割中间恃势移坵换叚诡寄他人又包荒不便亦是细民艰辛你众粮长会此等之人使复为政毋害下民了毕画图贴说果有荒田奏知明白除豁粮长依说办了的是良民不依是顽民民有不遵者具陈其所以呜呼有司官吏不才害民有若是耶专以二季徴税为奸计麦方吊旗而催夏税谷秧方节早催秋税窘民于青黄不接之时逼民于结实未坚之际频于棰楚得赃缓矣及其粮成期至可以上仓其官吏人等故行迁延刁蹬留难不得便于上仓且待有益于已而后已呜呼天灾人祸不至其徒自死必有自矣
  宪纲
  岁办钱粮仰本府州县提督所属依期徴収足备起解所指仓库交纳取实収回照不许稽迟
  诸司职掌
  十二布政使并直隶府州夏税秋粮总数
  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二千九百石钱钞三万九千八百锭绢二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七疋
  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四百五十石钱钞五千七百三十锭绢五十九疋
  浙江布政司
  夏税麦八万五千五百二十石钱钞二万六百九十锭绢一十三万九千一百四十疋
  秋粮米二百六十六万七千二百七石钱钞八十六锭绢五十九疋
  北平布政司
  夏税麦二十五万三千二百八十石绢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二疋
  秋粮米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四十石
  福建布政司
  夏税麦六百六十五石钱钞一万二千七百五锭绢二百七十三疋
  秋粮米九十七万七千四百二十石
  江西布政司
  夏税米七万九千五十石钱钞六千四百五锭绢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七疋
  秋粮米二百五十八万五千二百五十六石
  湖广布政司
  夏税米麦一十三万八千七百六十六石绢二万六千四百七十八疋
  秋粮米二百三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石
  广东布政司
  夏税麦五千三百二十石
  秋粮米一百四万四千七十八石
  河南布政司
  夏税麦五十五万六千五十九石绢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六疋
  秋粮米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五十石
  山东布政司
  夏税麦七十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七石绢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二疋
  秋粮米一百八十万五千六百二十石
  广西布政司
  夏税麦一千八百六十九石
  秋粮米四十九万二千三百五十五石
  山西布政司
  夏税麦七十万七千三百六十七石
  秋粮米二百九万三千五百七十石
  陜西布政司
  夏税麦六十七万六千九百八十六石
  秋粮米一百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八石
  四川布政司
  夏税麦三十二万五千五百五十石
  秋粮米七十四万一千二百七十八石
  云南布政司
  夏税麦一万八千七百三十石
  秋粮米五万八千三百四十九石
  直隶应天府
  夏税麦一万一千二百六十石绢一千四百六疋秋粮米三十二万六百一十六石
  松江府
  夏税麦一十万七千四百九十六石绢六百六十疋秋粮米一百一十一万二千四百石
  苏州府
  夏税麦六万三千五百石绢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七疋秋粮米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九百九十石钱钞二千三百二十一锭
  宁国府
  夏税麦六万二千六百一十石绢三百一十一疋秋粮米一十八万二千五十石
  安庆府
  夏税麦一万九千四百七十八石
  秋粮米一十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石
  太平府
  夏税麦二万一千三百九十石绢二百一十七疋秋粮米四万六千二百九十石
  和州
  夏税麦八百七十五石
  秋粮米三千九百五十九石
  扬州府
  夏税麦五万七千七百一十石
  秋粮米二十四万九十六石钱钞二百五十一锭
  凤阳府
  夏税麦九万三千三百一十五石绢一千四百四十七疋
  秋粮米一十三万七千一百六十石
  滁州
  夏税麦一千四百五石
  秋粮米四千一百六石
  徐州
  夏税麦六万二千三百石绢三千一百四十二疋秋粮米七万九千三百四十石
  广徳州
  夏税麦六千七十石绢一百五十七疋
  秋粮米二万四千五百石
  镇江府
  夏税麦八万八百九十六石绢三百五十七疋
  秋粮米二十四万三千七百五十石
  庐州府
  夏税麦一万五千八百三十石
  秋粮米七万五千三百六十石
  池州府
  夏税麦一万七千一十六石绢二十七疋
  秋粮米一十一万一千九百四十五石
  徽州府
  夏税麦四万八千七百五十石绢九千七百一十八疋秋粮米一十一万六千六百五十四石
  常州府
  夏税麦一十一万九千三百二十石绢一千三百九十四疋
  秋粮米五十三万三千五百一十五石
  淮安府
  夏税麦二十万一千二百二十石
  秋粮米一十五万三千四百九十石
  弘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实徴夏税秋粮数
  浙江布政司
  夏税小麦一十五万二千七百七十二石九斗三升八合五勺四抄四撮丝绵并荒丝二百七十万一千三百六十一两八钱三分六毫租钞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三锭八百四十五文五分农桑丝折绢三千五百九疋五尺九寸三分八厘八丝二忽五微农桑零丝四十三斤三两八钱九分原额小绢四疋币帛绢一疋
  秋粮米二百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二十六石七斗一合九勺租钞一万八千七百四十锭四贯一十文五分租丝二千二百一十六两七钱五分六厘租绢五十九疋二丈九尺八寸租麄麻布二疋六尺租苎布七疋一尺
  山东布政司
  夏税小麦八十五万五千二百四十六石四斗七升八合八勺二撮四圭五微五纤税丝二千九十一斤八两八钱一分二厘六毫六丝九忽丝绵折绢二万二千一百六十五疋一丈五尺三寸一毫六丝八忽六微一纤七沙农桑丝折绢三万二千八百二十五疋一尺七分六厘本色丝二十斤六两三钱一分二厘
  秋粮米一百九十九万五千八百八十一石二升四合一勺七抄六撮二粒五微牛租米一十六石五斗地亩绵花绒五万二千四百四十九斤一十两七钱一分二厘
  河南布政司
  夏税小麦六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五石一斗四升八合二勺一抄三圭九粟六粒税丝三十五万三千六百四十三两三钱六分六厘一毫六丝农桑丝折縜九千九百五十九疋二丈四尺二寸八分二厘七毫五丝人丁丝绵一千三百两折绢六十五疋
  秋粮米一百七十六万九千一百三十一石八斗六升九合七勺九抄三撮四粟地亩绵花绒三百四十二斤四钱枣子易米二万五千五百八十四石一斗六升九合枣株课米四十七石二斗八升
  山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五十七万八千八百八十九石六斗七升三合七抄三撮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农桑零丝五十斤五两八钱七分
  秋粮米一百六十九万五千一百三十二石八斗六升四合六勺四抄八撮
  陜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七十二万五千七百九十六石七斗三升四合三勺三抄七撮二圭五粟农桑丝折绢九千二百一十八疋一丈九尺八寸二分三厘四毫本色丝绵二百六斤一两六钱五分
  秋粮米一百二十万三千二百六十石五斗二升一合六勺五抄七撮绵花绒一万七千一百七十二斤三两一钱绵布一十二万八千七百七十疋一丈八尺七寸四分
  江西布政司
  夏税小麦八万七千六百三十五石六斗七升四合三勺三抄丝绵折绢八千二十九疋二丈三尺八寸四分八厘本色丝八千二百三斤一十一两一钱一分一厘四毫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二尺一寸一分五厘苎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尺四寸钞六千八百五十六锭六十八丈
  秋粮米二百五十二万八千二百六十九石九斗六升三合六勺五抄八撮牛租谷二百一石一斗八升五合三勺山租钞三千一百二十三锭二贯九百一十五文
  湖广布政司
  夏税米麦一十三万一千四百石四斗七合二勺六抄九撮三圭八粒九粟绢二万二千九百八十九疋七尺七寸四分二厘九毫四丝七忽一微七尘七纤一渺农桑丝折绢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九寸二分七厘五毫五丝绵花折布一十二疋二丈二尺
  秋粮米豆芝蔴二百三万六千二百二石一斗六升四合九勺八抄八撮一圭一粒赁钞一百七十五贯八百七十一文课程苎麻折米五十七石一升五合九抄二撮课程绵布七百三十八疋八尺八寸
  四川布政司
  夏税小麦三十万九千五百九十四石一斗九升一合三勺一抄一撮九圭五粒九粟荒丝六千三百三十三斤三两
  秋粮米七十一万七千七十八石三斗五升七合六勺二圭八粟三粒六微地亩绵花绒七万二千八百五十一斤一十五两七钱二分八厘四毫
  福建布政司
  夏税小麦七百六石五斗九升二合六勺八抄钞一万七百七十八锭三贯一百七十二文五分六厘丝绵折绢二百八十疋一丈九尺五寸五分三厘农桑丝折绢三百一十九疋一丈二尺七寸八分零丝绵一百九十四两五钱九分土苎六十五斤一十三两一钱六分秋粮米八十五万四百四十七石七斗七升四合五勺三抄四撮四圭五粟租钞二贯二百六十四文鱼课米三万一千九百六十石六斗七升八合
  广东布政司
  夏税米五千九百七十八石三斗四升三合九抄九撮六圭四粒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疋六尺二寸五分零丝一十三斤六两一钱一分四厘改科绢二十五疋秋粮米一百一万七百八十六石一斗七升七合六勺七抄二撮四圭九粟五粒改科丝折米一十二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
  广西布政司
  夏税米豆三千三百九十石八斗八升一合四勺七抄一撮税钞一贯二百九十文农桑丝折绢四百九十七疋六丈六尺九寸五分零丝八斤一十四两一钱四分本色绢二疋并零丝五两五钱八分七厘五毫折色丝一百九十四斤一十两四钱五分七厘钞一百六十一锭四贯七百五十六文红花一十一斤一十三两五钱秋粮米四十二万六千六百三十六石八升七合三勺六抄五撮一圭三粒租钞四十二锭六百六十八文
  云南布政司
  夏税小麦三万三千七百八石二斗八升七勺五抄秋粮米一十万六千九百一十三石一合五抄三撮五圭
  贵州布政司
  夏税麦荍二百五十五石四斗五升五合
  秋粮米四万七千四百四十二石二斗五升六合六勺四抄四撮
  顺天府
  夏税小麦一万九千六百三石四斗三升七合四勺九抄八撮六圭三粒八粟人丁丝绵折绢二千一百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三寸一厘三毫五丝
  秋粮粳稻粟米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四石二斗三升七合三勺二抄地亩绵花绒九千四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四厘
  直隶真定府
  夏税小麦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三石四斗九升三合九勺七抄六撮七圭人丁丝折绢八千五百四十八疋六尺五寸农桑丝绢七千疋一丈七尺八寸五分八厘五毫五丝
  秋粮粳粟米八万二千三百四十六石九斗六升四合三勺五撮六圭地亩绵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四钱八分四厘三丝三忽
  直隶保定府
  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三石八斗二升九合九勺四抄七撮人丁丝折绢二千七百九十六疋七尺一寸五分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厘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三分
  秋粮米四万二千九百八十石三斗一合四勺三抄地亩绵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枣株课米一十六石二斗九升
  直隶大名府
  夏税小麦四万四千九十六石三斗五升七合九勺九抄六撮七圭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一厘二毫钞九贯二百七十五文
  秋粮米一十万三千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九勺六抄七撮三圭地亩绵花绒二万五千一百二十五斤六两六钱四分枣株课米二千一百一十一石五斗二升
  直隶河间府
  夏税小麦一万九千八百一石一斗八升三合八撮九圭六粒九微人丁丝并没官地亩折绢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三寸三分一厘三毫七丝五微农桑丝折绢八百八十九疋七尺二寸九分一厘九毫七丝五微秋粮米四万六千二百八十石六斗二升八合七勺六抄六撮六粟四粒三微地亩绵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枣株课米三十七石五斗五升
  直隶顺徳府
  夏税小麦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七石八升八合九勺四抄九撮二圭五粟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五毫秋粮米三万四百六十一石七升三合一勺三抄二撮六圭八粟一粒五微地亩绵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枣株课米一十二石九斗八升三合六勺二抄五撮
  直隶广平府
  夏税小麦一万七千八百四十二石四斗五升九合一勺二抄二撮二圭五粒五粟人丁丝折绢二千八百八十五疋二丈二尺五寸农桑丝折绢六百五十四疋二丈三寸四分
  秋粮米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石六斗五升五合六勺五抄三撮四圭二粟五粒地亩绵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
  直隶永平府
  夏税大小麦九千九百九十六石一斗九升五合五勺六抄人丁丝折绢二百四十三疋一丈二尺三寸二分七厘五毫
  秋粮米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三石一斗一升八合八勺五抄地亩绵花绒三百四十五斤一十三两二钱
  直隶隆庆州
  夏税小麦一千七百一十三石七斗五升三合四勺七抄五圭
  秋粮米三千九百三十七石四升四合一勺五抄五撮五圭
  直隶保安州
  夏税麦四百八石二斗九升八合六勺二抄五撮秋粮米一千五十三石二斗六升一合三勺七抄五撮
  应天府
  夏税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勺五抄五撮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丈六寸九分二厘八毫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厘四毫
  秋粮米二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九石八斗四升七勺四抄
  直隶苏州府
  夏税小麦五万三千六百六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二勺八抄五撮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三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三石一斗五升一合七勺
  直隶常州府
  夏税小麦一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石一斗四升九合六勺丝绵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厘一毫蔴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六尺六寸五分一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秋粮米六十万六千九百五十四石三升三合三勺租钞二十四锭四百六十五文
  直隶松江府
  夏税大小麦九万二千二百五十八石六斗一升九勺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税钞三千二百六十七锭七百一十五文九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厘
  秋粮米九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七勺
  直隶镇江府
  夏税小麦五万四千九百五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八勺丝绵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厘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
  秋粮米一十三万四千八百七十六石五斗七升三合
  直隶淮安府
  夏税小麦二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二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农桑丝折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七分九厘
  秋粮米一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合四勺
  直隶徽州府
  夏税小麦五万一千四百九十八石七斗一升二合一勺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秋粮米一十二万一百三十三石八斗六升三合三勺
  直隶宁国府
  夏税小麦二万九千五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零丝三十两三钱税丝三百四十斤一十两七钱四分二厘六毫
  秋粮米七万四千二百六十二石六斗七升一合九勺
  直隶凤阳府
  夏税小麦九万九千三百五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八勺六抄五撮五圭税丝折绢一千三百八十疋一丈八尺七寸五分六厘一毫三丝二忽五微农桑丝折绢一千三十五疋四尺一寸五分
  秋粮米一十一万三千五百八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七抄四撮五圭
  直隶安庆府
  夏税小麦一万八千九百九石三斗七合二勺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
  秋粮米一十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
  直隶太平府
  夏税小麦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石五斗六升丝绵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厘
  秋粮米三万三千六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一勺
  直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夏税小麦三万九千九百二十二石二升七合二抄农桑丝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农桑零丝六十四两五钱
  秋粮米二十万六千六百三石八斗六升五合五抄租钞五千二百四贯七十一文牛租米二石五斗
  直隶庐州府
  夏税小麦九千八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升三合九勺五抄三撮农桑丝折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六厘二毫五丝
  秋粮米六万六千八百三十七石二斗一升三合六勺九抄六撮八圭三粟九微
  直隶池州府
  夏税小麦六千八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七合八勺五抄二撮税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八疋零丝一两一钱九分七厘农桑零丝三斤一两八钱五分
  秋粮米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二石八斗九升五合八勺山租钞二百四十四贯二百七十九文
  直隶徐州
  夏税小麦六万七千一百五十八石九合八勺八抄二撮一圭九粟税丝折绢三千五百三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五厘
  秋粮米七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石一斗四升二合二勺一抄九撮二圭九粟
  直隶广州
  夏税小麦三千六百三十二石三斗八升八合四勺四撮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六厘二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
  秋粮米一万四千六十六石二斗九升二勺五抄
  直隶滁州
  夏税小麦二千五百七十八石五升八合七勺一抄四撮七圭七粟
  秋粮米五千八百九十二石九斗一升一合一勺六抄八圭五粟
  直隶和州
  夏税小麦一千四百二十四石六斗六升八合九勺农桑丝折绢九十九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
  秋粮米九千九百五十石五斗四升五合八勺
  事例
  洪武四年令天下有司度民田以万石为率设粮长一名专督其乡赋税 本部又奏准浙江行省岁输粮九十三万三千二百六十八石设粮长一百三十四名六年令苏松等府粮长每名设知数一名斗级二十名送粮人夫一千名以备运纳 十五年革罢粮长徴収粮令照黄册里甲人等催办 十八年令两浙及京畿官田凡折収税粮钞每五贯准米一石绢毎疋准米一石二斗金每两准米十石银每两准米二石绵布每疋准米一石苎布毎疋准米七斗夏税农桑丝每十八两准绢一疋重十六两 又令各该有司复设粮长以民户稍多者充当 二十四年令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徳五处官田税粮自后减半徴収 三十年更定钞三贯五百文折米一石金每两准米二十石银每两准米四石绵花一斤折米二斗 又更置粮长每区设正副二名编定轮当 永乐八年令南直隶各府县官田租纳附近官仓三十一年令各处折徴粮金每两准米三十石阔白绵布每疋准米一石五斗 十九年令各处粮长暂于南京户部宣谕给与勘合后遂为例 宣徳四年令应天苏松并浙江属县等处远年拖欠税粮每绢一疋准米一石二斗绵布一疋丝一斤钞五十贯各准一石苎布一疋准七斗绵花一斤准二斗 又令江南府县官督察各属粮长凡有倚恃富豪交结有司承揽军需买办移用粮米假以风涛漂流为词重复追徴者重加究治 五年令自三年以前拖欠税粮以十分为率三分折布三分折绢四分折钞其布绢不拘长阔俱准照时价折収 又令各布政司折徴粮布或买办物料等项以总数派府斟酌州县里分道路分派务令轻重适均 又令各处粮长有消乏充军等项者选差殷实大户常川充当 又令推陞郎中员外郎及御史长史等官六员为各部侍郎分投总督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等布政司并南北直隶府州县徴収税粮 六年改苏松嘉湖等府县治农通判县丞等官为管粮官 又令苏松嘉湖等六府每府添设通判一员每县添设县丞一员催征税粮 正统元年令浙江江西湖广三布政司直隶苏松等府县该起运南京粮米愿纳折色者折纳布绢银两广东广西福建三布政司折色税粮布疋愿纳银两者俱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解京折给军官俸粮 二年令各处解到秋粮折银赴部出给长单关填勘合送内承运库収贮 三年令各处所差吏于南京户部关领粮长勘合关毕即以原赍本投南京通政司转送北京通政司类奏 又添设陜西按察司佥事一员专管収粮 六年令巡抚南直隶都御史兼理浙江嘉兴湖州二府税粮 七年令南直隶各府州县夏税农桑绢疋愿纳折色者每疋折银五钱解京准作军官俸粮 又令广西布政司土官衙门不通河道去处岁徴粮米折収银两通类解京 八年令广东福建二布政司查勘各处仓粮扣算常存本处官军俸粮三年沿海卫所五年馀剩之数每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解京发各边折给俸粮及籴粮备用九年浙江等布政司直隶苏松等府所属夏税麦少去处准令抵斗纳米若本处有三年之积其存留之数每石折徴抄一百贯 又令广西布政司各府州县税粮自正统十年以后每岁以四万石折徴银两解京其馀存留本处备用 十一年添设江西南昌府管粮官一员徴収税粮 景泰三年令各司府州县起运南京仓粮各委堂上官一员总领 四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监収粮草 又令浙江等布政司及苏松等府实徴粮不及万石者粮长止存一名 又令各处粮夫运头于各仓纳完通关俱送本部验过给付委官总领回缴方许管事 五年令山东折徴起运京库绵花每十斤准米一石 又革湖广所属各县正副粮长令里甲催徴 六年革江北直隶扬州等府县粮长 七年定浙江绍兴等八府重则官粮各存留本府县上纳如仍不敷于人户坍江田粮及中则官田重则民田内拨补 天顺二年令湖广长沙府田粮自景泰七年为始实徴内每岁以二十万石折徴绵布二十万疋一半解送京库交纳一半存留本司府备用 七年令浙江等布政司直隶松江等府折纳税粮银两附馀之数造册送部备照 成化九年添设广西布政司参政一员管粮 十年令浙江严州府建徳等县夏税农桑二绢每疋折纳银六钱 十一年添设河南布政司右参政一员管粮 又添设重庆府通判潼川州同知内江仁夀南溪岳池邻水大竹夹江遂宁等县主簿各一员专管収粮 又令大同宣府逓年坐到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粮料除山西每石徴银八钱外其河南等处自今年为始每粮一石徴银八钱五分 十三年奏准两京农桑夏税绢疋不及五十疋以上者俱送该府掌印正官看验堪中两头尽处俱用色丝间道填写提调官吏粮里姓名用印钤记总给府批各另计开州县绢数类解交纳总取无欠长单备照 又令四川福建二布政司于见任堂上官内推委一员管粮 十五年令山东布政司于见任参议内推诿一员管粮 十六年添设贵州布政司右参政一员管粮 十八年添设湖广郴州同知一员管粮 二十年添设山西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各一员管粮佥事一员管理粮草 二十三年添设四川布政司参政一员管粮 弘治二年添设宁国府通判一员宣城太平二县县丞各一员管粮 三年令各司府州县夏税农桑绢疋务织造𦂳密厚重双经双纬除两头色丝长二尺外净织钞尺长三丈二尺阔二尺每五十疋作一束印封通写看验掌印正官于上责差额设官员通押经収粮长大户人等赴部交纳十四年户部奏准河南等布政司应天顺天南北直
  隶等府州部粮官俱限年终到部二月以里纳完过违限期事完之日送法司究问 十五年议准各司府起运税粮三千石以上州县系全设者差佐贰官裁减者差首领官各一员部运直隶府州并布政司所属府州仍差通判判官以上官各一员分管部运布政司照旧堂上官一员总督不及三千石者革去州县委官钱粮责付该府州委官带管




  明会典卷三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八
  户部二十三
  自洪武永乐以来凡光禄寺牺牲所御马监并象马牛羊房等草俱于民间照田粮科徴官为置场収纳官军马草给以牧地系兵部掌行其采打秋青草与民纳草相兼支用已见民科草料今特以弘治十五年各司府州实徴马草数及两京草场事例附录于后
  诸司职掌
  凡在京徴収刍草俱于田亩内照例科徴当徴収之时本部先行定拟具奏行移该徴有司限定月日先取部运官吏姓名开报候起运至日照数填定拨各该卫所并典牧千户所等衙门交纳以备支用其在外衙门亦各照依已定则例徴収施行
  浙江布政使司
  马草八十七万四千三百九十一包八斤二两三钱
  陜西布政使司
  马草一百五十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二束一十一斤五两二钱四分三釐三毫三丝
  山东布政使司
  马草三百八十一万九千五百一十三束一十四斤一十四两九钱一分二釐
  河南布政使司
  马草二百二十八万八千三百九十六束九斤九两一钱一分四釐九毫二丝二忽
  山西布政使司
  马草三百五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束九分五釐五毫
  顺天府
  马草二百万七千九百二十三束七分八毫八丝八忽二微九纤
  直隶真定府
  马草一百三十七万四千一百五十三束三分九釐七毫四丝
  直隶保定府
  马草一百一十一万七千五百六束
  直隶大名府
  马草一百八十六万九千八百三十八束四分三釐二毫二丝
  直隶河间府
  马草六十七万四千五百五十三束八分五釐二毫二丝六忽八微七纤
  直隶顺徳府
  马草五十四万五千四百八十一束二分九釐二毫七丝六忽六微
  直隶广平府
  马草七十九万四千八十九束一分四釐七毫八丝
  直隶永平府
  马草三十万三千七百四十二束七分五釐一毫
  直隶隆庆州
  马草七万三千四百四十一束五分六釐五毫
  直隶保安州
  马草一万七千七百五十四束七分五釐
  应天府
  马草三十七万六千四百五十八包一斤九两四钱二分六釐四毫
  直隶苏州府
  马草五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包八斤四两一钱八分二釐
  直隶松江府
  马草三十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包四斤九钱四釐
  直隶常州府
  马草七十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三包五斤九两六钱二分
  直隶淮安府
  马草四十五万四千七百二十包二斤六两九钱二分七釐八毫八丝
  直隶镇江府
  马草一十二万七百八十四包四斤一十两二钱
  直隶宁国府
  马草七十九万八千四百九十二包六斤
  直隶凤阳府
  马草二十三万四千二百九十三包四斤二两八钱九分六釐二毫
  直隶安庆府
  马草一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九包三斤一十二两
  直隶太平府
  马草三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四包五斤一十二两四钱八分
  直隶扬州府
  马草三十四万九千二百三十六包六斤七两二钱二釐
  直隶庐州府
  马草九万七千七百七十五包一十二两三钱八毫四丝
  直隶池州府
  马草九万六千三百一十一包四斤八两四钱四分
  直隶徐州
  马草一十万包
  直隶广徳州
  马草三十万二千九百五十二包三斤一十两五钱一分二釐
  直隶滁州
  马草五万五千九百八包五两六分二釐
  直隶和州
  马草二万六千九十包五斤七两五钱四分四釐
  京城草场五处
  明智坊草场   安仁坊草场
  北新草场    西城坊草场
  台基厂草场
  二十四马房仓并象房牛羊房仓
  御马仓     中府外场
  天师庵草场   埧上马房仓
  埧上南马房仓  埧上东马房仓
  埧上北仓    埧上北马房仓
  北高仓     义河仓
  金盏儿甸仓   湖渠马房仓
  北草场     黄土仓
  南石渠西仓   南石渠仓
  𣵡石桥仓    𣵡南桥南仓
  汤山草场    郑家庄马房仓
  峪口杨家桥马房仓
  峪口官庄马房仓 峪口张家庄马房仓
  东安门仓
  司牲司     司牧局
  锦衣卫驯象所内象房仓
  锦衣卫驯象所外象房仓
  东直门里牛房仓 东直门外牛房仓吴家驼牛房仓  宣府在城草场
  鸡鸣山草场   怀安等处草场
  赤城等处草场  永宁等处草场
  万全左等卫草场
  南京草场四处
  中军都督府中和桥马草场
  金川门马草场
  锦衣卫通济门马草场
  锦衣卫通济门象草场
  事例
  宣徳二年令御马监象马牛羊草太常光禄寺牺牲草俱分派两直隶及山东河南山西陜西诸府州地亩草内徴纳 八年南京锦衣等卫所草场令各卫所每处拨军馀五名办事官吏各一员名专一守门关防出入都督府及本部各委官一员提督御史主事各一员巡视 九年令监察御史并本部主事于象马牛羊等房仓场监督収受草料仍令内官一员通政使司通政一员往来提督 十年令在京花园并象房草场各设办事官二员千百户二员率领军馀人等看守 正统元年令都察院榜示坝上大马房草场内外官员人等不许私役官军占种交通擅借及纵容官豪建立窑座创盖寺庙等项每岁秋后遣给事中御史等官巡视其有仍前不悛者处以极刑 十四年明智坊草场北新草场并旧台基厂草场每场铨拨大使副使各一员攒典二名办事官二员顺天府每处拨脚夫十名兵部拨致仕官一员军馀四名守支草束巡视把门 景泰三年令御史一员巡视草场禁约附近军民之家并管马内外家人不许兜揽纳户草料通同作弊 成化十六年令本部収草主事等官提督御马仓草场各该官旗人等筑立封堆开挑壕堑栽种榆柳为界仍令给事中御史等官不时巡察 弘治十三年奏准京通并马房仓场等处収受草束及兜揽之徒恃强将不堪水湿小草充数嘱托监収官员収送者拏送问罪枷在本处仓场门首三个月发落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军粮不敷于有粮仓分照数盘拨如是在仓粮储正数支销尽绝积出附馀或蓄积预备腐烂亏折必须委官盘典见数仍将盘过数目分豁某字厫若干开报若干上司以凭稽考追究
  事例
  永乐二十年令两京各卫所直隶应天苏松顺天等府州卫所及山东河南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各布政司所属及都司卫所并辽东都司所属仓粮俱差官盘点 洪熙元年令差官于贵州等布政司都司及直隶府州卫所取勘仓粮分豁旧管新収实在同下年该収该用之数造册开报正统七年山西大同府并万全都司万全左等卫辽东都司三万等卫直隶山海卫及永平府并顺天府遵化县云南等处广西庆远府广东琼州府陜西宁夏甘肃永昌镇番镇夷仓并延安绥徳等仓粮令各巡抚管粮官照例盘量其云南金齿等处及广西庆远府广东琼州府令本处按察司各委堂上官盘量 成化初奏准差官查盘各边粮料等项 十三年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各边钱粮宣府延绥四川每一处各二贠其大同甘肃宁夏蓟州各与偏头雁门等关永平山海固原洮岷等处相邻并广西广东贵州湖广每二处共二员如见在御史数少就差彼处巡按御史公同查盘 十九年令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处年例运送官银并盐粮税粮马草椽席折収等项银两每年支剩并新収一应见在银两与京通二仓注销清册一时查造辽东宣府大同山西每季注销甘肃宁夏延绥陜西年终注销 弘治三年奏准凡盘查仓粮正粮勾数积有附馀照数作正支销若耗粮不足计其守支久近准除折耗守支三年以上者每石追耗粮一升三年以下者升半全无耗粮者查究问罪 八年奏准盘折草束务提商人纳户追出揽头姓名令均赔还官揽头照例全家发边远充军 又令各场収草官攒有守支八九年例该起送及周岁考满官其収受草束着令部官无部官处着落分巡分守官查盘见数若有塌烂亏折者官攒仍令守支不许朦胧起送后有亏折连坐以罪又令大同宣府及陜西辽东各边収草大垛五万束小垛三万束每三年一次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其查盘之时于内量折一垛见数就以虚报之数问拟侵欺罪名其馀草垛据此折算 十一年奏准凡科道官查盘边方马草但有塌陷狼藉无人管顾者即将该管守备掌印等官参奏挐问革去管军管事 又奏准各边盘粮除正耗勾数外耗粮不必作正责令经手人员看守候一年以上放尽者每石开折耗粮一升如有耗粮不及年久者照例问罪追赔其查盘草束正数已勾亦候放支尽绝方以守支远近扣算耗草多寡 十四年奏准各边查盘粮料照例每石一年开折一升各以守支年分扣算逓减其馀已经查盘正粮放支尽绝者积有耗粮附馀就令经手人员即便作正放支如有亏欠一并究治若正耗之外又有积出附馀一体作正支销





  明会典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九
  户部二十四
  国家仓庾之设遍于天下两京直隶并各布政司府州县各都司卫所及各王府皆有仓具列于后预备仓亦附见不备录云
  诸司职掌
  凡天下设置仓厫其在各该卫所常存二年粮斛分为二十四厫収贮以备支用其在各司府州县各有仓厫収贮粮米以给岁用且如在京卫所仓粮必须查勘见数分豁某字厫原収某年分秋粮米若干本部攒造印信文册一本进赴内府该科収贮凡各卫支过月粮本卫具手本奏进与同本部委官于原进册内注销仍呈报本部知数其在外仓厫凡有勘合下仓放支亦必禀请提调正官眼同支给比候年终将支过数目同实在粮斛通行开报以凭稽考
  
