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5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二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录

 黄精部汇考

  黄精图一

  黄精图二

  黄精图三

  黄精图四

  黄精图五

  徐光启农政全书黄精苗考

  本草纲目黄精

 黄精部艺文

  遇铜山掘黄精       宋鲍照

  饵黄精         唐韦应物

  寄王奉御          张籍

  答象之谢惠黄精之什    宋韩维

  苏子翼送黄精酒       朱弁

  张伯雨赠黄精      元吾丘衍

 黄精部选句

 黄精部纪事

 黄精部杂录

 黄精部外编

 黄耆部汇考

  黄耆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黄耆考

  本草纲目黄耆

 黄耆部艺文

  服黄耆帖        晋王献之

  与米元章尺牍       宋苏轼

 黄耆部选句

 黄耆部纪事

草木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黄精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龙衔。广雅    《重楼》。别录

《鸡格》:别录    菟竹。别录

鹿竹。别录    《救穷草》:别录

《仙人馀粮》。别录  《米𫗦》。蒙筌 野生姜。蒙筌   毕菜:唐本 偏精。拾遗    《垂珠》。图经

葳蕤。图经    《日及》。图经

《荀》格:图经    马箭。图经

黄芝:瑞草经   戊己芝。五符经

沙田髓。药谱   笔管菜。纲目

黄精。纲目

黄精图一

黄精图一
黄精图二
[编辑]

永康军黄精

永康军黄精

{{{2}}}

{{{2}}}
黄精图三
[编辑]

商州黄精

商州黄精

{{{2}}}

{{{2}}}
黄精图四
[编辑]

解州黄精

解州黄精

{{{2}}}

{{{2}}}
黄精图五
[编辑]

相州黄精

相州黄精

滁州黄精

滁州黄精

解州黄精

解州黄精

{{{2}}}

{{{2}}}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黄精苗考

[编辑]

俗名笔管菜,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 穷,一名鹿竹,一名葳蕤,一名仙人馀粮,一名垂珠,一 名马箭,一名白及。生山谷南北皆有之。嵩山、茅山者 隹。根生肥地者大如拳,薄地者犹如拇指。叶似竹叶, 或二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味甘性平, 无毒。又云:“茎光滑者,谓之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食之” 可以长生。其叶不对节,茎叶毛钩子者,谓之“太阴之 草”,名曰“钩吻。”食之入口立死。又云:“茎不紫花不黄为 异。”

救饥

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山中人 采根,九蒸九暴,食甚甘美。其蒸暴,用瓮去底,安釜上, 装满黄精,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暴之。如此九蒸九暴, 令极熟,不熟则刺人咽喉。久食长生辟谷。其生者,若 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他食,能长服 之,食止三尺。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又云: “花实可食。罕见难得。”

元扈先生曰:“尝过,根本胜药,苗亦恒蔬。”

《本草纲目》

[编辑]

黄精释名

[编辑]

苏颂曰: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 一名葳蕤,一名日及,一名仙人馀粮,一名荀格,一名 马箭,一名垂珠,一名菟竹。”

李时珍曰: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 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 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 此义也。馀粮,救穷,以功名也。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 鹿兔食之也。垂珠,以子形也。陈氏《拾遗》“救荒草”即此 也。今并为一。

陈嘉谟曰:“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暴,可以代 粮,又名米𫗦。”

集解

《别录》曰:“黄精,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 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 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有脂 润。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 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其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 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 之反,亦为奇事。

《雷敩》曰:“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头尖有毛,钩子二个, 若误服之害人。黄精,叶似竹也。”

苏恭曰:“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 指。萎蕤肥根,类其小者,肌理形色,大都相似。今以鬼 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黄精叶似柳及龙胆、徐长卿 辈而坚;其钩吻蔓生,叶如柿叶,殊非比类。”

陈藏器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 精。正精叶对生钩吻,乃野葛之别名,二物殊不相似, 不知陶公凭何说此。”

韩保昇曰:钩吻一名野葛。《陶说》“叶似黄精者”,当是;苏 说“叶似柿者,当别是一物。”

