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7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六卷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蝗部汇考

  螟图

  诗经小雅大田

  礼记月令

  尔雅释虫

  方言蝗杂释

  述异记

  毛诗陆疏广要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埤雅

  尔雅翼螟  蟘

  本草纲目

 蝗部艺文一

  论衡商虫篇       后汉王充

  与西阳令孔德琰书     魏应璩

 蝗部艺文二

  答朱采捕蝗诗      宋欧阳修

  捕蝗诗示尚书郭敦     明宣宗

 蝗部纪事

 蝗部杂录

 蝗部外编

 竹虱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附方

 竹虱部杂录

 芫青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气味 主治 附方

 樗鸡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枣猫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集解 主治

 蠋部汇考

  图缺

  诗经豳风东山

  尔雅释虫

  埤雅

  尔雅翼

  本草纲目枸杞虫集解 气味 主治

 葛上亭长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斑蝥部汇考

  图缺

  本草纲目释名 集解 修治 气味 主治 发明 附方

禽虫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蝗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螟》。诗经     《螣》。诗经

《蟊》。诗经     贼。诗经

《蝝》。尔雅     《蝮,蜪》。尔雅

蟒:方言     请帮助识别此字。方言 蟅蟒:方言    蟥虫。蟥音横 尔雅翼

螟图

螟图

《诗经》

[编辑]

《小雅大田》

[编辑]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𢌿炎 火。

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礼记》

[编辑]

《月令》

[编辑]

仲春行夏令,虫螟为害。

虫螟为害地灾。陈注“螟食苗心”者

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

寅之气乘之也,必以蝗虫为灾者,寅有启蛰之气,行于初暑,则当蛰者大出矣。蝗虫为灾,地灾。

仲夏行春令,百螣时起。

螣,蝗之属。言“百”者,明众类并为害。《百螣》时起地灾。陈注螣,食苗叶之虫也。《百螣》者,言害稼之虫非一类。

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当蛰”者,出卯之气乘之也。

《尔雅》

[编辑]

《释虫》

[编辑]

“蝝”,《蝮蜪》。

蝗子未有翅者。《外传》曰:“虫舍蚳蝝。”蝝一名蝮蜪,蝗子,未有翅者。《春秋》宣十五年冬,“蝝生”是也。《外传》曰:“虫舍蚳蝝”者,此鲁语也,里革谏宣公之辞也。韦氏解曰:“蚳螘,子也,可以为醢蝝,蝮蜪也,可食。舍,不取也。”

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根蟊。

分别虫啖食禾所在之名耳,皆见《诗》。此分别虫所啖食,禾所在之名也。李巡曰:“食禾心为螟,言其奸冥冥难知也。食禾叶者,言假贷无厌,故曰蟘也。食禾节者,言贪狼,故曰贼也。食禾根者,言其税取万民财货,故云蟊也。”孙炎曰:“皆政贪所致,因以为名也。”郭璞直以虫食所在为名,而李巡、孙炎并因托恶政,则灾由政起。虽以食所在为名,而所在之名,缘政所致,理为兼通也。

《方言》

[编辑]

蝗杂释

[编辑]

蟒:

即蝗也

宋魏之间谓之“蟘”,南楚之外谓之《䗪蟒》,或谓之“蟒”,或 谓之螣。

《述异记》

[编辑]

[编辑]

江中鱼化为蝗而食五谷者,百岁为鼠。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

[编辑]

螟似虸蚄而头不赤。螣,蝗也。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 长而细耳。或说云:“蟊,蝼蛄,食苗根,为人害。”许慎云:“吏 冥冥犯法即生螟,吏乞贷则生蟘,吏抵冒取人财则 生蟊。”旧说云:“螟螣、蟊贼,一种虫也。”如言寇贼奸宄,内 外言之耳。故《犍为文学》曰:“此四种虫,皆蝗也。”实不同, 故分释之。

郑注:“螟极纤细,在苗之心,若木中有蠹然。今农家忌大小暑日降一种霏微者,云即此虫降也。蟘,诗作螣。一种虫,似螟蛉,食苗叶而卷为房。蟘即草虫类,虽亦食叶,好食节,蟊未详。” 陆玑谓“蝼蛄” ,据蝼蛄虽穴土而居,然亦取叶于穴中而食之,元不食根,唯陆田有之。《毛传》《朱传》俱云:“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 曰“贼。”

按:螟,螣,蟊贼,《尔雅注疏》合释甚详。明诸家亦无异说。但食心曰螟,食叶曰螣;《说文》又谓:“食谷叶曰螟,食苗叶曰蟘” ,差不同尔。据陆氏谓蟊是蝼蛄,《本草》云:“蝼蛄一名蟪蛄,一名天蝼” ;《尔雅》云:“螜,天蝼。” 《月令》云“孟夏蝼蝈鸣者是也。” 岂在稿壤则为蝼蛄,在平畴则食苗根耶?但目击蝼蝈穴土而居,遇水即出,岂能在水土中“食苗根而为人患耶。”

《埤雅》

[编辑]

[编辑]

食心曰螟,食叶曰蟘,食节曰贼,食根曰蟊。《尔雅》所谓 “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根蟊。”许慎《说文》以为吏 冥冥,犯法即生螟,乞贷即生蟘,扺冒取民财则生蟊, 然则灵芝朱草秬?请帮助识别此字。之锤,其美与螟蟘之锺,其恶虽 不同,其系王者之政一也。《淮南子》曰:“枉法令即多虫 螟。”其以此乎?蟘则蝗也。蝗字从皇,今其首腹皆有王 字,未烛厥理也。或曰:蝗即鱼卵所化,《列子》曰:鱼卵之 为虫,盖谓是也。俗云:春鱼遗子如粟,埋于泥中,明年 水及故岸,则皆化而为鱼。如遇旱干,水缩不及故岸, 则其子久阁,为日所暴,乃生飞蝗。故《诗》曰:“众维鱼矣, 实为丰年。”说者以为阴阳和则鱼众多矣,故丰年梦 鱼,理或然也。《诗》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 苗而未秀为穉。《韩诗》曰:“穉,幼稼也。”盖蟊贼螟蟘,尤为 穉禾之害。《字说》云:“蟘食苗叶,无伤于寔,若蟘可贷也。” 贼食苗节,贼苗蟊食根如锯。所植螟食,心不可见。

《尔雅翼》

[编辑]

[编辑]

