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5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七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五十七卷目录

 僧部列传三十三

  唐九

  慧萧       惠满

  慧进附明瓒  道亮

  道兴       惠旻

  明导       昙光

  昙选       法通

  明瞻       慧乘附道璋

  智实附普应 法行

神异典第一百五十七卷

僧部列传三十三

[编辑]

唐九

[编辑]

慧萧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萧,俗姓刘,本彭城人,世家徙于许州 之长葛,故又为县人焉。奕叶以衣缨称士大夫。十八 为书生,聪悟敏达,善说《诗》《礼》。州郡以明经举之,非其 所好,遂入嵩高山求师出家。虽强识前闻,而以戒行 见称。耆旧相谓曰:‘若人如此,必今代之优波离也’。开 皇初,游学邺城,博综经律,乃贯练众部,偏示《四分》。闻” 泰山灵岩寺,幽栖结行之宅也,乃往从焉。后以和尚 年衰,复还中岳。于时隋祖创业,四海为家,故得纵任 往还,无所拘碍。时龙门沙门明朗,河东持律之最,承 萧道声藉甚,不远从之。朗虽年齿隆萧,而卑身礼事, 并深相悦服,道合欣然。淹留岁序,请归河曲。萧亦不 滞物我,相与同行,住于龙门定林寺。“历缘山水,居随 所好,寻访同志,不惮危险。”马头山有僧善禅师,聚徒 结业,从而习定。时还朗寺,弘畅毗尼。仁寿中,频向黄 颊山,依岩夏坐。有亡命者,因事投焉,不忍遣之,留匿 经久。后以事发,引萧为侣,所在督课,追征赴狱。会朗 善俱亡,又兼匿罪,便震锡徂南,路经蒲坂。时沙门道 积、神素、道杰等,晋川英彦,素与周旋,留连累载。属隋 炀嗣历,法令滋彰,藏匿严科,殊为峻刻。萧以许身为 道,随务东西,名贯久除,栖遁幽阻。自中条王屋,巨壑 深林,无险不登,若游庭户。逮中原板荡,妖气一乱,河 东郡丞丁荣敬服德音,招住仁寿,长弘律藏,学者肩 随。义宁中,被拥西城,不亏讲业,及得安静,弥崇法会, 蒲陕、晋、绛五众师焉。以贞观十四年终于仁寿,春秋 七十有三。自萧服心戒业,演导为宗,友接朋胜,时无 与贰。每念朗善游好,不觉涕之无从,不能裁止,便登 眺而恸。斯重交慕,善为如此。曾讲《涅槃》仅十许遍,犹 恨大乘无功,遂翫读《华严》于数年间,口不辍音,文不 释手。有请萧为方广讲主,乃止之曰:“吾尚未解《经》意, 安可讲乎?”时以为贞而且谅,又惧误诸后学云。

惠满

[编辑]

按《续高僧传》,“惠满姓梁氏,雍州长安人也。父粲,历仕 隋、唐,为海、叠诸州刺史。满生年素洁,履正标宗,慈济 含育,殆非修学。世俗肴膳,见便寒悚。僧仪道具,睹即 欣仰。年甫七岁,即乐出家。二亲素奉佛宗,不违其志。 父临海州,有敕听度,便蒙剃发。随父还京,住大兴善, 为仙法师弟子。”仙名望京邑,识悟有从,既道俗洽闻, 故父亲付嘱。后携住仁寿宫之三善寺。及大业之始, 又住大禅定焉。进戒奉业于智首律师,明慎威仪,学 门推揖,思择理味,以达曙为恒。而勤于政事,乐行劝 勉。每值立界施则唱白科举,身先众侣,谘考疑议。至 于受戒缘集,难遮多少,教授独断,成不眇然。满乃预 令识相提撕抵掌,致有临机忘逸,往往征正。时共重 其详审,敬其成进也。游讲四方,不拘世累。贞观三年, 常于鄜城魏兵曹家别院讲羯磨法。所居草室忽为 火烧,风焰俱盛,将延西及满,索水潠之,因即风回火 灭,得无烧爇。斯戒德之威,颇难登继。至七年,令造新 寺,通选大德,以满行续前闻,引之令住。其年奉敕令 住弘济寺。上座专弘律训,奖导僧徒,亟有成规。旁流 他寺,有集仙寺尼,素无慧解,妄有师习,铸老子、真人 等像,私自供养,并广召黄巾处堂庆会,满与诸僧同 预斋集。既属此事,公呵止之,连告大德,显行摈罚。又 追取道像入太原寺,改成佛相,用诫馀习。昔周赵王 治蜀,有道士造老君像,而以菩萨侠侍。僧以事闻,王 乃判曰:“菩萨已成,不可坏天尊,宜进一阶。官。”乃迎于 寺中,改同佛相,例相似也。又证果寺尼慧尚者,一时 侥幸,宫禁往还。会高祖昇遐,乃以尚之住寺,拟设皇 灵,尚即取僧寺为尼所住。事连正敕,莫敢致词。满遂 构集京室三纲大德等二百馀人,行于摈黜,云:自佛法流世,未有尼众倚官势力夺僧寺者,既“是非法,宜 出众外,不预四众往还及诸法事。若有与尚众言论 者,亦同此罚。”制令既行,是非自显。慧尚不胜其愤,连 诉东宫并诸朝宰。有令遣詹事杜正伦解其摈事。僧 众既集,多从情议。满曰:“殿下住持正法,惠满据法循 理。今则违理附情,此则规模一乱。摈本治罪,罪仍未 悛。据此而详,未敢闻旨。”便捉坐具逡巡而退。时众惧 加威权,便同解摈。满闻之叹曰:“余伴既少,难可重治, 且不同解,示知乖相耳。”尚后谢过,满终不顾。及驾巡 东部下敕李众在前,满集京僧二百人诣阙陈谏,各 脱袈裟,置于顶上,拟调达之行五法。举朝属目,不敢 通表。乃至关首重敕,方回常安、弘济集徒讲说,成匠 晚秀,有邻“声彩。又顾生安养,浴僧为业,敩安公之芳 绪也。惸惸恻恻,兢兢自励。以贞观十六年四月二十 日遘于微疾,知当后世”,敕出什物,并属三宝,正坐绳 床,自跏其膝,召诸寺众,人各执别,气从下上,渐至于 心。言晤答对,初无昏昧。暖气至口,奄尔而终,春秋五 十有四。焚于终南龙池寺侧。馀骸并化,唯舌不灰,更 足薪火,经于累宿,色逾鲜赤,遂瘗于山隅。京师净住 寺惠昇为之铭颂。手制《四分律疏》二十卷,讲三十馀 遍。

