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60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六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六十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
小儿肿胀门
钱乙小儿直诀〈腹胀〉
张从政儒门事亲〈小儿风水 通身浮肿〉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虚实肿胀〉
楼英医学纲目〈肿病〉
徐春甫古今医统〈湿证候 水肿不治证 腹胀 洁古论腹肿虚实 水
肿 曾氏治法 演山治法 薛氏治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肿病论 水肿〉
陈治幼幼近编〈腹胀〉
方〈塌气丸 加减肾气丸 升阳益血汤 厚肠丸 褐丸子 紫霜丸 白饼子 塌气
丸 三棱煎丸 大承气汤 五苓散 大柴胡汤 下积丸 五珍丸 分气饮 五疳保
童丸 杨氏塌气散 塌气散 三棱丸 真珠天麻丸 大茱连丸 下虫丸 沉香煎
推气丸 遇仙丹 诃梨勒丸 张氏补脾散 本事调中丸 三因肥儿丸 六神丸 胡
黄连丸 阿魏丸 又 小阿魏丸 中满分消丸 消痞丸 麻黄升麻汤 南星腹皮散
香陆胃苓丸 赤苍饮 三白散 商陆丸 濬川丸 荣卫饮子 分气饮子 大效神
功救生丹 退肿散气方 分气饮 补脾饮 塌气丸 参苓散 除湿汤〉
单方
鍼灸
医案
艺术典第四百六十卷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
[编辑]小儿肿胀门
[编辑]宋钱乙小儿直诀
[编辑]腹胀
[编辑]腹胀而闷乱喘满者,实也,用紫霜丸、白饼子。若不闷 乱喘满者,脾虚也,误下之,以致目胞、腮面、四肢浮肿, 肚腹愈胀,以“塌气丸”主之。因下而喘,脾气益虚也。脾 虚不能胜肾水,随肺气行于四肢,如水状,若侵浮于 肺,即大喘也。
〈注〉按:腹胀喘满,脾肺虚而气不归源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下脾肺气虚,而面目四肢浮肿等证者,用《金匮》加减肾气丸。况此证有因乳母脾胃宿积,饮食伤脾所致,其白饼子、紫霜丸,必形病俱实方可用。塌气丸,亦非调补之剂,宜审用之。
若肾热传于膀胱,热甚逆于脾肺,脾胃虚而不能制 肾水,流走四肢,而身面皆肿。若上胜则形于肺,故令 喘也。
〈注〉按肺主气,肾主水,前证因禀赋不足,或因大病后,或误行汗下,致脾虚不能制水而溢皮肤,肺虚不能摄气而气上逆,宜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治之。如小便不利,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肾经虚火上炎,肺热作喘者,用六味地黄丸。心火炽盛,肺热作喘者,用人参平肺散。凡此皆属肾经阴虚热证,用六味丸壮水为主。若用清热分利之药,则误矣。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编辑]小儿风水
[编辑]郾之营兵。秋家小儿病风水,诸医用银粉、粉霜之药, 小溲反涩,饮食不进,头肿如腹,四肢皆满,状若水晶。 家人乃为勉强求治于戴人。戴人曰:“此证不与壮年 同,壮年病水者,或因留饮及房室,此小儿才七岁,乃 风水证也,宜出汗。”乃置燠室,以屏帐遍遮之,不令见 火,若内火见外火,必昏愦也。使大服胃风汤而浴之, 浴讫以布单重复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肿,乃减五 分。隔一二日,乃依前治之。汗出肿减七分,乃二汗而 全减。尚未能食,以槟榔丸调之,儿已喜笑如常日矣。
通身浮肿
[编辑]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小便不利者,通小便则 愈。《内经》曰:“三焦闭塞,水道不行”,水满皮肤,身体否肿。 是风乘湿之证也。可用长流水加灯心,煎五苓散,时 时灌之,更于不透风暖处频治,汗出则肿消,肿消则 自愈。一汗减半,再汗减七八分,三汗消尽,内外兼治 故也。
明鲁伯嗣学婴童百问
[编辑]虚实肿胀
[编辑]议曰:“肿胀二证,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变, 证候多端,随轻重,察盛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本, 后正其标,斯无恙矣。有湿肿,有毒气肿,伤寒虚肿,泻 痢虚肿,气血虚肿,有疳胀、气胀、症积胀,锁肚胀、脘膈 胀、食膨胀,蛔蛔胀,虚冷积胀,以上肿胀虚积,并当下 之,各有其法。其受湿于脾胃,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 面皆肿。由食毒气伤于脾胃,冷积毒气停留于脘膈, 致虚入腹作肿。伤寒下之太蚤,乘虚入腹作肿。泻利 之人,脾气亦虚,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其气血虚肿,皆由荣卫不顺,脏腑怯弱, 壅滞三焦,流注百脉,表里俱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 浮肿,腹肚膨满。以上先调荣卫之顺,次服分气以散 之。其疳气积胀,宜先与保童兼塌气以去之,褐丸子 亦可治。其痞癖气胀症胀,宜三棱以消痞。其锁肚胀, 宜与珍珠天麻丸以通之。其上膈中脘食伤膨胀,宜 三棱塌气大茱连丸以消磨之。其蛔蛔胀,宜下虫丸 以化之。其虚冷积胀,宜沉香煎以温之。以上诸证,宜 调和胃气,消磨通利,肿胀必然平复矣。如有热者,必 以葶苈、牵牛等辈以治之,推气丸剂亦可服。有实热 胀满者,大承气汤主之。一法用五苓散吞紫霜丸,量 虚实用丸数亦妙。热轻者,大柴胡汤治之。
王肯堂曰:“按《百问》分证虽详,而偏于攻下。若无钱张《活法》、薛氏补法以主之,鲜不杀人。慎之!”
