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四年
春正月
[编辑]1月1日
[编辑]○甲戌,大王大妃宝龄五旬,上御仁政殿,颁教受贺,赦。
○命庆科,以除初试庭试,磨炼。
1月2日
[编辑]○乙亥,教曰:“东朝五旬称庆陈贺时,致词、笺文、礼物凾对举,都承旨李嘉愚,礼房承旨徐英淳,左右通礼幷加资。”又教曰:“宣教官直阁郑㝡朝加资。”
○教曰:“月正元日,既伸颂祝之忱,此诚千一之休也。其在同庆之道,合有推广之举,贡人旧遗在三千石,市民徭役,限一朔,泮人悬房赎,限十日,诸道旧还㝡久条,限五万石并荡减事,令庙堂行会。”
○以李宽奎为平安道兵马节度使。
1月3日
[编辑]○丙子,召见下直守令于熙政堂。
○以赵斗淳为吏曹参判。
1月4日
[编辑]○丁丑,以金炳韶为奎章阁直阁。
1月5日
[编辑]○戊寅,以安光直为司谏院大司谏。
1月6日
[编辑]○己卯,以曺凤振为吏曹判书。
1月8日
[编辑]○辛巳,以李嘉愚为工曹判书。
1月10日
[编辑]○癸未,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
1月12日
[编辑]○乙酉,以申性浩为全罗道兵马节度使。
1月13日
[编辑]○丙戌,设人日制于泮宫,赋居首金左根,直赴殿试。
1月14日
[编辑]○丁亥,召见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1月15日
[编辑]○戊子,京各司各营,进丁酉会计簿。〈户曹、饷厅、惠厅、兵曹、训局、禁营、御营、摠厅,时在黄金一百五十两三钱三分,银子二十二万六千二百四十二两一钱六分零,钱文三十六万八千六百七十九两六钱一分,绵䌷一百二十五同三十疋二十尺,木一千六百五十一同三十二疋三尺,苎布九十二同八疋二十尺,布子五百九十同四十七疋二十六尺,米十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五石三斗六升零,田米一千五十一石十四斗,太二万三千五百二十三石六斗九升,皮杂谷三万六千九百七十六石十斗六升。〉
1月18日
[编辑]○辛卯,盗入砥平县社稷坛,斫位板及酌坫木笾,命窜地方官李禄在。
1月22日
[编辑]○乙未,大王大妃教曰:“此人之疏,举朝声讨,以语犯莫重。至于设鞫岛配。然其言则果切是之言也。其曰:‘辅幼摄国,治日少乱日多,灾异警告丁宁,观形察影,必有所由者。’虽未知旨意之何居,而在予则诚药石也。且今岁月稍久,合有参量之道,楸子岛安置罪人姜时焕,特为放送。”喉院三司时原任大臣,力请反汗,不从。以台启方张,金吾不得举行。
1月28日
[编辑]○辛丑,以金鍏为吏曹参议。
1月29日
[编辑]○壬寅,左议政朴宗薰,疏辞相职,许之。
二月
[编辑]2月1日
[编辑]○癸卯,进讲于熙政堂。
○以闵致成为成均馆大司成。
2月2日
[编辑]○甲辰,进讲于熙政堂。
2月3日
[编辑]○乙巳,进讲于熙政堂。
2月4日
[编辑]○丙午,进讲于熙政堂。
2月5日
[编辑]○丁未,召对于熙政堂。
2月8日
[编辑]○庚戌,召对于熙政堂。
2月9日
[编辑]○辛亥,上诣太庙景慕宫展谒,景祐宫展拜,春谒也。
2月11日
[编辑]○癸丑,教曰:“濬源殿御真移摹,今将还奉,此实国家莫大之庆典。而追惟我太祖大王,眷顾丰沛之圣念,岂无此时识喜之举?北道道科,除初试,以秋间择日设行,试官,以道臣为之事,分付。”
2月13日
[编辑]○乙卯,资宪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宋穉圭卒。教曰:“宋祭酒,以林下宿德,久被先朝之礼遇,而予小子嗣服以后,尚未遂招延之诚,方切歉怅之中,今闻逝音,不胜伤衋之至。丧葬等需,令该曹,照例举行,造墓担持军,亦令本道题给。”穉圭,时烈之后,少从金斗默学。斗默号过斋,有经术行能,坐斗恭收司律,削儒逸籍,穉圭以师诬未白,屡征不起。大臣奏复斗默职,开其进身路,穉圭益坚守自修,固穷力学,老而弥笃。谥文简。
2月14日
[编辑]○丙辰,进讲于熙政堂。
○以李光文为司宪府大司宪,洪敬谟为汉城府判尹。
2月15日
[编辑]○丁巳,进讲于熙政堂。
2月16日
[编辑]○戊午,进讲于熙政堂。
2月17日
[编辑]○己未,进讲于熙政堂。
2月18日
[编辑]○庚申,以李惟秀为左边捕盗大将。
○进讲于熙政堂。
2月19日
[编辑]○辛酉,进讲于熙政堂。
2月20日
[编辑]○壬戌,进讲于熙政堂。
2月21日
[编辑]○癸亥,进讲于熙政堂。
2月22日
[编辑]○甲子,太祖大王影帧移摹讫,上诣光明殿,行酌献礼,赞礼以下施赏有差,执礼李敦荣,大祝尹致秀,承旨李鲁秉幷加资。
2月23日
[编辑]○乙丑,进讲于熙政堂。
2月24日
[编辑]○丙寅,进讲于熙政堂。