慧进附明瓒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进姓鲍氏,潞州上党人。弱岁辞亲,慕 从缁侣,修习戒检,极用匾功,将欲剪削,父母留恋,遂 停俗里,以仁孝见知。年至三十,乡闾觌其精苦,洁身 断爱,无思妻累。乃共白其所亲,委其元度,方任出家, 住州治梵境寺。既受具已,闻说受净衣,毛肃然重问, 持犯又阙谘悟。承邺下讲律,徒侣仅千,欣嘉满怀。以 律假缘求,非文不合。因即闭关自读八十馀遍,行要 耳目,颇亦具瞻,而义理由踪,必从师受。”便往相州洪 律师所,一座伏听,不移其席,乃经八遍,中静缘务,相 续而听。又经八年。尔后栖皇随师南北,或山或世,游 采经论,用裨律宗。累计前后四分,一宗百二十遍,并 重寻读,强三百遍。自有同尘,专志累功,罕俦其匹。隋 文末历,有同寺僧弊进学业叵难,齐竞阴而嫉之。进 曰:“相与出家,同遵律业,潜加蝇扇,岂不以身名致嫌 乎?昔闻无诤行者,唯在空生;圣立芳规,义非自结。余 虽不敏,请从雅喻。”即日往谢,掷弃公名,褐襆而出。众 有止之,进曰:“余不滞于去留也,为缘故耳。”因逖听诸 方胜徒名地:五台、泰岳、东川北部、常山雁门,随逐禅 踪,无远弗届。沙门惠瓒,道王朔川,又往投焉。定宗师 傅“及瓒入关,遂往箕山,访踪巢许。岩石便利,有古寺 焉,扫以居之,足不下山,三十馀载,言行成范,缁素寻 焉。旧本幽阻,由之喧泰,故其法属,常以禅律”继业。以 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因疾跏坐而卒于山舍,春 秋八十有六。时同乡沙门明瓒者,善宗《四分》,心眼清 亮,讲解相仍,具传《章钞》,而形气弘伟。少共齐伦,在法 住寺,御众扬化、韩、潞、沁、泽四州。从范末龄,风疾顿增, 相乖仪节,虽衣服颓陊,而饮食无暇。余闻往焉,欣然 若旧,叙悟犹正,年八十馀矣。

道亮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亮姓赵氏,赵州栾城人。十五厌于世 网,投州界莎坦禅坊备禅师而出家焉。备博达洽闻, 两河称德,偏弘大论,神见清远。十六登座,至于八十, 声相动物,词味无变。亮奉敬谘展,望预听徒,乃令往 封龙山诵经为业。山侣三千,并是禅踪,素少净人,惟 亮一己。既当下位,众务同臻,日别自课,舂五斗粟,将” 及六载,一时不懈。徒跣三年,六时随众,屡蒙放遣,素 心不从。积至七年,苦劝方遂。闻并部瓒禅师结徒开 化,盛宣佛法,行达箕山,便进具戒。渐次太原,归依惠 瓒,念定为务,旁慕律宗。有严律师者,德范可归,便从 受业。因居无量寿寺焉,即严之所住也。自尔专攻《四 分》,无忘日夕。又从严往石州听《地持论》,经停既久,文 旨大通,覆述前解,增其名实。有员秀才者,居幽综习 儒教,有功,从亮学于《起信》,遂为披析,开发慧悟,抱信 不移。承龛律师引徒盛讲,据业吕州,又往从焉,听温 本习。后返住寺,依时弘演。唐运初开,敕为满师立义 兴寺,以亮律行清显,延而止之,因常讲说。移镇世绩, 贞观之始出至本州,“栾城备公犹自在世。欣亮远觐, 为建律筵,转展相扇,声被东夏,听徒八百,请益日隆。 尔后频开律府,计不在数。成讲学士四十馀人,并部 法兴,自出此矣。”至贞观十九年卒,春秋七十有七。

道兴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兴姓刘,本住秦州人。九岁时,常念出 家,私诣僧寺,不肯还。二亲恐失。年十九,决意定诣大 光寺求出家,僧众愍之。二亲苦求,隐避不出,众为解 喻,便许剃落。时天下大乱,贼寇交横,死者山积。兴为 沙弥,语诸徒曰:‘人身难得,持戒第一。母为贼掠将去, 离城六十里,兴没命,寻逐至,已被伤未绝。贼见曰:‘此 僧诚为至孝,逐母至此,便不尽命’’。”乃背负母还城。城 中咸怪贼路凶险,何因得返?避难投蜀,至河池县,逢赞皇公,蒙被安慰,送至梁州,兴与一老僧相随。彼有 金十两,谓兴曰:“吾有金,可为负,至蜀共分。”兴曰:“此危 身物,佛又不许,不可将行。若不信者,善恶应验。”遂舍 而独往。彼持金者至三泉县,逢贼致死。既至蜀川,年 满进具,常行兰若头陀乞食。智舜律师当衢讲匠,依 听五遍,便能覆述,每有异见,舜深奇之。后至京师,首 律师下伸大义。后还蜀川,广听经论,不爽光阴。又于 江禅师下禀受禅道,以为征心要术也。自舜没后,接 构律筵,每年讲席,极为稽引,三十二十度来请者,方 许。开宗每叹云:“佛法渐替,轻慢日增,余不敢轻,所以 为重法故尔。即以殷勤郑重,为善法种子,若无此种, 何由可遇?”所以每讲律部,及发菩提心,以此励众。听 者垂泣恩诲。兴待众涕泣,静已久久,方令唱文,如此 非一,四远来投无客主。兴知都维那,于时官府急切 不许客住,诸寺无停者咸来,即安抚寺主曰:“依官制 不许,何得停之?”兴曰:“官不许容针,私容车马,寺主岂 不闻耶?”寺主大怒曰:“年少不用我语!”兴曰:“此三宝也。 敬则见善,嫌则感恶。”寺主愤恚还房,眼看袈裟不见。 又往三门王家会受饭,谓言是血食人喻之,竟不食。 返寺向兴忏悔。寻终行兰若时,鬼来恼乱,兴出绳床, 鬼退为受三归。已,为礼佛名,鬼亦随礼。贞观中,青城 戴令来慕,欲与兴同房宿。夜中眠,惊走出房外,云见 一赤衣僧执杖打背,云“何因在此宿?”以火照背,如三 指大,隐轸赤色,因求悔过。兴遇疾甚,闻室中音乐声, 自念:“我所求者,本在佛果,不愿人天,所愿不虚,诸有 魔乱,自应消灭。”言已声灭,自此便差。常礼千佛,日别 一遍。永徽三年,元奘法师送舍利令供养,兴获已,于 房内立道场,发正愿曰:“若一生传法,井礼贤劫千佛, 如契圣心,请放光明。”如语一室。并为金色,弟子咸见。 以显庆四年月日终于福胜,春秋六十有七。兴自在 道,行节在怀,昼夜恒坐,曾不偃亚。未尝诣市,不受别 利。乞食之外,不出寺门,不乘畜生,不服非法。益部五 众,敬而重之。

惠旻

[编辑]

