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310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三百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百十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三百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三百十卷目录

 馀甘子部汇考

  馀甘子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庵摩勒

  贾思勰齐民要术馀甘

  本草纲目庵摩勒

 馀甘子部艺文一

  馀甘子赞         宋宋祁

 馀甘子部艺文二诗词

  咏馀甘         宋刘子翚

  馀甘子三首 已上诗  张孝祥

  更漏子      宋黄庭坚

 馀甘子部选句

 馀甘子部纪事

 都桷子部汇考

  贾思勰齐民要术都桷

  本草纲目都桷子

 都念子部汇考

  都念子图

  本草纲目都念子

 都念子部纪事

 都咸子部汇考

  贾思勰齐民要术都咸

  本草纲目都咸子

 木威子部汇考

  顾微广州记木威

  梁元帝金楼子木威

  本草纲目木威子

 无患子部汇考

  无患子图

  山海经中山经

  张华博物志无患子

  段成式酉阳杂俎无患子

  本草纲目无患子

 无患子部艺文

  同李郎中净律院槵子树   唐包何

 无患子部纪事

 无食子部汇考

  无食子图

  本草纲目无食子

 无食子部纪事

 无漏子部汇考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无漏子

 无漏子部艺文一

  海棕赞          宋宋祁

 无漏子部艺文二

  海棕行          唐杜甫

 无漏子部纪事

 击迷子部汇考

  击迷子图

  尔雅释木

  郭义恭广志击弥子

  徐光启农政全书孩儿拳头考

  本草纲目荚迷

 金樱子部汇考

  金樱子图

  本草纲目金樱子

 金樱子部艺文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

              宋黄庭坚

  采金樱子          谢薖

 金樱子部选句

 金樱子部杂录

 大风子部汇考

  大风子图

  本草纲目大风子

草木典第三百十卷

馀甘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馀甘子》。唐本草   庵摩勒。唐本草

庵摩落迦果。梵书

馀甘子图

馀甘子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

[编辑]

庵摩勒

[编辑]

“庵摩勒树,叶细似合昏,花黄,实似李,青黄色,核圆,作 六七棱。”食之,先苦后甘。术士以变白须发有验。出《九 真》。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馀甘

[编辑]

《异物志》曰:“馀甘,大小如弹丸,视之理如定陶瓜,初入 口苦涩,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盐蒸尤美,可多食。”

《本草纲目》

[编辑]

庵摩勒释名

[编辑]

陈藏器曰:梵书名“庵摩勒”,又曰“摩勒落迦果。”其味初 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馀甘。”

集解

苏恭曰:“庵摩勒,生岭南交、广、爱等州。树叶细,似合昏。 其花黄,实似李柰,青黄色。核圆有棱,或六或七,其中 仁亦入药用。”

《李珣》曰:“生西国者,大小如枳橘子状。”

《苏颂》曰:“馀甘子,今二广诸郡及西川戎泸蛮界山谷 皆有之。木高一、二丈,枝条甚软,叶青细密,朝开暮敛, 如夜合而叶微小,春生冬凋。三月有花,著条而生,如 粟粒,微黄,随即结实作莛,每条三、两子,至冬而熟,如 李子状,青白色,连核作五六瓣,干即并核皆裂。俗作 果子啖之。”

李时珍曰:“馀甘,泉州山中亦有之。状如川楝子,味类 橄榄,亦可蜜渍。盐藏其木,可制器物。”按陈祈畅《异物 志》云:“馀甘树,叶如夜合及槐叶。其枝如柘。其花黄。其 子圆,大如弹丸,色微黄,有文理,如定陶瓜。核有五六 棱。初入口苦涩,良久馀水更甘,盐而蒸之。”其说与两 苏所言相合。而《临海异物志》云:“馀甘子,如梭形,大如” 梅子,其核两头锐,与橄榄一物异名也。然橄榄形长 尖,馀甘形圆,稍有不同,叶形亦异,盖二物也。又苏恭 言“其仁可入药”,而未见主治何病,岂亦与果同功耶?