○摹写都监都提调以下,施赏有差,提调曺凤振,都厅洪说谟、成原默,幷加资。
2月25日
[编辑]○丁卯,进讲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命都监都提调堂郞以下,各赐表里一袭。
2月26日
[编辑]○戊辰,进讲于熙政堂。
2月27日
[编辑]○己巳,太祖大王影帧进发,上诣敦化门祗送,召见大臣以下于熙政堂,〈判府事朴宗薰,礼曹判书郑元容,兵曹参判尹致谦,承旨徐箕淳,检阅李时愚。〉影帧陪从出去也。
2月28日
[编辑]○庚午,进讲于熙政堂。
2月29日
[编辑]○辛未,上御仁政殿,行春到记,讲居首申泰运,制述表居首沈敬泽,并直赴殿试。
2月30日
[编辑]○壬申,进讲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行药院入诊,引见大臣备局堂上。领议政李相璜曰:“臣等自姜时焕事处分以后,惊惑忧恐,至今有不能自解于心者,伏见前后慈教,抑以有言事之名,有所顾惜而包假之耶?慈意攸在,庶可仰揣,然君上之优容言者,固圣德美事,而亦未尝无可容不可容之别。狂妄可容也,讽刺可容也,讦扬可容也,虽至于诽谤,无非圣世之所当容。而惟阳假借而阴包藏者,决不可容,彼时焕之疏,直是阳假借而阴包藏之凶丑乱徒也。前乎渠者,已有如是之凶言,后乎渠者,已有如是之凶言,线索互牵,脉络相通,自焕裕至于膺、彦,种下生种,转辗至此。惟愿更加三思,特禀东朝,俾义理之大防,不至厮坏,沸郁之群情,得以少慰焉。”大王大妃教曰:“年前处分时,既有上下酬酢,更无可言。而其时设鞫,非予本意,以语犯莫重,故不得已从之矣。乡谷老悖之物,何足深责?必是怨国不逞之徒,指使怂恿而然,渠则不过使令也。窝窟既不能劈破,但治使令之时焕,则有何益乎?既知其无益,则虽有十时焕,于放释何有哉?予意匪出于顾惜言事者,欲其要誉也,卿勿更烦也。”
○命永兴等五邑今年当纳大同,荡减。
三月
[编辑]3月1日
[编辑]○癸酉,进讲于熙政堂。
3月2日
[编辑]○甲戌,进讲于熙政堂。
3月3日
[编辑]○乙亥,进讲于熙政堂。
3月4日
[编辑]○丙子,进讲于熙政堂。
○以李寅泰为吏曹参判。
○备局启言:“关白承袭致庆岛主还岛,问慰既有已例。渡海译官,依状请令该院差送,书契、礼单与盘缠,分付该曹该道,使之照例磨炼。至于岛主子休暇还岛之请以问慰,虽援四去丙申之请,伊时因其信行之护来,恩出特旨,实系罕有。今不容无端轻许,请令倅臣,严饬任译,申加责谕,俾毋敢更事烦聒。”从之。
3月5日
[编辑]○丁丑,进讲于熙政堂。
3月6日
[编辑]○戊寅,进讲于熙政堂。
3月7日
[编辑]○己卯,进讲于熙政堂。
3月8日
[编辑]○庚辰,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键为忠清道水军节度使。
3月9日
[编辑]○辛巳,进讲于熙政堂。
3月10日
[编辑]○壬午,进讲于熙政堂。
3月11日
[编辑]○癸未,进讲于熙政堂。
○夜一更,地动。
3月12日
[编辑]○甲申,进讲于熙政堂。
3月13日
[编辑]○乙酉,进讲于熙政堂。
3月14日
[编辑]○丙戌,进讲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教曰:“守令别荐人随窠差送事,分付铨曹。
3月15日
[编辑]○丁亥,进讲于熙政堂。
○召见影帧陪从大臣以下于熙政堂,濬源殿还奉安后,入来也。
○以吴一善为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
3月16日
[编辑]○戊子,进讲于熙政堂。
○召见回还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
○影帧陪进大臣以下,施赏有差,分承旨徐箕淳加资。
3月17日
[编辑]○己丑,进讲于熙政堂。
3月18日
[编辑]○庚寅,进讲于熙政堂。
3月19日
[编辑]○辛卯,进讲于熙政堂。
3月22日
[编辑]○甲午,上诣储庆宫、毓祥宫、延祜宫、宣禧宫展拜,中宫殿一体展拜。
3月23日
[编辑]○乙未,领议政李相璜,再疏辞相职,许之。
3月24日
[编辑]○丙申,召对于熙政堂。
○以金鼎集为成均馆大司成,尹永培为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
3月27日
[编辑]○己亥,进讲于熙政堂。
3月28日
[编辑]○庚子,进讲于熙政堂。
3月29日
[编辑]○辛丑,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阳淳为司宪府大司宪,李景在为司谏院大司谏。
夏四月
[编辑]4月1日
[编辑]○壬寅,上诣仁政殿月台,亲传太庙夏享香祝。
○以朴绮寿为司宪府大司宪,李能权为黄海道水军节度使。
4月3日
