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十年
春正月
[编辑]1月1日
[编辑]○朔日乙未,右承旨李程,以该房当进武科殿试,启曰:“昨因台启,已罢文科,今日武科设场,何以为之?”上曰:“考例禀处。”程复启曰:“丙寅别试文科,因台论罢榜,而武科则不罢,合于庭试。今此庭试,仍设与否,请令该曹,急速禀处。”兵曹启曰:“曾在丙寅年别试文科罢榜后,特设庭试武科,则以别试所取之人,仍为对举。科举事重,请议大臣。”领中枢府事李景奭以为:“先朝虑罢榜之弊,以罪在试官,则罪试官,罪在举子,则罪举子,定为令甲。今者因台启罢文科,则武科似不在并罢之中。况以丙寅之已事言之,文科因台启罢榜后,特设庭试武科,则以别试所取之人,仍为对举,有何可疑之事乎?”领议政郑太和以为:“既罢文榜,独存武科,事甚苟简。”左议政许积、行判中枢府事郑致和,与太和议同。上更命收议于行判中枢府事宋时烈,时烈以为:“武科亦罢则武士之称冤,固可念也。而第闻自其初试之时,行赂之说,不胜其藉藉,至于殿试而犹不止。有不当得而得者,有不当失而失者,得之者之冤,虽可念,而失之者之冤,亦不可不察。虽舍之而无惜焉。”上曰:“如可罢之,不可以可惜可矜而有所他议。而第念虽曰淆杂,仍此而罢殿试,亦未知国体之稳当。依仁祖朝已行之例,仍行勿罢。”
1月2日
[编辑]○丙申,判中枢府事宋时烈上箚,略曰:
臣滥蒙恩渥,得以接见于世子,天日之表,龙凤之姿,不足以言,诚宗社生民万世之福也。臣不胜喜踊,自以为比足以归报于先王,死无所恨也。唯是臣窃见礼官仪注,则傅与宾客,升堂成拜讫,旋即退出。而臣初接玉质,忠爱之心,蔼然而出,不忍遽退。且又伏念古人相接,必有言语,以相劝勉,以相规戒,故其仪齐庄密勿,其情欢欣和悦。故曰:‘于旅也语。况君臣始际,瞥然旋踵,终无一言,则威仪迫促,意思枯孤?’臣与宾客臣闵鼎重,因对坐少顷,刚酢数语,既已坐语,则亦不可昧然而退,故又成拜而出。此虽于义理,不甚悖谬,而于朝仪则有违矣,汰哉之诮,乌能免乎
仍请退归,上答曰:“昨日之事,揆以情理,宜美而不为悖,亦有前例。卿何为不安哉?箚末告归之辞,是何言也?卿之入城属耳,弃予如遗,归思至此?只恨诚意之不孚,益切渐恧。而国事孔艰,忧虞溢目,此诚共济之秋也。卿胡忍舍去?须体至意,毋事长往之计,安心留在,以副至望。”
○领议政郑太和以病呈辞,上命不允批答。时宋时烈在朝,多有变通之事。太和为首相,既不肯曲循,又不欲立异,以脚病引入。宋浚吉谓太和曰:“外议或诮公不担当国事,公何为致此言也?”太和笑曰:“吾有不能自信之病,故如此耳。”
1月3日
[编辑]○丁酉,遣重臣行祈雪祭于北郊。
○特拜吏曹参判李庆徽为吏曹判书。庆徽有时望,是以陞擢。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诸臣及三司。左议政许积曰:“正言金世鼎启辞:‘上年所减诸般身役及官籴之退征者,今皆督捧,民不堪支,至卖田宅。尤甚贫民之不能责办者,流亡绝户之侵征邻族者,一一查出,并皆停捧,以为待豊年追征之地云。’籴谷则已有减半收捧之令,流亡绝户,例多混杂不实之弊,今姑置之,而身役之累年未收者,一时征捧,其势诚难矣。”上曰:“累年未收,一时督捧,其势未易。为先查出未收年条,分于数年,定限收捧。”积又曰:“北路被灾,不至太甚,而因道臣之启,田税米豆减半,贡物亦皆全减。而岭南则月课陆操停罢之外,别无蠲减之事矣。”上曰:“岭南诸般身役,参酌减之。”积又曰:“今年乃奴婢推刷式年也。差员巡检各邑奴婢,聚会官门,其弊不赀。请庆尚左、右道灾邑推刷,今姑停止。”上从之。积又曰:“崔文湜以李端夏前后疏本见之,其间曲折,甚为明白。且观刑曹查核文书,文湜似无罪矣。才经大霈,文湜独不得见原,久滞冻狱,疾病亦重,合有推恕之道矣。”上命罢职放送。大司谏尹鏶以前启平安兵使具文治罢职事请误,递差,上曰递差。又请还收赃吏朴泂减等之命,上不从。又启曰:“今番武科,人言藉藉,怨谤喧腾。文科既罢之后,武科独为不罢,苟且甚矣。请武科殿试罢榜。”上曰:“若以初试淆杂为言,则初试当罢榜。而初试既不罢,则岂可以初试之多言,罢殿试乎?且丙寅年不罢武科,似有微意矣。”积曰:“丙寅庭试则以外方举子多聚之故,别为设行,非以罢榜而设也。”上曰:“然则该曹启辞误矣。”执义金澄曰:“科举至严,今若为姑息之举,则必有后弊矣。”上曰:“两司之意同耶?”澄曰:“小臣亦与同僚相议,方欲论启矣。”上曰:“今闻丙寅庭试,非为别试罢榜而设,则今不当更为别设。且闻初试时,有行赂之说,不公莫甚。罢榜可也。”澄又启曰:“顷日过岁问安时,大臣诸宰,会坐大庭,承旨互相推诿,不肯出待,中官出而还入,至于再次。大臣累度催促之后,始为来待,朝廷之不尊,体统之不严,亦由于此等怠慢之举。请当该承旨推考。清风府院君金佑明,顷于大庭肃穆之班,以承旨久不出待,发怒先出,不参问安。有损事体,且骇瞻聆,请推考。”上皆从之。户曹判书闵鼎重曰:“代射举子,例为充定水军。而近来则全家徙边,每于审理蒙赦。依旧例充定水军似当。”积曰:“今后则全家徙边之类,勿为举论于审理可矣。”上从之。积曰:“以闵鼎重复兼大司成者,虽以师儒为重,而备局、地部、常平厅、赈恤厅等任,今方兼察,精神有难遍及。大司成似当改差矣。”上曰:“合为大司成者谁耶?”积曰:“李敏迪才虽踈于方面,其雅望实合此任矣。”上曰:“鼎重大司成改差。”上谓鼎重曰:“新榜谒圣时,儒生辈不得任意防塞,明有先朝受教。而顷者新及第谒圣也,又复沮遏。初既解罚赴举,则登第后不许谒圣,宁有是理?此后大司成当为管知,儒生若复如前,则朝家当罪大司成,而大司成亦不可不施罚于儒生。以此定式举行。”积曰:“臣在告时,有西北守令,问于大臣差出之命。臣固不似,而以大臣事体言之,则大臣当择政官而任之,至于差出守令,非其任也。”上曰:“然则仍前自该曹择差,如有不可者,则检饬可也。”积曰:“上候未宁,久废宗庙亲祭,因宋时烈箚子,将别为展谒,不胜喜幸。第念举动,若由于大路,则闾阎多疫患,自阙内,由北神门出似当。侍从及侍卫将则由北神门陪卫以往,百官则先为待候于宗庙似当矣。”上从之。上以眼患尚苦,难于早晓行礼,积曰:“时烈之意,亦非欲冒夜行祭。只欲自上行展谒而已,展谒则不必于晓头行之。”上曰:“若只行展谒礼而已,则可于每朔行之。今后每朔展谒事,分付该曹可也。”
○司谏朴世坚引避启曰:“长官以商确前启,有问于臣,臣答以具文治事,似当停启,李堂揆等事,长官欲为停之,臣言其不可遽停。今者长官于榻前,以具文治递差,论启蒙允,李堂揆不为连启。其所一论一否,俱乖于与臣所论者。台阁体例,由臣坠落,请递。”大司谏尹鏶亦引避。谏院处置,出世坚递鏶。
1月4日
[编辑]○戊戌,以赵圣辅为正言,金佐明为礼曹判书,洪柱国、崔攸之为修撰。
○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参赞官李敏迪读音释讲文义。判府事宋时烈、左参赞宋浚吉迭讲馀义。时烈曰:“小臣前日陈箚文字,不能详尽。所谓展拜,如俗所谓虚拜矣。”上曰:“常时大祭,每因疾病,迹阻庙庭,心切感恨。今若只行展拜,则虽每月朔望,亦可为之。故昨日引见时,亦以此分付矣。”浚吉曰:“顷日礼曹陈达王世子先谒太庙然后,当行入学之礼云。领府事李景奭之意,虽欲必遵大路,殿下既由北神门而出,则世子偕往行礼,亦合权宜之道矣。”上曰:“予意亦以为然也。”时烈曰:“宗庙之礼,既已发端,臣有所怀。曾在先朝,久欲陈达,而未果矣。神德王后康氏,乃太祖大王妃也。昇遐之后,葬于贞陵,国初犹用丽制。朝夕设斋,太祖追念甚切,每闻贞陵磬子声然后,进御水剌云,可见圣情之笃厚。而即今陵寝埋没,不及齐陵,又未得配食太庙,于礼何如也?”上曰:“初因何事而至此也?”时烈曰:“太祖开国之后,郑道传等,构诬太宗,而立神德之子为世子。事败,神德二子,死于非命,陵寝移于城外。以此之故,不得配食太庙矣。高丽时,有京外妻之规。太祖在潜邸,神德后为京妻,恩礼备至。而至今不得配食太庙,诚为未安。广议廷臣,配享太庙,改封陵墓何如?”上曰:“徐当更思之,议于诸大臣以处矣。”时烈又曰:“臣于前冬,受由往长湍,仍往开城府,见太祖大王潜邸旧基。则所谓穆清殿,荒废已极。南门外又有旧宅之基,而居民杂处,未辨基址,殊甚未安。”上命礼曹,遣官看审,令本府修治。时烈又曰:“为国之道,田制为先。国典二十年一量,京畿则既已改量,忠清道亦方改量。必须得人而后,可以善其事矣。即今监检之人,皆以乡中士夫差定,而只令役使而已,无他激劝之事。臣意则择其最优者,随才调用,以为劝奖之地可矣。”上命该曹,甄拔收用。时烈又曰:“田政既正之后,必有保伍之法。此虽商鞅所行,而患难相救,乃所以厚民俗也,盖本于周公之制。若不行保伍之法,无以整顿民众。今当申明户籍之时,保伍之法,亦不可不次第举行矣。”上曰:“顷日李尚真为庆尚监司时,启请漏籍之人,虽或被杀,不以杀人之罪罪之,此言何如?”时烈曰:“此乃大明太祖之法也。必有此法然后,可无漏籍之患,而人命至重。以此立法,则漏籍之人,皆未免杀,是可虑也。”上曰:“如此然后,人皆畏死,而必无漏籍者矣。”浚吉曰:“顷年量田后,公赋颇重,而金寿兴为广州府尹,有善政故,民蒙其惠矣。即今冤苦次骨,皆无生意者,盖因年久籴谷,难于备纳故也。保障之地,失其民和,甚可虑也。”臣与守御使金佐明相议,则甲辰以上籴谷,万无征捧之理云。以一虚簿,失民之心若此,古语所谓浚民以实之者也。昔冯驩为薛公焚券,得民心,今若量宜荡减,则似好矣。“语甚切至。上嘉纳焉。时烈又曰:”娶妻不娶同姓者,乃古礼也。国俗虽同姓字而异贯者,则不避嫁娶,事甚无谓。请自今禁断。“上从之。时烈又曰:”幸民中,僧尼为最。前日圣上撤去城中尼舍,此诚卓越千古之举。而城外犹有存者,亦可禁之矣。“上曰:”议者或虑纷扰,故不果禁之矣。“时烈又曰:”故相臣沈之源,有继后子益善,而使其已出益相主祀,大有乖于礼制。当初台官启请改定,则不许,顷日以夺嫡论劾,则从之。圣上举措,何其前后之异也?臣意则自朝廷厘正,而仍以为定制得宜矣。朱子曰:‘宗法先就世族家行之,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夫行之。’之源以大臣连姻宫禁,岂非小民之所取法者乎?“上曰:”奉行之间,得无窒碍之事乎?“时烈曰:”长子奉祀,其在天理人伦,岂有不顺乎?“浚吉及户曹判书闵鼎重相继申请,上命更为定制厘正。时烈又曰:”顷日妖巫之事,臣误达其名,乃倍德也。此事,臣不忍以言语形容,国有纪纲则固已诛之矣。殿下不知而不禁耶?抑知而不禁则甚可忧也。“上曰:”曾有失性之人,放黜久矣。“时烈曰:”闻已出在安山,而犹且妖惑民俗,殊极痛骇。“上曰:”令该曹囚禁科罪可也。“时烈又曰:”一日在朝,苟有所怀,皆以陈达。如蒙采纳,则臣虽退去,如在朝之日也。许臣归死幸矣。“上曰:”已谕于箚批矣。卿之所陈,皆合义理,予当听用。岂有可退之事乎?“时烈又曰:”治国之道,必先收拾人才。赵复阳所坐,出于昏忘,事实无情。而至诚忧国,不可久为废弃。朴长远亦坐误着,其孝友清慎,为朝绅模范。罗以俊,岭南读书之人也,以公格不得拟望,似当变通。李端相退处乡曲,专意读书,亦宜擢用,使侍经幄。金万基久守外邑,不无外重内轻之叹。宜速召还。金益炅以干预朝政,尚在罪废。进退人物之际,三司例为可否,以此获罪,诚为过当。李敏迪为士望所属,亦可擢用。“上曰:”卿之所言,出于公心,从当采施矣。“按神德王后,太祖次祀也,壬申立为显妃,生芳蕃、芳硕。太祖宠之,有立储之意,问于群臣,有争之者,后于屏后,放声痛哭。丙子八月薨。丁丑正月,葬聚贤洞北原,号贞陵。恭靖大王即位,减贞陵守护军一百名。太宗大王六年,环贞陵百步外,许人入居,九年以陵所不当在城中,遂移葬于沙闲麓,只于春秋二仲月,遣二品官致祭。十年,罢忌辰停朝例,十二年,始于忌辰代押行斋祭。世宗朝,因礼曹启辞,陵祭及忌辰斋祭,不宜自朝家设行,给田五结,令其族亲主祭。至宣庙朝,三司始请考礼祔庙,不从。壬午直提学金宇颙,发别庙之议,时议尤其立异,而合司之论,三年始停。封植陵寝,配享太庙,自是应行之典,而累朝因循不举,识者叹嗟。至是,时烈陈达,舆情欣耸。
○世子傅宋时烈进参于书筵。书筵之规,非会讲则师傅无入讲之事,是日世子将开书筵,时烈入来欲摆脱常规。而入讲侍讲院,即达于世子,与赞善宋浚吉、左副宾客闵鼎重及宫官偕入。进讲侍讲院,以傅入讲,异于常规,出入之时,世子降阶迎送,此后傅无故之时,进参书筵之意,启知于上,答曰:“傅之欲参,出于至情,辅翼成就,是予所望也。依启辞为之。”
1月5日
[编辑]○己亥,上御养心阁召对,侍读官闵蓍重讲《心经》。判府事宋时烈曰:“《大学》治国平天下,专言货,盖人所溺污者,惟色与货,最难矣。”左参赞宋浚吉曰:“我朝赵光祖,己卯名贤也。尝夜坐读书,邻有处子,慕其容貌,逾墙而就。光祖责以非礼,挞草而送之,可见谨独工夫矣。”时烈曰:“光祖暗室中,使女人梳头,以验其学力浅深。我国虽有学问,至于光祖,大备矣。”浚吉曰:“我国儒贤中,质美无如光祖。精神有如皓月,其他举措施为,动合古礼。惜乎君臣之际不终,实为千古痛恨。衮、贞之罪,可胜诛哉。”时烈曰:“光祖事,言当备陈矣。中庙反正功臣,异于癸亥勋臣,率是武夫,事多骄横。故光祖慨然以肃清为己任,不逞之徒,忌嫉已甚。至于交通宫掖,书走肖为王字于禁林叶上,以为荧惑之计,又有姬嫔之父洪景舟,相为表里。中庙下密旨曰:‘赵光祖如一朝黄袍加身?’何群小辈,因以秉间夜开神武门有若告密者然,祸将不测。领议政郑光弼涕泣极谏,天威震叠,拂衣而起,光弼牵裾苦争,竟得免死。光弼递相,南衮代之,诸贤次第就死矣。”浚吉曰:“当初朴元宗问慎守勤曰:‘废妹未立女婿可乎?’守勤即中庙妃慎氏父,而燕山妃兄也。守勤曰:‘上方遗血失,安能久乎?’此乃不从之意也。元宗等使人椎杀之。中庙即位之后,元宗等以为,罪人之女,不可毋仪一国,胁君父而废慎妃,纳继妃,是为章敬王后。章敬昇遐之后,金净、朴祥等上疏,请复慎氏,此实正论。而一种之论,以为:‘若复慎氏,则置元子于何地?’此实无据之论也。净及祥,皆以此被罪,光祖为正言,主金净等议,绌异议以明是非,论议始角立,终至于酿成士祸。”时烈曰:“不但此也。光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庙倦于酬酢,龙床有时戛然作声。其请罢昭格署也,达夜争之,中庙不得已而从之,其不得已而从者,极是寒心处。人君不得已而从,则事无可为矣。”浚吉曰:“己卯诸贤之得免当日诛戮,实光弼之力也,其有功于士林大矣。此乃郑太和之先祖,郑氏之至今蝉联赫世,人称光弼之馀庆矣。”又曰:“乙巳之祸,尤为惨毒。至今追思,莫不痛恨。中庙昇遐之后,奸凶尹元衡、郑顺朋、李芑、林百龄等以为:‘乙巳士类,有择贤之意。’构成大狱。仁庙昇遐,明庙在次嫡之位,正统安往?而奸臣以此构祸,一日杀三大臣,诚可痛也。冤死人中,宋麟寿为首,而其馀郭珣、郑希登,亦一时冤死者。臣欲请一体赠职而未果矣。”上曰:“麟寿赠职,在于何时?”浚吉曰:“臣在先朝所建白者也。”上曰:“冤死人等,言于该曹,考出禀处。”浚吉又达良才壁书之祸曰:“凶人郑彦懿,见良才壁书,有女主执政等语。指为被罪人所为,撤壁担载以来而告之,其时士类,俱被惨祸。厥后彦懿堕马,终日蹄跖而死,天道报施不忒,有如是者。以近事言之,金自点鍜炼姜氏之狱,而及其阖门诛戮死者,与姜家相当,此亦循环之理,不可诬者也。”献纳金万重,以朴泂减等还收事连启,上从之。又启曰:“新及第谒圣之日,儒生摈斥闵黯,使不得参,李堂揆等,初无与黯干涉之事,而莫重展谒之礼,无端不行。至于陈疏立帜,未免为饰非之归,请参疏人李堂揆等,并命罢职不叙。”上不从。时烈又曰:“贞陵事,臣昨已陈达矣。宋朝钱氏陵墓芜没,行路咨嗟,故当时守臣,请于朝,修墓立祠。况神德王后位号未替,陵墓荒废,其在事体,不可不修改。”上令礼曹奉审后议处,而以配食太庙为难。时烈曰:“上若以先朝未行为难,则中庙朝复昭陵一事,为可法也。”又曰:“鲁山君之遇害,无人收视,郡吏严兴道,即往哭临,自备棺椁而敛葬之,即今所谓鲁墓也。兴道节义,人至今称之,臣待罪铨曹时,欲为录用其子孙,而不知其有无,未果矣。今闻其子孙,或在本郡,或在槐山,其在扶奖节义之道,合有录用之典。”上命该曹,访问录用。时烈又曰:“曾在先朝,每以西北为重。北路则顷已设科,而西路尚不举行,本道士民,甚为缺望矣。”上曰:“趁冬前设行事,言于该曹。”浚吉曰:“王世子入学之礼,趁春前行之然后,科举等事,当次第讲行矣。”上曰:“先行冠礼然后,似当入学,令礼官禀处。”
1月6日
[编辑]○庚子,上御养心阁召对。侍读官闵蓍重进讲《心经》。判府事宋时烈、左参赞宋浚吉讲论文义。时烈曰:“朱子言:‘今之时势,当用大承气汤,而用六君子汤。’盖言宋南渡后,委靡不振,作事徐缓也。今日之势,亦犹是,可胜叹哉。”左议政许积曰:“此言极是。政令之间,每患怠缓,此臣等不能奉行之罪,而亦系君上。上缓则下怠,势固然矣。”上曰:“每年寒食,贞陵亦以行祀书入。未知在前无改莎草之事耶?”积曰:“未曾闻之。而且无丁字阁,故寒食祭则设幕而行之云。”上曰:“宗庙配享,虽难率尔为之,至于建丁字阁,改莎草等事,不可不速为之也。”积曰:“上教然矣。”上命礼官举行。户曹判书闵鼎重,以安兴掘浦事白曰:“大臣今方入侍,宜速议定。”时烈曰:“漕船年年致败,死者相继,故相臣金堉以为,不得掘浦则设仓为宜。”积曰:“臣未知掘浦利害,而以为必可成者,闵鼎重也,以为必不可成者,李浣也。掘浦议定,则浣将欲以存亡争之矣。”鼎重曰:“若以掘浦为难,则姑先设仓亦好矣。”上从之。上教曰:“漏籍之罪,一依《大明律》可也。漏籍人等自首事,举行条,曾不明白书出,外方何能知而举行乎?开自首之路,使之自入可也。今岁户籍,若能善为,则庶可整顿矣。”积曰:“虽有落漏者,改籍时,使之自首,则似无见漏之患矣。”
1月7日
[编辑]○辛丑,月晕回木星。
○上命政院,淑宁翁主禄俸,限三年仍给事,分付该曹。
1月8日
[编辑]○壬寅,判府事宋时烈上箚,请以外方奴婢贡,留为本道需用,上答以讲定施行。
1月9日
[编辑]○癸卯,以张善瀓为都承旨,李端相为承旨,金万基为大司谏,李有相为副应教,李敏采为说书。端相以前典翰在乡曲,万基方守广州,用宋时烈之言而有此除。
○上御养心阁召对。侍读官李奎龄进讲《心经》,判府事宋时烈侍讲。讲毕,户曹判书闵鼎重曰:“顷日筵中判府事宋时烈,以省费之意进达,而有各司贡物尤甚滥觞者,抄出禀处之教,故抄书以来矣。山参桔梗等价米八百六十馀石,可见浮费之多也。”时烈曰:“臣曾在先朝,以桔梗等价米累百石之意上达,先王闻而骇之,命磨炼书入,以为变通之地,未及书入,遽值国恤。臣意则以一年元定米,计数入内,自内贸用似好矣。”上曰:“以数百石米入内,其馀减除。”时烈曰:“数百石或不无不足之患,就八百石中减半内入,有馀则分赐宗族,以敦亲睦之义何如?”上从之。鼎重又曰:“泰安设仓事,既已议定,自三月当为始役。而其间窒碍之事,朝廷当有以预处。不然,始事之后,必有横议纷纭矣。”时烈曰:“设仓,乃金堉之意也。使金佐明下去,与道臣相议为之,似当矣。”佐明曰:“朝廷命臣,臣何敢辞?”仍请取材于安眠岛,使水使监董。上许之。时修筑平安道慈母山城,鼎重曰:“山城之役,今已完了。此虽出于道臣指挥,其监董人金世龟,似当褒赏矣。”上曰:“不可使有形迹赏之。而毋烦耳目可也。”丁丑以后,朝廷畏清国,两西城池,全然抛弃,凡有一动一静,恐为彼所闻知。故有此教。时烈曰:“臣待罪世子傅,见进讲之时,进坐于世子之前,指字而授之。今则世子文义已长,故猥为变通,进讲之官,各持册子,离座而读之宜矣。古人云席间函丈,接膝而坐,似未妥当。臣以臆见改之,不胜惶恐。”上曰:“卿言是矣。”正言赵圣辅启曰:“行护军赵启远,以年老重臣,退在田野,所当敬慎法度,而广占田产,致有民怨。不可以其休官退处之故,全无警饬之道,请罢职。”上曰:“姑先从重推考。”其后屡启不从。启远居于保宁,不自谨饬,致有诮谤,故献纳金万重发论将劾,以他事递职,圣辅独启之。又启曰:“今番庭试武科之淆杂,癸丑以后所未有也。其相通用奸之试官举子,若不随现重治,无以杜弊习。请试官崔元奉等,差备官以下及举子等拿问,出榜时试官监试官以下,并推考。”上从之。侍读官李奎龄、检讨官洪柱国曰:“本馆之官,以月课不作坐罢者,至于三人,事甚未安矣。”上曰:“迹涉故犯,三人罢职爻周。今后月课连三次不作,只推考。”
1月10日
[编辑]○甲辰,上御养心阁召对,参赞官李敏迪进讲《心经》。讲毕,左议政许积曰:“安兴设仓事,退而思之,多有难行者。故与户曹判书闵鼎重,同为入侍矣。”引不便之意,论难之曰:“考出各年败船,则败于奉上津者多,败于安兴者少。盖国纲解弛,不早发船,来到京江时,以潦水不能制船而致败。今若捧留新仓,又移载而来,则必致节晩,京江之败,将必多矣。请问于兵判及领相而处之。”判中枢宋时烈曰:“臣问于领议政郑太和,则其意难之矣。臣之所达,为隐人命之渰死也。设令失百斛米,救得一人之死,则殿下必不爱惜。圣教每以沈失经费不足恤,而人命渰死为可矜,此乃仁政也。”上曰:“令无辜之人,溺于海中,故不计他事而为此举矣。”积曰:“臣非以此举为不可,亦非惜糜费也。但恐此后,败船尤多,民弊尤甚,故敢达矣。”上又问掘浦便否于鼎重,犹豫未决,时烈曰:“二者可否之际,徒见人命之渰死而已。”上曰:“先为设仓而试之,败船犹前,方可掘浦也。”积又曰:“桔梗山参等贡物,既已减省,诸各司贡物,次第革罢云。贡物之价,虽极滥觞,欲令都民,赖此而保存。今若尽罢,则弊未必祛,而先取怨于辇下之民也。如此变通,乃是大举措,而臣初不与知,即到宾厅始知之。领相想亦不知矣。”积愠时烈不问于已而发此言。时烈曰:“桔梗山参减罢,有何不可乎?诸各司贡物,非尽罢也,就其中去其已甚者。馀存亦多,渠辈亦可赖而保存矣。且贡物主人之利,国家之害也。何可恤此辈之怨乎?臣意则非尽革罢此等事,则终不可为国矣。”积曰:“桔梗等种之减去,臣亦以为好也。今闻有各司贡物尽罢之意,都下之人,怨声载路。利害之间,不能坚定为之,先取怨于辇毂之民,不可也。”上曰:“户判不为问议于大臣乎?”鼎重曰:“有姑先书入之教,故书单以进,初非出于变通之意也。”时烈曰:“此非鼎重之专辄,特未及取禀于大臣之罪也。”积曰:“以书入之教,因为减去。鼎重若有专辄之事,则臣亦请罪矣。”时烈曰:“朝廷论议,多岐如此,何事可做?贡物主人,安坐而窃食国谷,皆是幸民。若欲为国,岂可使幸民不怨乎?”上谓鼎重曰:“昨日单子,颇为支烦,简约书入,使便观览。”积又曰:“今此加禄之事,臣以为不便也。今虽加给二石之禄,岂能砺人之廉耻?而一年所给之数,合而计之则万石云,国家所费则多矣。”时烈曰:“我国之禄,不足以代耕,加给之举,诚为好矣。而若虑经费之不足,则此说亦或一道也。”鼎重曰:“加禄之事,即臣之所建白也。廷议为非,则何敢自以为是乎?”上曰:“百官之禄,极为薄略,予尝以为歉然,及闻户判之言,不暇计其有费而从之矣。今已加给,姑观一年而为之可也。”兵曹判书洪重普曰:“具文治已递平安兵使,所授加资,似当还收矣。”上允之。时烈曰:“文治本是儒士,而先朝使之业武,欲为委任者也。虽递兵使,其资不必改正。”上曰:“此意诚好。勿为改正。”执义金澄启曰:“顷者和顺人徐得生等,呈状于本府曰:‘以世世良役之人,族属之属于正兵新选等役者,甚多。而监司闵点偏听其连家人李光胤、洪慎之嘱,押致忠立等于营下,杖杀之,并其族属,推给于光胤等,而名属军案者十五人,至于启闻頉下云云。’移文详查于本县。则得生等,自其五代祖鹤年以下,连三代良役,正法典所谓连三代良役,勿许还贱者也。事在已去壬辰之年,则又过法典所谓称以祖上奴婢争讼,而六十年前,非当身现存者,勿许听理者也。忠立等之死于杖下,亦既明白。点身为方伯,不思委寄之意,不有连三代之法,不计六十年之限,威胁良民,勒作私贱,已极无据,枉法专杀,尤为可骇。请拿问定罪。光胤等冒法请托之罪,令本道监司依律科罪,鹤年子孙,一一移属良籍。”上曰:“实有此事,则诚极可骇。而但方伯之事,使守令查核,事体不当。令本道监司,详查启闻后处之。”其后,点就吏,禁府照以奏事错误,上命只赎。又启曰:“具文治加资,因大臣陈达而仍授,既递西阃,仍授其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傅。请命还收。”上曰:“予之初从改正者以此,而大臣之意亦好,故仍存其资矣。”累启不从。
○礼曹启:“以上谒庙时,世子行礼先后,议于大臣,其中判中枢宋时烈,以《家礼》生子见祠堂之仪献议矣。何以为之?”上命依议施行。礼曹又启曰:“世子谒庙事,若仿宋时烈议举行,则当于自上入庙行礼之后,王世子始自东门外幕次,诣庙庭展谒,自上仍立板位,待王世子展谒后,仍行拜礼而出矣。”上曰:“依此举行。
○命公私贱良妻所生,一从母役,立制定式。先是,判府事宋时烈白上曰:“李庆亿为忠清监司时,上疏请令公私贱良妻所生,勿论男女,一从母役,此乃先正臣李珥之论。而其时庙堂,防启勿施,即今良民之日蹙,良由此法之不行。请速定制变通。”上命议于大臣。领议政郑太和以为难行,而病不与议,判府事郑致和亦立异,而左议政许积以为,宜定式施行,上从之,以是日为始。
1月11日
[编辑]○乙巳,以李澥为工曹判书,尹鏶为大司宪,尹抃为献纳,庆㝡为正言,权格为辅德,金万重为司书,徐必远为摠戎使,李䎘超拜广州府尹,郑知和为判尹,李弘渊为承旨,李汝发为平安兵使。时朝廷以西路为忧,递具文治,择送汝发。
○司谏朴世坚等,论统制使李道彬,曾任平安兵使,不事其事,请罢职,累启不从。
1月12日
[编辑]○丙午,以南九万为承旨,姜镐为户曹参议,兪撤为户曹参判,李奎镇为正言。
○弘文馆启曰:“成均馆从享列位名号位次可疑处,慱考事命下矣。传记之可考信者,无出于《论》、《孟》、《史记》、《家语》、《文献通考》、《孔子通纪》、《杜氏通典》、《韵会》、《阙里志》等书,时王一代之钜典,则无出于《大明会典》。而成均馆既已考证详悉,臣等亦安得更考他书?时王之制则所宜遵守,不敢轻改。传记杂出者则从其多寡,且参以上下文义,各为条录别件书上。玆事体大,臣等孤陋之见,又不敢质言妄论。令礼官更为禀处。”礼官以问于在外儒贤后禀处之意启达,上允之。
○上御养心阁,讲《心经》,侍读官闵蓍重进讲。讲罢,引见开城留守洪处亮及下直守令。
1月13日
[编辑]○丁未,判中枢宋时烈乞暇焚黄,上于召对,面谕不许。
1月14日
[编辑]○戊申,先是,遣礼曹参议李俊耉、正郞曺挺宇,奉审贞陵,以斋室重建及修陵等事,议于大臣。领府事李景奭、判府事郑致和以为:“此事重大。若因旧基而建斋室,守直守护之举,似不可阙。”左议政许积以为:“贞陵之任其颓废,无人守护,诚是国家莫大欠典。重建斋室,差出陵官,充定守护军,一如诸陵,其在圣上追远之诚,似不可已。”领议政郑太和以为:“既重建斋室,则守直守护等事,亦不可阙。”上命依议。
1月15日
[编辑]○己酉,上率世子行展谒礼于宗庙及永宁殿。上以翼善冠衮龙袍乘舆,由宗庙北门,入次于东门外,世子率宫僚乘舆随行。承旨、史官、玉堂、侍卫诸臣步从,文武百官先诣以待。上入幕次,都承旨张善瀓启:“以王世子自幕次,诣永宁殿颇远,决难步进。请代以乘舆。”上曰:“庙内乘舆,出于权宜,庙前乘舆尤未安矣。”三启,上使礼房承旨,问于大臣。领府事李景奭、左相许积、判府事郑致和议,与政院同,而判府事宋时烈以为:“世子步诣庙门之前,而力或不逮,则禀达乘舆,似得宜。”上曰:“进诣之时步往,而还时气力若不逮,则乘舆可也。”上具冕服执圭,步由东门,入太庙,立东阶下西向,行四拜礼,立板位。世子具冕服执圭,由东夹门入,立庙庭南北向,四拜讫。上与世子,又四拜乃出。上乘舆,世子步随,诣永宁殿行展谒礼。还幕次时,世子乘舆。午时还宫。
○执义金澄、持平赵远期,以请拏闵点时,不并论全州府尹安缜,见非物议,引避皆递。
○左参赞宋浚吉上箚陈病,请解兼带,仍请世子冠礼,以元月进卜吉日,上命勿辞,冠礼,命依箚辞举行。
1月16日
[编辑]○庚戌,以闵鼎重为同知成均,南九万为吏曹参议,南二星为应教,吴尚为掌令。
○遣礼曹判书金佐明,往看泰安设仓处。佐明将行,政院启曰:“世子冠礼,定行于今月内,礼官之长,不可远出。使之迟待,过冠礼。”佐明请对,请递职而去,上曰:“日寒如此,十馀日之内,似难行冠礼。卿带职往来可也。”佐明承命出去。
○礼曹择王世子冠礼吉日,请以今月二十七日行礼。上曰:“即今春寒未解,大病之馀,露处脱着,实难便。更思之则不如仲春和暖,依前定日施行。”
○以原襄监司郑榏状启,罢本道东莱例纳鹰连,以价直送于户曹,又罢麟蹄、杨口两邑都监屯田,诸般身役指征无处者,查出荡减。岭东蔚珍、平海、江陵、襄阳等七邑,限秋成,停西北民刷还,以被灾特甚也。
1月17日
[编辑]○辛亥,夜月入太微垣右掖门。
○上御养心阁召对,参赞官李敏迪讲《心经》,判中枢宋时烈解释文义。讲毕,敏迪进曰:“人主学问,异于儒士。今虽进讲《心经》,兴亡治乱,皆载于史记,最切于人主之观览。而史学中《纲目》,乃朱子晩年法《春秋》而作者也,尤宜留心。时烈曰:”《心经》虽甚切要,史记所载,皆历代治乱之迹,不可不兼讲也。请令玉堂之官,持两册入侍,《心经》则减其行数,兼讲《纲目》。“上允之。兵曹判书洪重普,以永兴出身宋继男启本,白于上曰:”继男曾于丁卯,以使臣军官,入往北庭,守义不屈,而其时未蒙恩典,诚为欠事。其子仲贤,方在兵营,为将官十馀年,亦有其劳,似当有激劝之道矣。“上曰:”继男言于该曹,赠职,仲贤亦随才收用可也。“重普又曰:”永兴人刘得清,曾在壬辰年赴战,被执于倭人,不屈而死,其子宗一,丙子年亦力战而死。父子死于国事,忠义可尚。合有褒赠之典矣。“上曰:”并为赠职。其子孙,亦依宋继南例,随才收用。“敏迪曰:”国家一视西北两路,而北路既有人才收用之命。关西亦多有武力可用之人矣。“时烈曰:”西路亦依北道例,施行则好矣。“上允之。时烈曰:”臣老病已极,无补于国。每欲归田读书,以送馀齿,而圣上不许。前后温谕,非臣所敢承当。昨日仰陈焚黄事,乃臣私情所迫。且念臣病状如此,恐一朝溘然,不及告于先人之灵也。“上曰:”世子冠礼不远,卿虽在外,犹且招来,况卿在此,何可遽尔许还乎?“时烈又曰:”御营、精抄两军,实是良制,训炼军制,亦当依此变通也。我国自是偏邦,而月廪七千之兵,国用之竭,良以此也。既设御营、精抄之军,训炼军兵,若不随阙随补,则自当减去矣。“又曰:”别军膱亦不当随阙以补矣。“
○领议政郑太和七度呈辞,上遣承旨敦谕。
1月18日
[编辑]○壬子,司谏朴世坚、正言庆㝡,以大司宪尹鏶,疏斥谏院之请罪李堂揆,不罪馆儒之非,引避,正言李奎镇,立异于堂揆之论,引避,鏶以世坚之避,有讥斥之语,亦为引避。玉堂处置,请出世坚、㝡,递奎镇、鏶,上从之。
○司谏朴世坚、正言庆㝡,论洪阳营将具镒骤陞,请改正。屡启不从。镒,靖社功臣绫豊君仁墍之子也。出身时,多有人言,且为人愚骏,不堪特用。而以勋旧之子,决科未久,骤拜是职,物情不快。
1月20日
[编辑]○甲寅,以郑知和为大司宪,宋奎濂为持平,郑华齐为正言,朴敬祉为左尹,尹鏶为工曹参判,朴增辉为执义,姜镐为承旨,尹深为校理,赵威凤为司书,姜柏年为艺文提学。
○吏曹启曰:“新除授礼曹正郞金迬,曾为忠清都事时,用私科场,狼藉见露,终至受刑定配。而顷日拟望时,全不省记,首拟受点。如此之人,不可仍置南宫郞署之职,请改正。”上允之。
○上御养心阁召对,侍读官李敏叙进讲《心经》,判中枢宋时烈解释文义。讲毕,时烈曰:“金迬于仁祖朝,以布衣陈疏,虽不见用,其节义可尚。而以礼曹郞官见递,盖缘忠清都事时事也。罪固当然,而树立可贵。吏曹之启,臣不知其可也。”吏曹判书李庆徽曰:“前日差除者臣也,今日请递者亦臣也。迬之所树立,虽曰可贵,而闻其所犯,殊甚可骇。有蔑法误事之失,何可备员于礼曹乎?时烈曰:”臣以吏曹为无识则过矣,极以为非矣。“庆徽以见斥大臣辞职,时烈曰:”宋朝韩琦与范仲淹、富弼,上前争事,论议各异,退出之后,两不失和平。官师相规,自是美事,而因臣言,至于辞职,如此则恐无相规之事也。“上曰:”大臣之言,非有他意,勿辞。“都承旨张善瀓,以庆徽之榻前辞职,有伤事体,请推考,上允之。迬岭南人也。仁祖朝,有助兵清国之事,馆儒上疏争之,迬为疏头。而实无主张之事。且其为人,凡庸无可取,而有掌试误事之罪。故庆徽既差南宫,旋即启递。
○持平崔后尚启曰:“京兆地望,亚于六曹,不可人人冒居也。况武弁之膺是拜者,绝无仅有。朴敬祉以庸下武夫,受点于左尹,物情骇然。请递差。”上不从曰:“用人之道,随才收用。何必拘于文武?”
