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五十四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第五十五
宋 朱熹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卷第五十六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五十五

 书知旧门人问答

   答潘谦之

所喻心性分别不知后来见得如何性只是理情是流出

运用处心之知觉即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以智言

之所以知是非之理则智也性也所以知是非而是非之

者情也具此理而𮗜其为是非者心也此处分别只在毫

釐之间精以察之乃可见耳爱恭宜别喜怒哀乐皆情也

以前说推之可以三隅及矣㸔论语只㸔集注㴠泳自有

味集义或问不必句句理会却㸔一经一史推广此意尤

   答潘谦之

所示问目如伊川亦有时教人静坐然孔孟以上却无此

说要湏从上推寻见得静坐与𮗚理两不相妨乃为的当

尔易说大槩得之但一阴生之卦本取一阴而遇五阳之

义今如此说亦佳但更湏子细㸔不知能兼此两意否萃

卦三句是占词非发明萃聚之意也此是诸儒说易之大

病非圣人系辞焉而明吉㐫之意卜田之吉占特于巽之

六四言之此等处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只得虚心玩味

阙其所疑不可强穿凿也成性成之者性成字义同而用

异成性是已成之性如言成说成法成徳成事之类成之

者性是成就之意如言成已成物之类神之所为与祐神

同与神徳行之神小异法象变通如此说亦得但不免微

有牵合之病耳近日别㸔甚文字有疑幸语及也

   答潘谦之

 孟子首数篇与齐梁君语大抵皆为国治民之事特患

 学者不能用之耳即义利之对而定所趋充易牛之心

 以广其善端闺门之内妻子臣妾皆有以察其温饱均

 其劳佚而无尊贱之僻焉亦与民同乐之意又何往而

 非切身之事哉

所论孟子书首若能如此推类反求固不害为切巳但𥘉

学者便教如此㸔却又添了一重事不若且依本文㸔逐

处各自见个道理久久自然通贯不湏如此费力也

 乐天畏天不同以仁者而居小国固不免为智者之事

 使智者而居大国则未必能为仁者之举何者智者分

 别曲直未必能容忍而不与之较如仁者之为也

得之

 禹稷颜子时不同而出处不同乃义之宜伯夷伊尹时

 同而出处异一是则一非一善则一恶孟子何以皆谓

 之圣人耶

谓伯夷伊尹所为为非恐未安

 许行欲君民并耕则于人无贵贱之别欲市价不贰则

 于物无贵贱之差事虽异而意则同孟子因齐王易牛

 以发其不忍之心因夷之厚葬其亲以箴其兼爱之失

 皆因其发见处以启之

得之

 伊川云飬志莫如敬以直内此是就未发上说孟子所

 谓自反而缩以直飬而无害集义所生皆指事而言就

 巳发上说孟子方辨告子故专救其偏

孟子论飬气只合就巳发处说程子说飬志自是当就未

发处说各是一义自不妨内外之交飬不可说孟子为救

告子义外之失而姑为此言也

 恐大人所以为大人者不过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巳

论赤子之心恐未然若大人只是守个赤子之心则于穷

理应事皆有所妨矣

 王子垫以人之为士下既不为农工啇之事上又未有

 卿大夫之軄故疑其若无所事者孟子言士虽未得位

 以行道而其志之所尚则有仁义焉

尚志之说甚善志字与父在观其志之志同盖未见于所

行而方见于所存也

 说大人则藐之盖主于说而言如曰见大人则藐之则

失之矣

得之

 于不可巳而巳一节以仁言于所厚者薄一节以义言

 夫不可已而巳当厚而薄则怠惰自私而无力行笃义

 之心而失之不及矣或有发愤勇进者则又失之𦔳长

 迨夫意气一衰则私心邪念溃出而不可遏此又失之

 大过也

仁义之说未是进锐退速之说亦未精切盖其病正在意

气方盛之时巳有易衰之𫝑不待意气巳衰之后然后见

其失也

 尽心第一章㳺氏以知天为造其理事天为履其事固

善矣然夭夀不贰一节又乃承上二节而言上乃知而

 行之此乃守而不变㳺氏之说恐未当

夭夀不贰亦是知天之效但㳺氏说得下句太轻耳

或问中以杨氏所讥王氏之失为非是柄𥨸以高明之

与中庸虽非二物然细分之亦不为无别中庸者理之

 所当然也高明者理之所以然也圣人处巳应物固无

 二道然处巳而尽其理之当然也所以为中庸也知处

 巳所以当然之理则高明也应物而尽其理之当然者

 所以为中庸也知应物所以当然之理则高明也王氏

 判而为二固非矣而杨氏又浑然无所区别则亦不察

中庸高明所以得名之实也其曰智不足以致知明不

 足以尽诚者其意盖以智为高明诚为中庸但明字与

 诚字不类而反与上句所谓智者为一律岂牵于自明

 而诚之语而误乎若如其意𥨸欲易曰知不足以致知

 诚不足以力行惟不足以致知故以高明为渊深微妙

 而非局于一事为之末而不知高明所以为中庸惟诚

 不足以力行故以中庸为出于人力之所勉强而非天

 理之自然而不知中庸所以为高明此则王氏受病之

 处

高明是说中心所存不为物欲之所累处非指理而言也

 首章明道第四说云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

 子言人性善是也似以孟子所言为气禀之性若以为

 气禀之性则固有善恶矣不得专谓之善也以下文水

 流之喻观之则又似以气禀本善发而后有善恶也使

气禀皆善则所发之恶何自来哉

孟子所言不是气禀之性但是性自不容说𦆵说性时便

只说个善字所谓天下之言性则故而已者正谓此也

横渠冰水凝释之喻似亦无害但以受光照纳为言则

 㡬于释氏所谓一灵真性者矣其所谓未尝无者岂以

 其  之中实无一物之不具耶此则心之知觉而非

 性之实迹也

既如此说𭅺是有害矣

 舜察迩言所以无智者之过盖智者之过常在于𩥦高

 远而厌卑近也

舜之智不过非独为此一事湏以全章体之

 舜𨼆恶而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善听言之道当如此盖不𨼆其恶则人将

 耻而不言矣后之当进贤退不肖之任者亦以𨼆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善盗兼包并容之名是不知𨼆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善之义也