[编辑]○甲辰,上诣永禧殿,行酌献礼,执礼郑德和,大祝金公铉加资。
○命武一所初试罢场试官,幷削职,作拏举子,远岛充军。
4月5日
[编辑]○丙午,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
4月13日
[编辑]○甲寅,上诣文庙,行酌献礼。
○备局启言:“今番庭试武二所设场之时,初不能禁戢杂乱,出榜之际,又不能一遵规例,况入启之榜目,经日久滞,外间之誊本,先时已播,似此科体,曾所未闻。当该诸试官,幷施谴削之典,监试官之无所紏正,难免失职,请幷罢职。”从之。
4月14日
[编辑]○乙卯,以南锡圭为忠清道兵马节度使。
4月15日
[编辑]○丙辰,行药院入诊于熙政堂。右议政李止渊启言:“臣以今番武科试所事,才已请勘诸试官矣,盖试所杂乱之弊,固在于举子。而若其倡徒设计,助势作拏,怪举悖习,无所不有,专由于先进武弁辈之为其后援。故臣廉得其尤甚三人,姑先分付停望,而慢蔑国法,坏乱试场,岂名以朝官者所可为乎?前郡守李祯植,前中军金性浩,监察宋观和,请幷令该府,拿问严勘,各别惩励。”大王大妃从之。
4月17日
[编辑]○戊午,上御春塘台,行庭试文武殿试,文取李晦荣等十一人,武取赵丰林等二百八十二人。
4月19日
[编辑]○庚申,上御春塘台,行三日制,赋居首张仁远,表居首李又新,并直赴殿试。
4月21日
[编辑]○壬戌,上御春塘台,试谒圣文武科,仍放榜,文取李寅奭等三人,武取郑商燮等七十一人。
○以朴蓍会为忠清道兵马节度使。
4月22日
[编辑]○癸亥,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谢恩。
4月25日
[编辑]○丙寅,上御仁政殿,行庭试文武科放榜。
○中批,以新及第金左根为副校理,朴岐寿为兵曹判书,金兰淳为刑曹判书。
4月26日
[编辑]○丁卯,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谢恩。
4月30日
[编辑]○辛未,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右议政李止渊启言:“请量减外邑吏额。”从之。又启言:“自古惩贪之法,不在治逆之下,廉核之道,惟在绣衣之差遣。三司中可合是任者,请先为择入。”大王大妃教曰:“惩贪之道,莫如绣衣,而若不择送,反不如不送,各别择人以送。”
闰四月
[编辑]闰4月1日
[编辑]○壬申,进讲于熙政堂。
○召对于熙政堂,讲《史略》。
○以郑基善为汉城府判尹。
闰4月2日
[编辑]○癸酉,进讲于熙政堂,阁臣郑元容曰:“昨日召对,闻讲《史略》,甚好矣。讲规何以为之乎?”上曰:“使诸臣读奏矣。”元容曰:“上番玉堂读奏之后,诸臣次次连续读之乎?使之轮读上番所读之文乎?”上曰:“使之轮读上番所读之文矣。”元容曰:“不释义以奏乎?”上曰:“然矣。”元容曰:“虽不释义,殿下皆领会其旨义乎?”上曰:“多未解其义处矣。”元容曰:“读书,所以求其知矣,上番读奏后,使之一番释义,详细仰奏后,又使之轮回熟读好矣。”上曰:“如进讲时释奏则为好乎?”元容曰:“然矣。”上曰:“此后当如此为之。”
闰4月3日
[编辑]○甲戌,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4日
[编辑]○乙亥,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5日
[编辑]○丙子,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6日
[编辑]○丁丑,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7日
[编辑]○戊寅,进讲于熙政堂。
○以尹声大为吏曹参判。
闰4月8日
[编辑]○己卯,进讲于熙政堂。阁臣郑基善曰:“臣等辰初诣阁,已末始蒙引接。伏未知自内有何视事,致此开讲之过时,而臣僚延接,礼貌本自不然。且失朝气清明之时,正值昼热熏烘之际,不但有妨于讲读,恐有损于节宣之方。伏愿自明日,待座目单子入呈,即赐召接,以为正时开讲之地焉。”
闰4月9日
[编辑]○庚辰,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0日
[编辑]○辛巳,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1日
[编辑]○壬午,进讲于熙政堂。
○以洪学渊为京畿观察使。
闰4月12日
[编辑]○癸未,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3日
[编辑]○甲申,进讲于熙政堂。
○《纯宗大王实录》,成。
闰4月14日