按《续高僧传》:“惠旻,字元素,河东人。志性方直,操行不 群,仁爱汎洽,禀自天性。道振三吴,名流七泽。情好幽 居,多处岩壑。九岁出家,勤精洁业,诵《法华经》,期月便 度。十五听法回向寺新罗光法师成论,率先问对,秀 逸元宾。命覆幽宗,耆宿同悦。年十七,赴请还乡海盐 之光兴寺,讲《法华经》。听众云翔,咸陈嘉瑞。异香弹指”, 屡结空中。受具之后,从竹园寺志律师禀承《十诵》,文 理清通,傍讯诸部,志公将渐,学徒用委。丧事云毕,东 入会稽,至剡礼石佛天台,游讲肆,数年还吴,止通元 寺,结徒励业,一十七年不出寺门,无窥别请。元始要 终,布衣蔬食,庆吊既绝,谈谑斯亡。隋末崩离,吴中饥 馑,道俗逃难,避地东西。乃守死不移,禅诵无辍,鸟集 无扰,兽群不乱。苏州总管闻嗣安迎请出山,固辞不 往。重使再请,不获而赴。时刺史李廉、薛通、王荣等,深 相器重,永崇供觐,而怀志栖隐,终日戚戚,“闻公《通鉴》, 不可夺也。”乃送入华亭谷,干山立寺。行道数年,地唯 下湿,蚊虻甚多。恐致损伤,将事移止。大唐开化,法事 通流,更入海虞山隐“居二十馀载,远方请业,常百馀 人。地宜梓树,劝励栽植数十万株,通给将来三宝。功 德中年,别于南润,止一草庵,两兔一彪,相亲同止,内 外盘游,无相陵恼。至于禽兽神祇,请受归戒。叙其事 绩,未可具也。”苏州都督、武阳公李世嘉,遣书降使,频 请不赴。贞观十九年,刺史江王,因国度人,行道之次, 请令出山。王欲受戒,施衣传诸香供,并固让,诸德不 授不纳。辞退山泉,逍遥自翫。凡讲经律、菩萨戒、《成实 论》,数各有差,古律旧疏有陋失者,皆删正而通畅焉。 著《十诵私记》十三卷,《僧尼行事》二卷,《尼众羯磨》两卷, 《道俗菩萨戒义疏》四本。受业学士传化者二十馀人。 以贞观末年八月十一日旦终于所遁,春秋七十有 七。未终三日,异香满寺,举众怪问,曰:“吾后日当去矣。 生死,人之常也。”《寄世本》若行云:“慎无哭泣。各念无常, 早求自度。丧事殡葬,律有恒仪。碑志饰词,一不须作。 能依此诀,吾何言矣!”斯固临终不挠,可谓坚贞者矣。

明导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明导姓姚氏,本吴兴人,因官歙州,遂家 于彼。幼叶雅调,与众不群。隋末丧乱,二亲崩殁,发心 出家,意存护法。所在寻逐,弥勤戒检。以贞观初,行达 陈州,逢敕简僧,唯留耆宿。导以德声久被,遂应斯举。 虽蒙荣问,意所遗之。乃叹曰:“出家弘济,务存许道,岂 以名贯,拘滞一方?”乃翻然远征,弃掷寺宇。至烁砺二 师座下,餐禀幽奥,未盈凉暑,声闻超挺。因令覆述,纵 达无遗,学门义侣,莫不推挹。自诸寺结憾讼及道俗, 牵连不决,皆请通之。及导面往,吐言惬伏,皆叹其善 达无诤,权导不思之力也。龙朔二年,道行夙彰,奉敕 别住东都天宫寺。麟德元年,上造《老子像》,敕送芒山, 仍令洛下文物备列。时长吏韩孝威妄托天威黄巾 扇惑,私嘱僧尼,普令同送。威遂勒州部二十二县五众,通集洛州,各事幢幡,克日齐举。导出众对曰:“佛道 二门,由来天绝。邪正位殊,本自硕异。如何合杂,雷同 将引?既无别敕,不敢闻命。”威大怒曰:“是何道人,辄拒 国命!”乃使人脱导袈裟,将行禁劾。导曰:“袈裟敕度所 著,非敕不可妄除。无敕令僧送道,所以不违国命。”威 怒曰:“道人有不送天尊者出。”导即挺身独立,预是僧 尼同时,总往导所。威怒曰:“道人欲反。”导应声语六曹 官人曰:“长吏总召僧尼唱反,此则长吏自反,众僧不 反,须告御史。”导等一时崩出,威大忙惧,降阶屈节,惭 谢而止。以斯抗御,季代少之。因僧大集,简试度人,天 宫饷食过中,乃至僧有不量时景者,取而进啖。导曰: “诸大德并佛法遗寄,天下楷模,非时之食,对俗而啖。 公违法律,现法灭缘,冒罔圣凡,一至于此。”众并愧之。 因索水清漱,月馀不食,悲慨正法,凋沦相及。道俗苦 劝,方及进饼。以斯量之,故以护法之士不顾形有者, 代有人焉。今年六十馀,东夏英髦,一期咸集,导于清 众,有高称焉。