○礼曹参判郑万和卒。万和,太和之弟也,为人细琐苛刻,本无可取。徒以父兄之荫,历职内外,骤至宰列。
1月21日
[编辑]○乙卯,行朝参。上以翼善冠、衮龙袍,乘舆出仁和门,御仁政门。承旨、史官分东西就位,百官行四拜礼。判府事宋时烈出班启曰:“古语云:‘士传民语。’儒生细民,苟有所怀,则尚且陈达,况百僚之中,必有欲达所怀者。请使之前奏。”上可之。时烈曰:“虽卫士,岂无欲达之怀乎?”左议政许积前启曰:“命百官达所怀,意甚盛也。第自前朝参时,只参拜而退。今者百僚,仓卒承命,必未及思所以仰对之事。请于后日朝参时,陈达所怀。”上从之。时烈曰:“人君厚待宗族,出于亲亲之义。接见则有时,赐与则无节,古之道也。”积曰:“宗室绝无接见之礼,故时烈之所达如此。无时私觌则固不可,而以礼接见则岂不美哉?先朝有亲临讲书之规,宗室等以此加资矣。”上曰:“予亦知有先朝故事。当依例为之。”时烈曰:“《大典》修举事,曾已仰达,而久未有修明之举。当此视朝之时,令吏曹判书以下,各陈六典中所当行之事,即为举行宜矣。”积曰:“《大典》前后续录及受教,多有掣肘处,故曾有厘正之教。而缘臣有故未果。请选谙练典章之人,会议厘正。”上可之。时烈曰:“新来侵虐,乃是谬习,而免新之际,尤有滥杂之弊。至征银货者有之,贫穷之人,或有不得从仕者。今后一切痛禁宜矣。”上可之。时烈曰:“国家所崇奖,唯在道学与节义。宋之将亡,海舟风波之中,犹有讲学者,道德之效也;汉之将亡,曺操秉柄数十年,不能篡夺者,节义之效也。丙子之乱,洪翼汉、吴达济、尹集等三人,节义可尚,而独未蒙褒赠,诚为欠典矣。”上曰:“数年前皆已赠职,而旌表则有烦,故未果矣。”时烈曰:“人君之道,必须先正家人。而近来诸宫家田土占受,甚为民弊。两西乃边防之地,而无处无之,岂可使殿下家人,与百姓争利乎?”上曰:“两西则严饬禁断可也。”时烈曰:“臣意则非但此也。前日占受处,并命革罢宜矣。”上不答。时烈曰:“为国之道,在于正名分。益平尉所居之宫,乃先王潜邸时所御,决非人臣所敢入处之地。东平尉、寅平尉之家,即大阙旧基,国家虽作舍以给,诸驸马何敢晏然居之乎?”上曰:“益平尉所居之宫,初是成宗大王潜邸时所御,而赐公主者,东平、寅平两家,亦先朝赐给之处,何可更议乎?”积曰:“时烈之言是矣。名分不可不严也。”时烈曰:“闻洪重普之言,则欲令其子,〈重普即益平尉洪得箕之父也。〉出居他家矣。”上曰:“其言虽如此,予心甚不安也。”时烈曰:“自国家改作他舍以给,事理甚顺矣。”上曰:“设仓事,忠清监司以为大不便者五矣。”积曰:“其言不无所见,而在朝廷事体,岂可才遣重臣,看审其形势,而又为中辍乎?姑以礼曹判书金佐明回还后,更为定夺之意,分付宜矣。”司谏朴世坚连启,请收具镒营将之命,上曰:“只在人才之如何。岂有一定之规乎?”不从。积以具镒之陞擢,出于时烈之意为言,时烈曰:“具镒之才,虽未知其如何,而颇有为国之诚,且是勋戚之家,故臣意欲朝家厚待之耳。”积又曰:“金益勋虽有少时不检束之失,至于台启则失实。其人且有才,若收叙则岂无可用处乎?”上命收叙。或问于积曰:“益勋乃屡遭重驳之荫官也,公何以请叙于榻前,致骇听闻也?”积曰:“吾何知有才?尤庵〈时烈号也。〉劝之,故不得不尔。”闻者笑之。
○以尹鏶、李俊耉,为贞陵重建厅堂上。
○命以江陵等三邑都监盐、船、巫三税及屯田所出各谷,以补赈资,停岭东田税,因本道启也。
○以庆尚左道凶荒最甚,划给赈馀米一千四百四十馀石,皮谷二千八百二十馀石,帖价米二千五百八十馀石,以补赈资。
○平安监司李泰渊,请依上年例,愿得耗米四千三百馀石,用于赈恤。事下备局,以为赈事太早,只给三百石,使赈流离丐乞者。
1月22日
[编辑]○丙辰,刑曹判书徐必远上疏,请故相韩兴一奉祀,以其所生子主之。初兴一无子,有继后孙。而后娶生子,欲以已子主祀,尝以托必远。及是朝家改定,以所后子主祀,必远陈疏,请令该曹议,上从其言。司谏朴世坚、正言庆㝡启曰:“凡立继后者,虽有已出,必以所后子奉祀,既有厘正之教,则所后子虽死,若有继后之孙,自当传重,更无可议者。义理明甚,不容以一人之私意,有所挠改。必远以故相臣韩兴一生前所托之语,乃敢陈疏上闻,至请礼官更议,其在事体,殊极猥越。请必远从重推考,令该曹勿施。”累启,上从其推考,该曹亦防启。
1月23日
[编辑]○丁巳,上以眼患受鍼。罢后,引见大臣备局诸臣于养心阁。上问大将李浣曰:“训局军兵,予欲变通,卿意何如?御营军制,卿之所设也。今更设一局,如御营军规摸,则闲丁可以易得,而又无月廪之弊矣。”浣对曰:“募得闲丁至难。朝家但见御营军已成之制,以为事易而不思募军之难,非臣所知也。况训局之军,已成炼兵,不但罢之可惜,此军自乡陞户上来之时,尽卖家藏田土,今若罢遣,将何以为生乎?”上累问而浣终难之。兵判洪重普曰:“贞陵守护军,依祧迁陵例,当以三十名定给,而在前守护军新定之时,例以骑步兵除出定给。今则何以为之乎?”上曰:“一半则以步兵定给,一半则使本陵渐次充定。”
○命停庆尚道兵营合操及营将等巡历,以岁荒故也。
○咸镜道安边人赵论生家失火,其母在火中,不得出,论生投入烈焰,抱母同死。事闻,特命旌表。
1月24日
[编辑]○戊午,以金万重为副修撰,曺汉英为京畿监司,沈之溟为水原府使。
1月25日
[编辑]○己未,贞陵重建厅启曰:“以本陵修改事,重建厅排设,则似当依各陵制度创建,而礼曹回启及大臣收议中,丁字阁不为举论。请议大臣定夺。”上允之。
○宪府以水原府使沈之溟年纪衰暮,且无名称,请递,上不从。
1月27日
[编辑]○辛酉,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引见平安兵使李汝发、广州府尹李䎘,户曹判书闵鼎重亦请对入侍。都提调许积曰:“平安道别试试官,今当差送,而六卿中无可合人。金佐明可送而方往安兴,且有身病,闵鼎重欲请自往,而度支之长,不可久旷,郑知和,外议以过严为虑矣。”上曰:“知和曾为本道监司耶?”积曰:“曾为监司,为治尚严。闻其下去,则举子辈必震恐。故不欲送之耳。”上曰:“虽太严,不犹愈于太缓者耶?鼎重则方受重任,当责其成效,不可久旷。”积曰:“然则当送知和矣。见该曹择日,则政当农节,设科不无其弊。请以二月念间进定。”上允之。积又曰:“全罗监司兼府尹事,臣意则不便也。”上曰:“非但湖南,八道皆欲如此矣。”积曰:“西北两路则监司挈眷,兼府尹已久。今欲八道监司皆挈眷,则弊必多矣。”鼎重曰:“臣曾忝北伯,四年而递,道内利害,犹有未尽悉者。况一年而递者乎?”积曰:“久任甚善,而挈眷则有弊。何必挈眷而后,以二十四朔为瓜限乎?请令问于诸大臣而处之。”上允之。积又曰:“顷日筵中,以户籍事目事,有汉城判尹斯速差出之教,而近来六卿中见存之员甚少,该曹无以拟望。合有变通之道矣。”命从二品中可合人,问于大臣拟望。积仍请叙前判书朴长远、赵复阳、前参赞赵珩、前判尹吴挺一等,上从之。鼎重以贡物减省单子禀进,上曰:“御供之物,虽微,厥价倍多者,必有其由,盖出于欲救都民之意也。”积曰:“如此而后,贡物主人,可以应役矣。”时判府事宋时烈,与户判闵鼎重,锐意省费,就各司御供物件中,欲减其太滥者。于是中外怨谤大兴,故上教如此,积亦欲不失上下之心,告之以此。上命汝发进前,问以固边修武之策。汝发对以当观势操炼军兵,修葺器械,不烦听闻。上戒左右,勿令宣泄。积以铁瓮。药山山城修筑事陈达曰:“此城险塞,贼兵实难攻陷,去直路二十里。李浣则以为:‘兵使当于直路留镇,以截敌兵,不可退守十里外地。’臣意则于此可以待变,何可将兵迎敌,先当其锋乎?”汝发曰:“臣见药山山城形势,可以御敌,而去安州三十里,去慱川五十里,若遇事变,退屯药山,则必招避敌之谤矣。”积曰:“汝发武将,其言固如是,而若以精兵,当锋尽毙,则事无可为者。”上曰:“如或尽毙于初头,则更无支吾之势矣。”汝发曰:“若不能修筑安州城池,则当依圣教入于药山城矣。”是时朝廷闻蒙古贰于清国,虑有嫁祸之患,以汝发择差平安兵使。而及至辞朝,上引见议定方略,大要不过避敌据险而已。䎘进曰:“臣曾为守御从事,本州之事,槪知之矣。粜谷八万馀石内,三万石则散给未收,而物故流亡甚多,决无征捧之路。军饷事重,不可任他不捧。臣当下去,抄出启闻。而顽民之不为备纳者,若一体荡减,则徒长其奸矣。”上曰:“予之欲为查核者,以此故也。何以则可无虚实相蒙之弊耶?”鼎重曰:“今若明查,限万石荡涤则好矣。”上从之。
○咸陵府院君兼工曹判书李澥乞致仕,上许之。澥以靖社功臣,年七十后,连上章乞致仕,上优批不许。至是,请益勤,左议政许积言于上曰:“李澥顷日陈疏之后,更不继上疏章,盖竣朝家处分。澥自少不乐仕宦,其素志有足多者。引年请老,亦已久矣,到今八十之年,岂肯复起从仕乎?”都承旨张善瀓、户曹判书闵鼎重皆言:“澥请老已久,特许其请,实国家美事也。”上曰:“予非不知以礼许退。而但仁祖朝正勋,只有此人,故眷恋不许矣。今闻年迫八十,朝议亦以许退为优待老臣故,特许其请矣。”年至致仕,礼经所载,而不闻于世久矣。澥自先朝,连章累牍,终乃得请而后已,其恬退之志,确然之操,诚可尚也。命下,朝野韪之。
○判中枢府事宋时烈上箚,请庙享神德王后,缴纳宣庙朝太学生蔡增光等疏及权近所撰贞陵兴天寺记文,以备睿览。箚曰:“为天下国家者,不过曰明大伦立大法而已。所谓大伦者,父子、君臣、夫妇也,所谓大法者,所以行于三者之间者也。顾三者,一有不明,而所以行乎三者之间者,一有未尽,则中国沦于夷狄,人类入于禽兽。故圣人之所以自为与其教人者,盖莫不以此为先也。不幸开国之初,奸臣郑道传等,煽动危言,密行邪谋,以致太祖大王弊屣天位,昭悼二公子,夭阏永年,奸臣之罪,可胜诛哉?惟我太宗大王盛德纯孝,卓越千古,故尧传舜授,秩然有序,其所以处变之道,无憾于当时,有辞于后世也,独惟神德王后陵寝之仪有损,配侑之礼久缺。此不过当时礼官不识礼意,以致如此。而因循苟且,以至今日,则清庙之上,虽有朱弦疏越之乐,玉瓒黄流之荐,太祖大王之灵,想必衋然伤叹,赫然震怒,而太宗大王,亦必瑟缩不安,忧遑罔措于陟降左右之际矣。何幸今日,圣孝出天,所以奉承大王大妃、王大妃者,尽诚尽道,人无间言。推之于追远之厚,永帷本始,特命礼官,奉审贞陵,守陵斋舍,次第建置,岂但宗灵慰悦于冥冥?而宇内含生,莫不感涕,咸仰圣孝。此天理之在人者,不期然而然也。然而庙享之议,犹且迟疑。臣固知圣意有在,而陵享庙食,礼无异同,彼存此废,事蔑经据。既曰非礼,则五十步不悬于百步也,如论其至,则尽美者不如尽善也。今见圣祖朝太学生疏章,知当时廷议之齐发,而其言甚详且切。又臣窃见权近应命所制兴天寺记文,则太祖悼念追谥之意,太祖皇帝赐敕吊慰之典,可知矣。故事舆论,凿凿可征,故敢以缴纳,伏乞殿下,于燕闲之间,详赐观览,特令礼官,并议庙享之仪,则太祖大王之灵,想必欢洽于上,而太宗大王,亦且曰:‘予有后能继志述事矣。’而必有子孙千亿,永锡尔类之庆矣。”上答曰:“玆事重大,到今不可率尔行之。后日登对时,商确议处焉。”
1月28日
[编辑]○壬戌,以尹文举为大司宪,姜柏年为刑曹参判,金澄为文学,金宇亨为兵曹参议,赵复阳为判尹,申命圭为掌令,南九万为承文副提调。复阳竟辞不就,文举辞疾不来。
○吏曹判书李庆徽,以金迬事被斥于大臣,陈疏辞职,上不许,又呈辞单,上命勿辞察职。至是,又以兵曹判书洪重普,有婚家相避,不宜分掌两铨,援例上疏乞递,上下其疏于备局。备局以法外启请勿许,上从之。重普亦上章辞职,上不许。
二月
[编辑]2月2日
[编辑]○乙丑,应教南二星、校理李奎龄、修撰洪柱国等箚曰:
向者台谏,以论启闵点事,有查核之命。事之虚实,自有公事之上来,今不可悬断。而第为讼官者,曲从上司之意,任自低昻,果如台谏所言,则安缜之罪,殆甚于闵点。只查闵点之事,不查安缜,揆以事体,断无是理。前执义金澄等,既以此递差,而持平崔后尚,身在言地,不为次第论请,迟回泯默,至于旬日之久。始乃引避,而称以有所等待,有若慎重者然。当初所查,只是闵点,则元无等待于安缜之事。所谓慎重云者,岂谓此迁就苟且之习耶?物情皆以为非,而掌令吴尚,乃请出仕,实出意外。至于庆㝡之请出吴尚,郑华齐之请出庆㝡,前后措语,如出一套,外托慎重,内怀苟且,台阁风裁,岂容如是?况吴尚、郑华齐等所谓:‘虽有物议不必深嫌。’等语,实是大害事理之言也。司谏朴世坚处置之时,虽未及联名,而私书往复,意见既同,亦难免苟且之归。请持平崔后尚、掌令吴尚、正言庆㝡、郑华齐、司谏朴世坚,并命递差。
上从之。时后尚等,以微细之事,纷然引避,显有苟且之态。故玉堂箚论之。
○以李弘渊为承旨,金澄为司谏,赵远期为持平,崔商翼、申晸为正言,李奎镇为掌令,郑知和为平安道别试试官。
2月3日
[编辑]○丙寅,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备局诸臣及左参赞宋浚吉,礼曹判书金佐明,往审泰安设仓处,亦入侍。上谓佐明曰:“设仓处形势如何?”对曰:“臣见昔时掘浦处,别无不可成之事,而陆地当为三十馀里,既掘之后,南北之水,互相往来,自然塡土,所谓随掘随塡者此也。设仓亦不可一时大作,少试之以观形势可矣。”左议政许积曰:“臣意则此事适为民大害而已。税米既纳于南仓,又移于北仓,多有所缩,其势不可不加捧于民。臣前言设仓之后,败船必多,闵鼎重以为,待秋运来,此不知之言也。大槪使民以佚为先。方今连年行幸之时,动摇民众,甚不便矣。臣之所见如此,而朝廷既定设仓,不可中止,则姑依佐明之言,少试之以观势可矣。”佐明曰:“其处人皆言北仓亦不可不设,而运而复运,量而改量,减缩则不少云矣。”上曰:“闻而异,见而异,初不知如此之难也。”佐明曰:“臣昨见判府事宋时烈以为:‘圣意为惜人命,有此设仓之举,固当将顺之不暇。而若难一时并举,则少试无妨。’判府事郑致和则以为:‘姑先少试。’领议政郑太和以为:‘不知便否。’领府事李景奭之意,亦以为重难矣。”积曰:“以为必可为者时烈,而其意亦欲少试,姑依此议为之宜矣。”上曰:“既定设仓,间数则就其中减其一半,以四十间为之。”佐明曰:“安兴旧镇则形势颇好,而佥使移住新镇,事多不便,土兵亦为怨苦矣。”积曰:“安兴佥使移还旧镇,而别将则革罢粜籴之事,使泰安郡守主管好矣。”上可之。佐明以南汉山城粜籴逋欠事陈达曰:“臣来时,广州府尹李䎘,抵书于臣曰:‘己丑以前,戊寅以后,粜谷未捧者甚多云,似当有变通之道矣。”上曰:“宋判府事以为:‘闻金万基之言,逋欠不可容易荡涤。”积曰:“时烈知民心奸恶,故其言如此矣。”左参赞宋浚吉曰:“臣闻己丑逋欠,心窃慨然,今闻戊寅以后逋欠,至今在簿,而责其奸恶,岂可乎哉?为官者,以民之不纳而怒之,为民者,以官之不恤而怨之,保障之地,不可重失民和也。”刑曹判书徐必远曰:“奸民狃于荡涤,虽有可偿之人,亦望其年久荡涤,抵死不纳,不可轻易为之。臣意则决不可也。”浚吉曰:“岂无可恶之民,然可恶之民少,可哀之民多,何可以一二人可恶,而不念许多民可哀乎?”上命己丑以上为先荡涤,浚吉曰:“顷日召对时,臣陈达谒庙事及入学之礼,自上欲先行冠礼,故请行于岁首之月矣。今闻侍讲院陈疏,请先行入学之礼,其意诚好,而古者诸候十二而冠,依此行之似当。”上曰:“此等事,每仿祖宗朝故事。仁宗大王七岁行冠礼,予亦辛卯年行冠礼,壬辰入学。即今所未考者,《文宗朝实录》也。”积曰:“以贞陵事,有《实录》考出之命,《文宗朝实录》考出,事甚紧急,请令春秋馆堂上,同往考出。”上从之。积又曰:“平安道试官郑知和,今当下去,其中不无窒碍之弊,似当变通矣。”知和曰:“近来讹言甚盛,两西为最。试取之举,适出此际,臣意以为,重其规矩,少其额数,似好矣。”积曰:“群意以为,此时设科不便,或欲退行,而臣意以为初若不为则已,既有定夺,文武皆喜,今若中止,则讹言必由此益起。规矩亦何必太重?若有啧言,我亦有辞矣。”上曰:“依咸镜道试才之数取之。而唱榜亦依咸镜道例为之。”浚吉以贞陵事,言于上曰:“累朝未行之事,以时烈一言而允许,亦可以见君臣之契矣。臣见广平大君家藏之书,壬子年上自三公,下至郞署,伏阁争之累月,终以寒食一祭许之矣。中间讹言,以今贞陵为非,故使子孙掘见志石,志石虽不得,而国陵则真的矣。祭文中有《实录》断烂无可考之语,今虽考出《实录》,难得其详。臣意则祔庙一款,考出《实录》后,可以议定,而丁字阁重建,事甚紧急,为先举行可矣。”上曰:“予之持难者,惟在于祔庙一款。既出参奉,又作斋室,丁字阁为先使之创建。”佐明又曰:“元山岛牧场马,移置于大山串,而使忠清水虞候进驻元山,以为风和待变之地,且于漕船上来时,使之点检上送,便当矣。”上从之。佐明又曰:“湖西量田,既已始役,而农前势难毕量,甚可虑也。臣闻闵维重之言,则身有疾病,公务甚殷,不能出入田间,亲自周视。若递监司,或别差均田使,则可以专意察任矣。”上曰:“维重既已始事,许递监司,使之专察量役。
○上以判尹赵复阳在外递之,仍命于从二品中拟差。
2月4日
[编辑]○丁卯,司谏金澄启曰:“臣闻前正郞金迬,曾为忠清都事,掌试行私,受刑远谪,顷拜礼郞,心甚不可,偶逢吏曹判书李庆徽,言其注拟之失。臣只知金迬后来之罪过,而实不思昔年一疏名义至重故也。庆徽亦以臣言为然,旋即启达矣,大臣于筵中,面加攻斥,辞意严峻。庆徽之狼狈,实由于臣,则大臣之斥,臣实当之。且臣方被推勘,请递臣职。”宪府处置递。
2月5日
[编辑]○戊辰,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都提调许积曰:“前后受教查正事,曾已定夺,而必有某大臣句管之命,可以差出堂上举行矣。”上曰:“卿看检为之,而堂上从优启下,以为相议之地可也。”初上欲变通训炼都监兵制,而群意皆以为闲丁难得,上命查出各道监、兵、水营营将假属中闲丁之数。许积等,退考各道成册,则都数五万四千馀人,而除有职有役及公私贱,则闲丁之数,一万一百五十八人。而其中又除西北两道之人,则闲丁实数,当为六千六百六十五人,以此数依御营例,分作十三番,则每番当为五百十二名。请以此数,移送都监,使之抄出上番,一如御营厅之制,上令各道启本,并与成册,移送都监,使之处置。时都监军兵,无益于实用,而徒费国廪,人皆有尾大难掉之忧。李端夏首发于筵中,其后宋时烈,言于上,请依御营厅规模设局,仍罢训炼都监。上乐闻亲设一军,而持难于革罢旧军,问于李浣,浣极言训炼军革罢之非,且言新设一军之难便,而积与柳赫然,力赞之,名新军曰训炼别队。赫然力言自募之易得,上锐意行之,而训局军逃散者,依旧充定,大违时烈建白之意。募军之际,怨谤朋兴,人莫不为言,而积、赫然终始赞成,盖上留心军务故也。
○以李澥为奉朝贺,宋时喆、朴世城为承旨,洪万容为大司谏,李秞为司谏,李䎘为忠清监司,特拜闵熙为判尹。上既命以从二品中差出判尹,许积于筵中白上曰:“以亚卿超拜正卿,非臣一人所可独荐,而从二品中可合之人,惟闵熙,而于臣为姻亲,不敢拟望。自上宜特授可堪之人。”闵鼎重曰:“不然。既承传教,择拟可堪之人可也,何必特授乎?”及开政,上特拜闵熙。熙陞拜亚卿未数月,遽陞正卿,以积之违众举亲,熙之无才骤陞,物议哗然,熙竟被䮕论。
○军资主簿李诚哲,文纯公李滉奉祀孙也,有越等不得受禄。左议政许积,因判府事宋时烈之言,白于上,上特命荡涤越等,以示象贤之意。台谏以违法争之,上不从。
○同副承旨李端相陞擢之后,再因县道辞职,上责以分义。端相上三疏,极陈癃病不得供仕之状,至是许递。
○副提学李敏迪等上箚略曰:“天下之事,固有废于前而举于后者,亦有屈于一时而伸于万世者,特视其事之是非当否而已。是故,人情之所不能安者,则不可以事在久远而有所废沮;天理之所不容泯者,则不可以祖宗之所未行而有所持难。此事理之明甚,历代之通谊也。今者神德王后陵庙之议,大臣已发其端,而圣明亦且有感于其言矣。园陵之制置官备物,将比诸陵,圣人广孝,就不钦仰?但伏闻筵中,圣上以庙祀一节,尚有持难之意。臣等伏念神德王后,当神懿王后上宾之后,值圣祖化家为国之日,受天子之诰命,崇一国之母仪,正位中壸,积有年纪。今以先儒李穑所撰《定陵碑》考之,亦曰:‘先娶某氏,后娶某氏。’非有元次之别,而权近所撰《兴天寺碑》,亦可见其受封正位之实状矣。且《龙飞御天歌》,成于世宗朝,而亦书以神德王后,则位号之未替,此又明验,岂待更有考据而后可知哉?至于昇遐之后,上号献谥,不废于礼官,享祀仪祝,犹存于香室,太宗大王亲传香祝,其位号祝式之尊隆,到今不替,园陵石物之备设,亦极崇奉。生为正妃,没膺尊号,受命于中朝,配体于圣祖,则独不配食于太庙者,岂不拂于人情乖于天理,而为圣朝之阙典,千古之遗恨也?宣庙朝辛巳年间,大臣三司,亦且建请,而缛礼未举,事固有待,此诚圣朝今日之责也。昭陵之复,经历累朝,始行于中庙之世,则未尝以祖宗之所未行而持难也,又未尝以事在久远而废沮也。虽以故事言之,汉、唐以来,宋氏家法,最称纯正,而元祐皇后之复号,程子是之。况令神德王后尊号未改,贞陵仪物尚存,王章非如昭陵之改封,元祐之复位,为重且难也。只是追举阙典,更进一节,备极情文而已,如此然后,方可合于天理,顺于人情矣。国家典礼,关系至重,论议已发,群情难遏,不可不揆度义理,断而行之也。”上不从。
2月6日
[编辑]○己巳,兼辅德南二星、说书李敏采、兼说书洪万锺上疏:“陈王世子早冠之非。《礼》曰:‘古礼男子二十而冠。’朱子定著冠礼曰:‘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司马光之言曰:‘古者二十而冠,所以责成人之礼。’《仪礼》冠仪,有天子诸候十二而冠之文,说者曰:‘人君之早冠也,王教之本,不可以童子之道治焉。’孔子曰:‘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疏曰:‘此明世子之冠,犹士礼也。’夫天子诸候十二而冠,说者犹以为早,况世子之冠,当依士礼,而乃于十岁前行之乎?伏闻筵臣陈达,不当先冠礼而后入学之意,自上以为列圣未有未冠而先入学,又以仁宗大王故事为教,臣等又以为不然。古者王公以下,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自有定法,王公十二而冠,士二十而冠,又有定礼,则王公之入小学,未尝冠也,士入大学,亦未尝冠也。仁宗之八岁而冠,同年入学,臣等亦未知其合于古礼也。请令大臣儒臣,杂议而处之。”答曰:“考出文庙朝《实录》后处之。”
○前判中枢府事赵䌹卒。䌹字日章,仁庙初,登魁第,历敭华显,位冡宰秉文衡。晩年,以西邻啧言,配荒塞,及放还,令勿收叙,故不得立朝。为养乞郡,为淮阳府使,递任后,退归抱川。事继母以孝闻,年八十遭丧,秉礼犹勤。以耆老朝廷优待之,特加一品阶,赐月廪,至是年八十四而卒。䌹文华操行,为世所称,而刚偏自用,论议颇僻。当丙戌姜氏之狱,䌹以大司宪,在乡陈疏,引《春秋》无将之义,显有逢迎之态,屡被宠擢,士论固已鄙之。逮于庚子,尹善道疏诬礼论,得罪窜逐,䌹上章伸救,至有为孝庙左袒之语,一世始信其奸状。甲寅以后,奸凶盗柄,谓䌹有功于礼论,配享庙庭,舆情拂郁,而不敢言者,积有年所。庚申更化之后,公议复伸,黜去庙庭。
○以庆尚左道饥馑,停统营合操,各于其营前洋行操。
○上御养心阁,讲《心经纲目》。左参赞宋浚吉侍讲,讲论文义曰:“格物致知,知也;诚意正心修身,行也;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身而推也。诚意则贯知行而言也。后世人君,虽有资质之美,无学问之功,则不能充其资。虽有气质之病,果能真知力行,则亦可以变化气质,而其有不能者,特未能真知力行故也。”及讲《纲目》,浚吉曰:“朱子言:‘史书闹热,经书冷淡。’今虽兼讲,不可不知轻重。”侍读官李敏叙曰:“经书虽为学之本,史书详记古今治乱帝王得失,善之可法,恶之可戒者,每每体认,则亦岂不为益于学问乎?”浚吉曰:“咸陵府院君李澥,已许致仕,极为美事。古人致仕,量其筋力而为之,欧阳修六十三,范镇五十三致仕。朝士中病残,无如臣者,宜许致仕。”上曰:“七十致仕,犹且持难,卿年非耄,且予非责卿以朝夕奔走。卿之早求致仕。似不知予意者也。”浚吉曰:“古语曰:‘留臣在朝,一事何补?’正臣之谓也。”上温谕不许。检讨官洪柱国曰:“故参判兪棨,文学节行,为先朝所倚重之臣也。没后,其子命胤,遭母丧在湖西,兄弟二人,以疠疫一时皆死。家计清寒,丧祭葬具,无以为计,命胤亦是曾经侍从之人。合有恤典举行之事矣。”上曰:“言于该曹,丧需题给。”
○命以益山营将,还设于砺山。益山郡守宋时焘,守令引见时,入侍榻前,陈达本郡营将之弊,上命言于兵曹,兵曹请还设营将于砺山。时焘以微末守令,猥达营将之弊,该曹又因时焘之言,遽请移设,物议非之。
○持平赵远期启曰:“全州府尹安缜于徐得生之讼,曲从监司之意,不有国典,任自低昻。至以连三代良役,六十年过限之人,公然决给于李光胤等,其为负犯,极为司骇。请先罢后推。”累启不从。又论判尹闵熙骤陞之非,请改正,上不从。
○刑曹判书徐必远上疏,论设仓之不便曰:
昨日筵中,讲论设仓便否,漕船既详其近无一败,私船亦定其聚会监督,则少无可以设仓之事。而辗转反复,终归于减半设立,试其便否,臣不胜慨然之至。凡事之试可,在于利害未分,便否未详之间,而今则公船既保其不败,私船已定其变通,有何略设试可之事哉?大抵人臣论事之道,不知利害,泛言当行者,其失只在于不知利害,容有可恕。至于明知不可,而不敢争执,反乃依违承顺,则终归于不忠。昨者左议政臣许积、礼曹判书臣金佐明,明知不可而不敢争执,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而终以略设试可定议,不忠之罪,乌得免哉?凡事不详其利害则已,既详其利害,则断然止之。亦是勇断之一道,何不以汉高刻印销印之事,反而求之耶?愿圣上断自圣衷,快使停止。
上答曰:“予意已谕于登对之时,只观其成就之如何耳。有怀必达,自是美事,而言或过矣。”是时设仓之议,出于宋时烈,领议政郑太和,心知其不可,而病不与议,领府事李景奭以为决不可行,大言许积之不能力争。许积亦以为不可,而嫌于立异,不敢出请寝之议。闵鼎重从时烈议,金佐明请试可,而群议莫不以设仓为非。故必远以狂直自任,愤然抗疏,挺出角立,斥大臣以不忠。时烈以此不安而归,必远竟被重䮕。其后糜财病民,营设仓舍,而旋以不便罢之,识者叹之。
○礼曹判书金佐明上疏,略曰:
泰安设仓之利病,已尽陈列。臣之所深虑者,只在于庙谟之不能期月守。而如得坚定不改,则虽有一二难便之节,而元无必不成之理。故毕陈微臣之所见,以俟圣裁矣。刑曹判书徐必远,乃以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知其不可而不为争执,为臣罪案,终又目之以不忠,臣诚骇惧之至。凡天下之事,或有利害居半者,或有利多而害少者,或有利少而害多者,至于万举万当,百为百全者,臣诚未之见也。今此设仓之事,可谓利则多而害少,惟当执其两端,定其行否而已。必远所谓:“半可半不可,半便半不便。”盖指两陈利害之说而发也。而人之所见,各自不同,其所见解处,亦有深浅之各异,或是或非,犹或可也,而至于不忠之说,何为而发哉?夫人臣怀诈饰非,务欲承顺君命者,方可以此断之,臣岂有是事哉?虽然人既谓之不忠,何敢自以为无是事而晏然而已?愿镌改臣职,仍治臣罪。
上答曰:“不必深嫌。何用辞为?卿其安心勿辞。”
2月7日
[编辑]○庚午,遣工曹参判尹鏶等,奉审贞陵丁字阁基址。
○领议政郑太和十三度呈辞,遣承旨朴世城敦谕。
○判中枢宋时烈上箚曰:
今者必远,以泰安设仓事,有所异同则可矣,而至斥大臣以不忠,夫不忠,人臣之极罪也。虽庶僚,尚不敢遽以此加之,况大臣乎?殿下反示优容之意,大臣虽以弘量自处,而朝廷体统,伤损无馀。自此小大无相承之道,宠幸有横恣之势,臣窃忧之。第其设仓之议,始于微臣,而因缘辗转,以致如此,臣不胜惶恐待罪之至。又惟御供变通之议,亦缘臣思先王末命,而略欲尝试,此盖皇朝之制,而先正臣成浑,请于宣庙朝者也。不料缘此而胥徒造言,士夫相应,不惟危恶之言,日丛臣身,而任事臣闵鼎重亦被连累,将不得支吾。此二者,并由微臣妄论国计而然,虽自悔责,将复何及?
仍以疾病已痼,乞递职名。上答曰:“必远疏语之狂,予岂不知?今观卿箚,便觉予不能扶植体统之失也。噫!今之人心世道,可谓寒心。观卿箚末之辞,朝廷之上,少有体统,岂容如是?予不胜骇然也。卿其安心,益加善摄,以副予意。”遣史官传谕。
2月8日
[编辑]○辛未,上教于政院曰:“大臣体面自别,不可人人轻斥,今者刑曹判书徐必远,斥以不忠,语甚无理。虽曰本性,其在事体,不可无警责之道,徐必远从重推考。”上因宋时烈箚论,有是命。
○上御养心阁,讲《心经》、《纲目》。左议政许积,以徐必远推考,达其未安之意,上曰:“以体统言之,则不可故推考矣。”侍读官李敏叙进曰:“本馆以神德王后祔庙事进箚,而上以不允为批,群下以为闷郁矣。”上曰:“曾在宣祖朝,朝议齐发,而宣祖之持难,盖有意焉。祖宗朝未行之事,何可率尔举行乎?”敏叙曰:“二百年未行莫大典礼,到今举行,虽重难,当行之礼,终至废阁,尤未安矣。”检讨官金万重曰:“既未得举行于宣庙朝,此乃今日之责也。”上曰:“予非以玉堂箚为非。予之所执,亦是矣,玉堂亦非一箚得请之事也。”万重曰:“二百馀年未行之礼,自上持难亦当。而在圣上诚孝,若以太祖大王之心为心,则不待臣等之言,而断而行之矣。”
○命诸道监司瓜限,以二周年定式。时判府事宋时烈,首发此议,请令挈眷。左议政许积以为,挈眷有弊;领议政郑太和以为,惟在得人;领府事李景奭、判府事郑致和,皆以久任为宜。上问于宋浚吉,浚吉亦以为然,故有是命。而后因诸议,只使三南监司挈眷。
○以赵复阳为右宾客,朴长远为右参赞,郑载嵩超拜广州府尹,金万均为执义,李煦为持平,郑晳为修撰。
2月9日
[编辑]○壬申,以礼曹启辞,今春塘台观武才时,以文臣庭试为对举。
○礼曹启:“以咸陵府院君李澥,既已致仕,考诸法典,则堂上官致仕者,月致酒肉事,载录于礼典惠恤条。似当依法典举行。”上允之。
○刑曹判书徐必远上疏,略曰:
臣于戊戌年间,亦尝不究利害,妄主设仓之议,及闻人言,始觉前议之非。常以为讲设仓之利害,莫我如也。故敢以发言,敢以陈疏。不然,臣何敢强其不知,以挠已定之议哉?曳运木石,鞭扑督促,则仓舍有必成之势,不计虚费,尽力递载,则转输无不成之事。而官谷虽便,私谷顿绝,则都民渐困,此一节则伊日金佐明,亦以臣言为然。俄又以略设试可承顺者,抑何意耶?近闻相臣郑太和等,皆以为不可云。殿下何不招此诸臣,熟讲便否耶?事在当变则宜如救焚拯溺,而佐明乃以庙谟之不能期月守为恨,臣窃悯焉。不忠二字,臣亦知其不可轻加于人,而加之于大臣重臣者,要以严其辞而动天听也。且近日都中贡物主人辈,以失业之故,怨谤盈路。臣于后日,若得陪末议于筵中,则不得不又陈所怀。与其不用臣言而每致烦聒,曷若早退臣身,以除一分骚扰之弊哉?近来国家,连有变怪,诚宜镇定安抚之为务,而内则都民无故而失世传之业,外则湖民无故而困土木之役,臣于此不胜窃叹焉。减驿路之银而流贼炽,流贼炽而大明随亡,中朝之事,亦可监矣。
仍辞职,上不许。时宋时烈进言,裁省数种物件,而贡物革罢之说先播,都民大挠,怨谤载路。故必远连上二疏争之,大为清议所斥。
○上御养心阁召对。左参赞宋浚吉,因讲《心经》文义进曰:“张思叔诟骂仆夫,程子尚且云云,人君诟骂群下,则岂不有害于君德乎?殿下所当留意而深戒也。”上嘉纳焉。左议政许积曰:“今此温阳行幸之时,慈殿亦为举动乎?臣待罪药房及太仆,不可不预知举行。”上曰:“慈殿一自临浴之后,三夏三冬,气候安宁,此实沐浴之效也。今亦当举动矣。”仍使以来月旬望间择日,以户曹判书闵鼎重为整理使。正言崔商翼启曰:“论人与论事,其体不同。论其人则明其罪状,直请其罪,论其事则只辨当否,务得其当可也。刑曹判书徐必远,敢论设仓之当否,直斥大臣以不忠。不忠乃人臣之极罪,而因一议事,混囵横加,其言论之无伦,指意之不韪,非但不顾体统之失而已。请罢职。”上曰:“以微细之事,缕缕陈疏,语实无伦。予之特惟,意非偶然。”不从。商翼又启曰:“月川君李廷馣,宣庙朝名臣也。曾孙靖,以嫡长承袭封君,以武臣至拜承旨,无子身死。其妻独存之时,靖之叔父庆成,以权宜移去廷馣父子神主矣,其后靖妻立后,而庆成之子伫,仍主其祀。其所夺嫡,昭不可掩,伫虽身死,其子汝柱,仍不还宗之罪,不可不重治。请令攸司,囚禁定罪。”上令该曹,囚汝柱查处。
○判府事宋时烈上短箚乞归,上遣史官,谕以予当面谕。
2月11日
[编辑]○甲戌,以姜柏年为大司谏,金世鼎为持平,朴世采为掌令,洪万容为兵曹参议,赵寿益为刑曹参判。以承旨望,命加望,吏曹参议南九万独政,以外任并拟启请。上教曰:“岂无可拟之人?以在京人拟望。”九万以非从前拟望人,则独政时,不敢擅拟,更请外任并拟,上教曰:“有命乃拟,此亦有例。何如是烦禀?依前批拟望。”九万以睦来善拟入受点。来善为人乖戾,且以国恤时挟娼事,重被台评,见弃于公议者久矣。至是,自上勒令拟望,竟下恩点,物情不惬。其后掌令申命圭,斥以怪妄不可近,并论铨曹之误拟来善,辞递,吏曹参议南九万亦引咎不仕。
○判府事宋时烈又上箚乞归,上答曰:“连观箚辞,可见私情之切迫。而春寒甚紧,疾病未瘳,卿其安心调理。徐观日气,予当更谕于登对时。”遣史官传谕。
2月12日
[编辑]○乙亥,应教南二星等,以判府事宋时烈有归意请对,上引见于养心阁。二星进曰:“闻宋时烈治任将行,国家至诚召来,今不可使之无端退归。自上所当挽留,故请对。”上曰:“何以决归?”二星曰:“不知为某事,而大槪近日施设之间,不无沮挠之议而然矣。自上召致时烈,今已累月,虽有委任之意,而无坚定共理之诚,则亦虚礼而已。近来虽有讲论施措之事,未有行一惠政,革一弊端,间有浮议,又从而沮挠之。人君若欲委任,则不挠于浮议而后,可做事业也。”上曰:“予非动于浮议而不用其言也。事之可行者,非一日二日所可遽行也。方有讲定而行之者,亦有议而未及行之者,何可遽尔决归乎?无非予诚意不足之致,今果决去,则缺然为如何哉?”二星曰:“做事之道,上有定志则纷纭之议,无自而生。今殿下,无雷厉风飞之意,则志不坚定而终无成效矣。近日庙议,即设仓贡物裁给二事也,必远论此二事,至以为都民失世传之业。人君富有一国,犹不可竭万民之力,以自奉,何可竭一国之力,为贡物主人之尾闾乎?若有国纲,此言必不至于上前矣。必远遽发此言,则人之煽动浮议,固也,当事之臣,不安,理势然矣。”上曰:“变革数百年之事,岂无是非之论乎?虽有纷纭之议,但当置于度外,而只做可为之事,则浮议自熄矣。”上谓入侍承旨睦来善曰:“以予意往谕于判府事曰:‘今闻已决归意,予甚缺然。委遣承旨,意非偶然,明早入来,使予相见也。’”
2月13日
[编辑]○丙子,以吴挺一为工曹判书,闵维重为大司成,许积为厘正厅都提调,金佐明、吴挺一、闵鼎重、张善瀓为提调,南九万、李敏迪为副提调。
○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备局诸臣及三司,命判府事宋时烈亦入侍。上谓时烈曰:“卿何欲遽归?”对曰:“臣前以焚黄为请,近又丧孙,私情所在,不可不归。”上曰:“焚黄固是不可已者,而日气犹寒,故未即许归矣。即今方有相议施措之事,今虽归,若于温阳行幸时,更得相会则幸矣。”对曰:“其时若无疾病,则敢不来乎?”时烈仍曰:“臣于前日朝参时,陈达诸宫家事,自上明有下教,而又以内需事陈达,未蒙下答。臣意非欲罢之也。内司名虽属于吏曹,而使内官主之,此为未安。诸驸马新造家舍,于义有所未安,不可不及今变通矣。”上曰:“朝参时卿发此言,而语长未毕其说,厥后卿不入来,故未尽予怀矣。先朝使驸马等,安居第宅者,十馀年,及至寡躬,一时撤移,则于予心安乎?”时烈曰:“先朝末年,以为若祛私弊,则当先自我始。即今圣孝,亦在于继述先志。虽使公主移居,岂无所寓之地乎?青平尉等家,在宫阙之基,此甚未安。如此则景福宫旧基,皆使诸宫家作家乎?”上曰:“岂其然乎?先王亦以此为虑,故正寝之基则使之空旷矣。”时烈曰:“既有圣智云云之说,何可不毁乎?〈光海时僧圣智,曾言仁王山下有王气,故创仁庆宫,仁祖末始撤毁,孝庙朝构驸马第宅。〉洪重普欲令益平尉移出,其意是矣。”上曰:“予以重普为非也。不安则辞于先朝可也,其时则默默,而到今以不当居为言,予实未知其可也。前头主第营造时,一依《大典》而后,可知予意也。”时烈又曰:“《论语》曰:‘道千乘之国,节用而爱人。’故臣每以节浮费仰达,而未有大叚减省之事。松叶、桃枝、桃板、春幡、人胜、岁画进排等事,是亦浮费之可减者也。”上曰:“此何难革?”皆命罢之。执义金万均曰:“金应河乃为天下立节之人。虽立祠宇,尚未赐谥,虽无谥状,宜特赐谥,以奖节义。”上从之。万均又曰:“丙子之乱,郑世规以忠清监司赴战,军败之时,黄珀者以堂上官战死信地,问于本道而褒赠可矣。”上从之。时烈曰:“此则到稷山时访问,而褒赠则尤好矣。”上曰然。又以万均言,命录用李时稷子孙,又以校理尹深言,命赠郑百亨职。时稷、百亨,皆江都死节之人也。万均又曰:“泰安、安兴于江都,实为要冲,故军饷器械储置者多,脱有事变,为敌人所取,则不但失军饷器械,江都船路绝矣。臣意则宜以曾经阃帅之人为郡守也。”时烈曰:“万均之父益熙,每以此为虑矣。”许积请于后日,依此差遣,上从之。
○持平金世鼎启曰:“为国之道,莫大于任贤勿贰,任贤之方,莫先于去邪勿疑。今殿下登进儒贤,言听计用,凡所施设,无非至理,朝野拭目,想望治化。而刑曹判书徐必远,本无学识,徒信麤悖之见,外托狂直,阴逞诡谲之计,从前议论,败伤伦理,得罪于清议久矣。今因一二事,商确变通之举,失利奸民,无识士夫,缔构煽动,浮言日滋,谋陷儒贤,莫敢先发,必远乃于此际,敢进邪论,挺身立帜,使不得安于朝廷。其用意阴险,妨贤病国之状,不可不明辨而痛斥之。请徐必远削夺官爵门外黜送。”上命罢职。又论执义金万均遽停安缜、闵熙等论启之失,请递差,上不从。累启乃从。
2月14日
[编辑]○丁丑,判府事宋时烈留箚而去。上答箚批曰:“观卿箚辞,不觉惊心惭愧也。昨日面谕之时,言语拙讷,未能通畅予怀,而卿之所答,亦无决意之语。故予以为卿之至情虽切,不以予言为无据,或待日气之和暖,而更有所请矣。今闻就路之报,如痴如醉,始叹平日不能取信于卿也。卿若以予诚礼之不足,而决其去就,则予将惭讼之不暇,其何以为辞?若以私情为言,则何不从容辞归?卿其谅予之言,以许面对,决其去就也。”仍命遣史官传谕。
○都承旨张善瀓、左承旨宋时喆、右承旨李翊、右副承旨朴世城、同副承旨睦来善、应教南二星、校理尹深、李奎龄、副修撰金万重等请对,上引见于养心阁。善瀓曰:“昨日引见宋时烈,自上面谕,意谓庶回遐心,朝见留箚,诚可惊怅。”上曰:“今闻已发,惊怅不可言。”善瀓曰:“闻昨于筵中,时烈以诸宫家事陈达,既以僭分陈达,则自上虽有不忍者,诸公主终难仍居矣。”上曰:“先王以诸宫家逾制,可撤毁为教云者,此则不然。渠辈安居,或过十年,或过七八年。到今以不合居处而移之,则犹或可也。以先朝所营给者为不当,一朝撤而移之,则于予心为如何哉?”万重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时烈之去,虽曰在于焚黄,而至于宫家事,足以决去就矣。自上以洪重普之到今使之移去为非,重普之不辞于先朝,非也,今日之欲移,是也,则殿下此言,杜人迁善改过之路,实未安矣。”上怒曰:“万重之言,予未知其可也。重普若于先朝时,则何敢谓己子而使之移出乎?决不敢发诸口者。而万重以予为杜迁善之路者,何欤?尔则贤,予则昏而未知耶?”左右皆言上教未安。上曰:“重普不辞于先朝,到今有言,万重掩覆不以为非,反以为迁善,迁善岂若是也?”上使李翊,往谕于宋时烈曰:“才已略及予怀于箚批。而昨日面谕之时,不知有卿决归之意,且于筵中,或有发端而未尽者,故意谓后日,更尽所怀矣。今闻猝然决归,不但予心缺叹,国事将至瓦解。庶回遐心,使予从容相面。翊承教而出。〈史臣曰:”时烈受知孝宗大王,起自林下,担当国事,为一时所重。自己亥退归后,上征辟不置,而时烈引罪不起。戊申秋上幸温泉,时烈来谒行宫。上仍与之还朝,复置台席,时烈退出江外,以去国自决,上不得已许递,使之入来,谋议国事。而时烈作事,少从容商量之意,立议峻迫,不悦者多。上礼遇虽隆,而安于因循,无振作之志,而大臣无同力共济之人。以是决退,不辞而归。盖时烈志大才踈,故终无所就。时烈之初来,李庆徽往见之,谓时烈曰:“出入公门者,虽皆正人,而愿公无主先入之言。进言王庭,无非事者,而愿公举大纲而略小故,以适人情。’时金益勋、益廉,皆以无行,见恶于人,与时烈情好甚密,故人多指疑者,而时烈又有先入为主之病,故庆徽之言如此。时烈亦以为然而不能用。时烈以重名在朝,担当时事,喜事者日进,要名者日趋。如金澄辈,常不离座上,而李敏叙独不往曰:‘名之所存,士谨避之。’”〉 ○上以宋时烈疾病未瘳,虑行路有伤,遣御医持药物看病。
○司谏李秞、正言申晸启曰:“徐必远前有言语无伦之失,后有用意沮挠之罪,而臣等只请罢职。宪府之据其情状,明示好恶,实是执法之论。臣等难免疲软之失,请递职。”答以勿辞。处置请出。
○持平赵远期启曰:“徐必远前后之疏,若果出于立帜邪论,动挠儒贤,则削黜之典,未为过矣。而如或不然,是非之际,言语狂率,词气之间,诡激所致,则绳以重律,近于逆探。臣何敢知其过重而默然苟同乎?请递臣职。”答以勿辞。
○以李之馧为刑曹参判,李尚逸为户曹参议,李端夏为吏曹正郞。
2月15日
[编辑]○戊寅,上御宣政殿,亲临宗室儒生讲经。命宗室东原副正潗等六人,并加资,灵昌副守翼哲等十人,各陞一级,其下赏赐有差,儒生姜山斗等三人,并直赴会试。
○承旨李翊传谕判中枢宋时烈而来,上闻时烈无还来意,乃下教曰:“给马护送事,下谕于两道监司。”又命承旨朴世城曰:“尔往谕予缺然之怀也。”
○持平金世鼎,以赵远期立异于徐必远事,引避。
2月16日
[编辑]○己卯,司谏李秞、正言申晸、崔商翼,以不敢处置,相继引避。
2月17日
[编辑]○庚辰,领议政郑太和十八度呈辞,上遣承旨敦谕。
○户曹判书闵鼎重引疾辞职,上不许。鼎重与宋时烈同事,时烈退归,欲同去就,故辞职。
○太学儒生尹诚教等,四学儒生申喜澄等,以宋时烈请留事,相继陈疏,答曰:“予之缺然之怀,益不自胜。嘉尔等忧国之诚矣。予当致其诚礼焉。”
○弘文馆应教南二星等处置两司曰:“徐必远麤心偏见,负恃肆气,凭借论事,用意沮挠,则欲正其妨贤病国之罪者,律非过重。而持平赵远期,狂率以奖之,诡激而贬之,抑扬周遮,其态可恶。台阁之论,一从公议,则由轻入重,未为不可。请持平赵远期递差,持平金世鼎、司谏李秞、正言申晸、崔商翼出仕。且念近来避事之风,为台阁痼弊,凡有议论,视其难易,巧为趋避,其习不可长也。掌令李奎镇除职之后,乍出旋入,显然规避,台阁处置,至经再宿,疲软苟且,不可仍在台职。请递差。”上从之。
2月18日
[编辑]○辛巳,上御养心阁,讲《心经》、《纲目》。持平金世鼎于榻前,请削黜徐必远,上不从。又启曰:“前监司闵点事,已尽于前启,而见本道监司查核状启,则点之偏听连家人所嘱,枉法循私,擅杀人命之状,节节可骇。而李光胤等,冒法请托,非理横侵之罪,不可不惩。请点拿问定罪,光胤等令本道依律科罪,鹤年子枝,仍属良籍。”上从之。又以全州府尹安缜罢推事,连启,上命姑先推考。又请水原府使沈之溟罢职不叙曰:“畿辅重地,决非所堪。而台启重发之后,偃然下直,冒没廉耻之状,尤极可骇。”上曰:“守令不得陈疏辞免,则其势不得不下直,无可论之罪。虽以衰耗为言,苟非其人,年虽少,固不可也,如其可合,则老亦何伤?前日请递之论,固已非是,故大臣虽请许递,而特令赴任。今何可以偃然下直为罪乎?之溟才任杨州,既有治续,则论以衰耗,未知其意。论人之道,岂可若是凌轹也?”世鼎以严旨引嫌而出。校理李奎龄曰:“世子辅导之任,当责老成宿儒,前头行幸时,宜使赞善留都,以辅导世子。”上曰:“尔言正合予意。”仍以谕留,宋浚吉对曰:“臣何敢当?”仍达疾病情势之难留,且曰:“宋时范仲淹之去国也,尹洙请同去就。臣非不知此义,而行幸陪车驾以往,甚便当,故不以烦达矣。至于辅导之责,赵复阳在,委任此人可矣。”奎龄及李敏叙,皆陈不可许归之意。浚吉曰:“今宋时烈之归,臣未知其有可去之义也。”上曰:“无必归之义,而遽尔决退,予甚缺然。”浚吉曰:“古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未知时烈,有何见几而归也?然此后自上学问事功,皆合于道,则人皆以时烈之去为过,若尽废前功,未有新得,则不但今日,后世之人,皆以时烈之去为善矣。因徐必远之事,三司重发,必远之长短,臣既仰达,而至谓用意则非其本情也。”敏叙曰:“必远非必有逐去儒贤之意,而为人执拗,作事谬戾,竟使儒臣,不安于朝,则宪府之论,不为过矣。上下不可持久,宜速从之,以示好恶。”上曰:“既罢其职,而启辞措语太过,故不从矣。”浚吉曰:“如时烈可与共济国事者,径先退归。如臣者,宜退而不退,何益乎?”上复以世子书筵勉留。
○司谏李秞等启曰:“徐必远托一论事,用意沮挠,可否之际,故生崖异,章奏之间,公肆悖谬,终以不忠之罪,横加于大臣。复以闾井间煽动之言,张皇立帜,危动天听,终使国体不尊,贤辅去国,公议齐激,莫不骇愤。若不明示好恶,以正其诪张荧惑之罪,则妨贤无忌之习,无以惩戢。请削夺官爵门外黜送。”上不从。
○承旨朴世城启曰:“臣以榻前下教之意,传谕于宋时烈,则以为:‘臣负犯甚重,而窃闻徐必远被论甚重云,不胜瞿然。必远与臣相知甚旧,知必远者,莫臣若也。必远宁有逐臣之意,臣岂以必远而退归哉?只是必远愚不解事,见误于人,而未免见疑于人,甚可叹也。臣命道甚奇,一转其身,不但其身狼狈,亦必带累他人。臣既出都门,朝家事,非臣所敢言,而必远之事,臣实根柢,故敢此冒陈。”
2月19日
[编辑]○壬午,上御熙政堂召对,讲《心经》、《纲目》。左议政许积曰:“贞陵丁字阁重建时,似当有政府奉审之举矣。”上曰:“分付礼曹。”积又曰:“水原府使沈之溟,今者又被台论,势难赴任。当此举动临迫之时,似当趁即递改,俾无凡事窘急之患。”上曰:“台启所谓偃然无忌惮,诚极无据。而事势如此,则递差。”兵曹判书洪重普请京畿骑步兵阙额,以三年为限,令各邑充定。“上命随其邑之残盛,使之定数充定,而不能者,重施其罚。”重普又以平安道取才事禀曰:“依北道例,取三百人乎?”上命加取一百人。重普请递判义禁,上从之。
○都承旨张善瀓、校理李奎龄,请于春塘台试才,以儒生对举。上问左右,皆曰可,左议政许积以为不可。左参赞宋浚吉力请,而积终以为,令下之后,不可中变,上竟从积言。
○以申命圭为掌令,洪柱国为持平,朴增辉为执义。
○领议政郑太和上疏辞职,上答曰:“国事如是,而卿之引入,已至三朔。事之积滞,岂止一二乎?先朝恩遇,寡昧倚毗,深且重矣,义不可恝视。速出论道,以副如渴之望。”遣史官传谕。
○司谏李秞等,请出金世鼎曰:“一时催促,虽有朝命,责以廉隅,亦无不可。”上教以失实,正言崔商翼先为引避,司谏李秞、正言申晸,以此继避。
○司谏李秞等,以神德王后祔庙事,上箚曰:
伏念神德王后,当圣祖龙飞之日,受皇明诰命之宠,正位中壸,母仪一国,积有年纪,而及其上宾之后,礼官献其徽号,园陵备其仪物。当时崇奉之礼,无间于神懿王后,而箴言规益之称,如失良佐之叹,昭在于显刻之文。夫以开国正妃之尊,有关睢盛德之美,生膺显册,没加徽号,而犹未举庙享之典,此非圣朝之不幸,而千古之遗恨也哉?今殿下既纳大臣之议,复修陵庙之制,次第当行之礼,何所惮而犹未夬决也?岂殿下以事关先朝,而有难慎之意耶?臣等窃观遗牒,太宗大王之事神德,可谓至矣。问关奉养,尽孝于平日,亲传香祝,致敬于享祀,其事生事亡之礼,固无少缺。而特因一时诸臣之所诖误,至使典礼亏而彝伦不叙,庙仪缺而人情郁悒,思之至此,可为伤痛。今闻将欲考出《实录》,盖所以重其事也。曾在宣庙朝,大臣建请,三司伏阁,下至郞署韦布,莫不奔走叫阍,亦尝有考出《实录》之教。而终不能举其褥仪者,安知非过于慎重,如今日之事者哉?人心愈远而愈激,举国中贤愚贵贱,莫不抑塞痛悒,斋咨涕洟,三百年如一日,则人情所同,此足征信。人君继述之道,在于义理之得当,而不亶在于胶守故事而已。故先儒有言曰:‘当遵守而遵守,固继述也,当变通而变通,亦继述也。’如徒知遵守之为继述,而不知变通之道,则武王之征讨,未为善继于文王,而成王之致隆先公,亦未为善继于武王矣,何可以一槪言之哉?昔中宗大王,深明义理之正,不拘无改之嫌,昭陵幽冤之痛,一朝而复泄,于今百年之间,尚能传诵于人口,此实今日殿下之所当法者也。奚可诿之以先朝所未行,而一向持疑哉?惟愿圣明,亟命大臣礼官,斯速议定,以完大礼,以慰舆情。
不从。
2月20日
[编辑]○癸未,以兪㯙为户曹参判,李端相为兵曹参议,金万均为弼善。
○行大司谏姜柏年,以病陈疏,玉堂论递。李奎镇有台阁避事之语,柏年亦不安引避。
2月21日
[编辑]○甲申,大风。
○持平金世鼎牌招不进后,引避,略曰:“水原府使沈之溟,本无才识,徒知善事,从前履历,俱不厌人望。当初台启,公议可见。而一闻朝命,弹冠即出,臣之所论,不但为人器之不称,实为廉隅之可砺也。圣明不谅,辞旨严峻,臣诚惶闷,无地自容。臣既前有妄言之失,后有违命之罪,请罢臣职。”答曰:“近日饰非自是之习成风,诚可寒心也。此事初不知朝家命令而为之,则或可矣,谓之朝命而罪其守令,岂不骇哉?勿辞。”玉堂处置,请出正言崔商翼、司谏李秞、正言申晸、大司谏姜柏年、持平金世鼎,上从之。世鼎承牌又不进。
○判中枢府事宋时烈上疏,略曰:
臣事君无礼,不辞径归,罪犯不韪,只俟严谴,不料圣明,三赐温谕,复遣太医,并下道臣护送之命。是何罪愈深而恩愈加也?乞递本职及兼带。
答曰:“卿之去国,十年于玆,幸于前秋,始复入来,共济国事,予深欣喜,犹恨相接之稀。讵意今日,有此苍黄之行乎?国事狼狈,人心大骇,予甚惭赧恨叹,无以为谕。卿虽去国,须体此怀,安心善摄,无失面对之期。”遣史官谕之。
2月23日
[编辑]○丙戌,以金佐明为判义禁,赵复阳为大司宪,金万重为献纳,赵世焕为持平,闵蓍重超拜水原府使,李东稷超拜义州府尹。
○遣官行马祖祭于箭串牧场。
2月24日
[编辑]○丁亥,以洪柱国为掌令,李奎龄为持平,洪万衡为吏曹佐郞,尹飞卿为兵曹参知,姜柏年为同知春秋,金万均为副修撰。
○上御养心阁,药房都提调许积等,率医官入诊。仍受鍼,以眼患也。受鍼后,引见兵曹判书洪重普、忠清监司李䎘。提调金佐明曰:“泰安设仓事,臣只以所见陈达,大臣亦以此建白。而徐必远疏斥之后,大臣去朝,臣岂自安?且曾与水使申汝哲相议,移入水军于仓底,今若既设还停,则失信于民大矣。”上曰:“水军、陆军、寺奴婢并百户移入,而三分定数,水军二十户,寺奴婢、陆军各四十户,使之移入宜矣。佐明又曰:”启圣庙创建事,既已定夺,成均馆移牒本曹,而庙内应入之人,不知为谁某。其他节目,有非仓卒可定者,而即今行幸当前,待秋举行何如?“上允之,其后未能举行。上谓善瀓曰:”诸驸马第宅,顷日玉堂请对时,虽有陈达之言,有不然者,予之所执,断不可改。先朝之意,岂偶然哉?予遵行美旨而已。到今予何忍改诸?若不开示此意,亦甚不当。诸驸马牌招谕之。“上谕忠清监司李䎘曰:”予以疾连年行幸,虽以省弊为务,而于予心安乎?卿亦以十分省弊为心。“
○谏院启:“请还收公山县监郑荣汉加资之命。”上答曰:“今此加资,非但以充定阙军而已也。”累启不从。时荣汉再任公山,而阙军三百,一时充定,且有声绩,许积等以为言,上特命加资。
○定儒生冠服,以粉袍团领及常时儒巾。先是,上令弘文馆考出儒生冠服,本馆考得《大明会典》及本馆所藏各样巾制,《疑礼问解》等书,拈出儒服所论别录,具图以进,上令礼官禀处。后于筵中,上问于宋浚吉,定以粉袍团领及常时儒巾,至入学时,该曹不能奉行,遂废阁。
2月25日
[编辑]○戊子,司谏李秞等启曰:“诸驸马第宅,不可仍在之事,大臣既已陈白,其意不但在于间架逾制而已。伏闻昨者,有牌招传谕之命,臣等窃不胜慨然。圣上此举,固出于亲爱之至意,而大臣所论,既据义理之正,则法守所在,圣明断不可挠改,而分义所在,臣子亦何敢晏然仍入乎?且大臣去朝,才出修门,而其所建白,旋归虚套,不徒𫍙𫍙之色,有欠于圣德,顾令修明法制之意,职此而废阁,群情缺然,公议益郁,请还收诸驸马第宅仍入之命。”上答曰:“噫!人心不淑,胡乃至此?观其启辞,结之以大臣去朝以下十七字,隐然用意,予甚寒心。君臣之间,贵相知心,故于面谕之时,敷告予意,无纤毫所隐。尔等之言,虽如此,予何可动于心哉?以予而先王圣意,亦不奉行,谓可挠改,则他何足道?予之所主,意非偶然,何患乎尔等之言?”
