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21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十五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十五卷目录

 道教部汇考三

  元太祖一则 宪宗二则 世祖中统二则 至元二十则 成宗元贞二则 大德四则

   武宗至大三则 仁宗延祐三则 英宗至治三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

  宗天历一则 至顺二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元二则 至正三则

  明一总一则 太祖洪武八则 成祖永乐八则 仁宗洪熙一则 英宗正统一则

  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六则 孝宗弘治五则

神异典第二百十五卷

道教部汇考三[编辑]

[编辑]

太祖十八年赐丘处机神仙号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编辑]

按《元史太祖本纪》不载按《释老传》:“丘处机,登州栖 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 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崑崳山,与马钰、谭 处端、刘处元、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 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奇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 赴。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 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 当往。”翼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 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 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馀里。 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崑崳历四载而 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 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 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 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 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 锡仙翁,以悟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 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 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 孝则不顺乎天,故天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 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 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 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处机还燕,有旨改 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 仙毋忘朕也。”处机卒,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 其教。

按《辍耕录》:“大宗师长春真人,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 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也。贞祐己卯,居莱 州。五月,太祖自乃蛮国遣近侍刘仲禄持一手诏致 聘。十一月,至隐所。诏文云:‘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 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 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币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 兄弟,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 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 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 南连赵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 国,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 惧有阙。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 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 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 理,道冲德著,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久 栖岩谷,藏身隐形,阐祖宗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 集仙迳,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 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 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 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 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 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 生,将咳唾之馀,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 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无 不应,亦岂违众生之愿哉。故兹诏示,惟宜知悉。”五月 初一日笔。庚辰正月北行,二月至燕,欲候驾回朝谒。 仲禄令从官曷剌驰奏真人,进表陈情。表曰:“登州栖 霞县志道丘处机,近奉宣旨,远召不才,海上居民,心 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辛”苦万端,老 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众人。内顾自伤,衷 情谁测?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廷,一呼 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 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 冲霜,图其一见。盖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 听得车驾遥远,不知其几“千里。风尘澒洞,天气苍黄, 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得到。假之皇帝所,则军国 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为难事。”遂与 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 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刘仲禄不从,故不免自纳 奏帖,念处机肯来归命,远冒风霜,伏望皇帝早下宽 大之诏,详其可否。兼同时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处机虚得其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龙飞年 三月日奏。十月,曷剌回,复奉敕旨曰:“成吉思皇帝敕 真人丘师省所奏应召而来者,具悉。”惟师道逾三子, 德重多方,命臣奉厥元𫄸,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 天不人违,两朝屡召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 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 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 诚云可尚。朕以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单旅,试临边陲 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 后已。于是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 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缘印法以传心;老氏 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 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旨不多及。”十 四日辛巳,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壬午、三月,过铁门 关。四月,达行在所。时上在雪山之阳,舍馆定,入见,上 劳曰:“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 赐坐就食,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之,约日问道。以 回纥叛,亲征不果。至九月,设庭燎,虚前席,延问至道 真人,大略答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向无为 清净之理。”上说,命左史书诸策。癸未,按癸未系元太祖十八年乞 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甲申三月 至燕,八月奉旨居太极宫。丁亥五月,特改太极为“长 春。”七月九日留颂而逝,年八十。至元己巳正月,旨诏 赠五祖七真徽号,而曰“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宪宗元年夏六月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编辑]

按:《元史宪宗本纪》云云。

宪宗八年。诏释道辨析《化胡经》。

按《元史宪宗本纪》。不载。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世祖中统二年遣王祐采访僧道命炼师筑道观遣道士代祀东海[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五月,遣王祐于西川等 路采访医儒僧道。秋七月,命炼师王道归于真定筑 道观,赐名玉华。冬十月,遣道士訾洞春代祀东海广 德王庙。”

