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亭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十八
曝书亭集 卷第五十八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录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
曝书亭集卷第五十八
秀水 朱彝尊 锡鬯
考
太极图授受考
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
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唐开元中明皇为制序而
东蜀卫琪注玉清无极洞仙经衍有无极太极诸图按陈子
昂感遇诗云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
能征三元本律历志阴阳至精之数三五本魏伯阳参同契
要之太极图唐之君臣已先知之矣陈抟居华山曽以无
极图刊诸石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
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气朝
元次四阴阳配合曰取坎塡离最上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
故谓之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尔相传受之吕嵒嵒受
之锺离权权得其于伯阳伯阳闻其旨于河上公在道家
未尝诩为千圣不传之秘也元公取而转易之亦为圜者四
位五行其中自上而下最上曰无极而太极次二阴阳配合
曰阳动阴静次三五行定位曰五行各一其性次四曰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最下曰化生万物更名之太极图仍不没无
极之旨由是诸儒推演其南轩张氏谓元公自得之妙盖
以手授二程先生者自孟氏以来未之有也晦庵朱子谓先
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山阳度正作元公年表书庆历
六年知䖍州兴县程公珦假倅南安因与先生为友令二
子师之时明道年十五伊川年十四尔其后先生作太极图
独手授之他莫得而闻焉考是年元公以转运使王逵荐移
知郴县自是而后二程子未闻与元公觌面然则从何地手
授乎伊川𢰅明道行状云先生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
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
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绎其
文若似乎未受业于元公者不然何以求道未知其要复出
入于老释也邪潘兴嗣志元公墓亦不及二程子从游事明
道之卒其弟子友朋若范淳夫朱公掞邢和叔游定夫叙其
行事皆不言其以元公为师惟刘斯立谓从周茂叔问学斯
犹孔子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问官于郯子云然盖与受
业有间矣吕与叔东见录则有昔受学于周茂叔之语然弟
子称师无直呼其字者而遗书凡司马君实张子厚邵尧夫
皆目之曰先生惟元公直呼其字至以穷禅客目元公尤非
弟子义所当出且元公初名惇实后避英宗藩邸嫌名改惇
颐夫既以学传伊川矣不应下同其名而伊川亦不引避昔
朱子表程正思墓称其名下字同周程亟请其父而更焉孰
谓二程子而智反出正思下哉此皆事之可疑者也
浙江分地考
浙江布政使司初设所辖九府而已嘉兴湖州统于直隶故
实录洪武九年十二月书真隶湖州嘉兴诸府水灾遣戸部
主事赵干等赈给十一年五月敕工部定岁造军器之数其
书嘉兴湖州亦冠以直隶字至十四年四月复置巡检司嘉
兴府一嘉兴县之杉青闸湖州府三乌程县之后潘德清县
之下塘新市仍以直隶文冠之宋濂京畿乡闱纪录序云洪
武辛亥秋八月洊当乡贡之期凡畿内三州十七府之士皆
懽忻相吿裹粻而奔走仪曹具以状闻所云十七府者直隶
之府十四其一广德四年以后始降为州合嘉兴湖州而共
