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02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十九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十九卷目录

 之罘山部汇考

  图

  考

 之罘山部艺文一

  秦之罘山刻石铭

  之罘东观铭

  八神阳主庙记       元初才

 之罘山部艺文二

  之罘山         明沈应奎

  前题           蒋燮明

  前题            马诏

  前题            段展

 之罘山部纪事

 大昆仑山部汇考

  图

  考

 大昆仑山部艺文一

  烟霞洞记        元丘处机

 大昆仑山部艺文二

  烟霞洞         金王真人

  前题          元丘处机

  文登怀古         王思诚

  前题          明梁之垣

  昆仑山           前人

  游烟霞洞         石三畏

  烟霞洞          孙思行

 大昆仑山部纪事

 大昆仑山部外编

 劳山部汇考

  图

  考

 劳山部艺文一

  劳山聚仙宫记      元张起岩

  劳山记          明高出

  游劳山记          邹善

  游劳山记          陈沂

 劳山部艺文二

  劳山           唐李白

  劳山诗十二首      元丘处机

  狮子峰           前人

  清风岭          王思诚

  前题           朱仲明

  翠屏岩           前人

  玉皇洞           前人

  王乔崓          秦景容

  聚仙台           前人

  劳山           明陈沂

  华楼            前人

  望大牢山          戴良

  登劳山           邵贤

  华楼            刘孝

  前题            邹善

  前题           马存仁

  前题            杨舟

  登华楼           蓝田

  鹤山诗           前人

  三标山           前人

  聚仙宫           徐注

  黄石宫          周如砥

  黄石草堂二首        前人

  黄石宫          周如纶

 劳山部纪事

 劳山部杂录

山川典第二十九卷

之罘山部汇考

[编辑]

《史记》
八祠之之罘山

[编辑]

山周五十里,四面环海,一径南通其顶可望日出,自 秦汉至今无异名。始皇、武帝皆尝登此,亘福山、文登 二县界,为齐八祠之一。祠阳主

之罘山图

之罘山图

[编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穷成山,登之罘。”《地理志》之罘 山,在腄县。《正义》曰:“罘音浮。”《括地志》云:“在莱州文登县 东北百八十里。”

《封禅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八神。八神五曰阳主 祠之罘。”正义曰:《括地志》云:“之罘山,在莱州文登县 西北九十里。”

按:《汉书地理志》,“东莱郡腄。”有之罘山祠居土山,声 洋,丹水所出,丹东北入海。

按:《魏书地形志》,“东牟郡牟平。”有之,《罘山》。

按:《隋书地理志》,“东莱郡文登。”有之,《罘山》。

按:《唐书地理志》:“登州东牟郡,牟平。”有之罘山, 按《金史地理志》,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有之罘山。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之罘山,在福山接文登界,三面 临海,始皇刻石纪功于此。”

按《山东通志山川》:之罘山在登州府福山县东北三 十五里,连文登县界,周围五十里,三面濒海。《史记》:“秦 始皇登之罘,刻石纪功。”《汉书郊祀志》:“齐有八神,阳主 祠之罘,汉武登之罘山,闻称万岁。”皆此。其东南海水 中有垒石,俗传武帝造桥,有两石铭尚存。欧阳修云: “古秦篆遗文才二十一字,曰‘于久远也,如后嗣焉。成’” 功盛德。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其文与《峄山碑》《泰山 刻石二世诏》语同,而字画皆异,惟《泰山》为真,李斯篆 尔,此遗者。或云麻温故学士于登州海上得片木,有 此文,岂杜甫所谓“枣木传刻肥失真”者耶?

按《登州府志山川》:之罘山在福山县东北三十五里, 连文登县界,三面距海。《史记》:“秦始皇二十八年,登之 罘,刻石纪功。三十七年,登之罘射杀一巨鱼。”《封禅书》: “八神五曰阳主,祠之罘山有阳主庙。汉武帝太始三 年,幸琅邪,观日成山,登之罘称万岁。”《司马相如传》,《子 虚赋》:“观乎成山,射乎之罘。”其东南海中有垒石,相传 武帝造桥,两石铭犹存。《齐乘》云:“山高九里,周五十里, 长三十馀里。”

按《福山县志山川》之罘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当海天 空阔处,孤峰卓笔,群峦戴螺。海环四面,一径南通其 前有甘泉腴田,松卉阴翳。其背峭壁削成,下临汪洋, 极巅有齐康公墓,步者俯视骨颤,观日出较他处倍 胜。其下有洞,大如数间屋,曰梁千户。洞内产异草,味 甚香,可闻不可辨。其东小山,或岩石,或冈阜,棋布浮 水面,直接崆峒岛。其西有迁乔谷,其西南有巉岩相 对,上有横石曰石门,潮水出入其间。其麓有阳主祠, 秦始皇二十八年东游登之,刻石纪功,命李斯篆其 文曰:“常职既定,后嗣承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 圣烈,请刻之罘。”其碑今沉于水,三十七年,自以连弩 射杀一大鱼于山下。汉武帝太始三年巡海上,登焉, 称万岁。《齐乘》云:山高九里,周五十里,长三十里。 庙寺阳主庙在之罘山之隈。秦封八主之一,其庙代 有修葺。元延祐六年,庙户吕才重修。明洪武二十七 年,土人刘渊增大之。邑制祀典,三月三日行焉。 《古迹》:《李斯碑》在之罘山巅。秦始皇东游,命斯勒石为 纪云: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 圣烈,请刻之”罘后因乞榻者多,乡人推之海中碑座 尚存。

《墓冢》,齐康公墓在之罘山巅。山皆石,独墓为土丘,其 高不可跻。按:“齐大夫田”请帮助识别此字。生盘,盘生白,白生和,于《安 王》十一年,和欲篡齐,先迁齐康公于海上。康公名贷,

为宣公子,后死于海上,葬此
考证

之罘山部艺文一

[编辑]

《秦之罘山刻石铭》

[编辑]

《史记》:“始皇二十九年,东游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 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 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 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 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𬊤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 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 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 表,垂于常式。

《之罘东观铭》

[编辑]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 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 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 王,阐并天下,菑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 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 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 “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 烈,请刻之罘。”

《八神阳主庙记》
元·初才

[编辑]