中统三年。十一月丁亥。敕长春宫设金箓周天醮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元年三月庚辰设周天醮于长春宫[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年。夏四月庚午。敕僧道祈福于中都寺观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四年九月癸丑。申严西夏中兴等路僧尼道士 之禁。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五年,修设周天大醮,命道士孙德福统辖诸路 真大道,锡铜章。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五年九月丁巳,敕长春宫修 设金箓周天大醮七昼夜。按《释老传》,真大道教者, 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 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者也。五传而至郦 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 授希诚太元真人,领教事,内出冠服以赐,仍给紫衣 三十袭,赐其从者。至元五年,世祖命其徒孙德福统 辖诸路,真大道,锡铜章。二十年,改赐银印二。又三传 而至张志清,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元 应真人。志清事亲孝,尤耐辛苦,制行坚峻。东海珠牢 山旧多虎,志清往结茅居之,虎皆避徙,然颇为人害, 志清曰:“是吾夺其所也。”遂去之。后居临汾,地大震,城 郭邑屋摧压,死者不可胜计,独志清所居裂为二,无 少损焉。乃遍巡木石间,听呻吟声,救活者甚众。朝廷 重其名,给驿致之,掌教事。

至元十一年,设周天大醮,建“太一宫”,赐道士李居寿 居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一年春正月丁酉,长春宫 设周天金箓醮七昼夜。十二月癸亥,赐太一真人李 居寿第一区,仍赐额曰“太一广福万寿宫。”按《释老 传》,太一教者,始金天眷中,道士萧抱珍,传太一三元 法箓之术,因名其教曰太一。四传而至萧辅道。世祖 在潜邸闻其名,命史天泽召至和林,赐对称旨,留居 宫邸。以老,请授弟子李居寿掌其教事。至元十一年, 建太一宫于两京,命居寿居之,领祠事,且禋祀六丁, 以继太保刘秉忠之术。

至元十二年,遣使召天师张宗演赴阙。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夏四月,遣兵部郎中 王世英、刑部郎中萧郁,持诏召嗣汉四十代天师张 宗演赴阙。”

至元十三年,敕僧道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命正 一天师领江南道教,赐银印。又以道士张留孙为上 卿,专掌祠事,又赐李居寿“大一掌教宗师”印。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三年夏六月庚午,敕西京 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有室家者,与民一体输赋。”

按《释老传》“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

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

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廷臣郊 劳,待以客礼。及见,语之曰:“昔岁己未,朕次鄂渚,尝令 王一清往访卿父。卿父使报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 混一’。神仙之言,验于今矣。”因命坐赐宴,特赐玉芙蓉 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张留 孙者,字师汉,信州贵溪人。少时入龙虎山为道士,有 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至元十三年,从天师张宗 演入朝,世祖与语称旨,遂留侍阙下。世祖常亲祠幄 殿,皇太子侍,忽风雨暴至,众骇惧,留孙祷之立止。又 尝次日月山,昭睿顺圣皇后得疾危甚,上召留孙请 祷。既而后梦有朱衣长髯,从甲士导朱辇白兽行草 间者。觉而异之,以问留孙,对曰:“甲士导辇兽者,臣所 佩法箓中将吏也。朱衣长髯者,汉祖天师也;行草间 者,春时也。殿下之疾,其及春而瘳乎?”后命取所事画 像以进,视之,果梦中所见者。帝后大悦,即命留孙为 天师。留孙固辞不敢当,乃号之上卿,命上方铸宝剑 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俾留孙居之,专掌祠事。太 一教者萧辅道授弟子李居寿。至元十三年,赐居寿 “太一掌教宗师”印。

至元十四年,赐天师张宗演真人号,“领道教”,修《周天 醮》,又命真人李德和代祀济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四年春正月,赐嗣汉天师 张宗演演道灵应冲和真人,领江南诸路道教,命嗣 汉天师张宗演修周天醮于长春宫。宗演还江南,以 其弟子张留孙留京师。五月,命真人李德和代祀济 渎。”

至元十五年,授张留孙为“江南道教都提点元教宗 师”,赐银印,修“金箓大醮。”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五月辛亥,制授张留 孙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七月,建汉祖天师正一祠 于京城。冬十月乙丑,正一祠成。诏张留孙居之。十二 月庚子,敕长春宫修金箓大醮七昼夜”按《释老传》: 至元十五年,“授张留孙元教宗师,赐银印。”