○正言崔商翼引避,略曰:“诸驸马第宅创设,曾在先朝,则固知圣意出于无改之孝。而不当仍入之论既发,则虽有圣谕,果安于心乎?第宅定制,亦是国朝之美法,则岂可以圣意已定,而不为之论列乎?且圣上登进儒贤,尽诚礼遇,设施之事,皆是至理。而苍皇去国,出于意外,朝野缺望之际,适有此诸驸马传谕之命。臣忝居言责,粗效忧爱之忱,致勤严批,请镌削臣职。”答曰:“观此启辞,诚可怪也。问彼而答此,不知用意之所在。第宅定制等语,前启所无,予所不言,其心所在,诚不可测。勿辞。”
○上御养心阁受鍼。
2月26日
[编辑]○己丑,司谏李秞、正言申晸引避,略曰:“诸驸马第宅,不但间架逾制而已,则其在分义,决难安入。且此论初发于大臣陈白,今此招谕仍入之命,遽出于大臣去朝之后,其在听闻,莫不骇惑。故臣等论及于末端,而摘抉语言,辞旨严峻,不可仍冒。请镌削臣等之职。”答曰勿辞。
○大司宪赵复阳,曾以庭试书题重出事被弹,至是上疏辞职,答以既往之事,不必深加追咎。
○持平金世鼎引避,极言沈之溟冒没廉隅,偃然下直之失,且以照律公事,落书自列,上答曰:“观此避辞,只增可笑而已。虽欲自明,而反归虚套,虽欲自是,而益增其过。张皇言说,终未可晓。勿辞。”
○执义朴增辉以停闵熙改正之论,见非物议,引避。
○持平李奎龄处置,出正言崔商翼、司谏李秞、正言申晸、持平金世鼎、执义朴增辉,上从之。
○上御养心阁,受鍼毕。左参赞宋浚吉请对入侍曰:“臣以衰朽无能,留在无益,而惟以补过拾遗,为职分矣。向来连讲《心经》正心章,有所忿懥之义,而数日来,自上辞气之间,颇有不平底意思,无乃工夫有所未尽而然欤?臣以中和极功,望殿下,而异于所望,故仰达矣。”上曰:“金世鼎之论沈之溟也,初以廉隅责之者,或出于不知有朝命,而下教后引避,自以为是,故予有所云云。谏院之处置,予以失实为批者,谏院之官,以予所教参看而处置可也,而有不然故也。谓之朝命而以偃蹇无忌惮论人,故予教如是矣。”浚吉曰:“世鼎之论之溟,固不合当,而殿下之答世鼎,亦不着题矣。”上曰:“世鼎有文饰自明之语,故以此为批矣。”浚吉又曰:“昨见台启批答,则尤为未安矣。此事首末,为殿下备陈。向在先朝,或以驸马等不安之意陈达,先王曰:‘予意以为便当,问议于老成之臣,皆以为便故为之矣。’老成之臣,即赵锡胤、金益熙、李时昉也。先王问此三臣,时昉、益熙以为可,锡胤不能争于榻前,退而疏陈不可,先王不用锡胤言而从益熙等之言矣。”上曰:“不但此也。先王议于大臣而为之矣。”都承旨张善瀓曰:“先王议于金堉、李时白、元斗杓,而堉则以为正殿基址,不可许入矣。”浚吉曰:“其时臣与时烈,在乡闻此事,极以为未安,而以益熙等为不善对矣。其后闵应亨为大司宪,疏论此事,而诿之成事,遂不施行矣。臣以国家宫阙之地,非臣子所宜居。若因循度日则犹或可也,发端之后,似难仍存矣。”上曰:“自在先朝时,已有云云之说,予何可变通于今日也?”浚吉曰:“先朝时发端而未及为者,奚止一事乎?”上曰:“此虽宫阙旧基,空闲已久,且与景福宫基有异。诸公主家舍,列入于一闲地,何如夺闾家广占之弊耶?当初圣意,出于省弊,先朝美意,予欲无改而已,非为他也。宋判府事,亦不以予言为非矣。”上又曰:“予之所主如此,而台启乃以大臣才出国门为言,此予所谓人心不淑,胡至于此者也?”浚吉曰:“圣教当矣。是以臣亦以为台官言语,适中为难也。虽然自上所答,亦不稳当矣。自上上白慈殿,平心思量,随便处之,不可上下撕捱如是也。殿下虽以毁移主第为不安,物情不安,则圣心亦不得安矣。”上曰:“虽熟思之,不知予所执为非,故昨日台启之批,已示予意也。”
○遣左议政许积、礼曹正郞曺致中,奉审贞陵。
2月27日
[编辑]○庚寅,上御养心阁受鍼。
○遣知事郑知和,设科于平安道,牌招艺文提学姜柏年,出题以遣。其后取杨显望等四人赐第。
○掌令申命圭上疏乞递,仍陈所怀,攻斥徐必远,且论睦来善之为人,极言铨曹拟望来善于承宣之非。上答曰:“疏中之语,颇可嘉尚,而至于睦来善事,予甚讶矣。来善之在左右属耳,盖见其为人,虽未知其有超凡之才,实未见其不可近之事也。”原疏踏启字下。政院陈启其不可,上不从。
○领议政郑太和二十二度呈辞,上以行幸在近,多有议定之事,遣都承旨张善瀓,谕以速停呈告,俟气力稍愈,入来相见之意。
○左议政许积请于行幸时,承旨史官给马。上曰:“王子、大臣及承旨、史官,并给马。”
○行大司宪赵复阳方在推勘,引避。
○持平李奎龄,以请出执义朴增辉,见非物议,引避,增辉因此又引避。
2月28日
[编辑]○辛卯,掌令洪柱国,以既参闵熙改正停启之议,见非物议,引避,行大司谏姜柏年,以与闵熙有婚家应避之嫌,不敢处置宪府,引避。
○以李元祯为左尹,李时术超拜兵曹参判,尹深、金万重为吏曹佐郞,金得臣为掌令,李奎龄为修撰,赵圣辅为持平,宋奎濂为献纳,洪亿为司书。
○司谏李秞与大司宪赵复阳、掌令洪柱国,俱有一家之嫌,不敢处置,引避。
○校理尹深、副校理李敏叙等上箚,略曰:
近者判府事宋时烈,在朝未久,凡所建请,亦未闻有略施行者。然其所尝陈达于筵席者,如省浮费简冗兵修举法典整肃纲维等事,其意盖可知矣。至于讲席之敷言,莫非黜阴邪之私,明义理之公,而尤惓惓于格王正事之义。以圣上契合之隆,礼遇之盛,若能有味于其言,不疑于其行,奋发圣志,主张于上,广集众善,润色于后,先从其所已言者,以及其所未言者,次第推行,终始坚持,则其身虽或暂时去国,其言未必不为时用,国家永赖,岂不幸哉?至于今日驸马第宅之论,只是申大臣已发之议,明臣子不敢之分,欲以救正圣朝传谕之失当,可谓不失台谏之职责。而圣明摘取措语,严加切责,况愚昧二字,有非臣子所敢闻者。圣明尝于筵中,亦以此等之教,箝言者,无亦近于武候所谓自菲薄而塞忠谏者乎?国家置台谏,使之争是非也,政令之失,举措之非,争执驳议,皆是台谏之职,今也圣意,若曰:“汝虽言,吾何患云尔?”则何必虚设谏议之职,苟置执法之官哉?殿下体先朝营立之意,不忍于其初,缘臣子不安之分,快从于其后,则只得增光于美德,有何损伤于恩爱乎?
上答曰:“陈戒之言,出于忧爱之诚,予用嘉尚,至于箚末之言,殊甚不然矣。”
2月30日
[编辑]○癸巳,弘文馆副校理李敏叙处置两司,递大司宪赵复阳、执义朴增辉,出掌令洪柱国、大司谏姜柏年、司谏李秞,上从之。
○对马岛主平义真,复遣差倭,请移馆,朝廷令礼曹参判姜柏年,答其书不许。
三月
[编辑]3月1日
[编辑]○朔日甲午,上下教于入诊医官曰:“中宫自前患块症,数年来渐重,用药施灸,俱不见效。若浴温泉则或不无其效,以此意言于药房。”药房启曰:“臣等寻常忧虑,今承圣教,不胜惊虑。即与医官等商议,则皆以为温泉之浴,有害无益。而三殿一时行幸,事体重大,臣等不敢率尔停当,请于后日登对时,禀处。”上可之,而其节目,令该曹禀定。
3月2日
[编辑]○乙未,遣知春秋朴长远、待教李寅焕于江华府,考出贞陵事迹于《实录》。
○罢兵曹郞荐之规。先是,校理李敏叙,陈郞荐之弊,上命政院考启,当初郞荐革罢及还复曲折。政院启:“以仁祖朝丁丑,以相臣崔鸣吉箚论革罢,而后因台启还复。”命依丁丑事施行。
○整理使闵鼎重,检饬温阳行宫及一路凡事而入来。
3月3日
[编辑]○丙申,以朴长远为大司宪,金澄为执义,尹敬教为持平,金宇亨为兵曹参知,朴世堂为副校理,李敏迪为承旨,南龙翼为礼曹参判。
○副校理李敏叙等上箚,略曰:
国家不幸,圣候屡愆,年年行幸,间奉慈圣。然而群臣不敢断鞅而苦谏,百姓不敢蹙頞而相告者,知殿下出于不得已故也。昨者窃闻中宫行幸,已有定夺,臣等不胜忧闷之至。深宫居养,大异于男子,而径纳妄庸之议,远幸百里之外,欲试未试之温泉,远近听闻,孰不以为可已而不已也?累舍内幸,三宫并驾,众情惊疑,未达不尝,亦圣人之明训也。惟圣明幸察而停止焉。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诸臣三司。左议政许积与领议政郑太和,议定行幸之事曰:“中殿病患如此,而臣等则此时行幸,极以为忧。”上曰:“道间平否,亦难预料,而不可坐而待差,故为此计耳。”太和曰:“事可已则当力争,而今不可已,故欲以省弊,禀定节目,而玉堂箚批未下,径先议定,有所不可。”上曰:“玉堂今方入侍,可以答矣。”仍以中殿块症,非鍼药可医,下教曰:“箚辞不过出于过虑。若非大叚不可已之事,则当此之时,何可并举乎?箚末道路军兵颠仆之言,不在道里之远近,而惟在作行之疾舒,当留念焉。”校理李敏叙曰:“既承上教,何可请止?”上谓承旨曰:“郑判府事当留都,而李领府事老病不可来,在备边司。凡事使之在家相议为之,以此意遣史官传谕。”大将李浣极言革罢江都舟师之失计曰:“兵家事不当如是。插一旗帜为疑兵,犹使敌人狼顾,岂可以舟师为无益而去之乎?若使敌人临江,自我盛陈舟师而耀兵,则于事无益乎?有益乎?当初移舟师,非计也,知其非而还设,有何不可乎?”积请还设,礼判金佐明曰:“请罢则罢之,请还设则还设,何时议定而事可做乎?”初徐必远为留守,以为江都,非用舟师之地,而若有事变,徒为避乱之具,请罢。舟师水军之在岛中者,尽移置他处,浣每以为恨,至是发此言。积又从浣议,故佐明之言如此。太和请以武臣,差摠戎使,上从之。兵判洪重普曰:“铁串镇在升天堡,自西路往来要津。丁卯以来,新设此镇,水军之数,比他镇倍多者,意非偶然。则到今移镇于越边,有违仁祖朝设立之意。不可不还设于旧镇。”积曰:“徐必远以舟师为不可全恃,而设立陆军,为并御之地,不无意见,而至于移设铁串、德浦、井浦三镇于越边,未免失策。不但三镇土卒,失所呼冤,人皆以为不当,宜皆还设于旧镇”上曰:“三镇旧基,既设别将,使留守审察形势,移别将于他处,还设三镇。”
3月4日
[编辑]○丁酉,上亲临春塘台观武才,兼试文臣命题,以题《龙飞御天歌》后二十韵排律。使文臣制述,过限无收券,领议政郑太和请退时刻。选李萱等七人。
○冬至正使李庆亿、副使郑𬬭、书状官朴世堂,自清国还。上引见,问彼中事状,庆亿等俱以所闻见对曰:“我国人,每以彼中奢侈已极,必易覆亡为言,而此有不然。彼中既无兵革,尽得南方之地,物货辐辏,安享富贵。以正朝时见之,虽下官,皆着黑貂裘,服御器物,华靡夺目。以我国寒俭之目见之,故以为过度,而此不必为其亡兆。最可危者,侵虐汉人,罔有纪极,皆有曷丧之叹,若有桀骜者一呼,则将必有土崩瓦解之势矣。”领相郑太和曰:“向之所忧者,蒙古作变,梗于贡路,此则不然乎?”庆亿曰:“喜峰口部落甚强,故清人畏之,而至于谋反则未有实状,西㺚亦无朝夕作乱之事。所可虑者,皇帝政令苛虐,汉人有积怨深怒也云。”
○咸镜监司权大运陈情乞递,上许之。
3月5日
[编辑]○戊戌,上亲临春塘台观武才。
○正言申晸上疏,谏中宫温幸,上不从。
○掌令洪柱国上疏,谏中宫温幸,上不从。
3月6日
[编辑]○己亥,遣官行厉祭。
○上亲临春塘台观武才。以不能整齐举子,命拿问兵曹郞官。上连日观武不倦。拳法鞭棍,有同儿戏,而试于御座至近之地,甚骇瞻聆。帐殿左边,有一高阁,遮篱围帐,人皆谓自内观光。应教南二星等上箚谏,上不悦,起入幄内,以留意答之。领相郑太和,谓左相许积曰:“玉堂箚谏,而吾辈陪上终日试才,为未安矣。”
3月7日
[编辑]○庚子,上又亲临春塘台观武才,论赏有差。文臣庭试,居首李萱六品迁转,其次权说等六人,赐豹皮、虎皮。文臣试射,居首姜硕宾赐虎皮,其次李煦等赐儿马,武臣闵震益等三人,以善驰马赐虎皮。六两远射、柳叶箭、骑刍、鸟铳优等人等,或命直赴殿试,或除边将,或加资。
○命温阳举动时,京畿一路及忠清各邑供上物膳,一依丁未年例举行,咸镜、全罗两道监司,勿令进驻境上,以除其弊。
○擢洪处厚为咸镜监司。处厚别无才谞,年且已老,而大臣荐拟,物情未惬。
○副校理李敏叙入庭不制,退而上疏陈戒曰:
昨者圣明,出御内苑,观校武艺,且试文士,意甚盛也。至于命题之意,厥有微旨,臣诚感激,知殿下志在光复,而欲以观群臣之志也。臣学术空踈,才思短浅,终日呻吟,竟未成章。然而区区愿忠之诚,有不能自巳者。窃伏惟念太祖大王,承四祖积德之基,值丽代垂亡之运,应天顺人,化家为国,神功盛烈,嵬赫天地,简册之所不能毕载,歌颂之所不能尽咏。然撮其要而言之,亦不过曰:“宽仁而得众,勤俭而开基,以不杀为武,以不贪为宝也。”《龙飞御天之歌》,百有廾五篇,而大抵形容此美德矣。臣窃观历代之君,其兴也,莫不由祖宗之仁厚节俭,而得之于艰难;其亡也,莫不由子孙之骄泰侈虐,失之于放肆。盖创业之始,自我作法,新立规模,前代弊政,可以一切扫去,而继体之时,因循积弊,习熟见闻,稍有变改,辄有所拘,其难一也。创业之时,耳目一新,思虑专精,人莫不一心注意,以听于上;而继体之时,人各异心,士各异论,情志不一,而务逞其私,一事之兴,论议百端,其难二也。创业之始,豪杰相遇,心德既同,人无素贵,士无素亲;而继体之时,则既已有权幸矣,既已有贵戚矣,既已有私昵矣,莫不盘据窟穴,左右牵掣。如禁奢侈限田产,皆有所妨,而人主自不得行令,其难三也。创业之始,莫不躬履艰难,经历变故,征前之所以失,图后之所以安,其心危惧,警戒不怠,取舍明审,易以为善;而继体之时,苟非明哲,虽有危亡之形,近在目前,位势之所狃,宴安之所溺,不能觉察,莫不安其危而利其灾,驯致之势,视如夜朝,积习之久,谓为当然,其难四也。此其所以异也。惟我国家,自太祖建国之初,至今二百七十有七年,陵夷之势,至于今日而极矣。祖宗之良法美意,不克修举,而中间之流弊积患,纷拏胶固,圣明收视于穆清,而以因循为务,大小营私于内外,而以脂膏为荣,安危存亡之大计,皆忽焉而不图,民何望焉,国何赖焉?此叔向所谓:“虽吾宗国,亦季世矣”者,可为痛哭而流涕也。臣愿圣明,览祖宗创业之艰难,戒后嗣保守之不易,毋安厥位,毋忽庶政。出一令作一事,毋为一时狃安之习所误,毋为一人便佞之言所蔽,中心无为,而以大公至正,照临于上,秉志励精,一如创业之初。用人则惟贤能是求,听言则惟是非是辨,作事则惟义理是讲,凡所拘挛牵制之私,一倂扫去。从事于斯,不怠不沮,则天下岂有不可为之事哉?昔我祖宗,无国而有国,创业而垂统,今其后代,有国而不治,民穷而法弊,则尚何望于继述之孝哉?《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召公亦言:“用供王能,祈天永命。”臣窃不胜区区之意,敢此冒陈。
上答曰:“入庭阙制,诚近日弊风,而所陈之言,出于忧爱之意,再三观览,深用嘉叹。与应制何异?”
3月8日
[编辑]○辛丑,礼曹以左议政许积,贞陵奉审书启:“陵上旧无栏干石武石,而各陵或有不设处,议大臣勿设。”
3月9日
[编辑]○壬寅,以金澄为承旨,赵复阳为刑曹判书,朴增辉为执义。
○左参赞宋浚吉上疏,请于温泉行幸时,先期舁去,祗俟三殿行至,起居礼讫,归省父母之坟,且辞《心经》、《语录解》跋文制进之命,仍请令应教南二星制进。答曰:“览疏心深缺然,无以为怀。予当面谕焉。疏末事,实出予意,非由于儒臣陈达之误。卿无过辞制进。”遣史官谕之。
○修撰李奎龄等上箚,请留宋浚吉,出入筵席,讲论经史,以畀辅导之职,上答曰:“箚辞诚然。予当尽其诚礼焉。”辅德权格等,又上疏请勉留宋浚吉,辅导世子,上答曰:“予意亦然。当勉留焉。”时上既定温阳行幸,浚吉必欲陪行,仍为长往,故诸臣之请如此。
○以洪万容为承旨,洪重普为判义禁,权格为执义,赵世焕为掌令,闵宗道、金德远为持平,李敏迪为大司成,尹鏶为吏曹参判,赵寿益为工曹参判,兪撤为太司宪。
3月10日
[编辑]○癸卯,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都提调许积请于中殿举动,勿御驾轿,又请勿令四公主,一时陪行,上皆不许。
○时判尹闵熙,以台启不敢行公,户籍事目,未得颁布,皆以窘迫未及为虑,积以此请递。都承旨张善瀓曰:“自上简拔之人,自下轻易请递,事体未安。”上曰:“户籍事目,令汉城府官员,就问大臣成出。”
○咸镜道正月以后,痘疫死亡者,九百馀人。
3月11日
[编辑]○甲辰,上遣史官,谕左参赞宋浚吉,以面谕之意。御养心阁,引见浚吉曰:“卿虽陈疏请退,而不但予心缺然,辅翼世子,专委于卿,故今欲面谕。”浚吉曰:“臣犬马之齿,已近七十,疾病如此,留此何益?”上曰:“卿既无久留意,予岂强迫乎?第今事势如此,姑留以待还都,徐议去留可也。”浚吉辞《语录解》跋文制进曰:“虽有上教,臣于文字间。日甚荒踈,决难承命。请令南二星制进。”上曰:“毋辞制进,以副予意。”浚吉曰:“臣闻古规,行副提学兼带禁府堂上,则必许递兼任,盖以经筵之官,不可兼带刑官故也。曾于仁祖朝,故判书郑经世屡拜副提学,或兼金吾堂上,则引古例许递矣。即者宾客赵复阳,除拜刑曹判书,宾客异于常时,刑判非如义禁之比,臣意则复阳刑判,递改为宜。”上命递之。浚吉又曰:“臣馀生无几。故向日差祭宁陵,力疾往来。祭官无奉审之规,而臣行祭后奉审,陵上石物之事,极为可虑。以臣所见,不可不改,而事极重大,当问于大臣处之。”又曰:“臣未知堪舆家术,而登穴见之,则不但为光明洒落之地,与先陵同在一处,其于情理,亦安矣。或有地官辈,请迁陵所之说,而此实妄言,一切不纳可矣。”浚吉又以山陵祭祀草略陈达曰:“此乃世宗朝相臣黄喜,率百官三月廷请之事。古人虑远而祀典之不殷如此,其中最未安者六烛。〈即所谓龙烛也。〉见其制度,用芦苇数个,以纸裹之,涂以牛脂法油,燃而不明,灭之臭恶。士夫家祭时,无不用烛,而独于国祭,何可如是?祭物虽不可猝变,祭烛不可不变通也。”上命该曹,考出创用之时以启。浚吉又曰:“上年温阳行幸时,忠清道内节行人等,前后道臣所启闻者,斯速勘定褒赏事,特为传教,而至今尚不举行,事体未安矣。”上命忠清道节行人等所付文书,持议于大臣,使趁行幸前举行。浚吉又曰:“往在壬辰乱时,长城武人赵英圭,为梁山郡守,因事往东莱,适当倭寇下陆。问于府使宋象贤曰:‘公将何以处之?’象贤曰:‘一死之外,有何他计?’问曰:‘汝将何为?’英圭曰:‘吾既到此,当从公死。而但老母在任所,吾将暂还永诀,且指示避乱之所而来也。’象贤疑其托辞逃生,至期果来同死。其子廷老,以未报父仇,深处土室,不见天日,向者御史,启闻廷老之孝,旌其闾。而英圭则以事在久远,未蒙褒赏之典,长城人至今称冤矣。英圭亦以孝行著闻,尝久离其亲,未得家信,手抚所畜犬,以陆机黄耳传书事,自言而叹。犬若有会意状,因系送家书,不数日往来厥家,人以为孝行所感。平居孝行既如此,临乱所树立又如彼,事在故相臣柳成龙文集中所记,如此表著者,岂可使泯没?”上命礼曹,考出其事迹。浚吉又以故参议洪命亨,死于江都,独未蒙旌褒为言,上命与英圭事,一体禀旨。浚吉又曰:“三殿举动,既已定之,且为疾病而行幸,则固不可已也。而第闻向者前导炮手,气塞以死,想必疾驱而然也。人君举动,不宜如是也。”上曰:“近年别无死亡之事,初年举动时,炮手有病死者,予亦惊惨矣。”浚吉曰:“此后徐徐作行,俾无此患幸甚。”浚吉又以仁同吉再、密阳金宗直、金浦赵宪书院及南阳诸葛武侯祠宇事陈达,请并赐额,上从之。初闵蓍重为南阳县监时,创建祠宇,以诸葛武侯、胡文定公同享,盖取朱子卧龙冈立祠之义,又以府使尹棨,节死丁丑之难,配享而请额,不许,仁同、密阳、金浦书院,亦曾请额而不得,至是一体施行。
○使臣之自北京还清国,例送银叚于朝廷,称以赏赐。至是冬至使赉来银一千两,上以赐明善公主,即上第一女也。左参赞宋浚吉白上曰:“臣曾请以彼国例送,下于户曹,作接待时所需。而今闻用于他处,未知何故也。自上不可以此为公得而私用,依前下于户曹可矣。”
○时徐必远削黜之论未停,掌令赵世焕、持平闵宗道立异递。
3月12日
[编辑]○乙巳,以申命圭为掌令,李庆亿为刑曹判书,李正英为户曹参判,赵复阳为右参赞,李端相为副提学,洪亿为持平,李翊相为校理,尹深为副修撰,金鋿为献纳。
○庆尚监司沈梓,以护军申硕蕃上疏,中路遗失事,其持去人,请境上枭示。政院以为颠倒,请推考,上从之。
○史官新荐赵根,称病不应讲,大臣请推考,上曰:“事甚可骇。先罢后推。”根以有人言,竟不应讲。
○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
3月13日
[编辑]○丙午,上御养心阁,引见统制使李道彬,问西路戎备。道彬新递平安兵使故也。
○夜月入太微西垣。
3月14日
[编辑]○丁未,礼曹启曰:“以成均馆从享列位名号位次可疑处,问于在外儒贤事,曾有教矣。判府事宋时烈以为:臣以孤陋之见,略加标识,以备该曹之折衷去取。而第臣尝取朱子尚期异时之意,以献于启圣庙收议之时,今不敢更有所论。’左参赞宋浚吉以为:‘玆事体大,以臣谀闻寡见,不敢容议。而见弘文馆、成均馆诸臣所考证,既详且备,宋时烈所论,亦皆有据,参校裁处,恐似得宜云矣。’”上曰:“依议施行。”
○礼曹启曰:“忠清道忠孝节义,前后启闻者九十五人,就议于大臣,各从实迹等第,别单书入。其中可以更查者及无表著行迹不为等第者,并录于末端以入,启下之后,请以此分付举行。”上允之。
○掌令申命圭引避,略曰:“臣略陈瞽言,而圣批以睦来善事,有所疑讶,至以其意可怪为教,臣不胜悚栗。来善曾于国戚,有与人争娼之事,以此见废,至今十馀年。盖其为人则国言皆谓之怪毒,其行事也又如此,此可以置诸左右乎?臣自闻此言,寻常骇之,适于伊时,升入银台,故略以所存于心者,及于疏末。而又不欲毕露其说,以彰不韪之举,只以见弃公议,不合近密,泛然下语,宜圣明之不能无致讶也。进言不明,自取疑于君父,请递职。”宪府处置出。
○全罗道扶安县战船合操时值风,全船败没死者八十馀人。右水使以闻,上命渰死人等举恤典。县监吴斗宪下吏。
3月15日
[编辑]○戊申,上奉王大妃,幸温阳温泉,中宫从四公主陪行。都摠管金佑明、闵应骞、副摠管灵恩君涵、蓬山君炯信、郑韺、李之馧、〈刑曹参判。〉兵曹判书洪重普、〈兼判义禁内医提调。〉参知金宇亨、别云剑桧原君伦、兴平尉元梦鳞、礼曹参判南龙翼、〈兼同知义禁。〉福平君㮒、都承旨张善瀓〈兼内医副提调。〉右承旨李翊、右副承旨洪万容、同副承旨金澄、注书姜硕昌、假注书闵黯、史官李寅焕、申翼相、乐善君㴋、福昌君桢、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兼内医都提调。〉青平尉沈益显、吏曹判书李庆徽、户曹判书闵鼎重、〈兼整理使。〉执义权格、掌令洪柱国、大司谏姜柏年、正言申晸、副校理李敏叙、副修撰金万均、吏曹佐郞金万重、医官李东馨等八人,及卫将、宣传官、兵曹、都摠府、户曹、礼曹、刑曹郞厅、监察、禁府都事、承文院、通礼院、尚瑞院、司饔院、尚衣院、司仆寺、观象监、两医司官或一员或二三员,并侍卫随驾。御营大将柳赫然,率马步军一千七百四十五人,训炼千摠成𬬩等,率挟辇军七百人,马兵别将李旰,率马兵三百人,别武士二人,杂色军一百四十四人,卜直军一百四十七人,禁军别将具文治等,率禁军三百五十人,杂色军六十一人,卜直军六十七人,前后扈卫。留都大臣领府事李景奭、判府事郑致和、训炼大将李浣、守宫大将礼曹判书金佐明,率从事官尹深、李世华,直宿护卫等事,一如上年例。
○车驾将发,承旨、史官、侍卫将士,待候仁和门外,上使侍卫诸臣,待候万安门外。俄而,上御红衣佩弓箭,插羽乘舆而出万安门。乘马于仁政门外,由崇礼门乘驾轿。于青坡,至津头驻驾岸上。观禁军驰马,至船所,军器寺放乘船炮。上问于政院曰:“不待慈圣驾至,径先放炮何耶?”政院请推该官。左参赞宋浚吉请对启曰:“臣之情势宜归,而不以臣匪人,使之留在,臣当感潡承命。而李端相、朴世采,俱以学问之人,自前欲致而不得者。端相今方来在辇下,世采亦在不远之地,请使二人,或兼赞善,或兼进善,入参书筵。或不得如此,则特为传教,使之别为侍讲好矣。”上即以两人入参书筵事,分付留院承旨。其后端相、世采,皆引疾不赴召。浚吉曰:“车驾到温阳后,道内有学问之人,亦宜趁即聘召,慰谕上送,都聚京师,是第一务。请使承旨临时禀旨举行。”上曰:“承旨知悉举行。”又曰:“臣闻相臣有言于筵中,臣闻此语,心甚不安。若然则臣之到今濡滞,有所希望而然。或有成命,则臣不待回銮而退归矣。”盖左相许积,请以浚吉为守贰师故也。慈殿驾至,诸臣退出。上出幕次祗迎,复命浚吉入侍。上谓浚吉曰:“今日城中空虚,辅翊世子,专委于卿。而讲院官皆年少,每事皆使禀于卿而行之。”浚吉曰:“圣教至诚恳恻,臣当尽心焉。”又曰:“今此举动,出于万不获已,故不敢请止,而一路无弊端之说,妄言也。自上以哀矜恻怛为心而后,可以不病民矣。”
○持平洪亿以规避陪从,见非物议,持平金德远,以推诿随驾,将被论劾,引避递。
○三殿夕次果川县。
○遣中使问安于大王大妃。
○王世子遣弼善庆㝡,问安三殿。
○堤川县本月初一日下雪,厚至没胫。
3月16日
[编辑]○己酉,上夕次振威县。车驾在路疾驱,卫士颠倒,仪仗散落,承旨启请缓行,上不从。
○执义权格、掌令洪柱国启:“请前持平洪亿罢职不叙,金德远罢职,当该承旨注书推考。”亿以欲避陪从,德远以推诿随驾,承旨、注书以台启不正书入启也。上并命推考。
3月17日
[编辑]○庚戌,上夕次温泉行宫。
○大驾自振威将发,副校理李敏叙、副修撰金万均请对,驾前启曰:“昨日路既远,天又雨。势不可徐行,而但驱驰太疾,事甚未安。仪物颠倒,陪从失序,军兵之颠仆路傍者亦多。此岂人君举动之仪哉?且邑居,人民所聚,有关瞻聆,而疾驱殆甚,尤不可也。”上曰:“天雨不止,故为虑陪从之沾湿,使之少驱矣。”
○上次茅山昼停所。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等启曰:“大驾才入幕次后,臣积在后班,闻尾局有炮声,使人查问,则御营军一人,为获田禽放炮云。此固无知之致,而事系重大。常时不能训饬之罪,不可不论。大将柳赫然推考,其哨将官,使之查治。”上曰:“大将在后,容或不知,而将官岂有不知之理?大将推考,哨官查核处之。”太和等既退复来,启曰:“臣等初闻御营教炼官崔英达之言,启请大将哨官之罪矣,教炼官韩汝信,以大将意来言曰:‘大将在后阵,见雁群满田,使前导炮手落后试放,崔英达恐罪及大将,有此诡对。’若然则罪在大将,而哨官无与焉,查治之命,似当还收,而大将之罪,请自上裁处。”上命引见大臣。诸臣将入,积顾谓都承旨张善瀓曰:“群议何如?”善瀓曰:“事极惊骇,群议极峻矣。”积附太和耳语,既入。两相以启辞之意陈达,上曰:“此非行伍军卒,似有分拣之道,姑先推考。”太和、积皆曰:“此虽出于妄作,事系重大。在外群议,皆以推考为轻,而举动临迫,到温阳行宫之后,宜商量议罪。”上曰可。副校理李敏叙,欲请对,副修撰金万均,以动驾在即,不可请对,挽而止之。同副承旨金澄,以手招来曰:“斯速请对。”排班直入。积在班厉色曰:“赫然非逃躱之人,何如是急也?”上时已乘轿,澄进启驾前曰:“玉堂请对矣。”上曰:“事非紧急,到温泉后入侍。”澄乃退。及大驾次温泉,玉堂复请对,上曰:“困倦颇甚。书入所怀。”
3月18日
[编辑]○辛亥,上在温泉行宫沐浴。令药房入诊,领议政郑太和亦入侍。太和曰:“因柳赫然妄作之事,物议沸腾,台启已发,谏院以拿问论启矣。臣与许积相议,若以重罪罪之,甚为难处,亦不可歇后处置,宜参酌为之。”上曰:“台官虽以事体发论,而无拿问之情矣。”太和曰:“虽无可问之情,拿问则似不可已。”左相许积之言,亦同。太和又曰:“军律至严,有斩罪,其次决棍。而赫然非别将之比,决棍后,又使领兵,其在国体,有损矣。”都承旨张善瀓曰:“外议皆以为,倘于其时,自上出御帐殿,亲临决棍,则于军律得体。”太和曰:“如此则是矣,而到今决棍,似难矣。”积曰:“拿问后不可泛然放送。自上欲以何罪断之乎?”上曰:“予欲罢其职矣。”积曰:“罢职则太轻,削职放送,白衣从军,使都提调及中军,领兵可矣。”上曰:“拿问于何处?”太和曰:“令判义禁开坐,而拏致推问。如此则于国体似当。”上曰:“依此为之。”副校理李敏叙、副修撰金万均追后入侍。敏叙以赫然事陈达曰:“事系重大,若或歇后处置,大伤国体与军律。”力言其不可不决棍状,上以大臣之言为是,终不从。赫然之罪,虽出于妄作,而所犯极重,若不能依律处斩,决棍充军,非过举也,而大臣拘于情好,上亦忽于事体,欲以罢职,论罪,仅令削职从军,而旋即收叙领兵,识者寒心。上谓善瀓曰:“宋判府事处,以来会之意,遣史官传谕。”善瀓曰:“宋浚吉所达招延学问人事,何以为之乎?”上曰:“谕旨召来。”敏叙等请:“引见下去差使员等,询问弊瘼。”许积以有妨于上之眼患,止之。上命罢送辇陪军,使回銮时来待。积请:“宣惠厅大同馀米千馀石。自愿待秋作木者,依施。”上从之。积又曰:“当此举动之日,量田及安民贡津仓营造之役,一时并举,民力有所难支。贡津仓则姑为停役,待秋成更举似便。”上从之。
○命御营大将柳赫然拏来定罪,以御营中军,代察其任,都提调检饬。
○执义权格、掌令洪柱国,以急遽之际,未详曲折,不即请罪大将,引嫌,上答以勿辞。格等仍启曰:“赫然不思敬谨之道,反为戏剧之事,军律不严,莫此为甚。请依律定罪。”行大司谏姜柏年、正言申晸等,亦请拿问定罪,上答曰:“既已拿问矣。’于是,谏院亦以依律争之,两司累启,终不允。
○上曰:“今此三殿,并临温泉,出于万不得已。岂予所乐为哉?况道内量田之役,两处设仓之举,一时方张,而重以行厨供顿之劳,哀我赤子,何以支堪?念及于此,食息靡宁,不可无慰悦民心之举。”下谕于忠清监司:“凡干民瘼,详细访问,条列启闻,以为变通处置之地。”
○以朴长远为判尹,尹文举为左副宾客,宋奎濂、赵圣辅为持平。
○上特召尹文举、李惟泰、尹宣举、李翔、尹元举、尹拯,皆不至。
○全罗道淳昌郡,本月十三日下雪。
3月19日
[编辑]○壬子,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引见均田使闵维重,问量田事,领左相亦为入侍。以维重言,升清风府使任有后资,以其居官清白,善上年赈恤故也。左相许积曰:“柳赫然被拏,军校皆缺然。赫然常时与士卒有恩,故如此矣。”兵曹判书洪重普曰:“不待照律,而先下削爵之命,故台官论执矣。”上厉声曰:“此非死罪,削爵何有不可?”领相郑太和曰:“判付中无白衣从军之命,只令削爵放还,于赫然为不便,于事亦不当。”上曰:“昨日未及讲定,故不果及于判付中耳。”承旨洪万容曰:“以判府事宋时烈所达稷山人黄珀死节事,有大驾到本县,得其实状禀处之命,故敢达。”上曰:“今不由稷山,不得举行,令本道监司,访问以启。”后礼曹启请赠职。上谓承旨曰:“柳赫然削爵事,虽以台启不得举行,而以白衣从军之意,分付该曹。”
○忠清道木川、全义,本月十二日下雪。堤川初十日以后,狂风连日,折木拔屋,十二日雨雪交下,翌日不止。白气连天,风日之寒,有同严冬。林川十五日十六日,地震。
3月20日
[编辑]○癸丑,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掌令洪柱国,以同僚又以闵熙加资还收事发论,而前既以此引避,到今势难随参,引避,处置出。
○执义权格连启柳赫然事,又请还收前判尹闵熙加资曰:“当初陞擢,专为户籍勘定,则到今既递之后,所授加资,万无仍授之理。”又论大臣请递闵熙判尹时,行都承旨张善瀓,称以简拔,强聒宸严,请推考。“上不从,只许善瀓推考。
○上以执义权格,论人取舍,用意不正,不可留在台阁,特递之,仍下教曰:“朝家之置台阁,岂为使之行其私哉?前执义权格,论闵熙加资还收之事,其意诚极寒心。朝家陞擢之后,虽缘事故,陈疏乞递,只递其职,仍存新资,自是常例。往事姑舍,只以李端相事言之,亦可见矣。其巧猾之态,奸谲之意,莫此为甚。此而不治,无以惩后,前执义权格,先罢后推。”政院请收罢推之命,至四启而上不纳。〈史臣曰:“闵熙之论,三停三发,举措已甚,见疑于上,固也。果使闵熙,不合正卿之列,则据事直论可也,不此之为,下语苟且,举措支离,显有不正之态。如此而安有不见侮于上哉?因一事之误,慢蔑台阁若此,君德之累,亦不少矣。”〉
3月21日
[编辑]○甲寅,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玉堂请对,上以连日沐浴,困顿烦热,使之书进所怀。校理李敏叙等退,历陈灾异之惨,修省之道,且言罪言官之失。又以安兴设仓之可停,行幸时军兵之可减,幷及道内狱囚疏决之事。上答曰:“所陈出于忧国之诚,与大臣议处焉。”
○掌令洪柱国引避曰:“论事同僚,至被罢推之命,臣职忝言责,宜有争执之论。而第此还收一款,初发于在京齐坐之日,僚议未有异同,而独臣有嫌。及今传启之后,行朝无他僚员,臣独在此,既不敢连启,又不敢阙启,决难仍冒。”谏院处置递。
○行大司谏姜柏年,以与闵熙相避,势难可否于还收权格罢推之论,引避递。
○正言申晸启,请还收权格罢推之命,上不从。
○上下教曰:“政院四启之批,下于未初,而日暮之时,敢以不得捧传旨,缓缓入启,有若等待者然,朝廷体统,虽曰解弛,何可任其坏了而莫之恤乎?当该承旨从重推考,以警日后。”
○原襄道春川、金化、安峡、平昌,本月初一日下雪。横城十二日下雪,十三日乃止,平海十三日大雨雪。
3月22日
[编辑]○乙卯,上在温泉行宫。
○上,下教于政院曰:“风雨甚恶,露处军兵可念。其令该曹,从优题给稿席。”以分给不均差员鸿山县监曺挺宇,令兵曹决棍。
○以李尚真为大司谏,金得臣为掌令,朴增辉为执义,李敏采为司书。吏曹以赵世焕、赵远期、闵宗道,备拟顺天县监。三人皆立异于徐必远削黜之论者,特命推考政官,使之改望。
○上以风雨甚恶,野次囹圄可矜,令该曹,姑放柳赫然。政院启:“以台启时未结末,径先保放,事未稳当。”上答曰:“此非尔所知也。”时都承旨张善瀓在药房,右承旨李翊在政厅,右副承旨洪万容适醉酒不省事。虽以院意陈达,而同副承旨金澄,独当以启,上闻知启辞出于澄,有此教。
○正言申晸引避以为:“再昨执义权格,先有递差之命,继下罢推之教,而仓卒之际,昏不觉察,未能并请还收,致令政院捧传旨。而今政又出其代,物议皆以为非。请递。”上,下教曰:“昨日当该承旨,只令推考者,盖为台启已传之故也。今见台启,则既不举论递差,而犹且凭依,废阁命令,此岂人臣之道乎?此而不治,无以惩后,当该承旨先罢后推。”
○都承旨张善瀓启曰:“台启错认之罪,在院之僚,俱不得免焉,罢推之命,独及于当该,此尤未安之甚者也。”答曰:“罢推乃慢不举行之人当施之罚。卿之启请还收,未可知也。”不从之,再启,终不从。
○全罗道咸悦县,本月十六日地震。
○礼曹启曰:“来四月初一日,当为日食云,曾前救食官,例以玉色团领、乌帽、角带进参。今则驻驾行宫从臣,既皆戎服,不当更变他服。至于进参承旨,权着堂下戎服,以示稍变服色之意,而京中一体举行。处所则行宫中门外庭中设行宜当。”上允之。
3月23日
[编辑]○丙辰,上在温泉行宫。上有头疼之候,药房议药以入。
○玉堂处置,请出正言申晸,晸复以苟且请出,引避。
3月24日
[编辑]○丁巳,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副校理李敏叙、副修撰金万均,以不敢更为处置谏官之意,陈疏自劾,上命勿辞。于是处置,请递申晸,上从之。
3月25日
[编辑]○戊午,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以闵点为承旨,姜柏年为工曹参判,洪柱国为校理。
○庆尚道大丘地,本月初七日,解西部多里洞山腰拆裂,长一百八十七步,广十五步,深或三四丈。山拆时斩雨天动。本府解北村民金承立家,雌鸡化为雄。
3月26日
[编辑]○己未,上在温泉行宫。
○以申晸为持平,李萱为正言,朴世坚为辅德。
3月27日
[编辑]○庚申,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持平申晸,请还收权格、金澄罢推之命,累日连启,不从。