实气味

甘寒无毒。

李珣曰:“苦、酸、甘,微寒、涩。”

主治

《唐本草》曰:“风虚热气。”

陈藏器曰:“补益强气。合铁粉一斤用,变白不老,取子 压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令发生如漆黑也。” 《李珣》曰:“主丹石伤肺,上气欬嗽。久服轻身,延年长生。 服乳石人,宜常食之。”

寇宗奭曰:“为末,点汤服,解金石毒。”

李时珍曰:“解硫黄毒。”

发明

寇宗奭曰:“黄金得馀甘则体柔,亦物类相感相伏也。 故能解金石之毒云。”

馀甘子部艺文一

[编辑]

《馀甘子赞》
宋·祁

[编辑]

生戎、泸等州山。树大叶细似槐,实若李而小。咀之前苦后歆歆有味,故号为“馀甘。” 核有棱,或六或七。解硫黄毒,即《本草》所谓庵摩勒者。

黄葩翠叶,圆实而泽。咀久还甘,或号《庵勒》。

馀甘子部艺文二诗词

[编辑]

《咏馀甘》
宋·刘子翚

[编辑]

炎方橄榄佳,馀甘岂苗裔。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 醉颜涩吻馀,髣髴清香至。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 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奇材用不专,虽用何殊弃。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

《馀甘子》
张孝祥

[编辑]
甘言误我三折臂,良药为洗五年肠。欲知苦过味方
考证
永,请试君家《肘后方》。

此老才堪上谏坡,南州留滞意如何?还将苦口劘英 主,医国悬知药笼多。

苦愁人意未相谙,卒以初尝废后甘。王氏有诗旌橄 榄,可怜遗味在巴南。

《更漏子》
宋·黄庭坚

[编辑]

庵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颗颗。凭玉兔、捣香尘。称为 席上珍。号馀甘争奈苦。临上马时分付。管回味,却 思量。忠言君试尝。

馀甘子部选句

[编辑]

晋左思《吴都赋》:“其果则丹橘馀甘。”

馀甘子部纪事

[编辑]

《吴录·地理志》:“高凉安宁县有馀甘,初食之味苦,后口 中更甘。”

《临海异物志》:“馀甘子如梭形,出晋安候官界中。馀甘、 橄榄,同一果耳。”

《云南记》:“泸水南岸有馀甘子树,子如弹丸许,色微黄, 味酸苦,核有五棱。其树枝如柘枝,叶如小夜合叶。” 《朱崖故事》:“朱崖果有馀甘。”

《桯史》:戎州有蔡次律者,家于近郊,山谷尝过之,延以 饮。有小轩极华洁,楹外植馀甘子数株,因乞名焉,题 之曰“味谏。”后王子予以橄榄遗山谷,有诗曰:“方怀味 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馀甘有瓜葛,苦中 真味晚方回。”时盖徽祖始登极,国论稍还,是以有此 句云。

《桂海果志》:“馀甘子多贩入北州,人皆识之。其木可以 制器。”

都桷子部汇考

[编辑]

图阙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都桷

[编辑]

《南方草木状》曰:“都桷树,野生。二月开花,仍连著实。八 九月熟,一如鸡卵。里民取食。”

《本草纲目》

[编辑]

都桷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桷音角,《太平御览》作“桶子”,音同上。盖传写 之讹也。亦与楮构之构,名同实异。陈祈畅《异物志》云: 赞云:“构子之树,枝叶四布。名同种异,实味甜酢。果而 无核,里面如素。析酒止酲,更为遗赂。”

集解

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都桷子生广南山谷。树高 丈馀,二月开花,连著实,大如鸡卵,七月熟’。”

李时珍曰:按:魏王《花木志》云:“都桷树,出九真、交趾。野 生。二、三月开花,赤色。子似木瓜,八、九月熟。里民取食 之,味酢。以盐沤食,或蜜藏亦可。一云状如青梅。”

实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久食,益气,止泄。”

《李珣》曰:“安神,温肠,治痔。久服无损。”

李时珍曰:“解酒止烦渴。”