昙光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昙光姓张氏,汴州人。自幼及长,洁志清 范,诸有胜徒,莫不登践。于砺、烁两师,听受成教。逮至 立年,盛明律藏,命宗章义,是所推崇。砺叹曰:“使吾道 流河右,诚此人乎?”又往玉法师所,听《法华地论》,高达 胜乘元理,权实坦然。又往嵩岳相禅师学修止观。因 屏绝尘恼,不羁名利。会东都盛德,须有住持,以光有 素德,景行难拥,遂敕召住天宫寺。又以教受新成,众 徒胥集,纲管之任,非人不传,因又召为寺之上座。绥 抚清众,不肃而成。然而汎爱之诚,终古罕类,四方律 学,莫不谘询。故其房宇,门人肩联踵接,成就所举,远 近遵承。西明寺律师君度,奕奕标举,一时俊烈,亦光 之所进也。今麟德二年,东都讲说,师资导达,弥所钦 羡焉。试为论曰:自法王之利见也,将欲清澄二死,剪 除三障,所以张大教网,布诸有流。虽复惑累增繁,起 唯三业,随业设教,三学兴焉。戒本防非,谅符身口,定 惟静乱,戒约心源。慧取闲邪,信明殄惑,三法相假,义 形圣量。是故论云:“戒如捉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贼 谓烦惑,不可卒除,功由渐降,故立斯旨,莫非戒具定 修,深知障惑,明智观察,了见使缠,我倒既消,诸业不 集。推其本也,则净戒为功;举其治也,则正慧为德。经 美能生,岂不然矣!是使五乘方驾于戒道,众圣肩随 于行衢,垂福祐于四生,广绍隆于万载。非夫戒德,何 以懋哉?粤自金河累言,爰始灵山集法,时尊厚味,道 被淳源。虽复设教不伦,互裁轻重,奉者无乖,会圣体 意,两不相非。然夫上座大众创分结集之场,五部十 帙流宗百载之后,备列前传,部执等陈。且自律藏久 分,初通东夏,则萨婆多部《十诵》一本最广弘持。实由 青目律师敷扬晋世,庐山慧远赞击成宗。尔后璩颖 分镳而命路,祐瑗波腾于释门,澄一江淮,无二奉矣。 而恨受遵《四分》,随依《十诵》,可为商之。其次传本,则昙 无德部四分一律,虽翻在姚秦,而创敷元魏。是由赤 髭论主,初乃诵传,未展谈授,寻还异域,此方学侣,竟 绝维持,迩及覆听,方开学肆。有宋文世,弥沙塞部五 分一本,开译扬都,觉寿所传,生严其笔,文极铺要,深 可弘通,郢匠辍斤,流味无日可为。悲夫!虽闻海滨披 述,汾愿剖词,登往搜求,名实乖爽,可惜华典,虚度神 州。迦叶遗部《解脱》一本,梵叶久传,无人翻度。唯出戒 本,在世流通,等聚馀宗,更无异辙。世该妄习,偏备愚 丛,婆麤罗部律本未传,藏中见列。僧祇部者,乃是根 本大众所传,非是百载五宗生也。统叙五部支分,此 方已获其“四。若据摄末从本,则二部是其所宗,此方 已获其一。自馀群部,多是西域贤圣缵述行事,其中 类聚,自分区别,缘叙难裁,略言之矣。”惟夫慧日已沉, 法流方被,众行之重,无越斯经。谅由附相束情,心事 易准,动静科据,有契威容,凡愚妄习,睹相弘善,故律 缘制,斯致罕乖。试详讲导开士,特奉明人,见想“纷驰, 互程神略,部别废立,取舍难恒,学观未张,易为开举。 何以明耶?至如受具一法,三圣元基,部各陈要具,舒 随相异,宗会受事,类星张,当受明随,同犹合契。考夫 行事之土,则乡壤部分;穷其受戒之源,宗归四分。”今 则隋学陈相,不祖先模,抑断是投,妄情斯记,可谓师 资训𡙇,教授无功,亦是愿行道殊,机见互僻,斯之糅 杂,二百馀年,岂不以传道失人,故使颂声流掷?今则 混一唐统,普行《四分》之宗,故得终始受随,义难乖隔, 摄护虽广,其源可寻。自初开律释,师号法聪,元魏孝 文,北台扬绪,口以传授,时所荣之。沙门道覆即绍聪 绪,缵疏六卷,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斯时释 侣道味犹淳,言行相承,随闻奉用,专务栖隐,不暇旁 求。魏末齐初,惠光宅世,宗匠跋陀,师表弘理,再造文 疏,广分衢术,学声学望连布若云峰。行光德光荣,曜 齐日月。每一披阐,坐列千僧,竞鼓清言,人分异辩,勒 成卷袠,通号命家。然光初禀定宗,后师法律,轨仪大 圣,徽猷具焉。所以世美斯人,行解相冠,诚有从矣。有云:晖、愿三宗律师蹑踵传灯,各题声教。云即命初作 疏九卷,被时流演,门人备高东夏。晖次出疏,略云:“二 轴要约诚美,蹊径少乖,得在略文,失于开授。”然云勇 于义宗,谈叙诚博。晖则核切词相,法聚推焉。世该首 尾,信探风骨。汾阳、法愿眄视两家,更开甍穴,制作抄 疏,不减于前。弹纠核于律文,是非格“于事相,存乎专 附,颇滞幽通。化行并塞,故其然也。”其馀律匠理洪隐 乐、遵深诞等,或陶冶郑、魏,或开疆燕赵,或道达周秦, 扬尘齐鲁,莫不同师云术,齐驾当时,虽出钞记,略可 言矣。而遵开业关中,盛宗帝里,径律双授,其功可高 于时。世尚僧祇,而能间行,《四分》登座,引决,其从如流, 勍敌,每临衔箭而返。然遵一其神志,声色不渝,由是 人法归焉,可谓行之及也。智首律师,承斯讲授,宗系 诚广,探索弥深。时属云雷,接统传化,学门远被,制述 全希,岂非博赡百家,共师一轸,虽欲措笔,无词可通。 属有砺亮行判,烁胜藏兴。或传道于东川,或称言于 南服。其中高弟,无越魏都。制疏乃行,其绪诚少。馀则 名擅“一方,盖无笔记。而复化行艰阻,多翳时心,岂不 以制在篇初,故陷者恶闻其失。呜呼!律为法命,弘则 命全。”今不欲弘,正法斯灭,又可悲之深矣!观夫定慧 两藏,理在通明;戒律一宗,申情缠事局事。则纷披杂 集,前后异条,开制适缘,举例宁准?《论馀》两藏,义在潜 通,达解知微,名为会正。所以天仙小圣,逗机明道,互 说精理,开明慧务,俱称至教,印定成经。若据律宗,唯 遵佛诲,大小诸圣,不妄传扬。斯何故耶?良由教限内 众,轨躅常仪,僧宝可钦,非馀训勖。自非位极至圣,谁 敢厝心?是以《文》云:“吾尚不以众僧付于身子,况馀人 乎?”故所制重轻,皆遵成教,纵有疑问,还委佛通。虽著 论详述而不作,是使遗言。四命,戒为大师,三集法轮, 先弘斯典,论称法寿,岂虚也哉!昔鹤树已前,持律者 众,其中高者,牛王最初。往业未夷,徙居天室,其次接 绪,号优波离。五百献功,奉持为上。致使四十馀载,七 众宪章,随犯科要,多因面结。至于持犯通塞,征举治 仪,皆命显扬,委其监护。虽复二十四依,通传正轨,楷 模后叶,必祖斯文。暨乃东川,创开戒业;曹魏嘉平,方 弘具戒。尔前法众,同号息慈,师弟乃闻,才移俗耳。行 羯磨也,凭准法护之宗;论布萨也,翻诵僧祇之戒。教 纲初启,随得奉之,未可怪也。西晋务法,稍渐纲猷,中 原丧乱,干戈竞接。洛邑凋残,渭阴荒烬。竺护、青门之 众,可卷而怀;康会黄武之徒,未足收采。重以孙皓苛 虐,元焘不仁,拥寺列兵,虔刘释种。平城之侧,高尚覆 尸;黄河之涘,梵僧捐宝,投骸靡厝,法律宁通,时会弥 天,恢张仪范,僧众常则,皆约戒科,兵饥交贸,网制严 密。故安举三章,且救时要,摄缘成济,得其务焉。但教 缺未弘,必假传授,《鼻柰》耶律,初是安通,文极疏略,粗 知大旨。审其正则,诚所未闻。弘“在人乎,安当斯寄?”其 后远睿愿翼,成习门风。秦晋两邦,昌明法化,诚其力 矣。自斯厥后,南北两分,住持位别,各程纲目,互举清 徒。故有摄岭栖霞,弘明净地,泰山灵隐,建立戒坛。应 供列雁行之僧,叙戒闻重受之夏,即其事也。若夫人 法交映,则行解相扶。有昧则绝纽当时,无德遂埋神 于地。故世中迷学,其流四焉。试略举之,想当迷责。乐 大乘者,志尚浮虚,情专贪附,故有排委戒网,捐纵威 仪,见奉律者轻为小乘,毁净戒者重为大道,便引“黄 叶是真金之喻,木马非致远之能。”诃斥排抵,如捐草 土,皆由行缺于身,尘染纲领,耻己不逮于清达,慢己 有累于严制。遂即回情学大,开展心胸,陵轹声闻,褒 扬菩萨,通情则恐投于坑阱,取解则曲媚于门闾。如 斯怀挟,未曰伦通,以此求心,心可知矣。何不广读大 乘,开张慧路,征延圣意,有附尘焉?是以《胜鬘》所谈,女 人之起行也,犹知毗尼即大乘学;《地持》所明,初心之 具修也。尚识律仪即菩萨藏。何况谙达理教,体化知 神,解不谢于上贤,行宁亏于下众?必行有乖,解非解 也。得语而不详义,弃智而从诸识,生死无涯之俦,固 难述矣。流俗常事,三省而加九思;出世所诠,四依之 与八正,降斯以往,未足言哉!是知大小两教,随相摄 修,并在离著,岂唯封执?若存此计,与外不殊;半满经 论,皆陈此过。戒之受也,但启虚愿之门;戒之随也,须 遵实行之务。知受而不明,随修愿而无其行。可谓只 轮无转于地,折翮有坠于空。信哉!世有鄙斯戒者,皆 为烦累形神,弊其持犯,故同轻削,指为小道,小可捐 也,宜即舍之。矜重情多,缄言无报。诚以摄御门学,非 戒不弘;相善任持,非戒不立。其犹行必涉户,言必有 由。故名利将及,争位夏而敛容;师授尊模,趋坛场而 整带。岂非贪决情勇,览戒奉以为师,行绝纲猷,委戒 填诸沟壑,专志在于本毒,去取匠于方寸,用斯弘济, 诚未敢闻。此则爱大憎小,为迷一也。若能关键身口, 附相摄持,虚荡虑知,体道怀德,则安远光凭,斯其人 矣。世学诸论,词数区分,傍大乘而通小径,委本筌而 寻章句。时连界系,乍别色心,一行六历之相摄,名教 频繁之包富,圣别为存道行,凡学止在名誉。于是仇讨终身,博综词义,轻蔑戒诰,陵犯色声。邪说富于唇 吻,邪求满于胸臆。谓捧钵为钝丁,号持瓶为竖子。半 月说戒,唯列麤言;衣钵受持,极成烦碎。遂即颠倒形 服,雷鼓言声,侮弄尊仪,斜眄经律。故使衣药受净,永 绝其身;戒约住持,生缄其口,斯岂不闻于本业乎?知 业则不然也。但腾焰于舌端,曾未图为心约。此则尊 高矜伐,贱委本基,为迷二也。若能深讨,使性妙识,治 能念动,唯见我人事对,但明尘识,则未悉何贤当斯 目也。惠休论士,树以风声,然其专大探小,腾实复光 其美。又有行福末凡,禀素疏野,广读多诵,情见特隆, 偏略戒科,“谓讲生倒不如。常饮淳乳,饱我心神,静处 幽闲,何过相及。”斯皆靡闻教行,动事疑迟,不学无知, 随念交集。所以每读听采,坐死群僧,就务钻研,其人 无几。学犹不解,况不学乎?牛毛麟角,颇为近实。又有 成树塔寺,缮造田园,举臿牵材,未由物命;燎原溉隰, 岂避生灵?唯恐福业不成,实未怀诸慈恻。是则不闻 大圣之明诫也。《十诵》三相,正在斯人,或谓为福行罪, 功过相补,是又不闻律缘之初禁也。缘修佛堂,方制 地戒,意在随念,附相策心,不惟事业,无益之咎。故世 思微务静之士,招引实希;躁扰经营之夫,腾掷者众。 麤法易染,妙理难弘,为迷三也。若能依准教行,不越 常刑,贤圣所同,实当弘护。至如澄寺九百,神道映于 赵都;远林不刊,戒德流于晋世:可龟镜矣。专门奉律 之客,立志贞梗之夫,薄诵戒缘,粗知文句。时登九座, 引众阐扬,慢水覆心,更无依学,是则不闻明律师之 清诫也。法身成具,方免师资。今乃易从止足,未思弘 赡,鱼睨云汉,爵跃僧伦。惟我律师,馀皆师律。顾诸经 论,事等石田,针膝高名,约同稊稗,知法世寡,谁辨薰 莸?任纵科治,是非一乱,轻重由其量处,祸福自其心 神,出语成形,曾无再覆。传而不习,礼门所轻;习而不 经,释宗所诫。何异读《礼》而存倨傲,诵《易》而忽阴阳?勗 哉斯言,令终宜始。但以时遭像季,法就浇漓,律部邪 缘,宗仰繁矣。并由本寻学语,义旨诵文,掐纸签述,题 鞭记,赏有则依,阙则绝言,纵有异征,取通无路,便言 律无正断,故是前圣开听,遂即冒世轻生,漫行章句, 饮杏汤者为清斋,畜钱宝者为小犯。坐具无劳截净, 钵量未必姬周。斯皆强于铅刀,易取思齐,其迷四也。 若能广寻群典,备阅行藏,挹酌四印,照融三制,临机 剖断则文理相循,括举例则物我同晓。如斯御众,世 有人哉!寻夫戒律之筌,筌于持犯;定慧之学,恒务在 治。能治则乱惑可销,能持则神机清远。馀外浮游章 句,等捐月而执指端;矜诞教相,同咏药而迷愈疾。论 者试开四学,终坠两迷非言何以致词?词列惑心宁 尽?故经陈曰:“种种法喻,咸存离著。”律又述云:“常尔一 心,念除诸盖。”固复怀“斯诫叙,微有箴铭,将用体镜如 流,且复昭彰于后耳。”