计之也天台徐一䕫送赵郷贡序云元置行省于浙领郡三
十二杭隶焉今领郡九杭亦隶焉崇德贝琼縠江渔者诗序
云洪武五年秋校文浙江太末徐复礼迫有司命起与九府
之士俱遂与四十人之𨕖鄞人郑真跋同年录云洪武壬子秋
浙省承诏旨合九郡之士试之得四十名上诸京师又送何
本道还金华序云洪武五年诏命三年叠试于是浙江所属
九郡以其名上之行省而金华何本道与焉其云九郡者嘉
兴湖州不在其内逮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始以二府改隶浙
江考清类天文分野之书于洪武十七年进呈二府沿革祇
书今属浙江布政司语焉勿详后之人罔闻知由是柳琰邹
衡赵瀛刘应钶志嘉兴劳𨱆栗祁张铎志湖州俱不言分地
本末惟仁和夏时正𢰅杭州府志独云元至正二十六年十
一月皇朝平浙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领府九洪武九年改
为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直隶嘉湖二府隶浙
江领府十一又云洪武三年诏开科举浙江行省即杭州府
学之西为贡院合试九府之士书之特详嘉靖中武进薛应
旗修通志自言郡县志可采录者十无一二顾夏氏之志具
在何漫无考稽夫画野分疆地志之大纲乃置而弗书后之
纪方舆者率本通志则纰缪多矣作浙江分地考
吕冢考
半逻之南有吕冢相传谓吴孱陵侯蒙冢也考吴志蒙卒于
公安史不言其葬处而盛弘之荆州记云长沙蒲圻县有吕
蒙冢冢中髑髅极大蒙形既长伟疑即蒙髑髅则冢之在楚
可信矣按汉未黄巾之乱吴有许昇妻吕荣不辱于贼为所
杀糜府君敛钱葬之嘉兴南土人号义妇堰然则吕殆吕
荣之冢其音声相近遂讹荣为蒙尔地名之传于今往往非
昔即以嘉兴论如由拳之讹为油潭西埏之讹为西县蹲宾
之讹为蒸饼射㐮之讹为寿香新塍之讹为新城徐弯庙之
讹为徐偃王庙盖不可胜数矣书以俟记地志者正之
辨
尚书古文辨
尚书古文出孔子壁中安孔子后悉得其书考伏生所传
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授都尉朝倪宽于时司马迁亦从
安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
古文考诸史记于五帝本纪载尧典舜典文于夏本纪载
禹贡皋陶谟益稷甘誓文于殷本纪载汤誓高宗肜日西伯
戡黎文于周本纪载牧誓甫刑文于鲁周公丗家载金縢无
逸费誓文于燕召公丗家载君奭文于宋微子丗家载微子
洪范文凡此皆从安问故而传之者乃孔壁之真古文也
然其所载不出二十九篇外惟汤诰载其文百三十字太誓
载其文九十七字良由十六篇未奉诏旨立博士设弟子安
不敢私授诸人故自胶州庸生而下至于桑钦所习者仍
二十九篇而已东汉之初扶风杜林得漆书于西州以授徐
巡卫宏于是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康成注解馀若尹敏孙
期丁鸿刘祐张楷孔乔周磐类从漆书之学初不本于安
而孔颖达正义谬称孔所传者贾逵马融等皆是又言郑意
师祖孔学而贱夏侯欧阳等由颖达不察见古文字即以为
安所传亦觕疏甚矣漆书古文虽不详其篇数而马郑所
注实依是书陆氏释文采马氏注甚多然惟今文曁小序有
注亦无一语及増多篇文是贾马郑诸家未睹孔氏古文者
也后汉书孔僖传自安以下丗传古文尚书连丛子亦载
孔大大与僖子季彦问荅大夫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以内皆
为章句内学而君独治古义盍固已乎季彦荅曰先圣遗训
壁出古文临淮传义可谓妙矣而不在科策之例丗人固莫
识其奇赖吾家丗丗独修之若是则壁中之书僖家具存矣
独怪肃宗幸鲁遇孔氏子孙备具恩礼僖家既有临淮传义
其时上无挟书之律下无偶语之禁何不于讲论之顷一进
之至尊上之东观乃秘不以示人乎窃意僖家古义亦无异
博士所传之篇目是僖亦未睹孔氏増多之古文也赵岐注
孟子高诱注吕览杜预注左传遇孔氏増多篇内文皆曰逸
书惟许慎文序谓易称孟氏书孔氏诗毛氏夫以贾马郑
诸儒均未之见许氏何由独得之其𢰅五经异义于舜典禋
于六宗一云六宗者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居中
恍惚助阴阳变化此欧阳生大小夏侯氏也一云古尚书
六宗者谓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
