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氏实录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氏实录
新都杨学可编 大兴徐松校补
收录于《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第五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二十二载记类存目︰《明氏实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杨学可撰。学可,新都人。是书记明玉珍父子始末。玉珍当元末起兵,窃据巴蜀,一传而灭,然无大淫虐,故明昇之降,论者以孟昶比之。是书所述,虽不无溢美,而序次颇详,亦足与正史相𠫵考。实录之名,古人通用。故凉刘昞有《炖煌实录》。唐许嵩记六代之事,称《建康实录》。而《李翺集》有《皇祖实录》,乃其大父之行状。学可此作,盖沿古名,非尊明氏父子为正史也。然五代十国,记载如林,不过曰志、曰记、曰传、曰录,宋以来相沿久矣,何必定用此目乎?

夏国主姓明氏,讳玉珍,朱国祯《大事记》︰[1]明玉珍,一曰旻瑞,字玉珍。湖广随州人也。《明太祖实录》︰[2]随州农家子,性刚直。《七修类稿》︰[3]明玉珍,弓兵之首也。母梦与神遇,遂娠而生珍。珍长,有异像,身高八尺,《明史‧明玉珍传》︰[4]身长八尺馀。一目重瞳。家世以农亩为业,珍素有大志,不屑为也。朱国祯《大事记》︰[5]玉珍以信义为乡党所服。

至正辛卯,兵起颍蔡闲,《元史‧顺帝纪》︰[6]至正十一年五月辛亥,颍川妖人刘福通为乱,以红巾为号,陷颍州。六月,刘福通据成皋,攻破罗山、真阳、确山,遂犯武阳、叶县等处。九月,刘福通陷汝甯府及息州、光州,众至十万。玉珍一日谓乡耆老曰:“元君无道,天下兵起荼毒,吾侪将亦不免也,为之奈何?”耆老对曰:“明公平日勇略,人所信畏,集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亦䇿之上。”玉珍曰:“善。”因部署诸乡豪,分屯要害,且修栅治城,有众十馀万,众遂推为屯长。按︰《明太祖实录》︰[7]初,徐夀辉兵起蕲水,玉珍与里中父老谋避兵。父老曰︰“足下素刚直,能集壮勇,保全乡里,众所望也。”玉珍于是招集乡人,得千馀,屯于青山,结栅自固,众推玉珍为屯长。《明史‧明玉珍传》云︰[8]徐夀辉起兵,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馀人,屯青山。是玉珍之为屯长在夀辉起兵之后,此独叙于起兵之前,与诸书异。《大事记》注︰[9]一曰玉珍为弓兵,从倪蛮子为盗,蛮子即文俊也。

会壬辰,徐夀辉兵起于蕲越,癸巳冬十一月,称号,建都汉阳,《元史‧顺帝纪》︰[10]至正十一年八月,蕲州罗田县人徐贞一,名夀辉,与黄州麻城人邹普胜等,以妖术阴谋聚众,遂举兵为乱。十月,徐夀辉据蕲水为都,国号天完,僣称皇帝,改元治平。《明太祖实录》[11]亦以夀辉起事在辛卯八月。此《录》作壬辰、癸巳,异。遣使招玉珍,曰:“予起兵举义,期靖中夏。若归,共图大事;不来,且先诛之。”珍惧,且欲保𧅰乡里,不得已从焉。《明太祖实录》︰[12]夀辉攻陷荆湖州郡,遣人招玉珍,曰︰“早降,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惧,遂降。夀辉待以殊礼,授统兵征虏大元帅,仍领所部,益兵俾镇沔阳。《元史‧顺帝纪》︰[13]至正十二年正月辛未,徐夀辉兵陷沔阳府。《明太祖实录》︰[14]夀辉俾为元帅,遣守沔阳。《大事记》︰[15]授元帅,隶倪文俊部下,镇沔阳。时元帅哈麻秃为患洞庭,珍以兵诛之,连战湖中,为流矢中右目。《明史‧明玉珍传》︰[16]飞矢中右目,遂眇。《七修类稿》︰[17]明玉珍为飞矢损右目,时号“明瞎子”。

甲午秋,沔阳水涝连年,民采菜鱼而食。

乙未春,珍领兵万馀,驾斗船五十艘,至夔州府哨粮。《明太祖实录》︰[18]丁酉春,夀辉将倪文俊陷峡州,令玉珍率斗船五十艘,掠粮川峡闲。按︰《元史‧顺帝纪》︰[19]至正十七年二月甲戌,倪文俊陷峡州。丁酉即十七年。此《录》作乙未,为十五年,与诸书异。时夷陵皆属徐国𠫵政姜珏所辖,珍溯流巫峡,粮皆满载,蜀人亦不觉有扰也。

丙申冬,珍自巫峡将还。先是,元义兵元帅杨汉领精兵五千屯兵西寨,重庆行省右丞相完者都译改谔勒哲图。赍宣招纳。丁酉春三月,完者都与汉饮酒闲,杀之,图有汉众。汉将士谋复仇,不克,愤怒,掳船下流。至是遇珍,投焉,且诉其由。《明太祖实录》︰[20]时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左丞哈麻秃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闻之,率兵五千,自西平寨至重庆,屯兵江北,单骑入谒完者都。完者都欲图其兵,置酒饮酣,欲杀之。汉觉,脱身走归营。将士皆怒,遂放船下峡,遇玉珍,诉其故。因言:“重庆城中止有左丞哈麻秃、右丞完者都,别无重兵厚贮。况二人怀异,甚不相得。请尽力攻之,全蜀可图也。”《明太祖实录》︰[21]且言︰“重庆城中兵寡弱,哈麻秃与完者都二人不相能。若回船出其不意攻之,取重庆如反掌耳。”珍犹豫未决,万户戴夀进曰:“明公修兵沔阳,为民也;哨粮于蜀,亦为民也。不若发粮什之三回沔,以济荒;存其馀,同汉兵以取重庆。事济则有为,否则掠其财物而归,何损也?且此兵之出,窥陇蜀,据上游,保荆襄,开粮道,一举三得,幸勿他虑。”珍从之。《明太祖实录》︰[22]戴夀曰︰“此机不可失。宜以船半载粮还沔阳,半与汉兵攻重庆。事济则济,否则掠财物而归,亦何损哉?”玉珍从之,遂率兵至重庆。《明史‧明玉珍传》[23]作“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是时蜀中承平日久,俄见兵船,远近骚动。《明太祖实录》︰[24]忽斗船大集,人民骚动。完者都率所部夜遁,生捦哈麻秃。《明太祖实录》︰[25]完者都率部下走果州,哈麻秃出战被执,玉珍遂入城据之。重庆城中父老焚香拜迎道左,珍禁止侵掠,秋毫无犯,由是四外投降络绎。《明太祖实录》[26]作“旁近降者日众”。即遣使解送哈麻秃等幷捷报至徐国。

丁酉秋,徐授珍以陇蜀省右丞。《明太祖实录》︰[27]丁酉十二月丙戌,徐夀辉将明玉珍据重庆路。《元史‧顺帝纪》︰[28]至正十七年十二月,倪文俊陷川蜀诸郡,命伪元帅明玉珍守据之。

戊戌春二月,完者都自果州来,会蜀省平章郎革歹、《明史‧明玉珍传》[29]作“[朗](郎)革歹”。𠫵政赵资,率兵屯嘉定州,谋取重庆。《明太祖实录》︰[30]完者都复自果州率兵至嘉定,屯于大佛寺,谋复重庆。珍调义弟明三《明史‧明玉珍传》︰[31]万胜,黄陂人,有智勇,玉珍宠爱之,使从己姓,众呼为明二,后乃复姓名。《明太祖实录》、[32]《大事记》[33]亦作“明二”。按︰明二为元所捦,当以此《录》作“明三”为是。溯流围攻嘉定,未克,《明太祖实录》︰[34]玉珍遣其义弟明二领兵御之。又密遣猛士夜眼陈劫乌牛山寨,𢭏嘉定城,皆破之。惟大佛寺寨相持,久不克。相守半载。