齐东多名山,福山,登之属邑有之。罘高陡八九里,周 则倍五有半。东西北三面皆海所环,南有蹊径,又海 所夹。其山阳有庙,曰八神阳主之庙,远近之人,咸知 严事。水旱疫疠,有祷必应。《记》曰:“山谷能出云为雨,皆 神灵异。”大元混一区宇,百神受职,薄海之隅,罔不秩 祀。昨都省令下郡邑,具祀典祠庙以闻,而之罘阳主, 有司则不以闻。讵非阙典,欤才縻职于江淮,归而后 知,每以为慊。但历年既远,闻见漫湮,庙像甚严,而碑 识无考,未能臆决。比叨江淮省幕,祗役维扬,与郡士 盛君邻,因遣子受读。公暇适其馆,阅《史记封禅书》,见 八神名位具在: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祠梁父, 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 罘;六曰月主,祠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 祠琅邪。用牲牢珪币各异。”按秦汉之君从事封禅者, 亲诣其祠。参之《郊祀志》亦云:宣帝虽不封禅,尝诏祠 官行礼之。罘阳主始封于无怀氏,盖在太昊之前,其 来最古,宜在祀典之列益明矣。才久怀歉,一旦忽有 得于遗编之内,穷意神能,先觉似有阴启之。八神品 秩,当时必有褒封之制。未及考订,姑据《寰宇记》《封禅 书》《郊祀志》,用纪本末以俟时元贞元年乙未孟夏记。

之罘山部艺文二

[编辑]

《之罘山》
明·沈应奎

[编辑]

阳主荒祠夜不关,层岩屹屹水潺潺。东来欲问驱山 事,海若无言野草闲。

《前题》
蒋燮明

[编辑]

羽葆曾经此地行,求仙原不为苍生。《典坟》已作《咸阳》 烬,百世翻传石刻名。

《前题》
马诏

[编辑]

半岩老树挂藤萝,一径萦纡走峻坡。黄草西来平地 少,青天南下乱山多。云楼海峤罗烟缕,雪皱滩沙漾 月波。千古潮来复潮去,断崖无数掺空螺。

《前题》
段展

[编辑]

北望波涛浸远天,元菟庚癸正堪怜。风微日暮帆樯 集,不是当年“采药船。”

之罘山部纪事

[编辑]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九年,始皇东游,登之罘,刻石。 三十七年,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 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 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 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 鱼’。”

《封禅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 神将自古而有之,五曰阳主,祠之罘。”

《汉书武帝本纪》:“太始三年春二月,幸琅邪,登之罘,浮 大海山,称万岁

大昆仑山部汇考

[编辑]

《麻姑修道之昆仑山》,

山属宁海州。周环数百里,峰峦秀拔,与小昆仑相连。 上为太白顶,中有烟霞洞,女仙麻姑于此上升。初名 “姑馀”,后讹为“昆仑”,至今因之。幽岩胜境,土人不能遍 历也。

大昆仑山图

大昆仑山图

[编辑]

按:《寰宇记》:“大昆仑山在宁海,麻姑尝修道于此,又名 姑馀山。”按此与明一统志俱作大昆仑山通志下俱作大昆仑山虽悉仍原本然依通志为是 按《明一统志》山东登州府,“大昆仑山在宁海州东南 四十里,与小昆仑连,本名姑馀山,后世讹名昆仑。” 按《山东通志山川》:“大昆仑山在登州府宁海州东南 四十里,与小昆仑山连,秀拔为群山之冠。上有太白 顶,中有烟霞洞,本名姑馀山。《仙经》云:麻姑尝于此修 道上升,馀迹尚存,故名姑馀。后世讹为昆仑。”《元史》云: “昆仑山丘处机与马钰、谭处端、刘处元、王处一、郝大 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于此。”

烟霞洞,在大昆仑山。金大定间,有重阳王真人自关 西抵昆仑,谓山前大姓于氏曰:“我尝修炼此山烟霞 洞中,盍往登焉?”于笑曰:“我世居此,不闻有洞。”乃相与 求之,果有洞。洞口大书“烟霞”二字,人多神异,乃为立 祠纪石焉。

按《登州府志山川》:大昆仑山,在宁海州东南四十里。 《齐乘》曰:嵎夷岸海名山也。秀拔为群山之冠。《仙经》云: “姑馀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馀趾犹存,故名姑馀。后 世以声相类而讹为昆仑。又有小昆仑山,与之相连。 宋政和六年,封仙姑虚妙真人。重和元年,赐号显异 观。上有太白顶,中有烟霞洞。元丘处机等师事重阳” 王真人于此。

烟霞洞,在大昆仑山上,齐乘云关西王祖师修炼处 也。

按《宁海州志山川》:大:“昆仑山万山叠起,周围八十馀 里。”

《姑馀山 语》。同。《府志》

《物产》“姑馀山,有紫蕨黄精。”

十景:昆仑叠翠:山之峦岩耸秀,宛如拥髻堆螺。 石洞烟霞昆仑山有洞,洞内生烟,有青霞缥缈之状。 按文登《县志山川大》:“昆仑山在县西六十里,中多洞 府碑碣,周环数百里,土人足迹不能遍,一邑之胜地 也。一名姑馀山。《仙经》云:‘麻姑尝于此修道上升,馀迹 尚存,故名’。”

《古迹契》:“遇庵在昆仑山上,其下即东华宫,马丹阳爱 其风土清旷,籍茅白玉台下居焉。”

大昆仑山部艺文一

[编辑]

《烟霞洞记》
元·丘处机

[编辑]

“姑馀之西,苍山之东,全道庵”者,形势之地也。气象恢 弘,峰峦巉绝,大石长松,莫知其数。盖贞祐元年东牟 彭城先生首刱也。至大定六年,予自栖霞而来。洎八 年,重阳寻至。后因西迈,偶历关中,二十馀年,重游此 地,睹其嵌岩突兀,千变万状,不可名目。选其磊落孤 高出群者,标以名耳。烟霞之东,全道庵北,东西横冈, 曰“长松岭。”又之东角曰“望海台。”又之下一大石,曰“保真嵒。”又之西一大石,曰“海潮岩。”又西南之石势,朝东 北者升仙台。又西南者风云石。又西南者云阳顶。洞 之前顶曰“连云峰。”洞之西北隅嵯峨大石,曰“落霞石。” 洞之背高峻者瑞烟岩。洞之东半里馀高大石,曰“狮 子石。”庵之东横冈曰卧龙坪。庵之前横冈曰“仙游岭。” 大涧之东双峰并起,曰“天门山。”其馀群峰不能尽举 云。

大昆仑山部艺文二

[编辑]

《烟霞洞》
金·王真人

[编辑]

古洞无门掩碧砂,四山空翠锁烟霞。天开玉树三清 府,池涌金莲七子家。阐教客来传道法,游仙人去换 年华。可怜此地今谁管,春煖桃夭自发花。

《前题》
元·丘处机

[编辑]