昙选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昙选姓崔,高阳人。神慧谲诡,不偶时俗。 虽博通经术,而以《涅槃》著名,不存文句,护法为怀。晚 住并部兴国寺,川邑奉之,以为师傅。每有众集,居于 座元。酬问往还,以系节为要。吐言开令,宏放终古。僧 侣乃多,莫敢摧挫,时人目为豹选者也。及杨谅逆节, 中外相叛,招募军兵,缮造牟甲,以兴国寺为甲坊,以” 武德寺为食坊,后于武南置阵,杨素败之。官军入郭, 搜求逆党,总集诸僧,责供反者。僧等辞曰:“王力严切, 不敢遮约。”素曰:“有几僧谏王被杀,而云王力严切,此 并同反,不劳分疏,可依军法选。”时在众,不忍斯祸,乃 出对曰:“比佛法陵迟,特由僧无有德可以动俗,致有 乱阶结聚,不能诲以忠信。此诚如公所教。今被理责, 陷身无地。”素乃舒颜曰:“僧等且还。”留向对僧,拟论机 务,自尔昼参军务,开豁诸僧,晚还寺宿。不久炀帝下 敕,通被放免,故合众获安,诚其功也。及大业末岁,兵 饥交接,四方游僧,寄食无地。兴国虽富,俭啬者多。每 食时,禁门自守,客僧拥结,终不之前选不胜灭法,愤 激身心。每日拄杖在门,驱趁防者携引羁僧,供给钵 器,送至食堂。众多是其子弟,不敢违逆。由是众开僧 制,许选停客,自馀不得。然其慈济之深,感激府俞。房 内廓然,财物不积,惟置大钵一口,每日引诸乞儿所 得食,调总钵中。选请食分,亦和其内,杂为𫗴粥,便行 坐乞人手自斟酌。见其䍀缕皴错,形容癯瘦,流泪盈 脸,不能自胜。选亦依行受粥而食。日别如此,遂及有 年。皇运伊始,人情安泰。义兴新寺法纲大张,沙门智 满、当涂众主,一川乡望。王臣倾重,创开诸宇,严位道 场,三百馀僧,受其制约。夏中方等,清众肃然,风声洋 溢,流闻遐迩。选闻之,乃诣其寺庭,满徒闻来,崩腾下 赴,告曰:“卿等结聚,作何物在?依何经诰,不有冒罔后 生乎?”满曰:“依《方等经》,行方等忏。”选曰:“经在何处?将来 对读。”遂将一卷来。选曰:“经有四卷,何不一时读之?”沙 门道绰曰:“经文次第,识不俱闻。”选曰:“吾识可共尔识 同耶?但四卷齐读,文言未了,便曰:‘依咒灭罪耳。可罢 之’。”又曰:“自佛法东流,矫诈非少。前代大乘之贼,近时弥勒之妖,诖误无识,其徒不一,闻尔结众,恐坏吾法, 故力疾来问。虽尔手把瓶子,倚傍犹可。”遂杖策而返。 武德八年,遘疾淹积,问疾者充牣房宇,乃尸卧,引衣 申脚曰:“吾命将尽,何处生乎?”名行僧道绰曰:“阿阇黎 西方乐土,名为安养,可愿生彼。”选曰:“咄!为身求乐,吾 非尔俦。”绰曰:“若尔,可无生耶?”答曰:“须见我者而为生 乎?”乃潜息久之,不觉已逝,时年九十有五。道俗哀惨, 送于西山之阴。传者亲往其寺,不及其人。观其行事 遗绩,庶可澡雪形心,顿祛鄙吝。叔绪护法开士,抑斯 人乎?

