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晋书 卷二

  御制读王祥传率题
  三公不拜道犹尊革命胡然受冕轩古有名言疑信半求忠臣在孝之门













  御制读史
  琅琊渡江表敦让弗即真揖让而救火诚然亦不伦按剑叱撤座迫切争廷臣周嵩进谠言不为附鳯人忤旨守新安难兄即伯仁












  御制读晋书郭璞传
  景纯好经学兼妙阴阳术郭公授青囊遂洞五行密京房转祸福管辂豫凶吉活马灵偶示赚妾徳实失祸终婴王敦南冈鹊巢出先知与不知事后原一律明哲保身人本无竒可述











  御制读王徽之传偶题
  晋室清谈实妨政不知马数诩崇情会稽当与牛羊长孔子犹然素位行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晋书        正史类
  提要
  等谨案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乔等奉敕撰刘知几史通外篇谓贞观中诏前后晋史十八家未能尽善敕史官更加纂撰自是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竞从新撰然唐人如李善注文选徐坚编初学记白居易编六帖于王隐虞预朱鳯何法盛谢灵运臧荣绪沈约之书与夫徐广干宝邓粲王韶曹嘉之刘谦之之纪孙盛之晋阳秋习凿齿之汉晋阳秋檀道鸾之续晋阳秋并见徴引是旧本实未尝弃毋乃书成之日即有不惬于众论者乎考书中惟陆机王羲之两传其论皆称制曰盖出于太宗御撰夫典午一朝政事之得失人才之良楛不知凡几而九重掞藻宣王言以彰特笔者仅一工文之士衡一善书之逸少则全书宗旨大概可知其所褒贬略实行而奖浮华其所采择忽正典而取小说波靡不返有自来矣即如文选注马汧督诔引臧荣绪王隐书称马敦立功孤城死于非罪后加赠祭而晋书不为立传亦不附见于周处孟观等传又太平御览引王隐书云武帝欲以郭琦为佐著作郎问尚书郭彰彰憎琦不附已答以不识上曰若如卿言乌丸家儿能事卿即堪郎矣及赵王伦篡位又欲用琦琦曰我已为武帝吏不能复为今世吏终扵家琦盖始终亮节之士也而晋书亦削而不载其所载者大抵宏奨风流以资谈柄取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刘孝标所注一一互勘几于全部收入是直稗官之体安得目曰史传乎黄朝英缃素杂记诋其引世说和峤峩峩如千丈松礧砢多节目既载入和峤传中又以峤字相同并载入温峤传中颠倒舛迕竟不及检犹其枝叶之病非其根本之病也正史之中惟此书及宋史后人纷纷改撰其亦有由矣特以十八家之书并亡考晋事者舍此无由故历代存之不废耳音义三卷唐何超撰超字令升自称东京人杨齐宣为之序其审音辨字颇有发明旧本所载今仍附见于末焉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一
  晋书目录       正史类
  唐 太 宗 文 皇  帝 御 撰
  帝纪十
  志二十
  列传七十
  载记三十
  帝纪
  晋书卷一
  帝纪第一
  高祖宣帝
  晋书卷二
  帝纪第二
  世宗景帝
  太祖文帝
  晋书卷三
  帝纪第三
  世祖武帝
  晋书卷四
  帝纪第四
  孝恵帝
  晋书卷五
  帝纪第五
  孝怀帝
  孝愍帝
  晋书卷六
  帝纪第六
  中宗元帝
  肃宗眀帝
  晋书卷七
  帝纪第七
  显宗成帝
  康帝
  晋书卷八
  帝纪第八
  孝宗穆帝
  哀帝
  废帝海西公
  晋书卷九
  帝纪第九
  太宗简文帝
  孝武帝
  晋书卷十
  帝纪第十
  安帝徳宗
  恭帝徳文
  志
  晋书卷十一
  志第一
  天文上
  晋书卷十二
  志第二
  天文中
  晋书卷十三
  志第三
  天文下
  晋书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
  晋书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晋书卷十六
  志第六
  律历上
  晋书卷十七
  志第七
  律历中
  晋书卷十八
  志第八
  律历下
  晋书卷十九
  志第九
  礼上
  晋书卷二十
  志第十
  礼中
  晋书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礼下
  晋书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乐上
  晋书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乐下
  晋书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职官
  晋书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
  舆服
  晋书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食货
  晋书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
  五行上
  晋书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五行中
  晋书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五行下
  晋书卷三十
  志第二十
  刑法
  列传
  晋书卷三十一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宣穆张皇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
  文眀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左贵嫔 胡贵嫔诸葛夫人
  恵贾皇后
  恵羊皇后 谢夫人
  怀王太后
  元夏侯太妃
  晋书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元敬虞皇后 荀豫章君
  眀穆庾皇后
  成恭杜皇后 章周太妃
  康献禇皇后
  穆章何皇后
  哀靖王皇后
  废帝庾皇后
  简文宣郑太后
  简文顺王皇后
  孝武文李太后
  孝武定王皇后
  安徳陈太后
  安僖王皇后
  恭思禇皇后
  晋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
  王祥弟览     郑冲
  何曾子劭 遵   石苞子崇
  欧阳建      孙铄
  晋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子锡
  晋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五
  陈骞子舆     裴秀子𬱟 从弟楷楷子宪
  晋书卷三十六
  列传第六
  卫瓘子恒 孙璪 玠张华子祎 韪
  刘卞
  晋书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宗室
  安平献王孚子邕  邕弟义阳成王望望子河间平王洪 洪子威
  洪弟随穆王整  整弟竟陵王楙望弟太原成王辅 辅弟翼
  翼弟下邳献王晃 晃弟太原烈王瓌瓌弟高阳元王珪 珪弟常山孝王衡
  衡弟沛顺王景
  彭城穆王权孙纮  纮子俊
  高密文献王泰子孝王略略兄新蔡武哀王腾
  略弟南阳王模  腾子庄王确模子保
  范阳康王绥子虓
  济南恵王遂曾孙勲
  谯刚王逊子闵王承 承子烈王无忌无忌子敬王恬 恬子忠王尚之尚之弟恢之 休之 允之韩延之 恬弟愔
  高阳王睦
  任城景王陵弟顺 西河缪王斌
  晋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八  宣五王文六王
  平原王干     琅邪王伷子觐 澹 繇漼
  清恵亭侯京    扶风王骏子畅 歆
  梁王肜      齐王攸子㽔 赞 实
  城阳王兆     辽东王定国
  广汉王广徳    乐安王鉴
  乐平王延祚
  晋书卷三十九
  列传第九
  王沉子浚     荀𫖮
  荀勗子藩 藩子邃 闿藩弟组 组子弈
  冯𬘘
  晋书卷四十
  列传第十
  贾充孙谧  充弟混族子模 郑彰
  杨骏弟珧 济
  晋书卷四十一
  列传第十一
  魏舒       李憙
