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忠武公全书/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李忠武公全书
卷五
作者:李舜臣
1795年
卷六

乱中日记一[编辑]

壬辰正月初一日壬戌。晴。晓。舍弟汝弼及侄子菶,豚荟来话。但离天只。再过南中。不胜怀恨之至。○兵使军官李敬信。来纳兵使简及岁物,长片箭杂物。

初二日癸亥。晴。以国忌不坐。与金仁甫话。

初三日甲子。晴。出东轩。别防点考。题送各官浦公事。

初四日乙丑。晴。坐东轩公事。

初五日丙寅。晴。仍在后东轩公事。

初六日丁卯。晴。出东轩公事。

初七日戊辰。朝晴。晩雨雪交下终日。菶侄往牙山。○南原陪笺儒生入来。

初八日己巳。晴。出客舍东轩公事。

初九日庚午。晴。早食后出客舍东轩。封笺文拜送。

初十日辛未。终日雨雨。防踏新佥使入来。

十一日壬申。小雨终日。晩出东轩公事。李凤寿往见先生院浮石处。来告已凿穴大石十七块云。西门外壕子四把许颓圮。○与沈士立话。

十二日癸酉。阴雨不霁。食后出客舍东轩。本营及各浦镇抚优等试射。

十三日甲戌。朝阴。出东轩公事。

十四日乙亥。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

十五日丙子。阴而不雨。晓。行望阙礼。

十六日丁丑。晴。出东轩公事。各官品官色吏现谒。防踏兵船军官,色吏。以其兵船不为修缮决杖。虞候假守。亦不检饬。至于此极。不胜骇怪。徒事肥己。如是不顾。他日之事。亦可知矣。城底土兵朴梦世。以石手往先生院锁石浮出处。害及四邻狗子。故决杖八十。

十七日戊寅。晴。寒如大冬。朝。修简于巡使及南原半刺处。○夕。铁锁孔石回泊事。送四船于先生院。金孝诚领去。

十八日己卯。晴。出东轩公事。吕岛天字船回去。优等启闻及代加单子。封送于巡营。

十九日庚辰。晴。东轩公事后。各军点考。

二十日辛巳。晴而大风。东轩坐起公事。

二十一日壬午。晴。出东轩公事。监牧官来宿。

二十二日癸未。晴。朝。光阳倅来谒。

二十三日甲申。晴。以仲兄忌日不坐。司仆寺受来留养马上送。

二十四日乙酉。晴。以伯兄忌日不坐。见巡使答状。则以古阜郡守李崇古仍留状启。重被物论。以是辞状云。

二十五日丙戌。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

二十六日丁亥。晴。出东轩公事后。与兴阳,顺天两倅共话。

二十七日戊子。晴。午后光阳倅来。

二十八日己丑。晴。出东轩公事。

二十九日庚寅。晴。出东轩公事。

三十日辛卯。阴而不雨。暖如初夏。东轩公事后。射帿。

二月初一日壬辰。晓。行望阙礼。烟雨暂洒晩霁。出船沧。点择可用板子。时水场内鯈鱼云集。张网获二千馀个。可谓壮矣。仍坐战船上飮酒。与虞候共看新春景色。

初二日癸巳。晴。东轩公事。○铁锁横设。大中石块八十馀个载来。○射帿十巡。

初三日甲午。晴。晓。虞候以各浦摘奸事。乘船出去。○公事后。射帿。○耽罗人率子女并六口逃出。泊于金鳌岛。防踏循环船。被捉上使。故捧招。送囚升平。书送行移。○是夕。火台石四个输上。

初四日乙未。晴。出东轩公事后。上北峯筑烟台处。筑处甚善。万无颓落之理。李凤寿之勤事。可知矣。终日观望。当夕下来。巡视垓坑。

初五日丙申。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十八巡。

初六日丁酉。晴。终日大风。出东轩公事。巡使简二度来。

初七日戊戌。晴而大风。出东轩公事。钵浦到任公状来。

初八日己亥。晴又大风。出东轩公事。是日。捧龟船帆布二十九疋。○当午射帿。赵而立与卞存緖争雄。赵不胜。○虞候还自防踏。极言防踏尽心防备事。○东轩庭。立石柱火台。

初九日庚子。晴。晓。以铁锁贯长木斫伐事。李元龙领军送斗山岛。

初十日辛丑。烟雨。或晴或暗。出东轩公事。○金仁问自巡营还。见巡使简。则通事等多受赂物。诬告中朝。致有请兵之举。非但此也。中原疑我国与日本有他志。其为凶悖。极为无谓。通事等已为拿囚云。不胜骇怪痛愤。

十一日壬寅。晴。食后出船上。新选点考。

十二日癸卯。晴且风静。食后出东轩公事。移坐海云台射帿。观沈猎雉。极其从容。军官辈亦皆起舞。赵而立吟绝句。乘夕还来。

十三日甲辰。晴。右水使军官来。箭竹大中百个。铁五十斤送之。

十四日乙巳。晴。牙山问安。罗将二名出送。

十五日丙午。大风雨。出东轩公事。石手等。以新筑浦坑多致颓落。决罪。使之更筑。

十六日丁未。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六巡。新旧番点考。

十七日戊申。晴。以国忌不坐。

十八日己酉。阴。

十九日庚戌。晴。发巡到白也串监牧官处。则升平府伯率其弟来待。妓生亦来。雨后山花烂开。景物之胜。难可形言。暮到梨木龟尾。乘船到吕岛。则瀛洲倅与吕岛权管出迎。防备点阅。兴阳以其明日行祭先行。

二十日辛亥。晴。朝点各项防备战船。则皆新造。军器。亦皆少完。晚发到瀛洲。左右山花。郊外芳草如画。古有瀛洲。亦如此景耶。

二十一日壬子。晴。公事后。主人设席射帿。丁助防将亦来见。黄叔度亦来同醉。裵秀立出同杯酌。甚欢。夜深而罢。使申弘宪酿酒。分飮前日使唤三班下人等。

二十二日癸丑。朝。公事后。往鹿岛。黄叔度亦同行。先到兴阳战船所。亲点船与什物。仍往鹿岛。直上新筑峯头门楼上。景槩之胜。境内尤最也。万户之尽心。无处不到矣。兴阳,黄绫城及万户飮醉。兼观放炮。明烛移时而罢。