珍兵驻泸州,宣使刘泽民《明太祖实录》[35]作“部将刘泽民”。曰:“此闲元进士刘桢《明太祖实录》︰[36]刘桢,泸州人。元进士。为大名路经历,罢官归家。字维周者,有文章,能政事,历仕大名路经历,因青巾李喜入蜀,大肆杀戮,隐居方山,曷往见焉?”珍曰:“可与俱来。”泽民曰:“此人可就见,不能招也。”翌日,珍往见之,与语,喜曰:“吾得一孔明也。”邀至舟中,与论国事,拜为理问。

己亥,遣使进贡于徐国。珍亲领兵至嘉定,围之,令明三率锐兵直趋成都。时平章买奴、𠫵政韩叔亨为青城贼所执,城中窘迫,惟都事薛元理署省事,守城兵皆新募者,一闻明兵至,大惊溃。明三领兵径入省中,虏郎革歹、赵资妻子,顺流而归。郎革歹妻谓舟中人曰:“吾家祖宗三世受羊皮宣命,吾为平章夫人,义不受辱。”自投于江。明三以赵资妻见珍,珍待以礼,曰:“执政乃吾中国人,何故反为虏守战?夫人能招𠫵政使降,当裂土以赠。”异日,两军会战,珍驱资妻子临阵,谓资曰:“妾与锁儿受捦于此,明公甚以礼待,𠫵政念结发之情,救子母之命。”言既号泣,两军观者泪下。资驻马执弓,厉声曰:“痴妇不死何待!”乃引弓发矢,中其胸臆之上。珍挥兵勇进,左右劫袭,元兵大溃。遂生捦完者都、郎革歹、赵资,至重庆,戮于大十字街,以礼葬之。《明史‧明玉珍传》︰[37]城破,执赵资及完者都、朗革歹归于重庆,馆诸治平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者执不可,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明太祖实录》︰[38]自是蜀中郡县相继下,玉珍尽有川蜀之地。己亥秋,遣使贡于夀辉。《元史‧顺帝纪》︰[39]至正二十一年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击败之。按︰玉珍得川蜀在夀辉未死以前,二十一年为辛丑,夀辉已死,且又为元兵所败。《元纪》所书恐非事实。

庚子春,陈友谅杀徐主夀辉,自立为帝。《元史‧顺帝纪》︰[40]至正二十年四月,陈友谅杀其伪主徐夀辉于太平路。《明太祖实录》[41]亦作“庚子夏”。珍曰:“友谅、倪文俊,在徐国同为臣子,今弑逆其主,余当讨之。”《明太祖实录》︰[42]玉珍曰︰“吾与友谅同事徐氏,今友谅弑主自立,当整兵讨之。”《明史‧明玉珍传》︰[43]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七修类藳》︰[44]陈友谅复矫徐命,使玉珍会兵建康。明愤陈之逆杀,怒曰:“汝能为帝,我不能邪?”遂据全蜀,不与陈通。遂令莫仁夀领兵守夔,《明太祖实录》[45]作“守䕫关”。《明史‧明玉珍传》[46]作“以兵塞瞿塘”。不与相通。立徐庙于城南,春秋奉祀。《明史‧明玉珍传》︰[47]立夀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众推尊玉珍为陇蜀王,《元史‧顺帝纪》︰[48]至正二十二年三月甲寅,四川明玉珍陷云南省治,屯金马山,陕西行省𠫵知政事彻尔特穆尔等击败之,捦玉珍弟明二。五月辛未,明玉珍据成都,自称陇蜀王,遣伪将杨尚书守重庆,分兵冦龙州、青[川](州),犯兴元、巩昌等路。按︰至正二十二年为壬寅,此《录》系于庚子,则至正二十年也。《明史‧明玉珍传》︰[49]自立为陇蜀王。因下令曰:“元运已去,中国豪杰并起而逐之。予本乡农,因乱为众所推,始为自保,岂敢图人?迩者义兵一起,群丑底甯,湖湘向化。顾兹蜀地,久被青巾之乱,莫有为之翦除者。予奉天诛罪,岂能自安?已经殄灭凶徒,幸尔坐收全蜀,是乃天意,夫岂人谋?方今图为画一之规,与民共享太平之治。诚恐百姓不知,以予为争地杀人之师,非吊民伐罪之举。予取尔蜀于青巾之手,非取诸元。尔辈亦当复见中华文明之化,不可安于元代之陋习也。更宜洗心从治,慎勿取恶招尤。”

辛丑夏四月,拜刘桢为王国𠫵谋,朝夕侍讲书史,裁决政事。桢一日屏人,从容说珍曰:“西蜀形胜虽小,沃野千里,北有剑门,可以窥陇右,东有夔塘,可以达江左。今民遭青巾之苦,幸获扶养,颇得苏息,人心之归,天命可知,他日大事可举也。此时若不称大号以系人心,军士俱四方之人,思其乡土而去,明君虽自保全蜀尚难,况欲取天下乎?”珍弗听。《明太祖实录》︰[50]刘桢尝说玉珍曰︰“今天下大乱,中原无主。西蜀形胜之地,东有瞿塘,北有剑门,沃野千里,所谓天府之国。大王抚而有之,除去盗贼,养其伤残之民,用贤治兵,可以立业。于此之时,不称大号以系人心,部下将士皆四方之人,恐思其乡土,各散而去,大王谁与建国乎?”玉珍善之。明日,刘桢又言,戴夀、张文炳力赞之。声息已彰于外,说服者多,珍不得已,乃咨谋于众,从焉。《元史‧顺帝纪》︰[51]至正二十一年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壬戌,四川贼兵陷东川郡县。按︰二十一年为辛丑,是亦此年事。

壬寅春三月戊辰,《元史‧顺帝纪》︰[52]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四川明玉珍僭称皇帝。按︰壬寅为至正二十二年。《元史》作“二十三年”,是以为癸卯年事。《明太祖实录》︰[53]壬寅春三月己酉,玉珍称帝。《明史‧明玉珍传》[54]亦云︰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祭告天地,即皇帝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改元天统。诏曰:“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运,汉、唐、宋之继统,其来远矣。迄于元主,伦理以之晦冥,人物为之消灭,咸云天数,敢为人谋。迩者子孙失道,运祚衰微,上天有命,示厌弃之机;豪杰[乘](垂)时,兴驱逐之䇿。惟我家国,肇迹湖湘,志欲除暴救民,聊尔建邦启土。成汤七十里,盛德已振于三巴;历数八百年,神功终收于一统。上承天命,下顺民心,谨以壬寅年三月初二日祭告天地、祖宗及历代帝王,即皇帝位,国号曰大夏,其以今年为天统元年。呜呼!恭行天伐,革彼左衽之卑污;昭显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赖远迩豪杰,勿吝嘉谋;庶几大小臣工,协登伟绩。”

元年,立郊社,祭以春秋,追帝其四代,立庙祭以四时。分蜀地为八道。行周制,《明史‧明玉珍传》[55]作“效周制”。《明太祖实录》[56]作“仿周制”。设六卿︰拜戴夀为冢宰;明三复姓名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尚大亨、《明史》、[57]《明太祖实录》[58]皆作“向大亨”。莫仁夀为司寇;吴友仁、邹兴为司徒;刘桢为宗伯。置翰林院,拜牟图南为丞相,《明太祖实录》[59]作“牟图南为承旨”。按︰明玉珍此时未设丞相之官,当以《实录》为正。史天章为学士,立明昇为皇太子,《明史‧明玉珍传》︰[60]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昇为太子。朝夕受学焉。内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府置官曰刺史,州置官曰太守,县置官曰县令。《明太祖实录》[61]作“曰令尹”。去释老二教,并弥勒堂。《明太祖实录》[62]作“去释老教,而专奉弥勒法”。始定赋税,《明太祖实录》[63]以为此年夏时。十取其一,夫家无力役之征。立进士科,《明史‧明玉珍传》︰[64]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八道乡试,《明史‧明玉珍传》︰[65]分蜀地为八道。充贡有司。次年会试,宗伯廷试,分立及第出身。《大事记》︰[66]开廷试,赐董重璧等及第出身有差。置雅乐。《明太祖实录》[67]作“置雅乐,供郊社之祭”。置奉天征北大将军府于汉中,以进取陕右。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以进取友谅。

