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25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五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五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五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三十七

  火门二

  陈士铎石室秘箓火证治法 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

  方导赤散 安神丸 千金地黄丸 门冬丸 清心丸 黄连清膈丸 朱砂凉膈丸

  泻黄散 调胃承气汤 回金丸 佐金丸 四顺清凉饮子 桔梗汤 人参泻肺汤 龙

  脑饮子 龙脑鸡苏丸 洗心散 泻心汤 升阳散火汤 地骨皮散 天门冬散 半夏

  汤 利膈散 地黄煎 三黄丸 白虎汤 大黄散 柴胡升麻汤 火郁汤 本事方

  紫雪 神芎丸 当归龙胆汤 泻心汤 八正散 芍药蘗皮丸 大金花丸 又方 碧

  雪 妙功藏用丸 左归饮 右归饮 左归丸 一阴煎 加减一阴煎 抽薪饮 徙薪

  饮 清膈煎 玉女煎 安胃饮 太清饮 菉豆饮 玉泉煎 雪梨浆 滋阴八味丸

  化肝煎 清化饮

  单方

  鍼灸

  导引

  医案

艺术典第二百五十七卷

医部汇考二百三十七

[编辑]

火门二

[编辑]

《石室秘箓》
臣陈士铎著

[编辑]

《火证治法》

[编辑]

“瘦人多火,人尽知之。”然而火之有馀,水之不足也,不 补水以镇阳光,又安能去火以消其烈焰哉。方用元 参八两,生地四两,熟地、天冬、麦冬、丹皮、沙参各三两, 地骨皮、白芍各五两,陈皮五钱,各为末,蜜为丸,加桑 叶六两,亦为末,同捣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妙 在元参去浮游之火,而又能调停五脏之阳。各品之 药,阴多于阳,则阴气胜于阳气,自然阴胜阳消,又何 必石膏、知母之纷纷哉。虽石膏、知母原是去火神剂, 不可偏废。然而用之于火腾热极之初,可以救阴水 之熬干;不可用之于火微热退之后,减阳光之转运。 此瘦人之治法如此。

“瘦人多火,《定一煎方》”:方用元参一两,麦冬、天冬、生地、 熟地、白芍各三钱,山茱萸、白芥子各二钱,丹皮二钱, 甘草、北五味各五分,水煎服。此方皆滋阴之药,而又 不凝滞于胃中,瘦人常服,必无火证之侵矣。

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 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入口稍快,少 顷又甚,又用寒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欲用热药 凉饮,而病人不信,不肯轻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 愈。方用附子一个为末,米酢调成膏药,贴在涌泉穴 上,少顷火气衰,又少顷而热退,变成冰凉世界,然后 六味地黄丸汤大剂与之,则火不再沸腾矣。盖此火 乃雷火也,见水则愈酷烈也。不见雷霆之震,浓阴大 雨之时,愈加震动,惊天轰地,更作威势,一见太阳当 空,则雨歇声消,寂然不闻矣。又不见冬令之天地耶? 严寒霜雪,冰冻郊原,雨雪霏霏,阴风惨厉,此天气下 行,而地气反上,盖下热则上自寒也。又不见夏日之 天地乎?酷日炎蒸,暑隆火热,铄木焚林,燔汤沸水,天 气上升,地气下降,此上热而下寒也。人身虚火,亦犹 是也。今既火腾于上,则下身冰冷,今以附子大热之 药于涌泉引之者,盖涌泉虽是水穴,水之中实有火 气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则水自温, 水温则火自降,同气相求,必归于窟宅之中矣。火既 归窟宅,又何至沸腾于上哉?此咽喉口齿之虚火,忽 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法》之巧者也。 饱治者,病在上焦,则药宜饱饭后食之也。病在上焦 者,头目上之病也。用上清丸之类,上清丸方世多不 妥,吾斟酌更定之。凡治上焦之火俱可服:苏叶、黄芩 各二两,白芷、蔓荆子各五钱,桔梗、麦冬、天门冬各三 两,半夏、陈皮、薄荷、甘草、柴胡各一两,各为末,水打成 丸,每服三钱,饱食后服。此方妙在清火而不伤中气, 强弱人感中风邪,上焦有风火者,服之俱妙。