二十三日甲寅。阴。晩发船至钵浦。逆风大吹。舟不能行。艰到城头。下船马行。雨势大作。一行上下。尽湿花雨。入钵浦。日已暮矣。

二十四日乙卯。细雨满山。咫尺不辨。冒雨发程。到马北山底沙梁。乘舟促橹。到蛇渡。则兴阳亦已至矣。战船点考。日暮仍宿。

二十五日丙辰。阴。各项战备多有頉处。军官,色吏决罪。佥使捉入。教授出送。防备。五浦中最下。而以巡使褒启。未能捡罪。可笑。逆风大吹。未能发船。仍宿。

二十六日丁巳。早朝发船。到介伊岛。则吕岛船与防踏迎逢船出待。日暮到防踏。公私礼毕后。军器点考。则长片箭。无一部可用。可闷。战船则差完。可喜。

二十七日戊午。阴。朝毕点后。登北峯。观望形势。则孤危绝岛。四面受敌。城池且极龃龉。可虑可虑。佥使则尽心。而未及施设。奈何奈何。晩乘船到京岛。汝弼,而立与军官,虞候。载酒出迎。与之共乐。日没还衙。

二十八日己未。阴而不雨。出东轩公事后。射帿。

二十九日庚申。晴而大风。出东轩公事。巡使关来到。而中卫将改定顺天云。可叹。

三月初一日辛酉。行望阙礼。食后。点别军及正兵。下番军点放。公事后。射帿十巡。

初二日壬戌。阴而风。以国忌不坐。僧军百名拾石。

初三日癸亥。雨雨终夕。是日佳节。而雨势若此。不能踏青。与赵而立,虞候军官辈。共话杯酌于东轩。

初四日甲子。晴。朝。赵而立饯别。出客舍中大厅公事后。巡见西门垓坑及城加筑处。僧军拾石不实。故首僧决杖。牙山问安罗将入来。闻天只平安。多幸多幸。

初五日乙丑。晴。出东轩公事。军官等射帿。○暮。上京镇抚入来。左台简与增损战守方略册送来。见之则水陆战火攻等事。一一论议。诚万古之奇论也。

初六日丙寅。晴。朝食后。出坐。军器点阅。弓甲兜鍪筒儿环刀。则多有破毁之物。不成㨾者甚多。色吏,弓匠,监考等论罪。

初七日丁卯。晴。出东轩公事。射帿。

初八日戊辰。雨雨终日。

初九日己巳。雨雨终日。出东轩公事。

初十日庚午。晴而风。出东轩公事后。射帿。

十一日辛未。晴。

十二日壬申。晴。食后出往船上。点京江船。乘舟出召浦。时东风大起。无格还归。直坐东轩。射帿十巡。

十三日癸酉。朝阴。巡使简来。

十四日甲戌。大雨终日。早朝。以巡使相会事往顺天。雨势大作。去路不辨。艰到先生院秣马。行到海农仓坪。路上水深。几至三尺。间关到府。夕。与巡使话阻。

十五日乙亥。阴而细雨。晩收。坐楼上射帿。军官等分边射。

十六日丙子。晴。顺天设酌于唤仙亭。兼射帿。

十七日丁丑。晴。晓。告归巡使。来到先生院。秣马后。还营。

十八日戊寅。晴。出东轩公事。

十九日己卯。晴。出东轩公事。

二十日庚辰。雨势大作。晩出东轩公事。各房会计。○顺天搜讨。未及期限。故代将及色吏,都训导等推论。蛇渡亦以期会事移文。而独为搜讨。又半日之内。内外罗老岛大小平斗搜讨。同日还浦云。事甚虚伪。以此推考事行移兴阳,蛇渡。以气甚不平早入。

二十一日辛巳。晴。气不平。终朝卧痛。晩出东轩公事。

二十二日壬午。晴。以城北峯下水渠掘出事。虞候及军官十人分送。食后。出东轩公事。

二十三日癸未。朝阴晩晴。食后。东轩公事。宝城板子趁未输纳。色吏更为发关推捉。顺天上使苏国进。决杖八十。巡使送简言钵浦权管。不合领军之才。处置云。故姑勿遆差。仍留防备事。答送。

二十四日甲申。以国忌不坐。虞候搜讨。无事还来。巡使,都事答简。宋希立并持来。巡使简中。岭南方伯致简曰。岛主书契。曾有一船出送。而若未到贵国。则必为风所败云。其言极凶诈。东莱相望之海。万无如是之理。而作辞如此。其为谲诈难测云。

二十五日乙酉。晴而大风。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十巡。庆尚兵使。不到平山浦而直向南海云。余以未得相面为恨之意答送。巡见新筑城。而南边九把许颓破矣。

二十六日丙戌。晴。虞候与宋希立往南海。○晩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十五巡。

二十七日丁亥。晴而无风。早食后。骑船到召浦。监铁锁横设。终日观立柱木。兼试龟船放炮。

二十八日戊子。晴。东轩公事。射帿十巡。则五巡连中。二巡四中。三巡三中。

二十九日己丑。晴。以国忌不坐。牙山问安罗将入来。闻天只平安。多幸多幸。

四月初一日庚寅。阴。晓行望阙礼。公事后。射帿十五巡。别助防点考。

初二日辛卯。晴。食后气甚不平。渐渐痛重。终日达夜呻吟。

初三日壬辰。晴。气力眩乱。苦痛达夜。

初四日癸巳。晴。朝。始似暂歇。

初五日甲午。晴。晩小雨。出东轩公事。

初六日乙未。晴。出镇海楼公事后。令军官射帿。饯别舍弟汝弼。

初七日丙申。以国忌不坐。巳时。备边司秘密行移来到。岭南方伯与右兵使启闻据行移也。

初八日丁酉。阴而不雨。朝。封天只前送物。晩汝弼离去。独坐客窗。怀思万端也。

初九日戊戌。朝阴晩晴。出东轩公事。方应元到防公事。成贴而送。○军官等射帿。光阳以搜讨事乘船来。昏告归。

初十日己亥。晴。食后出东轩公事。射帿十巡。

十一日庚子。朝阴晩晴。公事后。射帿。○巡使简及别录。军官南僴持来。○始制布帆。

十二日辛丑。晴。食后骑船。放龟船地,玄字炮。○巡使军官南公审去。○午移。坐东轩。射帿十巡。上衙时。见路台石。

十三日壬寅。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十五巡。

十四日癸卯。晴。出东轩公事后。射帿十巡。

十五日甲辰。晴。以国忌不坐。修巡使答简及别录。即令驿子驰送。日没时岭南右水使传通内。倭船九十馀出来。釜山前绝影岛驻泊。一时又到水使关。倭贼三百五十馀只。已到釜山浦越边云。故即刻驰启。兼移巡使,兵使,右水使处。岭南方伯关。亦到如是。