至元十六年,诏“张留孙主各处道教作醮事,又命李 居寿作醮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二月壬辰,诏谕宗师 张留孙悉主淮东、淮西、荆襄等处道教。五月,命宗师 张留孙即行宫作醮事,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十月 辛丑,以月直元辰,命五祖真人李居寿作醮事,奏赤 章,凡五昼夜。毕事。居寿请间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 预国政。”帝喜曰:“寻将及之。”明日下诏皇太子参决朝 “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有司之事,皆先启后 闻。”十二月,敕“自明年正月朔日建醮于长春宫,凡七 日,岁以为例。”命李居寿告祭新岁。

至元十七年,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命使往各路设醮。 诏天师张宗演赴阙。命宗师许道杞别主道教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七年春二月丙申。诏谕真 人祁志诚等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及板。秋七月“己巳。 遣中使咬难历江南名山,访求高士,且命持香币诣 信州龙虎山、临江阁、皂山、建康三茅山皆设醮。”冬十 月甲申,诏龙虎山天师张宗演赴阙。十二月,以三茅 山上清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祈祷有验,命别主道 教。

至元十八年,祭斗设醮,焚毁伪撰道书,召宗师蒋宗 瑛赴阙,并召法师刘道真问祠《太一法》。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八年“春正月丁巳,制以六 祖李全祐嗣,五祖李居寿祭斗。二月,诏三茅山三十 八代宗师蒋宗瑛赴阙。三月甲辰,命天师张宗演即 宫中奏赤章于天,七昼夜。秋七月,命天师张宗演等 即寿宁宫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八月,设醮于上都 寿宁宫。冬十月己酉,张易等言,参校道书,惟《道德经》 系老子亲著,馀皆后人伪撰,宜悉焚毁。”从之。十一月 乙亥,召法师刘道真,问祠太乙法。

至元二十三年,制授李果老江东道都提点。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按《广信府志》:“李果老,字周 卿,其崇重如山,其渟涵如渊,其温如春,其直如弦,终 日默默,发语中理,盖有道君子也。至元丙戌,制授江 东道都提点,住持本宫。”按丙戌系世祖至元二十三年 至元二十四年春二月“壬辰朔,遣使持香币诣龙虎 阁,皂三茅设醮,召天师张宗演赴阙。”

至元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命天师张宗演设醮三日。 至元二十七年二月,顺州僧道士四百九十一人,饥, 给九十日粮。

至元二十八年春正月,命元教宗师张留孙置醮祠 星三日。

至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以汉天师张宗演男与棣嗣 其教。壬戌,召嗣汉天师张与棣赴阙。

至元三十年。夏四月。敕江南毁诸道观圣祖天尊祠 按以上俱《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敕:“吴全节每岁侍从行幸所司给庐帐、车马、衣服、廪饩,著为令。”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按《释老传》:“吴全节,字成季, 饶州安仁人。年十三,学道于龙虎山。至元二十四年, 至京师,从留孙见世祖。三十一年,成宗至自朔方,召 见,赐古雕玉蟠螭环一,敕每岁侍从行幸,所司给庐 帐、车马、衣服、廪饩,著为令。”

成宗元贞元年诏道家行金箓科范赐天师张与棣等十三人玉圭易江南天庆观为元妙观[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春正月,诏道家复行金 箓科范。二月,赐驸马那怀钞万五千锭,以醮延春阁。 赐天师张与棣、宗师张留孙、真人张志仙等十三人 玉圭各一。三月以东作方殷,罢诸不急营造,惟帝师 塔及张法师宫不罢。七月壬寅,诏易江南诸路天庆 观为元妙观。”

元贞二年。授张与材真人号。诏道士贸易田者输税 按《元史成宗本纪》。元贞二年春正月甲午。授嗣汉三 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太素凝神广道真人。管领江南 诸路道教。二月丙辰。诏江南道士贸易田者输税。

大德八年命为商僧道输税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命僧道为商者输税。 按《释老传》:“张与棣卒,弟与材嗣,为三十八代,袭掌道 教。大德五年,召见于上都幄殿。八年,授正一教主,主 领三山符箓。”

大德九年春二月甲午,免“天下道士赋税。”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 年,加号张留孙为“元教大宗师”,且追封其三 代皆魏国公。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按《释老传》:“至元十五年,授 张留孙元教宗师,锡银印。大德中,加号元教大宗师, 同知集贤院道教事,且追封其三代皆魏国公,官阶 品俱第一。”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命元教宗师张留孙掌诸路 道教事。