都念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海漆。东坡杂记   《倒粘子》。东坡杂记

《都念子》:拾遗    《倒捻子》。岭表录

都念子图

都念子图

《本草纲目》

[编辑]

都念子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杜宝《拾遗录》云:‘都念子,生岭南。隋炀帝时, 进百株,植于西苑,树高丈馀,叶如白杨,枝柯长细,花 心金色。花赤如蜀葵而大,子如小枣。蜜渍食之,甘美 益人’。”

李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云:“倒捻子,窠丛不大,叶如 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妇女多用染色。子如 软柿,外紫内赤,无核。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之必捻 其蒂,故谓之倒捻子,讹而为都念子也。味甚甘软。”

实气味

甘酸小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痰嗽哕气。”

李时珍曰:“暖腹脏。益肌肉。”

都念子部纪事

[编辑]

《大业拾遗录》:“南海郡送都念子树一百株,敕付西苑 十六院内种此。树高一丈许,叶如白杨,枝柯长细,花 心金色,叶正赤,似蜀葵而大。其子小于柿子,甘酸至 美,蜜渍为粽益佳。”

《东坡杂记》:吾谪居南海,以五月出陆至滕州,自滕至 儋,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 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则已结子,烂紫可食,殊甘美,中 有细核,嚼之瑟瑟有声,亦颇苦涩。儿童食之,使大便 难。野人夏秋痢下,食叶辄已。海南无柿,剥浸揉撋之, 以代柿油,盖愈于柿也。因名之曰“海漆。”

都咸子部汇考

[编辑]

图阙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都咸

[编辑]

《南方草木状》曰:“都咸树,野生,如手指大,长三寸,其色 正黑。三月生花,花仍连著实,七八月熟。里民取子及 柯皮干作饮,芳香。出日南。”

《本草纲目》

[编辑]

都咸子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都咸子,生广南山谷。”按:徐表《南州记》云:“其 树如李,子大如指。取子及皮叶,暴干作饮,极香美也。” 李时珍曰:按《南方草木状》云:“都咸树,出日南。三月生 花,仍连著实,大如指,长三寸。七、八月熟,其色正黑。”

子及皮叶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火干作饮,止渴润肺,去烦除痰。”

李珣曰:“去伤寒清涕欬逆上气,宜煎服之。”

木威子部汇考

[编辑]

图阙

顾微《广州记》。

木威

[编辑]

《木威》高丈馀,子如橄榄而坚,削去皮以为粽。

《梁元帝金楼子》

[编辑]

木威

[编辑]

有树名“独根”,分为二枝,其东向一枝是木威树,南向 一枝是橄榄树。

《本草纲目》

[编辑]

木威子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木威,生岭南山谷。树高丈馀,叶似楝叶。子 如橄榄而坚,亦似枣。削去皮,可为粽食。”

李时珍曰:“木威子,橄榄之类也。”陈氏说出顾微《广州 记》中。而梁元帝《金楼子》云:“橄榄树之南向者为橄榄, 东向者为木威。”此亦传闻谬说也。

实气味

酸辛,无毒
考证
李时珍曰:“按《广州记》云:‘苦、涩’。”

主治

陈藏器曰:“心中恶。”

无患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桓。山海经     《栝楼》:山海经注

《噤娄》。拾遗     《无患子》。开宝

《木患》子。纲目    肥珠子。纲目

油珠子:纲目    菩提子。纲目

《鬼见愁》。纲目

无患子图

无患子图

《山海经》

[编辑]

《中山经》

[编辑]

《祑》。请帮助识别此字。之山,“其木多桓。”

叶似柳,皮黄不腊,子似楝。著酒中饮之辟恶气,浣衣去垢,核坚正黑,可以间香缨。一名“栝楼”也。

《张华博物志》

[编辑]

无患子

[编辑]

无患子:叶似柳,核坚正黑,可作香缨。

《段成式酉阳杂俎》

[编辑]

无患木

[编辑]

无患木烧之极香,辟恶气。一名“噤娄”,一名桓。

《本草纲目》

[编辑]

无患子释名

[编辑]