秋,廷试进士,赐董璧等八人及第,馀出身有差。

冬,命万胜领兵出汉中,攻剌踏坎侯,《明太祖实录》[68]作“剌蹈坎侯”。普颜达失平章走,获其人马万口。

天统二年癸卯春,命万胜领兵十一万攻云南,由界首入,司寇邹兴由建昌入,指挥芝麻李由甯番《明史》[69]及《明太祖实录》[70]皆作“八番”。入。《明太祖实录》[71]曰︰三道并进,胜兵不满万人。二月初八,抵云南,屯兵金马山,邹、李皆不至。梁王孛罗、云南省廉访司官先二日已走,《明太祖实录》︰[72]甲辰春三月,胜兵至云南。元梁王孛罗帖木儿及行省廉访司官弃城,退保金马山,胜入城据之。夏四月,胜引兵还重庆。胜兵之入云南也,邹兴、芝麻李兵尚未至,梁王孛罗帖木儿不意胜兵奄及,故弃城遁。及梁王之[傅](赴)大都率兵出侦,获胜部将姬安礼,问︰“胜兵几何?”曰︰“八千。”于是大都会大理段平章兵击胜,杀伤者过半。胜以孤军深入,约兵未至,而战士多中伤,难以久驻,遂引兵还。所过暴掠为民患,玉珍不能制。今此《录》不载,盖耻其败也。惟《明太祖实录》以为此甲辰年事,《元史》又以为壬寅年事。《元纪》[73]云︰三月甲寅,四川明玉珍陷云南省治,屯金马山,陕西行省𠫵知政事彻尔特穆尔等击败之,捦明玉珍弟明二。此《录》亦不言明二被捦,意在铺张,故以败衄为讳也。胜遣使四方告谕招安,继日赍宣牌面纳降,降者不可枚举。即遣侍中杨源进表解象以闻。其表曰:“圣德孔昭,诞受维新之命;王师所至,宜无不服之邦。大军既发于三巴,逾月遂平于六诏。穷民交贺,远近同欢。恭惟皇上陛下,勇智如汤,文明协舜,深慨中华之贵,反为左衽之流。矧在位之贪残,致生民之困悴。恭行天罚,遂平定于多方;礼顺人情,即进登于五位。眷兹南诏,邻彼西戎。藩公挟便宜行事之文,专任憸人,恣行饕餮;郡守无恻怛爱民之意,肆为虐政,害彼黔黎。下诏扬庭,出师讨罪。初临乌撒,蛮酋纳款以供输;继次马隆,敌众望风而奔溃。遂由驿路,直入滇池。士民冒雨以争降,官吏叩头而请罪。一毫不犯,万里皆安。胜等愧以庸才,钦承威命,凡此大勋之集,甚非小器之能,皆圣人大庇之洪休,抑诸将效劳之忠力也。深入不毛,臣愧偶同于诸葛;诞敷文命,帝德齐美于有虞。”原注︰此文乃邹兴撰也。

吴王始遣都司孙养浩《明史‧明玉珍传》[74]作“都事孙养浩”。来结好,书曰:“吴王奉书夏国皇帝:闲者得姜珏诰命,观其文义妥贴。辛卯岁,兵起蔡颍,有陈友谅恃其土地之广,甲兵之强,一旦迫区区之境,不得已而应之,三年遂决。胡人本处沙塞,今反居中原,是冠履倒置。足下应时而起,居国上流,区区有长江之险,相为唇齿,恊心同力,幷复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时遣使通好,惟足下图之。”《明史‧明玉珍传》︰[75]太祖遣孙养浩聘,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 按︰《传》与此《录》所载之书,绝不相类。考本传云︰自后信使往返不绝。盖明祖与玉珍致书非一,故《传》、《录》互载也。

是年秋,遣参议江严《明太祖实录》[76]作“乙巳秋,参政江俨入贡”。《明史‧明玉珍传》︰[77]又以江俨通好于太祖,太祖遣孙养浩报之。 《大事记》︰[78]遣江俨来通好,且献良马。 按︰玉珍既于癸卯年奉表,则江严之来,不应至乙巳年也。荅其书曰:“夏国皇帝奉书吴王足下:迩者元运告衰,中原气盛,天必降生豪杰,以为生民主,是乃天意之有在也。第以中原人物,解此者少,尚为彼用,殊为可恶。足下应运而兴,目视赤子之涂炭,想亦不忍。区区人马二十万,北出汉中,东下荆楚,期靖残虏,以安黎庶。特遣使奉复通好,不敢后约,惟高明亮之。”冬,《元史》本纪︰[79]癸卯十月甲辰,湖广伪姚平章、张知院阴遣人言于库库特穆尔,设计捦杀伪汉主陈理及伪夏主明玉珍,不果。

威顺王、普颜遣平章《明太祖实录》[80]作“达失平章”。领兵由云南偷行小迳入陕西,丞相戴夀追袭至秦州,弗获而还。

三年甲辰,按︰玉珍于壬寅岁僭号,甲辰为天统三年,乙巳为天统四年。原本系此二年于明昇,误,今改正。命万胜领兵攻兴元城,不克而还。巴州叛,命司寇邹兴克之,留官军镇守。

四年乙巳春,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戴夀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尚大亨、张文炳为知院;邹兴为平章,俾镇成都;吴友仁为平章,俾镇保甯;莫仁夀为平章,俾镇夔关;邓元帅《明太祖实录》[81]作“邓元亨”。为平章,俾镇通江;《明太祖实录》[82]作“通州”。江宝英《明太祖实录》[83]作“窦英”。为𠫵政,俾镇播州;荆玉为宣慰,俾镇永甯;商希孟为宣慰,俾镇黔南。

冬,徐国𠫵政姜珏来朝,仍令守夷陵,就彼屯种置仓,以[赡](瞻)军用。原本系是月癸卯年,盖中闲脱去三年、四年事。今依《明太祖实录》[84]改正。

是月,全蜀星殒如雨。

丙午春,《明太祖实录》[85]作“春正月”。夏主不豫,召臣下谕之曰:“中原未平,予志不能遂也,此殆天意。今西蜀险塞,予没后,汝等同心恊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明太祖实录》︰[86]玉珍有疾,召其臣僚,谕曰︰“西蜀险塞,尔等同心恊力,以辅嗣子,可以自安。不然,后事非吾所知。汝等勉之。”言毕遂殒。陆深《平胡录》︰[87]丙午三月,明玉珍卒。在位五年,《七修类藳》[88]作“居位六年”。 按︰玉珍于壬寅年称陇蜀王,卒于丙午,凡五年,《类藳》误。《类藳》[89]又云︰“玉珍为弟所杀,妻复图杀其弟,立其子为小明主。”与诸书异。夀三十六,葬江北永昌陵。《明太祖实录》︰[90]葬于江水之北。群臣尊上庙号曰太祖文武至圣皇帝。遗诏太子即位,遣使报讣于吴及各国,兼致遗物。吴王遣使来吊祭,又遣使来送葬。

史官方孝孺赞曰:夏主方有意于据蜀,蜀方遭青巾之虐,百无一二。夏主幸至,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禁侵掠,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焉。惜不能谨之于始,私家倍于公室,仓帑空虚,不能展其疆界。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不能文词闲尽其贤也。《明太祖实录》︰[91]玉珍为人颇尚节俭,好文学,蜀人经李喜残暴之馀,赖以粗安。然喜自用,昧于远略。而嗣子暗弱,政出多门,国事日去矣。《明史‧明玉珍传》︰[92]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

丙午夏,太子昇即皇帝位,年十岁。尊母彭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立妃王氏为皇后。改元开熙。诏曰:“皇天眷命,笃生我太祖皇帝,恭行吊伐,创业开基,期靖中原,以登至治。顾大业未就,龙驭上升,举国臣民,攀号莫及。予小子哀疚方殷,而臣民以嗣位为请,谓神器难以久虚,国家不可无主。恳请再三,辞避无术。谨于四月初一日祇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予穉年凉德,忝任君师,惟敬天以勤民,在修身而法祖。缵承烈绪,广鸿业以无疆;诞敷武文,祈天命于有永。尚赖臣工恊志,同济时艰,补缺拾遗,匡予不逮。其以明年为开熙元年,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仍遣使诣吴及诸国告即位。《明太祖实录》︰[93]丙午夏四月癸丑,夏主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明史‧明玉珍传》︰[94]昇遣使告哀于太祖,已,又遣使入聘。太祖亦遣侍御史蔡哲报之。《明太祖实录》︰[95]玉珍死,子昇立遣使入贡。丙午,命哲报聘,因挟画史同往,图其山川险易以献。