十六日乙巳。二更。岭南右水使移关。釜山巨镇。已为陷城云。不胜愤惋。即驰启。又移文三道。

十七日丙午。阴雨晩晴。岭南右兵使送关。贼倭釜山陷城后。仍留不退云。晩射帿五巡。仍番水军及奔赴水军。续续到防。

十八日丁未。朝阴。早朝。出东轩公事。巡使关来到。钵浦权管。已为汰去。假将定送云。故罗大用即日定送。未时。到岭南右水使关。东莱亦为陷没。梁山,蔚山两守。亦以助防将入城。并为见败云。其为愤惋。不可胜言。兵使,水使领军到东莱后面。遽即回军云。尤可痛也。夕。顺天领军兵房。留在石堡仓。不为领付。故捉致囚禁。

十九日戊申。晴。朝。品防掘凿事。定送军官。早食后。出东门上。亲督品防役。午后。巡见上隔台。是日。奔赴军七百名。逢点役事。

二十日己酉。晴。出东轩公事。岭南方伯移关。大贼炽张。其锋莫能敌者。长驱乘胜。如入无人之境云。而整理战舰来援事请启云。

二十一日庚戌。晴。城头军列立事。坐于帿基出令。午后。顺天驰来。听约而去。

二十二日辛亥。晓。候望摘奸事。军官发送。裵应禄往折甲岛。宋日成往金鳌岛。又使李景福,宋汉连,金仁问等斗山岛敌台木运下事。各率军人五十名送之。馀军品防役事。自二十三日至三十日缺

五月初一日庚午。舟师齐会前洋。是日。阴而不雨。南风大吹。坐镇海楼。招防踏佥使,兴阳倅,鹿岛万尸。则皆愤激忘身。可谓义士也。

初二日辛未。晴。宋汉连自南海还言。南海倅,弥助项佥使,尚州浦,曲浦,平山浦等。一闻贼倭声息。辄已逃散。使其军器等物。尽散无馀云。可愕可愕。午时。乘船下海结阵。与诸将约束。则皆有乐赴之志。而乐安则似有避意。可叹。然而自有军法。虽欲退避。其可得乎。夕。防踏叠入船三只。回泊前洋。军号龙虎。伏兵则山水。

初三日壬申。细雨终朝。招中卫将。约明晓发行。即修启闻。是日。吕岛水军黄玉千。逃避其家。捕斩枭示。

初四日癸酉。晴。质明发船。直到弥助项前洋。更为约束。由介伊岛。过平山浦,尚州浦,弥助项。自初五日至二十八日缺

二十九日戊戌。晴。右水使不来。独率诸将。晓发直到露梁。则庆尚右水使来会。问贼所泊处。则贼在泗川船沧云。故直至其处。倭人已为下陆。结阵峯上。列泊其船于峯下。拒战甚固。余督令诸将。一时驰突。射矢如雨。放各㨾铳筒。乱如风雷。贼徒畏退。逢箭者不知几百数。多斩倭头。焚灭十三只。军官罗大用中丸。余亦左肩上中丸。贯于背。不至重伤。

六月初一日己亥。晴。蛇梁后洋。结阵经夜。

初二日庚子。晴。朝发直到唐浦前船沧。则贼船二十馀只列泊。回拥相战。大船一只。大如我国板屋船。船上妆楼。高可二丈。阁上。倭将巍坐不动。以片箭及大中胜字铳筒。如雨乱射。倭将中箭坠落。诸倭一时惊散。诸将卒一时攒射。逢箭颠仆者不知其数。尽歼无馀。俄而。倭大船二十馀只。自釜山列海入来。望见我师。奔入介岛。

初三日辛丑。晴。朝更励诸将。挟攻介岛。则已为奔溃。四无馀类。欲往固城等地。则兵势孤弱。愤郁留宿。

初四日壬寅。晴。悬望右水使之来。日午。右水使领诸将。悬帆而来。一阵将士无不踊跃。合兵申明约束。宿凿浦梁。

初五日癸卯。朝发。到固城唐项浦。则倭大船一只。如板屋船。船上楼阁巍巍。贼将坐其上。中船十二只。小船二十只。一时撞破。逢箭死者不知其数。斩倭将七级。馀倭下陆而走。然馀数甚少。军声大振。

初六日甲辰。晴。

初七日乙巳。晴。探贼船朝发到永登前洋。闻贼船在栗浦。令伏兵船指之。则贼船五只。先知我师。奔走南大洋。诸船一时追及。蛇渡佥使金浣。一只全捕。虞候李梦龟。一只全捕。鹿岛万户郑运。一只全捕。合计倭头三十六级。

初八日丙午。晴。与右水使留泊洋中。

初九日丁未。晴。直到天城加德。则无一贼船。再三搜见。旋师还唐浦。经夜。未晓。发船到弥助项前洋。与右水使话。

初十日戊申。晴。自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三日缺

八月二十四日干支。缺晴。申时。发船促橹。到露梁后洋下碇。三更。乘月行船。到泗川毛思郞浦。东方已曙。晓雾四塞。咫尺不辨。

二十五日干支。缺晴。辰时雾卷。由三千前洋。几到唐浦。庆尚右水伯系舟相话。申时。泊于唐浦宿。

二十六日干支。缺晴。行到见乃梁驻船。与右水伯相话。顺天亦到。夕。移舟到角呼寺前洋宿。

二十七日干支。缺晴。与岭右水伯同议。移舟到巨济漆乃岛。熊川倅李宗仁来话。闻斩倭三十五级云。暮渡荠浦,西院浦。则夜已二更。西风吹冷。客思不平。

二十八日干支。缺晴。自二十九日至癸巳正月缺

癸巳二月初一日丙戌。雨雨终日。钵浦,吕岛,顺天来会。钵浦镇抚崔已再犯军律。行刑。

初二日丁亥。晩晴。鹿岛假将,蛇渡,兴阳等船入来。乐安亦到。

初三日戊子。晴。诸将准会。而宝城未及。可叹。自戌时。风雨大作。各船艰难救护。

初四日己丑。晩晴。城东边九把颓毁。出坐客舍东轩。酉时。雨势大作。达夜不止。风亦甚恶。各船艰难救护。

初五日庚寅。惊蛰故行纛祭。雨下如注。晩时霁。朝食后。出坐中大厅。宝城倅冒夜由陆驰来。拿入。问后期之罪。治其代将。是夕。李彦亨告归。

初六日辛卯。朝阴晩晴。平明。放船挂帆。午时。逆风暂至。暮到蛇梁宿。

初七日壬辰。晴。晓发直到见乃梁。右水使元平仲已先至。奇叔钦来见。李英男,李汝恬亦来。

初八日癸巳。晴。朝。岭南右水伯到船。极言全罗右水伯后期之失。今刻先发云。余力止待之。约以今日日中当到。午时。果然张帆而来。一阵望见。无不欣跃。申时发船。初更。到温川岛。

