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乐斋先生文集/卷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乐斋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徐思远
1843年
卷五

[编辑]

答权强哉克立[编辑]

因风辱垂诲音。如亲德仪。区区苏倒慰豁。不可言喩不可言喩。但谕以流光荏苒。此生无几之叹。正振此庸虚穷老之甚。吾尊兄左右岂其然哉。日暮秉烛之游乐。其味无穷。吾兄不诵卫武犹箴九十年之句乎。吾人惟一番觉悟之为贵。岂可以夕死为叹为愧乎。但巡山醋梨之味。转深于晩暮之境。而满园甜桃之树。尽飏了而果不得其味之深。是愳是愳也。不知贤兄以为如何。鄙人欺世无状。至被召命之谬。惶恐呈病俟罪。方此忧栗悚惕之中。草此谢复。

答郑君爕四震[编辑]

向往方勤。忽被盛帖之诲。离索穷谷。足代面晤。披豁振衰之感。可谓不赀。何缘远谋眉宇之对。以尽满肚疑晦耶。鄙人庸虚不死。幷被召命之辱。唐疟比甚。末由起动而奔走。即为呈病。直俟𫓧銊之至耳。赵月川,张旅翁至于屡度。不知亦何以处其行止矣。玆想左右得与胜益如权强哉。连榻云山之中。日与之讲诵不穷。今读来书。词旨意见。自别于昔日。可知钝老之日退不进。而贤者之日益高明万万也。

与权强哉,郑汝爕四象,孙吉甫宇男,郑君爕。[编辑]

六十衰病之翁。一起江湖二十馀日之间。快遂平生穷山涉海壮游之愿。若非吾诸兄吾诸贤爱我诱我导我之勤且至矣。则皓首馀生。虽有济胜之志。何处办得济胜具。成此寤寐胜事来耶。至于三到紫玉。拈瓣香拜祠下。更进临皋。获瞻忠义伯森然德容真像而退。伛偻俯仰。不觉千载之远。前一旬穷探涧壑之奇。已作筌蹄矣。垂槖而往。稇载而来者。固非此翁之谓耶。以此而论之则吾诸兄诸贤爱我惠我饷我者。真可谓不赀。当何以酬此时德赐仁贶之重耶。不堪谢不堪谢。但强哉兄分手最遽于狮子岩。已为恻恻。权命世之越境追送。其情极矣。而鄙人自临皋醉不克省。遁过吉甫亭下。果不得掺裾而别。其为负甚矣甚矣。汝爕昆季之恳款。至于追宿睿谷。饯别之情。远且懃矣。殆非衰朽无状者所可承当。而朝醉昏迷。亦不得攀奉一刻之延。开谢万一而别。归来舍弟之侨寓。醒然警觉。虽咄咄怅叹。奈何奈何。又大负又大负矣。吉甫分背于芝山。子润今又舍我于仁村而去。老夫与谐甫杨童。明晓凉凉惘惘。还返于伊川之上矣。自此龟缩斋居。弦矢茫然。晨星落落。中宵耿耿。只共明月而已。伏未知佥兄诸贤能时念此翁。无以为怀之苦耶。强哉厚学醇质。非吾辈所及。汝爕美质。愿力学以充之。君爕闻道有早而似缓于讲学。吉甫得乎天者。可谓敬服。而学未凑泊。命世之恢廓可取。显卿之英材可赏。别来之后。尤不得一刻弛念于鄙怀者。幸惟诸贤不以老昏之言为鄙为弃。相䂓相勉。一以讲学为笃迫之地。则真所谓永庆之多贤。圃晦两先生之后。岂患衣钵之无传乎。狂妄之至。不敢自外于交游之分。伏惟诸兄高明以为如何。权必发,赵光启两秀才处。亦乞曲布其勤学之望。

与朴同知景述忠后[编辑]

两病病伏。只隔一岭。末由谋奉叙之期。忽已岁暮。黯恨如何可言。今值司果人。敢祝迓新之庆。荡宿痾之滞。以期源源新春之奉也。前日仙查在时。荷分馈贵味。殆感殆感。不宣。

与朴景述[编辑]

瞻仰方勤。拜领令问。欣悉轩从已入故山。苏慰如何可言。岂不欲即趋奉叙雾郁。而久病连服药之人。七月念间往哭太虚之丧。往返之间。饥虚大触风。辄加大伤。至今调保。而羸惫尤甚。不忍见。尊兄见之则必惊怜悯悯矣。近日初寒。畏缩深房。而坐闻故人车马之声。而亦未动。奈何奈何。愧死愧死。令必久留。幸得加调。则会晤是幸。

与都廷彦圣兪[编辑]

分去思录。想沈潜玩诵方勤。得味而悦口否。若不然则奉劝之望虚矣。幸推所得示及。慰此颙企。但此处无连次卷无吐册。第二卷今去童运送。一览阅后还之为计。其间以悬吐册相推互读可也。秀夫证况差歇否。忧念。谐仲虽未还。册必在家耳。