山云勃勃涌惊涛,海水漫漫浸巨鳌。极目下观千万 里,扶桑依约见蟠桃。

《文登怀古》
王思诚

[编辑]

《昆仑》雄夸东海。𤲬盘桓百里相属连。嵯峨不知几万 仞,七十二峰青磨天。关西神师旧修炼,烟霞洞启犹 宛然。古来麻姑亦隐此,三见沧海变桑田。渺茫有无 果可信,父老至今相留传。秦皇汉武信方士,东游几 度求神仙。世间那有不死药,海中谁独长生年。翘首 东望鸡鸣岛,石桥龙口横苍烟。

《前题》
梁·之垣

[编辑]

寻胜峰头宿,幽宫倚太清。悬松连谷合,黯水到池明。 榻畔天鸡近,林间埜鸟轻。大还如可问,从此学《长生》。

《昆仑山》
前人

[编辑]

携友登崑岳,崎岖一径遥。悬崖为屋壁,乱石作溪桥。 啸谷传天籁,穿云摘药苗。欲从觅觉路,丹室望岧峣。

《游烟霞洞》
石三畏

[编辑]

一径幽微石磴斜。重重洞口锁烟霞。年光流尽泉仍 古。槎老浮空木尚华。云起山腰团宝座,风生树杪振 天葩。七真迷去谁谈诀。鸟语般般听不哗。

《烟霞洞》
孙思行

[编辑]

蚤起春游古洞中,和风细细日融融。凭高眺望仙何 处,万树桃花满迳红。

大昆仑山部纪事

[编辑]

《文登县志》:唐二仙姑者,姑馀山下人。八岁即不茹荤, 十岁入烟霞修炼,十三道成。王玉阳往问大道,欲师 之,姑曰:“我非汝师。数日后汝师当来,号重阳子。”后数 日王重阳果至,遂为七真之师。姑辞玉阳去,即羽化。 今烟霞清风岭有石庙镌像,并志在壁。

王玉阳,东牟人。大定间,侍重阳子居昆仑山烟霞洞 修真。重阳授以道法三十六卷,载《显异录》。后以烟霞 人迹往来,徙居槎山,构屋居焉。一日游山之西,爱其 巉岩自成一洞,名曰“千真”,至今宛然如新。

重阳子姓王名哲,陕西人。大定中往来海上,常栖于 府南修真观。府城中有画桥,重阳子语人曰:“此桥逢 河必坏,众意必为河水所冲。”至大定二年,何邦彦来 守郡,改造之,乃知其为仙焉。一日至昆仑,谓山前于 氏曰:“此乃吾先世修炼之所,有洞曰烟霞。”验之果然。 马丹阳等七人遂师事之,号为七真。

大昆仑山部外编

[编辑]

《太平广记》:唐元宗长安大会道众,麻姑仙自昆仑山 三千馀里往赴之。帝见其衣冠异常,问其所自,对曰: “自东海复问来几何时,对曰:‘卯兴而辰至’。”会间遣二 侍臣即其所,麻姑令二人入袍袖中闭目,二人入袖, 但觉有如飞升者。适过莱阳,其一下闻市声,开目视 之,遂坠地。土人立庙以祀之,号仆射庙。

《续夷坚志》:昆仑山石落村刘氏尝于海滨得百丈巨 鱼,取骨为梁,构屋曰“鲤堂。”堂前一槐,荫蔽数亩,忽女 冠自称麻姑,乞此树修庙,刘漫许之。后数日风雷大 作,昏晦如夜,失槐所在,相与求之,麻姑庙中,树已卧 庙前矣

劳山部汇考

[编辑]

东海之劳山

山有二,一曰大劳,一曰小劳,俱属即墨县。高二十五 里,周八十里,滨海一作牢,一作崂,一作鳌,《寰宇记》作 “牢盛。”秦始皇尝登之以望蓬莱。峰峦洞壑,竞秀争奇, 上多名人题咏。山顶有石,层叠如楼台,曰华楼,为海 上诸山之冠。唐元宗改为辅唐山,以居道士王旻,今 仍名劳山。

劳山图

劳山图

[编辑]

按:《后汉书郡国志》,“琅邪国,琅邪。”有劳山。

按:《隋书地理志》,“东莱郡即墨。”有大劳山。

按:《太平御览。齐鲁诸山考》。伏琛《齐记》曰:“祝其城南二 十里有大劳山。小劳山在海侧。”晏谋《齐记》曰:“俗云太 山自高,不如东海劳。”即此也。

按《三才图会·劳山图考》:“劳山在莱州府即墨县东南 六十里滨海。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劳,其一差小曰 小劳。”《齐记》:“泰山虽言大,不如东海。劳逄萌归自辽东, 养志修道于此。”

按《山东通志山川》:“劳山在莱州府即墨县东南六十 里滨海。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劳山,其一差小,曰小 劳山,二山相连,高二十五里,周围八十里。”《齐记》曰:“泰 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又名牢盛山。”《寰宇记》:秦始皇 登牢盛山,望蓬莱是已。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尝登 此,得《灵宝度人经》。

按《莱州府志山川》:“劳山在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滨海。 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劳山,其一差小,曰小劳山。二 山相连,高二十五里,周围八十里。”《寰宇记》:“秦始皇登 牢盛山望蓬莱是已。其上有迎仙岘、清风岭、王乔崓、 聚仙台、翠屏岩、玉皇洞、凌烟崓、玉女盆、虎啸峰、碧落 岩、南天门、松风口、夕阳涧、凤凰峰、黄石宫、三标山、鹤” 山、上苑、狮子峰、仙人桥、犹龙洞、龙眠石、白龙洞、华岩 洞、下清宫、张仙塔、八仙墩、明霞洞、上清宫、上宫、宝珠 山、聚仙宫、巨峰、龙门、太清宫、华阳洞、白云洞、僧帽石、 金刚崓诸胜。 按《即墨县志山川》:“劳山有大劳、小劳,大劳山在县治 东南六十馀里,小劳山在县治东南百里,形势连亘, 群山盘薄森嶂,周回百”馀里,名各不同,亦概称为《劳 山》。

华楼,在县治南四十里,自麓至巅十馀里。山之巅有 石似楼台,故名“华楼。”崓山上环石秀峰峦叠架,又 总名“华楼”,一名华表峰。元尚书王思诚别为十二景, 各有题咏。今以景名者不止十二。抚台汝南赵公问 俗即墨,取道劳山,题石华楼之右,置碑大书,“海上名 山第一。”