古者言螟螣、蟊贼者,曰“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 根蟊”耳,乃未始的言其状。惟《五行志》称“视之不明时, 则有蠃虫之孽。”谓螟螣之类,当死不死,不当生而生, 或多故为灾。听之不明时,则有介虫之孽,蜂蜚蝝之 类。或曰蝝螟之始生,属蠃虫之孽。然则但知螟螣之为蠃,螽蝝之为介而已。今食苗心者,乃无足小青虫, 既食其叶,又以丝𦆑集众叶,使穗不得展,江东谓之 蟥虫,音若横逆之横,言其横生,又能为横灾也。然按 蝗字通有横音,以为物虽不同,皆害稼之属也。汉孔 臧《蓼虫赋》曰:“爰有蠕虫,厥状似螟。”是螟为无足虫也。

[编辑]

“食叶曰蟘”,又曰:“食谷叶曰螟,食苗叶曰蟘。”“蟘”之字又 作“螣”,其种类不一,故曰“百螣时起。”许氏以为百螣动 股,蝗属也。时起害稼,动股则阜螽,阜螽则今蝩虫也。 刘向以为介虫之孽。《春秋》书螽,在秋者四,在八月者 三,在九月、十月者一,在十二月者二。惟十二月者,乃 是失闰之过。其馀八月、九月、十月者,盖夏之六月、七 月、八月也。螽类群盛,故有雨螽于宋。言自上而下,众 多之甚,故以雨言之。今蝗之盛,或蔽天,其过河,皆相 衔而过亹亹不绝。《诗》曰:“后妃子孙众多,言若螽斯羽 诜诜兮,宜尔子孙绳绳兮。”此之谓也。《说文》:“螟虫食谷 叶者,吏冥冥,犯法则生螟。蟘虫食苗叶者,吏乞贷,则 生蟘。”京房《昜传》曰:“臣安禄兹谓贪,厥灾虫食根。德无 常兹谓烦,虫食叶。不绌无德虫食本。与东作争兹谓 不时,虫食节。蔽恶生孽虫食心。”王充《论衡》曰:“变复之 家,谓虫食谷者,吏贪很所致也。虫头赤者武官,黑者 文吏。”按:虫头赤身白,头黑身黄,复应何官耶?

《本草纲目》

[编辑]

[编辑]

蝗亦螽类,大而方首,首有“王”字,沴气所生,蔽天而飞, 性畏金声,北人炒食之,一生八十一子。冬有大雪,则 入土而死。

蝗部艺文一

[编辑]

《论衡商虫篇》
后汉·王充

[编辑]

《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 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 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夫头赤则 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 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若鱼肉之虫, 应何官吏,时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威胜于 官,取多于吏。其虫形象,何如状哉?虫之灭也,皆因风 雨。案虫灭之时,则吏未必伏罚也。陆田之中时有鼠, 水田之中时有鱼,虾蟹之类,皆为谷害,或时希出而 暂为害,或常有而为灾。等类众多,应何官吏?鲁宣公 履亩而税,应时而有蝝生者,或言若蝗蝗时至,蔽天 如雨,集地食物,不择谷草。察其头身,象类何吏?变复 之家,谓蝗何应?建武三十一年,蝗起太山郡,西南过 陈留,河南,遂入夷狄,所集乡县,以千百数。当时乡县 之吏,未皆履亩,蝗食谷草,连日老极,或蜚徙去,或止 枯死,当时乡县之吏,未必皆伏罪也。夫虫食谷自有 止期,犹蚕食桑自有足时也。生出有日,死极有月,期 尽变化,不常为虫。使人君不罪其吏,虫犹自亡。夫虫 风气所生,《苍颉》知之。故凡虫为风之字,取气于风,故 八日而化生。春夏之物,或食五谷,或食众草,食五谷, 吏受钱谷也。其食他草,受人何物?倮虫三百,人为之 长。由此言之,人亦虫也。人食虫所食,虫亦食人所食, 俱为虫而相食物,何为怪之?设虫有知,亦将非人。曰: “女食天之所生,吾亦食之,谓我为变,不自谓为灾。”凡 含气之类,所甘嗜者,口腹不异。人甘五谷,恶虫之食。 自生天地之间,恶虫之出。设虫能言,以此非人,亦无 以诘也。夫虫之在物间也,知者不怪。其食万物也,不 谓之灾。甘香渥味之物,虫生常多。故谷之多虫者,粢 也。稻时有虫,麦与豆无虫,必以有虫责主者吏,是其 粢乡部吏常伏罪也。《神农后稷》藏种之方,煮马屎以 汁渍种者,令禾不虫;如或以马屎渍种,其乡部吏,鲍 焦、陈仲子也。是故后稷《神农》之术,用则其乡吏可免 为奸。何则?虫无从生,上无以察也。虫食他草,平事不 怪;食五谷叶,乃谓之灾。桂有蠹,桑有蝎。桂中药而桑 给蚕,其用亦急,与谷无异。蠹蝎不为怪,独谓虫为灾, 不通物类之实,暗于灾变之情也。谷虫曰蛊,蛊若蛾 矣。粟米饐热生蛊。夫蛊食粟米,不谓之灾,虫食苗叶, 归之于政,如说虫之家,谓粟轻苗重也。虫之种类,众 多非一。鱼肉腐臭有虫,醯酱不闭有虫;饭温湿有虫; 书卷不舒有虫;衣襞不悬有虫,蜗疽。请帮助识别此字。蝼。请帮助识别此字。虾有虫, 或白或黑,或长或短,大小鸿杀,不相似类,皆风气所 化,并连以死,生不择日。若生日短促,见而辄灭。变复 之家,见其希出,出又食物,则谓之灾。灾出当有所罪, 则依所似类之吏,顺而说之。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 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顺说之家,将谓三 虫,何似类乎?凡天地之间,阴阳所生,蛟蛲之“类,蜫蠕 之属,含气而生,开口而食,食有甘不同心等,欲彊大 食,细弱知慧反顿愚,他物小大,连相啮噬,不谓之灾。” 独谓虫食谷物,为应政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 性也。然夫虫之生也,必依温湿,温湿之气,常在春夏 秋冬之气,寒而干燥,虫未曾生。若以虫生罪乡部吏, 是则乡部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以秋冬署,蒙伯夷之举矣。夫春夏非一,而虫时生者,温湿 甚也,甚则阴阳不和。阴阳不和,政也。徒当归于政治, 而指谓部吏为奸,失事实矣。何知虫以温湿生也?以 蛊虫知之。谷干燥者虫不生。温湿饐餲虫生,不禁藏 宿麦之种,烈日干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如不干暴, 闸喋之虫,生如云烟。以蛊闸喋准况众虫,温湿所生 明矣。《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 言伤善,青蝇污白,同一祸败,诗以为兴。昌邑王梦西 阶下有积蝇矢,明旦召问郎中龚遂,遂对曰:“蝇者,谗 人之象也。夫矢积于阶下,王将用谗臣之言也。”由此 言之,蝇之为虫,应人君用谗,何故不谓蝇为灾乎?“如 蝇可以为灾。”夫蝇岁生世间,人君常用谗乎?案虫害 人者,莫如蚊虻。蚊虻岁生,如以蚊虻应灾,世间常有 害人之吏乎?必以食物,乃为灾。人则物之最贵者也, 蚊虻食人,尤当为灾,必以暴生害物,乃为灾。夫岁生 而食人,与时出而害物,灾孰为甚?人之病疥,亦希非 常,疥虫何故不为灾?且天将雨,螘“出蚋蜚”,为与气相 应也。或时诸虫之生,自与时气相应,如何辄归罪于 部吏乎?天道自然,吉凶偶会。非常之虫适生,贪吏遭 署,人察贪吏之操,又见灾虫之生,则谓部吏之所为 致也。

