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谿集/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东谿集
卷一
作者:赵龟命
卷二

[编辑]

习笔阵图帖序癸巳[编辑]

笔异乎文。文以传道也。故不得已而工为。不工则不传。笔以传文。不以笔之拙而害文之传。则笔无事乎工矣。然人不能无癖癖。无大小。若癖于笔者。无异乎欲其工。余不能书。而独尝得书之意。昔张颠。目浑脱舞而笔益进。元章。梦蚓斗而得神解。故知天地万物。皆吾之书法也。彼徒临古帖。朝誊而暮模者陋哉。然旷朱之聪明。而离规矩舍音律。不成其为器若乐焉。则古帖者。亦书之规矩音律也夫。呜呼。此独笔之说哉。天下之事。求至于工者。俱可以是而率之。岁癸巳季冬。干川病夫。书。

始祖高丽侍中平章事公墓省扫录序代作○乙未[编辑]

自宗法坏。而始祖之祭废。天下之人。各父其父。各祖其祖。而不知其父祖之所自出。贤人君子所为永慕而太息者久矣。夫庙焉而奉之。享焉而报之。惟时王之制拘焉。厥有衣冠之所托。幸而免于城郭耕凿之变。而传承而无失也。则禁其樵牧。时以省扫。无使至于颓圮毁伤者。斯无拘于势。而不得已于情者也。我始祖侍中公之葬。实在于丰壤之赤城洞。子孙世守。光海二年。既崇成陵。以墓之逼也夷之。至仁祖庚午。始改封。惟我赵谱牒间佚。文献残缺。独斯墓岿然八百载无恙。固已幸矣。其一隳一复。若又与国之隆替相关。岂不尤异乎哉。抑公之平生德业无所考。而至今门户繁衍昌大。在京者三派尤显。往往出名公卿。积善毓庆。有不可诬也。庚午以来。凡有役于墓者。三家必任之。始树碑而浦渚公记其阴。后三十馀年。先君子翠屏公与沧江公议立表。而松谷公文之。其它改莎扫墓。不能尽记。今上乙未。某与诸宗。复议改莎。兄孙锡命为畿都而经纪之。松谷之孙惠郞命祯。沧江之族孙持平尚䌹。相其事。四月庚午。动役。凡与会者几人。于是。始为省扫录一卷。置墓傍僧舍。且使后之来展者。续而书焉。呜呼。吾之身谁生之哉。而吾之父母之身。又谁生之哉。凡百后昆。不自谓空花蒸菌之无本邪。则尚有继此而不替者矣。是役也。某有病不能赴。诸宗属以弁卷之文。而不敢辞。

过庭录序戊戌[编辑]

龟命既撰先君行状。又掇以微琐见遗及不备于状而可资参考者。釐其次序。为六十二条。悲忧不遑。三易岁而始成。名之曰过庭录。嗟夫。后之人子览之。当有太息而悲其意者矣。诗蓼莪之四章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小宛之四章曰。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传曰。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匹夫受人铢两之恩。犹欲感激死之。德莫大于父母。而父母之德。终无以报。则天下孝子之心。将何从而自靖哉。惟迈征而毋忝生。立扬以图显亲。斯其为万一之报。以龟命之庸鲁无状。无能为先君之役。平日惟懔懔贻危辱是惧。岂敢幸于谷似教诲。以不坠家声。夙夜愧叹。思免以不肖之故。而泯灭前人之懿德嘉行。使来者无征。重获罪于君子。是以区区捃拾其一二。庄诸巾衍。以俟朝暮之遇。非曰为报之一道也。后之人子览之。当有太息而悲其意者矣。六十二条内。其为龟命自及者居三之二。详其所自详也。且以见先君之所以见教如彼。龟命之不能继述如此。其咎在龟命。不在先君也。虗其下方。以备随记附载。终丧之明年戊戌三月上旬。不肖孤龟命。泣血谨序。

并世杂史序[编辑]

余读苏氏书。至云幼子过文益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有味。未尝不太息。至于流涕也。曰。余之不肖。何敢望乎古人。乃先君之喜。亦各言其子矣。先君一生呻楚之苦。有甚于海外窜谪之忧。而早岁治铅椠。中乃以病废之。则其恨又不止如畏毁誉思喑默者而已。顾以不肖之妄。有意于斯文。庶几能继述纶緖。猥尝慰藉而鼓舞。即有著述。乐赐指教。又数数征其所有。不肖诚不自揆。亦隐然思以不腆之业。为志养之一端。此并世杂史之所以作也。余念近古小说家。且充栋汗牛矣。高者。艶丽靡曼。全事藻绘。下者。肤粗俚率。务利眼口。是以气格类不沉古。精神类不融液。规矱类不雅整。引之于古作者之旨。便成千里。而均不免乎堕落外道也。余创若是。其为是书也。十窜百易。尽鼓铸刻削之工。核之以传其详。裁之以致其简。抑之以严其气。扬之以宕其神。句章篇法。罔敢或忽。其有不及则才也。间多杂以微琐无取之事。幽怪诡经之说。盖其归在于纪异而非传信。名为稗史而非正史也。然每一篇出。先君反复抚览。时虽见诋以语怪。而为之解颐者亦屡。不肖之所期。固欲如是。而止二岁而书之录者。廑三十馀条。而天倾地坏。遭乙未之祸。呜呼。其已矣。谁为为之。谁令听之。书本无取为。其志可悲。故收而庄于箧。仍序以识之。余又有所感者。此非有凡例次序也。惟随闻而记之。故书之始。始于朴氏子事曰。朴氏子临死。请其父执笔。口占诗曰。生世十一岁。未酬父母慈。临死区区愿。更为父母儿。先君览之。愀然曰。何首此不祥语。为手自剔去。编之于下矣。乙未梦中之语。宛然一口出焉。而类为符谶。然其后一转。所谓不如不为父子者。又朴氏子之所不能觉道。悲夫。朴氏子。徒知其身之死之为悲。而不知余悲之又非其悲之比也。悲夫。朴氏子之悲。视余为不悲也夫。乙未梦记。在过庭录中。戊戌季春之望。丰壤赵龟命宝汝。序。

家乘序[编辑]

