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390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百九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三百九十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七十
外科疠疡癜风门一
黄帝素问〈风论 脉要精微论〉
孙思邈千金方〈恶疾大风〉
刘完素六书〈总论〉
张洁古活法机要〈疠风〉
朱震亨心法〈论证治〉
李梴医学入门〈疠风治法 赤白癜治法〉
薛己医按〈总论 本证治法 兼证治法 变证治法 类证治法〉
王肯堂证治准绳〈乌白癞 㾦㿔 紫癜风 白癜风 白駮 𤻤疡风〉
喻昌医门法律〈论疠风〉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证 禁忌〉
陈士铎石室秘录〈治法〉
方一〈桦皮散 二圣散 补气泻荣汤 醉仙散 通天再造散 加味逍遥散 宝鉴
换肌散 升麻汤 加味清胃散 透经解挛汤 秦艽地黄汤 易老祛风丸 羌活当归
散 羌活白芷散 海藏愈风丹 苦参消石酒 大白膏 大黑膏 浸酒法 雷丸散
雷丸散 白花蛇丸 行药 防风天麻丸 歙墨丸〉
艺术典第三百九十卷
医部汇考三百七十
[编辑]疠疡癜风门一〈白駮喑㿔汗斑附〉
[编辑]《黄帝素问》
[编辑]《风论》
[编辑]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 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䐜而有疡。卫气有所凝 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注〉卫气所行之道不利,故使肌肉愤然高起而有痈疡。卫气凝滞于项背之间,不能循行于周身之肤腠。故其肌肉麻痹而不知痛痒也。
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 皮肤疡溃。
〈注〉风伤荣气,搏而为热,热出于胕肉之间,则肌脉外内之气不清矣。风邪与荣卫搏于皮肤之外,则荣卫之气不清,故“鼻柱陷坏,面色败恶,而皮肤溃癞”也。
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注〉风寒之邪,客于脉中而不去,则荣气受伤,亦名曰“疠风。”荣病则寒热少气,故或名曰寒热。
《脉要精微论》
[编辑]脉风成为疠。
〈注〉疠者麻癜恶厉之疾。风乃阳热之邪,血乃阴湿之液。湿热生虫。是以风入于脉。久则变为虫癞之厉疡。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恶疾大风
[编辑]恶疾大风有多种不同,初得虽遍体无异而眉须已 落,有遍体已坏而眉须俨然,有诸处不异,好人而四 肢腹背有顽处,重者手足十指已有堕落。有患大寒 而重衣不煖,有寻常患热不能暂凉,有身体枯槁者, 有津汗常不止者,有身体干痒彻骨,搔之白皮如麸, 手下作疮者。〈一作卒不作疮〉“有疮痍荼毒,重叠而生,昼夜苦 痛不已者;有直置顽钝,不知痛痒者。其色亦有多种, 有青、黄、赤、白、黑,光明枯暗。此候虽种类状貌不同,而 难疗易疗,皆在前人,不由医者。”何则?此病一著,无问 贤愚,皆难与语。何则?口顺心违,不受医教,直希望药 力,不能求己。故难疗易疗,属在前人,不关医药。余尝 手疗六百馀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 所以深谙。姑与共语,觉难与语,不受入即不须与疗, 必定终有触损,病既不瘥,乃劳而无功也。”又《神仙传》 有数十人,皆因恶疾而致仙道。何者?皆由割弃尘累, 怀颍阳之风,所以非止瘥病,乃因祸而取福也。故余 所睹病者,其中颇有士大夫,乃至有异种名人,及遇 斯患,“皆爱恋妻孥,系著心髓,不能割舍,直望药力,未 肯近求诸身。若能绝其嗜欲,断其所好,非但愈疾,因 兹亦可自致神仙。”余尝问诸病人,皆云“自作不仁之 行,久久并为极猥之业,于中仍欲更作云为,虽有悔 言,而无悔心。但能自新,受师教命,餐进药饵,何有不 除。”余以贞观年中,将一病士入山,教服松脂,欲至百 日,须眉皆生。由此观之,惟须求之于己,不可一仰医 药者也。然有人数年患身体顽痹,羞见妻子,不告之 令知,其后病成,状貌分明,乃云“犯药卒患”,此皆自误。 然斯疾虽大,疗之于微,亦可即瘥。此疾一得,远者不过十年皆死,近者五六岁而亡。然病者自谓百年不 死,甚可悲悼。一遇斯疾,即须断盐,常进松脂,一切公 私物务,释然皆弃,犹如脱屣。凡百口味,特须断除,不 交俗事,绝乎庆吊,幽隐岩谷,周年乃瘥,瘥后终身慎 房事,犯之还发。兹疾有吉凶二义,得之修善则吉,若 还同俗类,必是凶矣。
《金刘完素六书》
[编辑]《总论》
[编辑]《内经》曰:“疠风者,有荣气热附,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 而色败,皮肤疡溃,故先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 风。”又曰:脉风成为疠,俗云癞病也。故治法云:大风骨 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病,故汗出百日。王注 曰:“泄卫气之怫热,刺骨髓,汗出百日,泄荣气之怫热。 凡三百日,须眉生而止鍼。怫热屏退,阴气内复,故多” 汗出,须眉生也。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五七日后,灸 承浆穴七壮,灸疮轻,再灸疮愈,再灸后,服二圣散,泄 热祛血之风邪。戒房室三年,鍼灸药止,述类象形,此 治肺风之法也。然非止肺脏有之,俗云“鼻属肺”,而病 发于肺。端而言之不然,如此者,既鼻准肿赤胀,但为 疮之类,乃谓血随气化,既气不施化,则血聚矣,血既 聚,使肉腐烂而生虫也。谓厥阴主生五虫,厥阴为风 木,故木生五虫。盖三焦相火,热甚而制金,金衰故木 来克侮。经曰:侮胜也。宜泻火热利气之剂,虫自不生 也。法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之谓也。故此疾血热 明矣。当以药缓疏泄之,煎《局方》内升麻汤,下钱氏泻 青丸。余合随经言之。故病风者。阳气先受上也。
《元张洁古活法机要》
[编辑]疠风
[编辑]疠风者,荣气热附,其气不清,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 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故名疠风,又曰脉风,俗曰“癞。” 治法刺肌肉百日,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 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浆穴七壮,灸疮 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之风邪。 戒房室,三年病愈。