○司谏李秞,请还收金澄罢推之命,累日连启,上不从。
○兵曹佐郞徐文尚,巡检都城各门守直,使人取内司所在省记,而恐其被捉于巡逻,招致捕盗军官,使所带军士一人偕往,军官不肯从,且有恶言。文尚怒其不恭,决棍捕盗军官,奔告于大将李浣。浣大怒,发逻卒数十,围文尚所率书吏、使令、驿卒等,尽数捉去,省记文书,幷夺取,文尚徒步仅还本曹。留都兵曹堂上具由驰报,兵曹判书洪重普启,请推考大将,捕盗军官令攸司查出科罪,上从之。浣骄将也,事多类此,物议哗然。而浣怒其被推,构文尚不遗馀力,人莫不骇然。
3月28日
[编辑]○辛酉,上在温泉行宫。
3月29日
[编辑]○壬戌,上在温泉行宫。
〈显宗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改修实录卷之二十〉
夏四月
[编辑]4月1日
[编辑]○朔日癸亥,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日有食之。
4月2日
[编辑]○甲子,上在温泉行宫。
○注书姜硕昌往谕判中枢宋时烈,时烈以家有拘忌之疾,孙儿病死,不敢冒进于清严之地,辞不至。上更遣承旨谕之曰:“判府事以家有拘忌之疾为辞,而为日已久,道途跋涉,亦费多日。予之愿言之怀,久而愈切,从速幡然上来,以慰予心。”
○持平赵圣辅,论昌原县监尹世雄虐民肥己之罪,请拿问,上从之。又论陜川郡守洪处深擅造试所假家违令贻弊之罪,请罢职,上从之。又论掌令金得臣、献纳金鋿不合本职,请递,不允,累启乃从。又论清州牧使尹世乔不念朝廷本意,务得结数衒能要功之罪,请罢职不叙,答曰:“均田之任,既付主管之臣,不可以泛然风闻论罪。”累启终不允。
○司谏李秞论全罗兵使金镜滥征军木胁捧扇竹之罪,请拿问,累启,命先罢后推。又论前承文副正字权瑎,于新来许悏免新时,托以先讳,勒令改名,退剌不受,终使不得免新之罪,请罢职,上从之。
○副校理李敏叙等,因日食上箚,极陈灾异之叠见,请加修省敬天之道,以尽扶阳抑阴之义。又论罪斥言官近侍之失当,进接延访之旷罕,上答曰:“箚辞无非诫诲至意,予心忻悦。而末端之语,情意未孚,疑之太过,心诚愧叹矣。”
4月3日
[编辑]○乙丑,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司谏李秞论沃川郡守沈攸,乘醉诟骂同道守令之罪,请罢职,上不从,四启,命推考。
○上教于政院曰:“前春举动时,有顾恤流丐之事。今则不为举行耶?该曹有别样为之之事,而无禀处之举耶?”政院启曰:“今年此类不多,该曹以颁料馀米,升升分给,而其数既少,玆不仰禀矣。”
○左参赞宋浚吉留都中,闻权格等被罪,因驿递上箚,略曰:
臣于江头入侍之时,望见前山,雪色峥嵘,腊月雷三月雪,古人称以大灾,臣窃不胜惊忧之至。略陈戒惧应天之说。意谓圣心必加警惕,圣德必益进修,则灾眚自应消弭矣。不谓数日之间,圣教所发,大骇听闻。噫!孔子所谓一言丧邦,其不在是欤?三月之雪,其征或在于此耶?臣闻之骇然,不知所以为心也。
且曰:
臣自赴朝,窃听舆论,以台阁风采,许金澄、权格,以恬退学识,许李尚真、李端相,未几,澄与端相,俱蒙宠擢,谓格亦必长弟登进。而今忽以人臣不忍闻情外之教加之,人心沮丧,直气摧薾。此岂国家之福?而曾未料圣明有此遇举也。
又曰:
臣衰病垂死,万念俱灰。偶然入朝,留滞至今,知旧之诮,四面而至。皆以无所猷为,只事数行讲说为讥,此固然矣。臣之愚意:‘年来圣心蔼然,圣学日进,即今民愁兵怨,百弊俱剧,如不保朝夕,而本源之地,惟可深恃。’臣尝自詑,数行讲说,亦岂无补?以是为解。而一朝以微细之故,失望至此,臣窃伤之。臣言既不能用,则留臣一日,只令狼狈一日。亟许罢退,使臣得保晩节于丘园。殿下亦宜用力于戒慎恐惧之道,加工于难制易发之地。日间辞语之失当者,快示悔谢之意,亟收台臣承旨并罢之命,君德幸甚。
答曰:“顷于船上,暂时相接,匆匆作别,其间说话,予岂不谅?今日之事,大违公道,非如人君过失间言事之比,有难优容,不得不用罚矣。但卿言至此,予岂落落哉?承旨罢职则使之还收,卿其安心,教导春宫。”遣史官谕之。
○领府事李景奭上箚言:“时气失节,疾疫渐炽,灾异叠见,忧虑多端,请早回车驾。”又曰:“平昔朝端,既多纳履之色,今日帐殿,未有奔问之人。君父有病,远临草次,如非有事故老病远居者,其在分义,不当如此。此系国纲义理。”又以言官及近侍,连被谴罢为未安,上优答,遣史官谕之。时在外诸臣,无一人来诣行宫者,景奭之言如此。
4月4日
[编辑]○丙寅,药房请入诊,上曰:“领相、忠清监司亦为入侍。”户曹判书闵鼎重请对入侍。上以玉堂书启事,问议于大臣,领议政郑太和亦陈可兴设仓贻弊之事,请停役。忠清监司李䎘曰:“前日下谕,使之询问弊瘼,故今方抄出。而奴婢身贡,指征无处之类,特令蠲减,以施别恩,为惠不少矣。”太和曰:“此言是矣。若明知虚实,则朝廷何惜焉?”左议政许积曰:“使之精查蠲减可矣。”上命忠清道内罪人,速令疏决,民役蠲减等事,一依戊申行幸时例施行,仍特减戊申条田税及己酉条岁币。上以柳赫然既革职无所属,命属于本厅都提调。上谓䎘曰:“民情之不能导达者,采问以启可也。”䎘曰:“忠孝节义人,当待各邑所报,启闻禀处矣。”太和曰:“兪命胤曾经侍从之臣,故参判棨之子也。死于丧中,其妻至断三指,取血以灌其口,得活四日云。其节行可尚,似当有褒奖之典矣。”上曰:“使本道监司启闻举行可也。”
○命行幸所经之邑,赐老人食物,上年年未满一岁,未蒙加资者令本道查出启闻。
4月5日
[编辑]○丁卯,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以李润朝为说书。
4月6日
[编辑]○戊辰,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4月7日
[编辑]○己巳,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上,下教曰:“宋判府事庁肿甚重云,遣御医持药物救护。”
4月8日
[编辑]○庚午,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命以今十五日回銮。
○行大司谏李尚真辞疾不来。尚真将诣行宫,闻李景奭箚中,有奔问无人之语,不果来。
○以朴长远为大司宪,尹元举为掌令,李翊相为献纳。
4月9日
[编辑]○辛未,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正言李萱,以修史未完,方被推勘,引避递。
○夜月犯轩辕第三星。
4月10日
[编辑]○壬申,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药房请入诊,上命领议政郑太和亦入侍。疏决本道定配罪人,禁府刑曹时囚罪人,亦为疏决。左议政许积曰:“自上若以慰悦民心为主,则本道罪人之在他道者,放释可矣。若放他道罪人之在本道者,则有何慰悦本道之事乎?本道罪人,亦宜一体抄出而放释也。”上从之。
4月11日
[编辑]○癸酉,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夜月犯太微西垣第四星。
○以南龙翼为大司谏,郑知和为判尹,李夏为正言,姜柏年为礼曹参判,朴而昭为全罗兵使,柳汝𣛀为黄海兵使。
○清国移咨以为闰朔不当在于今年十二月,当在于明年二月。礼曹启:“以已颁历书,今难追改。当以今年无闰十二月,明年有闰二月之意,颁布中外。”上从之。
○镇川儒生等,疏陈李种学之忠节,金德崇之孝行,李畬之经术,李阜之学问,请祠宇额号,上特命赐额。
4月12日
[编辑]○甲戌,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夜月晕两珥,白气如虹,起自左珥透迤,长十馀丈。
4月13日
[编辑]○乙亥,上在温泉行宫沐浴。
○命叙用前大将柳赫然,还授御营大将密符。
○上引见大臣刑曹堂上及忠清监司,三司亦入侍。又疏决本道罪人,减死定配者二人,放送者一人,其馀令道臣从速查决。又命户曹判书闵鼎重,均田使闵维重、御营大将柳赫然,追后入侍。行大司谏南龙翼,论结城县监金时辉加封物膳之罪,请罢职,上命姑先从重推考。鼎重曰:“怀德士人郑瑄妻,丁酉倭乱时,遇贼殉节而死,请旌表。”上问于大臣旌闾。
○以李尚真为工曹参判,具文治为右捕盗大将。
4月14日
[编辑]○丙子,上在温泉行宫。
○右参赞宋浚吉又陈箚,略曰:
闵熙之人器才谞,虽合于时用,亦未闻功德积劳,特异于诸臣。而前岁才既陞擢,今年又蒙特超,实出人望之外,台臣之论,固其宜也。至于三司亚长之陞拜银台,自是常例,设或旋递,必无还夺其资之举。况如李端相之为人,宜可进用,如故相臣洪命夏曁一二臣,陈达于榻前者,不止一二。仰惟天聪,或可识有,而几年之后,始许一资,自非妨贤病公之台谏,宁有以此为论之理耶?此与今番之事,不同远甚。而圣教比而同之,臣诚莫晓其所以也。且臣伏读答玉堂之批,有情义未孚,疑之太过等教。诸臣方以殿下之疑之太过为悯,殿下又以诸臣之疑之为叹,君臣相疑,至于如此,则国事其将如何?殿下平心和气,穆然深思,则必有翻然而悔,思所以处之者矣。其在仁祖朝,因宫奚之事,天怒震叠,举朝遑遑,大臣三司,皆不安其位,而因郑经世一箚,快示悔谢之意。至今传为美谈。其在先王朝,有差备门外决杖下吏之举,臣于其时,受暇出外。还朝入对,陈其过举,先王笑曰:‘此是尔暂出之故也。’即命赐药,以救其吏。臣至今思之,感泪盈襟。臣之事殿下,亦既有年,见过误之举,不胜忧闷之忱,猥进规箴之言,前后非一。而转圜如流之盛,或有歉焉,此固臣诚意浅薄,无以感悟天衷,然恐殿下舍己从人之德,未逮于先朝也。
答曰:“末端缕缕懃恳之意,皆由至诚中出也。格之罪虽重,予何终吝罢职之罚?宜令还收。”仍遣史官谕之。
○判中枢府事宋时烈上疏略曰:
臣强疾作行,而顿撼摇戛,疾势复作,投入路傍,祗伏调治,复欲前进矣。得见留都大臣箚本,则其所论斥,至峻且深,虽不直举臣名,而其所指摘,岂在他人哉?臣义当泥首仗外,以请罪谴,而疾病如许,进退路穷,但切危迫。臣窃自惟念,乖义理紊朝纲,自是人臣之极罪。此论虽出于他人,犹不胜其惶恐,况大臣之言乎?臣又窃念,古昔如孙从臣之寿而康者,虽大为一时之所尊崇,然不堪以知义理振朝纲见称,则或反有哀之者。而时有庸陋之甚者,行身无状,乃反为其人所非,则为众人之所非笑,何如哉?今日所遭,不幸近是矣。
上答曰:“知卿有疾病,闻卿离乡,忧喜交至,今观疏辞,心甚惊惑。泛然文字,非所深嫌,体予如渴之望,俾予相见。”遣史官谕之。时景奭之箚,为李尚真等诸人而发,而时烈认为斥己,陈疏不来,而以孙觌讥景奭。景奭曾在仁祖朝,以大提学奉命撰《三田渡碑》,故时烈之疏及之,而语甚迫切,论者病之。
○副护军尹文举有病,不得来诣行宫,上疏辞宾客,上答曰:“予之来此,深欲相见,今未遂意,诚深缺然。辅导春宫,为任甚重,须体予意,从速上来。”
○前执义尹宣举亦上疏,略曰:
盖不齿无用之实,朝廷上下,既已知之,而匪分恩礼,尚且不辍,臣之子拯,又以格外异数,并蒙收召。天书重叠,宠光殊异,臣父子叨滥,犹不足言,而至于贤愚不分,备文加礼,使我朝弓旌之盛举,徒为四方之嗤点,岂不为识者之叹惜也?乞命有司,斥去臣父子之名,收回召旨。
上优批答之,使之从速上来。宣举守道山樊,士望甚高,而召命之下,辄引罪辞谢,终不起。
4月15日
[编辑]○丁丑,上在温泉行宫。
○药房以天雨,请勿动驾,上命待晴。雨势不止,政院以大臣意,启请勿发,上从之。
4月16日
[编辑]○戊寅,上奉王大妃,自温泉回銮,中殿同时动驾。过茅山、素沙昼停所,夕次振威。上驻驾路上,以令箭招马兵别将李旰,使之结阵。三司进驾前请止,上不听。
○月当食不食。
4月17日
[编辑]○己卯,三殿车驾,发振威,过安宁、沙斤昼停所,夕次果川。
○遣承旨,问安于大王大妃殿。
○王世子遣宫官问安于行宫。
○领中枢府事李景奭上箚,略曰:
伏闻宋时烈,到中路陈疏,以臣妄陈之箚,认为论斥,臣之本心,断无他意,可质神明而无所愧也。所恨者,从前相识,非泛然相与之比,不料臣不能取信,箚辞亦未明白,以致如此,臣甚愧怍。所谓:“如非有事故老病远在者,其在分义,不当如此。”之言,果有所指斥时烈之语耶?设有可斥之事,君子之交相勖而责之以义,何忍背前日之相好而有所峻斥乎?
上答曰:“予已知卿辞之出于泛然,非有深意于其间。何用深嫌乃尔?”遣史官谕之。
4月18日
[编辑]○庚辰,三殿车驾,发果川次津头。上将观兵,玉堂请对争之,上不从,命号令结阵,玉堂退。两司请对又谏,上不从,而阵势已成。大司谏南龙翼、司谏李秞曰:“此乃启辞,非玉堂请对之比也。”持平赵圣辅曰:“台谏一边论启,而一边阅武,非置台阁之意也。”上怒曰:“虽台谏,何可自尊如是乎?既已号令。安知台启之有无而不为乎?初以所怀言之,今曰启辞,谓非置台阁之意,果是启辞,则何无前启耶?自谓台谏而言何敢若是?”龙翼等,以承严旨,引避而出。上仍观摆列阵势,罢后,招禁军别将具文治、马队别将李旰,各赐甲胄一部。午时渡江,赐馔陪从近侍。未时还宫。上先至,入敦化门内幕次,王大妃步辇至,上祗迎,由仁和门入大内。
○遣官行告祭于宗庙。
○掌令申命圭,以曾与权格议闵熙事,而格独被罪,不敢苟冒引避,处置出。
○正言李夏,以全罗道试官时,不察事目,场屋造家事,及于关文引避,处置递。
○谏院请出行大司谏南龙翼、司谏李秞,上从之。
4月19日
[编辑]○辛巳,正言崔商翼,论庆尚监司沈梓不报灾异之罪,及陜川郡场屋失火奔避之际,至殒人命,而趁不启闻,全罗监司吕圣齐,不为禁断试邑造家之失,请推考,上并从之。时庆州地,石火延烧,弥月不灭,京外相传,而梓终不启闻,故被劾。
○平安监司李泰渊卒。泰渊虽无雅操清名,而聪敏疏通,有治剧之才。上命三道,护送其柩。
4月20日
[编辑]○壬午,正言崔商翼启,略曰:“黄海道平山量田时,其地士人闵震三,移居白川,及本府量田,差震三监官,移文白川,使起送。而震三先以平山官令,已赴量田处,其妻独在家。白川郡守禹昌绩,使人捉致震三,如不现,则以其妻来。差人乘夜突入,缚其妻,督与入官。其妻以义不可辱于官差而生,遂自缢死云。昌绩虽未知其女之义烈,必至于自决,而推捉士族妇女,国有常禁。此而置之,无以慰已死之义魂。请昌绩罢职不叙。”又启曰:“政事命正之后,吏曹堂上,皆不承牌,终不开政。伤损国体,莫此为大,请吏曹当该堂上从重推考。”上命昌绩姑先推考,吏曹堂上之启,允之。
○左参赞宋浚吉制进《语录解》跋文,仍陈疏乞解。上答曰:“卿辞至此,予用缺然。后当面谕焉。跋文再三观览,心甚嘉悦。当书诸册子,以为朝夕警省之资。”
4月21日
[编辑]○癸未,以南龙翼为都承旨,张善瀓为大司谏,朴世坚为执义,庆㝡为掌令,李萱为正言,闵维重超拜平安监司。维重不善于湖西量田,民怨方兴,而至蒙陞擢,物情不快。
○司谏李秞、正言崔商翼,论劾训炼大将李浣曰:“浣当行幸之时,将兵居留则宜小心谨慎,忠正守卫。而兵曹郞官持省记佩通符,巡检警守,载在国典,况在举动时,其任尤重。乃敢发卒围捕,尽缚伴从及其牵鞚之夫,至使衣冠,徒步中逵,此国朝以来所未有之事。大将握重兵守空城,凌轹本兵,暴蔑朝绅,干紊法纪,实关世变,则骄横犯分之渐,又有不可言者。且伏闻今月初二日,都监军士放料时,户曹初以南运米分给,则军士辈,以非三手粮,皆不受而散去,郞厅以此禀知,则浣以为:‘米品麤劣,则军士之不受宜矣。勿令再送。’国纲之解弛,军卒之骄悍,诚可寒心,神策脱巾之变,不幸近之。常时既不能申明纪律,使之畏戢,及至郞厅面禀,又不能以法节制,反循骄卒之愿,举措骇异,全无为国忠虑之意。骄将悍卒,不可一日无法,请训炼大将李浣,削夺官爵,其日不能禁戢之将官等,令本都监从重科罪,首倡军卒等,令攸司囚禁,依律处置。”上不从曰:“今日请罪,独及李浣,予以为未妥也。浣受国命令,统率三军,守此都城,揆以事体,为任如何?兵曹虽曰本兵,判书随驾南下,至于各成营门,则号令所统,只一人。而兵郞之巡检营中,实是可骇之举。以天子之尊,不得入营门,况一兵郞乎?威胁精抄,强入不当入之地,乱打佩符之人,其为纵恣无识,莫此若也。宜受首罪,而一不举论,台谏用罚,分于文武乎?予实未晓也。末端添入之说,事有曲折,不可借此而重其罪也。军兵等事,令都监查核禀处焉。”浣之困辱徐文尚,一时之妄举,骄习而不治,骄兵之事,大关后弊,安得无罪?文尚之罪军官,巡检营门,亦不可谓无失,而台启专攻浣,以致上心激恼。正言崔商翼,以被严批引避。而台官争之不已,上命罢浣职,并罢文尚。其后,浣凡有除职,牢辞不拜。
○犒馈行幸时陪从军兵。
○前执义尹宣举卒。宣举字吉甫,大司谏煌之子,文简公成浑之外孙也。少游太学,言论慷慨,为侪流所许。当丙子之乱,以布衣入江都,与其友约以同死生。及城陷,其友殉节,而宣举以其父扈驾在南汉山城,存没莫知,隐忍未即自决,往寻其父于南汉。会上出城,与之相见,又无遗亲舍生之义,故随其父偕往尼山墓下。常以不得与其友同死,为终身之病,且其时时事大变,遂废举,以罪累自处,迹不及于京辇。自孝庙朝累征,而终不就。以家庭之学,切磋于文敬公金集之门,操履敦笃,士林推重。至是卒,年六十。上,下教曰:“前执义尹宣举,以朝家礼遇之臣,遽尔云亡,予甚悼之。令本道优给丧需及役军。”其后因筵臣所白,赠吏曹参议,盖特典也。士子辈,俎豆享之。
○应教南二星等上箚,请留宋浚吉,上答曰:“箚意非偶然,予岂忽于此哉?当留意焉。”
4月22日
[编辑]○甲申,益平尉洪得箕等上疏,请还收第宅仍入之命,上答曰:“已悉予意于牌招传谕之时。安心勿辞,宜遵前旨,从速入处,以副予意。”
○盗斫破献陵丁字阁神门、神御平床、祭床、排设床、瘗坎板。礼曹请行慰安祭,令监役官,及时改备,上从之,遣中使史官摘奸。
4月23日
[编辑]○乙酉,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备局诸臣,左参赞宋浚吉,亦命入侍。礼曹判书金佐明,陈达湖西宣惠厅收米不足之状,请储置米,完复间各司贡物价,依京畿宣惠厅例,减分题给,上从之。命平安道江边及被灾邑官谷,一半分给之外,使之加给。是时各道各邑籴谷,一半分给,一半留库,而各官不能尽数收捧,只以所捧之数,一半分给,故民未蒙实惠,在处呼冤。郑知和自西还,请令江边及被灾邑,加数分给,故上有是命。佐明曰:“贞陵案山近处,百步内,有八处古冢,其一,以慎惠公主,题其表石,其一则书以文化池氏,而纪年乃正统十一年,此是世宗大王初年也。陵内不远之地,似无凡人入葬之理,其馀坟墓,亦必非他人之葬。不可率尔处置,当议定于大臣。而宋浚吉今方入侍,请下询处之。”领议政郑太和曰:“他人必无偸葬之理,慎惠则似是芳蕃之妹。而芳蕃兄弟之墓,亦不知在处,无乃是耶?仍旧置之,似可矣。”浚吉亦以大臣言为是,上从之。江华留守金徽曰:“铁串、德浦、井浦三镇还移事,臣往见形势,则德浦居民之安土重迁,无异于前日。不必还移矣。”左相许积曰:“徐必远之撤移,甚是失策。而到今居民之情愿如此,德浦则姑令仍存,铁串、井浦则宜待农歇,为先还移矣。”上从之。判尹郑知和曰:“平安道武士,试取者外,入格之类,有别抄以来之教,其数五百馀人矣。”上曰:“此类使之特秋上来,更为试才分等施赏之意,预为分付可也。”上命浚吉进前教曰:“卿留在都中,辅导世子,欣慰倍深矣。”浚吉曰:“猥当留辅世子之教,勉强留在,而素患暑病,将有复作之渐。况今知旧,相继沦丧,如臣衰病,其何能久乎?”上曰:“尹宣举予未及一见,而奄忽至此,良可伤悼。”浚吉曰:“平日士友之间,皆言宣举若在朝廷,自上必当严惮云,不幸丧逝,殊甚痛惜矣。”浚吉又曰:“臣死亡无日,久欲辞退。而上意懃恳,欲为面谕,臣之情愿,亦在于斯。姑为迟回,若至生病,则恐无可久之理,欲于登对,面陈乞归矣。”上曰:“卿宜少留,教诲寡人,辅导世子。”浚吉曰:“自上留心学问,惟在勉强自励。如臣者,有何裨益乎?世子实是日将之时,而书法亦长进矣。”上曰:“此时不可失。予与世子,当连续讲学,卿何出长往之计乎?”浚吉曰:“圣教虽勤,而臣之形势实难久留。恐将未免生行死归之讥,愿许臣归,使臣不至径退幸矣。”又曰:“圣上留意《心经》,而近日心气,未能和平。殿下亦自觉其然乎?抑臣等之妄料耶?”上曰:“近因台启之乖当,自不觉其失于和平。盖心性上工夫,未至而然也。”浚吉曰:“每事何可尽善,必须和平心气,定其是非,乃有益,若临事而先失和平之气,则其害不少矣。”上嘉纳之。上谓浚吉曰:“原闻卿去留决语。”浚吉曰:“臣之情势如此,而殿下以好意留之,臣当退而思之耳。”持平赵圣辅处置谏院,请出正言崔商翼、司谏李秞,上从之曰:“今此请出,予实未晓。”圣辅引避曰:“兵郞之巡检,乃是公事,则决棍部将,设或有些失着,在大将之道,所当从容启闻,以待处分。而乃多发军卒,围捕其所率,致令本兵郞官,徒步还司,此乃曾所未有之变也。纵恣之习,诚极可骇。至于徐文尚之巡检精抄军,亦循曾前阙内巡检之古规,不觉其军门事体之自别,则事出妄作,元非可论,谏院之官,实无可递之失。故敢请出仕矣。今承圣批,臣有处置乖当之失,请命递斥臣职。”上曰:“台谏论事,只观事之当否。岂可诿以不知,有所分别乎?论事失体,法当递差,而犹请出仕,此实予所谓未晓也。勿辞。”圣辅退待。
4月24日
[编辑]○丙戌,行大司谏张善瀓以顷忝银台,至被台参,且在推勘,执义朴世坚,以方被推勘,掌令庆㝡,以顷忝谏职处事乖谬,至被玉堂之箚,旋闻铨官,以为疲软不合于台职,大司宪朴长远,以势难同参于闵熙加资还收之启,正言李萱,以与徐文尚有相避,势难参于请罪李浣之启,且有推缄,并引避。宪府处置,递善瀓、世坚、萱,出圣辅、㝡、长远。
4月25日
[编辑]○丁亥,以金万基、吴始寿为承旨,朴增辉为执义,朴世坚为辅德,李元祯为右尹,李翊为吏曹参议,闵蓍重为庆尚监司,金万均为副校理,朴世采为掌令。
○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左参赞宋浚吉讲论文义,仍曰:“古之人君,左右前后,皆有辅弼,虽虎贲卫士,苟有所怀,则皆能进谏。而后世置台谏,言路渐窄,而犹且不听,则为如何哉?自古辅导人主之规皆废,而独此经筵,犹为近古,废此一事,又塞言路,则国事尽坏矣。故事虽未及知,而癸亥以后事,臣可得而详焉。君上有失,则大臣、重臣、儒臣,举皆谏争,至于政院封还矣。今则未见此事,君上虽有过失,将无救正之事,岂非慨然者乎?时上罪权格、金澄,而大臣不一言,故浚吉之言如此。浚吉又曰:”古者十五而入太学,四十而仕,在学二十五年。教育之方如此,故上者为圣贤,下者为吉士。今则无此,而欲人之皆贤,是以豪杰望人人也。“浚吉又请,及端阳下归展扫,上以进讲《心经》及世子《大学》,亦未毕讲,慰谕不许。左议政许积曰:”闻世子恳恻之教,浚吉岂忍决归乎?不独浚吉有感动之心。以幼冲之年,能知师教之重,臣等之喜,亦如何哉?“世子于书筵,挽留浚吉,故积言如此。吏曹判书李庆徽曰:”当此之时,在野儒贤,尚且尽礼而致之,况在朝之贤,其可许退乎?今若许退,则群下缺望矣。“浚吉曰:”如臣年老者,虽从前在京,亦当退归,况衰病如许,而家又远在者乎?“积曰:”待秋还来,上意也。世子冠礼时,上来好矣。“
○正言崔商翼牌不进,后以上教未安,引避,且言兵郞巡检精抄厅之无所失。上答曰:“张皇自明之言,无非不识事之说。其饰辞自是,诚可骇也。”其翌日处置出。
4月26日
[编辑]○戊子,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左参赞宋浚吉讲文义,仍曰:“诸葛出师表有曰:‘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睹。’此诸葛尽其所当为者而已,岂不贤哉?”又及马援、魏徵事曰:“光武之于马援,太宗之于魏徵,契合遭遇之盛如何?而终有薏苡之谤,仆碑之事,君臣之间,岂不难哉?”浚吉又曰:“臣非敢干预朝论,区区所怀,何敢不达乎?李浣事,群议莫不为骇,以为柳赫然所失,在于无情,李浣则罪涉有情。至于徐文尚事,人各异见,或曰:‘文尚不无所失,所当并论。’或曰:‘虽有所失,不可并论。’台论以峻为主,不为并论,非是大过。而昨日台启之批,极未安矣。”上曰:“兵郞之巡检精抄,虽出无情,岂可以无情不论乎?台官执论,苟且如是,而犹在其职乎?”上辞气甚厉,领议政郑太和曰:“近日自上屡发台官非情之教。至于权格,以巧猾奸谲为罪,外议皆以为未安,故浚吉之言如此。浚吉所陈,实非左右轻重于两间也。李浣缄辞,亦极非矣。”浚吉曰:“此人等,自先朝厚蒙国恩,而事系公议,则付之公议可也。上意以台谏为轻侮武臣,而事有不然者。快从公论,许其论罪,而别用恩典,如柳赫然事则可也。而每如是区区掩护,臣所未晓也。”上曰:“予非曲护也。浣与文尚,一体论罪然后,法无慊屈,而有所分别,一论一否,则被罪者,其能甘心乎?”浚吉曰:“臣之所达,自是泛论,亦非请罪浣也。台启固难尽善,而每为摧折,臣所闷虑也。”
4月27日
[编辑]○己丑,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上语及程、朱撰定《大学》同异,谓左参赞宋浚吉曰:“朱子以程子所定,体验于身,知其非而改之,至于后以肤浅之学,妄改朱子所定,则浮薄矣。”浚吉对曰:“圣教当矣。”又论鄙诈二字,浚吉曰:“心之病痛固多,如好胜执滞,皆为心病,而鄙诈为本矣。自上温泉行幸之后,批答措语,多有病痛,而诸臣所达,皆不从,至于大臣之言,亦不纳用,此乃好胜执滞也。”上曰:“昨日领相有所陈达,而予未及答之也。”浚吉曰:“台阁之臣,以不屈于天威为贵,虽有过当之言,何可深罪?”上曰:“卿言如此,改之何难?后当改此病也。”浚吉曰:“后虽改诸,若不示悔悟之意,则渠辈终身不安矣。”上曰:“昨闻大臣所达,卿言又如此,巧猾奸谲四字删改。”浚吉曰:“容受至此,臣诚感幸。此是因大臣所达而改之,大臣之言,岂不为益乎?”上谓浚吉曰:“卿箚中论李端相事,予非以端相加资,当为还收也。边将边倅则递职之后,该曹取禀改正,而端相虽递本职,仍授其资,乃是规例也。至于闵熙则台论既停之后,因其辞免递职,所授之资,又请还收,予以为非矣。”浚吉曰:“台启之三停三发,自上必以为非矣。”上曰:“予意异于是。若以其人之不合陞擢,论执则犹或可也,只曰:‘一资半级,所当惜也。’以一资可惜而还收者,几人乎?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实是无据也。”浚吉曰:“闵熙陞擢太骤,台启所以发也。此事已过,而前头或有如此等事,摘抉文字,有所摧折,诚非美事,所当体念处也。”
4月29日
[编辑]○辛卯,上御养心阁,讲《心经》。左参赞宋浚吉曰:“世子冲年,讲学不倦,此固莫大之庆。而第国家多故,例有书筵禀停之日,先朝尝有国忌外勿禀停之教。今亦依此教,限年勿禀停宜矣。”上命限十五岁勿禀停。浚吉又曰:“郑斗卿文章最高,而一不以文翰任用,极可惜也。”左议政许积曰:“如提学可矣。”浚吉曰:“弘文提学,今方有阙矣。”上曰:“掌文辞者,只有姜柏年一人,事甚苟简。弘文提学差出可也。”
○命平安道别试武科赐第者,除赴防各纳银十五两,其后登对时,吏曹判书李庆徽,以为不可,上不纳。
4月30日
[编辑]○壬辰,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
○以姜柏年为大司谏,李廷夔为工曹参判,金德远为持平,李夏为正言,元万里超拜水原府使。
○因京畿监司状启,道内列邑官粜,不能遍及贫民,出江都米七千石,南汉米三千石,复以粜籴分给。
五月
[编辑]5月1日
[编辑]○朔日癸巳,遣左议政许积、礼曹判书金佐明、观象监提调吴挺一,改贞陵莎草。
○副护军尹文举辞病不来,命递右副宾客。
5月2日
[编辑]○甲午,以郑知和为刑曹判书,洪万衡为副校理,申晸为正言,特拜郑斗卿为弘文提学,仍除礼曹参判。
○左参赞宋浚吉上疏,请及端阳节省墓,上优答不许,遣史官传谕。
5月4日
[编辑]○丙申,大丘府私奴斗于之妻,一胎产三子。
5月5日
[编辑]○丁酉,领议政郑太和请暇扫坟,上命给由马及祭需。太和上疏辞,且请转往广州,省其先世墓山。上不许其辞,许以依愿往来。
○左议政许积请暇省墓,上以更待后日,遣史官传谕。
5月6日
[编辑]○戊戌,大司宪朴长远、执义朴增辉,论求礼县监李尚稷,与前郡守李克和,行婚于定制之后,违越国制,致坏礼俗,请并罢职,从之。
○正言李夏引避略曰:“武科初试试官,因台启重发,并被罢职之罚。近以六卿乏人,特叙重臣三人,而其馀试官,尚在罢籍中。大司宪朴长远、工曹判书吴挺一、判尹赵珩,不思事体之未安,一任朝家之驱使,晏然行公。故欲为论递,则长官持难。无非臣见轻之致,请递职。”答以勿辞。
○行大司谏姜柏年引避略曰:“同僚以新启发论,而臣意有不然。当初别叙,出于特恩,再三陈疏,自处已审,则臣未知其有伤于廉隅也。所见既异,不能苟同。而同僚既以见轻引避,何敢晏然?请递职。”答以勿辞。
○正言申晸启:“全不辞避,宜有相规,而累辞不获,黾勉供职,则一体并论,殊欠分别。混同持难,亦涉苟且。请递夏、柏年。”从之。
○以闵点、金澄为承旨,金万均为司谏,李翊相为校理,洪万容为吏曹参议,洪万衡为献纳,超拜郑晳为东莱府使。
5月7日
[编辑]○己亥,庆州、安东、仁同、大丘、义城、高灵、新宁、礼安等八邑,四月二十五日霜降。
5月9日
[编辑]○辛丑,持平金德远、赵圣辅、执义朴增辉、正言申晸递。初德远、圣辅,皆以京试官时,场屋造家失火事引嫌,增辉处置请出矣。德远等以意外请出,致有物议,复避,增辉以处置失当,引避。晸处置,请并出德远、圣辅、增辉,而旋以请出宪官,见非物议,引避。于是,德远等因晸避辞,又引避,玉堂处置,请并递,上从之。
○夜月入太微垣端门内。
5月11日
[编辑]○癸卯,以李翊为大司谏,李秞为执义,尹敬教、李萱为正言,李煦、洪亿为持平,金万重为副校理,李翊相为吏曹正郞,李旰为全罗右水使。
○坡州本月初六日雨雹,殷山、顺川初三日雨雹,如鸠卵。
5月12日
[编辑]○甲辰,左议政许积陈疏乞暇省墓,上许之。因命给由马及祭需,遣史官谕之。
○左参赞宋浚吉陈疏乞归。
5月13日
[编辑]○乙巳,前定平府使洪锡龟上言,请伸其父冤,上命究核其事,许其伸理。初锡龟之父浚,为昏朝吏曹正郞韩玉之婿,故谤浚者,谓浚以进士,为废母凶疏,而其父奉先制给其疏。及锡龟之弟圣龟,为潭阳府使,以世累被劾。锡龟当温泉行幸时,上言于驾前,乞令该曹,考核公私文籍,以伸父冤,事下礼曹。礼判赵复阳,请令义禁府考核文籍禀处,禁府以本府所藏誊录册子中洪浚之名,只现于丁巳交榜之疏,他无现出处,回启。礼曹启曰:“朝家之所考据,只在文籍。而禁府所藏誊录,如斯而止,似当许其伸理。”上允之。
○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备局诸宰三司,左参赞宋浚吉、平安监司闵维重亦命入侍。礼曹判书金佐明曰:“赵英圭褒奖事,曾有禀定之教,故敢达矣。”左议政许积曰:“此出于故相臣柳成龙文集中,似无爽实之事矣。”应教南二星曰:“英圭死节赫赫,在人耳目,合有旌表之典矣。”佐明曰:“全罗道御史别单书启中:‘查问英圭子廷老孝行实迹,则长城父老等,因及英圭死节之状,一如筵臣所达矣。’”上曰:“然则旌表。”上命忠清监司兼均田使,以赵世焕为从事官,使完毕文书。均田使闵鼎重,事未完而先递,故因其言,议大臣有是命。上命宋浚吉进前谕之,使姑留以俟《心经》毕讲,且教曰:“卿虽下去,世子入学时,卿不可不来,毋失其期。”懃恳甚至,二星曰:“浚吉若在,则前头典学,岂止《心经》数张?而遽尔许归,浚吉亦有退养之志,只以毕讲《心经》,为塞责之地,上下胥失之矣。”上曰:“玉堂之言是矣。非不知劝谕挽留,而秋来大礼时,必欲更见,姑许今日之请,俾卿得伸至情。秋来若不更来,则无宁今日劝留之为愈矣。”浚吉曰:“臣侍讲两朝,岂无犬马之情乎?所未可必者,疾病也。秋来如有一分自力之势,则岂敢负圣教乎?”浚吉又曰:“世子冠礼,定于秋间,而天有四时,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在圣人扶阳抑阴之道,当迟待明春之意,曾已陈达,则圣上特为允许矣。今春江华《实录》,详考而无可据之文,臣又以岁首当行之意陈达。今若以来秋行礼,则俱违于臣之前后所达。既不用讲官十二岁之请,则宁退于明春,未知如何?”二星曰:“冠礼入学,自是两件事,冠礼虽退于明春,而入学则不可退行矣。”佐明曰:“依宋浚吉之言,则冠礼当退于岁初,如南二星之言,则入学当行于秋间。虽未知某时定行,而冠礼必先于入学乎?”上曰:“当如是矣。”上谓诸臣曰:“顷日诸驸马第宅还入之意,既已传谕,又悉于疏批,而尚今有不安之心,不得还入。诸公主亦恳请,予欲勉副。而其新造第宅,或以五十间定式为言,则事多掣肘。欲与诸卿相议以处,诸卿之意何如?”积曰:“若从法制,以五十间为限,则必不得容接。参酌善处,恐无不可。”佐明曰:“五十间则难以容接,而旧第则皆以为过大,半减其间数,则未知何如?”浚吉曰:“圣明今思善处之道,不胜幸甚。虽未知祠宇行廊,皆入于五十间之限,而更加商量,俾无过度,似为得宜。”诸臣皆以量减间架陈达,上曰:“旧第近处,有公廨,若于此等处移造,则似便。而公基不足则私基亦为买给,以为添补之地然后,可以容接。至于于义宫近处,元无公地,私基不可不买给。令该曹待后日分付家基,粮布等物题给。”时,台启虽停,驸马等连上疏章,恳请还收仍入之命,至是上议于诸臣,命移构。而新构无减旧第,国人失望。领议政郑太和、兵曹判书洪重普,俱以驸马父,入侍时,强引小嫌,默无一言,人皆非之。正言尹敬教连启李浣事,请削夺,上曰:“罢职。”仍教曰:“军门阑入,自有其律。兵郞安得无罪乎?虽曰出于妄作,此而不治,后弊难防。徐文尚罢职。”敬教引避曰:“文尚之无罪,臣既陈达,而反下罢职之命,以无非奏事不明之致。请递职。”上曰:“勿辞。”敬教退待。
○以柳赫然为右捕盗大将。
○命训炼中军金镜行大将事,以李浣坐罢也。上教曰:“都监既无大将,中军虽已代领,凡事不可无检饬之举。使都提调主管。”
○玄风县船人偸窃田税,首谋二人枭示,其馀定配。
5月14日
[编辑]○丙午,以金德远为持平,申晸为文学,李休征为弼善,郑华齐为掌令,赵圣辅为献纳,超拜柳斐然北兵使。
○忠清道温幸时,沿路老人八十岁以上郑晔等二十八人,加资。
5月15日
[编辑]○丁未,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左参赞宋浚吉讲文义。侍读官金万重曰:“《孟子》以为:‘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人臣孰无格君心之心乎?第有诸己而后,能格君心。故人君苟非敬惮之臣,听之不详而用之不勇矣。”浚吉曰:“此固然矣。”讲毕,万重曰:“臣闻前日筵中,自上许浚吉归,使之待秋上来。《孟子》以一薛居州,在王所为言,而今殿下,不留一人,下情莫不缺然。”浚吉曰:“臣之情势,自上下烛许归,而年少之人,如是仰达,未知其可也。”上曰:“予之许归,出于知心,而万重之言,诚是矣。”浚吉曰:“臣以三代独子,丧子之后,儿孙幸占小科。今将归而荣坟,臣欲为率往之情,宁有极哉?”上曰:“予既自以为知卿心,卿亦知予心。暑退未寒之前,可以上来。”万重曰:“臣非不知浚吉情势,而臣之此言,为国家计也。以君子进退言之,浚吉无必去之义也。”浚吉曰:“臣何敢以君子进退自期乎?”