《与西阳令孔德琰书》
魏·应璩

[编辑]

嘉麦,祯祥惟日未久,不图飞蝗,一旦至止,知恤蒸庶, 念存良苗,亲发赫斯,爰整其旅,鲐背之叟,皓首之嫠, 莫不负戈奔走于道路,旌表曜于白日,鼋鼍震于雷 动,以此扫敌,必将席卷,况于微虫,能无惊骇,卓茂治 密鲁,恭在中牟,时虽有灾,未若斯勤,亦犹子贱鸣琴, 巫马出入,劳逸有殊,立功惟一。重云兆兴,不降灵雨, 丽此二灾,忧心忡惙。逐蝗之道,谨闻教矣。不审致禳 将以何物?文王修德,以厌地震,汤祷桑林,致克丰雨。 宜修善政,以慰民望。

蝗部艺文二

[编辑]

《答朱采捕蝗诗》
宋·欧阳修

[编辑]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或言丰凶岁有 数,天孽未可人力支。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 其畦。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蝗菑食苗 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吾嗟此语袛知一,不究其 本论其皮。驱虽不尽胜养患,昔人固已决不疑。秉蟊 投火况旧法,古之去恶犹如斯。既多而捕诚未易,其 失安在常由迟。诜诜最说子孙众,为腹所孕多蜫蚳。 始生朝亩暮已顷,化一为百无根涯。口含锋刃疾风 雨,毒肠不满疑常饥。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 金鼙。嗟兹羽孽物共恶,不知造化其谁尸。大凡万事 悉如此,祸当早绝防其微。蝇头出土不急捕,羽翼已 就功难施。只惊群飞自天下,不究生子由山陂。官书 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罚反自欺。盖藏十不敢申一,上 心虽恻何由知。不如宽法择良令,告蝗不隐捕以时。 今苗因捕虽践死,明岁犹免为蝝菑。吾尝捕蝗见其 事,较以利害曾深思。官钱二十买一斗,示以明信民 争驰。敛微成众在人力,顷刻露积如京坻。乃知孽虫 虽甚众,嫉恶苟锐无”难为。往时姚崇用此议,诚哉贤 相得所宜。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

《捕蝗诗示尚书郭敦》
明·宣宗皇帝

[编辑]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茂,芃芃各生遂。所忻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勿敢怠,民患可坐视。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拯民于水火,勗哉勿玩愒。

蝗部纪事

[编辑]

《汉书五行志:宣公十五年》:“冬,蝝生。”刘歆以为蝝。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 之《有翼》者,食谷为灾。黑眚也。董仲舒、刘向以为,蝝,螟 始生也。一曰,螟始生。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宣 是时初税亩,税亩就民田亩,择美者税其什一,乱先 王制而为贪利,故应。是而蝝生,属蠃虫之孽。

武帝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将军众三十 万伏马邑,欲袭单于也。是岁,四将军征匈奴。元鼎五

年秋,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及西南夷,开十馀郡。元
考证
封六年秋,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开三郡。太初元年

夏,蝗从东方蜚至炖煌。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 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 先是一年,三将军众十馀万征匈奴,征和三年,贰师 七万人没不还。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是时王 莽秉政。

《严延年传》:延年为河南太守,用刑刻急,时黄霸在颍 川,以宽恕为治,郡中亦平,娄蒙丰年凤皇下。上贤焉, 下诏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延年素轻霸为人,及比 郡为守,褒赏反在已前,心内不服。河南界巾又有蝗 虫,府丞义出行蝗还见延年,延年曰:“此蝗岂凤凰食 邪?”

《王莽传》:“地皇三年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长安,入 未央宫,缘殿阁。莽发吏民,设购赏捕击。”

《后汉书卓茂传》:“茂为密令,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 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馀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 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

《论衡感虚》篇:“世称南阳卓公为缑氏令,蝗不入界。盖 以贤明至诚,灾虫不入其县也。”

《东观汉记》:“马援为武陵太守,郡连有蝗虫,谷价贵,援 奏罢盐官,赈贫羸,薄赋税。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后汉书。赵憙传》:“憙迁平原太守,青州大蝗,侵入平原 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宋均传》:“均迁九江太守。中元元年,山阳楚沛多蝗,其 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谢夷吾传》:“夷吾为寿张令。”《谢承书》曰:“永平十五年, 蝗发泰山,流徙郡国,荐食五谷,过寿张界,飞逝不集。” 《郑弘传》:“弘拜驺令。”《谢承书》曰:弘勤行德化,永平十 五年,蝗起太山,流被郡国,过驺界不集,郡以状闻。诏 书以为不然,遣使案行如言。

《虞延传》。《谢承书》曰:“玉况为陈留太守,善行德教。永 平十五年,蝗虫起太山,弥衍兖、豫,过陈留界,飞逝不 集,五谷独丰。”

《杨厚传》:永建四年,厚上言,“今夏必盛寒,当有蝗虫之 害。”是岁果六州大蝗。

《戴封传》:“封拜议郎,迁西华令。时汝颍有蝗灾,独不入 西华界,时督邮行县,蝗忽大至,督邮其日即去,蝗亦 顿除,一境奇之。”

《公沙穆传》:穆迁弘农令,县界有螟虫食稼,百姓惶惧。 穆乃设坛谢曰:“百姓有过,罪穆之由,请以身祷。”于是 暴雨既霁,而螟虫自消,百姓称曰神明。

《蔡邕传》:“邕除为郎中,太子舍人,时有蝗虫之害,邕上 封事曰:‘政有苛暴则虎狼食人,贪利伤民则蝗虫损 稼。臣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三事,求贤之道,未必 一途。郎中张文前独尽狂言,圣听纳受。臣愚以为宜 擢文右职,以劝忠謇’。”汉名臣奏,张文上疏,其略曰: “《春秋义》曰:‘蝗者,贪扰之气所生,天意若曰:贪狼之人 蚕食百姓,若蝗食禾稼而扰万民’。”《续汉志》曰:“光和元 年,诏问曰:‘连年蝗虫,其咎焉在’?”邕对曰:“《易传》云:‘大作 不时,天降灾,厥咎蝗虫来’。《河图秘征篇》曰:‘帝贪则政 暴,吏酷则诛惨生蝗虫,贪酷之所致也’。”

