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3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三十二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录

 僧部列传八

  齐

  慧通       求那毘地

  弘明       道儒

  法愿       法颖附慧文

  昙超       智称附聪超

  僧侯附慧温  慧重

  法慧附昙游  昙迁

  昙智       法镜

  道嵩       僧辩

  慧明       志道附超度

  法献附元畅  僧慧附昙顺 慧敌 僧岫

  僧柔附弘称 僧绍 僧拔 慧熙 慧基附僧行 慧旭 道恢 慧谅 慧

  永 慧深 法洪 昙兴慧次附僧宝 僧智 法珍 僧响 僧

  猛 法宝 慧渊 慧隆附智诞 僧辨 僧贤 道慧 法

  度       僧宗附法身 法真 慧令 法仙 法

  最 僧敬 道文 僧贤 元畅

  僧审附僧谦 超志 法达 慧胜 法悟附道济

  法匮附法楷  僧惠附慧远

  僧祐        慧芬

  慧进附僧念  法光附法存

  慧豫附法音  超辩附法明 僧志 法定

  慧忍       僧岩

  法琳       僧渊附慧记 道登

  昙度       道慧附元趣 僧达

  僧钟附昙识 昙迁 僧表 僧最 敏达 僧宝

  道盛       弘充附法鲜

  智林       法瑗附法爱 法常 智兴

  法凝       法安附慧光 敬遗 光赞 慧韬 道

  宗       僧印附慧龙

  法度附法绍 僧朗 惠开 法开 僧绍

  智秀附僧若 僧璿 道乘 慧球

  昙凭附道光  法献

  慧敬

神异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僧部列传八[编辑]

[编辑]

慧通[编辑]

按《高僧传》,慧通,不知何许人,宋元嘉中见在寿春。衣 服趋尔,寝宿无定。游历村里,饮䜩食啖,不异恒人,常 自称郑散骑,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江陵有边僧归 者,游贾寿春,将应反乡,路值慧通,称欲寄物。僧归时 自负重担,固以致辞,遂强置担上而了,不觉重行数 里,便别去。谓僧归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绪,住 三层寺。君可为我相闻。”道寻欲往,言讫忽然不见。顾 视担上所寄物亦失。僧归既至,寻得慧绪,具说其意。 绪既无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寿春寻之,竟 不相见。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绪已死。入其房中,讯问 委悉,因留江陵。少时,路由人家坟墓,无不悉其氏族, 死亡年月,传以相问,并如其言。或时悬指偷劫,道其 罪状。于是群盗遥见通者,辄间行避走。又于江津路 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语云:“可驶归去,看汝家若为。”此 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荡尽。齐永元初,忽就相识 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应远行,不复相见。为谢诸知 识,并宜精勤,修善为先。”饮酒毕,至墙边卧地就看,已 死。后数十日,复有人于市中见之,追及共语,久之乃 失。

求那毗地[编辑]

按《高僧传》,“求那毗地,此言安进,本中天竺人。弱年从 道,师事天竺大乘法师僧伽斯。聪慧强记,勤于讽诵, 谙究大小乘,将二十万言。兼学外典,明阴阳,占时验 事,征兆非一。齐建元初,来至京师,止毗耶离寺,执锡 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人,迭相供请。”初,僧伽斯于天 竺国抄《修多罗藏》中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 教授新学,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秋 译为《齐文》,凡有十卷。诵《百句喻经》,复出《十二因缘》及 《须达长者经》各一卷。自大明已后,译经殆绝,及其宣 流,世咸称美。毗地为人弘厚,故万里归集,南海商人, 咸宗事之,供献皆受,悉为营法。于建业淮侧造正观 寺居之。重阁层门,殿堂整饰。以齐中兴二年冬,终于 所住。

弘明[编辑]

按《高僧传》:“弘明本姓嬴,会稽山阴人。少出家,贞苦有 戒节。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习禅定,精勤礼忏,六时 不辍。每旦则水瓶自满,实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也。明 尝于云门坐禅,虎来入明室内,伏于床前,见明端然 不动,久之乃去。又时见一小儿来听明诵经。明曰:‘汝 是何人’?答云:‘昔是此寺沙弥,盗帐下食,今堕圊中。闻 上人道业,故来听诵经,愿助方便,使免斯累也’。”明即说法劝化,领解方隐。后于永兴石姥岩入定,又有山 精来恼明,明捉得,以腰绳系之。鬼逊谢求脱,云:“后不 敢复来。”乃解放,于是绝迹。元嘉中,郡守平昌孟𫖮重 其真素,要出安止道树精舍。后济阳江总于永兴邑 立绍元寺,复请明往住。大明末,陶里董氏又为明“于 村立柏林寺,要明还止,训勖禅戒,门人成列。”以齐永 明四年卒于柏林寺,春秋八十有四。

道儒[编辑]

按《高僧传》:“道儒姓石,渤海人,寓居广陵。少怀清信,慕 乐出家。遇宋临川王义庆镇南兖,儒以事闻之。王赞 成厥志,为启度出家。出家之后,蔬食读诵,凡所之造, 皆劝人改恶修善,远近宗奉,遂成导师,言无预撰,发 响成制。元嘉末出都,止建初寺。长沙王请为戒师卢 丞相伯仲孙等共买张敬儿故宅,为儒立寺,今齐福” 寺是也。儒以齐永明八年卒,年八十一。

法愿[编辑]

按《高僧传》:“法愿本姓锺,名武厉,先颍川长社人。祖世 避难,移居吴兴长城。愿常为梅根治监,有施慎民代 之。先时文书未校,慎民遂偏当其负,愿乃诉求分罪。 有旨免慎民死,除愿为新道令。家本事神,身习鼓舞, 世间杂技及蓍爻占相,皆备尽其妙。尝以镜照面云: ‘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桥,以佣相自业。”宗 悫、沈庆之微时,经请愿相,愿曰:“宗君应为三州刺史, 沈君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众人记其近事,所验非 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东治囚及一奴美 颜色者,饰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 阶便应著钳锁。”谓奴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 异之,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三 启方遂为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 广州,携愿同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构逆,羽檄岭 南,壳以谘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 应杀大臣。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 刺史,复携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愿陈谏亦然。愿后 与刺史共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时沙门僧 导独步江西,谓愿滥匡其主,颇有不平之色,遂致闻 于孝武,即敕愿还都。帝问愿何致故诈菜食,愿答:“菜 食已来十馀年。”帝敕直阁沈攸之强逼以肉,遂折前 两齿,不回其操。帝大怒,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林 佛殿。愿虽形同俗人,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有顷帝 崩,昭太后令听还道。太始六年,校长生舍宅为寺,名 曰正胜,请愿居之。齐高帝亲事幼主,恒有不测之忧, 每以谘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 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永明二年,愿遭兄丧, 启乞还乡。至乡少时,敕旨重叠,愿后出,憩在湘宫,銮 驾自幸降寺省慰,愿云:“脚疾未消,不堪相”见。帝乃转 跸而去。文惠太子尝往寺问讯,愿既不命令坐,文惠 作礼而立,乃谓愿曰:“葆吹清铙,以为供养,其福云何?” 愿曰:“昔菩萨八万伎乐供养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 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其秉德迈时,皆此之类。其 王侯妃主及四远士庶,并从受戒,悉遵师礼。愿往必 直前,无有通白,咸致随喜,日盈万计。愿随以修福,未 尝蓄聚。或雇人礼佛,或借人持斋,或籴米谷散饲鱼 鸟,或贸易饮食,赈给囚徒,兴功立德,数不可纪。愿又 善唱导,及依经说法,率自心抱,无事宫商,言语讹杂, 唯以适机为要。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后入 定三日不食,忽语弟子云:“汝等失饭箩矣。”俄而寝疾。 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烟焰将及,弟子欲舆愿出寺, 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活?”即苦心归命,于是三面皆 焚,唯寺不烬。齐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法颖附慧文[编辑]