家乘三册。祖考议政公立朝事实。而先君子所为纂录者也。起癸亥止乙未。而先君子不幸弃世。不肖辈踵而记之。至于今日。祖考又弃世而书之事终矣。呜呼恸哉。中多年月倒置者。后所详也。惟其为记事而已。即平生所存。未之及焉。小子僭越窃以所测度者。最其槪而著之。俾后孙开卷而遂无遗恨也。惟公在家。笃孝友之行。待物绝伤害之意。其饬躬也。处幽若显。其从官也。视辱如荣。虽亲昵。不敢干以邪。则似乎严。虽疏远。得以尽其情。又似乎和。而平日所为。无一事不可向人道者。妄意温公以来一人而已。若夫论议规模。窃谓先君子一言。有约而尽者。子弟尝论公与忠贞公规模之同异。先君子曰。祖父一味宽厚大人。始以激浊扬清为务。晩年。乃更宽厚。亦其天姿然也。规模则不同。呜呼。父没而不忍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矧惟祖父之事。而父之记之。而可忍乎哉。俯仰数年之间。人事荐变。小子悲苦不死。尚泚笔而为此。呜呼其忍矣。戊戌后八月戊申。不肖孙龟命。泣血谨书。

贯月帖序庚子[编辑]

我东之称小中华。旧矣。人徒知其与中华相类也。而不知其相类之中又有不相类者存。夫檀君之降。有若摄提之初起。于是乎始君臣上下矣。而顾瞻神州。乃勋华极隆之会。汉世天下。日就于雕琢。遂开叔季门户。而赫居,朱蒙。方且未脱乎上古之气化。此盖山川之所局。风气之所褊。自不能无开塞先后之异。譬如乡村丱童索饭娇痴之岁。京华子弟。已有嫁娶产育。俨然长者步趣者也。今学士大夫开口。说我国世道极浇漓。人心极萧飒。不可容挽回之力。而其实顾不至如今日中华之沦为夷狄。化为鬼魅。而其使之变而至道也。不啻齐鲁之难易矣。早盛者先衰。晩荣者后悴。固物之理也。盖先辈谓本朝规模。一似赵宋。即法制之宽厚。仪物之彬缛。上之所以仿效者。自不必言。而辈出之理学。动禀洛,闽之成法。踵接之文士。辄归欧苏之遗轨。便是数百年后再世赵宋耳。独怪夫书画两艺。莫盛于汴都。而乃本朝不胜寂寥。就其中沾沾自喜者。书廑俎豆庚桑。画乃自帝尉佗矣。比来学者。稍能高视阔步。知二王为书之祖。而不学唐。则画亦不足以为训也。一二先觉倡之。后生靡然信从。殆将家临池而人舐笔。然后向所谓同于宋者。始备无憾。夫画师之传神也。一毛发不似。不害为非其人。书画之于宋。正其颊上三毛。岂特一毛发而已。今而后。果可谓其人也矣。余兄养一公书史之暇。游心清赏。集近世名画五卷。取能书者所书古诗语。合于画境者。以类附之。而又各以年次为第。上下百数十年之间。凡得书几人画几人。呜呼盛矣。书画本细事不足述。而是帖也独能征一代之才艺。使后之览之者。知小技之众至于如此。则当时文物之盛为如何。而其所谓同于宋者。至是而始备。则本朝盛衰进退之几。自与中国相别。而所以治之者。较犹易矣。其为关系顾不重欤。且念古之集书者。未必集画。集画者。未必集书。即两集之也而未必以类同附。同附之也而又未必网罗时之名胜。尽第其年次。如此帖之为也。亦可谓用意之精创法之密。而书画家能事。几乎毕矣。

山经节选序辛丑[编辑]

山海经诡诞不经。盖自古记之矣。顾其文辞古简有足法者。余仅录三十九章。为山经节选。或以隆古之书。而有零陵,长沙诸号。笑剿入者之拙。嗟乎。今欲其拙。不可得也。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夫史文无阙。剿入者巧。而天下之风俗。日以浇漓矣。

送茂长宰李而准巨源[编辑]

天下之俗。日骎骎趋于卑下而不能复振。其故何在。人各为众人之所能为。办众人之所能办。苟可以无讥而止矣。夫苟可以无讥而止。则一庸人足矣。天下何苦而思圣贤君子哉。古之人。有举天下誉之而不加劝。举天下非之而不加沮。超然独立而无所顾者。彼又何苦而为此横拗不顺之行哉。其必有不得已而然者矣。而准雅能文。吾请以文喩之。昔韩文公承八代绮靡騈俪之陋。卓然以古文自任。力犯众人之非笑。从戛戛难就之涂。其为言曰。若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唐子西亦云。文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舍难而取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夫文章小技耳。乃不能率易苟且而就。而况大于文者乎。虽然。犹有所惧焉。夫犯天下之难者。志也。成天下之务者。力量也。合天下之理者。见识也。志高矣而力量未大。则能始而不能收。志高矣力量大矣。而见识未明。则其道有穷。而其心亦以自疑。道穷而心自疑。能始而不能收。则反不如悠悠泛泛。随俗苟安者之犹免讥于天下。是又不可不审度而自处者也。龟命窃尝有怪于今之守宰之道。世所谓良吏者。问其政则曰束吏严也。不委政于乡任也。世所谓不治者。问其目则曰束吏不严也。委政于乡任也。此非妄语。其实然也。治一邑。与治天下无异道。大之则为天下。约之则为一邑。天下者。一邑之推尔。今夫乡任者。一邑之宰相也。其吏胥则六官之类也。为天下之主。而猜疑其宰相。虐使其群工。则必天下议之以为暴。太史书之以为戒矣。在一邑则不然。视乡任如盗贼。懔然惟恐。其一日之不防。而受其欺也。待吏胥如仇雠。鞭笞椄槢。不假于微眚。怒目虬髯。不懈于常接。然后政得以清民得以安。而一世许之为良吏。夫乡任吏胥之设。所以佐守宰而为治者。岂端使然。而仁人御下恻怛正大之意。固如是而已哉。近有一邑宰。为政甚善。而束吏不严。人或规之。辄曰。彼亦人也。吾待以君子长者之道。而彼焉有不尽力。未几。吏横民苦。谤声载路。终以去其任而不悔。余未尝不高其志大其力量。而惜其见识之未明。使其道不能不穷也。盖尝以为于乡任。则莫如择人。于吏胥。则莫如厚廪。夫朝廷之士。当为朝廷之用。乡邑之士。当为乡邑之用。一县必有一县之望。一郡必有一郡之望。惟其上之所择耳。择而任之。诚得其方。如汉代椽史之为。则彼士之有望者。必不忍欺其长而自弃于恶。今以畎亩无识之人。文质无所底之姿。而纳之于钱糓文簿凌杂易弄之地。宜其上下之迭相伺而不相安也。周官之法。府史胥徒。皆有禄以食其家。不足者。得计口而受田。所谓官田。是也。今各邑吏胥所受之复户。计其终岁之入。一口食之。数月而不给。拘其父母妻子所仰赖之身。而责之以无禄无田。不免饥寒之任。役其力而不酬其劳。阴纵之渔利。而阳禁其为奸。而欲其心之服。得乎。夫择乡任之法。惟在于博访精察。而厚吏胥之廪。不过节守宰一年之私用而足矣。择其人。使之有所勉而自重。厚其生。使之有所赖而自惜。先王所以驱天下而为善者。由是术也。然则乡任不必疑。吏胥不必束。坐啸画诺。而政亦得以清。民亦得以安。又奚必翦翦自用。不恻怛不正大而后。为快也哉。世之闻是说者。必将群聚而笑之。以为迂阔而不急。易败而难成。而乃余之所期于而准者。不在乎为众人之所能为。办众人之所能办。苟可以无讥而止。故其宰茂长也。以是说为赠。而准擢魁第。亨衢大辟。其进而𬣙谟于廊庙。早晩事耳。果能犯天下之难。成天下之务。而合天下之理欤。将于是乎为之兆。

