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27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七十六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七十六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六

  泄泻门五

  单方

  鍼灸

  导引

  医案

艺术典第二百七十六卷

医部汇考二百五十六

[编辑]

泄泻门五

[编辑]

单方

[编辑]

泄利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干黄土。水 煮三五沸。绞去滓。暖服一二升。本草 暴作泻利:百草霜末,米饮调下二钱。续千金方 泄泻无度,诸药不效:用鍼砂酢煮炒干,猪苓、生地龙 各三钱为末,葱涎研和,傅脐上,约一寸厚,缚之,待小 便多为度,日二易之。医学正传

水泻腹鸣如雷,有火者,石膏火煅,仓米饭和丸梧子 大,黄丹为衣,米饮下二十丸,不二服效。李楼奇方 久泻:白石脂、干姜等分,研,白沸汤和面为稀糊,丸梧 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斗门方

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 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有人 病此,热药服至一斗二升,不效。或教服此,终四剂而 愈。寇氏衍义

大肠滑冷不止:锺乳粉一两,肉豆蔻煨半两,为末,煮 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冷劳肠泄不止:“禹馀粮四两,火煅酢淬,乌头一个,冷 水浸一夜,去皮脐焙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温 水下五丸。圣惠方

元脏冷泄,腹痛虚极,硫黄一两,黄蜡化丸梧子大。每 五丸,新汲水下。一加青盐二钱,蒸饼和丸酒下。普济方 气虚暴泄,日夜三四十行,腹痛不止:硫黄二两,枯矾 半两,研细,水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 丸,温水盐汤任下。夏月路行备急最妙。秘宝方 下利虚寒:硫黄半两,蓖麻仁七个,为末,填脐中,以衣 隔热汤熨之,利止乃已。仁存方

老人冷泻,须暖元脏,除积冷,温脾胃,进饮食。硫黄、柳 木槌研细,半夏汤泡七次,焙研,等分,生姜自然汁调, 蒸饼和杵百下,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 心温酒或姜汤下,妇人酢汤下。和剂局方

老人泄泻不止:“枯白矾一两,诃藜勒煨七钱半,为末, 米饮服二钱,取愈。”

冷劳泄利食少,诸药不效:白矾三两,烧羊肝一具,去 脂讝,酢三升,煮烂擂泥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 饮下,早夜各一服。普济方

冷利厥逆,六脉沉细,人参、大附子各一两半每服半 两,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水二盏,煎七分, 空心温服。经验方

脾虚泄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 简便方

久泻滑肠: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为末,枣 肉拌食,或丸服之。

老人常泻:白术二两,黄土拌蒸,焙干去土,苍术五钱, 泔浸炒茯苓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七 八十丸。简便方

脾湿,水泻注下,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者,苍术、 芍药各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每一两,水一盏半, 煎一盏,温服。脉弦头微痛,去芍药,加防风二两。保命集 脾积食泄:用黄连二两为末,大蒜捣和丸梧子大。每 服五十丸,白汤下。

暴泻引饮:秦艽二两,甘草炙,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圣惠方

冷滑下利不禁,虚羸用缩砂仁为末,以羊子肝薄切 掺之,瓦上焙干为末,入干姜末等分,饭丸梧子大。每 服四十丸,白汤下,日二服。

又方缩砂仁、炮附子、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末,饭 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日二服。药性论 腹胀忽泄,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子 仁二两,浓煎饮之,立愈。得效方

久泻不止:“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 丸,米饮服四五十丸。”

又方“肉豆蔻煨一两,熟附子七钱,为末,糊丸,米饮服 四五十丸。”

又方肉豆蔻煨、粟壳炙,等分为末,酢糊丸,米饮服四 五十丸。百一选方

老人虚泻:“肉豆蔻三钱,面裹煨熟,去面炒研,乳香一 两为末,陈米粉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 此乃常州侯教授所传方。瑞竹堂方水泻久利:“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为末,炼蜜丸 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枣同煎服。百一选方

暴泻不止:陈艾一把,生姜一块,水煎服。生生编 冷劳泄利:“漏芦一两,艾叶炒四两为末,米酢三升,入 药末一半,同熬成膏,入后末和丸梧子大”,每温水下 三十丸。圣济总录下同

骤然水泻,日夜不止,或冷利白冻欲死,不拘男妇,用 五月五日采麻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勿 吃热物,令人闷倒,只吃冷物,小儿半钱。

风寒泄泻: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大锨艸为末,酢糊 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 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老人虚泄不禁:熟附子一两,赤石脂一两,为末,酢糊 丸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杨氏家藏

冷气洞泄:生川乌头一两,木香半两,为末,酢糊丸梧 子大,每陈皮汤下二十丸。本事方

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 煨熟,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梧子大,每 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

水泄久利:“川乌头二枚,一生用,一以黑豆半合,同煮 熟,研丸菉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下。普济方

水泄寒利:大艸乌一两,以一半生研,一半烧灰,酢糊 丸菉豆大。每服七丸,《井华》水下。忌生冷鱼肉。十便良方 凡人每五更即溏泄一二次,经年不止者,名曰“肾泄。” 五味去梗二两,茱萸汤泡七次,五钱,同炒香为末,每 旦陈米饮服二钱。本事方

水泻不止:“木𪔀仁五个,母丁香五个,麝香一分,研末, 米汤调作膏,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扶寿精方 肾虚久泄:骨碎补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效。

泄利不固:白面一斤,炒焦黄,每日空心温水服一二 匙。正要

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火炒熟磨筛, 入怀庆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 椒末少许,以极滚汤调食”,其味极佳,大有滋补,久服 令人精暖有子,《秘方》也。经验方

脾虚泄利:青粱米半升,神麹一合,日日煮粥食,即愈。 养老书

胃弱久泄: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砂糖拌食。简便方 久利不止莺粟壳酢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 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酢炒,一分蜜炒, 一分生用,并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又方“用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四两,为细末。”每服一 钱,米饮下,忌生冷。

水泄不止:莺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 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水利不止:大豆一升炒,白术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米 饮下。指南方