○杖江华水军未充定各邑守令。初江华各镇水军,皆以移属于江华陆军,而使本道从郡邑残盛,参酌分定,以充水军阙额,其中多有尤甚不充定守令,兵曹启请决杖。上令充定,只三名以上,皆决棍,当被罪者十二邑。宋浚吉因入侍,以太多为言,上更命十名内,只定一名,十名外,只定二名者,决棍,馀皆推考。
5月16日
[编辑]○戊申,以李翊相为副校理,金佐明为兼判义禁,金世鼎为司书。
○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上曰:“浑天仪,上年令玉堂官监修矣。更加申饬,看检精造,使不差度数可也。”左参赞宋浚吉曰:“尹宣举以礼待之臣,一朝奄忽,士友莫不叹惜。宣举常以罪人自处,至于章疏,一未书职,此则圣明之所知也。闻其死后铭旌,书以成均生员云。职名有无,虽不关于身后,而其在优礼之道,合有赠职之典矣。”上曰:“予欲一见,而不意云亡,深可惜也。命该曹,赠吏曹参议。”浚吉曰:“顷日筵中,以驸马第宅事下问,而臣既无见识,且昧法典,未能详达矣。外议皆以为上教极美,而诸臣不能明白敷奏,将顺其美云。以中门内五十间为定,似当矣。”浚吉又曰:“世子冠礼,以春夏之节定行,似为合当,故曾已陈达于榻前矣。虽未知朝家事势之如何,而既有所见,不敢不更达矣。”上曰:“入学冠礼,行于春秋便否,问议诸大臣。”
5月17日
[编辑]○己酉,献纳赵圣辅、执义李秞,以武科时片箭定式,不能申明,以致入格举子启禀不施,引避,处置皆递。
○礼曹以世子入学冠礼,行于春秋便否,议于大臣,则领议政郑太和以为:“祖宗朝王世子冠礼之行,不必在于春夏。而顷日儒臣,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之说,陈达于榻前,言有所据,似当依此施行。至于入学之礼,先于冠礼,亦无难便之事,则宜速举行。或春或秋,俱无不可。’行判中枢郑致和以为:‘王世子冠礼,行于春夏之节,似为宜当。而入学之礼,不必拘于春秋。’”上曰:“在外大臣处,收议以启。”时左相许积在外,故上教如此。其后积以为:“儒臣请行冠礼于春夏,言有所据,意非偶然。而春宫自经前冬重症之后,馀热犹存,真元未复,有难强行于暑月。如曰不可行于秋后,则迟待明春,亦或一道。至于入学之礼,不必拘于春秋。”上曰:“入学行于今秋,冠礼行于明春可也。”
○押送走回人金大善于清国。令义州境内边将一人押去。
5月18日
[编辑]○庚戌,文学申晸等上疏,请留赞善宋浚吉辅导春宫,上优答之。
○馆学儒生尹以性等上疏,请留左参赞宋浚吉,上慰谕之。
○右参赞赵复阳上疏,极言宋浚吉不可许归之意,缕缕数百言。答曰:“予岂不知缺然之怀者哉?窃附于古人诚信之意矣。卿言若此,予甚愧之。而嘉卿忧爱之诚。”
○领中枢李景奭,以曾被重斥于宋时烈,三疏辞职,上答曰:“卿以才德文翰,受两朝之恩遇,不可忘国事矣。予之待之也尤重,今乃固辞至此,何不谅予心若是?”遣史官谕之。
○持平金德远以曾为监试会试试官时榜目误书,引避递。
○前判书徐必远削黜之启,阅四月不从,至是始停。
○上御养心阁召对,讲《心经》。侍读官金万重曰:“讲论经书,若但记诵而已,无体验之实,则无益于学,当益加省察也。”左参赞宋浚吉曰:“自上讲《纲目》,通万古之兴亡,以为鉴戒,则固有益矣。不然而以多闻多见,夸视群下,则便是为人之学也,有何益哉?蒙养以端,习与智长,最为作圣工夫也。即今王世子,以幼冲之年,日讲《小学》,此乃作圣之基。而诸臣不过进讲数行文字而退,其所蒙养,惟在殿下日勤学问而教导之,臣之所望也。恒言曰:‘虽欲作非,恐子孙效之。’殿下着念此语而教训,则不但有益于世子,亦有益于圣躬矣。”浚吉仍欲于榻前辞退,侍读官李翊相曰:“宋浚吉出入两筵,裨益弘多,今且许退,臣窃慨然。宋时烈曾于召对之时,拜辞而归,此则出于情势之不安,而今则别无如此之事。自当从容下去,何必于仓卒之间,如是辞退乎?恐致骇于观瞻矣。浚吉素多疾病。今虽秋以为期,当此暑月,远作行役,前头病故,有不可料,秋间上来,臣未之必也。”上以既已许归,难于更留。翊相又曰:“臣才自北关上来,敢陈北路之弊。北路驿卒,自前优给结卜,且无烟户之役。一自详定法立之后,减其结数,且多烟役,不能支堪,举皆称冤。似当有变通之道矣。”上曰:“待闵鼎重出仕禀处。”翊相又曰:“北道人民,以丁役苦重,故不以生男为喜,至有弃而不养者。虽因风俗之不美,而徭役苦重之弊,不可不轸念而改之矣。”上命令本道监司,采取民情,俾无如前弃子之患。浚吉复曰:“臣之情势,既已陈达,请于前席,拜辞而退。”上曰:“予怜卿情事许退,而筵臣所达,固是矣。既许卿归,须体予意,如约上来。今日许归,专为后日之来。”浚吉固请面辞,上曰:“今日辞退则不可。”领议政郑太和亦以为言。上谓都承旨南龙翼曰:“左参赞素多病,当暑作此远行,遣御医权愉,持药物护行。且宋判府事,曾有所患,使之仍看其病。”仍教曰:“左参赞处,给马,祭需备给。”礼曹判书金佐明曰:“宋浚吉所达山陵祭烛事,何以为之?”上曰:“祭烛等数,甚为不均矣。”佐明曰:“士夫家祭时,皆用小蜡烛。以此用之,恐无不可。”上命六烛,改以小蜡烛用之。
5月19日
[编辑]○辛亥,上御熙政堂,引见左参赞宋浚吉。上曰:“卿今辞去,予倍缺然矣。”浚吉辞谢。上曰:“缺然相别,欣然更逢,则有如有终。昨日予意,卿须体之。”对曰:“臣虽愚暗,岂不知圣明之意哉?殿下待以诚心,而臣不以诚心报之,岂人理哉?”又曰:“今当远离,别无所达,而第昨日所达世子正当学问之日,自上必须自修为表率于世子,德器成就,俱有进益之资。此乃臣之所望也。赵复阳、朴长远,老成忠实,辅导东宫之任,责之两人可矣。”且曰:“人君自治之道,只在于经筵一事。虽或未开法筵之时,频数召对,无令作辍,此群情之至望也。”上曰:“当留心加勉焉。”浚吉曰:“明朝时,以景泰皇帝复号及钱皇后祔庙为盛德事。我朝则以复昭陵为盛德事。即今请祔贞陵之论,再发于久停之馀。他日论者,谈盛德,必与复昭陵,并举矣。自上持难固然,而毕竟必以义理,参酌善处焉。”上以宣庙朝未行之事为言,浚吉曰:“义理不如是矣。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当持守而持守,孝也,当变通而变通,亦孝也。胶守先朝未遑之事,不顾义理,不思变通,此岂继述之道乎?”仍问上候,又曰:“古语云:‘毋以病自诿。’愿加勉励之志,以图维新之业。臣累月入侍,今当远离,衰老又如此,区区犬马之情,何可胜达乎?”请退,上曰:“从容下去,调理上来。”右承旨金万基曰:“浚吉等上来时,虽或频开筵席,下去则复停,虽缘圣候未宁,若能勉强,岂无引接之时乎?毋谓浚吉之下去,频数引接,群下之望也。且浚吉临行,又以贞陵事陈达者,欲殿下之采纳也。贞陵事体虽重,求之义理之正,则亦非终始持难之事。今浚吉辞归,愿毋忘今日临辞之言。”浚吉曰:“万基所言,臣不敢当,而其所陈达,大槪是也。”上宣酝赐物甚厚,世子亦宣酝赐物。
○持平洪亿,以方在应推中,引避递。
○掌令庆㝡、郑华齐启曰:“神德王后祔庙之礼,大臣建议,儒臣陈箚,义理甚明,无复可疑。而圣明有所持难,抑以祖宗所未及行,而年代久远,有难轻议耶?臣等窃以为不然也。事有合于天理,宜于人情,而祖宗所未及行者,在后嗣王能举而行之,则岂不于祖宗有光?而真所谓继志述事之孝者也。臣等伏惟我圣祖开国之日,神懿王后,既已上宾,时惟神德王后,配我圣祖,受命上国,正位中壸。配宸极而毋一国,积有年所,及至昇遐之后,诞膺尊号,备仪陵寝,终始崇奉,无所贬损。而独于祔庙之礼,尚今阙焉,岂非圣朝之缺典,神人之遗憾也?顷因大臣陈达,贞陵废坠之仪,悉遵诸陵之制,举国臣民,惊喜感叹,皆以为:‘祔庙之礼,次第当行。’莫不延颈拭目,指日以待。天理人情之自不能巳者,于此大可见矣。请亟令礼官,议定贞陵祔庙之礼。”司谏金万均、正言尹敬教、李萱启曰:“人君之孝,莫大乎继述,而继述之道,必须追先王未伸之志,修先王未遑之礼,以光祖宗然后,方可谓继述之至也。臣等窃惟我神德王后,即我太祖大王之次妃也。太祖龙潜之时,神懿与神德,并为二妃,则位同体敌,初无尊卑之间。及其受命之日,神懿先已上宾,而神德继主中壸。正位配极,以赞我太祖开创之业,光膺皇朝之宠命,履至尊而母一国者,殆将五年。礼陟之后,国陵之制,上谥之仪,一视正后之礼。太宗大王养生送死之际,克尽尊奉之道,至于亲传香祝,则其名位之正,分秩之严,岂臣子所敢贬议者哉?一自贞陵告迁,其时议礼诸臣,至谓非嫡而妄为贬损,祔庙之典,阙而不举,终至陵庙俱废,香火永绝者,将二百年,神人之愤极矣,国家之羞大矣。我太祖大王在天之灵,亦必痛恨于陟降,而阴冀我后嗣之继述者久矣。幸今圣上达孝,聿追先志,夬从儒臣之言,克尽追远之诚,封陵建阁,庙貌一新。且遣史官,详考《实录》,四方臣民之所以延颈颙望者,日深且切。奈何《实录》誊出,已过时月,而入庙之举,尚无处分?臣等窃惑焉。夫以神德之正位至尊,而尚不得配食太庙,降同庶位,则是岂我祖宗之心,亦岂我圣上继述之孝乎?臣等闻宋太祖章孝皇后当太宗之世,不得与享于太祖,及至仁宗而始复陞祔。亦惟我祖宗朝,昭陵迁废,久不得复,至中宗大王,始因群臣庭请,而得复还安,至今谈者,皆称宋仁宗及我中宗之孝,以为帝王之盛节,此岂非今日之所当法者乎?人心难诬,公议难拂。请令礼官,一依典礼,速行神德王后祔庙之礼。”上皆不从曰:“子意持难,非偶然也。”论启逾月,不从,两司合启争之。
5月20日
[编辑]○壬子,以张善瀓为大司谏,朴增辉为执义,宋奎濂为献纳,申晸、李煦为持平。
○应教南二星上箚,略曰:
事固有远在数十百年之前,而人情之不平,逾往而逾激,有不容泯没者,其故何哉?其必有至诚恻怛之意,本于天而根于心,初不待于外假?故虽妇孺无知之氓,莫不追思而永叹,流涕而痛哭,其哀痛恳迫之情,历万岁如一日,而有不能自己焉。今此神德王后祔庙之论,再发于三百年之间矣。世代漠然,耳目不逮,初非驱迫而使之言也,又非利害之切于身也。而朝廷之上,一发其议,草野之间,万口同声,如水之赴下而不可复还,此可以见人心矣。国家之所以维持其气脉者,唯在于人心。逆之则乱,顺之则兴,故苟有不合于人心,则不以事在久远而有所忽忘焉,不以势有难处而有所废沮焉。事迹所载,不可尽举,而明宪宗之所以祔钱后,我中庙之所以复昭陵,是亦近事之可征者也。今殿下,有感于大臣之言,命复其园陵之制,又令史臣,考出《实录》,举国欣欣,皆以为:“祖宗朝所未遑之缛仪,今将复举。”而侧听累日。尚未闻有所处分,臣窃不胜其伤叹焉。神德之于神懿,初非有元次之分也,前后之别也。循前朝二室之制,有同时体敌之事。而及至龙飞之日,则圣祖之正配,唯神德一后而已,膺翟褕之尊,受臣民之贺。圣祖之所眷遇也,天朝之所宠命也,其名甚正,其分甚明。而独不得配食于圣祖者,何也?太宗之事神德,可谓至矣。间关奔窜之际,必亲扶掖,节祀香祝之传,无一毫之间隔,则其降杀之义,衰薄之举,决非太宗之本意也。臣固知殿下,以事关祖宗,姑有所持难,而抑恐殿下之所以为祖宗者,非所以体祖宗之意也。若徒诿于事关祖宗,而不知所以变通,则此岂帝王之达孝也哉?今者既已建丁阁矣,既已置斋郞矣,仪物程章一视诸陵,则入庙之礼,不过更进一节而已。若失此会更无所待,其何以慰神德之幽冤而答祖宗之所望乎?愿殿下,断自圣心,使缺典复完。
箚上七日,上不从曰:“予意持难,非偶然也。”时《实录》考出已久,而无处分,左参赞宋浚吉,因入侍,以大臣三司寂然为言,于是,二星独在玉堂,首发此论。
5月21日
[编辑]○癸丑,上以诸公主家舍事,命该曹听内官言造成。
5月22日
[编辑]○甲寅,上御熙政堂召对,讲《中庸》自十七章,至十八章,侍讲官南二星进讲。讲毕,二星曰:“十八章所谓父作子述,即继述之谓也。帝王之孝,推行祖宗之所未行,是谓大孝。臣向因一国公共之论,有所陈达矣,以此章文义观之,推行祖宗之未行,岂不美乎?侍读官金万重曰:”朱子之门人,问于朱子曰:‘先世未行之礼,今欲行之,恐祖先不知也。’朱子曰:‘子孙知之,则祖先便即知之。祖先子孙,一气故也。’事当理则可矣,何必以祖先未行为诿乎?“上不答。二星又进讲《纲目》,自周显王三十七年,至四十八年毕。掌令庆㝡,启请亟令礼官,议定贞陵祔庙之礼,上不从。二星进曰:”臣缘文粗达所怀,而台启又不得请。若以祖宗所未行持难,则群下之情,岂不闷郁乎?“承旨宋时喆曰:”三司之请如此,不可不深留睿思。“二星曰:”帝王之孝,变通继述为大。虽以《中庸》言之,武王不及追王,至成王之世,周公始行追王上祀之礼。何尝以行祖宗之不行,有歉于周公乎?今者上自朝廷,下至间巷,皆以为贬薄贞陵,断非太宗之事。今若持难,则是殿下不得归美于祖宗,而有不能继述之失矣。“上曰:”已悉予意于前箚之批矣。“
5月23日
[编辑]○乙卯,上教于政院曰:“诸公主家,先朝既已区处,到今岂有改构之理?论以惜费,则五主第宅再建之举,此岂惜经费之道乎?朝家只欲善处,有此别样之举,公廨易给之意,已定于筵中,又详于举行条中。而该曹不为奉行,乃敢以他空闲公基折给为请,其在事体,殊甚骇异。当该堂上推考,此草记还出给。”政院启曰:“今此诸公主第宅改构之举,实是圣朝美事。臣于顷日入侍榻前,亲承委曲之教,公廨折给,固出于万不获已。该曹草记,似未详其日曲折,而若有他空闲公基改构之处,则可无公廨撤移之弊,亦免财力糜费之患,此有司之臣所以禀启,而特勘之命,出于意外。无乃有歉于当初和平善处之意耶?既有所怀,敢此陈达。”上曰:“承旨既承榻前之教,而亦有此启辞耶?”时上必欲移撤公廨,而特推该曹者,盖改构主第,出于怒宋时烈之言,而无惜费之意故也。判书闵鼎重,因此终不供职。
5月25日
[编辑]○丁巳,以申命圭为执义,赵圣辅为文学,李奎龄、金万均为校理,李秞为司谏。
○正言尹敬教、李萱启曰:“臣等窃闻诸公主第舍,特令该曹造给,而间架过于国制,公廨将至毁撤,不胜惊惑之至。诸公主当初所居之室,奢僭逾度,致有公议,终至于不敢入居。自上念其无家,欲施亲亲之恩,则惟当量给财力,使之各得空闲之地,撤取旧舍材瓦,私自构成可也。今者重劳国家之力,费尽公府之财,一时营建五公主之家,当此时屈,有此举赢,四方听闻,将以为何如耶?况宫家,即私家也,公廨,即官府也。为营私室,毁出公廨,此实国朝所未有之事,而创自殿下,不亦未安之大者乎?且闻公廨之外,民居被毁者,其数极多,比屋呼天,有不忍闻。城中闲地,何患不得,而必至撤公廨毁民居,以伤国体,敛民怨而后,为快耶?至于间架之数,国制至严,今当改构之际,所当一申《大典》五十间之制,俾不敢僭逾。而窃闻自上谓以狭小,特有参酌加数之教,是乃导之以逾制也。国家之法,坚如金石,上行下效,捷于桴鼓。立法之道,当先自贵近始然后,方可以信于民。而今若自上先犯,则将何以责下之不率乎?殿下只欲为宫家地,而不念民穷财竭之患,不恤以私害公之弊,不顾坏制失法之害,臣等窃惜之。请亟停令该曹造给之命,使之各自私构,勿令移撤公廨而各给空闲之地,勿令间架逾制而一从《大典》之法。”又论刑曹参判李之馧听嘱枉法,囚禁士子之罪,请罢职。又论兵曹判书洪重普为其私人请嘱刑官之失,请从重推考,上不从曰:“大君公主等家造成时,该曹出物力,该监监役董其役,乃是流来古规,尔等何敢任自低昻乎?既自该曹造给,则移官府于官地,出公基而代私基,此实省民弊之举。尔等所论,皆是妄也。五十间而可容,则何惮而不为?玆事已悉于筵中,而尔等犹且云云,此则尔等不以诚信视君父。予未知其合于义也。李之馧既知其诬,旋即放送,则有何深罪之事?洪重普、李之馧,并从重推考。”
○应教南二星、副校理李翊相、金万重等,再箚请祔神德王后,上不从。
○行大司宪朴长远上疏,乞郡便养,上下该曹。回启曰:“长远以正卿重臣,为其老母,年垂八衰,乞外便养,其情甚恳。而长远方在列卿之首,且有台铉之望,其出有关朝廷轻重。从其私愿,出补州郡,揆以事体,有难轻议。”上依启,而令该曹优给米布,以为养。
5月26日
[编辑]○戊午,正言尹敬教、李萱避嫌,且论自该曹营给之非,公廨撤移之未安,民居被毁之呼冤,间架逾制之失。上下教政院曰:“观此台官避辞,则公廨毁出之际,民居被毁者,甚多,到处呼哭云,予已虑有此弊,公廨移出之事,已有区处,则万无民家被毁之理。今此之说,殊甚惊骇,该曹郞官招问以启。”承旨宋时喆启曰:“招问户曹郞官,则以为长兴库毁出处,元无闾家之被毁者,中使看审定标之内,当毁撤者十八家矣。”上以回启朦胧,更令明白问启。时喆回启曰:“更问于郞官,则以为长兴库坐地,只四百馀间,而围以墙垣,其内元无闾家,今此公廨撤移时,别无闾家被毁之事矣。”上始答台避曰:“避辞张皇,隐然用意,殊甚骇异,亦可哂也。其曰:‘迁移之际,每令造给,则不但无古规,恐其道难继者。’尤可笑也。自古以来,大君公主以下,绝无迁移之事,而迁移之中,亦未闻有如今日之事者。徒务自是,又饰其非,此予之所以痛恶者也。”
○吏曹参判尹鏶累疏递。
5月27日
[编辑]○己未,掌令郑华齐,亦论诸公主第宅移构之不可,且请正言尹敬教、李萱,并出仕,上答曰:“可言之事,言之可也,今以妄说,杂入胡乱,掇拾谏院之论,以作钓名之资,其于事君之道,殊甚骇异。”出仕事,从之。政院以上批未安,启请还收,上答以勿烦。华齐以承严批引避,处置出。
5月28日
[编辑]○庚申,以金万重为献纳。
○正言尹敬教、李萱以承严批,引避,上答曰:“观此避辞,则以予隐然用意一款,有若大机关者然,反复重说,盛气张怒,有若好胜者然,予虽昏愚,岂与尔等较哉?只自哂而已。勿辞。”及处置请出,敬教、萱皆牌不进。
○兵曹启请明日武科殿试时,前后直赴殿试之人及平安道遣重臣试取父子同参追赴后榜之人,并许赴,从之。
○全罗道长水县,雨雹。
5月29日
[编辑]○辛酉,平安道旱蝗。
六月
[编辑]6月1日
[编辑]○朔日壬戌,以赵复阳为大司宪,赵圣辅为持平。
○放式年文科殿试榜,取李德龄等三十三人,武科金应声等四十八人。曾命直赴殿试者,至是皆放榜。
6月2日
[编辑]○癸亥,执义申命圭、持平赵圣辅启曰:“往年冬至使一行诸臣,留在燕京之日,闻彼中豪贵家观灯之举,使臣三人,相率艶观,设荐街尘,杂于徒众,为彼戏侮,自贻羞辱。且于出来之时,逢着蒙王之母,往浴汤泉者,无端踵诣,要得一见,接席相对,受其饮馈。其不思敬重之道,随处妄作之状,不可置之,请其时上使李庆亿、副使郑𬬭、书状官朴世堂,并罢职。”累启不从。又劾康津县监李𩡘:“因讼场事,一时杀两人,听闻可骇。其蔑法滥刑之罪,不可不惩。请拿问定罪。”上从之。𩡘就理自辨,事皆爽实。禁府奏:“𩡘无可罪之事。台启中一时两人骈首就死蔑法滥刑等语,皆非实状,𩡘当分拣。而此事出于朴廷瑞家奴构虚呈状,不可不论罪。请令刑曹推治。”上命放𩡘,而治罪廷瑞之奴。大司宪赵复阳以召牌不进,应被推勘,引避递。
6月3日
[编辑]○甲子,以尹文举为大司宪,赵复阳为右参赞,金世鼎为文学。
○户曹判书闵鼎重以病陈疏辞职,上不许。
6月6日
[编辑]○丁卯,馆学儒生赵持正等上疏,请以龟山杨时、豫章罗从彦、延平李侗及我朝儒贤李珥、成浑等,从祀文庙,上不从。
6月7日
[编辑]○戊辰,应教南二星、副校理李翊相、副修撰尹深等上箚,请从公论,亟举神德王后祔庙之礼,上不从。
6月10日
[编辑]○辛未,以郑载嵩为全罗监司。载嵩以首相之子,拜广州未久,移拜是职,有物议。以母病辞递。
6月11日
[编辑]○壬申,吏曹判书李庆徽,得面肿,病日甚,连上辞疏,上不许,遣御医不离看病。至是,上闻其病剧,始许递,遣掖庭人,赐药物问疾。
○正言李萱上疏,略曰:
窃闻主第逾制,终致官府之毁移,闾里之愁怨,不胜慨然,有所陈达。瞽言才发,天怒遽震,前后严旨,皆出情外,而至于第三之批,尤非臣子所忍闻者。臣诚惶悚陨越,罔知攸措,席蒿私室,终未敢祗赴召命。今者道路相传曰:“台启之发相续,而主第之役不辍,今日言官,不足有无于朝廷”云,若是则朝廷蔑视台官,噫!亦甚矣。国之治乱,民之休戚,系于言路之通塞,则使言官不足有无,岂朝廷之福哉?殿下笃于亲爱而不顾时势之多艰,急于营造而不觉公议之难拂,强为此举,而不念天怒于上,民怨于下,言路索然,国不为国矣。臣既不能竭诚格天,乃反贻累于圣德,不足有无于台阁,而厚招国人之讥,何敢贪荣冒耻,更有所论列乎?乞罢臣职。
踏启字。时三司以主第争论不已,而上不听,使中使营造,萱有此疏。萱递后,执义申命圭、掌令郑华齐、庆㝡、持平赵圣辅、李煦、献纳金万重、正言尹敬教,皆引萱疏语,引避,玉堂处置,请并出仕,上从之。
○政院启曰:“近以主第事,两司争执,而殿下屡下严旨,群情莫不慨然。今此正言李萱之疏,虽以病乞免,而其主意则专在于一边论列,一边营构之未安。随事进言,乃其职耳。因其辞疏,遽递进言台官,殊非平心优假之道。请还收萱递差之命。”上答曰:“勿烦。辞疏递职,乃是规例,非如特递之比。直请还收,殊极骇异矣。”
6月12日
[编辑]○癸酉,正言尹敬教引避曰:“今日台阁,可谓难矣。欲阿谀承顺,只事逢迎,则非国家置台官之意也,欲遇事进言,少效职责,则殿下不惟不赐允从,乃反摧折抑制,必使谏官,失其职而后已,今日之处台阁者,岂不难乎?如臣无似,承乏苟充,殿下之贱恶也固矣。但人虽可轻,职是谏官。言虽刍荛,圣人必择。则惟当视其言之可用与否,岂可以其人而遂废其言也?况台启方张而一边营作自如,是以台阁为不足有无而无所顾惮也。殿下轻视台官,斥绝言者,欲令群下,惟其言而莫之敢违,则其流之害,将至于拒谏自用之归,此岂国家之福哉?臣心知其非,不及救正,而同僚之疏,先已上陈。臣内负私心,外惭公议,惶愧罔措,无面可显。当言不言,既令贻累于圣德,又令贻辱于台阁者,莫非臣之罪也。同僚之疏,不过直陈所闻,欲报补阙之责。而今乃直赐递免,以杜谏官之口,臣恐自是以后,人将以言为戒,上不闻过而国家之害,有不可胜言者矣。分义所在,虽不敢不赴召命,而决难抗颜台席。请命罢斥。”上答曰:“观此避辞,则狂言愤说,诚极可骇。予之箝制群臣,虽曰极矣,先就箝制之地,欲言箝制之弊,反可笑也。身居台职,处事如此,则上之侮之,何足道哉?勿辞。”敬教退待。政院以敬教批答,未安封还,请还收,上严批不从。
○执义申命圭、持平赵圣辅、李煦、献纳金万重、掌令庆㝡、郑华齐,亦以言事台官,至有特递之命,则含默不言之人,何可冒居台阁?相继引避,上并命勿辞。司谏李秞启请出仕,上从之。秞又启曰:“正言李萱之疏,虽以病为辞,原其本情,盖出于屡承严教,不敢自安。而且其疏中所陈之言,切直可观,殿下正宜采纳。而终靳一字之批,遽尔递斥,臣窃慨然。人主一举措,实关四方之观听。请还收正言李萱递差之命。”上不从。
○上御熙政堂,药房入诊毕。左议政许积曰:“户曹判书闵鼎重,病不得行公久矣。臣适往见,公事酬应,不至专废,而有时昏昏,迨不省事。决无坐衙之望,今姑许递宜矣。”上允之。礼曹判书金佐明曰:“副提学李端相,气质素弱,疾病又重,即今形势,无望供仕。若处散秩而礼待,则好矣。”上命递职。
○定三南监司挈眷之法,监司皆兼本邑牧守,而限二周年。京畿、江原、黄海道则依前除挈眷,以一周年为限。
6月13日
[编辑]○甲戌,以朴长远为吏曹判书、沈之溟为广州府尹,李选为修撰,金万均为副修撰。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诸臣。上曰:“六月之霜,诚可异也。”左议政许积曰:“霜降果非寻常灾咎。而农事付种则不减常年矣。”上曰:“雨水不至过多乎?”积曰:“雨水虽多,不至害稼云矣。”上曰:“六镇少雨,义州及江边邑,有旱灾,此最可虑。”领议政郑太和曰:“江边旱荒则无赈救之谷,是可闷也。”积曰:“臣在乡时闻之,各司奴婢之指征无处者,为今痼弊矣。”太和曰:“忠清监司李䎘状启中,亦以此为虑,至于上闻,而此事极为难处矣。”上谓承旨曰:“此是民瘼变通之事。其启本送于备局,禀处可也。”积曰:“平安道奴婢逃故之类,亦近二千口。忠清道奴婢变通时,一倂处置,似当矣。”上允之。刑曹判书郑知和曰:“全罗监司状启中,民有继母,奸淫他夫者,其子结缚告官。以中庙朝受教观之,则其母当服奸淫之律,其子则宜以结缚继母之罪,治之矣。”太和曰:“潜奸情迹,既已昭著,而其继母,颇饶于财,不为分给,故其子皆怨之,其设心,在于告其母而分其财。故监司已重科之矣。”上曰:“依中庙朝受教处之。”积曰:“李浣罢职之后,久未出代,甚可虑也。或言柳赫然可以为代,而若移差,则御营必多虚疏矣。”太和曰:“李浣事,台启甚紧,岂可更委重任乎?积曰:”浣且有身病,不如姑递矣。“上曰:”谁可为训炼大将者?“太和曰:”李汝发为平安兵使属耳,如不得已,则可以为之。此外未知何人可合也。“上曰:”训局大将相议拟入。“
○以李汝发为训炼大将。
6月16日
[编辑]○丁丑,以姜柏年为工曹参判,成𬬩为平安兵使,金宇亨为承旨。
○持平赵圣辅启曰:“往年冬至使臣,不自谨饬,大失仪度,其在事体,不可置之,故顷与同僚,相议举劾矣。今日掌令庆㝡,欲停论,再书问臣,臣以不可遽停答之。而不复更问,终至勒停,臣诚怪讶。台阁所见相左,则自有处之之道,何乃乘臣在告,汲汲如是?无非臣见轻之致,请递。”
6月17日
[编辑]○戊寅,掌令庆㝡启曰:“冬至使臣请罢之论,自是相规之意,而一向争执,实涉过重。臣欲停启,而同僚俱在告,不得循例发简,以书问之。诸僚皆答以当停,而持平赵圣辅,果有持难之意,且以为今方在告,不敢可否,有商量善处之语。臣再以必停之意送书,仍停其启。今以乘其在告,汲汲停论为言,无非臣不能见信之致。何敢苟冒乎?”执义申命圭、掌令郑华齐、持平李煦,皆以停论见斥,相继引避。司谏李秞处置,并请出仕,只递㝡,从之。
○前吏曹判书李庆徽卒。庆徽为人敦确,于侪类中,持论最称和平。人谓优于其弟庆亿云。
6月18日
[编辑]○己卯,持平李煦,以重发之论,相议以停,厥失惟均,而立落不同,引避。持平赵圣辅、掌令郑华齐、执义申命圭,亦皆相继引避,司谏李秞,又以处置乖当引避。献纳金万重以臣与李萱,初因一事,或疏或避,萱递臣否,不可晏然随参于还收之启,引嫌请递。上并命勿辞。玉堂请出万重而其馀并递,上从之。
6月20日
[编辑]○辛巳,以南二星为执义,朴增辉为司谏,宋昌、李观征为掌令,申晸、任相元为持平,鱼震翼为正言。
6月22日
[编辑]○癸未,执义南二星以为:“向日筵中,自上询诸主第宅之事,臣以玉堂入侍,终不能据法争执。而本府方以第宅事争执,臣不敢论列于其间。”引避递。
○以柳赫然移拜训炼大将,李汝发为御营大将。时左议政许积,因入侍启,上曰:“顷日训炼大将差出时,臣意则欲以柳赫然,移授训局,御营则以他将差出,而领议政之意,与臣不同,故臣不敢争矣。今闻外议,则以训局设立已久,累经宿将,而御营则新设,不无轻重之别。且训局兵则军容虽盛,而颇有骄横之习,抚御实难适中,管下诸将,皆以曾经阃帅,有名宿将。差任大将,若非望重则难于镇服。赫然、汝发,似当换差。”上曰:“御营亦非轻歇之地,予意则莫如仍授之为是也。”积以外议,似不满于汝发,申请上许之。
○上御熙政堂,药房入诊后,引见庆尚监司闵蓍重、广州府尹沈之溟。左议政许积曰:“岭南接邻倭国。东莱之事,虽有府使方伯,亦不可不同议以处也。我国轻视倭人,至于李万雄剿灭之请,诚极可笑。蓍重今方下去,宜以随事善处,勿令生衅,申饬也。”蓍重曰:“我无可恃之事,何可轻易生梗?”上曰:“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凡事必随时善处,大事则启禀以行。”蓍重曰:“换米,乃岭南之大弊也。东莱捧米之时,府使不能亲捧,使军官监捧,故多有奸细之弊。若定差使员看检,则好矣。”上可之。上问之溟:“有何可言?”之溟曰:“臣于十年前,曾经此任,备悉邑弊,其中难堪之弊,乃募入人分粜也。此类甚贫,既食官粜之后,不能备纳,则军饷渐缩,欲督捧则流散可虑矣。”上曰:“其弊如此,故自前此类,不为多给。依此为之。”
6月23日
[编辑]○甲申,校理李翊相、李奎龄、修撰李选、副修撰尹深等上箚曰:
言路之寄,只在于台阁,而台谏之不得其言久矣。上无宽容之度而摧折之日肆,下有激恼之忧而阻隔之日甚,今之言路,可谓杜绝不通矣。臣等窃覵殿下,于即阼之初,甚有转环之美,凡所论列,应之如响,在朝臣邻,举皆欣悦,以为大业可做,至治可回也。及至临御既久,渐不如初,酬应寝倦,厌薄渐加。反于所欲则不从,激于好胜则不从,事系内司则不从,论及宫戚则不从。循乎公议则谓之掇拾,发于慷慨则恶其矫激,辗转乖违,日益疏斥。臣等溯以计之,五六七年之间,以台启得请者,盖十无二三焉。虽有明白易见,不可不从之论,若发于台谏,则断不回听,终因诸臣之言而允许者,比比有之。至如顷日还收诸驸马仍入之论,两司俱发,阅月争执,而殿下终始牢拒,台启既停之后,乃有改构之命,特以不欲从台谏之言耳。率是以往,不计国之利害,事之得失,惟台谏之言,一切不听,虽古之拒谏之世,不如此之甚也。不惟不听而已,待之极其厌恶,辨之殆类争讼,或詈之以情外之教,塞之以菲薄之喩,诘之以语句之误。此尤非人君临下之体也。近者李萱之疏,虽因情势之不安,称病乞免,而若其所陈,盖欲尊朝廷而重台谏,其言诚是,其意可尚。不复赐批,因而递之。且尹敬教避辞之批,摧骂太甚,而至下箝制君上之教。夫人臣进谏于君上,莫非献可替否之义,弼违格非之事。若以此督过,而谓之箝制,何事可言?臣等之所以私窃忧叹而反复于此者,非敢为敬教地也,实恐王言一播,中外失望也。孟子曰:“𫍙𫍙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謟面谀之人至矣。”孔子论一言可以丧邦,不过曰惟其言之莫予违。圣人之所重如此,奈何忽之哉?