按《高僧传》,“法颖,姓索,炖煌人。十三出家,为法香弟子, 住凉州公府寺,与同学法力俱以律藏知名。颖服膺 已后,学无再请,记在一闻,研精律部,博涉经论。元嘉 末,下都,止新亭寺武南下改治此寺,以颖学业兼明, 敕为都邑僧正。后辞任,还多宝寺,常习定闲房,亦时 开律席。及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资给事事,有倍常” 科。颖以从来信施,造经像及药藏,镇于长干。建元四 年卒,春秋六十有七。撰《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时天保 寺有慧文律师,亦善诸部毗尼,为琅琊王奂所事云。

昙超[编辑]

按《高僧传》:“‘昙超姓张,清河人。形长八尺,容止可观,蔬 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都龙华寺,元嘉末,南游始兴, 遍观山水,独宿树下,虎兕不伤。大明中还都,至齐太 祖即位,被敕往辽东,弘赞禅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 建元末还京,俄又适钱塘之灵隐山,每一入禅,累日 不起。后时忽闻风雷之声,俄见一人秉笏而进,称严 镇陈通’。须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卫连翩,下席礼 敬,自称弟子,居在七里,住周此地。承法师至,故来展 奉。富阳县人故冬凿麓山下为塼,侵坏龙室,群龙共 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馀日,井池枯涸,田种永

罢。法师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润泽苍
考证
生,功有归也。”超曰:“兴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贫道何

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是故相 请耳。”遂许之。神倏然而去。超乃南行,经五日至赤亭 山,遥为龙咒愿说法。至夜群龙悉化作人,来诣超所 礼拜。超便说法,因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降雨,乃 相看无言。其夜,又与超梦云:本因忿立誓,法师既导 之以善,辄不敢违命,明日晡时当降雨,超明旦即往 临泉寺,遣人告县令,办船于江中,转《海龙王经》。县令 即请僧浮船石首,转经才竟,遂即降大雨,高下皆足, 岁以获收。超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

智称附慧超[编辑]

按《高僧传》,智称姓裴,本河东闻喜人,魏冀州刺史徽 之后也。祖世避难,寓居京口。称幼而慷慨,颇好弓马。 年十七,随王元谟甲坦讨猃狁,每至交兵血刃,未尝 不心怀恻怛,痛深诸己。却乃叹曰:“害人自济,非仁人 之志也。”事宁解甲,遇读《瑞应经》,乃深生咸悟,知百年 不期,国城非重,乃投南涧禅房宗公,请受五戒。宋孝 武时,迎益州印禅师下都供养,称便束意归依,印亦 厚相将接。及印返汶江,因扈游而上,于蜀裴寺出家, 印为之师。时年三十有六,乃专精律部,大明《十诵》,又 诵《小品》一部。后东下江陵,从隐、具二师更受禅律。值 义嘉构乱,乃移上京师,遇颖公于兴皇讲律。称谘决 隐远,发言中诣,一时之席莫不惊嗟。定林法献于讲 席相值,闻其往复清元,仍携止山寺。于是温诵小品, 研构毗尼。后馀杭宝安寺释僧志请称还乡开讲《十 诵》,云栖寺复屈为寺主,称乃受任。少时,举其纲目,示 以宪章。顷之反都,文宣请于普弘讲律,僧众数百,皆 执卷承旨。称“辞家入道,务遣繁累,常绝庆吊,杜塞人 事。每有凶故,秉戒节”哀,唯行道加勤,以终期功之制。 朱方沙门慧始请称还乡讲说,亲里知旧皆来问讯。 悉殷勤训勖,示以孝慈。临别涕泣,固留不止。还京,憩 安乐寺法轮,常转讲《大本》四十馀遍。齐永元三年卒, 春秋七十有二。著《十诵义记》八卷,盛行于世。弟子僧 辩等树碑于安乐寺,称弟子聪、超二人最善毗尼,为 门徒所挹。

僧侯附慧温[编辑]

按《高僧传》:“僧侯姓龚,西凉州人。年十八,便蔬食礼忏。 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宋孝建初,来至京师,诵《法华》 《维摩》、金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六十馀年。萧惠开入 蜀,请法同游。后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侯乃还都, 于后冈创立石室,以为安禅之所。自息慈以来,至于 舍命,鱼肉荤辛,未尝近齿,脚影小蹉,辄空斋而过。齐” 永元二年,微觉不愈,至中不能食,乃索水漱口,合掌 而卒,春秋八十有九。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维 摩》《首楞严》,蔬苦有高节。

慧重[编辑]

按《高僧传》:“慧重姓闵,鲁国人,侨居金陵。早怀信悟,有 志从道。愿言未遂,以长斋菜食,每率众斋会,常自为 唱导。如此累时,乃上闻于宋孝武。大明六年,敕为新 安寺出家,于是专当唱说。禀性清敏,识悟深沉,言不 经营,应时若泻。凡预闻者,皆留连信宿,增其恳诣。后 移止瓦官禅房。永明五年卒,年七十三。时瓦官复有” 释法觉,又敦慧重之业,亦擅名齐代。

法慧附昙游[编辑]

按《高僧传》:“法慧,本姓夏侯氏,少而秉志精苦,律行冰 严。以宋大明之末,东游禹穴,隐于天柱山寺,诵《法华》 一部。蔬食布衣,志耽人外,居阁不下三十馀年。王侯 税驾,止拜房而反。唯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与相 接。时有慕德希礼,或因颙介意,时一见者。以齐建武 二年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五。时若耶悬溜山有释” 《昙游》者,亦蔬食诵经,苦节为业。

昙迁[编辑]

按《高僧传》,“昙迁,姓支,本月支人,寓居建康。笃好元儒, 游心佛义,善谈庄老,并注十地。又工正书,常布施题 经,巧于转读,有无穷声韵。梵制新奇,特拔终古。彭城 王义康、范晔、王昙首并皆游狎。迁初止祇洹寺,后移 乌衣寺。及范晔被诛,门有十二丧,无敢近者。迁抽货 衣物,悉营葬送。孝武闻而叹赏,谓徐爰曰:‘卿著《宋书》, 勿遗此士’。”王僧虔为湘州及三吴,并携共同游。齐建 元四年卒,年九十九。时有道场寺释法畅、瓦官寺释 道琰,并富声哀婉,虽不竞迁等,抑亦次之。

昙智[编辑]