一切泄利:白扁豆花正开者,择净勿洗,以滚汤瀹过, 和小猪脊𦛗肉一条,葱一根,胡椒七粒,酱汁拌匀,就 以瀹豆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炙熟食之,愈。 伤寒暴利,以豉一升,薤白一握,水三升,煮薤熟,纳豉 更煮,色黑去豉,分为二服。药性论 寒湿泄泻,小便清者,以头烧酒饮之即愈。

泄泻暴利:大蒜捣贴两足心,亦可贴脐中。千金方 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 宜。经验方

积热泻利:冬瓜叶嫩心拖面煎饼食之。海上名方 新久泻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 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服。御药院方

泄利口渴,乌梅煎汤,日饮代茶。扶寿精方

水利不止:林檎半熟者十枚,水二升,煎一升,并林檎 食之。食医心镜

久泄不止:用酸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末。 仍以酸石榴一块,煎汤服,神效无比。

久泻:陈石榴皮酸者,焙研细末,每二钱,米饮下。患二 三年或二三月,百方不效者,用之便止,不可轻忽。 夏月湿泻:川椒炒取红肉豆蔻煨各一两,为末,粳米 饭丸梧子大,每米饮服百丸,多寡量人。

飧泻不化及久利:小椒一两炒,苍术二两,土炒碾末, 酢糊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五十丸。普济方

老小泄泻:用椒二两,酢二升,煮酢尽,慢火焙干,碾末, 磁器贮之。每服二钱匕,酒及米饮下。

夏月冷泻及霍乱: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 四十丸。易简方

多年脾泻,老年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炮 过,入水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

脏寒泄泻,倦怠减食:吴茱萸汤泡过,炒,猪脏半条,去 脂洗净,装满扎定,文火煮熟,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 丸,米饮下,日二服。普济方久泻虚利腹痛者,𣗋子、肉豆蔻各一两,陈米一两半, 以米一分,同二味炒黄为末,一分生碾为末,粟米粥 丸梧子大,每陈米饮下五十丸,日三服。

中满洞泻:“厚朴、干姜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 十丸,米饮下。鲍氏方

“下利水谷,久不瘥者”,厚朴二两,黄连三两,水三升,煎 一升,空心细服。梅师方

水泻下利:诃黎勒炮二分,肉豆蔻一分,为末,米饮每 服二钱。圣惠方

水谷利下:棕榈皮烧研,水服方寸匕。近效方 积滞泄利,腹痛里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 十九个,同烧存性,研泥,镕蜡和丸菉豆大。每服二三 丸,煎大黄汤下,间日一服。一加百艸霜三钱。宣明方下同 一切泻利,脉浮洪者,多日难已,巴豆皮、楮叶同烧存 性,研化蜡丸菉豆大,每甘艸汤下五丸。

水泄多时羖羊角一枚。白矾末填满。烧存性为末。每 新汲水服二钱。圣惠方

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 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心鉴方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仓米炒一升;白丁香、细莘、 木香各三钱,花椒五钱,为末,每服一钱,蜜汤下,日二 服。忌生冷鱼肉。集灵方

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治净,用豆蔻一两,草果二 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心食之。” 水泄不化,日夜不止:“白垩煅、干姜炮各一两,楮叶生 研二两,为末,糊丸菉豆大”,每米饮下二十丸。普济方 泄泻下痢赤白:用枣肉捣烂,入黄丹、白矾各皂子大, 粳米饭一团和丸弹子大,铁线穿,于灯上烧过,为末, 米饮服之。摘元方

暑毒泄利:用雄黄水飞九度,竹筒盛蒸七次,研末,蒸 饼和丸梧子大,每甘草汤下七丸,日三服,即愈。 水泄不止: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 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饮下,绝妙。集元方 脾虚泄泻:白术五钱,白芍药一两,冬月用肉豆蔻煨 为末,米饮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日二服。丹溪 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 简便方

老小滑泻:白术半斤,黄土炒过,山药四两,炒为末,饭 丸。量人大小,米汤服。或加人参三钱。濒湖集简方 老人泄泻:干糕一两,姜汤泡化代饮。简便方

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粥饮服二钱,即效。千金方 寒利青色干姜切大豆大。每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 一。累用得效。肘后方

暑月水泻: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 煎水下,即时见效。选奇方

热泻:五倍子一两,枯矾五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丸,米汤送下。杂兴方

治泄车前子不拘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 下,服之水谷分,吐泻止。子和

脾泄,多年老人肾虚,谓之“水土同化。”用吴茱萸拣净, 不拘多少,白水煮,去滓,盏内入盐少许,通口服。盖吴 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馀药皆热,不能 分解清浊也。

泻,久不效者,老人尤宜服。一名“护命方”,用大附子一 个,炮去皮脐,以韭菜根研烂,绞取汁和丸如梧子大, 晒干。每服三十丸,米饮汤下,不干恐麻人。一方:治一 切冷泻,出后频并,面无颜色,不思饮食,杵为末,以一 钱煮粥一椀,空心服。 久患脾泻,脏腑虚滑,不进饮食:用青州大枣,擘破去 核,以木香如枣核大,置枣中十“数枚,以水一盏,煮候 枣熟,食前温嚼吃,就以煮枣汤送下,甚者不过二剂。”

针灸

[编辑]

《素问》曰:“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满泄, 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 阳明。”

《灵枢经》曰:“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 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甲乙经》曰:“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 体痛引骨,京门主之。”

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

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 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

头痛食不下,肠鸣胪胀,欲呕时泄,三焦俞主之。 “腹满胪胀,大便泄,意舍主之。”

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 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气切痛,食不化,不 嗜食,身肿,侠脐急,天枢主之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 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

腰痛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中窌主之。 《千金方》曰:“治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利,灸大横,随年 壮。穴在侠脐两边各二寸五分。”

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饮注下,灸“下极腧,随年壮。” 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胀,心痛尤甚。

阳纲,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

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数,并灸天枢。

京门、然谷、阴陵泉,“主洞泄不化。”

