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7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四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录

 天名精部汇考

  天名精图

  尔雅释草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名精

  梦溪笔谈药议

  徐光启农政全书蚵蚾菜考

  本草纲目天名精

 天名精部杂录

 巴戟天部汇考

  巴戟天图

  本草纲目巴戟天 附巴棘

 辟虺雷部汇考

  辟虺雷图

  本草纲目辟虺雷

 火炭母部汇考

  火炭母图

  本草纲目火炭母草

 麦门冬部汇考

  麦门冬图一

  麦门冬图二

  尔雅释草

  山海经中山经

  罗愿尔雅翼门冬

  林洪山家清供麦门冬煎

  徐光启农政全书麦门冬考

  本草纲目麦门冬

 麦门冬部艺文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宋苏轼

  霜后记园中草木      范成大

 麦门冬部纪事

 麦门冬部杂录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天名精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茢,薽》。尔雅    豕首。尔雅

《彘颅》。尔雅注   豨首。尔雅注

地菘。尔雅疏   埊松。别录 《豨,莶》。别录    天名“精。”别录

天门精。别录   天蔓菁。别录

玉门精。别录   蟾蜍蓝别录

虾蟆蓝:本经   《麦句》姜。本经

《蚵蚾草》:纲目   《狐狸臊》。纲目

《刘𢛯草》。纲目   皱皮草:纲目 母猪芥。纲目   活鹿草:异苑

天芜精。唐本草  杜,牛膝。根名

鹤虱:实名

天名精图

天名精图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茢》。音列《薽》。音真豕首。

《本草》曰:“彘颅,一名蟾蜍兰”,今江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茢薽药草名,一名豕首,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天名精,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别录》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菘。味甘辛,故有姜称。状如蓝,故名虾蟆蓝;香似兰,故名蟾蜍兰。郭云:“江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者。”三苍云:“煼,熬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

[编辑]

天名精

[编辑]

《天名精》,一名“鹿活草。”昔青州刘𢛯,宋元嘉中射一鹿, 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𢛯怪而拔草,复倒,如 此三度。𢛯密录此草种之,多主伤折,俗呼为“刘𢛯草。”

《梦溪笔谈》

[编辑]

药议

[编辑]

地菘即天名精也。世人既不识天名精,又妄认地菘为火蘝。《本草》又出“鹤虱”一条,都成纷乱。今按:地菘即 天名精,盖其叶似菘,又似名精,名精即蔓菁也,故有 二名,鹤虱即其实也。世间有单服火蘝法,乃是服地 菘耳,不当用火蘝。火蘝,《本草》名稀蘝,即是猪膏苗。后 人不识,亦重复出之。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蚵蚾菜考

[编辑]

生密县山野中。苗高二三尺许,叶似连翘叶微长,又 似金银花叶而尖,纹皱却少,边有小锯齿,开粉紫花, 黄心。叶味甜。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编辑]

天名精释名

[编辑]

苏恭曰:“天名精”,即活鹿草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人 名为“地菘。”叶与蔓菁、菘菜相类,故有此名。其味甘辛, 故有姜称。状如蓝,而虾蟆好居其下,故名虾蟆蓝。香 气似兰,故又名蟾蜍兰。

李时珍曰:“天名精”,乃“天蔓菁”之讹也。其气如豕彘,故 有豕首彘颅之名,昔人谓之活鹿草。俗人因其气臊, 讹为狐狸臊者是也。《尔雅》云:“茢薽,豕首也。”郭璞注云: “江东呼为豨首,可以煼蚕蛹食。” 陈藏器曰:“郭璞注《尔雅》‘蘧麦’”云“即麦句姜者”,非也。陶 公注钓樟条云:“有一草似狼牙,气辛臭,名为地菘,人 呼为刘𢛯草,主金疮。”按《异苑》云:宋元嘉中,青州刘𢛯 射一麞,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𢛯怪而拔草 便倒,如此三度。𢛯因密录此草种之,主折伤愈多,人 因以名之。既有活鹿之名,雅与麞字相合。陶、苏俱说 是地菘,定非二物。

正误

陶弘景曰:“天名精”,即今之豨莶,亦名豨首。夏月杵汁 服之,除热病。味至苦,而云甘,或非是也。

苏恭曰:“豨首苦而臭,名精辛而香,全不相类也。” 掌禹锡曰:苏恭云:“天名精,南人名地菘。”陈藏器《本草 解纷》亦言“天名精为地菘。”“《开宝本草》不当重出地菘 条例,宜刊削。”