隐恶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善不为进贤退不肖言乃为受言择善者发也

 和而不流则非不恭之和中而不倚则非执一之中中

 和而不流不倚者择之精有道而不变者守之固择之

 精则不患乎道之难明守之固则不患乎道之不行能

 勉乎此则无贤智之过矣章句中谓四者各有次序不

 知如何岂不流尚易而不倚为难如富而无骄易贫而

 无怨难乎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湏就强字上㸔如此说无功夫矣

 武王周公之所以为逹孝者柄窃以为舜之大孝所遭

 之至不幸也文王之无忧所遭之至幸也至幸与至不

 幸皆不可以为常惟武王周公之孝而天下通行之孝

 也

恐无此意

 章句中以学知利行为仁困知勉行为勇𥨸恐未尽乎

 仁勇之徳也夫仁者安仁固不容以利行为言知仁勇

 皆谓之达徳则勇固通上下而言也不可专以困知勉

 行者目之以柄观之三知三行云者所以总言逹道逹

 徳之在人其气质虽有不同而及其至之则一也三近

 云者言人未至乎逹徳而求至之者其用功当如是也

 似不必以三知三行分知仁勇如何

此等处且虚心看到并行不悖处乃佳

 敬大臣则不眩章句中以为信任专而小臣不得以间

 之故临事则不眩也柄𥨸观下文官盛任使之意似以

 为不使之𭛠𭛠于细事乃所以敬之也惟其不𭛠𭛠于

 细事故其精神暇逸不至昏昡而迷于大体也

不然

 二十七章既言大哉圣人之道矣而复以优优大哉冠

 于礼仪之上者盖言道体之大散于礼仪之末者如此

得之

 二十四章成巳仁也成物智也以柄观之论语以学不

 厌为智诲不倦为仁又与此相反且学不厌与成巳虽

 皆在巳之事然一则学以明其理一则实体是理于吾

 身一知一仁犹可言也若夫成物乃仁之事何所与于

 知而归之耶

若非有智何以成物

 二十章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夫子

非使后人不得复古也但以为生于春秋之世既无得

位之理徒欲以匹夫之微而复古之道则不可耳使得

时得位何不可者

反古道连上文愚贱说

前辈多以夫子损益四代之制以告颜子而又曰吾从

 周其说似相扺牾者然以二十八章吾学周礼今用之

 吾从周之意观之则夫子之从周特以当时所用而不

 得不从耳非以为当尽从周若答为邦之问乃其素志

 耳

得之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

 下则世犹言世上也法是法度则是凖则有可跂之实

 故言法言未见于行事故以其言为凖而行之也

得之

   答杨至之

所喻诗序既不曽习诗何縁便理会得只今且㸔四子音

后所题依其次序用心讲究入得门戸立得根本然后熟

读一经子细理会有疑即思不通方问庶有进处若只如

此泛泛掲过便容易生说虽说得是亦不济事况全未有

交渉乎所说易传恐亦方是见得皮肤如何便说得易之

大全无馀蕴矣向尝面说至之有肤浅之病不知曽究其

所以然而加濬治之功否后之归永春后曽复来否子顺

子能为学复如何彼中朋友后之讲论可师叔文持守可

法诸友若能频与切磋必有益也漳州朱飞卿近到此病

作未得细讲陈淳者书来甚进异日未可量也

   答杨至之

率性之说大槩得之然亦有未精密处

修道之教当属何处亦出乎天耳

君子中庸章二又字不用亦可但恐读者不觉故特下此

字要得分明耳

人皆曰予知一条说得是中庸不可能一条亦然然三者

亦是就知仁勇上说来盖贤者过之之事只知就其所长

处著力做去而不知择乎中庸耳

中立不倚之说当于或问中发之

素𨼆行怪一章文义极分明如何㸔不破圣人之言固浑

融然其中自有条理毫发不可差非如今人鹘囵儱侗无

分别也

及其至也或问中巳如此说足以相发明侯氏之说如何

是非全体中之不能者更请子细㸔未能一焉固是谦辞

然亦可见圣人之心未有满处各见一义自不相妨也况

此两章正相连如何见得不是一意

不见不闻此正指𨼆处如前后章只举费以明𨼆也

达徳次第甚明不湏疑著柔远人亦然

物之终始或问说得极分明请更详之不须便立异议也

上焉者王天下者其上不容有人故只得以时言之上文

极分明矣

代明之说细碎无理

   答李守约闳祖

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虗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近见