答曰:“进诫之意,予用嘉尚。”箚上十馀日,久靳批报,至是始赐答。
6月24日
[编辑]○乙酉,弘文馆校理李翊相等上箚,请祔神德王后于太庙,上不许。
6月25日
[编辑]○丙戌,以金佐明为户曹判书,兪撤为刑曹参判,李廷夔为行大司谏,申命圭为执义,南二星为副应教,洪柱国为修撰。
○三南大水。
6月29日
[编辑]○庚寅,太学儒生赵相愚等上疏,请速行神德王后祔庙大礼,上不许。
秋七月
[编辑]7月1日
[编辑]○朔日壬辰,执义申命圭、司谏朴增辉、持平申晸、任相元、正言鱼震翼等合启,略曰:
今者神德王后祔庙之论,三司交请,已浃数月,而天听日邈。以殿下仁孝,何乃迟疑慎重,若是之过乎?恭惟神德王后,生既母仪于一国,没当庙享于百世,实不易之定论也。只是当时议臣,见识舛谬,终乃至此,曷胜痛恨?以言乎太祖之笃念,则𫷷仪宝册,隆制陵寝,以言乎太宗之诚孝,则祗奉禋祀,亲传香祝。於戏!其为死生之恩,存没之奉,终始若斯,则独此祔庙之未遑者,夫岂祖宗之本意也?幸赖我圣上诚深追远,惕然感发,因山旧仪,一命尽复。而閟宫正享,犹独阙焉,则岂非大欠典乎?呜呼!此论,始发于宣庙之朝,而今则宣庙之所疑难者,既已尽许。独于祔庙一节,如是坚持者,果何意耶?殿下若夬视乾断,亟举缛仪,不但母后幽冤,可浅于九地之下,祖宗在天之灵,亦必悦豫于冥冥中矣。请亟令礼官,议定祔庙之礼。
上不从。
○以尹鏶为大司宪,郑华齐为正言,金锡胄为副校理,沈梓、吴始寿为承旨,张善瀓为兵曹参判,金澄为全罗监司。
7月2日
[编辑]○癸巳,遣承旨金宇亨于典狱,释其轻囚。命牌招刑曹堂上,疏决罪囚,俾无酷暑滞狱之患。
○校理李奎龄、修撰李选等上箚,请亟举神德王后祔庙之礼,上不许。
7月3日
[编辑]○甲午,太学儒生赵相愚等,上疏再申神德王后祔庙之请,上不从。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领议政郑太和曰:“史官新荐中居右者,若有故,则下荐之人,不肯应讲,自中荐次,非朝家所知。故在前新荐中首副荐,若罢散或下乡,则以下荐使之应讲,乃是古规。而近来年少之人,自便成习,殊极可骇。自今以后,首副荐若罢散或在外,则以下荐使之应讲,永为定式似可矣。”上允之。上曰:“闻岭南水灾甚酷,殊可惊虑。”左议政许积曰:“安东水灾,诚大变也。闻邑内数十里之地,如覆盆水,而江水则不涨,北门外小涧,顷刻遂成大江,颓城而入,客舍崩溃,判官几死幸生,营将亦被其患,尤可怪也。”太和曰:“世子会讲,以冲年不举,而逐日烦禀,不当矣。”上曰:“今姑停禀,待十一岁后,取禀可也。”
○改定监司、守令相避法。左议政许积白上曰:“同姓三寸侄女夫,《大典》相避条,大文则无之,小注则有之。在前科举相避,亦以大文用之,顷因领议政陈达,令用小注矣。监司之于守令,事体至严,相避之法,岂可从轻乎?”领议政郑太和曰:“自今监司、守令相避,用小注事,定式宜矣。”上允之。
7月5日
[编辑]○丙申,太学儒生赵相愚等,三上疏,申祔庙之请,上不许。
7月6日
[编辑]○丁酉,大司宪尹鏶,以推勘未毕,引避递。
7月7日
[编辑]○戊戌,以李庆亿为礼曹判书,李尚真为大司宪,郑𬬭、闵点为承旨,丁昌焘为掌令,李东显为忠清兵使,申浏为庆尚左兵使,洪万锺为奉教,申翼相为检阅,金万基为副提学,李观征陞拜锺城府使,李萱为文学。
7月8日
[编辑]○己亥,两司多官来诣阙下,请赐对,上适有未宁之候,命书进所怀。多官以稍待圣候平复更来请对,启达而退。
○湖西疠疫大炽。
7月11日
[编辑]○壬寅,宪府启曰:“顷日本府开坐时,有丧人朱震机者,为复母兄之仇,累然呈状,观其状辞,情甚可矜。故取考刑曹前后文案,则此狱推核,已至三年。且自上至下此狱非寻常杀人之比,十分明查,从速取服之教。推官不肯惕念,了无穷核归一之举,且使狱囚,公然出狱,任其行止。其终始怠忽接狱不严之状,殊极可骇。前后推官,并命罢职。其时监司不能检饬,从重推考,令本道别定刚明推官,从速处决。”从之。
○吏曹判书朴长远五上辞疏乞递,上许之。长远曾为本职见劾故也。
○以李庆亿为吏曹判书,朴长远为礼曹判书,姜柏年为大司谏,李选为北评事。
○宗室河阳令材,进孝庙御笔,上优批,仍命准职除授。
7月12日
[编辑]○癸卯,凤山、安岳、信川、载宁、文化、延安等十六邑税船,并于三月二十二日,致败于洋中,渰死四十七人,臭米三千一百二十四石,因户曹启辞,并荡减。
○文学李萱上疏辞职,踏启字。萱在谏院时,以主第事,累被严旨,陈圣教未安之意,且引病乞递,上不赐批旨,踏启字而递。喉司覆逆,谏院争执,上终不允从。至是,萱拜是职,陈疏略及前事,仍乞递职,上又踏启字以下,显示厌薄之意,群下叹惜。
7月13日
[编辑]○甲辰,吏曹判书李庆亿陈疏辞职,曾以赴燕时事被论故也。上优批不许。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备局诸臣,三司请对入侍。领议政郑太和曰:“臣等以今日三司之论,圣上必赐允兪,故未及仰达矣。神德王后祔庙之事,宣庙朝累年论启,虽未蒙允,而今则事势与前有异。既已封陵建阁,犹于祔庙一款,有所持难,群情望切,朝野同辞。两司既已合启,而宾厅启达,百官庭请,亦将次第而发矣。何必待如此而后,从之乎?”左议政许积曰:“臣于当初献议,力主封陵建阁,而以祔庙为重难,致上持难至此,此则臣之罪也。”上曰:“予之不从,诚以事体重大。下之争执,予之持难,各有所见矣。”积曰:“凡论议无举国雷同之事,而至于此事,中外所同,公议可见。祖宗朝处置是非,不须云云,不如速从之为得也。”上问:“向日三司请对者何事?”执义申命圭曰:“臣等所请,亦以此事也。此事与宣祖朝有异。既已封陵建阁,不可不作主,既作主则不可不祔庙。其时议礼之臣,似因一帝一妃之说,有此致误,即今园陵诸仪,次第举行,而独于祔庙持难,窃恐未烛群情而然也。”持平申晸曰:“此实合于天理人情者也。三司争执如此,而当靳一兪,圣意虽在慎重,不当若是持难也。”校理李奎龄曰:“今此祔庙之礼,乃是次第应行之事。而至今持难,臣恐过于慎重也。”上曰:“诸臣所达,皆已具悉。而猝变予见,亦未易也。”奎龄曰:“虽以祖宗所未行为难,而若久从,则实有光于祖宗矣。”命圭曰:“其时有别庙当设之议,论议之携贰,盖以此也。所谓别庙,未知何所据而然也。”校理金锡胄曰:“别庙之言,今不必提起。此虽出于其时儒臣,而甚为无识矣。”命圭曰:“神德王后,母临一国者五年,固无不可祔庙之事。而古有一帝一后之礼,故其时廷臣,溺于所闻,引用此礼矣。”上曰:“桓祖以上,各配一妃,其时之礼或然矣。”诸臣各陈所怀后,上以殿宇狭窄,命只留三司一员,其馀皆出。命圭以合启启祔庙事,上不从,又论主第事,上不从。正言鱼震翼,以主第事论启,上不从。命圭曰:“此事两司争执,今已三朔,上意必以为支离。而公议已发,不可中止。”上曰:“此有不然者。欲移公廨,实为民家撤毁之弊。而台谏之请勿造者,何意耶?予未知其可也。”积曰:“今此毁移主第,出于不得已也。先王造给之家,不能奠居,则自上所当营给他家。而臣意则量给财力,亦无不可,允从台启宜矣。”上曰:“给财力,只是扶助而已。何可以不造给乎?”江华留守金徽曰:“铁串佥使、井浦万户,农后当还移本镇,而事多难便矣。”兵曹判书洪重普曰:“升天府,旧有别将,铁串移镇之后,又别设别将于铁串。升天府之于铁串,相去不远。若复移佥使于本镇,则不须仍置别将。”上曰:“然则减去别将。”
7月14日
[编辑]○乙巳,执义申命圭、持平申晸,以入启公事,不为行印,引避递。
○左参赞宋浚吉上疏,陈病状,请递兼任成均祭酒、缮工、典医两监提调,上答曰:“一自面别以后,思想之怀,曷有极哉?但炎热方酷,暑湿未除,须体面谕之意,待秋上来。是予日夕企望者也,卿何以筋力为辞?至于医监提调,已副卿意,卿其安心勿辞,毋负予意。”遣史官谕之。
○黄海道疠疫甚炽。
○四学儒生成至善等二百馀人,上疏请举神德王后祔庙之礼,上不从。
7月15日
[编辑]○丙午,以李秞为执义,李光迪为掌令,李敏采为持平,申晸为文学。
○户曹鸿山税船三只,不逢点于元山,上于沙格定罪启目,判曰:“不逢点于元山,私自过去,败船监官沙格则区别首倡,依事目科断,不败船监官沙格等,首倡则刑推,全家徙边,其馀沙格,定配而勿以为例。”
○庆尚道安东府大水,漂没渰死十九人,上命举恤典。
7月17日
[编辑]○戊申,遣御医,看判中枢宋时烈病。时时烈在清州,得痢患故也。
7月18日
[编辑]○己酉,吏曹判书李庆亿三疏辞职,上答曰:“此非时平之世,诸臣不可徒以廉隅,洁身退处。其体予意,从速察职。”
○礼曹判书朴长远在衿川,上疏辞职,上答曰:“固辞太烦。何用乃尔?卿其上来察职。”长远既辞铨衡,又辞是职,上批如此。
○刑曹判书郑知和,陈疏递。
○行大司谏姜柏年、执义李秞、司谏朴增辉、持平李敏采、正言鱼震翼、郑华齐合司启曰:“合启之论,争执半月,而尚未蒙允。无非臣等诚意浅薄,不足以感动天意,而舆情益郁,公议益激,此臣等所以合司而争之,必以得请为期者也。神德王后名位之正,备仪之盛,前后进言者,论之已悉矣,臣等不敢更举前说,请将天理之所易晓,人情之所难诬者,终始陈之。呜呼!于天理所当然者,有一分欠缺,则坏了一分天理,于人情之所同然者,有一时差失,则便拂一时人情。母后跻祔于太庙,乃万古不易之常经,而尚今不举,已阅三百年之久,则其为欠失,岂但坏一分天理,拂一时人情而止哉?以母后尊奉之仪言之,既已受诰而配极,则后嗣王以母道事之礼也,后嗣王既以母道事之,则一国臣民,以母后尊之,亦礼也。生为一国之母而没不得配食于太庙,臣等曾未之闻也。以人主奉先之义言之,有园陵则必有寝阁,有寝阁则必合食于閟宫,亦礼也。有园陵而无寝阁,固为非礼之礼,而有寝阁而阙庙飨,失礼之中,尤为失礼。则其于哀荣隆杀,前后悬殊,陵制庙议,有所区别,果可谓合于天理,顺乎人情者乎?殿下既已快许于建阁之议,今乃持难于入庙之论。将次第举行之典,置之于半可半否之间,使天理几明而复晦,人情始快而还郁,此群下所以疑惑,而亦不能无憾于天地之大也。况秉彝之天,无别于贵贱,感通之理,无间于幽明。群情之所不快者,则殿下之心,必有所不安者矣。殿下之心,有所不安,则洋洋在天之灵,亦必有不释然者矣。苟不释然,则其于明粢清涤之荐,欲其飨之而恐不肯顾歆也。向使欠典,实出于祖宗之本意,犹当速改,以求至当之归,既知其出于议臣之谬见,而以追议为嫌,必欲因循而无改,则九地幽冤,无时而可泄,一脉公论,无时而可伸。臣等以天理人情,反复而思之,今日所争,乃一国公共之论也。请加三思,更勿留难,亟定祔庙之礼。”上不从。
7月19日
[编辑]○庚戌,宪府论忠清兵使李东显从前滥猾之罪,不可复畀阃帅之状,请罢职,累启不从。
○副应教南二星等八箚,请亟举祔庙之礼,上不从。
○黄海道自本月初四日,至初十日,大风大雨,木花各谷,无不被害。
7月20日
[编辑]○辛亥,以申晸为持平,朴世堂为修撰,金万重为副修撰,尹深为献纳。
○合司更申祔庙之请,上不从。自是一日再启。
○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领府事李景奭请对入侍。入诊毕,景奭曰:“朝纲不振,君命不行。试以政事间事言之。都目大政,古虽有退行之时,不出次月之初。而今则如是迁延,国事至此,诚可寒心。臣之所望,唯在于殿下躬自振作。出令亲政,分付政官,定日行之,则孰敢自便退在乎?秩高重臣,不可一向辞退,而近来过尚廉隅,不顾事体。昔在仁祖朝,有加由之命,则不敢陈疏,虽被罪而蒙叙者,亦不敢辞职矣。今则人之责廉隅太刻,被弹之后,即出行公,则人皆以伤廉隅诮之,时俗不得不如是矣。”左议政许积曰:“李庆亿被论之事,臣等未知其可论,既停之后则所当出仕,而尚今不出,甚不可也。牌招不进,则推考而更招可矣。”上曰:“都目渐退,不可一向引入。李庆亿牌招察任。”景奭曰:“李殷相被论事,臣常惜之。问于张善瀓,则以为其时有所闻,不得不论,而初以簠簋不饰等语,泛然论启矣。人或言其措语未详云,故厥后论列其所犯云。殷相以袭训家庭之人,岂有如此之事?其文才难得,而抱屈已久,臣实惜之。吴挺纬亦岂至于如此乎?近来流传之言,难信如此,何可以暧昧之事,永为废弃乎?”积曰:“此事臣曾于榻前,略陈查处宜当之意,则善瀓以都承旨入侍,以台启查核为未安。其言有理,故不为强辩而退矣。今者大臣,既发其端,臣请陈其曲折。当初台启,只请罢职,其措语亦但曰:‘簠簋不饰而已者。’欲遵古者待宰臣之体。而臣意则有不然者。两臣所犯,果如台启,则宜有应施之律,不但罢职而止,若涉冤枉,则匹夫含冤,亦宜伸理,况两臣位在宰列,且曾向用者乎?不可置之于疑似之间,而莫之辨也。挺纬事则有不难辨者。台启以受赂缓狱为言,而所谓罪人四名,挺纬杖杀者二人,二名则一样严刑,未及取服,而挺纬径先递归云。若考其文书则可知。贷银买庄事,松都文书,与管饷无异,银货取息,一一置簿,今若取考,则亦可知也。臣曾与宋时烈,语及于此,其意亦以为不可不查。而但以拏推查核,为得体,臣意则当初只罢其职,既下叙命之后,到今拿问,反伤事体。臣顷对善瀓,又言此事,则以为:‘吾初以风闻论启,朝廷更为收用,亦无不可云。’臣言:‘因台启拏推之人,例有查处之举。则此事查辨,庸何伤于台谏乎?来查之前,何可复为收用乎?’以是问答矣。”景奭曰:“古人虽被重罪,若其人可惜,则有涤瑕荡垢之事。必待查问而后用之,非古之道也。”积曰:“殷相之事,出禁收赎,多归私室云者,非但于理不近,且闻收赎元数及用下遗在之数,明有文书云,查之不难。至于防纳事,无迹可寻,查出未易,发问于渠,则必有所对。且所谓防纳,亦不过豹皮云,设令真有是事,此岂终身废锢之累也?挺纬之才谞可用,殷相之文才可惜。若查得实状,则台启只归风闻失实而已。”上命李殷相、吴挺纬事,并查核。积又曰:“礼曹参判郑斗卿,以文章名世,国家所当推奖。而本不以世事留意,且年过七十,病难察任。前头北关有奉审之行,请今姑改差,以无故人差出。”上从之。
○吏曹判书李庆亿牌招不进,仍上疏请罪乞递,上不许。
7月22日
[编辑]○癸丑,遣礼曹正郞曺致中,改智陵莎草。
○大司宪李尚真辞不至,递。
○平安道大水人多渰死,上命本道举恤典。
○特叙前大将李浣。
7月23日
[编辑]○甲寅,以李时术为吏曹参判,金万基为吏曹参议,郑知和为大司宪,李敏叙为舍人,李翊相为吏曹正郞兼司书,朴世堂为吏曹佐郞,李润朝为检阅,李浣为捕盗大将,闵应骞为庆尚兵使,具文治为统制使,卢锭为济州牧使。
○上御熙政堂,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领议政郑太和曰:“统制使李道彬,以土疾病势甚重云。似当改差矣。”上许之。左议政许积曰:“训炼新军,多有自愿入属者,盖渠辈闻其军制,同御营军,故乐赴矣。此辈闻训炼都监之名,视同死地,势难募军,宜改以他号。”上曰:“号以新抄别队如何?”训炼大将柳赫然曰:“加以训炼二字,宜号曰:‘训炼别队。’”上允之。兵曹判书洪重普曰:“精抄大将别为差出事,前已下教。而兵曹若不句管,则必有掣肘之患。以秩高武将,差出中军,使之操炼,兵曹检察,似为得宜矣。”上曰:“以军门体例言之,则中军不得行大将之事。若以武将秩高有才望者,差出别将,如禁军别将例,使之领率可也。”重普曰:“精抄厅行用文书,不可无印信,而借用本曹军色郞厅印信,事甚苟简矣。”上曰:“精抄厅别将及郞厅印信二颗造给。”积曰:“守御厅、摠戎厅,亦无印信,以礼曹奉使印用之矣。”上曰:“守御、摠戎两厅印信,亦为一体造给。”赫然曰:“训局需用,皆自粮饷色备给,而即今饷厅物力,将难支用,事甚可虑。或以为饷厅所管屯田,使各官收拾,事多虚疏,别将依前自都监差送,则可以收拾,以补需用云矣。”积曰:“别将既罢之后,屯民尽散,民人等呈状,请出别将。久罢之事,虽不可复设,军士赏格时,财力难办,请问于主管之臣处之。”户曹判书金佐明曰:“饷厅本以各处屯田,逐年收税,以为根基,而一自令各邑句管之后,收税之数,渐至减缩。若使本厅,择送别将,则可以着实收拾。而别将既罢之后,还复差遣,有伤事体,就其中田结最多处,为先差遣别将,则庶有实效矣。”上允之。佐明又曰:“司圃署贡物既罢之后,西果等物,供上于司饔院者,未能精择,时或点退。一殿供上米十七石,而本曹加给五石。必复山参桔梗贡物然后,可以支撑云,而此则事体不当矣。”上曰:“自该曹随便。”顾见右参赞赵复阳。曾已疏陈鸿山税船沙格监色尽行枭示之不可,又言海西水操合操于康翎之失,上累日不报。至是,复阳入侍,言及疏辞,上曰:“予意亦如此,故今已改之矣。”复阳曰:“今见户曹草记,当死者生,好生之德,孰不感激乎?”又以水操事,更申前疏之意曰:“习操军士,经历险岛,恐有不虞之患。故敢为仰达,而今则期限已迫,势将不及矣。”上曰:“卿之所陈,为虑人命之多死,其言甚好矣。”时屯田为各邑大弊,别将有害无益,而主管之臣,为其私人,差除别将,既罢之后,欺瞒圣聪,复请还设,其言不直。而上不悟,遂允其启,人皆忿叹。
○咸陵府院君李澥,辞春秋赐米。初澥屡请致仕,而上不许,澥于是不受常禄,以示必欲致仕之意,大臣白上,春秋赐以米十石大豆五石。澥既致仕,有奉朝贺正三品禄,故澥辞春秋别赐。
7月24日
[编辑]○乙卯,领中枢府事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行判中枢府事郑致和等,率二品以上,会于宾厅启曰:“神德王后祔庙之请,即举国上下公共之论也。三司之臣,援例而争之,韦布之士,据经而陈之,岂不以存而母仪一国,殁而庙享百世,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道谊,而事关宗祏,不容少缓者耶?此理皎如日星,虽愚夫愚妇,亦皆知之。以殿下之明圣,非不洞烛乎天理之所安,人情之所在,而持难至今者,无亦以所关重大,有难轻举也耶?臣等之意则有不然者。事既重大则尤宜速行,不当留时引日,以违天理而拂人情也。臣太和、臣积等,顷于前席,备尽陈达,合司连启,亦已久矣。而日伫兪音,迄未有闻,臣等于此,益不胜闷菀,玆与诸宰,共诣宾厅同声仰吁。伏愿圣明,快从群情。上不从曰:”卿等之请虽如此,予意则不然。“
○四学生成至善等,再疏申祔庙之请,上不从。以馆学分疏,特推大司成李敏迪。户曹判书金佐明,仍入侍陈达曰:“儒生上疏,留待累日,尚不批下,不无弊端。所供之物,责出于户曹,至于市井,皆被其害矣。”上曰:“从前馆学无分疏之举。今者幼学,别为陈疏,事体不当。政院何以捧入耶?大司成难免其责,推考。”
○开城府生员李益谦等二十四人,上疏请祔庙事,上不从。
○户曹启曰:“鸿山县税船监色沙格论罪事,当依判付奉行,而但监官沙格中,首倡者则当依此定罪,而随从者,皆用次律乎?每船各有色吏,而色吏则不入于判付之中,何以处之乎?且一船中沙工为主,而格军则便是率下,进退行止,皆由于沙工,则不败船格军之皆被次律,亦似太重矣。今此判下之辞,当为日后成宪,不可不指一定式。”上曰:“首倡依事目科断,则监官以下,至于沙工,皆用全家之律,首倡全家徙边,则以下皆用定配之律。格军则奸滥者外,并用徒年之律,色吏则与监官一体论罪。”
○禁府请以李殷相、吴挺纬查核事,移送刑曹举行,上从之。
○掌令宋昌引避曰:“即伏闻前参判李殷相、吴挺纬等事,因大臣所启,方有查核之举云,臣于此不胜其未安焉。槪当初所论,既非目睹,苟有可辨之端,则论事之臣,亦不必自信所闻。而但国家既许以风闻论事,则随闻举劾,乃是台谏之职也。虚实之辨,自有公论,到今查核,不亦有伤于国体乎?臣以其时参启之人,所论之事,既被查核,则今不可抗颜台席,复有所论列。请命递斥。”处置出。
○上下教于侍讲院曰:“祖宗朝世子年幼入学时,讲《小学》题辞,事甚稳当。今亦依此为之。”讲院请以上教,问于师傅宾客。
7月25日
[编辑]○丙辰,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申前请,上答曰:“已谕于昨日之批矣。”
○定以八月二十四日,行王世子入学礼。
7月26日
[编辑]○丁巳,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申前请,上不从。
○以户曹判书金佐明、礼曹判书朴长远,为靖陵丁字阁重建厅堂上,依贞陵重建厅例,勿令各邑出待,自宣惠厅给粮馔价米。
7月27日
[编辑]○戊午,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又申前请,三司连章,请益恳,上皆不从。
○宪府启曰:“顷日筵中,因大臣陈达,有前参判李殷相、吴挺纬等查核之举。凡台论苟或失实,伸雪自有公议。至于查核之举,有伤国体,且启日后无穷之弊,此国朝所未有之事也。况台阁论事,既许以风闻,而若皆一一查核,则是乃讼场争辨,非所以严公议而重台阁也。物情皆以为不可,请还收查核之命。”上不从。争执累月,终不从。
○正言鱼震翼,以论宁海府使郑承明失实,引避,大司谏姜柏年、司谏朴增辉、正言郑华齐,皆以论事失实,引避而退。
○命旌表中和校生金爱格妻奉生之闾。爱格为人所构,诬被杀人罪以死,而所谓见杀者,实不死。奉生痛其夫冤死,必欲复仇,变着男子服,出入山寺野村者,十四年,而竟得其仇人,告官杀之,快雪夫冤。远近闻者,莫不嗟叹,以为从古所罕,监司闵维重以闻,有是命。
7月28日
[编辑]○己未,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申前请,上不从。
○执义李秞、掌令李光迪、持平申晸、李敏采,以既论李东显图嘱之状,旋即停启,见非物议,引避递。时东显之启,已至累日,东显奔走图嘱,人莫不骇。秞等以图嘱之状,及于启中,而未久停启,致有物议。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入学时,《小学》题辞进讲事,问于师傅宾客。则师领议政郑太和以为:‘近代王世子入学时,例讲《大学》经一章,而以《小学》题辞论讲,亦有祖宗朝古事,则今用此例,恐无不可。’左宾客朴长远、右宾客赵复阳之意,与师议同。右副宾客闵鼎重则以为:‘古礼小学、大学,所教各异。入大学者,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天子之元子以下,将有国家之责者,皆在所教。今王世子入学之仪,亦遵用此古例也。既入大学而讲之以小学之教,则有非古人教以修己治人之道之意。况王世子,虽在冲年,学业已进,入学之日,受讲《大学》经一章,似乎得宜。’傅宋时烈在外,师及宾客之议如此,敢启。”上曰:“依师议施行。”
○为都目政。以尹文举为右副宾客,李翊为大司谏,李廷夔为大司成,闵鼎重为工曹判书,李元祯为工曹参判,赵圣辅为司谏,吴挺昌为说书,赵师锡为兼说书,李奎龄为修撰,郑载嵩为承旨,闵点为兵曹参议,吴始寿为参知,申命圭为执义,庆㝡为掌令,郑重徽、李厚征为持平,李端夏为应教,罗以俊为校理,金德远、李端锡为正言,郑𬬭为黄海监司。
○平安、黄海两道海溢。
7月29日
[编辑]○庚申,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申前请,上不从。玉堂上十一箚以请,上不从。
八月
[编辑]8月1日
[编辑]○朔日辛酉,大臣率二品以上,会宾厅申前请,上答曰:“启辞辞意,予非不知。而特以慎重为主,故不得允许矣。”
○宪府复论:“忠清兵使李东显,坐废未久,还授阃帅,台启方张,敢为图嘱。请罢职。”上不从。再启递差。三启而停。
○兵曹参判张善瀓上疏,略曰:
伏闻日昨榻前大臣,以吴挺纬、李殷相当初被劾枉屈之状,极力伸救,至有查核之命,臣不胜惶惑骇然之至。臣于上年,适忝言地,得闻两人,俱以巨室,不能洁饬其身,多有人言。徒思职分之少效,不量时势之难犯,敢有论列,妄触忌讳,宜致不悦者众而訾议之噂沓也。此臣之罪一也。公卿达官,被论何限?曾未闻有查究者。缘臣愚戆妄言,创遭无前之事。此又臣之罪二也。相臣陈达,曲为分疏,一则曰:“岂如台臣之启?”一则曰:“两臣必无实犯。”若然则躛言论人,自有邦宪,特罪名立而刑章未加耳。臣扪舌缩伏,恭俟严命,当此大臣卿宰逐日论请之时,不敢骏簉于大夫之后。臣之罪三也。乞削臣职,仍治臣罪。
上不从。
○领府事李景奭上箚,略曰:
臣耄矣,退休宜矣。不能退休,则不为出位之言宜矣。而臣之愚意,历事三朝,受恩如天,言虽不足用,有怀不言,则臣罪大矣。臣心如此,故有怀则达。以向者入侍事言之,臣之赤心,唯愿振颓纲明黜陟,毋令大政,渐至迁延。仍诵罗从彦要语正直忠厚论难之说,窃望忠厚而不懦,正直而不刻矣。至于李殷相、吴挺纬之事,初非有意而发。伊日盖闻工礼堂上有窠,无以备望,臣敢陈:‘有才可用之人,一斥便弃,朝著之间,人何得不乏?台论出于风闻,时或失实,不无黯昧之叹。’仰达之意,大槪如此,何敢诬哉?伏闻兵曹参判张善瀓之疏,似未悉臣意,惜乎何费辞之多也?此则臣不为嫌,而唯臣出位之言,是臣之过,臣不胜惶恐。
答曰:“伊时说话,别无他意。卿何过为引嫌?”遣史官谕之。
○左议政许积上箚,略曰:
顷于入诊之时,领中抠府事李景奭,因朝家乏人之叹,语及李殷相、吴挺纬事曰:“必无实犯,其才可惜。”仍请收用。此固臣怀欲陈之而未及者也。然臣识见,不无少异于是。盖两臣被论,初非循例相规之比,而人既称其冤,则不当使宰列之臣,负累名而永锢。果有实状,则其所被罚,亦不当止于暂罢而旋叙,全行宽大之典,直下收用之命,则不但朝著之间,不尽释然,为两臣者,亦岂敢幸其收用而自同平人乎?臣之必欲先查者,诚出于重其事而存国体也。伏见兵曹参判张善瀓疏草,则气太盛言太厉,至以极力伸救,惶惑骇然为辞,臣亦不胜惶惑骇然之至也。查而有实,则臣固不免有轻信称冤之说之失也,如使不然,亦无少损于许以风闻之台官。伊日反复者,未尝不在于此,而殿下亦教之曰:“风闻之失,庸何伤乎?”仰惟圣聪,亦必省记。而善瀓之疏,乃有台阁论事,许以风闻之语,此不过许多说话,不能尽载于记事之中,而臣之本意,有未相悉者。臣不必强辨,有若相校者然,故受而为过,闷默有日矣。续见台启,以查核之举,为伤国体,其言益深。台阁之论,异于二人之言,臣安得终始晏然而已乎?臣虽驽劣,尤不敢逐节辨明,反有伤损,而其所谓国朝所未有之事云者,臣所未晓也。台启查核间姑停,比比有之,自是常事。公论何尝因此而不严,台阁何尝因此而不重?如使臣缄口于前席,则必不致今日之闹扰,此正臣所自讼处。乞递职名。
上答曰:“伊日卿言,予已知之。有何他意于其间?所未有之说,亦未知其出于真的。卿何深嫌,反伤其体面耶?”遣史官谕之。
○护军李浣引疾辞职,上慰谕遣御医看病。
○京畿水原等七邑,七月十七日海溢。
○安东府使李东溟加资,前仁同府使权曦赐马。东溟、曦,皆以别备赈谷,有准职除授之命,吏曹以东溟已经准职,曦移拜营将,才陞堂上,仰禀改命,加东溟资,赐曦熟马。东溟素乏廉名,其所谓自备赈谷,皆取官储。而以曾经亚长之人,苟且陞资,人皆不快。其后因台启还收东溟资。
○太学儒生权尚夏、四学儒生洪受叙等,皆上疏陈分疏曲折,且陈大司成李敏迪横被推勘之状,上答以退修学业。
8月2日
[编辑]○壬戌,领府事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行判府事郑致和等,率百官申祔庙之请,宗室庆平君玏等,率诸宗来启,上皆不从。
○全罗道扶安县海溢。
○黄海道新溪、平山、金川、兔山牛疫炽发。道内各邑七月二十一日,大风雨,各谷被害,瑞兴府渰死于潦水者四人。
8月3日
[编辑]○癸亥,大臣率百官陈前请,上不从。
○黄海道海溢,又大水。
8月4日
[编辑]○甲子,以具崟为掌令,李晩荣为户曹参判,尹抃为献纳。
○上有脚部痿弱之症,行步不便,都提调许积,与诸御医入诊于养心阁。上仍受鍼。积曰:“世子入学,日期不远,且有习仪,博士宜先差出。大提学例兼知馆事,应为博士,而赞善之任,亦当参于入学时,傅亦不可不参,请下谕于判府事宋时烈、左参赞宋浚吉处。”上曰:“大提学差出,而两臣处,自政院措辞下谕。”上以世子患疟之后,尚未差复,欲退行入学于九月,积曰:“臣当退与礼官相议,而九月非但太远,日气亦甚凉冷,不如速行之为愈矣。”积又曰:“台司不备久矣。臣等所见孤陋,国事多艰,而且入学时,大臣亦当陪往,似当及时枚卜,领相之意亦然矣。”上可之。积又曰:“统制使具文治,方以母病陈疏,未即赴任,本营事势,诚为可虑。而阃帅递易,有关后弊,不敢请递矣。”上命递之。承旨南龙翼曰:“祔庙之请,合司连日陈启,大臣率百官陈请,而每以不允为教,未尝宣示旨意,群下之惑滋甚。虽不即允从,措辞为答宜矣。”上不答。
○政府率百官申前请,庆平君玏等,率诸宗启请,大司谏李翊等,合司再启,应教南二星等,十三箚论之,上皆不从。
○遣礼曹参议权大运,奉审智陵。
8月5日
[编辑]○乙丑,上御养心阁受鍼。
○领中枢府事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等,率百官启曰:“今之所请,乃百世不易之常经,而义理之正,彝伦之重,前后已备陈矣。昨承圣批,又以不允为教,臣等不胜闷郁之至。义理之当然,公议之大同,殿下亦已下烛,而犹以慎重为主,不即允许者,何也?圣意之所以慎重者,谓之以事在久远,难于轻议,则重建寝阁,亦是行前代所未行之事也。何独于祔仪,持难至此哉?如以事系祖宗,而嫌于追议,则考诸《实录》,亦可见其非出于祖宗之本意也。陵制与庙仪,本无异同,而将次第举行之典。视犹是非可否之未定者然,此臣等所以疑惑者也。愿更勿留难,亟举缛仪,以慰神人之望。”上答曰:“慎重之意,终不可自是,卿等之请至此,舍己勉从。依启辞施行。”庆平君玏等启辞,批答亦如之。大司谏李翊等,合司启请,上答曰:“已谕于朝廷之批矣。”是日艺文馆奉教赵师锡等上箚,请举典礼,监察韩公佖等及原襄道儒生李模等,亦疏请,赐答与合司之批同。时祔庙之请,久不允从,群情方郁,及命下,举国欢耸。
○遣史官,别谕于判府事宋时烈、左参赞宋浚吉,使趁世子入学上来。
○宾厅启曰:“今日大提学圈点时,前大提学赵复阳所荐三人,而取考久远望单子,则前大提学还入拟望者居多。盖以文衡重任,非人人所可堪当,而凡窠阙未差之代,复以其人拟望,亦是政曹规例故也。而复阳曾经主文,因其自嫌,落漏不拟,事体未安。臣等添书其名,圈点以入矣。”
○以赵复阳为大提学,南二星为舍人,柳斐然超拜统制使,尹天赉为忠清兵使,领议政郑太和为祔庙都监都提调,行户曹判书金佐明、礼曹判书朴长远、刑曹判书郑知和、工曹判书闵鼎重为提调,舍人李敏叙、南二星为都厅。
○上御养心阁受鍼。
○遣礼曹判书朴长远、户曹判书金佐明,始役于靖陵丁字阁。
8月6日
[编辑]○丙寅,先是,两司以主第,令各自私构,一遵定制,阅月争执,至是去私构一款,只以一遵定制连启,而亦不从。
○政院启曰:“神德王后祔庙之请,既已允许矣。伏见玉堂箚子,称谨考故臣权近所撰《兴天寺记》,其文曰:‘惟洪武丙子秋八月戊戌,我小君康氏薨。’今史官誊来《实录》,又称丙子八月初一日为戊子朔,以甲顺数计之,则丙子八月之戊戌,当为十一日矣。若然则贞陵忌辰日字不远。令礼官更加详细考出举行。”上从之。
○礼曹启曰:“神德王后祔庙,既已允下,本陵忌辰及五名日祭享,今当次第举行。而当初史官誊来《实录》中丙子八月戊子朔戊戌,显妃薨。其年八月初一日,既为戊子,则十一日之为戊戌,似无可疑。此外臣曹更无可据考出之文,而政院亦不无意见。请议大臣以定。”大臣皆以《实录》如是明白。遂以八月十一日,定贞陵忌辰。
8月7日
[编辑]○丁卯,上御养心阁,将受鍼,以脚患少差停。药房都提调许积请对入侍曰:“刑曹狱讼多滞,而判书吴挺一病难察任。都承旨南龙翼坠马致伤。合有处置之道矣。”上命皆递职。
8月8日
[编辑]○戊辰,祔庙都监启曰:“今此祔庙时,立主进徽号等节目,不可不预先讲定。请速令礼曹禀处。”上从之。
○训炼都监启曰:“都监千摠尹天赉,新除忠清兵使,今将下去本道。所在训局别队团束之事,专委此人,使之一边作队,且谕朝廷本意,广开自募之路事,分付以送。”上从之。
○行大司宪郑知和以主第事下询时,不能执法争之,今不可参启,引避递。
○执义申命圭等,论庆尚左兵使闵应骞纵恣贪虐,请罢职不叙,上不从。三启,只命递差。
8月9日
[编辑]○己巳,以姜柏年为都承旨,尹鏶为大司宪,徐必远为刑曹判书,李枝远为北兵使,李濡为说书,李正英为右尹。上命刑曹判书加望,吏曹参判李时术独政,以赵复阳加拟以入。上曰:“使之加望,而只以复阳一人塞责,事甚可骇。当该堂上郞厅并从重推考。”还下其望。吏曹以李浣、徐必远加望,必远受点。时必远才被重䮕,故铨曹初不备拟,而上意在必远,特推加望。
○持平李厚征,以与大司宪尹鏶相避递。
○改定神德王后忌辰。礼曹启曰:“今此神德王后忌辰,因政院启辞,议于大臣,定以八月十一日矣。臣等更考《实录》誊草,则丙子秋八月戊子之下,不书朔字。且与其下所录九月丙辰日,大相违牾,致有群议。即令观象监试逆数算出,则其年八月朔日,乃是丙戌。以此推之,则戊戌日忌辰,当为十三日无疑。且《实录》中,庚寅八月乙未书朔,其下甲辰罢忌辰停朝。丁未遣正尹兴济行忌辰斋于兴天社,则乙未之于丁未,恰为十三日,尤似有据。而久旷祀典,臣曹无他可考之处。方令观象监,更加推算,姑停明日受香,以待完定。而事系重大,急速议于诸大臣以定。”上曰依启。当初玉堂,错认以戊戌为十一日,而政院承讹,不复考证,加一朔字,而该曹及大臣,亦不能详察,使莫重祀典,几乎误了。礼曹收议大臣诸大臣,更以十三日为是,以八月十三日,定为神德王后忌辰。
○礼曹启:“以前头祔庙时,进徽号节目,则辛卯年祔庙时,仁烈王后追上徽号,已有前例,当依此举行。而至于立主节目,则臣等取考《五礼仪》立主仪,则虞主立于山陵,练主题于魂殿,皆系初丧节目,有可考据。而今此神德王后陞祔之举,追举于数百年之馀,则立主处所,实难预定。群议或以为就陵所设行,而非惟事体重大,臣等素昧礼文,决难擅断。请议于诸大臣及儒臣,急速讲定。”上从之。
8月10日
[编辑]○庚午,祔庙都监启曰:“取考《誊录》,则虞主自国葬都监造成,练主自奉常寺造成矣。今番仪节,虽与常例不同,似当遵用练主造成之式。令该曹考例举行。”上允之。
○吏曹判书李庆亿三度呈辞后,陈疏乞递,上不许。
○大提学赵复阳陈疏辞职,上不许。
8月11日
[编辑]○辛未,夜月入南斗。
○以洪万容为承旨,李溟翼为持平,洪万锺为司书。
○宪府论前统制使具文治偃然投疏之罪,请罢职,累启不从。
○谏院论,内官以其所率不许入,捉致宣仁门守卒,至于杖打,请拿问定罪,上命先罢后推。十馀启,终不从。
○故寅平尉郑齐贤加一资。上,下教曰:“顷因喜庆诸驸马,皆有加资之事,独不及于身逝之人。追念昔日,心甚怆然,寅平尉郑齐贤,特加追典,以慰予心。”先是,慈殿温泉行幸,诸驸马并加资,而齐贤已没,独不与焉,故有是命。
8月13日
[编辑]○癸酉,遣官行神德王后忌辰祭于陵所。
8月14日
[编辑]○甲戌,谏院论:“会宁府使李益亨履历不多,又无可纪之劳,不合擢用,请改正。”累启不从。
○侍讲院启曰:“世子文庙酌献礼时,赞引例以弼善为之,载在《五礼仪》。故乙酉、壬辰本院日记及成均馆笏记,亦皆以弼善赞引,而今礼曹仪注,以相礼赞引,既无所据,亦违前例。当令该曹改付标以入,而势有所未遑,请先依《五礼仪》举行,而追改仪注以入。”上曰:“依乙酉、壬辰两年为之。”
○吏曹判书李庆亿累疏辞职,上下备局处置。其后引见领议政郑太和,以庆亿病重,陈达递改。
○兵曹判书洪重普累疏乞递,上不许。
○平安道平壤地震。起自东止于西,声若迅雷,家舍尽摇动。顺安、永柔、中和、肃川、江西、殷山,同日地震。
○平安道七月二十七日初更,有大星如斗,陨自东北间,转流西南。状如炬火,光焰烛地,有同清昼,良久乃灭。继又有声,若击大鼓者三,殷殷若大雷者一。
○全罗道沃沟、临陂、灵光、长兴、咸平、灵岩、顺天、康津、南海、罗州等邑,海溢。
8月15日
[编辑]○乙亥,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都提调许积曰:“入诊后,当议定鍼灸,故请入诊矣。核患有减乎?”上曰:“似减歇矣。”入诊罢后,召见大臣备局诸宰。领议政郑太和曰:“世子入学时,讲以《小学》题辞,有下教。亦有祖宗朝故事,臣以依此定行献议。赵复阳、朴长远之意,与臣同,而闵鼎重以《大学》不可废,献议,圣上从臣等议。今闻外议,以为不可不讲以《大学》,更议以定似宜矣。”上曰:“文宗八岁入学,今世子九岁,与八岁何间?祖宗朝有已行之规,予欲依此为之。且予十二岁入学,故讲《大学》,而世子方讲《小学》,舍时读而必讲《大学》,予未知其可也。其依议。”上曰:“世子出宫时,可取近从宣仁门。”太和曰:“还宫时,都人颙望瞻仰,因大路还宫可矣。”又陈李浣病重,请递捕盗大将,上从之,命给药物。又以三公不备,请速卜相,上不答。又曰:“祔庙都监有禀定事,而堂上以靖陵修理出去,久未陈达矣。上徽号之后,可制玉册文,制玉册之后,随其字数,可知功役矣。”上曰:“何谓徽号?”太和曰:“以太祖大王言之,则太祖乃庙号,其已上四字,乃徽号。”上曰:“神德上四字,无考出处耶?”太和曰:“然。有一种议以为:‘当以神德追制谥册似当云。’而臣意则不然。其时上号,已有谥册,到今追制谥册文字,难便矣。”上曰:“然。”上曰:“礼曹追筭,固知戊子之非朔,而此是《实录》之误耶?史官誊出之误耶?”太和曰:“此未可知,而戊子之非朔则明矣。”训炼大将柳赫然,请汰都监军士老不堪兵者,上问于大臣而许之。
○庆平君玏欲观岭东山水,上疏请往浴高城,上答曰:“旧时王子,只卿一人。卿今年满七十,秋气已凉,此时沐浴,必致添伤。今遣史官谕卿,须体予意勿行。”玏复上疏请行,上不得已许之,给由马。
8月16日
[编辑]○丙子,以赵复阳为吏曹判书,李庆亿为右参赞,徐必远为摠戎使,洪亿为持平,李汝发为右捕盗大将。
○执义申命圭、掌令具崟、庆㝡,以闵应骞启辞中措语,被斥于大臣,引避,处置皆出。
○刑曹判书徐必远辞职,上优批不许。
8月17日
[编辑]○丁丑,上御养心阁受灸。
○户曹启曰:“公主第舍间架,依定制造给事,两司方为论执。而至于家基,则曾有自该曹买给之教。故主掌中官,招语本曹色吏,使之依筵中议定举行。今当给价买基,而基垈间数多少,有难擅便。虽至千五六百间,一依宫家所言买给乎?前头又当有宫家基垈买给之事,不可不定制,以为他日遵行之地。”上曰:“以此草记数定式可也。”
○左参赞宋浚吉病未赴召,陈疏自列,乞递职名曰:“客有问臣者曰:‘圣上之待子,一以诚信为主,而子之不得承命,其如诚信之道何?’臣应之曰:‘人臣事君,唯以筋力为节。古人致仕,以七十为期者,其义亦以是也。筋力可逮则承命奔走,固为诚信,筋力不逮而犹以君命为不敢违,黾勉不已,毕竟死于道路,则此岂诚信之道?而亦岂圣明之所期于臣邻者哉?’善乎先正臣李滉之言曰:‘可进而进者,进为恭,不可进而不进者,不进为恭。’今臣亦曰:‘可承命而承命,则承命为诚信,难承命而不承命,则不承命为诚信。’世人虽或有疑,仰惟圣明,必已洞烛其肝肺矣。臣依依一念,长在五云,岂无所欲言者?而神昏气眩,不能形诸文字。但愿圣明,益用力于格致诚正之学,验之于史,会之于心,则朱子所谓:‘今日之务,所当为者,不得不为,所不当为者,不得不止。尧天舜日,廓然清明,上帝鬼神,遂收威怒者。’其在是矣。臣身伏亩亩,名系朝籍,尤非微分之所敢安者。恳乞圣明,矜臣情势,将臣本职及兼带,一倂许递。”上答曰:“卿疏之与初不同,何乃至此?面约之意,其将归虚耶?况春宫入学,期日不远,卿以赞善祭酒之任,俱不可不参。今乃落落,其于面对懃恳之语,果何如耶?噫!卿之心事,予岂不知。予亦岂欲责以筋力哉?当此大礼,卿若不参,其于予心何?秋日已凉,金风乍动,此时作行,正其秋也。卿其须体予意,更勿固辞,宜速作行,毋孤寡昧与东宫日夕企望之怀。”遣史官谕之。
○兵曹判书洪重普四疏请递,上不许。
8月18日
[编辑]○戊寅,上御养心阁受灸。
○礼曹启曰:“贞陵守护军三十名划给事,曾已启下,自兵曹举行。今则祔庙之礼已定,当依不迁之位,陵寝守护军,宜更定四十户,以充七十户元数。而事系新创,请令兵曹禀旨举行。”兵曹回启:“以未准四十户中,一半以近邑步兵移定,一半令本道分定于附近各邑。”上从之。
○大司宪尹鏶、执义申命圭、掌令庆㝡、具崟启曰:“第宅间架,自有定制,必须谨守故典,以遵祖宗美意,为后世垂训。臣等伏见当初主第事举行条,自上下教之语,实为得当,如是则无侈滥过制之失,有合祖宗定法之意。到今圣明,何乃反置前日之教,而了无节损之意耶?且臣等伏见户曹启辞,有家地间数,虽至千五六百间,一依宫家所言买给之语,自上又有依草记定式之教,臣不胜惊骇。以此推之,则不但逾制,而所构间架之多,有不可量也。法典家地,亦有定制,未知何宫家,敢有此言,尤极寒心也。间架既不可逾制,则家地岂可任其广占如此乎?请诸宫家第宅间架家地,一依法典。”上不从。曰:“今日移构之事,出于命令而已。何宫家有此言云者,事甚无据矣。”
○正言金德远上疏,请为鲁山、燕山、光海三废君立后,且为六臣成三问等旌表立祠,疏入数月,上不报,特递其职。〈史臣曰:“鲁山君以吾君之嫡嗣,无故逊位,忠臣烈士,至今抆血,立后以奉祀,事固可也。燕山之暴,过于桀、纣,光海之罪,有关伦纪,何可与鲁山君,并请立后乎?成三问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忠至矣,其志悲矣。若依皇朝故事,追复官爵则美矣。至于旌表立祠,非所当发于本朝,而德远轻言之,识者非之。”〉 ○假注书李濡,传谕于判府事宋时烈、左参赞宋浚吉、时烈等皆引病不至。
8月19日
[编辑]○己卯,上御养心阁受灸。
○大司宪尹鏶、执义申命圭、掌令庆㝡、具崟引避曰:“臣等昨日齐会朝房,相议前启之际,忽见该曹禀启,有基垈间数,虽致千五六百间,一依宫家所言买给之语。臣等看来,不觉惊骇,以为此必因宫家所言而发也。宫家若无所言,该曹何以有此禀启也?方以间架逾制,两司争执,至于四个月,尚未得请,而家地广占,又至于此,凡在听闻,孰不为骇?略添措语,以示警惕之意,而并请如法定制矣。不但言不见信,反以移构之事,出于命令,而事甚无据为教。臣等不胜惶惑之至,实有所未能莹然者也。臣等曷尝以移构之事,为非出于上教乎?至于家垈间数,以一依宫家所言之语观之,则其言之出于宫家,此亦可知矣。臣等顾何以知此亦出于命令,而非宫家之所言乎?设令家垈界限,果出于命令,而若是过滥,则职在言责,其可默然乎?此不过粗欲奉法,而诚意未孚,遽承不敢安之教。臣等何敢晏然仍冒乎?”上答曰:“昨日启辞之批,有何未能莹然哉?自官移构之家舍,则终始皆官家之号,令该曹草记中宫家所言者,失其真也。昨日之启,卿等信其言,故略说而破其疑矣。今乃反信失真之语,予深愧赧。更何多诰?”鏶等退待,谏院处置出。
○司谏赵圣辅启曰:“奸猾之徒,欲夺人之田民,则必凭内需司,以售其计,致令遐远小民,失业呼冤,诚可痛恶。故清原尉韩景禄裔孙韩硕重者,全州沃野回龙坪,旱田三月耕,水田二百石之地,谓以清原尉赐牌,与全州民人争讼。其所谓赐牌文书,乃内司立案,称以文定王后遗教而折受者也。折受文券,不书字标结数,泛云沃野回龙坪。而癸甲量案,沃野一面,皆从民田,清原家折受,元不悬录。则茫茫大野,田畴绮错,将何所的指而定为清原之折受乎?硕重再度见屈之后,敢生藉势必胜之计,乃以折受文券,卖于新生公主家。自内司启下户曹,不问虚实,直令打量,百馀人世传之业,将未免见夺,其所怨咨,靡有纪极。况再度见屈,不许听理,既有受教颁行事目,内司何乃买其再屈之田,以挠一定之法,代硕重而取怨于齐民乎?请内司所买田地,亟命还给时执之人,以除失业呼冤之弊。所谓韩硕重,令攸司考律严治,以惩其奸滥归怨国家之罪。”上不从曰:“韩硕重事,因台启有令本道查核处置之事,而数年之间,尚今寥寥。台官如举劾不奉朝命之官吏,则有何尚今迟延之事乎?”圣辅以全昧查事,不举论,引避。
○礼曹启曰:“今此神德王后祔庙时,玉册文,令艺文馆撰进事,既已议定启下矣。臣等窃闻外议,或以为:‘当此祔庙之日,谥册亦不可不备云。’而当初谥册,出于太祖大王之所命,则非惟所撰文字,无到今搜得之理,至于追上册宝,亦多难便之事。曾于辛卯年,有宗庙各室经乱散失册宝,待物力稍完后造成完补之教,此则似当有待于他日。而神德册宝,为先祔庙时追补当否,臣等不能擅定。玆事体大,请急速议于诸大臣及儒臣以定。”上令政院,以其日榻前议定之语,详细书出于举行条。
○原襄道儒生李模等上疏,请宋朝杨时、罗从彦、李侗,我朝先正臣李珥、成浑,从祀文庙,上不从。
8月20日
[编辑]○庚辰,上御养心阁受灸。
○大臣、政府西壁、馆阁堂上、六曹参判以上,会于宾厅,议定神德王后谥号曰:‘顺元显敬。’慈和遍服曰顺,主义行德曰元,行见中外曰显,夙夜恭事曰敬。
○领议政郑太和启曰:“伏闻礼曹,以神德王后谥册宝追备当否,问于诸大臣及儒臣事启禀,圣批以令政院其日榻前定夺之语,详细书出举行条为教云。臣不胜瞿然之至。今月十五日登对时,臣略陈谥册追备难便之由,且及都监堂上不得齐会趁未启禀之意而退。其后与诸堂上相会备局,语及此事,则皆以为宜自该曹启禀定夺,都监不当先为入启云。故臣言于礼曹判书,使之禀定。臣之初意,元非直请勿备,亦未悟圣教,遽定其勿备,而当为举行条矣。奏事之际,辞不达意,致误圣听,固臣之罪。而如此莫重礼节,以臣独见,不可断定,依礼官启辞,博询诸大臣及儒臣,俾无未尽之悔。”答曰:“依启辞施行。”
