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第09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坤舆典 第九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十八卷
方舆汇编 坤舆典 第九十九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九十八卷目录

 舆图部汇考五十六

  元二元史地理志二

坤舆典第九十八卷

舆图部汇考五十六

[编辑]

元二

[编辑]

按元史地理志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统和宁路总管府

[编辑]

和宁路。上。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 城。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郡,建都于此。初立元昌路, 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都焉。

太宗乙未年,城和林,作万安宫。丁酉,治迦坚茶寒殿,在和林北七十馀里。戊戌,营图苏胡迎驾殿,去和林城三十馀里。

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 后分都元帅府于金山之南,和林止设宣慰司。至元 二十六年,诸王叛兵侵轶和林宣慰司,怯伯等乘隙 叛去。二十七年,立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淇阳王月赤察儿为右丞 相,太傅荅剌罕为左丞相,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 置和林总管府。至大二年,改行中书省为行尚书省。 四年,罢尚书省,复为行中书省。皇庆元年,复改岭北 等处行中书省,并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宁路总管 府。

至元二十年,令西京宣慰司送牛一千赴和林屯田。二十二年,并和林屯田入五条河。三十年,命戍和林汉军四百留百人,馀令耕屯杭海。元贞元年,于六卫汉军内拨一千人,赴称海屯田。北方立站帖里千、木怜、纳怜等一百一十九处。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 徒存其名而无城邑者,不在此数。”

本省计站一百二十处

辽阳路。上。唐以前为高句骊及渤海大氏所有。梁 贞明中,阿保机以辽阳故城为东平郡。后唐升为南 京。石晋改为东京。金置辽阳府,领辽阳、鹤野二县。后 复改为东京,宜风、澄、复、盖、沈、贵德州、广宁府、来远军 并属焉。元初,废贵德、澄、复州、来远军,以广宁府、婆娑 府、懿州、盖州作四路,直隶省。至元六年,置东京总管 府,降广宁为散府隶之。十五年,割广宁仍自行路事 直隶省。十七年,又以婆娑府、懿州、盖州来属。二十四 年,始立行省。二十五年,改东京为辽阳路,后废婆娑 府为巡检司。户三千七百八,口万三千二百三十一。

壬子年抄籍数

领县一,州二。

县一:

辽阳。下。倚郭。至元六年,以鹤野县、警巡院入焉。

州二:

盖州。下。初为盖州路。至元六年,并为东京支郡,并 熊岳、阳池二县入建安县。八年,又并建安县入本州。 懿州。下。初为懿州路。至元六年,为东京支郡,所领 豪州及同昌、灵山二县,省入顺安县入本州。

广宁府路。下。金为广宁府。元封孛鲁古歹为广宁 王。旧立广宁行帅府事。后以地远,迁治临潢,立总管 府。至元六年,以户口单寡,降为东京路总管府属郡。 十五年,复分为路,行总管府事。

有医巫闾山,为北镇,在府城西北二十里。至顺钱粮户数四千五百九十五。

领县二:

闾阳。下。初立千户所。至元十五年,以户口繁伙,复立行千户所。后复为闾阳县。

望平。至元六年,省锺秀县入焉。十五年,为望平军民千户所。今复为县。

肇州按《哈剌八都鲁传》,至元三十年,世祖谓哈剌 八都鲁曰:“乃颜故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吾今立城, 而以元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 曰肇州,汝往为宣慰使。”既至,定市里,安民居,得鱼九 尾,皆千斤,来献。又《成宗纪》:元贞元年,立肇州屯田万 户府,以辽阳行省左丞阿散领其事。而《大一统志》与 《经世大典》皆不载此州,不知其所属、所领之详。今以 广宁为乃颜分地,故附注于广宁府之下。乃颜,孛鲁 古歹之孙也。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大宁路,上。本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贞观中,奚酋 可度内附,乃置饶乐郡。辽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 初为北京路总管府,领兴中府及义、瑞、兴、高、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 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 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二十五年,改为武平 路,后复为“大宁。”户四万六千六百,口十四万八千一 百九十三。

壬子年数

领司一,县七,州九。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改置录事司。

县七:

大定。下。中统二年,省长兴入焉。

龙山。下。初属大定府。至元四年,属利州。后复来属。

冨庶。下。至元三年,省入兴中州。后复置。和众。下。

金源下

惠和下

武平下

州九:

义州。下。

兴中州。下。元初,因旧为兴中府,后省。至元七年,又 降府为州。

瑞州。下。至元二十三年,伯颜奏准“以唆都哈䚟等 拘收户计种田,立屯于瑞州之西,拨频海荒闲地及 时开耕,设打捕屯田总管府,仍以唆都哈䚟等为屯 田官。”

