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塘遗稿/年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世系 林塘遗稿
林塘郑相国年谱
作者:郑惟吉
1638年

武宗正德十年恭僖大王十年乙亥十一月壬子。公生。

十一年丙子公年二岁

十二年丁丑公年三岁

十三年戊寅公年四岁

十四年己卯公年五岁

十五年庚辰公年六岁

十六年辛巳公年七岁

世宗嘉靖元年恭僖大王十七年壬午。公年八岁。公少养于外曾祖长丰令家。未就学。至是。大父文翼公。置诸膝下。教训甚严。常语夫人曰。此儿。后必至吾位也。

二年癸未公年九岁

三年甲申公年十岁

四年乙酉公年十一

五年丙戌公年十二

六年丁亥。公年十三。聪明绝人。读书。数行俱下。学业日就。声华蔼蔚。一时辈流。莫敢望焉。

七年戊子。公年十四娶夫人元氏。观察使继蔡之女。

八年己丑公年十五

九年庚寅。公年十六。举发解生员试。

十年辛卯。公年十七。中司马第六名。诸考官皆欲置公第一。金二相克成。谓此子异日国器。宜少抑。母令暴得显名也。

十一年壬辰。公年十八。益喜为文章。读书。恒至丙夜不倦。讽咏之时。听者鼓舞不翅若丝竹焉。

十二年癸巳。公年十九长女生。后归郡守尹善元。生一女。

十三年甲午公年二十

十四年乙未公年二十一

十五年丙申公年二十二

十六年丁酉。公年二十三随文翼公。往金海谪所。

○谒始祖墓于东莱。文翼公为金安老所构。窜配金海。故公随行。

十七年戊戌。公年二十四擢谒圣文科壮元及第。拜成均馆典籍。先是。安老嫉文翼公已甚。禁锢其子孙。勿许赴举。及安老诛。复起文翼公。是年三月。儒生课试砥柱赋。公居首。未几。上谒文庙。以礼曹请撰东国名臣言行录笺试士。公又为第一。上遣中使谕文翼公曰。予幸学取士。得卿孙为壮元。予喜得人矣。仍赐酒馔。以宠荣之。搢绅耸传。以为古所罕闻。○是科也。汲古李公洪男为亚元。公与李公同在甥馆。李公才敏迈伦。眼空一世。至与公角艺词场。未能或之先焉。

改工曹佐郞。又改司谏院正言。

十八年己亥。公年二十五二月。拜典籍。秋。改礼曹佐郞。

十九年庚子。公年二十六拜吏曹佐郞。时方有大小尹之说。朝著危疑。公中立不倚。扶植清议。剂士类。改中枢府都事。以铨官有相避故也。

二十年辛丑公年二十七。○冬。访宋圭庵终南寓舍。有唱和诗。圭庵先赋玉人乘月访幽居。公和章有朝阳已觉鸣祥凤之句。一时名士属和者甚多。人争传诵。次女生。后归判尹柳自新。生六男四女。

二十一年壬寅。公年二十八第三女生。后归都正金克孝。生五男。其长右议政尚容。

二十二年癸卯。公年二十九自庚子以后。历拜工礼兵三曹郞世子侍讲院文学。公乞暇省病亲。时仁庙在东宫。下令亲病少愈。毋滞遄返。以副勤望。赐束脯曰。用备行馔。其眷遇如此。赐暇读书东湖书堂。与李退溪滉,金河西麟厚。同时被选。为宣慰使时倭使因事发怒。欲径还。朝议极选宣慰使。公膺是命。

二十三年甲辰。公年三十拜吏曹正郞。○八月。丁母夫人忧。夫人。参奉李公寿永之女。

二十四年荣靖大王元年乙巳公年三十一

二十五年恭宪大王元年丙午。公年三十二服阕。拜内资寺佥正。改议政府检详。

二十六年丁未。公年三十三拜议政府舍人。改司宪府执义。又改弘文馆校理。升本馆应教。公在法府。有一犯路人。辞甚不逊。都宪安公玮闻之盛怒。欲累加栲讯。公徐解之。安公眼其度量。差棘城赐祭官。仍省觐于遂安郡。○第四女生。后归都事韩浣。生三男四女。

二十七年戊申公年三十四

二十八年己酉。公年三十五拜弘文馆直提学。乞暇省觐于江华府。在途。有回首三峯犹在眼。不堪瞻望五云间。及留江华。寄海西监司周世鹏诗。极知由主圣。莫道际时艰之句。

二十九年庚戌。公年三十六陞通政大夫。拜承政院同副承旨。银台赐酒时。有报答圣恩无效。凤池虚养一穷鳞之句。仍命赐暇■悉读书。自祖宗朝。赐暇读书者。升堂上则辄去。至公特命仍之。盖旷世异数也。