初九日甲午。大雨终日。仍留不发。

初十日乙未。朝阴晩晴。卯时发船直到熊川熊浦。则贼船列泊。再度诱引。曾㤼我师。乍出乍还。终莫捕歼。痛愤痛愤。二更。还到永登后苏秦浦。入泊经夜。

十一日丙申。阴。休兵仍留。

十二日丁酉。朝阴晩晴。三道一时晓发。直抵熊川熊浦。则贼徒如昨。进退诱引。竟不出海。两度追逐。幷未捕灭。痛愤痛愤。初更。到漆川岛。雨势大作。经夜不止。

十三日戊戌。雨雨如注。以议讨事。顺天,光阳,防踏。招来话。郑聃寿来见。

十四日己亥。晴。早朝。营探候船来。朝食后。合三道约束。岭南水伯以病不会。独与全罗左,右诸将合约。但虞候使酒妄言。其为无谓。何可尽说。于兰万户郑聃寿,南桃万户姜应彪。亦如之。当此大贼约讨之际。乱飮至此。其为人物。不胜痛愤。加德佥使田应麟来见。

十五日庚子。朝晴夕雨。日气和暖。风亦不动。挂帿射之。顺天,光阳及蛇梁万户李汝恬,所非浦李英男,永登禹致绩亦来。是日。巡使送关。天朝又遣舟师。预知而处之云。暮元平仲令公来见。

十六日辛丑。晴。晩朝大风。午后。右水伯来见。顺天,防踏亦来见。夜二更。慎环与金大福来赍传教书二度及副察使关。仍闻天兵直𢭏松都。今月初六日。当陷京城之贼云。

十七日壬寅。阴而不雨。终日东风。李英男,许廷訚,郑聃寿,姜应彪等来见。午后。往见右水伯。又见新珍岛成彦吉。与右水伯同到岭南水伯船。闻宣传官赍有旨来。促橹还阵。路逢宣传标信。延入船。承受有旨。则急赴归路。截杀逃遁之贼事。即修付祗受单子。夜已四更矣。

十八日癸卯。晴。早朝行军到熊川。贼势如前。蛇渡佥使。伏兵将差定。领吕岛万户,鹿岛假将,左右别都将,左右突击将,光阳二船,兴阳代将,防踏二船等。伏于松岛。使诸船诱引。则贼船十馀只。踵后而出。庆尚伏兵五只。轻先追逐之际。伏船突入回拥。多般放射。倭人死者不知其数。贼气大挫。更不出抗。日暮。还到沙火郞。

十九日甲辰。晴。西风大作。不能放船。仍阵沙火郞。○南海来见。高汝友,李孝可亦来见。

二十日乙巳。晴。晓发船。东风暂至。与贼交锋。则大风辄发。各船自相触破。几不能制船。即令角立招摇止战。诸船幸赖。不至重伤。还到苏秦浦经夜。○是日。鹿群走东西。顺天捉一鹿送来。

二十一日丙午。阴而大风。李英男,李汝恬来见。右水伯元令公,顺天,光阳亦来见。○夕雨作。三更雨止。

二十二日丁未。晓云暗。东风大吹。然讨贼事急。发行到沙火郞待风。风似歇。促行到熊川。两僧将及成义兵送于荠浦。为将下陆之形。右道诸将船。择其不实。送于东边。亦为下陆之状。倭贼奔遑之际。合战船直冲。贼势分力弱。几为歼尽。而钵浦二船。加里浦二船。不令突入。触挂浅狭。为贼所乘。其为愤痛。愤胆如裂。有顷。珍岛上船。为贼所拥。几不能救。而虞候直入救出。庆尚左卫将及右部将。视而不见。终不回救。其为无谓。不可言。痛愤痛愤。今日之愤。何可尽说。皆庆尚水伯之致也。张帆还到苏秦浦宿。○牙山蕾,芬简。来于熊川战所。天只简亦来。

二十三日戊申。阴。元水使来见。其为凶险。无状无状。○崔天宝自阳花下来。细传唐兵之奇。兼传调度御史之简。

二十四日己酉。晴。晓。温牙简及家书修送。○朝。发行到永登前洋。雨势大作。不能直抵。回棹而还漆川梁。

二十五日庚戌。晴。风势不顺。仍留漆川梁。

二十六日辛亥。大风终日留。

二十七日壬子。晴而大风。与右水伯李令公会话。

二十八日癸丑。晴且无风。晓。发到加德。则熊川之贼拥缩。略无出抗之计。我船直向金海江下端秃沙里项。右部报变。诸船张帆急往。回拥小岛。则庆尚水使军官及加德佥使伺候船幷二只。出没岛屿。其情态荒唐。故缚送于元水使。则水使大怒。其本意皆在送军官。搜得渔采人首故也。○初更。豚儿苒来。宿于沙火郞。