按《元史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帝即位,九月,命 张留孙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壬午嗣汉天师张与材来朝加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纪》云云。按《释老传》。“武宗即位。张与 材来朝。锡金印。”

至大二年。以中书省臣言。仍征僧道田商租税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二年夏六月乙亥,“中书省臣 言,河南浙江省言,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温答失 蛮租税。臣等议,田有租商有税。乃祖宗成法。今宣政 院一体奏免非制。”有旨依旧制征之。

至大三年,赠道士吴全节祖昭文馆大学士,并封其 父母。

按《元史武宗本纪》,不载。按《释老传》:“至大元年,赐吴 全节七宝金冠、织金文之服。三年,赠其祖昭文馆大 学士,封其父司徒饶国公,母饶国太夫人,名其所居 之乡曰‘荣禄,里曰具庆’。”

仁宗延祐二年进张留孙开府仪同三司加号辅成赞化保运元教大宗师[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纪》,延祐二年夏四月,加授特进上卿, 元教大宗师张留孙开府仪同三司。按《释老传》:武 宗立,召见张留孙,赐坐,升大真人,知集贤院,位大学 士上,寻又加特进,进讲《老子》,推明谦让之道。及仁宗 即位,犹恒诵其言,且谕近臣曰:“累朝旧德,仅馀张上 卿耳。”进开府仪同三司,加号辅成赞化保运元教大 宗师,刻玉为“元教大宗师”印以赐。至治元年十二月 卒。天历元年,追赠道祖神应真君。

延祐三年冬十二月壬午,授嗣汉三十九代天师张 嗣成“太元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 江南道教事。”

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命张留孙修醮事,又以天寿节 遣使于龙虎山修醮。

按《元史英宗本纪》:“延祐七年春三月,帝即位。五月壬 寅,监察御史请罢僧道滥爵及建寺之费。丙午,御史 刘恒请兴义仓及夺僧道官。秋七月,命元教宗师张 留孙修醮事于崇真宫。冬十二月癸丑,以天寿节,预 遣使修醮于龙虎山。”

英宗至治元年夏六月壬戌龙虎山张嗣成来朝授太元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至治二年。以吴全节为元教大宗师特进上卿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二年夏五月丙申。以吴全节 为元教大宗师特进上卿。冬十一月真人蔡道泰杀 人伏诛。十二月戊辰。以掌道教张嗣成吴全节蓝道 元各三授制命银印敕夺其二。”

至治三年,英宗禁僧道度牒符箓。泰定帝即位,命吴全节修醮事。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三月辛亥。以圆明王道 明之乱。禁僧道度牒符箓按泰定帝本纪。至治三 年八月。帝即位。十二月甲戌。命道士吴全节修醮事。

泰定帝泰定元年冬十月己丑命道士修醮事[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云云。

泰定二年,颁《道经》于天下,加天师张嗣成真人号,命 道士祭五福、太一神。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春正月,中书省臣言, 江南民贫僧富,诸寺观田土,非宋旧置井累朝所赐 者,请仍旧制,与民均役。从之。二月丙戌,颁《道经》于天 下名山宫观。已丑,加嗣汉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太 元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三月戊申,命道士祭五福 太一神。”

泰定三年。命吴全节修醮事。遣道士祠卫辉太一宫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夏六月丁酉。遣道士 吴全节。修醮事于龙虎三茅阁皂三山。秋八月长春 宫道士蓝道元以罪被黜。诏道士有妻者。悉给徭役。 冬十月。遣道士祠卫辉太一万寿宫。

泰定四年,命天师张嗣成修醮。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夏五月癸卯,以盐官 州海溢,命天师张嗣成修醮禳之。秋七月丙寅,籍僧 道有妻者为民。九月,禁僧道置民田,违者坐罪,没其 直。”

致和元年禁僧道匿商税[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致和元年春正月,禁僧道匿商 税。夏四月己酉,御史杨倬等以民饥,请分僧道储粟 济之,不报。”