《朱震亨心法》
[编辑]《论证治》
[编辑]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者, 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夫 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 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 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病者,须 知此意,看其疙瘩与疮。若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 “也;若下先见者,下体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 复在下也。阳明经,胃与大肠也,无物不受。此风之入 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下多;气血俱受 者甚重。”自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免此。夫或从 上,或从下,以渐而来者,皆是可治之病。人见病势之 缓多忽之,虽按此法施治,病已全然脱体,若不能绝 味绝色,皆不免再发,再发则终不救矣。某曾治五人 矣,中间惟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且寡,无物可吃也。 馀四人三年后皆再发。《孙真人》云:“吾尝治四五百人, 终无一人免于死,非孙真人不能治也”,盖无一人能 守禁忌耳。此妇人本病外,又是百馀贴加减四物汤, 半年之上,方得月经行,十分安愈。
此疾非止肺脏有之,以其病发于鼻,从俗呼为肺风 也。鼻准肿赤胀大而为疮,乃血随气化也。气既不施, 则血为之聚,血既聚则使肉烂而生虫也。生虫者,厥 阴主之,以药缓疏泄之,煎《局方》升麻汤,下泻青丸。馀 病各随经治之。
《明李梴医学入门》
[编辑]《疠风治法》
[编辑]癞,即《内经》疠风,受天地间肃杀风气,酷烈暴悍,最为 可畏。一因风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后当风;二因 湿毒,或坐卧湿地,或冒雨露;三因传染。然未必皆由 外也。内伤饮食,热毒过甚,大寒大热,房劳秽污,以致 火动血热,更加外感风寒冷湿而发。初起身上虚痒, 或起白屑紫云,如癜风然;或发紫泡疙瘩,流脓。上先 “见者,气分受病,上体必多;下先见者,血分受病,下体 必多。上下俱见者,气血俱病。”从上而下者为顺风;从 下而上者为逆风。但从上从下,以渐来者可治,顿发 者难愈。治失其法,以致皮死麻木不仁,脉死血溃成 脓,肉死,割切不痛,筋死,手足缓纵,骨死,鼻梁崩塌。与 夫眉落眼昏,唇翻声哑,甚则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挛 拳肢体。病至于此。天刑难解。
胃与大肠无物不受。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然疮痂虽 见于皮肉,而热毒必归于肠胃,故法“必先治阳明。初 起宜防风通圣散,在上用麻黄以去外毒,在下用硝 黄以去内毒。上下俱见者,用生料防风通圣散以解 表攻里。三五日后,即服醉仙散以吐恶涎,服后又服 防风通圣散去硝黄、麻黄多服久服,待胃气稍定,用 ‘再造散’”以下其虫。又有宜先下虫而后吐涎者,吐下后仍以防风通圣散量加参、芪、熟地以固气血。或脾 胃弱者,白术当倍用。
虫因火盛,气血沸腾,充满经络,外疮延蔓,内虫攻注, 蚀肝眉脱,蚀心足底穿,蚀脾声哑,蚀肺鼻崩,蚀肾耳 鸣如雷。宜先服“泻青丸”以泻肝火,次随证救治。虚痒 者,四物汤加酒芩调浮萍末,痒甚加荆芥、蝉退搔痒 皮。白屑者,白花蛇丸。眉发落者,三蛇丹或柏叶煎。 眉脱鼻崩者,换肌散、补气泻荣汤。蚀眼者,芦荟丸。肢 节废者,蠲皮散。通用“凌霄花散、胡麻散、加味苦参丸、 大枫丸、换骨丸、大麻风丸、紫云风丸、活神丹、肾气丸、 四圣不老丹、八物汤。”外治摩风膏、浴癞方。发落不生 者,先用生姜擦三次,后用半夏为末,麻油调搽,诸方 选用之。
《赤白癜治法》
[编辑]面皮颈项身体皮肉变色,赤者谓之“赤癜”,白者谓之 “白癜。”乃肝风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
赤属血。“血热者,九味羌活汤加金银花、连、𧄍,或四物 汤加柴胡、山栀、牡丹皮。虚者,逍遥散加山栀,或肾气 丸。”
白属气,气热者,败毒散或小柴胡汤加防风。连𧄍虚 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如果系风毒者,胡麻散、 单苍耳丸、单浮萍丸。此疾久者,只宜滋养气血,则火 自息,风自定,痒自止。若用祛风辛苦之剂,则肝血愈 燥,风火愈炽,元气愈虚,变为难治。
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故也,宜四物汤加黄芩入 紫浮萍末调服。或单凌霄花为末,酒调服。遍身及头 上风屑痒者,单苦参丸,或薄荷、《蝉退》等分为末,酒调 服。
《薛己医按》
[编辑]《总论》
[编辑]《内经》云: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疡。卫气 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有荣卫热胕,其气 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 不去,名曰疠风。其治法:当刺肌肉骨髓,以泄荣卫之 怫热。《灵枢经》以锐针刺肿上,出恶血。近代先哲云:“感 天地肃杀恶气所致。其上体先见或多者,毒在上也; 下体先见或多者,毒在下也。盖气受邪则上多,血受 邪则下多,气血俱受则上下齐见。”若眉毛先落者,毒 在肺;面发紫泡者,毒在肝;脚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肾; 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此五脏受证 之重也。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三 曰血死烂溃,四曰筋死指脱,五曰骨死,鼻柱坏”,此五 脏受伤之不可治也。若声哑目盲,尤为难治。大抵此 证,多由劳伤气血,腠理不密,或醉后房劳沐浴,或登 山涉水,外邪所乘,卫气相搏,湿热相火,血随火化而 致,故淮扬、岭南、闽越间多患之,治当辨本证兼证、变 证、类证,阴阳虚实而治焉。若妄投燥热之类,脓水淋 漓,则肝血愈燥,风热愈炽,肾水愈伤,相火愈旺,反致 败证矣。
《本证治法》
[编辑]一、疠疡所患,非止一脏,然其血气无有弗伤,兼证无 有弗杂。况积岁而发见于外,须分经络之上下,病势 之虚实,不可概施攻毒之药,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 坚固,而后治其疮可也。《经》云:“真气夺则虚,邪气盛则 实。”凡云病属有馀,当认为不足。