迎仙岘在华楼山腰,有石如亭,旧名“接官亭”,邹善改 今名。

清风岭在华楼之前。

《王乔崓》,在华楼之后。 《聚仙台》,在华楼之左。

翠屏岩,在华楼之右,玉皇洞之上,天生白石如屏。 仙岩,在翠屏岩之上。

“玉皇洞”,在翠屏岩之下,肖诸仙像于中。

凌烟崓,与王乔崓并列,峭拔壁立,止有曲径,难跻攀。 上有元刘使臣云“嵒子墓,相传羽化于此。”

玉女盆,在凌烟崓,仙人祠九所,此其一也。 天门山、天宝山,在劳山之东,皆有神祠遗址。出《寰宇 记

劳山部艺文一

[编辑]

《劳山聚仙宫记》
元·张起岩

[编辑]

“自王重阳之东也,而《全真氏》之教盛行,其徒林立山 峙,云蒸波涌,以播敷恢弘其说,于是并海之名山胜 境,率为所有。至若下插巨海,高出天半,连峰复岭,绵 结环抱,蟠据数百里,长松交荫,飞泉喷薄,珍草奇木, 骈生间出,檐楹轩户,隐见于烟云杳霭之间,凭高引 领,历览无际,使人有遗世之念,则为劳山上清宫”,盖 即墨为齐东饶邑,而山在邑东南五十里,陡绝入海, 鲸波潆洄,挟倭本,引吴会,顾揖莱、牟,襟带齐楚,风飘 浪舶,瞬息千里。上清宫据山之巅,又全得其胜,是宜 为仙真之窟宅,人天之洞府也。然其地峻极众,颇以 登降为劳。南下转而西二十里,近山之趾,始得平衍, 为宫殿,为门垣,请于掌教大宗师,赐额“聚仙宫”,而簪 裳之十云集。于是即山垦田,以供其饩,取材以供其 用。通元隐真子李志明实主张是,提点王志真实纲 维是助其成者则县尉栾克刚也。工既告成,为塑像, 又辇石欲记其迹,俾道士沈志和持书来请。文栾在 胶西为名族,尝从事山东宣阃,与余有一日之雅计。 志和跋履,往返千里“馀,乌乎可拒?”遂即其图记以序 列之。当五代时,有华盖真人刘姓者,自蜀而来,遁迹 此山。宋祖闻其有道,召至阙廷。留未几,坚求还山,敕 建太平兴国院以处之。上清、太清二宫,其别馆也。《志》 明:大德初元,受华楼刘尊师之请,爱其胜绝,奠居又 阅一纪,其徒林志远、志全即昆仑云霞洞延之至,筑 为环“堵明霞洞。洞在上清之岭,又三里许,块处二十 五年,远近信向稽首问道者,络绎相属。今年八十,步 履轻健,计平昔迁居四十处,度徒几五百,其志行可 知已。”夫老氏之为道,以虚无为宗,以重元为门。秦汉 以来,号方士者,始有神仙不死之说。若全真为教,大 概务以安恬冲澹,合其自然,含垢忍辱,苦“心励行,持 之久而行之力,斯为得之。隐真子心契道真,处于环 堵,恬然自如,不言而人自化,不动而众皆劝,是其真 积之至,故能易硗确而轮奂。于斯以为祈天永命之 所,是则可尚也已。”铭曰:

兹山峻秀横天东,下插沧海高凌空。丹崖翠壁何穹 窿,琼枝琪树分蒙茸。明霞霁映扶桑红,灵扄太宇相 招融。仙驭隐见空明中,鸾鹤缥缈翔天风。有客寓迹 白云峰,翠华为盖冰雪容。道价辉赫闻九重,凤书远 召来崆峒。卜基芟落荆榛丛,翚飞鸟革如神工。长春 宴毕留仙踪,乘云一去追无从,空馀夜鹤鸣长松。隐 “真学道知其宗,环堵块居神内充。志行超卓惊凡庸, 谈说恳款开愚聋。向风景仰众所同,善誉殷殷声隆 隆。作室要嗣先人功,徒役竭蹶惟虔共。平地突起真 仙宫,隐然背负层冈雄。高门朱碧环崇墉,秘境清廓 犹方蓬。簪裳云集必敬恭,上祝国祚绵无穷。为民祈 祜除灾凶。占云望海元关通,姑射仙”人或可逢。愿斥 物厉成年丰,庙堂无事安夔龙。《泰定二年》记

《劳山记》
明·高出

[编辑]