一草亭诗板序壬寅[编辑]

先祖考风流远规于东山。居第巧符于午桥。虽总廊庙鞅掌之务。不废花竹经济之兴。一草小亭。萧然为朱门中丘壑矣。于是奉如严父。则叔祖享伯康之寿。自为知已。则家君有惟深之贤。每遇良辰。辄成小集。吟咏风月。品题花石。埙箎谐声于上。盐絮竞奇于下。信可乐也。俯仰十年。人事嬗变。梁山之风雨屡经。平泉之物色无改。凭是亭也。能不僾然以感乎。嗟夫。桑榟必敬。人子之心。肯堂肯构。后嗣之任。花田药圃。毋荒家业。林鸟池鱼。与敦世好而已。伯氏既刻遗什。命附小识如右。

赠泰仁宰朴质甫光秀癸卯[编辑]

昔者。人问刘玄平以霍王元轨之长。玄平对以无长。问其故。玄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见长。此天下之至论也。人之禀气有二歧。曰刚曰柔。其见于施为者。刚为果为严。柔为慈为惠。夫惟果严于不当果严者而后。人乃名之以果严。慈惠于不当慈惠者而后。人乃名之以慈惠。要皆性之偏而不受矫揉者也。君子宁过于仁而毋过于义。则慈惠固贤乎果严。而其终也。亦不胜其弊焉。圣人之于天下。非不欲有喜而无怒。有赏而无刑。而势有所不得已者。当劓而不劓。天下之罪。或至于刖矣。当刖而不刖。天下之罪。或至于大辟矣。至于大辟而不诛。则吾将无以为其上而诛之。则吾之慈惠有以病之。一劓之不忍。而病天下纳之于大辟。而谓之慈惠可乎。不可也。是故。刑人者。将以不刑。杀人者。将以不杀。而果严者。将以济慈惠。子产之戒大叔曰。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然而闻其死也。断之曰。古之遗爱。盖子产之猛。所以不败其宽。永久于爱人之道。而乃为真慈惠也。泰仁宰朴公平日。仁厚宽恕。侪友归其有长者之风焉。其于为政也。不为武健苛酷之治。以求近功。固公之所长也。然而天下之事变无常。民物之情伪难御。则仁厚宽恕。或将有时而穷。夫不以雨露而废雷电。天道犹然。况于人乎。故因其求赠行之文。而窃附献规之愚。公之所莅。余先祖之桐乡。即余言不为公弃。而有补于万一。先祖实与有望焉。

春晖堂序[编辑]

曩时。有乡生某氏者。自述其孝行。遍谒搢绅先生诗若文。以称誉之。其轴累累盈袖中。行辄自随。时晦兄亦赋古人语。载名其间。又为之属于余。余则私复时晦曰。孝而市其名。是其孝非诚矣。余不能誉斯人也。遂谢之。后某氏藉诸公声。颇为闾里害。土主捉而杖之。取诗文轴。尽毁弃。于是。人或服余为有见。然今而思之。余殊不自得于此事也。洪范不云乎。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彼既以孝自名。则彼固知孝之为当然之行也。而良心发见之端也。我则因而与之鼓舞。以曾参,闵子之事。而诱纳以真实无伪之道。又焉知彼之不从而化以充扩其良心乎。由是论之。余之拒彼。未免为隘而不仁也。泰仁金生南一。余家三世旧人。其居家敬养之节。余固稔得之矣。前年。新作堂。命以春晖。请余以八分题其扁。今之来。又持比乡人士赋春晖诗文若干篇示余。仍求一言。春晖者。东野诗中之语。以父母之恩。比之三春之晖。人子之孝。比之寸草之心者也。今夫春之行于时也。滋之以雨露。煦之以光景。氤氲之气充满于天地。以生万物。于是焉萌者芽者花者叶者纷然杂然。莫不遂其性。以至夏而长秋而实冬而坚。皆春之使也。虽然。彼萌芽者自萌芽。花叶者自花叶。长者自长。实者自实。坚者自坚而已。何尝一毫有报于春乎。不论寸草之微。即千寻之木。凌霄拂云之材。其为无所报则均尔。维古孝子之事父母也。其心欿焉。常若不足于孝。而无以报其顾复之恩。如草木之于春也。岂不戚戚可悲乎哉。而生也得此意以扁其堂。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生之孝思。可谓永矣。假使向之某氏者。复踵余门。余犹欲改图而奋笔张之。况生乎。虽然。生之父母俱无恙。冥灵之寿。尚不满于一春。左右就养。以尽子职者。惟在生竭力之如何。而其日月无穷期也。若余事先考二十年。一味娇痴。徒贻惟疾之忧。莫酬罔极之德。风树不停。永为天下之穷民。人子罪逆。谁有如余者。而寸草之感。不在生而在余也。悲夫。癸卯仲夏。东谿居士。序。