法通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通,龙泉石楼人。初在隰乡,未染正法。 众僧行往,不达村闾,如有造者,以灰洒面。通虽处俗, 情厌恒俗。以开皇末年,独怀异概,超出意表,剃二男 二女,并妻之发,被以法衣。陟道诣州,委僧尼寺。时有 问者,通便答曰:‘我舍枷锁,志欲通法’。”既达州寺,如前 付嘱,便求通化寺明法师度出家,于即游化稽湖,南 自龙门,北至胜部,岚石汾隰,无不从化。多置邑义,月 别建斋。但有沙门,皆延村邑。或有住宿,明旦解斋,家 别一槃,以为通供。此仪不绝,至今流行。河右诸州,闻 风服义。有僧投造,直诣堂中,承接颜色,譬若亲识。故 通之率导,其德难伦。曾行本邑,县令逢之寺,问:是何僧? 答云:“山客。”令乃禁守,不许游从。通即绝粒竭诚,绕狱 行道。其夜听事,野狐鸣叫。怪相既集,通夕不安。及明 放遣。通曰:“我绕狱行道,正得道理,如何见放?”经日不 食,夜又狐鸣。官庶以下,莫不震惧,苦劝引挽,方从其 请。尔后巡行,无时宁舍。曾投人宿,犬咋其胫,寻被霹 死,风声愈显。后卒于龙泉。余以贞观初年承其素迹, 遂往寻之。息名僧纲,住隰州寺,亲说往行,高闻可观, 欣其馀论,试后披叙。夫以高世之量,随务不伦,统其 大归,莫非通道。所以九十六部,兼邪正之津途;一十 七群,现机缘之化迹。故能光开佛日,弘导尘蒙,摄迷 没之鄙夫,接戒浊之浇首,并得开智清悟,通圣革凡, 弘道利生,于是乎在。今有不达之者,同世相轻,睹其 家业丛杂,阅其形骸尘弊,遂则雷同轻毁,曾不大观, 由之自陷,备于成教。故《文》云:“不观法师种姓形有,但 受其法,开我精灵。”斯言可归,通有之矣。

明瞻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明瞻姓杜氏,恒州石邑人也。少有异操, 所住龙贵村,二千馀家同共高之,传于口实十四,通 经十七《明史》,州县乃举为进士。性慕超方,不从辟命, 投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师密异其度,乃致书与 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令其依摄,专学大论。寻值法 灭,藏形东郡。隋初出法,追住相州法藏寺,而立志贞” 明,不干非类,正业之暇,了无他涉。内通大小,外综丘 坟,子史书素,情所欣狎。将事观国,移步上京。开皇三 年,敕召翻译,住大兴善。众睹德望可宗,举知寺任。辞 而不免,便纲管之。大业二年,帝还京室,在于南郊,盛 陈军旅。时有滥僧染朝宪者,事以闻上。帝大怒,召诸 僧徒,并列御前,峙然抗礼。下敕责曰:“条制久颁,义须 致敬。”于时黄老士女,初闻即拜,唯释一门,俨然莫屈。 时以瞻为道望,众所推宗,乃答曰:“陛下必欲遵崇佛 教,僧等义无设敬。若准制返道,则法服不合敬俗。”敕 云:“若以法服不合宋武,为何致拜?”瞻曰:“宋氏无道之 君,不拜便招显戮。陛下有治存正,不陷无罪,故不敢 拜。”帝不屈其言,直遣舍人语僧:“何为不拜,如此者五, 黄中之族”,连拜不已,唯瞻及僧长揖如故。兼抗声对 叙,曾无惮慑。帝乃问“向答敕僧是谁?录名奏闻。便即 视拟戮请僧。”合众安然而退。明旦,有司募敢死者至 阙陈谢,瞻又先登。虽达申逊之词,帝夷然不述。但下 敕于两禅定各设尽京僧斋,再遗束帛,特隆常准。后 回跸西郊,顾京邑语朝宰曰:“我谓国内无僧,今验一 人可矣。”自尔频参元选,佥议斯属。下敕令住禅定,用 崇上德故也。众以瞻正色执断,不避强御。又举为知 事上座,整理僧务,备列当时。大唐御世,爰置僧官,铨 拟明哲,允坼无滞。贞观之初,以瞻善识治方,有闻朝 府,召入内殿,躬昇御床。食讫,对诏广列自古以来明 君民主制御之术,兼陈释门大极,以慈救为宗。帝大 悦,因即下敕,“年三月六,普断屠杀行阵之所,皆置佛 寺。”登即一时七处同建,如“豳州昭仁、晋州慈云、吕州 普济、汾州弘济”、“洺州昭福、郑州等慈”、洛州昭觉,并官 给匠石,京送奴隶,皆因瞻之开发也。又私以每年施 物,常饭千僧,《大乘经论》,须者为写,岁恒不绝。为报母 恩,及暮齿将临,山栖是造,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 焉。京辇归信,远趣于林,问道奉戒,又繁常昔。乃自惟 曰:“摄心归静,犹自烦乎?试纵馀龄,更还京邑。”少时遇 疾,犹堪疗治,乃曰:“吾命极矣,可悬一月,枯骸累人。”乃 延诸大德就兴善寺设斋辞决。房杜仆射举朝毕集, 具赍助供,䞋锡山积,瞻通大舍,忏辞告别。即日力杖 出京,返于智炬,竭诚勤住,想观西方,心道明利。告侍

者曰:“阿弥陀佛来也。”须臾又云:“二大菩萨亦至,吾于
考证
《观经》,成就十二,馀者不了。”既具诸善相,颜貌怡然,奄

尔而逝,春秋七十。即贞观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时 以预记之验,知命存乎初。未终前,遗令焚身,及阇维 讫。乃见骸骨圆全。都无缝道。当其顶上。紫色晔然。遂 瘗于岩下。