一、“疠疡当知有变、有类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 砭刺、有攻补之不一。盖兼证当审轻重,变证当察先 后,类证当详真伪,而汗、下、砭、刺、攻补之法,又当量其 人之虚实,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之。盖虚者形气虚 也,实者病气实,而形气则虚也。”
一疠疡砭刺之法子和张先生谓“一汗扺千针”,盖以 针血不如发汗之周遍也。然发汗即出血,出血即发 汗,二者一律。若恶血凝滞在肌表经络者,宜刺宜汗, 取委中出血则效。若恶毒蕴结于脏,非荡涤其内,则 不能痊。若毒在外者,非砭刺遍身患处,及两臂腿腕、 两手足指缝各出血,其毒必不能散。若表里俱受毒 者,非外砭内泄,其毒决不能退。若上体患多,宜用“醉 仙散”,取其内畜恶血于齿缝中出,及刺手指缝并臂 腕,以去肌表毒血。下体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恶血陈 虫于谷道中出,仍针足指缝并腿腕,隔一二日更刺 之,以血赤为度。如有寒热头疼等证,当大补血气。 一疠疡服轻粉之剂。若腹疼去后,兼有脓秽之物,不 可用药止之。若口舌肿疼,秽水时流,作渴发热喜冷, 此为上焦热毒,宜用泻黄散。若寒热往来,宜用小柴 胡汤加知母。若口齿缝出血,发热而大便秘结,此为 热毒内淫,宜用黄连解毒汤。若大便调和,用《济生》犀 角地黄汤。若秽水虽尽,口舌不愈,或发热作渴,而不 饮冷,此为虚热也,宜用七味白术散。
一疠疡手足或腿臂或各指拳挛者,由阴火炽盛,亏 损气血,当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及换肌散兼服一疠疡生虫者,五方风邪翕合相火制金,木盛所化, 内食五脏而证见于外也。宜用升麻汤送泻青丸,或 桦皮散,以清肺肝之邪,外灸承浆以疏阳明任脉,则 风热息而虫不生矣。肝经虚热者,佐以加味逍遥散、 “六味地黄丸。”
一疠疡久而不愈,有不慎起居饮食,内火妄动者;有 脏腑伤损,气血疲乏者;有用攻伐之药,气血愈亏者; 有不分兼变相杂,用药失宜者;有病人讳疾忌医者。 一疠疡愈而复发,有不戒厚味,内热伤脾者;有不戒 房劳,火动伤肾者;有不戒七情,血气伤损者;有馀毒 未尽,兼证干动者;有气虚六淫外乘者。古人云:“此证 百无一生”,正谓此耳。
《兼证治法》
[编辑]一头目眩运,“若右寸关脉浮而无力,脾肺气虚也,补 中益气汤;若左关尺脉数而无力,肝肾气虚也,用六 味地黄丸;若右寸尺脉浮大微细者,阳气虚也,用八 味地黄丸。血虚者,四物汤加参、苓、白术;气虚者,四君 子汤加当归、黄芪。肝经实热者,柴胡清肝散;肝经虚 者,六味地黄丸。脾气虚弱者,补中益气汤。脾气有痰” 者。半夏白术天麻汤。砭血过多者。芎归汤。发热恶寒 者。圣愈汤。大凡发热。则真气伤矣。不可用苦寒药。恐 复伤脾胃也。
一口㖞目斜,若手足牵搐,或眉棱痒痛,属肝经血虚 风热,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以生肝血、滋肾水。 若寒热往来,或耳聋胁痛,属肝火炽盛,先用小柴胡 合四物汤,以清肝火、生肝血。若筋挛骨痛,或不能动 履,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若因服燥 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生甘草、金银花,以解热毒,益 阴血。凡此俱属肝经血燥所致,须用六味地黄丸、补 中益气汤为主。若因怒气房劳而甚者,用六味地黄 丸、十全大补汤为主。若因劳伤形体而甚者,用补中 益气汤、十全大补汤为主。
“一、夏秋湿热行令,若饮食不甘,头目眩运,遍身酸软, 或两腿麻木,口渴自汗,气促身热,小便黄数,大便稀 溏,湿热伤元气也,用清燥汤。如夏令用清暑益气汤。 若自汗盗汗,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大,此元气内 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呕吐少食,肚腹痞闷,大便不 实,脾胃受伤也,用六君子汤。若胸腹不利,饮食少思”, 吐痰不止,脾胃虚痞也,用四君子汤。若形气倦怠,肢 体麻木,饮食少思,热伤元气也,用人参益气汤。 一热渴便浊,若夜安昼热者,热在气分也,用清心莲 子饮。昼安夜热者,热在血分也,四物二连汤,俱佐以 六味地黄丸。若寒热往来者,肝经血虚也,用加味逍 遥散、六味地黄丸。
一、小便不利,若因服燥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炒黑 黄蘗、知母、生甘草,以滋阴血。若频数而色黄者,用四 物汤加参、术、麦门、五味子,以生气血。若短而色黄者, 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麦门、五味,以滋化源。《经》云:“无 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一、“大便不通,若血虚内热而涩滞者,用四物汤加麦 门、五味子,以生血润燥。若因燥热之药而患者,四物 汤加连、𧄍、生甘草,以生血清热。若服克伐之药而致 者,用四物汤加芎、归,以助气生血。若作渴饮冷者,热 淫于内也,用竹叶石膏汤以清胃火。若作渴饮汤者, 肠胃虚热也,用竹叶黄芪汤,以补气生津。若内热作” 渴,面赤饮汤者,用四物汤送润肠丸,以凉血润燥。若 肠胃满胀,燥在直肠而不通者,用猪胆汁导之。肠胃 气虚,血涸而不通者,用十全大补汤。若肝胆邪盛,脾 土受侮而不能输化者,用小柴胡汤加山栀、㮋李仁、 枳壳治之。
一、“怔忡无寐,或兼衄血便血,若内热晡热,作渴饮汤, 肢体倦怠,此脾血虚而火动也,用四君子加芎归。若 思虑伤脾动火而致,用归脾汤加山栀。若发热晡热, 用八珍汤加酸枣仁、茯神、远志。若因心血虚损,用柏 子仁散。”大抵此证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调补胃气,则 痰清而神自安,不必专于清热治痰。
一、“发热恶寒,若肢体倦怠,烦躁作渴,气高而喘,头痛 自汗者,此内伤气血也,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门。 倦怠食少,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洒淅恶寒者,此脾肺 气虚也,用升阳益胃汤。烦躁作渴,体倦少食,或食而 不化者,此脾气虚热也,用六君子汤。”