[编辑]○乙酉,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5日
[编辑]○丙戌,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6日
[编辑]○丁亥,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7日
[编辑]○戊子,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8日
[编辑]○己丑,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19日
[编辑]○庚寅,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0日
[编辑]○辛卯,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1日
[编辑]○壬辰,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2日
[编辑]○癸巳,进讲子熙政堂。
闰4月23日
[编辑]○甲午,进讲于熙政堂。
○实录摠裁官以下施赏有差,都厅堂上申在植,都厅沈宜升、徐元淳、赵云澈、南献教,并加资。
○命副修撰姜时永加资,以史局仕进久勤也。
闰4月24日
[编辑]○乙未,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5日
[编辑]○丙申,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6日
[编辑]○丁酉,进讲于熙政堂。
闰4月27日
[编辑]○戊戌,进讲于熙政堂。
○备局启言:“江界、马马海镇将,昨年秋为彼人䌸去之说,非但风传已久,至有其家人诉牒,故发关本道,使之行查,则虽与传言,不无参差,而可知本事,明有根因矣。该倅已有道启论勘。而虽以巡兵营言之,事出部内,经岁掩置,其时道帅臣,并施以谴罢之典。”大王大妃教曰:“事未前有,万万惊叹。此事奏闻当否,时原任大臣,烂熳商议,后日次禀定。”
○中批,以金祖根为摠戎使。
闰4月28日
[编辑]○己亥,进讲于熙政堂。
○以郑基善为平安道观察使。
○咸平县社稷神位板,为乞儿所烧,命造成奉安,议律当否,令大臣裁量以闻,以其年幼,次律施行。
○以徐憙淳为汉城府判尹。
○春秋馆启言:“纯宗朝时政记及实录初草中草初再见,洗草于遮日岩。
闰4月29日
[编辑]○庚子,进讲于熙政堂。
五月
[编辑]5月1日
[编辑]○辛丑,召见庆尚监司权敦仁于熙政堂,辞陛也。
5月2日
[编辑]○壬寅,上诣仁政殿月台,亲传景慕宫夏享香祝。
5月6日
[编辑]○丙午,命祈雨祭,不卜日设行。
5月13日
[编辑]○癸丑,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大王大妃命谒圣、庭试、武科、初试,依增式例,自各道试取。右议政李止渊启言:“先朝丙戌,大臣以各道都试没技者,更为比较,取高等一人之意,有所筵奏,行之一年,旋复寝阁,伊后没技之滥杂,比其时尤倍。此是英庙癸亥所已讲定者,到今援故事而复近规,不害为随时弛张,请申明知委于各道,以为自今秋遵行。”大王大妃从之。大王大妃命诸道,抄荐经行才学之士。止渊启言:“日前吏曹隶事,诚不胜万万惊懔。渠辈身带官役,乃敢聚党肆凶,白昼行杀于禁门咫尺之地。况捕校之自秋曹发牌者,要路夺去,以至此境,岂非乱民劫囚之习乎?首犯汉,出付军门,枭首警众,其馀同恶诸汉,待秋曹查出,亦令严棍,远恶地充军。吏判则草记措语,极涉不审,加施越俸之典。捕将则草记中请付臣厅者,其意虽急于惩顽,何不念本事与治盗有异乎?请从重推考。”大王大妃教曰:“事系变怪,不胜惊惋。如有一分纪纲,宁或如是?吏判事,更思之,重推越俸,犹属轻典。罢职。”
○以沈能岳为吏曹判书,南履懋为吏曹参议。
5月14日
[编辑]○甲寅,以李翊会为司宪府大司宪,李正耆为司谏院大司谏。
5月17日
[编辑]○丁巳,崔龙得枭首警众。吏曹隶之打杀捕校者也。
5月19日
[编辑]○己未,司谏李家淳,从县道上疏,陈本县邑弊,一曰定结役,二曰革还弊,三曰充军额,四曰重籍法,五曰减吏额。批以“所言切实,当体念。而五条所陈,令庙堂禀处。”
5月22日
[编辑]○壬戌,进讲于熙政堂,讲《诗传》。
5月23日
[编辑]○癸亥,进讲于熙政堂。
5月24日
[编辑]○甲子,进讲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教曰:“祈雨祭为六次,而雨意邈然。言念民事,惶闷无比。七次祈雨祭官,以正卿阁臣塡差。”
5月25日
