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松崖集 (朴汝龙)/跋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松崖集

作者:朴汝龙
1805年

赵斗淳跋[编辑]

李文成先生处于海也。一时乡党俊秀问业者甚众。而松崖朴公始终服勤。其问学忠勇。出处志事。挺然章明于世。不佞之摄乏持节是邦也。即走谒石潭之绍贤书院。而院之南。有祠曰傍贤。盖揭虔公而俎豆之也。后十年。公之后孙相允甫赍其祖所纂次公遗文若诸长德先辈所述铭诔碑版为一卷者。征余有以志之。余游宦四方。卒卒莫之就者且几年。今其胤子昌厦又崎岖访到于西京冰雪之中矣。夫以不佞毕生干没。顾安能为役于此。而生三死一之训。盖尝奉教于君子矣。自甲申奠楹之后。谣㧻䗖𬟽与夫蚍蜉之撼。廪廪乎其晦蒙太清矣。而公于师弟子之义。庶几尽其伦焉。则斯已足以关键柱栋斯文。有不待乎零编断简之传不传焉。而诵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非圣人所尝可也。后有求知公者。亦舍是书奚以哉。公讳汝龙。官正郞。屡赠至冢宰祭酒赞善。谥文温。呜呼。朝家崇报之典亦盛矣。

崇祯纪元后四己酉仲冬崇政大夫行平安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都巡察使管饷使平壤府尹后学杨州赵斗淳。谨跋。

金洙根跋[编辑]

松崖朴公。潭门高弟也。学问德业。为世矜式。而惟以遗集之未及刊行。学者之赍嗟久矣。昔我曾王考文敬公。尝因其搜辑。略加删正。将弁首而未果。今其后承惧夫愈远而愈失其传。谋付剞劂氏。请序于鹭湖洪丈。而谓余是文敬后人。使尾一言于下。顾惟浅识。复何赘为。窃念龙蛇之岁。岛夷猖獗。乘舆播迁。公慷慨倡义。奔问行在。贞忠卓节。炳如日星。虽在千载之下。犹将闻风而兴慕。斯岂非渊源授受之所由得者乎。至若尽心所师。倡同志而享俎豆。蓄财力而锓文稿。何莫非人所难能。而在公特馀事耳。今以寥寥数篇。讵识公幽光潜德之万一。而公既以文成为之师。文敬选其书。洪丈序以文。则其精神心术之所在。出处事为之大致。昭然如指诸掌矣。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吾于公亦云。

崇祯纪元后四庚戌孟春。嘉义大夫吏曹参判原任奎章阁待教安东金洙根。谨跋。

洪祐健跋[编辑]

士生斯世。其最乐而甚幸者。莫如游圣人之门。夫宇宙至钜也。亿兆至众也。其间有特立独行之士。奇材异能之人。或崇名节以禔其躬。或修文辞以见其志者。盖肩相比也。然或泯湮而不克显焉。独游乎圣人之门者。不然。虽无一言之可述。一节之可称者。苟其名一登于圣人之书。即皆竟万世宗之表之。焜耀而不朽。今之爵以侯伯。俎豆乎圣庑者皆是也。虽然。生与圣人并世。盖千载而一遇之幸。遇之而得登其门而听其緖论者。又千万而一二也。其千万而一二者。又未必皆传也。登孔门者三千。而身通六艺者。厪止于七十有二人。是又何其难也。其薰炙私淑之馀。传述其旧闻。发摅其新得。用之身心。措之事为。可以翊世教而焘来裔者。必殷乎盛矣。而自经礼所载以外。殆无一言之可述。一节之可称者。呜呼岂其然哉。然而如是者。其亦泯湮焉已矣。其传之之难。又何为若是其甚也。斯固古人之不幸。而后人之所大恨也。栗谷先生。吾东之圣人也。大贤宏儒之出于其门者。指固不胜搂。而乃松崖朴公。杰然为高足。先生尝以卓行荐公于朝。凡性命理气之赜。学术政法之要。莫不与公而讲焉。即此可以知其贤矣。夫如是则虽无一言之可述。一节之可称者。犹将宗之表之。竟万世焜耀而不朽。况自奋而力学。勇也。择师而知所归。智也。募兵倡义。赴国家之难。忠也。不卑小官。尽职而慈民。仁也。事师殚诚。如爱父兄。以至于校雠遗文。营建祠院。服勤终始。无憾而后止。义也。具玆众善。斯已多乎一节之可称矣。但其著述。经兵燹散失。得为文者厪七篇。其石潭语录一卷。亦佚其半而不全。呜呼惜哉。使公平生著作。悉收而幷存焉。则其所以嘉惠后学者。岂若是寂寥而已耶。虽然。譬诸一言之可述者。则亦已多矣。而又奚憾乎。即其存者。护惜而尊奉之。俾不重归于泯湮。则后学者之责也。公集旧有刊本。间多潦率而未赅者。又祠院之辍而复设及加赠赐谥之实。俱不及登焉。公之诸孙谋所以重锓也。使其族能泗相骏来问余为之跋。余谓公之可以不朽者。不在乎文章。文章。固公之馀事尔。然而后之欲不朽公者。亦不得不藉是而先之也。余伯父渊泉先生。尝亟称公贤。公之请谥也。盖倡议而劝成之。又欲为公撰神道碑。病未果。今是集之跋。余固不敢以芜拙辞。谨为之言如此云。

崇祯纪元后四庚戌仲春。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丰山洪祐健。谨书。崇祯纪元后四庚戌季春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