长强,主头重洞泄。

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肾腧》、章门,主寒中洞泄不化。

会阳,主“腹中有寒,泄注,肠澼便血。”

三焦“腧、小肠腧、下窌、意舍、章门,主肠鸣、胪胀泄注。 中窌,主腹胀飧泄。 大肠腧,主肠鸣,腹䐜肿、暴泄。” 《古今医统》曰:“百会一穴,在前顶心中央旋毛中,治久 泄下陷脱滑者,灸三壮。”

《脾腧》二穴。在十二椎下两旁各开寸半。治泄泻。灸三 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泻不止,可灸七壮。

《肾腧》二穴,在十四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与脐平,可 灸五壮,治洞泄不止。

《大肠俞》二穴,在十六椎两旁各寸半,可灸三壮,治肠 鸣腹胀暴泻。

《天枢》二穴,在侠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气海》一穴,在 脐下,可灸三壮,治泻。

《医学纲目》曰:“治久泄泻,取天枢二寸半,摘英五分,留 十呼,灸百壮。”

自利不止,取天枢、中枢。

又法:“取合谷、三里、阴陵泉;不应,取中脘、关元、天枢、神 阙。”

泄利不止,小腹绞痛,灸丹田百壮,三报穴。

渴饮水多,水谷一时下者,灸大椎三五壮,立已。 泄利不嗜食,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胁脐旁相去 五寸,一名“循元穴。”

刺灸飧泄有三法:其一取脾。《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 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又云:“飧泄取三阴之 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又云:“飧泄取三阴 者是也。”三阴者,太阴也。

其二取肾。《经》云:“肾藏志,志有馀,腹胀飧,泄泻,然筋血” 者是也。然筋,谓然骨,视血络盛则泻之。

其三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 飧泄是也。视盛虚寒热陷下施法也。”

导引

[编辑]

《保生秘要》曰:“水泻导引法,撮紧谷道,交双足而立,并 目存神,垂两拳而直,缩腹耸肩,用意上提,力吸三五, 少间督气上升,泻利止矣。”

《运功》“先用归元聚气,次推大肠曲行,泻火收,回复顾 念脐取静,候泻定,服气补之。”

止泻法:先念“脐”,或以两手心覆之脐上,甚者将两眼 之神藏之脐中。

《归元聚气诀》:归元者,父母生人受气之初,剪断脐带, 一点落根元也。有生之后,情欲雕琢,未免情耗气散, 不能返本,须求安土敦仁之法。盖土者,圭元也,仁者, 人也。以一点仁心,敦养于土,六根皆归于元,心有所 注,久久凝定,便觉真种常在,方可用意运行。行之之 法,提气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运脐轮,收而放, 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归真矣。

医案

[编辑]

《史记仓公传》曰:“阳虚侯相赵章病,召臣意,众医皆以 为寒中。臣意诊其脉,曰:‘迵风。迵风者,饮食下嗌而辄 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后十日乃死。病得之酒。所以 知赵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脉来滑,是内风气也。饮 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为前分界,法后 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实;中藏实’”, 故过期。师言曰:安糓者过期,不安糓者不及期。 齐淳于司马病,臣意切其脉,告曰:“当病迵风。”迵风之 状,饮食下嗌辄后之,病得之饱食而疾走。淳于司马 曰:“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酒来即走去,驱疾至 舍,即泄数十出。”臣意告曰:“为火齐米汁饮之,七八日 而当愈。”时医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谓左右阁都尉曰: “意以淳于司马病为何?”曰:“以为迵风可治。”信即笑曰: “是不知也。淳于司马病,法当后九日死,即后九日不 死。”其家复召臣意,臣意往问之,尽如意诊。臣即为三 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诊其脉 时,切之尽如法,其病顺,故不死《儒门事亲》曰:“赵明之水糓不消,腹作雷鸣,自五”月至 六月不愈。诸医以为脾受大寒,故并与圣散子、豆蔻 丸。虽止一二日,药力尽而复作。诸医不知药之非,反 责明之不忌口。戴人至而笑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飧泄者,水糓不化,而直过下出也。”又曰:“水糓不化,热 气在下,久风入中。中者脾胃也。风属甲乙,脾胃为戊 己,甲乙能克戊己,肠中有风,故”鸣。《经》曰:岁木太过,风 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诊其两手脉皆浮数,为 病在表也,可汗之。《直断》曰:“风随汗出。”以火二盆,暗置 床之下,不令病人见火,恐增其热。绐之人室,使服涌 剂,以麻黄投之,乃闭其户,从外锁之,汗出如洗。待一 时许,开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泄亦止。

一讲僧显德,明初闻家遭兵革,心气不足,又为寇贼 所惊,得脏腑不调。后入京不伏水土,又得心气,以至 危笃。前后三年,八仙丸、鹿葺丸、烧肝散,皆服之不效。 乃求药于戴人。戴人曰:“此洞泄也,以谋虑久不决而 成。肝主谋虑,甚则乘脾,久思则脾湿下流,乃上涌痰 半盆,末后有血数点,肝藏血故也。”又以舟车丸、濬川 散下数行,仍使澡浴出汗,自尔日胜一日。常以胃风 汤、白术散调养之,一月而强食复故矣。

李德卿妻,因产后病泄一年馀,四肢瘦乏,诸医皆断 为死证。戴人曰:“两手脉皆微小,乃利病之生脉。况洞 泄属肝经,肝木克土,而成此疾,亦是肠澼。澼者,肠中 有积水也。”先以舟车丸四五十粒,又以无忧散三四 钱,下四五行。人皆骇之。“病羸如此,尚可通耶?然亦未 敢诮,且更看之。”复与导饮丸以通之。渴则调以五苓 散。向晚使人伺之。已起而据床前后约三四十行。以 胃风汤调之。半月而能行。一月而安健。由此皆服。德 卿昆仲亦咸异之。