拙斋遗训序甲辰[编辑]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夫非有意不朽。其效自至于不朽也。有生民以来。天下之志于为己者。皆由此三涂焉。虽然。功与言非外乎德。德既立矣。则措之功而功立。发之言而言立。不可以三涂言。而措之功者。必其得位而后能。有命焉。非在我也。君子惟勉其在我者而已。然而其所以言者。亦不获已也。吾德既足昭然。可以为天下之准的。而不发之言。则天下将无所适从。呜呼。邹鲁之后。天下何其嚣嚣而多言也。不胜其好名骛外之私心。而支离騈赘之辞。横放而不知耻。如王通之汲汲僭经。不惟气象短促。适为夭死之征。正使不死。其学亦不能有进。何则。著书出于自足。自足出于见小故也。悲夫。昔之言求以晓人。后之言求以自见。惟今时则又有异焉。程朱夫子笺注之学。大明于世。而天下之义理无复馀憾。诸贤继出。益加栉梳。则虽三尺童子。苟志学。皆可按而行。何待于吾之辩乎。故今之儒者。果立德矣。虽无言可也。惟我拙修先生。笃志力行。终始不怠。盖所谓俛焉孜孜。不知年寿之不足者。而其于著书立言。既未暇。又未敢也。是宜揭而表之于衰末之俗。以为吾儒务实之法。而顾其六十年老于诚敬。义理之浃于中者。如江河之浸而膏泽之润。临绝之际。发为训子弟诀宾友之辞。十百更端。而不知倦。其言不过即其日用之间。告以至近之事。而事亲之孝。事君之忠。内而身心之养。外而事物之应。精而死生性命之理。粗而飮食居处之节。无不包罗备具。而先生之一生诚身之学。即此而尽见。夫死生大变也。于是而无戚戚之色。以蕲言而蕲哭者已贤矣。若先生之六脉已散。一缕未绝。而精神愈厉。义理愈明。出言成章。阐平生所学。岂非绝异者哉。盖先生幼而言志。以日三省。为三字符。及游尼门。世比之曾子之鲁。而末终所丁宁者。又庶几于启手易箦之训。虽以先生。为今世曾子可也。而其不有意于立言而言自立。一洗汉唐诸子之陋。而自可以不朽。则又宜以此书传布海内。以为吾儒著书者法尔。余于此。复有所感焉。先生之事尼门。其诚可质神明。丙申辨诬之日。横罹缧绁之厄。先生以得罪君父。而有负先师。为终身戚。顾言之及此者凡八九。则至令子侄出门号哭。以泄吾痛焉。其后六年陂运复平。尼门两世之诬。得以昭雪。而先生则泯焉不良及矣。呜呼悲哉。先生从子锡夏。以余之雅慕服于先生。千里相从。求文以弁卷。噫。余何能有所发挥。抑以识吾见而已。岁甲辰孟春。宗弟龟命。敬书于咸阳郡书室。

赠罗生沉序[编辑]

文章何为而设也。天下之事有棼而错者矣。天下之理有深而赜者矣。而天下之人。未必人人而知之。吾则幸而知之矣。心乎知矣。而不言之于口。则无以觉夫后觉者也。口乎言矣。而不笔之于文。则天下之广。恐无以家喩。而后世之远。恐无以不死而俟之也。故文章者。古之圣人所不得已而设也。盖亦有二端焉。圣人之智。固周乎事理。而事理无穷。终身言之。有不能毕者。故前之所阙。后或发焉。是之谓作。语之偏全。由乎资质。而文之详略。因乎时代。古之人虽言之。而其补苴张皇。乃系于后贤。是之谓述。凡六经以下诸子之以立言名世者。皆是物也。其它文艺之士。要亦窥造化之妙。发事情之真。其言有以备一物之数。而不可废于天下。余怪夫今世之文章。不作不述。而罢其神役其力。裒缀流俗齿牙烂熟之常论。规画古人载籍陈腐之遗文。以充溢于栋宇。而夸矜于人曰。我为韩也。我为欧也。我为秦汉也。是乃庄周所谓累瓦结绳无用之言。其亦劳苦而已矣。东文之病。槩坐于肤率。虽以牧隐之大。简易之劲。谿谷之典雅。其所恃以为不朽之业者。终亦古人之糟粕已。求其一言。真可以备一物之数者。寥寥乎无矣。况其馀乎。余尝谓今世之文章。惟所谓韩欧者误之也。韩,欧盖欲祖述六经。而其言不足以发挥奥妙。其体浑而平。浑者。流而为凡。平者。流而为浅。凡以浅而为今世之文章。其不肯凡以浅者。又归于王元美,李于鳞之秦,汉剿窃赝假。盖无足道也。故曰。与其为韩为欧。毋宁为苏氏。苏氏者。其言虽违正理。乃己言而非古人之言。乃胸中独得之见识。而非道听涂说之比也。夫韩欧以法胜。苏氏以意胜。法有定而意无穷。有定故局而同。无穷故活而新也。罗生汝刚。有志于古文。余与其兄汝仁游从。而知生素矣。今年有智异之行。过余于咸阳郡斋。出其文数篇以示余。读之汗出。不料其少年成就工妙之如是也。其以意为主。慕服于苏氏。又与余不言而合。谈论弥日。不知疲倦。虽然。今而悟之。苏氏之以意为主是也。而理非正理也。则意亦有时而穷。而为君子之所不取。余将勉生。相与讲究乎正理。以进于圣贤作述之文章。生其归质之汝仁。汝仁。乃先余而悟者也。

赠宗侄汝范锡夏[编辑]