文宗天历二年累建醮事加封张留孙为上卿大宗师辅成赞化保运神德真君[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三月“丁丑,命僧道也里 可温、术忽合失蛮为商者,仍旧制纳税。”四月,河南廉 访使言,“‘河南府路以兵旱民饥,乞括江淮僧道馀粮 以赈’。从之。七月,征京师僧道商税。八月,遣道士苗道 一、吴全节修醮事于京师。九月庚申,加封故领诸路 道教事张留孙为上卿、大宗师、辅成赞化保运神德” 真君。冬十月癸卯,命道士苖道一建醮于长春宫。十 一月后,“《八不沙》请为明宗资冥福。”命道士建醮于玉 虚、天宝、太乙、万寿四宫,及武当龙虎二山。

至顺元年加僧道输粟者师号铸金印赐道士苖道一[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春正月,命僧道输己粟 者,加以师号。闰七月,铸黄金神仙符命印,赐掌全真 教道士苖道一。”

至顺二年,给“僧道度牒一万道,召各处道士赴阙修 醮。”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二年三月,“中书省臣言,宣课 提举司岁榷商税,为钞十万馀锭。比岁数不登,乞凡 僧道为商者,仍征其税。”有旨:“诚为僧道者其仍免之。” 浙西诸路比岁水旱,中书省臣请令寺观诸田佃民 从其主假贷钱谷自赈,井给僧道度牒一万道。从之。 召亳州太清宫道士马道逸、汴梁朝天宫道士李若 讷、河南嵩山道士赵亦然各率其徒赴阙,修普天大 醮。夏,四月,戊午,以集庆路元妙观为“大元兴崇寿宫。”

顺帝元统二年敕僧道充役禁私刱寺观[编辑]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春正月癸卯。敕僧道与 民一体充役。是岁禁私刱寺观庵院。僧道入钱五十 贯,给度牒方出家。”

至元二年夏四月甲午遣使以香币赐武当龙虎二山[编辑]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元三年,遣使降香诸山,并设醮事,加封“尹真人、徐 甲”及诸子真君号。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夏四月壬申,遣使降香 于龙虎三茅阁皂诸山。六月癸未,设醮长春宫。戊子, 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徐甲 为垂元感圣慈化应御真君,庚桑子洞灵感化超蹈 混然真君,文子通元光畅昇元敏秀真君,列子冲虚 至德遁世游乐真君,庄子南华至极雄文弘道真君。”

至正二年夏六月戊申命江浙拨赐僧道田还官征粮以备军储[编辑]

至正十二年夏五月戊寅,“命龙虎山张嗣德为《三十 九》代天师”,给印章。

至正十五年夏六月,江浙省臣奏“请寺观拨赐田粮, 尽行拘收。”从之。

按:以上俱《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明一[编辑]

明制,各府州县道士,皆道录司管领。凡内外道士有 不检束者,皆从道录司惩治。其道童给牒各司,申送 考试,并本司官选用行移等项,俱与僧录司同。 按《明会典》,凡本司官选用井不支俸,及行移等项,俱与僧录司同。

凡道士有二等:曰“全真”,曰“正一。”在外道士,府属道纪 司,州属道正司,县属道会司管领,皆统于本司。 凡道童限年给度牒,各司申送及考试等项,俱与僧 录司同。

凡内外道官、专一检束天下道士。违者从本司惩治。 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

太祖洪武元年八月甲戌以张正常为真人去其天师之号[编辑]

按:《明大政纪》云云。

洪武三年,禁僧道自居房舍,僭用红色。

按《明会典》:“凡寺观庵院,洪武三年,令除殿宇、梁栋、门 窗、神座案桌,许用红色。其馀僧道自居房舍,并不许 起造斗栱彩画梁栋及僭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子, 洪武六年,令僧道必精通经典,有戒行者,方许请给 度牒。”

按《明会典》:“洪武六年,令各府州县止存大寺观一所, 并处其徒,择有戒行者领之。若请给度牒,必考试精 通经典者方许。”

洪武七年,御注《道德经》成。

按《大政纪》:洪武七年十二月,御注《道德经》成,上谓儒 臣,举《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与圣 人去甚、去奢、去泰”之类,曰:“《老子》此语,岂徒托之空言, 于养生治国之道亦有助也。但诸家之注,各有异见, 朕因注之,以发其义。”