“抑治者,抑之使不旺也。或泻其肺中之火,或遏其心 中之焰,或止其胃中之气,或平其肝木之盛是也。此 四经最多火,而最难治。肺经之火,散之则火愈甚,抑 之反胜于散之矣。盖肺金之气实,则成顽金,顽金非 火不炼,然而肺乃娇脏,终不可以炼法治之。故用抑 之之法。”方用山豆根百部青黛、黄芩、桑白皮各一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此方专抑肺金之气,而又不伤 气,则肺金有养,自然安宁。倘全以寒凉之药降之,则 又不可。盖肺乃娇脏,可轻治而不可重施,以轻清下 降之味,少抑其火,则胃气不升,心火少敛,肺金煅炼, 必成完器,又何必用大散之药哉。

心中之焰,非黄连不可遏,徒用黄连而不用泻木之 品,则火虽暂泻而又旺。方用黄连、柴胡、菖蒲、半夏各 一钱,白芍三钱治之。此方用泻肝之药,多于泻心,母 衰则子自弱,必然之理。设不用泻木之药,而纯用泻 心之黄连,则黄连性燥,转动心火,此所以心肝必须同治也。

胃中之气有馀,必且久变为热。人以为我能食冷,乃 气之有馀也;我能消食,乃脾之健旺也。我能不畏天 寒,此肾之有馀也。谁知胃气之有馀,本之肾水之不 足,一遇风寒袭之,夏暑犯之,非变为消渴之证,必成 为痿废之人。必须平日用大剂六味地黄丸吞服,自 然气馁而火息,胃平而热除也。无如世人不信,自号 曰强,不肯多服,又托言我不能吞丸药,下咽则吐,不 听仁人之语,因循不服。及至大病,则曰:“快与我用竹 叶石膏汤晚矣。”今立一汤方,用熟地五钱,麦冬、元参、 山茱萸、山药各三钱,丹皮、北五味各一钱,天花粉八 分,水煎服。此方乃平胃火之圣药,妙在补肾、补肺,补 肝全不纯去平胃,中州安泰,岂有阻滞抑郁之理,自 然挽输有路,搬运无虞,上不凌铄肺金,下不侵克脾 土,旁不关害肝木,一方之中,众美备臻,又何患胃火 之上腾哉。至于胃火既旺,或丸药原有艰难之道,世 人不知,予井发明之。盖人之胃,虽是胃土主事,其实 必得肾水上滋,则水道有路,粮食搬运,而无阻隔之 虞。今胃火既盛,水仅可自救于肾宫,又安能上升于 咽喉口舌之间。况丸药又是硬物,原非易得下咽,此 所以不肯服,非天性不能服也。如反胃之病,食入反 出,非明验欤!无肾水之人,无食以下喉犹然吐出,盖 肾中无肾水以润故耳。彼无肾水冲上,尚不能入于 肾中,况又有胃火之盛,无肾水之润者,无怪乎到口 难咽也。

“肝木之盛,抑之之法,必须和解。然和解之中,而不用 抑之之法,则火愈甚,木愈旺矣。”方用白芍五钱,炒栀 子三钱,当归二钱,白芥、柴胡、甘草、荆芥、泽泻各一钱, 水煎服。此方用柴、荆以散肝木之气,更妙用白芍、栀 子以清肝木之火,火去而木衰,此善于抑之者也。 肾中之水,有火则安,无火则泛。倘人过于入房,则水 去“而火亦去,久之水虚而火亦虚,水无可藏之地,则 必上泛而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 之下温,法当仍以补水之中而用大热之药,使水足 以制火,而火足以生水,则水火有相得之美也。”方用: 熟地三两山茱萸茯苓各一两北五味子一钱牛膝 肉桂各三钱水煎服。一剂而痰即下行,二剂而痰消 无迹矣。盖肉桂乃补肾中火之圣药,倘止用之以温 命门,水亦可以下降,然而不补其肾宫之水,则肾宫 匮乏,水归而房舍空虚,难以存活,仍然上泛,故必用 补水以补火也。方中熟地、山萸纯是补水之药,而牛 膝又是引下之绝品,水有火之温,又有水之养,又有 引导之使然,而无泛上之理也。