按《高僧传》,“昙智姓王,建康人。出家止东安寺。性风流, 善举止,谈庄老,经论书史,多所综涉。既有高亮之声, 雅好转读。虽依拟前宗,而独拔新异。高调清彻,写送 有馀。宋孝武、萧思话、王僧虔等并深加识重。僧虔临 湘州,携与同行。萧守吴,复招同入齐。永明五年,卒于 吴国,年七十九。”

法镜[编辑]

按《高僧传》:“法镜姓张,吴兴乌程人。幼而乐道,事未获 从,值慧益烧身,启帝度二十人,镜即预其一也。事法愿为师。既得入道,履操冰霜,仁施为怀,旷拔成务。于 是研习唱导,有迈终古。齐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镜 誓心弘道,不拘贵贱,有请必行,无避寒暑,财不蓄私, 常兴福业。建武初,以其信施,立齐隆寺以居之。镜为” 性敦美,以赏接为务,故道俗交知,莫不爱悦。虽义学 功浅,而领悟自然,造次嘲难,必有酬酢。齐永元二年 卒,年六十四。其后瓦官道亲、彭城宝与、耆阇道登,并 皆祖述宣唱,高韵华言,非沗前列,倾众动物,论者从 之。今上为长沙宣武王治镜所住寺,因寺改曰“宣武” 也。

道嵩[编辑]

按《高僧传》:“道嵩姓夏,高密人。年十岁出家,少沉隐有 志用。及具戒之后,专好律学,诵经三十万言,交接上 下,未尝有喜愠之色。性好檀舍,随获利养,皆以施人, 瓶衣之外,略无兼物。宋元徽中来京,止锺山定林寺 守静闲房,忏诵无辍。人有造者,辄为说法训奖以待 馔焉。从之请戒者甚众。后卒于山中,春秋四十有九。”

僧辩[编辑]

按《高僧传》:“僧辩姓吴,建康人,出家止安乐寺。少好读 经,受业于迁、畅二师。初虽祖述其风,晚更措意斟酌, 哀婉折衷独步。齐初,尝在新亭刘绍宅斋,辩初夜读 经,始得一契,忽有群鹤下集阶前。及辩度卷,一时飞 去,由是声震天下,远近知名,后来学者,莫不宗事。永 明七年二月十九日,司徒竟陵文宣王梦于佛前咏” 《维摩》一契,因声发而觉,即起至佛堂中,还如梦中法。 更咏《古维摩》一契,便觉韵声流好,有工恒日,即集京 师善声沙门龙光普知、新安道兴、多宝慧忍、天保、超 胜及僧辩等集第作声。辩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 偈一契,最是命家之作,后人时有传者,并讹漏失其 大体。辩以齐永明十一年卒。

慧明[编辑]

“按《高僧传》:慧明姓康,康居人。祖世避地于东吴,明少 出家,止章安东寺。齐建元中,与沙门共登赤城山石 室,见猷公尸骸不朽,而禅室荒芜,高踪不继,乃雇人 开剪,更立堂室,造卧佛并猷公像。于是栖心禅诵,毕 命枯槁。后于定中见一女神,自称吕姥,云常加护卫。 或时有白猿、白鹿、白蛇、白虎,游戏阶前,驯伏宛转,不” 令人畏。齐竟陵文宣王闻风祗挹,频遣三使,殷勤敦 请,乃暂出京师到第。文宣敬以师礼。少时辞还山,苦 留不止,于是资给发遣。以建武之末卒于山中,春秋 七十。

志道附超度[编辑]

按《高僧传》,“志道姓任,河内人。性温谨,十七出家,止灵 曜寺,蔬素少欲,六物之外,略无兼畜。学通三藏,尤长 律品。何尚之钦德致礼,请居所造法轮寺。先时魏虏 灭佛法,后世嗣兴,而戒授多阙。道既誓志弘通,不惮 艰苦,乃携同契十有馀人,往至虎牢,集洛、秦、雍、淮、豫 五州道士,会于引水寺,讲律明戒,更伸受法。伪国僧” 禁获全,道之力也。后还京邑。王奂出镇湘州,携与同 游。以永明二年卒于湘土,春秋七十有三。时京师瓦 官寺又有超度者,亦善《十诵》及《四分》,著《律例》七卷云。

法献附元畅[编辑]

按《高僧传》:“法献姓徐,西海延水人。先随舅至梁州乃 出家。至元嘉十六年,方下京师,止定林上寺。博通经 律,志业强果,善能匡拯众计,修葺寺宇。先闻猛公西 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 发踵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既到于阗, 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遂于于阗而反。获佛牙一枚”、 舍利十五粒,并《观世音灭罪咒》及《调达品》。又得龟玆 国金锤鍱像,于是而还。其经途危阻,见其别记。佛牙 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来梁土献赍。牙还京师 十有五载,密自礼事,馀无知者。至文宣感梦,方传道 俗。献律行精纯,德为物范。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 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等,并投身接足,崇其戒训。献以 永明之中,被敕与长干元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 岸。畅本秦州人,亦律禁清白,文慧太子奉为戒师。献 后被敕三吴,使沙简二众,畅亦东行,重伸受戒之法。 时畅与献二僧皆少习律检,不竞当世,与武帝共语, 每称名而不坐。后中兴,僧锺于干弘殿见帝,帝问锺 所宜,锺答:“贫道比苦气。”帝嫌之,乃问尚书王俭:“先辈 沙门与帝王共语,何所称,预正殿坐不?”俭答:“汉魏佛 法未兴,见记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亦预坐。及晋 初亦然。中代有庾冰、桓元等,皆欲使沙门致敬,朝议 纷纭,事皆休寝。宋之中朝,亦颇令尽礼,而寻竟不行。 自尔迄今,多预坐而称贫道。”帝曰:“畅、献二僧,道业如 此,尚”自称名,况复馀者。挹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自 尔沙门皆称名于帝王,自畅、献始也。畅以建武初亡, 春秋七十有五。献以建武末卒,年与畅同窆于锺山 之阳。献弟子僧祐为造碑墓侧。丹阳尹吴兴沈约制 文,献于西域,所得佛牙及像,皆在上定林寺。牙以普 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杖,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 随语开阁主帅,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 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至今竟不测所在。

僧慧附昙顺 慧敞 僧岫[编辑]

按《高僧传》:“僧慧,姓皇甫,本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苗 裔。先人避难,寓居襄阳,世为冠族。慧少出家,止荆州 竹林寺,事昙顺为师。顺,庐山慧远弟子,素有高誉。慧 服膺已后,专心义学。至年二十五,能讲《涅槃》《法华》《十 住》《净名》《杂心》等。性强记,不烦都讲,而文句辨析,宣畅 如流。又善庄、老,为西学所师。与高士南阳宗炳、刘虬” 等,并皆友善。炳每叹曰:“西夏法轮不绝,其在慧公乎!” 吴国张畅经游西土,乃造慧而请交焉。齐初敕为荆 州僧主,风韵秀然,协道匡世,补益之功,有誉遐迩。年 衰,常乘舆赴讲,观者号为秃头官家。与元畅同时,时 人谓黑衣二杰。齐永明四年卒,春秋七十有九。后有 释慧敞者,亦志业贞正,代慧为僧主,续有功效焉。其 弟子僧岫,亦以学显力精,致血疾而终。