  刘寔弟智     高光
  晋书卷四十二
  列传第十二
  王浑子济     王濬
  唐彬
  晋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十三
  山涛子简 简子遐
  王戎从弟衍 衍弟澄 郭舒
  乐广
  晋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十四
  郑袤子默 默子球
  李𦙍       卢钦子浮 弟珽珽子志 志子谌华表子廙 廙子恒 廙弟峤
  石鉴       温羡
  晋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五
  刘毅子暾 程卫
  和峤       武陔
  任恺       崔洪
  郭奕       侯史光
  何攀
  晋书卷四十六
  列传第十六
  刘颂       李重
  晋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十七
  傅玄子咸 咸从父弟祗
  晋书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阎纉
  晋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
  阮籍兄子咸 咸子瞻 曕弟孚从子修 族弟放 放弟裕
  嵇康       向秀
  刘伶       谢鲲
  胡毋辅之子谦之
  毕卓       王尼
  羊曼弟聃     光逸
  晋书卷五十
  列传第二十
  曹志       庾峻子珉 珉弟敳
  郭象       庾纯子旉
  秦秀
  晋书卷五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子方囘   挚虞
  束晳       王接
  晋书卷五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郤诜       阮种
  华谭       袁甫
  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愍怀太子遹子虨 臧 尚
  晋书卷五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陆机孙拯     弟云弟耽从父兄喜
  晋书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弟淳 淳子承
  潘岳从子尼    张载弟协 协弟亢
  晋书卷五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江统子虨 惇   孙楚子众 洎 纂纂子统 绰
  晋书卷五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兄子尚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       吾彦
  张光       赵诱
  晋书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周处子玘  玘子勰玘弟札 札兄子筵
  周访子抚  抚子楚  楚子琼琼子虓 抚弟光  光子仲孙
  晋书卷五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子粹 矩 羕 宗 熙矩子祐
  楚隐王玮     赵王伦
  齐王冏 郑方   长沙厉王乂
  成都王颕     河间王颙
  东海孝献王越
  晋书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
  解系弟结 结弟育
  孙旗       孟观
  牵秀       缪播 从弟𦙍
  皇甫重      张辅
  李含 张方    阎鼎
  索靖 子𬘭    贾疋
  晋书卷六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周浚子嵩 谟 从父弟馥
  成公简      苟晞
  华轶       刘乔孙耽 耽子柳
  晋书卷六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刘琨子群 琨兄舆 舆子演
  祖逖兄纳
  晋书卷六十三
  列𫝊第三十三
  邵续       李矩
  段匹䃅      魏浚族子该
  郭默
  晋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简文三王
  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子恱 恬 洽 劭 荟洽子珣 珉 劭子谧
  晋书卷六十六
  列𫝊第三十六
  刘弘
  陶侃子洪 瞻 夏 琦 旗 斌 称范 岱 兄子臻 臻弟舆
  晋书卷六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温峤       郄鉴子愔 愔子超愔弟昙 鉴叔父隆
  晋书卷六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杨方     薛兼
  晋书卷六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刘隗孙波     刁协子彝 彝子逵
  戴若思弟邈    周𫖮子闵
  晋书卷七十
  列𫝊第四十
  应詹       甘卓邓骞
  卞壸从父兄敦   刘超
  锺雅
  晋书卷七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孙恵       熊远
  王鉴       陈𫖳
  高崧
  晋书卷七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
  晋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子彬  羲  龢弟怿  冰  条  翼
  晋书卷七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 子云  云弟豁  豁子石䖍䖍子振 弟石秀  石民  石生石绥 石康 豁弟秘  秘弟冲 冲子嗣嗣子𦙍 嗣弟谦 弟修 徐宁
  晋书卷七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 子承  承子述  述子坦之祎之  坦之子恺 愉  国宝忱 愉子绥 承族子峤袁恱之  祖台之
  荀崧子㽔  羡  范汪 子𡩋叔坚
  刘惔       张凭
  韩伯
  晋书卷七十六
  列𫝊第四十六
  王舒子允之    王廙弟彬彬子彪之
  王棱       虞潭孙啸父兄子骏
  顾众       张闿
  晋书卷七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陆晔弟玩  玩子纳
  何克       褚翜
  蔡谟       诸葛恢
  殷浩顾恱之  蔡裔
  晋书卷七十八
  列𫝊第四十八
  孔愉子汪  安国  弟祗  从子坦严   从弟群 群子沉
  丁潭张茂     陶囘
  晋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谢尚       谢安子琰  琰子混安兄弈 奕子玄安弟万  万弟石石兄子朗 朗弟子邈
  晋书卷八十
  列𫝊第五十
  王羲之子玄之 凝之 徽之 徽之子桢之弟操之 献之 许迈
  晋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𦙍
  桓宣族子伊    朱伺
  毛宝子穆之 安之孙璩  宗人徳祖
  刘遐       邓岳子遐
  朱序
  晋书卷八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陈夀       王长文
  虞溥       司马彪
  王隐       虞预
  孙盛       干宝
  邓粲       谢沉
  习鉴齿      徐广
  晋书卷八十三
  列𫝊第五十三
  顾和       袁瓌子乔 乔孙山松瓌弟猷 从祖凖凖孙耽 耽子质质子湛 豹
  江逌从弟灌  灌子绩