一发热在午前,脉数而有力者,气分热也,用清心莲 子饮。脉数而无力者,阳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午后 脉数而有力者,血分热也,用四物汤加牡丹皮。脉数 而无力者,阴血虚也,用四物汤加参、术。热从两胁起 者,肝虚也,用四物汤加参、术、黄芪;从脐下起者,肾虚 也,用四物汤加参、术、黄蘗、知母、五味、麦门、肉桂,或六 味丸。其热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或去来无定,或时起 作无定处,或从脚起者,此无根虚火也,须用加减八 味丸,及十全大补汤加麦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 调搽涌泉穴。若形体恶寒,喜热饮食者,阳气虚寒也急用八味丸。
一、“口干,若恶冷饮食者,胃气虚而不能生津液也,用 七味白术散。若喜冷饮食者,胃火盛而消烁津液也, 须用竹叶石膏汤。夜间发热口渴者,肾水弱而不能 上润也,当用六味地黄丸。若因汗下之后而有前患 者,胃气虚也,宜用八珍汤主之。”
一、作渴,若烦躁饮冷者,属上焦实热,用凉膈散。兼大 便秘结者,属下焦实热,用清凉饮。若用克伐之药而 渴者,气血虚也,急用八珍汤、六味丸。
一、耳聋耳鸣,“若左寸关脉弦数者,心肝二经虚热也, 用四物汤加山栀、柴胡生阴血。右寸关脉浮大者,脾 肺二经虚热也,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桔梗培阳气。 若因怒便作,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芎、归,清肝凉血。若 午前甚,用小柴胡汤加参、芪、归、术,补气清肝。午后甚, 用四物汤加酒炒黑黄蘗、知母、五味,补阴降火。如两 足心热属肾虚,用六味丸以壮水之主;两足冷属阳 虚,用八味丸以益火之源。”
一项强口噤,腰背反张者,气血虚而发痉也。仲景云: “足太阳病,发汗太多则痉,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则 加拘急。疮家发汗则痉。”盖风能散气,故有汗而不恶 寒曰柔痉;寒能涩血,故无汗而恶寒曰刚痉。皆因内 虚复汗,亡津血,筋无所养而然,悉属虚象,非风证也, 当大补气血为主。故产妇溃疡,劳伤气血,湿热相火, 误服克伐之剂者多患之,其义可见。
一妇女经闭,“若因郁火伤脾,以归脾汤加山栀、丹皮。 气血俱虚,以八珍汤加山栀、丹皮。若因服燥药伤血, 以四物汤加生甘草。若经候过期而来者,气血虚也, 八珍汤倍用参、术。先期而来者,血虚热也,四物汤倍 加参、术、牡丹皮。将来而作痛者,气虚血滞也,四物汤 加茯苓、白术、香附。色紫而成块者,血热也,四物汤加” 山栀、丹皮。作痛而色淡者,血气虚也,用八珍汤。其血 崩之证,肝火不能藏血者,用加味逍遥散。脾虚不能 统血者,用补中益气汤。凡此皆六淫七情,亏损元气 所致,当审其因,而调补胃气为善。
《变证治法》
[编辑]“一身起疙瘩,搔破脓水淋漓,若寒热往来者,肝经气 血虚而有火也,用八珍散加丹皮、柴胡。寒热内热者, 血气弱而虚热也,用八珍散倍用参、术。若恶寒形寒 者,阳气虚寒也,用十全大补汤。若肌肤搔之如帛隔 者,气血不能外荣也,用人参养荣汤。若面部搔之麻 痒者,气血不能上荣也,用补中益气汤。若痿软筋挛” 者。血气不能滋养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六味地黄 丸。
一、口舌生疮,或咽喉作疼,若饮食喜冷,大便秘结者, 实热也,用四顺清凉饮。肌热恶热,烦渴引饮者,血虚 也,用当归补血汤。饮食恶寒,大便不实者,虚热也,用 十全大补汤。热从下或从足起者,肾虚热也,用加减 八味丸。若饮食难化,四肢逆冷者,命门火衰也,用八 味地黄丸。
一、牙齿作痛,或牙龈溃烂,“若喜寒恶热属胃火,加味 清胃散为主。恶寒喜热属胃虚,补中益气汤为主。” 一自汗盗汗,盖“自汗属气虚,盗汗属血虚。自汗用补 中益气汤,送六味地黄丸。盗汗用当归六黄汤,内芩、 连、黄蘗炒黑用送六味地黄丸。”若因劳心而致,以归 脾汤,倍用茯神、酸枣仁。
一唾痰,或作喘。若右寸脉浮缓者,肺气虚也,用六君 子汤加桔梗。右寸脉洪滑者,肺经有热也,用“泻白散。” 右寸关脉浮缓迟弱者,脾肺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加 桔梗、黄芪。右寸关脉洪滑迟缓者,脾热传肺也,用泻 白、泻黄二散。右尺脉微弱者,命门火衰而脾肺虚也, 用“人参理中丸。如不应,用八味地黄丸。”右寸脉洪数 “者,心火克肺金也,用人参平肺散,如不应,用六味地 黄丸。”右寸关脉洪弦数者,心肝二经有热也,用柴胡 清肝散,如不应,佐以牛黄清心丸,清其风热,仍用六 味地黄丸,以镇阳光。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虚而水 泛上也,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以滋阴。如脉微细, 或手足冷,或兼喘促,急用八味地黄丸以补阳。 一舌赤裂,或生芒刺,兼作渴引饮,或小便频数,不时 发热,或热无定处,或足心热起者,乃肾水干涸,心火 亢盛,用加减八味丸主之,佐以补中益气汤。若误用 寒凉之剂,必变虚寒而殁。
一、口舌生疮,作渴不止,不时发热,或昼热夜止,或夜 热昼静,小便频数,其热或从足心,或从两胁,或从小 腹中起,外热而无定处者,此足三阴亏损之证也,用 加减八味丸为主,佐以十全大补汤。若误用寒凉治 火之剂,复伤脾胃,胸腹虚痞,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 小便不利,胸腹膨胀,肢体患肿,或手足俱冷者,此足 三阴亏损之虚寒证也。急用加减《金匮》肾气丸。亦有 复生者。
一、肚腹胀肿,“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暮宽朝急属阳虚。 朝暮皆急,阴阳俱虚也。阳虚者,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加减肾气丸。阴虚者,朝用四物汤加参术,夕用加减 肾气丸。真阳虚者,朝用八味地黄丸,夕用补中益气 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大 便泄泻,口吸气冷者,此真阳衰败,脾肺肾虚寒,不能 司摄而水泛行也,急用加减肾气丸,否则不救也。 一发热恶寒,若寸口脉微,名阳气不足,阴气上入阳 中,则恶寒也,用补中益气汤;尺部脉微,名阴气不足, 阳气下陷于阴中,则发热也,用六味地黄丸。若暑热 令而肢体倦怠,此湿热所乘,属形气虚而病气实也, 当专补阳气,用补中益气汤。若发热大”渴引饮。目赤 面红。此血虚发热。属形病俱虚也。当专补阴血。用当 归补血汤。
一发热作渴,“若右寸关脉浮大而无力者,脾肺之气 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数而有力者,脾肺之气热也,用 竹叶石膏汤。”寸脉“微数而无力者,肺气虚热也,用竹 叶黄芪汤。”尺脉“微细,或微数而无力者,命门火衰也, 用八味地黄丸。”左寸关脉数而有力者,心肝之气热 也,用柴胡栀子散。数而无力者,心肝之气虚也,用六 味地黄丸。“尺脉数而无力者,肾经虚火也,用加减八 味丸。”大凡疮愈后口渴,或先渴而患疮,或口舌生疮, 或咽喉肿痛,或唇裂舌黄目赤,痰涎上涌者,皆败证 也,非此丸不能救。