二十九日甲寅。阴。虑有风恶。移舟漆川梁。右水伯李令公来见。岭南水伯亦来见。

三十日乙卯。终日雨雨。缩坐篷下。

三月初一日丙辰。乍晴而夕雨。防踏佥使来。顺天则以病未能来。

初二日丁巳。雨雨终日。缩坐篷下。百念攻中。怀思烦乱。李英男,李汝恬来。因闻元令公非理。叹恨叹恨。

初三日戊午。朝雨。今日乃踏青。而凶贼不退。拥兵浮海。未闻唐兵之入京与否。为闷可言。

初四日己未。始晴。闻天将李如松至松京。闻北路之贼。逾雪寒岭还归西关云。不胜痛闷。

初五日庚申。晴。风色甚恶。顺天以病还归。故朝亲见而送。○探候船来。明日讨贼事相约。

初六日辛酉。晴。晓发行到熊川。则贼徒奔避陆地。结阵山腰。军官等铁丸片箭。如雨乱射。死者甚众。被掳泗川女人一名夺还。宿漆川梁。

初七日壬戌。晴。与右水令公话。初昏。发船到乞望浦。则日已晓矣。

初八日癸亥。晴。还到闲山岛。朝食后。光阳,乐安,防踏来。防踏,光阳。则备酒膳而来。右水伯亦来。于兰亦送桃林数物。○夕。雨雨。

初九日甲子。阴雨竟日。元埴来见。

初十日乙丑。晴。向蛇梁。乐安人。至自行在所。传言唐兵曾到松京。连日下雨。道路泥泞。势难行军。待晴入京师结约云。闻此言。不胜欣踊之至。○李佥使弘明。来见。

十一日丙寅。晴。营探候船来。

十二日丁卯。晴。朝。各官公事题送。○苒及罗大用,金仁问归营。○食后。手谈于右令公。

十三日戊辰。雨大作。晩朝晴。李令公及李佥使弘明手谈。

十四日己巳。晴。各船起送。船材运来。

十五日庚午。晴。与右水伯诸将射帿观德。我诸将多胜。右水伯作饼酒而来。

十六日辛未。晩晴。诸将等又射帿。我诸将亦胜。

十七日壬申。晴。大风终日。申景潢来传有旨宣传官来营云。

十八日癸酉。晴。大风终日。人不敢出入。奇南海来见。

十九日甲戌。雨雨。与右水伯同话。

二十日乙亥。晴。午后。闻宣传官持有旨来。

二十一日丙子。晴。

二十二日丁丑。晴。自二十三日至四月缺

五月初一日甲寅。晴。晓行望阙礼。

初二日乙卯。晴。宣传官李春荣持有旨来到。大槩截杀遁贼事。○是日。宝城,钵浦两将来会。其馀诸将。以退定未会。

初三日丙辰。晴。右水使率舟师来会。而舟师多有落后。可叹可叹。○李春荣还归李纯一来。

初四日丁巳。晴。是辰乃天只生辰。而未能往献寿杯。平生之恨也。

初五日戊午。晴。宣传官李纯一。还自岭南。○日晩。令军官等。分边射帿。

初六日己未。朝。慎戚定与菶侄。至自蟹浦。○晩大雨如注。终日不止。川渠告涨。遽满农人之望。可幸可幸。

初七日庚申。阴而不雨。与右水使同饭。登船向弥助项。则东风大作。波涛如山。艰难到泊。

初八日辛酉。阴而不雨。晓头。发行到蛇梁洋中。万户出来。问右水使在何处。则时在昌信岛云。而军不聚。未及乘船云。直到唐浦。则李英男来见。详言水使多妄。

初九日壬戌。阴。朝发到乞望浦。风不顺。与右水使,加里浦。共坐谈兵。○夕。元水使率二只船来会。

初十日癸亥。阴而不雨。朝。发船到见乃梁。点阅兴阳军。○宣传官高世忠持有旨来。大槩往讨釜山归贼事。○夕。岭南虞候李义得来见。

十一日甲子。晴。宣传官还归。○永登探贼人等。还告加德外洋。贼船无虑二百馀艘留泊。出没熊川。亦如前日云。

十二日乙丑。晴。本营探候船入来。○新造正铁铳筒。送于备边司。○岭南来宣传官成文漑来见。黑角弓帿矢给送之。成也。李镒女婿之故也。○晓。左右道体探人定送于永登等地。

十三日丙寅。晴。张帿小峯顶。与诸将分边争雄。日暮下船。海月满船。百忧攻中。独坐辗转。鸡鸣假寐。

十四日丁卯。晴。宣传官朴振宗及宣传官宁山令福胤。持有旨俱到。因闻天兵所为。痛惋。余移乘右水使船对话。宣传酒数行。岭南水伯元平仲来使酒。一船将士莫不骇愤。其为诬罔。不可言。即夕。两宣传还。

十五日戊辰。晴。朝。乐安郡守来见。○尹东耈持其将状启草来到。其为诬罔。不可说也。○晩朝。荄侄蔚儿与尹奉事齐贤偕到。

十六日己巳。晴。各官公事题给。○荄侄与荟儿。还归。○气甚不平。卧枕呻吟。因闻天将迟留中路。不无巧计。为国多虑。事事如是。尤极兴叹而潸泪也。○午时。因尹奉事。传闻馆洞叔母避乱于杨州泉川。别世云。不胜痛哭。何时事若是其酷耶。丧葬谁其主之。大进先已弃世云。尤极痛也。

十七日庚午。晴。晓大风。卞存緖以病还归。○岭南水伯送军官。持见晋阳驰报。则李提督时在忠州云。贼徒四散焚掠。痛愤痛愤。○终日大风。心事烦乱。固城倅送军官来问。且致秋露与桃林一枝及蜂筒。然遭服之中。受之未安。而恳情所致。义不可还送。故给军官等。气甚不平。早入船房。

十八日辛未。晴。早朝。气甚不平。呑温白元四丸。有顷。快注。气似平安。○奴木年至自蟹浦。因闻天只平安。即答书还送。甘藿五同送于家。○全州府尹送关。今为兼巡使节制云。而不踏印信。未知所然也。○大金山,永登等望军。来告倭贼出没。而别无大段凶谋云。

十九日壬申。晴。巡使送关。依天将牌文。釜山海口。已为往截云。○永登望军。来告无他变。

二十日癸酉。晴。望军来告倭船无形云。

二十一日甲戌。晓。发船到巨济,柚子岛中洋。大金山望军进告贼之出入如前云。元水使虚辞移文。致大军动摇。军中欺诬如是。其为凶悖不可言。

二十二日乙亥。雨雨。大洽人望。晩朝。罗大用至自本营。持宋侍郞牌文而来。宋侍郞差贠以战船探察事入来云。即定虞候出送延候。罗大用以问礼事出送。

二十三日丙子。晓。阴而不雨。晩乍雨乍晴。岭南右兵使军官来传贼事。且传本道兵使简。昌原之贼欲举讨。而贼势炽张。不能轻进云。○夕。豚荟来传唐官到营骑船入来云。岭南水伯来议唐官接待事。

二十四日丁丑。乍雨乍晴。朝。移阵于巨济前漆川梁海口。罗大用探见唐官于蛇梁后洋。先来传唐官及通事表宪与宣传官睦光钦来云。未时。唐官杨甫到阵门。使右别都将李渫出迎。引来到船。多有喜色。请乘我船。谢皇恩再三。邀与对坐。则固辞不坐。立谈移时。多称舟师之盛。致礼单则初似固辞而受之。喜悦致谢至再。○豚荟夜归本营。

二十五日戊寅。晴。朝。更请译官表宪。问天将所为。则天将之言。未知何为也。只欲驱送倭贼云而已。报曰。宋侍郞欲审舟师虚实。而使其所率夜不收。杨甫送来。而舟师之盛如此。欣喜无比云云。晩。唐官还归本营。午时。移阵于巨济县前柚子岛海口。与右水伯论兵。○初更后。岭南来唐人二名,右方伯营吏一人,接伴使军官一贠来到阵门。而夜深不入。

二十六日己卯。雨雨。朝。见唐人。乃浙江炮手王敬得。粗解文字。对话。有时不能解听。可叹。○自二更大风大作。各船不能止定。初与右水伯船相搏。艰难救却。又与钵浦所骑船搏之。几伤破而仅免。宋汉连所骑挟船。则为钵浦船所触。多有伤处云。○朝。岭南水伯来见。○巡边使李薲送关。多有过辞。可笑。