刘德源病洞泄。逾年食不化。肌瘦力乏。行步倾欹。面 色黧黑。举世治利之药皆用无效。适戴人至。请帮助识别此字。阳,往 问之,戴人乃出示《内经》洞泄之说,虽不见疑,然畏其 攻剂,夜焚香祷神曰:“某以病久不瘥,欲求治于戴人。” 戴人以为宜下之,欲不从。戴人名医也,欲从之。形羸 如此,恐不任药,母已老矣,无人侍养,来日不得已,须 服药,神其相之。戴人先以舟车丸、无忧散下十馀行, 殊不困,颇喜食。后以槟榔丸磨化其滞,待数日,病已 大减。戴人以为去未尽,当再服前药。德源亦欣然又 下五行,后数日,更以苦剂越之。往问其家,彼云:“已下 村中收索去也。”忽一日入城,面色极佳,语言壮健,但 怪其跛足而立。问何故如此?曰:“足上患一疖。”戴人曰: “此里邪出而干外,病痊之后,凡病皆如此也。”

一妇年三十馀,病滑泄经年,皆云虚中有积,以无忧 散五七日一服,至二十服不效。又服缠积丹、软金丸 诸药皆不效。其人服药愈速,病势愈甚,食饮日减。人 咸谓曰:此休息痢也。宜灸中脘及左右穴,脐下气海 及膀胱穴,以三里引之,每年当冬至日,夏至日灸之, 前后至万馀壮。或者曰:“‘此病我屡识,盖大伤饮之故’, 即目。桃花正开,俟其落时,以长棘针刺之,得数十萼。 勿犯人手,以白面和作饼子,文武火烧令熟,嚼烂以 米饮汤下之。”病人如其言服之,不一二时,泻如倾,前 后泻六七日,至数百行,昏困无所知觉,惟索冷水,徐 徐而饮,至六七日少省,尔后食日进,神日昌,气血日 和,不数年,生二子。此人本不知桃花萼有取积之神 效,亦偶得泻法耳。

昔有人病飧泄不止,腹中雷鸣泄注,水谷不分,小便 涩滞,皆曰脾胃虚寒故耳。豆蔻、乌梅、莺粟壳、干姜、附 子,曾无一效。中脘脐下灸已数十,躁热转甚,小溲涸 竭,瘦而无力,饮食减少,命予视之。余谓《应象论》曰:“热 气在下,水谷不分,化生飧泄。寒气在上,则生䐜胀而 气不散。”何也?阴静而阳动故也。诊其两手,脉息,俱浮 大而长,身表微热,而用桂枝麻黄汤,以姜枣煎,大剂 连进三服,汗出终日,至旦而愈。次以“胃风汤”和平脏 腑,调养阴阳,食进病愈。

相台监酒岳成之,病虚滑泄,日夜不止,肠鸣而口疮, 俗呼为“心劳口疮”,三年不愈。余以长流水同姜枣煎 五苓散五七钱,空心使服之,以治其下。以宣黄连与 白茯苓去皮,二味各等分为末,以白面糊为丸,食后 温水下三五十丸,以治其上,百日而愈。

尝过鸣鹿邸中,闻有人呻吟,声息瘦削,痿然无力,余 视之,乃五虚也。余急以圣散子二服作一服,此证非 三钱二钱可塞也。续以“胃风汤”、五苓散等药,各作大 剂使顿服,注泻方止,而浆粥入胃,不数日而其人起 矣。

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与众 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病 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 所好之事,好碁者与之碁,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 太康刘仓使病大便少而频,日七八十次,常于两股 间悬半枚壶卢,如此十馀年。戴人见而笑曰:“大便频 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一服药之力也。”乃与药,大下三十馀行,顿止。

一男子“病泄十馀年,豆蔻、阿胶、诃子、龙骨、乌梅、枯矾 皆用之矣。中脘、脐下、三里,岁岁灸之皮内。”请帮助识别此字。槁,神昏 足肿,泄如泔水,日夜无度。戴人诊其两手脉沉且微, 曰:“生也。”病人忽曰:“羊肝生,可食乎?”戴人应声曰:“羊肝 止泄,尤宜服。”病人悦而食一小盏许,以浆粥送之。又 食羊肝生一盏许,次日泄几七分,如此月馀而安。此 皆忌口太过之罪也。戴人尝曰:“胃为水谷之海,不可 虚怯,虚怯则百邪皆入矣。”或思荤茹,虽与病相反,亦 令少食,图引浆粥,此权变之道也。若专以淡粥责之, 则病人不悦而食减,久则病增损命,世俗误人也。 维扬府判赵显之病虚羸,泄泻褐色,乃洞泄寒中证 也,每闻大黄气味即注泄。余诊之,两手脉沉而耎,令 灸水分穴一百馀壮,次服桂苓甘露散、胃风汤、白术 丸等药,不数月而愈。

麻先生妻,当七月间,病脏腑滑泄,以去湿降火之药 治之,少愈。后腹胀及乳痛,状如吹乳,头重壮热,面如 渥丹,寒热往来,嗌干呕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 不可下,又复泻。欲泻其火,脏腑已滑数日矣。欲以温 剂止利,又禁上焦已热,实不得其法。使人就诸葛寺 礼请戴人。戴人未至,因检《刘河间方》,“惟益元散正对 此证,能降火解表,止渴,利小溲,定利安神。”以青黛、薄 荷末调二升,置之枕右,使作数次服之。夜半遍身出 冷汗如洗,元觉足冷如冰,至此足大煖,头顿轻,肌凉 痛减,呕定利止。及戴人至,余告之已解。戴人曰:“益元 固宜,此是少阳证也,能使人寒热遍剧,他经纵有寒 热,亦不至甚。既热而有利,不欲再下,何不以黄连解 毒汤服之。”乃令诊脉。戴人曰:“娘子病来,心常欲痛哭 为快否?”妇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戴人曰:“少阳相 火,凌烁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 而为快也。”麻先生曰:“余家诸亲无不敬服。脉初洪数 有力,自服益元散后已平。”又闻戴人之言,便以当归 芍药加入解毒汤中,服之大瘥矣。