楼英医学纲目
[编辑]肿病
[编辑]肿病,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 肾水,反克脾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 皆肿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 反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 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 逆;二者肾水气上行,傍侵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徐春甫古今医统
[编辑]湿证候
[编辑]巢氏曰:“湿者,水气也。《活人书》云:‘风雨袭虚,山泽蒸气。 岂止大人中湿,小儿亦有受湿者。缘小儿入夏以来, 脾胃虚弱,腠理开疏,或因连日阴雨,或地蒸湿,小儿 坐卧于上,便受热气,脉见沉缓,身体烦痛,发热恶寒, 或多汗恶风,精神昏闷,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若久 不愈,则手足垂軃,入脏则喑哑不言。治法大要疏利’” 小水。其湿自除。不可发汗及峻攻之。
水肿不治证
[编辑]“凡水肿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 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 或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并皆不治。” 王肯堂《证治准绳》
腹胀
[编辑]腹胀由脾胃虚而气攻所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 之,用紫霜丸、白饼子。
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 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
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 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 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 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 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 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虚而气 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 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 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 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之气上行于四肢,面 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 丸,渐加丸数。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
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
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 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 收之,即顺也。”
《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丸渐渐消之。
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 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盖 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 脾即愈也。若不先补脾而便下之,则大虚矣,不可补 肺,恐生虚喘。
洁古论腹胀虚实
[编辑]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 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腮虚肿,手足冷,先服塌气丸,后 服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益黄散之类,用诸温药 养真气。
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胀而 喘急闷乱。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胀者,宜 服白饼子、大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详认大小便,如 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
《云岐》云:“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 乱者,宜泻青丸。”
东垣云:“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胃虚者,宜用六君 子汤。若喘而气短者,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补之。若 服克伐之类,而喘胀益甚者,脾肺之气复伤也,用前 汤加半夏、升麻。若既下而不喘,则邪气去而肺气宁也,不必用药。或病久小便不利,或四肢浮肿者,脾肺 之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也,用《金匮》加减肾气丸主之。” 或手足逆冷,睡而露睛,脾胃虚寒也,用六君子加炮 姜。手足不冷,睡而露睛,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若 面色青,木克土也,用六君木香柴胡。更当调治乳母 节其饮食,恐药饵过剂,复伤胃气故也。