二十七日庚辰。以风雨所触。移阵于柚子岛。挟船三只无去处。晩后入来。○岭南兵使答简来。全罗兵使简亦来。昌原之贼。以阴雨不开。未遂进讨云。

二十八日辛巳。雨雨终日。光阳人持启回还。光阳县监则仍任督运。任发英有推考治罪之教。一族之事。亦有依前之命。

二十九日壬午。雨雨。卞有宪,李铢等来。

三十日癸未。终日雨雨。申时。暂晴还雨。南海奇孝谨船。泊我船之傍。而以其船载小娥。恐有人知。可笑。当此国家危急之时。至载美女。其为用心。无状无状。然其大将元水使。亦如是。奈何奈何。○夕。赵鹏来话。

六月初一日甲申。朝。探候船入来。见天只简则平安。多幸。豚简及菶简幷至。○忠清水使丁令公来。与之从容谈话。

初二日乙酉。晴。朝。本营公事题送。○温阳姜龙寿到阵。通刺而来见。○加里浦具虞卿来话移时。

初三日丙戌。晓晴。晩大雨。巡使,巡边使,兵使,防使答简来。各道军马。多不过五千。而粮亦几绝云。贼徒肆毒日增。事事如此。奈何奈何。

初四日丁亥。雨雨终日。食前。顺天来。食后。忠清水使丁令公及李弘明,光阳来。终日谈兵。

初五日戊子。雨雨终日。风势甚恶。各船艰难救护。○庆尚水伯。以熊川之贼。或入甘同浦。移文入讨云。可笑其凶计也。

初六日己丑。乍晴乍雨。宝城递去。金义俭为之云。○夕。营探候人来。则天只平安云。

初七日庚寅。阴而不雨。夕。本道右水虞候来见。

初八日辛卯。乍晴。风且不和。罗大用以病还营。○探候船入来。○各官色吏十一名决罪。玉果乡所。自前年领军不勤。多致阙。到几百有馀名。而每以欺诈对之。故是日行刑枭示。

初九日壬辰。晴。连旬苦雨始霁。一阵将士莫不欣悦。○气甚不平。终日卧船。○因接伴官到付来呈。闻李提督还到忠州云。

初十日癸巳。晴。右水伯来此。细论兵策。○夕。永登望军来告熊川贼船四只。本土入归。又金海口贼船百五十馀只出来。十九只则本土入归。其馀釜山指向云。○四更。元水使移关。明晓进战云。其为凶险猜忌。不可言。即夜不答。

十一日甲午。乍雨乍晴。朝。成讨贼公事。送于岭南水伯。则以醉不省。

十二日乙未。乍雨乍晴。夜二更。卞存绪及金良干入来。闻东宫未宁。忧闷无极。柳相简及尹知事简来。僧海棠亦来。

十三日丙申。晴。晩乍雨而止。唐人王敬及李尧来见舟师盛否。因闻李提督不为进讨。获责天朝云。从容论话。多有慨慨。○夕。移阵巨济细浦。

十四日丁酉。乍雨乍晴。转运使朴忠侃关及书简来。○暮。风雨大作。须臾止。

十五日戊戌。乍雨乍晴。右水伯及忠清水伯,顺天,乐安,防踏来。共啖时物。日暮而罢。

十六日己亥。乍雨。日晩。因乐安倅。得见镇海告目。则咸安各道大将。闻倭奴进阵于黄山洞。皆退守晋阳与宜宁云。不胜惊愕。○初更。永登望军来告金海,釜山贼船无虑五百馀只。来入于安骨浦,荠浦等处云。不可尽信。然贼徒合势。不无移犯之计。故通于右水伯与丁水伯。二更。大金山望军来告。亦如之。送宋希立于庆尚右水伯处议之。则明晓。领舟师进来云。贼谋难测。

十七日庚子。或雨或晴。早朝。元水使与右水使,丁水使来议。咸安各道诸将退守晋州之言。果实矣。○食后。往李景受令公船。终日谈论。○赵鹏至自昌原。传贼势极炽大云。

十八日辛丑。或雨或晴。朝。探候船入来。○午后。往庆尚右水伯船。同坐谈兵。

十九日壬寅。或雨或晴。大风吹不止。移阵于乌杨驿前。风不定船。又移阵于固城亦浦。○菶及卞有宪两侄送还本营。探天只气候而来。

二十日癸卯。阴且大风。赵鹏与其侄应道来见。○是日。船材运下。因宿亦浦。夜风定。

二十一日甲辰。晴。晓。移阵闲山岛。○朝。豚荟入来。因闻天只平安。为幸为幸。午时。元埏来。

二十二日乙巳。晴。初更。永登望军来告别无他奇。但贼船二只。入于温川。巡探而还归云。

二十三日丙午。晴。新船本板毕造。

二十四日丁未。食后。大雨大风。竟夕不止。○夕。永登望军来告贼船五百馀只。二十三日夜半。合入苏秦浦。先锋到漆川梁云。

二十五日戊申。大雨终日。与右水伯。同议讨贼。岭南水伯亦到议事。○闻晋阳被围而无敢进迫云。以连日下雨。使贼不得肆毒观之。则天佑湖南矣。○顺天。军粮二百石来纳。

二十六日己酉。大雨。南风大吹。伏兵船报变。贼船到乌杨驿前云。令角举碇。合到赤岛结阵。○夕。金鹏万自晋阳探见贼势来告。贼徒合阵东门外。大雨连日。为水所阻。贼外无继援之路。若大军合力攻之。则一举可歼云。

二十七日庚戌。乍雨乍晴。午时。贼船见乃梁现形云。故举阵出来。则已为逃遁。阵于弗乙岛前面。

二十八日辛亥。乍雨乍晴。国忌不坐。闻康津望船与贼相战。举阵发行。到见乃梁。则贼徒望见我师。惊怖退走。风水俱逆。未能入来。因留经夜。四更。到弗乙岛。○奴奉孙,爱守等入来。细闻坟山消息。多幸多幸。

二十九日壬子。晴。西风乍起。霁色光明。顺天,光阳来见。于兰万户,所非浦等亦来。

七月初一日癸丑。晴。国忌不坐。夜气甚凉。寝不能寐。忧国之念。未尝小弛。独坐篷下。怀思万端。○初更。宣传官持有旨来。

初二日甲寅。晴。日晩。右水伯来见。○宣传官午后还归。○日暮。金得龙来传晋阳陷没。黄明甫,崔庆会,徐礼元,金千镒,李宗仁,金峻民死之云。不胜惊恸。然万无如是之理。必狂人误传之语也。○初昏。元埏及埴来到。极言军中事。可笑。

初三日乙卯。晴。贼船数只。见乃梁逾来。一边陆地出来。以我船出洋。追讨则贼奔去。

初四日丙辰。晴。夕。退阵于乞望浦宿。

初五日丁巳。望军来告贼船十馀只逾来见乃梁云。故诸船一时发行。到见乃梁。则贼船苍皇退走。巨济境赤岛。有马无人故载来。○夕。晋阳陷城之报。至自光阳。○还到乞望浦。结阵经夜。