《搜神记》:“后汉徐栩字敬卿,吴由拳人。少为狱吏,执法 详平,迁小黄令。时属县大蝗,野无生草,过小黄界,飞 逝不集。刺史行部,责栩不治,栩弃官,蝗应声而至,刺 史谢令还舍,蝗即飞去。”

《吴志赵达传》:“达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 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或 难达曰:‘飞者固不可校,谁知其然,此殆妄耳。达使其 人取小豆数斗,播之席上,立处其数,验覆,果信’。” 《陈留耆旧传》:“高顺字孝甫,敦厚少华。子式至孝,蝝蝗 为灾,不食式麦。”

《南史梁鄱阳忠烈王恢传》,恢子修为梁、秦二州刺史。 长史范洪胄有田一顷,将秋遇蝗,修躬至田所,深自 咎责。功曹史琅琊王廉劝修捕之,修曰:“此由刺史无 德所致,捕之何补。”言卒,忽有飞鸟千群,蔽日而至,瞬 息之间,食虫遂尽而去,莫知何鸟。适有台史见之,具 言于帝,玺书劳问,手诏曰:“犬牙不入,无以过也。”州人 表请立碑颂德。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年夏五月庚午,以旱蝗责躬, 大赦。”

《五行志》:贞观二年六月,京畿旱蝗。太宗在苑中掇蝗 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但当食我, 无害百姓。”将吞之,侍臣惧帝致疾,遽以为谏。帝曰:“所 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三年五月,徐州蝗。秋,德、戴、廓等州蝗。

永淳元年三月,京畿蝗,无麦苗;六月,雍、岐、陇等州蝗。 开元四年夏,山东蝗蚀稼,声如风雨。

《传信记》:开元初,山东大蝗,姚崇请分遣使捕蝗埋之。 上曰:“蝗,天灾也,诚由不德而致焉。卿请捕蝗,得无违 而伤义乎?”崇进曰:“臣闻大田《诗》曰:‘秉𢌿炎火’者,捕蝗 之术也。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古人行之,所以安农,陛下行之,所以除害。臣闻安农非伤义也,农 安则物丰,除害则人丰。兴农除害,国之大事也,幸陛 下熟思之。”上喜曰:“事既师古,用可救时,是朕心也。”遂 行之。时中外咸以为不可。上谓左右曰:“吾与贤相讨 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是岁,所司结奏捕蝗虫 凡百馀万石,时无饥馑,天下赖焉。

《酉阳杂俎》:“开元二十三年,榆关有虸蚄虫,延入平州 界,亦有群雀食之。”又“开元中,贝州蝗虫食禾,有大白 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

《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五年,贝州蝗,有白鸟数千万 群飞食之,一夕而尽,禾稼不伤。”

二十六年,榆关《虸蚄》虫害稼,群雀来食之。 广德元年秋,《虸蚄》虫害稼,关中尤甚。 兴元元年秋,螟蝗自山而东,际于海,晦天蔽野,草木 叶皆尽。

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 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殣枕道,民蒸蝗, 曝飏去翅足而食之。

长庆三年秋,洪州螟蝗,害稼八万顷。

四年,绛州虸蚄虫害稼。 太和元年秋,河东同、虢等州虸蚄虫害稼。 《武宗本纪》:“开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六月丙寅, 河北、河南、淮南、浙东、福建蝗疫,州除其徭。”

《五行志》:“开成五年夏,幽魏博郓曹濮沧齐德淄青兖 海河阳,淮南虢陈许汝等州螟蝗害稼。”占曰:“国多邪 人,朝无忠臣,居位食禄,如虫与民争食,故比年虫蝗。” 《酉阳杂俎》:荆州有帛师,号法通,本安西人,少于东天 竺。出家言蝗虫腹下有梵字,或自天下来者,乃忉利 天,梵天来者西域,验其字,作木天坛法禳之。今蝗虫 首有“王”字,固自不可晓。或言鱼子,变近之矣。旧言虫 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虫身黑头赤, 武吏也;头黑身赤,儒吏也。

《唐书懿宗本纪》:“咸通十年六月戊戌,以蝗旱理囚。” 《五行志》:“咸通十年夏,陕虢等州蝗,不绌无德虐取于 民之罚。”

《僖宗本纪》:“乾符二年七月,以蝗避正殿,减膳。”

《五行志》:“光启二年,荆襄蝗,米斗钱三千,人相食。淮南 蝗自西来,行而不飞,浮水缘城,入扬州府署,竹树幢 节,一夕如翦,幡帜画像,皆啮去其首,扑不能止,旬日 自相食尽。”

《五代史梁本纪》:“太祖开平元年八月丁卯,同州虸蚄 虫生。”

《辽史萧文传》:文知易州兼西南面安抚使。高阳土沃 民富,吏其邑者,每黩于货,民甚苦之。文始至,悉去旧 弊,务农桑,崇礼教,民皆化之。时大旱,百姓忧甚,文祷 之辄雨。属县又蝗,议捕除之,文曰:“蝗,天灾,捕之何益。” 但反躬自责,蝗尽飞去,遗者亦不食,苗散在草莽,为 乌鹊所食。

《宋史段思恭传》:汉祖建国,授左补阙。隐帝时蝗,诏遍 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 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法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 气。”从之。

《宗室魏王廷美传》:廷美子德彝,判沂州时年十九,飞 蝗入境,吏民请坎瘗火焚之。德彝曰:“上天降灾,守臣 之罪也。”乃责躬引咎,斋戒致祷,既而蝗自殪。

《王旦传》:天下大蝗,使人于野得死蝗,帝以示大臣。明 日执政遂袖死蝗进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 贺。”旦独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帝顾旦曰:“使 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耶!”