余总丱时,就师即墨城中读书,是知劳山也。有大善 开士曰憨山者,始启海印禅林焉。凿石布金,声于其 内,此邦士众咸悦之。憨山颇能诗,善书法,又谭说足 人俯仰。余所闻者,亦可其人也。无何,遂败谪。寺毁,余 亦归。悔不游劳,亦犹之不游劳也。居则念家海上,曾 咫尺杖屦之阙。如令千载之上,青莲鬼笑,人犹尚侈 谭《五岳》,岂不诞哉!今年之春,余以使事在里,遂决策 于劳。会有咳疾,不任行,乃以莫春之甲子,策而南出。 逆郭门之风,则洒然病去体矣。初挟二人舁,一乘羸 舁,谻则乘舁人,谻则亦乘,遂十九乘也。所偕者能画 张子,又蚩蚩之仆四而已。野宿询劳之迳,亦无所得 其要领。次晨问,得鹤山焉。道出左阛,阓缭绕,亭午渐 南,始趾山也。有望见双峰卓出,如樯并桅者,居人云 名“天柱。”行三十里,渐逼而异,则一山博也。登高𫖯冥, 白云摩顶,海色接天,仅如平地。日仄而抵鹤山,又失 道伏而蛇升,碍石则穴而梯跻其颠,屋宇不鲜有,壮 哉松数,数亦有伐本道士云:“前二邑者,取而货之,殆 三百也。”忽飘白羽焉,下上于风,徘徊广除之上。余怆 然有思者久之。北山多石罅,可匍伏,侧注而入。更出 之,则崭然双壁,人立而绝。东有徐炼师台,无他异,道 士喭甚,所指画,鄙不可省。又暝不可视,舍旃返屋,爇 松脂而寝。旦起,索径而南,平畴广,偃麦秀,渐渐,衣袂 间清凉欲雨。行二十五里为太平宫。道当左导者,右 之径也。右崄甚,步而级,膝过于颐。二里许,获一洞焉, 有道士冥栖其中,与之言,颔之而已。出而西,径石桥, 见流水瀺灂而下者从之,有泓焉,空鉴须眉,岸花映 发,沙轻如尘雾,称履而无迹,“是劳第一水也,几失之。” 又步而级,树根萦石,为相及也。二里许,捷得宫之背, 折而就,憩于道舍。饭已,出风于狮子岩,岩谺呷立,回 而中洞容数人眠。上之为明明崖,宾日也。海水在足 底,虚青澒浮,一气吞吐,石动潮泊,若天吴之出奔观 奇矣。趣下薄视,反而望之,倒影夺目,诸峰飞越,鸿濛相遝,倏无忽有。张子骇叹应指,不暇谋图。诸明日抱 墨纸以往,即不可得。余靳张子,隘者也,而绘化工乎? 道士问余以奚从,曰:“从左当观尽虑狭焉。从右则纡 而不可底,且色难左也。”余决从左南之十里尚可乘。 进之,则山趾海矣。径其偏侧,陵高竞下,如转磨齿。余 神悸而视,它,又进之。潮激山吼,殷在地中,石错涛上, 或躐或缘,殆险塞之至也,下为甚。稍得夷旷之坞,多 松静而声,间覆数椽之茅,野妇乳儿,视客不异也。山 花片片,杂英如红缬袭路之芬。滩鸣谷畣,沙白掩带, 紫𧉧茭蒲芃郁,来往翠禽。我马骎骎,如在郊野,可与 忘险,人其罢厌哉?就渔筏买鱼蟹载之。又二十里,始 达下宫,是憨山启檀越地。宫负山而襟海,东北惟辟 一径,下有良畴,道士述其始,作定之方中。大风拔其 栌,嗟其及也。戊辰雨留一日,翻藏数帙,阅图而得仙 墩,在宫之前左二十里。道士曰:“是不可骑也。”余曰:“步 能之矣。”旦而往,出东北,乘五里,即杖而南行。余先登, 常耻后者,竟亦莫能先。径随海折山与避就,有仄不 受足者,山尽矣。又突如而一耸根纳海而水覆之,有 塔。其县峎者,俗夸之为张三丰,讹也。折而右下,入极 窈冥处,澎湃如鼓雷霆,乱石如“马,潮荡之如白羊,飞 空如鹅群。故曰:‘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山形萷削, 五色离披,仰瞩青云,若接溟涬,是劳第一壁也。队而 若群星,若列几,故称仙墩焉’。”返而饭于埜,复宿于宫。 道士萧语余曰:“子其舍旃?”余曰:“是皆匝山也,而未入 山,且颠安在?”萧曰:“此之巨峰也,一舍而羸,皆不可骑 也,而岩甚。”余曰:“是步亦能之,且不颠,胡游哉?”张子与 仆皆色难,弗视也。旦而往,介以左,师亦出。东北乘五 里,复西则舁乘他介遣去。复杖而行十里,至上清宫, 有银杏树,双凸处可隐三人。稍憩之,道士献芋,为一 食而起。又西北十里,出天门后,止茅庵,饭脱粟已。又 西北十里,则壑哀石怒,腾转崎崟,前后囷沓,状如风 雨,胁息攀缘,不敢反顾。余视张子赤而汗,己则亦然。 既一跻矣,从之下,又十里许,始达白云庵,则犹之㟝 嵝也。峰斯在上尚可十五里,乃就庵中宿。早起亦无 所苦。道士止予。予曰:“不颠,胡游也?”杖而先之。里许即 不可得径榛莽荒忽,刺眼𦊰衣。埳而隧之,宛委以升。 绝深陉坎,窅穴,礧砢轮囷,十武一憩。“凡俯若缥缈之 前峰者以十数,乃陟绝顶焉。危乎高哉!兹山之峻极 也!”风甚亦雾,茫无所睹,惟见诸峰罗立,若棨戟之卫 天帝,远若有望见,如元气之无间者,出没于太山之 埜而已。趣返先路,拄杖声与丁丁相答,抵庵则布袜 如毳,履已穿矣。饭已,复从下十里许会他介者以乘 至。乘之南径聚仙宫,方就夷也。是日抵下宫之别庄, 犹下宫受餐焉。壬申,观渔于海,遂从庄北六十里而 至华楼。碧岩紫𪩘,古树浮青,列嶂排空,丹梯指掌。东 有孤石植焉,霞色映之,建标擢秀,焕若金银之台,是 劳之第一石也。邦大夫之莅止有舍,北道虽岌而治, 壁有镌刻,槐眉有树,亭有碑,盖众游之所蕞也。道士 导余且剌剌,语余为无所闻也者,㨫賸而止,则暝矣。 华楼之对者,黄石宫也。旦行而初日在眉,交柯拂衣, 意蒸然快之。山止则溪,溪北岸之稍西,愬而上为石 竹涧寺。劳一寺,寺一僧尔尔。中供旃檀佛像一,颜为 “大慈圣施。”置那罗延山者,亦憨山更也。东逾复岭,愬 而上里许,迳绝门,于石中,空容人仰。趾渐高而不伛, 殆百馀武,亦劳第一迳,出之。又数盘而得黄石宫,宫 中道士皆出,不见一人,酌柏下泉而还。就舁于馗东。 行十五里,原田每每,林木交翳,椒条繁郁,桑柘多阴, 枣之纂纂,木之蓁蓁,丛宛而荡胸。昔人谓“沃土之民 淫劳,山多百岁人,虽草木之年,岂非其食腴而视澹 哉?”午至大劳观,观处旷而能收树石之胜,故足述也。 遂饭焉,就溪浴我乘,乃别介者,左师而北行,宿诸涂, 以甲戌日还。是役也,余恐渎朋侪也,故不闻之适也, 不及揖拜,不逐于酒食,不费一刺,故脱而尽其观。若 夫劳之真形,则巨峰足见矣。博而多姿,佐幻于海,惟 树与石,莫适非嘉。俗名《燕说》,则亦略而不述焉。是游 也,得诗二十七篇。余谓僧清力能兴法矣,而卒败谪, 固由拂顺侮弱也,亦仙灵有默夺焉。不然,清外好士 大夫,内勤于宫壸,名作福事,其谁煽诸?羽流蠢蠢不 比人数章,辄得自诣上遂赫怒,至辱金吾、缚髡奴,窜 之御魑魅,何其决也。劳山自东华、安期生之属以逮 宋、元、马丘诸真,世有仙迹,其来尚矣,非其类不据也 而矫之。嗟能勿及哉。

《游劳山记》
邹善

[编辑]