火治者,治火之有馀也。火证甚多,惟阳明一经最难 治,知治阳明之法,则五脏之火,各腑之火,无难专治 矣。阳明本胃土也,如何有火?此火乃生于心包,心包 之火,乃相火也。君火失权,则心包欺之,以自逞其炎 赫之势,是必以辛凉大寒之品,大剂投之,恣其快饮, 斯火得寒而少息,热得凉而略停,然必添入健胃之 “药,始可奏功。盖胃火之沸腾,终由于肾气之不足,去 胃火必须补胃土。然而徒补胃土,而不去水湿之痰, 亦不得也。”方用石膏一两,或二两,或三两,看火势之 盛衰,用石膏之多寡,人参、知母各三钱,麦冬五钱,甘 草一钱,糯米一合,竹叶百片,水煎服。方则“人参竹叶 石膏汤”也。胃火之盛,非此汤不能平,还。问其人,必大 渴饮水,见其有汗如雨者,始可放胆用之,否则不可 轻用。盖无汗而渴,亦有似此证者,不可不辩也。此方 纯是降胃火之药,所以急救先天之肾水也。此证一 日不治,即熬干肾水而致不救,故不得已用此霸道 之药也。倘无汗而渴,明是肾火有馀,而肾水不足,又 乌可复用石膏汤以重伤其肾水乎?然则又当何方 以治之?用熟地三两,山茱萸、麦冬各二两,北五味三 钱,元参一两。此方乃治似白虎证,而非胃火之热者, 人更宜知之也。其馀心火用黄连,肝火用栀子,肺火 用黄芩,前言悉之矣,兹不再赘。阳明之火,虽起于心 包,实成于肝木之克之也。肝木旺,则木中有火,不特 木来“克土,而转来助焰,肝木之火,半是雷火,一发则 震地轰天,阳明得心包之火而沸腾,又借肝木龙雷 之火以震动,如何可以止遏?故轻则大渴,重则发狂 也。”予治此证,往往白芍加至数两,先用石膏汤以去 火,随加白芍以生木,木平而火无以助焰,自然胃火 孤立无援,又加麦冬以平肺金之气,则金“有水润,不 必取给于胃土,而胃土可以自救,况又有石膏、知母 之降火哉。此狂之所以定,而热之所以除也。”方用石 膏、麦冬各一两,知母、半夏各三钱,甘草一钱,竹叶一 百片,糯米一合,先煎汤四椀,又加白芍二两同煎。此 方之妙,不在石膏、知母之降胃火,妙在白芍之平肝 木,使木气有养,不来克土,并不使木郁生火,以助胃 火也。又妙在麦冬以清肺金,使金中有水,胃火难炎, 且去制肝,无令克土也。 一方治各经之火。栀子、丹皮、元参各三钱,白芍五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心火加黄连一钱;肺火加黄芩一 钱;胃火加石膏三钱;肾火加知母、黄蘗各一钱;大肠 火加地榆一钱;小肠火加麦冬、天冬各三钱。膀胱火 加泽泻三钱,何以独治肝经也?盖肝属木,木易生火, 故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诸经之火俱散,所以 加一味去火之药,即可去各经之火也。

《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泻》

[编辑]

命门为十二官之主,《内经》已详言之,余再取而尚论 者,盖命门之经虽彰,而命门之旨尚晦也。命门既为 十二经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 此火而后十二经始得其生化之机。命门者,先天之 火也。此火无形,而居于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 所克;无形之火,水之所生。火克于水者,有形之水也; “火生于水者,无形之水也。然而无形之火,偏能生无 形之水;故火不藏于火,而转藏于水也。”命门之火,阳 火也,一阳陷于二阴之间者也。人先生命门,而后生 心,其可专重夫心乎?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始可以 应物;肝得命门而谋虑;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 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肺得命门而治节,大 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 作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溃;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 借命门之火以温养之也。此火宜补而不宜泻,宜于 水中以补火,尤宜于火中以补水,使火生于水,而还 以藏于水也。倘日用寒凉以伐之,则命门之火微,又 何能生养十二经耶?此《内经》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非重言命门欤。

[编辑]

导赤散钱氏

[编辑]

治小肠火热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用黄芩,不用甘草。

安神丸

[编辑]