  车𦙍       殷觊
  王雅
  晋书卷八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子敬宣   殷仲堪
  杨佺期
  晋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刘毅兄迈     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凭之
  魏咏之
  晋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张轨子寔   寔弟茂  寔子骏骏子重华 华子耀灵 灵伯父祚
  灵弟玄靓靓叔天锡
<车𦙍殷觊王雅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王恭庾楷刘牢之殷仲堪杨佺期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刘毅诸葛长民何无忌檀凭之魏咏之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张轨子敬宣兄迈子寔寔弟茂寔子骏骏子重华华子耀灵灵伯父祚灵弟玄靓靓叔天锡>

  贾浑       王育
  韦忠       辛勉
  刘敏元      周该
  桓雄       韩阶
  周崎       易雄
  乐道融      虞悝
  沈劲       吉悒
  王谅       宋矩
  车济       丁穆
  辛恭靖      罗企生
  张袆
  晋书卷九十
  列传第六十  良吏
  鲁芝       胡威
  杜轸       窦允
  王宏       曹摅
  潘京       范晷
  丁绍       乔智眀
  邓攸       吴隐之
  晋书卷九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范平       文立
  陈邵       虞喜
  刘兆       汜毓
  徐苖       崔游
  范隆       杜夷
  董景道      续咸
  徐邈       孔衍
  范宣       韦𫍲
  范弘之      王欢
  晋书卷九十二
  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
  应贞       成公绥
  左思       赵至
  邹湛       𬃷据
  褚陶       王沉
  张翰       庾阐
  曹毗       李充
  袁宏       伏滔
  罗含       顾恺之
  郭澄之
  晋书卷九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弟䖍 恺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子𦙍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子澄     王濛子修
  王遐       王蕴
  禇爽
  晋书卷九十四
  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
  孙登       董京
  夏统       朱冲
  范粲子乔     鲁胜
  董养       霍原
  郭琦       伍朝
  鲁褒       氾腾
  任旭       郭文
  龚壮       孟陋
  韩绩       谯秀
  翟汤子庄     郭翻
  辛谧       刘𬴊之
  索袭       杨轲
  公孙凤      公孙永
  张忠       石垣
  宋纎       郭荷
  郭瑀       祁嘉
  瞿硎先生     谢敷
  戴逵       袭玄之
  陶淡       陶潜
  晋书卷九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  艺术
  陈训       戴洋
  韩友       淳于智
  步熊       杜不愆
  严卿       隗炤
  卜珝       鲍靓
  吴猛       幸灵
  佛图澄      麻襦
  单道开      黄泓
  索𬘘       孟钦
  王嘉       僧渉
  郭黁       鸠摩罗什
  昙霍       台产
  晋书卷九十六
  列传第六十六  列女
  羊耽妻辛氏    杜有道妻严氏
  王浑妻锺氏    郑袤妻曹氏
  愍怀太子妃王氏  郑休妻石氏
  陶侃母湛氏    贾浑妻宗氏
  梁纬妻辛氏    许延妻杜氏
  虞潭母孙氏    周𫖮母李氏
  张茂妻陆氏    尹虞二女
  荀崧小女灌    王凝之妻谢氏
  刘臻妻陈氏    皮京妻龙氏
  孟昶妻周氏    何无忌母刘氏
  刘聪妻刘氏    王广女
  陕妇人      靳康女
  韦逞母宋氏    张天锡二妾阎氏薛氏
  苻坚妾张氏    窦滔妻苏氏
  苻登妻毛氏    慕容垂妻段氏
  段丰妻慕容氏   吕纂妻杨氏
  吕绍妻张氏    李玄盛后尹氏
  晋书卷九十七
  列传第六十七  四夷
  东夷夫馀   马韩  辰韩肃慎   倭人  禆离等十国
  西夷 吐谷浑  焉耆  龟兹大宛   康居  大秦
  南蛮 林邑扶南    北狄 匈奴
  晋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叛逆
  王敦沈𠑽     桓温孟嘉
  晋书卷九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殷仲文
  晋书卷一百
  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曽       杜弢
  王机       祖约
  苏峻       孙恩
  卢循       谯纵
  载记
  晋书卷一百一
  载记第一 前赵
  刘元海子和 刘宣
  晋书卷一百二
  载记第二 前赵
  刘聪子粲 陈元达
  晋书卷一百三
  载记第三 前赵
  刘曜
  晋书卷一百四
  载记第四 后赵
  石勒上
  晋书卷一百五
  载记第五 后赵
  石勒下子弘 张賔
  晋书卷一百六
  载记第六 后赵
  石季龙上
  晋书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 后赵
  石季龙下子世 遵 鉴 冉闵
  晋书卷一百八
  载记第八 前燕
  慕容廆裴嶷 高瞻
  晋书卷一百九
  载记第九 前燕
  慕容皝慕容翰 阳裕
  晋书卷一百十
  载记第十 前燕
  慕容儁韩恒 李产 产子绩
  晋书卷一百十一
  载记第十一 前燕
  慕容𬀩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
  晋书卷一百十二
  载记第十二 前秦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
  晋书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 前秦
  苻坚上
  晋书卷一百十四
  载记第十四 前秦
  苻坚下 王猛 苻融 苻朗
  晋书卷一百十五
  载记第十五 前秦
  苻丕       苻登 索沣 徐嵩
  晋书卷一百十六
  载记第十六 后秦
  姚弋仲      姚襄
  姚苌
  晋书卷一百十七
  载记第十七 后秦
  姚兴上
  晋书卷一百十八
  载记第十八 后秦
  姚兴下 尹纬
  晋书卷一百十九
  载记第十九 后秦
  姚泓
  晋书卷一百二十
  载记第二十 后蜀
  李特       李流 李庠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
  载记第二十一 后蜀
  李雄        李班
  李期      李夀
  李势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
  载记第二十二 后凉
  吕光       吕纂
  吕隆
  晋书卷一百二十三
  载记第二十三 后燕
  慕容垂
  晋书卷一百二十四
  载记第二十四 后燕
  慕容宝      慕容盛