《和州志》:“宋天禧元年,蝗生卵,如稻粒而细。”

《宋史孙冲传》:“冲知襄州,会京西蝗,真宗遣中使督捕, 至襄,怒冲不出迎,乃奏蝗惟襄为甚,而州将日置酒, 无恤民意。帝怒,命即州置狱。冲得属县言岁稔状,驰 驿上之。时使者犹未还,帝悟,为追使者笞之。”

《孙觉传》:“觉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 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 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

《司马旦传》:“旦历郑县主簿,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 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著为令。”

《桑榆漫志》:元章米公尹雍丘时,境内大蝗,其邻县尤 甚,以为雍丘之蝗被逐越界,集彼境内,移文米公,使 止其打逐。米公大笑,题纸尾以答之曰:“蝗虫本是飞 空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能驱得去,贵司还请 打过来。”

《避暑录话》:钱穆甫为如皋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令 独绐郡将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 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仍檄如皋,请严捕 蝗,无使侵邻境。穆甫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 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 押来。”未几传至郡下,无不绝倒。

《宋史赵抃传》:“抃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时京东旱蝗,青独多麦,蝗来及境,遇风退飞,尽堕水死。” 《赵方传》:“方知随州,南北初讲和,旱蝗相仍,方亲走四 郊以祷,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熟。”

《宗室列传》:“希言知临安仁和县,辟学宫四百馀亩。适 大旱,蝗集御前芦场中,亘数里,希言欲去芦以除害, 中使沮其策,希言驱卒燔之。”

《画墁录》:波唐善词曲,始为楚州职官,胡知州楷差打 蝗虫,唐方少年,负气不堪。其后作蝗虫三叠,且曰:“不 是这下辈无礼,都缘是我自家遭逢。”楷大怒,科其带 禁军随行坐赃三十年。至熙宁,魏公札子特旨改官, 辟充大名府签判。

《高邮州志》:“宋宁宗庆元二年秋七月,飞蝗戴蛆死。是 夏旱,飞蝗自凌塘忽入城,人皆忧惧,继皆抱草死。每 一蝗有一蛆食其脑。”陈造呈郡守陈伯固诗:“使君手 有垂云帚,虐魃妖螟扫不馀。千顷飞蝗戴蛆死,已濡 银笔为君书。”

《癸辛杂识》:“戊戌七月,武城蝗自北来,蔽映天日。有崔 四者行田而仆,其子寻访,但见蝗聚如堆阜。拨视之, 见其父卧地上,为蝗所埋,须发皆被啮尽,衣服碎为 筛网,一时顷方甦。晋天福中,蝗食猪。平原一小儿为 蝗所食,吮血,唯馀空皮裹骨耳。”

《金史移刺温传》:“温历永定、震武、崇义节度使,移镇武 定,岁旱且蝗,温割指以血沥酒中,祷而酹之。既而雨 霑足,有群鸦啄蝗且尽,由是岁熟,人以为至诚之感 云。”

《赵鉴传》:“鉴大定初知宁海军。秋禾方熟,子方虫生,鉴 出城行视,虫乃自死。”

《宗宁传》:“宗宁,大定二年擢归德军节度使,时方旱蝗, 宗宁督民捕之,得死蝗一斗,给粟一斗,数日捕绝。” 《王维翰传》:“泰和七年,河南旱蝗,诏维翰体究田禾分 数以闻。七月雨,复诏维翰曰:雨虽霑足,蝗蝻遗子,如 何可绝?旧有蝗处,来岁宜菽麦。谕百姓使知之。” 《莘县志》:“明嘉靖九年夏五月,蝗蝻自兖郡来,群队如 云,所过”无遗稼。比至莘,知县陈栋斋沐率邑人祷于 八蜡神,倏黑蜂满野,啮蝗尽死。既而雷雨交作,蝗尽 化为泥,田禾不至损伤。咸以为陈侯精诚所感云。 《城武县志》:明万历四十五年,大旱,蝗蔽天,赈荒直指 使过庭训奏以入粟为庠生,时谓之“粟生。”又以捕蝗 应格,亦许入庠,时谓之“蝗生。”

《定兴县志》:“崇祯壬子,东省及河间等处多大蝗,几几 乎震邻矣,邑境幸不被灾。闰七月初,河内村民赵道 人家种谷一段,要十亩,一夜苗叶都尽,次日视之,惟 黄沙满地,三五病蝗而已。其来也不知何时,其去亦 不知何时,乡人皆不之觉。”

蝗部杂录

[编辑]

《诗经大雅瞻卬章》:“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召旻章》天降罪,罟蟊贼内讧。讧,溃也。大全《蟊贼》之害 稼,亦在内而不在外也。

《易林》:“螟虫为贼,害我嘉谷。中留空虚,家无所食。 蝗食我稻,驱不可去。实穗无有,但见空槁。”

《京房易传》:“妖害忠孝,虫食苗根。”

王者与诸侯争,虫食苗节茎。

嬖恶生孽,虫食苗心。

“《德》无节”,虫食叶。

《汉书五行志》:“介虫孽者,谓小虫有甲,飞扬之类,阳气 所生也。于《春秋》为螽,今谓之蝗,皆其类也。”

《抱朴子博喻》篇:“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算不精, 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讨蝗虫,伐木以杀蠹蝎。” 《玉堂闲话》:“蝗之为孽也,盖沴气所生,每生其卵盈百, 自卵及翼,凡一月而飞。羽翼未成,跳跃而行,谓之蝻。” 《墨客挥犀》:“蝗一生九十九子,皆联缀而下,入地常深 寸许,至春暖始生。初出如蚕,五日而能跃,十日而能 飞。”喜旱而畏雪,雪多则入地愈深,不能复出。蝗为人 掩捕,飞起蔽天,或坠陂湖间,多化为鱼虾。有渔人于 湖侧置网,蝗坠压网至没,渔辄有喜色,明日举网,得 虾数斗。

《鹤林玉露》:“蝗才飞下,即交合,数日产子如麦门冬之 状,日以长大。又数日,其中出如黑蚁者八十一枚,即 钻入地中。若腊雪凝冻,则入地愈深,或不能出。俗传 雪深一尺,则蝗入地一丈。蝗灾每见于大兵之后,或 言战死之士冤魂所化。虽未必然,然捕者往往群呼 聚喊,或不为动。若鸣金击鼓,则耸然而听,若成行列”, 则谓杀伤。沴气之所化。理或然也

蝗部外编

[编辑]

《金坛县志》:“宋嘉定己巳,邑旱,飞蝗蔽天而下。时太常 丞刘宰家居,草书一函,命其仆至城北锺秀桥,见两 黄衣客,即跪进之,至桥,果见衣黄者。启书阅竟,语仆 曰:‘我借路不借粮也。蝗果不为灾,自后有蝗,必向漫 塘祠祭之’。”

竹虱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竹佛子》。本草纲目 《天厌子》。本草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编辑]

《竹虱》一名《竹佛子》,一名《天厌子》。

竹虱集解

[编辑]

李时珍曰:竹虱,生诸竹及草木上皆有之。初生如粉 点,久便能动,百十成簇,形大如虱,苍灰色。或云湿热 气化,或云虫卵所化。古方未有用者,惟南宫从岣《嵝 神书》云:“江南巴卭、吴越、荆楚之间,春秋竹内有虫,似 虱而苍,取之阴干,可治中风。”即此也。