苏颂曰:“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隹。三月生 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根柔 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青白花,状如小豆花。 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色。二 月采根,蒸过,暴干用。今遇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暴, 作果卖,黄黑色而甚甘美。其苗初生时,人多采为菜” 茹,谓之毕菜,味极美。江南人说黄精苗叶稍类钩吻, 但钩吻叶头极尖,而根细,而苏恭言“钩吻蔓生”,恐南 北所产之异耳。

李时珍曰:“黄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其叶似竹而不尖,或两叶、三 叶、四五叶,俱对节而生。其根横行,状如葳蕤,俗采其 苗。”请帮助识别此字。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陈藏器《本草》言青 黏是葳蕤,见《葳蕤发明》下。又黄精、钩吻之说,陶弘景、 雷敩、韩保昇皆言二物相似,苏恭、陈藏器皆言不相 似,苏颂复设两可之辞。今考《神农本草》《吴普本草》并 言钩吻是野葛,蔓生,其茎如箭,与苏恭之说相合。张 华《博物志》云:“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 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 生。太阴之草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 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按:此但以黄精、钩 吻相对待而言,不言其相似也。陶氏因此遂谓二物 相对,与神农所说钩吻不合,恐当以苏恭所说为是, 而陶雷所说别一毒物,非钩吻也。《历代本草》惟陈藏 器辨物最精审,尢当信之。馀见“钩吻”条。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以溪水洗净蒸之,从巳至子,薄切,暴 干用。”

苏颂曰:“羊公服黄精法:二月、三月采根,入地八九寸 为上。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出,囊中 压取汁,澄清再煎,如膏乃止。以炒黑黄豆末相和得 所,捏作饼子如钱。太初服二枚,日益之。亦可焙干筛 末水服。”

《孟诜》曰:“饵黄精法:取瓮子去底,釜内安置得所,入黄 精令满,密盖,蒸至气溜,即暴之。如此九蒸九暴,若生 则刺人咽喉。若服生者,初时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 十日不食,服止三尺五寸,三百日后,尽见鬼神,久必 升天。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以相对者是正,不对者 是偏精也。”

气味

甘平无毒。

甄权曰:“寒。”

李时珍曰:“忌梅实,花、叶、子并同。”

主治

《别录》曰:“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 饥。”

《大明》曰:“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单服九蒸九暴,食之驻颜断谷。”

李时珍曰:“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

发明

李时珍曰:“黄精受戊己之淳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 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 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神仙芝草经》云:“黄精宽中益 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多年 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又能先下三尸 虫:上尸名彭质,好宝货,百二十日下;中尸名彭矫,好” 五味,六十日下。下尸:名彭居,好五色,三十日下皆烂 出也。根为精气,花实为飞英,皆可服食。又按:雷氏《炮 炙论序》云:“驻色延寿,精煎神锦。”注云:“以黄精自然汁 拌研细。神锦于柳木甑中蒸七日,以木蜜丸服之。”木 蜜,枳椇也。神锦不知是何物,或云朱砂也。

掌禹锡曰:“按《抱朴子》云:‘黄精服其花,胜其实,服其实, 胜其根。但花难得,得其生花,十斛干之,才可得五六 斗尔,非大有力者,不能办也。日服三合,服之十年,乃 得其益。其断谷不及术,术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 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谓之 米脯也’。”

唐慎微曰:徐铉《稽神录》云:“临川士家一婢,逃入深山 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取根食之,久久不饥。夜息 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攫上树避之。及晓下地,其 身欻然,凌空而去,若飞鸟焉。数岁,家人采薪见之,捕 之不得,临绝壁下网围之,俄而腾上山顶。或云此婢 安有仙骨,不过灵药服食尔。”遂以酒饵置往来之路, 果来食讫,遂不能去。擒之具述其故,指所食之草,即 是黄精也。

附方

服食法:《圣惠方》:“用黄精根茎,不限多少,细锉阴干捣 末。每日水调末服,任多少,一年内变老为少,久久成 地仙 臞。”《仙神隐书》:“以黄精细切一石,用水二石五 斗煮之,自旦至夕,候冷,以手挼碎,布袋榨取汁煎之, 渣乾乾为末,同入釜中煎至可丸,丸如鸡子大。”每服 一丸,日三服。绝粮轻身,除百病,渴则饮水。