  凡揽纳户揽到人户诸色物件粮米等项不行赴各该仓库纳足隐匿入已虚买实収者追物还官然后处以重刑籍没家产
  宪纲
  凡在京及各布政司并巡历地方仓库局务等衙门但系钱粮出纳去处从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官不时巡视若有作弊就便究治
  仓库房屋仰本府州县提调官常加点视若有损坏即便修理及严加关防官吏斗级库子人等収支作弊仍将见在钱粮等物分豁新旧収除实在备细数目缴报两京并直隶府州县都司卫仓
  京仓
  长安门仓
  东安门仓
  西安门仓
  北安门仓
  旧太仓一十一卫
  忠义前卫仓
  忠义后卫仓
  义勇右卫仓
  蔚州左卫仓
  大宁中卫仓
  锦衣卫仓
  神武左卫仓
  景陵卫仓
  献陵卫仓
  神武后卫仓
  羽林前卫仓
  南新仓八卫
  府军卫仓
  燕山右卫仓
  彭城卫仓
  龙骧卫仓
  龙虎卫仓
  永清卫仓
  金吾左卫仓
  济州卫仓
  新太仓七卫
  裕陵卫仓
  义勇中卫仓
  大宁前卫仓
  会州卫仓
  富峪卫仓
  茂陵卫仓
  义勇前卫仓
  海运仓六卫
  忠义左卫仓
  忠义右卫仓
  宽河卫仓
  燕山左卫仓
  义勇后卫仓
  义勇左卫仓
  北新仓五卫
  府军左卫仓
  府军右卫仓
  府军前卫仓
  燕山前卫仓
  金吾前卫仓
  大军仓四卫
  永清左卫仓
  旗守卫仓
  大军仓
  武成中卫仓
  济阳仓二卫
  金吾右卫仓
  济阳卫仓
  禄米仓二卫
  彭城卫南新仓
  府军前卫南新仓
  西仓五卫
  虎贲左卫仓
  大兴左卫仓
  府军后卫仓
  金吾后卫仓
  羽林左卫仓
  通州仓
  西仓
  通州卫仓
  通州左卫仓
  通州右卫仓
  定边卫仓
  神武中卫仓
  武清卫仓
  南仓
  通州卫仓
  通州左卫仓
  通州右卫仓
  定边卫仓
  中仓
  通州卫仓
  通州左卫仓
  通州右卫仓
  神武中卫仓
  东仓
  神武中卫仓
  水次仓五处
  天津水次仓
  徳州水次仓
  临清水次仓
  徐州水次仓
  清江浦水次仓
  顺天府   坝上仓
  坝上东马房仓
  黄土仓
  坝上北马房仓
  郑家庄马房仓
  义河仓
  吴家驼牛房仓
  东直门里外牛房仓
  坝上南仓
  金盏儿甸仓
  汤山草场仓
  坝上北仓
  北高仓
  南石渠仓
  山口仓
  𣵡石桥仓
  北草场仓
  良乡县 丰济仓
  昌平县 居庸仓
  密云县 隆庆仓
  古北口仓
  涿州   常盈仓
  陆樊仓
  三河县 峪口官庄马房仓
  峪口杨家桥马房仓
  峪口张家庄马房仓
  蓟州   本州仓
  遵化县 水盈仓
  喜峰口仓
  平谷县 积留仓
  河间府   巨盈仓
  沧州   长芦仓
  真定府   丰盈仓
  定州   永丰仓
  保定府   广盈中左右仓
  唐县  军城仓
  新兴仓
  易州   紫金新城仓
  易州仓
  永平府   东盈仓
  永丰仓
  山海仓
  界岭口仓
  刘家口仓
  迁安镇仓
  迁安县 三屯营仓弘治十二年设抚宁县 抚宁仓
  隆庆州 本州仓
  怀来广阜仓
  云州堡仓
  独石广积仓
  赤城广备仓
  龙门广盈仓
  长安岭仓
  马营广盈仓
  雕鹗堡仓
  龙门仓
  永宁县 永宁仓
  四海冶仓
  保安州  洗马林堡仓
  葛峪堡仓
  新兴仓
  万全广积仓
  赵川堡仓
  永丰仓
  万全广盈仓
  怀安广备仓
  宣徳仓
  柴沟堡仓
  宣政仓
  宣化仓
  膳房堡仓弘治九年设
  北直隶卫仓
  天津卫仓
  天津左卫仓
  天津右卫仓
  隆庆卫仓
  涿鹿卫仓
  涿鹿左卫仓
  涿鹿中卫仓
  密云中卫仓
  密云后卫仓
  蓟州卫仓
  遵化卫东店仓
  东胜卫仓
  镇朔卫东店仓
  万全都司
  洪州旧堡仓
  大小白羊二堡仓
  青边常峪二堡仓
  新河口堡仓
  四海冶仓
  张家口堡仓
  西阳河堡仓
  新河口堡仓
  顺圣川新城马房仓
  南京四十一卫仓
  锦衣卫乌龙潭仓
  旗手卫仓
  金吾前卫仓
  金吾后卫仓
  羽林左卫仓
  羽林右卫仓
  虎贲左卫仓
  虎贲右卫仓
  骁骑右卫仓
  龙骧卫仓
  鹰扬卫仓
  神䇿卫仓
  留守中卫仓
  留守左卫仓
  留守右卫仓
  留守前卫仓
  留守后卫仓
  兴武卫仓
  豹韬卫仓
  府军卫仓
  府军左卫仓
  府军右卫仓
  府军后卫仓
  龙虎卫仓
  武徳卫仓
  和阳卫仓
  镇南卫仓
  沈阳左卫仓
  沈阳右卫仓
  孝陵卫仓
  广洋卫仓
  天䇿卫仓
  江阴卫仓
  水军左卫仓
  水军右卫仓
  应天卫仓
  横海卫仓
  龙江左卫仓
  龙江右卫仓
  龙虎左卫仓
  豹韬卫仓
  应天府   常平仓
  镇江府   大军仓
  苏州府   永丰仓
  嘉定县 吴淞江军储仓
  太仓州  太仓军储仓弘治十年自嘉定县改隶
  镇海军储仓弘治十年自昆山县改隶
  崇明县 永丰仓
  松江府   青村仓
  军储北仓
  军储南仓
  上海县 广储仓
  徽州府   永丰仓
  宁国府   军储仓
  太平府   丰济仓
  凤阳府   本府仓
  广储一二三四五仓今归并二仓
  定远县 广储仓
  颍州   广积仓
  颍上县 本县仓
  亳州   军储仓
  泗州   广济仓
  夀州   本州仓
  宿州   际留仓
  睢阳仓
  扬州府   军储仓
  仪真县 广实仓
  高邮州  广储仓
  兴化县 永兴仓
  通州   通济仓
  泰州   常丰仓
  淮安府   大军仓
  常盈仓
  东新仓
  盐城县 永积仓
  海州   通济仓
  永济仓
  邳州   邳州仓
  庐州府   永丰仓
  六安州  军储仓
  安庆府   万亿仓
  永盈仓
  永福仓
  广运仓
  永成仓
  事例
  洪武四年设军储仓二十所各置官掌管 二十八年置皇城长安东安西安北安四门仓每仓设副使一员永乐七年置北京金吾左右羽林前常山左右中燕
  山左右前济阳济州大兴左武成中左右前后义勇中左右前后神武左右前后忠义左右前后武功中宽河会州大宁前中富峪蔚州凡三十七卫仓及锦衣中怀来守御二千户所仓每仓设副使一员 十三年设淮安常盈仓令本部主事一员提督収放 十五年令各仓库収纳钱粮务要纳户亲身上纳如有兜揽作弊之人纳户通同不行首吿者一体治以重罪 十六年奏准凡纳户送粮到仓辨验堪中随即収受不许刁蹬留难勒掯财物及通同盗卖虚出实収 又令通州张家湾起盖仓厫七十间名通济仓収贮各处儧运粮 宣徳三年奏准凡设内外卫所仓每仓置一门榜曰某卫仓三间为一厫厫置一门榜曰某卫某字号厫凡収支非纳户及关粮之人不许入每季差监察御史本部属官锦衣卫千百户各一员往来巡察各仓门以致仕武官各二员率老幼军丁十名看守仓外置冷铺以军丁三名巡警致仕官半年更代在外仓都布按三司设法关防巡按御史点视凡军民偷盗官吏斗级通同者正犯处斩仍追所盗粮入官全家发边远充军给家产一半赏首吿者同盗能首者免本罪亦给被首吿者家产之半充赏其揽纳虚収及虚出通关者罪同偷盗 又令在京各卫添设经历一员监収支粮其内外卫所仓俱令各卫首领官与仓官专管罢军职管粮 四年榜谕各仓凡収支粮草官吏人等有折収金银并揽纳偷盗者许诸人首吿或拏送法司正犯处斩仍追原物入官家属发边远充军首吿者赏钞五千贯 五年令在京各卫仓每厫置牌一面开所収粮数并部运官吏旗军粮长纳户及収粮官攒斗级姓名于上挂厫门以便点闸 又令各处军民运粮到京赴本部吿判该司径送本部委官处定厫収受转行该卫用印信下帖发该仓収纳 六年添置北京及通州仓 又令南京及淮安徐州临清各仓实収通关户部刊印仍置号簿编写内外字号用半印空填年月每年量印㡬千道并外号簿发监収官执掌眼同该仓官攒查明填写实収米数给付纳户原籍官司吿缴比对查考 七年令法司犯赃徒流死罪官吏人等有力者编充通州各卫仓斗级如官攒军斗人等有偷盗虚出等弊许首吿得实放免仍赏钞一千贯若通同偷盗作弊者加以重罪逃走者发口外充军 八年添设万全都司都事一员提督所属卫所仓 十年置万全都司赤城堡仓 又令都察院副都御史一员总督南京各仓并各象马房草场江北应天等五卫及凤阳府各差郎中或员外郎或主事一员御史一员专一提督収放其郎中等官三年一代御史一年一代 南京锦衣虎贲左右及鹰扬等四卫空闲仓厫令户部委员外郎主事二员监督各该衙门铨拨仓官三十二员攒典三十二名军斗一百六十名均派各仓収受粮斛 又令本部郎中主事各仓场分管粮草三年更代 正统初令南京户部侍郎一员总督各仓场粮草 元年定通州五卫仓名在城中者为大运中仓城内东者为大运东仓城外西者为大运西仓 又令南京六部推选郎中员外郎主事共六员各卫仓四员应天等六卫仓一员直隶凤阳府仓一员监督収放 又令各司府州县无军卫去处仓厫収粮不及一千石者官攒斗级裁革 三年令各卫仓粮放支尽绝盘有糠秕米尘给与屯军粪田 又令本部侍郎一员同内官总督在京通州仓粮及提督象马牛羊等房草豆 革宣府大同各卫仓军斗拨发囚人充当五年添设郎中主事五员分投提督徳州仓并象马等仓场収放 又添设保徳州判官一员于偏头关仓监収支粮龙门守御千户所吏目一员监収支粮 七年榜谕各卫差委解支官军月粮头目不许擅立大小把总名色及官攒人等通同作弊违者令巡仓御史并本部管粮官拏问 又令南京户部每岁委员外郎或主事一员提督仓粮注销粮数 九年添设本部主事一员于山海提督収放兼巡视永平府界岭口刘家口喜峯口仓场 十年令总督在京通州仓侍郎兼提督临清徐州淮安等处仓粮 十四年令内外各仓场监督収放粮草郎中主事等官一年一代回日备开数目缴部仍将经行卷簿相沿交割若有亏折欺蔽续差官员径自具奏 革大军仓官攒军斗多馀之数止留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攒典二名军斗二十名 景泰二年革南京总督仓场侍郎仍令副都御史一员总督 三年令在京并通州仓军斗収粮不及三万石者每十名内摘发五名回卫 又令南京各仓场监督官収放粮草托故回家致官攒人等循私作弊者照阘茸事例起送吏部 又令南京各仓筑立高厚墙垣不许军民人等就墙起盖房屋墙外仍立冷铺佥拨军夫巡守 革各仓场致仕官守把门禁止令办事官一员管理 又令各仓斗级库子开写年甲乡贯住址编造文册候巡视官员点闸 又令各仓官攒斗级人等不许勒要纳户分例晒米地铺及关粮人抬斛等项钱物 又令各仓监収官员严督官攒库斗人等修葺仓场开通沟渠其有旷职坐视渰没粮草者拏问追赔 四年令各仓収粮官攒军斗不许小脚人等夺揽挑担如纳户自愿雇倩者每米一百石止许小脚二十名 又令直隶通州左等四卫并直隶武清卫各仓每副使一员照通州仓事例止佥拨军斗一十五名 添设山东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永平等处粮草兼理屯田 五年令京仓纳粮部运官逓串纳户领筹其扬米挚斛行槩抬斛折席等项止许正设军斗如纳户自愿雇人者听 六年令南京各仓放粮以勘合到日为始过违四十五日者扣除不支 又令南京各仓止委御史及郎中等官巡视监督其本部巡仓官不必差委 又令南京各仓照京通二仓会筹溜筒放米不许将帯钱物交通军斗求打好米増多斛面违者拏问 七年令京通二仓各处该纳糙粳米未完者准以陈米补纳仍令该仓应时放支不许存留 又令两京东安等四门仓収剰馀粮并筛扬不堪米数照光禄寺事例批写数目即令纳户领出该仓官攒刁难掯留者治罪 天顺元年令在京各仓场凡把持诓骗包揽坑䧟纳户搅扰仓场之人许人指实首告连当房家小发边远充军 添设户部郎中一员于永平山海蓟州等处一员于宣府一员于大同俱提督粮草 三年又令通州新城增置仓厫三百间七年奏准直隶淮安府常盈仓徐州广运仓各存留
  大使一员副使二员攒典二名斗级一百名修仓夫匠二百名山东东昌府临清仓存留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攒典一名斗级二十名临清广积仓存留大使一员副使二员攒典二名斗级三十名二仓共存留修仓夫匠二百名各仓原设官攒等项多馀之数裁减 八年又令考退仓场经历大使副使等官仍支俸守支尽绝放回 添设凤阳府通判一员管理广储等六仓粮斛成化二年令本部管粮官提调官军人匠修理仓厫仍令巡仓御史常川点视 十一年令京通二仓各委本部员外郎一员定厫坐拨粮米务令挨次不许徇情虚占厫座 十四年令南京仓场监督巡视等官凡浙江江西苏松等处嫌疑地方之人照吏部铨官事例不许差委 十六年令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员一员巡视各卫仓粮一员巡视象马草场并光禄寺等衙门原设总巡御史裁革 十八年奏准南京都察院委御史二员一员分管鼓楼以南一十九仓并中和桥马草场及长安等四门仓粮草一员分管鼓楼以北一十八仓并金川门马草场光禄寺牺牲所及各监局等衙门粮草二十三年令京通二仓并淮安徐州临清水次各仓
  场内官原设者存留添设者取回 革凤阳府管粮通判仍留本部主事一员御史一员巡视 弘治七年人南京锦衣等卫乌龙潭等四十一仓仍委本部员外郎主事八员分投提督 十二年奏准凡京仓小脚歇家营求在官指称公用为由索取囤基等项钱物及别项求索许被害之人赴总督及巡仓官处陈吿就于本仓门首枷号一个月军发边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干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 十三年奏准在京在外并各边但系一应収放粮草去处若职官子弟积年光棍跟子买头小脚跟官伴当人等三五成群抢夺筹斛占堆行槩等项打搅仓场及欺凌官攒或挟诈运纳军民财物者杖罪以下于本处仓场门首枷号一个月发落徒罪以上与再犯杖罪以下免其枷号属军卫者发边卫属有司者发附近俱永远充军 内外仓场等处粮草并各处军需等项不拘起运存留但有色揽诓骗不行完纳事发问罪责限三个月以里完纳者照常发落过期不完者尽其财产陪纳发边卫充军经年不完者仍枷号一个月照前发遣各边武职主使家人伴当跟随交结人员挟势揽纳作弊者参问降二级听使之人仍照前例问发 各处掌印官将所属起解一应钱粮批文妄作人情揽与内外势要官豪问发为民干拟势豪参究治罪
  明会典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
  户部二十五
  内外仓厫二
  各司府州县卫所仓
  浙江布政使司
  杭州府     广丰仓
  广积仓
  海宁县    永平仓
  绍兴府     如坻仓
  大有仓
  山阴县    三江仓
  馀姚县    常丰一二三四五仓
  常储仓
  严州府     和丰仓
  金华府     永济仓
  衢州府     广盈仓
  处州府     永丰仓
  台州府     永盈仓
  临海县    广储一二三四仓
  黄岩县    广丰一二三四仓
  温州府     平定仓
  乐清县    广盈一二三四五仓
  平阳县    广济一二三四仓
  常丰仓
  瑞安县    丰积仓
  宁波府     广盈仓
  永宁仓
  定海县    常盈一二三四五仓
  广安仓
  象山县    广积一二三四仓
  湖州府     泰定仓
  嘉兴府     嘉兴仓
  海盐县    常积一二仓
  广储仓
  江西布政使司
  南昌府     广积仓
  瑞州府     瑞州仓
  临江府     丰积仓
  袁州府     永丰仓
  吉安府     大有仓
  永新县    永聚仓
  安福县    安积仓
  赣州府     大济仓
  会昌县    昌聚仓
  信丰县    丰积仓
  南安府     大备仓
  建昌府     丰盈仓
  抚州府     永丰仓
  广信府     广济仓
  铅山县    广平仓
  饶州府     大有仓
  南康府     丰济仓
  九江府     广盈仓
  江西都司
  南昌前卫仓
  湖广布政使司
  偏桥仓
  镇远仓
  平溪仓
  清浪仓
  五开仓
  九溪仓
  铜鼓仓
  施州仓
  永定仓
  枇杷仓
  桃川仓
  安福仓
  大庸仓
  天柱仓
  锦田仓
  武昌府     大有仓
  黄州府     军储仓
  蕲州     广储仓
  荆州府     常积仓
  安远仓
  枝江县    广济仓
  归州     丰积仓
  夷陵州    广济仓
  常徳府     庆丰仓
  永州府     广益仓
  道州     广济仓
  江华县    广积仓
  宁远县    广积仓
  宝庆府     本府仓
  武冈州    广平仓
  辰州府     崇盈仓
  沅州     丰积仓
  长沙府     永丰仓
  茶陵州    广济仓
  衡州府     永丰仓
  桂阳州    丰裕仓
  蓝山县    广积仓
  襄阳府     大盈仓
  均州     广积仓
  郧阳府     大丰仓
  房县     广积仓
  竹山县    竹山仓弘治十二年设
  岳州府     广丰仓
  澧州     万盈仓
  汉阳府     通济仓
  徳安府     大盈仓
  安陆州     广盈仓
  沔阳州     永丰仓
  郴州     丰济仓
  靖州     永丰仓
  湖广都司
  武昌䕶卫仓
  四川布政使司
  广济仓
  建昌仓
  盐井仓
  宁畨仓
  小河仓
  越嶲仓
  会川仓
  镇平仓
  永宁仓
  三舍仓
  冕山桥仓
  归化仓
  叠溪仓
  松潘仓
  永丰仓
  泸州卫仓
  镇西仓成化十六年打冲河仓
  礼州仓
  徳昌仓
  坝底堡仓已上四仓俱成化十七年
  成都府     广丰前仓
  广宁仓
  广丰后仓
  茶仓
  广丰右仓
  广丰中仓
  灌县     永积仓
  汉州     丰积仓
  威州     安远仓
  茂州     广备仓
  长宁仓
  重庆府     广济仓
  茶仓
  黔江县    广盈仓
  忠州     禄盈仓弘治十一年设
  顺庆府     丰大仓
  广安州    丰济仓
  保宁府     永丰仓
  茶仓
  广元县    广积仓
  叙州府     博济仓
  䕫州府     太平仓
  泸州     广膳仓
  纳溪县    广积仓
  雅州     广盈仓
  乌撒军民府   乌撒仓
  福建布政使司
  福州府     常丰仓
  福清县    本县仓
  万安仓
  连江县    定海仓
  长乐县    长乐仓
  邵武府     常丰仓
  建宁府     广实仓
  延平府     丰衍仓
  将乐县    广丰仓
  兴化府     大有仓
  平海仓
  莆田县    莆禧仓
  泉州府     广平仓
  永宁仓
  晋江县    福全仓
  同安县    高浦仓
  嘉禾仓
  金门仓
  惠安县    崇武仓
  漳州府     常平仓
  镇海仓
  漳浦县    玄锺仓
  铜山仓
  陆鳌仓
  汀州府     预备仓
  武平县    武平仓
  福宁州    广宁仓
  大金仓
  广东布政使司
  广州府     永丰仓
  清远县    广济仓
  香山县    丰盈仓
  东莞县    永盈仓
  广有仓
  大鹏仓
  増城县    际留仓
  新会县    丰积仓
  广海仓
  顺徳县    丰盈仓
  连州     丰泰仓
  惠州府     受纳仓
  归善县    平海仓
  河源县    际留仓
  海丰县    际留仓
  捷胜仓
  常盈仓
  龙川县    际留仓
  长乐县    际留仓
  肇庆府     丰济仓
  四会县    广盈仓
  新兴县    常盈仓
  阳春县    际留仓
  阳江县    大有仓
  海朗仓
  双鱼仓
  徳庆州    广备仓
  韶州府     通济仓
  南雄府     常平仓
  潮州府     永丰仓
  揭阳县    蓬州仓
  潮阳县    靖海仓
  海门仓
  甲子门仓
  程乡县    际留仓
  饶平县    大城仓
  雷州府     广积仓
  海康县    广积仓
  海康仓
  遂溪县    乐民仓
  徐闻县    锦囊仓
  海安仓
  廉州府     广储仓
  合浦县    永安仓自石康县改隶
  钦州     永丰仓
  琼州府     广丰仓
  文昌县    清澜仓
  崖州     军储仓
  儋州     大丰仓
  昌化县    广储仓
  万州     广积仓
  陵水县    南丰仓
  高州府     永安仓
  电白县    神电仓
  信宜县    存积仓
  化州     在城仓
  吴川县    广积仓
  石城县    永丰仓
  广西布政使司
  桂林府     广储仓
  全州     长盈仓
  柳州府     大军仓
  融县     永丰仓
  象州     受纳仓
  宾州     常丰仓
  上林县    广储仓
  梧州府     广备仓
  郁林州    永盈仓
  浔州府     常平仓
  贵县     通济仓
  平乐府     庆丰仓
  南宁府     大军仓
  横州     军储仓
  庆远府     广盈仓
  太平府     乃积仓
  奉议州    广盈仓
  云南布政使司
  云南府     广备仓
  安宁州    常平仓
  大理府     崇盈仓
  云南县    泰安仓
  邓川州    上关仓
  临安府     广济仓
  曲靖军民府   广盈仓
  楚雄府     大有仓
  鹤庆军民府   致阜仓
  景东府     景丰仓
  北胜州    充实仓
  云南都司
  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广积仓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足食仓
  云南左卫仓
  云南右卫仓
  云南中卫仓
  云南前卫仓
  云南后卫仓
  景东卫仓
  六凉卫仓
  越州卫仓
  平夷卫仓
  广南卫仓
  曲靖卫仓
  临安卫仓
  蒙化卫仓
  楚雄卫仓
  洱海卫仓
  大理卫仓
  澜沧卫仓
  姚安千户所仓
  太和千户所仓
  永昌千户所仓
  木密关千户所仓
  宜良千户所仓
  杨林堡千户所仓
  定远千户所仓
  洱海千户所仓
  金齿千户所仓
  腾冲千户所仓
  安宁千户所仓
  易门县千户所仓
  马隆千户所仓
  大理卫前前右右二所仓
  临安卫前前右右二所仓
  姚安中屯千户所仓
  贵州布政使司
  丰积仓
  平越仓
  赤水仓
  安庄仓
  都匀仓
  威清仓
  兴隆仓
  乌撒仓
  清平仓
  新添仓
  平坝仓
  镇远府     永丰仓
  普安州    普济仓
  永宁州    永丰仓
  安顺州    广积仓
  贵州宣慰司   丰济仓
  龙里长官司
  龙里仓
  养龙坑长官司
  毕节仓
  河南布政使司
  开封府     军储仓
  钧州     广积仓成化十八年
  睢州     广丰仓
  陈州     永积仓
  归徳州    广盈仓
  河南府     丰济仓
  嵩县     本县仓
  陜州     陜州仓
  阌乡县    潼关仓
  彰徳府     崇盈仓
  磁州     永盈仓
  卫辉府     广积仓
  怀庆府     本府仓
  南阳府     济安仓
  唐县     本县仓成化十九年
  邓州     丰宁仓
  汝宁府     军储仓
  信阳州    广济仓
  陜西布政使司
  永昌仓
  肃州仓
  宁夏仓
  西宁仓
  灵州仓
  洮州仓
  便利仓
  岷州仓
  平虏仓
  常济仓
  足用仓
  山丹永丰仓
  兴武仓
  镇夷官仓
  应理州仓
  凉州广储仓
  盈边仓
  固原州仓
  庄浪仓
  镇畨城常盈仓
  广武仓
  靖虏广盈仓
  甘肃仓
  古浪城丰盈仓
  高台富积仓
  西安府     永丰二仓
  华州     潼关仓
  延安府     延丰仓
  阜益仓
  广有仓
  永盈仓
  常积仓
  宁塞仓
  永益仓
  常盈仓
  富有仓
  广济仓
  巨积仓
  丰盈仓
  广足仓
  宏阜仓
  永充仓
  柏林塞仓
  利益仓
  清水营仓
  神木仓
  归徳仓
  永兴仓
  建安仓
  永济仓
  常乐仓
  新兴仓
  完富仓
  广储仓
  大柏油川仓
  木瓜园仓
  黄浦川仓已上三仓俱弘治十年设
  绥德州    广盈仓
  凤翔府     广积仓
  巩昌府     丰赡仓
  安定县    广富仓
  会宁县    广定仓已上二仓俱成化十八年
  阶州     广丰仓
  丰赡仓
  永济仓
  秦州     广益仓
  永丰仓
  礼县     礼店仓
  临洮府     广储仓
  兰州     广积仓
  河州     河州仓
  平凉府     雄赡仓
  庆阳府     永盈仓
  定边仓
  便利仓
  饶阳水堡仓成化十四年把都河堡仓
  石涝池堡仓
  三山堡仓
  环县     环庆仓
  韦州仓
  汉中府     宁羌仓
  广积仓
  金州     金盈仓
  陜西都司
  固原卫镇羌守御千户所
  新丰仓成化十八年
  山东布政使司
  广储仓
  定辽左仓
  定辽右仓
  定辽中仓
  定辽后仓
  东宁仓
  沈阳中仓
  铁岭仓
  三万仓
  辽海仓
  海州仓
  盖州仓
  复州仓
  爱州仓
  广宁仓
  广宁左仓
  广宁右仓
  广宁中仓
  义州仓
  广宁左屯仓
  广宁右屯仓
  广宁中屯仓
  广宁前屯仓
  广宁后屯仓
  宁远仓
  汤店堡仓
  塔山仓
  大凌河仓
  杏林仓
  定辽前仓已上五仓俱成化十三年叆阳仓
  清河仓带管𨢑场仓
  东州仓带管马根单仓已上
  三仓俱成化二十三年

  凤凰城仓弘治二年设懿路仓
  汎河仓
  抚顺仓
  蒲河仓
  济南府     广储仓
  广丰仓
  肥城县    阜积仓
  武定州    本州仓
  徳州     本州仓
  常丰仓
  常盈仓
  兖州府     广盈仓
  滕县     本县仓
  济宁州    永丰仓
  东平州    常丰仓
  沂州     永丰仓
  莱州府     庆丰仓
  王徐仓
  胶州     灵山仓
  夏河仓
  本州仓
  即墨县    浮山仓
  积盈仓
  鳌山仓
  雄崖仓
  登州府     和丰仓
  福山县    丰盈仓
  莱阳县    大嵩仓
  太山仓
  海阳仓
  宁海州    常丰仓
  奇山仓
  金山仓
  威海仓
  百尺崖仓
  文登县    宁津仓
  成山仓
  靖海仓
  广盈仓
  寻山仓
  宁海仓
  东昌府     临清仓
  广盈仓
  馆陶县    馆陶仓
  临清州    广积仓
  常盈仓
  武城县    武城仓
  青州府     永丰仓
  安东仓
  诸城县    丰盈仓
  莒州     永丰仓
  日照县    广丰仓
  山西布政使司
  太原府     大盈仓
  静乐县    本县仓
  代州     本州仓
  边储仓
  广济仓
  崞县     宁武关万亿仓
  岢岚州    广盈仓
  保徳州    保徳仓
  恒羡仓
  平阳府     如京会
  蒲州     丰济仓
  大同府     大有仓
  广备仓
  广足仓
  广充仓
  广积仓
  广聚仓
  怀仁县    广丰仓
  应州     广盈仓
  山阴县    本县仓
  朔州     本州仓
  马邑县    本县仓
  蔚州     本州仓
  柴沟堡仓
  广昌县    广昌仓
  浑源州    广储仓
  泽州     广丰仓
  汾州     汾州仓
  潞州     本州仓
  沁州     丰赡仓
  山西行都司
  平虏卫     平虏仓
  井坪堡仓
  王府仓
  秦府      广盈仓
  晋府      广盈仓
  周府      广储仓
  楚府      广阜仓
  鲁府      广资仓
  蜀府      广备仓
  代府      广赡仓
  肃府      广贮仓
  辽府      广隆仓
  庆府      广济仓
  宁府      广聚仓
  岷府      广益仓
  韩府      广受仓
  沈府      广实仓
  唐府      广足仓
  伊府      广盛仓
  靖江王府    广积仓
  赵府      广有仓
  郑府      广源仓
  襄府      广羡仓
  荆府     广容仓
  淮府     广通仓
  徳府     广受仓
  秀府     常积仓
  崇府     丰积仓
  吉府     广实仓
  徽府     永赡仓
  兴府     广充仓
  岐府      常丰仓
  雍府      广积仓
  衡府      丰盈仓
  夀府      大盈仓
  汝府      广有仓
  泾府      保盈仓
  益府      永盈仓
  荣府      广益仓
  申府     永积仓
  事例
  宣德元年令陜西布政司専委参议一员监督凉州等五仓收放粮斛 十年令天下卫所仓并属府州县惟辽东甘肃宁夏万全沿海卫所无州县去处仍旧 正统元年改陜西行都司甘州中等一十三卫所仓隶陜西布政司令布按二司堂上官轮流监督收放 又令各处仓收粮不及五千石者専设管粮官裁革 二年令各府仓收粮四十万石以上者添设同知或通判一员専一提督收放 又添设四川按察司佥事一员巡督边储 三年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总理登莱青三府沿海仓粮其各仓旧隶卫所者俱改隶有司 又令广西云南四川布按二司各委堂上官一员计议各处仓粮量存三年支用附馀之数先尽调拨附近官军人等关支再有馀数照依时价粜卖银两准作军官俸粮 又令御史一员巡视陜西行都司边卫仓粮 又令陜西延安府阜益广有永盈常积宁塞五仓并庆阳府定边仓本部差主事一员提督收放 又令陜西巡抚都御史提督各边仓粮巡按御史巡察取回提督主事等官 添设陜西布政司参议按察司佥事各一员于甘肃监收仓粮 六年令福建各卫所仓改隶有司各府县添设通判县丞各一员提调收放 九年添设四川布政司参议一员提督盐井等卫边仓 十一年添设蔚州同知一员提督柴沟堡仓收支十三年添设山东日照县佐贰官一员管本县备倭一
  所及安东卫守城二所仓粮 又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二员与见任副使佥事轮流于甘肃宁夏等仓监督收放 景泰二年改贵州永宁卫仓隶四川布政司添设都事一员监管收放 三年添设山东布按二司佐贰官各一员于辽东管理边储 禁约各处仓无籍之徒更改姓名营充斗级并牌子积年在仓通同官攒作弊江南者发广西都司江北者发万全都司充军 四年令湖广郴州桂阳兴宁等州县凡里甲不及二十里仓粮不及一万石者管粮同知县丞等官俱裁革 六年奏准陜西各仓场凡不系原委监临提调人员擅自下仓收放侵越职掌骗要民财者许布按二司管粮官径自拿问应奏请者照例具奏定夺 七年令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仓每岁印给厫经各该官攒执掌收放不许擅委军职 天顺二年令湖广布按二司每年轮委堂上官一员监督铜鼓等一十四仓粮 又添设登莱青三府及胶州潞州文登等州县通判同知判官县丞各一员管粮 三年令兜揽钱粮诓骗纳户财物之人挐问仍尽本法将所揽钱粮纳完再于本犯名下追罚一半入官监临官纵容者一体治罪 又令陜西布政司右参议一员督理粮草 成化元年令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巡察延绥榆林等处边仓三年更代 二年令辽东管粮山东布按二司官三年一代 三年添设陜西临洮府同知一员于兰县监督收放粮草 五年添设广东广州府通判一员管粮 又添设陜西布政司参议一员于甘肃等六仓监收粮斛其按察司收粮副使佥事仍兼巡历地方 八年添设陜西庆阳府通判一员分管定边便利宁塞利益巨积宏阜常积七仓延安府添设通判二员一员分管广盈永充广有永益广足永盈富有七仓一员分管府谷县仓并清水广济丰盈神木柏林阜益常盈七仓 又添设浙江宁绍台温四府通判各一员専管沿海卫所仓 又添设河南开封怀庆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府通判各一员管粮 又添设山西蔚州判官一员専管收支天城阳和二处仓场粮草浑源州判官一员専管收支大同右卫仓场粮草 又添设陜西静宁州判官三员分管甘州肃州山丹三仓秦州判官三员分管凉州镇畨永昌三仓河州判官二员分管宁西庄浪二仓兰县县丞二员分管镇夷高台二仓金县县丞一员分管古浪仓布按二司监收官照旧监督 又令各边仓场若有故烧系官钱粮草束者正犯枭首示众烧毁之物先尽犯人财产折锉陪偿不敷之数著落经收看守之人照数均陪十二年令本部郎中一员总理辽东粮储其山东布
  按二司官仍旧监督 又添设陜西巩昌府阶州判官一员收放岷州仓粮徽州判官一员收放洮州仓粮陇西县县丞一员收放西固城仓粮 十三年令四川福建布政司于堂上官内各委一员管理粮储 又添设庆阳府通判一员管粮 十五年添设陜西右参议一员监督甘肃等六仓粮储 取回辽东总理粮储郎中仍令巡抚都御史督同山东布按二司官禁革奸弊又添设陜西静宁州判官三员分管甘肃山丹永丰肃州等仓广东韶州府英徳县主簿一员管粮 十六年仍差郎中二员分理辽东大同粮草 又添设山西泽州代州同知各一员管粮 二十年添设陜西平凉府通判一员监督收放粮草 又添设巩昌府通判一员管理靖虏卫广盈仓打剌赤堡安定会宁二仓 二十三年添设大同判官一员收放平虏卫仓场粮草吏目一员收放井坪所仓场粮草俱于大同所属州支俸弘治三年令各边仓库有盗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钱帛直银二百两以上者不分文武官员吏典斗库人等斩首示众不及前数者本身并子孙永远充军 十三年奏准凡仓库钱粮若宣府大同甘肃宁夏榆林辽东四川建昌松潘广西贵州并各沿边沿海去处有监守盗粮二十石草四百束银一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一十两以上常人盗粮四十石草八百束银二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二十两以上俱问发边卫永远充军两京各衙门漕运及京通临淮徐徳六仓并腹里节差给事中御史查盘去处若有监守盗粮四十石草八百束银二十两钱帛等物直银二十两以上常人盗粮八十石草一千六百束银四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四十两以上亦照前拟充军其馀腹里节差巡守等官查盘去处若有监守盗粮八十石草一千六百束银四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四十两以上常人盗粮一百六十石草三千二百束银八十两钱帛等物直银八十两以上亦照前拟充军若盗沿边沿海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银二百两钱帛等物直银二百两以上不分监守常人俱照弘治三年事例斩首示众其四等人犯俱依律并赃论罪仍各计入已之赃数满方照前拟㫁不及数者照常发落若正犯逃故者于同爨家属名下追陪不许滥及各居亲属其各处征收在官军需物料应该起解料价银两即系腹里去处钱粮如有侵盗者追赃完日亦照前例拟㫁发落十四年添设山西大同府通判三员一员于东路天
  城阳和二城一员于左右威远三城一员于平虏井坪朔州三城専一监督收放各仓场粮草仍令巡抚都御史及管粮郎中提督
  预备仓
  事例
  洪武初令天下县分各立预备四仓官为籴榖收贮以备赈济就择本地年高笃实民人管理 正统五年奏准各处预备仓凡侵盗私用冒借亏欠等项粮储查追完足免治其罪其侵盗证佐明白不服陪偿者准土豪及盗用官粮论罪 又令六部都察院推选属官领敕分投总督各布按二司并府州县官处置预备仓粮仍令巡抚侍郎并都御史等官兼总其事 又令军民人等各验丁田自愿出粟备荒者听从其便官府不许逼抑科扰 又敕广西布按二司并巡按等官查勘预备仓粮内有借用未还并亏拆等项著落经手人户供报追陪其犯在赦前者定限完日悉宥其罪赦后犯者追完照例纳米赎罪若限外不完者不论赦前后连当房妻小发辽东边卫充军 又令各处预备仓或为豪民占据责令还官或年深损坏量加修葺其倒塌不存者官为照旧起盖 又令各处预备仓凡民人自愿纳米麦细粮一千石之上杂粮二千石之上请敕奖谕 又议准纳谷一千五百石请敕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犯差役三百石以上立石题名免本户杂犯差役二年又令各处总理预备仓粮官除富有之家愿出粮米赈贷外其馀不许逼抑损民及有借过粮米若系灾伤去处暂候有收著令还官 七年令福建布政司凡预备仓粮给借饥民每米一石候有收之年折纳稻谷二石五斗还官 成化六年奏准预备救荒凡一应听考吏典纳米五十石免其考试给与冠带办事在外两考起送到部未拨办事吏典纳米一百石在京各衙门见办事吏典一年以下纳米八十石二年以下纳米六十石三年以下纳米五十石免其考试就便实拨当该满日俱冠带办事各照资格挨次选用 又令在外军民子弟有愿充吏者纳米六十石定拨原告衙门遇缺收参又令凤阳淮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三府军民舍馀人等纳米预备
  赈济者二百石给与正九品散官二百五十石正八品三百石正七品 又令各处预备仓州县掌印官亲管放支不许转委作弊仍令布按二司及各府知府禁革奸弊 九年令直隶保定等府州县两考役满吏典纳米一百石起送吏部免其办事考试就拨京考二百五十石免其京考冠带办事一百七十石就于本府拨补三考满日送部免考冠带办事俱挨次选用其一考三个月以里无缺者纳米八十石许于在外辏历两考弘治三年定预备仓粮事例有司每十里以下务要积粮一万五千石军卫每一千户所积粮一万五千石每一百户所三百石每三年一次查盘有司少三分者罚俸半年少五分者罚俸一年少六分以上者九年考满降用军卫不及三百之数者一体住俸 弘治十年奏准凡三年一次查盘预备仓粮除义民情愿纳粟囚犯赎罪纳米外但有空闲官地佃收租米及𧷢罚纸价引钱不系起解支剩无碍官钱尽数籴米三年之内不足原数别无设法者俱免住俸参究