[编辑]○乙丑,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鼎集为吏曹参议,徐有榘为司宪府大司宪,林翰镇为司谏院大司谏。
○命六次祈雨祭时,因醉失仪之大祝洪在重,拿问处之,不为执奏之献官金在田罢职。
5月26日
[编辑]○丙寅,进讲于熙政堂。
5月27日
[编辑]○丁卯,进讲于熙政堂。
5月28日
[编辑]○戊辰,进讲于熙政堂。
5月29日
[编辑]○己巳,进讲于熙政堂。
六月
[编辑]6月1日
[编辑]○庚午,进讲于熙政堂。
6月2日
[编辑]○辛未,进讲于熙政堂。
6月3日
[编辑]○壬申,行九次祈雨祭于北郊。
○进讲于熙政堂。
6月4日
[编辑]○癸酉,雨。
6月6日
[编辑]○乙亥,行别祈雨祭于宗庙。
○召见平安监司郑基善于熙政堂,辞陛也。
6月8日
[编辑]○丁丑,雨。
6月9日
[编辑]○戊寅,行十次祈雨祭于社稷。
○大雨。
6月10日
[编辑]○己卯,上御熙政堂,行药院入诊,引见大臣备局堂上。
○大司宪徐有榘疏略曰:
今年畿湖之旱,尽是初有之灾,日昨霈泽,高低周洽。而中庚己迫,秋节不远,今虽欲翻耕移插。恐无实颖实栗之暇。向来代播之令,出于失彼得此,勿令全荒之意,而愆阳之馀,必有伏阴,恒旸之后,必有恒雨,其理不忒。昔在正庙戊午,插秧愆期,朝令代播荞麦。臣时守淳昌郡,劝相其役,未几淫涝,南人告饥,代播诚是也,而所播之种,未得其宜耳。我东谷种,名品虽繁,其晩莳而可食者,唯有荞麦与菉豆两种,而俱恶湿而喜燥,宜瘠而忌肥,以是种而播植膏湿之地,旱极涝至,无怪乎徒劳无功也。臣闻中原、通州等地,有六十日稻,初秋下种,初冬收获。上海、青蒲等地,有深水红稻,六月播种,九月成熟。德安府有香秄晩稻,耕田下子,五六十日可以食实。此皆晩莳而可食者也,臣谓每岁节使之行,多方访求购来,颁之八方传殖,则不过一二年,人享其利。其于广嘉种而救灾荒,岂云小补哉?昔宋真宗,闻占城稻耐寒,西天中印土,菉豆子多而粒多,遣使求其种,散诸民间,仍以种法,下转运司。明儒丘濬曰:‘宋帝此举,有合于《大易》辅相左右之义,’且曰:‘宜仿此意,俾民兼种诸谷,有司考课,书其劝相之数,其地昔无而今有者,加以官赏,前辟之懿范可寻,名硕之良画未泯,伏愿深留圣意,令有司之臣,悉心采施焉。’臣又闻救荒之策,先事为上,最是兴水利,为今日之急先务。挽近畿湖两南之告歉,率多以春夏亢旱,而唯有引渠之塍,负陂之田,独占丰熟。臣谓诸道堤堰,申严冒耕之禁,另施疏凿之功,案付以外,如有可施潴闸之制者,亦令地方官,询究兴修,议赈诸邑,依朱子浙东之奏,募饥民修筑。若其财力不敷处,境内饶户,听其募丁赴役,日役百夫以上,差定监官,事竣后道臣以其名闻,视募丁多寡,赴役远近,疏凿广狭,或单付枢衔,或量与爵秩,以仿汉家力田科遗意。新设陂塘之占基于有税之土者,亦许申状蠲免,则赈政堰政,一举两得,策无便于此者也。臣又闻陆耕之农,倍艰于水耨之工,饭稻之风,又盛于百年以来,远水之干坪,依山之梯田,无不翻作水田,一有旱暵,辄致抛荒,而以其系在旱田之案,原无把束给灾之例,区别一差,吏有幻勘之失,民征不毛之税,此已有乖于综核之政。臣诣严立科条,除非灌漑有路及自来生水处外,本系旱田而翻作水田者,逐加查栉,一并还作旱田,如有冒禁者,施以《大典》冒耕之律,则未必不有助于裕民食备灾荒之道。此又先事之一策也,亦愿下询庙堂而裁处焉。“
批曰:”本职许递,疏辞甚好,令庙堂,一一采施。“
○以洪敬谟为司宪府大司宪,闵致文为成均馆大司成。
6月13日
[编辑]○壬午,以金履载为司宪府大司宪。
6月14日
[编辑]○癸未,以李穆渊为吏曹参判。
6月16日
[编辑]○乙酉,以宋启干为司宪府大司宪。
6月20日
[编辑]○己丑,判中枢府事沈象奎卒。教曰:“此大臣,四朝耆旧也。以清雅恺悌之姿,有端方坚贞之操,华国之文章也,传家之秉执也。非但为司朝所推许,粤在正庙在宥,际遇隆重,托以腹心。亦我纯考,体先仰成,擢至上相,逮子小子,倚仗之笃,不啻若蓍龟,而况院相之劳乎?病患之报未几,长逝之单遽彻,一叚为国之苦心,何处复见?予用悼廓,无以为喩,卒沈判府事家,东园副器一部输送,成服日,遣承旨致祭。禄俸限三年仍给,嗣孙待阕服调用,礼葬等节,令该曹,依例举行。”象奎,性侈丽,故判书徐有榘志其墓曰:‘公性简亢于物,耻居第二。’时人谓之知言。工诗善尺牍,藏书之富,世无与甲乙者。声大其身,每殿上奏事,鞫鞫如也。
6月25日
[编辑]○甲午,都政下批,以赵秉铉为礼曹判书,宋冕载为司宪府大司宪,柳致明为司谏院大司谏,李志渊为议政府左参赞,李羲准为冬至正使,尹秉烈为副使,李时在为书状官。
6月26日
[编辑]○乙未,召见守令边将初仕人于熙政堂。
6月29日
[编辑]○戊戌,设翰林召试于仁政殿,洪在龙、郑基世、南秉哲,被选。
6月30日
[编辑]○己亥,以朴鸣和为司谏院大司谏。
秋七月
[编辑]7月5日