补肝明目。黄精二斤,蔓菁一斤淘,同和,九蒸九晒为 末,空心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延年益寿。圣惠方 大风癞疮,营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 用黄精根去皮洁净,共以洗二斤,暴,纳粟米饭中,蒸 至米熟,时时食之。圣济总录

补虚精气:黄精、枸杞子等分,捣作饼,日干为末,炼蜜 丸梧子大,每汤下五十丸。奇效良方

黄精部艺文

[编辑]

《遇铜山掘黄精》
宋·鲍照

[编辑]

土肪閟中经,水芝韬内策。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 矧蓄终古情,重拾烟雾迹。羊角栖断云,榼口流隘石。 铜溪昼森沈,乳窦夜涓滴。既类风门磴,复像天井壁。 蹀蹀寒叶离,灇灇秋水积。松色随野深,月露依草白。 空守江海思,岂怀梁郑客。得仁古无怨,顺道今何惜。

《饵黄精》
唐·韦应物

[编辑]

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寄王奉御》
张籍

[编辑]

爱君紫阁峰前好,新作书堂药灶成。见欲移居相近 住,有田多与种《黄精》。

《答象之谢惠黄精之什》
宋·韩维

[编辑]

“《仙经》著灵药,兹品上不刊。服之岁月久,衰羸反童颜。” 岩居有幽子,乘时㔉苍山。溪泉濯之洁,秋阳暴而干。 九蒸达晨夜,候火不敢安。持之落城市,谁复著眼看。 富贵异所嗜,口腹穷甘酸。贫贱固不暇,锥刀乃其干。 坐使至灵物,委弃同草菅。惟君冲旷士,敦然守高闲。 食之易为力,天和中自完。故以此为馈,其容几一箪。 报我三百言,浩浩驰波澜。何以谕珍重,如获不死丹。 方当烦燠时,把玩毛骨寒。他年灵气成,与子骖双鸾。

《苏子翼送黄精酒》
朱弁

[编辑]

“《仙经》何物堪却老,较功无如太阳草。”龙衔鸡衔名虽 异,请帮助识别此字。“公羊公事可考。苏君真是神仙裔,橘井阴功贯 穹昊。云笈书成数万言,银阙珠宫用心早。独知此物 有奇效,福地名山为储宝。不惮林泉新㔉掘,斥去杵 臼谢筛𢭏。况从高士论麹糵,更课公田收秫稻。一朝 灵液浮瓮盎,三冬浩气生襟袍。且欣软饱得浇肠,漫 说逆流上补脑。眼碧那忧散黑花,发白故应还翠葆。 贾傅”只嫌松醥陋,刘堕敢夸《桑落好》。直须五斗论解 酲,宁待三杯乃通道。谁知万里落旄人,亦许匏尊自 倾倒。为君唤回雪窖春,八载羁愁供一扫。

《张伯雨赠黄精》
元·吾丘衍

[编辑]

山中有灵草,乃云太阳精。况闻《天老》言,饵之可长生。 故人赤松意,分赠慰我情。玉津比灵芝,采采三秀英。 我愿服此久,飘然出蓬瀛。绿发无秋霜,身如羽翰轻。 举臂入霄汉,丹台列高名。手把金芙蓉,与君游太清。

黄精部选句

[编辑]

唐·杜甫诗:“三春㔉黄精,一餐生毛羽。”扫除白发黄 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白居易诗:“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姚合诗:“绕篱栽杏种黄精。”

宋王安石诗:“雪底黄精兴不疏。”

苏轼诗:“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篸。”诗人“空腹待黄 精。”

《孙觌诗》:“连筒自灌黄精圃。”

黄精部纪事

[编辑]

《博物志》: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 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 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人信钩 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

《高士传》:“陆通字接舆,与妻俱隐峨眉诸名山,食菌栌 实,服黄精子,俗传以为仙。”