“一眼目昏弱,或内障黑花,属血虚劳神,用滋阴肾气 丸。若视物无力,或见非常之状,属阴精虚弱,用滋阴 地黄丸。若视物无力,或视物皆大,属阳盛阴虚,用六 味地黄丸。若目紧体倦,或肌肤麻木,属脾肺气虚,用 神效黄芪汤。若至夜目暗,灯下亦暗,属阳虚下陷,用 决明夜灵散。若眼暗体倦,内障耳鸣,属脾胃气虚,用 益智聪明汤。”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上 贯于目。脾为诸阴之首,目为阴血之宗,当补脾土为 善。
一衄血吐血。若左寸关脉数而无力,血虚也,四物加 参、术。浮而无力,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尺脉数或无力, 肾虚也,六味地黄丸。右寸关脉数而有力者,肺胃热 也,犀角地黄汤。数而无力者,肺胃虚热也,先用《济生》 犀角地黄汤,后用四物汤加参、苓、白术。尺脉数而无 力,阴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面黄目涩,眵多手麻者, 脾肺虚也,用黄芪芍药汤。 一饮食少思,若因胃气虚而不能食,用四君子汤。若 因脾气虚而不能化,用六君子汤。大便不实或呕吐 者,脾气虚寒也,用六君子汤加干姜、木香。若作呕口 渴,或恶冷饮食者,胃气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喜冷 饮食,胃气实热也,用泻黄散。
一、带下因经行产后,外邪入胞,传于五脏而致之,其 色青者属于肝,用加味逍遥散加防风。湿热壅滞,小 便赤涩,用前散加炒黑龙胆草。肝血不足,或燥热风 热,用六味丸、逍遥散。色赤者属于心,用小柴胡汤加 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者,用妙香散、六味丸。色白 者属于肺,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色黄者属 “于脾,用六味丸,六君子汤加山栀、柴胡;不应,用归脾 汤;色黑者属于肾,用六味丸。气血俱虚,用八珍汤。阳 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 苍术、黄蘗。气虚痰饮,四七汤送六味丸。若病久元气 下陷,或克伐所伤,但壮脾胃,升阳气为善。若拘于人 之肥瘦,而用燥湿泻火之药,反伤脾胃,为患不浅。 一二便下血,若右关脉浮数,气虚而热也,用四君子 加升麻、当归。尺脉浮大或微弱,元气下陷也,用补中 益气汤。左关脉洪数,血虚也,用四物汤加炒山栀、升 麻、秦艽。脉迟缓或浮大,气虚也,用四君子汤加升麻、 炮姜。尺脉洪数或无力者,肾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 因房劳伤损精气,阴虚火动,而小便下血。诸血病者。 不问脉证百端。但用前丸料煎服为善。
一泄泻在五更或侵晨,乃脾肾虚。五更服四神丸,日 间服白术散,或不应,或愈而复作。急用八味丸补命 门火以生脾土,其泻自止。
一、“大便不通”,属脾肺亏损,大肠津液干涸,或血虚火 铄,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待腹满胀,自欲去而 不能,乃热在直肠间也,用猪胆汁润之。若妄服苦寒 辛散之剂,元气愈伤,或通而不止,致成中痞之证。若 气血虚者,用八珍汤加麻子仁。肠胃虚者,用补中益 气汤加麻子仁。肾液不能滋润,用六味地黄丸加麻 子仁。若厚味积壅,小便淋秘者,肝肾虚也,用六味地 黄丸以滋肾水,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若发热晡 热,用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养阴血,清风热。若兼筋 骨痛,先用透经解挛汤、秦艽地黄丸,后用八珍散加 牡丹皮、柴胡主之。若误服风剂而伤阴血者,用易老 祛风丸。若在两股,或阴囊,或两足,必用四生散、地黄 丸为善。若误服草乌、川乌之类,或敷巴豆、砒石等味, 肌肉腐溃,反成疠证,治者审之。
一、面赤瘙痒,或眉毛脱落,属肺经风热,用人参消风 散、桦皮散;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僵蚕;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加钓藤钩。面发紫泡,或成块,或眉毛脱 落,属肝经风热,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丹皮、钓藤钩, 后用加味逍遥散。凡证属肝经血燥生风,但宜滋肾 水,生肝血,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
“一、遍身疙瘩,或瘾疹瘙痒,此风热伤血,用羌活当归 散。气虚者,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钓藤钩。血虚者, 佐以加味逍遥散,加钓藤钩。若手足皴裂,不问黯白, 或在手足腿腕搔起白皮,此风热而秘涩,用清胃散 加芍药。盖肾开窍于二阴,精血不足,则大便秘塞而 不通矣,须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 一“小便不利,若不渴而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也,用 滋肾丸。渴而不利者,热在上焦气分也,用清肺散。”肾 经阴虚而不利者,用六味地黄丸。热结膀胱而不利 者,用五淋散。元气虚而不能输化者,用补中益气汤。 脾肺之气燥而不能化生者,用黄芩清肺饮。若转筋 便闭气喘,不问男女孕妇,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 一白浊,足三阴经主之。属厚味湿热所致者,用加味 清胃散。肝肾虚热者,用六味地黄丸为主,佐以逍遥 散。脾肾虚热者,用六味丸,佐以六君子汤。肝脾郁滞 者,六味丸,佐以归脾汤。脾肺气虚者,六味丸,佐以补 中益气汤。湿痰下注者,益气汤佐以六味丸。
《类证治法》
[编辑]《类证》者,与疠形状相似,而所因不同也。
一两臁如癣,搔痒久则脓水淋漓,或搔起白皮者,名 肾脏风也,用四生散以祛风邪,用六味地黄丸以补 肾水。若头目不清,内热口干,体倦,痰热血燥,秋间益 甚,故俗名“雁来风,宜用羌活白芷散”、加味逍遥散。气 虚者,佐以补中益气汤加皂角刺、钓藤钩。血虚者,佐 以八物汤加柴胡、牡丹皮,或加味逍遥散,兼服。 一肢体或腿臂腕间患㾦㿔而游走不定者,赤曰“赤 游风”,白曰“白游风”,为血虚阴火内动,外邪所搏之证。 白用人参消风散,赤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用八 珍汤。晡热内热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