李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世人既不识天名精,又妄 认地菘为火锨。《本草》又出鹤虱”一条,都成纷乱。不知 地菘即天名精,其叶似菘,又似蔓菁,故有二名。鹤虱 即其实也。又《别录》有名宋用地菘,即此地菘,亦系误 出。今并正之,合而为一。

集解

《别录》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泽,五月采。”

韩保昇曰:“地菘也。”《小品方》名“天蔓菁”,又名“天芜菁。叶 似山南菘菜,夏秋抽条,颇似薄荷。花紫白色,味辛而 香。”

《马志》曰:“地菘,所在皆有,生人家及路旁阴处,高二、三 寸,叶似菘叶而小。”

又曰:“鹤虱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力势薄于波 斯者。”

苏恭曰:“鹤虱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茎叶用之。” 苏颂曰:“天名精”,江湖间皆有之,状如韩保昇所说。 又曰:鹤虱,江、淮、衡、湘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 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 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南人呼其叶为“火锨。”按: “火锨”即豨莶,虽花、实相类,而别是一物,不可杂用。 李时珍曰:天名精嫩苗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 淘浸煠之,亦可食。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野菊花。 结实如同蒿子亦相似。最粘人衣,狐气尤甚。炒熟则 香,故诸家皆云辛而香,亦巴人食负蠜、南人食山柰 之意尔。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此物最贱,而《唐本草》言 鹤虱出西戌,《宋本草》言出波斯者,何哉?盖当时人不 知用之,惟西戎波斯始知入药,且土产所宜故尔。亦 犹苜蓿,云出西域,而不知中国饲马者即是也。详见 《豨莶》下。

叶根气味

甘寒无毒。

《别录》曰:“地菘,辛,无毒。”

李时珍曰:“微辛、甘,有小毒。生汁吐人。”

徐之才曰:“垣衣、地黄为之使。”

叶根主治

《本经》曰:“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 耐老。”

《别录》曰:“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 下。”

《唐本草》曰:“破血生肌,止鼻衄,杀三虫,除诸毒肿。丁疮 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𤺋不止者,揩之立已。” 《开宝》曰:“地菘,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挼以傅之。” 李时珍曰:“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

《别录》曰:“地菘,主眩痹。”

发明

李时珍曰:“天名精”,并根、苗而言也。地菘、埊菘,皆言其

苗、叶也。鹤虱,言其子也,其功大。扺,只是吐痰止血,杀 虫解毒,故擂汁服之,能止痰疟,漱之止牙疼,挼之傅 蛇咬,亦治猪瘟病也。按:孙天仁《集效方》云:“凡男妇乳 蛾,喉咙肿痛,及小儿急慢惊风,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者,以鹤虱草,一名皱面草,一名母猪芥,一名杜牛膝。 取根洗净捣烂,入好酒绞汁灌之,良久则甦,仍以渣 傅项下,或醋调搽亦妙。”朱端章《集验方》云:“余被檄任 淮西幕府时,牙疼大作,一刀镊人,以草药一捻,汤泡 少时,以手蘸汤挹痛处即定。因求其方,用之治人多 效,乃皱面地菘草也,俗人讹为地葱。”沈存中《笔谈》专 辨地菘,其子名鹤虱,正此物也。钱季《诚方》,用鹤虱一 枚,擢置齿中。《高监方》以鹤虱煎米醋漱口。或用防风、 鹤虱煎水噙漱,仍研草塞痛处,皆有效也。

鹤虱气味

《唐本草》曰:“苦、辛,有小毒。”

《大明》曰:“凉,无毒。”

鹤虱主治

《唐本草》曰:“蛔蛲虫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入 丸散用。”

《开宝》曰:“虫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立瘥。”

《大明》曰:“杀五脏虫,止疟,傅恶疮。”

发明

苏颂曰:“鹤虱杀虫方中为最要药。初虞世《古今录验 方》疗蛔咬心痛。取鹤虱十两捣筛,蜜丸梧子大。以蜜 汤空腹吞四、五十丸。忌酒肉。”韦云:“患心痛十年不瘥, 于杂方内合服之,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治小儿蛔 虫啮心腹痛。亦单用鹤虱研末,以肥猪肉汁下之。五 岁一服二分,虫出即止也。