《稽神录》:“临川有士人唐遇虐其所使婢,婢不堪其毒, 乃逃入山中。久之粮尽饥甚,坐水边,见野草枝叶可 爱,即拔取濯水中,连根食之,甚美。自是恒食,久之遂 不饥,而更轻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兽走,以为虎而 惧,因念得上树,杪乃生也。正尔念之,而身已在树杪 矣。及晓又念,当下平地,又欻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 身辄飘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顶,若飞鸟焉。数岁, 其家人伐薪见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 在绝壁下,即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顶,其主亦 骇异,必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过得灵草 饵之尔。试以盛馔,多其味,令甚香美,致其往来之路, 观其食否。”果如其言。常来就食,食讫不复能远去,遂 为所擒。具述其故,问其所食草之形状,即黄精也。复 使寻之,遂不能得。其婢数年亦卒。

《福地记》:武当县石阶山西北角有大松树,树下生草, 名救穷,日食三寸,绝谷不饥,久之度世。陶先生谓之 “西岳佐命”是也。

《梧浔杂佩》:顾况纪秦时建阿房宫采木者,偶食黄精 天蒜,不觉竦身飞上,就山下人家裁诗云:“酒尽君莫 酤,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今《平乐志所载萦山木客事,盖附会此说。余昔在昭州,尝询之 陶伟西明府云:“少时闻父老云,曾有人见之。”今久不 闻矣。

《峨眉山志》:“黄精,峨山产者甚佳。宿进游峨诗云:‘拾得 黄精须烂煮,饭侬明日上峨眉’。”

《海丰县志》:“明嘉靖中,海丰有渔子数人,驾舟入海,为 飓风所漂,泊一绝岛,见其人椎结袒裼,网木叶为裳, 面目黧黑,肌肤如枯,睢睢盱盱,见渔子相顾惊笑,语 不可解。稍前逼之,辄走不敢近。其居率如蘧芦,而无 爨釜,其傍往往有池,池中以蜜浸食物,大抵黄精、薯 蓣之属。渔子饥甚,取食之。其人亦不嗔,但远立而笑。” 已而飓风大至,飘返故岸云。 《泌阳县志》:小铜山县东七十五里,产苍术及黄精。

黄精部杂录

[编辑]

《抱朴子》:“黄精,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岳珠。服其花, 胜其实。花生十斛,干之,则可得五六升。服之十年,乃 可得益寿。”

《明道杂志》:老杜同谷诗有“黄精无苗山雪盛”,后人所 改也。其旧乃黄独也,读者不知其义,因改为精,其实 黄独自一物也。本处谓之土芋,其根唯一颗而色黄, 故名黄独,饥岁土人掘食以充粮,故老杜云耳。 山家清供黄精,仲春深采根,九蒸九暴捣如饴,可作 果食。又细切食,水三斗五升,煮去苦味,漉入绢袋,压 汁澄之,再煎如膏。以黄米作饼,约二寸大。客至可供 二枚。又采苗,可为菜茹。《隋羊公服法》:芝草之精也。一 名仙人馀粮,其补益可知也。

黄精部外编

[编辑]

《神仙传》:“王烈者,字长休,邯郸人也,常服黄精,及鈆,年 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 尹轨者,字公度,太原人也。博学五经,尤明天文星气, 河洛谶纬,无不精微。晚乃学道,常服黄精华,日三合, 计年数百岁。后到太和山中仙去。”

白菟公服黄精而得仙。

《列仙传》:“修羊公,魏人也,上华阴山石室中,中有悬石 榻卧其上,榻尽穿陷,略不动,时取黄精服之。”

黄耆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黄耆。本经    戴糁。本经

戴椹。别录    芰草:别录

《百本》:别录    独椹。别录

蜀脂。别录    王孙。药性论

黄芪。纲目    百药绵:药谱

黄耆图

黄耆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黄耆考

[编辑]

一名戴糁,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 一名百本,一名王孙。生蜀郡山谷,及白水、汉中、河东、 陜西。出绵上,呼为“绵黄耆”,今处处有之。根长二三尺, 独茎丛生,枝请帮助识别此字。其叶扶疏,作羊齿状,似槐叶微尖小, 又似蒺藜叶阔大而青白色,开黄紫花,红槐花大结 小尖角,长寸许。味甘,性微温,无毒。一云味苦微寒。恶 龟甲、白藓皮。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换水浸淘洗,去苦味,油、盐调食,药中 补益,呼为“羊肉。”