陈藏器曰:“桓患”字声讹也。崔豹《古今注》云:“昔有神巫 曰珤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木为棒,棒杀之。世 人相传以此木为器,以厌鬼魅,故号曰无患人”,又讹 为木患也。

李时珍曰:俗名为“鬼见愁”,道家禳解方中用之,缘此 义也。释家取为数珠,故谓之菩提子,与薏苡同名。《纂 文》言“其木名卢鬼木,山人呼为肥珠子”、油珠子,因其 实如肥油,而子圆如珠也。

集解

陈藏器曰:“无患子,高山大树也。子黑如漆珠。”

寇宗奭曰:“今释子取为念珠,以紫红色、小者佳,入药 亦少。西洛亦有之。”

李时珍曰:“生高山中,树甚高大,枝叶皆如椿特。其叶 对生。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大如弹丸,状如银杏及苦 楝子。生青熟黄,老则文皱。黄时肥如油煠之形。味辛, 气䐈目硬。其蒂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实中一核坚 黑似肥皂荚之核,而正圆如珠。壳中有仁如榛子。仁 亦辛䐈,可炒食。十月采实,煮熟去核,捣和麦面或豆” 面作澡药。去垢。同于肥皂用。洗真珠甚妙。《山海经》云: 祑。请帮助识别此字。之山,其木多桓。郭璞注云:“叶似柳,皮黄不腊,子 似楝。著酒中饮之辟恶气。浣衣去垢,核坚正黑。”即此 也。今武当山中所出《鬼见愁》,亦是树荚之子,其形正 如刀豆子而色褐。彼人亦以穿数珠,别又是一物也。

子皮

即核外肉也。

子皮气味

微苦,平,有小毒。

子皮主治

陈藏器曰:“浣垢去面䵟喉痹。研纳喉中,又主飞尸。”

子中仁气味

辛温无毒。

子中仁主治

陈藏器曰:“烧之辟邪恶气。”

李时珍曰:“煨食辟恶,去口臭。”

附方

牙齿肿痛:“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 泥固锻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洗头去风明目:用槵子皮、皂角、胡饼、菖蒲同捶碎,浆 水调作弹子大,每用泡汤洗头良。多能鄙事

洗面去䵟槵子肉皮,捣烂入白面和丸。每日用洗面 去垢及䵟,甚良。集简方

无患子部艺文

[编辑]

《同李郎中净律院槵子树》
唐·包何

[编辑]

木槵稀难识,沙门种则生。叶殊经写字,子为佛称名。 滤水浇新长,燃灯暖更荣。“亭亭无别意,只是劝修行。”

无患子部纪事

[编辑]

崔豹《古今注》:程雅问拾栌鬼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 有神巫曰珤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木为棒,棒煞 之。世人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此木为器用,以 厌却邪鬼,故曰无患也。

《九域志》:“象州岁贡槵子念珠十串。” 《宋史日本传》:“端拱元年,贡红白水晶、红黑木槵子、念 珠各一连。熙宁五年,僧诚寻献银香炉、木槵子。”

无食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无食子。唐本草   《没石子》。开宝

《墨石子》:炮炙论   麻荼泽。纲目

无食子图

无食子图

《本草纲目》

[编辑]

无食子释名

[编辑]

李珣曰:波斯人每食以代果,故番胡呼为“没食子。”梵 书“无”与“没”同音,今人呼为墨石、没石,转传讹矣。

集解

《苏恭》曰:“无食子,生西戎沙碛间,树似柽。”

掌禹锡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无食子,出波斯国, 呼为摩泽。树高六、七丈,围八、九尺,叶似桃而长。三月 开花,白色,心微红。子圆如弹丸。初青,熟乃黄白。虫食 成孔者,入药用。其树一年生无食子,一年生拔屡子, 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啖’。”

李时珍曰:按:《方舆志》云:“大食国有树,一年生如栗子 而长,名曰蒲卢子,可食。次年则生麻荼泽,即没石子 也。”间岁互生一根,异产如此。《一统志》云:“没石子出大 食诸番。树如樟,实如中国芧栗。”