僧柔附弘称 僧绍 僧拔 慧熙[编辑]

按《高僧传》:“僧柔,姓陶,丹阳人。少而耿洁,便有出尘之 操。年九岁,随叔游学。家世贫迫,藜藿不充,而笃志弥 坚,履穷无改。后出家为弘称弟子。称姓吕,洛阳临渭 人。学通经论,声誉早彰。柔服膺已后,便精勤戒品,委 曲禅慧,万等众经,小大诸部,皆彻鉴元源,洞尽宗要。 年过弱冠,便登讲席,一代名宾,并投身北面。后东游” 禹穴,值基法师招停城傍,一夏讲论。后入剡白山灵 鹫寺。未至之夜,沙门僧绪梦见神人彩旗素甲,满山 而出。绪问其故,答云:“法师当入,故出奉迎。”明旦待人, 果是柔至。既而扫饰山门,有终焉之志。敷经导学,有 士如林。齐太祖创业之始,及世祖袭图之日,皆建立 招提,傍求义士。以柔耆素有闻,故征书岁及,文宣诸 王再三招请,乃更出京师,止于定林寺,躬为元匠,四 远钦服,人神赞美。文惠、文宣并服膺入室。柔秉德居 宗,当之弗让。常誓生安养国,每至悬轮西次,辄颦容 合掌,至临亡之日,体无馀患,唯语弟子云:“吾应去矣。” 仍铺席于地,西向虔礼,奄然而卒。是岁延兴元年,春 秋六十有四,即葬于山南。沙门释僧祐与柔少长山 栖,同止岁久,亟挹道心,预闻法味,为立碑墓所。东莞 刘勰制文。柔有弟子僧绍,亦贞正有学业。时锺山山 茨精舍又有僧拔、慧熙,皆弱年英迈,幼著高名,并美 业未就,而相继早卒。拔撰《七元论》,今行于世。

慧基附僧行 慧旭 道恢 慧谅 慧永 慧深 法洪 昙兴[编辑]

按《高僧传》:“慧基,姓吕,吴国钱唐人。幼而神情俊逸,机 悟过人。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至年十五,义嘉其神 采,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文帝引见,顾问允惬,即敕 于祗洹寺为设会出家。舆驾亲幸,公卿毕集。基既栖 志法门,厉行精苦,学兼昏晓,解洞群经。后有西域法 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来游宋境,义乃令基入室供” 事。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跋摩谓基曰:“汝当道王江 东,不须久留京邑。”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肄,备访众 师。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皆思 探元赜,鉴彻幽凝,提章比句,丽溢终古。基师慧义,既 德居物宗,道王京土,士庶归依,利养纷集,以基懿德 可称,乃携共同活。及义之亡后,资生“杂物近盈百万, 基法应获半,悉舍以为福,惟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 还止钱塘显明寺。顷之,进适会稽,仍止山阴法华寺, 尚学之徒,追踪问道。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 至者千有馀人。宋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元徽中, 复被征诏始行。过浙水,复疾而还。乃于会邑龟山立 宝林精舍,手叠砖石,躬自指麾,架悬乘险,制极山状。 初立三层,匠人小拙,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遂穷其 丽美。基常梦见普贤,因请为和尚。及寺成之后,造普 贤并六牙白象之形,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士庶鳞 集,献奉相仍。后周颙莅剡,请基讲说。颙既素有学功, 特深佛理。及见基访核,日有新异。刘𤩽、张融并伸以 师礼,崇其义训。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致书殷勤,访 以《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有三卷,及制门训 义序三十三科,并略伸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及 注遗教等,并行于世。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乃敕 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于是从容讲 道,训厉禅慧,四远从风,五众归伏。基性烈而能温,气 清而且穆,故预在门人,莫不竞战。以齐建武三年冬 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初,基寝疾,弟子 梦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问所从来,答云:“从大乘国 来,奉迎基和尚。”后数日而亡,因窆于法华山南。特进 庐江何𦙌为造碑文于宝林寺,铭其遗德。基弟子僧 行、慧旭、道恢,并学业优深,次第敷讲,各领门徒,继轨 前辙。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谅亡,次沙门慧永。永 风姿瓌雅,德行清严,亦游刃众经,时当讲说。永后次 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素见 重。深后次沙门昙兴,亦沉审有气局。

===慧次附僧宝 僧智 法珍 僧响 僧猛 法宝 慧渊===按《高僧传》:“慧次姓尹,冀州人。初出家,为志钦弟子。后 遇徐州释法迁,解贯当世,钦乃以次付嘱。仍随迁南 至京口,止竹林寺。至年十五,随迁还彭城。虽复年在 息慈,而志学无倦,清鉴伦通,超然孤拔。至年十八,解 通经论,名贯徐土。迄禀具戒,业操弥深,频讲《成实》及 《三论》等。大明中出都,止于谢寺。迄宋季齐初,归德稍” 广,每讲席一铺,辄道俗奔赴。沙门智藏、僧旻、法云等, 皆幼年俊朗,慧悟天发,并就次请业焉。文惠、文宣悉 敬以师礼,四事供给。永明八年,讲《百论》,至《破尘品》,忽 然从化,春秋五十七矣。时谢寺又有僧宝、僧智,长乐 寺法珍、僧响、僧猛、法宝、慧渊,并一代英哲,为时论所 宗。

慧隆附智诞 僧辨 僧贤 道慧 法度[编辑]

按《高僧传》:“慧隆,姓成,阳平人。少而居贫,学无师友,卓 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贯通 众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园寺。隆既思彻诠表,善于 清论,乘机抗拟,往必折关。宋明帝请于湘宫寺开讲 《成实》,负袠问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贵胜,屡招讲说。 凡先旧诸义盘滞之处,隆更显发开张,使昭然可了。” 乃立实法,断结义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 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时 江西有释智诞,亦善于经论,与隆比德齐时,各驰名 两岸。时何园寺复有僧辨、僧贤、道慧、法度,并研精经 论,功业可称。

僧宗附法身 法真 慧令 法仙 法最 僧敬 道文 僧贤[编辑]

按《高僧传》,“僧宗姓严,本雍州冯翊人。晋氏丧乱,其先 四世祖移居秦郡。年九岁,为瑗公弟子,谘承慧业。晚 又受道于斌、济二法师,善《大涅槃》及胜鬘、《维摩》等,每 至讲说,听者将近千人。妙辩不穷,应变无尽。而任性 放荡,亟越仪法,得意便行,不以为碍。守检专节者,咸 有是非之论。文惠太子将欲罪摈徙逐,通梦有感,于” 是改意归焉。魏主元宏遥挹风德,屡致书并请开讲, 齐世祖不许外出。宗讲《涅槃》《维摩》《胜鬘》等,近盈百遍, 以从来信施,造大昌寺以居之。建武三年卒,所住春 秋五十有九。先是,北土法师昙准闻宗特善《涅槃》,乃 南游观听。既南北情异,思不相参,准乃别更讲说,多 为北土所师。准后居湘宫寺,与同寺法身、法真并为 当时匠者。时有安乐寺慧令、法仙、法最,中兴寺僧敬、 道文、天竺寺僧贤,并善《数论》,振名上国云。