洪武十五年,改元教院为“道录司”,掌道教事。

按《明会典》,“国初置元教院,洪武十五年改道录司,正 六品。衙门设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元 义,职专道教之事,属礼部。其衙门建于朝天宫。 洪武二十四年,清理道教,遣使遍觅张三丰,不遇。 按《明会典》”,“凡清理寺观。洪武二十四年,令清理释道 二教。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宽大可容众者一所,并 居之,不”许杂处于外,违者治以重罪,亲故相隐者流, 愿还俗者听。又令天下僧道有刱立庵堂寺观,非旧 额者,悉毁之。

按《明外史张三丰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 号也。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 遇。”

洪武二十五年、令“正一道士、许穿靴”

按《明会典》、“凡道官道士服色,见礼部仪制司。洪武二 十五年,令正一道士许穿靴。”

洪武三十五年,清理道教。

按《明会典》:“洪武三十五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历代 以来及洪武十五年以前寺观有名额者,不必归并, 新刱者,归并如旧。”

成祖永乐三年遣王宗道奉书香遍访张三丰[编辑]

按《玉堂漫笔》:“淮安王宗道,字景云,学仙尝与张三丰 往来游从。永乐三年,国子助教王达善以宗道识三 丰荐文皇,召见文华殿,赐金冠鹤氅,奉书香,遍访于 天下名山。越十年,足迹满天下,竟无所遇而还。 永乐四年,修举金箓斋法,以荐皇考妣。”

按《明通纪》:“成祖永乐四年冬十二月,征天下道士至 京师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修举金箓斋法,荐皇考 皇妣,驾幸斋坛,七日而毕。”

永乐五年,敕命道士设醮,以资皇考妣冥福。

按《大政纪》:永乐五年七月丙子,修神乐观,立醴泉碑, 敕命道士于朝天宫设醮,上资皇考、皇妣。冥福竣事, 醴泉出观井中,群臣以为上孝感所致,请立碑以昭 灵贶。翰林院侍读胡广制碑文。九月壬申,上与侍臣 论养身之道,上曰:“人能清心寡欲,使气和体平,疚疾 自少。如神仙家说吐纳导引,亦只可少病,岂有长生” 不死之理。近有一种疲精劳神。佞佛求寿。又愚之甚 也。

永乐十年遣胡濙、朱祥遍访张三丰,不遇,乃命郭琎、 张信、沐昕大营武当宫观,设官铸印以守。

按《明外史张三丰传》:“三丰尝居武当,已而舍去,行游 四方。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 香币往访。积数年,穷陬僻壤,皆到,不遇。乃命工部侍 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馀万人,大营武 当宫观,费以数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岳太和山,设官 铸印以守。”

按《玉堂漫笔》:“永乐初,遣胡忠安公巡行天下,以访邋 遢张仙人,即张三丰。忠安公以张朝用常识三丰,荐 之为均州知州,与同往寻访,竟无所遇而还。”

按《武当山志》:“朝廷敕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 统率军夫二十馀万,敕建武当山宫观。圣谕详明,具 载黄榜。永乐十年秋九月庚子之吉兴工,首以黄榜, 揭于铉天玉虚宫前通衢之上。覆以巍亭,护以雕槛, 丹漆绚耀,昭映山林,使凡官员军民,过于亭下,莫不 肃敬。”伏睹敕谕,则知兴建宫观之盛,发于皇上诚心, “特以昭答神明,显佑国家之惠,上荐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灵祈福,岂不重且 大哉!”于是州之人民,扶老携幼,骇而聚观,盈街塞途, 传闻四方,虽深山穷谷之民,以及道释,亦皆相率争 睹。其长老莫不嗟叹,以为自有生以来所未尝见。是 后亭上常有荣光烛天,祥云旋绕,霞彩交辉。珍禽仙 鹤飞鸣翔集。侯与驸马下逮士庶,于是咸相庆曰:“历 代兴建宫观,无若今日之兴。宜其天人协应祯祥若 此。诚为圣朝之盛事,万世太平之休征。”谨因图其实, 并以誊写敕谕于其亭上。使万代之下咸知敬仰云。 永乐十四年三月辛酉。修龙虎山上清宫及懿真观。 按《大政纪》云云。

永乐十五年,封南唐徐知证兄弟为“金阙玉关真人”, 建宫京师。遣医官苏钦及龙虎山道士,奉书赍香,遍 访张三丰。

按《明会典》:“灵济宫,福州闽县。旧有宫,祀南唐徐知证、 知谔兄弟。永乐十五年,上寝疾,药罔效,祷之即瘳。于 是建宫京师,封金阙玉关真人。”