  慕容熙      慕容云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
  载记第二十五 西秦乞伏  北燕冯
  乞伏国仁     乞伏干归
  乞伏炽磐     冯跋冯素弗
  晋书卷一百二十六
<史部,正史类,晋书,目录>
  中朝四帝都洛阳五十四年
  江左十一帝都建康一百二年
  有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十六国附其书起乙酉尽庚申
  臣等谨案晋书一百三十卷唐太宗命房乔等撰晋书自陆机干宝王隐虞预谢灵运何法盛臧荣绪萧子显等各有撰述贞观中以前后十有八家未能尽善故命乔等再加编次太史令李淳风深眀星历所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最可观采至纪传序论则远弃史汉之简质近宗徐庾之华藻刘知㡬之论韪矣高希峤有晋书注何超有晋书音义间附本书今本以诸书参订诚足补前人未备云乾隆四十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晋书目录cq=93
<史部,正史类,晋书>
<史部,正史类,晋书,卷一>
  亮眀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扵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从讨张鲁言扵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竒䇿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扵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馀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扵是务农积榖国用丰赡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麤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及蜀将关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扵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羽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魏武以荆州遗黎及屯田在颍川者逼近南冦皆欲徙之帝曰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从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纪纲䘮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榖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扵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扵是帝留镇许昌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眀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馀迁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达与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偹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扵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䦨塞以救达帝分诸将以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逹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首传京师俘获万馀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恱附焉初申仪久在魏兴専威疆场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达既诛有自疑心时诸郡守以帝新克捷奉礼来贺皆听之帝使人讽仪仪至问承制状执之归于京师又徙孟达馀众七千馀家于幽州蜀将姚静郑他等帅其属七千馀人来降时边郡新附多无户名魏朝欲加𨼆实属帝朝于京师天子访之于帝帝对曰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纲则自然安乐又问二虏宜讨何者为先对曰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桩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天子并然之复命帝屯于宛
  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胊䏰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眀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住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天子使使者劳军増封邑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眀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榖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榖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二年亮又帅众十馀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竒兵掎亮之后斩五百馀级获生口千馀降者六百馀人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宼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馀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宼不之逼扵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榖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竒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榖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㡬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眀其能久乎竟如其言亮部将杨仪魏延争权仪斩延并其众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三年迁太尉累増封邑蜀将马岱入宼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馀级武都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馀人来降关东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四年获白鹿献之天子曰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及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徴帝诣京师天子曰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