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曝书亭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四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三十九 曝书亭集 卷第四十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录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卷第四十一

曝书亭集卷第四十

           秀水 朱彝尊 锡鬯

   宋院判词序

商丘宋之南京也东都盛时由汴水浮舟达通津门三百里

而近车徒之轚互冠盖之络绎妖童光妓自露台瓦市而至

乐府之流传朝倚声而夕勾队于照碧堂上盖流风虽远遗

响宜有传者故言词于汴宋若燕函秦庐夫人而能之者也

然自金源变而为曲中州言韵者四声乃去其一按以大晟

之律吕不能无误生于是土者又必游览四方交友之往来

审音于南北清浊之辨用心专一而后可无憾焉理藩院判

宋君牧仲倜傥好结客其谈论古今衮衮不倦至为长短句

虚怀讨论一字未安辄历翻古人体制按其声之清浊必尽

善乃已故其所作咸可上拟北宋虽东南以词名者㦯有逊

焉不观夫函乎必先为容乃以制革权其上下旅衣之始可

无𬹼至于庐摩䥨矣又置而揺之使其无蜎炙诸墙以视其

桡之均横而揺之以视其劲盖专且审如是然后谓之国

则非燕秦夫人之所能善矣君之词殆类是与

   陈纬云红盐词序

宜兴陈其年诗馀妙绝天下今之作者虽多莫有过焉者也

其弟纬云继之𢰅红盐词三卷含宫咀商骎骎乎小弦弦

迭奏而不失其伦噫盛矣其年与予别二十年往来梁宋间

尝再至京师一过长水谓当相见矣竟不值而纬云留滞京

师久予至辄相见极谭燕赠酬之乐因得询其年近时情状

三人者坎坷略相似也方予与其年定交日予未解作词其

年亦未以词鸣不数年而乌丝词出迟之又久予𠩄作亦渐

多然丗无好之者独其年兄弟称善人情爱其所近大抵然

矣词虽小技昔之通儒钜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委

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

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

情焉耳纬云之词原本花间一洗草堂之习其于京师风土

人物之胜咸载集中而予糊口四方多与筝人酒徒相狎情

见乎词后之览者且以为快意之作而孰知短衣尘垢栖栖

北风雨雪之间其羇愁潦倒未有甚于今日者邪

   黒蝶斋诗馀序

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

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

其门者寡矣其惟吾友沈覃九乎覃九鲜交游故无先达之

誉又所作词不多人或见其一二辄忽之然其黒蝶斋词一

卷可谓学姜氏而得其神明者矣白石词凡五卷丗已无传

传者惟中兴绝妙词𨕖所录仅数十首耳今覃九年方壮为

之日久其篇章必数倍于姜氏尽出以示人人未有不好之

者序其端窃自喜属和之有人并以见予赏音之独早也

   蒋京少梧月词序

宜兴山有小兰大兰碧云紫云之峰白鹤之洞泽有荆阳罨

画百凟之水茶樯酒幔与朱藤翠竹交映陶旊之器走他县

自昔远骛之流咸思栖伏杜牧之留营水榭苏子瞻思种橘三

百夲买田以居岂非林麓之胜有发人吟咏性情者与彝尊

家长水四望无山滥泉飞瀑之音不入于耳近宅田硗𥕂遇

岁旱辄不登比年客白下思入茅山为道士著书以老愿未

果翻策柴车入京师风尘蓬勃怀山水之乐盖有梦寐不能

释者吾友陈其年偕里人蒋京少访予僧舍其年别久出其

词多至三千馀而京少所刻梧月词凡二百四十馀阕秾而