东门一男子,病泻利不止,腹鸣如雷,不敢冷坐,坐则 下注如倾。诸医例断为寒证,干姜、官桂、丁香、豆蔻之 属,枯矾、龙骨皆服之矣。何针不燔?何艾不炷?迁延将 二十载矣。一日问于戴人。戴人曰:“两手寸脉皆滑,非 寒也。其所以寒者,水也。以茶调散涌寒水五七升,无 忧散泄积水数十行,乃通因通用之法也。”次以五苓 散淡剂渗泄利之,又以甘露散止渴,不数日而冷食 寒饮皆如故。此法王启元稔言之矣,奈无人用之。 古郾一讲僧,病泄泻数年,丁香、豆蔻、干姜、附子、官桂、 乌梅等燥药,燔针烧脐焫灸,无有阙者。一日发昏不 省,檀那赠纸者盈门。戴人诊两手脉沉而有力。《脉诀》 云:“下利脉微小者生,脉洪浮大者无瘥。”以瓜蒂散涌 之,出寒痰数升。又以无忧散泄其虚中之积,及燥粪 盈斗。次以白术调中汤、五苓散、益元散,调理数日,僧 已起矣。

殷辅之父年六十馀,暑月病泄泻,日五六十行,自建 雄镇来请戴人于陈州。其父喜饮,二家人辈争止之。 戴人曰:“夫暑月年老,津液衰少,岂可禁水?但劝之少 饮。”比及用药,先令速归,以菉豆、鸡卵十馀枚同煮,卵 熟取出,令豆软,下陈粳米作稀粥,搅令寒食鸡卵以 下之。一二顿,病减大半。盖粳米、鸡卵皆能断利,然后 制抑火流湿之药。调顺而愈。

《格致馀论》曰: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 草犹在也,治病犹去草,病在脏而治腑,病在表而攻 里,非惟戕贼胃气,抑且资助病邪?医云乎哉?族叔祖 年七十,禀甚壮,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 应。余视之曰:“病虽久而神不瘁,小便涩少而不赤,两 手脉俱涩而颇弦,自言鬲微闷,食亦减。”因悟曰:“此必” 多年沉积,僻在肠胃。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我喜食 鲤鱼,三年无一日缺。”余曰:“积痰在肺,肺为大肠之脏, 宜大肠之本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 陈皮、青葱、蔍苜根、生姜煎浓汤,和以沙糖,饮一椀许, 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时辰,吐痰半升许如胶,是夜减 半。次日又饮,又吐半升而利止。又与平胃散。加白术、 黄连。旬日而安。

《丹溪心法》曰:“朱仲符年近七十,右手风挛多年,七月 患泄泻,百药不愈,诊其脉,右手浮滑而洪数。”余曰:“此 必太阴分有积痰,肺气壅郁,不能下降,大肠虚而作 泄,当治上焦。”遂用萝卜子加浆水蜜探之而吐,得痰 一块,大如椀,色如琥珀,稠黏如胶,泄利遂止,不服他 药。

《卫生宝鉴》曰:“中书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 卯九月间,因内伤自利数行,觉肢体沉重,不思饮食, 嗜卧懒言语,舌不知味,腹中疼痛,头亦痛而恶心。医 以通圣散作大剂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证 不除而反增剧,易数医四月馀不愈。余被召至燕,命 余治之。余诊视,得六脉沉细而微弦,不欲食,食即呕” 吐,中气不调,滞于升降,口舌干燥,头目昏眩,肢体倦怠,足胻冷,卧不欲起。丞相素不饮酒,肢体本瘦,又因 内伤自利,又复获汗,是重竭津液,脾胃愈虚,不能滋 荣周身百脉,故使然也。非甘辛大温之剂,则不能温 养其气。《经》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又脾不足者,以 甘补之。黄芪、人参之甘,补脾缓中,故以为君。形不足 者,温之以辛。当归辛温和血润燥;木香辛温,升降滞 气;生姜、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热,以荡中寒,理其正 气。白术、炙甘草、橘皮甘苦温,乃厚肠胃;麦糵面宽肠 胃而和中;神曲辛温导滞消食而为佐使也。右件㕮 咀一两,水煎服之。呕吐止,饮食进,越三日,前证悉去。 左右侍者曰:“前证虽去九日,不大便如何?”余曰:“丞相 年高气弱,既利且汗,脾胃不足,阳气亏损,津液不润 也,岂敢以寒凉有毒之剂下之?”仲景曰:“大发汗后,小 便数,大便坚,不可用承气汤。如此虽内结,宜以蜜煎 导之。”须臾去燥粪二十馀块,遂觉腹中空快,上下气 调,又以前药服之,喜饮食,但有所伤,则以橘皮枳术 丸消导之,至月馀,其病乃得平复。丞相曰:“病既去矣, 当服何药以防其复来?”余曰:“不然,但慎言语,节饮食, 不可服药。夫用药如用刑,民有罪则刑之,身有疾则 药之,无罪妄刑,是谓虐民,无病妄药,反伤正气。《军志》 有曰:允当则归,服而舍之可也。”丞相悦而然之。 丁巳,予从军至开州。夏月,有千户高国用谓予曰:“父 亲年七十有三,于去岁七月间,因内伤饮食,又值霖 雨,泻利暴下数行,医以药止之。不数日又伤又泻,止 而复伤,伤而复泻。至十月间,肢体瘦弱,四肢倦怠,饮 食减少,腹痛肠鸣。又以李医治之,处以养脏汤治之, 数日泻止后添呕吐。又易以王医,用丁香、藿香、人参, 去白橘皮、甘草,同为细末,加生”姜煎,数服而呕吐止。 延至今正月间,饮食不进,扶而后起,又数日不见大 便,乃问医曰:“父亲数日不见大便,何以治之?”医曰:“老 官人年过七旬,气血衰弱,又况泻利半载,脾胃又虚, 津液耗少,以麻仁丸润之可也。”众亲商议,一亲知曰: “牛山人见证不疑,有果决。”遂请治之。诊其脉,问其病 证,曰:“此是风结也。”以搜风丸百馀丸服之,利下数行 而死。予悔恨不已,敢以为问。予曰:“未尝亲见,将何以 言?”高千户退而去。或者曰:“予亲见之。”细说其证。予曰: “人以水糓为本,今年高老人久泻,胃中津液耗少,又 重泻之,神将何依?《灵枢经》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 阴阳俱不足也,不可泻之,泻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 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 少者不复矣’。”又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 生。绝气危生。其牛山人之谓欤。”