慧乘附道璋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乘,俗姓刘氏,徐州彭城人也。其先炎 汉之绪。祖欣,梁直前将军、琅琊太守。父雅,陈兵部郎 中。叔祖智强,少出家,陈任广陵大僧正,善《闲成论》及 《大涅槃》。乘年十二,发心入道,仍事强为师,服膺论席, 备探精理。十六启强曰:‘离家千里,犹名在家沙门也。 诸广游都鄙,流诸耳目’。强从之,便下扬都,听庄严寺” 智爝法师成实,爰始具戒,即预陈武帝仁王斋席,对 御论义,词辩绝伦,数千人中,独回天眷。至四月八日, 陈主于庄严寺总令义集,乘当时竖佛果出二谛外 义。有一法师,英侠自居,擅名江左,旧住开泰,后入祇 洹,乃问曰:“为佛果出二谛外,为二谛出佛果外?”乘质 云:“为法师出开泰,为开泰出法师?”彼曰:“如鸳鸯鸟不 住圊厕。”乘应声曰:“释提桓因不与鬼住。”彼曰:“鸠翅罗 鸟不栖枯树。”乘折云:“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于时爝公 处座,叹曰:“辩才无碍,其锋难当者也。”躬于帝前赏天 柱,纳袈裟。由是令响通震,邻国斯传。陈桂阳王尚书 毛喜、仆射江总等,并伸久敬,咸慕德音。属陈季道离, 隋风远扇,太尉晋王于江都建慧日道场,遍询硕德。 乘奉旨延住,仍号家僧。后从王入朝,频蒙内见。时净 影、慧远道声扬播,由来不面,因过值讲,即伸言论,义 高词丽,声骇德徒。远顾曰:“何处吴僧,唇舌陵人,复岂 愈此。”王闻之,弥敬其词辩。时慧日创立,搜扬一化,并 号龙象,咸开义门。既爰初盛集,法轮肇驾,王乃请乘, 尽心“言论,不有见尊致结。既承资蓄,纵辩无前,折关 陈款,皆倾巢穴,甚称王望,别赏帛百段。”暨高祖东巡 岱宗,銮驾伊洛,敕遣江南吴僧与关东大德昇殿竖 义。乘应旨,首登命章,对论巧问,勃兴,切并纷集,緃横 骆驿,罔弗丧律亡图。高祖目属称扬,群英叹异。开皇 十七年,于扬州永福寺建香台一所,庄饰金玉,绝世 罕俦。及晋王即位,弥相崇重,随驾行幸,无处不经。大 业六年,有敕郡别拣三大德入东都,于四方馆仁王 行道,别敕乘为大讲主,三日三夜,兴诸论道,皆为折 畅,靡不泠然。从驾。张掖蕃王毕至。奉敕为高昌王麹 氏讲《金光明》,吐言清奇,闻者叹咽,麹布发于地,屈乘 践焉。至八年,帝在东都,于西京奉为二皇,双建两塔, 七层木浮图。又敕乘送舍利,瘗于塔所。时四方道俗, 百辟诸侯,各出名珍,于兴善寺北天门道南,树列胜 场三十馀所。高幢华盖,接影浮空,宝树香烟,望同云 雾。迎延灵骨,至于禅定。佥共请乘,《开仁王经》,化洽士 庶,正道自登,咸嘉赏赞。十二年,于东都图写龟兹国 檀像,举高丈六,即是后秦罗什所负来者。屡感祯瑞, 故用传持。今在洛州净土寺。会隋室分崩,唐皇御历, 武德四年,扫定东夏,有敕:“伪乱地僧,是非难识。州别 一寺,留三十僧,馀者从俗。”上以洛阳大集,名望者多, 奏请二百许僧住同华寺,乘等五人敕住京室。于时 乘从伪郑,谓被牵连,主上素承风问,偏所顾属,特蒙 慰抚,命住胜光,秦国功德,咸归此寺。武德八年,岁居 协洽,驾幸国学,将行释奠,堂置三座,拟叙三宗,众复 乐推,乘为导首。时五都才学,三教通人,星布义筵,云 罗绮席。天子下诏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 宜崇客礼。今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当尔之时,相顾无 色,乘虽登座,情虑莫安。今上时”为秦王,躬临位席,直 视乘面,目未曾回,频降中使十数教云:“但述佛宗,先 敷帝德,馀一无所虑。”既最末陈唱,谛彻前通,乃命宗 云:“上天下地,荣贵所资,缘业有由,必宗佛圣。今将叙 大致,理具礼仪,并合掌虔跪,使师资有据。”声告才竟, 皇储已下爰逮群僚,各下席胡跪,伫聆逸辩。乘前宣 帝德云:“陛下巍巍堂堂,若星中之月”云云。次述释宗。 后以二难,双征两教,元梯广布,义网高张,莫不蹑响 风驰,应机云涌。既而天子回光,敬美其道,群公拜手, 请从弘业。黄巾李仲卿结舌无报,博士祭酒等束体 辕门。慧日更明,法云还布。当又下诏问乘曰:“道士潘 诞奏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 道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弟。 故《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云:“体解大道,发无 上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音翻之无上大道。若以 此验,道大佛小,于事可知。《乘报略》云:震旦之与天竺, 犹环海之比邻州,聃乃周末始兴,佛是周初前出。计 其相去二十许王,论其所经三百馀载,岂有昭王世 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勾虚验实,足可知也。仲卿向 叙道者,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中,炜焕 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不言周时之老聃也。且五帝之 前,未闻有道,三王之季,始有聃名。汉景已来,方兴道 学,穷今讨古,道者为谁?案七籍九流,经国之典,宗师 《周易》,五运相生,既辟两仪,阴阳是判。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于事可明,阴阳在生 有验,此理数然也。不云有道,先天地生,道既莫测,从 何能生佛?故《车引》云:“在己为德,及物为道。”殷仲文云: “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言得孝在心,由之而成也。”《论衡》 云:“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道。”道德也者,为若此矣。卿 所言“道,宁异是乎?若异斯者,不足归信。岂有头戴金 冠,身被黄褐,鬓垂素发,手把玉璋,别号天尊,居大罗 之上,独名大道,治玉京之中,山海之所未详,经史之 所不载。大罗既乌有之说,玉京本亡是之谈。”言毕下 座,举朝属目。此时独据词宗馀术,无为而退,一席扬 扇,万代舟航。可尚可师,立功立事。近假叨“幸之力,远 庇护念之恩也。”贞观元年,乘以衔荷持命,义须崇善, 奉为圣上于胜光寺起舍利宝塔,像设庄严,备诸神 变,井建方等道场,日夜六时,行坐三业。以贞观四年 十月二十日终于旧房,春秋七十有六。门人道璋,先 奉遗告,于南山谷口焚之,私敛馀灰,还于胜光起塔。 沙门法琳为制碑文,唯乘释蒙据道护法为心,抚物 恤穷,弥留情曲,而词辩无滞,文义俱扬,翻译若流,有 逾宿诵。此之一术,殁后绝踪,而身历三朝,政移六帝, 频昇中殿,面对天颜,神气萧散,映彻墙仞,自见英德, 莫不推焉。又卿士王公,妃嫔庶族,皆禀淮香,申明供 礼,所讲《涅槃》《般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各数十遍。 璋即乘之犹子也,少所恭奉,立性诚悫,偏能呗赞,清 啭婉约,有势于时。每为都讲,亦隶伦则。京邑后附,多 响其尘云。