不靡直而不俚婉曲而不晦庶几可嗣古人之逸响京少年

甫二十耳为之不已必至于三千无疑也当牧之子瞻时不

闻阳羡有宾朋之娱犹思卜筑于是假令遇才若二子者唱

酬和荅于其间则其移家之谋更不俟终日焉可信也京少

归为我度百𠭇之田阴崖可植藤竹阳坡可以种橘开门山

可望沿溪舟可拏游可以亭憩可以阁茶有铫而羹有勺三

弦之筝𩀱髻之伎相与按四声二十八调于酒边花外京少

其许我乎河冰待泮放溜而南姑置茅山道士勿为巳

   紫云词序

词者诗之馀然其流既分不可复合有以乐章语入诗者人

交讪之矣虽然良医之主药藏金石草木燥湿寒𤍠之宜采

营各别而后处方合散不乱其部要其术则一而巳自唐以

后工诗者每兼工于词宋之元老若韩范司马理学若朱仲

晦真希元亦皆为之由是乐章卷帙几与诗争冨昌黎子曰

懽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斯亦善言诗矣至于词或

然大都懽愉之辞工者十九而言愁苦者十一焉耳故诗际

兵戈俶扰流离琐尾而作者愈工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

咏太平此学士大夫并存焉而不废也晋江丁君雁水以按

察司佥事分巡赣南道构甓园于官𪠘且于层波之阁八景

之台携宾客倚声酬和所成紫云词流播南北盖兼宋元人

之长将与诗并传无疑巳赣州控百粤三楚七闽之隘曩时

兵戈未息士之栖于山泽者见之吟卷每多幽忧凄戾之音

海内言诗者称焉今则兵戈尽偃又得君抚循而煦育之诵

其乐章有歌咏太平之乐孰谓词之可偏废与于是其友朱

彝尊审定焉而书其言以为序

   柯寓匏振雅堂词序

宋元诗人无不兼工乐章者明之初亦然自李献吉论诗谓

唐以后书可勿读唐以后事可勿使学者笃信其说见宋人

诗集辄屏置不观诗既屏置词亦在所勿道焦氏编经籍志

其于二氏百家搜采勿遗独乐章不见录宜作者之日寥寥

矣崇祯之季江左渐有工之者吾乡魏塘诸子和之前辈曹

学士子顾雄视其间守其派者无异豫章诗人之宗涪翁也

柯子寓匏学士馆甥其于词盖幼而习焉既而助予编次宋

元人之词又同周布衣青士博采词人体制探其源流为乐

章考索一书其用心也勤其倚声也敏其于诗也兼工而日

进于作者殆习伏众神而臻于巧者与往岁在戊午寓匏兄

弟与予同以荐留京师明年二月以父丧去又二年访予江

南遇于燕子矶又二年至京师每见辄出其词稿久而盈卷

乃雕刻行之今之工于词者大都昔曽与学士游读寓匏词

当有以山抺微云女婿见目者然而寓匏之词之派之工不

必尽合乎学士盖由取材于宋元之人者多也

   孟彦林词序

宋以词名家者浙东西为多钱唐之周邦彦孙惟信张炎仇

远秀州之吕渭老吴兴之张先此浙西之最著者也三衢之

毛滂天台之左誉永嘉之卢祖皋东阳之黄机四明之吴文

英陈允平皆以词名浙东而越州才尤盛陆游高观国尹焕

倚声于前王沂孙辈继和于后今所传乐府补题大都越人

制作也自元以后词人之赋合乎古者盖寡三十年来作者

奋起浙之西家㛠而戸习顾渐江以东鲜好之者会稽孟彦

林访予京师岀所著浣花词凡五百馀阕其好之也笃其为

之也勤宜其多且工也词虽小道为之亦有术矣去花庵草

堂之陈言不为所役俾滓窳涤濯以孤技自拔于流俗绮靡

矣而不戾乎情镂琢矣而不伤夫气夫然后足与古人方驾

焉彦林归矣为之不辍其辞必愈工他日相见当更序之

   鱼计庄词序

曩予与同里李十九武曽论词于京师之南泉僧舍谓小令

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武曽深然予言是时僧舍所作颇

多钱唐龚蘅圃遂以吾两人所著刻入浙西六家词夫浙之

词岂得以六家限哉十年以来其年容若畟园相继奄逝同

调日寡偶一间作亦不能如向者之专且勤矣休宁戴生锜

侨居长水从予游其为词务去陈言谢朝华而启夕秀盖兼

夫南北宋而擅场者也在昔鄱阳姜石帚张东泽弁阳周草

窗西秦张玉田咸非浙产然言浙词者必称焉是则浙词之

盛亦由侨居者为之助犹夫豫章诗派不必皆江西人亦取

其同调焉尔矣

   水村琴趣序

凝土以为器有虞氏尚之矣至周而陶旊有工曰甗曰盆曰