余性喜谈文字。自寓天岭。但屈首寻行数墨。非无日与处者。而其所言。余不欲听。余有言。彼又不肯听。嘿嘿视而已。会汝范千里命驾以从。相与扬扢上下文字。事暇则联袂逍遥于学士楼小孤台之间。歌咏相属。凡留连数十日而去。其喜可知也。庄生云。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况于汝范乎。汝范昔与余。治科业于干川第。谐谑懽乐无厌也。其后十馀年。落落不相合。合又遽离。而两家沧桑。人事百变。兰斋先生。亦已为秋柏之实。状行之文。遂属于余。岂不悲哉。而汝范郁然之髯强半白。特赖镊耳。余发又苍苍。老少之换。直斯须事。置之勿复道也。独念汝范平日为先生属望者如何。以余之不肖。亦尝蒙不屑之教。而今老大如此。无尺寸之进。深恐因仍蹉跌。复失年岁如既往。以永负先生。此余与汝范之所宜夙夜自敕者也。汝范临去。求余赠言。懒未应也。病卧无聊。忽已新凉。缅怀伊人。耿不能忘。书此寄之。

华谷集序乙巳[编辑]

华谷居士。诗人也。乃请余序其稿。余素不能诗。于窥居士之稿也。茫然眩惑。殆如鶢鶋之飨钟鼓。又奚能按其音节。辨其清浊。以发挥其指归哉。抑尝闻诗文二矣。而理则一。吾姑以吾之论文。而移之论诗可乎。自唐以来。文章之杰然者。莫尚于韩,苏。而韩,苏之体故自不同。弇州曰。太史如老将用兵。操纵伸缩。自合奇正。庄子如飞仙下世。戯笑咳唾。皆变风云。余尝谓韩,苏二家之辨。亦犹是矣。其于诗也。子美似韩。太白似苏。此非余言。天下诗人之评也。夫以韩,苏门户。分开于千古。而合而一之之难也。则知诗之于李,杜亦然。今居士之诗。一集之内。有顿挫雄厉者。有清逸豪放者。各极其趋。并行而不相悖。夫顿挫雄厉者。杜也。清逸豪放者。李也。岂非所谓禀才之得其全而用功之臻其难乎。抑今人之不能为古。非才也气也。气诎以浅矣。学杜而病于涩。学李而病于浮。此近世诸家之所不免。居士老白首矣。穷饿海滨。寂寥与鱼鳖为伍。而气蜂勃愈壮。歌咏裂金石。目煌煌如曙星。故其发乎诗者。不涩不浮。连章累篇。而常有馀力。乃其所以尤难也。居士曰。世不我知。当藏此以俟后世之子云。余曰。子云之有俟于后。犹以太玄之传也。向使太玄。真覆酱瓿。即朝暮一子云。无如玄何。今之文章。惟有力者得传。子何力而使之传以期千百载之远耶。居士瞿然曰。然则奈何。余复解之曰。患不玄耳。果玄也。知亦玄。不知亦玄。传而金口木舌。不为玄益。不传而覆酱瓿。不为玄损。且子已子云矣。尚奚俟子云哉。居士大笑。遂录之以为序。

宗侄汝范诗稿序[编辑]

国家以科举取士。其文多名目。而其体大抵尚騈偶浅狭。主司以是求之。士以是应之。虽有卓荦之才。不敢舍绳墨以进。而文运之否极矣。故为今之人。而知科举学之外有文字。分其力而攻焉。无论工拙。斯可称豪杰士矣。汝范白首老举子。百战百败。气沮垂若霜后叶。而犹能以暇治诗律。槖贮数百篇。一日。过余太息曰。吾志非欲局于科者。而四十年为其所困。今老矣。无幸后世子孙。其以余为志于是而已矣。故将手写诗稿。以遗子孙。非曰能之。见吾志也。余闻而哀焉。世之科举之士幸而得。则持粱啮肥。煌煌金朱。而车上儛矣。不幸而不得。则如无系之匏。放乎水中。茫不知其所着。所谓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者也。若汝范。其诗虽不必工。抑足以有所归乎。汝范有良内助。家业稍免冻饿。有类己子。年长可赴举。吾勉汝范家事付妻。科事付子。萧然闭门读书。益赋诗自娱以终老。则可偿四十年场屋之困。而不全负其志也。汝范以为如何。

赠郑生锡儒序丙午[编辑]

古者。文章无摹拟。文章衰而摹拟作。摹拟作而文章益亡矣。夫文章之所折衷者。非孔子乎。孔子之作易传也。其体与彖象不混。作春秋也。其体与典谟不同。文章之所推尊者。非先秦两汉乎。子思,孟子,荀卿,庄周,左丘明,司马迁,贾谊,刘向,班固。最其杰然者。而其文亦未尝摹拟于古也。惟王莽作诰而仿书。莽之臣杨雄。作太玄以准易。作法言以准论语。后世未之许也。魏晋以后。无文章。韩昌黎始以古文倡于唐。然而其文不为摹拟。务自己出。平淮碑似书。毛颖传,张中丞叙。似司马迁。董晋状。似左氏。其馀有似庄周似战国策似刘向。至于似柳宗元,樊宗师,孟郊。此皆游戯偶然。然就其篇中。求一句一字之假。窃蹈袭不可得也。其后欧阳公。似司马迁。苏东坡。似庄周。曾南丰。似刘向。要其气味之相近。不期学而学。非强为摹拟也。至皇明有天下。世代益降。文章益卑。则学士大夫。思有以振之。而不得其术也。于是撺掇乎左传,国语之句。涂改乎马史,班书之字。揭以为的于天下曰。此古文也。濬源于崆峒。扬波于弇州,沧溟。鼓天下之文章。而相与为探囊胠箧之习。呜呼。彼谓粉餙芗泽之可以为西施。抵掌谈笑之可以为孙叔。猿狙衣冠之可以为周公也。古之文章。盖自矜以奴仆命骚。衙官屈宋矣。明之文章。甘心低首。为古人之奴仆衙官。自尊也而愈以自卑。自大也而愈以自小。古之文章。以己之言。发己之理。文其辞于千载之上。而显其心于千载之下。明之文章。以偸窃之文。餙借佣之说。悬跂辟戾。不能以形其胸中之所蕴。其人存而其心之死且朽。久矣。乌在所谓不晦者心。不朽者文哉。岭南。人材之府库也。而郑君仲珍。以文章名。余尝读其稿。如览书经,左,国之文。棘乎其难句也。余奇其志之高。而惧其溺于明之弊也。以是说赠焉。