“一遍身或头面起疙瘩,或如霞片,或破而脓水淋漓, 或痒痛寒热,乃肝火血虚也,用加味逍遥散。若口苦 胁痛,小便淋沥,肝火血热也,用柴胡清肝散。”若妇女 夜间讝语发热,热入血室也,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生 地黄。血虚者,四物合小柴胡汤,病退,却用逍遥散,以 健脾胃,生阴血。此证多因怒气而发者,治当审之。 一妇人肢体瘾疹疙瘩,搔破成疮,脓水淋漓,热渴眩 运,日晡益甚者,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清肝火, 补肝血。若烦热体倦,头目不清,用八珍散加丹皮、山 栀,补脾气,生阴血。若自汗盗汗,月水不调,肚腹作痛, 用八珍汤、六味丸。若食少体倦,心忪盗汗,经闭寒热, 用八珍汤,佐以加味逍遥散。若病久元“气怯弱,用十 全大补汤。佐以归脾汤。”
一女子十三四或十六七,而天癸未至,或妇人月经 不调,发赤斑痒痛,此属肝火血热,用小柴胡汤加山 栀、生地黄、牡丹皮、防风。
一生虫者,乃相火制金,不能平木而化耳,非风邪所 生也。但滋肾水,生肝血,或佐以灸承浆之类,说见本 证。
一、敷砒霜,患处作痛或腐溃,用湿泥频涂换之。若毒 入腹,胸膈苦楚,或作吐泻,饮冷米酢一二杯即止,多 亦无妨。生菉豆末、芝麻油俱可。
一敷贴雄黄药,闷乱或吐泻,用防己煎汤解之。 一服辛热药而眉发脱落者,乃肝经血伤而火动,非 风也,用四物汤、六味丸,以滋肝血、生肾水。
一服川乌、草乌等药,闷乱流涎,或昏愦呕吐,或出血 吐血,用大豆、远志、防风、甘草,任用一味,煎汤解之。大 凡服风药过多,皆宜用之。未应,急用甘草、生姜汁 一敷,贴巴豆之药,患处作痛,肌肉溃烂,以生黄连为 末,水调敷之。若毒入内吐泻等证,更以水调服一二 钱,大小豆、菖蒲汁俱可。
一敷贴藜芦毒入内。煎葱汤解之。
一服“祛风克伐之药,呕吐少食,胸膈不利,或形气倦 怠等证,用六君子汤以补阳气。若烦躁作渴,饮食不 思,或晡热内热,面赤发热,用四物汤加参、术,以生阴 血。”馀从各门治之。
《王肯堂证治准绳》
[编辑]乌白癞
[编辑]夫癞疾,皆是恶风及犯触忌害所得。初觉皮毛变黑, 或淫淫苦痒如虫行,或眼前见物如垂丝,言语无定, 心常惊恐,皮肉之中或如桃李,瘾疹赤黑,手足顽麻, 针刺不觉痛,脚下痛顽不得踏地。凡食之时,开口出 气而鸣,语亦如是。身体生疮痒,而时如虫行,或两肘 如绳缚,此名“乌癞”,又有“黑癞。”凡二癞之证,大同小异, 故不别录也。
夫白癞病者,其语声嘶嗄,目视不明,四肢烦疼,身体 大热,心中懊憹,手脚缓纵,背膂拘急,内如针刺,或生
瘾疹而起,往往正白,在皮肉里,鼻有息肉,目生白珠当于瞳子视无所见,名白癞也。㾦㿔
[编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 热气并则生㾦㿔,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搔之则成疮 也。
紫癜风
[编辑]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者 是也。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与气血相搏,致荣卫 否涩,风冷在于肌肉之间,故令色紫也。
白癜风
[编辑]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 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皴 起生白斑,故名“白癜风”也。
白駮
[编辑]《病源论》云:“风白駮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 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駮。”此亦是风邪搏于皮 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夫白駮者,是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之所致 也。多生于项面,点点斑白,但无疮及不发痒,不能早 疗,即便浸淫也。
𤻤疡风
[编辑]夫风邪积热,居于肺腑,久而不散,流溢皮肤,令人颈 边胸前腋下,自然斑駮点点相连,其色微白而圆。亦 有紫色者,亦无痛痒,谓之“𤻤疡风”也。凡此皆风热伏 留肌腠之间,气血不和,乃生此疾也。
《医门法律》〈臣喻昌著〉
[编辑]《论疠风》
[编辑]凡治疠风之法,以清荣卫为主,其汗宜频发,血宜频 刺,皆清荣卫之捷法也。生虫由于肺热,其清肃之令 不行,故由皮毛渐及腠理肠胃,莫不有虫,清其金则 虫不驱自熄。试观金风一动,旱魃绝踪,其理明矣。然 清肺亦必先清荣卫,盖荣卫之气,腐而不清,传入于 肺,先害其清肃之令故也。苦药虽能泻肝杀虫,亦能 伤胃,不可久服。胃者荣卫从出之源也,久服苦寒,荣 卫转衰,而腐败壅郁,不可胜言矣。所以苦参丸之类, 荣卫素弱,谷食不充之人,不宜服也。大枫子油最能 杀虫驱风,然复过于辛热,风未除而目先坏者多矣。 其硫黄酒服之,必致脑裂之祸。又醉仙散入轻粉和 末,日进三服,取其人昏昏若醉,毒涎“从齿缝中出,疠 未瘥而齿先落矣。”盖除疠之药,服之近而少,疠必不 除,服之久且多,疠虽除,药之贻害更大。惟易老“驱风 丸”、东坡四神丹二方,可以久服取效,取为法焉。 要知脉风成则为疠,然人之荣血,正行于十二经脉 之中者也。用平善之药,生血清热为主,驱风杀虫为 辅,更行汗之刺之之法,无不愈者。且非极意惩创之 人,不可与治。以戒色欲,禁口腹,二者非烈汉不能也。 《耆婆恶病论》曰:“疾风有四百四种,总而言之,不出五 种,即是五风所摄。云何名五风?一曰黄风,二曰青风, 三曰白风,四曰赤风,五曰黑风。其风合五脏,故曰五 风。五风生五虫,黄风生黄虫,青风生青虫,白风生白 虫,赤风生”赤虫,黑风生黑虫,此五种虫食人五脏。若 食人脾,语变声散;若食人肝,眉睫堕落;若食人心,遍 身生疮;若食人肺,鼻柱崩倒,鼻中生息肉;若食人肾, 耳鸣啾啾,或如车行雷鼓之声;若食人皮,皮肤顽痹; 若食人筋,肢节堕落。五风合五脏,虫生至多,入于骨 髓,来去无碍,坏于人身,名曰“疾风。”疾风者,是疠病之 根本也。病之初起,或如针锥所刺,名曰“刺风”;或如虫 走,名曰“游风”;遍身掣动,名曰“𥆧风”;不觉痛痒,名曰“顽 风。”肉起如桃李小枣核,从头而起者,名曰“顺风”;从两 脚起者,名曰“逆风”;如连钱团圆赤白,青乌斑駮,名曰 “疠风”;或遍体生疮,或如疥癣,或如鱼鳞,或如榆荚,或 如钱孔,或痛或痒,黄汁流出,肢节坏烂,悉为脓血,或 不痒不痛,或起或灭,青黄赤白黑,变易不定。病起之 由,皆因冷热交通,流入五脏,通彻骨髓,用力过度,饮 食相违,房室不节,虚劳动极,汗流遍体,因兹积热彻 五脏,饮食杂秽,虫生至多,食人五脏、骨髓、皮肉、筋节, 久久败坏,名曰疠风。是故《论》曰:“若欲疗之,先服阿魏 雷丸散出虫,看”其形状,青黄赤白黑,然后与药疗,千 万无有不差。人得此疾,速宜弃家室财物,入山静养, 疗治无有不差。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
[编辑]《论证》