治心肺火热惊悸

麦冬焙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研 甘草各半两 朱砂一两,研 龙脑一字,研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实大。” 每服半丸,沙糖水化下。无时。

千金地黄丸本事方

[编辑]

治心热

黄连四两为末, 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查拌黄连 末,和匀,晒干用。

右再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门冬汤下三十丸。

门冬丸

[编辑]

治心经有热

麦门冬去心,一两 黄连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食后熟水下三十丸。

清心丸海藏方

[编辑]

治热

黄蘗二两,生 麦冬、 黄连各一两, 龙脑一钱。

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临卧门冬汤下,或薄荷汤亦得。

黄连清膈丸东垣下同

[编辑]

治心肺间有热。及经中热。

麦门冬去心,一两 黄连去芦,五钱 黄芩三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无时。

朱砂凉膈丸

[编辑]

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黄连 山栀子各一两 人参 茯苓各五钱 朱砂三钱,另研 脑麝五分,另研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熟水送下五七丸,日进三服,食后。

泻黄散钱氏

[编辑]

治脾经火热

藿香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二两, 防风四两。

右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清汁饮。

调胃承气汤仲景

[编辑]

泄实火

大黄去皮,酒浸,四两 《廿草炙》,二钱 芒硝半升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回金丸丹溪

[编辑]

一名“左金丸。” 伐肝经火,亦审虚实用之。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右为末粥丸

佐金丸

[编辑]

佐肺金以伐肝木之邪

片芩六两 吴茱萸汤洗三次,一两

右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术、陈皮煎汤下。

四顺清凉饮子

[编辑]

一名“清凉散” ,治前证。

大黄蒸 甘草炙 当归酒洗 芍药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薄荷十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桔梗汤海藏

[编辑]

桔梗 连𧄍 山栀子 薄荷 黄芩 甘草各等 分。

右为粗末,竹叶白水煎,温服。汗之热服。春倍加防风、羌活,夏倍加黄芩、知母,季夏淫雨,倍加羌活。秋加桂五钱。冬加桂一两。亦可以意消息,随证加减而用之。

人参泻肺汤东垣

[编辑]

治肺经积热,上喘欬嗽。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仁 枳壳炒 薄荷 甘草 连𧄍 杏仁去皮尖 桑皮 大黄 桔梗各等分。

为末。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食后通口服。

龙脑饮子和剂下同

[编辑]

治蕴积邪热,咽喉肿痛,眼赤口疮,心烦鼻衄,上中二焦药也。

藿香叶二两四钱 石膏四两 甘草蜜炙,六两 栀子微炒,十二两 砂仁 䒷蒌仁各三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至三钱,新汲水入蜜调下。

龙脑鸡苏丸

[编辑]

治“上焦热,除烦解劳;去肺热,咳衄;血热惊悸;脾胃热,口干吐血;肝胆热,泣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麦门冬去心,二两 甘草一两半 生地六两,另末 黄连一两 黄芪 新蒲黄炒 阿胶炒 人参各二两 木通 银柴胡各二两,锉, “同木通沸汤浸一日夜,绞取汁”

右为细末,好蜜二斤,先煎一两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加木通、柴胡汁,慢火熬膏,勿令火急,膏成然后加前药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一方》无黄连。

虚劳虚烦栀子汤下

肺热黄芩汤下

心热悸动恍惚。人参汤下。

肝热防风汤下

肾热。黄蘗汤下。并食后临卧服。

洗心散

[编辑]

治“心肺积热,风壅上攻,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小便赤涩,大便秘滞。”

白术一两半 麻黄 当归、 荆芥穗 芍药 甘草 大黄各六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温服。

泻心汤钱氏

[编辑]

治实火

黄连一两,去须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一钱,临卧温水调下。海藏云:“《易老单方》泻心汤出于此。” 此乃实邪也,实则泻其子。

升阳散火汤东垣

[编辑]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疗,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久郁则发之。

生甘草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炙甘草三钱, “独活、 白芍、 羌活、 人参各五钱, 柴胡八钱。”

右㕮咀,每服秤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忌寒凉之物及冷水月馀。

地骨皮散

[编辑]

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火炽发渴。”