初六日戊午。晴。朝。防踏来见。所非浦亦来。○以闲山岛新造船曳来事。中卫将率诸将出去。○工房郭彦寿自行朝入来。都承旨沈喜寿,尹自新与左相尹斗寿有简。尹耆献亦送问。幷见邸报。则多有嗟叹之情事。

初七日己未。晴。顺天,加里浦,光阳来见论兵。各抄轻锐十五只。往探见乃梁。则无贼踪云。巨济被掳人一名得来。细问贼之所为。则凶贼见我舟威。欲为退归。又言晋阳已陷。岂越全罗乎云。此言诈也。○右令公到船共谈。

初八日庚申。晴。因南海往来人赵鹏。闻贼犯光阳。光阳之人。已为焚荡官舍仓库云。不胜骇怪。顺天,光阳即欲发送。路传不可信。故停之。蛇渡军官金鹏万出送。使之探知。

初九日辛酉。晴。南海又来传光阳,顺天已为焚荡云。故光阳,顺天及宋希立,金得龙,郑思立,李渫等发送。而闻来痛骨。不能措语。○与右令公及庆尚令公。论事。○是夜。海月清明。一尘不起。水天一色。凉风乍至。独坐船舷。百忧攻中。三更。营探候船入来传贼奇。则实非倭贼。岭南避乱人。假着倭形。突入光阳。闾阎焚荡云。晋阳之事亦虚云。然晋阳事。万无是理。鸡已鸣矣。

初十日壬戌。晴。金鹏万。自豆峙来言光阳贼事实矣。而但贼倭百馀名。自淘滩来犯光阳。然铳筒无一放之云。倭岂有不放炮之理也。○昏。吴水自巨济加参岛来言贼船内外不见云。又曰。被掳人逃还言。贼徒无数向昌原等地云。然人言不可信矣。○初更。移阵闲山岛末端细浦。

十一日癸亥。晴。李祥禄。以违令诸将传令事出去。还告贼船十馀只。自见乃梁下来云。举碇出海。则贼船已到阵前。追之则奔去。申时。还到乞望浦。汲水。○蛇渡佥使来言。豆峙度贼事虚传。而光阳之人。变着倭服。自相作乱云。不胜痛愤。昏。吴寿成自光阳来告曰。光阳贼事。皆晋州避乱人及县人出此凶计。官库一空。闾里寂然。顺天尤甚。乐安次之云。

十二日甲子。晴。食前。蔚与宋斗男,吴寿成归。○加里浦军粮镇抚来传蛇梁前洋来宿时。倭贼变着我衣。乘我船。突入放炮。欲掠去云。故各定轻锐船三只。申令驰送。使之捕捉。又定各三船。送凿梁防塞而来。

十三日乙丑。晴。营探候船入来。光阳豆峙等处无贼云。○顺天龟船格军庆尚人奴太寿逃走。被捉行刑。○晩。兴阳倅入来。传豆峙之虚误及长兴府使柳希先之妄㤼。又云。其县山城仓谷。无遗分给。又传幸州之捷。

十四日丙寅。晴。晩小雨浥尘而已。气甚不平。终日呻吟。○顺天入来。本府之事。不可形言。○移阵闲山岛豆乙浦。

十五日丁卯。晴。晩。蛇梁搜讨船吕岛金仁英及顺天金大福入来。○秋气入海。客怀扰乱。独坐篷下。心緖极烦。月入船舷。神气清冷。寝不能寐。鸡已鸣矣。

十六日戊辰。晴。夕骤雨。洽农望。○气甚不平。

十七日己巳。雨雨。气大不平。○光阳来。

十八日庚午。晴。气不平。或坐或卧。○郑思立还来。右令公来见。申景潢自豆峙来传贼虚事。

十九日辛未。晴。李英男来传晋州,河东,泗川,固城等贼。已尽遁归云。○夕。光阳送传晋州被杀将士名录。见之不胜惨痛也。

二十日壬申。晴。探候船自营入来。兵使简及唐将报文来。其报文之辞。可怪可怪。豆峙之贼。为唐兵所驱而遁还。其诬妄不可言。上国如是。他何足论也。可叹可叹。○忠清水使及顺天,防踏,光阳,钵浦,南海来见。

二十一日癸酉。晴。庆尚右水使及丁水使并到。同议讨贼事。而元水使所言。极凶谲无状。如是而同事。可无后虑乎。○初更。吴水等。自巨济望来告永登贼船。尚留横恣云。

二十二日甲戌。晴。蔚入来。细陈天只平安。多幸。

二十三日乙亥。晴。蔚还归。○丁水使来见。

二十四日丙子。晴。顺天,光阳,兴阳来见。○吴水被掳逃来。传贼退去。而长门浦如前云。

二十五日丁丑。晴。右水伯来话。赵鹏亦到。言体察使关子。到岭南水使处。而多有问辞云。

二十六日戊寅。晴。顺天,光阳,防踏来。右水伯亦同话。加里浦幷来。

二十七日己卯。晴。右营虞候至自本营。传言右道之事。多有可愕之事。

二十八日庚辰。晴。庆尚右水伯及忠清水伯,本道右水伯。并到约束。○郑汝兴持公事及简。往体察使处。○顺天,光阳。来见即还。○蛇渡佥使伏兵时所捉鲍作十名。倭衣变着。所行绸缪。故穷问则庆尚水使所使云。只决杖而放。

二十九日辛巳。晴。晓梦得儿男。得被掳儿人占也。○顺天,光阳,蛇渡,兴阳,防踏招来与语。兴阳则痛疟还。其馀从容坐。防踏则伏兵事归。○本营探候人来。苒病未差。闷极闷极。○夕。宝城,所非浦,乐安入来。

八月初一日壬午。晴。晓梦到巨阙。状如京都。与领相相对。言及銮舆播迁之事。挥泪嗟叹。贼势则已息云。而相与论事之际左右之人无数云集而觉。未知何应也。

初二日癸未。晴。朝食后。心緖郁结。举碇出于浦口。丁水使亦随至。顺天,光阳来见。所非浦又到。夕。还到阵处。○李弘明来。○昏。右令公到船。言防踏归觐事恳恳。而以诸将未能出送答之。又传元水使妄言。向我多有不好之事。而皆妄矣。何关乎。○探船入来。则苒痛处成瘇。鍼破则恶汁流出。少迟数日。则难救云。不胜惊叹。今则少有生道。喜幸可言。医人郑宗之恩。莫大焉。