《本草纲目》

[编辑]

黄耆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 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矣。蓍乃蓍龟之蓍,音尸王孙, 与牡蒙同名异物。

集解

《别录》曰:“黄耆,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

干。”

陶弘景曰:“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 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 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 可作膏贴。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苏恭曰:“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宜 州、宁州者亦佳。”

苏颂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根长二、三尺以来, 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 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 许。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耆。然有 数种,有白水耆、赤水耆、木耆,功用并同,而力不及白 水者;木耆短而理横。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耆,折” 皮亦似绵,颇能乱真。但苜蓿根坚而脆,黄耆至柔韧, 皮微黄褐色,肉中白色,此为异耳。

陈承曰:“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非谓其 柔韧如绵也。今《图经》所绘宪州者,地与绵上相邻也。” 王好古曰:“绵上即山西沁州白水,在陕西同州。黄耆 味甘,柔软如绵,能令人肥。苜蓿根,味苦而坚脆,俗呼 为土黄耆,能令人瘦。用者宜审。”

陈嘉谟曰:“绵上”,沁州乡名。今有巡检司。白水、赤水二 乡,俱属陇西。

李时珍曰:“黄耆叶似槐叶而微尖小,又似蒺藜叶而 微阔大,青白色。开黄紫花,大如槐花。结小尖角,长寸 许。根长二、三尺,以紧实如箭干者为良。嫩苗亦可。”请帮助识别此字。 淘茹食。其子收之,十月下种。如种菜法亦可。

修治

雷敩曰:“凡使,勿用木耆草,真相似,只是生时叶短,并 根横也。须去头上皱皮,蒸半日,擘细,于槐砧上锉用。” 李时珍曰:“今人但捶扁,以蜜水涂炙数次,以熟为度。 亦有以盐汤润透,器盛,于汤缾蒸熟切用者。”

根气味

《本经》曰:“甘,微温,无毒。”

《别录》曰:“白水者,冷,补。”

张元素曰:“味甘,气温、平。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 也。”入手、足太阴气分,又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 徐之才曰:“茯苓为之使。恶龟甲、白藓皮。”

主治

《本经》曰:“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 补虚,小儿百病。”

《别录》曰:“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 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甄权曰:“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陈日华曰:“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症癖,瘰𤻤瘿赘, 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痰 嗽头风,热毒赤目。”

张元素曰:“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 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王好古曰:“主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 逆气里急。”

发明

陶弘景曰:“出陇西者,温补;出白水者,冷补。又有赤色 者,可作膏,用消痈肿。”

陈藏器曰:“虚而客热,用白水黄耆。虚而客冷,用陇西 黄耆。”

大明曰:“黄耆,药中补益,呼为羊肉。白水耆,凉,无毒。排 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赤水耆,凉,无毒。治血退 热毒。馀功并同。木耆,凉,无毒。治烦排脓之力,微于黄 耆,遇阙即倍用之。”

张元素曰:“黄耆,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 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 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又曰:“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虚热。无汗 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王好古曰:“黄耆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及肤痛,是皮表 之药,治喀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 补肾脏元气,是里药,乃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也。” 李杲曰:“《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肉分而充皮肤,肥腠 理而司开阖’。”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 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 卫“气,耆则益气也。又黄耆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躁 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肌 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 朱震亨曰:“黄耆补元气,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 形实而瘦者,服之令人胸满,宜以三拘汤泻之。” 寇宗奭曰:“防风、黄耆,世多相须而用。唐许引宗”初仕 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沈 而口噤,引宗曰:“既不能下药,宜汤气蒸之,药入腠理, 周时可瘥。”乃造黄耆防风汤数斛,置于床下,气如烟 雾,其夕便得语也《李杲》曰:“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 畏而相使也。”

朱震亨曰:“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养阴,鼻以 养阳。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地主浊,故口 受有形而兼乎无形。”柳太后之病不言,若以有形之 汤,缓不及事,今投以二物汤,气满室则口鼻俱受,非 智者通神,不可回生也。