附方

男女吐血:皱面草即地菘,晒干为末,每服一二钱,以 茅花泡汤调服,日二次。卫生易简方

咽喉肿塞《伤寒蕴要》:治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 地菘一名鹤虱草,连根叶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 《圣济总录》用杜牛膝、鼓锤草同捣汁灌之。不得下者, 灌鼻得吐为妙。 又方:土牛膝春夏用茎,秋冬用根 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点患处,令吐脓血痰沫,即愈。 缠喉风肿:蚵蚾草即皱面草,细研以生蜜和丸弹子 大,每噙一二丸即愈。干者为末。蜜丸亦可。名“救生丸。” 经效济世方

诸骨哽咽:“地菘、马鞭草各一握,去根白梅肉一个,白 矾一钱,捣作弹丸,绵裹含咽,其骨自软而下也。”普济方 风毒瘰𤻤赤肿:地菘捣傅,干即易之。圣惠方 疔疮肿毒: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傅之,立效。孙氏集效方 发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伤寒类要 恶疮肿毒:地菘捣汁,日服三四次。外台秘要

恶蛇咬伤:地菘捣傅之。易简方

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鹤虱末,水调半 两服自愈。怪疾奇方

天名精部杂录

[编辑]

《吕氏春秋》:“豨首生而麦无叶。”

巴戟天部汇考

[编辑]

释名

《巴戟天》。纲目   《不凋草》:日华

三蔓草。唐本草  巴棘。

归州巴戟天

滁州巴戟天

滁州巴戟天

{{{2}}}

{{{2}}}

《本草纲目》

[编辑]

巴戟天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

集解

《别录》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 阴干。”

陶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状如牡丹而细,外 赤内黑,用之打去心。”

苏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 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以连珠多肉厚者 为胜’。”

《大明》曰:“紫色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𢭏。”

寇宗奭曰:“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抽去,故 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也。今人欲要中间紫色,则多 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

苏颂曰:“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但不及蜀州者佳,多 生山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冬而厚大,至秋结实。 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采时或 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 种山葎,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之, 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 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糁有粉色,而理小暗者,真 也。真巴戟嫩时亦白,干时亦煮,治使紫力劣弱耳。

根修治

《雷敩》曰:“凡使,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再 酒浸一伏时,漉出,同菊花熬焦黄,去菊花,以布拭干 用。”

李时珍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锉焙入药。若急用,只 以温水浸软,去心也。”

气味

辛甘微温,无毒。

大明曰:“苦。”

徐之才曰:“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朝生。”

主治

《本经》曰:“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 志益气。”

《别录》曰:“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补五劳,益 精,利男子。”

甄权曰:“治男子夜梦鬼交精泄,强阴下气,治风癞。” 陈日华曰:“治一切风,疗水胀。”

李时珍曰:“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出《仙经》。”

发明

王好古曰:“巴戟天,肾经血分药也。”

甄权曰:“病人虚损,加而用之。”

寇宗奭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 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去米不用,大黄 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 遂愈。”

附录巴棘

[编辑]

《别录》曰:“味苦,有毒。主恶疥疮,出虫。生高地,叶白有刺。 根连数十枚,一名女木。”

辟虺雷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辟虺雷。唐本草  辟蛇雷。纲目

辟虺雷图

辟虺雷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辟虺雷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此物辟蛇虺有威,故以“雷”名之。

集解

苏恭曰:“辟虺雷。状如粗块。苍术节中有眼。”

李时珍曰:今川中、峨嵋、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 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苗状,当俟访问。

根气味

苦大寒,无毒

根主治

《唐本草》曰:“解百毒,消痰,去大热头痛,辟瘟疫。”

李时珍曰:“治咽喉痛痹,解蛇虺毒。”

火炭母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火炭母草。图经

火炭母图

火炭母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火炭母草集解

[编辑]

《苏颂》曰:“生恩州原野中。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 梗形方。夏有白花。秋实如椒,青黑色,味甘可食。”

叶气味

酸平有毒。

叶主治

《苏颂》曰:“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不拘时采, 于坩器中捣烂,以盐酒炒傅肿痛处,经宿一易之。”