初三日甲申。晴。李景福,梁应元及营吏姜起敬等入来。

初四日乙酉。晴。顺天,光阳来见而还。○夕。都元帅军官李缓。以三道贼势驰报状不送。军官,色吏推捉事到阵。可笑。

初五日丙戌。晴。赵鹏,李弘明,右令公及虞候来。夜深而还归。所非浦亦夜归。○牙山李礼夜来。

初六日丁亥。晴。朝。李缓与宋汉连,吕汝忠。往都元帅处。○食后。顺天,光阳,宝城,钵浦,李应华等来见。○夕。元水使来。李景受令公,丁水使亦来。议论间。元水使所论。动辄矛盾。可叹。

初七日戊子。朝晴暮雨。大洽农望。唐浦万户以其小船推去事来。故给送事。教于蛇梁。○夕。庆尚水使军官朴致公来。传贼船退去云。而元水使及其军官素善。妄传不可信也。

初八日己丑。晴。食后。招顺天,光阳,防踏,兴阳等。共议入伏等事。○忠清水使战船二只入来。而一只不用云。金德仁以其道军官来。

初九日庚寅。晴。朝。豚荟入来。知天只平安。又知苒病向苏。喜幸喜幸。○午后。到右水使船。忠清令公亦到。岭南水使。则伏兵军一时送。伏事约之而先送云。可骇可骇。

初十日辛卯。晴。朝。防踏探船入来。有旨及备边司行移监司关并到。海南与李佥使来。顺天,光阳亦来。○右令公请之。故往其船。则海南设杯。而气不平。艰难坐话而还。

十一日壬辰。晩。骤雨大作。风亦烦恶。午后雨止。风则不定也。○气甚不平。终日坐卧。

十二日癸巳。或雨或晴。气甚不平。卧吟终日。虚汗无常。沾衣而强坐。顺天及右令公,李佥使来。终日争博。○营探候船入来。则天只平安云。

十三日甲午。营来公事题送。气甚不平。独坐篷下。怀思万端也。○李景福。启闻陪去事出送。○宋斗男。军粮米三百石,太三百石输来。

十四日乙未。晴。防踏。酸物备来。右水伯,忠清水伯,顺天亦来。

十五日丙申。晴。此日乃秋夕。右水伯,忠清水伯,顺天,光阳,乐安,防踏,蛇渡,兴阳,鹿岛,李应华,李弘明,左右都令公并会话。○夕。荟往营。

十六日丁酉。晴。光阳。酸物备来。右水伯,忠清水伯,防踏,顺天,加里浦,李应华并到。○朝。闻诸万春自日本昨日出来云。

十七日戊戌。晴。上船烟薰。移骑左别都船。○晩。往右水伯船。忠清水伯亦来。诸万春招来捧招。则多有愤愤之辞。终日话论而罢。○是夜。月色如昼。波光如练。

十八日己亥。晴。右令公,丁令公亦同话。赵鹏来言朴致公持启上京云。

十九日庚子。晴。朝食后。往元水使处。请移乘我船。右水伯,丁水使亦来。元埏又同话。元公兄弟移去后。徐橹到阵。右水使,丁水使同坐细话。

二十日辛丑。朝食后。宋希立问安于巡使。持诸万春所招公事而去。○防踏,蛇渡。以突山岛近处流移人作党掠夺财物者。左右分卫捕捉事出送。○夕。赤梁万户高汝友来。夜深而去。

二十一日壬寅。晴。

二十二日癸卯。晴。

二十三日甲辰。晴。尹侃及蕾,荄来传天只平安。又闻蔚痛疟。

二十四日乙巳。晴。荄还。

二十五日丙午。晴。梦有贼形。故晓通各道大将。出阵于外洋。日暮。还入闲山内洋。

二十六日丁未。或雨或晴。元水使来。有顷。右令丁令并会。顺天,光阳,加里浦即还。兴阳来馈以酸物。则元公欲飮酒。故略馈之。而泥醉妄发。可笑。○见乐安送来秀吉上书于皇朝草及唐人到郡所记。不胜痛愤。

二十七日戊申。晴。

二十八日己酉。晴。元水使来见。

二十九日庚戌。晴。汝弼及豚蔚,卞存緖一时到来。

三十日辛亥。晴。元水使来。督往永登。可谓凶矣。其所领二十五船。尽为出送。独与七八只。如是出言。其用心行事类如此。

九月初一日壬子。晴。成公事。送于都元帅及巡边使。○汝弼,卞存緖,蕾等还归。○右令公,丁令公会话。

初二日癸丑。晴。启草书下。○庆尚虞候李义得,李汝恬等来见。○昏。李英男来传宣兵使到昆阳立功事及南海受责于体察使云。可笑。孝谨之无状。也已知之。

初三日甲寅。晴。朝。菶侄入来。因审天只平安。又闻营中之事。○以启闻封送事。成草。○巡察使关来到。而凡军士一族等事。一切勿侵云。新到不察之事也。

初四日乙卯。晴。陈弊启闻及铳筒上送事。诸万春招辞封上事。并三度封上。李景福持去。裁简于柳相及尹参判自新,尹知事又新,沈都承旨喜寿,李知事镒,安习之,尹耆献。全鳆表情而送之。○菶侄与尹侃还归。

初五日丙辰。晴。食后。进泊于丁水使船傍。终日论话。光阳,兴阳及虞候来见。

初六日丁巳。晴。晓。以船材运回事。诸船出送。○食后。往右令公船。终日谈话。因闻元公凶悖之事。又闻郑聃寿无根造辞之状。可笑。手谈而还。○破船材木。各船曳回。

初七日戊午。晴。朝。材木捧纳。○防踏来见。○巡使处。陈弊公事及改分军公事成送。○终日独坐。怀思不平。苦待探候船而不来。

初八日己未。晴。晓。出送宋希立等于唐浦山。获鹿而来。右水伯与忠清水伯来。

初九日庚申。晴。食后。会登于山顶。射帿三巡。右水伯,丁水伯及诸将合会。而光阳以病未参也。

初十日辛酉。晴。公事题送于探候船。○日晩。到右水伯船。与防踏同飮而罢。○体察使密关入来。宝城亦到而还。

十一日壬戌。晴。丁水使设酒而来见。右水伯亦到。乐安,防踏共之。○兴阳倅受由归。徐梦男亦给由。

十二日癸亥。晴。食后。所非浦及柳忠信,金万户等招馈酒。○钵浦万户还来。

十三日甲子。晴。奴汉京,年石还来。夕。奴年石等还归。

十四日乙丑。晴。正铁铳筒。最关于战用。而我国之人。未详其造作妙法。今者百尔思得造出。鸟筒则最妙于倭筒。唐人到阵试放。无不称善焉。已得其妙。道内一㨾优造事。见㨾输送巡察使,兵使处。移牒知委。

十五日丙寅。晴。自十六日至十二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