答都廷彦[编辑]

荐承哀帖。每阙修报。方为愧恨。今又书问。更见童子。如亲深墨。尤以为慰。但念日月流迈。哀怀尤苦。而及此庐居之日。尊祀之馀。念学不可悠悠。此望惟在吾哀侍诚笃之工。千万千万。

答族侄立之时立[编辑]

昨之昨。天灵老衲过宿。为附问哀候如何。方以为念也。忽承哀翰。如拜深墨。慰苏无任。至于惠送四种药饵诸物。皆合老病所望。尤以为慰感之至。叔秋凉后胸痰作势。玆为忧闷中。多得杏仁。庶得治之。良幸良幸。三年之内。毋出洞门。尤为所望。药材别录于左。伏惟哀照。随所得。因便遆寄幸甚。伏祝节抑顺变。以慰慈念。

答族侄立之[编辑]

向恋方勤。哀问忽至。如对深墨。苏慰何堪。因知尊堂证况渐向平复之吉云。玆岂非孝诚之至而然耶。尤以为慰喜也。惠送两种药材。知烦手㔉穷山绝壑之中。益为珍贵万万。贱患尚荷哀侍救药种种之力。似为减歇。感感无已。

与朴君信廷璠[编辑]

曩日乃蒙车马纡枉顾之勤。若非眷记之厚。何以获此癃愦之极。区区苏感。无以仰喩。而无便输谢。至今耿耿而已。日间伏惟梅鹤双清。雅况益佳胜。况扶黎江阁。往来风致。每拟忆地上神仙也。片席孤舟。顺流一放于桃花锦浪之中。病思益觉飞越。而惫败日甚。讵期卒遂此计乎。寸纸艰得。未得别修一书于渔牧亭主人侍下。愧恨愧恨。

与李士彬奎文[编辑]

遅游䆠海。久不相接。经㥘山河。岂无馀怅。不知伊来治况如何。向念区区。拙姑保衰喘。幸矣何言。吾有远贺者。君之治郡以来。连闻喜报。其在义重。可量欣悦。男儿出仕。武以治乱。文以宣化。是固臣职。而亦关才智之深浅也。各道列邑连任移职。是乃廷议荐用。而若有一日一时之懈弛丹心。则无乃用虑地头乎。极勉极励。勿失前世之清白如何。

答朴君锡宗祐[编辑]

昨见来慰。今又承书问。知向学振作之志。方新亹亹。甚慰所望。何喜庆如之。然可欲之善。人皆不诬。而石火消息。最不可轻信。幸过事鞭督。及翁在书斋。数夕相勉。是企是企。不宣。

答朴君锡[编辑]

麁石专荷吾君特扶见立。而即遁山斋。无由一谢。今闻还侍懽福。苏慰如何言。且闻新斋落成。藏修得所。静做工程。此其时也。尤贺尤贺。病物夜痛昼歇。于今二三日。似疟非疟。忧闷卧吟。以乞竹沥事。近日旋柬。则君须禀受以送焉。郑淑近别求简于先生前矣。不及还斋云亦闷。

答朴君锡[编辑]

唤起南畒丁。付送药物。种种感且未安。䟽儒不退。而静应上去。君未免行矣。但星人大小。卄五日渡江。或宿仙查。或宿乡校。呈书巡营作计。吾府则院长山长率儒生呈书事。亦不可不为。君且知之。宋上舍过向八莒矣。君何不留骑来往听察凡奇耶。书何缕陈。

答朴君锡[编辑]

承书知不得伸书斋之事而归。深恨君大晩不及事也。老病如前畏缩。李正字茂伯方以讲朱书。连日对讲。差以慰寥寂也。

答朴君锡[编辑]

承见书问。知经况有相。深有所望。外间人事。安有隙耶。闻以问质易经欲来。此非计之得矣。暂得知读书之法。则坚榻以坐。招延易友。为日夜讲问幸幸。此中非但病翁呻吟之苦。往来人烦。岂汲汲经学者所依仰之地耶。大槩近日之事。探究奥旨。为学问第一之要。勿为贪多。看上苍如何耳。

答朴君锡[编辑]

伊阻比甚。方有向念。忽承书问册写。大慰怀望。第闻奔走大浦。情势之所不得不然。然家礼小学之通读。此今日之盛举。随处随时。讲学之精熟。是亦所望。勉副勉副。蔡进士之病。昨送李德容亲诊而还。向苏境无虑云云。喜慰喜慰。先生行次之音。寂然未闻。是念是念。

答朴君锡[编辑]

即承参榜之奇。又见试券之示。尤以为喜。府人多参。亦是运通。勉早决前头事。而慰此间所望幸甚。

与朴元仲,朴君锡。[编辑]