麦门冬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蘠蘼。尔雅    《虋,冬》。尔雅

爱韭。尔雅注   羊韭:尔雅注

马韭:尔雅注   羊蓍。尔雅注

《禹葭》。尔雅注   忍冬。别录

《仆垒》。别录    随脂。别录

麦门冬。别录   《禹馀粮》。别录

不死草。别录   阶前草:纲目

麦门冬图一

麦门冬图一
麦门冬图二
[编辑]

睦州麦门冬

睦州麦门冬

{{{2}}}

{{{2}}}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蘠,蘼,虋冬。

门冬一名满冬。《本草》云。药草也。一名蘠蘼,一名虋冬。案:《山海经》云:“条谷山,其草多芍药。虋冬。”郭注亦云:《本草》一名满冬。今检《本草》,有天门冬,一名颠棘;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馀粮。无名满冬者,盖所见本异也。“虋”、“门”字异音同耳。

《山海经》

[编辑]

《中山经》

[编辑]

条谷之山,其草多《𧄸冬》。

《本草经》曰:“𧄸冬,一名满冬,今作门耳

鲜山,其草多𧄸冬。”

《罗愿尔雅翼》

[编辑]

门冬

[编辑]

蘠蘼虋冬,郭璞曰:“今门冬也,一名满冬。”按虋冬有二: 其一则天门冬,一名颠棘,《释草》所谓“髦,天棘”也。故郭璞注颠棘云:“细叶有刺,蔓生。”其一则麦门冬,生山谷 肥地,叶如韭,四季不凋,根有须,作连珠,形似穬麦颗, 故名麦门冬。四月开花,淡红如红蓼,花实圆碧如珠。 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谢灵运《山 居赋》曰:“二冬并称而殊性。”《潜夫论》曰:夫理世不得真 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治疾当得麦门冬,反得蒸 穬麦,己不识真,合而饮之,疾以寖剧,而不知为人所 欺也。《山海经》曰:“条谷之山,其草多芍药、虋冬。”

《林洪山家清供》

[编辑]

麦门冬煎

[编辑]

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煎,急搅如饴 为度,贮之磁器,温酒化服,滋益多矣。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麦门冬考

[编辑]

《本草》云:“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 名禹葭,一名禹馀粮。生随州、陆州及函谷堤坂肥土 石间,久废处有之,今辉县山野中亦有。叶似韭叶而 长,冬夏长生。根如穬麦而白色。出江宁者小润,出新 安者大白。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 无毒。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芺。畏木耳、苦 参、青蘘。”

救饥

采根换水,浸去邪味,淘洗净,蒸熟,去心食。

《本草纲目》

[编辑]

麦门冬释名

[编辑]

陶弘景曰:“根似穬麦,故谓之麦门冬。”

李时珍曰:麦须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 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及有诸韭、忍冬诸名,俗作 门冬,便于字也。可以服食断谷,故又有馀粮不死之 称。《吴普本草》一名仆垒,一名“随脂。”

集解

《别录》曰:“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坂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吴普》曰:“生山谷肥地,丛生,叶如韭,青黄,采无时。” 陶弘景曰:“函谷即秦关,处处有之。冬月作实如青珠。 以四月采根,肥大者为好。”

陈藏器曰:“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 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其子 圆碧。”

《苏颂》曰:“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馀,四季不凋。 根黄白色,有松在根,如连珠形。四月开淡红花,如红 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或云“吴地者尢 胜。”

李时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 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 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 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 似韭而多纵文,且坚韧为异。

根修治

陶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 大扺一斤,须减去四、五两也。”

李时珍曰:“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 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瓦焙热,即于风中吹 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 和药亦可。滋补药,则以酒浸擂之。”

根气味

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寒。”

《吴普》曰:“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当 之:甘,小温。”

李杲曰:“甘、微苦、微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太阴经气 分。”

徐之才曰:“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芺。畏苦 参、青蘘、木耳。伏石、锺乳。”

根主治

《本经》曰:“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 服轻身,不老不饥。”

《别录》曰:“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 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 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陈藏器曰:“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

《大明》曰:“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嗽定肺,痿吐脓,时 疾,热狂头痛。”

甄权曰:“治热毒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精。” 张元素曰:“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 水枯,乳汁不下。”

陈藏器曰:“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服,去湿痹 变白,夜视有光。”