二月,辟凤山赵善璞为翰林学士,不就,退隐于乐殒山中,所著有《陶真集》、《正谊稿》行于世,《自述》一歌曰:“锦里栖迟处,飘然远俗嚣。地偏车马少,山近市廛遥。谢事惟求避,居官懒折腰。读书明至道,忘味学遗《韶》。对坐花千点,充饥水一瓢。放情随洒落,得句自推敲。种菊开三径,横吟咏九皋。唐、虞今在上,许我学由、巢。”

夏四月,梁王[傅](传)官大都领兵来攻城,万胜领兵回哨,且孤军深入大理,约兵又不至,战士又多中伤,于是留建水元帅府千户聂瑾等领八千人与大都拒守,同马引兵还。

九月,表韩氏女为贞烈。《明太祖实录》︰[96]初,保甯城中有韩氏女,年十七𡻷,遭明氏兵乱,虑为所掠,乃伪为男子服,混处民间。既而果被掳,居兵伍中七年,人莫知其为女子也。后从玉珍兵掠云南还,邂逅其叔父,赎之归成都,以适尹氏。同时从军者皆惊异,成都人称为韩贞女云。己酉,辟刘湛为仁夀县教授。湛学行优裕,造就人才,升为国子监祭酒。

吴王遣使贺即位。

丞相万胜与知院张文炳有隙,密遣人杀之。内府舍人明昭等复矫后旨《明史‧明玉珍传》︰[97]文炳所善玉珍养子明昭,复矫彭氏旨。召胜入,缢杀于崇文楼下。《明史‧明玉珍传》︰[98]胜于明氏功最多,其死,蜀人多怜之。拜刘祯为右丞相。

杨可学曰:丞相万胜者,德安府黄陂县人也。年当壮岁,智勇过人,夏主宠爱之,妻以弟妇,故称为明三。数岁总兵征讨,信赏必罚,士卒乐从,所向克敌,开国之功良多。及夏主宾天,主幼,母后临朝,小人闲谋,张、万自相屠戮,而非有罪诛。不及五载,国遂亡,是自取之也。

秋,廷试,进士庞百里等六人及第,馀出身有差。幼主吟《桂花诗》赐诸进士,诗曰:“万物凋残我独芳,花金心粟带微黄。莫言些小难堪玩,露冷风清大地香。”

命丞相戴夀领兵攻乌撒,不克而还。

元年丁未,保甯镇守平章吴友仁移文于郡县曰:《明史‧明玉珍传》︰[99]吴友仁自保甯移檄,以清君侧为名。“昔与夏主自沔阳而至重庆,共树奇勋,开邦启土。今者矫旨杀戮功臣,我辈甯能自保乎!”遂据城谋叛,遣使与陕西李思齐、张良弼通,而幼主数调兵诛伐,皆败而还。《明太祖实录》︰[100]是年十一月乙亥,夏主明昇遣使者邓良叟来聘。

二年戊申,大明皇帝来告即位,《明太祖实录》︰[101]正月乙亥,即皇帝位,建元洪武。盖戊申春也。遣平章邹敬奉书往贺。

四月,丞相戴夀总兵八万征吴友仁,友仁入城自守,谓夀曰:“不须用兵,可遣𠫵政文彦彬来,即投降。”是日,遂遣彦彬入城,友仁与彦彬约:“丞相可设䇿将义子明昭等诛之,不然,必为所害。”夀回奏事,因朝会设计拴明昭等,尽诛之。友仁同彦彬至重庆请罪谢恩。《明史‧明玉珍传》︰[102]昇命戴夀讨之。友仁遗夀书谓:“不诛昭,则国必不安,众必不服。昭朝诛,吾当夕至。”夀乃奏诛昭,友仁入朝谢罪。于是诸大臣用事,而友仁尤专恣,国柄旁落,遂益不振。 《明太祖实录》︰[103]十月,夏主明昇闻王师克元都,遣使来贺。十二月,[104]遣使以书谕夏主明昇曰︰“今秋,大将军平元都,远劳使者来贺。惟彼胡元,以昏淫之主,任世禄之将,昧纲常而无节义,耽宝货而恋声色。天命既去,克之不难,理固然也。其将王保保拥兵十万,步卒倍之,中原之将莫强焉。既不能尽节以事其君,又不能顺天以全其民,是又不可不讨。十一月,大将军移师,自真定出井陉,直扺太原,与之决战,大破其众,获其将校、步骑。王保保仅与十八骑脱身遁去,我兵追之,俟还,当知其存没也。今晋、冀之地悉入版图,天下之乱十平其九,故报书致足下知之。朕昔以令先公起事老成,又能通使修好,以安生灵,岂期令先公遽尔长逝,失吾同好之人!朕思之,不觉泪下霑襟。足下以幼冲之年,处新造之国,凛乎若朽索之驭奔马。朕感念先好,安得不为足下虑哉?自丧乱来,几二十年,今人心思治,正孟轲氏所谓定于一之时也。足下旧臣念令先公平日相与之恩,竭力推诚,奉足下甚至。然度德量力,审机识变,在足下自处何如耳。诚能日延群臣,问以安靖生灵之道,老成练达之士必有能筹至善之计者,择而行之,是窦融、钱俶复见于今日也。承平之福,当共享之。书不尽言,足下其图之。”

三年,大明遣使求木植,《明史‧明玉珍传》︰[105]太祖遣使求大木,昇遂献方物。帝荅以玺书。《明太祖实录》︰[106]二年[八](六)月,明昇使还,上赐玺书荅之曰︰“朕𢟍观古之有蜀者,如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辈,皆能乘机进取,而善守之道未闻。今足下监此,必图所以善守可也。朕连年出师,所向克捷,皆诸将用命,故能成功。远劳致礼,益见厚意,因使者还,姑以此复。丞相戴夀不与。

秋,丞相刘桢卒。[桢](祯),元进士,精于《易》数,导明主修道,尽逐胡元,以安中夏,诏令多所代制,人比之孔子云。《明太祖实录》︰[107]洪武二年十月,遣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招谕明昇。璟至蜀,谕昇以祸福,使奉国入觐。昇牵于群议,不能决。璟还,复以书晓之曰:“璟闻古之有国者,同力度德,同德度义,义不足不敢抗,德不及则归顺,故能保身家于两全,流名誉于无穷,福及子孙,族姓长久,反是者往往取败。今足下以幼冲之资,袭先人之业,据有巴蜀,黠然在位,不咨至计,而听群下之议,以为瞿塘、剑阁之险,一夫负戈,万人无如之何,此皆不达时变以误足下。何则?昔之据蜀最盛,莫如刘备,诸葛孔明佐之训练士卒,财用不足,取之南蛮,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今足下疆埸,南不过播州,北不及汉中,以此准彼,相去万万,而欲以斗绝一隅之地延顷刻之命,可谓智乎?若谓险阻可恃,则三苗之墟不灭,有扈之国不亡,蚕丛、鱼凫之乡不至足下矣。我主上仁明神武,遣将用兵,天下无敌,运谋出奇,神明响应,顺附者无不加恩,负固者然后致讨。以足下先人通好之故,不忍加师,数遣使谕意。又以足下年幼,未历事变,恐惑于狂瞽之说,失远大之利,故复遣璟面谕祸福。深仁厚德,所以待明氏者不浅,足下可不深念之乎?且向者乱雄,如陈友谅、张士诚,窃据吴、楚,造舟塞江河,积粮过山岳,强将劲兵,自谓莫敌。然鄱阳一战,友谅授首,旋师东讨,张氏面缚,此非人力,实天命有在也。足下视此,以为何如?友谅之子窜归江夏,王师致伐,势穷出降,主上宥其罪愆,封以侯爵,恩荣之盛,天下所知。足下无彼之过,而能幡然觉悟,独断于心,自求多福,则必享茅土之封,保先人之祀,世世不绝,岂不贤智矣哉?若必欲倔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危幕之上,祸害将至,恬不自知,璟恐天兵一临,势不可御。前日足下之臣为足下谋者,或以郡献,或以城降,各自为身计,以取富贵。当此之时,老母、弱子将安所归乎?纵足下年幼未晓,语及老母,独不痛心于此乎?祸福利害,了然可观,逆顺之图,在足下审之而已。”昇不能从。十二月[108]戊辰,平章杨璟自蜀使还,言︰“明昇暗弱,将佐皆庸材,昧于远略。喻之再四,终不悟,不如举兵取之。”上曰:“兵之所加,必贵有名,无衅而加兵,仁者不为也。西蜀之地,彼亦安能久据?但朕意俟其悔悟来归,则师可不劳,民亦无苦也。姑缓之。”