  明会典卷四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一
  户部二十六
  南京户部
  见今十三司带管
  浙江清吏司
  南京左军都督府
  南京水军左卫并仓
  南京留守左卫并仓
  南京龙虎左卫   南京龙骧卫并仓南京龙虎卫并仓
  南京应天卫并仓
  云南清吏司
  南京府军卫并仓
  南京府军左卫并东西仓
  南京府军右卫并东西仓
  南京虎贲左卫并仓
  顺天府       常州府
  应天府龙江关    石灰关
  江东巡检司     瓜埠巡检司
  南京兵部大胜关
  三山门水关     上方门水关
  驯象门水关     上新河钞关
  广东清吏司
  南京中军都督府
  南京刑部      南京羽林左卫
  南京济川卫     南京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卫并仓南京留守中卫并仓
  南京广洋卫并仓
  太平府       镇江府
  保定府       河间府
  和州
  福建清吏司
  南京后军都督府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
  南京虎贲右卫并仓
  南京水军右卫并仓
  南京骁骑右卫并仓
  南京龙江右卫    南京留守后卫南京兵部典牧所
  安庆府       庐州府
  陜西清吏司
  南京右军都督府
  南京大理寺     南京鸿胪寺
  南京翰林院     南京羽林右卫
  南京留守右卫    南京横海卫
  宁国府       滁州
  徐州
  湖广清吏司
  南京国子监     南京太医院
  南京豹韬左卫并仓
  南京豹韬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羽林前卫    南京和阳卫
  本部军储仓     南京教坊司
  广徳州
  山西清吏司
  南京兴武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龙江左卫并北仓
  南京江阴卫并仓
  南京镇南卫
  山东陜西都转运盐使司
  苏州府
  江西清吏司
  南京通政使司    南京尚宝司
  南京都察院     南京户科等六科
  应天府       龙潭税课局
  龙江里外河泊所
  批验茶引所     南京五城兵马司
  都税司       聚宝门宣课司
  江东宣课司     太平门税课司
  龙江宣课司     龙江税课局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
  南京旗手卫并东西二仓
  南京江淮卫
  南京金吾后卫并东西南三仓
  南京金吾前卫    南京金吾左卫
  广西清吏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南京内官监     南京司礼监
  南京太常寺     南京光禄寺
  南京神乐观     南京神帛堂
  南京织染局
  孝陵神宫监     南京御马监
  南京供用库     南京兵仗局
  南京酒醋面局    南京牺牲所
  南京甲乙丙丁戊字库
  南京承运宝钞广惠广积𧷢罚库
  南京沈阳左卫    南京沈阳右卫并仓
  南京留守前卫    徽州府
  淮安府
  河南清吏司
  南京礼部      南京钦天监
  南京广武卫     南京飞熊卫
  南京英武卫
  孝陵卫       南京牧马千户所
  凤阳府       松江府
  山东清吏司
  南京兵部      南京太仆寺
  南京锦衣卫并乌龙潭仓
  南京中军都督府中和桥马草场
  南京金川门马草场
  平凉中䕶卫     安东中䕶卫
  沈阳中䕶卫     辽东都司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四川清吏司
  南京工部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
  南京武德卫     南京神策卫并仓南京金吾右卫
  南京天策卫并南北二仓
  南京府军后卫并仓
  池州府       顺徳府
  贵州清吏司
  南京吏部      大名府
  真定府
  民科
  事例
  凡各处造到黄册每年终本部备行后湖管册主事将查过黄册起数造册进缴
  凡各处十年一造黄册解部完日本部差官四员会官清查具奏
  凡各处军民户籍不明解人前来挨查后湖黄册不许将概府州县全抄止许查本户粮田军民丁产来历明白即便发回亦不许因而带抄别户以泄事机
  凡各处起运供应等项数目
  浙江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三十万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白熟粳米四千石
  南京丙字库夏税串五丝二万两荒丝二万两中白绵三千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三千五百九疋五尺九寸三分八釐八丝二忽五微
  南京各场马草一十九万包
  常州府
  南京各卫仓米四千七百二十七石二斗七升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六千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五百石
  南京国子监白熟粳米三千五百石糙粳米二千五百石黄豆一百石
  南京牺牲所菉豆六百石
  南京内官监白熟细米四十四石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四万三千石每米一石或随时价折银七钱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山川坛籍田祠祭署小麦一百六十石南京库麻布二千七十七疋二丈五尺六寸五分一厘一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定场马草一十三万包
  南京酒醋面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宝钞广惠库商税鱼茶课钞二十六万三千八十九贯八百二十四文钱五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二文
  镇江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五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五百斤
  南京定场马草三万七千包
  太平府
  南京御马监黒豆五百石菉豆二百石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二千六百石黄豆二千石南京神乐观黄豆一百六十石
  南京光禄寺菉豆四百四十石
  南京牺牲所黄豆二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五百石
  南京酒醋面局小麦一百石
  南京库农桑绢一百一十六疋二丈六尺三寸九分四釐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场马草一十万包
  庐州府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场马草二万包
  安庆府
  南京各卫仓秋粮米一万四千石
  南京光禄寺司牲司马草三万包
  南京御马监细稻草五千包
  南京定场马草三万包
  福建布政司
  南京承运库夏税农桑绢六百疋
  南京宝钞广惠库钱钞六百六万八千七百四十三贯六百七十文
  南京内府速香五年一次会计一千一百三十七斤八两
  宁国府
  南京酒醋面局黄豆五百二十石
  南京各卫仓豆一万三千九百八十石米一万石
  南京国子监小麦一百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南京仓小麦一万石每石或折银四钱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三十疋二尺
  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二十万包
  滁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稻谷五十石准米二十五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七百石黄蜡三百斤南京各卫仓米二十石
  京库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本色草一万包
  南京牺牲所细稻草一万五千包
  徐州
  京库折银草五万包
  湖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三十一万石
  南京甲字库白绵布一十万疋
  南京丙字库绵花绒五万斤
  南京承运库农桑绢四千九百九十二疋一丈九尺二分七釐五毫五丝
  南京广惠库钱钞三百四十七万二千七百四十三贯
  南京国子监供用干鱼二万二千一百二十五斤
  广徳州
  南京各卫仓米五千石
  本部小麦二千五百石每石折银四钱
  南京神乐观芝麻三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豆三百石菉豆三百石黄蜡八百三十斤叶茶八百斤
  南京承运库夏税丝一百一十六斤二钱九分六釐二毫农桑绢一十九疋一丈六尺七寸南京内府细稻草二万五千包
  各场草二万包
  苏州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二万七千九百五十二石
  南京光禄寺白熟粳米六十八石次等白粳米六千石白熟糯米一千三百石
  南京酒醋面局白熟糯米八百石
  南京各卫仓米五万九千四百一十二石南京神乐观米八百石
  南京仓折银小麦一万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农桑丝折绢六百四十疋二丈九寸三分三釐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九百斤
  南京定场草一十四万包
  南京内官监齐头稻草一千束
  南京内府供用库灯草三百斤
  南京宝钞广𠅤库鱼课钞二万二千八百五十锭一百二十六文
  江西布政司
  南京各卫仓米四十七万石
  南京库阔白绵布一十万疋准米一十万石阔白苎布七万疋准米四万九千石苎布一千三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寸
  户口钞四百二十七万九千五百八十五贯二百五十文钱八百五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七文
  应天府
  孝陵神宫监糙粳米五百石白熟糯米六十石准糙粳米六十六石芝麻五十石黄豆三百石菉豆四十石稻皮四十石准米二石稻谷六百石准米三百石
  南京酒醋面局菉豆二十石稻皮二百石准米一十石
  南京光禄寺黄豆一千五百五十三石芝麻六十石稻谷八百四十石准米四百二十石粟谷一十石准米五石
  南京国子监菉豆一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糙粳米一万四千五百石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五百九十二石孝陵神宫监小麦六十石
  南京酒醋面局小麦七百石麦穏一百石准小麦一十石
  南京库丝绵折绢一千二百一十四疋一尺六寸九分二釐八毫
  南京仓小麦六千二百石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库农桑丝折绢一百四十三疋二尺七寸三分四釐四毫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白蜡二千斤蘱草二千斤蒲杖二千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斤
  孝陵神宫监细稻草一万包
  南京定场草五万一千二百九十二包
  徽州府
  南京光禄寺小麦六百石
  南京仓小麦二千三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承运库人丁丝折绢八千七百七十九疋四尺三分三釐二毫农桑丝折生绢一十五疋一丈四尺七寸
  南京内府供用库芝麻八百石黄蜡二千斤白蜡三百五十斤芽茶四千斤叶茶四千斤南京各卫仓米三万二千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二百斤
  淮安府
  南京各卫仓米六百二十五石
  南京定场细稻草一十六万五千包
  松江府
  南京公侯驸马伯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米共五万七千石
  南京光禄寺次等白粳米七千石准糙粳米七千七百石白熟糯米一千石准糙粳米一千一百石
  南京神乐观糙粳米七百石
  南京仓小麦一万五千石每石折银四钱南京库丝绵折绢六百九十七疋三丈一尺五寸七分农桑丝折绢一百六十七疋二丈一尺六寸一分六釐
  南京各卫仓米九千五十八石
  南京光禄寺蜂蜜一千五百斤
  南京定场草六万三千包
  凤阳府
  南京定场草九万包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南京定场草一十万七千八十包
  南京锦衣卫驯象千户所
  南京光禄寺夏税畨麦六十石四斗八升四合五勺九抄五撮九圭二粟四微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南京光禄寺样盐二千斤青白盐四万斤孝陵神宫监白盐三千斤
  南京内府供用库青白盐二万斤
  池州府
  南京御马监豆五百石
  南京长安等四门仓米四千二百七十六石南京各卫仓米一万五千石黒豆一万四千五百二十四石
  南京神乐观小麦六百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芽茶一千斤黄蜡五百七十五斤
  南京光禄寺蜂蜜三百斤
  南京定场细稻草三万包
  和州
  南京牺牲所糙粳米七百二十石
  南京内府供用库黄蜡一百七十斤叶茶二百斤
  南京神乐观细稻草一千四百四十包
  鱼课钞四千一百一十三锭四贯六百文
  龙江盐仓每年进纳南京各衙门盐数
  南京内官监青盐三千五百斤盐包三千五百个
  南京太常寺祭祀洁净白盐一百九十斤六两南京神乐观青盐三千斤
  凡各卫所马草每年二月本部查勘会计该用数目五月咨户部定夺
  凡年例钱粮每年五月本部差监生赴内府供用库会计移咨戸部定夺
  凡各处兑运粮每岁本部选差员外郎或主事南直隶一员浙江一员湖广一员江西一员督同各司府州县掌印官并分巡分守管粮官员依限征兑
  凡南京锦衣卫驯象所养象芦根茭草令应天等府于岁粮额内改拨大小麦随粮运赴本卫象房与稻草相兼支用
  度支科
  事例
  凡赏赐京卫军士夏冬布钞每年行移该卫造册缴报径赴内府该库于四月关支夏布八月关支布钞本部委官一员管理年终赴京复命
  凡月粮留守五卫入伍恩军及种苜蓿豌豆并看船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四斗牧马千户所养马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四斗留守左卫看守朝阳门桐树棕树恩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只身五斗留守左等五卫入伍恩军照旗军例支月粮操练守城旗军力士校尉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六斗锦衣等卫屯军不论新旧选操备者每年十月至三月赴操支与食米五斗四月至九月下屯住支选去运粮者二月至七月各支行粮其月粮住支锦衣卫舍人馀丁选操备者月支米三斗看仓馀丁月支口粮三斗操备舍馀月支粮四斗巡江官军口粮沿途支给马快船军行粮六个月共三石六斗馀丁行粮共一石八斗俱于南京仓支给各卫所运粮军馀全支本色米一石宝钞提举司钞纸匠月支米五斗
  凡各卫所官吏旗军月支俸粮本部每岁选委员外郎或主事一员南京吏部选拨能书筭办事吏十名每月先取各营操守运粮修仓送船及监局当匠等项各衙门将见在食粮并事故扣除月日数目开造小册本送委官处与卫所造到文册查对磨筭如有侵冒等项情弊具呈总督衙门先将识字军吏提问委官掌印官参奏究治
  凡各处运到河下粮米每年以三十万石令就船兊支每米一石带耗并席竹脚钱准折平米三斗作正放支凡南京旗军人等户口食盐免纳钞候盐课有积纳钞关支南京官吏食盐减半关支不得过十五口之数凡文武官吏户口食盐本部先期行各该衙门取勘口数造册缴报合用引目依数预发运司收掌遇有差委官吏赍到勘合文册印信领状即行二所放支俱限本年十二月以里关尽如有过限者照在京官军关支月粮例扣除
  金科
  事例
  凡应天府所属龙江关石灰关江东巡检司瓜埠巡检司大胜关三山门水关上方门水关驯象门水关每岁共收船料钞七十四万一千三百一十八贯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上新河钞关船料钞按月解部转送南京内府天财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商税鱼茶课钞解部转送南京宝钞广惠库交纳
  凡各处额办南京一应钱帛物料俱送甲乙丙丁等库差御史主事各一员公同内官库官人等验收
  凡本部收受各布政司盐粮钞遇有生钞开数进库准作新钞支销其折过盐钞与上新河船料好钞开作一等旧钞入库如五城兵马司宣课司税课司局河泊所及各关钞并各衙门户口食盐钞俱作二等钞入库自后应天府买办并各衙门关支折色等项明开合支新钞若干或一等二等旧钞若干以便稽考
  凡南京内府库内官家人不许在内宿歇因而偷盗财物夹带出外其把门官军并巡视官校容留故纵者一体究问
  凡两京甲字等九库季报文册每季本部咨缴户部查照
  凡南京甲字等九库库官考满本部差办事官交盘径自赴京复命
  凡本部盐引匠三十九名户科盐引匠三十九名每遇户部咨到开中某运司盐粮若干该用勘合若干进纸南京户科刷印完领回本部用印勘合仍付原差官员赍至中盐官处交割底簿及流通文簿印封径发运司收掌候领到勘合比号相同𣲖场支盐
  凡应天府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十万道宜兴县张渚批验茶引所每年茶引八千二百五十八道
  凡南京大小衙门官吏户口食盐钞解赴宝钞广惠库交收类行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照例关盐给散
  凡南京五城兵马司原额房钞
  东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六十四贯南城兵马司七万八千二百九十八贯
  西城兵马司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二十贯北城兵马司五万七千六百四十八贯
  中城兵马司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二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凡南京各衙门原额课钞
  都税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聚宝门宣课司七十二万七百六十四贯八百文
  龙江宣课司五十七万二千六百六贯五百文江东宣课司九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贯二百文
  太平门税课司一十七万七百一十八贯八百文
  聚宝门朝阳门分司三十五万三百六十六贯龙江税课局二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贯八百文
  龙江里外河泊所三万六千七百八十贯龙潭税课局三万三千七十九贯三百二十八文
  批验茶引所一十万贯
  仓科
  事例
  凡各处粮长勘合本部每岁先于上年十二月终咨户部并具本差官赍缴敕谕
  凡南京各卫屯粮
  水军左卫屯粮八千四百八十九石一升九合三勺三抄五撮五圭
  留守左卫屯粮一千六百三十石七斗六升二合二勺六抄一撮九圭
  龙虎左卫屯粮二千八百四石四斗七升一合一勺七抄六撮
  龙骧卫屯粮三千五百三十四石九斗四升五合四抄二撮五圭
  龙虎卫屯粮八百一十石五斗五合六勺二抄二撮五圭
  应天卫屯粮三千四百一十石五斗三升七合八勺二抄二撮五圭
  府军卫屯粮四百二十一石九斗八升五合六撮五圭
  府军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石七斗九合一勺一抄
  府军右卫屯粮五百八十六石四斗六升四合七勺三抄六撮五圭
  虎贲左卫屯粮一千七百三十七石一斗九升六合三勺九抄一撮
  羽林左卫屯粮七百四十五石一斗六升八合五勺五抄九撮五圭
  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卫屯粮三千二百四十八石四升五合二勺九抄五撮
  广洋卫屯粮七千三百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勺二抄五撮二圭八粟
  留守中卫屯粮一千二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六勺二抄
  虎贲右卫屯粮三千七百六十七石七升二合五勺
  水军右卫屯粮五千五百八十石七斗二升八合七勺
  龙江右卫屯粮一千一百九十二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
  骁骑右卫屯粮一千六百六十一石四斗四升二合四勺
  留守后卫屯粮九百九十八石五斗五合九勺四抄二撮五圭
  羽林右卫屯粮一千一百六十五石五斗八合六勺七抄五撮
  留守右卫屯粮二千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八抄五撮
  横海卫屯粮七千二百九十五石二斗四升四合一抄二撮三圭三粟
  豹韬左卫屯粮一千八百七十二石
  豹韬卫屯粮一千七百四石四斗六升三合八勺四抄四撮五圭
  和阳卫屯粮六千七百五十二石六升三合八勺七抄三撮五圭
  龙江左卫屯粮一万七百七十六石二升三合五勺三抄二撮七圭二粟
  兴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八十五石二斗三升二合九抄一撮
  镇南卫屯粮七千四百二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勺一抄八撮五圭
  江阴卫屯粮五千二十一石七斗二升九合金吾前卫屯粮四百四十八石四斗七升五勺四抄五撮
  旗手卫屯粮八百九十八石九斗七升四合金吾后卫屯粮三百七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五勺六抄四撮七圭
  沈阳右卫屯粮三千二百二十二石五斗四升九合六勺五抄
  留守前卫屯粮三千四十三石七斗五升七合一抄六撮八圭五粟
  锦衣卫水军亲军驯象千户三所屯粮八千一百九十九石四斗九合五勺六抄三撮
  神策卫屯粮八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一合五勺八抄二撮五圭
  天策卫屯粮四千四百五十九石八斗九升四合八勺三抄七撮五圭
  府军后卫屯粮一千一百一十三石八斗二升五合七勺九抄六撮
  武徳卫屯粮六百四十八石九斗二升一合六勺三抄
  飞熊卫屯粮五千二百九石四升二勺八抄三撮
  广武卫屯粮二千三百四十六石四斗四升九合一勺五抄八撮
  英武卫屯粮四千五百六十四石一斗五升三合八勺四抄九撮五圭



  明会典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二
  礼部一
  纲领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礼仪祭祀宴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仪部曰祠部曰膳部曰主客部
  后改仪部为仪制祠部为祠祭膳部为精膳主客仍旧俱称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贰尚书侍郎举其仪制而辨其名数
  朝贺
  国初朝贺等仪多仍前代之旧其后屡诏删定立为中制以颁示天下具见于诸司职掌若职掌所不及载者或虽载而后复有所损益者今备列于后
  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前一日尚宝司陈设御座于奉天殿及宝案于御座之东设香案于丹陛之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之东西北向其日清晨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之东西设朋扇于殿内东西列车辂步辇于丹墀东西相向鸣鞭四人左右北向教坊司陈大乐于丹陛之东西北向仪礼司设同文玊帛案于丹陛之东金吾卫设䕶卫官于殿内及丹陛之东西陈甲士于午门外奉天门外及丹墀东西锦衣卫设将军于奉天门外丹陛丹墀及奉天门列旗帜于奉天门外东西典牧官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司晨郎报时位于内道东近北立纠仪御史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于殿内外赞二人于丹墀北东西相向设传制宣表等官位于殿内东西相向鼓初严文武官具朝服齐班于午门外鼓次严引礼官引百官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东西北向立鼓三严执事官诣华盖殿伺候内官跪奏皇帝具衮冕陞座钟声止仪礼司官跪奏各执事官行礼赞五拜礼毕赞供事执事官各就位仪礼司官跪奏请陞殿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尚宝官捧宝前行导驾官前导扇开(⿱𥫗廉)-- 帘卷尚宝官置宝于案乐止鸣鞭报时鸡唱晓对赞唱排班班齐赞礼唱鞠躬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表大乐作给事中二人诣同文案前导引序班举案由东门入置殿中乐止内赞唱宣表目宣表目官跪宣讫俯伏兴唱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至(⿱𥫗廉)-- 帘前外赞唱众官皆跪宣表讫内外皆唱俯伏兴平身序班即举表案于殿东外赞唱众官皆跪代致词官跪于丹陛中致词云具官臣某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㤗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锺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干纳祐奉天永昌贺讫外赞唱众官皆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之东西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百官皆跪宣制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赞礼唱俯伏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齐声应之赞出笏俯伏兴大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奏礼毕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引礼官引百官以次出
  万夀圣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万夀圣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恭惟皇帝陛下万夀令节臣某等诚懽诚忭敬祝万万岁夀不传制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更朝贺仪同文案玉帛案俱由殿东门举进安于殿中宣表讫举同文案玉帛案俱安于宝案之南令节改称圣节
  朝贺仪
  洪武间定以后乐俱同
  殿内中和韶乐
  乐器
  麾一      箫十二
  笙十二     排箫四
  横笛十二    箎四
  埙四      琴十
  瑟四      编钟二
  编磬二     应鼓二
  柷一      敔一
  搏拊二
  陞殿
  乐章
  圣安之曲
  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扇开(⿱𥫗廉)-- 帘卷帝王兴圣感天地灵保万夀洪福増祥光旺气生陞宝位永康宁
  公卿入门后不用
  乐章
  治安之曲
  忠良为股肱昊天之徳承主恩森罗拱北辰御炉香绕奉天门江山社稷兴安天下军与民龙虎会风云贺万夀圣明君
  丹陛大乐后奏于奉天门
  乐器
  麾一      戏竹二
  箫十二     笙十二
  笛十二     头管十二
  𥱧八      琵琶八
  二十弦八    方响二
  鼓二      拍板八
  杖鼓十二
  百官行礼
  乐章
  万岁乐
  雨顺风调升平世万万年山河社稷八方四面干戈息庆龙虎风云会
  朝天子
  圣徳圣威洪福齐天地御堦前文武两班齐摆列在丹墀内舞蹈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尘山呼万岁统山河壮帝畿礼仪赞稽庆龙虎风云会
  还宫
  乐章
  定安之曲
  九五飞圣龙千邦万国敬依从鸣鞭三下同公卿环珮响玎瑓掌扇䕶御容中和乐音吕浓翡翠锦绣拥还华盖赴龙宫
  中宫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凡正旦冬至前期一日女官陈设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于中道之东西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见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皇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笺引笺案女官前导举笺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笺目宣笺目女官宣讫兴唱宣笺展笺女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女官宣讫兴举案者举案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东阶陞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众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夫人妾某氏兹遇正旦则云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之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殿外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司言前跪将旨由东门靠东出至于丹陛东西向立称有旨司赞唱跪众命妇皆跪司言宣旨正旦则云履端之庆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夫人等同之赞兴众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命妇以次出
  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中宫千秋节命妇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
  朝贺女乐
  乐器
  戏竹二     箫十四
  笙十四     笛十四
  头管十四    𥱧十
  琵琶八     二十弦
  方响六     鼓五
  拍板八     杖鼓十二
  乐章
  天香凤韶
  宝殿光辉晴天暎悬玊钩珍珠帘栊瑶觞举时箫韶动庆大筵来仪凤昭阳玉帛齐朝贡赞孝慈贤助仁风歌谣正在升平中谨献上齐天颂
  太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皇太后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仪注俱与前同
  朝贺女乐
  乐器俱与前同
  乐章
  天香凤韶
  龙楼凤阁彤云晓开绣(⿱𥫗廉)-- 帘天香芬馥瑶堦春暖千花簇夀圣母齐颂祝御筵奏献长生曲坤道宁品类咸育和气四时调玉烛享万万年太平福
  东宫亲王并妃正旦冬至宫中朝贺仪
  洪武初定其日上位中宫陞乾清宫御座待从导引如常仪引礼引皇太子及妃亲玉及妃诣上位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平身皇太子妃及亲王妃皆四拜赞礼引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诸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诸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及妃诸王及妃诣中宫前赞礼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引礼赞皇太子诣前赞跪皇太子跪引礼赞跪皇太子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谨率诸弟某等恭诣母后殿下称贺赞礼赞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诸王皆俯伏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鞠躬四拜皇太子亲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皇太子妃亲王妃皆四拜礼毕引礼引皇太子亲王及妃皆出洪武七年更定不致贺词止行八拜礼东宫亲王正旦冬至朝贺太后仪同前
  东宫正旦冬至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正旦冬至日典玺官设东宫座于文华殿中锦衣卫设仪仗于殿外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文华门内东西北向府军卫列甲士旗帜于门外锦衣卫设将军十二人于殿中门外及文华门外东西相向立仪礼司官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文武官拜位于文华门外设传令宣笺等官位于殿内东西执事官先行四拜礼讫各就位引礼引各官诣文华门外北向立仪礼司官启请陞座导引官奉迎东宫具冕服出乐作陞座乐止赞礼唱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唱进笺给事中前导笺案由殿东门入置殿中内赞唱宣笺目宣讫俯伏兴平身唱宣笺外赞唱跪展笺官诣案前取笺宣笺官宣讫内外皆赞俯伏兴平身即举案于殿东外赞唱众官皆跪代致词官中道跪致词云具官臣某等兹遇正旦则云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冬至则云律应黄锺日当长至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贺毕唱众官皆俯伏兴平身传令官跪启传令由东门左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令赞众官皆跪宣令正旦云履端之节冬至云履长之节同臻嘉庆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仪礼司官跪启礼毕
  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仪
  诸司职掌
  一凡东宫千秋节百官朝贺礼仪与正旦冬至同但致词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夀诞之辰臣某等敬祝千岁夀不传令
  朝贺乐朔望朝参同
  乐器
  戏竹二     箫四
  笙四      笛四
  头管四     𥱧二
  琵琶二     二十弦
  方响一     鼓一
  拍板二     杖鼓六
  陞殿 还宫 百官行礼
  乐章
  千秋岁
  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凤楼风调雨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
  东宫妃正旦冬至命妇朝贺仪
  洪武间定
  前期女官陈设东宫妃座于宫中南向至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赞礼女官设外命妇班位于丹墀重行北向设赞礼位于丹墀之东西设引礼二人位于外命妇班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女官二人位于宫内之东西外命妇既至宫门引礼引命妇入就拜位侍卫者侍班如常仪尚仪入阁启东宫妃服礼服以出侍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赞礼赞班齐乐作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乐止引礼引班首由西阶升乐作自西门入进当座前北向立定乐止内赞赞跪班首跪赞礼赞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国夫人某等兹遇履端之节履长之节敬诣皇太子妃殿下称贺内赞唱兴外命妇皆兴引礼引班首由西门出复至拜位赞礼赞四拜外命妇皆四拜平身乐止尚仪启礼毕皇太子妃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外命妇以次出
  圣节正旦冬至王府庆祝仪见王国礼圣节正旦冬至天下司府州县庆祝仪
  共武间定
  凡遇正旦冬至圣诞之辰各处司府州县官于公厅斋沐各具公服行礼后改用朝服告天祝夀曰某衙门某官臣某等荷国厚恩叨享禄位皆赖天生我君保民致治今兹正旦冬至圣旦圣夀益増臣等下情无任欣跃感戴之至圣节正旦冬至蕃王庆祝仪见蕃国礼