甑曰鬲曰庾曰簋中县中膊辨及髺垦薜𭧂之微宜其废鼐

鼎以利其用然必历千年而柴汝官哥定始行焉刊石以为

碑夏后氏先之矣至周而岐阳有鼓至汉而鸿都有经宜其

推石而镌之木然必俟张参书壁之后又久而镂板方兴焉

其于文也亦然南风之诗五子之歌此长短句之所由昉也

汉铙歌郊祀之章其体尚质迨晋宋齐梁江南采菱诸调去

塡词一间尔诗不即变为词殆时未至焉既而萌于唐流演

于十国盛于宋予尝持论谓小令当法汴京以前慢词则取

诸南渡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山顾典籍不以为然也魏塘魏孝廉独信予说

与予唱和词成掩其名示人见者或疑予所作予既归田考

经义存亡著为一书不复倚声按谱而孝廉好之不倦所塡

词日多里之人疲于传写乃刊行之水村者孝廉之居因以

为字元赵子昂氏尝为钱处士以水墨写为图者也琴趣者

取诸涪翁词集名也夫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

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至于崇祯之

末始具其体今则家有其集盖时至而风会使然特工如孝

廉者不可多得然则孝廉之词力追南渡作者虽由其才亦

遇其时夫然而后工也孝廉将为岭表之游豆蔻之花桄榔

之树蕉耶扶荔之果青鸡白鹇孔翠之鸟蝴蝶之茧凡以资

琴趣材者一惟孝廉驱使之予耄矣君归尚思歌以侑酒

   群雅集序

用长短句制乐府歌辞由汉迄南北朝皆然唐初以诗被乐

塡词入调则自开元天宝始逮五代十国作者渐多遗有花

间尊前家宴等集宋之初太宗洞晓音律制大小曲及因旧

曲造新声施之教坊舞队曲凡三百九十又琵琶一器有八

十四调仁宗于禁中度曲时则有若柳永徽宗以大晟名乐

时则有若周邦彦曹组卒次膺万俟雅言皆明于宫调无相

夺伦者也洎乎南渡家各有词虽道学如朱仲晦真希元亦

能倚声中律吕而姜夔审音尤精终宋之丗乐章大备四声

二十八调多至千馀曲有引有序有令有慢有近有犯有赚

有歌头有促拍有摊破有摘遍有大遍有小遍有转踏有转

调有増减字有偷声惟因刘昺所编宴乐新书失传而八十

四调图谱不见于丗虽有歌师板师无从知当日之琴趣箫

篴谱矣姚江楼上舍俨若工于词曩留京师辑词鹄一书业

开雕拓行既而悔之告千予曰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历

丗久远声律之分合均奏之高下音节之缓急过度既不得

尽知至若作者才思之浅深初不系文字之多寡顾丗之作

谱者类从归字谣铢累寸积及于莺啼序而止中有调名则

一而字之长短分殊安能各得其所莫如论宫调之可知者

叙于前馀以时代先后为次序斯丗运之升降可以观焉予

曰旨哉子之言词乎上舍请易书名予名之曰群雅集盖昔

贤论词此出于雅正是故曽慥录雅词鲖阳居士辑复雅也

谱既成以段安节乐府杂录王灼碧鸡漫志及宋元高丽诸

史所载调存词佚者具载之并以张炎沈伯时乐府指迷冠

于卷首学者睹此何异过渉大水之获舟梁焉是为序

   高侍讲扈从东巡日录序

翰林院侍讲钱唐高君以康熙二十一年春扈从

天子东巡告成功于

三陵归成日录二卷其友朱彝尊受而读之作而曰古者君

出史载笔士载言盖必有文学之臣从周之蒐于岐阳也时

则有若史籀为之诗汉之狩于方岳也时则有若班固有若

崔骃有若马融为之颂不惟是也昔惟叔之宝鬲鼎铭曰唯

叔从王南征叔邦父之簠铭曰用征用行用从君王凡获与

扈从者至铭之彝器以永厥丗期以铺扬盛美于无穷自古

然矣君侍 禁闼久亲见

圣天子命将四出诛鉏不庭授方略于万里之外宵衣晚膳

不自暇逸君亦未尝思偃休沐一旦弛威弧戢天戈疆宇悉

定辰旗星䍐有事 山陵从容豹尾之后赓 天章荅顾问

惟君日侍左右君之遇荣矣虽然逾山海而北极乎松花之

江荒涂深淖车溓而马瘏羽林材武之士盖有不胜疲乏者

君以一书生执鞭靮日夜随侍帐殿不少后又以馀力拜

飏赋咏考山川之厄塞览战争之迹访金源宫阙所在证以