“隆庆戊辰孟冬之望,邹子善携诸生游大泽山,兴勃 勃未已也。”遂订劳山之行。越明日,抵平度,明日抵即 墨。雨阻一朝夕,越晨霁。遂与杨尹方升、李博士邦奇、 董博士璠,外郡举人朱鸿谟、王道明、齐一经、杨耿光、 李如旦辈三十馀人,由东南行五十里至鹤山。登其 巅,望东海,了无津涯,心目恍然,非人间境。王别驾九 成、朱守备衣,携酌岩下,幕天席地,乐融融也。由鹤山 望上苑行,峰峦层叠,咸莲花状,瓣瓣耸云霄中。将暝至上苑,寻丘长春炼药处。坐已,道人报月上矣。遂登 狮子峰观月。月色映海,波已溶溶不可状。而暮潮复 撼激,峰下有声。取酒酌厓头,诸生放歌,铿然与海涛 应,不知身之尚人境也。卧未几,道人鸣钟以唤客,于 是骈舆复上,狮厓东向。顷之,满天霞彩绚烂映海中, 海面尽赤。又顷之,红光一道,从霞彩中直冲霄汉。咸 曰:“此旭日升处也。”又顷之,如大银盘,中涌一朱轮,荡 漾上下,若镕金状。已而渐升。咸谛视无瞬。予顾诸生 曰:“斯时念有妄乎?”不谋而一口应曰:“无之。”于是再酌 复歌,更为《明厓赋》曰:“闲玩明明厓,日月递来往。沧波 渺无涯,空明绝尘想。”下憩于老君洞,杨令曰:“可更额 为‘犹龙’。”复观仙人桥、白龙洞,视石而行,约山行五十 里,至华楼。月隐隐映松林间,清光逼人。越晨,观玉皇 洞,陟玉女盆。复稍东,坐仙岩以望巨峰。或曰:上苑南 即上宫,华楼东为巨峰,游若有未尽者,海之奇尽上 苑,山之奇尽华楼,涉固不能尽,亦不必尽。复游南天 门,坐平石上,石如台,前列华楼,后环攒峰,左右乱松 数千株,苍翠可掬。又风飒飒时来作海涛声,与歌声 相和。于是纵歌复酌,浑如身历蓬壶中数时矣。予复 问曰:“此时念尚有妄乎?”亦咸应曰:“无之。”时孙二守元 卿、黄大尹作孚设酌饷罢,下华楼,见一石岩甚奇,问 曰:“此何石?”众曰:“此所谓接官亭者。”因更之为《迎仙岘。 赋》曰:“相逢俨列仙,人吏谢凡缘。传呼仙子避,绝倒石 崖巅。”复穿黄石洞,游黄石宫,相顾慨伐树者之愚,与 造石椁何异。及暮,兴尽而后归。夫岩壑之幽,沧溟之 广,日月之奇,数日可谓遍历而备尝之矣。方其对山 水,玩日月时,其心寂寂然,廓廓然,炯炯然,何也?噫吾 心本自幽邃,本自广大,本自光明,一有所触,则心境 会而本真露,斯固吾人平旦时也。能真识此体而时 保之,处尘氛不异清境,居屋漏常对神明,则志气如 神,喧寂一致,方可以言学,方可以言游。不然,幽还岩 壑,广还沧溟,明还日月,依然旦昼之梏亡矣,而又何 取于斯游?六一公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予谓兹游又或不专在山水间云,因放歌曰:“到此 浑如尘外人,不须炼药问长春。千峰离却人如旧,不 负千峰负此身。”又歌曰:“观日厓头奇更奇,万缘何处 总无知。欲求别后真消息,常似狮厓对日时。”诸生相 对,咸惕然有省,遂书以为《游劳山记》。

《游劳山记》
陈沂

[编辑]

鳌山,一曰劳山,有大劳、小劳。《齐记》谓“泰山高不如东 海劳”,秦始皇登劳盛山,即此,以劳于陟也。今在即墨 之东南四十里,东西南直距海上,山形延亘若城雉, 峰起如堞纵横,高卑直突,旁拥相系,凡五百馀里。其 奇峰怪石,不能以状,崩崖幽谷,深岩绝壑,峻岭曲崦, 不尽以名。栖禅炼真,灵异之迹,不可以遍,土人以峰 名崓,山多崓,因名。嘉靖癸巳九月二十二日,余按县 至自胶,闻蓝侍御玉甫悉山之胜,云“土人不易到,不 能自遏。”期杨允中达甫不至。越二日,与玉甫出东郭 三十里,由三标山出海上蒿莽中十里累累数丘,一 高起,曰“鹤山。”至则攀陟,亦峻。石谽谺磊砢,凭借为磴 松,多偃枝古干。夹石而上,一道宫曰通真庵。后有洞, 洞旁石室。道人丘长春大书《鹤山洞》镵于上,余亦勒 同游,纪其岁月。鹤山,鳌之东麓也。西南诸峰插天横 亘数重,望之若剑戟羽镞森列,而恍然若云。并海滨 东南行二十里,皆巉岩,一峰深秀,多长松怪石。由丛 石历块转折成路,至狮子岩,下有台宇,乃宋太平宫 也。岩有二石,结架如户,出其上,时夕阳在峰顶,海涛 撞激,直至峰下。是夜宿道人居。夜半,月色潮声,不能 寐,起坐台际。鸡鸣,与玉甫登岩,见日自海隅涌出,云 霞异色,海气沧漭,日光浮金,万里,世之大观也。是日 岩下题石门曰“寅宾岩”,大书一诗,从宫之南,渡飞仙 桥,寻白龙老君、华阳诸洞。降𪩘,舍舆,乘小兜,从者徒 步,缘海滩乱石间行,转入山麓。遵海而东,历番眼岭, 下临不测,屡策杖惴惴。由恶水河、乱石滩皆海涛中 行。山回,从蛟龙嘴、歇肚石、黑松林,皆山腹处,极险,非 人迹所到。有下清宫,宫在山隅,不能至。从黄水滩西 北入山中,凡三十里,始有人居,就树下饭。由山径历 黄山崓、黑山崓、观音崦,皆矗起数十百仞,极奇秀。又 三十里,人群岫间。北峰峻极,山半隐隐台殿,至则巉 削攀绝。僧垂木阶下,乃援而升。上有石洞,额大书“明 霞洞,大安辛未题。”余勒诗一章。其中空洞上如厦,环 石如堵,前后户牖。洞左有佛宇僧庐,右石门,从磴数 百级。上绝壁数仞,下视沧海,与天浮动,岛屿皆空。壁 下有草庵,老僧定处。是夜宿洞中。明日晨,饭毕,下山, 经石瓢、清凉甸、聚宝峰三里。山峰下有道院,亦宋所 建上清宫。宫傍石涧,跨朝真、迎仙二桥。桥侧巨石,镵 诗十绝,亦丘长春书,字画端整。余书《如梦令》词于右。 由宝珠山、八水河十五里登天门山,极峻险,峰多奇 状,如仙释拥出。山口复有二峰,若石垒就,高数十仞, 两楹相峙,上逼云际,下瞰沧海。有丘长春大书“南天 门”三字。大抵海上之山,人迹罕至,道释之外,鲜有登陟。丘,盖宋南渡后辟世于此者。从天门南下,历数十 峰,初视若蚁壤,且近行数十里不绝。每峰皆峻大,而 仰莫及者,降至麓。濒海上曰韩寨一道,院,曰聚仙宫, 碑勒元学士张起岩记。饭于宫,复从西北入山,循渰 牛涧、砖塔岭、僧帽石、大风口、三里河、小风口、瘦龙岭、 清凉寺、仙迹桥、金刚崓,“二十里至巨峰,最高而奇。周 山之峰,异状百出,徘徊不能去。巨峰下数石,百仞壁 立,梯穷径绝,有两石若劈处,见一窍,上闻人声。一僧 垂木梯下请升,遂援之而上。由壁中行,转至一茅庵, 甚明洁。左有佛宇,嵌崖隙甚幽。”西北群峰直出其后, 东南海色相映。庵前牡丹诸奇花,偃松异木。其建筑 木石,所植花卉,皆僧负戴,梯而至之。但苦行,无智慧 心。余留二偈于石壁间,乃悟供具麦饭野蔌,谓不图 得遇善知识。是夜余宿庵中,僧立牖下竟夜。明日,题 其夹石处曰“面壁洞”,纪同玉甫来游事及侍从之名。 涧上壁大篆“灵鹫庵”三字。从故道十五里出海滨,循 山麓西北行,皆平地,侍从者始骑四十里,至华楼山 下。玉甫有别墅,即其祖赠侍郎公之墓侧。从墅后缘 涧,仄径而陟,数里至巅,松千株,皆偃盖。从石隙间深 入,有万寿宫、老君殿。少憩,寻翠屏岩,余梯而大书之。 时已晚,宿道人庵。明日晨起,与玉甫寻古遗迹。周山 之石,摩勒殆遍,多金、元人作者。从王乔崓至凌烟崓 下,题“《同游岁月峰隙》,见海色远映,道人吹笙笛于高 架崓上,飘然有物外之想。”遂循金液泉、夕阳洞、石门 山,至清风岭小饮,题名于岭之石门。又步至华表峰 下,曰聚仙台,其峰垒石数十仞,峻拔且奇秀。少焉,与 玉甫别,至是山游凡五日,行三百馀里。玉甫所计行 踪止宿,不失尺寸。其弟田因于穷绝处设干糇醑茗, 楮笔丹墨具在。从行兵吏,虽跛足不前,而兴亦不浅。 山樵海渔之人,争效舆力石工数辈,分处供事,故余 之兴亦豪。所得诗二十馀首,去今以往,想莫有继之 者矣。下华楼山,复乘舆四十里至县。所未至者,五龙 岭、下清宫、黄石宫也。海中诸岛,东有大管、小管、车门、 沧洲,南有鲍鱼、老公、车屋、大古、小古浮岛,皆登陟所 见者。