陶弘景曰:“断谷为要药。”

发明

寇宗奭曰:“麦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虚热及虚劳,与地黄、 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与五味子、 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张元素曰:“麦门冬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者,加五味 子、人参三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

李杲曰:“六七月间,湿热方旺,人病骨乏无力,身重气 短,头旋眼黑,甚则痿软,故孙真人以生脉散补其天 元真炁。脉者,人之元气也。人参之甘寒,泻热火而益 元气;麦门冬之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 温,泻丙火而补庚金,兼益五脏之气也。”

李时珍曰:“按:赵继宗《儒医精要》云:‘麦门冬,以地黄为 使,服之令人头不白,补髓,通肾气,定喘促,令肌体滑 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盖有君而有使也,若 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矣。此方惟火胜气壮之人服 之相宜,若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也’。”

附方

《麦门冬煎》补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 力甚驶。取新麦门冬根,去心,捣熟绞汁,和白蜜,银器 中重汤煮,搅不停手,候如饴,乃成温酒,日日化服之。 图经本草

消渴饮水:用“上元板桥麦门冬鲜肥者二大两,宣州 黄连九节者二大两,去两头尖三五节,小刀子调理, 去皮毛了,吹去尘,更以生布摩拭,秤之捣末,以肥大 苦匏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 黄连末和丸,并手丸如梧子大。食后饮下五十丸,日 再。”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 二日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 五十丸。合药要天气晴明之夜方浸药,须净处,禁妇 人鸡犬见之,如觉可时,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 取白羊头一枚,治净,以水三大斗煮烂,取汁一斗以 来,细细饮之,勿食肉,勿入盐,不过三剂平复也。崔元亮海 上集验方

劳气欲绝:麦门冬一两,甘草炙二两,糠米半合,枣二 枚,竹叶十五片,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南阳活人书 虚劳客热:“麦门冬煎汤频饮。”本草衍义

吐血衄血,诸方不效者:麦门冬去心一斤,捣取自然 汁,入蜜二合,分作二服,即止。活人心统

衄血不止: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五钱,水煎服,立止。 保命集

齿缝出血:麦门冬煎汤漱之。兰室宝鉴

咽喉生疮,脾肺虚热上攻也。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下。普济方 乳汁不下:麦门冬去心焙为末,每用三钱,酒磨犀角 约一钱许,温热调下,不过二服便下。熊氏补遗 下痢口渴,引饮无度: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 个,细锉,以水一升,煮取七合,细细呷之。必效方 金石药发:“麦门冬六两,人参四两,甘草炙二两,为末, 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饮下,日再服。”本草图经 男女血虚:“麦门冬三斤,取汁熬成膏,生地黄三斤,取 汁熬成膏,等分一处滤过,入蜜四之一,再熬成瓶收。” 每日白汤点服,忌铁器。医方摘要

麦门冬部艺文

[编辑]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编辑]

宋苏轼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煖胃《门冬》 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霜后记园中草木》
范成大

[编辑]

门冬如佳隶,长年护阶除。生儿乃不凡,磊落玻璃珠。

麦门冬部纪事

[编辑]

《荆州记》:“鱼复县岩崖内,生麦门冬。”

《广州记》:“鄣平县偏饶麦门冬。”

《建康记》:“建康出麦门冬。”

《游名山志》:“泉山、竹际及金州,多麦门冬。”

麦门冬部杂录

[编辑]

《潜夫论思贤篇》:“治世不得真贤,譬如治病不得良医 也。治疾当得人参,反得支罗;服当得麦门冬,反烝横 麦。己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剧。不自知为人所 欺也,乃反谓方不诚而药皆无益于病,因弃后药而 弗敢饮,而更求巫觋者,虽死可也。”

《游宦纪闻》。今医家修制药品,往往一遵古法,如《本草》 炮炙,及许学士方前所载亦既详矣。世南在蜀得数 法,颇出古人意表。如麦门冬去心,古法汤泡少时则易去,今则以银石铫火上微烙,随手渐剥,极易为力, 又不为汤渍去药味,乳香、没药最难研,若作丸子药, 则以乳钵研略细,更入酒或水研,顷刻如泥,更无滓 脚。若酒糊丸则入酒研,若以面则入水研。甚省力而 易细,且不飞走。亏耗分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