元畅[编辑]

按《高僧传》:“元畅姓赵,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虏所 灭,祸将及畅,虏帅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 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本名慧智,后遇元高, 愿为弟子。高每奇之,事必共议,因改名元畅,以表付 嘱之旨。”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惟畅得走。以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 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惟手把一 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 沙。沙起天暗,人马不能得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 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 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 诚验。《坟》《索》子氏,多所该涉。至于世技杂能,罕不毕备。 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终古以来,未有宣释。畅乃竭 思幽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畅其始也。又善于《三论》, 为学者之宗。宋文帝深加叹重,请为太子师,再三固 让。弟子谓之曰:“法师方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今帝 王虚已相延,皇储畜礼思敬,若道扬圣躬,则四海归 德。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畅曰:“此可与智者说,难 与俗人言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迁憩荆州, 止长沙寺。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畅刊正 文字,辞旨婉切。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迄 宋之季年,飞舟远举,乃适成都。初止大石寺,手画作 《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至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 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 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 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 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时傅琰西镇 成都,钦畅风轨,待以师敬。畅立寺之后,琰即具以表 闻,敕蠲百户,以充俸给。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陕, 遣使征请。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 于齐山。值已东赴,遂不相及。至齐武升位司徒文宣 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文惠太子又遣征迎。既敕命 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 倾众阻望,止住灵根,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是岁 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即窆于锺阜独龙山前, 《临川献王立碑》,汝南周颙制文。

僧审附僧谦 超志 法达 慧胜[编辑]

按《高僧传》,“僧审,姓王,太原祁人,晋骠骑沈之后也。祖 世寓居谯郡。审少出家,止寿春石涧寺,诵《法华》《首楞 严》。尝谓非禅不智,于是专志禅那。闻昙摩密多道王 京邑,乃拂衣过江,止于灵曜寺。精勤谘受,曲尽深奥时群劫入山,审端坐不动,乃脱衣以施之。又说法训 勗,劫贼惭愧流汗,作礼而去。灵鹫寺慧高从受禅业”, 乃请审还寺,别立禅房。清河张振后又请居栖元寺。 文惠、文宣并加敬事,傅琰、萧赤斧皆谘戒训。王敬则 入房觅审,正见入禅,因弹指而出,谓圣道人。即奉米 千斛,请受三归。永明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五。时有僧 谦、超志、法达、慧胜并业禅,亦各有异迹。

法悟附道济[编辑]

按《高僧传》:“法悟,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并皆 成长。悟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 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栖之 处,本隐士郭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 陈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室。悟不 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诵大小品《法华》,常六 时行道,头陀山泽,不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 日不起。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 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住为“头陀寺” 焉。

法匮附法楷[编辑]

按《高僧传》:“法匮,本姓阮,吴兴于潜人。少出家,为京都 枳园寺法楷弟子。楷素有学功,特精经史,琅琊王奂、 王肃并共师焉。匮为性恭默,少语言,朴然自守,不涉 人事,诵《法华经》一部。寺有上座胜法师老病,匮从为 依止,营护甚多。及胜亡,殡葬如法。每斋会得直聚,以 造栴檀像。像成,自设大会。其本家侨居京都大市,是 旦还家,又至定林,复还枳园。后三处考覆,皆见匮来 中食,实是一时,而三处赴焉。尔日晚还房卧,奄然而 卒。尸甚香软,手屈二指,众咸悟其得果。”时犹为沙弥, 而灵迹殊异,遂闻于武帝。帝亲临幸,为会僧设斋。文 惠、文宣并到房顶礼,为营理殓葬。百姓云赴,䞋施重 叠。仍以所得利养,起枳园寺塔。是岁,齐永明七年也。

僧惠附慧远[编辑]

“按《高僧传》,僧惠姓刘,不知何许人,在荆州数十年。南 阳刘虬立陟屺寺,请以居之。时人见之已五六十年, 终亦不老,举止率尔,无甚威仪。往至病人家,若瞋者 必死,喜者必差。时咸以此为忏。凡未相识者,并悉其 亲表存亡。惠尝至江边,告津吏求渡,吏迫以舟小,未 及过之,须臾已见惠在彼两岸诸人咸叹神异。中山” 甄恬、南平车昙同日请惠,惠皆赴之。后两家检覆,方 知分身。齐永明中,文惠要下京,行遇保志,志抚背曰: “赤龙子。”他无所言。惠后还荆,遇见镇西长史刘景蕤, 忽泣,恸而捉之。数日,蕤果为刺史所害。后至湘州城 南,忽云地中有碑,众人开掘,果得二枚。惠后不知所 终,或云永元中卒于江陵。时江陵长沙寺又有释慧 远者,本沙门《慧印》之苍头也。印见其有信,因为出家。 仍行般舟之业,数岁勤苦,遂有神异,能分身赴请及 预记兴亡等。

僧祐[编辑]

按《高僧传》,“僧祐本姓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父世居 于建业,祐年数岁,入建初寺礼拜,因踊跃乐道,不肯 还家。父母怜其志,且许入道,师事僧范道人。年十四, 家人密为访婚,祐知而避至定林,投法达法师。达亦 戒德精严,为法门梁栋,祐师奉竭诚。及年满具戒,执 操坚明。初受业于沙门沙颖,颖既一时名匠,为律学” 所宗,祐乃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迈先 哲。齐竟陵文宣王每请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永明 中,敕入吴,试简五众,并宣讲《十诵》,更伸受戒之法。凡 获信施,悉以治定。林建初及修缮诸寺,并建无遮大 集、舍身斋等,及造立经藏,搜校卷轴,使夫寺庙广开, 法言无坠,咸其力也。祐为性巧思,能自准,心计及匠 人,依标尺寸,无爽故光宅。“山大像、剡县石佛等,并 请《祐经》,始准画仪。则今上深相礼遇,凡僧事硕疑,皆 敕就审决。年衰脚疾,敕听乘舆入内殿,为六宫受戒。” 其见重如此。开善、智藏、法音、慧廓,皆崇其德素,请事 师礼。梁临川王宏、南平王伟,仪同陈郡袁昂、永康定 公主、贵嫔丁氏,并崇其戒范,尽师资之敬。凡白黑门 徒一万一千馀人。以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卒 于建初寺,春秋七十有四,因窆于开善路西定林之 旧墓焉。弟子正度立碑颂德,东莞刘勰制文。初祐集 经藏既成,使人抄撰要事,为《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 《释迦谱》及《弘明集》等,皆行于世。

慧芬[编辑]