高州。下。

锦州。下。

利州。下。

惠州。下。

川州。下。

建州。下。

东宁路,本高句骊平壤城,亦曰长安城。汉灭朝鲜, 置乐浪、元菟郡,此乐浪地也。晋义熙后,其王高琏始 居平壤城。唐征高丽,拔平壤,其国东徙,在鸭绿水之 东南千馀里,非平壤之旧。至王建,以平壤为西京。元 至元六年,李延龄、崔垣、元元烈等以府州县镇六十 城来归。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十三年,升东宁路总 管府,设录事司。割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隶婆娑府。 本路领司一。馀城堙废不设司存。今姑存旧名。

录事司

土山县

中和县

铁化镇

都护府,自唐之季,地入高丽,置府州县镇六十馀 城,此为都护府,虽仍唐旧名,而无都护府之实。至元 六年,李延龄等以其地来归。后城治废毁,仅存其名, 属东宁路。

定远府。

郭州。

抚州:

黄州,“领安岳、三和、龙冈、咸从、江西五县,长命一镇。” 《灵州》。

慈州。

嘉州。

顺州。

殷州。

宿州。

德州,领江东永清、通海、顺化四县,宁远、柔远、安戎 三镇。

昌州。

铁州。“领定戎”一镇。

泰州。

价州。

朔州。

宣州,领宁朔、席岛二镇。

成州。领《树德》一镇。

熙州。

孟州,领三登一县。椒岛、椵岛、《宁得》三镇。

延州,领阳岩一县。

云州。

沈阳路,本挹娄故地。渤海大氏建定理府,都督沈、 定二州,此为沈州地。契丹为兴辽军。金为昭德军,又 更“显德军。”后皆毁于兵火。元初平辽东,高丽国麟州 神骑都领洪福源率西京都护龟州四十馀城来降, 各立镇守司,设官以抚其民。后高丽复叛,洪福源引 众来归,授高丽军民万户,徙降民散居辽阳。沈州初 创城郭,置司存,侨治辽阳故城。中统二年,改为安抚 高丽军民总管府。及高丽举国内附,四年,又以质子 淳为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分领二千馀户,理沈州。元 贞二年,并两司为“沈州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 仍治辽阳故城,辖总管五,千户二十四,百户二十五

《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一百八十三。

开元路。古肃慎之地。隋、唐曰黑水靺鞨。唐初,渠长 阿固郎始来朝,后乃臣服,以其地为燕州,置黑水府。 其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又其后渤海浸弱,为契 丹所攻,黑水复擅其地。东濒海,南界高丽,西北与契 丹接壤,即金鼻祖之部落也。初号女真,后避辽兴宗 讳,改曰女直。太祖乌古打既灭辽,即上京设都。海陵 迁都于燕,改为会宁府。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 元初癸巳岁,出师伐之,生禽万奴。师至开元恤品,东 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乙未岁,立开元、南京二 万户府,治黄龙府。至元四年,更辽东路总管府。二十 三年,改为开元路,领咸平府。后割咸平为散府,俱隶 辽东道宣慰司。

至顺钱粮户数,四千三百六十七。

咸平府,古朝鲜地,箕子所封,汉属乐浪郡,后高丽 侵有其地。唐灭高丽,置安东都护以统之,继为渤海 大氏所据。辽平渤海,以其地多险隘,建城以居流民, 号“咸州安东军”,领县曰咸平。金升咸平府,领平郭、安 东、新兴、庆云、清安、归仁六县,兵乱皆废。元初因之,隶 开元路,后复割出,隶辽东宣慰司。

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土地旷阔,人民散居。元初,设 军民万户府五。抚镇。北边,一曰桃温,距上都四千里; 一曰胡里改,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

有“胡里改江” 并混同江。又有合兰河,流入于海。

一曰斡朵怜,一曰“脱斡怜”,一曰“孛苦江”,各有司存,分 领混同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达达、女直之人,各 仍旧俗,无市井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故设 官牧民,随俗而治。有合兰府水达达等,各以相统摄 焉。

有俊禽曰“海东青” ,由海外飞来,至奴儿干,土人罗之,以为土贡。《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九百六。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府七、州一,属州 三十四,属县一百八十二。