○司谏赵圣辅启曰:“韩硕重所卖于内司之民田,上年春间,因宪官所启,令本道查核启闻,已过周年,尚未查闻。其怠慢掩置之状,殊极可骇。请全罗前后监司及查官,并从重推考。”上允之。
8月21日
[编辑]○辛巳,上御养心阁受灸。上谓药房都提调许积曰:“万顷县令姜允亨事,不无可疑者。监司状启,以辛丑年事目灾邑守令厌避者,依边倅厌避律论罪事,引以为例,请罪允亨,吏曹、刑曹,皆称事目,移送禁府,自禁府又请拏来。其时事目,有永为定式之语则可也,不然则只当用于其年。不但允亨不当拏来,监司及该曹该府,俱难免不察之责矣。”仍命入侍承旨查启。其后政院启曰:“取考辛丑年全罗监司状启备边司回启,则灾邑守令,厌苦荒政,或称病图免,或故为生事,不可不重论,一依边倅谋避之律施行事蒙允。而别无永为定式之语矣。”上曰:“然则事甚无据。误引前事目之监司,请依事目之该司,俱难免其责,并从重推考。”
○刑曹判书徐必远三疏辞职,疏曰:
当初判府事宋时烈上箚斥臣曰:“宠幸横恣之习。”所谓宠幸,必如文帝之邓通,武帝之韩嫣然后,方可以当此目也。臣虽无状,科第发身,循序而进,铜山钱布,既无分外之赐,贝带脂粉,又无私昵之事,其所云云,未知何据。而儒贤一言,重于泰山,臣何敢自谓无是而晏然乎?继而台臣,以奸邪阴谲妨贤病国等语,攻斥臣身,不遗馀力。臣虽好执愚见,不能随时俯仰,而至于妨贤,本无是心,臣虽才智浅短,不能裨补国事,而至于病国,断无此肠,而恶声嘈嘈,流布四方。噫!妨贤病国,先儒以为唐之李林甫可以当之,负林甫之罪而翺翔于卿列?非惟在臣不安,于圣明亦如何哉?向在仁祖朝,延平府院君臣李贵,以和议一事,重被台臣之斥,出避江外,连辞召命,末乃上箚,请依宣祖朝故事,令庙堂议其情罪。仁祖下其章,伊时相臣尹昉、申钦等,相议回启,洞辨心事。贵虽因此又得箝制台论之谤,而得此然后乃出仕。今臣比之于贵,虽不啻壤虫之于黄鹄,其爱惜身名,不苟进退之心,岂以今日而有异哉?伏乞依仁祖朝故事,令庙堂议臣情罪。如以为情有可恕,则臣虽朝出夕仆,敢不承命,如以为不然,则臣虽万被诛戮,决不敢出。
疏下备局回启曰:“刑曹判书徐必远,凡于章奏之间,语或不择,此是病痛。若以顷日疏,谓之出于妨贤病国,则非其本情。朝家收用,意非偶然,不当过为引嫌。请使之速出察任。”上允之。
8月22日
[编辑]○壬午,上御养心阁受灸。
8月23日
[编辑]○癸未,上御养心阁受灸。药房议药以入。
○祔庙都监启,定神德王后神主造成所于庆德宫浥华堂。
○兵曹参判张善瀓累疏辞职,上许之。善瀓以其所论李殷相等事,归于查核,台启阅月,而上不从,故不安辞职。
8月24日
[编辑]○甲申,以李庆亿为同知经筵,南龙翼为兵曹参判,南九万为大司成,闵震益为庆尚左兵使。
○赐赠吏曹判书金麟厚谥文靖,赠绫昌大君佺谥孝愍,故锦山君诚胤谥忠贞。麟厚,仁宗朝名贤也,立朝有大节,佺,仁祖大王弟也,冤死于光海时。诚胤,宗戚也,光海废母后时,上疏请斩奸臣李尔瞻等,竟窜死。至是,皆赐易名之典。
8月25日
[编辑]○乙酉,王世子以儒巾服行酌献礼于文庙,又以儒巾服行入学礼于明伦堂。博士大提学赵复阳,坐重席,读《小学》题辞音释一遍,世子执弟子之礼,受而读讫,讨论文义。宫官等伏于世子之后,诸生分左右,立于庭中。时世子年九岁,气质清明,仪度闲雅,周旋之间,动中规矩,讲读之际,声音弘畅,环桥门而观听者,莫不咨嗟欢耸。
8月26日
[编辑]○丙戌,上御养心阁受灸。
○温泉行幸时,药房都提调以下,颁赏有差。
○司谏赵圣辅引避曰:“刑曹判书徐必远曩日之事,虽不知其必出于妨贤病国之心,而儒贤之去国,朝事之坏了,职由于必远之疏,则为其事而无其心,谁得以知之?削职门黜之启,两司俱发,半年争执,则公议之严,盖可见矣。必远才蒙收叙,即谢西枢之命,其忘廉丧耻,固已甚矣。而及授本职之后,始引廉义二字,盛气陈疏,请令庙堂,明其心事,乃以妨贤病国之语,张皇自明,有若全无是事者然。其文饰已过,不有公议,轻朝廷而无忌惮,岂非大可骇者乎?臣于夏间忝在宪职,既参削黜之启,而必远辞疏,无非讥斥伊时台谏之语。揆以台体,不可晏然,请命递斥。”玉堂处置出。
○大司谏李翊辞递。翊自遭金益廉事,谤言未已,不安在职,每有除拜,必辞。
○平安道昌城本月初九日雨雹,大者如拳,小者如鸡卵。
8月27日
[编辑]○丁亥,上御养心阁受鍼。
○王世子入学酌献礼时,师领议政郑太和、左宾客朴长远、左副宾客闵鼎重、大司成南九万,皆赐虎皮一令,博士赵复阳赐熟马,辅德朴世坚加资,弼善李休征赐儿马。其馀春坊官翊卫司官执事诸生等,赏赐有差。
○大司宪尹鏶、执义申命圭、掌令庆㝡,将劾世子入学时不及侍卫之兵官,具草诣台,而讲院先已请推兵官。鏶与㝡以为:‘薄罚不可叠施,不必传启。’命圭以为:‘诣台之后,不可中止。’㝡以城上所,不待命圭回答,径先拔去其启,命圭以见轻先避,鏶、㝡继避。玉堂处置,递鏶、㝡,出命圭。
8月28日
[编辑]○戊子,上御养心阁受灸。
○吏曹判书赵复阳上疏,乞递本职及兼带文衡,上优批不许。李庆亿之拜吏判也,许积舍复阳不为拟望,又有毁言,复阳以此累辞。
○以李敏迪为大司谏,朴世堂为校理。
8月29日
[编辑]○己丑,上御养心阁受灸。
8月30日
[编辑]○庚寅,以郑知和为大司宪,鱼震翼为掌令,李休征为献纳。
○咸镜道洪原县本月十八日大风雨,禾谷伤损,明川府十一日雨雹,木叶尽脱,田谷皆伤,鸟雀亦毙。镜城及庆兴水灾,锺城初五日风雹为灾,稳城初九日,急雷震地,风雹大作,天地皆晦,雹大如钵,或如拳或如鹅卵,积至二三尺,人物牛马猪狗,亦多触死。
九月
[编辑]9月1日
[编辑]○朔日辛卯,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上候。左议政许积曰:“神德王后谥册议定后,有采玉制文之事,不可不速为讲定也。”上曰:“当初上号,必曰:‘谨遣臣某上某号。’而今神德之号,前日所上也。今若曰:‘无谥册故改上云尔。’则非谥册规矣。”积曰:“臣前所谓如告辞者,以此也。各室之所阙,次第追补,则今当先行于神德矣。”上曰:“既逸之谥册,强为追补,奚可哉?若备谥册规式,则八室所阙,一时举行可也。不然则独于神德追上谥册,不可也。”积曰:“世子入学时,多士毕集,举皆耸动。为设庭试而不必取人,只许直赴则似好。此出于志喜之道矣。”上曰:“多士必多来会,儒生庭试设行事,分付该曹。”后因筵臣所达,以取人定夺。积以衰老不堪任白递,新除庆尚兵使闵震益。兵曹判书洪重普,请依前禀定,差送水原试才御史,上从之。
○行大司宪郑知和,又以主第事,不敢参启,引避递。
○掌令具崟启曰:“刑曹判书徐必远之疏辞,实出无伦。其所援比之语,俱无所据,而啾啾喞喞,无非文饰。人心疑惑,听闻皆骇,请削去仕版。”又论司谏赵圣辅费辞引避之后,呈单避事之失,请罢职,上不从曰:“徐必远事,未知稳当,末端事,似失台体矣。”崟之请罢圣辅之启,末端不书职姓名,故上批如此。时论者,以必远被论为固然,而削版之罚,不当施于正卿,启辞措语,不成貌样,莫不传笑。崟诣台大醉如泥,传启之际,甚骇瞻聆。其后以此见塞于清望。
○时北兵使李晩荣,状请修筑行营城池。至是,咸镜监司洪处厚,因北路天灾之惨,稳城雨雹之变,启请既始之役,虽不可停止,但当修葺毁缺,姑勿改筑完堞。备局回启,许之。
9月2日
[编辑]○壬辰,掌令具崟,以承严批,引避,上令勿辞。崟仍与掌令鱼震翼,连前启,上不从,只递赵圣辅。
○应教李端夏等上箚曰:
向者儒贤造朝,担当国事,上下交孚,言听计用,此诚千载一时之会。而以徐必远之怪疏,判府事宋时烈,遂决退归。于是公议齐奋,两司并发,论以削黜,半年始停。为必远之道,惟当痛自悔责,而顾乃不然。台论方张,晏处京家,叙命才下,即谢西枢。其纵恣无耻之状,人固骇然。而及授秋官之长,始乃张皇陈疏,有若全无负犯之人,不揣己分,误引先辈之事,欲藉庙堂一言,以为汲汲出仕之计,其文过遂非,轻朝廷蔑公议,一节加于一节矣。必远从前悖理之事,不一而足,朝廷曲加容贷,未尝深非,任其恣睢,无所忌惮。每见可骇之事,辄曰此人本来如此,圣明又从而宠任之,殆如父母之畜养骄子。宋时烈宠幸骄恣之言,盖出于此。而必远乃引邓通、韩嫣之事,以自明其不类,而辞意益抗,略不自逊。吁!亦可骇亦可笑也。此而不治,则公论无以行,朝廷无以尊,而其为世道之害,不可胜言也。请亟命削罢其职,严加责罚,以为惩艾之地。
箚上六日,上答以箚辞知道。
9月3日
[编辑]○癸巳,礼曹启曰:“王世子入学,既已行礼,例当设科取士,以示四方同庆之意。宜依乙酉年例,设行别试。”上曰:“待明春冠礼后为之。”
○礼曹启曰:“以谥册追补事,依传教问议于大臣及儒臣。则领府事李景奭以为:‘世代已久,尊奉维新,仪章未备,理所当然。盖非不能备,乃不敢备也。强而为之,未见其中于礼也。’领议政郑太和以为:‘神德王后上谥之初,必有谥册,而其时册文,无所可考。若以到今追备之意,新撰文字,则实非谥册常规也。且念,壬辰以来,累经变乱,宗庙之内,自第一室至第八室,玉册无一遗存,神德王后谥册之阙,无异于此也。臣意今此祔庙时,以新加徽号册宝,先为奉进,谥册则与宗庙各室所欠之册,一时从容议定似当。’左议政许积以为:‘神德王后上谥之初,若有册文,则必以太祖大王之命,用齐体之语,而告庙后行之者也。到今追备,不亦未安乎?今者追上徽号,既有册有宝,则仪章度数,亦不可谓不备。且臣伏闻宗庙,自第一室至八室,列圣册宝,屡经变故,无一存者。日后当有遵奉仁祖朝受教议定之举,神德王后谥册追备与否,更议于其时,亦或一道也。’判府事郑致和以为:‘当初既已上谥,世代久远,玉册无存,与宗庙各室册宝之欠缺无异。到今追上,事涉难便。’左参赞宋浚吉以为:‘开国之初,人文未备,其有谥册文字,固不可必。而设令有之而见逸,今当修改数百年欠旷之典,凡干礼节仪章,皆异常规,宜从厚不宜从杀。如曰:“宗庙中,不幸未备处多,此亦何必备也云尔。”则深恐事理有不然者。未备者从此而追备则可也,当备者从彼而不备,奚可也?若命词臣,追撰文字,备述事实,恐不可已。若其遣辞措语之间,惟在述者之能,自可周详圆转,俾无臲卼。庸何虑焉?’判府事宋时烈病不收议。大臣儒臣之议如此,请上裁。”上命依大臣议施行。
○礼曹启曰:“以神德王后立主处所,问议于大臣及儒臣,则领府事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判府事郑致和,皆以为:‘立主处,无所可据当行之地,恐难舍陵寝而他求。’左参赞宋浚吉独以为:‘今日之礼,窃考《考事撮要》所载及《实录》所誊,则太祖大王移都日月,与神德王后葬讫,返魂于安仁殿,越三年安影子于安仁殿等事,甚为明白。安仁殿旧基之在于景福旧宫之内,则又似无疑,而神德王后平日所御之处,又可想矣。臣曾考大明之制,有幄殿之例。今亦依此例,设幄殿于景福旧基之内,奉题主面,恐或得宜。若其就题于陵所,则臣未晓也。’判府事宋时烈病不收议矣。”左议政许积因入侍启曰:“浚吉收议中,有曰:‘已返之魂,不当往墓所。’臣等之所未解也。安仁殿基,既不可寻,与其无所依据,无宁往陵所题主?故臣等之献议,以此也。至于浚吉帐殿之议,臣等亦有此议。景福宫是当日所御之所,于此为之固好,而至于时御所,则有不便者。臣等之意,不欲于此行之。”上曰:“安仁殿既不知其所,则依宋浚吉议于景福宫设帐殿为之可矣。”其后得康宁殿基〈太祖大王常御之所。〉设帐殿题主。
○掌令具崟以徐必远削去仕版,物议为非,引避,掌令鱼震翼亦以此引避。执义申命圭以不即论劾徐必远,物议为非,引避皆递。
○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礼曹判书朴长远曰:“宗庙各室所失册宝,若或一时追补,则神德王后谥册祔庙之日,所当先为追补。各室谥册文,宜于诸文集所载者,考出议定可矣。”上令弘文馆考出。应教李端夏曰:“各室所阙册宝,详知而后,可以考出。而文集所载,恐不如《实录》之详也。”上曰:“文集及《实录》,并考出。”领议政郑太和曰:“平安道别科入格,而未参定额之类,既已招来矣。”上曰:“其数几人耶?左议政许积曰:”五百馀人矣。“上曰:”依观武才例,试才可也。“正言李端锡连启韩硕重事,上曰:”彼此之言,不可尽信,以此辞缘,查核处之。“太和又曰:”凡于祔庙时,有庙庭祔谒之礼,大王则西庭,王妃则东庭设行,而今此神德王后,只当行于太祖第一室。而以适体之主,庭中祔谒,亦未安矣。臣意则设座于台上第一室前行之,未知如何?“积曰:”臣意亦然。而此乃大礼,当广询也。“上曰:”然。太和曰:“题主处,当依下教奉行,而题主后设奠及未入庙前奉安处所,奉安后设祭及先上徽号后题主,其序当然,而今则不可不先题主而后上册宝,此等节目,当速讲定也。”上命礼官收议禀处。
○枭示小通事金建于境上。以定配逃还本土,用他人代配之罪也。
9月4日
[编辑]○甲午,以尹文举为大司宪,金镜为庆尚左兵使。文举辞不来,镜因训局启辞递。
9月6日
[编辑]○丙申,夜电。
9月7日
[编辑]○丁酉,上御养心阁,药房都提调许积等,率医官入诊,仍请议药以入。医官退,积陈绫丰君具仁墍病重状,上曰:“仁墍以勋臣,只有独子镒。递镒洪州营将,使及未死前相见。”积曰:“仁墍之病如此,镒虽蒙递,交代之际,似难及生前相见。曾在仁祖朝,李晬光有病,而其子圣求为全罗监司,仁祖使之上来救护。今宜依此为之?”上允之。积曰:“刑曹事,旷阙可虑。判书徐必远削版之论,极可骇,六卿宁有以此拟律之时乎?然必远之疏,人皆以为不可无台启,宜速处置。”上曰:“今姑改差。”积曰:“吏曹判书赵复阳陈疏引入,久不行公矣。似闻复阳,以臣之言,不为出仕云,复阳地望,岂不合于此任?但曾有失对之过,故臣意以为不可无罚,果一不拟于吏判望。而若以为不合,则臣虽疲劣,其后岂有拟望之理乎?速下疏批,使之行公宜矣。”
9月8日
[编辑]○戊戌,大司谏李敏迪,以方在推勘,引避递。
9月9日
[编辑]○己亥,吏曹判书赵复阳,复陈疏乞递,上不许。
9月10日
[编辑]○庚子,以郑知和为刑曹判书,李翊为大司谏,李敏迪为副提学,朴世坚为承旨,朴增辉为执义,郑华齐、卞榥为掌令,李敏叙为副应教,尹深为副校理,李奎龄为副修撰。
○献纳李休征等启曰:“徐必远才以妨贤病国之罪,重被削黜之论。公议至严,在必远之道,所当省愆悔责,以思自新之不暇,而蒙叙之后,不顾廉隅,即谢西枢之命,及授秋曹,偃然投疏,援引不当引之故事,费辞张皇,以为文饰自明之地。至请询问于庙堂,有若与儒贤台阁相抗角胜者然,纵恣无忌,莫此为甚。其轻朝廷蔑公议之罪,不可不惩。请削夺官爵。”上不从。又启曰:“设科取人,所关甚重,不可为苟简不均之举,使举子归怨于国家也。今因世子入学时多士之聚会,特设庭试,以为慰悦之地,意甚盛也。而但以西路武士,为儒生对举,则揆以事体,殊甚失当。况前冬罢榜之后,可想其落莫之心,而今当试士之日,京外武士,勿许并赴,则其失望,当复如何?差退日字,西路之外,武士来会京中者,一体许赴,实合事宜。请令该曹,更议庙堂禀处。”上从之。
○礼曹以台启武科事,议于庙堂,以今十七日定行武科初试。兵曹启禀,依乙未年例,庭试初试两所,各取一百人。
9月11日
[编辑]○辛丑,掌令郑华齐,以徐必远削夺之论过重,不可苟同,引避,执义朴增辉、掌令卞榥,以华齐起闹引避。谏院处置,递华齐出增辉、晃。
○平安道染病死者,前后四十七名,牛疫致毙者,一百五十五头。
9月12日
[编辑]○壬寅,执义朴增辉等连启徐必远削夺官爵,上不从。必远狂直自处,任情直行,故虽有长处,短处亦多,取之者少,不取者众。而至于媢嫉,非其情也,病国,非其心也。两司争论,语不斟酌,终不能服其心。
○庆平君玏往高城,仍游金刚山,贻弊亦多,原襄监司郑榏驰启,请召还。上曰:“虽或有弊,其在藩臣之道,何敢直请召还乎?监司郑榏从重推考。”
9月13日
[编辑]○癸卯,命判府事郑致和、刑曹判书郑知和等,试才平安道武士。
○礼曹以神德王后祔庙吉日亲祭,推择启下,而上方在未宁中,以难于亲行答之。
9月15日
[编辑]○乙巳,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医官等退,都提调许积,以神德王后题主吉日,进定于二十五日事,陈达。上曰:“今者异于常规,上徽号,在于题主之后,则题主后,即上徽号可也。而题主后,过四日始上徽号,无乃未安乎?”积曰:“题主后上徽号前,有请谥告庙之节,故领议政以为,不得不进定矣。”上曰:“必于上谥之日请谥,则似当同日行之。不然则二十八日间,行请谥之礼,岂不可乎?”积曰:“宝册入纳之后,内官奉而出传承旨,承旨传于领议政,则领议政奉行。故似于午间行祭矣。”积又曰:“请谥行于题主前乎?”上曰:“此非请也,乃告也。上徽号题主,同日行之可也。”积曰:“当以此分付,而题主后权安处所,定于何处乎?”上曰:“左参赞之意以为,权安于题主处,为当云矣。”积曰:“时御所则不可权安矣。”上曰:“依左参赞议,权安于题主处。”积又曰:“正言金德远陈疏已久,而尚未批下。圣上必以其言为未安,而台官疏批,如是迟延,事涉未安矣。”上不答。
○谏院启曰:“前郡守许恪,曾任兴海时,日事贪虐,民受其殃,奸畜邑婢,多行麤悖。及其殿最居下之后,怨愤发怒,破毁衙内家舍,甚至擅开差员封锁之库,偸出谷物,人言藉藉,怨讟盈路。此而不治,滥猾之习,将无以惩革。请拿问定罪。”上从之。
○礼曹启曰:“祔庙时谒庙节目,及题主后设奠及未入庙前奉安处所,及奉安后设祭及题主上宝册先后,议于大臣及儒臣,则领府事李景奭以为:‘设座台上第一室之前而行之,宜无异议,题主后,似当有奠,未入庙前,奉安处所,似当以阙中殿阁空处为之,奉安后设祭,似不可缓。且题主先而册宝后,亦势所当然。’判府事郑致和之议亦同。左参赞宋浚吉以为:‘今此变礼节文,诸大臣备尽陈达,臣无容别议。唯权安处所,臣曾闻丙子乱后,宗庙列圣诸主,改题于阙中空殿,其时必有权安之所。今亦就用其所,似当。’”上命依诸议施行。又启曰:“神德王后祔庙时行礼节目,皆以摄行酌定,则与亲祭时百官陪祭,有所不同,而今此祔仪,系是莫重之举,行祭时,百官不可不进参。请以此分付。”上可之。
9月16日
[编辑]○丙午,上御养心阁受灸。
○以李端夏为司谏,李世华为掌令,金宇亨为兵曹参知,宋基厚为持平。
9月17日
[编辑]○丁未,木星昼见。
○上御养心阁受灸。
○礼曹启曰:“各殿三名日方物物膳,因年匈权减,至于十年之久。今年则各道农事稍稔,不可不复古。请始自今年冬至,依旧封进。”上曰:“今姑依前权减。”
○司谏李端夏启曰:“诸公主第宅事,两司争执,已至累朔,而天听邈然,不惟不赐允从,今闻已建之第,间架之数,考诸法典,不啻倍蓰,臣窃不胜惊骇之至。祖宗之立法定制,垂之后世者,欲其遵守如金石也。今殿下不体祖宗之心,不遵祖宗之法,而但为私恩,有此过举。台启方张,而一边营构,不遵法制,不恤谏诤,如此而能治其国者,未之有也。请诸公主已建第宅,逾制间架,还为撤毁,未构第宅,一遵法制,以杜侈滥之弊。”上不从。
9月18日
[编辑]○戊申,上御养心阁受灸,药房入诊。上命史官,召领议政郑太和入侍。上出示左参赞宋浚吉论祔谒亲临题主追补谥册祔府时亲祭疏,使读之。上曰:“以常时礼仪言之,王妃有适体之礼,无用君臣之仪。浚吉疏中祔谒之时,不安于列圣之心者,似然也。”太和曰:“既告入庙,谒庙之礼,虽阙之,无妨矣。”上曰:“诣台上后,有告庙之礼乎?”太和曰:“神舆入神门后,告之矣。”积曰:“若除告谒之礼,则告辞不可称祔谒,改以陞祔,展告后,入庙似当矣。”上并从之。仍命祔庙时执事之官,一依亲临例举行。太和曰:“此则有拘碍也。”
○全罗道海南人金有南等,还自日本。初有南等男女十四人,漂到日本萨摩州,至是,对马岛主,定差倭,赍书启护送。
9月19日
[编辑]○己酉,上御养心阁受灸。
○司谏李端夏引避曰:“臣以诸公主已建第宅逾制间架,还为撤毁事,添入于前启中矣。今闻淑安公主第,已建正寝,间架为二十七间,淑明公主第则正寝与附舍,为三十三间云。前头继建,未知将至于几间,而以即今已建之第,间架之数,较诸法典,不啻倍蓰者,未免失实之归。臣之误闻轻论之失,至此著矣,请命递斥臣职。”执义朴增辉,亦以此引避。〈史臣曰:“以主第一遵定制事,两司日日争执,已过四朔。上下相持,已非治世之事,而一边台启,一边营构,自有台阁后所无之事。为台官者,所当以此正言,不得请则可以去矣。不此之为,每以前启来传,不停不允,徒损国体,识者惜之。”〉 ○前副提学李端相卒。端相,吏曹判书明汉之子,而左议政廷龟之孙也。家世以文章福禄,为一世所艶称。早登科第,才誉寝盛,而自不免为文士放浪之习矣。自孝庙末年,引疾不仕,退居郊畿。虽间补州郡,亦不久居。读书求志,恬静自守,且有师友之资,日有开发,盖其为人,聪明善悟,故能自拔于迷涂,忍苦笃志,而竟有所立。其所讲论见解,多有明透,一时士类重之。不幸早卒,惜哉!临终遗疏,劝上以招延贤德益懋大业,且引张栻之言,请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兼谢赐药之恩。
9月20日
[编辑]○庚戌,木星昼见。
○上御养心阁受灸。
○副提学李敏迪等上箚曰:
臣等伏闻神德王后题主时礼官,以未上册宝,先书顺元显敬徽号为定。此实前后失序之大者。虽以《五礼仪》所载言之,上谥于大行然后,乃书虞主,此其当行之序,明白可见。丧礼与追尊节目,虽有不同,其先上册宝,后书主面,则先后之次,有不可易者。臣等愚见,先择吉日,以神德二字谥题主后,移安别殿,又涓吉日,奉上册宝,仍为改题,则前后不紊,情文俱备矣。且议者,或以改题为重大,自前祔庙时,亦有各室改题之礼。何独以今日之事,疑于重大乎?且或以题主后,久奉别殿为未安,数日权安,与卒遽行礼,孰为未安之甚乎?请令大臣礼官,更为考定,俾无未尽于大礼。
上下其箚于祔庙都监。
○玉堂处置李端夏、朴增辉曰:“今此主第,土木大起,基地务广,民怨不赀。间架将滥,鬼瞰可畏。正寝附舍,已抵累十,则厢房库楼,将必近百,比制倍蓰,语固不虚。祗言先立若干屋宇,有若将来一无所增益者,殊未知其可也。且圣意邈然,时未有一从定制之命,则宫家设施,其亦可知。以此谓之遵制无越,而遽递随闻辄言之台谏,实有伤于国体,请并出仕。”上答曰:“观此处置,殊极骇异。若欲陈所怀,则陈于末端,亦或可也,至于处置措语,不顾避辞,何敢任自立落,若是放恣无忌乎?并递差。”政院启请亟寝特递之命,收回未安之批,再启不从,副校理金锡胄、副修撰金万重上疏,请罪辞职,上不许。
9月21日
[编辑]○辛亥,祔庙都监启曰:“今此神德王后题主之举,与有虞主有练主之节不同。以将上之徽号,先题于主面,即上册宝,实出事势之不得不然。当初礼曹书上节目时,臣等亦与之同议矣。今者玉堂陈箚,以先后失序为言:‘请先择吉,以神德二字谥题主,又涓吉日,奉上册宝,仍为改题,其先后之序得矣。’而题主之礼,事甚重大。欲排造节次,旋题旋改之未安,与先题徽号之未安,未知轻重何如。臣等亦不敢以臆见轻议,令礼官博询大臣禀处。”上从之。
○副提学李敏迪陈疏辞职,略曰:
伏见本馆箚批辞意及台谏特递之命,不胜惊惶忧闷之至。移构主第,此固亲爱之至意,而间架定制,实是金石之旧典。天理人情,虽尝并行于其间,而法义之公,每胜于恩爱之私,人主之威,时屈于执法之论。此古今通谊。况高明鬼瞰,既非诸宫之福,费财招怨,亦非敦叙之道,则台谏之言,所以为忠爱之至也。且凡论事,必观其大体。今者阅月之争,尚未允兪,而营造之役,一边方兴,基地太广,结构渐侈,则始建间架,虽有闻见之或差者,此不过一时之微失。而大意自好,则又不必以此轻罪言官,本馆之处置,亦欲为朝廷存此大体也。殿下既不能夬从,又不能优容,严辞之斥,特递之教,大失和平之气,不免偏系之累。臣实惜之。设使圣朝,一从旧典,终不逾五十间之限,而台臣所论,果为妄闻之归,亦宜含容宽假,以扶言路。天地之大,岂可与二三臣,抉摘言语间,有若较胜者然哉?愿圣明还收未安之批,特递之命,以体有则改无则勉之义,不胜幸甚。
仍以虽未同参处置之箚,与闻请出之意,不可晏然,辞职,答以勿辞察职。
9月22日
[编辑]○壬子,上御养心阁受灸。
○重建靖陵丁字阁成。
○大司宪尹文举辞病不来,递。
9月24日
[编辑]○甲寅,以兪撤为大司宪,李程为承旨,南二星为司谏,尹抃为执义,李奎龄为修撰。
○礼曹启曰:“以都监启辞,议于大臣,则领府事李景奭以为:‘先告而后上册宝,节次得矣。而今日之事,出于变礼,乐礼之不能无变,盖不能不尔也。节目既异于有虞主有练主之礼,虽欲先告,无所凭依,强为安排,则虽涓别日,旋题旋改,独不为未安之归乎?’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判府事郑致和议,与景奭同。”上命依议。又启曰:“江华史库中,无壬申年追崇仪轨,考出《实录》,亦无请谥告庙节目载录之处。今此神德王后请谥告庙仪节,无可考据,难于决定。臣等之意窃以为,与其遗阙而漫无节次,无宁以请谥及追上徽号之意,添入于宗庙,预告祭祝文中,而事系重大,请急速议于诸大臣。”上从之。领府事李景奭、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判府事郑致和等,皆以为:“既无仿而行之之例,当依礼曹启辞行之。而神德二字之谥,即初丧时所上,今之告辞,不当用请字。宜以前日之谥追上之号,题主祔庙之意,措辞撰出。”上从之。
○副提学李敏迪等上箚,陈主第营造事:“亟下明旨,间架之数,一遵《大典》旧制,而台启未止之前,姑停工役,以存国体。”上答以勿烦。
○上以来初二日,汉原府院君赵昌远家,行迎谥宴,令该曹宣酝一等赐乐。
○平安道平壤府本月十四日夜地震。声如殷雷,屋舍掀动,若将倾颓,如是者三。顺安、肃川同日地震。平壤、咸从、永柔十三日雨雹,损伤各谷。
9月25日
[编辑]○乙卯,遣宰臣行神德王后祔庙告由祭于宗庙及永宁殿。
○上御养心阁受灸。
○司谏南二星,又以主第间架之论,不敢同参,引避递。
○正言李端锡,以意见与李端夏等无异同,端夏特递,不敢晏然,引避,处置出。掌令李世华启,请主第依《大典》定制,且论一边论启,一边营构之未安,上不从曰:“主第事,予意坚定已久。终无允许之理,何用强聒?诚可笑矣。”世华以严旨引避,处置出。
9月26日
[编辑]○丙辰,上御养心阁受灸。
○掌令卞榥,以与前执义朴增辉,意见不异,增辉特递,不敢晏然,引避,献纳李休征,亦以此引避,处置出。
○杨根儒生蔡时镜等,疏请文正公赵光祖、故大司成金湜书院赐额,疏下该曹。
○吏曹判书赵复阳又上疏乞递,上不许。
○黄海道进士金昌春等上疏,请以宋朝杨时、罗从彦、李侗及我朝李珥、成浑从祀文庙,上不许。
○终夜有电。
9月27日
[编辑]○丁巳,上御养心阁受灸。
○奉安神德王后玉册金宝于熙政堂。都提调郑太和以下,具朝服如仪,陪诣仁政殿,请中使。都提调跪进金宝,中使跪奉,以授尚瑞院官。奉持先行,玉册彩轝随之,奉安于熙政堂。
9月28日
[编辑]○戊午,奉神德王后玉册金宝安于庆德宫浥华堂中门外幄次。因雨移安于春秋馆,雨霁,还安于幄次。礼官守卫都监官退出。
○以南二星为应教,申命圭为司谏。
○夜雷电。
9月29日
[编辑]○己未,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议停受灸。医官退,都提调许积进曰:“平安道武士试才单子,时未启下,无乃欲于庭试时有教乎?”上曰:“入格六十人乎?”对曰:“七十三人也。”上曰:“既遣命官试才,若施以常时赏格,则必落莫,欲尽数赐第于庭试也。”对曰:“臣意亦如是,而此乃恩典,不敢请矣。”上曰:“礼曹以祔庙后,饮福宴取禀。饮福之义,亲祭受福,还与群工同庆之义。不亲祭而摄行,则饮福之礼,何所据而取禀乎?问于该曹。”临罢,积进曰:“前日庭试禀定之后,才出阁门,而前席之言,已播中外。今此西路武士赐第事,出于特教,若以臣之所达传播,则事甚未安。请使承旨,分付史官,慎勿传说。”上曰:“然。”
○司谏申命圭,以方在推勘,引避递。
9月30日
[编辑]○庚申,走回人崔吉,自蒙古来言:“蒙古王被拘沈阳,太子往赴北京,禁令解弛。故乘时逃来。”且言彼中事情曰:“蒙古王,即顺治皇帝妹夫也。其妻生时,谓王曰:‘我死之后,无往沈中。往必为所擒。’妻死,王思其言,一不往沈,清国使人责之曰:‘沈有尔祖先坟,何不一来展扫?’王不得已来赴。清人设机擒之拘留,使立其子为王。其子年方十六,扬言曰:‘以非罪拘执父王不可,罪父立子不可。’王遂驰往清京。蒙古十二部中,此最长,十二部各拥精兵数十万,以为事已,则俺等亦无事,有不然者,将举兵相向。蒙古王年虽幼,而魁伟出群云。”其后押送吉于清国。
冬十月
[编辑]10月1日
[编辑]○朔日辛酉,祔神德王后于太庙,遣大臣摄行大祭。颁赦中外,加百官资。百官奉笺陈贺。
○神德王后追上徽号玉册文曰:
窃以彝章久阙,玆修登配之缛仪。显册追隆,幸举扬烈之旷典,先王之志是继,我家之礼亦宜。恭惟神德王后,毓祉华宗,媲体圣祖,密赞龙飞之业,有妇人于乱臣。早正翟褕之尊,受诰命于天子,咸仰涂山之化,奄结昭陵之悲。式彰德而易名,万事已讫。宜跻庙而同几,百世不祧。迨及舜狩之陟方,终欠周室之合飨。盖议臣谬误,未体永元之深惟,而累朝因循,不遑孝章之升祔,肆致神理之湮郁,实均庶品之咨嗟。惟简策之可征,尚音徽之不昧。妥侑无所,念本始而靡安。经常有亏,在后嗣而敢忽?爰稽故实,用参情文,象设重新于寝园,载耀韬景。仙游斯集于宗祏,庶慰明灵。民心可观,允符亿兆人之攸望,天道必复,粤至三百年而乃行。陈盛议而如初,进徽号而增感。谨遣臣某官某,捧玉册上徽号曰,顺元显敬。冀回昭鉴俯谅微忱。宝牒垂芳,与天壤而齐久,瑶图衍庆,俾云仍而弥昌。
○教中外书曰:
举先代追祔之仪,有事太庙,将一国同庆之意,告尔多方。本人情之所安,信天道之必复。仰念古我前后,实惟国家贤妃,位正中宫,光膺天子之命,母临东土,首阐风化之基。虽人代之迭迁,尚音徽之如在,追思箴谏,圣祖之悼痛弥深。祗奉山陵,献庙之诚孝备至。惟配食终缺于世室,并关殷荐之祠,而谬议初出于廷臣,谅非先王之志。盖缘一后之旧制,遂致累朝之因循。生则居俪升之尊,已定名号,殁而违同几之飨,有歉经常。宗祏惟关,固事体之莫大,神灵无托,奈情礼之靡宁?象设先修于寝园,故实更征于简册。汉帝深惟于大义,世所共称,宋后始祔于元豊,时或有待。达孝以善继为重,尤贵变通之宜。先儒有并祔之论,岂容前后之间?斯诚寡昧之丕责,矧系伦理之至严。已于本月二十九日,进册宝加上尊号曰,顺元显敬神德王后,十月初一日,祔享于宗庙。瞻庙貌而增光,陈礼容而兴感。仙游斯集,慰祖宗在天之心,舆情可观,答臣民举国之望。韬景复耀,幸不昧于三百年之间,彝章式彰,庶有辞于千万世之后。永念无前之盛事,讵阙逮下之洪恩。自本月初一日昧爽以前,杂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资,资穷者代加。於戏!遹推追远之诚,伫望民德之归厚,仍霈好生之德,咸与庶品而图新。
〈史臣曰:“神德王后受诰命,正位中壸,母仪一国,于神懿无元次之分。而因芳硕之事,遂有贬降之议,其时议臣之罪,可胜诛哉?园陵废而不修,殷礼阙而不举者,殆将三百年矣。正论一发,中外同辞,封陵建阁,次第举行,终允庙亨,复正彝伦,泄三百年神人之愤,有辞于天下后世。识者以为社稷灵长,终必赖之。”〉 ○全罗道进士郑东五等二百五十五人,请以宋朝三贤、我朝两贤,从祀文庙,上不许。
10月3日
[编辑]○癸亥,以朴增辉为司谏,李敏叙为舍人,姜镐为原襄监司。
○命平安道武士试才入格七十三人,并令直赴殿试。
○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备局诸臣。上问采参人等事,领议政郑太和对曰:“道臣既请枭示,依律诛之可也,而第其犯禁中情状差轻,且律不素定,今始用次律,此后则断不饶贷,以为定式。至于削发越狱人,则不可不诛。”江华留守金徽曰:“本府津船腐破。今欲改备,无力可办。”上命给本府耗米四百石,改备船只。太和曰:“平安道武士,既赐直赴殿试,而直赴例付于式年矣。”上曰:“此则许赴于今庭试。”礼曹判书朴长远曰:“靖陵丁字阁,已毕修改,敬陵丁字阁,当依前议重建,而节迫冻寒,势难始役。请待明春。”上从之。工曹判书闵鼎重曰:“安民仓漕运事目:‘以四月三十日为定限,限前逢点于元山差员者,直送京江,过限来泊元山者,捧留安民,以之替运矣。’以今夏漕运见之,期限似急矣。”上命以五月初十日,改定期限。鼎重又曰:“安民傍近之邑,陆运直纳本仓,乃是事目,而民不便之。如有雇船直纳京仓者,亦宜从愿。”上从之。承旨朴世坚曰:“判府事宋时烈上疏之入已久,而至今未下,敢达。”上不答。世坚又曰:“济州牧使李𡐔,受任海外而身死,似当轸念。”上命所经诸道,给担军护丧。长远曰:“故副提学李端相身死后,其妻子饥馁,不能祭祀,似当有垂恤之典。”上令该曹,给丧需。吏曹判书赵复阳,亦请给端相发引时担军,上许之。副提学李敏迪进曰:“臣待罪近密,敢达所怀。上候违豫,闾里间或恐殿下未能慎摄而然。盖清心寡欲,乃治病第一工夫也。愿殿下留意焉。”
○京畿牛疫炽盛。九月二十八日雨雹,各谷损伤。
○全罗道浦民立伊等二十一名,二月二十八日,漂风到琉球国,自琉球转送日本,至是,对马岛主,送差倭领送。
○夜雷电。
10月4日
[编辑]○甲子,雷雨雹。
○左议政许积上箚乞递,上不许。
10月5日
[编辑]○乙丑,政院启曰:“纯坤阳剥之月,群动闭藏之时,雷雨骤作,轰轰发声。天之示威,一至于此,岂非灾异之大者乎?伏想圣明,寅畏对越,所以惕然警动于心者,必有倍于平日。而人之一心,操舍难常,遇变之初,莫不警惕,及其差久,此心渐解,狃以为安。终归于危乱而莫之救,可不戒哉?惟望殿下,毋忘忧惧之念,常如遇灾之初,终始勿懈。则震来而惧,反致福吉,正在于此。”上答曰:“遇写忧遑,坐卧未宁。今观启辞,戒诲切至,予心欣喜。可不留心焉?”时上弥月未宁,灾异叠现,群情忧惧。
○枭示理山郡犯越人金有礼于境上。以未及发配,越狱逃躱,削发为僧而就捕也。
○礼曹启曰:“神德王后祔庙之礼,即已告完矣。王后父母追封之典,姓乡陞号等事,请令该曹禀旨举行。”上从之。又启曰:“今此神德王后祔庙之礼,乃行于累百年之馀。既已陈贺颁赦,当设科取士,以示八方同庆之意。而取考前规,则或有合他庆设别试增广之事矣。”上曰:“今亦合庆为之。”
○副提学李敏迪、应教南二星等,以灾异陈箚曰:
今年诸道之海溢,两南之水灾,亦非小异。况此阳月震电,烨烨不宁。上天震怒,黎元愁苦,贤辅遁荒,言路厄塞。而恬嬉宴安,无复恐惧警戒之意,土木方兴,侈然为太平之气像。在我之修省,既如此,则其能使上帝鬼神,收还威怒,以反和气乎?近来玉候违豫,久旷视朝。臣于顷日入侍,仰瞻玉色,天容大瘦,顿异昔时。臣子之忧,何所不至?愚衷所激,猥进慎摄之言。区区贱诚,惟圣上留心焉。臣等忝在近密,顾自以为陪奉清燕,时有献替,则必有胜于宦官宫妾者矣。或于暇日,时赐引接,则浸灌之功,亦未必无小补矣。传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今者数万签军,两道量田,并举于一时。此虽不可已之政,而二大役,并举于一时,民安得不骚哉?当此天怒民怨,灾异叠臻之日,尤宜爱养民力,收合人心。岂可肆行克伐,不为邦本之地哉?湖西水灾,海西海溢,俱非等闲之灾。姑停量役,似不可已。而且就签军而论之,当初庙议,本以京兵有长征之害,故有阙勿补,而欲变为番上之规矣。今则既不减年例炮额,而别抄充定,又复纷纭。此实并举而两存,岂是变长征为番上之本意哉?臣等愚意,亦以为别抄充定,如不可已,则年例炮额,不当仍补也。
上虽优批答之,而竟无采施之意。
○黄海道长连等邑,九月二十九日,雨雹伤谷。
○夜,火星入太微垣端门内。
10月6日
[编辑]○丙寅,献纳李休征,以刚改启草,见非物议,引避递。
10月7日
[编辑]○丁卯,设庭试,取文科韩泰东等七人,武科取安厚吉等一百四十一人。
○平安道昌城雨雹,晩谷尽损。
10月8日
[编辑]○戊辰,掌令卞榥,以不问同僚径先传启之失,引避,掌令李世华处置请出矣。世华又以处置乖当引,避晃复为引避,皆递。
10月9日
[编辑]○己巳,特递正言金德远。疏入三朔,至是有是命。政院启曰:“言可用则采之,言不可用则置之,以示宽假,乃所以恢言路也。”答曰:“此乃置之之意也。”台官争之,上不从。
○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仍受灸。都提调许积曰:“九月之雷,已极可忧,而十月迅雷,不是寻常,兼有雹灾,恐惧修省之语,虽是陈谈,此外更无所达矣。如臣无状,忝叨此任,请依故事策免,以答天谴。”上曰:“咎实在予。岂由于卿等?”积曰:“当今无论他事,圣上不振乾刚,群下无畏罪尽职之心,此实可闷也。”兵曹判书洪重普曰:“近来外方,以闲丁搜括,颇为骄扰。江都及广州,移属水军之代,将至四百馀名,使畿内若干邑,一时充定,其势亦难。合有变通之道。”上曰:“使之限三年充定。”承旨洪万容曰:“正言金德远,言虽狂率,特递台官,有妨言路,故敢达。”上不答。
○领议政郑太和,以冬雷陈箚请免,上答曰:“灾异之作,咎实在予。卿何辞为?安心速出,扶济国事。”
○判府事宋时烈上疏辞职,疏入一月,至是始下优批,遣史官谕之。
○左参赞宋浚吉,因议礼兼陈诫诲之意,上答曰:“诫诲之言,殊甚切实,予深感叹。可不省察?祔谒之礼,已依箚辞施行矣。予疾方深,祔庙之礼,不能亲行,心之不安,可胜言哉?卿其体予意,从速幡然,以副至望。”遣史官谕之。时上疾弥留,凡于公事,一切迟滞,大小疏章,不即批下,仍以成例,群下解体。
○大司谏李翊,以带职下乡,引避递。
○命平安道被雹灾尤甚邑给灾。从监司闵维重之请也。
○平安道铁山九月二十六日雨雹,晩谷多损。
10月11日
[编辑]○辛未,吏曹启曰:“神德王后母姓,无见出处。须考诸《实录》,似可得其姓乡。请考出《实录》,举行封赠。”上从之。
○原襄道宁越等地及京畿骊州等六邑,本月初四日雨雹伤谷。
○领议政郑太和呈辞,不允批答。
10月13日
[编辑]○癸酉,以张善瀓为大司谏,李夏、郑重徽为掌令,朴世堂为献纳,李厚征为持平。
○赠故判三司事康允成,为领敦宁府事象山府院君,神德王后父也。以神德姓乡,升谷山郡为府。
○遣礼曹正郞姜复先,赐额致祭于李种学、柳希春、朴淳等书院。
10月14日
[编辑]○甲戌,弘文馆进浑天仪及自鸣锺。初上命李敏哲,造成浑天仪水激之制,宋以颖造自鸣锺,而令弘文馆句管。至是,敏哲等毕造,玉堂敷陈其制作之规而上之。上曰:“两人运用心力,功甚不小。令该曹参酌论赏。”
10月15日
[编辑]○乙亥,大司谏张善瀓引避曰:“臣于去年,忝叨本职,妄有所论,今者朝议,疑其虚实,阅岁之后,始令查究。臣之言不见信之状,已著不可复入台阁也,明矣。”又以方带推勘为辞,处置递。
○忠清道牛疫炽发。
10月16日
[编辑]○丙子,以权大运为都承旨,李之翼为承旨,申命圭为弼善。
10月17日
[编辑]○丁丑,司谏朴增辉、持平李溟翼、以参谒不参引避,持平李厚征措辞请出。增辉等再避,厚征以处置乖当,亦为引避,皆递。
10月18日
[编辑]○戊寅,雷。
○冬至正使闵鼎重、副使权尚矩、书状官慎景尹,如清国。
10月19日
[编辑]○己卯,全罗道南原、古阜等官,九月二十九日三十日雨雹,各谷多损。
○开城府牛疫大炽。
10月20日
[编辑]○庚辰,夜雷电。
○遣左议政许积、观象监提调闵熙、礼曹参议李俊耉、正郞曺致中、缮工奉事安灿等,奉审献陵改莎草。
○平安监司闵维重驰启:“陈江边之民,越境采参,大利所在。人不畏死,冒犯禁令,为侥幸万一之计,诚可寒心。然臣窃见禁参节目,徒事烦苛,使民不得安业,而及其犯罪发觉之后,又不能尽置之法。民失其业,饥寒所迫,何事不为,国法不严则奸恶无惩,何罪不犯?如欲杜绝犯越之路,则其要在于劝民力农,以厚其生,当罪准法,以严其防而已。不夺农时,王政之所先。而江边各邑,自四月至九月,每月六度聚点官门,又有差使员不时别点之举。民人正当农节,奔走道路,殆无虚日,虽欲为农,实无其暇。以此有耕田而不得播种者,有播种而不得除草者,及其秋成之后,田畴荒芜,鲜有收获。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则虽知其越采之必死,而冻馁之极,计无所出,其势不得不犯法,其情亦可戚矣。臣愚以为,自今以后,改其五日一点之规,只令每朔三度点看,以除往来骚扰之弊,得以专力于耕作,又令守令,别为劝农,使渠知衣食之本所在。而严饬把守,其有犯法越采者,则辄即启闻,枭示本境。且其里长统长,严刑重治,以警众民,则庶几安业乐生,不至于忘身蹈死,如前之为。但念国法虽严,无赏则不行。凡犯越者,捕告之人,勿论守令边将及军校,拔其首功,施以赏典,一如犷悍大贼捕得之例。则赏罚既明,禁令自肃,奸民必不得犯越,虽或犯越,亦无掩讳之弊。乞下庙堂,商量施行。”上,下备局。议启曰:“越境采参之禁,非不严明,而大利所在,冒死犯禁,生事之患,十分可虑。今者闵维重巡到江边,目见事势,有此条陈,此后则令各其守令,别为劝农,使民知务本,把守讥察等事,十分严饬,勿令犯法。至于五日一点之时,犹且乘隙越江,今若定以十日,则愚民必不知朝家劝农本意,反生侥幸之心,从前规例,有难猝改。”上从之。
○义州府尹李东稷状报:
梨、柏、清持去差使员麟山佥使金得善、清译崔厚元来传所闻曰:“沈阳城中,别筑一城,状若烟台,高可五六丈许,上以荆棘围之。问其故,则清人言:‘蒙古自前难制,故为羁縻之计,曾以帝女,妻其王,于顺治为同生妹夫。厥后蒙王,不谨侯度,顺治之丧,亦不来吊北京,积怒而隐忍者久矣。往年蒙王妻身死火葬之时,国俗例焚其平生衣服珍宝,而此则不焚,且不待北京许娶,而以其亡兄之妻,为后妻。仍给其前妻衣服珍宝,以此尤致忿怒。今年六月,设机招致北京,初欲安置于南方,所谓皇太后者,恳请止之,别设囹圄于沈阳,囚禁而封其子为蒙古王。八月间,其子及蒙古他王四五人,载酒馔俱来沈阳,守将不许相见。则其子发怒而归,且多恐喝之言。因是沈中骚屑,以为必不无事云云。’且言:‘北京大臣束沙河及半夫乙于弓,与薄豆里弓有隙,上年秋,薄豆里弓谗杀两人。而束沙河父子三人,同时被戮,而其一则西平王吴三桂之女婿也。三桂因其女,细闻实状,再上疏章,辄为薄豆里弓所寝抑。故三桂别生秘计’,今年七月驰启云:‘方内有可合将帅者,愿皇上招见进退之。’如其言招见。则其人自怀中,亲纳吴三桂密疏,备陈束沙河等被谗冤死之由,且诉薄豆里弓前后壅蔽之状,即以甲军围其第捉致。初欲杀之,以其功存先世,灭死安置。其两子,并皆就戮,其他大臣之株连被诛者四人。且自今年,炼甲治兵,顿异于前云云。”盖得善则闻于我国被掳人,为僧于蒙古地者及我国被掳人崔贞立为名者,厚元则闻于辽东护送中军云矣。
10月21日
[编辑]○辛巳,以姜柏年为大司谏,李敏叙为副应教,申命圭为司谏,洪柱国为副修撰,尹趾善、洪万锺为持平,柳尚运为正言。
○京畿幼学李昌龄上疏,请宋朝三贤、我朝两贤从祀文庙,上不许。
10月23日
[编辑]○癸未,领议政郑太和七度呈辞,上遣承旨敦谕。
○忠清道各邑,本月初四日雨雹伤谷。
○旌渭源内奴礼玄之门。礼玄之父日立,为熊所噬,礼玄年十五,持杖击熊,熊舍其父而噬礼玄。众人救之得免,而因病致死。监司闵维重以闻,命旌表。
10月24日
[编辑]○甲申,宪府论李殷相等查核事,争执阅四朔,上终不从,至是停启。
○忠清道恩津县,雌鸡化为雄。
○掌令郑重徽、持平洪万锺,论善山府使洪圣龟:“曾以先累,重被台弹,敢生伸辨之计,张皇饰辞,诬罔天听,物情固已骇矣。在圣龟之道,惟当杜门废蛰,痛自怨艾,以图盖前人之愆。而才停查究,旋授本职,乃敢不有公议,偃然赴任,有若寻常无故者然,其冒没廉隅,纵恣无识之状,殊极可骇。请罢职不叙。”累启不从。
10月26日
[编辑]○丙戌,领议政郑太和上疏乞免,上不许,又遣史官谕之。
10月27日
[编辑]○丁亥,平安道、定州、郭山,本月十七日雷电。
○遣御史权格于水原,试武士。入格将官诸色军人等,依前日江都、南汉试才赏格,给米布弓箭有差。
〈显宗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改修实录卷之二十一〉
十一月
[编辑]11月1日
[编辑]○朔日庚寅,以尹深为献纳,李润朝为检阅,尹理为司书,李庆亿为左副宾客,柳赫然为工曹判书。赫然以武将,为上宠任,故特拜之。
○副提学李敏迪、修撰李奎龄、副修撰金万重上箚曰:
烨烨震电,再发于阳月之内。继又闻,恩津县有雌鸡化雄之变,天灾物异,萃于一时。未知国家有何危败,而上天之谴告至此哉!古之哲王,遇灾修德,如祥桑、云汉不可尚已。只以近事言之,壬辰年间,有雌鸡化雄之变,孝宗大王大加惊动,即召大臣、三司、二品以上,问以弭灾之道,玉音恻怛,真如痼关之在躬。又于乙未年间,有白虹贯日之变,即停万寿殿之役。其对越之诚、寅畏之意,发于其心、行于其政者如此。《诗》曰:“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我先王有焉。今者玉候违豫,方在静摄之中,悔悟之音,不闻于朝,忧惧之政,不下于民,上下恬嬉,无异平日。似此气象,其能回天怒而格天心乎?且万寿殿之役,我先王犹且停止,而逾制主第,竟不从两司之请,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一至于此。只此一事,又岂恐惧之意哉?