  明会典卷四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三
  礼部二
  朝仪
  朝仪见诸司职掌者有京官常朝仪若午朝朔望朝其仪与常朝稍异至于谢恩见辞以及诸司奏事入朝门禁等项亦合从朝仪类
  京官常朝仪
  诸司职掌
  一凡朝班序立公侯序于文武班首次驸马次伯自一品以下各照品级文东武西依次序立风宪纠仪官居下朝北纪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稍近上便于观听不许搀越如有事奏须要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不许于班内横过奏毕即便入班序立
  一凡文武百官于御前侍坐遇有大小官员奏事必须起立候奏事毕复坐不许倨坐失仪如有特旨赐坐则复坐
  一凡文武百官出入朝门各照品级第加逊敬如一品以下官遇公侯驸马加敬礼立则旁立行则后从三品四品官遇一品官加逊礼行立俱后从五品以下官仿此俱不许搀越失仪如有宣召不在此限
  一凡百官朝参遇有圣谕教戒须要専心致意拱听分明即便省身克己不许放肆
  一凡百官御前奏对务必从实知则为知不许妄对一凡大小官员随从上位行丹墀身常朝北不许南向或左或右环转随侍如上位陞奉天门及丹陛其随从官员不得径行中道并王道如有旨令行方许于侧边随行
  一凡官员入朝门须要拱手端行威仪整肃不许私揖及吐唾不敬
  一凡文武百官于奉天华盖武英等殿奏事必须穿著履鞋方许入殿违者从纠仪御史礼部仪礼司官纠劾送法司如律
  事例
  洪武初令文武百官朝参奏事有未闲礼仪者凡新任官及诸武臣侍仪司官每日于午门外演习御史二人监视有不如仪者纠举百官入朝失仪者亦纠举如律凡早朝文官自左掖门入武官自右掖门入如奉天门朝至金水桥南各依品级东西序立候鸣鞭讫以次随行至丹墀内东西相向序立守卫官先行礼毕东西序立文武官入班行礼有事者以次进奏无事奏者随即入班朝退卷班分东西出如华盖殿朝至鹿顶外东西序立鸣鞭讫守卫官至鹿顶内行礼讫就侍立位各衙门官以次行礼讫有事奏者入奏无事奏者四品以上及应陞殿者入殿内侍立五品以下官出至鹿顶外列班北向立候鸣鞭以次出如奉天殿朝俱于华盖殿行礼奏事毕五品以下官诣丹墀依品级列班重行北向立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官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于中左中右门伺候鸣鞭各诣殿内序立候朝退卷班以次出如先于奉天殿朝后却奏事者文武官于丹墀内依品级重行北向立候鸣鞭行礼讫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官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升殿侍立五品以下仍前序立候谢恩见辞人员行礼讫鸣鞭卷班退有事奏者于奉天门或华盖殿进奏无事奏者以次出 凡朝班每日都察院轮委监察御史二员侍班纠察失仪 凡百官早朝入班行礼及朝退卷班俱分文东武西不许径越御道东西行走如在奉天门朝其有事东西往来者出至金水桥南行过 凡官员人等入内府合行门道须从边行不得当中行如东门近东边行西门近西边行其门东西相向者近南边行 凡百官遇雨雪免朝有事奏者不拘此限入朝遇雨雪许服雨衣 凡百官既具朝服公服之后毋举笏行私揖礼 凡朝退燕闲及行幸处文职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及勲旧文学之臣赐坐其馀非奉特旨不许辄坐 凡赐坐不许推让坐后遇有顾问初时跪对毕即坐若复有所问坐朝上对不必更起同列侍坐或被顾问一人奏对馀皆静听毋搀言剿说如各有所见候其人言毕方许前陈凡入朝行立坐食去处不许谈笑喧哗指画窥望 凡朝参近侍病嗽者许即退班或一时眩晕及感疾不能侍立者许同列官掖出 凡执政大臣年高者取自特旨免朝倘有顾问于便殿赐坐 凡奉天殿丹陛中三道阶级并奉天门中三道阶级皆不许人行百官由东西阶行传制遣使持节进表等仪皆由东阶出入随驾伞扇仪仗由正门中道两旁出入 凡殿廷颁降诏书册命从中道中门出近东而行其内外官员赍捧御制文字及御用之物进呈不许直行中道或左或右取便以行至御前正中跪进光禄寺进御膳等物亦不可当中道直行许于正道边左以进 凡御坐处即为正道如上御奉天门则于正门边东入将至御前正中供具膳毕而出亦如之若上常所往来处其奉御内侍捧执御用之物听使令者皆须近后取便左右行不许随后径驰中道 二十二年诏奉天殿常朝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锦衣卫大理寺等官于殿内侍立奏事止于华盖殿 二十四年定侍班官员凡文武官除分诣文华殿启事外如遇陞殿各用履鞋照依品级侍班有违越失仪者从监察御史仪礼司纠劾东班则六部堂上官各子部掌印官都察院堂上官十二道掌印御史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司钦天监尚宝司太医院五军㫁事官及京县官西班则五军都督及首领官锦衣卫指挥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 又令本部置百官朝班序牌大书品级列丹墀左右木栅之上文武百官照品序立侍班又令凡朝参将军先入近侍官员次之公侯驸马伯
  又次之五府六部又次之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又次之有不如仪从监察御史及仪礼司纠劾 二十九年令凡有宣谕大小百官于丹陛前或奉天门各照品级序立候上御座跪听圣训 永乐初令内阁官员侍朝立在金台东锦衣卫在西后移下贴御道东西对立景泰三年令师保兼官品同者立班以衙门为次
  天顺三年奏准凡方面官入朝递降京官一班序立成化十三年奏准文武官员入朝大臣常川许带官吏头目每人二名若遇阴雨大臣添一人小官许带一人各执雨具 十四年令朝参官员遇鼓起之时俱于左右掖门外拱候东西班次照依衙门品级序立其进士各照办事衙门次序立于见任官后
  午朝仪
  事例
  景泰初定凡午朝上御左顺门先期内官设御座于左顺门之北设案稍南文武执事奏事等项官员俱于左掖门内伺候驾出视朝各官照班次序立内阁并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俱于案西序立侍班御史二员序班二员将军四员俱于案南面北立鸿胪寺鸣讃一员于案东面西立锦衣卫鸿胪寺堂上官于奏事官班以次面东立管将军官并侍卫官立于将军之西五府六部等衙门官照依衙门次第出班奏事通政司官照依常例引人奏事三法司官遇有奏事俱随班其常日答应内刑部大理寺郎中等官各一员答应都察院侍班御史答应其馀衙门官有事者分管答应鸿胪寺官赞奏事毕彻案各官退各衙门如有机密重事许赴御前具奏
  朔望朝仪
  事例
  洪武三年定凡朔望日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于丹墀东西对立俟引班引合班北面立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唱某官臣某起居赞礼唱圣躬万福班首平身复立同百官皆再拜引班引百官分班仍对立省府台部官诸衙门有事奏者由西阶陞殿奏事毕降自西阶引班引百官以次出如无事奏则侍仪由西阶陛殿跪奏知之俟侍仪降阶引班导百官出 十四年定凡朔望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俟鼓三严公侯一品二品官入东西角门俟其馀三品以下先于丹墀内班横行序立钟三鸣公侯一品二品以次入班序立钟鸣毕仪礼司奏外办导驾官导上位陞御座鸣鞭讫鸣赞唱班齐通赞诣中道班首臣某等起居圣躬万福毕百官行五拜礼仪礼司奏礼毕而退 十七年令凡遇朔望免行起居礼 后更定凡朔望日上御奉天殿陞座鸣鞭文武百官各具公服于丹墀内侍立鸿胪寺官赞排班乐作百官行一拜三叩头礼毕乐止分东西侍立俟鸿胪寺奏谢恩见辞礼毕鸣鞭驾退 凡朔望日文武百官朝退诣文华殿门外分东西侍立俟皇太子陞殿乐作百官行一拜礼其谢恩见辞官员人等亦随班行礼礼毕以次出
  百官朝见礼仪
  诸司职掌
  一凡朝见稽首顿首五拜乃臣下见君上之礼先拜手稽首四拜后一拜叩头成礼稽首四拜者百官见东宫亲王之礼其见父母亦行四拜礼其馀官长及亲戚朋友相见止行两拜礼
  常朝君父之礼
  诸司职掌
  一凡各王大朝行八拜礼常朝一拜叩头礼凡伯叔兄见天子在朝行君臣礼于便殿内行家人礼伯叔兄坐东面西坐受天子四拜伯叔兄就于受礼位坐天子居正中南面坐所以尚亲亲之义以存君臣之礼
  一皇后父见上行君臣礼后见父母行家人礼皇太子见皇后父母皇后父母立于东西向皇太子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定凡各王来朝具冕服见天子毕次见东宫引礼官导王由文华门东门入至文华殿前西向立东宫冕服执大圭詹事府等官六员导驾出陞座东宫官左右侍从引礼官引王就拜位赞礼官赞四拜礼东宫坐受毕东宫及王俱衣常服叙家人礼引礼官请王由殿东门入至后殿各王东坐西向东宫面东赞礼官赞四拜礼王坐受如东宫与王叙坐东宫正中南面坐各王东西叙坐 凡诸王见皇后父母亦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 凡王于妃父母前行礼王立于东西向妃父母立于西东向王行四拜礼妃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其馀亲属见王行四拜礼王皆坐受妃于父母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立受其馀亲属见妃各叙家人礼
  官员人等谢恩见辞仪
  事例
  洪武间定
  谢恩
  除授文武官员
  文武官员调除
  文武官员为事免罪
  文武官员钦赏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给亲完聚
  旗军奏准给亲完聚
  旗军钦赐钞物等件
  文武官员钦蒙赐祭安葬
  武官替职钦依放回官员
  岁贡生员入监
  试职官实授
  文武官钦免税粮
  军人陞充总小旗
  文武官员患病钦赐医治
  官吏准免重役放回
  文武官钦授诰敕
  免谢恩
  拨过各衙门吏典
  旗军调拨别卫
  见
  钦取致仕官员
  在外文武官员到京公干
  在京文武官员公干回还
  外国进贡人员
  各处举到孝廉人材秀才
  岁贡生员
  各处粮长进图册等项
  各处官吏生员起复
  各处文官给由
  各处军官到京听差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
  各处耆宿粮长军民人等奏事
  在京武官征进取回
  文武官员为事降调到京
  各处僧道医术举到
  官员监生毕姻省亲病痊回还
  舍人监生旗军差往各处公干回还复命
  免见
  在京文武官员患病痊可
  各处取到农吏土民
  各衙门吏典承差考满
  佥补校尉力士厨役
  外卫旗军管解人物到京
  
  文武官员赴任
  文武官员到京公干回还
  文武官员往各处公干
  文武官员回家祭祀迁葬
  武官替职回还
  外国官军听差回卫
  外国进贡人员回还
  官员监生回家毕姻省亲
  行人舍人监生差往各处公干
  免辞
  各处粮长进图册回还
  外卫旗军听差回卫
  旗军差往各处公干
  各处吏典承差礼生到京公干回还
  凡早朝谢恩见辞人员都察院轮委监察御史二员侍班凡谢恩者居先见者次之辞者又次之俱行五拜三叩
  头礼 凡内外诸司文武官员已入流者谢恩见辞必具公服行礼 凡朝觐进表笺官员见辞谢恩俱用公服如面除而不及具服即时谢恩者勿拘其或常服见者缀班后如以军务远来及承制使还即时引见者不在此例凡在外诸司遣人来朝及朝使还京者俱先朝见后诣所司否者以违制论 永乐六年奏准在外军民官司及各王府公差人员在京公侯驸马伯都督及内官出使随带人员并各卫所等衙门公差人等到京除例该引见者照旧外其不在常例者俱赴鸿胪寺报名谢恩见辞本寺将各人姓名附簿仍将各起总数每日早另具题本进呈及引各人于承天门外行叩头礼 二十二年令凡方面大臣来朝鸿胪寺即皆引见 宣徳九年令在外各衙门官吏人等该谢恩者许在本处望阙谢恩其有事赴京朝见待有明文方许 成化间奏准凡谢恩见辞应该鸿胪寺报名官员俱用报单或亲自赴寺或差人递报各从其便 凡病痊官员旧例免见以后惟文官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尚宝司六科都给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及驸马仪宾锦衣卫指挥等官患病过三日者俱公服于午门外行朝见礼若大臣曽蒙遣医调治并赐物慰问者行礼后仍面谢大臣考满有赐者同
  诸司奏事仪
  事例
  洪武三年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进退皆以次无得搀越 凡诸儒臣于御前奏事或进呈文字恐有口气体气须退立二三步毋辄近御案立须于东西隅不得直前 凡上位行立去处诸人不得辄便奏事跪拜必俟坐定方许奏事行礼俱要取便北向 十年令群臣自今大小政事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十四年定启事东宫者皆称臣 二十五年令凡差
  使人员除王府并军前差到及𦂳要军务奏闻外其各衙门催办公事勾军提人等项复命人员如有事务不完等项该科批写縁由送各该衙门一应编号手本送该科皆不必烦奏 二十八年定各衙门奏启事目
  五军都督府合奏启
  军情
  机务
  守卫门禁等事
  修筑城池改设卫所
  赏赐
  马匹关换转销等项
  提问军职
  整点大军
  官员房屋
  调拨官军及陞调队伍
  内外军官奔丧迁葬祭祀
  旗军并枪升用
  月报为事军官
  官军有弟侄儿男为事充军告完聚
  关领军器
  给配为奴人口告给聚
  提取边境恩军
  查理军士回话
  军官替职未及六十岁者各都司年终回销未完勘合官吏
  还乡老幼军属
  首告收藏军器
  知在原告患病在逃病故
  五军所属在京卫分凡奏启事务除军中机密事情及守卫门禁关防等事不分官旗军人许令径奏其馀合行事务俱由该府具奏施行
  吏部合奏启
  除授官员陞调改除黜陟
  开设革并衙门
  袭爵封赠
  诰敕散官
  土官承袭
  致仕官员
  贴黄
  给由起复考核给假官员
  监生问事吏员书写告出仕
  放回事故人材秀才
  官员人等告侍亲残疾
  送问五品以上官员
  起取人材秀才
  官员复姓更名
  官员告极刑
  吏告重役
  京官并问事书写人告丁忧
  进人材秀才册
  户部合奏启
  岁奏会计税粮马草
  改拨粮储
  赈济饥民
  赏赐
  水旱灾伤
  抛荒田土除豁税粮
  攅运边方粮储
  调拨官军屯种
  为事官军告免追该扣俸粮
  给散煎盐工本
  预备粮储
  提问在外五品以上官员在京官员
  原告病故拖欠并侵盗钱粮追征无纳
  归并州县点闸户口
  钦给官民房屋田地
  各处盘点粮斛
  礼部合奏启
  赏赐
  军官祭祀
  建言
  表笺
  灾异
  旌表
  科举
  四夷进贡
  铸降印信
  罢闲事故生员
  雨泽
  日月交食
  历日
  馆待宾客
  侍亲
  遣官祭祀
  为格为例
  冠婚丧祭
  外国请求
  考究礼仪制度
  厨役告事故
  下程钞锭
  僧道度牒
  兵部合奏启
  选用军职陞调袭替除降等项
  军务
  诰敕封赠
  马政送收关换整点调拨
  优给
  贴黄
  符验
  升用总小旗
  整点大军
  开设衙门
  优给军役等项
  调拨官军
  整理驿传
  投充力士校尉
  军职官员家人投军
  军官军人告给正军
  垛集首报查理军士
  旗军勘合由帖
  给赏
  军官复姓更名
  原告逃故
  䕶卫军旗及边卫恩军有犯提取
  提问军职并在京文职及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
  刑部合奏启
  追问党逆
  处决重囚
  犯法军官
  送问并伸诉回话等项
  首党逆原告实引赏发落犯人涉虚抵罪疏放被诬者
  提问军职并在京文职及在外五品以上官各衙门盘获犯属
  提边远恩军
  病故原告并被问军官
  追赃不足家属
  绑缚民害等项得实引赏原告发落犯人抄札入官马骡
  编发恩军工役囚人进册
  工部合奏启
  水利水害
  修筑河岸桥道
  在外修理城池衙门公廨仓厫等项营造支用官物差拨军民人匠
  在京在外卫所营造及修理船只关支一应物料
  成造军器军装
  关支军器
  赏赐
  收买牛只农具
  各处差人解纳铜铁等项颜料门上秤折起差均工人夫
  提到工役故囚补役户丁告单丁田粮重大老疾及有充军
  在京住坐仓脚夫老疾告回原籍
  都察院合奏启
  处决重囚
  追赃不足家属
  追问并伸诉回话
  追问党逆
  病故原告及军官相视
  抄札等项入官马骡
  赏赐
  犯法军官
  点差御史
  提取边军
  提问军职并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在内京官
  大理寺合奏启
  引奏军官
  日奏审过刑名月奏囚数
  军官应合袭荫子孙并授封祖父母父母妻有犯
  驾前将军力士校尉有犯重罪并二次犯罪者文职官类奏逐日先将发审奏本奏送该科公文立案回报该衙门先将其馀人数依律发落有司入流官员类奏
  覆奏重刑
  各衙门二次畨异三次拟罪不当或将易于归结事理淹禁日久致令原告并平人身死及问事颠倒是非并发审奏本不如式等项送问原问官吏
  五军断事官合奏启
  追问党逆
  送问并伸诉回话
  军官原告患病及病故
  提问军职并在外文职五品以上官在内京官抄札等项入官马骡
  给赏
  犯法军官
  提取边军
  处决重囚
  追赃不足家属
  十二卫合奏启
  内除军中机密事情及守卫门禁关防等事不分官旗军人许令径奏其馀合行事务自下而上俱由本卫具奏
  军中机密事情
  守卫门禁等事
  整点大军
  马匹关拨转销等项
  关支一应赏赐
  官员房屋
  调拨官军队伍
  官员奔丧迁葬祭祀
  关领军器
  还乡老幼军属
  旗军并枪升用
  首告收藏军器
  月报官军马骡
  给配家小
  凡不合奏启止呈该衙门施行
  军官替职
  勾补逃亡事故等项军士
  病故军职官员
  老疾不堪应役无丁旗军
  还官赏赐盐粮
  倒死马骡驴肉赃
  军官缺员
  贴黄给
  诰出姓更名
  缺首领官吏
  幼军收充正军
  老军代役
  收受仓粮草料放支等项钱粮文卷差错遗漏送法司
  奸盗诈伪人命斗殴相争一切词讼连状送㫁事官理问如有干碍军职㫁事官具奏提问
  二十九年令朝班奏启事务除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㫁事官十二卫照依定例具本奏启其馀官员军民人等若有事奏仪礼司打点六科给事中各一员每日于午门外照依该管事务总收奏状入奏监察御史一员公同看视其有不经由各该官员将自已琐碎事务径自奏启紊烦者罪之 又定奏事次第凡早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毕分东西班序立仪礼司依次赞某衙门奏事奏毕复入班候诸司奏完仪礼司赞奏事毕退出其奏事次第一都督府二十二卫三通政司四刑部五都察院六监察御史七㫁事司八吏部等五部九应天府十兵马司十一太常寺十二钦天监若太常寺奏祭祀则在各衙门之先 凡早朝上御奉天华盖谨身殿奏事百官行叩头礼毕近侍官及监察御史陞殿侍班其奏事官俱陞殿分东西班立仪礼司依次赞某衙门奏事奏毕各官以次退出其馀官员不陞殿者俱于中左中右门外两廊伺候奏事官出则皆出若于文华殿启事则詹事府在先馀依奏事次第 凡晩朝惟通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奏事各衙门有军情重事许奏馀皆不许 三十年令通政司许早晩朝奏事及有军情重事不时入奏其各衙门凡有一应事务止于早朝大班内奏启不许朝退又将琐碎事务于右顺门题奏 永乐四年令六部及近侍官有事当商略者皆于晩朝陈奏 七年令大寒早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侍班候鸿胪寺官引谢恩见辞行礼毕驾兴御右顺门内便殿百官有事奏者以次入奏无事者退治职务自十一月朔日为始其朔望如常仪 八年令各衙门行过事件误违旧制者许其改正具本送该科不必面奏 二十二年令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即面陈者许具题本封进其馀大小公私之事并于公朝陈奏 正统七年令凡看牲及遣祭官遇圣驾陞殿俱于殿中复命若御奉天门视事亦于百官未行礼之先复命 景泰一年令午朝翰林院先奏事 成化元年令一应奏题本有旨意者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抄出即明白覆奏发落不许稽缓若过五日不覆奏者该科以闻凡在京文武衙门奏题本谨封完备俱差属官捧入
  左顺门进呈 凡每日早朝各衙门并公差官员具本面奏及通政司类进本状各具手本备开所奏事件送礼科收照次日将收到奏目并各衙门送到奏题本状通具奏目送司礼监交状以侯类进
  忌辰朝仪辍朝仪附
  事例
  凡各庙忌辰永乐元年奏定前二日上服浅淡衣服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不行赏罚不举音乐禁屠宰文武百官各服浅淡衣服黒角带朝参宣徳三年令凡遇忌辰通政司礼部兵马司免引囚奏事十年又定奉天门视事弘治十四年奉旨今后但遇忌辰朝参官不许穿纻丝纱罗衣服恭仁康定景皇帝恭让章皇后忌辰如遇节令穿青绿花样正月初三日宣宗章皇后忌辰如遇太常寺奏祭祀许穿红衣服凡亲王公主郡王及文武大臣丧辍朝各有日数先期本部具奏仍出告示于长安左右门至日早朝不鸣钟鼓不鸣鞭不设仪仗文武百官各服浅淡颜色衣服乌纱帽黒角带于奉天门朝参其谢恩见辞官员亦不用公服皆如常朝官服色
  入朝门禁
  事例
  洪武十一年
  诏朝参文武官给领牙牌悬带出入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在外来朝官于各门附名出入二十一年令朝参官员门籍各衙门自置 景泰三年令官员人等至皇城四门下马牌边横过俱下马其顺行不系横过不在禁例 成化间令文武官员公差患病等项呈堂出印信手本填注门籍候病痊及公差回还之日仍用手本开注 又令文武大小官员入朝跟随办事官吏人等照出午门例于长安左右门承天门端门各下小木牌进入出则收回 弘治七年令长安等门不许闲杂之人出入卖物穿走违者许纠仪等官及守门官军举奏
  诸司朝觐仪
  事例
  凡天下诸司朝觐官自十二月十六日为始鸿胪寺官陆续引见二十五日以后每日常朝方面官入至奉天门前随班行礼毕于文班内序立视常朝官品级各降一等知府知州知县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衙门把事土吏人等俱于午门外行礼毕东西分班序立正月初一日大朝会以后方面官于奉天殿前随班序立知府以下奉天门金水桥南仍分东西序立其行礼俱如常朝仪
  诸蕃朝贡
  诸司职掌
  一凡蕃王来朝先遣礼部官劳于会同馆次日于奉天殿朝见上位蕃王服其国服若尝赐朝服者则服朝服行八拜礼礼毕即诣文华殿朝见皇太子行四拜礼见亲王亦行四拜礼亲王立受两拜答两拜其从官随蕃王班后行礼凡遇宴会蕃王班次各居公侯伯之下如蕃王朝见之后遇有恩赐及蕃国遣使朝贡皆如常朝仪详见蕃国礼
  东宫朝仪
  事例
  永乐二年定文武官员常朝行叩头礼毕三师三少詹事府官左右春坊官翰林院官鸿胪寺官六科给事中锦衣卫官左右序立于文华殿门之外鸿胪寺序班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于丹陛上丹墀内东西序立照依衙门资次启事监察御史二员司直郎清纪郎日轮二员北向侍立纠仪启事毕百官齐退及有召文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独进并独员留后者许监察御史鸿胪寺官司直郎清纪郎纠核一合启事务在京衙门止用奏本在外衙门务要奏本一本启本一本其詹事府主簿录事同春坊司直郎清纪郎司諌分为六科将本内启过事件同六科给事中逐一奏闻主簿录事司直郎清纪郎司諌仍于司礼监共关揭帖开写逐日启过本内事件略节縁由六科给事中亦具题帖各另奏进





  明会典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四
  礼部三
  登极仪
  国初定
  吴元年丞相率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进表引礼官引班首捧表从奉天门入至丹墀执事官舁表案于丹陛上候班首置表于案给事中先于正殿设受表案于殿中又设收表案于御座东殿中跪奏请陞殿上位陞殿乐作殿中又跪奏请陞御座上位陞御座乐止引礼官引班首率文武百官自西阶分东西二路入班位立定通赞唱排班承传唱排班通赞唱班齐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通赞唱班首陞殿引礼官引班首自丹陛西阶陞至丹陛中表案前搢笏捧表由正殿中门入宣表目官展表官宣表官同随班首自殿西门入侍仪引班首至御座前当中内赞唱跪丞相跪通赞唱众官皆跪承传唱如之内赞唱进表以表授执事者殿中跪受表置于殿中表案上班首出笏宣表目官先跪于班首西内赞唱宣表目宣毕宣表目官先兴出殿宣表官展表官跪于班首东内赞唱宣中书省表文候宣毕给事中接表内赞唱以表复于案给事中受表复置殿中案收表于御座东表案宣表官展表官先兴出殿内赞唱就拜兴平身通赞唱就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内赞唱复位侍仪引班首至殿西门引礼官自殿西门外引班首降自西阶入班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承传唱如之殿中跪奏礼毕请还宫通赞唱礼毕卷班百官以次出洪武元年圜丘告祭礼毕校尉设金椅于郊坛前之东南向设冕服案于金椅前候望瘗毕丞相诸大臣率百官于望瘗位跪奏曰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群臣扶拥至金椅上坐百官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丞相诸大臣奉衮冕跪进置于案上丞相等就取衮冕加于圣躬丞相等入班通赞排班班齐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班首诣前引礼官引丞相至上位前通赞唱跪搢笏丞相跪搢笏承传唱众官皆跪百官如之捧宝官开盝取玉宝跪授丞相丞相捧宝上言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拜兴平身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解严通赞唱卷班百官退礼毕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祀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称贺前期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内道之西北设丞相以下百官拜位于内道上下之东西每等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表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䕶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设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东西向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䕶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天武将军四人位于陛上之四隅皆东西相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宝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卷(⿱𥫗廉)-- 帘将军二人位于(⿱𥫗廉)-- 帘前东西相向是日清晨拱卫司陈设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旛传教旛告止旛绛引旛㦸氅戈氅仪锽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陈幢节响节金节烛笼青龙白虎幢班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铠杖㦸骨朵朱雀玄武幢等各三行殿门左右设圆盖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团黄扇红扇皆校尉擎执侍仪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鼓初严百官具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文武官以次入各就位皇帝衮冕陞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将军卷(⿱𥫗廉)-- 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进于案前受表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置于案出笏兴退立于殿内之西东向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讫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兴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拱手加额呼万岁者三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贺毕遂遣官册拜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告天下
  洪熙元年定宣徳以后同
  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等上笺劝进者三令旨俞允乃命本部择日具仪先期司设监等衙门于华盖殿陈设御座于中仍于奉天殿设宝座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设宝案于奉天殿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鸿胪寺设诏案及锦衣卫设云盖盘于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盖于承天门上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是日早遣官祇告天地宗庙社稷上具孝服设酒果亲自诣大行皇帝几筵前祇告受命毕即于奉天殿前设香案酒果等物具冕服行告天地礼随赴奉天殿谒告祖宗毕仍具衮冕诣大行皇帝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母后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奉天殿即位是日早鸣钟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上服衮冕御华盖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内侯鸿胪寺引执事官进至华盖殿行礼毕赞各供事赞请陞殿上由中门出陞宝座锦衣卫鸣鞭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上命百官免贺免宣表止行五拜三叩头礼毕百官出至承天门外俟翰林院官赍诏书用宝讫鸿胪寺官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由奉天殿左门出锦衣卫于午门前候捧诏置云盖中导至承天门开读行礼如常仪