送徐质甫命彬赴燕序己酉[编辑]

天下事不可期。如是哉。如质甫萧然闭门。无进取意。虽闲官散职。辄思逡巡以避。以养其恬静。而廼去岁。从事北节度幕府。靴袴櫜鞬。冒风雪驰白头山下。以属沙漠。今又衔王命出疆。涉辽野。排山海关。跋履三千里。稽首髡皇帝庭下。诗人贤劳之叹。居然有之。岂不异哉。士生斯世。出与处而已。方其处也。木石与居。鸟兽与群。天下之事。治乱百变于前。而吾心漠然不与焉可也。人固有任其责者矣。若夫不得已而出。则吾斯任其责矣。择其所可堪而处之。竭思虑。殚材力。以死一日之职而已。于是而怀推诿苟且之心。随波雷同之计。徒窃君之美官厚禄。以为身荣。则岂复人臣之道哉。命之曰冠裳之蠧。如有谓上之人强而任我。而非我之罪也。曷不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如苏明允之说乎。质甫之贤。讲此义已熟。今其为使使之责。亦有在焉。则又不宜卤莽而已也。古者重行人之官。智虑足以应仓卒之变。辞令足以餙好恶之意而后。膺是选焉。春秋之世。郑以蕞尔国。玉帛交于南北之境。而有子产之敏大叔之文。为之行人。雍容周旋。揖逊进退。其骋诸口。而得敌人之心也。犹哺饴而调婴儿。不惟纾其一时之难。至使之咨嗟太息。称国有人焉。而优其礼。今也以两国之交。而付之于象胥无识之人。彼之有恐于我。我之有丐于彼。一惟象胥之为听。使介则拱手旁视曰。事不谐。罪归于汝而已。于是有屈意之辱。纳贿之耻。不顾其理而诡其成。千乘之国而行暗昧侥幸之涂。此不可使闻于天下。且以两喜两怒之际。而使无识象胥为政危矣。呜呼。今虽不可如春秋之时。周旋揖让。上下其辞。凡遇事变。亦宜亲自规画。惟始图终。使译舌之居间者。毋敢损益乎言语。而要以理折诚感。不为弥缝姑息。则庶得之尔。呜呼。真天子在上。礼乐文物。洋洋济济。而外国之奉琛者。以文学才辩。与中州士大夫相夸多。今安所睹斯盛也。于质甫之行。重为慨然。

送宋参判成明赴燕序[编辑]

自夫世级降。天下嚣然。相闘以机。相胜以矜。智巧权数。谓可以御天下之变。虗㤭夸诩。谓可以执天下之名。不知夫以机御变。而天下之闘我以机者益密。以矜执名。而天下之胜我以矜者益力。以一身而敌天下之众。呜呼其危矣。而况机心之发。憯于铦锋。神理之所忌。矜心之作。势如炎火。天道之所损。汲黯之严惮。而全身于汉。无机心也。崔浩之际遇。而不免于魏。有矜心也。是以。古之君子。息吾机而天下之机息。去吾矜而天下之矜去。冲然如赤子。而天下皆信其无私。退然如㥘夫。而天下争补其不及。于是乎事变不生。神明降福。呜呼。安得率天下。而为赤子㥘夫之道也。今侍郞壶山宋公。其庶几乎古之君子欤。奕世冠冕。兄弟朱轮。而不自多其贵。屡佐铨衡。与赞庙筹。而不自临其势。词章文采。足以华国。而不自名其能。处于世故多变。倾夺相寻之际。而人莫得以机关窥公心。盖澹乎无营。颓乎无竞。世炎炎而独守其素。人劫劫而独保其裕。晷刻造次之侍言。而亦有以见意思之闲静。气象之舒泰。而若忘其锺鼎朱紫之为何物也。退而未尝不叹息以为若公之心。可以息世之机。去世之矜。而返衰俗于淳厖。世顾莫之知。知而亦莫之贵也。公以谢恩副使赴燕。已束装属序于不佞。传不云乎。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忠信者。机之绝也。笃敬者。矜之反也。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恺悌者。不机不矜之谓也。夫以公所秉者行之。即干戈战阵之中。倾危不测之地。犹保其万全之安。况今时平无事。而两国修行人之好而已哉。此不足以烦亲朋之忧。独念公不机而天下机。公不矜而天下矜。公之道固是也。而以之涉乎世。其亦畸而寡合矣。公有别业在汉之阴乡者。逊荒之日。盖尝以云烟鱼鸟为乐。而与世相忘矣。今虽不得已而起。为朝廷向用。每闻公朝退燕语。意常在于渔艇钓蓑之间。倘公异日竣事而还。请暇而寻汉阴别业。则不佞当以匹驴侯公。以卒讲抱瓮丈人备纯白忘神气之道焉。

茱萸轩诗画帖序为尹愹作[编辑]

尝对李载大。论我国官号之不遵华制。载大曰。我国事多摸儗可笑。独此自立门户。为强意尔。载大此见故自豪。顾其酷嗜书画文辞。凡有评品。必取裁于华。岂以才艺之工。本无二致。而中国文明之区。自为准的之所在欤。近世文辞书法。即自命得华髓者。精核细勘。类皆王景兴蜡飮耳。若夫画则数三作家。其得意处。殆不可辨。如君悦此帖是已。岂其间犹有难易之分邪。抑余于画眼目有未到。扬榷有未允而然邪。诗笔之附其下者。亦潇洒少东人黏滞之陋。妆䌙模式。尤刻画唐制。皆君悦为也。但念人之有是艺也。犹翠之有羽。所以为宝于世。而今廼自作自藏自翫而已。则不几于临水爱影。而反致眩欤。故以为不如畀之好事如干川子者。以公文房清玩。君悦其肯之否乎。

续兰亭会序癸丑[编辑]