海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岱山为山宗湖海为水宗
所谓古尚书者贾逵之本之漆书者也使许氏称孔氏
书则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之气亦必举之矣乃仅述欧阳
夏侯贾氏之则慎实未见孔氏古文者也谯周五经然否
论援古文书以证成王冠期考今孔传无之则周亦未见
孔氏古文者也正义谓王肃注书始似窃见孔传故注乱其
纪纲为夏太康时然考陆氏释文所引王注不一并无及于
増多篇内只字则肃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正义又云古文
尚书郑冲所授冲在高贵乡公时业拜司空高贵乡公讲尚
书冲执经亲授与郑小同俱被赐使得孔氏増多之书何难
上进其后官至太傅禄比郡公几杖安车备极荣遇其与孔
邕曹羲荀𫖮何晏共集论语训注奏之于朝何独孔书止以
授苏愉秘而不进又论语解虽列何晏之名冲实主之若孔
书既得则或谓孔子章引书即应证以君陈之句不当复用
包咸之训谓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矣窃疑冲亦未见孔氏
古文者也正义又引晋书皇甫谧从姑子外弟梁柳得古文
尚书故作帝王丗纪往往载孔传五十八篇之书夫士安既
得五十八篇之书笃信之宜于丗纪均用其乃孔传谓尭
年十六即位七十载求禅试舜三载自正月上日至尧崩二
十八载尧死夀一百一十七岁而丗纪则云尧年百一十八
岁孔传谓舜三十始见试用历试二年摄位二十八年即位
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寿百一十二
岁而丗纪则云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
使禹摄政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孔传释
文命谓外布文德教命而丗纪则云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
高密孔传释伯禹谓禹代鲧为崇伯而丗纪则云尧封为夏
伯故谓之伯禹孔传释吕刑云吕侯为天子司寇而丗纪则
云吕侯为相所述多不相符窃疑谧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
然则増多十六篇自汉迄西晋蔑有见者一旦东晋之初古
文五十九篇俱出而并得孔氏受诏所作之传学者有不踊
跃称快者乎于焉诸儒或大义或成义疏或释音义越唐
及汴宋莫敢轻加拟议南渡以后新安朱子始疑之伸其
者吴棫赵汝谈陈振孙诸家犹未甚也迨元之吴澄明之赵
汸梅𬸦郑瑗归有光罗敦仁则攻之不遗馀力矣盖自徐邈
注尚书逸篇三卷晋人因而缀辑若拾遗秉滞穗以作饭集
雉头狐腋以为裘于大义无乖而遗言足取似可以无攻也
论其大略传文之可疑者安国尝注论语矣尧曰篇予小子
履十句注云是伐桀吿天之文墨子引汤誓若此而传以释
汤诰在克夏之后虽有周亲二句注云亲而不贤则诛之管
蔡是也仁人谓箕子微子来则用之而传则云纣至亲虽多
不如周家之多仁人传注岀自一人之手而异其辞何与史
记殷本纪殷之太师少师持其祭器奔周周本纪纣杀比干
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奔周宋丗家微子数谏纣
纣弗听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太师少师劝微子
去遂行则今文微子篇所云父师少师自有其人史迁受书
于安其必本于安也乃今孔传云父师太师三公箕
子也少师卿比千也夫三仁皆殷王子父师若系箕子殷
人尚质其语兄之子必呼其名惟岀于疵之口故称微子曰
王子也班氏古今人表亦书太师疵少师强姓名流传有自
而伪托孔传者不知也至于贿肃慎之命注云东海驹骊扶
馀馯貃之属武王克商皆通道焉考周书王会篇北有稷慎
东则濊良而已此时未必即有驹骊扶馀之名且驹骊主朱
蒙以汉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国号载东史略安承诏作
书传时恐驹骊扶馀尚未通于上况武王克商之日乎序
文之可疑者三坟言大道五典言常道遁辞易穷分之无可
分也讃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无稽勿听刺之无
可刺也古文之存于今者惟岣嵝禹碑奇古难识其诸坛山