作何计对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天子曰其计将安出对曰惟眀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天子曰往还㡬时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是时大修宫室加之以军旅百姓饥弊帝将即戎乃諌曰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景初二年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车驾送出西眀门诏弟孚子师送过温赐以榖帛牛酒敕郡守典农已下皆往会焉见父老故旧䜩饮累日帝叹息怅然有感为歌曰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埽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遂进师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沉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帝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初文懿闻魏师之出也请救扵孙权权亦出兵遥为之声援遗文懿书曰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三军恐欲移营帝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扵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请召还天子曰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禽之矣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时有长星色白有芒鬛自襄平城西南流于东北坠于梁水城中震慑文懿大惧乃使其所署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请解围面缚不许执建等皆斩之檄告文懿曰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舎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眀决者来文懿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帝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星坠之所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馀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馀人收户四万口三十馀万初文懿篡其叔父恭位而囚之及将反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諌文懿皆杀之帝乃释恭之囚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令曰古之伐国诛其鲸鲵而已诸为文懿所诖误者皆原之中国人欲还旧乡恣听之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弗之与或曰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帝曰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乃奏军人年六十已上者罢遣千馀人将吏从军死亡者致䘮还家遂班师天子遣使者劳军于蓟増封食昆阳并前二县初帝至襄平梦天子枕其膝曰视吾面俛视有异扵常心恶之先是诏帝便道镇关中及次白屋有诏召帝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手诏曰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帝大遽乃乘追锋车昼夜兼行自白屋四百馀里一宿而至引入嘉福殿卧内升御床帝流涕问疾天子执帝手目齐王曰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与大将军曹爽并受遗诏辅少主及齐王即帝位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入殿爽欲使尚书奏事先由已乃言扵天子徙帝为大司马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䘮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固让子弟官不受
  魏正始元年春正月东倭重译纳贡焉耆危湏诸国弱水以南鲜卑名王皆遣使来献天子归美宰辅又增帝封邑初魏眀帝好修宫室制度靡丽百姓苦之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馀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焉
  二年夏五月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帝请自讨之议者咸言贼远来围樊不可卒拔挫扵坚城之下有自破之势宜长䇿以御之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六月乃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门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扵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馀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天子遣侍中常侍劳军于宛秋七月增封食郾临颍并前四县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帝勲徳日盛而谦恭愈甚以太常常林乡邑旧齿见之每拜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徳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
  三年春天子追封谥皇考京兆尹为舞阳成侯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扵淮北先是吴遣将诸葛恪屯皖边鄙苦之帝欲自击恪议者多以贼据坚城积榖欲引致官兵今悬军远攻其救必至进退不易未见其便帝曰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
  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帝以灭贼之要在扵积榖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扵颍之南北万馀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夀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飏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冬十二月天子诏帝朝会乘舆升殿
  七年春正月吴寇柤中夷夏万馀家避寇北渡沔帝以沔南近贼若百姓奔还必复致宼宜权留之曹爽曰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䇿也帝曰不然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要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何以救之爽不从卒令还南贼果袭破柤中所失万计