真定钞库官李提举,年逾四旬,体干魁梧,肌肉丰盛。 其僚友师君告之曰:“肥人多风证,君今如此,恐后致 中风,搜风丸推陈致新,化痰,宜服之。”李从其言,遂合 一料,每日服之,至夜下五行。如是半月,觉气短而促。 至一月馀,添怠惰嗜卧,便白脓,小便不禁,足至膝冷, 腰背沉痛,饮食无味,仍不欲食,心胸痞满,时有躁热, 健忘恍惚不安,凡三易医皆无效,请余治之。余曰:“孙 真人曰:‘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药本攻疾,无 病不可饵平人。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 乃成。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依。 君本身体康强,五脏安泰,妄以小毒之剂,日下数行, 初服一日,且推陈下行,宿积已去,又’”何推焉?今饮食 不生肌肤,水谷不能连化精微,灌溉五脏六腑,周身 百脉,神将何依?故气短而促者,真气损也;怠惰嗜卧 者,脾气衰也;小便不禁者,膀胱不藏也;便下脓血者, 胃气下脱也;足胻寒而逆者,阳气微也;时有躁热,心 下虚痞者,胃气不能上荣也;恍惚健忘者,神明乱也。 《金匮要略》云:“不当下而强下之,令人开肠洞泄,便溺 不禁而死。前证之来,非天也,君自取之。治虽粗安,促 君命期矣。”李闻之惊恐,汗浃于背,起谓余曰:“妄下之 过,悔将何及?虽然,君当尽心救其失。”余以为病势过 半,命将难全,固辞而退。至秋疾甚作,医以夺命散下 之,躁热喘满而死。《内经》曰:“诛罚无过,是谓大惑。”如李 君者,盖《内经》所谓大惑之人也。卫生君子,可不戒哉! 至元己巳六月,余住夏于上都,佥院董彦诚,年逾四 旬,因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湩乳,又伤冷物,遂自 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 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议之,余以葱熨脐下,又以 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 至一升,去查凉服。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 而愈。《玉机真脏论》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浆粥入胃,则虚者活。”信哉!鲁斋许先生闻 之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佥院之证,非 大方从权,急治则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论》云:‘补下治 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此之谓也。

真定总管史侯男十哥,年四十有二,肢体本瘦弱。于 至元辛巳,因收秋租,佃人致酒,味酸,不欲饮。勉饮三 两杯,少时腹痛,次传泄泻无度,日十馀行,越十日,便 后见红紫之类,肠鸣腹痛,求医治之。曰:“诸见血皆以为热,用芍药蘗皮丸治之不愈,仍不欲食,食则呕酸, 形体愈瘦,面色青黄不泽,心下痞,恶冷物,口干,时有” 烦躁,不得安卧,请予治之,具说其由,诊得脉弦细而 微迟,手足稍冷。《内经》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 三结三升。”经云:“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 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入 肠间,故便血也。宜以平胃地榆汤治之。此药温中散 寒,除湿和胃,服数服病减大半,仍灸中脘三七壮,及 胃募穴,引胃气上升,滋荣百脉。复灸气海百馀壮,生 发元气。灸后则进食生肉。又以“还少丹”服之,则喜饮 食,添肌肉。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壮,壮脾温胃,生发元 气。此穴乃胃之合穴也。改服芳香之剂,戒以慎言语, 节饮食,良愈。

征南元帅不邻吉歹,年七旬,丙辰春东征南回,至楚 丘,诸路迎迓,多献酒醴,因而过饮,遂腹痛肠鸣,自利, 日夜约五十馀行,咽嗌肿痛,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 稠黏,欲吐不能出,以手曳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 乱,夜不得卧。诊得脉浮数,按之沉细而弦,即谓中书 黏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后身” 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 总帅今胃气不守,下利清糓,腹中疼痛,宜急治之,犹 可少待。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于咽嗌,名曰 猛疽。此疾治迟则塞咽,塞咽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半 日死,故宜急治’。”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顿时肿 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𧄍、鼠黏、酒制黄芩、升麻、防 风等分,㕮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滤清,令热漱冷吐去 之,咽之恐伤脾胃,自利转甚。再服涎清肿散,语言声 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 脾湿。丸者取其不即施化,则不犯其上热,至其病所 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后,胸中闭 塞,作阵而痛。予思《灵枢》有云:上焦如雾,宣五糓味熏 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也。今相公年高气 弱,自利无度,致胃中生发之气,不能滋养于心肺,故 闭塞而痛。经云:上气不足,推而扬之。脾不足者,以甘 补之。再以异功散甘辛微温之剂,温养脾胃,加升麻、 人参上升以顺正气。不数服,而胸中快利而痛止。《内 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 调之。其次平之。胜者夺之。随其攸利。万举万全。”又曰: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无越其制度。”又曰:“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征南副元帅大忒木儿,年六旬有八。戊午秋征南,予 从之,过扬州十里。时仲冬,病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 疼,足胻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痒,尝烧石以温之,亦不 得煖。予诊之,脉沉细而微。予思之,年高气弱,深入敌 境,军事烦冗,朝暮形寒,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 湿,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故胻寒而 逆。《内经》云:感于寒而受病,微则为欬,盛则为泄为痛, 此寒湿相合而为病也。法当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 阳,非灸病必不已。先以大艾炷于气海,灸百壮,补下 焦虚阳。次灸三里穴,各三七壮,治胻寒而逆,且援引 阳气下行。又灸三阴交二穴,以散足受寒湿之邪。《遂 处方》云:寒淫所胜,治以辛温;湿淫于外,平以苦热,以 苦发之。以附子大辛热,以助阳退阴,温经散寒,故以 为君;干姜、官桂大热辛甘亦除寒湿;白术、半夏苦辛 温而燥脾湿,故以为臣;人参、草豆蔻、炙甘草甘辛大 温,温中益气;生姜大辛温,能散清湿之邪;葱白辛温, 以通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 则气味厚,故大作剂”服之,不数服,泻止痛减,足胻渐 温,调其饮食,逾十日平复。明年秋,过襄阳,值霖雨,阅 旬馀,前证复作。再依前灸添阳辅各三七壮,再以药 投之,数服良愈。