  明会典卷四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五
  礼部四
  册立一
  皇后册立仪
  洪武初定
  遣使册立
  前期一日内使监设御座于奉天殿如仪尚宝卿设御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册宝案之南册东宝西设奉节官位于册案之东设掌节者位于奉节官之左稍退俱西向设承制官位于奉节官之南西向设奉册奉宝官位于册宝案之西东又设使副受制位于横街之南北向东上设承制官宣制位于使副受制位之北西向设奉节官奉册奉宝官位于使副东北西向又设使副受册宝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北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使副受制位之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赞礼之南东西相向设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之北东西相向文武侍从班位于殿上之左右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于使副之北东西相向拱卫司宣徽院官对立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又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东西相向又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北向是日金吾卫陈设甲士仪仗于午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之东西和声郎设乐位于丹墀之南礼部设龙亭仪仗大乐于奉天门外正中以俟迎送册宝至中宫质明鼓初严催班舍人催百官具朝服导驾官侍从官入迎车驾次严引班舍人引文武百官入就侍立位引礼引使副具朝服入就丹墀受制位诸执事者各就位三严侍仪奏外办御用监奏请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尚宝卿前导侍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大乐鼓吹振作至奉天殿升御座乐止尚宝卿以宝置于案卷帘鸣鞭报时鸡唱讫礼部官捧册宝各置于案奉节官承制官奉册官奉宝官及掌节者各入就殿上位西向立定举册宝案四人入立于奉册奉宝官之后典仪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承制官进诣御座前跪奏请发皇后册宝承制讫由中门出中陛降至宣制位称有制典仪唱跪使副跪承制官宣制曰册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展礼宣讫由殿西门入复位赞礼唱俯伏兴奉册奉宝官率执事者举册宝案由中门出中陛降奉节官率掌节者前导至使副受册宝褥位以案置于褥位之北册东宝西掌节者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搢笏受节以授册使册使搢笏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跪受兴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出笏退引礼引册使诣受册褥位立定奉册官搢笏就案取册以授册使册使搢笏跪受册复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皆出笏退复位引礼引副使至受宝褥位奉宝官搢笏就案取宝以授副使副使搢笏跪受宝兴复置于案副使及奉宝官皆出笏退复位典仪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宝掌节者前导举案者次之初行乐作出奉天门乐止掌节者加节衣奉册宝官皆搢笏诣案取册宝安置龙亭中奉册宝官退执事者举案退仪仗大乐迎龙亭以行执节者行于龙亭之前使副行于龙亭之后迎送至中宫门外初册宝将出门侍仪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受册
  前一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如常仪设香案于殿庭之正中设权置册宝案于香案之前册东宝西设皇后受册宝位于册宝案前北向设司言司宝二人位于皇后位之北东西相向设奉册宝内官位于册宝案之南东西相向设读册宝内官位于奉册宝内官之南东西相向设内外命妇位于庭下左右东西相向又设内外命妇贺位于殿中北向尚仪二人位于皇后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司赞内官二人位于内外命妇立位之北东西相向又权设册宝案于中宫门外设内使监令位于案之东西向设奉册奉宝内官位于内使监令之左右稍退俱西向使副位于案南北向引礼二人位于使副之前东西相向掌节者位于册使之后其日所司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册宝将至中宫门尚仪奏请皇后首饰祎衣出阁乐作至殿上南向立乐止司言司宝立于后及册宝至宫门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宝权置于门外所设案上引礼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立定次引册使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册宝退复位内使监令入诣皇后殿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外命妇俱入就位读册宝内官及司赞内官俱就位引礼引册使取册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奉册内官册使退复位引礼又引副使取宝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奉宝内官副使退复位以俟宫中行礼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官各奉册宝以次入诣皇后受册位前以册宝各置于案册东宝西尚仪引皇后降诣庭中受册位立定侍从如常仪司言司宝各就位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内官取册宝以次立于皇后之东西向内使监令称有制尚仪赞拜兴乐作皇后四拜兴乐止内使监令宣制讫奉册内官就案取册授读册内官读册讫跪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册授皇后皇后跪受讫以授司言奉宝内官就案取宝以授读宝内官读宝讫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宝授皇后皇后跪受讫以授司宝尚仪赞拜兴乐作皇后四拜兴乐止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称皇后受册礼毕使副退诣奉天殿横街南北面西上立给事中立于册使东北西向使副再拜复命曰奉制册命皇后礼毕又再拜平身给事中奏闻乃退初皇后受册宝讫尚仪引皇后陞座引礼引内命妇班首一人诣殿中贺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司赞唱拜兴乐作班首再拜兴乐止跪致词曰兹遇皇后殿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司赞唱拜兴乐作班首再拜兴乐止引礼引班首退复位引礼又引外命妇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贺位其行礼并如内命妇仪司赞唱礼毕引礼引内外命妇出初行乐作出门乐止尚仪奏礼毕引皇后降座乐作还阁乐止
  百官称贺上表笺
  皇后受册礼毕至晚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文官起居位于丹墀之东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丹墀之西南东向文官拜位于丹墀中之东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拜位于丹墀中之西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文官立位于殿上之东侍从班武官立位于殿上之西拱卫司官二员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官二员侍立位于仗马之前东西相向受表笺内使监官一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东西向宣表官一员展表官二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展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舍人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东向轝表案舍人二人位于引文班之南西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东西阶下东西相向䕶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䕶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前东西相向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四隅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南北向其日金吾卫陈军仗于午门外之东西陈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丹墀之南典牧官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之东西虎豹于奉天门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监官擎执于御座之左右侍仪司舍人举表案入就殿上案位舍人二人轝表案俟候于午门外文武官具朝服迎表至云集桥舍人引殿前班司赞赞礼内赞宿卫镇抚䕶卫鸣鞭各入就位侍仪侍从入迎车驾皇帝御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服衮冕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礼部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置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各入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皇帝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皇帝陞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鸣鞭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赞唱某卫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指挥以下皆再拜兴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躬指挥以下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复位唱鞠躬乐作指挥使以下皆再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挥以下皆各就位通班唱具丞相衔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文武官相向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入丹墀中拜位丞相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文武官皆四拜乐止赞礼唱进表笺引班引丞相及平章诣表笺案前丞相跪捧表兴平章跪奉笺进于受笺官受笺内使监官接笺入中宫启闻平章兴引班引复位丞相捧表兴宣表官展表官由丹墀西陛陞西门入至殿中丞相跪进表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跪丹墀百官皆跪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取表跪读于殿西展表官同跪展表宣表官宣讫俯伏兴展表官以表置于案讫内赞与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丞相与丹墀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与宣表展表官由殿西门出西阶降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百官皆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搢笏三舞蹈跪山呼万岁山呼万岁者三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导引还谨身殿乐止舍人举表案出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谒庙
  皇后将谒太庙皇帝先遣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将祇见之意其仪与时享同祝文临时撰定遣官之日皇帝䧏香告官奉香至太庙告毕皇后亲行谒见前期皇后斋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各斋一日前一日执事官洒扫庙庭内外设皇后拜位于庙户外又设拜位于庙中香案前俱北向设内命妇陪祀拜位于庙庭之南北向设外命妇陪祀拜位于内命妇之南司赞位于皇后拜位之东西司宾位于内命妇之北东西相向司香位于香案之右设盥洗位于庭阶之东司盥洗官位于位所各庙皆如前仪其日清晨宿卫陈兵卫乐工备乐尚仪备仪仗及重翟车于中宫外门之外陪祀外命妇各具翟衣集于中宫内门之外内使监官奏中严皇后服首饰九龙四凤冠袆衣尚仪奏外办导引皇后出内宫门司赞奏陞舆皇后陞舆至外门之外司赞奏降舆皇后降舆司赞奏陞车皇后陞车宿卫兵仗前导鼓吹设而不鸣次尚仪陈仪卫次外命妇次内命妇皆乘车前导次皇后重翟车内使监人员扈从宿卫复陈兵仗于后皇后至庙门司宾引内外命妇先入就殿庭东西侍立司赞奏请降车皇后降车司赞引自左门入就位北向立司宾引内外命妇各就位北向立司赞司宾各赞拜皇后及内外命妇皆再拜兴司赞奏请行事请诣盥洗位引皇后至盥洗位奏盥洗司盥洗者酌水皇后盥手讫奏帨手司巾以巾进皇后帨手讫司赞奏请诣神位前引皇后由东阶陞至神位前北向立司赞奏上香者三司香奉香进于皇后之右皇后三上香讫司赞引皇后复位司赞司宾各赞拜兴皇后及内外命妇皆再拜兴司赞奏礼毕引皇后出自庙之左门司宾引内外命妇出司赞奏陞车皇后陞车宿卫陈仪仗乐工陈乐尚仪陈仪仗内外命妇前导侍从如来仪过庙鼓吹振作还至宫之外门外司赞奏降车皇后降车司赞奏陞舆皇后陞舆至宫之内门外司赞奏降舆皇后降舆入宫皇后受册毕皇帝会群臣于谨身殿皇后于中宫会内外命妇其仪皆如正旦宴会之仪
  永乐初续定
  先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用香币酒脯行一献礼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设诏案于奉天殿中节册宝案于诏案之南节案居中册东宝西设节册宝彩舆于丹陛之东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至日早锦衣卫官设卤簿大驾内官设皇后受册位于宫中及设节册宝案节案居中册东宝西设香案于节案之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之上上具冕服御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书用宝讫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请陞殿如常仪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头礼左右侍班正副使入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兴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西向立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妃某氏为皇后授以册宝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礼毕乐止执事官举节册宝置彩舆中黄盖遮送乐作至奉天门乐止仪仗鼓乐迎节册宝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女乐导迎节册宝未至之前引礼请皇后具礼服宫人侍卫以俟节册宝将至引礼导皇后出迎于宫门外节册宝至由正门入皇后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宝各置于案乐作内赞赞四拜乐止赞宣册赞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皇后之左宣讫赞受册赞搢圭宣册女官以册跪授皇后受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后之右立于西赞受宝其授受一如册赞出圭赞兴乐作内赞赞四拜乐止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皇后出送于宫门外内官至右顺门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翰林院官以诏书授礼部官礼部官捧诏书于承天门开读如常仪皇后受册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官具谒告文上率皇后皆具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谒毕皇后具服于内殿俟上具皮弁服陞座赞引女官导皇后诣上前就拜位行谢恩礼乐作八拜乐止赞礼毕还宫是日内官设皇后座于宫中南向设诸亲诸命妇拜位于丹墀内北向设仪仗女乐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引礼导长公主公主及亲王妃俟皇后具服陞座引礼引诣皇后前行八拜礼次引六尚等女官行礼如之次引四品以上外命妇行四拜礼赞跪内赞跪致词云妾某氏等恭惟皇后殿下荣膺册命正位中宫礼当庆贺致词毕赞俯伏兴平身四拜礼毕次日文武百官上表命妇上笺称贺如常仪
  天顺八年续増谒告谢恩庆贺仪
  上具冕服皇后具礼服上率皇后诣奉先殿行礼毕诣英宗皇帝几筵前行谒告礼如常仪谒告毕上复率皇后诣两宫皇太后前俱行八拜礼毕然后皇后于内殿俟上服皮弁服陞座赞引女官引皇后诣上前行八拜谢恩礼毕还宫其庆贺仪皇后受贺毕亲王于上位前行庆贺礼如常仪次诣两宫皇太后前俱行八拜礼毕次诣皇后前行八拜礼又三日女官预陈设慈懿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陈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内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殿东门外设班首拜位及各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衣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慈懿皇太后具礼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表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表目女官宣讫兴唱宣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宣讫兴举案者举案置于殿东赞命妇皆兴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慈懿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庆贺皇太后礼同
  成化二十三年册立礼同惟乐设而不作
  皇妃册立仪
  洪武三年
  前期一日礼部官奉册印进入置于谨身殿御座宝案之前册东印西侍仪司设册礼使受制位于奉天殿横街之南稍东副使位于其西俱北向设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官奉印官位于副使之东北西向以北为上设副使受册受印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南向以俟册使受册副使受印设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左右传赞二人位于丹陛下之左右文武官对立位于丹墀两旁引班四人位于文武官之北赞礼二人位于册使位之北皆东西相向所司置龙亭于奉天门外正中设仪卫鼓吹以俟迎册印行内使监令设使副位于内宫门之外北向东上设内使监令位于册使之东北西向设赞者二人位于册使之北东西相向设册印案于赞者之北册东印西内使设妃受册位于本位庭中北向设册印案于妃受册印位之北册东印西设内命妇诸亲贺位于庭阶之南北向又设妃受贺位于其宫之中南向设内赞二人位于妃受册位之北设引礼二人位于内赞之南皆东西相向其日质明文武百官皆朝服引班分引序立于奉天殿丹墀之两旁东西相向赞引引使副公服入就横街南位北面立承制官奉节奉册奉印官及掌节者皆入诣谨身殿外北向立以俟内臣传旨讫掌节者持节奉册官奉印官率执事者举册印案以行奉节官掌节者前导次册案奉册官后从次印案奉印官后从承制官押其后至横街南以案置于使副受册褥位之北册东印西承制官奉节官奉册奉印官各就位西向立掌节者持节立于奉节官之左差退典仪赞使副皆再拜承制官诣使副前称有制典仪赞使副跪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展礼宣制讫复位典仪赞使副再拜奉节官率掌节者持节诣册使前掌节脱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以节西向授册使册使跪受以授掌节者掌节者受节立于册使之左奉节官退复位赞礼引两使诣受册褥位立奉册官于册案上取册授册使册使跪受册兴置于案奉册官及册使各退复位赞礼引使副诣褥位北向立奉印官于印案上取印西向授使副使副跪受印讫兴置于案奉印官及使副俱退复位典仪传赞赞使副皆再拜典仪唱礼毕执事者举册印案出奉天门外奉册奉印官取册印置龙亭中奉册奉印官退赞礼引册使押册副使押印持节者前导仪卫鼓吹以次出引班引文武百官退册印将至内宫门外内使请妃服花钗翟衣引出阁至本位宫中南向立及册印至使副于龙亭中取册印权置于门外所置案上讫引礼内使引使副及内使监令俱就位立次引册使于内使监令前称册礼使某副使某奉制授某妃册印退复位内使监令入诣妃本位庭中躬言讫出复位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俱入就位引礼引册使诣内使监令前册使取册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引礼又引副使取印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执事率执事者奉册印以次入诣妃受册位前各置于案册东印西引礼引妃降诣庭中受册位立侍从如常仪内使监令率内执事取册印以次立于妃之东西向内使监令称有制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宣制讫执事者取册授内使监令跪读册讫以册授妃妃跪受册以授内执事执事者取印跪授妃妃跪受印以授内执事内赞赞妃四拜内使监令出诣使副前躬称妃受册印礼毕使副还复命引礼引妃升阶就位南向坐引礼引内命妇诸亲以次贺如常仪礼毕引礼引内命妇退内使监令引妃谢皇帝皇后并如宫中之仪其皇妃服九翚四凤冠翟衣九等车辂用厌翟车册用镀金银册二片其长短阔厚与诸王册同册盝饰以浑金⿰氵历 -- 𤁋粉蟠凤其物用里覆皆与诸王同印用金龟钮其尺寸与诸王宝同文曰皇妃之印其馀制度皆与诸王同匣皆饰以蟠凤皇妃有宝馀无宝
  永乐七年续定仪
  其日质明锦衣卫设卤簿大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鸿胪寺设节册案于奉天殿内设正副使拜位于丹墀内官设皇妃受册位于各宫中设节册案于皇妃受册之北又设香案于节册案前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上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毕奏陞殿导驾官导上陞座文武百官具朝服入班行叩头礼侍班正副使入班就拜位赞四拜兴传制官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永乐七年某月某日册某氏为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案由御道东出黄盖遮送至奉天门外用鼓乐迎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正门入迎至各皇妃宫中节册将至引礼请皇妃具礼服宫人各执扇卫从出迎于宫门外节册至皇妃随至拜位内官以节册各置于案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妃之左宣毕赞搢圭赞授册女官跪授皇妃皇妃以授女官跪受于皇妃之右赞兴内赞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出皇妃送出宫门外内官出报正副使礼毕各宫行礼俱同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是日皇妃受册毕内官先具祭仪翰林院具祭文上具服皇妃各具妃服上率皇妃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谒庙毕皇妃各具妃服女官引诣上前行八拜礼毕还宫









  明会典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六
  礼部五
  册立二
  皇太子册立仪
  洪武初定
  册立
  前一日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诏书案于宝案之前册案宝案于殿中册案在东宝案在西册宝亭一座于丹陛之东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向受册宝官位于殿上皇太子拜位之东西向读册宝官位于授册宝官之北西向捧进册宝官位于读册宝官之南西向受册宝内使二人位于殿上皇太子拜位之西𡘑册宝亭内官八人位于丹陛册宝亭之东设承制官承制位于殿内之西宣制位于殿门外东北捧诏官位于殿内之东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皇太子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丹墀中文武官侍立位之南纠仪御史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俱东西相向文武百官齐班位于午门外之东西北上文官侍立位于文楼之北西向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东向使臣僧道耆老侍立位于文官侍立位之南俱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人位于丹陛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人位于丹陛之东西向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侍仪使尚宝卿侍立位于殿之东侍从班武官指挥使侍立位于殿上之西拱卫司官二人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官二人位于仗马之南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墀阶前东西相向护卫百戸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护卫千戸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𥫗廉)-- 帘前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之四隅俱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向引文武官舎人四人位于文武官侍立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使臣僧道耆老舎人二人位于引文官舎人之下礼部官同内使监官安奉诏书于殿内案上及于册宝亭中匣盝内取册宝置于殿内册宝案上册在前宝在后内使舁册宝亭就位礼部官以付内使监官守护其日清晨鼓初严金吾卫陈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文武楼之南典牧官陈仗马于车辂之南虎豹于奉天门外和声郎入陈乐于丹墀之南所司备鼓乐仪卫备仪仗于奉天门外伺候迎送册宝至东宫文武百官各具朝服执事者俱入就位鼓次严百官齐班于午门外尚宝卿侍从侍卫官各服器服俱诣谨身殿奉迎鼓三严侍仪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上御谨身殿具衮冕启请皇太子于奉天门具冕服引班引百官使客僧道耆老等俱入侍立位侍仪奏外办上御舆以出尚宝卿捧宝及侍仪导从警跸如常仪仗动大乐鼓吹振作陞座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鸣鞭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入奉天东门乐作陞自东阶由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至丹陛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受册宝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赞礼于丹陛上唱鞠躬乐作皇太子再拜兴平身乐止内赞唱承制官稍前承制官前立于殿西内赞唱跪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称有制赞礼唱跪皇太子跪宣制云册长子某为皇太子毕赞礼唱俯伏兴平身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云传制毕复位赞礼赞鞠躬乐作皇太子鞠躬再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行册礼引礼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跪唱受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宝官内赞唱读册读册宝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唱搢圭皇太子搢圭唱授册丞相以册跪授于皇太子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皇太子西捧册兴立于皇太子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册宝官内赞唱读宝读册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受宝跪授于皇太子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皇太子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唱出圭皇太子出圭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唱复位引皇太子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赞礼赞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兴平身乐止内使舁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皇太子由东阶降乐作出奉天门乐止引礼引皇太子诣东耳房伺候于中宫行礼内使舁册宝亭东门出至西道仪仗鼓吹前迎百官迎送至东宫安奉册宝于殿内初皇太子降阶礼部尚书跪奏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于殿西跪奏云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官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引礼引文武官迎诏书出奉天门乐止开读于午门外讫百官迎诏至中书省颁行执事入报侍仪奏礼毕鸣鞭上兴乐作还宫乐止
  皇太子朝谢中宫
  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子拜位于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司赞二人位于丹墀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皇太子于奉天殿受册毕司宾引皇太子具冕服至中宫外门东向立内使监官启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宾引皇太子由东阶升乐作就丹墀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前司赞唱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兴平身乐止司宾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上拜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跪恭谢曰小子某兹受册命谨诣母后殿下恭谢谢毕内赞唱俯伏兴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宾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赞唱鞠躬拜乐作皇太子四拜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出
  诸王贺东宫
  皇太子受册之日内使监官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诸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之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伺皇太子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诸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陞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陞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诸王居长者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拜于门外内赞接引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诸王皆跪长王恭贺曰小弟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忻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长王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进引诸王以次出
  诸王贺中宫
  皇太子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诸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及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司赞二人位于诸王丹墀拜位之东西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外诸王于东宫行贺礼毕司宾引诸王具冕服至中宫外门东向立内使监官启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宾引诸王由东阶升乐作入就丹墀拜位乐止司赞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司宾引诸王居长者由殿东门外入乐作至殿上拜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诸王皆跪长王恭贺曰小子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𭞹庆谨率诸弟诣母后殿下恭贺贺毕内赞司赞同唱俯伏兴平身诸王俯伏兴平身司宾引长王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赞唱鞠躬拜乐作诸王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诸王以次出
  百官进庆贺表笺
  与进贺中宫受册表笺仪同
  百官进庆贺东宫笺
  前期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及殿上正中文武官拜位于殿下文东武西异位重行北向设宣笺官位于殿下笺案之西展笺官位于宣笺官之下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内赞二人位于殿上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后俱东西相向是日宿卫陈兵仗于东宫外门之东西陈旗仗于中门外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殿庭阶上下之东西和声𭅺陈乐于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文武官进笺至午门前礼部官以笺函置于案舍人举入东宫门外恭候行礼文武官于奉天殿行贺礼毕常服诣东宫文东武西分立于门外受笺官赞礼等执事各就位引进启外备皇太子常服出宫至殿门乐作陞殿乐止舍人举笺案入宣笺官展笺官押案置于庭各就位引班引文武官亦入就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进笺受笺官进至案之东北引班引丞相至案前丞相跪捧笺兴与宣笺官展笺官由西陛升西门入至殿内置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众官皆跪丞相与众官皆跪内赞唱宣笺宣笺官诣案前取笺跪宣于殿西展笺官同跪展笺宣毕俯伏兴退立于西展笺官以笺复置于案退立于西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丞相与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与宣笺官展笺官由殿西门出西陛降复位赞礼唱鞠躬拜乐作丞相以下皆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舍人举笺案出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百官以次出
  内外命妇庆贺中宫
  至日司宾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伺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伺皇太子入行朝谢毕内使监官启闻司宾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拜乐作内命妇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阶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陛降复位司赞唱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宾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赞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陛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皇太子荣膺册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陛降司赞唱拜乐作班首以下皆四拜兴乐止司宾唱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命妇以次出皇太子择日恭谒太庙
  永乐二年续定
  册立
  先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用香帛酒酺行一献礼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设诏案于奉天殿中设节册宝案于诏案之南节中册东宝西各以次陈列设册宝彩舆于丹陛之东尚宝司设宝案锦衣卫设卤簿仪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如常仪至日鸿胪寺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正中设持节等官拜位于丹墀内引礼请皇太子具冕服于文楼下以俟上服衮冕御华盖殿翰林院官捧诏尚宝司官用宝讫礼部官捧置于案执事官行五拜礼毕鸿胪寺官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尚宝司官以宝置于案鸣鞭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引礼官六人导皇太子由东阶陞至丹陛赞就位持节等官各就丹墀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由左门出西向立称有制赞礼赞跪皇太子及持节等官皆跪宣制讫赞俯伏兴平身引礼导皇太子由殿东门入至册宝案前内赞赞跪赞宣册授册官跪捧册授宣册官宣册官立宣于皇太子之右宣讫赞搢圭赞授册捧册官捧册授皇太子受讫以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授宝一如授册仪赞出圭俯伏兴平身赞复位引礼导皇太子由殿东门出就位内侍捧册宝前导置彩舆内赞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执事者各舁册宝以次前行引礼导皇太子由东阶降持节等官随乐作至奉天门乐止用仪仗鼓乐迎册宝至文华殿行礼毕持节官持节复命是日礼部官候节册宝启行毕奉诏书至承天门开读颁行天下
  谒庙谢恩
  皇太子受册宝毕具冕服仪仗引礼导引诣太庙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释服引礼导引至左顺门具冕服谢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引礼导皇太子至上前谢恩乐作行八拜礼毕乐止导还至右顺门内官导诣内殿前皇后服燕居冠服陞内殿皇太子于内殿丹陛行八拜礼毕
  亲王见东宫
  先是内官设皇太子座于文华殿鸿胪寺设亲王世子郡王拜位于殿陛上教坊司设乐锦衣卫设仪仗候亲王世子郡王贺中宫礼毕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具冕服其未冕者便服序列于文华殿门外以俟导引官导皇太子冕服陞座引礼导亲王世子郡王由东阶陞就殿陛上拜位赞鞠躬四拜赞跪鸿胪寺官一人诣殿门外正中跪致词曰某王某等兹遇皇太子殿下荣膺册命礼当庆贺致词毕赞俯伏兴四拜皇太子驾兴亲王世子及郡王以次而出是日皇太子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见诸兄行家人礼二拜诸兄西向立受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进表笺庆贺如常仪
  永乐二十二年册立
  乐设而不作明日奉先殿行礼毕仍诣几筵谒告如常仪
  宣德二年续定
  祭告
  前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册立
  前期鸿胪寺锦衣卫陈设如常仪上服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五拜叩头礼毕鸿胪寺官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上陞座尚宝司以宝置于案鸣鞭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头礼左右侍班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赞四拜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立长子某为皇太子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又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于彩舆中黄盖送至左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内官捧节册宝由正门入至文华殿内使引皇太子出迎至文华殿内官以节册宝置于案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诣册案前赞跪宣册内官立宣讫赞授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皇太子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受宝捧宝内官授宝如授册之仪赞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由正门出至左顺门外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得报持节复命
  颁诏
  鸿胪寺官候册命行即设诏案于奉天殿中唱颁诏翰林院官以诏授礼部官置于案奉迎至承天门开读如常仪
  谒告谢恩
  皇太子受册宝毕内侍引诣奉先殿谒告如常仪谒告毕内侍引皇太子诣皇太后前行八拜礼次诣上前皇后前皆行八拜礼又诣皇妃前行四拜礼毕回宫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具朝服上表贺陈设如常仪上具衮冕御华盖殿亲王先行八拜礼贺次执事官行五拜叩头礼毕鸿胪寺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进表行礼如正旦仪亲王于上前行贺礼毕次诣内殿皇太后前贺行八拜礼毕诣皇后前贺行八拜礼毕又诣皇妃前贺行四拜礼皇太后礼服陞内殿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表陈设如常仪皇后礼服陞内殿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笺陈设如常仪皇妃礼服于宫中受内外命妇贺礼外命妇进笺陈设如常仪文武百官进笺贺皇太子陈设如常仪
  皇太子妃册立仪
  永乐二年
  前一日内官设节册案于东宫内殿设香案于其南女乐于内殿设仪仗如常仪设内赞引礼女官各二人至日持节正副使等官捧皇太子妃节册至左顺门以节册授内官往行礼北向立俟报内官持节册由正门入将至内引礼请皇太子妃具礼服宫人执扇从卫引赞导妃降自东阶出迎于宫门外比至皇太子妃随至拜位内官置节册于案内赞赞四拜赞宣册赞跪女官捧册立宣于皇太子妃之左宣毕内赞赞授册赞搢圭女官取册授皇太子妃皇太子妃受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皇太子妃之右内赞赞出圭赞兴赞四拜礼毕内官持节出皇太子妃送出宫门外内官报正副使礼毕正副使复命皇太子妃乃具礼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礼毕女官导诣宫门俟上具皮弁服皇后燕居冠服陞座女官导妃就内殿行八拜礼毕出
  永乐二十二年册立
  乐设而不作节册至引赞赞妃就拜位宣册授册毕行四拜礼奉先殿谒告毕诣几筵行谒告礼如常仪皇帝皇后前谢恩礼毕诣皇妃前行四拜礼还宫诣皇太子前行四拜礼毕导陞座侍卫如常仪王妃公主郡主及宫人女官应贺者于丹墀内行四拜礼毕各退









  明会典卷四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七
  礼部六
  册立三
  亲王册立仪
  洪武三年
  受册宝
  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靣其馀陈设侍卫执事俱与册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奏中严皇帝于谨身殿具衮冕皇太子于奉天门具衮服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宝卿捧宝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晨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引礼四人引亲王俱由奉天门东入乐作陞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至侍立位亲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受册宝内使由西陛陞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赞礼于丹陛上赞鞠躬乐作再拜乐止内赞赞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中门外称有制赞礼赞亲王皆跪宣制云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赞诸王皆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云传制毕复位赞礼赞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赞礼赞行礼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入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授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王西捧册兴立于王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捧宝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秦王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复位引礼引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引进引以次诸王俱入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秦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轝亲王五位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出奉天门东乐止时齐潭赵鲁四王年㓜遣官赍册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内赞赞丞相跪承制讫读册宝官轝四王册宝俱由中门出内使轝册宝亭至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宝置于盝匣中执事轝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受册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丹陛转谨身殿之东进至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丞相东北立西南向称有制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授册宝官丞相由王宫门出至奉天殿前丹墀西转由西陛陞自西门入殿跪云宣制讫俯伏兴引礼官引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奏诏书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跪奏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西阶文武百官迎诏书开读于午门外颁行俱如常仪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至殿上导皇太子出乐止
  奉安册宝
  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备仪仗于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俟候亲王受册宝毕出至奉天门引礼引亲王诣东耳房伺候于中宫行礼内使轝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至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
  年㓜亲王受册宝
  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内殿正中设保抱抱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宾引保抱抱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奉置亭中
  朝谢中宫
  与皇太子受册朝谢仪同
  谢东宫
  亲王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亲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亲王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陞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陞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秦王以下皆跪秦王恭谢曰小弟某等兹受封册谨诣皇太子长兄殿下恭谢谢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秦王由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进引亲王以次出
  亲王自行贺及百官贺诸王
  亲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亲王殿依亲王长㓜陈设座位侍仪司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赞各就位亲王于东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入殿门乐作陞座乐止文武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晋王以下诣秦王前行礼赞礼唱鞠躬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以次亲王行礼皆如贺秦王仪赞礼唱礼毕引礼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丞相由西门入引礼立于门外丞相至殿上拜位内赞赞礼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称贺曰某官某等兹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忻忭之至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出引礼引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内赞启礼毕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百官称贺上表笺
  亲王受册宝礼既毕至晩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御前正中亲王陪拜位各以长㓜序于皇太子拜位之南设文官起居位于丹墀之东南西向武官起居位于丹墀之西南东向文官拜位于丹墀中之东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拜位于丹墀中之西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东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寺官三员侍立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文官立位于殿上之东侍从班武官立位于殿上之西拱卫司二员侍立位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所官二员侍立位于仗马之前东西相向受笺内使监官一员位于丹墀表案之东西向宣表官一员展表官二员位于丹墀表笺案之西东向紏仪御史二人位于展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内赞二员位于殿上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舍人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东向轝表案舍人二人于引文班之南西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东西阶下东西相向䕶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䕶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帘前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前东西相向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四隅东西相向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南北向其日清晨金吾卫陈兵仗于午门外之东西陈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之东西陈车辂于丹墀之南典牧所陈仗马于文武楼南之东西虎豹于奉天门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监官擎执于御座之左右侍仪司舍人举表案入就殿上案位舍人二人举表案伺候于午门外文武官具朝服迎表至云集桥舍人引殿前班司赞赞礼内赞宿卫镇抚䕶卫鸣鞭各人入就位侍仪侍从入迎车驾上位陞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上位服衮冕皇太子亲王于奉天门东耳房具衮服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御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官各入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上位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上位陞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卷帘拱卫司鸣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卫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挥以下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躬指挥以下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使复位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通班唱各恭事引班引指挥以下官各就位引进四人导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乐作由东陛陞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引进同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贺毕内赞引进同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内赞唱复位引进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司晨再报时讫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文武官相向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入丹墀中拜位丞相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进表笺引班引丞相及平章诣表笺案前丞相跪捧表兴平章跪奉笺进于受笺官受笺内使监官接笺入中宫启闻平章兴引班引复位丞相奉表与宣表官展表官由丹墀西陛陞西门入至殿中丞相跪进表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跪丹墀百官皆跪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诣案取表跪读于殿西展表官同跪展表宣表官宣讫俯伏兴展表官以表置于案讫内赞与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丞相与丹墀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与宣表展表官由殿西门出西阶降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搢笏文武官皆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乐工应声和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秦礼毕鸣鞭上位兴乐作导引还谨身殿乐止舍人举表案出引班引文武官以次出
  东宫贺中宫
  亲王受册次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子拜位于露台上正中亲王陪拜位序于其后设皇太子行礼位于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廷之东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之外皇太子于上位前行贺礼毕司宾引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至中宫门外东向立内使监官启闻皇后首饰祎衣出殿乐作陞御座乐止司宾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阶陞乐作入就露台上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内赞唱跪皇太子跪称贺曰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母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宾引皇太子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宾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亲王以次出
  中宫受内外命妇贺
  至日司宾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各伺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伺皇太子入行贺礼毕内使监官启闻司宾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阶陞西门入乐作至御前乐止内赞司赞唱跪班首及众内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众内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西门出西阶降复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内命妇出司宾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外命妇以次出
  东宫受百官贺
  前期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如常仪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及殿上正中文武官拜位于殿下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设宣笺官位于殿下笺案之西展笺官位于宣笺官之下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东西相向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后东西相向是日宿卫陈兵仗于东宫外门之东西陈旗仗于中门外之东西将军六人于殿门之东西拱卫司陈仪仗于殿庭阶上下之东西和声郎陈乐于文武官拜位之南内使擎执于殿上之左右文武官进笺至午门前礼部官以笺函置于案舍人举入东宫门外恭候行礼文武官于奉天门行贺礼毕常服诣东宫文东武西分立于门外受笺官通赞赞礼知班内赞各入就位引进启外备皇太子常服出宫至殿门乐作陞殿乐止舍人举笺案入宣笺官展笺官押案置于庭各就位引班引文武官入就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进笺受笺官进至案之东北引班引丞相至案前丞相跪捧笺兴与宣笺官展笺官由西陛陞西门入至殿内置于案退立于殿南正中内赞唱跪赞礼唱众官皆跪丞相与丹墀百官皆跪内赞唱宣笺宣笺官诣案前取笺跪宣于殿西展笺官同跪展笺宣笺官宣笺毕俯伏兴退立于西展笺官以笺复于案退立于西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丞相与百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与宣笺官展笺官由殿西门出西陛降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舍人举笺案出皇太子兴乐作引进引还宫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成化二十三年续定
  祭告
  其日清晨上亲告奉先殿用祝文
  册立
  前期鸿胪寺设节册宝案于奉天殿中册东宝西节居中设彩舆于丹墀之东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上陞座鸣鞭文武百官朝服行叩头礼侍班引礼引正副使入就拜位赞四拜传制官跪奏传制执事官举节册宝案由殿左门出置御道中传制官由左门出称有制赞正副使跪制曰某年某月某日册封第几子某为某王命卿等持节行礼赞俯伏兴四拜礼毕执事官举节册宝置于彩舆中用黄伞盖及大乐送至右顺门外正副使朝北立仍用内乐迎彩舆至各王所居门外内执事先设香案于中堂之北设节册宝案于香案之南王先具服候节册宝将至出迎于门外内执事捧节册宝由正门入先行王随行至王所居正中各置于案册东宝西节居中内执事导引王就拜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宣册赞诣册案前赞跪宣册内官取册立宣讫赞受册捧册内官以册授王王受讫以册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授宝捧宝内官以宝授王王受讫以宝授内侍内侍跪受立于西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赞复位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内导引引王送节出门外内执事捧节出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
  谒告谢恩
  是日亲王受册宝毕内侍引诣奉先殿谒告如常仪谒告毕内侍引亲王诣皇太后前行八拜礼诣上前皇后前俱行八拜礼诣母妃及皇妃及东宫并妃前各行四拜礼毕回宫
  庆贺
  次日文武百官常服致词称贺行礼毕司礼监请各王具常服俱诣奉天门前东庑坐百官常服行四拜礼
  亲王妃册立仪
  与册立皇太子妃同
  公主册立仪
  皇明祖训公主授以金册婿皆称驸马都尉赐诰命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自公主以上俱受金册册立仪册文俱见㛰礼


  明会典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八
  礼部七
  皇太后上尊号仪
  洪熙元年
  告祭
  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
  上册宝
  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于奉天门设册宝彩舆册东宝西设香亭一于册宝彩舆之南正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设而不作是日早锦衣卫陈设如常仪内官设皇太后宝座于宫中陈设仪仗于丹陛上及丹墀内设册宝案一于皇太后宝座前又设香案一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上正中设亲王拜位于丹墀内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设女乐于丹陛上设而不作至期皇帝临奉天门内捧册宝官捧册宝俟皇帝具冕服出捧置于彩舆内侍官举舆导驾官导引皇帝随彩舆后降阶陞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俟宝册舆至皆跪既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序立皇帝至思善门内降辂女官请皇太后陞座册宝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皇帝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右边北向立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皇帝至拜位亲王具冕服各就拜位奏四拜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彩舆内取册宝捧由殿中门入至皇太后前左边立皇帝由殿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册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左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皇帝右皇帝受宝献讫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置于案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讫奏宣宝执事官跪宣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唱同奏复位导引皇帝由左门出至拜位奏四拜传唱百官同四拜毕奏礼毕驾兴
  谒谢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俟皇后皇妃俱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翰林院具谒谢文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讫皇帝奉皇太后及率皇后皇妃祗谒奉先殿及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前行谒谢礼如常仪
  庆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谢礼毕仍于宫中服燕居冠服陞座仪仗女乐如前陈设女冠具服侍班如常仪内引礼官引皇帝皇后皇妃亲王公主及六尚等女官行庆贺礼如常仪 次日外命妇四品以上入进表笺女官先于皇太后宫中左门外设表笺案仪仗女乐陈设及侍班如前仪命妇是日早于长安左右门入俱由西华门进至宫门外候引礼内官引入丹墀内东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陞座引礼官引命妇入班赞四拜赞跪赞进表引表案女官二人前导女官举表案由左门入至皇太后前置讫赞兴赞四拜赞礼毕驾兴
  太皇太后上尊号仪与前同
  皇太后上徽号仪
  天顺二年
  告祭
  先期四日太常寺官宿于本寺次日早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其祭仪用果酒脯醢香帛迎神四拜行一献礼读祝送神四拜礼毕
  上册宝
  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设册宝案于奉天殿册东宝西设册宝设彩舆于丹墀内设香亭一于册宝舆前教坊司陈设中和韶乐及大乐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如常仪前一日女官设皇太后宝座于宫中设册宝二案于宝座前册东宝西设香案于册宝案前设皇帝拜位于丹陛上正中皇太子亲王拜位列于后又设皇帝进册宝位于宫门内正中设内赞二人引礼二人内官设仪仗于丹陛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宝座之左右钟鼓司设乐于丹陛东西北向是日早上御华盖殿具冕服鸿胪寺官奏请行礼导驾官导引上出至奉天殿册宝官捧册宝置于案内侍官举案由殿中门出导驾官导引上随行至丹陛下捧册宝官取册宝置于彩舆内侍官举舆上陞辂随舆后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序立候册宝彩舆至皆跪过毕兴随至文华门外候上至清宁门内降辂趋至门外北向立女官请皇太后陞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册宝彩舆由中门进至宫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册东宝西内引礼官导引上由左门入至丹陛左北向立乐止内赞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引礼官导引上至拜位皇太子亲王具冕服陪班行礼奏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鸿胪寺赞百官皆四拜毕捧册宝官于彩舆内取册宝捧由中门入至皇太后前左立上由左门入至拜位奏跪传唱皇太子及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进册捧册官以册跪进于上左受册奏宣册上以册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宣读讫捧置于案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上左上受宝以授执事官执事官跪受于上右捧置于案奏出圭俯伏兴传唱同奏复位导引礼官导上由左门出至拜位奏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毕致词官于丹陛上跪奏于上左曰嗣皇帝臣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夀率土同欢毕赞拜乐作四拜乐止传唱百官同四拜奏礼毕驾兴
  谒告
  是日皇太后受册宝毕内官先具谒告仪物皇太后具冠服诣奉先殿行谒告礼如常仪
  受贺
  是日皇太后行谒告礼毕仍御宫中服燕居服陞座仪仗及乐如前陈设内引礼官引皇后皇妃公主行庆贺礼如常仪礼毕文武百官诣清宁宫前门外上表庆贺行四拜礼司礼监官捧表进仍行四拜礼毕次日命妇进表庆贺前期一日女官设皇太后御座于宫中设香案于丹墀之南其日清晨内官设仪仗于丹陛之东西及丹墀东西女官擎执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表案于殿东门外设命妇拜位于丹墀北向设司赞位于丹墀东西设司宾位于命妇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设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命妇至宫门外司宾引命妇入就拜位女官具服侍班如常仪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尚仪奏请陞座皇太后具服出导从如常仪乐作陞座乐止司赞唱班齐乐作赞四拜乐止外赞唱进表引表案女官前导举表案女官二人举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众命妇跪内赞唱宣表展表女官诣案前取表跪展宣表女官诣案前跪宣讫兴女官举表案置于殿东外赞命妇皆兴乐作赞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命妇由东阶陞乐作自东门入至殿中乐止内赞唱跪班首跪外赞众命妇皆跪内赞官跪于班首之左代致词云某夫人妾某氏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德同坤厚允协徽称夀福无疆舆情欢戴毕内赞司赞同唱俯伏兴班首及众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降自西阶乐作至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乐止尚仪跪奏礼毕皇太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官引命妇以次出
  颁诏
  又次日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毕颁诏天下如常仪