旧史至残碑断碣靡不摩挲读之非有倍万人之才者能之

天子命君侍从允为得人君之所记方之古铭诗可无怍矣

   刘氏族谱序

姓以别生分类也顾后丗乃反合之合之自汉赐娄敬项伯

为刘氏始自汉以后帝王将相惟刘氏为独多斯縁附者日

众而谱系益繁其最著者七房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

阳南华而北魏凌江将军之后由襄平徙河南者不与焉谱

刘氏者有汉氏帝王谱宋谱馀若几若晏若舆若沆若复礼

各著有宗谱虽不尽传隋唐以前所重者门望大率皆远引

往牒尊之为祖源远则支易棼族繁则难合于九族则忽之

于所不可知者强附而亲之惑巳辽阳刘氏其先传自大保

秉忠之后至正末有讳显者仕为通州安抚司副使洪武中

授都⿰扌𭥍 -- 指挥佥事封明威将军予丗袭其子通以军功进指挥

使封怀远将军赐铁劵免三死作镇开原丗居东宁卫惜木

城十一传而徙大兴裔孙某忼慨有志行述其先人之训𢰅

族谱上下卷自明威将军始谱系坟墓灼然可信京师士大

夫见者莫不嘉叹盖本支近斯宗族易敦家诫约斯子孙可

守某之为是书岂惟传之于家殆吾党所宜效法者也

   姚氏族谱序

吾乡族望在宋有吕氏钱氏朱氏沈氏鲁氏卫氏常氏焦氏

莫氏娄氏终宋之丗以科名显以家法传莫若闻人氏闻人

氏族谱一册先君购而藏之约二百翻朝之诰敕家之诗文

略备其远裔请借录匿不肯还是书遂失见于至元嘉禾志

者仅登科一十二人而已姚氏在吾乡有讳倬者登大观三

年贾安宅榜进士明之初曰瑄以尚书中洪武庚午举人仕

为监察御史死建文之难曰绶以书画诗知名于时曰弘谟

仕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尚书其弟弘谊精

音律𢰅乐府统宗所称青莲居士者也馀若文若俊若鹏若

汝舟若体信皆中甲科若文通若凤若篚若䇝若楫皆中乙

科然其家丗或显㦯隐未详其流派万历初光禄大夫柱国

太子太傅工部尚书善长公登先文恪公榜进士由行人改

御史巡视长芦盐课按山东河南回翔京尹卿士历今官年

七十馀致政归九十一而终是时诸姚半消歇而公之族日

大公之孙澣北若乃𢰅有家乘刊行又五十年其子姓愈繁

衍于是公从孙澍我士复为纂辑成书而属予为序忆予八

龄时犹及见公公时尚健步里居乐善好施病者给以药寒

者给以衣死者给以棺槥今所传菉竹堂医方皆公手自抄

又尝注律以律文简而易晦乃用小字释其下顺治初颁行

大清律寔依公所注夲也先文恪公赐第日嘉兴同榜九人

姚氏与吾家独敦丗好两姓互为㛰姻而我士又予友婿也

方予避兵练浦我士寔与予共学其为人愿而谨不苟訾𥬇

克持其家教三子读书又经理先丗墓田以供祭祀而又奠

系丗族坟墓别昭穆贤者表其德不肖者没其名俾览者忠

厚悱恻之念油然而生庶几为法于乡党比于宋闻人氏也

   云氏族谱序

氏族之紊古病其分而今病其合一范也虞夏殷周异焉一

桂也昋炅炔殊焉在下者得以私意纷更而上之人复以好

恶变易宜其若棼丝之难理而卒易辨者则以官有簿状𨕖

举者可考也家有谱系婚姻者有别也自簿状既废附势者

以异派为同宗而亡国之裔诡姓氏以远祸每择其最著者

彼夫张王刘李赵氏族半天下岂果其枝叶独蕃与盖混而

合者众矣此其谱系之传多不可尽信惟姓之希者通谱亦

鲜其人序而为谱足以征信于丗然或生长广邑大都往往

舍已趋附去鱼而为郑去胡而为令狐稽之又难也云氏之

族有三其一出缙云氏而悉云宥连魏孝文帝皆改从云文

昌之云祖元行省参政从龙其子緫管海居于菟湾累丗谱

系可考裔孙生贠其集以为谱致书万里请为序呜呼氏族

之紊久矣以唐之盛𢰅述衣冠房从齿序者不下数十家而

国姓迄无定论元和姓纂作自林宝而不知已姓所由来若

是其难也某生海外僻左之乡乃能考据姓源所自有条而

不紊其可征信矣夫

   李氏族谱序

李氏望陇西其次赵郡陇西之系兴唐本支日蕃定著房三

十有九而赵郡亦有南东西三祖之别定著六房族最大出

张王刘赵之上太白诗云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其言大