按《玉堂漫笔》:“永乐十五年,文皇再遣宝鸡医官苏钦 等赍香书遍访名山,求张三丰。又遣龙虎山道士奉 书云:‘皇帝致书于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 仙,渴思亲承仪范,当遣使致香奉书,遍诸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 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 遣龙虎山道士,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云车夙驾,惠 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

永乐十六年,改封金阙玉关真人为“真君。”其冬,武当 宫观成。

按《明会典》,永乐十六年,改封金阙玉关真人为真君。 每岁元旦、冬至,二真君、仙妃生辰,用帛素羞,遣太常 寺堂上官行礼。每月朔望,本宫住持行礼。国有大事, 则告福州。旧例每六年挂袍,太常寺遣官赍送。 按《明大政纪》,永乐十六年十二月,武当宫观成,赐名 太岳太和山。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洞。峰 之高者曰“天柱”,境之胜者曰“紫霄。”南岩上轶游气,下 临绝壑,旧皆有宫。南岩之北有五龙宫,俱为祀神祝 釐之所。元季兵毁,至是悉新建之。五龙宫之东十馀 里,名“元天玉虚宫”,紫霄曰“太元紫霄宫。”南岩曰“大圣 南岩宫”,五龙曰“兴圣五龙宫。”又即天柱峰顶冶铜为 殿,饰以黄金,范真武像于中。选道士二百人供洒扫, 给田二百十七顷,并耕户以赡之。仍选道士任自垣 等九人为提点,分主宫观。凡殿观、门庑、享堂、厨库千 五百馀楹,上亲制《碑文》以记之。

永乐十七年,《神仙传》成,亲制序冠之。

按《明大政纪》:“永乐十七年九月,《神仙传》成,亲制序冠 之。上尝览《神仙传》,因命侍臣博采,重加纂集,至是书 成。”

仁宗洪熙元年赐刘渊然真人号沈道宁高士号[编辑]

按《明外史刘渊然传》:“渊然,赣县人。幼出家为祥符宫 道士,后诣雩都紫阳观,师赵原阳传其法,能呼召风 雷。洪武二十六年,太祖闻其名,召之。既至,入对便殿, 赐号高道馆朝天宫。永乐中,从驾至北京。仁宗嗣位, 赐号冲虚至道元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 真人,给二品印诰,与正一真人等。宣德初,进号大真 人。”七年乞骸骨,命送南京朝天宫,御制《山水图歌》赐 之。有沈道宁者,亦有道术。仁宗初,命为“混元统一、冲 虚湛寂、清静无为、承宣布泽、助国佑民、广大至道高 士”,阶正三品,赐以法服。时天子颇信异教,褒崇道流。 然道宁与渊然辈,淡泊自甘,不失戒行。迨成化、正德、 嘉靖朝,邪妄杂进,恩宠滥加,所由与先朝异矣。

英宗正统六年禁私建寺观[编辑]

按《明会典》。“正统六年。令新刱寺观曾有赐额者。听其 居住。今后再不许私自创建。”

天顺 年诏复邵以正号真人仍掌道教[编辑]

按《明外史刘渊然传》:“渊然有徒邵以正者,云南人,早 得法于渊然。渊然请老,荐之,召为道录司左元义。正 统中,迁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时,赐号悟元养 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英宗复辟,以正具 疏辞,诏以左正一闲住。未几,真人张元吉荐其戒行, 诏复真人,仍掌道教。先是,百官赐宴,正一真人列二” 品班之末。天顺三年将行庆成宴,礼官请正坐次。帝 曰:“殿上宴文武官,真人安得与?其送筵席与之。”以正 廉静谦谨,礼度雍容,搢绅咸重之。六年八月卒,遣官 致祭。

天顺八年。诏京城内外寺观。今后不许增修请额 按《明会典》云云。

宪宗成化元年六月改赐真人张元吉封号十二月升道士孙道玉为真人[编辑]