三十年辛亥公年三十七

三十一年壬子公年三十八四月。丁江华府君忧。○子昌衍生官至左议政。生二男五女。

三十二年癸丑公年三十九

三十三年甲寅。公年四十服阕。拜弘文馆副提学。○廷试文臣。公居首。升嘉善大夫。公久在馆阁。每当应制。随事立意。以寓规讽。如梦得良弼。才生一代宁须借。梦断千秋最可伤。屈沈汨罗。仁恩短处应须扩。听纳偏时更可箴。如此类。不可尽记。○思子台诗。轻将外言割天伦。圣帝明王那忍此。时有凤城君事。其感讽深矣。○公行书遒媚。自成一家法。世争慕效。谓之林塘体。

三十四年乙卯。公年四十一拜承政院都承旨。入侍经筵。请召李滉置于都下。以备顾问。上即允。

三十五年丙辰。公年四十二拜礼曹参判。改吏曹参判。

三十六年丁巳。公年四十三拜司宪府大司宪。

三十七年戊午。公年四十四季女生。后归士人李成麟。生一女。

三十八年己未。公年四十五○尹元衡闻公有外孙女。为其伪妻之子。请婚。公峻却之。元衡怒谓人曰。是必恶我乙巳之事也。蓄谋中伤。然终不能以有加也。

三十九年庚申。公年四十六特命陞资宪大夫礼曹判书。○拜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义禁府成均馆事同知经筵事。时忍斋洪公暹。辞递文衡。上教有曰。文衡重任。不可轻递。而今欲移劳于新礼判乎。乃以公代之。○一日内宴。公与焉。上命中使持素缣轴子。授公作序文。公辞不敢当。上下教。卿才可优。为毋让。公即席制进。其篇末有云。一已恩雠。图为必报之计。国家休戚。置之相忘之域。则非今日同宴之意也。不知者。叹其才藻。知之者。服其心事。○公尝梦入一亭子。有白发翁劝之题诗。公即赋云。帝𧶘此身归老地。兴随鱼鸟入江天。后买亭于东湖。悉如梦境。遂扁其亭曰梦𧶘。堂曰退忧。以寓晩节休退之意。

四十年辛酉公年四十七

四十一年壬戌。公年四十八拜吏曹判书。入侍禁苑。赐酒以三见青锺为题。公应制。有弱量岂堪当大器。异恩终是逮微躬之句。迁靖陵。差都监提调。在陵下题僧轴。有白首乔山重堕泪之句。

四十二年癸亥。公年四十九拜知中枢府事。

四十三年甲子。公年五十哭弟惟庆。挽诗有谓汝收我骸。我反埋汝尸之句。

四十四年乙丑。公年五十一。○公小筑在南郊。有园林花竹之胜。自数年来。即闲于此。阖门耽静。逍遥自适。时时往来东湖。其春帖。有白发先朝老判书。闲忙随分且安居。又老臣无与安危事。惟向枫宸祝万春之句。人谓善处兴废。月汀尹公根寿祭文。独孤之镜。益莹拂拭云者。盖指此际也。

四十五年丙寅公年五十二

穆宗隆庆元年恭宪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公年五十三如京师贺登极。八月。复命。上使权右相辙。公为副。到辽野。所乘轿。陷泥淖中。译官偏裨皆后。遇㺚虏骤至。若围住状。公俨然不动。群㺚相顾侏虽。遂担轿出于平陆而去。

二年昭敬大王元年戊辰公年五十四四月。帝遣太监张朝,行人欧希稷。赐祭谥及赙。公差义州迎慰使。及其归也。又伴送于义州。与朴思庵淳有龙湾联句。七月。拜庆尚道观察使。

三年己巳公年五十五二月。以病辞递还朝。时道内有冤狱。公意在平反。而处士之负名者实主张之。言路和附。公辞疾解归。代公者复毋挠。狱果伸。

四年庚午公年五十六十月。拜京畿观察使。时岁荒赈救。有赠僧诗。饥氓满眼牒盈前之句。奉审诸陵。临津有寄李正郞叔献诗。便道乘潮到厚陵及一棹未能相访去之句。○是年。又有挽退溪诗。僚中奖诱偏及山颓更安仰之句。