而非夸者邪梅会李氏其先有千四提举者元至正中自江

阴州徙嘉兴六丗之后始有仕宦登甲乙科者相继位虽不

大显而一门群从多有诗笔流传至吾友武曽才名为

天子所知征⿰⾔𭥍 -- 诣阙下归与兄绳远斯年弟符分虎谭艺一时

言诗者称三李焉既而取科名登仕版者踵接李氏之门才

且日盛佥谓不可无谱于是斯年讨论芟综之支分派别于

得姓之根源族数之远近爵位之崇卑坟墓之阡原宗庶之

继嗣妻妾之外氏适女之出处莫不一一详书之凡七卷古

者睦族之道必先修谱以联之是以有小史以奠系丗有族

师以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惟宗族之序明夫然故不善者

同恶而无所比善者同好而无所蔽使之相保相爱各安本

俗咸期于德行道艺之归此百丗之计也今之治家者惟生

产是营其于睦族之典或弃而不省谱牒之不明长幼尊卑

乖其分至相凌相诟侪于路人先王维丗持民之道衰矣夫

天下之俗固非一家之所能变然易称一正家而国定使有

家者咸克明其谱牒礼文之相纠酒食之相洽有无之相通

毋挟冨而轹其贫毋先疏而后其亲庶几可以收族人之心

长保其室家而不乖乎先王以族教安之义矣若李氏之谱

有伦有要有条不紊后之君子其可以取则者欤

   商丘宋氏家乘序

夹漈郑樵志氏族以国为氏者二百三十有三宋之先殷王

元子名列三恪诗所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马者也其都商丘

本陶唐火正阏伯之壤是曰大辰之𭏟厥后望在西河广平

炖煌扶风利人而商丘之族𮟏古之三坟尚存服先畴守杯

棬至今犹保阏伯之故土姓源之远莫之与京以视过江之

王谢𡊮萧吴之朱张顾陆山东之王崔卢郑关西之韦裴柳

薛杨杜皆其后焉者矣谱系之学源于丗本由晋以降或𢰅

家传㦯𢰅家纪或𢰅丗传或𢰅序训或𢰅家丗编用扬其先

丗之德善功烈斯则孝子慈孙之用心补邦国之志所未备

俾先正之旧典时式长以不坠别亲疏族坟墓序婚姻一书

成而众善备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宋公塡抚大江左右一

十七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

留牍

天子嘉公清德倚毗日隆公精白一心益以澹泊自持公府

无事恒与宾客参考典籍扬扢风雅审定图书又有馀力𢰅

家乘若干卷予受而观之不书远祖而书近代先王言而后

国史终以文翰其述庄敏文康二公遗行辞简而事详合乎

古传纪之体维宋氏门才日盛公之诸公子一官侍从一列

藩屏一登贤书诸孙咸自奋功名之路公族之蕃衍何福不

除继自今论宋氏之望不于西河广平而在商丘斯其为微

子丗家百丗不迁之宗也夫

   具区徐氏族谱序

徐氏之望十有北祖焉有南祖焉居吴洞庭之西山者背缥

缈之峰临销夏之湾岩可以耕泽可以渔枫林橘田墙屋相

望自元泰定间国子正字澄生子圻官平江学正爱山水之

胜因卜居焉久而析为东西二房或移家湖州㦯居尝熟或

沔阳华容湘潭要皆祖正字明宣德二年府学生善始𢰅

家谱陈尚书山为作序其后诸生谅欲重缉之未果也上舍

惇复从予学今年三月朔以赤马船载予渡太湖登角头于

时棃花盛开迤逦二十里如积雪下上以绯桃縁之偕行者

叹殊绝既而檥船于湾投上舍之故居村民散处或八九家

或五六家或四三家庶人在官者无有也质库罔利者无有

也垂白之叟未尝至讼庭少年不谙博塞之戏歌板之音女

子足不逾门枢其风俗淳朴乃与府治相反而徐氏一门群

从布衣𬘓履见客恂恂然处士三级出其所𢰅族谱有要有

伦可征可信其或一本而分支出乡而死徙宁略不详洵慎

之至矣予家距洞庭祗百有馀里风便一日可逹顾年逾七

十始津逮焉信夫胜游之难也今海宇太平人皆怀其故土

然游人过此末有不生避地之想者矧予览观四方习俗之

靡日甚念风土清嘉莫兹山若安得从徐氏结比邻以终老

即寄居庑下所忻慕焉书以序其端


曝书亭集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