真定路总管刘仲美,年逾六旬,素有脾胃虚寒之证。 至元辛巳闰八月初,天气阴寒,因官事劳役,渴而饮 冷,夜半自利两行。平旦召予诊视,其脉弦细而微,四 肢冷,手心寒,唇舌皆有褐色,腹中微痛,气短而不思 饮食。予思《内经》云:色青者肝也,肝属木,唇者脾也,脾 属土,木来克土,故青色见于唇也。舌者心之官,水挟 木势,制火凌脾,故色青见于舌也。《难经》有云:见肝之 病,则知肝当传之脾,故先实其脾气,今脾已受肝之 邪矣。洁古先师云:“假令五脏胜,各刑己之不胜,当重 实其不胜,微泻其胜,而以黄芪建中汤加芍药、附子 主之。且芍药味酸,泻其肝木,是微泻其胜;黄芪、甘草 甘温,补其脾土,是重实其不胜;桂、附”辛热,泻其寒水, 助阳退阴。饴糖甘温,补脾之不足,肝苦急,急食甘以 缓之。生姜、大枣辛甘大温,生发脾胃升腾之气,行其 荣卫而缓其急。每一两依法水煎,再服而愈。

参政商公,时年六旬,有二元有胃气之证。至元己巳 夏,上都住,时值六月,霖雨大作,连日不止。因公务劳 役过度,致饮食失节,每日则脐腹作痛,肠鸣自利,须 去一二行乃少定,不喜饮食,懒于言语,身体困倦,召 予治之。予诊其脉,沉缓而弦。参政以年高气弱,脾胃素有虚寒之证,加之霖雨及劳役,饮食失节,重虚中 气。《难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不足而往,有馀随之。若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鹜溏。今脾胃正气不足,肾 水必挟木势,反来侮土,乃薄所不胜乘所胜也。此疾 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泻水补土。虽夏暑之时,有 用热远热之戒。又云:“有假者反之。”是从权而治其急 也。《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干姜、“附子辛甘大热, 以泻寒水,用以为君;脾不足者,以甘补之。人参、白术、 甘草、陈皮苦甘温以补脾土,胃寒则不欲食;以生姜、 草豆蔻辛温治客寒犯胃,厚朴辛温厚肠胃,白茯苓、 甘草助姜附以导寒湿,白芍药酸微寒,补金泻木,以 防热伤肺气为佐也。”不数服愈。

《医宗必读》曰:“大宗伯董元宰,夏初水泄,完糓不化,曾 服胃苓汤及四君子汤不效。予曰:‘经云:‘春伤于风,夏 生飧泄,谓完谷也’。用升阳除湿汤加人参二钱,三剂 顿止’。”

大司寇姚岱芝,吐痰泄泻,见食则恶,面色痿黄,神情 困倦,自秋及春,无剂弗投,经久不愈。比予诊之,口不 能言,亟以补中益气去当归,加肉果、半夏各二钱,熟 附、炮姜各一钱,人参四钱,日进二剂,四日而泻止,但 痰不减耳。余曰:“肾虚水泛为痰,非八味丸不可,应与 补中汤并进。”凡四十日,服人参一斤,饮食大进,痰亦 不吐,又半月而酬对如常矣。

《奇效良方》曰:“赵从简通判甲辰年丁母忧,食素之久, 苦泻不止,日七八行,首尾岁年,每服他药,不过一二 日复作,服茱萸断下丸而愈。后数年间,遇泻,服之又 效。”

《医学正传》曰:“一人泄泻,日夜无度,诸药不效。偶得一 方,用针砂、地龙、猪苓三味,共为细末,生葱捣汁,调方 寸匕,贴脐上,小便长而泻止。”

《薛己医按》曰:“光禄柴黼庵,善饮,泄泻腹胀吐痰,作呕, 口干,此脾胃之气虚。先用六君加神麹,痰呕已止;再 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泻胀亦愈。此证若湿热壅 滞者,加葛花解酲汤分消其湿。湿既去而泻未已,须 用六君加神麹实脾土,化酒积。然虽为酒而作,实因 脾土虚弱,不可专主湿热。”

一羽士停食泄泻,自用四苓、黄连、枳实、麹糵益甚。予 曰:“此脾肾虚也,当用六君加姜桂送四神丸。”不信,又 用沉香化气丸,一服,卧床不食,欬则粪出,几至危殆, 终践予言而愈。盖化气之剂,峻厉猛烈,无经不伤,无 脏不损,岂宜轻服。

秀水卜封君,善饮,腹痛便泄,服分利化痰等剂不应。 其脉滑数,皮肤甲错。余谓“此酒毒致肠痈而溃败也”, 辞不治。不信,仍服前剂,果便脓而殁。

一儒者小腹急痛,溏泻清冷,大便欲去不去,予谓“此 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也”,用八味丸月馀而愈。向后 饮食失宜,前证仍作,小腹肿坠,此脾气下陷也,用补 中益气汤而痊。

李蒲汀,庚寅冬湿热泄泻,因未生子,惑于人言,淡渗 之剂能泻肾,而服参芪等药,后变黄疸,小便不利,腹 胀胸痞。予曰:“有是病必用是药,须以淡渗疏导其湿 热。”遂用茵陈五苓散,诸证顿退。至辛卯冬生子, 沈大尹每五更即泄,予以为肾泄,用五味子散数服 而愈。后不慎起居,不节饮食,其泄复作,日夜无度,畏 寒饮食且难消化。肌体日瘦。予曰。乃变火衰之证也。 遂与八味丸。泻止食进。