水肿
[编辑]《演山》云:“肿胀二证,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 变,证候多端。随轻重,察盛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 本,后正其标,斯无恙矣。”
曾氏治法
[编辑]原,肿病之由,标本之疾。肾主元气,天一之水生焉;肺 主冲化,地四之金属焉。肾为本而肺为标,皆至阴以 积水。其为病也,肾者胃之关键,关键不利,枢机不转, 水乃不行,渗于脉络皮肤而为浮肿。当推究内外所 因,而为施治。儿大者,凭脉以明虚实。古方有十种论 证:“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鸭溏” 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 干为胆水,乍虚乍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 小便闭涩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然脉浮为风 为虚,沉伏为水病,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即为正 水。脾脉虚大多作脾肿,因循不治,乃成水肿。盖脾属 土,喜燥而恶湿,常感湿气,湿喜伤脾,血化为水,土败 不能制水,则停蓄不行,留滞皮肤,故作浮肿。初得病 时,见眼泡,早晨浮突,至午后稍消,以羌活散疏解,次 醒脾汤主之,及间投南星腹皮散。其脾冷困则燥,以 草果、缩砂之类。然此证夏与秋冬,治之颇易,惟春不 然。盖四时之水,无如春水泛溢,兼肝木旺而脾土受 克,不能受水,所以难疗。进退不常,须徐徐调理取效。 若脾热而困,又有热药燥之,虽火能生土,亦可胜水, 奈何燥之太过,土不敌火,则热愈甚而不食,发热烦 渴。医者又进之以燥剂,由此而面目转浮,致脾败而 手足背皆肿。盖手足背与脐凸,即脾之外候,有未经 发表,遽用下药以泻之,则一泻而肿消,乃曰“得泻之 力”,殊“不知脾愈泻而愈虚,不逾旬月,其肿如初。”此世 人即知泻肿为最,而不求其十补勿一泻之论。法当 随四时用药解表,通利小便。春以七宝散加麻黄、桂 枝、赤茯苓,水姜、葱煎服;夏以五苓散加麻黄、车前子、 薏苡仁;秋以清肺饮加羌活、细辛、商陆;冬以冲和饮 加白术、生川乌、赤小豆。以上三药,并用水姜、葱煎,次 投滋润救脾导水汤剂渗泄之,乃为良法。更以商陆 胃苓丸、赤苍饮顿服,自然获安。盖《内经》云:“开鬼门,洁 净府,平治权衡,以平为期。”此之谓也。
有初中便觉痰嗽气喘,小水不通,正属肺肾所主,先 服解表散,次以三白散为治。馀证轻者,投商陆丸。故 《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涌吐之义也;下者引而竭 之”,即渗泻之义也。凡得此病,非一朝一夕之故,不可 以孟浪之药,求其速效,以致虚脱。如愈后再感外风, 满面虚浮,用排风汤和解,仍服前救脾汤剂,免致反 覆饮食之忌,惟盐酱虀酢湿面,皆味咸能溢水者,并 其他生冷毒物,亦宜戒之。重则半载,轻则三月,须脾 胃平复,肿消气实,然后于饮食中旋以烧盐少投,则 其疾自不再作。故《刘氏》曰:“治肿非易,补养尤难。”所忌 者,切须详审。有经久不消者,下濬川丸即效。
演山治法
[编辑]受湿肿。脚手面目虚浮。
食毒气肿。腹肚肾蛊胀急。
伤寒虚气入腹肿。
泻痢虚气入腹肿。
此四种,所患病不相同,皆由虚而得之。“受湿”,谓脾胃 受湿,冷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食毒气”,由脾 胃伤之,冷积毒气,停留胃脘,致虚入腹作肿。“伤寒”,由 下之太早,乘虚入腹作肿。泻痢之久,脾气亦虚,是以 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先服四 味理中,干姜减半,加白术、桑白皮同煎。伤寒虚肿加 枳实,作喘加淡豆豉。泻痢。虚肿服正气调胃。胃气既 壮,以“救生丹”利之,其肿即退。再调补脏腑,用观音散 即平复矣。
气虚肿亦名“气蛊。”
血虚肿。亦名“血蛊。”
荣卫俱虚肿,亦名“气血蛊。”
小儿所患肿胀一门,最为要急,前人少有究竟。然肿 胀之作,皆由荣卫不顺,脏腑怯弱,壅滞三焦,流注百 脉,表里俱虚,邪正相乱,所以致受。四大浮盛,腹肚膨 满。多由食毒得之,饮食得之,症伤得之,饥饱得之,积 久不化,故成斯病。病由虚得,或则妄为通下,因虚致 虚,根不得去,疾加已甚,是为坏证危候。智者怯而为 辞。庸者暴以攻击。二医不同。诚属难治。“智者商之,良 者审之。疑者塌之。”〈疑其病甚不可利只与塌其气〉明者调之。〈正荣卫也〉先 调荣卫之顺。次服“分气饮子以散其滞。”斯病去矣。
===薛氏治法===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 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 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胕肿腹大,上为喘 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 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糓之海,因虚而 不能传化,肾水泛滥,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 “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肿也。其状 目泡,上下微起,肢体重著,喘嗽怔忡,股间清冷,小便 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有受湿气 者,由脾胃之气敦阜,四肢头面皆肿也。食毒者,脾伤 积毒,停留于胃也。伤寒下早者,邪气乘虚而入也。