又曰:
宫禁有不严之渐,宦寺有骄横之渐,四民有失业之渐,有司有聚敛之渐,旧制有颓坏之之渐,庶事有丛脞之渐。凡此数渐者,其始观之,孰以为危亡可忧,而由微至著,积小成大,则毕竟横溃四出,而直至于不可救之地矣。岂可不谨之于微,而思所以早辨耶?
又曰:
臣等前因雷变,略陈数事矣。圣上既答以议处,而箚本留中,未有处分,恐非圣人弗咈之义,而言路之崎岖,亦可知矣。夫签军、量田,不可一时并举。请停量田,以待稍稔。且以新炮别队,两皆督定,人心骚扰,民不堪命。请停新炮,以存朝堂本意,而圣心真以迂阔而置之。然灾害之广被,民生之困苦,耳目所及,无非可忧。海西州县,滨海太半,湖西则一半滨海沿江,丰稔之地,在处绝无,流亡四散,朝不谋夕。方当议赈之日,欲举莫大之役,此臣等之所未解也。今年军额,比常岁倍多,年例充定,决不可减,而精抄军添立一军矣,别队又添一军矣,新炮保又仍一军矣。良丁有限,军额顿增,此将取之于何民乎?且别队之设,只欲如御营之规,炮手以渐勿补,而别队以渐充定,初非欲并存两军,又非欲一时并定,而朝廷举措,大违初意。既充炮保,又定别队,增乎彼者,不减于此,此又臣等之所未解也。请下臣前后二箚,速令大臣有司议处焉。
箚上四日,上答曰:“尔等戒诲之言,又至此,心加惕然,不知为谕也。前箚数件事,批下之后,方与大臣,议而处之。予病偶然沈苦,不得议处,尔等何用为嫌?前后箚辞,后日登对时,并当议处焉。主第营构事,已于昨者,姑令停罢矣。”时,两司请寝营构,而上每以不允答之。姑停之教,始下于玉堂之批,非为台启而停役也。
○刑曹启:“以李殷相等查核事,台启已停,请先以当初台谏启辞,发缄推问。”上从之。
11月2日
[编辑]○辛卯,掌令郑重徽、持平洪万锺、正言李端锡、柳尚运以既停主第营构之役,而两日之启,以不允为答,无非臣等不能有无之致。引避。处置,皆出。
○副校理金锡胄上疏曰:
臣窃观,今日国事之可忧,日甚一日。上天告警,式月斯频,则此可忧也。小民怨诅,四方嗷嗷,则此可忧也。人才眇然,而百度弛废,财用荡然,而经费虚竭,则此可忧也。然而人心之易媮,物情之冀幸,而沈迷宴安,亦莫甚于今日。前日之所尝警动,而不敢不畏于天者,今则渐至于恬然不忌;前日之所尝难慎,而不敢不轸于民者,今则渐至于悍然不顾,此固臣愚所谓,日甚一日之忧。而日者梨柏差员之报,又适至于此际,北方声息,颇属危厉。为今之计,惟在于修实德、敷惠政,以先固结人心;抑浮议、尚忠实,以先收拾人才;省冗费、慎兴作,以先完养人力。而尤必加意于赏罚之际,赏必以时而举,罚不以近而免,而一举一措,无复如前日姑息之归,则其于自强之道,过半矣。惟圣明,毋遽以疢疾自怠、虞危自沮,念玆在玆,以恢远图,则安知今日之所以为忧者,乃不为兴邦启圣之一大机也?臣伏见,本馆诸臣所进箚本中,备陈新抄别队之事,臣请复得以申言之。臣闻:治兵之道,贵乎精而不贵乎博;便乎更番而不便乎长征,则日者训局之议更兵制者,即务精之策也,即更番之法也。其于减冗食而裕经用,捐老惰而裒壮勇,孰不谓之急先务也?然而旧籍之卒,易怨于克减;新募之兵,不乐于蒐补,必须磨以岁月,渐革渐新,庶可为从容善变之归矣。今也主事之臣,于诸营假属,刷得移隶之外,又令诸道,一时搜括丁壮,中外喧然,绎骚不已,臣窃以为不可也。今若只取其已得之数,徐徐团结,渐次充补,唯勿失务精、更番之本意,则可矣。又何汲汲为此抑勒之政,以病民哉?且臣尝闻,国家经费,旧储常患渐耗,新收常患渐少,而一遇凶歉,辄忧匮缺。此犹中人以下之家,不免求贷者之生活也,而况以弱邻强,以小邻大?又且不得不费力于金缯玉帛。臣故尝以为,有国于财,夫孰不节,而吾国今日之财,尤不可以不节也。粗安日久,变故必生,万一边邻事端连仍,则明季毛帅之岛饷;清人乙酉之海运,又是吾国所已伤虎之役。未知此时,国家将何以为计耶?今特以疆场之忧,未集于眉睫,房闼之娱,足移其心志,而治朝礼仪,渐尚繁缛;宫禁服用,日趋浮靡。昔人所谓:“宋室南渡之后,粉饰太平,沮铄士气,但使士大夫,沈酣豢养于湖山歌舞之娱。”者,又不幸而近之矣。苟国家于此,一向泄泄,迷不改图,则臣窃恐,民凋邦瘁,骎骎焉终为危弱之归,而其所谓完养人力,以谋自强之策者,终无可成之期也。
疏入,留中不下。
11月3日
[编辑]○壬辰,以申晸为持平,金万均为校理。
11月4日
[编辑]○癸巳,领议政郑太和,十一度呈辞,遣承旨敦谕。
○命尽减咸镜道稳城税米大豆、奴婢身贡及洪原、明川、镜城牛黄岁币、医司药材价,半减人参价布。锺城、庆兴、三水、甲山等四邑税米大豆、奴婢身贡亦半减。时,北路凶荒,因本道监司状启,有是命。
○移配稳城罪人于南道。咸镜监司洪处厚状启,备陈北路凶荒,而定配罪人,皆送北路,以致主客俱困之弊。上议于庙堂,以稳城被灾尤甚,有是命。
○平安道渭原、理山、碧潼、昌城等收米,元数六斗内减四斗;江界、朔州、三登、江东减三斗;义州、龙川、宣川、郭山、定州、嘉山、安州、肃川、顺安、平壤、中和五斗内减半。其馀龟城等二十邑,六斗内减二斗,因其被灾轻重,减之有差。
11月5日
[编辑]○甲午,两司复以主第间架基址,一遵定制论启,上不从。
○掌令郑重徽、持平洪万锺论工曹判书柳赫然不合六卿,请递之,上不从。斥台论以怪妄,重徽等相继引避。
○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吏曹判书赵复阳请对入侍。复阳曰:“臣连日出入书筵,世子文义日进,毋失此时,则不久大达矣。赞善,秩是正三品,李惟泰既免丧,可合此任,而他无备拟之人。”上命以单望启下。上出玉堂、两司箚子,示都提调许积曰:“欲与大臣诸臣相议矣。”积曰:“忠清道量田不均,民怨不赀。臣欲与领议政,登对时禀处,而至于签军一事,训局虽无厉民之举,奉行之际,不无外方扰怨,玉堂箚辞是矣。”复阳曰:“见咸镜监司状启,则六镇民及全家罪人,未免主客俱困,至有弃赤子而逃者,极可惊惨,宜疏决此类也。”积曰:“国无纪纲,徙边者便生蒙放之计,不业耕作,以至饥馁,终致主客俱困矣。”上曰:“限明年秋成,分送他道。”复阳曰:“近来人心不淑,法禁日密,陷于罪辟者,益不胜其纷纭。伸理冤郁,疏决罪囚,实是祈天永命之本也。”时以漏籍之罪,全家徙边者,相属于道,愁怨日甚,故复阳之言如此。积曰:“灾异未有甚于近年,而北路连岁凶荒,民不聊生。自前识者以北边为忧,故复阳之言,为此而发耳。”上曰:“独咸镜一道疏决乎?”积曰:“八路当一体为之。”上命设厅疏决。
11月6日
[编辑]○乙未,谏院论吏曹郞官押班之非,请罢谬例。又论监察李集成曾为长兴直长,狎近私娼,引入直庐,夜以为常之罪,请削去仕版。上并从之。
11月7日
[编辑]○丙申,献纳尹深立异于徐必远之论,以不可苟同引避。正言柳尚运、李端锡以见轻,相继引避。大司宪兪㯙、持平洪万锺、大司谏姜柏年亦以曾参必远削黜之论,不敢处置,引避。掌令李夏处置:递深,出尚运、端锡、㯙、万锺、柏年,上从之。
○遣礼曹正郞南宫钰,赐吉再、金长生书院额号。
○以咸镜道失稔,道内各邑及三营月课,限明年九月停止。
○夜,大电雷雨雹。
11月8日
[编辑]○丁酉,政院启曰:“近来灾异之作,殆无虚月,而去夜雷电震惊之变。当此闭藏之月,天之威怒,一何至此?消弭之道,决非循常应文之所可为者。当圣候欠安之时,虽未得临御正殿,广延臣邻,宜于卧内,简其礼节,使公卿、侍从,轮回入侍,频赐咨询,自生民利病,以至时政得失,而莫不条陈,以备采择,则其为圣化之助,岂浅鲜哉?”上答曰:“夜来风雷之变,心惊魄褫,诚不知所以自处也。今观启辞,心窃嘉之,可不留心焉?”
○司谏申命圭亦以曾参必远削黜之论,引避,因极言灾异之惨、纪纲之颓。且曰:“殿下少奋发之志,臣邻忘尽瘁之义,谏官虚设,恒有厌薄之举;宫禁不严,未闻穆清之美。朝廷之上,私意横流,宰枢之间,徒事为己。玉候违豫日久,臣邻久阻引接,大臣引入不出,调护圣躬之方、扶危济时之策,政宜汲汲遑遑,不遑暇食,而犹复恬然,不知为惧。如是而天怒尚可回,国事尚可为乎?”上答曰:“昨日风雷之变,心神飞越,不能自定。观尔之言,深嘉忧国之诚。尔其勿辞。”宪府处置,出。
○领议政郑太和呈辞,久不出。上教曰:“呜呼!昨夜雷震雨雹之变,心魂震越,不能自定。当此之时,宜与宿德大臣,共议扶济之道,而乃反引入不出,言念及此,不觉心寒。卿若不出,予将畴依?速出论道,以副如渴之望。”太和犹称病笃,不出。
○左议政许积以雷变上箚,请赐策免,且陈修省之道。上答曰:“呜呼!昨夜雷电之变,心寒骨惊,中夜无寐,罔知攸措。今观箚辞,戒诲之意,略而至矣。可不佩服焉?今日之灾,实由寡昧,卿其安心勿辞,以济时艰。”
○忠清道牛疫炽盛。
11月9日
[编辑]○戊戌,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户曹判书金佐明、礼曹判书朴长远、副提学李敏迪、应教李敏叙、校理金万均、修撰李奎龄、副修撰金万重,请对入侍。左议政许积曰:“圣上无大段阙失,而天灾之惨至此,若有过失,臣岂不指为某事之应乎?”长远曰:“天变之作,或虑对越之诚有所未尽,愿圣上,留心于本源之地。论事之臣,斥以怪妄,实非和平底气象,故敢达矣。”都承旨权大运曰:“自古帝王,若遇非常之变,则必有大警动之举。即今圣候未宁,虽未能广接臣僚,时或引接于卧内,从容咨访,则此是遇灾修省之一道矣。”敏迪曰:“变怪之作,何代无之?至于今年,则震雷之变,累发于深冬,而雌鸡化雄,实是前代危亡之征。当今弭灾之策,莫过于厚养民力,省除民弊。减上进之物,开谠言之路,凡伤民害政之事,一倂革罢可矣。顷日臣等箚辞所陈之事,大臣将何以定夺。今年农事凶歉,量田停止,木花给灾,皆当急速举行。别队签丁之弊,亦不可不停。”万重曰:“祖宗之法,不可不遵。至于遇灾之日,尤宜遵守,而主第间架,不遵旧制,诚为不当。前者下修举《大典》之命,至使设厅,举国莫不钦仰。而厥后废阁,有其名而无其实,无乃以主第有所拘碍而然耶?昔宋熙、豊之际,有三不足之说,论者以为,乱亡之兆。今此主第事,上下相持,已阅累月,未有一遵定制之举。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不幸近之。当此遇灾大警动之时,又不遵定制,则是无异于熙、豊之时与太戊遇祥桑之灾,而修先王之政远矣。臣则以修举法典,为应天第一事也。”上不答。佐明进曰:“万重之言,所当体念。”上乃言曰:“切实之言矣。”佐明又曰:“黄海道改量田四邑,田三税,则以新结收捧,收米,则姑从旧结,收捧上纳。而待道内各邑毕量后,收米从新结出役事,因本道监司状启蒙允矣。忠清道改量邑,亦依海西收捧事,请分付该邑。”上曰:“此虽是损上益下之政,而民以为例,则不可限其毕量而为之。”佐明曰:“湖西宣惠厅所储,既已匮乏。戊申条济用监正布价米一千九百十四石内,一千石则已输送户曹,己酉条岁币价大同米二百三十同四十四匹,全未输送矣。今年岁币,则既自户曹拮据措备以送。未输正布作米九百十四石,岁币价大同木二百三十同四十四匹,请并减之。”上从之。〈史臣曰:“上虽无流连荒亡之失,而纪纲颓废,无振作之志。虽设谏官,而无转圜之美,虽有仁心,而惠泽不究于下,邦本已离析矣。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无一事可恃,则上天之怒,亶在于是。而积身居鼎席,所欲忠者,不过妇寺之忠;所尽职者,不过簿书期会。而及遇非常之灾,入侍榻前,以上无阙失陈达,可胜叹哉!〉 ○命黄海、忠清两道量田未打量之邑,限明年秋停止。又命三南木花田给灾,又命京畿明年大同春收米,每结减二斗。因玉堂箚,议大臣,有是命。
○前察访宋亨久上疏言,明年闰月之非,且论时宪历之差。上下其疏礼曹,令观象监议启。本监使亨久与本监官宋以颖论难。以颖以亨久所言为非是,遂不行。
○开城府,本月初七日雷电。
11月11日
[编辑]○庚子,上御养心阁,引见大臣、义禁府、刑曹堂上,疏决时囚罪人。重罪定配,轻囚放释。
11月12日
[编辑]○辛丑,大司宪兪㯙、大司谏姜柏年、司谏申命圭、正言李端锡、柳尚运、持平洪万锺并引避。以献纳尹深于必远事立异之后,台谏引避,旷日稽延,见非大臣故也。宪府处置,递㯙、命圭、万锺,出柏年、端锡、尚运。
○设疏决厅。以左议政许积为都提调,李庆亿、闵熙、李晩荣、李元祯为堂上。后复以金佐明、赵复阳、吴挺一、郑知和、权大运加出堂上。
○下谕诸道监司,使疏决罪囚以闻。
○对马岛遣差倭橘成陈,来东莱,不言其所干之事曰:“待接慰官相见,可以言矣。”东莱府使以闻,以郑华齐差遣接慰官。
11月13日
[编辑]○壬寅,礼曹以祔庙、入学、冠礼之庆,禀定别试。初试额数,分京外取六百人。
○持平申晸引避递,以带职下乡也。时,台阁为厌避之地,人之欲递者,闻有台阁之除,则即驰出都门外数十里程,即以带职下乡,引避图递,识者寒心。
○执义尹抃,因灾异上疏,请三南水田给分数灾,木花田给灾,湖西量邑,仍用旧结。且言训局别队之有弊,各邑粜籴之当减捧,安民仓役之为民害,山海诸邑一体收米之便,发内帑及各衙门银布,以补民役之宜。疏上累日,上下其疏,令庙堂议处。
11月14日
[编辑]○癸卯,都承旨权大运、右承旨李程、右副承旨朴世坚、同副承旨李之翼等,上疏乞递,上不许。宪府之论递柳赫然也,上以怪妄斥之。至是,正言柳尚运上疏,论政院不覆逆之失,故大运等辞职。
○全罗道,十月二十八日雷电。
11月15日
[编辑]○甲辰,遣同知春秋姜柏年、奉教赵师锡于江华,誊出宗庙各室谥册。
○大司成南九万上疏言,祔庙大庆,不可不别设一科。且请亟停括军之举,量减征布之役。疏入阅四月,上答曰:“科举事体重大,岂可人人而请增,贻日后无穷之弊哉?”
11月16日
[编辑]○乙巳,太白昼见。
○上御养心阁,药房入诊时,上右颐下核处,成脓已久,将有自溃之势,而医官等犹疑其为瘿瘤。都提调许积率鍼药诸医入侍,上使诸医次第诊视。药医皆以为不可鍼破,鍼医或以为非脓也,痰水也。或以为成脓,可即破,论议不一。积厉声曰:“医官等虽以医为名,有何所见乎?痰核虽云不可不鍼,既已成脓,则何可不破乎?更观数日,鍼破可矣。”上曰:“然。”都承旨权大运进曰:“既被台臣之斥,诚不敢偃然行公。”积曰:“台阁之启,至谓怪妄,则过矣。然到今台臣,又以不封还为咎,则亦未知其稳当也。”大运仍以近日刑狱文书,多迟滞未下,陈达而退。
○罢庆尚左兵使李尚敬。左议政许积因入侍,白上曰:“尚敬束伍军逃亡者,称以事目,先斩后启,事极可骇。丙申年因营将状启,覆启中虽有枭示之语,与临敌行师时有异,先斩后启之路,不可轻开。臣意则欲请拿问,兵判洪重普则以为罢职宜当云。备局他堂上之意则以为事系军务,若加重罪,则军政虚踈,推考宜当云。何以为之乎?”上曰:“先斩后启者,行师时道路绝远,禀定之间,事机变易,故出于不得已也。不在于事目之事,擅自为之,以此为罪,尚敬罢职可也。”
○以李尚真为大司宪,李惟泰为赞善,朴增辉为司谏,朴世堂为献纳,兪夏益、李溟翼为持平。
○执义尹抃、掌令李夏,论罪人刘忔威胁土兵,生埋无罪之人,实犯罔赦之罪,请还收减死定配之命。累月争执,上终不从。又论稳城府使崔宽不能严禁犯境之罪,请拿问定罪。又论全罗右水使李旰曾为稳城府使时,贪纵狼藉之罪,请拿问定罪。并累启,不从。
11月17日
[编辑]○丙午,上御集祥殿破肿,都提调以下直宿。是日,上核处浓势益盛,命药房议受鍼。药房请与诸医入诊议定,上许之。都提调许积等入侍。上结核大如小甁,作头处色甚赤,上神色甚不平。药医等以为,可待一二日,鍼医等请破浓,论议犹不一。上厉声曰:“作舍道傍,三年不成,医官如是之多,议论何能归一乎?迟待破浓,若有头痛寒热,将奈何?速取受鍼诸具来。”积曰:“臣当退出,通议诸大臣,且备诸具,更入侍矣。”上曰:“如此则恐迟时刻也。”积曰:“莫重之事,岂可不通在外大臣乎?”上曰:“此时困恼颇甚,且头部暂痛,无乃日寒而然耶?”积请退,都承旨权大运曰:“君父病患,不可不通于在外大臣也。”遂出。时上核患猝剧,诸医未详症候,廷议皆以为不可轻信医言,率尔受鍼,论议多端,人情汹汹。药房诸臣,面无人色。及更入侍,进鍼盘,上脱表衣将受鍼,色变。盖以诸医,先以瘿瘤不可鍼,疑上心也。医官尹后益下鍼,出浓至一升。上色始和曰:“颇觉苏快。”都提调以下惊喜,不觉出声。上曰:“今日牵引甚,故决意受鍼。既破之后,心颇苏快,甚可喜也。”
○庆尚道陜川,十月二十八日地震。庆州,本月初三日大风,扬沙走石。有气如烟雾、如尘埃,闭塞天地,日色渐微,不辨人物,黑色蔽日至昏。
11月18日
[编辑]○丁未,日晕雨珥。晕上有冠,冠上有背,左右有戟。色皆内赤外青,白气如虹,出自两珥,逶迤指北,长各数十丈,广各尺许。
○以日寒,令该曹给空石于宿卫军士,薄衣者给襦衣。
○执义尹抃、掌令李夏以照律失当,被大臣斥,引避。正言李端锡处置,请出抃等。又以苟且请出,引避。端锡以处置乖当,引避,皆递。
○平安道,本月初七日雷。
11月19日
[编辑]○戊申,上御集祥殿受鍼。
11月20日
[编辑]○己酉,持平李溟翼论副护军权諿前任安东府使时,成给勿禁帖于所亲商贾,多斫黄肠木三千馀板,因台启查核之日,送其子私嘱,竟脱其罪,请拿问定罪。又论安东府使李东溟,听其私嘱,查核不实,请罢职不叙,并不从。
○是日,宪府停徐必远削夺及柳赫然递差之启。
11月21日
[编辑]○庚戌,玉堂论持平李溟翼独停徐必远之论,箚请罢职曰:“瞰两司一空之时,两司俱发之论,挺身独停,不但有乘机抵隙之嫌,亦且有纵恣无忌之渐。”上命递差。
11月23日
[编辑]○壬子,夜,月入太微垣。
○持平兪夏益连启权諿、李东溟事,上命一体拿问。
11月24日
[编辑]○癸丑,以申命圭为执义,卞榥为掌令,申晸为持平,尹趾善为正言,郑韺为庆尚右兵使,权道经为忠清水使,赵圣辅为平山府使。圣辅居台阁,论议不端,且以不论徐必远被弹,而吏曹参议金万基,塞其清望之路,圣辅不自安,力求补外。
11月25日
[编辑]○甲寅,上御集祥殿,受鍼左頣下结核成浓处。药房提调洪重普白上曰:“训炼别队自募之命已下,而庆州营将睦林奇,以人不应募之故,分付所属各邑,勒定名数,使之抄定。此非都监本意,而任自号令,以致人心之骚扰,殊甚可骇。忠清道民,亦以此事骚扰,玉堂之臣皆以为言。如此之类,所当随现重治,以励其馀也。”左议政许积,颇有伸救林奇之言。上曰:“林奇从重推考,勿为勒定事,严饬。”时,尚州营将闵暹,以不谨奉行被拿,而林奇以扰民只被推,人心不服。
11月26日
[编辑]○乙卯,执义申命圭等启曰:“请罪徐必远之启,已至累月,则虽未得请,公议已伸,不必一向持久。而前持平李溟翼,独停两司俱发之论,以启日后之弊,请罢职。”累启,不从。又论持平兪夏益于溟翼擅停之后,终不更论,有违台体,请递差。累启,不从。复论徐必远削夺,上不从。
11月28日
[编辑]○丁巳,掌令郑重徽因辞疏,请策励群工,广开言路,频接近侍,畴咨讲论。度田、签军,量时徐行,以慰人心。分遣绣衣,以明黜陟。疏入月馀,上答曰:“嘉尔进言之诚,尔其勿辞。”
○行大司谏姜柏年因辞疏,请恐惧修省。上优答之。
○工曹判书柳赫然被论后,陈疏辞职。上答曰:“浮薄之言,不必为嫌,勿辞。”掌令郑重徽以曾论赫然,且兵曹堂上照律失当,引避,递。
11月29日
[编辑]○戊午,太白昼见。
十二月
[编辑]12月1日
[编辑]○朔日庚申,命减平安道江边尤甚被灾邑内奴婢身贡。
12月2日
[编辑]○辛酉,以李夏为掌令。
12月3日
[编辑]○壬戌,上命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药房以引接有妨调摄,请止,上不许,上御养心阁引见,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许积进问上候。太和曰:“臣忝居是任,虽思恪谨奉职,而犬马之齿,已迫七十,脚患深痼,实无陈力之望。当此天灾时变孔棘之日,臣老病如此,鼎席久旷,益不知所为也。”积亦以久不卜相为言,上不答。积曰:“睦林奇之事,臣退而更思,不可推考而止。”太和曰:“外议多以签兵扰民为言,若不重究之,则人心必不服。”上曰:“林奇罢职。”兵曹判书洪重普曰:“忠清兵使尹天赉,使将官募军,与林奇无异。兵使之分付将官,营将之分付座首,何异乎?”太和请推天赉,上从之。
12月4日
[编辑]○癸亥,执义申命圭、掌令卞榥、持平申晸引避曰:“顷日李溟翼擅停徐必远之论,实涉纵恣。臣等据例论劾,而臣等之意,则虽是重发之论,累月争执,以示公议,则亦不无停止之时。而第溟翼之不待诸僚,挺身独停,大违台体,且系后弊,故以此意,及于遣辞中。今闻物议,皆以为台启只当据事直论,不宜如是,大以为非,决难抗颜台席。”皆退待。掌令李夏处置曰:“台阁论事,勿论大小,未停启前,唯当以得请为期,不可以欲停之意,先发于启辞中也。必远削黜之论,不可擅停,则溟翼纵恣之习,在所痛斥,而乃以虽未准请,不必持久等语,为溟翼论劾之辞。既斥停启之非,而先示欲停之意,苟且疲软,大违台体。请并递。”上从之。
12月5日
[编辑]○甲子,太白昼见。
○大司宪李尚真辞病不来,递。
12月6日
[编辑]○乙丑,以李廷夔为大司宪,李端夏为执义,李光迪为掌令,郑重徽为献纳,洪万锺、宋基厚为持平,洪亿为正言。
12月7日
[编辑]○丙寅,掌令李夏启曰:“训炼别队新设之举,盖出于变通军政,而当初本意,只欲随便募得,以渐充补也。元无刻期定数,汲汲抄定之令,而奉行之人徒思衒能,骤为多得之计,失信于民,归怨于国,诚为痛骇。前庆州营将睦林奇,巡历各邑,招致乡所将官,分等定数,勒令抄选,不禀朝旨,擅自搜括。论其罪罚,不可罢职而止。且忠清兵使尹天赉,亦令将官定数募得,一道之内纷扰骚屑。既曰募得,则宁有定数之理,其不体朝家本意,扰民敛怨之罪,决非推考薄罚,所可惩戢。请庆州营将睦林奇,拿问定罪,忠清兵使尹天赉罢职。”累启,上终不从。
○咸镜道安边、文川,十一月二十二日地震。
12月8日
[编辑]○丁卯,夜,金星与木星相犯。
12月9日
[编辑]○戊辰,太白昼见。
12月11日
[编辑]○庚午,上御养心阁受灸。
12月12日
[编辑]○辛未,太白昼见。
○上受灸。
○熙川民三人,越境被捉,严刑定配,以犯在令前也。
12月13日
[编辑]○壬申,上受灸。
○都堂弘文录圈点。尹敬教、崔后尚、申晸、李萱、尹搢、李夏、李柙、申厚载、赵威凤、申命圭、闵宗道、李敏采、李堂揆等与焉。厚载以左议政许积之妹子,素无文学,而迫于形势,幸参荣选,公议不惬。
12月14日
[编辑]○癸酉,太白昼见。
○执义李端夏等启曰:“今日本府之坐,海南居学生尹善言妻元氏,亲来呈状。观其状辞,则善言生时,以其弟善道之第二子义美继后,而义美早死,只有两子尔久、尔厚。尔久又无子身死,尔厚当奉先祀,而善道第三子礼美,欲以尔厚为其继后,元氏书问于善道,则其答书以天地鬼神,证其不许于礼美之意,故不复致疑矣。上年冬,礼美因科上京,潜为取尔厚立后之计,温泉行幸之日,诬呈上言,以义美生时,相议已定立后为辞,图出立案。而尔厚以遗腹之子,生才数日,其母又亡,其时礼美,年仅十八,未及娶妇,何以逆料其无子,而预议其立后乎?愿罢其法外继后云。尔厚父母,既已俱殁,元氏与善道,皆无许与之事,则礼美欺父欺君,潜夺宗家奉祀之子,为己之后,礼美今已身死,虽不可追正其罪,如此伦常大变,不可不及时改正。请令该曹,查核处置。”上从之。
○以上候未宁,命停启覆。
12月15日
[编辑]○甲戌,太白昼见。
○掌令李光迪进《养心寡欲箴》,上优批答之。
12月16日
[编辑]○乙亥,太白昼见。
12月17日
[编辑]○丙子,时,徐必远削夺之论,已至四朔,而上不从。至是执义李端夏,复列其罪状,启曰:“必远前后投疏,妨贤病国之状,姑置不论,试以他行事言之。如遭其妻丧,葬于旬日之内,以魂帛返魂,其蔑礼悖义,率多类此。到今得罪公议,两司交章,而晏然在家,营造军官厅于厥家之傍。酬应公事,惟意所欲,无复忌惮。其不恤公议,纵肆如此,其流之弊,将何所不至哉?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而殿下崇用如此之人,为国人之所慕效,窃恐人心交丧,国不为国。请削夺官爵。”上不从。端夏等,又请依《大典》,修举守令讲书取才之法,令该曹举行。又论在任在丧,无故作散者,言官以公罪作散者,通计前仕之法,废坠不行,请令该曹,依法典举行。上并令该曹禀处。
12月18日
[编辑]○丁丑,正言柳尚运上疏言事。疏入累月,至是,上答曰:“嘉尔忧爱之诚,可不留心焉?”尚运之疏有曰:“筵臣进言,玉色肃穆,武将奏事,酬应如响。”盖上于筵中,诸臣言及国计民忧,多不答;柳赫然辈冗杂之言,酬答不倦,故尚运之言如此。
○原襄道原州,本月十一日长虹见于东方。
12月19日
[编辑]○戊寅,上御养心阁受鍼。时,上核患处处成脓,而医官等术业未精,上不能服药,待脓鍼破而已,群下忧之。
12月20日
[编辑]○己卯,太白昼见。夜,月入太微垣端门内。
○执义李端夏等启曰:“国家大比之规,文科覆试初场,讲四书三经;中场、终场,试以赋、表、策等文。又讲《大典》、《家礼》,始许录名。盖本之经术,兼以文词,明乎法例,其于取人之道,条制甚备。降及后世,奉行不善,致使业经者,只事句读,攻文者,不本经术,文学卤莽,人材消耗,良可寒心。盖句读训释,皆不差误,讲论虽不疏通,不失一章大旨者为粗;句读训释,皆分明,虽通大旨,未至融贯者为略;句读训释,皆精熟融贯,旨意辨说无疑者为通。若行此规,则能通者虽鲜,取其连画者,以文辞忝画,则业经攻文,合而为一,本末兼该,作成有效矣。请令该曹与成均馆,同议禀处,颁布中外,着实举行。”上从之。又启曰:“文武科试取翌年,宗亲明善以下,讲四书三经给画,同文科只取四人,一等一人,二等一人,三等二人。一等陞三阶,二等加二阶,三等加一阶,赐宴庆贺者,载在前《续录》。祖宗朝奖劝宗亲,意非偶然,而此法之坠废,不行久矣。盘石之宗,麟趾之英,无所奖励,咸自暴弃,良可惜也。请令该曹,禀旨举行。而明年是应行之年也,试期迫近,难以尽诵经书,姑依壬辰乱后文武式年,只讲四书一经之规施行。”上令庙堂禀处。又启曰:“各司官僚,诿以古风,坚守谬例者,事甚无谓。所谓古风,多出于中世,法纲解弛之后,私欲自便之习也。其中右位之不事其事,而昼之公务,夜之直宿,专委曹司者,尤为弊风。百隶之怠官,职事之不举,皆由于此。顷者吏曹完议,申饬各司,定为轮直之规,遵行半年,已为定式。而今闻各司右位,或欲自便,将复弊习,诚为可骇。请令该曹,申饬百司,禁革右位自便,专委曹司之习。此后如有复踵前习者,摘发科罪。”上从之。
○宪府刘忔定配还收之启,久不得请,至是停。
○命洪原、明川、镜城三邑税米大豆及诸色奴婢身贡,依锺城等四邑例,并半减。
12月21日
[编辑]○庚辰,太白昼见。
○吏曹启曰:“守令之讲四书一经、《大明律》、《经国大典》,载在《大典》取才条,而此法不行已久。且于都目政时,各司六品以上官员,考讲《大典》于本曹,以试其能否矣。今者台谏论启,请行此法,诚有所据,当依法典举行,而亦不可无限制。文武官、生员、进士、曾经守令及别荐直出六品人外,学生荫仕者,每于本曹开坐时,四书一经、《大明律》、《经国大典》,次第考讲。而一经则从自愿,取其能通文义,晓解法意者,注拟于守令。其中不通者,轮回改讲,连三次不通者汰去。请以此定式施行。”上从之。又启曰:“《大典》京官职条,在任遭丧者、无故作散者、言官以公罪作散者,通计前仕。此乃通参上参下而言也。言官及参上官,则古今异宜,有所窒碍,亦难一如法文,而至于参下官,通计前仕,自顷年以来,或行或废,至于今日,仍致废阁。参下积仕之官,在任遭丧者及无故作散者,复职之后,不计前仕,则淹滞之弊,实为不细,法文之意,良以此也。台谏所论如此,依法典举行。又于《续录》考课条,有东班七品以下官仕满后,他司移差者,通计前仕之文。请并一体施行。”上从之。
12月22日
[编辑]○辛巳,太白昼见。
○宪府启曰:“法典内,为僧者收丁钱,给度牒。所谓丁钱,以正布二十匹定式。为僧三朔,不受度牒者,族亲、邻近告官退俗,不告者并罪,而《前续录》有军额敷盛,间勿度僧之令。盖于此时,不受度牒,则不敢为僧,故如是著令。而及至近世,度僧之令全废,而任自为僧者,亦无禁断之举,致令齐民,逃赋接踵剃发,良丁日缩,军额难充。既往为僧者,虽不能尽收丁钱,追给度牒,将来之弊,犹可禁断。请令该曹,自明年为始,修举旧法。”上令庙堂禀处。其后以古今异宜,事多窒碍,不行。
○备边司启曰:“宪府所启,宗亲明善以下试艺事,该曹亦欲修明故事,而至今废而不行,诚为欠典。每到当行之年,以愿试人员名数,启闻设行宜当。至于只讲四书一经之规,则昔在宣祖朝庚子,为虑十年兵火,书册无存,举子救死奔窜,未遑于读书,不能充额,只一番权行。而其时亦议其苟简,今不必减去二经矣。”上允之。
12月24日
[编辑]○癸未,太白昼见。夜,火星入氐星内。
12月25日
[编辑]○甲申,吏兵曹于两都目时,以罢散人员等书入,则上随轻重,启下叙用,例也。仁祖朝下不逾时,孝宗朝亦不出二三日。今上朝,则未尝即下,几近一月始乃下。盖缘上候未宁,因以为例故也。论者以为,于此可见三朝勤倦。
○黄海道延安、白川,本月十一日雷动。阴雾四塞,雨雹交下。
12月26日
[编辑]○乙酉,为都目政。以李端锡为司谏,李萱为副校理,崔后尚为副修撰,申厚载为修撰,宋奎濂为吏曹佐郞。
○上下教曰:“明朝,领左相命招,使之卜相。”
○宪府论庆尚左水虞候崔柱华枉杀人命之罪,请拿治,上不从。
○谏院启曰:“近仍别队抄定之举,民间骚屑之弊,罔有其极。兵使、营将之辈,不谨奉行之罪,已极可骇。而训炼大将柳赫然,私令管下军士之下乡者,密求闲丁,书名来告,辄即移文于闲丁所居之邑,查问其身役有无,民情惊扰,因此益甚。朝廷事体,亦不当如是。请柳赫然从重推考。”上不从。再启,乃从。又论黄瀗从前罪犯,请还收叙用之命。上不从,阅月乃从。
○两司徐必远削黜之启,阅四朔不从,至是停。
12月27日
[编辑]○丙戌,仍为都目政。以许积为世子傅,洪重普为右议政,李浣为兵曹判书,南龙翼为京畿监司,李柙为修撰。初以宋时烈、宋浚吉、朴长远卜相书入,命加卜。以洪重普、金佐明加卜以入,天点下于重普。重普位虽一品,素无相望,而以秩最高,有是拜。闵鼎重闻重普入相,笑曰:“使洪至大拜,孰不为相?如此而欲塞金佐明之作相,其可得乎?”佐明才望,在重普之右,而以戚畹为清议所轻,鼎重之言如此。
○清国以殿阁重修颁赦,遣内大臣巴昻邦霄等来。以李庆亿为远接使,金德远为问礼官。
○原壤道金城、平康,本月十八日雷震。
○刑曹参判尹鏶卒。鏶,知敬之子。知敬于癸亥仁祖反正时,处事可观,故士论多之。鏶以名父之子,清踈自持,立心不苟,作事无边幅,抗论于兪㯙受刑时,人以此称之。遂至拔擢,而嗜酒无实用,不至大用,至是卒。
○平安道博川人金景先妻礼玉,一乳三男;平壤人金俊逸妻,一乳一男二女。
12月28日
[编辑]○丁亥,上御养心阁受鍼。
○倭人请移倭馆,又请以公贸木作米,许之。又请权现堂加定岁遣船,不许。
○工曹判书柳赫然累疏,免。
12月29日
[编辑]○戊子,太白昼见。
○三冬,暄暖如春。
○户曹启曰:“自今年春等,百官禄俸,正一品则常俸之外,米、大豆各加二石;从一品以下,至从九品,米、大豆加一石矣。以今年税入及前遗在计之,自明年正月,至十月朔,禄俸应下之数,不足者二千馀石。大豆则尚馀二万五千馀石,不可不量入为出,以为可继之道。自明年春等,加给禄米,所当还减,而前日添给之举,出于体下之盛意,则到今旋改,亦似未安。祖宗朝颁禄之制,或以木绵、正布、绵䌷交给。即今本曹遗储中,绵䌷、木绵,或可支数等之禄,明年春等加给禄米之代,请以绵布,参酌颁给。”上从之。
○是岁,京外户一百三十四万二千七十四;人口五百十六万四千五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