学者多是率然穿凿便为定论或即信所传闻不复稽考

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识圣贤之意其所诵说只是据

自家见识撰成耳如此岂复能有长进前辈盖有亲见有

道而其所论终不免背驰处者想亦正坐此耳所说持敬

工夫恐不必如此徒自纷扰反成坐驰但只大纲收敛勿

令放逸到穷理精后自然思虑不至妄动凡所营为无非

正理则亦何必兀然静坐然后为持敬哉

   答李守约

所示课程及日用功夫甚善但有疑虽当识以俟问然亦

不可不时时提起闲㸔傥或相值殊胜问而后通也

   答李守约

 克巳复礼为仁曽子言容貌颜色辞气而其要在动正

 出之际

大抵得之但曽子之语功夫更在三字之前此特语其效

验处耳

 自古皆有死集注云无信则虽生无以自立不若死之

 为安恐语有未莹

安字极有味更冝玩之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程子曰便见圣人与仲弓用心之

 小大谓仲弓为蔽于小则可若曰仲弓必欲举贤之权

 皆出于巳有若要誉而市恩者则恐仲弓之贤未必至

 是

程子之意固非谓仲弓有固权市恩之意而至于丧邦

一蔽于小则其害有时而至此亦不为难矣故极言之以

警学者用心之私也

 卫君待子而为政胡氏所谓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

 请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于名正矣然孔子之于卫

 重非世臣亲非贵戚之卿则恐卫君之未能安巳以听

 之也

胡氏之言乃圣人大用之全体但其间曲折之微圣人须

更有随宜裁处处不患其不从也若但令出从蒯聩为辄

之私计则可其如卫国何哉程子论请讨陈常处云所以

胜齐者孔子之馀事此可见圣人之用矣

 卫公子荆善居室

言居室则似是处家之意

 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点言不可以若是为句今以

 言不可以若是其㡬也作一句不识别有微意否

如集注说恐二字亦自相应以若是绝句恐不词也

 夫子不答南宫适

适虽非问然其言可取则亦不应全然不荅疑其实有贬

当世而尊夫子之意夫子不欲承当故不答耳

 管仲夺伯氏骈邑

亦尝疑苏说少异然牵于爱而存之此但当用吴氏说

荀子以证之可也

 避地避世避色避言

所遇不同固有未及徴于色而巳发于声者矣

 闳祖比会江西一士人谓太极图主静之说乃出于老

 氏之说

江西士人大抵皆对塔说相轮之论未尝以身体之故敢

如此无忌惮而易其言耳

敬斋箴云须㬰有间毫厘有差

㬰之间以时言毫厘之差以事言皆谓失其敬耳非两

事也

 十月未尝无阳之说发明程子之所未尽至为明白

此理分明列庄之徒盖巳窥见之矣故有密移之说

   答李守约

三诗甚善然为学当以修身穷理为急不患不能此也师

礼自度未有以大为朋友之益故不敢当来喻似未悉鄙

怀也

   答李守约

示喻为学之病此非他人所能与直湏痛自循省勇猛𡚒

发方有下工夫处若只如此悠悠恐无入徳之期也

   答李守约

所喻春秋难读固然大抵今所可见者但程先生所谓大

义数十炳如日星然亦时有所谓𨼆之于心而未能惬当

者况其精微之意乎此须异时别啇量也集古后录甚荷

留念但向见𫝊漕处本中有一䟦古锺鼎帖铭载翟伯夀

说或分一字作两三字或合两三字为一字者甚有理后

来见尤延之说常州有葛子平推此说以读尚书甚有功

以是常欲得之而悔当时不及传录今此本乃无之不知

何故试烦更为寻访恐有别本只为检此一叚来也

   答李守约

熹目益盲而中庸未了数日来不免力疾整顿一过𫝑湏

作三书章句或问粗定但集略觉得尚有未全备处今并

附去烦子细为㸔过记辩并往𠕋头有小例子可见去取

之意但觉删去太多恐有可更𥙷者可为𥙷之或有大字

合改作小字小字合改作大字者烦悉正之早遣一介示

及为佳章句或问中有可啇量处幸喻及

   答李守约

中庸㸔得甚精章句大槩巳改定多如所论但致中和处

旧来㸔得皆未尽要须兼表里而言如致中则欲其无少

偏倚而又能守之不失致和则欲其无少差缪而又能无

适不然乃为尽其意耳盖致中如射者之中红心而极其

中致和如射者之中角花而极其中又所发皆中无所间

断近来㸔得此意稍精旧说却不及此也

   答李守约

熹向来所苦只是劳心所致寻以般移应接内外劳扰遂

不药而愈乃知君逸臣劳真飬生之要诀也

   答李守约

所喻庶母之名亦未正庶母自谓父妾生子者士服缌麻

而大夫无服若母则仪礼有公子为其母之文今令甲其

下亦明有注字曰谓生巳者则是不问父妻父妾而皆得

母名矣故注中则有嫡母之文又以明此生巳者之正为

母也至如封叙封赠亦但谓之所生母而不谓之庶母也

通典之说未睱检但以公子为母练冠麻衣既葬除之为

比则承宗庙社稷之重者恐不得为父所生之祖者母持

重矣更俟病间续考奉报数日因人说琴谩为考之颇有

条理然不能琴不识其声但以文字求之恐未必是亦须

靣论

   答李守约

所闻丧礼久以病𫝑侵迫无复心情可以及此又见所说

皆巳失其大体而区区于其小节若随宜区处则恐亦自

失其正而䧟于以礼许人之罪故一向因循不能奉报今

又承专人以来不免以属刘用之令其条析具如别𥿄又

不知能行否也大率平日见得贤者郷学之意虽力而终

不免多有世俗之心凡事必生宛转回䕶遮前掩后之意

常不快意今乃悉见于此盖其处巳处人无不然者不知

亦尝内省及此否耶

   答李守约

王子合过此说失解曲折甚以为恨此等事迟速自有时

节若断置得下则自与我不相干矣上蔡于此发明甚有

力正好于实地上验之也前书所问诚字之说大㮣巳得

之禽兽于义礼上有见得处亦自气禀中来如饥食渇饮

趋利避害之类而已只为昏愚故上之不能𮗜知而下亦

不能作伪来喻上文盖巳言之不知如何又𨚫更疑著也

大中之说不记向来所论首尾此亦只是无事之时㴠飬

本原便是全体随事应接各得其所便是时中飬到极中

而不失处便是致中推到时中而不差处便是致和不可

说学者方能尽得一事一物之中直到圣人地位方能尽

得大中之全体也仁包五常之说巳与令𥙿言之大抵如

今朋友就文义上说如守约尽说得去只恐未曽反身真