《气味》

[编辑]

有毒。

《主治》

[编辑]

李时珍曰:“中风半身不遂,能透经络追涎。”

附方

[编辑]

中风偏痹,半身不遂者,用麻黄以汤熬成糊,摊纸上 贴,不病一边,上下令遍,但除七孔,其病处不糊。以竹 虱焙为末,三钱,老人加麝香一钱,研匀,热酒调服,就 卧,须臾药行如风声,口吐出恶水,身出臭汗如胶,乃 急去糊纸,别温麻黄汤浴之,暖卧将息,淡食十日,手 足如故也。岣嵝神书

竹虱部杂录

[编辑]

东坡《志林》:“凡能动者,皆佛子也。竹虱,初如涂粉竹叶 上尔,然久乃能动者,百千为曹,无非佛子者。梁武帝 水陆画像,有六道外者,以淡墨作人畜禽兽等形,罔 罔然于空中也,乃是佛子。流浪陋劣之极,至于湿生 如竹虱者,尤不可得,但若存若亡于冥漠间尔。”

芫青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青娘子》:本草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居芫花上而色青,故名芫青。世俗讳之,呼 为“青娘子”,以配红娘子也。

《集解》

[编辑]

《别录》曰:“三月取,暴干。”陶弘景曰:“二月、三月在芫花上 花时取之,青黑色。”苏恭曰:“出宁州。”苏颂曰:“处处有之。 形似斑蝥,但色纯青绿,背上一道黄文尖喙。三、四月 芫花发时乃生,多就芫花上采之,暴干。”李时珍曰:“但 连芫花茎叶,采置地上,一夕尽自出也。馀见斑蝥。”

《气味》

[编辑]

辛微温有毒。

李时珍曰:“芫花之功同斑蝥,而毒尤猛”,盖芫花有毒 故也。 畏恶同斑蝥。

《主治》

[编辑]

《别录》曰:“蛊毒、风疰、鬼疰,堕胎。”

陶弘景曰:“治鼠瘘。” 李时珍曰:“主疝气。利小水。消瘰𤻤,下痰结。治耳聋目 翳。猘犬伤毒。”馀功同斑蝥。

《附方》

[编辑]

偏坠疼痛:青娘子、红娘子各十枚,白面拌炒黄色,去 前二物,熟汤调服,立效也。谈埜翁方

目中顽翳,发背膏:用“青娘子、红娘子、斑蝥各二个,去 头足,面炒黄色,蓬砂一钱,蕤仁去油五个,为末。每点 少许,日五六次。仍同春雪膏”点之,膏见黄连下。普济方 塞耳治聋:“芫青、巴豆仁、蓖麻仁各一枚,研丸枣核大,

绵包塞之。”圣惠方
考证

樗鸡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红娘子》:本草纲目 灰花蛾。本草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其鸣以时,故得鸡名。《广雅》作“樗鸠。”《广志》作 “犨鸡”,皆讹矣。其羽文彩。故俗呼红娘子、灰花蛾云。按博

《雅·释虫》云:“樗鸠,樗鸡也。”

《集解》

[编辑]

《别录》曰:“生河内川谷樗树上。七月采,暴干。”陶弘景曰: “今出梁州。形似寒螀而小,樗树似漆而臭,亦犹芫青 亭长在芫葛上也。”苏恭曰:“河内无此,今出岐州。此有 二种,以五色具者为雄,入药良。其青黑质白斑者是 雌,不入药。”寇宗奭曰:“汴、洛诸界尤多。形类蚕蛾,但腹 大,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内一重深红,五色” 皆具。苏颂曰:“《尔雅》云:‘螒,天鸡’。郭璞注云:‘小虫也。黑身 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然今之莎鸡,生樗木上,六 月中出,飞而振羽,索索作声。人或蓄之樊中,但头方 腹大,翅羽外青内红,而身不黑,头不赤。此殊不类。郭 说“樗上一种头翅皆赤者,乃如旧说,俗呼为红娘子。” 然不名樗鸡,疑即是此。盖古今之称不同耳。李时珍 曰:“樗即臭椿也。此物初生,头方而扁,尖喙向下,六足, 重翼,黑色,及长则能飞。外翼灰黄有斑点,内翅五色 相间。其居树上,布置成行,秋深生子在樗皮上。”苏恭、 寇宗奭之说得之。苏颂引郭璞以为莎鸡者,误矣。莎 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有翅数重,下翅正 赤,六月飞而振羽有声,详见陆玑《毛诗疏义》。而罗愿 《尔雅翼》以莎鸡为络纬,即俗名纺丝者。

《修治》

[编辑]

李时珍曰:“凡使,去翅、足,以糯米或用面炒黄色,去米 面用。”

《气味》

[编辑]

《别录》曰:“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

《主治》

[编辑]

《本经》曰:“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 身。”

《别录》曰:“腰痛下气,强阴多精。”

寇宗奭曰:“通血闭,行瘀血。”

李时珍曰:“主瘰𤻤,散目中结翳,辟邪气。疗猘犬伤。”

《发明》

[编辑]

陶弘景曰:“方药稀用,为大麝香丸用之。”

李时珍曰:“古方辟瘟杀鬼丸中用之。近世方中多用, 盖厥阴经药,能行血活血也。《普济方》治目翳,拨云膏 中与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

《附方》

[编辑]

子宫虚寒:《杏林摘要》云:“妇人无子,由子宫虚寒,下元 虚,月水不调,或闭或漏,或崩中带下,或产后败血未 尽,内结不散。用红娘子六十枚,大黄、皂荚、葶苈各一 两,巴豆一百二十枚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以绵 裹留系,用竹筒送入阴户。一时许发热渴,用熟汤一 二盏解之。后发寒静睡,要安三日方取出。每日空心”, 以鸡子三枚。胡椒末二分。炒。食酒下以补之。久则子 宫暖矣。

瘰𤻤结核:用“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 一钱半,黄丹五分,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一 月,其核自然脱下矣。卫生简易方

风狗咬伤,不治即死。用“红娘子二个,斑蝥五个,并去 翅足。若四十岁各加一个,五十岁各加二个;青娘子 三个去翅、足,四十岁各一个,五十六岁加二个;海马 半个,续随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许, 为末。十岁者作四服,十五岁作三服,二十岁作二服, 三十岁作一服。”谈埜翁方

横痃便毒:“鸡子一个开孔,入红娘子六个,纸包煨熟, 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小便淋沥出脓血,即愈。陆氏 积德堂方

枣猫部汇考

[编辑]

图缺

《本草纲目》。

《集解》

[编辑]