按《高僧传》:“慧芬,姓李,豫州人。幼有殊操,十二出家,住 谷熟县常山寺。学业优深,苦行精峻。每赴斋会,常为 大众说法。梁楚之间,悉奉其化。及魏毁灭佛法,乃南 归京师。至乌江,追骑将及,而渚次无航。芬一心念佛, 俄见流船忽至,乘之获免。至都,止白马寺。时御史中 丞袁愍孙常谓:道人偏执,未足与议。乃命左右,令候” 觅沙门,试欲诘之。会得芬至,袁先问三乘四谛之理, 却辩老、庄、儒、墨之要。芬既素善经书,又音吐流便,自 旦之夕,袁不能穷。于是敬以为师,令子弟悉从受戒芬又善神咒,所治必验。后病笃服丸药,人劝饮之以 酒。芬曰:“积时持戒,宁以将死,终难亏节。”乃语弟子云: “吾其去矣。”以齐永明三年卒于兴福寺。年七十九。临 终有《训诫遗文》。

慧进附僧念[编辑]

按《高僧传》:“‘慧进姓姚,吴兴人。少而雄勇,任性游侠。年 四十,忽悟心自启,遂尔离俗。止京师高座寺,蔬食素 衣,誓诵《法华》,用心劳苦,执卷辄病。乃发愿愿造《法华》 百部,以悔前障。始聚得钱一千六百,时有劫来问进 有物不’?答云:‘唯有造经钱在佛处’。群劫闻之,赧然而 去。于是聚集信施,得以成经,满足百部。经成之后,病” 亦小差。诵《法华》一部得过,情愿既满,厉操愈坚。常回 诸福业,愿生安养。未亡少时,忽闻空中声曰:“汝所愿 已足,必得生西方也。”至齐永明三年,无病而卒,春秋 八十有五。时京师龙华寺复有释僧,念诵《法华》、金光 明,蔬食避世。

法光附法存[编辑]

按《高僧传》:“法光,秦州陇西人。少而有信。至二十九,方 出家,苦行头陀,不服绵纩,绝五谷,唯饵松叶。后誓志 烧身,迺服松膏及饮油,经于半年。至齐永明五年十 月二十日,于陇西记城寺内集薪焚身,以满先志。火 来至目,诵声犹了,至鼻迺昧,奄然而绝。春秋四十有 一。时永明末,始丰县有比丘法存,亦烧身供养。郡守” 萧缅。遣沙门慧深。为起灰塔。

慧豫附法音[编辑]

按《高僧传》:“‘慧豫,黄龙人。来游京师,止灵根寺。少而务 学,遍访众师。善谈论,美风采。每闻臧否人物,辄塞耳 不听,或时以异言间止。瓶衣率素,日以一中自毕。精 勤标节,以救苦为先。诵《大涅槃》《法华》十地,又习禅业, 精于五门。尝寝,见有三人来扣户,并衣冠鲜洁,执持 华盖。豫问觅谁’?答云:‘法师应死,故来奉迎’。豫曰:‘小事 未了,可申一年不’?”答云:“可尔。”至明年,满一周而卒。是 岁,齐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豫同寺有沙门法音, 亦素行诵经。

超辩附法明 僧志 法定[编辑]

按《高僧传》:“超辩姓张,炖煌人。幼而神悟孤发,履操深 沉,诵法华金刚《般若》。闻京师盛于佛法,乃越自西河, 路由巴楚,达于建业。顷之,东适吴越,观瞩山水,停山 阴城傍寺。后还都,止定林上寺,闲居养素,毕命山门。 诵《法华》,日限一遍。心敏口从,恒有馀力,礼千佛凡一 百五十馀万拜,足不出门三十馀载。以齐永明十年” 终于山寺,春秋七十有三,葬于寺南。沙门僧祐为造 碑墓所,东莞刘勰制文。时有灵根释法明、祇洹释僧 志、益州释法定,并诵经十馀万言,蔬食苦行,有至德 焉。

慧忍[编辑]

按《高僧传》:“慧忍,姓蒉,建康人。少出家,住北多宝寺,无 馀行解,止是爱好音声。初受业于安乐辩公,备得其 法,而哀婉细妙,特欲过之。齐文宣感梦之后,集诸经 师,乃共忍斟酌旧声,诠品新异,制瑞应四十二契,忍 所得最长妙。于是令慧微、僧业、僧尚、超明、僧期、超猷、 慧旭、法昙、慧满、僧𦙌、慧彖、法慈等四十馀人皆就忍” 受学,遂传法于今。忍以隆昌元年卒,时年四十馀。

僧岩[编辑]

按《青州府志》:僧岩,齐武帝时人,行止无常,人莫能测。 与刘善明交,善明举为茂才,大惊,拂衣而去。后栖迟 山谷,尝以一壶自随。一日谓弟子曰:“吾今夕当逝,壶 中大钱一千,以通九泉之路;蜡烛一挺,以照七尺之 尸。至夜而亡,时以为知命。”

法琳[编辑]

按《高僧传》:“法琳,姓乐普原临卭人。少出家,止蜀郡裴 寺。专好戒品,研心十诵,常恨蜀中无好师宗。俄而隐 公至蜀,琳乃克己握锥,以日兼夜。及隐还陜西,复随 从数载,诸部毗尼,洞尽心曲。后还蜀,止灵建寺,益部 僧尼,无不宗奉,常祈心安养,每诵《无量寿》及《观音经》, 辄见一沙门形甚姝大,常在琳前。至齐建武二年,寝” 疾不愈,注念西方,礼忏不息。见诸贤圣皆集目前,乃 向弟子述其所见,令死后焚身。言讫,合掌而卒。即于 新繁路口,积木焚尸,烟炎冲天,三日乃尽。收殓遗骨, 即于其处而起塔焉。

僧渊附慧记 道登[编辑]

按《高僧传》:“僧渊本姓赵,颍川人,魏司空俨之后也。少 好读书,进戒之后,专攻佛义。初游徐州,止白塔寺,从 僧嵩受《成实》《毗昙》二论。学未三年,功逾十载,慧解之 声,驰于遐迩。渊风姿宏伟,腰带十围,神气清远,含吐 洒落。隐士刘因之舍所住山,给为精舍。昙虔、慧记、道 登并从渊受业。慧记兼通数论,道登善《涅槃》《法华》,并” 为魏主元宏所重,驰名伪国。渊以伪太和五年卒,春 秋六十有八,即齐建元三年也。

昙度[编辑]

按《高僧传》:“昙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仪,素以
考证
戒范致称。神情敏悟,鉴彻过人。后游学京师,备贯众

典,《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并探索微隐,思发言外,因以 脚疾西游,乃造徐州,从僧渊法师更受《成实论》,遂精 通此部,独步当时。魏主元宏闻风餐挹,遣使征请。既 达平城,大开讲席。宏致敬下筵,亲管理味。于是停止” 伪都。法化相续。学徒自远而至。千有馀人。以伪太和 十三年卒于魏国。即齐永明六年也。撰《成实论大义 疏》八卷。盛传北土。

道慧附元趣 僧达[编辑]