成化五年三月,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圭,坐奸淫,械 系至京,下狱论死。

成化九年正月,真人张元吉既免死谪戍,其子《元庆》 为父求免,以“母老子幼”为辞,上允之成化十一年正月,故真人张元吉母死当戍,释为民。 八月,追赠真人喻道纯父宗敬为太常寺寺丞,母杨 氏为安人。

按:以上俱名《山藏典谟记》云云。

成化十二年,商辂奏“祀《玉皇》未协古礼,并止斋醮。”上 罢之。

按《大政纪》:成化十二年八月,大学士商辂等言:“祖宗 刱为郊祀,岁一举行,极为甚重。迩者皇上又于宫北 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有服器乐舞之具,依式制 造,并新编乐章,命内臣习之,欲于道家所言神降之 日,举行祀礼。臣等窃详皇上为此,无非欲为母后祝 釐,为万民祈福,但稽之古礼未协。昔傅说之告高宗” 曰:“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况天者 至尊无对,事之之礼,宜简不宜烦,可敬不可黩。今乃 别立玉皇之祠祀,并用南郊之礼乐,则是一月之间, 连行三祭,未免人心懈惰,诚意不专。皇上为天之子, 其于事天之礼,岂可不斟酌典故,致有纤毫不谨?伏 望将内庭一应斋醮,悉宜停止,勿致亵黩。庶几天心 昭鉴,可变灾为祥矣。”疏入,上命拆其祠祭器等项,送 库交贮。

成化十七年十月,传奉“《道录》司右至灵邓常恩等为 太常寺卿、锦衣卫指挥千百户等官有差。”

按《名山藏典谟记》云云。

孝宗弘治九年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被宠大学士徐溥等上疏切谏[编辑]

按《明通纪》:“孝宗弘治九年,时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 被宠,大学士徐溥等上疏曰:‘祖宗自洪武至天顺年 间,面召儒臣谘议政事,今朝参外,不得一觐天颜,且 经筵日讲,成就君德,裨益治道,今每岁进讲不过数 日。夫人君之心必有所系,不系于此,必系于彼。正士 既疏,则邪说乘间而入。近有以斋醮烧炼进者,此乃’” 异端惑世之术,圣王之所必禁也。宋徽宗崇道流,卒 使乘舆播迁,社稷倾覆。至若烧炼,其祸尢惨。金石之 药,性多酷烈,一入肠腑,为祸百端。唐宪宗药发致疾, 虽杖杀方士柳泌,竟亦何补。今上清龙虎宫神乐祖 师殿及番经厂,皆烧毁无遗。神如有灵,何不自保?天 厌其秽,亦已明甚。昔李绛有言:“忧先于事,可以无忧; 事至而忧,无益于事。”矧荧惑失度,太阳无光,天鸣地 震,草妖木异,四方奏报,殆无虚日。伏望严早朝之节, 复奏事之规,勤讲学之功,优接下之礼,远邪佞之人, 斥诬妄之说,太平之业可保矣。

弘治十一年,李广奏“设斋醮用旛竿。”以徐贯等谏,罢 之。

按《孝宗实录》,“弘治十一年七月,太监李广奏,钦安殿 设斋醮,当用旛竿。工部尚书徐贯等谓非祖宗旧制, 且宫禁之内,不宜用此。上曰:‘是,其勿造’。”

弘治十四年,诏御用监王瑞等赍元武像于武当。 按名山藏《典谟记》:孝宗弘治十四年七月,御用监王 瑞等赍送元武像于武当,奏带随行官舍勇士、人匠 八十馀人,用黄马快船六十馀艘。科、道交章谏,不允。 吏部尚书倪岳、兵部尚书马文升力言。上曰:“有成命, 第毋生事扰人。”

弘治十六年,升授“朝天”等宫高士杜永祺等四十三 人道官有差。

按《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六年十一月,升授朝天等 宫高士杜永祺等四十三人道官有差。科道官奏:“杜 永祺等或陞真人,或兼住持,或荣以诰命,或与之印 信,拥尊专宠,非圣朝美事,乞一切罢,毋开后端。”上曰: “有旨已命内阁给与诰命封号。”刘健谏,纳之。

弘治十七年升太常寺卿羽流崔志端为礼部尚书 按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七年正月升太常寺卿崔 志端为礼部尚书,仍掌寺事。科道官刻志端羽流不 宜滥清秩。上曰:“先朝有之业陞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