李时珍曰:枣猫,古方无考,近世方广《丹溪心法附馀》 治小儿方用之。注云:“生枣树上,飞虫也。大如枣子,青 灰色,两角。采收,阴干用之。”

《主治》

[编辑]

李时珍曰:“小儿脐风,按《方广》云:‘小儿初生,以绵裹脐带,离脐五、六寸,札定咬断,以鹅翎筒送药一、二分,入 脐大孔,轻轻揉散,以艾炷灸脐头三壮,结住勿打动, 候其自落,永无脐风之患,万不失一。脐硬者用之,软 者无病,不必用也。其法用阴干枣、猫儿研末三个,真 珠捶研四十九粒,炒黄丹五分,白枯矾、蛤粉、血蝎各’” 五分,研匀如上法用脐有三孔,一大二小也。

蠋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蚅》。尔雅     乌蠋。尔雅

槐,蠋。尔雅    藿,蠋。庄子

图缺

《诗经》。

《豳风东山》

[编辑]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正义蠋,大虫,如指,似蚕。《韩子》云:“虫似蠋。”言在桑野,知是桑虫。朱注蜎蜎,动貌。蠋,桑虫,如蚕者也。烝,发语辞。

《尔雅》

[编辑]

《释虫》

[编辑]

蚅,乌蠋。

“大虫如指似蚕。”见《韩子》。蚅一名乌蠋,形似蚕而大如指。《诗·大雅·韩奕》云:“鞗革金厄。”毛亦云:“厄,乌蠋,大如指,似蚕。”注见《韩子》。按:《韩子内储说上七术》其三曰:信赏尽能云:“鱓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然而妇人拾蚕,而渔者握鱓,利之所在则亡,其所恶,皆为孟贲,是其事也。

《埤雅》

[编辑]

[编辑]

“大虫,如指似蚕,一名厄。”《诗》曰:“鞗革金厄。”金取其坚,厄 取其完也。又曰:“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言蠋以丝自裹, 又久在桑野,虽独而已,然其自营也完矣。故诗以此 托况。《序》曰:“一章言其完也。”《韩非子》曰:“鱓似蛇,蚕似蠋。 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然妇人拾蚕,而渔者握 鱓,故利之所在,皆为贲、育。《庄子》曰:“奔蜂不能化藿蠋。” 以言材之有大小。故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 为滕薛大夫。管子曰:“夫龙欲小则化为蚕蠋。”此言龙 化为蠋而已。然《抱朴子》以为有蛇蠋化成之龙,意者 天下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乎?故曰:或生而 知之,或学而知之,及其成功一也。

《尔雅翼》

[编辑]

[编辑]

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葵 者,菜之甘者也。古人有言蓼虫,不知徙乎葵菜。今蜀 食葵之甘,故其体肥大,亦食于藿。《广志》曰:“藿蠋有五 色者。槐香蠋,五采,有角,甚臭。”《庚桑子》曰:“奔蜂不能化 藿蠋。”言大小不同量也。蠋,蚕类而不食桑。《诗》乃称“烝 在桑野”者,葵藿之下,亦桑野之地也。蚕致养于人,万 百为簇,蜀则独行,故以比敦然独宿者。笺云:“蠋蜎蜎 然特行,久处桑野,有似劳苦者。”又蜀亦或作鸟名。师 旷《禽经》曰:“蜀不独宿”,不知何物也。蜀不独宿,故以叹 独宿者。于文独字从蜀,则蜀当独处尔。《淮南》曰:“蚕之 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蠋一名蚅,状虽可畏,然古人 以金作此,而缀之车上以为饰,故曰“鞗革金厄。”

《本草纲目》

[编辑]

枸杞虫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此虫生枸杞上,食枸杞叶,状如蚕,作茧为 蛹。时取之,曝干收用。”

李时珍曰:此《尔雅》所谓蚅,乌蠋也。其状如蚕,亦有五 色者,老则作茧化蛾孚子。诸草木上皆有之,亦各随 所食草木之性,故《广志》云:“藿蠋香,槐蠋臭。”

《气味》

[编辑]

咸温无毒。

《主治》

[编辑]

陈藏器曰:“益阳道,令人悦泽有子。炙黄和地黄末为 丸服之,大起阳益精。”

李时珍曰:“治肾家风虚。”

葛上亭长部汇考

[编辑]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编辑]

陶弘景曰:“此虫黑身赤头,如亭长之著元衣赤帻,故 名也。”

《集解》

[编辑]

《别录》曰:“七月取,暴干。”陶弘景曰:“葛花开时取之,身黑 头赤,腹中有卵,白如米粒。”苏恭曰:“出雍州。”韩保昇曰“处处有之。五六月,葛叶上采之,形似芫青而苍黑色。” 雷敩曰:“亭长形黑黄,在葛上食蔓胶汁。又有赤头,身 黑色,额上有大红一点,各有用处。”李时珍曰:“陶言黑 身赤头,故名亭长。而雷氏别出赤头,不言出处,似谬。”

《修治》

[编辑]

同《斑蝥》。

《气味》

[编辑]

辛微温有毒,恶畏同斑蝥。

《主治》

[编辑]

《别录》曰:“蛊毒鬼疰,破淋结积聚,堕胎。”

李时珍曰:“通血闭症块、鬼胎,馀功同斑蝥。”

《发明》

[编辑]

苏颂曰:“深师疗淋,用亭长之说最详。云取葛上亭长 拆断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二三分,安白板上,阴二 三日收之。若有人患十年淋,服三枚,八九年以还,服 二枚。服时以水如枣许,著小杯中,爪甲研之,当扁扁 见于水中,仰面吞之,勿令近牙齿间。药虽微小,下喉 自觉至下焦淋所,有顷药作,大烦急不可堪者,饮干” 麦饭汁,则药势止也。若无干麦饭,但水亦可耳。老小 服三分之一,当下淋疾,如脓血连连尔去者,或如指 头,或青或黄,不拘男女皆愈。若药不快,淋不下,以意 节度,更增服之。此虫“五六月为亭长,头赤身黑,七月 斑蝥,九月为地胆,随时变耳。”

《附方》

[编辑]

《经脉不通》妇人经脉不通,症块胀满,腹有鬼胎,用葛 上亭长五枚,以糙米和炒,去翅足,研末,分三服,空心 甘草汤下。须臾觉脐腹急痛,以黑豆煎汤服之,当通。

斑蝥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斑猫:本草纲目  《盘蝥虫》。本草纲目

龙蚝:本草纲目  斑蚝:本草纲目

斑菌。本草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释名》

[编辑]