劳山部艺文二

[编辑]

《劳山》
唐·李白

[编辑]

我昔东海上,劳山飧紫霞。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陞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 人扫落花。

《劳山诗》
元·丘处机

[编辑]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䗶几千 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又             《前人》:

道祖二宫南镇海,王明《三崓》北当途。是知物外仙游 境,不向人间作画图。

又             《前人》:

初观山色有无时,十日迁延尚未之。咫尺洞天行不 到,空馀吟咏满囊诗。

又             《前人》:

浮烟积翠绕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造物建标东枕 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又             《前人》:

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日夜潮头风辊 雪,彩霞深处有飞仙。

又             《前人》:

松喦霞窟瑞烟轻,洞府深沉气象清。怪石乱峰谁变 化,亘初开辟自天成。

又             《前人》:

重冈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腰三百 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又             《前人》:

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 果,故移仙迹近人间。

又             《前人》:

因持翰墨写形容,陟彼高冈二十重。南出巨平千万 叠,一层崖上一层峰。

又             《前人》:

修真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不志心生退 怠,直趋天上接蟠桃。

又             《前人》:

山川都属道生涯,万象森罗共一家。不是圣贤潜制 御,安能天地久光华。

又             《前人》:

可叹巍巍造物功,山河大地立虚空。八荒四海知多 少,尽在含元一气中。

《狮子峰》
前人

[编辑]

鳌山东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浩渺碧波千万 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清风岭》
王思诚

[编辑]

松风淅淅杂鸣禽,岚气霏霏树影深。四面好山开书 幅,凌峰登览豁凡襟。

《前题》
朱仲明

[编辑]

万岩虚籁贮清幽,我欲乘风控玉虬。绝爱凉飚夺炎 热,茂林修竹不胜愁。

《翠屏岩》
前人

[编辑]

叠𪩘撑空列翠屏,四围花卉抱幽馨。雄盘地轴三山 外,界破齐烟九点青。

《玉皇洞》
前人

[编辑]

石窍崆峒透上方,云封紫翠郁苍苍。谁开混沌烟霞 窟,嘘吸阴阳纳晚凉。

《王乔崓》
秦景容

[编辑]

突兀高千尺,仙宗云气孤。攀援无石磴,何处觅双凫。

《聚仙台》
前人

[编辑]

山人有形景,呼作《聚仙台》。愧我红尘客,登临破绿苔。

《劳山》
明·陈沂

[编辑]

蓬莱之山横插天,《大劳》小劳青可怜。清秋播荡入沧 海,落日缥缈生晴烟。眼前此景出人世,便可羽化凌 飞仙。挹取《南溟》酌北斗,枕石大醉云峰巅。

《华楼》
前人

[编辑]

“力倦兴不浅,山奇情更浓。下舆聊坐石,倚杖又登峰。” 夹涧鸣寒溜,缘崖秀古松。仙宫何处是,风落数声钟。

《望大牢山》
戴良

[编辑]

稍入东胶界,即见大牢山。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氓居接岛屿,观宇连术阡。既馆茹芝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积昏旦,水宿倦舟船。兹山思独往,结茅征愿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登劳山》
邵贤

[编辑]

坤轴危分镇巨鳌,山如剑戟战方鏖。鼓钟镗𨱏东西 院,丹碧参差大小劳。石柱华楼阑海出,龙岩狮石倚 天高。我来无限登临兴,点染风烟信彩毫。

《华楼》
刘孝

[编辑]