泻 利后者,脾气虚也。皆宜先调胃气,次“可治肿。其患七 胀,皆由血气不足,脏腑怯弱,表里俱虚,邪正相乱,以 致四肢浮肿,腹肚膨满,亦当先调荣卫,分别阴阳,治 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凡有热者,水气在表也,可汗 之。身无热者,水气在里也,宜下之。腰已下肿,宜利小 便。腰已上肿,宜发汗,此仲景之法也。若遍身肿,烦渴, 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属阳水。遍身肿,不渴,大便溏 泻,小便清利,此属阴水。”阳水兼阳证者,脉必浮数;阴 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宜用“二陈加升提 之药。如腹胀,少加木香调之。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朝 用四物汤加参术,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急暮宽,属阳 虚,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暮皆急,阴阳 俱虚”也,用八珍汤主之。真阳虚者,朝用八味地黄丸, 夕用补中益气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手足并冷, 饮食难化,或大便泄泻,呼吸气冷,此真阳衰败,脾肺 肾虚寒,不能司摄而水泛行也,急用加减肾气丸,否 则不治。惟调补脾土,多有生者。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编辑]肿病论
[编辑]小儿肿病有二:一者气肿,因脾胃虚而气攻腹,腹胀 误行转药下之,致虚气上附于肺,行入四肢,面目而 作肿也。疳气亦然。二者水肿,因上焦烦渴,饮水无度, 脾胃虚而不能约制其水,肾反乘脾土,随水行上附 于肺,主皮肤。脾主四肢,故水流走于四肢皮肤而作 肿也。甚则肾水浸浮于肺,则生大喘,为难治也。
水肿
[编辑]水肿之证,脾土受亏,不能制水,肾水泛溢,浸渍脾土, 水渗皮肤,肌肉发肿。面肿曰风,脚肿曰水。手按成窟, 举手即满。唇黑伤肝,心平伤心;脐突伤脾,足平伤肾, 背平伤肺。水气身热,在表可汗;水气身凉,在里可下。 通利小便,顺气和脾。证虽可下,不可峻攻。肚上青筋, 腹满滑泄,名为“蛊胀。”肿先起腹,后散四肢,顺候可下, 先肿四肢,后归肚腹,逆候难医。男足肿上,女足肿下, 肉硬掌平,即不可治。秋春颇易,冬夏难治。重者半载, 轻者三月。治肿非易,补养尤难。腰以下肿,当利二便。 腰以上肿,须当发汗。
陈治幼幼近编
[编辑]腹胀
[编辑]小儿腹胀,有虚有实,小便不利,闷乱喘急者,此邪气 之实也,宜“分气饮、塌气丸。”小便自利不喘,面目四肢 浮肿者,此正气之虚也,或疟痢经久,或饮食伤脾,虚 气妄行,并宜“补脾饮,或理中汤加草果、砂仁、卜子。”
方
[编辑]塌气丸〈钱乙小儿直诀〉
[编辑]治小儿虚胀
胡椒一两, 蝎尾半两。
右为末,面糊为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陈来饮下。一加木香一钱,一加莱菔子半两。
薛己曰:“二味惟钱氏洁古用之,后有牵牛者须慎。”
加减肾气丸〈金匮〉
[编辑]治脾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者。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治失其宜,元气复伤而变者,非此药不救。
白茯苓三两 附子炮,五钱 川牛膝 肉桂 泽泻 车前 山萸 山药 丹皮各一两
熟地黄四两,掐碎,酒拌杵膏。
右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杵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汤下。
升阳益血汤〈兰室秘藏下同〉
[编辑]二月间,有一小儿未满一百日,病腹胀,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色。宜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
蝎梢二分, 神麹末、 升麻各三分, 当归
厚朴各一钱, 桃仁十个。
右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柤,食远热服。
厚肠丸
[编辑]治小儿失乳,以食饲之,未有食,肠不能克化,或生腹胀,四肢瘦弱,或痢色无常。
厚朴、 青皮各二分, 橘红、 半夏、 苍术人参各三分, 枳实、 麦芽、 神麹各五分。
右为极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忌饱食。
褐丸子〈婴童百问下同〉
[编辑]治小儿疳积肿胀
萝卜子一两,微炒,研 陈皮 青皮 槟榔
五灵脂 蓬莪术面裹煨, 赤茯苓各半两
黑牵牛取净末,半生半炒 木香各二钱半。
右为末,面糊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苏叶泡汤送下。
紫霜丸
[编辑]治“变蒸发热不解,并伤寒温壮,汗后不歇,胸中有痰癖,乳哺不进,乳则吐𠯟,先寒后热者。” 又治食积,乳哺失节,宿滞不化,或因食而发痫,大便酸臭,并宜服之。
代赭石煅,醋淬七次 赤石脂同上制,各一钱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巴豆三十枚,去皮膜心油
先将杏仁、巴霜入乳钵“内细研如膏,却入代赭、石脂末研匀,以汤浸蒸饼为丸,如粟米大。一岁服五丸,米饮吞下,一二百日内儿三丸,乳汁下。更宜量其虚实加减,微利为度。” 此药兼治惊痰诸疾,虽下不致虚人。
白饼子
[编辑]治小儿夹食伤寒,其证发热呕吐,亦有肚疼者嗳气,辨得分晓,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却用平和药发散调治,如《惺惺散》、加减参苏散皆可服,却不可服冷药。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钱, 轻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细。