五年辛未。公年五十七京畿观察使。有舟中示幕僚李忠元元夫诗。两年原隰全无兴。一日沧浪始解颜之句。

六年壬申。公年五十八拜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秋。改工曹判书。○帝遣翰林院编修韩世能,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颁登极诏。公以远接使。迎于义州。唱和诗。有皇华集二卷。○两诏使一见公。即加敬待。凡所作诗。密招译官。先示草稿。裁定于公。然后乃出。至于回程之日。行色甚遽。而每到所馆。必受宴曰。吾慕远接使风度。常欲接晤。故不辞云。○习斋权公擘,文峯郑公惟一,西厓柳公成龙。辟为从事。东槎集二卷。行于世。有翰墨交酬人似玉。关山同越马如鸿之句。○初。苏斋卢公守慎。为远接使。公为馆伴。适译官自中国回者。购得韩太史诗篇。传诵籍籍。人皆以为未易当也。卢公自以才思赡敏不如公恳辞。上命与公替换。○韩太史到新安。赋雪诗。公次韵。羸骖踏雪度山原。玉树人家尽掩门。恰似江南烟雨后。梅花斜映水边村。韩公击节称赏。后昭敬大王尝于宫中书此诗。宸翰流传。奎壁昭回。词苑间。至今称为盛事。

神宗万历元年昭敬大王六年癸酉公年五十九夏。特陞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言路泥之特拜判义禁府事。○拜刑曹判书。○拜右赞成。

二年甲戌。公年六十拜吏曹判书。玉堂上箚论之。御批有云。予观郑某为人。其心纯实固非轻薄竖儒之比也。省今所论。殊可惊骇。大抵近年以来。朝著之间。不思协心辅国。唯其不附于已者。辄斥是事。不知将欲何为。○时朝议渐乖。将有朋党之祸。公深忧国事。有世路心如梗。郊扉迹近禅之句。

三年乙亥。公年六十一拜礼曹判书。○作环甲会。契轴题诗。有庚兄庚弟雁行风。甲子环时摠作翁之句。

四年丙子。公年六十二拜判敦宁府事。

五年丁丑。公年六十三拜兵曹判书。

六年戊寅。公年六十四拜礼曹判书。公风度迈世。每国家大礼。赞导以行。周旋进退。有仪可象。在庭者咸属目望之。烨如神人云。

七年己卯。公年六十五拜赞成。

八年庚辰。公年六十六拜兵曹判书。

九年辛巳。公年六十六拜吏曹判书。○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经筵事监春秋馆事。谏院论启。上久不允。御批略曰。右相之为人。予见而知之。知之故爱之。爱之故用之不疑。惜乎。以宏厚之器。和毅之度。凌云之才。每困于书生之说。岂非命也。夫以孔子之圣。犹且不容于世。右相之见摈。夫何恨乎。夫相臣。非但以下人之属望而已。必也人君之素所注意者。然后敬信而听纳。尊重而倚任。不然。国事将日非矣。○竟以大臣体面。难于耐弹行公。许递。

十年壬午。公年六十八秋。拜吏曹判书。○冬。帝遣翰林院编修黄洪宪土科右给事中王敬民。颁皇嗣诞生诏。公为馆伴。两诏使素闻公名。待之有加。韩太史世能寄书相问。公别王给事诗。有来传韩老青云信。最慰藩朝白发臣之句。

十一年癸未。公年六十九春。拜判敦宁府事兼判义禁府事五卫都摠府都摠管。○奉教制进皇华集序文。○拜兵曹判书。○奉教制进陶靖节集跋文。○复拜右议政。

十二年甲申。公年七十公引年乞致任。上优答不允。赐几杖。公上笺陈谢。笺文。有意绝立党。谁信大防之孤忠。计熟归田。欲全欧阳之晩节之句。○郑汝立谲诡盗名。推挽者甚众。引置经幄。尝于筵中。极诋首相朴思庵淳。恣肆无忌。左右不敢异。上卒问左右相。公进启。岂可以一夫之言。进退大臣。右之者哗然。以公目为一夫为非。后汝立谋逆伏诛。人始叹服。○先是。姓族诸人。欲设同宗会。仍邀汝立。以显示亲向之意。公终不许。及逆狱起。株累颇多。宗人竞称先见之明。

十三年乙酉公年七十一

十四年丙戌公年七十二

十五年丁亥。公年七十三宗系辨诬使臣兪泓还朝。以山海关主事马维铭所赠诗上彻。

上亲制诗。次其韵。命诸臣并次韵以进。公诗有列圣膺新庆。诸神感至诚之句。

十六年戊子。公年七十四秋。有纲常罪人。命三省会鞫。公为委官。劳疾遽乘。数请告。

上遣御医视疾。珍剂络绎。又遣承旨李纯仁。问所欲言。公病谻不能对。至九月二十八日。告终于正寝。计闻。上辍朝。再遣都承旨赵仁后,左承旨黄暹。致吊。赐祭赙葬。皆如礼。明年二月。窆于果川县冠岳山下。终始哀荣之典。可谓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