地骨皮、 茯苓各半两, 柴胡、 黄芩、 生地、 知母各一两, 石膏二两, 羌活、 麻黄各七钱半。

右㕮咀,每服一两,入姜煎。有汗,去羌活、麻黄。

天门冬散

[编辑]

治肺壅脑热。鼻干。大便秘涩。

天门冬去心 桑皮 升麻 大黄 枳壳麸炒 甘草各八分 荆芥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半夏汤

[编辑]

治胆热。精神不守,热泄。

半夏麹 黄芩 军姜炮 远志去心 茯苓 生地黄 酸枣仁微炒,研,各八分 黍米一合

长流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利膈散===

治脾肺火热,虚烦上壅,咽喉生疮。

鸡苏叶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甘草 人参 牛蒡子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咽痛》口疮甚,加僵蚕一两。

地黄煎

[编辑]

治积热

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䒷蒌根 生姜汁 鲜地骨皮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二升 石膏八两 竹沥三合

右㕮咀,以水一斗零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查,下竹沥、地黄、麦冬汁,缓火煎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至出六升。初服四合,日三服,夜一服,加至五七合,四五月作散服之。

三黄丸东垣

[编辑]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疖疮痍。

黄连、 黄芩、 大黄各十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熟水吞下,视脏腑虚实加减。小儿积热亦宜服。一方用脑麝为衣,丸如豆大,夜间噙化一二丸亦好。

白虎汤仲景

[编辑]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散河间

[编辑]

治上焦热而烦。不能睡卧。

山栀仁、 大黄、 郁金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微利则已。

柴胡升麻汤东垣下同

[编辑]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葛根、 羌活、 独活、 人参、 白芍各半两, 防风二钱半。

右㕮咀,每服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忌冷物冰水月馀。

火郁汤

[编辑]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根各一两, 炙甘草、 防风各五钱。

右咀㕮,每服三四钱,水二大盏,入连须葱白三寸煎,去滓,稍热服。

本事方

[编辑]

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烦躁多渴,唇裂喉闭,目赤,鼻颔结硬,口舌生疮。

山栀仁、 甘草、 赤芍药各一两, 大黄, 𥐚硝, 连𧄍 薄荷叶、 干葛各二两

右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竹叶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紫雪和剂

[编辑]

疗时气毒遍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疫毒疠,卒死温疟,五尸五疰,心腹诸疾,㽲刺切痛,及解诸热药毒,邪热卒黄等,并解虫毒鬼魅,野道热毒。又治小儿惊痫百病。

“黄金一百两”,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滑石。

已上四味各三斤,捣碎,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项。

犀角屑 羚羊角屑 青木香捣碎 沉香捣碎,各 五两 元参洗焙,捣碎 升麻各一斤 甘草锉炒, 八两 丁香一两,捣碎

已上八味,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项。

硝石四升,如阙,芒硝亦得。每升重七两七钱半。 𥐚硝精者,十斤。

已上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水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

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半,研 朱砂飞研,三两

已上二味,入前药中,搅调令匀,寒之二日,右件药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钱或二钱,用冷水调下,大人小儿以意加减,食后服。

神芎丸河间下同

[编辑]

一名“显仁丸。” 治一切火热。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炼蜜丸愈佳。

当归龙胆汤

[编辑]

治“肾水阴虚,风热蕴积,时发惊悸,筋惕搐搦,神志不宁,荣卫壅滞,头目昏眩,肌肉𥆧瘛,胸膈痞塞,咽嗌不利,肠胃燥涩,小便涩閟,筋脉拘急,肢体痿弱,暗风瘛” 病。

当归焙 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蘗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一分 麝香半钱,别研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忌发热诸物,兼服《防风通圣散》。

泻心汤

[编辑]

治风热壅盛

大黄 当归 白芍药 荆芥穗 麻黄去节 甘草各一钱半 白术三钱半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锺,去滓,不拘时温服。

八正散

[编辑]

治火热壅盛。小便秘塞。

大黄、 瞿麦、 萹蓄、 车前子、 木通、 山栀子、 生甘草各一钱, 滑石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锺,不拘时温服。加木香一钱尤佳。

芍药蘗皮丸

[编辑]

治火盛

芍药 黄蘗 丹皮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前。

大金花丸

[编辑]