右三味,捣罗为末,入巴豆霜,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馀药末令匀,糯米饮丸如菉豆大,量小儿壮瘦虚实用药,“三岁已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苏汤空心下。忌热物。若三五岁儿壮实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为度。”
塌气丸
[编辑]治小儿疳气,腹胀喘急,并面目浮肿。
丁香、 胡椒各一钱, 萝卜子、 《生白牵牛》各三钱。
右为末,面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
三棱煎丸
[编辑]治婴孩食伤生冷甜腻毒热等物,脾胃积滞,久不克化,令儿腹热脚冷,痞癖寒热,及疗瘕,中脘不和膨胀,上膈气壅,心腹不得宣通,所以作疾。此药温凉,但是诸积滞食不化,并宜与服
京三棱 蓬术各半两煮 芫花二钱半,醋炒 川当归 𪔀甲醋炙,各半两 巴豆二十一粒 淡豉二钱 杏仁去皮尖炒,三钱
右“将三棱、蓬术、芫花、𪔀甲醋煮令干,炒锉碎为细末,次入当归末,又入杏仁、巴豆、淡豆豉和匀,水煮白面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大小加减服之。”
大承气汤
[编辑]治刚痓。胸满内实。口噤咬牙。大热发渴。大便涩
大黄, 芒硝各半两, 厚朴一两, 枳实二枚
右锉散,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五苓散
[编辑]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 又治霍乱吐利,躁渴饮水不彻。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术、 茯苓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汗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术末少许。”
如发虚,加绵黄芪、人参末少许。
大柴胡汤
[编辑]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往来寒热,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谵语,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钱 黄芩 赤芍三钱 枳实炒,各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切焙,一钱半
右锉散,姜枣煎,加减服之。
欲下加大黄半两
下积丸
[编辑]治“乳食伤积。心腹胀满。气粗壮热。或泻或呕。”
丁香 砂仁各二十粒 史君五个 乌梅三个 巴豆三粒,不去油
右为末,烂饭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陈皮汤下。
===五珍丸===
治酒食积通用
青皮 干姜烧存性 蓬术 五灵脂各一两 巴豆肉去半油,一钱
右为末,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下。”
分气饮
[编辑]治小儿肿胀,喘急而气短。
桔梗、 赤茯苓、 陈皮、 桑白皮、 大腹皮。
枳壳、炒 半夏麹、 白苏子、微炒 紫苏梗。
炙草各二钱。 草菓仁一钱。
右锉散,每服一钱半,姜枣煎服。
五疳保童丸
[编辑]治五种疳疾
生五倍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苦练根皮 芦荟 熊胆研 黄连去毛 龙胆草生用。
干蟾酥炙,去骨皮 麝香另研 芜荑取仁
《蝉退去土》,各等分。
右为末,粟米糊丸麻子大,一岁儿二十丸,饭饮下二三服。
杨氏塌气散
[编辑]治小儿腹胀气喘,体肿面浮。
青皮去穰巴豆二十一粒,炒黄色,去巴豆用。
炙甘草各半两 黑牵牛二钱半,半生半炒
肉豆蔻二三个,煨香 陈皮一合,炒
右末,半钱,米饮调下,加槟榔一个。
塌气散
[编辑]治小儿腹胀气粗,并疳疾相攻,面目浮肿。
青皮五钱,巴豆三十粒,同炒豆黄色,去巴豆,用 木香一钱。
右为末,三岁,半钱,米汤下,食前连进即效。
三棱丸
[编辑]治“小儿停积,腹肠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三棱 木香 神麹 陈皮 半夏姜制,各一两 丁香 肉桂各五钱。
右为末,麹和丸,如“粟米大。每二十丸,乳食后温生姜汤下。”
真珠天麻丸
[编辑]治急惊风,请量用之,以通为度。此方仍治吊肠、锁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南星炮 天麻 白附炮,各二钱半 腻粉半钱 巴霜一字 全蝎 芜荑炒 滑石各二钱半
右为末,煮面糊丸如麻子大,一岁每服五丸,二岁十丸,大小加减,薄荷汤点茶清送下。
大茱连丸
[编辑]治“小儿饮食过度,胸膈膨胀,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情思少乐,大则作喘,饮食不化,作渴烦躁,坐卧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疼痛。”
莪术 京三棱各二钱半,醋煮 干姜炮 陈皮 木香 丁香各三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膜心油 绿细小茱萸二钱
右为末,醋和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枣子,生姜汤下。
一方有青皮
下虫丸
[编辑]治疳蛔诸虫
苦楝根皮酒浸,焙 绿色贯众 木香 芜荑焙 桃仁去皮焙 槟榔各二两 鹤虱炒 轻粉各钱 半 干虾䗫炙,三钱 史君子五十个,煨取肉
右为末,飞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
内加当归、川黄连各二钱半,治积疳兼疳劳之证。
沉香煎
[编辑]治脾气冷积
乳香 沉香 丁香 百草霜 木香各一钱 肉豆蔻一个,煨 杏仁 巴豆各十四粒,出油如霜
右为末,酒煮蜡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姜汤送下。患肚痛不止者,服之效,常服以通为度。
推气丸