  明会典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十九
  礼部八
  耕籍
  洪武二年
  皇帝祀先农毕太常卿奏请诣耕籍位皇帝至位南向立公侯以下及应従耕者各就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太常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卿奏请复位南面坐三公五推尚书九推各退就位太常卿奏礼毕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应天府尹及上元江宁两县令率庶人终亩是日宴劳百官耆宿扵坛所
  永乐间续定
  凡祭先农毕驾至籍田所户部尚书捧鞭跪进教坊司官率其属作乐随驾行三推礼毕驾至仪门陞座乐作观三公九卿耕讫教坊司承应用大乐百戏毕跪奏致语驾至殿内陞座进汤进膳俱用乐毕顺天府官率耆老人等谢恩乐作礼毕乐止次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赐百官酒饭百官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尚膳官进膳乐作进讫乐止百官入席教坊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进酒乐作进讫乐止进膳乐作进讫乐止教坊司官跪奏进汤乐作彻汤乐止二奏仰大明之曲进酒进膳进汤如前仪三奏民初生之曲进酒进膳进汤如前仪彻御案毕乐止百官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奏礼毕驾还
  视学
  洪武十五年
  前期一日有司洒扫殿堂设御幄于大成门东上南向设御座于彝伦堂至日学官率诸生迎驾于成贤街左驾至学官及诸生俯伏叩头兴驾入灵星门止于大成门外上入御幄礼官入奏请具皮弁服次请行礼导引官导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导引官导上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所酌酒诣先师神位前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执事官跪进爵上献爵授执事官奠于神位前出圭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导引官导上入御幄易常服升舆诣学学官率诸生先列于堂下东西上至彝伦堂升御座赞唱学官诸生行礼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従官以次入堂东西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门入至堂中赞举经案于御前礼部官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受赐讲官坐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设几榻坐讲赐大臣及翰林儒臣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圜立以听讲毕祭酒叩头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以次进讲毕出堂门复位赞唱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宣谕五拜叩头礼毕学官率诸生出成贤街跪俟驾还明日祭酒率学官上表谢恩
  成化元年续定
  前期一日太常寺备祭仪设大成乐器于殿上列乐舞生于阶下之东西国子监洒扫殿室内外锦衣卫设御幄于大成门之东上南向设御座于彝伦堂正中鸿胪寺设经案于堂内之左设讲案于堂内之西南至日置经于经案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大乐旧不用乐至是始用俱于午门外是日早百官免朝先诣国子监门外迎驾分献陪祀官先诣国子监具祭服伺候行礼驾従东长安门出卤簿大乐以次前导乐设而不作太常寺先陈设祭仪于各神位前设酒樽爵如常仪旧不用牲至是始用执事设上拜位于先师神位前正中是日学官率诸生迎上至大成门外入御幄礼官入奏请具服上具皮弁服讫奏请行礼导引官导上出御幄中道诣大成殿陛上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执事官各先斟酌于爵候导上至拜位赞就位百官亦各就拜位四配十哲分献官各诣庑前俱北向立赞迎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百官行礼同赞搢圭上搢圭执事官跪进爵乐作上受爵献毕复授执事官奠于神位前乐止赞出圭上出圭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官以次诣神位前奠爵讫仍以次出殿门外东西向立典仪唱送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陪祀官行礼同导引官导上由中道出分献官以次退上入御幄易常服讫礼官入奏请幸彝伦堂上升舆礼官前导由灵星门出従太学门入诸生先分别于堂下东西学官列于诸生前驾至学官诸生跪伺驾过然后起仍前序立百官分列堂外稍上左右侍立上至彝伦堂升御座赞学官诸生行五拜叩头礼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升堂执事官各以次序立赞进讲祭酒司业以次升堂由东西小门入至堂中执事官举案于御前礼官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受经受毕上赐讲官坐祭酒乃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几榻坐讲上赐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圜立于外以听祭酒讲毕叩头退就本位司业进讲如仪毕出堂门复位赞有制学官诸生列班俱北面跪听宣谕毕赞行五拜叩头礼毕学官诸生以次退先従东西小门出列于成贤街之右伺候尚膳监进茶御前上命光禄寺赐各官茶毕各官退列于堂门外叩头序立驾兴升舆由太学门出升辇卤簿大乐前导乐作驾出太学门学官诸生伺驾至跪叩头退百官常服先诣午门外伺候驾还卤簿大乐止于午门外上御奉天门鸣鞭百官常服鸿胪寺致词行庆贺礼毕鸣鞭驾兴还宫百官退明日国子监祭酒率学官监生上表谢恩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锦衣卫设丹陛驾百官朝服侍班行礼毕上易服御奉天门礼部引奏赐祭酒司业学官及三氏子孙衣服诸生钞锭毕驾还是日上御奉天门赐宴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学士及祭酒司业学官三氏子孙与宴又明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谢恩上赐𠡠勉励师生祭酒捧出师生迎导至太学开读行礼如仪再明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复谢恩弘治元年奠加币牲用太牢致斋一日馀如成化元年
  视学乐
  视学还导驾乐章御銮歌神欢之曲臣闻古帝王受天命统四方宵衣旰食治道章一心诚敬感昊苍龙翔鹤舞神心乐康臣民赞时皇万夀无疆驾至奉天门陞座乐章万岁乐与朝贺同朝天子与朝贺同还宫乐章万岁乐前同
  大射礼
  洪武三年
  凡遇郊庙之祭先期命文武官执事行大射之礼工部制虎中鹿中及诸侯卿大夫射侯等器其仪按周礼大司马之职王大射则合诸侯之耦其属有射人掌张三侯司弓矢掌六弓八矢之法服不氏掌赞张侯以旌居之而待获古大司马今兵部之职也今以兵部掌之其射鹄有七虎鹄五采天子射用之熊鹄五采皇太子射用之豹鹄五采亲王射用之豹鹄四采一品二品文武官射用之糁鹄三采三品至五品文武官射用之狐鹄二采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射用之布鹄无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射用之乏又名容凡射时置于鹄右执旗及待获者以蔽身设福并韦当射时置于前以齐矢设射中五皮树中天子大射用之闾中天子宴射用之虎中皇太子亲王射通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职事设司正官二贠掌验射者品级尊卑人力强弱而定耦其中否则书扵筭兵部官职之司射二员掌先以强弓射鹄诱射以鼓众气以武职官充之司射器官二员掌辨弓力强弱分为三等验人力强弱而授之工部官职之举爵者掌以马湩授中者饮光禄寺官职之请射者掌定耦射射毕再请某耦射每鹄二人侍仪司职之待获者掌矢纳于司射器者以各隶仆共其役执旗者掌于容后执五色旗如射者中的举红旗应之中采举采旗应之偏西举白旗偏东举青旗过于鹄举黄旗不及鹄举黒旗以军士二人掌之设引礼二人掌引文武官进退命侍仪司舍人职之













  明会典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
  礼部九
  经筵
  国初经筵无定日或令文学侍従之臣讲说亦无定所正统初始著为仪累朝因之
  经筵初开仪
  凡经筵初开𠡠勲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及学士等官侍班翰林院春坊等官及国子监祭酒二员进讲翰林春坊等官二员展书给事中御史各二员侍仪鸿胪寺锦衣卫堂上官各一员供事又鸣赞一员赞礼序班四员举案侯伯一人领将军先期直殿内官扵文华殿设御座又设御案扵殿内御座之东稍南设讲案扵御案之南稍东是日早司礼监官先陈所讲四书经史各一册置御案又各一册置讲案皆四书东经史西先期讲官撰四书经或史讲章各一篇预置扵册内是日早上御奉天门早朝毕退御文华殿陞御座将军侍卫如仪鸿胪寺官引知经筵及侍班讲读执事侍仪等官扵丹陛上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以次上殿依品级东西序立知经筵官序扵侍班官上侍仪御史给事中各二员扵殿内之南分东西北向立序班二员举御案置御座前二员举讲案置御案之南正中鸿胪寺官赞进讲讲官一员従东班出一员従西班出诣讲案前稍南北向并立鸿胪寺官赞鞠躬拜叩头兴平身毕展书官一员従东班出进诣御案前跪展四书毕起退立扵御案之东稍南讲官一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书讲毕稍退展书官复诣御案前跪掩四书毕退就东班又展书官一员従西班出进诣御案前跪展经毕起退立于御案之西稍南讲官一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经或某史毕少退仍并立展书官复诣御案前跪掩书毕退就西班鸿胪寺赞讲官鞠躬拜叩头兴平身礼毕各退就东西班序班二员举御案二员举讲案退置原所鸿胪寺官赞礼毕命赐宴鸿胪寺官及各官皆跪承旨光禄寺官设宴于左顺门宴毕叩头出
  月讲常仪
  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会讲先期司礼监官陈设书籍御案如前仪至期候上御文华殿侍卫侍仪执事进讲赐宴礼同但各官止行叩头礼
  日讲常仪
  凡日讲止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卫侍仪执事等官侍班讲读等官入见行叩头礼东西分立先读四书次读经或读史每本读十数遍后讲官先讲四书次讲经或讲史务在直说大义明白易晓讲读后侍书官侍上习书毕各官叩头退
  东宫出阁讲学
  天顺二年
  初出阁仪
  是日早侍卫侍仪如常仪执事等官扵文华后殿行四拜礼毕鸿胪寺官请皇太子陞文华殿执事官导引至殿陞座师保等官于丹陛上行四拜礼毕各官退出内侍官导皇太子至后殿陞座以书案进每日侍班侍读讲官入分班东西立内侍展书侍读讲官以次进读叩头而退
  每日讲读仪
  一每日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陞座内侍以书案进不用侍卫侍仪执事等官惟侍班侍读讲官入行叩头礼毕分班东西向立内侍展书先读四书则东班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退复原班次读经书或读史书则西班侍读官向前伴读亦如之务要字音正当句读分明读毕各官退
  一每日已时侍班侍读侍讲及侍书官俟皇太子陞座毕入东西向立侍班内侍展书先讲早所读四书则东班侍讲官进讲一遍退复原班次讲早所读经史书则西班侍讲官进讲亦然务要直言解说明白易晓讲毕内侍收书讫侍书官向前侍习写字务要开说笔法点画端楷写毕各官叩头而退
  一午膳后従容游息或习骑射
  一每日晩读本日所授书各数遍至熟而止
  一凡读书三日后一温湏背诵成熟遇温书日免授新书讲官通讲须晓大义
  一凡写字春夏秋月每日写一百字冬月每日写五十字
  一凡遇朔望节假及大风雨雪隆寒盛暑暂停讲读写字
  诸王读书仪
  天顺二年
  一初入书堂其日早王至右顺门之北书堂面东中坐提督讲读并讲读官行四拜礼毕内官捧书展于案上就案左立讲读官进立于案右伴读十遍叩头退一每日讲读清晨王至书堂讲读官行叩头礼伴读十遍出饭后复诣书堂伴读看写字毕讲书直说大意毕仍叩头退内侍以所写字送内阁点












  明会典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一
  礼部十
  巡狩
  永乐六年
  一诏诰天下诸司及各处镇守总兵官知会
  一礼部预行各处凡有重事并四夷来朝俱达行在所仍具本启闻其馀事务奏启俱达京师启闻施行事有疑碍者在京合该衙门具奏取自上裁凡进拜表笺表文达行在所笺文达京师
  一礼部预行经过所在军民衙门俟车驾至官吏生员耆老朝见及预行北京畿内文武衙门令掌印官俟车驾至朝见
  一祭祀车驾将发奏告天地社稷太庙孝陵祭大江旗纛等神軷祭扵承天门其经过处所滁州遣官祭滁阳王泗州遣官祭祖陵凤阳祭皇陵祭淮阙里遣官祭先师孔子望祭太山縁途古先圣贤忠臣烈士祠坟礼部预期奏闻遣官致祭将至北京境上设坛祭北京山川等神车驾至北京奏告天地祭告境内山川等神一扈従在京马步军五万人内马军一万步军四万马军五千步军五千充驾前军馀马军五千步军三万五千分五军率领每军马军一千步军七千以都指挥指挥千百户管领锦衣卫仍选将军五百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力士二千人
  一侍従五府都督各一员首领官一员吏六人吏部堂上官一员文选等四司官五员办事官二十员历事监生四十人人材五十人吏十人户部堂上官一员北京等十二司官十三员办事官十员吏二十四人礼部堂上官二员仪制等四司官七员办事官十员吏十二人铸印局官一员吏一人匠六人兵部堂上官一员武选等四司官七员办事官五员吏十五人刑部堂上官一员浙江等十二司官十二员办事官五员吏十三人工部堂上官二员营缮等四司官十员办事官二十员吏十五人都察院堂上官一员浙江等十二道监察御史二十四员办事官五员吏二十四人通政司堂上官二员首领官一员吏六人大理寺堂上官一员左右寺官六员吏十人太常寺堂上官二员首领官一员吏二人赞礼郎四员协律郎一员司乐一员乐舞生二十人厨子五十人光禄寺堂上官三员首领官一员署官十七员办事官六员吏三人厨子一千人鸿胪寺堂上官四员首领官一员司宾司仪二署各一员序班四十员鸣赞四员及通晓夷语者斟酌帯去翰林院内阁官三员侍讲修撰典籍等官六员书制𠡠秀才八人及译写四夷文字监生十三人尚宝司官二员吏科给事中三员户科给事中三员礼科给事中四员兵科给事中三员刑科给事中三员工科给事中三员中书舎人四员写诰秀才五人行人司行人十员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御医二员生药库官一员医士摘选三分之二吏三人钦天监官三员天文生十五人教坊司奉銮韶舞司乐各一员俳长色长乐工斟酌用之
  一扈従文武官军人等陆路文武官员一等写制诰秀才译字监生𦂳用供应医士天文生及厨役人等俱给马骡驴匹马官给外脚力驴给钞六十锭令自备办事官监生人材吏典及医士厨役等非𦂳用者人给脚力钞二十锭随伍官员将军校尉力士旗军每二人给驴一匹如不敷亦给钞六十锭自备水路俱应付船只遇陆路应付车辆
  一縁途各站每站増马二十匹令附近卫所马军内差拨仍令附近有司备车一百辆无车之处起夫五百人听候
  一经过处所支给粮草扈従官员人等人日给行粮二升马日给料四升草一束驴料一升草一束
  一车驾将发宴在京文武群臣赐扈従文武官员军校人等钞公五十锭侯四十锭伯三十锭一品二品二十锭三品四品十五锭五品十二锭六品七品十锭八品九品八锭未入流及办事官将军总小旗人钞七锭将军及各卫总小旗人钞六锭监生秀才吏典人材医士乐舞生军校力士厨子工匠人钞五锭军伴皂隶乐工人等钞四锭在外卫所扈従及各处驻札官军依京卫官军例给赏
  一车驾至北京宴文武群臣耆老赐官员人等及命妇钞其尝守城命妇论次行赏
  一恭遇万夀圣节公侯驸马伯文武官四品以上近侍官及监察御史预宴五品以下并办事官监生秀才吏典军民工匠人等依例赐钞一锭
  一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各铸印信通政司鸿胪寺各铸关防
  一扈従官员有牙牌者随身悬帯以凭关防出入一经过郡县分遣廷臣考核守令贤否即加黜陟分令给事中监察御史存问高年赐币帛酒肉
  一经过凤阳陵户及亲戚人赐钞六锭耆老迎见者人钞三锭泗州陵户亲戚耆老迎见者赏如之
  亲征
  明集礼
  国朝亲征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祃祭旗纛所过山川皆行祭告师还奏凯献俘于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诸将既受封赏皆具表笺称谢
  类于上帝
  前期择日祭告天地服武弁乘革辂备六军以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
  造于太庙
  前期择日皇帝服武弁乘革辂备六军祭告太庙每庙用牲币行三献之礼其仪皆同时享但凯还则陈俘奏凯扵庙南门外
  宜于大社
  前期择日皇帝服武弁乘革辂备六军以牲犊币帛作乐行三献之礼其仪同春秋祭社稷之仪但凯还则陈俘奏凯于社北门外
  祃祭仪
  斋戒
  皇帝清斋一日大将陪祭官以下皆清斋一日
  省牲
  前期二日设皇帝大次扵庙庭之东皇太子次扵大次之东皇帝省牲位扵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车驾诣大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省牲位执事者各执事廪牺令率其属率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率诣神厨太常卿奏请诣神厨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厨太常卿奏请视鼎镬请视涤溉遂烹牲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
  陈设
  前一日所司洒扫庙之内外执事设军牙六纛于庙殿中之北置军牙神位在东六纛神位在西设笾十有二于神位之东为三行西上豆十有二于神位之西为三行东上簠簋各二于笾豆之间簠在东簋在西钘三登三于笾豆之前俎三于登钘之前香案于俎之前爵坫于香案之前沙池于爵坫之前设酒尊所于庙庭之东币篚位于酒尊之北爵洗位于酒尊之南御洗位于爵洗之南瘗坎位于神位之西北设席扵坎位之前上置酒碗五事及斟酒器具雄鸡五只以伺酬神设御位于庙庭之南正中北向大将及陪祭官位于御位之南异等重行文东武西皆北向司尊司爵洗司盥洗执爵司币执事各于其位设御史位于香案前左右赞礼位于御史之南东西相向传赞位于赞礼之南
  正祭
  祭日清晨建牙旗六纛于神位之后牙旗在东六纛在西太常少卿率执事者各实尊罍笾豆簠簋登钘实币于篚置于酒尊所置祝版于神位之右斋郎举牲俎入陈于案乐工执事官各服其服入就位陪祭官及诸将官服其服入就位太常卿奏请中严皇帝服武弁服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
  迎神
  赞礼唱迎神大乐作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在位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行初献礼
  赞礼唱奠币行初献礼太常卿奏诣盥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盥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太常卿奏盥手司盥洗者酌水皇帝盥手太常卿奏帨手司巾者以巾进皇帝帨手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太常卿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以巾进太常卿奏拭爵皇帝拭爵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再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太常卿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以巾进太常卿奏拭爵皇帝拭爵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酒尊所执爵官捧爵従行至酒尊所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举羃酌醴齐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执爵官复以爵进太常卿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酌醴齐太常卿奏以爵授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军牙神位前执爵官捧爵司币者捧币前行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庙坛乐作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币者奉币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币司币者兴还本位太常卿奏奠币皇帝奠币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执爵官兴还本位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乐止读祝官取祝版于神之右跪读讫兴以祝版复置于坫退还位太常卿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请诣六纛神位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六纛神位前司币者捧币执爵官捧爵前行至神位前乐作其上香奠币祭酒读祝并如军牙神位前之仪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亚献
  赞礼唱行亚献礼其仪与初献同但不奠币读祝酒酌醴齐
  终献
  赞礼唱行终献礼其仪与亚献同
  饮福
  赞礼唱饮福受胙执事者酌福酒减神前胙肉太常卿奏诣饮福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牙纛神位前饮福位北向立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执事奉福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饮福酒皇帝受爵祭酒少许饮福酒太常卿奏奠爵皇帝奠爵讫捧胙官捧胙跪进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受胙皇帝受胙以胙授左右左右跪受胙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俯伏兴拜兴拜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彻豆
  赞礼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乐止赞礼唱赐胙太常卿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赞礼唱在位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送神
  赞礼官唱送神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在位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在位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望燎
  赞礼唱望燎读祝官取祝捧币官取币掌祭官取馔诣望燎所太常卿奏诣望燎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望燎位赞礼唱可燎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执事杀鸡刺血扵酒碗中酬神讫掷鸡扵西下燎将半太常卿奏礼毕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解严
  祭所过山川仪
  斋戒
  皇帝斋戒一日陪祭官及执事官皆斋戒一日前期命有司具牢馔岳镇海渎用太牢中山用少牢山川用特牲若行速则用酒脯而已
  省牲
  前次设皇帝大次扵庙庭之东设皇帝省牲位于庙南门外前一日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车驾诣大次引礼官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引礼官奏外办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省牲位执事官各执事廪牺令率其属牵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牵诣神厨引礼官奏请诣神厨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厨引礼官奏请视鼎镬请视涤溉讫遂烹牲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还大次
  陈设
  前祭设笾豆各一于神前笾实鹿脯豆实鹿臡设牲馔于神位之前设香案于牲馔之前设爵坫于香案之前沙池于爵坫之前设酒尊所于庙庭之东西向爵洗扵酒尊之南御洗于爵洗之南设御位于庙庭之南北向陪祭官位御位之南异位重行文东武西北向司币司尊司爵洗执爵执事各于其位设典仪位于庙庭之南东西相向传赞位于典仪之南东西相向
  正祭
  祭日清晨掌祭官各实酒馔脯臡扵器实币扵篚置酒尊所置祝版扵神位之右陈牲于神位之前执事各服其服入就位陪祭官服其服入就位引礼官奏请中严皇帝服武弁引礼官奏外办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
  迎神
  典仪唱迎神大乐作典仪唱行礼引礼官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行酌献礼
  典仪唱奠币行酌献礼引礼官奏请诣盥洗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盥洗位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引礼官奏盥手司盥洗者酌水皇帝盥手引礼官奏帨手司巾者以巾进皇帝帨手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司爵洗者酌水引礼官奏涤爵皇帝涤爵司巾者进巾引礼官奏拭爵皇帝拭爵引礼官奏以爵授执爵官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诣酒尊所执爵官捧爵従行至酒尊所引礼官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司尊者举羃酌酒引礼官奏以爵受执事者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请诣神位前执爵官捧爵司币者捧币従行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引礼官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引礼官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官兴还本位司币者以币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币司币者兴还本位引礼官奏奠币皇帝奠币执爵官奉爵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受爵皇帝受爵执爵官兴还夲位引礼官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读祝官取祝版跪读于神位之右读讫以祝版复置于坫兴还本位引礼官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复位
  饮福
  典仪唱饮福受胙执事者酌福酒减神前胙肉引礼官奏诣饮福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北向立引礼官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稍前跪搢圭皇帝稍前跪搢圭执事奉福酒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饮福酒皇帝受爵祭酒少许饮福酒引礼官奏奠爵皇帝奠爵讫奉胙官奉胙跪进于皇帝之右引礼官奏受胙皇帝受胙以胙授左右左右跪受胙引礼官奏出圭皇帝出圭引礼官奏俯伏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官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复位
  彻豆
  典仪唱彻豆乐作掌祭官各彻豆乐止典仪唱赐胙引礼官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典仪唱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陪祭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送神
  典仪唱送神引礼官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陪祭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望瘗
  典仪唱望瘗读祝官取祝捧币官取币掌祭官取馔诣瘗所置坎实半土典仪唱可瘗引礼官奏礼毕导驾官同引礼官导引皇帝还次陪祭官以次出
  论功行赏仪
  前期内使监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如常仪尚宝司设宝案扵殿上正中侍仪司设诏书案扵宝案之前设诰命案扵丹陛正中之北设王太子诸王侍立位扵殿上之东北设承制官承制位扵殿上之东及宣制位扵丹墀诰命案之北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位扵殿上之东南设大都督府兵部尚书位扵殿上之西南应受赏官拜位扵丹墀之中异位重行序立位扵丹墀之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扵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受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者各一人知班二人位于受赏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丹墀上之南东西相向文武官侍立位扵丹墀之北东西相向侍従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侍仪司官位于殿上之东悬刀武官位于殿上之西殿前班指挥司三人位于丹陛之西东向光禄寺三人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拱卫司二人位于于殿中门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仗马之前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丹陛下东西相向䕶卫千户二十八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䕶卫千户八人位于奉天殿东西门之左右将军二人位于殿上(⿱𥫗廉)-- 帘前之东西将军六人位于奉天殿门之左右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军六人位于奉天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于丹陛之南北向是日击鼓初严金吾卫列旗帜器仗拱卫司设仪仗车辂典牧司陈仗马虎豹内使监擎执乐工陈乐皆如正会之仪礼部陈设诏书吏部陈设诰命户部陈设礼物陈设执事各立于案之左右殿前班纠仪典仪知班赞礼宿卫镇抚䕶卫将军各入就位舎人催受赏官及侍立文武官各具朝服击鼓次严侍従班文武官入迎车驾舎人引受赏官齐班扵午门外之南东西相向文武官齐班于午门之北东西相向击鼓三严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于谨身殿服衮冕皇太子诸王子奉天殿门东耳房具冕服舎人引文武官入就丹墀侍立位引受赏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御舆以出仗动乐作侍卫导従如常仪升御座卷(⿱𥫗廉)-- 帘鸣鞭乐止司晨报时鸡唱讫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自奉天门东门入乐作由东陛升殿东门入至侍立位乐止舎人引受赏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承制官前跪承制由殿中门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门出西陛降立于诰命礼物案之东承制官南向称有制赞礼唱跪受赏官皆跪承制官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某以某职赐以某物其共承朕命受赐员数不拘多少载在其中宣毕赞礼唱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行赏舎人引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赞礼唱跪搢笏吏部官捧诰命礼部官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官受诰命礼物以授左右左右跪受扵受赏官之左兴退复位赞礼唱出笏俯伏兴复位舎人引受赏官复位引以次受赏官诣案前皆如常仪承制官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由西陛升西门入跪上位之西奏承制讫兴各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乐工齐声应之出笏俯伏兴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侍仪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警跸侍従导引至谨身殿乐止引进引皇太子诸王还宫舎人引受赏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于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
  献俘奏捷
  永乐四年
  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闻礼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厢里老人等行庆贺礼先一日内官设御座扵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早锦衣卫设仪仗于午门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扵御道南东西北向鸿胪设赞礼二人于午门前东西相向承制官一员位于午门前东立西向设宣制位于午门东稍南西向设文武官及诸蕃使客人等侍立位于楼前御道南文东武西设露布案于午门前御道东设宣露布官一员展露布官二员及刑部献俘官位于午门前御道东稍南西向设献俘将校位于午门前御道西稍南北向设进露布官位于御道南稍东引礼引文武官东西序立引进露布官捧露布置干案退就位次将校引俘列于午门前西边文武班之后伺候上位常服御奉天门钟声止鸿胪寺跪奏请上乘舆乐作至午门楼上陞座乐止鸣鞭讫赞礼赞进露布官四拜乐作平身乐止赞进露布乐作执事者举案置于中道乐止赞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与展露布官诣案前取露布跪宣讫仍置于案退赞俯伏兴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举案复置于御道东引礼引进露布官退赞献俘献俘将校引俘至献俘位北向立定俘跪于前刑部官诣楼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伺旨有合受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若上释罪承制官诣御道跪请制由东街南行至宣制位西向立称有制所获俘囚咸赦其罪宣旨曰有𠡠释䌸所释之俘叩头讫将校引礼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齐致词官诣中道跪致词云 云贺讫赞鞠躬乐作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作驾兴乐止百官以次退次日行开读礼如常仪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行庆贺礼如常仪后各处奏捷鸿胪寺扵早朝将差来人员引至御前宣读捷音






  明会典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二
  礼部十一
  东宫监国
  永乐七年
  一朝仪凡常朝扵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启事务如常仪若皇太子御文华殿官员人等承旨召入者方许入凡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悉奏请处分其有各处启报声息即调边官军剿捕仍遣人驰赴行在所奏闻其皇城四门各城门守卫围宿比常时皆须増拨官军仍每日操阅军马如各衙门称奉令旨调遣官军及处分事务所司须覆启施行 十二年奏定常朝扵文华殿视事其在京文武衙门凡有应合奏启事件奏本俱达北京敢有隐匿者治以重罪其在京衙门合具启事务仍依常例若系应奏随即具奏待报其东宫发落事件六科按月差人类进北京敢有扵题本上增减改写旨意者凌迟处死全家籍没其各衙门差人出外干办公事仍将所办事务开具奏报
  一庆贺凡遇万夀圣节正旦冬至先期皇太子率文武百官扵文华殿前拜进表文是日早设龙亭扵文华殿中丹陛上设大乐鸣钟鼓皇太子具冕服于丹陛上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十二拜如常仪礼毕仪仗鼓乐导表由中门出皇太子由左门送至午门还宫文武百官导至长安右门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监察御史俱乘马导至三山门外以表授进表官百官各回至期行告天祝夀礼是日早设香案扵文华殿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如常仪皇太子具冕服扵丹陛上文武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八拜如常仪其在京文武衙门遇万夀圣节礼部同文职衙门共进表一通中军都督府公侯驸马伯武职衙门共进表一通正旦冬至亦如之其正旦冬至千秋节文武百官扵文华殿行庆贺礼如常仪其有王府遣人诣东宫前行礼即纳其礼物宴赏差来人其应合答礼者奏闻处分一祭祀凡遇享太庙祭社稷风云雷雨山川之神预期𠡠皇太子摄祭其祀典神祗太常寺预期扵行在所奏闻遣官行礼 十二年奏定凡祀典神祗合应遣官祭者太常寺预期具启遣官行礼
  一宴赏凡四夷来朝循例宴之皇太子命礼部遣人送行在所正使人给钞十锭従人五锭为道里费其每日赏赐有例者循例无例者临时斟酌赏之其京卫军士冬夏布绢及边卫军士冬衣绵布循例给赏其有折赏物色该部定拟具启施行 十三年奏定京卫军士冬衣布绢及边卫军士冬衣布花袄俱行在户部奏请施行
  一选法凡文选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堂上官尚宝司通政司太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堂上掌印官六科都给事中并在外布政司王府长史有阙吏部奏请擢用其考满黜陟并复职改用等项常选官员俱循例具启铨注其武职选除在京五府都督在外各都司都指挥阙员者及土官衙门奏保土人任职者兵部奏请擢用自馀袭替优给及例应陞降改调官员具启铨注其土官例应袭替及保用通事把事随司办事长官该部具启裁度馀悉奏请处分其内外大小文武官员俱従行在吏部兵部奏请铨选其有开设大小衙门该部奏请定夺
  一刑名凡内外文武大小官员有犯所司具启准问者问之若皇亲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具由奏请待报若所犯情重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在官先命皇亲会问若事有未当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皇亲再问毕将所服情犯及议拟罪名具启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在外王府䕶卫指挥并长史及土官有犯事干恶逆先行收问然后奏闻自馀所犯预奏待报提问其法司问拟罪合决死罪者奏请待报其馀所犯悉具启决放如特奉令旨原免者不拘此例 十二年奏定皇亲并军职王府䕶卫指挥长史等官与各处土官有犯者俱奏请提问其在京文武衙门官员有犯者堂上官具奏待报发落其五品以下者具启拿问其在外文职衙门官员有犯者方面及四品以上官员该衙门奏请提问其五品以下具启拿问一迎诏凡诏书至礼部设龙亭锦衣卫设仪仗教坊司设大乐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出三山门外奉迎使者到三山门外下马候龙亭来捧置诏书于龙亭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百官行五拜叩头礼讫众官乘马导使者上马在龙亭后东边行至长安右门下马随龙亭后东由中门入文武百官扵承天门外桥南侍立东宫殿下具冕服扵午门下五丈馀地奉迎至文华殿置龙亭于正中使者立扵东东宫殿下扵殿前台上乐作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乐止陞殿殿下展诏读讫使者捧诏置龙亭中殿下送至午门内锦衣卫先设云舆于午门外正中礼部官置诏书于云舆内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承天门鸿胪寺先设开读案扵承天门稍东文武百官入班赞礼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开读使者取诏授开读官跪受使者复立位所赞跪众官皆跪开读讫开读官捧诏授使者复置云舆中赞俯伏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万岁者三赞出笏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毕百官以次退使者捧诏书出承天门外复置龙亭中鼓乐送至会同馆使者见东宫殿下行四拜礼毕其日宴使臣扵礼部本部待宴
  一进春十三年奏定其日早文武百官各穿颜色衣服文华殿门外侍班如常仪应天府置春案扵文华门丹墀中道之东候东宫殿下陞座引礼引府县官举春案由东陛陞置于殿门外中道各就拜位鞠躬四拜平身礼毕文武百官庆贺行叩头礼
  皇太孙监国
  永乐八年
  一每日皇长孙扵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启施行若军机及王府要务一启皇太子处分一奏闻行在所
  一遇万夀圣节设香案扵奉天殿丹陛上皇长孙具色服扵丹陛上行礼文武官具朝服扵北京行部行礼如常仪天下诸司表文俱诣北京进贺四夷朝贡俱送南京礼部启皇太子施行
  一文选行在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及北京行部所属衙门如有阙员应除补者五品以上行在吏部移咨南京吏部启皇太子选补六品以下及考满起服例应陞降复职及对品改用常选官拨用吏典俱循例启皇长孙施行
  一武选行在五军都督府及行后军都督府所属衙门例应袭替优给陞降者行在兵部亦循例启皇长孙施行自馀非常选者启皇太子斟酌行之
  一内外官吏军民有犯所司启皇长孙施行若皇亲有犯小事令其在家听候所司启皇太子待报施行若所犯情重及干谋逆者即时拘执先命皇亲会问若事未当及犯人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军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皇亲再问将所服情犯启皇太子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其王府䕶卫指挥及长史有犯干恶逆者先行收问然后启皇太子自馀有犯启皇太子待报收问其行在刑部都察院北京行部议拟囚人应死者监候启皇太子待报施行馀悉启皇长孙裁决