本省陆站一百六处,水站九十处。

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汴梁路。上。唐置汴州总管府。石晋为开封府。宋为 东京,建都于此。金改南京,宣宗南迁都焉。金亡归附。 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 钧、睢、蔡、息、卢氏、行、襄、樊二十州。至元八年,令归德自 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割 裕、唐、汝、邓、嵩、卢氏、行、襄、樊隶之。九年,废延州,以所领 延津、阳武二县属南京路,统蔡、息、郑、钧、许、陈、睢、颍八 州。开封、祥符倚郭,而属邑十有五。旧有警巡院。十四 年,改录事司。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二十八 年,以濒河而南,大江以北,其地冲要,又新入版图,置 省南京以控治之。三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属行省, 割息、颍二州以隶焉。本路户三万一十八,口一十八 万四千三百六十七。

壬子年数

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县。

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

祥符下倚郭

中牟下

原武。下。旧以此县隶延州。元初,隶开封府。后复为延州,县如旧。至元九年,州废。后来属。

鄢陵中

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

封丘中。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加完葺而迁治焉。

扶沟下

阳武。下。旧隶延州。至元九年,州废,来属。

杞县,中。元初河决,城之北面为水所圮,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 盖黄河至此分为三,其大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睢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俗称“三叉口。”

延津。下。旧为延州,隶河南路。至元九年,州废,以县来属。

兰阳下

通许下

尉氏下

太康下

洧川下

陈留下

州五:

郑州,下。唐初为郑州,又改荥阳郡。宋为奉宁军。金 仍为郑州。元初,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新郑、密、 荥泽八县及司候司。后割新郑、密属钧州,荥泽、原武隶开封府,并司候司入管城。领四县:

管城下倚郭

荥阳下

汜水下

河阴下

许州,下。唐初为许州,后改颍川郡,又仍为许州。宋 升颍昌府。金改武昌军。元初复为许州。领五县:

长社下

长葛下

郾城下

襄城下

临颍下

陈州,下。唐初为陈州,后改淮阳郡,又仍为陈州。宋 升怀德府。金复为陈州。元初因之,旧领宛丘、南顿、项 城、商水、西华、清水六县。至元二年,南顿、项城、清水皆 废。后复置南顿、项城。领五县:

宛丘

西华

商水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焉。后复置。

南顿

项城

钧州,下。唐、宋皆不置郡。伪齐置颍顺军。金改顺州, 又改钧州。元至元二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领三县:

阳翟下

新郑下

密县下

睢州,下。唐属曹州。宋改拱州,又升保庆军。金改睢 州。元因之。领四县:

襄邑下倚郭

考城下

仪封下

柘城下

河南府路,唐初为洛州,后改河南府,又改东京。宋 为西京。金为中京金昌府。元初为河南府,府治即周 之王城。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孟津、新安、 黾池九县,后割黾池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 五千七百五十一。

壬子年数

领司一,县八。州一。州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八:

洛阳

宜阳下

永宁下

登封,下。中岳、嵩山在焉。

巩县下

孟津下

新安

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唐初为陕州,又改陕府,又改陕郡。宋为保 义军。元仍为陕州。领四县:

陕县下

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隶陕州,并虢略治灵宝,以虢略为巡检司,并朱阳县入焉。

阌乡。下。至元二年,省湖城县入焉。

黾池。下。金升为韶州,置黾池司候司。元至元三年,省司候司。八年,省韶州,复为县,隶河南府路。后割以来属。

南阳府,唐初为宛州,而县名南阳,后州废,以县属 邓州。历五代至宋皆为县。金升为申州。元至元八年, 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焉。二十五年,改 属汴梁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 九十三。

壬子年数

领县二。州五。州领十一县。

县二:

南阳下倚郭

镇平下

州五:

邓州,下。唐初为邓州,后改南阳郡,又仍为邓州。宋 属京西南路。金属南京开封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 淅川、顺阳五县。元初,以淅川、顺阳省入内乡。旧设录 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三县:

穰县下倚郭

内乡。下。至元二年,以顺阳来属。

新野下

唐州,下。唐初为显州,后改唐州。宋属京西南路。金 改裕州。元初,复为唐州。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 阳、比阳、桐柏三县。领一县

泌阳倚郭

嵩州,下。唐为陆浑、伊阙二县。宋升顺州。金改嵩州, 领伊阳、福昌二县。元初,以福昌隶河南。至元三年,省 伊阳入州。领一县: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属南阳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唐初为伊州,又改汝州。宋属京西北路。元 至元三年,废郏城、宝丰二县入梁县。后复置郏县。领 三县:

梁县下

鲁山下

郏县下

裕州,下。唐初置北澧州,又改鲁州,后废为县,属唐 州。金升为裕州。旧领方城、舞阳、叶县。元初即叶县行 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罢州,并昆阳、 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领三县:

方城下倚郭

叶县下

舞阳下

汝宁府。唐蔡州,上蔡、西平、确山、遂平、平舆为属邑。 至元七年,省遂平、平舆入汝阳,隶汴梁路。三十年,河 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地远,凡事稽 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 四州隶焉。复置遂平县。

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

领县五。州四。州领十县。

县五:

汝阳。下。元初废。后置蔡州治此,仍复置县。

上蔡下

西平下

确山下

遂平。下。元初省入汝阳,后复置。

州四:

颍州,下。唐初为信州,后改汝阴郡,又改颍州。宋升 顺昌府。金复为颍州,旧领汝阴、泰和、沈丘、颍上四县。 元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州。后复领三县:

泰和下

沈丘下

颍上下

息州,下。唐初为息州,后为新息县,隶蔡州。五代至 宋皆因之。金复置息州,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 县。元中统三年,以李璮叛,废州。四年复置。至元三年, 以四县并入州。后复领二县:

新蔡下

真阳下

光州,下。唐初为光州,后改弋阳郡,又复为光州。宋 升光山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属蕲黄宣慰司。二十 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行省。三十年,隶汝宁府。领三 县:

定城

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

光山。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立旧治。

信阳州,下。唐初为申州,又改义阳郡。宋改信阳军。 端平间,兵乱地荒,凡四十馀年。元至元十四年,改立 信阳府,领罗山、信阳二县。十五年,改为信阳州。二十 年,以罗山县当驿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 南,号曰“罗山新县”,今州治即旧县。户三千四百一十 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

至元七年数

领二县:

罗山倚郭

信阳

归德府。唐、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 南京。金为归德府。金亡,宋复取之。旧领宋城、宁陵、下 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元初与亳之酂县同时归附, 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岁壬子,又立司府州县官,以绥 定新居之民。中统二年,审民户多寡,定官吏员数。至 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在枯黄河北,割属济宁府, 又并谷熟入睢阳,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 宁陵下邑隶本府。八年以宿、亳、徐、邳并隶焉。壤地平 坦,数有河患。府为散郡,设知府、治中、府判各一员,直 隶行省。

抄籍户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三千三百一十七。

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县四:

睢阳,下。倚郭。唐曰宋城,亦曰睢阳。金曰睢阳。宋曰宋城。元仍曰睢阳。

永城下

下邑下

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唐初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宁军。宋 因之。金属山东西路。金亡,宋复之。元初归附后,凡州 县视民多少设官吏。至元二年,例降为下州。旧领彭 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永固并入萧县,彭城 并录事司并入州。领一县: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静军。金置防御使。金亡,宋复 之。元初隶归德府,领临涣、蕲、灵壁、符离四县并司候 司。至元二年,以四县、一司并入州。四年,以灵壁入泗 州。十七年,复来属。领一县:

灵壁下

邳州,下。唐初为邳州,后废属泗州,又属徐州。宋置 淮阳军。金复为邳州。金亡,宋暂有之。元初以民少,并 三县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属归德府。十二年,复置睢 宁、宿迁两县,属淮安。十五年,还来属。领三县:

下邳下州治所

宿迁下

睢宁下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 集庆军。金复为亳州。金亡,宋复之。元初领县六,谯、酂、 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 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 德。后复置城父。领三县:

谯县下

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

城父下

襄阳路,唐初为襄州,后改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 至元十年,兵破樊城,襄阳守臣吕文焕降,罢宋京西 安抚司,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更襄阳府为散府,未 几罢省。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又立荆湖等路 行枢密院。十二年,立荆湖行中书省,后复罢本府领 四县、一司。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光化、枣阳二县来属。

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

领司一,县六。州二。州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

南漳下

宜城下

谷城下

光化至元十三年,南伐。明年,设官置县,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枣阳。至元十四年,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州二:

均州,下。唐初为均州,又为武当郡。宋为武当军。元 至元十二年,江陵归附,割隶湖北道宣慰司。十九年, 迁属襄阳。领二县:

武当。下。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郧县。下。兵后侨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房州,下。唐初为迁州,后为房州,又改房陵郡。宋置 保宁军。德祐中,知州黄思贤纳土,命千户镇守,仍令 思贤领州事。至元十九年,隶襄阳路。领二县:

房陵下

竹山下

蕲州路。下。唐初为蕲州,后改蕲春郡,又仍为蕲州。 宋为防御州。至元十二年,立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 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口二十四 万九千三百二十一。