《斑蝥》:一名“斑猫”,一名《螌蝥虫》,一名龙蚝,一名斑蚝,一 名《斑菌》。

李时珍曰: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 蝥,俗讹为斑猫,又讹斑蝥为斑蚝也。《吴普本草》又名 斑菌,曰腃发、曰晏青。

《集解》

[编辑]

《别录》曰:“斑猫,生河东山谷。八月取,阴干。”《吴普》曰:“生河 内山谷,亦生木石。”韩保昇曰:“斑猫所在有之。七八月, 大豆叶上甲虫也。长五、六分,黄黑斑文,乌腹尖喙,就 叶上采取,阴干用。”陶弘景曰:“此一虫五变,主疗皆相 似。”二、三月在芫花上,即呼为芫青;四、五月在王不留 行草上,即呼为王不留行虫;六、七月在葛花上,即呼 为葛上亭长;八九月在豆花上,即呼为斑蝥。九月、十 月复还地蛰,即呼为地胆。此是伪地胆耳,为疗犹同 也。其斑蝥大如巴豆,甲上有黄黑斑点。芫青青黑色, 亭长,身黑头赤。《雷敩》曰:“芫青斑蝥,亭长,赤头。”四件样 各不同,所居所食,所效亦不同。芫青觜尖,背上有一 画黄,在芫花上食汁;斑蝥背上一画“黄,一画黑,觜尖 处有一小赤点,在豆叶上食汁,亭长形黄黑,在葛叶 上食汁,赤头身黑,额上有大红一点也。”苏颂曰:四虫 皆是一类,但随时变耳。《深师方》云:“四月、五月、六月为 葛上亭长,七月为斑猫,九月、十月为地胆。”今医家知 用芫青、斑蝥,而地胆亭长少使,故不得详也。苏恭曰: 《本草》古今诸方,并无“王不留行虫。若陶氏所言,则四 虫专在一处。今地胆出幽州,芫青出宁州,亭长出雍 州,斑蝥所在皆有,四虫出四处,可一岁周游四州乎? 芫青、斑蝥形段相似,地胆状貌大殊,且采自草菜上, 陶盖浪言尔。”李时珍曰:“按《本经别录》四虫采取时月, 正与陶说相合。深师方用亭长所注亦同,自是一类, 随其”所居所出之时而命名尔。苏恭强辟陶说,亦自 欠明。按《太平御览》引《神农本草经》云:“春食芫花为芫 青,夏食葛花为亭长,秋食豆花为斑蝥,冬入地中为 地胆,黑头赤尾。”其说甚明。而唐宋校正者,反失收取, 更致纷纭。何哉?陶氏之王不留行虫,雷氏之赤头方 药未有用者,要皆此类,固可理推。馀见地胆。

《修治》

[编辑]

雷敩曰:“凡斑蝥,芫青、亭长、地胆修治,并渍糯米、小麻 子相拌炒,至米黄黑色,取出,去头、足、两翅,以血馀裹, 悬东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大明》曰:“入药须去 翅、足。糯米炒熟,不可生用,即吐泻人。”李时珍曰:“一法, 用麸炒过,醋煮用之也。”

《气味》

[编辑]

辛寒有毒。

《吴普》曰:“神农:辛;岐伯:‘咸’”;扁鹊:“甘,有大毒。马刀为之使。 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甘草、豆花。”李时珍曰:“斑猫、 芫青、亭长、地胆之毒,靛汁、黄连、黑豆、葱、茶皆能解之

《主治》

[编辑]

《本经》曰:“寒热鬼疰,蛊毒鼠瘘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别录》曰:“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

甄权曰:“治瘰𤻤,通利水道。” 《日华》曰:“疗淋疾,傅恶疮瘘烂。” 李时珍曰:“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蛊毒,轻粉 毒。”

《发明》

[编辑]

寇宗奭曰:“妊娠人不可服之,为溃人肉。治淋方多用 极苦,人须斟酌之。”

李时珍曰:斑蝥,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 故其入药,亦主专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 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 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𤻤之毒,莫不有根。大扺 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 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 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又葛 洪《肘后方》云:“席辩《刺史传》云:凡中蛊毒,用斑蝥虫四 枚,去翅足,炙熟;桃皮五月初五日采取,去黑皮,阴干; 大戟去骨,各为末,如斑蝥一分,二味各用二分,合和 枣核大,以米渍服之,必吐出蛊。一服不瘥,十日更服。 此蛊洪州最多,有老妪解疗之,一人”获缣二十匹。《秘 方》不传。后有子孙犯法。黄华公若则于时为都督。因 而得之也。

《附方》

[编辑]

内消瘰𤻤,不抱大小小儿《经验方》:“用斑蝥一两,去翅 足,以粟一并同炒米焦,去米不用,入薄荷四两为末, 乌鸡子清为丸如菉豆大。空心腊茶下三丸,加至五 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五丸,以消为度。”

《广利》:治瘰𤻤经久不瘥。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

以浆水一盏。空腹吞之。用蜜水亦可。重者不过七枚 瘥也。

瘘疮有虫,“八月中多取斑蝥,以苦酒浸半日,晒干,每 用五个,铜器炒熟为末,巴豆一粒,黄犬背上毛二七 根炒研,朱砂五分,同和苦酒频服,其虫当尽出也。” 痈疽㧞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 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直指 疔肿拔根:斑蝥一枚,捻破,以鍼划疮上,作“米”字形样 封之,即出根也。外台

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 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 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名“破 毒饮”,甚效。东垣方

积年癣疮《外台》: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蜜调傅之。 《永类》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之。

面上㾦。请帮助识别此字。大风面上有紫㾦。请帮助识别此字。未消。用干斑蝥末。以 生油调傅纳半日㾦。请帮助识别此字。胀起。以软绵拭去药。以棘鍼 挑破近下。令水出干。不得剥其疮皮。及不可以药近 口眼。若是尖㾦。请帮助识别此字。子即勿用此,别用胆矾为点药以 治之。圣济总录

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信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 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

风狗咬伤,《卫生易简方》云:此乃九死一生之病,急用 斑蝥七枚,以糯米炒黄,去米为末,酒一盏,煎半盏,空 心温服,取下小肉狗三四十枚为尽,如数少且再服 七次,无狗形,永不再发也。屡试屡验, 医方大成。用 大斑蝥三七枚,去头翅足,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 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 青烟为度,去蝥止。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 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 利,再进。利后肚痛,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 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 中沙虱毒,斑蝥二枚,一枚末服,一枚烧至烟尽,研末 傅疮中立瘥。肘后

塞耳治聋:“斑蝥炒二枚,生巴豆去皮心二枚,杵丸枣 核大,绵裹塞之。”圣惠方

妊娠胎死:斑蝥一枚,烧研,水服即下。广利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