四年,大明遣使借路攻云南,丞相戴夀不允。《明史‧明玉珍传》︰[109]兴元守将以城降,吴友仁数往攻之,不克。是岁,太祖遣使假道征云南,昇不奉诏。

秋,再遣𠫵政蔡来兼致礼物,又不允,明、夏竟绝和好。《大事记》[110]曰︰洪武三年五月,大将军自将取兴元,又遣裨将金兴旺、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兵进攻,守将刘思忠出降,即以兴旺、龙守之。其将吴友仁寇兴元,击败之。明日复来攻,守兵才三千人,蜀兵三万。固守,发炮石,敌多死伤。大将军得报,还屯益门镇,先遣[傅](传)将军来援,乃遁。上曰︰“此所谓‘自作孽,不可逭’也,用兵今有名矣。”

冬,大明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平章廖永忠副之,《明太祖实录》︰[111]洪武四年正月,上亲祀上下神祇,告伐明昇。命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为右副将军,曁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昇,率京卫荆襄舟师,由瞿塘趋重庆;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济甯[侯](候)顾时为左副将军,曁都督佥事何文辉等,率河南、陜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上谕和等曰︰“今天下大定,四海奠安,惟川蜀未平耳。朕以明玉珍尝遣使修好,存事大之礼,故于明昇闵其稚弱,不忍加兵,遣使数加开谕,冀其觉悟。昇乃惑于群言,反以兵犯吾兴元,虽败衄而去,然豺狼之心,终怀啮噬,不可不讨。今命卿等率水陆之师,分道并进,首尾攻之,使彼疲于奔命,势当必克。但师行之际,在肃士伍,严纪律,以怀降附,无肆杀掠。昔王全斌之事,可以为戒,卿等慎之。”《平蜀记》[112]以为正月丁亥事,《明史‧明玉珍传》[113]亦云“四年正月”,是在辛亥春无疑。而此《录》系于庚戌冬,未知所据。攻夔关。戴丞相、向知院峡中设天桥,预备船至,以木头撞下,辄碎,竟不得上。屡战不胜,退兵峡外。《明太祖实录》︰[114]洪武四年闰三月,平章杨璟率师进次夔州大溪口。先是,蜀人自谓瞿塘天险,遣其平章莫[仁夀](友仁)守之,以铁索横断关口。又闻王师临境,又遣左丞相戴夀、平章邹兴、副枢飞天张益兵,为固守计。夀等于铁索外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崖壁,引缆为飞桥三,平以木板,置礟石、木竿、铁铳其上。傍桥两岸复置礟,以拒我师。于是璟遣指挥韦权率兵出赤甲山,以逼夔州;指挥李某出白盐山下,逼夔府南岸,以攻南城寨;璟与都督佥事王简出大溪口,进攻瞿塘,厄江之众。璟战不利,于是赤甲、白盐之师亦退还州。《明玉珍传》[115]初,戴夀言于昇曰:“以王保保、李思齐之强,犹莫能与明抗,况吾蜀乎!一旦有警,计安出?”友仁曰:“不然。吾蜀襟山带江,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内修备。”昇以为然,遣莫仁夀以铁索横断瞿塘峡口。至是,又遣夀、友仁、邹兴等益兵为助。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寨,凿两岸石壁,引铁索为飞桥,用木板置礟以拒敌。汤和军至,不能进。重庆城中每虚惊,禁不能止。

五年辛亥春,大明总兵颍川侯傅友德帅兵十万,路从阶、文,攀缘山谷,昼夜兼行。蜀将平章丁世珍率众来拒,友德击败之,生捦其将双刀王等十八人,遂克阶州。《明太祖实录》︰[116]洪武四年四月,傅友德攻蜀阶州,克之。先是,友德陛辞,上密谕之曰︰“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拒我师。彼必谓地险,而吾兵难至。若出其不意,直𢭏阶、文,门户既隳,则腹心自溃。兵贵神速,但患尔等不勇耳。”友德受命,驰至陜西,集诸道兵,扬言出金牛,而潜使人觇知青川、果阳空虚,阶、文虽有兵垒,而守备单弱。于是引兵趋陈仓,选精兵五千为前锋,攀缘山谷,昼夜兼行,大军继之,直抵阶州。蜀守将平章丁世[真](珍)率众来拒,友德击败之,生擒其将双刀王等十八人,世真遁走,遂克阶州。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李逢春烽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宣甯侯曹良臣,帅兵取桑植、容美洞,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冈覃垕寨。庸至中途而还,独良臣会德兴攻诸山寨,平之。和仍驻师归州。蜀人断白龙江以阻师,友德修桥以渡,奋兵急攻,《明太祖实录》︰[117]颍川侯傅友德兵至文州,距城三十里,蜀人断白龙江桥以阻我师,友德督兵修桥以渡。至五里关,蜀平章丁世真等复集兵据险,都督同知汪兴祖跃马直前,中飞石死。友德怒,奋兵急攻,破之,世真仅以数骑遁去,遂拔文州。拔果阳,白水江蜀人不战惊遁,友[德](仁)遣人谕降之,俾各还本业。《明太祖实录》︰[118]洪武四年四月庚寅,上以汤和、傅友德等出师伐蜀,已逾三月,未得捷报,复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率兵往助之。癸巳,颍川侯傅友德兵渡青川、果阳白水江,会都督佥事王成亦领兵至,蜀人望风惊遁,友德遣人谕降之,俾各还本业。留巩昌卫指挥潘某守之,遂引兵趋隆州。辛丑,傅友德兵克隆州。兵趋绵州,《明太祖实录》︰[119]洪武四年四月癸卯,傅友德兵徇下江油、彰明二县,遂趋绵州。将至,友德乃选精锐鼓行而前,别遣都督佥事蓝玉夜袭其垒。蜀守将向大亨军惊扰达旦,友德麾兵乘之,俄大风起,诸将顺风纵击,蜀兵大败,遂克绵州。龙骧卫指挥史鉴战死。大亨走保汉州。乙巳,置文州汉蕃千户所,以王均谅为副千户。先是,均谅为汉蕃千户,受夏主命摄礼店元帅,至是来朝贡马,因授以职,使还戍其地。至汉江,进取汉州。《平蜀记》︰[120]五月,汤和兵进攻瞿塘关,以江水暴涨,驻兵大溪口。是月,傅友德兵亦至汉江,水大不得渡,乃令军士造战船百馀艘。时蜀人虽失阶、文,犹恃汉水自固,及闻我师造舟进攻,益震恐。友德欲以军中消息达汤和,适江水暴涨,乃以木牌数千,书克阶、文、绵州日月,投汉江,顺流而下,重庆守者见之,为之解体。先是,夏戴夀等闻阶、文不守,遂留邹平章守夔关,引兵救成都。至是,屡与傅总兵战,大败,入城坚壁自守,傅圜兵围之。《明太祖实录》︰[121]洪武四年六月,颕川侯傅友德拔汉州。初,夏人闻王师伐蜀,命丞相戴夀、太尉吴友仁等悉众守瞿塘,以厄三峡之险。及闻友德破阶、文,𢭏江油,夀等乃与友仁分瞿塘守兵,还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而友德舟师已逼汉州,向大亨悉兵战于城下,友德选骁骑击败之。既而夀等兵至,友德下令诸将曰︰“彼劳师远来,闻向大亨兵败,众必汹汹,一战可克也。”乃亲帅师迎击夀兵,大败之,遂拔汉州,捦其招讨黄龙万户梁士达等百馀人。夀与大亨走成都,临江侯陈德追击,又败之,获其卒三千馀人、马三百匹。友仁走古城,友德乃以济甯侯顾时守汉州,自将击古城,又大败其众,捦杀二[千](十)馀人,并捦宣慰湖口章等,获马骡五百馀匹。友仁自古城遁还保甯甯。 按︰《大事记》[122]载傅友德拔汉州为六月壬午。会廖平章亦得木牌于巫峡,乘虚并力攻夔关,直抵重庆城下。《明太祖实录》︰[123]洪武四年六月丙戌,上闻汤和驻兵大溪口,欲候水平进师,恐其逗遛缓事,适隆州捷至,乃诏和曰︰“傅将军率精锐冒险深入,克阶、文诸州郡及青[川](州)、果阳白水江之地,兵既越险,次于平川,蜀人无险可恃,正当水陆并进,使彼首尾受敌,疲于奔命。平蜀之机,正在今日。若候水退然后进师,岂不失机误事?且朕前日所以语尔,独不复记忆乎?何怯之甚也!”德庆侯廖永忠闻命,率所部先进,和犹迟疑未决,及得友德木牌于江流,乃进兵。自白盐山伐木开道,由纸坊溪以趋夔州。又云︰德庆侯廖永忠兵至旧夔府。先是,伪夏丞相戴夀等守瞿塘关,及还兵内援,乃留平章邹兴、副枢飞天张守城。至是,闻永忠兵至,出兵拒战。永忠分军为前后阵,前军既接,乃出后军,两翼旁击之,兴等大败。明日,复并兵攻之,捦其元帅龚兴,杀溺死者甚众。辛卯,德庆侯廖永忠进兵瞿塘关。永忠以山峻水急,而蜀人设铁索飞桥横据关口,我舟不得进。乃密遣壮士数百人舁小舟,逾山度关,以出其上流。人持糗粮,带水筒,以御饥渴。山多草木,令将士皆衣青蓑衣,鱼贯出崖石闲,蜀人不之觉也。度其已至,乃率精锐出墨叶渡,分为两道。夜五鼓,以一军击其陆寨,一军击其水寨。将士皆以铁裹头,船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尽锐来拒,永忠已破其陆寨矣。既而将士舁舟出江者一时俱发,上流扬旗鼓噪而下,蜀人出不意大骇,而下流之师亦拥舟前进,发火筒、火礟夹击,大破之,其将邹兴中火箭死。遂焚其三桥,断其横江铁索,捦同佥蒋达等八十馀人,斩首千馀级,溺死者无算。飞天张、铁头张等皆遁去。永忠入夔州。明日,中山侯汤和兵亦至,永忠乃与和分道并进,和率步骑,永忠率舟师,约会于重庆。丙申,颍川侯傅友德进兵[成](城)都。戊戌,伪夏平章丁世真率众寇陷文州,指挥佥事朱显忠死之。显忠从颍川侯傅友德克文州,遂留守之。至是,世真诱合番寇数万来攻,显忠战却之。伪夏赵元帅复与世真合兵攻城,城中食且尽,外援不至,部下皆曰︰“与其陷死地,孰若出城求生路乎?”显忠厉声曰︰“为将守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岂有求活将军邪!”诘旦,世真攻围益急,显忠悉出兵东门拒战,而世真复攻西门。日且暮,显忠被伤裹疮决战,力不支,城破,为乱兵所杀。千户王均谅被执,不屈,蜀人磔之于文[州](川)东门。伪夏守金[州](川)九龙山寨,平章俞思忠率其官属、军民二千三百馀人诣傅友德降,献良马十匹。