个识得故无田地可以立脚只成闲话不济事耳

   答李守约

前日所喻举世皆谓当然熹亦岂敢以为不然但恐祸福

之来亦有定分非智力所能免不欲枉作此匆匆耳若谓

与时消息固并行而不悖也

   答李守约一本作答李时可

所论克复工夫甚简㓗知用心之精切也但依此用力更

加讲学之功则必有所至矣前所寄者今答于后史论大

槩亦甚正也

 好仁恶不仁章某𥨸观之人之资禀固有偏重如此如

 颜孟之事亦可见矣颜子嫉恶不仁之事罕见于经可

 谓好仁者于孟子则辨数不仁者之情状无一毫少贷

 可谓恶不仁者

此说得之

 斯仁至矣至若来至之意

昔者亡之今忽在此如自外而至耳如易言来复实非自

外而来也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正之为言犹有待乎用力之意非

 如动容貌出辞气文意自然

言君子所贵于道者在此三事而笾豆之事则其所贱也

动出非是全不用力正亦非是大叚用力惟正之而非伪

𩛙所以为可贵耳更详集注以解经文自见曲折

 骄吝章集注曰骄矜夸吝鄙吝某𥨸思之似谓夸其有

 于巳骄也不以其有与人吝也然又载程子之言曰骄

气盈吝气歉夫自以为有馀则气盈自以为不足则气

 歉似于集注之说不同

吝之所有乃骄之所恃也故骄而不吝无以保其骄吝而

不骄无所用其吝此盈于虚者所以必歉于实而歉于实

者所以必盈于虚也

 执御章集注谓然则吾当执御矣则以为夫子真执御

 至于末后载尹氏之说曰吾将执御矣则以为夫子之

 设词某𥨸以后说于上下文意为顺

党人之称孔子如此不知孔子当以尝执贱事告人而辞

其无所成名之大耶当故为自屈之词以显其所称之失

耶二者气𧰼之大小必有能辨之者

 沽之哉哉之为义以常例言之则为疑辞集注直曰固

 当卖之而不以为疑词何也

哉本叹辞其或为疑辞者亦叹以疑之也此言沽之哉而

继以待价则不得为疑辞矣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伊川曰舜禹之有

 天下也而不与求焉集注不取何也

有字与与字相应若为不与求则有当作得矣恐不然也

 不忮不求不嫉人之有故无害人之心此之谓不忮不

 耻巳之无故无贪欲之心此之谓不求则是以一人而

 兼二病然末后载吕氏说曰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

 必求似非此意而于本文不明如何

不嫉人之有不耻巳之无正是吕氏意不知更有何疑更

详言之

 不得其酱不食酱者当是鲊醢之物

如鱼脍不得芥酱麋腥不得醢酱则不食谓其不备或伤

人也

孟子口之于味章言人之性命有此二端自口之嗜味

 以至四体之嗜安逸形气之性君子有弗性焉自仁之

于父子以至圣人之于天道道义之性君子性之犹舜

所谓人心道心之在人特要精别而力行之耳

㸔得尽好

   答李时可

 中庸非自成巳而巳也章求之章句曰诚虽所以自成

然在我者无伪则自然及物矣若仁皆性之徳故在内

 外无二道所以时措之而各得其冝也审如是说则是

 以仁知为合内外二道而非以诚为合内外之道恐于

合字有疑碍

唯诚为能尽仁知之徳而合内外之道章句语有未莹处

 中庸不见而章章求之章句则曰不见而章以配地言

 不动而变以配天言何也且观上下文虽先言博厚次

 言高明先言配地后言配天然继此而论天地山川则

 又以天为称者是盖错综而言之耳不必以地为先也

此等处不湏深求只是随文赞叹大略㸔过可也

中庸喜怒哀乐未发谓巳中正万物育焉𥨸谓中也者

言性之体也此属天命之谓性和也者言道之用也此

属率性之谓道致中和者言教之推也此属修道之谓

教伏读章句或问则致中和专言自巳之事恐欠推以

 及人数句巳字疑之字误正字疑止字误

既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则只是此个中和便总摄

了天地万物不湏说推以及乎人也

前章今承先生曲赐指教思之大槩有二说能推致中

 和之极而又得时得位以行之则道民以徳齐民以礼

 以吾之先知觉彼之后知以吾之先觉𮗜彼之后𮗜使

中和之化浃于天下然后中道之所感格天地以位万

物以育此以事言者也虽不得位以行之而既以全大

中之极致即天地之所以定位者也既巳全至和之极

致即万物之所以育者也此以理言之也

所论中和两叚大意皆是但前叚说得新民意思大多致

和处犹可如此说若致中却如何得天下之人皆如吾之

寂然不动而纯亦不巳耶只是自家有些小本领方致得

和然后推以及人使人观感而化而动天地感鬼神耳自

其巳成而论之则见天地之位本于致中万物之育本于

致和各有脉络潜相灌输而不可乱耳

 诚者物之终始章云云

凡有一物则其成也必有所始其坏也必有所终而其所

以始者实理之至而向于有也其所以终者实理之尽而

向于无也若无是理则亦无是物矣此诚所以为物之终

始而人心不诚则虽有所为皆如无有也盖始而未诚则

事之始非始而诚至之后其事方始终而不诚则事之终

非终而诚尽之时其事巳终若自始至终皆无诚心则彻

头彻尾皆为虗伪又岂复有物之可言哉此即向来所说

之意但章句或问说得都不分明故读者不能晓今得时

可反复问辨方说得到次第两处皆湏更定此可并以示

守约也

   答李时可

所喻子文事大槩得之但专以爱言似未尽耳尝闻延平

先生说三仁事云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此语推之

则子文合下便有未仁处不待语其爱之不广然后知其

未仁也三仁之心只欲纣改过而图存比干之杀身盖非

得巳箕子亦偶未见杀耳非有意于为奴也事𫝑既尔微

子自是只得全身以存先王之祀皆理不得不然者使其

先有杀身强諌之心则亦不得为仁矣

   答李时可

示喻执中之说程先生云惟精惟一所以至之𠃔执厥中

所以行之明此中字无过不及之中𥘉非未发之中也向

于中庸章句序中曽发此义今谩录去

   答李时可

所论大学之要甚善但定静只是知止之效不湏言飬之

以定静又别做一项工夫也所引孟敬子章集注中语有

馀云者恐是有素岂印本之误耶然庄敬诚实𣷉飬亦非

动容貌正颜色出词气之外别有一叚工夫只是就此持

守著力至其积久纯熟乃能有此效而不费力耳鲁秉周