春晴想佥侍奉益福。仆前日送客江上。卒得疝患艰救。昨始还泗滨床下矣。但此新斋沙壁。未及铺陈。甚难。汲汲欲为。而壁手令借一日则可为也。其能率来耶。胶末亦元仲所曾诺者。与君锡各助一斗欤。且九十春光。只馀六七日。时与佥君。陪先生杖屦。共成沂上风流耶。今之人汩汩时务。鲜见摆脱底学者。可叹可叹。

答郭汝达[编辑]

方此念仰。固非常人之比也。忽领长缄之问。欣想携书入院。正享画岩秋景之胜。兼餍味于朱书隽永之旨。令我病缩纯退者。不胜起懒而叹羡之至也。第闻工人远遁。郑贰迨不集。致令贤者有独贤叹云。其于退坐堂长者。讵任愧仰。更冀讲会之前。毕输材木。俱集之夕。俾发骍颜如何。鄙人望日有外恳。过朝后即出赴作意。木手单薄是念也。郑贰之告不赴耶。续使督之。如何如何。

答郭汝达[编辑]

悬悬向往之中。忽奉长书之问。欣悉旬斡已毕。负簦入精舍。方以收拾心身。探讨紫阳书为务。令颓惰病卧者。不觉起坐而感叹也。至于谕之以铺排日子。苦以无多为悯。看过草略为惧。尤以见吾贤者用心之得其要。而入头入手之为其用矣。不堪谢不堪谢。果如此惜寸惜分。焚膏继晷。人十己千。则一卷之书。如吾汝达聦明。几不至于烂熟乎。然章句之烂熟非贵。而义理之悦我心尤为贵。第未知诸君子孰得此味之深耶。愿欲闻之早也。院事亦是赐之督而成。望欣击之了事。何不相通而解核耶。

答金景润大泽[编辑]

病中忽对两胤之至。足代英眄。何苏慰如之。第恨前朔旬后回程。而尚阙隔月之拜。所谓千里非千里。咫尺千里者。正此日之指欤。鄙人添病之极。而无可言。少胤见朋则少留。朋散辄去。何敢望肯留少郁。苦企相对倾写。

与金景润[编辑]

曩日留宿披叙。粗慰病郁。想返寓勉珍。试期退定。两胤可相见否。前日所烦䟽草。何至今不送耶。今去人付之。李擎雨所持去亦捡还。勿为浮沉。

答从弟精甫思选[编辑]

连日见躬亲汤煮之救。又接书问。出自山中。肃清斋之下。尤以为苏慰之至。而益叹其独进成礼之美也。筋力何暇更及私事耶。但院长事不可知也。何处置至此耶。肉苞后勿为例前已通之。而每强承之。愧不可言。凋残下人。岂可强其不必为之事耶。千万后勿。病昏草草。

与李佥知[编辑]

前日乃荷历问。又见胤子遗帖。苏慰如何可言。先生书别刊事。今闻寒冈先生特愿撰成。庆幸何胜。象集虽不是全集。谨当自此搜送于冈舍为计。馀病患颠倒。强起把笔。千万不宣。

答问目[编辑]

答李茂伯[编辑]

问虞卒哭大小祥祝辞。添入合祔。

凡圣庙及书院享祀等事。祝辞之末曰以某某配云云。今当仿此仪。以先妣某氏配云云无妨。

问考妣忌日。适同一日。忌祭祝辞。

从重而依大小祥祝。祝辞末略叙适同此日。尤为哽怆云云如何。

问乱后未有家庙及神主。朝祖一节。

既无祠堂。又无神主。书纸榜。苟且难行。

问祔祭。

卒哭明日祔宜当。此礼则书纸榜当祔之位。设位祭之亦当。

问志石明器等。

志石则随后三年内备埋之无妨。不孝前岁亦未及备。怆然惊怵。明器则圣人非不知实非有用之物而必欲存之者。其志幽深。且初非大段难办之物。而若必欲全废之。则恐或为憾于人子克襄送终之礼也。

问丧中出入仪节。

以衰服。山所出入看役则可也。若欲出入官府公庭则大不可。使门亲奔走何如。至于着里衣竹笠巾上之事。极为未安。

答都汝兪[编辑]

问从兄之聘父大祥迫近。从兄嫂情欲往哭。而方遭重丧。往来非便。何以则尽其情而得其礼耶。伏望下教。

岂敢知乎。第念重服在躬。亦方在初丧。出嫁之人。似不敢越绋而哭私祥。幸佥酌处之。余意则决不敢动也。丧主问礼册还送。丧中熟校为望。

答朴司果君锡[编辑]

问亲尽而祧。先王制礼。则今先生位版当祧。而我东方道学先贤。尽用不祧之礼。未知何以则得宜。

凡为士夫家。有勋而封君之祖。则礼为始祖而不迁。况今先生事业。岂特封君也哉。议以永世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