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晦斋先生集/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三 晦斋先生集

作者:李彦迪
世系图

柳希春跋[编辑]

故赠领议政晦斋先生道德学问,退溪说之详矣,奚待后生之赘言?第先生之诗文,谨严精确,一字不苟,儒林志学之士,愿见全集者久矣。今鸡林李侯齐闵,请于方伯卢公,鸠材、募工开板讫,求跋文于希春,且索书院中楼斋等名,希春何敢当?然千里厚望不可孤,谨复之曰

先生德美,知之者,以为泰山、北斗;不知者,以为一时第一流。窃观先生一生,用力《小学》,以进乎大,盖笃学、力行,而主静之意为多,斋楼之名,恐不能不出于斯义。抑济济章甫,景仰高山,居斯斋而登斯楼者,诚能培明伦敬身之根,达修己治人之技,以无负先生之教,则先生之立言、垂范,成就来学也为无穷,而诸生亦无负于先生,此今日刊行文集之盛意也。侯盍以是勉诸生?

万历甲戌二月初吉,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ㆍ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ㆍ春秋馆修撰官ㆍ同知成均馆事柳希春谨跋。

许晔跋[编辑]

万历癸酉季冬,庆州李晦斋先生之孙来见,仍出府尹李侯齐闵书与先生遗稿集。曾闻是集也,退溪先生手自雠校,终年乃毕,必极其精而无一字之未安也。谨受而读之,曰疏、曰箚、曰杂文、曰近体,率皆典重、温雅、深潜、缜密,粹然一出于正,真有德者之言也。先生文集藏诸先生之乡,真所谓当务之急,而府尹公能之,其盛意为如何哉?府尹公又要为之序跋,虽不文,有不可辞者存焉。

昔者窃有志于学,而未知其方,嘉靖辛丑,先生侍讲东宫,请读《心经附注》,然后始知有此书,即求于友人许忠吉处,敬读终卷,潜玩体验,则方寸之间,似有所主,读阅经史,稍知路脉,至今不下陷于恶,无非先生之赐也。常窃以为先生,之闻而学之之师也,景仰之怀,无时或弛。甲子秋,出尹东京,将拜谒于墓下,陈情致祭,庶几少偿平生之愿,而病作旋递,至今以为恨。今睹文集,宁不重为之戚戚哉?

尝闻之,先生入直玉堂,晨兴揖同僚,终日默然,惟阅经史,时闻謦咳数声而已,及至就寝,俟同僚熟寐,起坐达曙,询问其家居亦然。吁!当其默然,必有心得;及其夜坐,必有精思,平生心得,其可限量?平生精思,其可涯际?道日益通,德日益高,道德充积于中,而英华自发于外,是集之作,乌可已乎?后之读是编者,诚能得先生用功谿径,夙夜孜孜,愈久而不废,则其典重、温雅、深潜、缜密之作,亦将在我而有裕矣。呜呼,其勉之哉!若夫《九经衍义》、《求仁录》诸编,待玉堂校毕,国本印出后,当亦付刊于此矣。求见之士,其亦知此意哉!

万历二年孟春,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教阳川许晔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