人生贵在适意耳。事事欲模仿古人者。固失之赝。而必欲自刱新格于古人之外者。亦见其劳矣。惟仿古而适意。斯仿之矣。刱新而适意。斯刱之矣。维暮之春。日暖风和。杂花齐发。谷鸟和鸣。选溪山之胜。极游衍之趣。此古人之所乐而亦余之所乐也。上之九年癸丑。约同志若干人。会于东郊舍人洞曲水之亭。名之曰续兰亭会。盖所以援前修之盛迹。寓一时之闲兴。况有先大父东冈公丫溪故事。其子孙若后辈之想慕者。遂欲追轨而勿替。固其宜也。地不必会稽。而茂林清流。亦具映带之致。人不必王,谢。而一觞一咏。窃自谓无甚让焉。陶然取醉。欣然忘返。不知我之仿古人欤。古人之同于我欤。今之视昔为何如。而后之视今又何如欤。要之古人适古人之乐。今人适今人之乐。同者自同。异者自异。此右军所谓世殊事异而其致一也。或曰。我东亦有会稽山阴。惜此会之未设于彼也。余谓苟如是言。必就换鹅亭上。列四十二人塑像而后可。何与我辈乎。相与大笑而起。丰壤赵锡汝。序。

送锦城宰具性五宅奎[编辑]

天下之事。惟不为是患。为之斯有望矣。天下之事。惟为之而不用诚是患。为之而用诚。斯不中不远矣。明足以烛天下之理。力足以胜天下之任。虽非卒然可责于人。而亦由诚以为之而进而已。吾兄时晦新按湖南节。而绫城具性五为锦城宰以踵出。湖南。国之根本。锦称湖之剧邑。时晦固上之所倚以殿南服。性五又时晦之所试庸于岭表而材之。荐于上以自从者也。二君盖所谓为之而用其诚者也。而其相得之素。相须之急。而为上下官于一邦。上下官之患。则有之矣。上有所阻而不肯信于下。下有所抑而不得伸于上。今二君之相与也。上岂有阻于下。下岂有抑于上。其阖境之内。政令事为。将无所为而不可。夫为之而诚矣。而重之以无阻无抑。无所为而不可之便。则于为锦也。不亦有望也乎。不亦不远于中也乎。吾是以为锦人贺。虽然。天下之事。非欲有望而已矣。不远于中而已矣。明无所不烛。力无所不胜而后。方为尽天下之分。吾又以为性五勉其往。而与时晦接也。试亦以是为时晦勉。

左氏精英序[编辑]

学古人文章。譬如写人之真。妍处妍之。媸处媸之。其眉目鼻口面颡颧颊。一随其人而后。得其人之全。若必择其妍处而写之。或一眉而已矣。或一目而已矣。今之学者。病在于抄选。抄选之学盛。而古人之大全为天下裂。盖愈巧而愈失于学矣。余尝谓即其不得已而有抄选。与其巧。宁拙。与其有法。宁无法。何也。拙而无法则不传。巧而有法则传。传则全书废焉。戊申冬。余读左传。随喜加其遍数凡若干章。从子福就之抄。成上下编。目曰左氏精英。此所谓拙而无法者也。但宜自秘巾衍。以资记省而已。虽然。一眉一目。乌可以责成人哉。惟不讳其跛而后。知为郤克。不没其黔而后。知为子罕。无以有此。而遂束阁于全书也已。

送二兄出守安边序乙卯[编辑]

马新息还自交趾。称其弟少游语曰。士生一世。取衣食裁足。乘下泽。御款段。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为善人足矣。此正其岸室曳足时。一念参透者耳。向使新息。策名于升平之朝。入则揖让人主之前。雍容廊庙之上。身享逸乐。而利泽及于物。出则专一境之寄。使令便而供给备。登临足以骋目。歌管足以娱怀。则当顾笑少游为尔寂寂。岂肯念其平生语也。余兄墨沼公。以小宗伯。出莅安边。安大府也。地介关岭。簿牒稀少。山水妓乐之胜。以甲乙数公。方将息肩于此。优游养闲。自以为得计。正使少游有语。宜如飘风之不留于耳也。然尝见公。公退宴语曰。吾今而后。知富贵之不如贫贱也。位高者。鞅掌机务。无休沐之暇。卑者州符郡绂。间之以山川。向时南阡北陌。杖屦来往之乐。尚可得邪。惟吾一门。环桥而居十馀家。髣髴乌衣韦曲。每岁花树之会。为士大夫所艶称。记十数年前。群从兄弟尚无恙。罢官屏居。相征逐无间。时值腊。家设梅花会。无梅者。至于以盆转借。及近除夕。又设除夕飮。余诗曰。城尘十丈浮软红。争名射利汨西东。独怪吾宗诸夫子。作闲淡事热闹中。闲淡积来味啖蔗。热闹经尽迹飞鸿。梅花会后除夕飮。次第取乐真无穷。是也。其后死生契阔。世故推移。无复如向时之团𪢮。此公之所以不待记少游之语。而太息而反羡者。陈仲醇云。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转增意味。鹤浦汎舟之夜。酒酣歌残。风物萧然。试复一讽仲醇此语。自观其意思如何也。

兵学大成序[编辑]

探原穷委之谓学。专心致志之谓工。超然自得之谓真。用之不竭之谓成。甚矣。东国人之陋也。芒芒乎无所事而生。漂漂乎无所底而死。特其有耳目鼻口。与人坐与人起。而命之为人。岂不大哀乎。余闻海西有为潮学者。朝而往暮而归。盖六十年于海岸矣。然后始著书二编。明己见。世咸怪之。以为弊精神于无用之地。而余独叹息。谓非东国人也。今览柳君重临所撰兵学大成。其犹有意于学者乎。裒辑之勤。而首尾具焉。栉刷之精。而枝叶刊焉。间复自附注疏。发明疑晦。用工亦专且深矣。由是以进其至于自得。而为不竭之用也审矣。亦可以矫东国人之陋乎。柳之先大人知枢君。以医名。神于治痘。所活千万人。或谓柳之攻于战阵杀伐之术。为悖先旨。夫止戈为武。上战无与战。使是书大行于世。而人习孙吴。即北虏之猾。南夷之诈。庶几畏威归服。而我国家常安于泰山盘石。斯为活人大矣。夫自弓而之箕。自冶而之裘。其理盖如是哉。