[编辑]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大便秘涩。”
大黄 陈皮 槟榔 枳实炒,去穰 黄芩
黑牵牛各等分,生用。
右为细末,炼蜜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温水下,量虚实加减。
遇仙丹
[编辑]治诸虫取诸积
牵牛三觔 《大腹子》二觔 大黄 雷丸各四两, 锡灰炙干为末 青木香 鹤虱 干漆各二两 皂角四条
右后三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牵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锡灰,四用大黄,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剂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姜汤熟水送。
下
此药专治男子妇人虫积气块,五荣七伤,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黄水肿,十般气,十一般恶虫,又进饮食,除病悦颜色,不与他药相反。四季可服细末三四钱,量大小加减。服时不吃晚饭,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内虫积及米粒尽,方可洗面,温粥补之。伤寒孕妇不可服。
王肯堂曰:“东垣治胀,不犯上下二焦,用《素问》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法。实者分气消积,虚者升阳滋血。治者当师其意而活用之,胜前所用排击诸方远矣。”
诃梨勒丸〈证治准绳下同〉
[编辑]诃梨勒煨用皮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黄熟 陈橘皮汤浸焙各半两 干姜炮裂 炙草
木香、 白术、 人参各一分。
右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张氏补脾散
[编辑]治“脾胃亏损,腹胁虚胀,乳食不进,困倦无力。”
诃子肉 人参各七钱 白术 木香 桔梗 白茯苓 藿香叶 陈皮 黄芪炒,各五钱 甘草炙,二钱五分
右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本事调中丸
[编辑]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干姜、 橘红、 白术, 茯苓, 木香, 砂仁。
官桂 良姜各等分。
右细末,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三因肥儿丸
[编辑]治小儿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黄连 神曲各一两, 麦芽炒,半两 木香二钱 槟榔三个 《史君子、 肉豆蔻》面裹煨,各半两
右为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量儿加减,熟水吞下。
六神丸
[编辑]治如前证
丁香、 青木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钱。 诃子煨去核,半两。 史君子、 芦荟研,各一两
右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食前下。
胡黄连丸
[编辑]治小儿疳病或腹大
真阿魏一两五钱,去肉积。 胡黄连去果积。
“神麹”去食积 黄连各二钱,去热积 麝四釐。
右为末,每服十二粒,白术汤下。
阿魏丸
[编辑]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腹痛,小便白浊。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 黄连炒、 连𧄍各半两, 碱研粉,三钱 山樝 半夏皂角水浸,各一两
右为末,炒神麹和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
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樝。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
[编辑]阿魏一两 黄连酒煮,六两
右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汤浸蒸饼丸。“如元气不足,加人参。”
小阿魏丸
[编辑]山樝肉三两, 碱三钱, 《半夏》一两。
右为末,阿魏半两,酢浸和丸,白汤下。
中满分消丸
[编辑]黄连、 枳实、 厚朴各五钱, 干姜、 姜黄
猪苓、 砂仁、 泽泻、 茯苓各三分, 陈皮
白术、 甘草各一分, 半夏四分, 黄芩一两二钱。
右为细末,蒸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消痞丸
[编辑]快利之剂
黄连半两, 枳实、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三钱, 厚朴七分, 干姜四分, 橘皮一钱, 姜黄五分。
右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随乳下。
麻黄升麻汤
[编辑]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麻黄二分, 桂皮 杏仁 吴茱萸 草豆蔻 厚朴 曲末 羌活 白茯苓 升麻根 苍术泽泻 猪苓 陈皮 黄蘗各一分, 柴胡根 白术 青皮 黄连各五分
右㕮咀,作一服,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渣,食前热服。
南星腹皮散
[编辑]主肿疾欲愈未愈之间。脾胃虚慢。气促痰喘。腹胀胸满。饮食减。精神困。小便不利。面色痿黄。
南星制,一两 大腹皮洗焙 姜皮、 陈皮、 青皮 桑白皮锉炒 甘草 扁豆炒去壳,各半两
右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香陆胃苓丸
[编辑]治肿疾日久不愈,此药大能实脾导水,多服取效。