礼盖于是时地丑徳齐之中犹能守得旧日礼乐文章耳

若三纲九法之亡则当时诸侯之国盖莫不然亦非独鲁

之责也

   答李时可

诸家说见今方寻检元祐说命无逸讲义及晁以道葛

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先附去可便参订序次当以注䟽

为先䟽节其要者以后只以时世为先后可也西山间有

发明经旨处固当附本文之下其统论即附篇末也记得

其数条理会点句及正多方多士两篇可并考之

   答李时可

所寄尧典以目视颇艰又有他冗未暇讨究巳付诸朋友

㸔俟其㸔了却啇量也书序不须引冠篇首但诸家所解

却有相接续处恐当作注字附于篇目之下或低一字作

传写而于首篇明著其缪亦可但恐诸家元无此说即且

阙之以俟书成别加订正也王氏书义序中明言是雱说

然荆公奏议却云一一皆经臣手今但以序为正可也馀

未报者并俟后信

   答李时可

所喻固知孝思之切于此不能自巳者然风色如此不论

他人虽贤昆仲寕能保其不漏露于三族之间耶此湏他

日面见子细啇量亦未为晚但恐衰朽风烛不定则是天

之命也亦无可柰何矣书说縁此间礼书未了日逐更无

馀功可及他事只略㸔得禹贡如冀州分为三叚颇有条

理易照管而诸州皆只作一叚则太阔远而丛杂矣恐皆

合依冀州例而逐句之下夹注某人曰某地在某州某县

其古今州县名不同有复见者亦并存之以备参考叚后

低一字大书右某州第㡬节以圈隔断而先儒有辨论通

说处即亦大字附于其下如逾于河过九江等处今所取程说只有辨而无解大是欠𨶕

湏更子细𥙷足若今日自有所疑有所断则更低一字写之如治梁及

岐恐晁说为是其馀固草草程泰之最著力说然亦不通盖梁山在同州近河犹可言河流波及若岐山则在今鳯

翔府自京兆府西去犹有六七百里观地理图可见其也𫝑之高且远河水何由可及耶此类须载其本说而断以

非是则读者晓然矣如无此两项则各留一二行空𥿄以俟恐后有

𥙷入者其导山处须以四列为四叚导水则一水为一叚

叚后亦如前例云右导山第㡬节右导水第㡬节其通论

疑断亦如之如此则庶㡬易㸔矣所寄𠕋子今却封还请

依此格目作一草卷便中寄及也

   答刘定夫

所喻为学之意甚善然说话亦巳太多鄙意且要得学者

息却许多狂妄身心除却许多闲杂说话著实读书𥘉时

尽且寻行数墨久之自有见处最怕人说学不在书不务

占毕不专口耳下稍说得张皇都无𭣣拾只是一场大脱

空直是可恶细读来书似尚有此意思非区区所欲闻也

   答刘定夫

来书词气狂率又甚往时且宜依本分读书做人未须如

此胡说为佳

   答包显道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所谕致曲如此说于功夫无不可但尽性乃是自然尽得

不可谓之直处用工耳致曲只是于恻𨼆处扩充其仁羞

悪处扩充其义耳虽在一偏此却如何少得耶大率来喻

依旧有忽略细微径趋高妙之意子渊书来云显道于异

说巳洗濯熹固疑之今以此验之乃知果如所疑也

   答包显道

既未免读书则不曽大叚著力理会复是何说向见前举

程文从头骂去如人醉酒发狂当街打人不可救劝心甚

疑之今乃知其病之有在也

   答包详道

详道资禀笃实诚所爱重前书云云非以苟相恱也但观

所与显道讲论𥨸恐却与去岁未相见时所见一般盖熟

处难忘所骤闻者未能遽入而复失之耳大学鄙说近㸔

尚有未安处却是未甚平正方略窜定恨未得奉呈然使

贤者见之愈未必信大扺如熹所见愈退而愈平贤者所

见愈进而愈险彼此不同终未易合且当置之各信其所

信者即㸔久远如何耳显道根本处亦且是从前所见但

添得此中些说话如敏道令弟则立论又甚高尤非熹之

所敢知耳

   答包详道

示喻为学之意自信不疑如此他人尚复何说然观古人

为学只是升高自下步步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

自明无似此一般作𭡠纽捏底功夫必要豁然顿悟然后

渐次修行也曽子功夫只是战兢临履是终身事中间一

唯盖不期而会偶然得之非是别有一节功夫做得到此

而曽子本心蕲向必欲得此然后施下学之功也所论当

论是非不当论平险者甚善然是则必平正縁不是故有

险耳此说甚长非幅𥿄可既也

   答包详道

示喻曲折足见进道之力然若谓气质之偏只得如此用

力则固不失为近本而于独善其身有得力处今却便谓

圣门之学只是如此全然不须讲学緃读书穷理便为障

蔽则无是理矣颜子一问为邦夫子便告以四代之礼乐

若平时都不讲学如何晓得礼记有曽子问一篇于礼文

之变纎悉曲尽岂是块然都不讲学耶东坡作莲华漏铭

讥卫朴以巳之无目而欲废天下之视来喻之去无乃亦

类此乎

   答包敏道

示喻已悉求放心固是第一义然如所谓軓则一定而浩

然独存使赤子之心全复于此而明义之本先立于此然

后求闻其所未闻求见其所未见则亦可谓凌躐倒置而

易其言矣圣贤示人模范具在近世乃有窃取禅学之近

似者转为此说以误后生后生喜其为说之高为力之易

便不肯下意读书以求圣贤所示之门戸而口𫝊此说高

自标致乱道误人莫此为甚三复来喻恐未免此因便布

闻未知明者以为如何第深僣率之愧而巳

   答包敏道

承喻麤心浮气剥落向尽闲居意味殊不浅自许如此他

人复何所道区区但觉欲寡其过而未能耳

   答包敏道

所喻已悉但道既不同不相为谋不必更纷纷今后但以

故人相处问讯往来足矣九卦若如此说𨚫似与前幅自

相矛盾也一𥬇

   答符舜功

尝谓敬之一字乃圣学始终之要未知者非敬无以知已

知者非敬无以守若曰先知大体而后敬以守之则夫不

敬之人其心颠倒缪乱之不暇亦将何以察夫大体而知

之耶

   答符复仲𥘉

闻向道之意甚勤向所喻义利之间诚有难择者但意所

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舎去可也向后见得亲切却㸔旧事

只有见未尽舎未尽者不解有过当也见陆丈回书其言

明当且就此待守自见功效不湏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

   答符复仲

且读易传甚佳但此书明白而精深易读而难晓须兼论

孟及诗书明白处读之乃有味耳

   答符国瑞