[编辑]疠风,即大风也,又谓之癞风,俗又名为大麻风。此病 虽名为风,而实非外感之风也。实以天地间阴厉浊 恶之邪,或受风木之化而风热化虫,或受湿毒于皮 毛而后及营卫,或犯不洁,或因传染,皆得生虫。盖虫 者,厥阴主之,厥阴为风木,主生五虫也。虫之生也,初 不为意,而渐久渐多,遂致不可解救,诚最恶最危最 丑证也。又《千金》云:自作不仁极恶之业也,所以最为 难治。观孙真人云:“尝治数百人,终无一人免于死者, 盖无一人能守禁忌故耳。”惟一妇人病愈后,又服加减四物汤百馀剂,半年之上,方得经行,十分全愈。又 丹溪治五人,亦惟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且寡,无物 可吃也。外三四人者,越二三年皆复“作而死。”由此观 之。可见此证非得出奇秘方。鲜能取效。故余逢此证 不敢强以为知而妄施治疗。亦不敢强言治法。以惑 后人。至若古人论治之法。亦甚详悉。用之得宜。虽病 根未必可拔。而延保馀年。夭枉亦自可免。由是遍求 诸说,则惟薛立斋《疠疡机要》论列已全。
疠疡之有兼证变证,凡如表里脏腑诸病,无不有之。 其各治法,已悉各门,但有所值,即宜随证参用之,左 右逢源,无弗善也。重录资繁,兹不赘及。
《禁忌》
[编辑]患斯疾者,多由嗜欲不谨所致。治斯疾者,速当断戒 荤腥盐酱一切厚味,只宜清心寡欲,绝色忘虑,幽隐 林泉,屏弃世务,早早救疗,庶几可活。稍不守禁,每愈 而复作,及致危剧,莫能再救,总以不守禁忌也。
《石室秘录》〈臣陈士铎著〉
[编辑]《治法》
[编辑]“瘴疠者,乃两粤之气,郁蒸而变之者也。其气皆热而 非寒,其证皆头痛而腹满。”土人服槟榔无碍者,辛以 散之也。盖火气得寒,反抑郁而不伸。槟榔气辛,同气 易入,其味却散,故适与病相宜。然止可救一时之急, 终不可恃之为长城也。今立一方,可长治瘴疠之侵。 人参、半夏、槟榔各一钱,白术五钱,茯苓、麦冬各三钱, 陈皮、甘草、枳壳、柴胡各五分,五味子五粒,水煎服。此 方之妙,全非治瘴疠之品,而服之自消。盖健脾则气 旺,气旺则瘴疠不能相侵,即既感者,方中亦有去瘴 疠之药,岂有不奏功立应者乎。此瘴疠治法,又宜知 之也。
或人有感疠而成大麻风者,又不可如是治法。盖大 麻风纯是热毒之气里于皮肤之间,湿气又藏遏于 肌骨之内,所以外证皮红生点,须眉尽落,遍体腐烂, 臭气既不可闻,人又安肯近而与治。余心痛之,乃立 一奇方,用元参、苍术、熟地、苍耳子、薏仁、茯苓各四两, 名为“四六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吞用一两,二料必 然全愈。盖此方之妙,能补肾健脾,而加入散风去湿, 正补则邪自退,不必治大风而大风自治矣。急宜先 刻一张,广行施舍,功德又何可量哉,止忌房事而已。 又方用槟榔一钱,柴胡八分,白术、白芍、白芥子、茯苓 各三钱,车前子二钱,枳壳五分,水煎服。有火加黄连 五分,水煎服。二剂即瘴消,亦妙方也。
大麻风,余有奇方,用苍术、熟地、元参、苍耳子、白芥子、 车前子、生甘草各二两,金银花十两,蒲公英四两,各 为末,蜜丸,一料全愈。
方一
[编辑]桦皮散〈河间下同〉
[编辑]治肺痈风毒,遍身瘾疹搔痒。
枳壳 桦皮各四两,并炒存性 甘草炙,半两 杏仁去皮尖水一椀,煎令减半,取出令干,另研 荆芥穗各二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二圣散
[编辑]疏风和血
大黄半两, 皂角剌三钱。
右将皂角刺烧灰研细,用大黄半两煎汤调下二钱。早服“桦皮散” ,以升麻汤下泻青丸,晚服“二圣散” ,此为缓治。
补气泻荣汤〈东垣〉
[编辑]升麻、 连𧄍各六分 苏木、 当归、 全蝎、 黄连、 地龙去土 黄芪各五分 黄芩生,四分 桔梗五分 人参二分 生地四分 桃仁三粒 甘草一分半 梧桐泪一分 水蛭三条,炒烟尽 虻虫去趐足,微炒,三个 麝香少许
右锉如麻豆大,除连𧄍另锉、梧桐泪研、白豆蔻二分为细末,二味另放麝香、虻虫、水蛭三味为末另放外,都作一服,水二大盏,酒一匙,入连𧄍煎至一盏六分,再入梧桐泪、白豆蔻二味,并麝香等三味,再上火煎一二沸,去查稍热,早饭后午饭前服。忌酒湿面生冷鞕物。
醉仙散〈宝鉴〉
[编辑]治疠风遍身麻木
胡麻子炒 牛蒡子炒 枸杞子 蔓荆子炒,各一 两 白蒺蔾 苦参 防风 䒷蒌根各五钱
右为细末,每一两五钱,入轻粉二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各一服。至五七日,于牙缝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脓血,病根乃去。仍量人病之轻重虚实用。病重者须先以《再浩散》下之,候元气将复,方用此药。忌一切炙煿厚味,止可食淡粥时菜。诸蛇以淡酒蒸熟食之,可以助药力。
===通天再造散===
治大风恶疾
郁金半两 大黄煨 皂角刺黑大者炒,各一两 白牵牛六钱,半生半炒
右为末,每服五钱,日未出时,面东以无灰酒调下。
加味逍遥散
[编辑]治“血虚有热,遍身瘙痒,心烦目昏,怔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少食嗜卧。”
当归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各一钱
柴胡五分 牡丹皮 甘草炙 山栀炒,各八分
右作一剂水煎服
宝鉴换肌散
[编辑]治“疠风久不愈,或眉毛脱落,鼻梁崩坏” ,其效如神。
《白花蛇、 黑花蛇》各三两,酒浸 地龙,去土
当归 细莘 白芷 天麻 蔓荆子 威灵仙 荆芥穗 菊花 苦参 紫参 沙参 木贼草 白蒺蔾炒 不灰木 甘草 天门冬去心。
“赤芍药 九节菖蒲 定风草 何首乌不犯铁” 胡麻子炒 川芎 草乌头炮,去皮脐 苍术 木𪔀子各一两
右各另为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食后酒多尤妙。
升麻汤
[编辑]治风热。身如虫行。或唇反绽裂。
升麻三分 茯苓 人参 防风 犀角镑。
羌活、 官桂各二钱。
右每服四钱,水煎,下泻青丸,方见《中风》。
加味清胃散
[编辑]治热毒在表,以此发散之。
升麻 白芷 防风 白芍药 干葛 甘草 当归 川芎䓖 羌活 麻黄 紫背浮萍
木贼草各等分。
右每服五七钱,水煎服。
透经解挛汤
[编辑]治风热筋挛骨痛
穿山甲三钱,炮 荆芥穗 红花 苏木 羌活 当归 防风 蝉蜕去土 天麻 甘草各七分 白芷一钱, 连𧄍 川芎各五分
右水酒各半煎服
秦艽地黄汤
[编辑]治“风热血燥,筋骨作痛。”
秦艽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羌活 防风 甘草 白芷 升麻 白芍药 大力子蒸。
荆芥、 蔓荆子各一钱。
右水煎服
易老祛风丸
[编辑]治疥癞风疮
黄芪 枳壳炒 防风 芍药 甘草 地骨皮 枸杞子 熟地黄 生地黄各酒拌杵膏。
右各另为末,入二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羌活当归散
[编辑]治“风毒血热,头面生疮,或赤肿,或成块,或瘾疹瘙痒,脓水淋漓。”
羌活 当归 川芎 黄连酒浸,炒 鼠黏子蒸 防风 荆芥 甘草 黄芩酒浸,炒 连𧄍 白芷 升麻各一钱
右用酒拌晒干,水煎服。
羌活白芷散
[编辑]治“风热血燥,手掌皴裂,或头面生疮,或遍身肿块,或脓水淋漓。”
羌活 白芷 软柴胡 荆芥 蔓荆子 防风 猪牙皂角 甘草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一钱
右水煎服