夏六月二十一日,夏丞相刘仁挟幼主幷皇后彭氏赍符玺诣军门降,《明太祖实录》︰[124]己亥,德庆侯廖永忠率舟师自夔州乘胜抵重庆。是日,次铜锣峡。明昇与右丞刘仁等大惧,仁劝昇奔成都,昇母彭氏泣曰︰“事势如此,纵往成都,不过延命旦夕,何益?”仁曰︰“然则奈何?”彭氏曰︰“大军入蜀,势如破竹。今城中兵民数万,皆胆破心悸,岂能效力?若驱之拒守,死伤必多,亦终不免也。不如早降,以免生灵于锋镝。”昇遂遣使诣永忠军,全城纳款。永忠以汤和军未至,辞不受。癸卯,中山侯汤和至重庆,会德庆侯廖永忠,以兵驻朝天门外。是日,明昇面缚衔璧,与母彭氏及其右丞刘仁等奉表,诣军门降。和受璧,永忠解缚,承制抚慰,下令将士不得侵掠。抚谕戴夀、向大亨等家,令其子弟持书下成都招谕。遣指挥万德送昇等幷降表于京师。表略曰︰“乾坤正一统,知天命之有归;日月仰大明,抚华夷之无外。万方丕冒,四海同欢。钦惟皇帝陛下,功轶禹、汤,德侔尧、舜。运乾元不息之妙,寰宇肃清;秉神武不杀之权,生民永赖。收豪杰于纷争之日,施仁义于垫溺之时。景运维新,皇谟丕显,故无征而不克,亦无令而不从。臣昇僻处偏方,懵无学识,既靡窦融先几之智,又乏钱俶达事之宜,见同井蛙,计穷穴兔。揣罪实由于己,启衅用匪其人。自揆愚蒙,冒干天讨,顾闭关之何益,遂开门以来降。迎拜道旁,窃效子婴之系颈;仰瞻天上,敢希孟昶之倾心。谨将军马、钱粮、府库及土地、人民以献。”丁未,征虏前将军永嘉侯朱亮祖兵至重庆。在位六年,时十六岁。