[编辑]○甲辰,上御熙政堂,行药院入诊,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右议政李止渊启言:“今之说外邑之弊者,莫不以流亡绝户,为先。自今以往,守令治不治,视流亡有无而为殿㝡劝惩之资,其抚摩得宜者,增秩而褒嘉之,其苛虐如前者,革职而废锢之,使为守令者,咸知朝家重邦本之意。”大王大妃从之。江华留守朴永元启言:“本府饷谷中,府仓鼎足仓,年久流逋,为一万四千八百八十三石零,指征无处之七千一百六十三石,姑以未捧悬录,其馀三千五百五十石零。限十年除耗排捧,则庶有方便。”大王大妃教曰:“江华,国家保障重地,营属及民势,至于如此,既闻之后,何忍恝视,指征无处谷七千馀石,所请排捧条三千馀石,并特为荡减。”
7月8日
[编辑]○丁未,以金英淳为吏曹参议。
7月15日
[编辑]○甲寅,设七夕制于泮宫。
7月19日
[编辑]○戊午,以金左根为奎章阁直阁。
7月20日
[编辑]○己未,以赵万永为训炼大将。
7月21日
[编辑]○庚申,以金祖根为御营大将,金煐为摠戎使。
○备局启言:“即见全罗监司李宪球启本,则济州民高汉禄,自丁亥以后,密募无赖辈,偸船故漂,深入彼地,至为四次,笔谈通译,索钱幻银。事系变异,合置重辟。”令庙堂禀处矣,依西北犯越律,付之该牧,聚会军民,枭首警众。
7月26日
[编辑]○乙丑,以曺凤振为司宪府大司宪,李寅教为司谏院大司谏,李羲准为刑曹判书,朴绮寿为汉城府判尹。
7月30日
[编辑]○己巳,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擢金弘根、金道喜、朴永元为正卿,沈宜臣、赵容和、南履懋、韩镇㦿为亚卿,又擢金履载、徐有榘为从一品。
○以赵寅永为大提学。
八月
[编辑]8月5日
[编辑]○甲戌,上诣仁政殿,亲传景慕宫秋享香祝。
8月7日
[编辑]○丙子,上诣仁政殿,亲传南坛祭文庙释奠香祝。
8月8日
[编辑]○丁丑,上诣仁政殿,亲传社稷秋享香祝。
8月9日
[编辑]○戊寅,行都堂会圈,四点,李是炼、金相稷、李孝淳、兪象焕、李鲁奎、李源庚、朴承辉、沈承泽、徐耆淳、洪永圭、尹穳、申锡愚、金基纉、宋柱献、林肯洙、金辅根,取十六人。
8月11日
[编辑]○庚辰,上诣太庙景慕宫展谒,秋谒也。
8月12日
[编辑]○辛巳,进讲于熙政堂。
8月13日
[编辑]○壬午,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鍏为成均馆大司成。
8月14日
[编辑]○癸未,进讲于熙政堂。
8月15日
[编辑]○甲申,月有食之。
○进讲于熙政堂。
8月16日
[编辑]○乙酉,进讲于熙政堂。
8月17日
[编辑]○丙戌,进讲于熙政堂。
8月18日
[编辑]○丁亥,进讲于熙政堂。
8月19日
[编辑]○戊子,进讲于熙政堂。
8月20日
[编辑]○己丑,进讲于熙政堂。
8月21日
[编辑]○庚寅,进讲于熙政堂。
8月22日
[编辑]○辛卯,进讲丁熙政堂。
8月28日
[编辑]○丁酉,以闵致成为吏曹参判,金弘根为汉城府判尹,尹禹铉为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
8月29日
[编辑]○戊戌,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
九月
[编辑]9月1日
[编辑]○己亥,进讲于熙政堂。
9月2日
[编辑]○庚子,进讲于熙政堂。
9月3日
[编辑]○辛丑,进讲于熙政堂。
○以曺凤振为吏曹判书,洪敬谟为司宪府大司宪。
9月4日
[编辑]○壬寅,上御仁政殿,行秋到记,讲居首沈宜元,制述赋居首李寅夔,幷直赴殿试。
9月5日
[编辑]○癸卯,召见入格儒生于熙政堂,仍行进讲。
9月6日
[编辑]○甲辰,进讲于熙政堂。
9月7日
[编辑]○乙巳,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阳淳为司宪府大司宪。
9月8日
[编辑]○丙午,进讲于熙政堂。
9月9日
[编辑]○丁未,进讲于熙政堂。
○以金道喜为刑曹判书,金弘根为工曹判书。
9月10日
[编辑]○戊申,进讲于熙政堂。
9月11日
[编辑]○己酉,进讲于熙政堂。
9月12日
[编辑]○庚戌,进讲于熙政堂。
9月13日
[编辑]○辛亥,进讲于熙政堂。
9月14日
[编辑]○壬子,进讲于熙政堂。
9月15日
[编辑]○癸丑,进讲于熙政堂。
○以李宪玮为汉城府判尹。
9月16日
[编辑]○甲寅,进讲于熙政堂。
○设九日制于泮宫
9月17日
[编辑]○乙卯,召见入格儒生于熙政堂,仍行进讲。
9月18日
[编辑]○丙辰,进讲于熙政堂。
9月19日
[编辑]○丁巳,进讲于熙政堂。
9月20日
[编辑]○戊午,昼讲于熙政堂。
9月21日
[编辑]○己未,进讲于熙政堂。
9月22日
[编辑]○庚申,进讲于熙政堂。
9月23日
[编辑]○辛酉,进讲于熙政堂。