辱书具道为学之志又见令叔为言曲折甚善既有此志

则穷理饬躬处旦当勉力未可便肆虗谈厌未来本恐或

流于轻妄而反失之也所需墓额偶苦臂痛不能写然仁

人孝子所以显其亲者正亦不在此也

   答黄㡬先

示喻巳悉但既曰各勉其志以自立而有待于岁寒则何

必为此缕缕而烦执礼之恭哉衰病比剧舜功遣人行速

布此不及详然亦无以详为矣

   答陈超宗

示喻向来鄙论有未尽者甚善甚善但为学虽有阶渐然

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槩规模于自已方寸间若有

愓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然愧惧𡚒然勇决之志然后可以加之讨论玩索之

功存飬省察之力而期于有得夫子所谓志学所谓发愤

政为此也若但悠悠泛泛无个发端下手处而便谓可以

如此平做将去则恐所谓庄敬待飬必有事焉者亦且若

存若亡徒劳把捉而无精明的确亲切至到之效也但如

彼中诚是偏颇向日之言正为渠辈之病却是贤者之药

恐可资以为益耳以今观之政不必尔但将圣贤之言事

理就已心上作一处㸔随得随守则久之须自有开明处

   答陈超宗

示喻巳悉但如此安排布置都是病痛又如必欲缪札安

立标榜尤是大病若是真实做工夫㡳人只此一念之间

便著实从脚根下做将去何暇如此拟议妆点邪不须深

议他人得失政恐未免反为彼所𥬇也

   答陈超宗

示喻自觉已与旧时迥别但未免间有小失果能至此甚

慰所望但向来啇量及得近书所论似于著实下功处犹

未亲切不知如何便得到此恐可且更向里用心将此等

向外妆点安排底心一切扫去久久或有长进耳若如此

说今日用功明日见效则其不曽下功断可知矣

   答颜子坚

包显道在此数称吾子之贤毎恨未𫉬一见辱书备见雅

志亦足以当晤言矣然所谓古人学问不在简编必有所

谓綂之宗会之元者则仆之愚于此有未谕也圣人教人

博文约礼学问思辨而力行之自洒扫应对章句诵说以

至于精义入神酬酢万变其序不可诬也若曰学以躬行

心得为贵而不专于简编则可若曰不在简编而惟统宗

会元之求则是妄意躐等以䧟于邪说坡行之流而非圣

贤所𫝊之正矣抑观来书词气之间轻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傲誔殊无谨厚

笃实之意意者吾于于下学之功有未尝加之意者不知

往年见张陆二君子其所以相告者果何事也又闻不念

身体发肤之重天叙天秩之隆方将毁冠裂冕以从夷狄

之教则又深为惘然不意吾子知尊敬夫而所趋者若是

岂亦所谓綂宗会元者之为崇而使吾子至于此邪显道

不能諌止巳失朋友之軄节夫更有𦔳縁尤非君子爱人

之意也闻巳得桐曹䐑髠⿰赞刂 -- 劗有期急作此附递奉报㒹吾

子于此更入思虑或意已决亦且更与子静谋之必无异

论而后为之似亦未晚如曰不然则道不同不相为谋仆

不知所以为子计矣

   答熊夣兆

 天命谓性充体谓气感触谓情主宰谓心立趋向谓志

 有所思谓意有所遂谓欲

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𣷉泳玩索久

之当自有见

 或云学者天资庸常旧习未去便令他学中则怠堕废

 弛循常习故去须是𡚒发有豪迈之气出得旧习了然

 后求中所以孔子道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窃

 谓所学少差便只管偏去恐无先狂后中之理

或人之说非惟用力处有病亦说坏了中字后说得之

或云明道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了此便是彻上彻

 下语且道如何是彻下语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

 形而下者然于此须察其所以恭所以敬所以忠其来

 由如何以至耳目鼻口视听言动皆然了此便透顶上

 去便是天命天性纯乎天理此是形而上者是彻上语

 是一体浑然㡳事元无两般能了此则他禅宗许多诡

 怪说话皆见破

若如此说是乃自䧟于异端而不自知又如何见得他破

 常学持敬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如此颇觉有力只

 是瞑目静坐时支遣思虑不去或云只瞑目时已是坐

 妄想之端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只是𭣣聚得心未

 见敬之体

静坐而不能遣思虑便是静坐时不曽敬敬则只是敬更

寻甚敬之体似此支离病痛愈多更不曽得做功夫只了

得安排杜撰也

 毎有喜好适意底事便觉有自私之心若欲见理莫当

 便与克下

此等事见得道理分明自然消磨了似此迫切却生病痛

 上蔡对伊川也只是去个矜字上蔡才高所以病痛尽

 在此

此说是

 父母之于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聦明欲其成立此谓之

 诚心耶

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此天

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

 待人接物之道如何

知所以处心持巳之道则所以接人待物自有凖则

 近专㸔论语精义不知读之当有何法

别无方法但虚心熟读而审择之耳

安老怀少恐其间多有节目今只綂而言之恐学者流

为兼爱去

此是大槩规模未说到节目处

 学者有志于仁虽其趋向巳正而心念未必纯善岂得

 言无恶也

志于仁则虽有过差不谓之恶惟其不志于仁是以至于

有恶此志字不可草草㸔

 富贵贫贱不以道得不去处之说此是为大贤巳下设

 若大贤以上则处富贵贫贱只如一更不消如此说

圣贤之言多是为学者发若是圣人分上固是不须说不

但此章而巳也

 圣人不勉不思今书载传授之旨云允执厥中下一执

 字似亦大叚吃力如何

圣人固不思不勉然使圣人自有不思不勉之意则罔念

而作狂矣经言此类非一更细思之