佥宪高如斋,饮食难化,腹痛泄泻,用六君子加砂仁、 木香治之而痊。后复作,完谷不化,腹痛头疼,体重困 倦,予以为脾受湿,用“芍药防风汤”而愈。

光禄杨立之,元气素弱,饮食难化,泄泻不已,小便短 少,洒淅恶寒,体重节痛,余以为脾肺虚,用升阳益胃 汤而痊。大凡泄泻,服分利调补等剂不应者,此肝木 郁于脾土,必用升阳益胃之剂,庶能保生。 太守朱阳山,因怒腹痛作泄,或两胁作胀,或胸乳作 痛,或寒热往来,或小便不利,或饮食不入,呕吐痰涎, 神思不清,此肝木乘脾土。用小柴胡加山栀、炮姜、茯 苓、陈皮、制黄连,一剂即愈。

一儒者,季夏患泄泻,腹中作痛,饮食无味,肢体倦怠, 余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月馀而痊。后彼云:每 秋间必患痢,今则无恙,何也?余曰:“此闭藏之月,不远 帏幕,妄泄真阳而然。前药善能补真火,火能生土,脾 气生旺而免患也。”

《古今医统》曰:“沧洲翁治一人,病下利完糓,众以洞泄 中寒,服理中四逆。”请帮助识别此字。转剧,脉两尺寸俱弦长,右关浮 于左关一倍,目外眦如草滋,知肝风传脾,因成飧泄, 非脏寒也。以小续命汤损麻黄加白术,服三五升利 止。续命非止利之药,饮不终剂而利止者,以从本治 故也。

一夫人病飧泄弥年,医以休息利治之以苦坚辛燥 之剂,弗效。时秋半,脉弦而浮,曰:“夫人之病,盖病惊风, 非饮食劳倦所致也。肝主惊,故虚风自甚,因乘脾而成泄。今金风正隆,至明春则病将益加,法当平木之 太过,扶土之不及,而泻自止。”夫人曰:“侬寓南闽,时平 章燕公以铜符密授,因失心惧,由是疾作。”公言信然, 以黄犉牛肝和以攻风健脾之药愈。

《医门法律》曰:“吉长乃室新秋病洒淅恶寒,寒已发热, 渐至欬嗽,然病未甚也。服表散药不愈,体日尩羸,延 至初冬,饮以参术补剂,转觉恹恹欲绝,食饮不思,有 欬无声,泻利不止,危在旦暮。医者议以人参五钱,附 子三钱,加入姜、桂、白术之属,作一剂服,以止泻补虚, 而收背水之捷。吉长徬徨无措,延仆诊毕,未及交语”, 前医自外亟至,见仆在坐,即令疏方,仆飘然而出,盖 以渠见既讹,难与语至理耳。吉长辞去,前医坚请用 药,仆因谓曰:“是病总由悮药所致,始先皮毛间,洒淅 恶寒发热,肺金为时令之燥所伤也,用表散已为非 法,至参术补之,则肺气闭锢,而欬嗽之声不扬,胸腹 饱胀,不思饮食,肺中之热,无处可宣,急奔大肠,食入 则不待运化而直出,食不入则肠中之垢污亦随气 奔而出,是以泻利无休也。今以润肺之药,兼润其肠, 则源流俱清,寒热、欬嗽、泄泻一齐俱止矣。但取药四 剂,服之必安,不足虑也。”方用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 阿胶,初进一剂,泻即少止,四剂毕而寒热俱除,再数 剂而欬嗽全愈矣。设当日与时辈商之。彼方执参附 为是。能从我乎。

沈若兹乃郎,因痘后食物不节,病泻,泻久脾虚病疟, 遂尔腹痛胀大。三年来服消导药无筭,腹胀及泻利 总不愈。去岁迎医,服参苓、白术稍效,医去仍复如故。 病本腹胀,更兼“肠澼者,大肠之气,空洞易走,胃中传 下之物,总不停畜,澼出无度,腥水不臭,十中五死五 生”之证。今则病势转深,又加四逆矣。暮热朝凉,一逆 “也;大渴引汤救急,二逆也;气喘不能仰睡,三逆也;多 汗烦躁不宁,四逆也。无病人腹中之气,运转收摄,是 以身体轻快,大便省约。今为久泻,遂至气散不收,腹 之胀,肠之鸣,便出之不自知,皆此故也。气既散而不 收,又服行气利水之药,不愈增其散乎?无病人身中 荣卫,两无偏胜,故阳胜则发热,阴胜则恶寒。”病疟之 时,寒热交作,犹是阴阳互战。迨泻久亡阴,整夜发热, 一线之阴,为阳所乘,求其相战,不可得矣。内水亏竭, 燎原之火自焚,不得不引外水以济急。然有形之水, 不足以制无形之火,徒增胀泻,而重伤其阴气耳。医 不清其源,以香燥之药助火劫阴,如官桂、肉豆蔻等 类,用之悮矣。夫男子气海在于脐下,乃元气之舍,性 命之根也。久泻则真气亦散,势必上千清道而不下 行,“鼻中鼾鼾有声,不能仰卧,是其征也。”夫此已散之 气,必不能复归其处,但冀未散之气,不致尽散则可 耳。屡服木香、槟榔、苏子、腹皮、厚朴等降气之药,尤悮 之悮矣。至于汗出烦躁,则阴气虚尽,孤阳亦不能久 留之兆也。总如岁运有温热无寒凉,有生长无收藏, 人物其免夭札疵疠乎?于此而图旋转之功,亦难之 难矣。若兹见案,转托戚友,强恳用药,因以清燥润肺 为主,阿胶、地黄、门冬等类,同蜜熬膏三斤。渠男三年 为药所苦,得此甘味,称为糖也。日争十馀次,服之半 月,药尽遂大效,身凉气平,不渴不烦不泻,“诸证俱退。 另制理脾药末善后,全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