按《高僧传》:“道慧姓王,馀姚人,寓居建业,十一出家,为 僧远弟子,止灵曜寺。至年十四,读《庐山慧远集》,乃慨 然叹息,恨有生之晚,遂与友人智顺溯流千里,观远 遗迹。于是憩庐山西寺,涉历三年,更还京邑。时王彧 辨三相义,大聚学。僧慧时年十七,便发问数番,言语 元微,诠牒有次,众咸奇之。后受业于猛、斌二法师。猛” 尝讲《成实》,张融构难重叠,猛称疾不堪多领,乃命慧 令答之。融以慧年少,颇协轻心。慧乘机挫锐,言必诣 理,酬酢往还,绰有馀裕。善《大乘明数论》,讲说相续,学 甚盛,区别义类,始为章叚焉。褚澄、谢超宗名重当时, 并见推礼。慧以母年老,欲存资奉,乃移憩庄严寺。母 怜其志,复出家为道舍宅为福不远“精舍。”慧以齐建 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临终呼取麈尾授友人智 顺,顺恸曰:“如此之人,年不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内棺 中而殓焉。葬于锺山之阳。陈郡谢超宗为造碑铭。时 庄严复有元趣、僧达,并以学解见称。趣博通众经,兼 精内外,而尤善席上风轨可欣。达少而头白,时人号 曰白头达。亦博解众典,尤精往复,而性刚忤物,被摈 长沙。

僧锺附昙谶 昙迁 僧表 僧最 敏达 僧宝[编辑]

按《高僧传》,“僧锺,姓孙,鲁郡人。十六出家,居贫履道尝 至寿春,导公见而奇之。谯郡王邺重其志操,供以四 事。后请讲百论,导往听之,乃谓人曰:‘后生可畏,真不 虚矣’。锺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后南游京邑,止 于中兴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帝以 锺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复移时,言无失措。日影小晚”, 锺不食。固问:“何以不食?”锺曰:“古佛道法,过中不餐。”固 曰:“何为声闻耶?”锺曰:“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时 人以为名答。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齐文惠太子、 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六十。时 与锺齐名比德者,昙谶、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 并各善经论,悉为文宣所敬,迭兴讲“席矣。”

道盛[编辑]

按《高僧传》:“道盛姓朱,沛国人。幼出家务学,善涅槃、维 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风,敕令下京,止彭城 寺。谢超宗一遇,遂敬以师礼,乃著《述交论》及《生死本 无源论》等。后憩天保寺,齐高帝敕代昙度为僧主。丹 阳尹沈文季素奉黄老,排嫉能仁,乃建义符僧局,责 僧属籍,欲沙简僧尼。由盛纲领有功,事得宁寝。后沈” 文季故于天保寺设斋,令陆修静与盛论议。盛既理 有所长,又辞气隽发,嘲谑往还,言无暂屈,静意不获 伸,恧焉而退。盛以齐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弘充附法鲜[编辑]

按《高僧传》:“弘充,凉州人。少有志力,通庄老,解经律。大 明末过江,初止多宝寺,善能问难,先达多为所屈。后 自开法筵,锋镝互起。充既思入元微,口辨天逸,通疑 释滞,无所间然。每讲《法华》、十地,听者盈堂。宋太宰江 夏文献王义恭雅重之。明帝践祚,起湘宫寺,请充为 纲领,于是移居焉。于时湘宫又有法鲜比丘,亦聪哲” 有思力,与充齐名。充以齐永明中卒,春秋七十有三。 注《文殊问菩提经》及注《首楞严经》。

智林[编辑]

按《高僧传》:“智林,高昌人。初出家,为亮公弟子。幼而崇 理好学,负袠长安,振锡江豫,博采群典,特善杂心。及 亮公被摈,弟子十二人皆随之岭外,林乃憩踵番禺, 化清海曲。至宋明之初,敕在所资给,发遣下京,止灵 基寺,讲说相续,禀服成群,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 时汝南周颙又作《三宗论》,既与林意相符,深所欣慰”, 乃致书于颙曰:“近闻檀越叙二谛之新意,陈三宗之 取舍,声殊恒律,虽进物不速。如贫道鄙怀,谓天下之 理,惟此为得,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劝,速著纸笔。比 见往来者,闻作论已成,随喜充遍,特非常重。又承檀 越恐立异当时,干犯学众,制论虽成,定不必出。闻之 矍然,不觉兴卧。此义旨趣,似非初开”妙音中绝六十 七载,理高常韵,莫有能传。贫道年二十时,便忝得此 义,常谓借此微悟,可以得道,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 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当法集 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既犯越常情,后进听 受,便自甚寡。传过江东,略无其人。贫道捉麈尾已来, 四十馀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其馀义统,颇见宗录。 惟有此途,白黑无一人得者。贫道积年,乃为之发病。 既痾衰末命,加复旦夕西旋,顾惟此道,从今永绝。不言檀越天机发绪,独创方寸,非意此音,猥来入耳,且 欣且慰,实无以况。建明斯义,使法灯有种,始是真实 行道第一功德。虽复国城妻子,施佛及僧,其为福利, 无以相过。既幸以诠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 论明法理,当仁不让,岂得顾惜众心,以失奇趣耶?若 此论已成,遂复中寝。恐檀越方来,或以此为巨障。往 之恳也,然非戏论矣。想便写一木惠贫道,赍以还西, 使处处弘通也。比小亦牵,故入山取叙,深企付之。”颙 因出论焉。故三宗之旨,传述至今。林形长八尺,天姿 瓌雅,登座震吼,谈吐若流。后辞还高昌,齐永明五年 卒,春秋七十有九。著《二谛论》及《毗昙杂心记》,并注《十 二门论》《中论》等。

法瑗附法爱 法常 智兴[编辑]

按《高僧传》,“法瑗姓辛,陇西人,辛毗之后。长兄源明仕 伪魏为大尚书,第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数 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瑗幼而阔达,倜傥殊群, 路见贫寒,辄脱衣为惠。初出家,事梁州沙门竺慧开。 开懿德通神,时人谓得初果。开谓瑷曰:‘汝情悟若此, 必能纲总末化,宜竞力博闻,无得独善’。”于是辞开游 学,经涉燕赵,去来邺洛。值胡寇纵横,关陇鼎沸,瑗冒 险履危,学业无怠。元嘉十五年还梁州,因进成都。后 东适建业,依道场慧观为师。笃志大乘,傍寻数论,外 典坟索,颇亦披览。后入庐山,守静味禅,澄思五门,游 心三观。顷之,刺史庾登之请出山讲说。后文帝访觅 《述生公顿悟义》者,乃敕下都,使顿悟之旨重伸。宋代。 何尚之闻而叹曰:“常谓生公殁后,微言永绝。今日复 闻象外之谈,可谓天未丧斯文也。”帝敕为南平穆王 铄五戒师。及孝武即位,敕为西阳王子尚友,辞疾不 堪,久之获免,因庐于方山,注胜鬘及微密持经。论议 之隙,时谈《孝经》。丧服。后天保改构,请瑗居之,因辞山 出邑,纲维寺网。刺史王景文往候,正值讲《丧服,问论》 数番,称善而退。及明帝造湘宫新成,大开讲肆,妙选 英僧,敕请瑗尤当法主。帝乃降跸法筵,公卿会坐。一 时之盛,观者荣之。后齐文惠又请居灵根,因移彼寺。 太尉王俭门无杂交,惟待瑗若师,书驿尽敬。以齐永 明七年卒,春秋八十一矣。时灵根寺又有法常、智兴, 并博通经论,数当讲说,常乃尤能剧谈,为时匠所惮。 而性甚刚梗,不偶人俗。