9月24日
[编辑]○壬戌,进讲于熙政堂。
9月25日
[编辑]○癸亥,上御熙政堂,朝讲,引见大臣备局堂上。
9月26日
[编辑]○甲子,进讲于熙政堂。
○以李翊会为司宪府大司宪。
9月27日
[编辑]○乙丑,雨雹。
○进讲于熙政堂。
9月28日
[编辑]○丙寅,进讲于熙政堂。
9月29日
[编辑]○丁卯,进讲于熙政堂。
○行关北道科,取吴锺翕等六人,又命预差二券,并赐第。
9月30日
[编辑]○戊辰,昼讲于熙政堂。
冬十月
[编辑]10月1日
[编辑]○己巳,进讲于熙政堂。
10月2日
[编辑]○庚午,进讲于熙政堂。
10月3日
[编辑]○辛未,进讲于熙政堂。
10月4日
[编辑]○壬申,进讲于熙政堂。
○因捕厅草记,备局覆启,命诬人告变人禹炳谟,押送湖西监营,枭首警众。炳谟,定山人也。
10月5日
[编辑]○癸酉,进讲于熙政堂。
10月6日
[编辑]○甲戌,进讲于熙政堂。
10月7日
[编辑]○乙亥,进讲于熙政堂。
10月8日
[编辑]○丙子,进讲于熙政堂。
10月9日
[编辑]○丁丑,进讲于熙政堂。
10月10日
[编辑]○戊寅,进讲于熙政堂。
10月11日
[编辑]○己卯,进讲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命京畿湖西尤甚邑大同,并限明春退捧。
10月12日
[编辑]○庚辰,进讲于熙政堂。
○咸镜道别科武科,取许樀等二百七人。
10月13日
[编辑]○辛巳,进讲于熙政堂。
10月15日
[编辑]○癸未,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右议政李止渊,请收录李提督遗裔,故相臣李恒福祀孙,从之。
○以兪星焕为成均馆大司成。
○大王大妃教曰:“观此锦伯状启,罪人凶书,穷凶绝悖,万万惊惋。以事体则不可不设鞫用法,而本事不过诬人之计。别无隐情之可核,至若设鞫,则中外骚挠,不可不念。宋黄圭,令道臣,捧结案以闻,金埈固难免知情之律,而特以愚蠢无识,为人使唤而已,以次律减死岛配。其馀诸囚,从轻重酌处。”
10月16日
[编辑]○甲申,以赵斗淳为吏曹参判。
10月20日
[编辑]○戊子,召见三使臣于熙政堂,〈冬至正使李羲准,副使尹秉烈,书状官李时在。〉辞陛也。
10月25日
[编辑]○癸巳,进讲于熙政堂。
○庆尚监司权敦仁,以才学最著人,安东幼学柳鼎文,星州幼学李秀镇,启。
10月26日
[编辑]○甲午,进讲于熙政堂。
10月27日
[编辑]○乙未,进讲于熙政堂。
10月28日
[编辑]○丙申,进讲于熙政堂。
10月29日
[编辑]○丁酉,进讲于熙政堂。
○以郑基一为吏曹参判。
10月30日
[编辑]○戊戌,进讲于熙政堂。
○以赵斗淳为黄海道观察使。
十一月
[编辑]11月1日
[编辑]○己亥,进讲于熙政堂。
11月2日
[编辑]○庚子,上诣仁政殿,亲传景慕宫冬享香祝。
○以李纪渊为吏曹判书。
11月3日
[编辑]○辛丑,进讲于熙政堂。
11月4日
[编辑]○壬寅,进讲于熙政堂。
○设柑制于泮宫,赋居首赵秉骏,直赴殿试。
11月5日
[编辑]○癸卯,召见入格儒生于熙政堂,仍行进讲。
11月6日
[编辑]○甲辰,日南至,召见时原任大臣礼堂丰恩府院君、永兴府院君于熙政堂。大臣,以明年为大王大妃宝龄望六,请举进册称觞之礼,大王大妃不听,命只行告布,如今春。
11月7日
[编辑]○乙巳,进讲于熙政堂。
11月8日
[编辑]○丙午,进讲于熙政堂。
11月9日
[编辑]○丁未,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0日
[编辑]○戊申,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1日
[编辑]○己酉,进讲于熙政堂。
○给金海府渰死,恤典。
11月15日
[编辑]○癸丑,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6日
[编辑]○甲寅,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7日
[编辑]○乙卯,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8日
[编辑]○丙辰,进讲于熙政堂。
11月19日
[编辑]○丁巳,进讲于熙政堂。
○以郑元容为吏曹判书,朴晦寿为汉城府判尹。
11月20日