  八年夏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専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出掖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帝亦潜为之备爽之徒属亦颇疑帝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霑胸胜曰众情谓眀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徳壮烈好建功勲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馀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帝扵是奏永宁太后废爽兄弟时景帝为中䕶军将兵屯司马门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扵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扵洛水浮桥上奏曰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僣拟外専威权群臣要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槃牙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専共交关伺侯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𠡠如奏施行臣辄𠡠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请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不通奏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树为鹿角发屯兵数千人以守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徴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諌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勲不可以不祀帝不听初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奔爽及爽之将归罪也芝综泣諌曰公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孰敢不从舎此而欲就东市岂不痛哉有司奏收芝综科罪帝赦之曰以劝事君者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増封颍川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并前八县邑二万户奏事不名固让丞相冬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固让九锡
  二年春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舎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各一人増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封子肜平乐亭侯伦安乐亭侯帝以久疾不任朝请每有大事天子亲幸第以谘访焉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贰于帝谋立楚王彪
  三年春正月王凌诈言吴人塞涂水请发兵以讨之帝潜知其计不听夏四月帝自帅中军汎舟沿流九日而到甘城凌计无所出乃迎于武丘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即以凌归于京师道经贾逵庙凌呼曰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至项仰鸩而死收其馀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天子遣侍中韦诞持节劳军于五池帝至自甘城天子又使兼大鸿胪太仆庾嶷持节䇿命帝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侯者十九人固让相国郡公不受六月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天子素服临吊䘮葬威仪依霍光故事追赠相国郡公弟孚表陈先志辞郡公及辒辌车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眀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扵吏职夜以㤀寝至扵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眀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及文帝末高贵乡公事眀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迹其猜忍盖有符于狼顾也
  制曰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纉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已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扵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鬭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啚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阻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反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眀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䇿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眀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扵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已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已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馀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徳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晋书卷一
  晋书卷一考证
  宣帝纪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臣人龙按左传重为句芒黎为祝融一出于少昊一出出扵颛顼是重黎为二人而史记楚世家及太史公自序竟以重黎为一人此书及宋书卫瓘云大晋之徳始自重黎皆昔人相沿之谬也
  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臣良裘按三国志诸葛亮复出祁山贾诩魏平数请战又亮使魏延等赴拒大破之此云贾嗣不作贾诩又下文亮望尘而遁及追击破之等语俱与志异





  晋书卷一考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