  明会典卷五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三
  礼部十二
  王国礼一
  封爵
  明祖训
  亲王授以金册金宝妃正授金册不用宝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子孙未封者称王子王孙言语皆称裔旨亲王女曰郡主自郡主以下俱授诰命郡王女曰县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玄孙女曰乡君靖江王府合比王支郡王逓减一等称呼女封县君
  凡王世子承袭王封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授以金册传用金宝
  凡王世子并郡王娶妃及郡王受封并郡王嫡长袭封者当先上闻朝廷遣人止行册命之礼
  凡郡王子孙授以官职子授镇国将军三品孙授辅国将军四品曾孙授奉国将军五品玄孙授镇国中尉六品五世孙授辅国中尉七品六世孙以下授奉国中尉八品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奏定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称夫人 永乐间诏加镇国将军従一品辅国将军従二品奉国将军従三品镇国中尉従四品辅国中尉従五品奉国中尉従六品 正统间令亲王有长孙者授以世孙给一品冠服郡王有长孙者授以长孙给二品冠服 天顺间定凡各王府所生子女年至十五方许请封 弘治四年定亲王世子授封其母始封夫人 十年定宗室旧制郡王出府止封一妃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各止封一夫人奉国将军止封一淑人镇国中尉止封一恭人辅国中尉止封一宜人奉国中尉止封一安人妾媵不封十一定亲王郡王子女封爵遵照祖训及天顺末诏书例亲王嫡庶子女郡王嫡长子孙俱年至十岁请封其馀子孙应封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者及各郡王各将军中尉女俱照天顺中例年十五许请封
  制名
  明祖训见宗人府
  之国
  事例
  国初亲王之国百官送至龙江关后凡之国日上御奉天门早朝毕文武百官稍退侍立上降宝座后坐王冕服由左顺门内引二人朝服前导由东第二桥上奉天门至御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饮讫叩头毕上起送王至东阶上王叩头下上目送出午门王复叩头阖门上还宫百官不送惟先一日早赴王府行辞礼
  洪武间定凡王还国祭祀礼用豕一羊一荤素各一坛祭于端门不用制帛后罢端门祭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凡王之国所过州县文武官迎接便服行四拜礼凡王之国沿途合祀神祗近者大小皆亲祭远者望祭仍先遣奉祀官洒扫社稷山川坛及旗纛庙预备祭物王将到国前三日致斋至城外本处文武官率耆老出城迎接不行礼导王诣社稷山川坛祭祀各官及耆老随班陪祭礼毕送王至宫陞殿行贺礼
  凡王在途遇诏赦迎接行礼毕先退不听开读
  凡王在途遇进贺表笺一体具服行礼天顺五年奏准凡王之国果従旧王府城外经过许出相见随即回府若不従城外经过者不许
  庆贺
  明祖训
  凡遇天子夀日王扵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陞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服行八拜礼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凡王到国庆贺礼仪其日设仪仗扵露台上下之东西设大乐扵露台上东西北向陈金鼓旗扵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殿及王城门设文武百官拜位扵丹墀文东武西设赞礼官二员扵文武百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䕶従执事等官先诣圆殿后候典服官启请王具冕服讫典仪启执事者先行四拜礼毕各就位典仪启请王陞殿导引官前导大乐作陞座讫乐止赞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赞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引班首陞自东阶由殿东门入至殿中赞跪外赞同赞跪班首众官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官某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理当庆贺如系王府官则称臣某等后同内外赞俯伏兴引礼引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典仪诣殿中跪启礼毕乐作导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凡庆贺礼仪俱同惟改致词
  凡遇圣节及正旦冬至节日行告祝天地礼其日设香案扵露台上设王拜位于案前文武官拜位于丹墀之东西王冕服就位各官具朝服随班四拜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致祝词讫随意致词俯伏兴复位众官皆俯伏兴又四拜礼毕
  凡中宫夀日王冕服妃具礼服设香案扵内宫门露台上行告祝天地礼先四拜兴王诣香案前跪告祝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不用乐百官不随班
  凡东宫夀日行告祝礼王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其仪同前
  凡庆贺正旦礼王冕服文武百官朝服四拜班首由东陛陞殿致词云某官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殿下茂膺多福贺毕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凡冬至王夀日礼同惟改致词冬至云某官某等兹遇节应黄锺日当长至敬惟殿下茂膺多福夀日云某官某等兹遇殿下夀诞之辰某等敬祝千岁夀
  凡庆贺正旦冬至王夀日惟王府官属及附郭衙门文武官员称贺在外各卫所府州县衙门预期摘拨佐贰官或首领官一员至日随班行礼本府典仪具启本云某处差某等官㡬员为正旦前来庆贺启闻讫然后行礼其有出使官员一体随班
  凡王妃到国五品以上命妇出城五里迎接送到宫行八拜贺礼
  凡遇冬至正旦五品以上命妇具服诣宫行贺礼赞四拜班首由东陛陞殿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封某氏等兹遇正旦云履端冬至云履长之节敬诣王妃殿下称贺如王府官命妇为班首则称妾某封某氏等后同兴复位四拜礼毕其王妃夀诞礼同惟诣王妃前致词云某封某氏等敬惟王妃殿下夀诞之辰祝千岁夀其命妇班次照夫品级














  明会典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四
  礼部十三
  王国礼二
  朝见
  明祖训
  凡朝臣奉使至王府或因事经过见王并行四拜礼虽三公大将军亦必四拜王坐受之若使臣道路本经王国故意迂廽躱避不行朝王者斩
  凡王府文武官并以清晨至王府门侯见其王所居城内布政司都指挥司并卫府州县杂职官皆扵朔望日至王府门候见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此限
  事例
  洪武十八年
  每日王府官属常朝依文武左右班立遇朔望本处守御卫分及府州县等官朝见各照品级依文武东西列班行叩头礼毕四品以上及长史纪善陞殿五品以下扵丹墀东西序立北向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朔望之限又王府凡有辞见官员人等每日早晩俱引见
  成化三年续定
  凡京官公差出使在外道经王府报名见辞如遇朔望三司等官至府候见公差出使亦诣府随班行礼若进表祭祀系应行礼仪出使公差官不必随同行礼
  表笺
  明祖训
  凡正旦遣使进贺表笺王具冕服文武官具朝服涤宝用宝讫置表扵龙亭王率文武官就位王扵殿前台上文武官扵台下行十二拜礼毕王送表出宫城门止离五丈地文官送出国门武官従王还宫
  凡进贺表笺皇太子亲王扵天子前自称曰长子某第㡬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长孙某封某第㡬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㡬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㡬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従孙再従孙三従孙自称曰従孙某封某再従孙某封某三従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
  事例
  洪武十八年
  凡遇正旦冬至预期进贺表笺万夀圣节预期进贺表文俱行十二拜礼其日清晨设龙亭扵正殿中设仪仗大乐扵露䑓西设表笺案扵龙亭前设香案扵表笺案前进表笺使者立扵香案东捧表笺官立扵香案西设香案亭扵承运门中道设王拜位扵露台上百官拜位扵丹墀王冕服就位百官朝服随班班齐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启请王诣香案前跪赞百官皆跪执事者以表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乐作平身乐止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启请王搢圭赞百官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者三俯伏乐作兴又四拜乐止礼毕仪仗鼓乐前导百官朝服送至郊外王送至宫城门就回䕶卫官従王还宫凡遇特进中宫笺文王冕服百官朝服随班俱行十二拜礼陈设如前仪班齐四拜启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再行八拜礼毕不必舞蹈山呼凡遇特进东宫笺文陈设如前仪王具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四拜礼启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
  受历
  事例
  洪武十八年
  亲王受历每岁九月初一日钦天监进次年历日颁讫即遣使者赍历至王国长史司官先启闻设香案扵殿上王常服出殿门迎接使者捧历诣殿上置扵案退立扵案东引礼引王诣前赞四拜赞跪使者取历立授王王受讫以授执事者复置于案赞王俯伏兴再四拜礼毕
  迎诏
  明祖训
  凡遇诏赦至王国武官随王侍卫不出郊外文官具朝服出郊奉迎安奉诏赦扵龙亭乘马前导王具冕服扵王城门外五丈馀地奉迎至王宫置龙亭扵正殿中王扵殿前台上先行五拜礼毕陞殿侍立扵龙亭东侧武官䕶卫文官扵䑓下自行十二拜礼跪听开读
  洪武礼制
  凡使者钦赍诏书至王府至王城门外一里远下马随龙亭由中门靠东边入龙亭至殿中使者立扵殿外东序西向候行礼毕使者见王行四拜礼
  事例
  洪武十八年奏定
  凡有特旨御笔至王所则遣官扵郊外迎接设香案扵殿中候使者至王宫门外王出迎使者以圣旨置殿上香案导引启王四拜兴诣香案前使者以圣旨授王王跪看毕仍置扵案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各官不必陪班
  祭祀
  明祖训
  凡王国宫城外立宗庙社稷等坛宗庙立扵王宫门左与朝廷太庙位置同社稷立扵王宫门右与朝廷大社位置同风云雷雨山川神坛立扵社稷坛西旗纛庙立扵风云雷雨山川坛西司旗者致祭
  凡祭五祀用豕一祝帛香烛酒果司戸之神扵宫门左设香案正月初四日门官致祭司灶之神扵厨舍设香案四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中霤之神扵宫前丹墀内近东设香案六月土旺戊日承奉司官致祭司门之神扵承运门稍东设香案十一月初一日门官致祭司井之神扵井边设香十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
  事例
  洪武初令王祭宗庙用冕服文武百官祭服陪祭祭器笾豆八簠簋各二牲用少牢其庙制许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之庙为五以始封之王为始祖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四时之祭皆用王者礼乐 十一年定王府社稷无配位社称国社之神稷称国稷之神 十八年定祭社稷仪一斋戒正祭前四日奉祀所具本启闻于午后沐浴更衣于斋宫次日为始斋三日凡斋戒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书不预秽恶事一省牲正祭前一日清晨设香案于宰牲房外导引官四员导王常服诣省牲位启省牲执事者牵牲过香案前讫启省牲毕遂宰牲以盘盛毛血伺祭瘗之一陈设前期扫除坛场幕次至期掌祭官率执事陈设笾豆簠簋酒樽等物一正祭其日昧爽王具皮弁服文武官祭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四员导王诣拜位内赞启就位典仪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瘗扵坎内典仪唱迎神典乐举麾唱迎神乐奏广清之曲候乐作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奠帛初献礼典乐举麾唱初献乐奏夀清之曲武生舞武功之舞执事者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左内赞启典仪唱读祝讫内赞启俯伏兴平身乐作通赞同唱百官俯伏兴平身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典乐举麾唱亚献乐奏豫清之曲文生舞文徳之舞执事官举爵进献如前仪讫乐作典仪唱终献礼典乐举麾唱终献乐奏熙清之曲文生舞文徳之舞执事官进爵如亚献仪讫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典膳以福酒及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捧出内赞启跪搢圭典膳以福酒跪进内赞启饮福酒讫典膳以胙跪进内赞启受胙启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通赞同唱百官四拜典仪唱彻馔典乐举麾唱彻馔乐奏雍清之曲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讫乐作典仪唱送神典乐举麾唱送神乐奏安清之曲内赞启四拜通赞同唱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各诣瘗位典乐举麾唱望瘗乐奏时清之曲内赞启礼毕一祭山川仪与社稷但不瘗毛血诣瘗位改为燎位及乐歌不同一祭旗纛遣武官戎服行礼仪与山川同但乐用大乐一五祀仪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霤孟秋祀门孟冬祀井俱扵本月上旬择日中霤则扵土旺日遣官致祭用大乐行三献礼不用饮福受胙宣徳二年令王府祭宗庙用文公家礼
  筵宴
  事例
  洪武十八年
  凡大宴七爵礼仪其日设王座于存心殿设酒亭于座西南膳亭于东南设文武官四品以上座次于殿内东西相向酒樽食桌于殿外五品以下座次于两廊设细乐于殿内大乐于殿外典仪启请陞座殿下常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引礼引文武四品以上官及长史诣殿内五品以下诣殿外列班北向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进筵乐作有花则进花进讫乐止色长跪启一奏喜千春之乐次唱乐作进第一爵酒赞各官跪色长跪唱进酒饮讫乐止赞众官俯伏兴赞各官就座执事者进各官卓乐作有花则散花乐止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二爵酒色长跪启二奏永南山之曲各官立斟酒毕复坐执事者随斟各官酒色长跪唱进酒饮毕乐止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大乐作各官起立进毕复坐执事者即供各官汤色长跪唱进汤乐作食毕乐止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三爵酒色长跪启三奏桂枝香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饮毕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四爵酒色长跪启四奏初春晓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五爵酒色长跪启五奏乾坤泰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六爵酒色长跪启六奏昌运颂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七爵酒色长跪启七奏泰道开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毕收爵进汤及大膳如前仪进毕收膳色长跪启承应毕赞彻案自下而上赞起文武官如前列班乐作四拜乐止分东西序立典仪跪启礼毕乐作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常宴五爵礼仪同凡遇正旦圣节王夀日设宴用花其馀常宴不用
  来朝
  明祖训
  凡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㓜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㓜而至周而复始母得失序
  凡诸王居边者无警则依朝来朝有警则従便不拘朝期
  凡天子与亲王虽有长㓜之分在朝廷必讲君臣之礼盖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宜以祖宗所执大圭扵上镂字题曰奉天法祖世世相传凡遇亲王来朝虽长扵天子者天子执相传之圭以受礼盖见此圭如见祖考也凡诸王来朝祭祀办与未办先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奉天殿见毕不拘何殿楼阁门下天子执大圭王具冕服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见毕诸王系尊长天子系侄孙引王至何便殿王坐东面西天子衣常服叙家人礼行四拜不叩头王坐受然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待尊长次见东宫行四拜礼如王系尊长东宫答拜
  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逾五十则不朝世子代之孙侄之辈年逾六十则不朝世子代之
  凡亲王来朝若遇大宴会诸王不入筵宴中若欲筵宴扵便殿去处精洁茶饭叙家人礼以待之群臣大会宴中王并不入席所以慎防也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饮膳其随従官员军士盘费马疋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事例
  凡王世子既授封其叔父行礼班次遇节令行公礼依宗子法重在世子家庭私会依家人礼尊归叔伯凡亲王来朝预先具奏有旨免来则写书报王
  
  事例
  洪武初定凡王国宗庙乐生三十六人钟磬各一瑟二琴八埙箎箫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抟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文舞三十六人各执羽籥武舞如文舞之数各执干戚中各以二人为引舞 又定王府乐工例设二十七户扵各王境内拨与供用 十五年定王国乐工乐器冠服之制凡朝贺用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七奏乐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𥱧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柏板一冠服亦同前其馀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抺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婚姻
  明祖训
  凡亲王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事例
  天顺间定凡宗室有请继室者无后者方许 弘治间定凡王府择婚务要会同长史承奉教授等官扵本境内拣选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核勘明白方许具奏并不许伦理失序扵例有违凡王府前妃有出听王自备财礼扵本境民间女内选娶一人以为内助不授继妃之封
  凡王府选婚若先通媒合纳贿营求及扶同保勘婚配不当者经该官吏媒合人等通坐以枉法罪名营求拨置之人问发边卫充军
  凡各处郡王除正妃外妾媵多不过四人镇国辅国将军除正夫人奉国将军除正淑人外妾媵各不过三人镇国中尉除㳟人辅国中尉除宜人奉国中尉除安人外妾媵各不过二人生子之日先期开具姓名奏报以后请名请封庶无僣差若是滥收过数将辅导隐匿不奏官员参提究问奏请降调边方
  凡各王府选择仪宾须年十五以上人物长成俊秀者方许具奏成婚
  凡王府选中仪宾俱送本处儒学读书习礼教官严加训迪务俾讲学修徳既婚之后仍在本学读书
  凡宗室降为庶人者天顺间奏准其子女婚嫁有司每人办与四表里首饰银二十两猪四口羊四只自令婚配
  奏事
  明祖训
  凡亲王及嗣或出远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凡有宣召或差仪宾或驸马或内官赍持御宝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起程诣阙
  凡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者即是奸臣其王使至午门直门军官火者火速奏闻若不奏闻即系奸臣同党
  事例
  正统九年令各郡王奏事以所奏事理先令长史司启亲王知参详可否然后出批付令奏闻惟机密事不在此例 弘治十三年申定各郡王并将军中尉凡有奏请先令长史司具启亲王知会参详可否若应该具奏者然后给批差人赍奏如违该衙门将赍奏人员并教授一体参究其所奏事件仍行长史司具启亲王查勘参详明白具奏方才施行若机密重事或与亲王事有干涉及郡王分封相离窎远不在一城居住者许令径自具奏本府将军以下俱启王代奏若事与亲王无干及不系机密重情无故蓦越具奏者所司备查前例上请区处若已经参详奏行勘问未结重复奏扰即将奏词立案不行
  凡王府发放一应事务所司随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若不奏闻及已奏不待回报擅自承行者一体治以重罪在京各王出府之日法司即查前例通行长史司知会遵守



  明会典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五
  礼部十四
  蕃国礼
  蕃王来朝
  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赞舎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于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座于东南西向知府至馆以宾王接见具酒食宴待毕知府还蕃王送出于门外次日清晨从官复伴送蕃王入会同馆礼部尚书奉旨即馆中宴劳尚书至蕃王服其国服出迎相见宴享于龙江驿酒行作乐宴毕尚书及从官送至蕃王与其从官送至馆门外明日中书省奏知命官一员诣馆如前宴劳礼部告示侍仪司以蕃王及其从官具服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陈设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宝司设宝座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蕃王与其从官次于午门外蕃王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从官拜位于蕃王丹墀拜位之后俱北向设方物案于丹墀之北中道东西方物状案于御座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于方物案之东西知班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舎人二人位于蕃王之北引蕃王从官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从官之北俱东西相向馀如朝会仪是日鼓初严礼部陈方物于午门外举案者就案次严执事官俱入就位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其从官立俟于午门外三严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执事举方物案蕃王等从其后由西门入奉天西门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御奉迎皇帝具礼服御舆以出大乐鼓吹振作陞座乐止卷(⿱𥫗廉)-- 帘鸣鞭报时讫蕃王及其从官各就拜位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前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引班导蕃王升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状从行俱由西升乐作从殿西门入内赞接引蕃王至御前乐止赞拜蕃王再拜跪称兹遇某节钦诣皇帝陛下称贺致词讫宣方物官跪于御前西宣状承制官跪承制诣蕃王前立宣制讫赞拜蕃王俯伏兴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状官俱由西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至谨身殿乐止引班导蕃王及其从官俱出见皇太子前一日礼部官以蕃王所献东宫方物咨知内使监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南蕃王及其从官次于东门外又设蕃王拜位于殿门外及殿外其从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东西俱北向引班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从官二人于从官拜位之北皆东西相向馀陈设如朝会仪质明蕃王朝见皇帝讫常服至东宫门外文武官公服入侍从皇太子皮弁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引班引蕃王入乐作至位乐止其从官俟立于殿下东西相向赞拜作乐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引班蕃王至殿西门赞接引至殿中跪称兹遇某节诣皇太子殿下称贺致词讫俯伏兴蕃王复位赞拜乐作再拜皇太子答拜乐止蕃王出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从官及拜位赞拜乐作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皇太子兴乐作入殿门乐止蕃王及其从官以次出接伴舎人引见亲王前期王府官设王座于正殿东稍西北向蕃王座于稍南东向蕃王拜位于座之南王答拜位于座之北蕃王从官拜位于殿外门北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之东西承传二人位于殿门外之东西接伴舍人位于内赞之南东西相向引从官二人位于拜位之北王府官侍立位于殿上左右俱东西相向是日所司陈仪仗于殿之东西蕃王至王府门外执事者先入就位王皮弁服出陞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阶升王降座出迎于殿门外既见王府官引王由中门入舎人引蕃王由西门入各就拜赞拜蕃王再拜王答拜就座蕃王从官就拜位皆四拜礼毕蕃王诣王座前王降座蕃王举手揖毕王还府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门外择日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设黄麾仗于殿廷左右内使擎执如奉天殿受朝贺仪内使监陈设御座于殿中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稍南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入设诸王座于西偏与东偏诸王座相对俱东向蕃王座于殿中之西第一行东向次设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东西相向蕃王从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座于西庑东向北上和气郎陈大乐细乐舞队于殿之南楹光禄寺设御尊于殿中之南皇太子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于殿门左右之东西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诸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诸王如之蕃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二人文武官苐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食光禄寺直长于西庑各置尊酒及司壶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卿陈御食案及皇太子诸王食案寺丞设蕃王食案于殿中直长设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庑食案各于其座前诸执事者各供事舍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国服侍立于百官之北引进引皇太子诸王常服侍立殿内之左右侍仪导引皇帝常服陞御座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就座礼部官取旨导蕃王入就座光禄寺卿举御食案进于御前礼部侍郎光禄寺少卿举食案置于皇太子诸王之前礼部郎中光禄寺丞举食案置于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从官各以次就座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司壶于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皇帝举爵饮皇太子以下皆饮毕乐止酒再行细乐作奏感皇恩之曲乐作内使监令于御前进食供食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乐作和声郎唱上食皇帝进食皇太子以下皆食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凡五进食皆如之酒四行细乐作奏普天同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五行细乐作舞诸国来朝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酒六行细乐作奏朝天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七行细乐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长生队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其西庑斟酒进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乐宴毕皇帝兴乐作皇太子诸王还宫乐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东宫择日宴蕃王是日宿卫陈设如朝会仪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宴乐蕃王陞辞其陈设行礼如朝见仪惟不设宿卫及传制方物案宣状等官辞东宫亦如见仪惟不跪致辞礼毕中书省率礼部官送至龙江驿礼部设宴如初至礼部官还应天府官送起行
  二十七年更定蕃王来朝仪见朝仪项下
  蕃使朝贡
  洪武二年定使者至龙江驿遣应天府同知礼侍如蕃王朝贡礼明旦同知与蕃使至会同馆接伴舎人引蕃使由西同知由东入报中书省省臣以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前仪宴毕蕃使送侍郎出蕃使还馆侍仪司以蕃使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御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宝卿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道之北及殿上正中方物案于丹墀表案之南举案执事位各于位左右使者拜位于中道方物案之南通使位于使者之西俱北向馀陈设如朝会仪是日鼓初严百官具公服侍仪舎人入陈设次严执事者以方物各置于案舁之前行舎人引使者服朝服奉表后从由午门西门入至殿前丹墀西东向俟立三严文武官入就侍立位皇帝服皮弁服出乐作陞座乐止鸣鞭报时讫执事者置方物案退立扵左右舍人引使者置表于案就拜位赞拜乐作使者及众使皆四拜乐止舎人引使者诣表案跪取表授受表官又取方物状授受方物状官受表等官俱由西阶升至殿廷以表置于案赞宣表官取表跪宣于殿西宣讫兴置表于案退立殿西宣方物状官亦如之俱由殿西门复位使者皆俯伏兴复位承制官承制自中门出降诣使者前称有制使者皆跪宣制曰皇帝问使者来时国王安否使者答毕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承制官称有有后制使者皆跪宣制曰皇帝又问尔使者远来勤劳使者答毕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承制官升殿中跪复命讫复侍立位乐作使者皆四拜乐止礼部収表及方物礼毕皇帝兴乐作还宫乐止文武官及使者皆出蕃使见东宫毕礼部奉旨锡宴扵会同馆前期馆人设坐次扵馆中御酒案于正中礼部主客命执事设酒案食案于厅之南楹教坊司设乐是日礼部官陈龙亭于午门外光禄寺官奉旨取御酒置于龙亭仪仗鼓乐前导至馆蕃使出迎于门外执事者奉酒及奉旨官由中道入使者由西阶升立于厅之西隅执事者置酒于案奉旨官立于案东称有制使者望阙跪听宣毕赞拜使者再拜奉旨官酌酒授使者俱北面跪饮毕使者又再拜各就座执事者进食案酒七行作细乐汤五品作大乐酒五行七行陈杂戏宴毕奉旨官出使者送至馆门外择日皇太子锡宴次中书宴于左司次都督府御史台俱宴扵经历司并如前礼蕃王从官仪使者还陛辞陈设如朝见仪如有赐物礼部官于午门外置于案执事者服窄服红衫举案捧礼物官具朝服入陈案于丹陛东南赐诏则设诏书案扵礼物案之北拱卫司用黄盖遮覆使者行礼部官捧礼物及诏书自丹陛中道出至午门外付使者行初蕃使陛辞毕则辞东宫亦如初见仪出至午门外礼部官率应天府官送至龙江驿设宴如初
  十八年更定凡蕃国初附遣使奉表进贡方物先扵会同馆安歇礼部以表副本奏知仪礼司引蕃使习仪择日朝见其日锦衣卫陈设仪仗和声郎陈大乐于丹陛如常仪仪礼司设表案扵奉天殿东门外丹陛上方物案扵丹陛中道之左右设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表及方物状至丹墀跪授礼部官受之诣丹墀置于案执事者各陈方物于案毕典仪内赞外赞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状官各具朝服其馀文武官常服就位仪礼司官奏请陞殿皇帝常服出乐作陞座乐止呜鞭讫文武官入班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引礼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赞四拜典仪唱进表序班举表案由东门入至扵殿中内赞赞宣表外赞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状讫蕃使俯伏兴四拜礼毕驾兴乐作还宫乐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国常朝及为国事谢恩遣使进表贡方物皆如前仪唯不宣表
  圣节正旦冬至蕃国望阙庆祝仪
  洪武二年定前期执事者于王宫正殿南向陈香烛案于阙廷前王拜位于殿中褥位于香案前众官拜位于王之后俱北向司礼司赞于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于香案前俱东西相向是日陈军仗于王宫门之外乐工陈乐于拜位之后众官先具朝服引班于王宫门外东西执事俱就位王于后殿具冕服未赐者服其服众官入俟立于殿庭东西王出乐作由西陛升至拜位乐止众官就拜位赞拜乐作王兴众官皆四拜乐止王由东门入乐作至褥位乐止赞跪王与众官皆跪王三上香俯伏兴众官皆兴王由东门出乐作还位乐止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赞搢笏三舞𮛫跪三拱手加额呼万岁出笏俯伏兴赞四拜礼毕王与众官以次出
  蕃国遣使进表仪
  洪武二年定前期所司于王宫内外及国内街巷结彩设阙亭于殿上正中表笺案于阙庭前香案于表笺案前司香二人于香案左右王拜位于殿中众官位王后俱北向司礼二人于王位北引礼二人扵王位左右引班四人于众官左右俱东西相向使者立位于香案东捧表笺二人扵香案西设乐于众官拜位之后龙亭于殿南正中仪仗鼓乐于龙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陈印案扵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王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诣案前用印毕用黄袱裹表红袱裹笺各置于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笺官捧置于案使者与捧表笺官各就位引王引王及众官俱入就拜位赞拜乐作再拜乐止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三上香讫捧表官取表东向跪进王受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跪受兴置于案赞兴王复位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礼毕捧表笺官捧表前行置扵龙亭中金鼓仪吹鼓乐前导王送至宫门外还众官朝服送至国外使者乃行
  蕃国迎诏仪
  洪武十八年定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驰报于王王遣官远接诏前期令有司扵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扵正中设香案于龙亭之南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彩王宫内设阙亭扵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廷之前设司香二人扵香案之左右设诏使立位于香案之东设开读案于殿陛之东北设蕃王拜位于中道北向设蕃国众官拜位于蕃王拜位之南异立重行北向设宣读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展诏官二人于宣读官之南俱西司司礼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扵司礼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廷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远接官接见诏书迎至馆中安诏于龙亭中遣人驰报王王即率国人众官及耆儒僧道出迎于国门外至馆中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行五拜礼讫迎诏出馆至国门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众官次众次仪仗鼓乐次诏书龙亭使者常服行于龙亭后迎至殿中金鼓分列门外之左右置龙亭于殿上正中使者立扵东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人等各就拜位司赞唱开读诏展诏授捧诏官对展宣诏官称有制赞跪蕃王及众官跪宣读毕捧诏官捧诏至龙亭前授使者仍置于龙亭中赞俯伏兴平身乐作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圭鞠躬三舞蹈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引礼引蕃王退引班引众官以次退蕃王及众官释服使者以诏书付所司颁行蕃王与使者分宾主行礼