治火热壅盛

黄连、 黄蘗、 黄芩、 大黄各等分。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水下。加栀子减大黄,名《栀子金花丸》。

又方

[编辑]

治“心经蓄热,夏至则甚。”

黄连二两, 《木通》一两半。

右为末,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灯心汤下,日三服。

碧雪

[编辑]

治一切积热,咽喉口舌生疮,心中烦躁,致咽闭壅塞,及天行时热,发强昏愦。

芒硝 𥐚硝 硝石 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水研飞 甘草各等分

右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即入诸药再煎,用柳木棍“不住手搅,令消镕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噙化津咽,不拘时候。如觉喉壅闭塞,不能吞物者,即以小竹筒吹药入喉中,即愈。”

妙功藏用丸

[编辑]

治“热甚呕哕不食,痿弱难运,血溢血泄涩,大小便閟不通,或泄利,三焦壅滞,传化失常,并宜服之。”

大黄 黄岑 黄连各半两 川芎 黑牵牛各一 两 官桂去皮,三分 防风一分 滑石 木香各 二分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姜汤下,日三服,温水亦得。

左归饮景岳全书下同

[编辑]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至一、二两 炙甘草一钱 山药 枸杞各二钱 茯苓钱半 山萸一、二钱畏酸者勿用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

心热而躁者。加元参二钱。

脾热而饥者,加芍药二钱。

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

血热妄动者。加生地二三钱。

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以导之。

右归饮

[编辑]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以主之。治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法如前 山药炒 山茱萸各一钱 枸杞 杜仲姜制各二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左归丸

[编辑]

治“真阴肾水不足,眼花耳聋,口燥咽干,津液枯涸等证。”

熟地八两 山药炒 枸杞 山萸 菟丝子制 鹿角胶敲碎炒珠、 龟板胶敲碎炒珠,各四两 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勿用

右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馀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麦冬各三两。

如火铄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

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

一阴煎

[编辑]

此治水亏火虚之剂,故曰“一阴。” 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

甘草一钱。 熟地三五钱, 生地、 芍药、 麦冬、 丹参各二钱, 牛膝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火盛烦躁者,入真龟胶二三钱化服。

如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粒。

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

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以涩之,亦妙。

加减一阴煎

[编辑]

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水二锺煎服

如“烦躁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

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

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

抽薪饮

[编辑]

治诸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 枳壳、 泽泻各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如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𧄍天花粉以解之。热在血分大小肠者,加槐蕊黄连以清之。

热在阳明,头面或烦躁便实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加门冬、生地、芍药之类以滋之。

热在肠胃便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徙薪饮

[编辑]

治“三焦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剂。其甚者,宜抽薪饮。”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芍药、 黄蘗、 茯苓、 丹皮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清膈煎

[编辑]

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等证。”

陈皮钱半, 贝母敲破,二、三钱, 胆星一、二钱, 海石、 木通各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

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锺。”

如热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栀子一钱半。

如热在上焦,头面红赤,烦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钱。

“如痰火上壅,而小便不利者,加泽泻一二钱。如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者,加大黄数钱” ,或𥐚硝一二钱,酌宜用之。

玉女煎

[编辑]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馀,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或冷服。

如火之极盛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

安胃饮

[编辑]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

陈皮、 山樝、 麦芽、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服。脉滑实者。加石膏。

太清饮

[编辑]

治胃火烦热,发斑呕吐等证,可与白虎汤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钱半, 生石膏五七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或加“麦门冬。”

菉豆饮

[编辑]

凡热毒劳热,诸火极热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菉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

右入盐少许,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汤,任意饮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胃,且善于解毒除烦,大利小水,乃浅《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干,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汤冷饮之,尤善除烦清火。

玉泉煎

[编辑]

一名“一六甘露饮。” 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秘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功倍益元散。

生石膏六两, 《粉甘草》一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加“朱砂” 三钱亦妙。

雪梨浆

[编辑]

解烦热,除阴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剂也。

雪梨用清香甘美而大者,削去皮。

别用大椀盛清冷甘泉,将梨薄切,浸于水中,少顷水必甘美,但频饮其水,不食其查,退阴火极速也。

滋阴八味丸

[编辑]