子修治

《雷敩》曰:“凡使,勿犯铜铁,并被火惊。用颗小无锨米者 炒,用浆水于砂盆中研令尽,焙干再研,如乌犀色入 药。”

子气味

苦温无毒。

子主治

《唐本草》曰:“赤白痢,肠滑,生肌肉。”

李珣曰:“肠虚冷痢,益血生精,和气安神。乌髭发,治阴 毒痿。烧灰用。”

《马志》曰:“温中,治阴疮阴汗,小儿疳𧏾,冷滑不禁。”

子发明

寇宗奭曰:“没石子合他药染须,造墨家亦用之。” 李珣曰:“张仲景用治阴汗,烧灰,先以汤浴了,布裹灰 扑之,甚良。”

附方

血痢不止:“没石子一两为末,饭丸小豆大”,每食前米 饮下五十丸。普济方

小儿久痢:没石子二个,熬黄研末,作馄饨食之。纳气方 产后下痢:没石子一个,烧存性,研末,酒服,热即用饮 下,日二。子母秘录

鼻面酒皶:南方没石子有孔者,水磨成膏,夜夜涂之, 甚妙。危氏得效方

牙齿疼痛:绵裹《无食子》末一钱,咬之涎出吐去。圣济总录 口鼻急疳,没石子末,吹下部即瘥。千金方

大小口疮:“没石子炮三分,甘草一分,研末掺之。月内 小儿生者,少许,置乳上吮之,入口即啼,不过三次。”圣惠 方

足趾肉刺:《无食子》三枚,肥皂荚一挺,烧存性,为末,醋 和傅之,立效。奇效方

无食子部纪事

[编辑]

《北史波斯传》:“波斯国土地平正,出胡椒、荜拨、石蜜、千 年枣、香附子、诃黎勒、无食子等物。”

无漏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海棕:岭表录    《番枣》:岭表录

金果。辍耕录    《窟莽》。纲目

无漏子。拾遗    《千年枣》。开宝

万岁枣。草木状   波斯枣。拾遗

凤尾蕉:纲目    苦鲁麻枣。纲目

无漏子图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

[编辑]

无漏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无漏”,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 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 也。曰棕、曰蕉,象其干叶之形也。番人名其木曰“窟莽”, 名其实曰“苦鲁麻枣。”苦麻、窟莽,皆番音相近也。

集解

陈藏器曰:“无漏子,即波斯枣,生波斯国,状如枣。” 李珣曰:“树若栗木,其实若橡,子有三角。”

苏颂曰:“按刘恂《岭表录》云:‘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 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馀枝,叶如棕榈, 彼土人呼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每朵约三二十 颗,都类北方青枣,但小尔。舶商亦有携本国者。至中 国,色类沙糖,皮肉软烂,味极甘,似北地天蒸枣。而其 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 盖蒸熟者也。

李时珍曰:“千年枣虽有枣名,别是一物,南番诸国皆 有之,即杜甫所赋海棕也。”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波 斯枣生波斯国,彼人呼为窟莽。树长三、四丈,围五、六 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状如蕉花,有两脚,渐渐 开罅,中有十馀房。子长二寸,黄白色,状如楝子,有核。 六、七月熟则子黑,状类干枣,食之味甘如饴也。”又陶 九成《辍耕录》云:“四川成都有金果树六株,相传汉时 物也。高五六十丈,围三、四寻,挺直如矢木,无枝柯,顶 上有叶如棕榈,皮如龙鳞,叶如凤尾,实如枣而大。每 岁仲冬,有司具祭收采,令医工以刀剥去青皮,石灰 汤瀹过,入冷熟蜜浸换四次,瓶封进献。不如此法,则 生涩不可食。番人名为‘苦鲁麻枣,盖’”凤尾蕉也,一名 万岁枣。泉州有万年枣,即此物也。又嵇含《草木状》云: “海枣大如杯碗。”以比安期海上如瓜之枣。似未得其 详也。巴旦杏亦名忽鹿麻。另是一物也。