海藏愈风丹
[编辑]治疠病,手足麻木,眉毛脱落,遍身生疮,及疠风瘾疹,皮肤瘙痒,搔破成疮,并皆主之。
苦参一斤,取末四两, 皂角一斤,锉寸许,无灰酒浸 一宿,以水一椀,挼成汁,去查,入砂器中,文武火熬。 土花蛇一条,去肠,阴干酒浸,取净肉,晒干为末,大风 证用之。 白花蛇、 乌梢蛇各取一条,依前酒浸,取 肉为末。
右为末,入前二味和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煎《通圣散》送下,干物压之,日三服,间日浴之,汗出为度。
愚按前方果系疠风,用之必效。若肝经血热,脾经血虚,肾经虚火,脾肺气虚,遍身作痒,搔破成疮;或内热生风而眉鬓脱落;或皮肤赤晕;或搔起白屑而类疠风者,服之反成疠风矣。
苦参消石酒
[编辑]浸酒法见后
苦参、 消石、 清酒。
右三味,先与清酒,下《消石》,浸之二七日,或三七日。
“然后与苦参同入酒瓮中盛,浸之七日,渐渐服之。” 《饮法》空腹服之,一日三服,初七日中一服如半鸡子许,七日后可饮一升,任情饮之,多则为善,患去则速,风动亦多,勿使醉吐,宁渐少饮,不用多饮。赤白二风,此药至日,无有不愈,馀非难治。何以故?热为根本,故苦参能治热消石,除热消虫。赤白二虫,但闻消石气,皆变为水,能去热根本。若患赤白二风,不问年月多者,五年以外加黄消石,加酒苦参,乃至三四两,无有不愈。乃至三十年,无鼻柱肢节堕落者,但非黑虫,皆得永愈。第一忌房室、大嗔怒、大热食,禁粘食五辛生冷、大酢酪、白酒、猪鱼、鸡、犬、驴马牛羊等肉,皆为大忌,其馀不禁,此为对治,非正报也。若人顽痹不觉痛痒处者,当作大白膏药摩之,一日三四度,七日彻,或二三七日彻,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名曰“一大彻。” 顽痹即觉痒,平复如本,即止摩。若不平复,但使摩之,以瘥为限,不过两大彻,三大彻,无有不愈。针刺灸烧割劫亦不及,摩之为良,乃至身上多有疮痕生,摩之悉愈。
大白膏
[编辑]白芷 白术 前胡 吴茱萸各一升 蜀椒 细莘各三两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苦酒四升 芎䓖二升
右十味,以苦酒浸药,经一宿,取不中水猪脂十斤,铜器中煎令沸,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黄膏成,贮以瓶中,随病摩之,即愈。若遍体生疮,脓血溃坏,当作“大黑膏摩之。”
大黑膏
[编辑]乌头 芎䓖 雄黄 胡粉 木防己 木麻 黄连 雌黄 藜芦 矾石各半两 巴豆
杏仁去皮尖,各四十粒 黄蘗一钱八分 松脂 乱发各如鸡子大
右十五味,𢭏筛为末,以猪脂二斤合药,煎“乱发消尽膏成,用涂疮上,日三傅,先以盐汤洗,然后涂之,勿令妇人、小儿鸡犬见。若患人眉睫堕落不生者,服药后经一百日外,即以铁浆洳其眉睫处所,一日三度洗之,生毛则速出,一大彻眉睫如本,与不患时同也。”
浸酒法
[编辑]苦参去上黄皮,薄切曝干,𢭏令散。莫使作末。
“右秤取三十斤,取不津瓮受两斛者,瓮底钻作孔,著二三十青石子,如桃李鸡子许,丸过底孔上二三寸,然后下苦参、消石末酒,一时著瓮中,遣童子年十三四者和合调停,然后即与五六重故纸扎瓮口上泥之,莫使漏气。” 取酒服时,须孔中出酒服之,一日一服,或再服亦得,还如法密塞孔,勿漏泄。不得开瓮口取酒,酒欲尽时,开瓮取苦参滓,急绞取酒,其滓去却,其酒密处盛之,莫使漏气。服酒法一一如前,无有不愈。若患不瘥除者,皆由年多十年者,更作此药,酒至两剂,无有不愈。依法如前,虽良医治之,亦须好酒,须行忠直,不得不孝不义,患除则速矣。服药时先令服《长寿延年符》,能荡除身中五脏六腑游滞恶气皆出尽,然后服药得力,其疾速验无疑。符力亦是不可思议神力,先服药者,无有不效。又生造药入瓮中时,令童子小儿和合讫,即告符书镇药符镇在瓮腹,令药不坏,久久为好,一切神鬼不敢近之矣。
长寿延年符
先服此符,然后服药。一服之后,更不须再服。书符要六合日,勿令小儿女子、六畜、鸡犬等见之,符成不忌。
雷丸散
[编辑]雷丸 朱砂研水飞 阿魏各一两 硝石五两, 一两细研,四两酒浸用 雄黄细研水飞 雌黄细 研,各七钱半 紫石英细研水飞 犀角屑
藜芦各半两, 螌蝥、 芫青并去头足趐各二十个, 用芝麻一合同炒,芝麻熟去之,只用螌、芫二味
右为细末,取苦参五两同硝石捣碎,用生绢袋盛入瓷瓶中,用无灰酒一斗浸七日,密封。每服一中盏,温过食前调雷丸散二钱。
雷丸散
[编辑]《雷丸 雄黄研水飞 朱砂研水飞》 滑石
紫石英研 犀角屑 牛黄研,各半两 螌蝥去头 足翅 芫青各二十个,去头足翅,并用糯米炒 白蔹 阿魏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入研令匀,每服一钱,空心清酒调下。右二方,皆本《耆婆方》而增损之,传用皆效。以药有难致,拘方取足,则毕世不成矣。小有出入,亦何不可,故备列焉。
白花蛇丸
[编辑]丹阳荆上舍得疠疾。一僧疗之而愈。以数百金求。
方秘不肯传,馆宾袁生窥知,藏衲衣领中,因醉之而窃录焉,用者多效。
白花蛇 乌梢蛇并去头尾,连骨生用,各一条 漏芦半斤,洗净去苗,取四两 荆芥穗一两半 防风去苗 金银花去叶 槐花 干生地黄 苦参 蝉退用草鞋踏去土 枸杞子各二两 黄芩 黄连 山栀子 黄蘗 川芎 乌药 全蝎酢浸一日,去盐味 何首乌不可犯铁器 牛膝去芦 牛蒡子 连𧄍 细莘 白蒺蔾 威灵仙 天花粉 金毛狗脊 胡麻子炒。
蔓荆子各一两。
右共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清茶送下,空心、午后、临卧各一服。《一僧》加风藤一两,如上头面者,加香白芷,肌肉溃烂加大皂角各一两。
行药
[编辑]大黄、 白牵牛、 槟榔各一两 甘草三两
轻粉五分。
右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白蜜三匙,姜汁二匙调服,五更时进。“病势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轻者半月一次,轻者一月一次,或二十日一次,以三五遍为度。”
防风天麻丸
[编辑]治疠风癞病。此方“料是神仙所传。一年中常疗数人。初服药有呕吐者。不可怪。服药得安如故。其效如神。”
防风去芦 天麻 升麻 白附子炮 定风草 细莘去苗 川芎 人参去芦 丹参去芦
苦参《去芦》 元参去芦 紫参去芦 蔓荆子 威灵仙 穿山甲炒 何首乌另捣为末,各一两 蜈蚣一对
右为细末,与“何首乌末拌匀,每药末二两,胡麻一斤,淘净晒干,炒香熟,另碾为极细末,与药末一处拌匀,炼蜜和丸,共作九十丸” ,每服一丸,细嚼,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日三服。宜食淡白粥一百二十日,病人大忌房劳将息,慎口。
歙墨丸
[编辑]治疠风神效
歙墨烧存性, 两头尖 甘草炙 香白芷
防风去芦,各二两 川芎一两 五灵脂三两净 麝香另研 乳香另研,各三钱
“右为细末,酒糊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后细 嚼,温酒送下,茶清亦得,日进二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