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若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

熟地八两,蒸捣 山药 山萸肉各四两 丹皮 茯苓 黄蘗盐水炒 知母盐水炒 泽泻各三两

右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滚白水或淡盐汤送下百馀丸。

化肝煎

[编辑]

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土贝母二三钱, 青皮、 陈皮、 芍药各二钱, 丹皮、 栀子、炒 泽泻各钱半。

水锺半。煎八分。食远温服。火盛。加黄芩一二钱。

清化饮

[编辑]

治“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

芍药、 麦冬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觉“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钱半。”

热甚而渴。或头痛者。加石膏一二三钱。

下热便涩者,加木通一二钱,或黄蘗、栀子。皆可随证治之。

单方

[编辑]

虚热作渴:“桃胶如弹丸大,含之佳。”外台下同

大热心闷:槐子烧末,酒服方寸匕。

烦躁热渴久不止:葛根半两,水煎服。圣惠方

老人风热内热,目赤头痛,视不见物:石膏三两竹叶 五十片,沙糖一两,粳米三合,水三大盏,煎石膏、竹叶, 去查,取二盏煮粥,入糖食。养老方

风热攻手指,赤肿痳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 大便秘。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为末,每 服二钱,白汤下。本事方

膈上烦热多渴,宜利九窍。滑石二两捣,水三大盏,煎 二盏,去查,入粳米煮粥食。圣惠方

乳石发动,烦热躁渴:滑石粉半两,水一盏,绞白汁频 服。圣惠方

三焦积热:元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 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药米大。丹溪方

鍼灸

[编辑]

《素问》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 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 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 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 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 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 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 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 争则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 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 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 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 𣽃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 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 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 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 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 至其所胜,曰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 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 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于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

热病身先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 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

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 热。”

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 者,鬲上也。

《古今医统》曰:“两手大热为骨厥,如在火中,灸涌泉穴 五壮,立愈。”

导引

[编辑]

《保生秘要》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常,呵以泄其火, 吸以和其心。诸心切勿食,秽气触我灵。夏至夜半后, 地气一阴生。大热勿食冷,受寒霍乱侵。更忌房中事, 元炁离命门。大抵甚暑天,善于养心,则无秋患。时当 饮六一灯心汤,豆蔻香薷水,饱醉勿顶风前,慎此则 无患矣。”

手足火烧患处推散想水洗之。

医案

[编辑]

《儒门事亲》曰:“一叟年六十,值徭役烦扰,而暴发狂,口 鼻觉如虫行,两手爬搔,数年不已。戴人诊其两手,脉 皆洪大如。”请帮助识别此字。《绳断之》曰:“口为飞门,胃为贲门。曰口者, 胃之上源也。鼻者,足阳明经,起于鼻交頞之中,旁约 太阳,下循鼻柱,交人中,环唇,下交承浆,故其病如是。 夫徭役烦扰,便为火化,火乘阳明经,故发狂。故经言 阳明之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又况 肝主谋,胆主决,徭役迫遽则财不能支,则肝屡谋而 胆屡不能决,屈无所伸,怒无所泄,心火请帮助识别此字。礡遂乘阳 明经。然胃本属土而肝属木,胆为相火,火随木气而 入胃,故暴发狂。乃命置燠室中,涌而汗出,如此三次, 《内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是也。又以调胃承 气汤半斤,用水五升,煎半沸,分作三服,大下二十行, 血水与瘀水相杂而下数升,取之乃康,以通圣散调 其后矣。

麻先生妻,当七月间,病脏腑滑泄,以去湿降火之药 治之,稍愈。后腹胀及乳痛,状如吹乳,头重壮热,面如 渥丹,寒热往来,嗌干呕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 不可下,又复泻。余欲泻其火,脏腑已滑数日矣。欲以 温剂止利,又禁上焦已热,实不得其法。使人就诸葛 寺礼请戴人。戴人未至,因检刘河间方,惟益元散正 对此证能降火解表,止渴,利小溲,定利安神。以青黛、 薄荷末调二升,置之枕右,使作数次服之。夜半遍身 出冷汗如洗,元觉足冷如冰,至此足大煖,头顿轻,肌 凉痛减,呕定痢止。及戴人至,余告之已解。戴人曰:“益 元固宜,此是少阳证也,能使人寒热遍剧,他经纵有 寒热,亦不至甚,既热而有痢,不欲再下,何不以黄连 解毒汤服之。”乃令诊脉。戴人曰:“娘子痛来,心常欲恸 哭为快否?”妇曰:“实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戴人曰:“少 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 恸哭而为快也。”麻先生曰:“余家诸亲,无不敬服。”脉初 洪数有力,自服益元散后已平。又闻戴人之言,始以 当归芍药以解毒汤中数味。服之大瘥矣。