成都兵皆被困,躏藉死者甚众。会汤和至,遣其子纳降,友德按兵入自东门,秋毫无犯。

成都既平,分兵徇下川蜀之未平者,《明太祖实录》︰[125]洪武四年七月庚申,颍川侯傅友德兵围成都。伪夏丞相戴夀、知院向大亨等出城拒战,以象载甲士,列于阵前。友德命前锋指挥李英等以弩矢火器冲之,象中矢却走,夀兵躏藉死者甚众。友德亦中流矢。会汤和遣人报重庆之捷,夀等亦得其家书,闻重庆已降,而室家皆完,遂无斗志,乃籍府库仓廪,遣其子诣军门纳款,友德许之。翌日,夀等率其属降,友德按兵入自东门,得士马三万。壬戌,颍川侯傅友德分兵徇下川蜀州县之未附者。至崇庆,伪知州尹善清拒战,友德击败其兵,执斩之,判官王桂华率城中耆民诣军中降。因籍其兵壮,置守各要害,得路、府七,元帅府八,宣慰、宣抚司二十五,州三十七,县六十七,官吏将士五万九百九十八,马骡一万三千八百馀匹。按︰《宋濂集》有《明昇所献龙马赞》,[126]序云︰西南夷自昔出良马,而产于罗鬼国者尤良。或云,罗鬼疑即古之鬼方。其地有养龙坑,在两山之中,泓渟嬴深,开阖灵气,而蛟龙实藏其下。当春日始和,物情酣鬯,夷人立柳坑畔,择牡马之贞者系之。已而云雾晦暝,咫尺不能辨色,类有物蜿蜒,上与马接,盖龙云。逮天色开霁,视马傍之沙有龙迹者,则与龙遇。谨其刍𦱽而节宣之,曁产,必获龙驹焉。粤若洪武四年六月壬寅,夏国主明昇以全蜀降,献良马凡十,而其一色正白,乃得之于坑者。身长十有一尺,首高九尺,足之高比首而杀其二尺。有肉隐起项下,约厚五分,广三寸馀,贯膺络腹,至尾闾而止。精彩明晃,振鬛一鸣,万马为之辟易。鞯勒不可近,近辄作人立而吼。上谓天既生此英物,必有神以司之。亲撰祝䇿,诏有司以牲牢祀于马祖。然后敕典牧副使臣高敬,囊沙四百斤压之。人跨囊上,使其游行苑中。久之,性渐柔驯。适八月癸巳,上将举夕月之礼于清凉山坛上,于是乘之而出,如蹑云而驰,一尘弗惊。友德同廖永忠遣指挥高德送幼主幷彭后符玺,及金印、冠冕、仪仗、银印五十八、铜印六百四十,至京师。大明封幼主为归命侯,彭后为王妃,赐甲第以居。《明太祖实录》︰[127]洪武四年七月乙丑,指挥万德送明昇幷降表至京师。初,上闻大军下蜀,命中书集六部、太常、翰林、国学定议受降等礼。省部言︰“按︰宋太祖乾德三年,蜀主孟昶降。昶及子弟、伪官李昊等三十二人至阙下,皆素服纱帽,进待罪表,俯伏于地。通事舍人掖昶起,鞠躬听命。宣制释罪,昶等再拜,三呼万岁。阁门使承旨赐昶等袭衣冠带,昶等再拜跪受,各就次易服,然后入见于崇元殿。阁门使引昶等[入](人)起居,蹈舞称谢。宣𡽪使承旨唤昶陞殿,昶等下,再拜,升殿。宣𡽪使承旨宣抚,昶至御座前鞠躬,太祖亲抚问之。昶还位,与其官属皆蹈舞再拜,三呼万岁,出。中书门下率百僚称贺。今拟明昇朝见礼,上御奉天门,昇等于午门外跪,进待罪表。侍仪使奉表入,宣表官宣读讫,承制官出传制,昇等皆俯伏于地,侍仪舍人掖升起,其属官皆起,跪听宣制释罪。昇等五拜,三呼万岁。承制官传制赐衣服冠带,侍仪舍人引昇入丹墀中,四拜。侍仪使传旨,昇跪听宣谕,俯伏四拜,三呼万岁,又四拜,出。丞相率文武百官行贺礼。”上曰︰“明昇与孟昶不同。昶专治国政,所为奢纵。昇年幼,事由臣下,宜免其叩头伏地上表请罪之礼。”是日,昇及官属朝见,百官称贺。制授昇为归义侯,赐冠带衣服,及居第于京师。《七修类稿》︰[128]天兵破蜀,母子俱降,母召入宫。以刘仁为应天府府尹,馀授职有差。《明太祖实录》︰[129]伪夏平章丁世真率其馀党冦秦州,指挥潘某坚壁固守。攻围五十馀日,城中食尽,括牛畜以食军。既而援兵至,击走之。世真兵败,逃窜山谷,自以尝拒敌,官军杀伤者多,惧不敢出。夜,宿于梓潼庙中,为帐下小校所杀。蜀平,小校赴京言状,中书省臣奏请赏之。上曰︰“小校杀本官,非义也,何赏为?”不许。江夏侯周德兴等克保甯。先是,遣使谕中山侯汤和等曰︰“为将贵审机而重料敌。古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今全蜀已下,惟吴友仁尚据保甯,偷旦夕之命。乘机而取之,此破竹之势,无不克者。将军徘徊不进,何也?吾付将军以大任,而临事往往逗挠如此,何以总军政、寄国命乎?”和等闻诏,始遣周德兴会傅友德兵克其城,执吴友仁,械送京师。蜀地悉平。十月[130]丙申,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左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右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征虏前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济甯侯顾时、右副将军永嘉侯朱亮祖还京师,上所佩将军印绶幷所得蜀金印、冠冕、仪仗、银印五十八、铜印六百四十、总制府七、元帅府八、宣慰八、宣抚司二十五、州三十七、县六十七、官吏将士凡五万九百九十人、马骡一万三千八百馀匹。械吴友仁等至阙下。上曰︰“始冦汉中,起兵端,致明氏失国者,吴友仁也。”遂诛之,其馀将校发戍徐州。十二月[131]辛卯,赏平蜀将士。诏曰︰“颍川侯傅友德统大军,冒越险阻,首克阶、文,破绵、汉、成都,克保甯诸郡。德庆侯廖永忠破瞿塘,下重庆,致明昇出降。二人功最大,各赏白金二百五十两、彩段二十表里。济甯侯顾时同颍川侯进取,赏白金[百]五十两、彩段十五表里。临江侯陈德从克汉州、成都,赏白金百两、彩段十二表里。巩昌侯郭子兴亦从克汉州、成都,然以有过谪从征伐,赏彩段十二表里。都督同知汪兴祖攻文州,殁于王事,例当倍赏,然以亦有过从征,赏其子白金百两、彩段十二表里。都督佥事何文耀、王简、蓝玉、张温、金朝兴,皆赏白金五十两、彩段一十表里。都督佥事王成、陈桓,桓以有过从征,赏彩段十表里;成以继领军马,接应大军,至青[川](州)、果阳,赏彩段七表里。中山侯汤和无攻城破关之功,仅能攻下李逢春山寨,赏彩段十五表里。江夏侯周德兴克保甯,赏彩段十二表里。南安侯俞通源从德庆侯廖永忠克李逢春山寨,从江夏侯克保甯,赏彩段一十表里。宣甯侯曹良臣从克茅冈覃垕寨,复从下重庆,赏彩段一十表里。汝南侯梅思祖率兵至重庆,而城已下,以跋涉之劳,赏彩段五表里。都督佥事仇成从克李逢春山寨,又从下保甯,赏彩段七表里。都督佥事叶昇从德庆侯攻瞿塘,以病不能效力,但从克保甯,赏与仇成同。都督佥事林霁峯克保甯,赏彩段六表里。其从颍川侯指挥人,赏彩段八表里;千户卫镇抚,六表里;百户所镇抚,四表里;总旗,白金一十二两;小旗,白金一十一两;军士,十两。从德庆侯攻瞿塘指挥人,赏彩段六表里;千户卫镇抚,四表里;百户所镇抚,三表里;总旗,白金一十两;小旗,九两;军士,八两。从中山侯指挥,赏彩段五表里;千户卫镇抚,三表里;百户所镇抚,二表里;总旗,白金九两;小旗,八两;军士,七两。从永嘉侯朱亮祖攻保甯指挥至军校等,赏如中山侯;至重庆者递减一等,军校减半;不从入关及守船患病者,千户、百户彩段一表里,旗军白金二两。凡旗军以病自河南还者,与钱一千八百;自陜西临潼还者,钱二千四百;自西安还者,钱三千六百;自秦州还者,钱四千八百;阶州还者,钱六千。凡水陆二路幼未编伍者减半,阵亡者倍之,溺坠疾病死者赏与见军同,逃而复役者不赏。”是日,惟营阳侯杨璟、南雄侯赵庸、永嘉侯朱亮祖不与赏。上谕璟等曰︰“尔三人不赏,亦能知其过乎?杨璟粗识文字,命尔统军,屡常失利。《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添灶减灶,人莫我知。尔乃轻信敌人诡计,辄使黄永谦往彼,使知我虚实,虽锜釜之数亦尽知之。尔尝从克保甯,当有微赏。然尔先于潞州失陷军马;及攻覃垕寨,久不能克;进攻瞿塘,又致覆败。较之破保甯之功,不足以掩过。赵庸从克李逢春寨及下保甯,亦有微劳。然中山侯调遣率兵取桑植、容美洞,会江夏侯合攻覃垕寨,至中道而还,向非曹良臣老于行阵,功何由成?今不尔罪,恩亦至矣。朱亮祖比至重庆,而城已下,虽有跋涉之劳,而擅杖杀军校,罪浮于功,赏何可得?尔等宜益自修省罪,奋志勉力,以图后功。”璟等皆顿首谢。明日,上复谕中山侯汤和曰︰“朕前者命尔统师伐蜀,尔乃驻兵归州,逗遛不进,非颍川侯越关渡险,直入剑阁,致戴夀撤瞿塘之兵还援汉州,德庆侯因得乘虚攻破瞿塘,则西蜀何由可下?后攻保甯,又不勇往。尔朕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细,宜爵尔为公。缘功过不相掩,封尔为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奋,而使他将得上功,朕甚为尔惜之。朕之论功行赏,如衡鉴之于物,无少差爽,必合于大公至正之道,虽欲尔私,不可得也。”和叩头谢曰︰“陛下属臣以大任,而臣愚劣,失机缓事,死有馀责。陛下天地之量,宥而不诛,臣已过望,况敢希重赏乎?” 《大事记》[132]云︰刘基献颂,上亲为文纪功低昻,诸将称傅第一,廖次之云。汪兴祖赠东胜侯。