石岐阳猎碣以及夏殷周鼎钟鬴鬲敦卣盘匜之属并不作
科斗文何独孔壁所藏书独用之殆不过张皇其辞以欺惑
后丗焉尔又言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此
金华王柏所云古文之书初无补于今文反赖今文而成书
者已且如司马氏问故于安载入史记诸篇字句多别今
四十九篇中凡今文所有悉与伏生所授无异辞则作序者
初不见孔壁古文仅増多二十五篇而已且班固汉志刘歆
移太常博士书荀恱汉纪颜师古注汉书増多祗十六篇而
安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若是则诸家所云翻不足信也
史记孔子丗家称安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自
序有云予述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又云卒述陶唐以来至
于麟止是安之卒本在太初以前若巫蛊事发乃征和二
年距安之没当已久矣汉纪孝成帝三年刘向典校经传
考集异同于古文尚书云武帝时孔安家献之则知安
已没而其家献之汉书文𨕖锓本流传偶脱去家字尔若班
氏云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乃史家追述古文所以不
列学官之故而序言会有巫蛊事经籍道息乃出自安
口中不亦刺缪甚乎自高斋十学士登之文𨕖后之学者遂
不敢非是不可以不辨
五羖辨
孟子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赵岐注人言
百里奚自卖五羖羊皮为人养牛自卖句截五羖羊皮为人
养牛盖言衣此食牛也朱子集注云人言其自卖于秦养牲
者之家得五羊之皮而为之食牛殆言因自鬻得五羊之皮
解者遂疑鬻身止得五羊皮非已扊扅歌云百里奚初娶我
时五羊皮又曰西入秦五羖皮然则奚盖服五羊之皮入秦
者纫五羊为裘毛之最丰而贱者所服也𭧽客代州言之李
孔德孔德不以为然偶读范处义诗补传释羔羊之诗云素
丝必以五言盖合五羊之皮为一裘循其合处以素丝为英
饰也百里奚衣五羊之皮为秦养牲盖仿古制古之羔裘其
制甚精养牲者被五羊之皮盖贱者之服而召南在位之君
子亦服之非节俭而何其竟与予合按史记百里奚亡秦
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
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
楚遂许与之盖百里奚在秦五羖其素所被服缪公虑楚不
信故以奚所衣之服与之不然则五羖微物楚人岂贪之乎
太原阎百诗好駮正注疏之失作孟子札记书此质焉并以
寄孔德
原
原教
始为三教之者谁与其小人而无忌惮者与生民之初草
衣而血食露处而野合圣人者出教之田里教之树畜养生
之本既具然后修道以明之其理身心性命其治家国天下
其端礼乐刑政其文易诗书礼春秋盖自庖牺氏作而伊耆
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数圣人损益之而教已大
备初未尝有所不足必待佛老之以济之也佛老者持过
高之论行不近人情之事不耕则无食不则无衣无男女
则生人之道息无上下则纷争之渐起以彼其行之国中
盖有时而穷则相率聚于中国食人之食居人之庐阳叛圣
人之言而阴收圣人之教之利愚者不察遂惑其至等圣
人之教三之呜呼彼之所奉者一而我之所奉者三曽彼之
勿若矣天下之理出乎刚则入乎柔出乎阳则入乎阴出乎
君子则入乎小人未有两是者也惟内无所主则死生祸福
战于中其初守道不笃持论两端其究归于无所忌惮而获
罪名教当是非可否之际倡为调停之者未有不流为小
人者也且所谓教者何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教而
已矣舜命契曰敬敷五教孟子曰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故
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
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彼二氏
者既已弃绝其人伦事物之常将何以副教之名哉子路问
为政夫子吿之以正名谓名之不正至使民无所措其手足