赠兪君弼往觐金化序丙辰[编辑]

峡民朴世之号为贤守长者。常欲以诗书文物开之。动称文翁儒化。余尝睹其效矣。其渐染于义理者。不能毫发。而机诈讼辨之习日长。俗日以漓。而簿牒日以繁则有之矣。及读班氏志言。文翁教民。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此其弊。自其所祖述者而已然。岂所谓王道。不可小用。小用则亡欤。君弼之尊府校理公。以谴出金化。君弼将往觐。过余求一言。余谓赠君弼言。不如赠其尊府之为。有关于民社。故举是说也。博其晨昏之助焉。金刚距县咫尺耳。省厨传略驺从。老者舆。少者筇。每月一陟毗卢峰而归。其馀则无所事。民有持牒至者。挥手曰。而睦而亲党。顺而长上。勤而稼穑。毋丧而朴而已。他毋溷而公为也。

贺判中枢府事李公致仕序[编辑]

白沙李文忠公。以忠荩大节。事穆陵。位至三事。而其枋用实当壬辰兵戈之会。执羇绁以从边疆。国势如缀旒。君臣上下。手足胼胝。如救焚拯溺者。凡六年。归而世运之平陂不定。卒之嗣主昏虐。以盭天伦。公抗言正论。以一纸扶万世纲常。而身窜于北塞荒绝之地。风霜雾露。阏其天年。君子悲其遭遇之不幸。后百有馀年。公之四世孙判枢公。又以忠荩事明陵懿陵。以至于当宁。位又至三事。属邦内宁谧。重煕累洽。雍容指顾。而相道得。臣主同荣。家国均福。公以年至求谢事者久矣。顾上春秋盛。而储位久虗。公谓此非耆旧大臣忘社稷忧时也。黾勉不敢力请。廼十一年正月。我东宫邸下降。越明年三月。册礼成。公曰。斯可以退而无忧矣。章一上而允。即以本官。致仕奉朝贺。于是公之年方七十七矣。夫贤不肖性也。幸不幸命也。公之贤既无愧于为文忠公之孙也。而其幸于文忠公之所不幸者。盖有四焉。致位于升平之朝也。寿考而康宁也。以礼而退。而身与名俱全也。圣子神孙。有以卜天命之无疆。而让后人于丕时也。是若文忠公忠而勤劳而未享于其躬者。而笃生肖孙以享之。以追偿公也者。岂不异哉。昔苏轼论王晋公事。以为责报于天。如持左契。夫其先宜为相而不果。而子孙为之。天下盖多此类。而事非甚巧也。若文忠公宜相而相矣。其所未享。亦无几何。而报之于百年之后四世之远。若是其备也。天道其可畏也哉。前二年。公族弟领枢公。亦致仕。年未及文忠公北迁之岁者二君子。以是益知天意之念文忠公之终始勤劳。而以闲逸报其子孙。甚明且优也。公先执也。其胤副学君。又辱与龟命继好。谓龟命。宜有一语以助公。举觞敬。以是复焉。诗曰。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考。成也。言其祖之事而子孙成之也。如公而后。方可谓作文忠公考矣。夫使前世名臣硕辅。有德而未尽享者。其子孙皆代之享也。则国家之福。亦将以世而益隆矣。岂但志公一家之庆而已哉。

叔父后溪先生七十四岁寿序[编辑]

丙辰十二月朔朝。我叔父后溪先生七十四岁悬弧之辰也。胤子承旨公方出知长湍府。自府备洗腆之需。乃以初四日癸亥。就新村别业。追进寿觞。而从侄龟命。属有疾病。不获与焉。礼既卒。亲宾会者各赋诗章。以申颂祷。先生曰。序则宜命龟命。承旨公归而致先生意以托焉。龟命再拜而复曰。自古文章之士。禀天地之所命。而怀至宝于一身。所患者。独不得其寿尔。盖材成于老练。而业富于持久。千寻之木。非一日之长。而万金之藏。非朝夕之致。寿固居五福之首。而有文者。尤不可以无年也。既寿矣。又有患焉。人生斯世所不免者。穷达二涂。达者。縻于职役。疲于筹画。稿目胼足。以忧天下之事。求得暂时之暇。享闲逸之趣。而有不能也。其穷者。则饥寒之切身。而弊缊疏食之是急。戚戚焉若不可以终日。又奚能娱心自适于笔墨之间哉。夫文章者。非直耀乎人。而所以乐乎己也。其乐而有或夺之。则其享之也不全。此欧阳公思颍之诗。愈久愈苦。而读渊明,子美诸什。常不能忘情于贫富。若不知至宝之在躬焉者。岂不为可恨哉。是故。文章之士。既不可以穷。又不可以达。而穷而有养身之具。达而兼闲适之乐。此又事理之所不能有。而人谋之所不能及也。造物者。乃独委曲经营。以厚我先生焉。先生之达。不达于躬而达于子。不达于躬也。故超然无当世之责。而晩岁卜筑郊坰。剔岩石。疏瀑流。以供翫赏。优游放旷。以发吟哦。其闲适至矣。而达于子也。故承旨公历敭华显。推荣封诰。今复为便养。出守圻辅。庖人之继甘旨者。若于家厨乎取之。养身之具。盖无所不备矣。世故有不穷不达。一线便宜之涂。前后文章之士。所未尝幸焉者。而先生得以置其身也。彼世之以不第。而谓先生穷。以推荣。而谓先生达者。孰知其穷而非穷达而非达。而又孰知先生之寿所以成其材而富其业。不止为寻常五福之首也。先生之文章。尤长于诗。其摸情写事。似白香山。化腐为新。似苏长公。而镵画鼓铸之妙。盖亦有自得者。惟其探之深而择之精。故发之者囏而鲜。至其真积力久。拟议变化之熟。则沛然若行其无事。而年及大耋。聪明不衰。篇章之盛。始水涌而山出。自今以往。其为颐为期。而先生之身日以闲。先生之养日以丰。而先生之卮言。亦日出而不穷矣。请以是为先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