法凝[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凝,会州人也,俗姓庞氏。初,齐武帝梦 游齐山,不知在何州县,散颁天下觅之。时会之父老 奏称,去州城北七里臣人山,是旧号齐山。武帝遣于 上立精舍度僧,给田业。凝以童子在先得度,专心持 戒,道德日新,恒以坐禅为念,出禅则诵经,恒常入禅。 百姓争往看而不敢入,唯于窗中遥见,动经一月,出” 犹不食。大德名僧,多往劝之,虽复进食,渐渐微少。后 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烧一指,昼夜不动, 火然及臂。诸人与弟子欲往扑灭,及有叫唤者,复有 禁止不听者。臂然火焰弥炽,遂及身七日七夜。时俗 男女,有号哭自捶者,又有顶礼赞叹者。至身尽唯有 聚灰,众共埋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在,馀皆摧 灭。

法安附慧光 敬遗 光赞 慧韬 道宗[编辑]

按《高僧传》,法安姓毕,东平人,魏司隶校尉轨之后也。 七岁出家,事白马寺慧光为师。光幼而爽拔,博通内 外,多所参知。安年在息慈,便精神秀出。时张永请斌 公讲,并屈召名学。永问斌云:“京下复有卓越年少不?” 斌答:“有沙弥道慧、法安、僧拔、慧熙。”永即要请,令道慧 覆涅槃,法安述佛性,神色自若,序泻无遗。永问二师 年纪,慧答十九,安答十八。永叹曰:“昔扶风朱勃,年十 二,能诵书咏诗,时人号才童。今日二道士,可曰义少 也。”于是显誉京朝,流名四远。迄至立年,专当法匠。王 僧虔出镇湘州,携共同行。后南适番禺,正值彼公讲 《涅槃》,安问论数番,彼心愧让席。停彼两周,法事相继。 永明中,还都止中寺,讲《涅槃》《维摩》《十地》《成实论》,相继 不绝。司徒文宣王及张融、何𦙌、刘绘、刘𤩽等,并禀服 文义,共为法友。永泰元年,卒于中寺,春秋四十有五。 著《净名十地义疏》并《僧传》五卷。时有灵基寺敬遗、光 赞、慧韬、瓦官寺道宗,亦皆当时名流,为学者所慕。

僧印附慧龙[编辑]

按《高僧传》,“僧印,姓朱,寿春人。少而神思沉审,安苦务 学。初游彭城,从昙度受三论。度既擅步一时,四远依 集,印禀味钻研,穷其幽奥。后进往庐山,从慧龙谘受 《法华》。龙亦当世著名,播于法华宗旨。印偏功构彻,独 表新异。于是东适京师,止中兴寺,复陶思涅槃及其 馀经典。宋大明中,征君何默招僧大集,请印为法匠”, 听者七百馀人。司徒文宣王、东海徐孝嗣,并挹敬风 猷,屡请讲说。印戒行清严,禀性和穆,含恕安忍,喜愠 不彰。时壮气之徒,问论中间,或措以嘲谑。印神采夷 然,曾无介意。虽学涉众典,而偏以法华著名。讲《法华》

凡二百五十二遍,以齐永元元年卒,春秋六十有五
考证
矣。

法度附法绍 僧朗 惠开 法开 僧绍[编辑]

按《高僧传》:“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 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 抗迹人外,隐居琅琊之”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之 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 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 居之,群妖皆息。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 人持纸,名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 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 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 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五戒,永结来缘。” 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 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 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 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 去。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 戮。”由是庙荐止菜脯而已。度常动,散寝于地,见尚从 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瑠璃瓯,瓯中 注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征感若此。时 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 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 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 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 遍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 秋六十有四。度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 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 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 山。时有彭城寺慧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 彰令誉,立年便讲。又馀杭县法开者,亦清爽隽发,善 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智秀附僧若 僧璿 道乘[编辑]

按《高僧传》:“智秀本姓裘,京兆人,寓居建业。幼而颖悟, 早有出家之心,二亲爱而不许,密为求婚。将克娶日, 秀乃间行避走,投蒋山灵曜寺剃发出家。及年满具 戒,业操愈坚。禀访众师,搜捡新异,于是大小兼明,数 论精熟,尤善大小《涅槃》《净名》《般若》。及讲筵一建,辄王 侯接驾,负袠肩随。为人神采细密,思入元微。其文句” 幽隐,并见披释。以天监之初,卒于冶城寺,春秋六十 有三。会葬之日,黑白奔赴,街巷填闿,士庶含酸,荣哀 以备。时冶城又有僧若、道乘,并当时令闻。若与兄僧 璿并善诸经及外书。若诵《法华》,工草隶,后为吴国僧 正。乘亦志业明敏,而特善毘昙。

慧球[编辑]

按《高僧传》:“慧球,本姓马氏,扶风郡人。世为冠族。年十 六出家,住荆州竹林寺,事道馨为师。禀乘戒训,履行 清洁。后入湘州麓山,专业禅道。顷之,与同学慧度俱 适京师,谘访经典。后又之彭城,从僧渊受《成实论》。至 年三十二,方还荆土,专当法匠,讲集相继,学侣成群。 荆、楚之间,终古称最。使西夏义僧得与京邑抗衡者, 球之力也。”中兴元年,敕为荆土僧主,训勖之功,有誉 当世。天监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四。遗命露骸松下,弟 子不忍行也。

昙凭附道光[编辑]

按《高僧传》:“昙凭,姓杨,犍为南安人。少游京师,学转读, 止白马寺,音调甚工,而过且自任,时人未之推也。于 是专精规矩,更加研习,晚遂出群,翕然改观。诵《三本 起经》,尤善其声。后还蜀,止龙渊寺。巴汉学者皆崇其 声范。每梵音一吐,辄象马悲鸣,行途住足。因制造铜 钟,愿于未来辄有八音四辩。”庸蜀有铜钟,始于此也。 “后终于所住。”时蜀中有僧道光。亦微善转读。

法献[编辑]

按《高僧传》:“法献,广州人。始居北寺,寺岁久雕衰,献率 化有缘,更加治葺,改曰延祥。后入藏微山创寺。寺成 后,有两童子携手来歌曰:‘藏微有道德,欢乐方未央’。 言终,忽然不见。举寺惊嗟,咸叹神异。献后入禅,忽见 一人来云:‘磬绳欲断,何不急续’?法献惊起往视,垂将 委地,由其手接,得无折损。献出家以来,常劝化福事”, 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后不知所终。

慧敬[编辑]

按《高僧传》:“慧敬,南海人。少游学荆楚,亦博通经论,而 常以福业为务,故义学不得全功。凡所造作,皆兴立 塔像,助成众业。后还乡,复修理云岑、永安诸寺。敬既 精于戒节,而志操严明,故岭外僧尼咸附谘禀。后被 敕为僧主,训领有功。敬有一奴子及沙弥,忽为鬼所 打。后山精见形诣敬,具谢愆失,云:‘部属不解,横挠法’” 师眷属有顷,悉皆平复。凡兴福业,皆回向西方。临终 之日,室有奇香,经久乃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