实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补中益气,除痰嗽,补虚损,好颜色,令肥健。” 李珣曰:“消食止欬,治虚羸人,久服无损。”

无漏子部艺文一

[编辑]

《海棕赞》
宋·祁

[编辑]

海棕:大抵棕类,然不皮而干,叶丛于杪,至秋乃实,似楝子。

棕皆褫皮,此独自干。攒叶于颠,纛首披散,秋华而实, 其值则罕。

无漏子部艺文二

[编辑]

《海棕行》
唐·杜甫

[编辑]

《左绵公馆清江𣸣》,“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 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 出群。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无漏子部纪事

[编辑]

《老学庵笔记》:“老杜《海棕诗》,在左绵所赋,今已不存。成 都有一株,在文明厅东廊前,正与制置司签厅门相 直。签厅乃故锦官阁,闻潼川尤多,予未见也。”

《埤雅广要》:“蜀锦城之南有海棕焉,干犹龙鳞,枝犹凤 尾,高百馀尺,相传繇李唐来,阅千稔矣。国朝徙其株 于金陵,茎叶披萎,略无生意,敕还蜀植之,护以赤栏, 甃以纹石。其枝仍前峻拔,秀薄云汉,若不知其徙也。 迩者干古颠仆,命中贵吴从政视之,惜其材初未谙 他用,既而斲为五十馀琴以进,异音清发,虽爨下之” 桐,未可拟也。今秘内帑,士之嗜音者恒企慕焉。

击迷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魄。尔雅      《榽,橀》。尔雅

《荚迷》。唐本草    击迷。诗疏

弄先。诗疏     击《弥子》。广志

孩儿拳头。农政全书

击迷子图

击迷子图

《尔雅》

[编辑]

释木

[编辑]

《魄榽》。音系《橀》。音酰

魄,大木细叶似檀,今河东多有之。齐人谚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殚。”魄一名榽橀。郭云:“魄,大木细,叶似檀。今河东多有之。”齐人谚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殚。”殚训尽也。

《郭义恭广志》

[编辑]

击弥子

[编辑]

《击弥》子,状圆而细,赤如软枣。其味先苦后甘,可食。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孩儿拳头考

[编辑]

《本草》名“荚。”请帮助识别此字。一名《击》。请帮助识别此字。一名弄先。旧不著所出州土, 但云“所在山谷多有之”,今辉县、太行山山野中亦有。 其木作小树,叶似木槿而薄,又似杏叶颇大,亦薄涩。 枝叶间开黄花,结子似溲疏。两两切比,四四相对,数 对共一攒,生则青,熟则赤色。味甘苦,性平无毒。盖檀 榆之类也。其皮堪为索。

救饥

采子红熟者,食之。又煮枝汁少许,加米作粥,甚美。 元扈先生曰:“《诗疏》云:‘斫檀不得得击迷’,即此木也。”

《本草纲目》

[编辑]

荚迷集解

[编辑]

苏恭曰:荚迷,叶似木槿及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 两相对,而色赤味甘。陆玑《诗疏》云:“檀榆之类也。所在 山谷有之。”

陈藏器曰:“生北土山林中。皮堪为索。”

枝叶气味

甘苦平无毒。

枝叶主治

《唐本草》曰:“三虫下气,消谷。煮汁和米作粥,饲小儿甚 美。”

陈藏器曰:“作粥灌六畜,疮中生蛆立出。”

金樱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金樱子》:蜀本草   刺梨子。开宝

《山石榴》:纲目    山鸡头子。纲目

金樱子图

金樱子图

《本草纲目》

[编辑]

金樱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金樱”当作“金罂”,谓其子形如黄罂也。石榴、 鸡头皆象形。又杜鹃花、小蘗并名“山石榴”,非一物也。 雷敩曰,林檎何裹子亦曰“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异物。

集解

韩保昇曰:“金樱子,在处有之。花白,子形如榅桲而小, 色黄有刺。方术多用之。”

苏颂曰:“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 胜。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 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 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 《本草》谓之“营实。”今校之,与营实殊别也。