李民范目常赤,至戊子年火运君火司天,其年病目 者,往往暴盲,运火炎烈故也。民范是年目大发,遂遇 戴人,以瓜蒂散涌之,赤立消,不数日又大发。其病之 来也,先以左目内眦,赤发牵睛,状如铺麻,左之右,次 锐眦发,亦左之右,赤贯瞳子。再涌之又退。凡五次交, 亦五次皆涌。又刺其手中出血,及头上鼻中皆出血, 上下中外皆夺,方能战退。然不敢观书及见日。张云, “当候秋凉再攻则愈,火方旺而在皮肤,虽攻其里无 益,秋凉则热渐入里,方可摛也。”惟宜暗处闭目,以养 其神水。暗与静为水,明与动为火,所以不宜见日也。 盖《民范》因初愈后,曾冒暑出门,故痛连发不愈。如此 涌泄之后,不可常攻,使服鼠黏子以退翳。

戴人之次子,自出妻之后,日渐羸瘦,语如瓮中出,此 病在中也。常撚第三指失笑,此心火也。约半载,日饮 冰雪,更服凉剂。戴人曰:“恶雪则愈矣。”其母惧其大寒, 戴人骂曰:“汝亲也,吾用药如鼓之应,桴,尚恶凉药,宜 乎世俗之谤我也。”至七月,厌冰不饮,病日解矣。 赵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馀岁,病口中气出,臭如发 厕,虽亲戚莫肯与对语。戴人曰:“肺金主腥,金为火所 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热极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调散涌,而去 其七分;夜用舟车丸、濬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 呜呼!人有病口臭而终其老者,世讹以为肺系偏而 与胃相通,故臭,此妄论也。”

《薛氏医按》曰:“余素性爱坐观书,久则倦怠,必服补中 益气加麦冬、五味、酒炒黑黄蘗少许,方觉精神清妥。 否则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再良久不寐,腿内亦然, 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展转不 安,必至倦极方寐。此劳伤元气,阴火乘虚下注。丁酉 五十一岁,齿缝中有如物塞,作胀不安,甚则口舌如” 有疮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药始安。“至辛丑 时五十有五,昼间齿缝中作胀,服补中益气一剂,夜 间得寐。至壬寅有内艰之变,日间虽服前药,夜间齿 缝亦胀,每至午前,诸齿并肢体方得稍健,午后仍胀。” 观此可知血气日衰,治法不同。

大尹祝支山,因怒头运,时或寒热,日晡热甚。此肝火 筋挛,气虚头运,用《八珍》加柴胡、山栀、牡丹皮,二十馀 剂而愈。

职坊王用之,喘嗽作渴,面赤鼻干,余以为脾肺有热, 用二陈加芩、连、山栀、桔梗、麦门而愈。

《尚宝》刘毅斋,怒则太阳作痛,用小柴胡加茯苓、山栀, 以清肝火,更用六味丸以生肾水,后不再发。

大司马许函谷,在南银台时,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 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 加山药、黄蘗、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馀诸证悉退。 《寓意草》曰:“吴添官得腹痛之病,彻夜叫喊不绝,小水 全无,以茱连汤加元胡索投之始安。又因伤食,复反 病至二十馀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才得略宁。适遭 家”难,证变壮热,目红腮肿,全似外感有馀之候。余知 其为激动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地黄加知蘗三十馀 剂,其火始退。退后遍身疮痍黄肿,腹中急欲得食,不 能少耐片顷,整日哭烦。余为勉慰其母曰:“旬日后腹 稍充,气稍固,即不哭烦矣。”服二冬膏而全瘳,此极难 辩治之证,竟得相保不失,快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