[编辑]○戊午,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右议政李止渊启言:“近来莫痼之弊,未有甚于田政,至若陈废之实未起垦,永作川浦者,虽有膏沃可耕之处,田主不能自办,他人无以侵占,又虑辟荒之后,即惩税役,遂使生谷之土,仍作污莱之田。宋太宗时,命州县旷土,许民佃为永业,仍蠲三岁租,而悉书守令劝惩之数,为之旌赏。仁宗时,诏民流积十年者,其田听人耕,三年后收赋。国典有过三年陈田许人告耕之文,又增注曰:‘陈田告及起耕者,三年后始令纳税,或田主来争,则以所耕三分一,给田主,二给起垦者,耕食十年,始许均分。’此皆出于务农劝民之至意,或恐尺寸之有荒废也。今宜申明旧规。”大王大妃,从之。
○进讲于熙政堂。
○以李惟秀为摠戎使,李纪渊为司宪府大司宪,沈宜臣为司谏院大司谏。
11月21日
[编辑]○己未,进讲于熙政堂。
11月22日
[编辑]○庚申,进讲于熙政堂。
11月23日
[编辑]○辛酉,进讲于熙政堂。
11月25日
[编辑]○癸亥,以李祖荣为司谏院大司谏。
11月28日
[编辑]○丙寅,给茂长县渰死,恤典。
十二月
[编辑]12月2日
[编辑]○己巳,以李升权为三道统制使兼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
12月3日
[编辑]○庚午,大王大妃教曰:“畿湖赈资,自庙堂已为区划,而言念明春民情,寝食实为靡甘。内帑天银二千两,丹木三千斤,白矾三千斤,特为出给庙堂,量宜分送设赈各处,添补赈资。”
○以沈日永为黄海道兵马节度使,朴润荣为咸镜南道兵马节度使,具载龙为全罗右道水军节度使。
12月4日
[编辑]○辛未,吏曹以才学最著人,杨根郡守成近默,前郡守李敏行,前都事李亮渊,前奉事洪直弼,启。
12月5日
[编辑]○壬申,备边司启言:“庆尚监司权敦仁,疏陈道内民邑凋弊之状,仍请庆州等十五邑京案付各郡阙额五千七百二十馀名,限三年停疤,顺兴等六邑丙申丁酉未纳身布六千三百八十馀两,庆州等三邑丙申条两税及各衙门未纳一万四千一百二十馀两,别加措处矣。今此诸条所请,虽或举槪略施,有难逐叚辄许,军伍之逃故即塡,自有定制,贡赋之惟正所纳,莫敢违法,则道臣疏论限年停疤,未收请蠲,虽缘事势之切急,参以古例,实关后弊,决不可容易议到,并置之。”
12月7日
[编辑]○甲戌,以徐左辅为吏曹参判。
○长陵斋室,火。
12月10日
[编辑]○丁丑,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右议政李止渊启言:“都下谷价,一直翔贵,又值塞江,贸迁益窘,穷班残民,无以延活于冬春之交。从前如此之时,辄有发卖之举,分付京兆,先为抄户何如?”大王大妃从之。又启言:“仕路多杂,由于铨格不严。杂岐出六之无得还转,元是古规,而挽近则参奉、学官、捡书、引仪外,并皆通同迁除。都政时,忠臣、清白吏子孙初仕承传,即朝家别示存录之意,而迩来则并与散政而不拘,支派而混举。武之五卫将,即文之佐贰也,中间滥杂太过,大臣屡尝奏饬,而曾不几何,又复荡然。甚至于无荐出身,才经边将假衔者,亦皆无碍得差。况又京外久勤,私自卖买,闲杂之类,坐得镇将之名,首医、首译之知事单付,即《通编》所载,而近有不当为而冒为者。此皆不得不更加厘正处也。自今大政为始,一依古式,无或违越之意,分付两铨。凡政格之列朝受教,诸臣筵奏之或行或否,皆由于文献不备之致,令两铨曹,广加搜聚,参酌裁定,汇成册子,以为启下遵行永作条例之地,似好,故敢达矣。”大王大妃教曰:“所奏甚好。依此申饬,俾有实效,而册子汇定时,铨官就质于庙堂,以作永久法式。”又启言:“京外才学荐单,今皆登启,荐中诸人,或负望士林,或推重乡里,而实践笃学,可谓一代之隽选,岂非为朝廷喜乎?曾经六品以上,先就荫正外台间,勿拘通拟,参下前衔,先为陞授六品职,士人则待窠先付初仕,仍令吏曹及各该道臣,敦劝供仕何如?”大王大妃从之。教曰:“人才需用,国家大事。荐中诸人,当为别例待之。当此圣学长进之时,尤急招延辅导之道,经筵官抄选,从速为之。”
○以李穆渊为全罗道观察使,白殷镇为京畿水军节度使兼三道统御使乔桐府使。
12月18日
[编辑]○乙酉,给南海等邑渰户,恤典。
12月19日
[编辑]○丙戌,召见黄海监司赵斗淳于熙政堂,辞陛也。
12月20日
[编辑]○丁亥,抄选经筵官金仁根、成近默、宋来熙,议政府吏曹,同为抄启也。
○以朴绮寿为刑曹判书。
12月21日
[编辑]○戊子,给洪川县烧户,恤典。
12月22日
[编辑]○己丑,以金炳朝为咸镜道观察使。
○谕经筵官金仁根、成近默、宋来熙。
12月23日
[编辑]○庚寅,给全州府烧户,恤典。
12月24日
[编辑]○辛卯,都政下批。
12月25日
[编辑]○壬辰,召见守令边将初仕人于熙政堂。
12月30日
[编辑]○丁酉,京兆献民数,五部及八道都元户一百五十七万七千八百六户,男三百三十四万二千九百十八口,女三百三十四万一千二百七十三口。
○是岁,京畿四都饥。
〈宪宗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实录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