李时珍曰:“山林间甚多,花最白腻。其实如大指头,状 如石榴而长。其核细碎而有白毛,如营实之核,而味 甚涩。”

子气味

酸涩平无毒。

子主治

《蜀本草》曰:“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 寒轻身。”

子发明

苏颂曰:洪州、昌州皆煮其子作煎,寄馈人服。食家用 煎和鸡头实粉为丸服,名水陆丹。益气补真,最佳。 唐慎微曰:“沈存中《笔谈》云: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 涩也。世人待红熟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全 失本性,大误也。惟当取半黄者,捣干末用之。”

寇宗奭曰:“九月、十月霜熟时采用,不尔反令人利。” 朱震亨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取涩性 为快。熬金樱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责。”

李时珍曰:“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 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花气味

同子。

花主治

《大明》曰:“止冷热痢,杀寸白虫。和铁粉研匀,拔白发涂 之,即生黑者,亦可染须。”

叶主治

李时珍曰:“痈肿嫩叶研烂,入少盐涂之,留头泄气。又 金疮出血。五月五日采,同桑叶、苎叶等分,阴干,研末 傅之,血止口合,名军中一捻金。”

东行根气味

同子。

根主治

《大明》曰:“寸白虫,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 合,空心服,须臾泻下,神验。其皮炒用,止泻血及崩中 带下。”

李时珍曰:“止滑痢,煎醋服,化骨鲠。”

附方

金樱子煎“霜后用竹夹子,摘取入木臼中,杵去刺,擘 去核,以水淘洗过,捣烂,入大锅水煎,不得绝火煎减 半,滤过仍煎似稀饧。”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活 血驻颜,其功不可胜述。孙真人食忌

补血益精“金樱子即山石榴去刺及子焙四两,缩砂 二两,为末,陈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 服。奇效良方

久痢不止严紧绝妙方:罂粟壳、醋炒、金樱花叶及子, 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陈皮煎汤化下。 普济方

金樱子部艺文

[编辑]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

[编辑]

宋黄庭坚

“人生欲长存,日月不肯迟。百年风吹过,忽成甘蔗滓。 传闻上世士,烹饵草木滋。千秋垂绿发,每恨不同时。” 李侯好方术,《肘后》探神奇。金樱出《皇坟》,刺橐揽霜枝。 寒窗司火候,古鼎冻胶饴。初尝不可口,醇酒和味宜。 至今身七十,孺子色不衰。田中按耘锄,孙息亲抱持。 却笑邻舍翁,未老须杖藜

假手富春公,秋毫听民词。夙夜临公厅,归卧酸体肢。 李侯来馈药,期以十日知。深中护灵根,金锁秘玉符。 不须许斧子,辛勤来玉芝。我方困健讼,挝翁争一锥。 不能鸣弦坐,颇愧巫马期。敢乞刀圭馀,归和卯饮卮。 倘令忧民病,从此得国医。

《采金樱子》
谢薖

[编辑]

三月花如薝卜香,霜中采实似金黄。煎成风味亦不 浅,润色犹烦顾长康。

金樱子部选句

[编辑]

宋杨万里诗:“霜红半脸金樱子。”

金樱子部杂录

[编辑]

《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 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 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 末用之。”

大风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大风子》。拾遗

大风子图

大风子图

《本草纲目》

[编辑]

大风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能治大风痰。故名。

集解

李时珍曰:大风子,今海南诸番国皆有之。按:周达观 《真腊记》云:“大风乃大树之子,状如椰子而圆,其中有 核数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则黄而油,不 堪入药。”

仁修治

李时珍曰:“取大风子油法:用子三斤,去壳及黄油者, 研极烂,瓷器盛之,封口。入滚汤中,盖锅密封,勿令透 气,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风油”,可以入药。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李时珍曰:“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发明

朱震亨曰:“粗工治大风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 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 李时珍曰:“大风油治疮,有杀虫劫毒之功。盖不可多 服,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没也。”

附方

大风诸癞: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入少酒糊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仍以苦参汤洗之。 普济方

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 煎汤洗之。岭南卫生方

风刺赤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 唾调涂之。

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