 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言乐不至于淫

 不至于伤今诗序将哀乐淫伤判作四事说似错会论

 语意以此疑大序非孔子作

此说得之大序未知果谁作也

 大雅小雅或谓言政事及道故谓之大雅止言政事故

谓之小雅窃恐不可如此分别

如此分别固非是然但谓不可分别则二雅之名又何以

辨耶

 五伯秦穆未尝生盟中夏乃与其数晋悼尝为盟主却

楚服郑何故不与

此等无所考且依旧说又有昆吾豕韦大彭之说亦兼存

之可也

窃谓释氏之失一是自私自利厌死生为学大体巳非

 二是㓕绝人伦三是径求上逹不务下学偏而不该其

 失固不止此然其大处无越是三者

未须如此立论

 释氏言轮回转化之说所𫝊禅长老去何处托生其迹

甚著是谓气散而此性灵不㓕伊川闻之曰若谓既毙

 之气复为方伸之气与造化殊不相似似与性灵之说

 不相干如何

此等处穷理精熟自当见得未可如此臆度论也

   答安仁吴生

去岁辱书无便可报今又承专人枉问极感至意且知志

尚之高远为可喜也然三复来示盖巳自谓所得之深而

自信不疑矣复何取于老拙之无闻而勤𢢽若是耶以为

见教则仆未尝有请于吾子以为求知于仆则易简理得

可久可大之君子似不应若是其汲汲也且仆于吾子𥘉

未相识问之来使则知吾子之齿甚少而家有严君之尊

焉今书及诗序等乃皆嵬岸倨肆若老成人之为者至于

卒然以物馈其所不当馈之人而不称其父兄之命则于

爱亲敬长之良知良能又若不相似也吾子自谓巳得是

心而明是理仆不知吾子之所谓心者果何心所谓理者

果何理也夫颜子之乐未尝自道曽晳之志非夫子扣之

再三而不置亦未尝肯遽以告人也岂若是其高自誉道

而惟恐人之不我知也哉相望之远不知吾子师友渊源

之所自恐其所以相告者未得圣贤穷理修身之实而徒

以空言相误使吾子䧟于往妄恣睢之域而不自知其非

也所惠𥿄简砚墨受之无说不敢发封复以授来使矣吾

子其于圣贤小学之教少加意焉则其进有序而终亦无

所不至矣

   答赵然道师雍

足下求官得官今所从䆠又去亲庭不远足以往来奉飬

君亲之义为不薄矣今乃无故幡然自谓弃一官如弃涕

唾何始虑之不审而乃为此傲睨之词耶此鄙拙之所未

喻也荆门之讣闻之惨怛故旧凋落自为可伤不计平日

议论之同异也来喻又谓恨不及见其与熹论辨有所底

止此尤可𥬇盖老拙之学虽极浅近然其求之甚艰而察

之甚审视世之道听涂说于佛老之馀而遽自谓有得者

盖尝𥬇其陋而讥其僭岂今垂老而肯以其千金易人之

弊帚者哉又况贤者之烛理似未甚精其立心似未甚定

窃意且当虚心择善求至当之归以自善其身自此之外

盖不惟有所不暇而亦非所当预也向有安仁吴生书来

狂僣无礼尝以数字答之今谩录去试一观之或不为无

𥙷也所喻写孟子字多不暇三大字适冗亦未及作然此

亦何能有𦔳于学而徒使老者劳于挥染耶

   答康戸曹仲颕一本无仲字

熹衰懒杜门少与人接顷岁偶见足下省闱条对之文爱

其词𰚾议论之不凡毎恨无因縁相见数为士友言之兹

辱惠书乃知此意尝得彻闻而又喜贤者之不予鄙也示

喻缕缕足见所存之远大矣然尝以熹所闻圣贤之学则

见其心之所有不离乎日用寻常之近小而其远者大者

自不待于他求𥘉不若是其荒忽放浪而无所归宿也故

曰下学而上逹又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巳矣比

圣贤终身事业熹也少而尝有志焉今老且死尚恨未能

有以得其仿佛之万分也足下不以愚言为无取幸试思

之异时肯来如约其从与否熹将望足下眉睫而有以得

之也

   答邵叔义一本无叔义二字有机字

远辱惠书良荷厚意而长笺短幅表里殚尽尤见雅志之

高远也高侯教士飬民之绩巳悉书之如来喻之云矣但

衰晚多病目瞽神昏序事之外无能有所发明此为愧耳

至于高侯之所以教与足下之所以学亦恨未得其详然

窃意必欲实为此学亦当有以自致其力于日用之间有

心飬气读书穷理积其精诚循序渐进然后可得决非一

旦慨然永叹而躐等坐驰之所能至也

   答邵叔义

窃闻下车以来究心軄业设施注措类非俗吏之所能者

甚善甚盛委喻祠记深认不鄙𥘉以衰病之馀心力衰耗

兼前后欠人文字颇多不收率尔承当又念题目甚佳却

欲附名其间使后人知贤大夫用心之所在但见有一二

文字未竟度须更数日方得下笔九月间更令一介往山

间取之为幸絜矩之义乃少日间之先友范公名如至字

伯逹其说如此义理切当援括分明先儒训说皆未及也

今得仁者表而出之岂惟学者之幸盖今百里之人与异

时临莅所及无不蒙𬒳其泽幸甚幸甚大学鄙说旧本纰

陋不足观近年廔加刊订以颇得圣贤之遗意匆匆未暇

抄录求教

   答邵叔义

所喻日用工夫如此数语诚是要切然亦须真践其实乃

为有益不然徒为墙屋标榜反招讥讪也

   答邵叔义

子静书来殊无义理毎为闭匿不收广以示人不谓渠乃

自𭧂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如此然此事理甚明识者自当如之当时若更不

答却不得也所与左右书渠亦录来想甚得意大率渠有

文字多即传播四出唯恐人不知此其常态亦不足深怪

吾人所学却且要自家识见分明持守正当深当以此等

气象举止为戒耳太极等书四种谩附呈恐有所疑却望

䟽示徐丞处想时有便也吴大年极荷留念想且留番阳

   答汤徳远

示喻为学之意极高为远非愚虑所及然未知所论于圣

贤之言以何为据其用力次第果如何此必有亲切悫实

可以循序而进者乃为吾儒之学如其不然恐未免䧟于

佛老之邪说非熹之所敢知也

   答王徳修

熹儿侍先君子宫中秘书是时和静先生实为少监熹尝

于众中望见其道徳之容又得其书而抄之然㓜穉愚𫎇

不能识其为何等语也既长从先生长者游受论语之说

遍读河南门人之书然后知和静先生之言始有以粗得

其味然既不得亲受音旨而其高第弟子如老丈者又未

得见以信其所粗得者果先生之意否也正叔之来既𫉬

闻所以相予之意甚厚又得其所闻于左右者一二信乎

河南夫子所谓终有守者其传固如此也甚慰甚幸二说

顷岁盖尝见之其间尚有未尽晓处恨未得靣叩耳读论

语诗三复感叹今日学者不没于利欲之𡍼即流于释氏

之径往往视此为迂阔卑近亦无怪其迷于入徳之方也

   答苏晋叟 -- 臾 ?