若是其甚也丗之儒者诵圣人之言而安于三教之目其亦
罪人矣夫
原刑
墨劓剕宫大辟非舜之五刑也舜以命皋陶者流也鞭也扑
也赎也贼也象以典刑五者是巳甫刑曰苗民勿用灵制以
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斯则劓刵㭬黥之谓肉刑之始矣刑
者一成而不变圣人之所甚不忍也故就典刑命士流者宥
之鞭扑者赎之若夫怙终不悛则法在必诛贼之为言杀也
春秋传晋侯使鉏麑贼赵盾是也相古有虞之丗画象而民
知禁赭衣墨幪别其冠服使触罪者知耻悔过得以自新自
五虐之刑作残其形毁其体肤断者不可复续终其身不敢
与士民齿将无所用耻焉彼夫劓刵㭬黥在苗民发闻惟腥
舜方哀矜庶戮之不辜务遏绝之岂反效尤而以至仁用至
不仁之法乎荀卿有云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斯言是也乃
班固汉志援俗著论以为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
肉刑昔者郑子产铸刑书叔向非之其言曰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其云禹刑汤刑者初未尝指为肉
刑而班氏实之孔氏书传称吕侯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
赎刑之法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不
知何所据依殆无稽之言尔愚考肉刑夏莫之用商亦无明
征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岀古文尚书未足深信迨周官分
职乃掌之司刑墨者守门劓者守关宫者守内刖者守囿然
则肉刑其昉于周与穆王阅实其罪许罚以锾是亦不忍人
之政矣盖至汉而文帝始除之仁人哉俾五虐之刑绝于丗
可谓尽心焉已顾腐儒之论尚谓肉刑当复岂不谬哉作原
刑吿后之君子治书者兼可明孔传之伪焉
原贞
表贞妇之里而旌其门自后丗始也然则古人未之重与曰
在易恒之大过曰恒其德贞妇人吉古之人以为从一而终
者岀乎义之宜无足异也曰女子未嫁而夫死终身不嫁焉
可谓异矣顾经传亦莫之详何与曰先王制礼用以防民之
所不足期合乎人事之宜而已未昏而夫死既葬而除服服
除而嫁人事之常也其或终身不嫁盖礼之过焉者也此经
传之所未详也呜呼自昏姻之礼废而夫妇之道苦民至有
自献其身者矣蒙之蛊曰见金夫不有躬贞也者后丗之所
难虽过于礼焉茍合乎从一之义是则君子之所深取耳曰
古者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归葬于女氏之
党示未成妇也而况其未昏者乎谓之从可乎曰夫妇之道
守之以恒而始之以感夫男女异室无异火泽之相暌自将
之以行媒之言信之以父母之命委之以禽纳之以纯帛则
犹山泽之通气其感与之理已深故曰男女暌而其志通也
因其所感不以死生异其志乃所谓恒其德也春秋僖公九
年书伯姬卒文公十有二年书子叔姬卒公羊穀梁二子传
曰许嫁矣字而笄之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礼女子未许嫁
而笄燕则鬈首许嫁笄而字则为之缨盖至嫁而后主人亲
脱之凡此者明系属于人所以养贞一也则从之之义也曰
趋丧而𡘜礼与曰记有之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婿齐衰而吊
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斩衰而吊焉郑康成范𡩋皆主其
其谁曰不可也曰然则死可以合葬与曰周官媒氏掌万
民之判禁迁葬与嫁殇者未昏而合葬是嫁殇也曰生不得
结其褵死不得同其葬是人事之最可悯者矣旌表焉不可
以已也曰此有司之事也彼女子之贞惟知一其志以恒夫
妇之道而已又岂乐有闻于郷里而为之者乎山阳高于云
其兄之子昂聘大河卫蒋氏之女未娶而夭女趋丧而哭甚
哀自誓不嫁每岁寒食必往祭昂之墓年五十馀矣而有司
莫知也丗儒拘牵之见谓女尚未嫁不当辄诣夫家抚棺而
哭而郷里悯其守者谓死即可以合葬于昂之墓皆非也高
子习于礼而克明贞女之志故不请于有司乞子文述其事
子遂原贞女之志行合乎经义者吿之而载之丗史者不复
详焉
曝书亭集卷第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