抱真刘子卧浮丘,入道丹成几万秋。苔合峰门金液 冷,松蟠龙洞玉盆收。隋唐瓦落元天殿,山海云藏独 石楼。七十二宫明月在,不知何处觅仙洲。

《前题》
邹善

[编辑]

千岩万壑境萧疏,几日幽寻得自如。叠石遥连沧海 色,华楼高接太清居。仙人洞暖阳生候,玉女盆迎日 照初。试问同游蓬岛信,可能此地即吾庐。

《前题》
马存仁

[编辑]

惟爱山家坐小亭,檐隈野竹送秋声。苔封诗句无人 识,止听黄冠说姓名。

《前题》
杨舟

[编辑]

萧疏古院闲来步,匝砌苔钱雨后绿。道人取帚欲何 为?扫却松云待鹤宿。

《登华楼》
蓝田

[编辑]

“东涧西涧白云合,前山后山红叶多。红叶白云迷远 近,云叶缺处山嵯峨。闲抛书卷踏秋芳,扶藜偶入山 人房。柴门月上客初到,瓦瓮酒熟兼松香。玉皇洞口 晓花暗,金液泉头秋草遍。药炉丹井尚依稀,白云黄 芽今不见。长春高举烟霞外,使臣远出风尘界。当时 人已号飞仙,祗今惟有残碑在。人生适意且尊酒,莫” 放朱颜空老丑。神仙千古真浪传,丹砂一粒原非有。 迺知造物本无物,薄命不逢随意足。云满青山风满 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鹤山诗》
前人

[编辑]

洞府北岩里,微茫草迳通。潮声惊席上,山色落尊中。 野鹤何年去,孤云与我同。漫将远游意,挥笔向霜风。

《三标山》
前人

[编辑]

三峰海上接云平,洞里丹经不识名。东望仙洲悲汉 武,西邻书舍忆康成。崎岖百转泉流绕,苍翠千重夜 气生。多病年来忘百虑,独于林壑未忘情。

《聚仙宫》
徐注

[编辑]

堡戍巡行路转艰,壮怀无奈鬓毛斑。魂消征雁家千 里,梦破啼乌月满山。楼角声哀青嶂暮,海涯春到白 鸥闲。太平何处堪投隐,仙子遗宫烟霭间。

《黄石宫》
周如砥

[编辑]

黄石遗迹海畔留,一宫深锁乱山秋。松风时送波涛 出,岩瀑遥连河汉流。济北天空烟漠漠,圮桥云断水 悠悠。殷勤独向高峰觅,应有藏书在上头。

《黄石草堂》
前人

[编辑]

崎岖千涧野云赊,乘兴遥遥访道家。门外清泉滋碧 草,阶前白鹤啄松花。平台客上凌云露,斜日人归带 落霞。最喜诸真频见恋,洞天几度饭“胡麻。”

又             《前人》:

翠柏丹枫相映新,清波白石故粼粼。羽人总解谈《黄》 老,尘世谁知是汉秦。樵语每从天外落,仙丹自许鼎 中真。留连岁杪浑忘返,气候时时似暮春。

===
《黄石宫》
周如纶
===鸦鹄峰头草阁悬,幽人爱此学长年。地通瀛海川原

润,天近扶桑日月偏。何物笙箫来涧底,无端鸡犬下 云边。诸山尽处人间路,得意谁回“急水船。”

劳山部纪事

[编辑]

《酉阳杂俎》:“莱子国海上有石人,长一丈五尺,大十围。 昔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不得,遂立。”

《纪闻》:太和先生王旻,得道者也。天宝中诏征之,于内 道场安置。帝与贵妃杨氏旦夕礼谒,访以道术,旻随 事教之,然大约在于修身俭约,慈心为本。人有传,世 世见之,而貌皆如故,盖及千岁矣,在京多年。天宝六 年,南岳道者李遐周恐其恋京不出,乃宣言曰:“吾将 为帝师,授以秘箓。”帝因令所在求之。七年冬而遐周 至,与旻相见,请曰:“王生恋世乐,不能出耶?可以行矣。” 于是劝旻令出。旻乃请于高密牢山合炼,元宗许之, 因改牢山为辅唐山,许旻居之。

《莱州府志》:“五代乐正子长尝遇仙于鳌山,授以方术。 年百八十,颜色不衰,登劳山仙去。”

“华盖真人姓刘氏,蜀人,寓居劳山。庞眉皓发,面如渥 丹,不自知其年。敝衣掩形,冬夏不冠履,不炉不扇。一 夕端坐而化,神色自若。至晚视之,止遗躯壳若蝉蜕。” 其徒择地葬之。

金丘长春名处机,海上七真之一。尝云游访道至劳 山,见其奇秀,遂栖养久之,乃去。

刘长生,掖人,少为屠,酗酒,一旦顿悟真学,昼寝,梦壁 上有诗云:“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又遇 纯阳真人于众人中招之曰:“若忆梦中诗否?”长生大 悟,遂执弟子礼。纯阳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 知有分到仙曹。招呼悟得元中意,跃出洪波万丈高。” 明昌丙申,长生自洛阳还,大有所契。后殁,举棺甚轻, 人以为“仙蜕云。”

元刘志坚,故以掌鹰房事永昌王,故称刘使臣。后弃 家入道,隐于劳山。久之,天光内映,或知休咎,一日辞 道众而逝。葬华楼上,称“刘使臣墓。”

劳山部杂录

[编辑]

《日知录》:劳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云一作牢, 丘长春又改为鳌,皆鄙浅可笑。按《南史》明僧绍隐于 长广郡之崂山,《本草》“天麻生太山、劳山诸山”,则字本 作“崂。”若《魏书·地形志》《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并 作“牢”,乃传写之误。《诗》:“山川悠远,维其劳矣。”《笺》云:“劳劳 广阔。”则此山或取其广阔而名之。郑康成齐人,劳劳, 齐语也。《山海经西山经》亦有劳山,与此同名。《寰宇记》: 秦始皇登劳盛山,望蓬莱,后人因谓此山一名劳盛 山,误也。劳、盛二山名,劳即劳山,盛即成山。《史记封禅 书》:“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汉书》作“盛山”,古字 通用。齐之东偏,环以大海,海岸之山莫大于劳、成二 山,故始皇登之。《史记。秦始皇纪》:“令入海者赍捕巨鱼 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至,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 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正义》曰:“荣成山即成 山也。”按史书及前代地理书并无荣成山。予向疑之, 以为其文在琅邪之下,“成山”之上,必“劳”字之误。后见 王充《论衡》引此正作“劳成山”,乃知昔人传写之误,唐 时诸君亦未之详考也。遂使“劳山并盛”之名,“成山冒 荣”之号。今特著之,以正史书二千年之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