  明会典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六
  礼部十五
  官员拜礼
  礼仪定式
  凡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二品见一品二品居右行两拜礼一品居左答礼三品见二品三品居右行两拜礼二品居左答礼四品见三品四品居右行两拜礼三品居左答拜五品见四品五品居右行两拜礼四品居左答礼六品以下仿此如三品见一品四品见二品行两拜礼一品二品官答受从宜馀品仿此如有亲戚尊卑之分从行私礼
  事例
  洪武四年令凡官员奏事听宣诏进物受赐及祭祀上香奠帛祭酒读祝等事行跪礼如常仪凡揖礼下见上躬身举手齐眼为敬上官随坐随立无答其次下官举手齐口上官举手齐心答之 二十九年令凡王府将军与驸马仪宾公侯相见将军居左驸马等居右皆再拜与文武一品至三品官相见将军居中各官拜将军答礼与四品以下官相见各官拜将军坐受 三十年令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其品级近者相见行礼则东西对立稍卑者居西高者居东其品级相越二三等者卑者居下尊者居上其相越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白如一品与二品相见二品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与三品四品相见三品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相见一品坐受禀事则跪馀仿此凡司属官品级亚扵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待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亦不许与外官交接凡同僚官品级有高下者不拘凡大小官员于内府相见不许跪拜 弘治十二年议准王府长史不许行走三司中门若相见之际须以礼待之 十五年奏准陜西行太仆寺卿与御史相见比辽东山西等处例出入行走中门正道
  官员公座
  礼仪定式
  凡大小衙门官员每日公座行肃揖礼佐贰官揖长官长官答礼首领官揖长官佐贰官长官佐贰官拱手
  属官见上司官
  礼仪定式
  凡属官见上司官必序立于堂阶之上总行一揖上官拱手首领官答揖其公干节序见上司官皆行两拜礼长官拱手首领官答礼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内外掾史令史书吏宣使奏差人等晨谒长官必序立阶下一揖乃退长官不答礼幕官拱手如节序及公参或差遣辞见俱两拜长官不答礼凡吏典见幕官亦序立阶下肃揖幕官不答礼如时节公参或差遣辞见俱两拜长官不答礼凡吏典见幕官亦序立阶下肃揖幕官不答礼如时节公参差遣辞见行两拜礼幕官拱手 十五年令所属卑官参见者不答品级等者答拜所属官品级高者与上司官卑者均礼
  公聚序坐
  礼仪定式
  凡文武官公聚各依品级序坐若资品相同者各照衙门次第若王府官属与朝官坐立各照品级俱在朝官之次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凡学官位于杂职之上 二十五年令王府筵宴按察司佥事入殿坐于长史之上 宣徳三年令御史给事中照品级坐 景泰三年令六科都左右给事中内外序坐书衔俱居御史之左 成化二年奏准凡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列坐总兵系伯爵以上者居左巡抚系佥都御史以上者居右若总督提督军务等官自佥都御史以上俱坐扵总兵官侯伯之左列名于前 五年奏准在京法司会官审囚俱于承天门外东西重行列位公侯驸马伯列于东班都督等官列于东班后行尚书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通政司大理寺佐贰官并六科掌科给事中列于西班后行礼部会议民情俱于阙左门东直房序坐尚书左右都御史等官上坐侍郎副都御史等官对坐通政司𠫵议大理寺寺丞等官列于东傍六科掌科都给事中列扵西傍南京文武衙门公事会集序坐亦如之 八年奏准御史郎中贠外郎主事奉敕同差者俱照新差职名先后序坐若郎中等官奉敕会同御史或御史奉敕会同郎中等官行事当以奉𠡠之人坐左次者居右其各衙门一应公差有关会御史者俱让御史居左若不系同差别处政务相关止依品级序坐 十四年定在外总兵巡抚官位次左右都督与左右都御史并都督同知与副都御史并都督佥事与佥都御史并俱文东武西伯以上则坐扵左 十五年奏准都御史系总督及提督军务者不分左右副佥俱坐扵左总兵官俱坐于右
  官员相遇回避等第
  礼仪定式
  凡驸马遇公侯分路而行一品二品遇公侯驸马引马侧立须其过二品见一品二品趋右让道而行三品遇公侯驸马引马回避遇一品引马侧立遇二品趋右让道而行四品遇一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二品引马侧立遇三品趋右让道而行五品遇二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三品引马侧立遇四品趋左让道而行六品遇三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四品引马侧立遇五品趋右让道而行七品遇四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五品引马侧立遇六品趋右让道而行八品遇五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六品引马侧立遇七品趋右让道而行九品遇六品以上官引马回避遇七品引马侧立遇八品趋右让道而行品级相等者分路而行如有亲戚尊卑之分听从回避 凡内官遇驸马扵道必须下马遇公侯一品二品官引马侧立遇三品四品官分路而行 凡公侯驸马一品二品随从火者人等非跟随本官而私自出入者凡遇文武百官必须下马违者治罪 凡所属官遇上司官引马回避所属官品级高者遇上司官卑者分路而行 凡官员应合回避而路窄不可回避者则下马拱立应分路者不得占中道 凡文武官员出入应合开道而自不开道致令应回避官员不曽回避者不问若因而生事者止问上官 凡街市军民人等买卖及乘坐驴马出入者遥见公侯驸马一品以下至四等官过往即便下马让道 凡官员当避路者若承宣召及祠祭官诣祠所并有捕逐者在道虽遇应避之官不避
  事例
  洪武二十九年令凡遇王府将军于道驸马仪宾公侯让左文武一品至三品官引马侧立四品以下官下马三十年令凡军民人等扵街市遇见官员引道经过
  即须下马却避不许冲突违者论罪
  官员仪从
  礼仪定式
  凡文武百官自四品以上仪从并依旧制从宜五品官止许引导一人六品以下不许引导其出郊在外仪从仍依旧制不拘此例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更定官员仪从公十人侯八人伯六人一品至三品六人四品至六品四人七品至九品二人其役使奴婢公侯之家不过二十人一品不过十二人二品不过十人三品不过八人 成化元年令凡京官出外四品以上引导三对用锡槊钢义藤棍七品以上引导二对用锡槊藤棍在外方面堂上官引导三对用锡槊钢义藤棍各府及塩运司等衙门四品以上官引导二对用锡槊藤棍七品以上引导一对用藤棍八品九品用竹箆一对引导杂职不许引导若府州县官催徴用竹箆荆杖巡捕用义刀之类导引者不在禁限其京官回还乡里本府州县并不许引导及责罚吏民违者从巡按御史按察司官究治若风宪官僣用亦许诸司指实具奏
  新官到任仪
  事例
  洪武十八年定一有司新官受职赴任者未到城一舍二三十里而止先令人报知礼房吏告示官属及父老人等相率出城来会令洒扫合祀神祗祠宇偹牲醴祭仪以候谒告比至城外斋宿三日第四日清晨父老人等导引入城遍诣诸神祠如仪致祭其祝文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人奉命来官务専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谒神特与神誓神率幽冥阴阳表里予有政事未偹希神默助使我政兴务举以安黎民予倘怠政奸贪䧟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之尚享一祭神之礼新官到任之日诣神庙祭祀礼房先偹牲酒等物陈设礼生父老人等导引新官同僚属官吏诣庙赞礼唱排班班齐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唱行初献礼引赞引新官诣神位前赞唱跪新官跪赞唱众官皆跪赞唱献爵执事捧爵于左跪新官献毕仍授执爵者以爵奠扵神位前赞唱读祝执事者取祝跪读毕赞唱俯伏兴平身赞唱行亚献礼执事以爵酹酒奠扵神位前终献如亚献仪毕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一新官到任之日本衙门合偹仪仗皂隶前期一日出城伺候至日清晨首领官率礼房吏迎接入城先诣神庙祭祀毕引至本衙门仪门外下马从中道入先扵月台上望阙设香案礼生引新官至香案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上𠫊公座皂隶排衙报时辰抬书案至前吏房将公座呈押一𠫵见礼先从皂隶次吏典各行两拜礼新官坐受次合属官𠫵见亦行两拜礼新官拱手答礼次首领官见行两拜礼新官起身拱手答礼次佐贰官行两拜礼新官出公座答礼如是佐贰官到任先受所属首领官行礼至长官前行两拜礼长官出公座答礼毕谕僚属曰朝廷设官置吏欲其敬神恤民亲贤远奸兴利除害某不敏沗兹重任尚赖一二僚属及邑中长者匡其不逮庶免后艰其四境之内利有当兴弊有当革某等当共竭力为之以安黎庶谕毕署押公文各房吏典将该管应有己未完结事件施行等项逐一开写须知呈报新官署押文书如系长官则交割印信仓库匙钥等件毕照依各房报呈须知事目逐一发落署判公事毕将所祭牲酒与官属父老享饮而退其九年考满仍具牲酒率官属父老人等辞庙致祭就以祭物出郊饯别而去其祝文及所谕之言礼生代说亦可 宣徳十年奏准各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新官到任于本处城隍庙会请应祀诸神用猪羊二牲总祀
  庶人常见礼仪
  诸司职掌
  凡民间子孙弟侄甥婿见尊长生徒见师范奴婢见家长久别行四拜礼寻常近别行揖礼其馀亲戚长幼照依等次久别行两拜礼寻常近别行揖礼平交同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乡党叙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揖拜之礼幼者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如佃户见佃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十二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序尊卑如家人礼于其外祖及妻家亦序尊卑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如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须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敢有凌侮者论如律



  明会典卷五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七
  礼部十六
  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兖冕十二章
  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元表朱里前后各有十二旒旒五采玉珠十二玉簪导朱缨圭长一尺二寸
  元衣𫄸裳衣六章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六章织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中单以素纱为之
  红罗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织火龙山三章革带佩玉长三尺三寸
  大带素表朱里两边用缘上以朱锦下以绿锦
  大绶六采用黄白赤元缥绿织成纯质五百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执三玉环
  朱袜赤舄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之
  明集礼
  祭社稷先农册拜皆服衮冕
  皮弁服
  诸司所掌
  皮弁服其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毎缝中缀五采玉十二以为饰玉簪导红组缨其服绛纱衣蔽膝随衣色白玉佩革带玉钩䚢绯白大带白袜黒舄
  明集礼
  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常服
  明集礼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䄂袍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皇后冠服
  礼服
  明集礼
  冠为圎匡冒以翡翠上饰以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十二钿服祎衣深青为质画翟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𰨓𥚑蔽膝随衣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玉革带青袜青舄以金饰凡受册谒庙朝会皆服之
  常服
  明集礼
  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金玉珠宝翡翠随用诸色团衫金绣龙带用金玉燕居则服之
  事例
  洪武四年定常服龙凤珠翠冠真红大䄂衣霞帔红罗长裙红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
  皇妃冠服内命妇附
  礼服
  明集礼
  冠饰以九翚四凤花(⿰钅义)-- 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翟衣青质编次扵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黼领朱縠褾𰨓𥚑蔽膝随裳色加文绣重雉为章二等以緅为领缘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袜舄佩绶凡受册助祭朝会则服之
  常服
  明集礼
  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诸色团衫金绣鸾凤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事例
  洪武四年定常服山松特髻假鬓花钿或花(⿰钅义)-- 钗凤冠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裙罗禙子衣用织金及绣凤文东宫妃王妃同 五年定内命妇三品以上用花(⿰钅义)-- 钗翟衣四品五品用山松特髻大衫为礼服贵人视三品以后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为礼服珠翠庆云冠鞠衣禙子缘襈袄裙为常服
  东宫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九章
  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
  圭长九寸五分
  元衣𫄸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宗彝火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黼领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䚢玉佩
  绶五采用赤白元缥绿织成纯赤质三百三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白表朱里上缘以红下缘以绿
  白袜赤舄陪祀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朝贺则服之
  明集礼
  从祭社稷及受册纳妃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九缝毎缝中缀五采玉九金簪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白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明集礼
  𦍤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常服
  事例
  洪武元年定常服乌纱折上巾
  东宫妃冠服
  礼服
  明集礼
  犀冠刻以花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诸色团领衫金绣鸾凤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亲王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九章
  冕五采玉珠九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簪导
  圭长九寸二分五釐
  青衣𫄸裳衣五章织山龙华虫火宗彝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
  白纱中单黼领青缘
  蔽膝随裳色织火山二章
  革带金钩䚢佩玉
  绶五采赤白元缥绿织成纯赤质三百二十首小绶三色同大绶间织三玉环
  大带表里白罗朱绿縁
  白袜朱履助祭谒庙正旦冬至等朝贺则服之
  明集礼
  受册纳妃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九缝中缀五采玉九金簪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明集礼
  𦍤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亲王妃冠服公主同
  礼服
  明集礼
  冠饰以九翚四凤花(⿰钅义)-- 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翟衣青质五色九等绣翟编次扵衣及裳素纱中单黼领朱縠褾襈裾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縁绣翟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玉革带青袜舄佩绶凡受册助祭朝会则服之
  常服
  明集礼
  犀冠刻以花凤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诸色团领衫金绣花凤惟不用黄带用金玉犀燕居则服之
  世子冠服
  衮冕
  诸司职掌
  衮冕七章
  冕三采玉珠七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簪导
  圭长九寸
  青衣𫄸裳衣三章织华虫火宗𢑴裳四章织𧁑粉米黼黻
  素纱中单青领襈赤韨
  革带佩白玉玄组绶
  绶紫质用紫黄赤三采织成间织三白玉环白袜赤舄
  事例
  洪武二十二年定凡遇圣节千秋节并正旦冬至进贺表笺及其父王生日诸节庆贺皆服衮冕
  皮弁服
  皮弁乌纱冒之前后各八缝毎缝中缀三采玉八金簪朱缨玉圭绛纱袍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世子妃冠服
  珠翠七翟冠大衫霞帔用大红金绣云凤文金翟头禙子鞠衣金绣云凤文大带用青罗或用红玉榖圭玉革带玉绶花玉佩青罗袜青纻丝描金云凤舄上加珠六颗
  郡王冠服
  兖冕
  衮冕五章
  冕三采玉珠七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簪导
  圭长九寸
  青衣𫄸裳衣三章织宗彝藻粉米裳二章用黼黻素纱中单青领襈裾玉佩绶间织二玉环袜舄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七缝毎缝中缀三采玉七金簪朱缨玉圭红裳素纱中单蔽膝随裳色玉佩大带大绶袜舄
  郡王妃冠服郡主同
  珠翠七翟冠大衫霞帔用大红金绣云翟文金坠头禙子鞠衣金绣云翟文大带用青罗或用描金云翟舄上加珠六颗
  长子冠服
  朝服
  七梁冠大红素罗衣白素纱中单大红素罗裳及蔽膝大红素罗白素纱二色夹带玉朝带丹矾红花锦锦鸡绶玉佩象牙笏白绢袜皂皮云头履鞋
  公服
  皂皱纱幞头大红素纻丝衣玉革带
  常服
  乌纱帽大红纻丝织金狮子开䙆圆领玉束带皂皮铜线靴
  长子夫人冠服
  珠翠五翟冠大红纻丝衫深青纻丝金绣翟鸡禙子青罗金绣翟鸡霞帔金坠头
  镇国将军冠服
  与长子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
  与长子夫人同
  辅国将军冠服
  与镇国将军同惟冠六梁带用犀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
  与镇国将军夫人同惟冠用四翟抹金银坠头
  奉国将军冠服
  与辅国将军同惟冠五梁带用金钑花常服大红织金虎豹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
  与辅国将军夫人同惟禙子霞帔金绣孔雀文
  镇国中尉冠服
  与奉国将军同惟冠四梁带用素金佩用药玉
  镇国中尉恭人冠服
  与奉国将军淑人同
  辅国中尉冠服
  与镇国中尉同惟冠三梁带用银钑花绶用盘雕公服用深青素罗常服红织金熊罴
  辅国中尉宜人冠服
  与镇国中尉恭人同惟冠用三翟禙子霞帔金绣鸳鸯文银坠头
  奉国中尉冠服
  与辅国中尉同惟冠二梁带用素银绶用练鹊幞头黒漆常服红织金彪
  奉国中尉安人冠服
  与辅国中尉宜人同惟大衫用丹矾红禙子霞帔金绣练鹊文
  县主冠服
  珠翠五翟冠大红纻丝大衫深青纻丝金绣孔雀禙子青罗金绣孔雀霞帔抹金银坠头
  郡君冠服
  与县主同惟冠用四翟禙子霞帔金绣鸳鸯文
  县君冠服
  与郡君同惟冠用三翟
  乡君冠服
  与县君同惟大衫用丹矾红禙子霞帔金绣练鹊文明会典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八
  礼部十七
  冠服
  朝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黒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叚前后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叚前后玳瑁为蝉俱左插雉尾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
  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二品冠六梁革带绶环用犀馀同一品
  三品冠五梁革带用金佩用玉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金笏用象牙四品冠四梁革带用金佩用药玉馀同三品
  五品冠三梁革带用银钑花绶用黄绿赤紫四色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镀金笏用象牙六品七品冠二梁御史加獬豸革带用银佩用药玉绶用黄绿赤三色丝织成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笏用槐木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㶉𪆟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一文武官朝服扵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服之
  事例
  洪武三十年奏准杂职等官凡遇大朝贺等礼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礼
  公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公服用盘领右衽袍或纻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宽三尺
  一品至四品绯袍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九品绿袍
  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様
  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
  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
  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
  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
  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
  八品以下无纹
  幞头用漆纱二等展角各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幞头用垂带
  笏依朝服为之
  腰带
  一品用玉或花或素
  二品用犀
  三品四品用金荔枝
  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于下靴用皂其在京文武官于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员于毎日清早公座服之
  一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贠若遇大朝贺进表等陪班行礼止用公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 文武官公服花様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朝服公服制度内外文武官同其公服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二十六年令常朝止穿便服若遇𦍤望具公服朝𠫵 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幞头展角与入流官同不用垂带
  祭服
  诸司职掌
  一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第并同朝服
  明集礼
  凡遇上亲祀郊庙社稷群臣分献陪祀则具祭服
  事例
  洪武六年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 二十九年令在外未入流品陪祭俱用祭服与九品同
  常服
  诸司职掌
  一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庶民止用䌷绢纱布不许别用
  一花様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
  三品四品孔雀云雁
  五品白鹇
  六品七品鹭鸶㶉𪆟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
  风宪官用獬豸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
  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罴
  六品七品彪
  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一官员及军民僧道人等衣服帐幔并不许元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其朝见人员四时并用颜色衣服不许纯素
  洪武礼制
  凡各处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朝贺进表笺陪班行礼止用乌纱帽红团领衫黑角束带 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品七品素银带八品九品乌角带 凡年老致仕及事亲辞闲官员许用纱帽束带若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
  事例
  洪武三年令百官服色凖所授散官不许见任之职二十二年令文武官除本等纱帽外遇雨雪许戴雨帽公差出外许戴帽子入城不许其公差人员出外者亦如之 二十三年令官员人等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䄂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二十五年定公侯驸马伯束带与一品同杂职未入
  流官与八九品同 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遇朝贺及谢恩见辞一体具服行礼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毋得衣麒麟服色 天顺二年令官民人等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斗牛大鹏像生狮子四宝相花大西畨莲大云花様及姜黄柳黄明黄玄色绿等色
  仪宾冠服
  朝服公服常服俱照品级与文武官同惟笏皆用象牙常服花様视武官
  教坊司官冠服
  事例
  洪武间令教坊司官常服冠带与百官同至御前供奉执粉漆笏服黒漆幞头黒绿罗大袖襕袍黑角偏带皂靴
  命妇冠服
  礼服
  诸司职掌
  一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五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三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片
  翠口圏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二品至四品冠用金事件
  珠翟四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四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
  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一品至四品霞帔用云霞文钑花金坠子禙子用云霞文
  五品至六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三个
  珠牡丹开头二个
  珠半开五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牡丹叶一十八
  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霞帔用云霞文
  五品镀金钑花银坠子
  六品钑花银坠子
  七品至九品冠用抹金银事件
  珠翟二个
  珠月桂开头二个
  珠半开六个
  翠云二十四片
  翠月桂叶一十八片
  翠圈口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
  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七品霞帔禙子与八品同
  八品九品霞帔用绣纒枝花坠子与七品同禙子绣枝团花
  事例
  洪武五年定命妇圆衫之制以红罗为之绣重雉为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六品四等七品三等其馀不用绣雉 二十四年定命妇冠服八侯伯与一品同大袖衫用真红色一品至五品纻丝绫罗随用六品至九品绫罗䌷绢随用霞帔禙子皆用深青縀疋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文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之 大袖衫领阔三寸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前身长四尺一寸二分后身长五尺一寸内九寸八分行则折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袖长三尺二寸二分根阔一尺口阔三尺五分落折一尺一寸五分掩纽二就用衫料连尖长二寸七分阔二寸五分各扵领下一尺六寸九分处缀之扵掩下各缀纽门一以纽住折起后身之馀者兜子亦用衫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处各阔一尺五分缝合扵领下一尺七分处缀之上缀尖皆缝合以蔵霞帔后垂之末者霞帔二条各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后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后垂横缀青罗襻子牵聨并之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后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插兜子内蔵之坠子中钑花禽一四面云霞文禽如霞帔随品级用笏以象牙为之圎首方脚长六寸四分阔一寸五分厚一分五釐
  常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命妇常服用颜色圎领衫
  生员巾服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定生员襕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绦软巾垂带
  吏员巾服
  事例
  洪武四年定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定巾 十四年令吏员皂衣改用青色 三十年令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様不与庶民同
  士庶巾服公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初戴四带巾今改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执仗之士首服镂金额交脚幞头服诸色辟邪宝相花裙袄铜葵花束带皂纹靴刻期冠方顶巾衣胸背鹰鹞花腰线袄子诸色阔丝匾绦象牙雕花环行縢八带鞋皂隶冠圎顶巾衣皂衣
  事例
  洪武三年令庶民男女衣服并不得僣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许用䌷绢素纱其首饰钏镯并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靴不得裁制花様金银妆饰 四年令皂隶公使人穿皂盘领衫戴平顶巾系白褡膊带锡牌 六年令庶民巾环不得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并同庶民帽不得用顶帽珠许用水晶香木校尉只孙束带幞头靴鞋刻期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外馀同庶民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用䌷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䌷纱 校尉用金鹅帽黑漆戗金荔枝改作铜钉様毎五钉攅就四面稍起边栏鞓用青𦂳束之 各衙门祇禁原穿皂衣改用淡青 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绦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道录司官法服朝服皆绿纹饰以金 二十二年令将军力士校尉旗军常戴头巾或𧛾脑官下舍人并儒士吏员民人常戴本等头巾乡村农夫许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 二十三年令耆民儒士生员衣制同丈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 二十五年令文武官同籍父兄伯叔弟侄子婿及儒生员吏典知印承差钦天监天文生太医院医士瑜珈僧正一道士将军散骑舍人带刀之人正伍马军并马军小旗教读大诰师生许穿靴校尉力士遇上直许穿出外不许其庶民商贾技艺步军及军下馀丁管步军縂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隶伴当在外医卜阴阳人皆不许止许穿皮扎䩺其北平山东山西宣大陜西河南并直隶徐州地寒人民许穿牛皮直缝靴 二十六年禁官民步卒人等不许服对襟衣惟骑士不拘
  士庶妻冠服婢使人等附
  明集礼
  士庶妻首饰许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䌷绢
  事例
  洪武五年令凡民间妇人礼服惟用紫染色絁不用金绣凡妇女袍衫止用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凡女子在室者服饰之制皆作三小髻金(⿰钅义)-- 钗珠头𩫹窄袖禙子凡婢使人等绾高顶髻用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绾双髻用长袖短衣长裙 成化十年禁官民人等妇女不许僣用浑金衣服宝石首饰
  乐人巾服
  明集礼
  乐艺冠青卍字顶巾系红绿褡膊乐妓则戴明角冠皂禙子不许与庶民妻同
  事例
  洪武十二年令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十四年令乐人戴鼓吹冠不用锦绦惟用红𦞂膊服色不拘红绿 二十一年令教坊司妇人不许戴冠穿禙子 二十五年令乐工当承应许穿靴出外不许三十年令乐人衣服许用明绿桃红玉色水红茶褐
  颜色其馀不得穿用俳色长乐工俱戴皂头巾系杂色馀凡御前供奉俳长皆服鼓吹冠红罗胸背小袖袍红绢褡膊皂靴
  色长皆服鼓吹冠红青绿纻丝衫画百花袍红绢褡膊歌工皆服弁冠红罗织锦胸背大袖袍红生绢锦领中单黒角束带红熟绢锦脚袴皂皮琴鞋白绵布夹袜乐工服色与歌工同凡中宫供奉女乐奉鸾等官妻本色䯼髻青罗圎领
  提调女乐服黒漆唐巾大红罗销金裙袄胸带大红罗抹额青绿罗彩画云肩描金牡丹花皂靴
  奏乐女乐服色与歌章同


  明会典卷五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十九
  礼部十六
  房屋器用等第
  诸司职掌
  一凡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绘画藻井其楼房不系重檐之例听从自便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家庙三间五架俱用黒板瓦盖屋脊用花様瓦兽梁栋斗栱檐角彩色绘饰窗房柱用金漆或黒油饰其馀廊庑库厨从屋等房从宜盖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
  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正门三间三架门用黒油摆锡环
  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止用土黄刷正门一间三架黒门铁环
  一品官房舍除正厅外其馀房舍许从宜盖造比正屋制度务度减小不许太过其门窗户牖并不许用朱红油漆
  一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及彩色装饰
  一器皿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用金馀用银
  三品至五品酒注用银酒盏用金
  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用银馀皆用滋漆木器并不许用朱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器用锡盏用银馀滋漆
  一伞盖一品二品银浮屠顶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三品四品用红浮屠茶褐罗表红绢里三檐已上伞盖俱用黒色茶褐雨伞俱用红油绢
  五品用红浮屠顶青罗表红绢里雨檐雨伞同四品六品至九品用红浮屠顶青绢表红绢里两檐两伞俱用油纸
  一官员床面屏风槅子并用杂色漆饰不谁雕刻龙凤文并金饰朱漆
  一官员鞍辔公侯一品二品用银减铁事件䩞用描银三品至五品用银减铁事件䩞用油画
  六品至九品用摆锡铁事件䩞用油画
  一凡军官军士应用弓矢止是黒漆弓袋箭囊并不许用朱漆描金妆饰
  一已上服色器皿房屋等项并不许雕刻刺绣古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及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等形
  明令
  凡官民服色冠带房舍鞍马贵贱各有等第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僣上官员任满致仕与见任同其父祖有官身没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父祖房舍衣服车马比父祖用有官者依品级其御赐者及军官军人服色不在禁例
  一车舆并不得雕饰龙凤纹
  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间金妆饰银螭绣带青幔四品五品素丝头绣带青幔
  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素带青幔轿子比同车制庶民车用黒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子比同车制并不许用云头
  一帐幔并不许得用赭黄龙凤纹
  职官一品至三品许用金花刺绣纱罗
  四品五品刺绣纱罗
  六品以下许用素纱罗
  一伞盖庶民并不得用罗绢凉伞许用油纸雨伞一鞍辔庶民不得描金惟用铜铁妆饰
  稽古定制
  一在京功臣宅舍地势宽者住宅后许留空地十丈住宅左边右边各许留空地五丈若见住旧居所在地势窄隘已有年矣左右前后皆是军民所居止仍旧居不许那移军民以留地
  一京城系人烟辐辏去处其地有限设使官员之家往往窥觑住宅左右前后空地日侵月占围在墙内作园种植菜蔬及为㳺玩处所甚妨军民居住且京城官员不下数千若一槩仿效京城内地多为菜园百十万军何处居住今后官员住宅照依前定丈尺不许多留空地如有过此即便退出与军民居住令子孙赴告官给园地另于城外量拨一在京文职官员所居房屋临时奏请量拨居住
  凡公侯内外文武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孙家人奴仆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咸兴贩物货以给家用器物之类遣人扵外卖买以给家用不系商贾取利者不在禁例
  一古先哲王之制大邑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且如国王所居之城九里公侯所居之城止得三里伯止得一二里伯八十步子男止得一里古人尊卑之分如此今已矣功臣之家不守分限往往扵住宅前后左右多占地丈盖造亭馆或开掘池塘以为㳺翫似此越礼犯法所以不能保守前功共享太平之福一古人扵地有王气之处往往埋金以厌之或井其地以泄之前代帝王如此用心今京城已故各官多有不谙道理扵住宅内自行开挑池塘养鱼种莲以为玩好非惟泄断地胍实于本家不利以致身亡家破今后京城内官员宅院不许开挑池塘亦不得于内取土筑墙掘成坑坎
  事例
  洪武三年令寺观庵院除殿宇梁栋门窗神座案卓许用红色外其馀僧道自居房舍并不许起造斗栱彩画梁栋及僣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卓 六年令凡各处僧道寺观金采装饰神佛龙凤等像除旧有外不许再造凡舟车坐轿除红漆外许杂色漆饰五品以上车用
  青幔馀并不许其坐轿止许妇人及官民老疾者乘之凡伞盖京城内一品二品许用其馀止许用雨伞京城外听用之 凡帐幔职官一品至五品许用绫罗纱被褥用纻丝锦绣六品至九品帐幔用纱绢被褥用绫罗䌷绢庶民用䌷绢布 十六年令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应天府尹国子祭酒翰林等学士许张伞盖 三十五年申明军民房屋不许盖造九五间数一品二品厅堂各七间六品至九品厅堂梁栋止用粉青刷饰庶民所居房舍从屋虽十所二十所随所宜盖但不得过三间官员伞盖不许用金绣朱红装饰公侯驸马伯与一品二品同官民人等不许僣用金酒爵其椅卓木器之类并不许用朱红金饰鞍辔马颔下缨并秋辔俱用黒色不许红缨及描金嵌金天青朱红妆饰军民用铁事件黒绿油䩞馀同诸司职掌 正统十二年令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许乘轿其馀不许违例在外各衙门俱不许乘轿 天顺八年诏京城内外寺观今后不许増修请额 成化九年申明两京官员油伞遇雨任用其凉伞京城内不许张设若出郊出外不拘此限弘治七年申明两京及在外文武官员除奉有特旨
  及文职例应乘轿者止许四人扛抬其两京五府管事并在京在外镇守守偹等项公侯伯都督等官不分老少皆不许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指实奏闻








  明会典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十
  礼部十九
  冠礼
  天子冠礼
  明集礼
  前期太史院奉制筮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辞或用古辞或临时修撰礼部偹仪注中书省承制命某官摄太师某官摄太尉既筮日遣某官奏告天地宗庙行一献礼讫告示文武百官于皇城守宿清晨具朝服行礼前一日内使监令陈御冠席于奉天殿正中设香案与冕服案于御冠席之南香案又御座之南尚宝卿设宝案于香案之南侍仪司设太师太尉起居位于文楼之南西向设文官起居位扵太师太尉起居位之后设武官起居位扵武楼之南设太师太尉拜位于丹墀内道稍西北向东上设太师太尉侍立位于殿上御席之西东向设盥洗位于丹陛西阶之下东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南楹之左右东西相向设文官拜位于内道之东毎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设武官拜位于丹墀内道之西毎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设使客位于文官拜位之东北面西上殿前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武官起居位之北东向设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官起居位之北西向设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东西相向䕶卫百户二十四人位扵宿卫镇抚之南稍后东西相向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乘马之前东西相向知班位二人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典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东西相向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太师太尉二人位于太师之北西立东向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引使者二人位于文班之南设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扵丹陛上之西东向光禄官二员位于丹陛上之东西向拱立司官位扵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扵殿上之东西向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䕶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扵丹陛上之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扵丹陛上北向将军二人于殿上(⿱𥫗廉)-- 帘前之左右将军六人位扵殿门之左右将军四人位于丹陛上之四隅将军六人于奉天门之左右东西相向是日清晨金吾卫陈设甲士扵午门外之东西陈五辂扵丹墀之南北向典牧所陈仗马扵文武楼之南东西相向陈虎豹于奉天门外东西相向协律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之南击鼓初严催班舍人催文武百官具朝服击鼓次严引班引文武官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知班典仪内赞宿卫镇卫鸣鞭殿内将军殿外将军俱入就位引班引殿前班挥挥光禄卿各依品从序立于起居位东西相向诸侍卫官俱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诣谨身殿后迎击鼓三严引班引文武官以序入起居位引使客立于文班之后侍仪版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皇帝服空顶帻双童髻双玉导绛纱袍御舆以出侍卫导从警跸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和郎作乐太常博士引太常导至奉天殿即御位乐止卷(⿱𥫗廉)-- 帘鸣鞭鸡唱报时讫拱卫司官由殿西门出降西阶引班引入起居位通班唱各供事殿前班侍从班及诸执事各就本位引礼引太师太尉先入就拜位引班引文武官俱入就丹墀拜位知班唱班齐典仪唱拜赞礼唱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引礼引太师先诣盥洗位西向立引礼唱搢笏盥手太师搢笏盥手引礼唱帨手司巾以巾进太师帨手讫引礼唱出笏太师出笏引礼引太师由西陛升引礼退就本位本师至殿西门接引至御席西东向立引礼复引太尉诣盥洗位西向立引礼赞搢笏盥手太尉搢笏盥手引礼赞帨手司巾者以巾进太尉帨手引礼赞出笏太尉出笏引礼引太尉由西陛升引礼退复位太尉至殿西门内赞接引入立扵太师之南侍仪跪奏请加元服退复位太尉进就皇帝座前少右跪搢笏脱空顶帻以授内使内使跪受帻兴置巾⿰木莭 -- 栉毕设纚出笏兴退立扵西太师进至御前北向立内使监令就案取冕立于太师之左太师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夀考维祺以介景福内使监令奉冕跪授太师太师搢笏跪受冕加冠加簪缨讫出笏兴退立于西内使监令彻栉纚箱御用监令跪奏请皇帝着衮服皇帝兴着衮服讫侍仪跪奏请就御座内赞赞进醴乐作太师进就御座北面立光禄卿奉酒进授太师太师搢笏受酒至御前北面祝曰甘醴维厚嘉荐令芳承天之休夀考不忘祝讫跪授内使内使跪受酒捧进皇帝皇帝受酒祭少许啐酒讫以虚盏授内使乐止内使捧盏降授太师太师受盏兴以授光禄卿光禄卿受盏退太师出笏退复位内赞引太师太尉出殿西门乐作降自西阶引礼接引就丹墀拜位立定乐止引礼退复位典仪唱拜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赞礼搢笏鞠躬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山呼山呼太师太尉文武百官皆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再山呼出笏就拜兴平身典仪唱鞠躬乐作赞礼唱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礼毕侍仪奏礼毕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入宫乐止引礼引太师太尉及文武百官以次出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入宫拜谒太后如正旦仪择日谒太庙其仪与时祭同见庙之明日百官具公服称贺毕赐宴于谨身殿并如正旦冬至朝会仪




  明会典卷六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