丁香 商陆 赤小豆 陈皮 炙草各二两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滤干,锉片,炒微黄色” 泽泻各二两半 赤茯 猪苓 白术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厚朴“用生姜汁炙令香熟”,二两
右除丁香、肉桂不过火,馀药锉焙,同二味为末,用面微炒,水浸透,煮和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七丸,空心温汤下。儿小者丸作“粟壳大” ,吞服之。粒数引子,并如前法。
赤苍饮
[编辑]主脾胃因虚受湿,面貌浮黄,或遍身作肿,饮食减少,气不升降,小便赤色,肚膨胀,咳嗽有痰及肿,常服神效。加草果仁炮过,水姜枣煎投。
赤茯苓 苍术泔浸一宿,滤干锉炒,各一两半 枳壳制,一两 藿香和根 半夏汤煮透,锉,焙干 净香附 紫苏和梗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香熟 陈皮去白,各〈七钱半〉 炙草,一两二钱。
右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
三白散
[编辑]解初中肿疾,四肢肤囊浮胀,大小便不利,皆由膀胱蕴热,风湿相乘。
白牵牛半生半炒,杵碎 桑白皮锉炒 白术 木通去皮节 陈皮 甘草各半两
右碎,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服。
商陆丸
[编辑]治水肿小便不通。勿拘远近。
商陆一两。 净黄连半两。
右焙为末,姜汁煮面和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用温紫苏熟水空心下,或温葱汤。
濬川丸
[编辑]治“水肿及单腹胀,气促食减,遍身面浮。”
《大》。 芫花醋炒 沉香 檀香 木香 槟榔 蓬莪术 大腹皮洗焙干 桑白皮锉炒,各半两 黑白牵牛末,一两 巴豆“去壳膜心存油”,三十五粒
右除牵牛末、巴豆外,前九味内有沉香、檀香、木香、槟榔不过火,馀五味焙干,同沉香等为末,就加牵牛末和匀,巴豆碎切,在乳钵内极细杵,入前药末,同再研匀,水煮面和丸麻仁大,每服十七丸,浓煎葱汤候温,五更初空心下。去水未尽,停一日,减用十三丸,次减作九丸,再减至七丸,汤使下,法如前,证退即止,仍投“南星腹皮散。”
如单腹肿,甚能饮食气壮者,加甘遂末同丸取效。仍忌有甘草药饵相反。
荣卫饮子
[编辑]调补。婴孩气血俱虚,荣卫不顺,四肢头面手足俱浮肿,以致喘急者,并宜服之。
川当归、 熟干地黄净洗 人参 白茯苓。
川芎 白术 炙草 白芍 枳壳炒,别制
黄芪。蜜炙 陈皮。
右件等分,㕮咀,每服二钱匕,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通口,不拘时候。《议》曰:“荣者血温,流行于脉;卫者气顺,调和于络。是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安,循环无止,自幼至长,不离呼吸,无少滞碍,其脉方调,其气乃顺,呼吸之间,脉不应息,气有违滞,流注经络,隐伏脏腑,百病皆由兹始。此方最良,虽儿幼小,并可与” 服,以壮其根,使血荣气卫,顺且和矣。腑寒脏虚,温且壮矣。盈亏自然而平,怯弱自然而正,阴阳调匀,气脉充实,何病之有。
分气饮子
[编辑]调理小儿肿胀作喘。气短促急。坐卧不任。四体浮肿。饮食呕逆。神困喜睡。
五味子 桔梗 白茯苓 甘草炙 陈橘皮 桑皮 草果肉 大腹皮 白术 枳壳炒。
川当归。 紫苏。 苏子。 半夏。麹。
右等分,㕮咀,每服二大钱匕,水一小盏,生姜二小片,枣子半个,煎至半盏,去渣通口,不拘时候,兼“《八味理》中丸” 煎服。
议曰:“清浊无混,邪正不干,上焦得之清凉,下部受之温暖,气滞则少升降,血虚则多流注,虽是乳子,呼吸一息,其脉之至,徐徐应指,不违其数者,亦同大人流行,但随小大受之短浅而已,若亦留滞,其”
“脉迟数,即太过不及,而病生焉。善疗治者,郁则分之,逆则顺之,停则利之,滞则降之。” 调理之法,先宜顺气。大抵婴孩气顺则易治,此方分气,与《分水糓》之分者不同,明者察之。
大效神功救生丹
[编辑]治小儿气虚喘急,四肢浮肿,肚腹胀急,冲满胁肋,乍热乍寒,或泻或秘。皆因久停虚积,荣卫不顺,宜用推去其恶毒之气。
雄黄另研, 朱砂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干姜二钱。
右件用米醋一盏,以巴姜就煮令干,去姜不用,将巴豆出油,和雄朱研匀,雪糕丸如麻子大,每一岁三丸,并用酒浸赤芍药,以少许送下。
退肿散气方
[编辑]赤小豆、 陈皮、 萝卜子、 炙甘草各半两
木香炮,七分
右为粗末,姜枣煎服,大小加减。
分气饮〈幼幼近编下同〉
[编辑]治肚腹膨胀。喘急烦闷。
桔梗 茯苓 陈皮 桑皮 大腹皮 枳壳 草果 萝卜子 苏子 苍术 厚朴 木通 半夏 木香
“小便不利。” 加泽泻。
伤食。加“神麹麦芽、砂仁。”
补脾饮
[编辑]治脾虚肚腹膨胀,四肢面目浮肿。
人参 白术 半夏麹 萝卜子 茯苓 砂仁 木香 陈皮 苍术 神曲 车前子 大腹皮。
塌气丸
[编辑]萝卜子、 木香、 陈皮, 莪术、 五灵脂、 牵牛、 神麹。
打面糊为丸。一岁十丸。
参苓散〈幼幼类集下同〉
[编辑]治“小儿受温,身痛,面浮,发热恶风,多汗作呕,小便不利。”
人参 白术 猪苓 泽泻 干姜炮,各一钱 赤茯苓 木通各二钱
右咀,入灯心十茎,车前一撮,水煎,食前服。
除湿汤
[编辑]治小儿寒温所伤,手足软弱,吐泻不能抬举疼痛。
人参 白术 苍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厚朴姜炒 藿香 大腹皮洗 甘草炙,各等分
右咀,水煎,不拘时服。
单方
[编辑]治小儿下痢,腹大且坚,以故衣带垢者,切一升,水三 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方下同〉
又方腹上摩衣中白鱼,亦治阴肿。
治少小腹胀满,“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之。”
又方“车毂中脂,和轮下土如弹丸”,吞之立愈。
小儿腹胀,用萝卜子、紫苏梗、陈皮、干姜各等分,甘草 减半,食减者加白术煎服。〈平治会萃〉
《黄瘦腹胀》:“干鸡粪一两,丁香末一钱,蒸饼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米汤下。”〈儒门事亲〉