示喻为学之意比之前日加通畅矣牛山之木一章比类

观之甚善但论心与性字似分别得太重了有直以为二

物而各在一处之病要知仁义之心四字便具心性之理

只此心之仁义即是性之所为也梏之反复非颠倒之谓

盖有互换更迭之意如平旦之气为旦昼所为所梏而亡

之矣以其梏亡是以旦昼之所为谬妄愈甚而所以梏亡

其清明之气者愈多此所以夜气不足以存其仁义之良

心也旧说夜气不存非是唯程先生说夜气之所存者良知也良能也此语最分明更详之是岂人

之情也哉此句解得亦太迂曲存亡出入一节乃是正说

心之体用其妙不测如此非独能安靖纯一亦能周流变

化学者须是著力照管岂専为其巳放者而言耶今专指

其安靖纯一者为良心则于其体用有不周矣书中所论

性情者得之但亦须更以心綂性情一句参㸔便见此心

醴用之全自寂然不动以至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非此

心之妙也仪象法要顷过三衢已得之矣今承寄示尤

留念但其间亦误一二字及有一二要切处却说得未相

接不知此书家藏定本尚无恙否因书可禀知府丈丈再

为雠正庶㡬观者无复疑惑亦幸之甚也西铭说极可𥬇

渠今春寄来前日纷纷此亦其一端后来又尝请对诋横

渠尤力不答乃退向非天日清明此亦足为学者之祸也

   答苏晋叟

示喻已悉但心綂性情一语更宜玩味令其同异分合之

际判然不疑即于穷理修身到处得力耳易图昨亦有书

粗论其意后来有少改更修版未毕它日当寄去论孟解

乃为建阳众人不相关白而辄刊行方此追毁然闻鬻书

者巳持其本四出矣问之当可得然乃是静江本之未修

者亦不足观也近为此事所挠甚悔𫝊出之太早也

   答苏晋叟

所喻大槩皆近之但颇伤冗杂及论仁字未当更宜虚心

玩味不必外求但将此见在所说者子细反复之自然见

得简约条畅也持敬格物功夫本不相离来喻亦太说

了更宜审之见得不相离处日用间方得力耳

   答苏晋叟

别纸所示一一报去程先生云性即理也此言虽约而甚

亲切有唤省人处可更就此思之大抵读书且当随文然

看俟其词旨晓析贯通然后自有发明未可遽舍本文别

立议论从长虚见无益于实也

溱窃谓性体纯静无善恶之可名愚痴之可分而情与

才者则实寓于此性夫人禀赋之𥘉自非圣人生知安

 行不俟矫揉其他气质往往滞于一偏而才也者遂有

 高下清浊之异人苟随其所偏而任其情则贤者仅止

 于贤而不贤者无复可反善恶之流自此分矣则是学

 之不可以已故贤者即其才之善而抑其偏则情之所

发无非循性之自然久久不巳得性之全则与圣人一

 矣不贤者即其才之不善而矫其偏则情之所发始能

裁制以求合乎天理之正进进不巳渐履其常常而久

 之则亦纯合乎此性固有之善而与圣人亦一矣故循

 性之情则情不离性情随质迁则性因习远情不离性

 圣域攸归性因习远终焉下愚中庸曰及其知之一也

 又曰及其成功一也至一之地其纯静明㓗大同之始

 乎致一之功其博学笃志不已之力乎溱拟欲以是为

性情与才之辨乞赐批诲

性情与才之辨当熟考孟子及程先生诸说而反之于身

即今何者是性何者是情何者是才湏令一一实有下落

方有下功夫处如此之论非惟条理不明名言多误而用

力处亦不亲切更幸思之

 溱窃谓易之体用天地人物安然自有至信至顺底道

 理停停当当不以人而过不以人而不及此易之体也

 中也宜也时也犂然一契于至当之理此易之出也人

 何以晦是之体反是之用夫人汨之以情伪乱之以私

 欲回视其身不啻如虗舟飘瓦尚何觉知此体此用为

 如何哉必也主敬以直其内立义以方其外损益盛衰

 之理随时裁制以就其宜自然出入起居之际易之全

 体不隔毫厘而易之大用无或偏蔽体用混融妙理纯

 契一天地之辟阖会鬼神之动静至矣尽矣不可有加

 矣溱拟欲如是读易乞赐批诲

易本卜筮之书而其画卦系辞分别吉㐫皆有自然之理

读者湏熟考之不可只如此想𧰼赞叹若可只如此綂说

便了即夫子何用绝𮧯而编㓕溱简耶

 学原于思不思则不得然而溱窃复以谓觊得之之心

 又学者之患不审先生以为然否更乞诲教

方其思时自是箸觊得之心不得但思则自当有得如食

之必饱耳

 溱窃谓学者尽收敛尽安静去道尽近尽放逸尽流荡

 去道尽远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理固如此不须如此安排后章仿此

 程先生云知至至之始条理也知终终之终条理也其

义何如乞赐批诲

学者之𥘉湏是知得到方能行得末后湏是行得到方是

究意故程先生又云知至至之主知知终终之主行此语

亦可更考玩也

   答苏晋叟

示及自警诗甚善然颇𮗜有安排揍合之意要湏只就日

用分明要切处操存省察而此意油然自生乃佳耳

   答苏晋叟

所示文字足见潜心之力但却湏更于分明平实处㸔乃

见端的一向如此恐浸淫入禅学去矣

   答苏晋叟

先墓之文每以为念前此病足之后脾胃衰弱不能饮食

精力疲怠不能支吾近方小康而目盲愈甚其一巳不复

见物矣加以应接纷纭日间见客写书更无少暇以故久

未能下笔积欠颇多非独贤者所属为然也今又重以伪

学得罪明时姓名踪迹无日不挂议者之口又岂作为文

字治伐金石之时耶所示文字敬且收藏万一未死之间

幸蒙宽恩荡条瑕垢乃当有以报耳在亲迎黄岩未归正

以向来奏𥙷侥冒自疑未敢令赴试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五十五终

考异

答潘谦之卜田之吉占一无占字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至之朱飞卿一作朱云卿

答李守约主静之说下有非之所宜

李守约问湏㬰有间下有私欲万端不火而𤍠不冰而寒毫厘有差天壌易处三纲既论

  九法亦斁

 答却不及此也下有集略例当如所喻或问集略目疾不能多㸔俟修得却𫯠报也

答所论克复工夫一作答李时可问不忮不求下有章愚尝思之

答包详道示喻曲折足见进道之力力一作方

  无因縁相见因縁下有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