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

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蕲春中倚郭

蕲水中

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大江中洲。归附后,复旧治。

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中洲,后复旧。

罗田。下。兵乱,县废,归附后始立。

黄州路,下。唐初为黄州,后改齐安郡,又仍为黄州。 宋为团练军州。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立总管 府。十八年,又为黄蕲州宣慰司治所。二十三年,罢宣 慰司,直隶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 千八百七十九。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黄冈中州治所

黄陂,下。兵乱侨治郑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庐州路,上。唐改庐江郡,又仍为庐州。宋为淮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 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属,后升六 安县为州。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 千四百五十七。领司一、县三、州三。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三:

合肥上倚郭

梁县中

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 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 事司,后入州自治。领三县:

历阳上倚郭

含山中

乌江中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 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 元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巢州》为县 以属焉。领三县:

无为上倚郭

庐江中

巢县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县置霍州,后州废,仍为县。梁 改灊山县。宋改六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 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

六安中

英山中

安丰路,下。唐初为寿州,后改寿春郡。宋为寿春府, 又以安丰县为安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 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府,领寿 春、安丰、霍丘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 濠州,与下蔡、蒙城俱来属。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 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县五、州一。州领三 县。

录事司

县五:

寿春中倚郭

安丰。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丰之芍陂,可溉田万顷,若立屯开耕,实为便益。” 从之。于安丰县立万户府,屯户一万四千八百有奇。

霍丘下

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廿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

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为濠州,后改锺离郡,又仍为濠州。阻 淮带山,与寿阳俱为淮南之险,郡名初从豪,后加“水” 为濠。南唐置定远军。宋为团练州,初隶淮南路,后隶 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 年,定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 来属。领三县:

锺离下倚郭

定远下

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下。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 又复为舒州。宋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 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 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 万九千四百九十。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怀宁中

宿松中

望江下

太湖中

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 又复为扬州。宋为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 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 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 宣慰司,以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 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止统本路“属淮安二郡,而 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 省复迁,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道宣慰司,割出 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 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 县二、州五。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

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中。五代以前地属扬州。宋以迎銮镇置建安 军,又升为真州。元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 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 领二县:

扬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

六合下

滁州,下。唐初析扬州地置,又改永阳郡,又复为滁 州。元至元十五年,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 隶扬州路。领三县: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

来安下

全椒中

泰州,上。唐更海陵县曰吴陵,置吴州,寻废。南唐升 泰州。元至元十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 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海陵上倚郭

如皋上

通州,中。唐属扬州。南唐于海陵东境置静海镇。周 平淮南,改为通州。宋改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 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静海上倚郭

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间,有昇州 句容县姚、刘姓者,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 遂称姚刘沙。嘉定间,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至元十 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上。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 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 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源七县, 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 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 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胊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 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户九万一千二十 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 州领八县。

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畽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府。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盐城上

桃源下

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唐海州。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 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 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入胊山。领三 县:

胊山中

沐阳下

赣榆下

泗州,下。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东路。元 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壁、睢宁 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七年,割灵壁入宿州, 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 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下

虹县下

五河。下。元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中

安东州。下。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为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 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 安宜府为宝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

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万九十有八。

领县三:

高邮上

兴化中

宝应。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上。唐荆州,复为江陵府。宋为荆南府。元至 元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 宗潜藩,改为中兴路。户一十七万六百八十二,口五 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四。领司一、县七。

录事司

县七:

江陵上

公安中

石首中

松滋中

枝江下

潜江中

监利中。宋末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下。唐改夷陵郡,又为峡州。宋隶荆湖北路, 后徙治江南。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 路。户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万三千九百四十 七。领县四:

夷陵。中。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

宜都下

长阳下

远安下

安陆府,唐郢州,又改富水郡,又为郢州。宋隶京西 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户一万 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四。领县二:

长寿中

京山。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二年,还旧治。

沔阳府,唐复州,又改竟陵郡,又为复州。宋端平间, 移州治于沔阳镇。至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 五年,升为沔阳府。户一万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万 九百五十五。领县二:

玉沙中倚郭

景陵中兵乱,徙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下。唐为县。宋升为军。端平间,移治当阳县。 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 于古城,降为州。户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 万五千四百三十五。领县二:

长林上

当阳中

德安府,唐安州,又改安陆郡,又仍为安州。宋为德 安府。咸淳间徙治汉阳。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 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 府,后割以来属。户一万九百二十三,口三万六千二 百一十八。领县四、州一。州领二县。

县四:

安陆下

孝感下

应城中

云梦下

州一:

随州,下。唐初为随州,又改汉东郡,又复为随州。宋 为崇信军,又为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徙无常。元至元 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户一万五千 九百六十六,口五万二千六十四。领二县:

随县下

应山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