小儿腹胀,半夏末少许,酒和丸粟米大。每服二丸,姜 汤下,不瘥加之。或以火炮研末,姜汁调,贴脐亦佳。〈子母 秘录下同〉
小儿烦满欲死:鸡子壳烧灰,酒服方寸匕。
小儿腹胀:韭根𢭏汁和猪脂煎服一合,间日一服,即 愈。
小儿腹胀,或腹皮青色,不速治,须臾死。胡粉、盐熬色 变,以摩腹上。
小儿浮肿:天罗灯草、葱白等分,煎浓汁服,并洗之。〈普济 方下同〉
用丝瓜、灯草、葱白等分,煎浓汁服,并洗之。
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 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小儿虚肿,头面阴囊俱浮:用史君子一两去壳,蜜五 钱,炙为末,每食后米汤服一钱。〈简便方〉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黑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井 华水和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子煎汤下。〈圣济总录〉 小儿疳利肚胀:用鸡子一个,开孔,入巴豆一粒、轻粉 一钱,用纸五十重裹,于饭上蒸三度,放冷去壳,研入 麝香少许,糊丸米粒大。食后温汤下二丸至三丸。〈经验 方〉
退肿散气用白术炒、木香、炮、甘草炙、茴香、炮、青皮各 半两,巴豆三十粒去膜,同青皮炒,去巴豆不用,共为 末,米饮调下。〈证治准绳下同〉
又用“钱氏益黄散”加木香,去丁香,加萝卜子,去诃子, 为末。大小加减,米饮调下小儿伤乳腹胀,烦闷欲睡,大麦面生用,水调一钱服, 白面微炒亦可。〈卫生总微下同〉 小儿伤乳腹胀,烦闷欲睡:烧鼠二枚为末,日服二钱, 汤下。
鍼灸
[编辑]《古今医统》曰:“小儿水肿腹大,灸脐上一寸三壮,大分 水穴。”
医案
[编辑]丹溪曰:“白文举儿五岁,身面皆肿,尿多,用炒山栀、炒 桑皮各一钱,黄芩二钱半,白术、苏梗各一钱半,㕮咀, 作三帖,水一盏半,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保婴金镜录》曰:“一小儿发热吐泻,腹胀不乳,其纹如 流珠,此脾胃气伤,先用香砂助胃膏,后用六君子汤 全愈。”
一小儿寒热作呕,饮食不入,按其腹乃哭,脉纹如长 珠,此饮食停滞也,先用“大安丸”,吐泻宿滞遂安。但唇 目抽动,大便稀黄,此病邪去而虚热所迫也,用六君 子汤加钓藤钩而愈。
一小儿胸腹膨胀,发热烦闷,脉纹如环珠,以手按腹 即哭,此属脾胃虚而饮食停滞也,先用“保和丸”一服, 前证如失,更加烦渴,按其腹不哭矣,此宿食去而脾 胃复伤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治之顿瘳。
一小儿不时干呕,乳食不进,肚腹膨胀,其形如来蛇, 此脾胃虚而成疳也,用四味肥儿丸治疳,佐以四君 加芜荑健中而痊。后伤食吐泻完糓,形气甚困,四肢 微搐,视其纹如去蛇。余曰:“且不用药。”次日吐止,但搐 而泻青黄,此脾土虚而肝木胜也,用六君子加钓藤 钩而瘥。
一小儿四肢消瘦,肚腹胀大,行步不能,状如蜘蛛,颇 能饮食,作渴发热,去后臭秽,此脾脏伤也,以十全丹 数服渐愈,又用异功散、肥儿丸调理肢体如常。 一小儿停食发热,服芩连、三棱、厚朴等剂,饮食日少, 胸腹膨胀,其纹透至指甲,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钓 藤钩,温补脾气,制肝木,数剂渐效;又用六君子汤加 炮姜治之而安。其间泛用金石脑麝祛逐之剂。变惊 而殁者。不能枚举。惜哉。
一小儿八岁,腹肿胀,脐凸出,大便下血,粪亦似痢,小 水短少,面目皆黄,两腮兼赤,此食积伤脾,又兼肝木 所侮脾土,盖脾病则肺气虚,而不能生肾水矣,故有 是证。当先消导其积滞,遂用越鞠丸末加三棱、蓬术 三钱,以淡姜汤调和,入酒二匙服之,腹中鸣动,二便 顿利;再服二钱,腹脐顿消;却用《大安丸》末二钱,腹脐 全消,便血亦止,自进薄粥杯许,腹中顿痞,恶心,吐痰 不出,此脾虚不能腐化而成痰滞也,用六君子末二 钱,以姜汤和服,调补胃气,饮食渐进。但日晡热倦,腹 中觉胀,此脾虚故阴分而作,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 复伤食,发热腹胀,小便下血,保和丸四服而愈。 一小儿伤食腹胀,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 饮食已消,热赤未退,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各二分, 升补胃气,四剂而愈。
一小儿禀父肾热,小便赤涩,服五苓散之类,后患停 食,服克伐之药,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渐至气喘。 此误行渗利,脾肺气虚不能摄水而患肿,脾肾虚寒 不能制水而气喘,用六味丸加牛膝、车前,及补中益 气汤而愈。
一小儿数岁,每停食辄服峻厉之药,后肚腹膨胀,呕 吐泄泻。先用六君子汤,诸证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 而安。
一小儿肚腹胀,饮食即泻,手足逆冷,此脾气虚寒也, 先用“人参理中丸”,后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 食,腹胀兼痛,或用下剂,痛虽止而胀益甚,更加气喘, 此脾益伤而肺益虚也,用六君子汤加桔梗,调补而 愈。
一小儿腹胀恶食,发热恶心,殊类外感。余曰:“此饮食 所伤,脾肺虚热也。”用保和丸一服,诸证顿退,但腹仍 胀,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伤食腹胀,服克伐之剂,小便涩滞;又服五苓 散之类,饮食渐减,小便不通,四肢顿肿。余朝用《金匮》 加减肾气丸,夕用异功散而愈一小儿腹胀,面赤痰喘,大便秘,壮热饮冷,此形病俱 实,用紫霜丸一服,诸证益甚,面色顿白,饮汤不绝。余 以为邪气退而真气复伤,故面白而喜汤,用白术散 大剂煎汤,令恣饮,良久而睡。翼日顿安。
一小儿腹胀,大便青白,腹左一块,面色痿黄,齿龈赤 烂,食少滞颐,余用异功散调补中气为主,佐以大芜 荑汤,清疳治热,月馀诸证稍愈。仍用异功散及蚵蟆 丸,外贴阿魏膏,两日块消,左胁微痛,用四君子汤、九 味芦荟丸而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