李杲曰:“小儿外物惊,宜用黄连安神丸、镇心药。若脾 胃寒湿,吐腹痛,泻痢青白,宜用益黄散药。如脾胃伏 火,劳役不足之证,及服巴豆之类,胃虚而成慢惊者, 用益黄理中之药,必伤人命。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 土之源,更于脾土中以甘寒泻火,以酸凉补金,使金 旺火衰,风木自平矣。今立黄耆汤,泻火补金益土,为” 神治之法。用炙黄耆二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五分、白 芍药五分,水一大盏,煎半盏,温服。

汪机曰:“萧山魏直著《博爱心鉴》三卷,言小儿痘疮,惟 有顺逆险三证。顺者为吉,不用药;逆者为凶,不必用 药。惟险乃悔吝之象,当以药转危为安,宜用保元汤 加减主之。此方原出东垣治慢惊土衰火旺之法,今 借而治痘,以其内固营血,外护卫气,滋助阴阳,作为 脓血。其证则异,其理则同,去白芍药,加生姜,改名曰 ‘保元汤’。”炙黄耆三钱,人参二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一 片,水煎服之。险证者,初出圆晕,乾红少润也;将长光 泽,顶陷不起也;既出虽起,惨色不明也;浆行色灰不 荣也;浆定光润不满也;浆老,湿润不敛也;结痂而胃 弱内虚也;痂落而口渴不食也;痂后生痈肿也,痈肿 溃而敛迟也。凡有诸证,并宜此汤,或加芎䓖。加官桂。 加糯米以助之。详见本书。

陈嘉谟曰:“人参补中,黄耆实表。凡内伤脾胃,发热恶 寒,吐泄怠卧,胀满痞塞,神短脉微者,当以人参为君, 黄耆为臣。若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者,当以 黄耆为君,人参为臣,不可执一也。”

茎叶主治

《别录》曰:“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

附方

小便不通,绵黄耆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 半。总微论

酒疸黄疾,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 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黄耆二两木兰一两,为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气虚白浊:黄耆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 白汤下。经验良方

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 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 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 之疾。用绵黄耆箭。请帮助识别此字。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 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 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辰、日午各一 服。亦可煎服,名“黄耆六一汤。”外科精要

老人閟塞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 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 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 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肠风泻血: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 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

尿血沙淋,痛不可忍:黄耆、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 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 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方

吐血不止:黄耆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 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以好黄耆 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汤服。席延赏方 肺痈得吐:黄耆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 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

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黄耆 二两䕡茹一两醋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 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内自消。”外台秘要 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黄耆、川芎䓖各一两,糯米一 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阴汗湿痒:绵黄耆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 急方

《痒疽内固》:黄耆、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 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日服。本事 方

黄耆部艺文

[编辑]

《服黄耆帖》
晋·王献之

[编辑]

承服肾气丸。故以为佳。献之比服黄耆甚懃平平耳。 亦欲至十齐当可知。

《与米元章尺牍》
宋·苏轼

[编辑]

昨日饮冷过度,夜暴下,旦复疲甚,食黄耆粥甚美。卧 阅《四印》,奇古,失病所在。明日会食,乞且罢,需稍健,或 雨过翛然时也。印却纳上。

黄耆部选句

[编辑]

金王特起诗:“但说今年秋雨多,黄耆满谷无人采。”

黄耆部纪事

[编辑]

《梁书邓至国传》:“邓至国居西凉州界,羌别种也。世号 持节平北将军、西凉州刺史。宋文帝时,王象屈耽遣 使献马。天监元年,诏以邓至国王象舒彭为督西凉 州诸军事,号安北将军。五年,舒彭遣使献黄耆四百 斤,马百匹。”

《唐书甄权传》:权后以医显者,义兴许引宗。引宗仕陈, 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沈难对, 医家告术穷,引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耆、防风煮 汤数十斛,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淳化县志》:“嘉靖中,人有言本地出黄芪者,当道以文 索之无有,以俗名马首苜蓿根充之。医生解去,遭杖 几毙,不得已解价三四十金而后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