智实附普应 法行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实,俗姓邵氏,雍州万年人也。童稚之 时,襟期超异,预有谈论,必以佛理为言。先十一出家, 住大总持寺,听叙元奥,寺众器之。随以小缘,而能通 畅宏远。自《涅槃》《摄论》《俱舍》《毗昙》皆镜其深义,开其关 钥。兼以思力坚明,才气雄毅。武德之岁,初平郑国,三 大法师惠乘、道宗、辩相等西赴京师。主上时为秦王”, 威明宇内,志奉释门。乃请前三德并京邑能论之士 二十馀僧,在弘义宫通宵法集。实年十三,最居下座。 上命令对论,发言清卓,惊绝前闻。新至诸僧,无敢继 响。上及诸王异声同叹曰:“此小师最俊烈,后必绍隆 三宝矣。”实眉间白毫可长数寸,光映颏颡,沙门吉藏 摩其顶。𪭺其毫曰:“子有异相,当蹑迹能仁。恨吾老矣, 不见成德。”武德七年,猃狁孔炽,屡举烽爟,前届北地, 官军相距。有僧法雅,夙昔见知,武皇通重,给其妻媵, 任其𠍴溢,僧众惘然,无敢陈者。奏请京寺骁悍千僧, 用克军伍,有敕可之。雅即通聚简练,别立团队,既迫 王威,寂无抗抵实。时年二十有一。深究雅怀,恐兴异 度,事或彰陈,必累大法。乃致书于《雅》曰:“与子同生像 季,共属陵迟,悲六道之纷然,愍四生之未悟。子每游 凤阙,恒遇龙颜,理应洒甘露于帝心,荫慈云于含识。 何乃起善星之勃见,鼓调达之恶心,令善响没于当 时,丑迹播扬于后代。岂不以朝含安忍,省纳刍荛,恣 此愚情,述斯顽见,嗟于可悲,实伤其类。且自多罗既 断,终不更生,析石已分,义无还合,急持衣钵,早出伽 蓝,使清浊异流,兰艾殊列,则使群臣息于讥论,梵志 寂于谤声,定水曀而更通,慧灯晦而还照。此言至矣, 想见如流。”雅得书逾怒,科督转切,备办军器,克日将 发,实腾入,其众大哭,述斯乖逆,坏大法轮,即是魔事。 预是千僧同时号叫,听者寒心下泪。实遂擒撮法雅, 驱击数拳,告云:“我今降魔,使邪正有据。”雅以事闻,帝 云:“此道人大麤,付法推劾。”即被枷禁,初无怖色。将欲 加罪,仆射萧瑀等奏称精进有闻。敕乃罢令还俗,所 选千人,并停复寺。实虽处俗壤,而兵役得停,欣泰其 怀,曾无憾结。贞观元年,敕遣治书侍御史杜正伦检 校佛法,清肃非滥。实恐法雅犹乘先计,滥及清徒,乃 致书于杜使曰:“沈俗僧智实《白实》,怀橘之岁,涉清信 之名;采李之年,染息慈之位。虽浅智褊能然,敢希先 达。窃见化度寺僧法雅,善因曩世,受果今生,如安上 之游秦,似远公之入晋。理应守护鹅之行,持结草之 心。思报皇王之恩,奉酬覆载之德。乃于支提静院,恒 为宰杀之坊,精舍林中,镇作妻孥之室。脱千僧之服, 四海怆动地之悲;谤七佛之经,万国嗟诉天之怨。自 汉明感梦,摩腾入洛已来,无所名人颇曾闻也。皇帝 受禅,抚育万方,欲使王道惟清,法海无秽。公策名奉 节,许道亡身,除甘蔗之灾,拔空腹之树,使禅林郁映, 慧苑扶疏,慕实嘉声,震于邦国,宁可忍斯邪佞,仍捧 钵于祗洹;弃我贞廉,绝经行于灵塔。龙门深濬,奉见 无由;天意高悬,流问何日?惟公鉴同水镜,智察幽微, 仰愿拯惊翼于华箱,济涸鳞于穷辙。轻以干陈,但增 悚惧。”后法雅竟以狂狷被诛,伦以事闻,乃下敕云:“智 实往经论告,法雅预知麤勃。自还俗已来,又不亏戒 行,宜依旧出家。”因返寺房,综括前业,捃讨幽致,有誉 京室。十一年,驾往洛州,下诏云:“老君垂范,义在清虚; 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求其 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 育,故能经邦致治,反朴还淳。至如佛教之兴,基于西 域;逮于后汉,方被中土。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 一。洎乎近世,崇信滋深,人冀当年之福,家惧来生之 祸。由是滞俗者闻元宗而大笑,好异者望真谛而争 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朝廷。遂使殊俗之典郁 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乘之后。”流遁忘返,于 兹累代。今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 无为之功。宜有解张,阐兹元化。自今以后,斋供行立。 至于称谓道士、女道士,可在僧尼之前。庶敦反本之 俗,畅于九有,贻诸万叶。”时京邑僧徒各陈极谏,实惟 象运湮沈,开明是属,乃携大德法常等十人,随驾至 关,上表曰:“法常等言:年迫桑榆,始逢太平之世;貌同 蒲柳,方值圣明之君。窃闻”父有诤子,君有诤臣。法常 等虽预出家,仍在臣子之列,有犯无隐,敢不陈之?伏 见诏书,国家本系,出自柱下,尊祖之风,形于前典,颁 告天下,无得而称。令道士等处僧之上,奉以周旋,岂 敢拒诏。寻《老君垂范》,治国治家,所佩服章,亦无改异。 不立观宇,不领门徒,处柱下以全真,隐龙德而养性。 智者见之“谓之智,愚者见之谓其愚”,非鲁司寇莫之 能识。今之道士,不遵其法,所著衣服,并是黄巾之馀, 本非老君之裔。行三张之秽术,弃五千之妙门,反同 张禹,漫行章句。从汉魏已来,常以鬼道化于浮俗,妄 托老君之后,实是左道之苗。若位在僧尼之上者,诚 恐真伪同流,有损国化。如不陈奏,何以表臣子“之忠 情?谨录《道经》及汉魏诸史佛先道后之事如前,伏愿 天慈,曲垂听览。”敕遣中书侍郎岑文本宣敕语僧等: “明诏久行不伏者与杖。”诸大德等咸思命难,饮气吞 声,实乃勇身先见,口云不伏此理,万刃之下,甘心受 罪。遂杖之放还,抱思旋京,晦迹华邑,处于渭阳之三 原焉。信心之侣,敬奉如云,情计莫因,遂感气疾,知命 非久。欲与故人相别,而生不骑乘。乃令弟子四人,各 执床角,舁至本寺,精爽不杂,召诸知友,执手诀云:“实 以虚薄,妄厕僧俦,一期既至,知复何述。但恨此身虚 死,未曾为法,以为慨然。”近梦阿私陀仙见及,云:“常得 出家,想非徒说。”少时卒于大总持寺,春秋三十有八, 即贞观十二年正月也。实自生能,不入市廛,不执钱 宝,不求利涉,三衣瓶钵,常不离身。虽常日往还,而始 无辄离。志行严肃,殊有轨度,摄诱多方,故四远道俗 被放之僧,多依附之。亲侍沙门七人,皆供承有叙,通 共嘉焉。总持故塔,修奉者希。实每香灯供养,以为己 业。病转就笃,滴水不通,已经旬日。侍人非时进浆,实 曰:“大圣垂诫,其可欺乎?吾见临终犯戒者多矣,岂使 累劫之诚,而陷于一咽者哉?”遂闭气而止。又问以终 事,答云:“譬如弯弓放矢,随处即落。观于山水,未有亲 疏之心,任时量处,省事为要。”乃葬南郊僧墓中,斯亦 达性之一方矣。终后,三原信士方三十馀里,皆为立 灵庙,夜别四五百人聚临,如丧厥亲。迄于百日,众方 分散。初,总持寺有僧普应者,亦烈亮之士也。通《涅槃》 摄论,有涯略之致,以傅奕上事,群僧蒙然,无敢谏者。 应乃入秘书太史局,公集郎监,命奕对论,无言酬偿, 但云:“秃丁妖语,不劳叙接。”应曰:“妖孽之作,有国同诛, 如何贤圣俱崇,卿独侮慢?”奕不答。应退造《破邪论》两 卷,背负籧篨,径诣朝堂,以陈所述。时执事者以圣上 开治,通谏刍荛,虽纳奕表未将,理当不为呈达。应乃 多写论本,日往朝省卿相郎署,鼓言奕表,牵挽奕手, 与谈正理。奕素本浅学,假词于人,杜口不对。斯亦憉 悙强悍,僧杰不可抑也。应之所师法行者,亦贞素之 僧也。俱住总持,众首之最,立操孤拔,与物不群。每日 六时,常立参像,自问自答。入进殿中,乃致劳遣,应声 如在,精悫特立,众难加焉,故又目之为“高行”也。行见 塔庙,必加治护,饰以朱粉,摇动物敬。京寺诸殿有未 画者,皆图缋之,铭其相氏,即胜光、褒义等寺是也。武 德之始,犹未有年,诸寺饥馁,烟火不续。总断持名胜, 普应为先。结会僧伦,誓开粮路。人料一勺,主客咸然。 时来投者日恒仅百。夙少欣欣,曾不告倦,而行微念 起厌怠怀,即悔告人大开鬼业,如何自累惜他食乎? 每旦出门延顿客旅,欢笑先言,顾问将接,多办钵履, 安处布置,乃达时丰初不休舍,后往楚国讲《遗教论》, 以毕终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