明氏前后二主,起于至正辛丑,止于洪武辛亥,共十一年。《明太祖实录》︰[133]洪武五年正月,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昇居常郁郁不乐,颇出怨言。上闻之,曰︰“此童孺辈言语小过,不足问。但恐为小人蛊惑,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保全矣。”于是徙之高丽,遣元枢密使延安荅礼护送而往,仍赐高丽国王纱罗文绮四十八疋,俾善待之。 又《实录》︰[134]洪武十一年二月甲子,命四川都指挥使司收集明氏故将校为兵,凡六千五百馀人。

史官方孝孺曰:幼主虽春秋未富,德性纯雅,通《孝经》、《论语》,为权臣执国命,不能宰制。所以内相屠戮,自翦其羽翼,是以国内空虚。天戈一挥,若崩厥角,归于大明一统,固其宜也。谷应泰《纪事本末》[135]论曰︰闻之名山大川,不封诸侯,王公设险,用守厥国。而周都雒阳,则曰南望三涂,北望岳鄙,有德易以王,无德易以亡。盖古者贤明之主,在德不在险也。夫中国之得地险者,宜无过巴蜀,栈道揭其北,泸水阻其西,表岷峨之天阙,带二江之双流,勇夫重闭,几乎斗绝矣。而自古及今,败亡相继,俘絷入臣,罕有全者,则蜀之地险,固不足恃也。方夫元运垂终,群雄并起,明玉珍以随州布衣,结寨青山,为徐夀辉之外臣,倪文俊之守将。及文俊见杀于友谅,而遂奄有三巴,盗窃名字,比之刘宗下辇而自王,公孙跃马而称帝,功尤易易也。玉珍不以此时北趋子午,入叩关陇,南下夷陵,先窥汉沔,而但固守夔关,改元称制,偏隅自割,坐待灭亡,此策之最下者。是则东之自守者无过士诚,而西之自守者无过玉珍也。方太祖之初,逐鹿中原,未遑外讨,荅书通聘,以待隗嚣,厚礼卑辞,以骄李密。而使者乃以张裔之口舌,夸蚕丛之形势,井蛙坐大,斯为过矣。至于元都已没,秦、晋悉平,蜀道一隅,势如黑子,乃始命邹兴、莫仁夀等瞿塘阻水,铁锁横关,丸泥墨守,不已晚乎?若夫太祖之伐蜀也,以汤和等舟师入峡,疾趋重庆,此正兵也;而傅友德一军,扬言发金牛,潜师取阶、文者,此奇兵也。夫邓艾缒入阴平,则绵竹之师不[摧](推)而溃,吴汉袭至广都,则城市之桥可烧而断,宜乎刘仁表诣军门,明昇面缚衔璧,而彭氏以为纵走成都,不过延命旦夕也。乃知桓温既入,李势告亡,全斌济师,孟昶不祀,此张载勒铭于剑阁,左思致诫于蜀都,玉垒铜梁,险无足据矣。从此冉駹效顺,卭笮景从,蒟酱出于番禺,竹[杖](枝)来于大夏,版图之盛,固不必言。独是功纪傅、廖,文皆御制,杨璟以无绩而不叙,小校以非义而辍赏,劝惩斯在,又非特平蜀之规耳。若夫明昇者,封侯归义,居第京师,要领克全,母子相保,虽刘禅乐魏,身不生还,而望帝归魂,死犹啼血。呜呼!方西川僭号时,其为寄生久矣。

明玉珍乘元末之乱,盗据蜀土两世,凡十有一年。杨学可撰《明氏实录》,纪载寥寥。大兴徐星伯先生得彭文勤公校本,取《明太祖实录》及《大事记》、《明史》本传诸书,补注于下,事迹始备。古来霸史之见于《艺文志》者,今多不传,而学可之书犹存。学可文笔未合史法,将赖先生之注以传,不可谓非幸矣。先生著书数十种,《新疆水道记》及《汉书西域传补注》等书,精确创所未有。是注特其游戏之作,然改正错简,考核同异,皆极精当撰出。先生即小种,亦非寻常可及。昔惠松厓先生注《太上感应篇》,人不重《感应篇》而重注。先生此书,亦犹是也。一拳之石,具有龙门、太华之观,真可宝贵者矣。先生属书数语于后,于先生无能为役,谨识钦服之忱云尔。乌程沈垚跋。

出处

[编辑]
  1. 卷之四。
  2. 卷十九。
  3. 卷八。
  4. 卷一百二十三。
  5. 卷之四。
  6. 卷四十二。
  7. 卷十九。
  8. 卷一百二十三。
  9. 卷之四。
  10. 卷四十二。
  11. 卷八。
  12. 卷十九。
  13. 卷四十二。
  14. 卷十九。
  15. 卷之四。
  16. 卷一百二十三。
  17. 卷八。
  18. 卷十九。
  19. 卷四十五。
  20. 卷十九。
  21. 卷十九。
  22. 卷十九。
  23. 卷一百二十三。
  24. 卷十九。
  25. 卷十九。
  26. 卷十九。
  27. 卷五。
  28. 卷四十五。
  29. 卷一百二十三。
  30. 卷十九。
  31. 卷一百二十三。
  32. 卷十九。
  33. 卷之四。
  34. 卷十九。
  35. 卷十九。
  36. 卷十九。
  37. 卷一百二十三。
  38. 卷十九。
  39. 卷四十六。
  40. 卷四十五。
  41. 卷十九。
  42. 卷十九。
  43. 卷一百二十三。
  44. 卷八。
  45. 卷十九。
  46. 卷一百二十三。
  47. 卷一百二十三。
  48. 卷四十六。
  49. 卷一百二十三。
  50. 卷十九。
  51. 卷四十六。
  52. 卷四十六。
  53. 卷十九。
  54. 卷一百二十三。
  55. 卷一百二十三。
  56. 卷十九。
  57. 卷一百二十三。
  58. 卷十九。
  59. 卷十九。
  60. 卷一百二十三。
  61. 卷十九。
  62. 卷十九。
  63. 卷十九。
  64. 卷一百二十三。
  65. 卷一百二十三。
  66. 卷之四。
  67. 卷十九。
  68. 卷十九。
  69. 卷一百二十三。
  70. 卷十九。
  71. 卷十九。
  72. 卷十九。
  73. 卷四十六。
  74. 卷一百二十三。
  75. 卷一百二十三。
  76. 卷十九。
  77. 卷一百二十三。
  78. 卷之四。
  79. 卷四十六。
  80. 卷十九。
  81. 卷十九。
  82. 卷十九。
  83. 卷十九。
  84. 卷十九。
  85. 卷十九。
  86. 卷十九。
  87. 《俨山外集》卷三十二。
  88. 卷八。
  89. 卷八。
  90. 卷十九。
  91. 卷十九。
  92. 卷一百二十三。
  93. 卷二十。
  94. 卷一百二十三。
  95. 卷五十七。
  96. 卷六十七。
  97. 卷一百二十三。
  98. 卷一百二十三。
  99. 卷一百二十三。
  100. 卷二十七。
  101. 卷二十九。
  102. 卷一百二十三。
  103. 卷三十五。
  104. 卷三十七。
  105. 卷一百二十三。
  106. 卷四十四。
  107. 卷四十六。
  108. 卷四十七。
  109. 卷一百二十三。
  110. 卷之四。
  111. 卷六十。
  112. 《纪录汇编》卷之三十。
  113. 卷一百二十三。
  114. 卷六十三。
  115.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
  116. 卷六十四。
  117. 卷六十四。
  118. 卷六十四。
  119. 卷六十四。
  120. 《纪录汇编》卷之三十。
  121. 卷六十六。
  122. 卷之四。
  123. 卷六十六。
  124. 卷六十六。
  125. 卷六十七。
  126. 《銮坡集》卷一。
  127. 卷六十七。
  128. 卷八。
  129. 卷六十七。
  130. 卷六十八。
  131. 卷七十。
  132. 卷之四。
  133. 卷七十一。
  134. 卷一百十七。
  135. 卷十一。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