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88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八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厓门山部汇考
图〈缺〉
考
厓门山部艺文
厓门吊古记 明方良永
厓门山部纪事
韶石山部汇考
图
考
韶石山部艺文〈诗〉
韶石山 宋余靖
前题 苏轼
前题 杨万里
前题 明蒋之奇
韶石山部选句
韶石山部杂录
东山部汇考
图
考
东山部艺文一
东山修水帘亭记 明陈瑄
东山部艺文二〈诗〉
登东山 宋郑厚
前题 郑大玉
东山八景诗八首〈并序〉 明刘𤣱
九日游东山 尹鉴
望东山 刘瑞葵
东山部杂录
山川典第一百八十八卷
厓门山部汇考
[编辑]宋末帝跓跸之厓门山
厓门山在今“广东广州府,新会县城南八十一里,山 高四十二丈,周回八十一里。昔元兵逼宋末帝,昺于 此。”
考
按元吴莱《南海古迹记》:“厓山在新会南,山有两崖,对 峙如门,海潮出入。”
按《广舆记》:“广州府厓门山,在新会县海中。宋末帝昺, 驻跸于此,为元兵所迫,丞相陆秀夫抱帝赴水死。时 御舟一白鹇,奋击哀鸣,堕水以殉。其视陈宜中辈,委 而去之,诚禽鸟不若矣。”
按《图书编:厓山考》:“厓山在广之西邑,新会县南八十 里,与奇石对峙如门,故又名曰厓门山。山有两崖对 峙,其口如门。尝泛舟厓门,行草市之墟,观藏舟之处, 钜海剧峰,形势阻郁,信有天险云。山高四十馀丈,周 八十馀里,延二十八里,袤三十四里,势颇宽广,中有 一小港,可以藏舟。”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厓门山在广州府新会县城南 八十一里,高四十二丈,周回八十一里。宋帝昺南狩, 舟师次焉。山巅有石,刻张弘范等功,前有奇石书元 张弘范灭宋于此,岁久,石渐长,字形如梯。明弘治中, 御史徐琩改刻,云宋帝及丞相陆秀夫沈于石下’。今 建全节庙、大忠祠于山中。”
厓门山部艺文
[编辑]《厓门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舟 次东亭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 之事,千古痛愤。瓣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 舟,习海行者以行。夜二鼓,乘汐出港口,前后数十舸 齐发,风静波平,予卧舟中,不知其为泛海也。天未明, 抵岸。予急起盥栉,起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 未辨登岸,肩舆由松迳萦纡而进。典祠者率其子恩 平,庠生逆于道左,问之,“勤王义士”伍隆起七世孙也。 予以松间且去,祠伊迩,戒毋喝道。少顷,至祠下,舍舆 步入,先诣至“全节”,次诣“大忠”、“达观”二祠殿宇碑亭。考 其营建颠末,“大忠”则创于故方伯陶公自强,中祀文 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 东庑又特设伍隆起配享之位,“全节”则创于今佥司 徐公朝文,特祀慈元杨太后,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 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
直至山椒,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当建祠处,隆然突起,稍前又突出一阜,朝北如拱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 秀丽如画,无巉岩嵚岈之状。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 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 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遂从东下,寻慈元殿旧址, 去今所创祠可百步许,已鞠为榛莽。复谒国母坟,坟 在旧殿之南稍东,国母即杨太后也。牡蛎为垣,半已 就颓。“夫《志》不载杨太后葬处,而端宗陵寝见于志者, 已漫不可寻。今国母有坟,岿然独存,其好事者为之。 抑中原遗民悯后之节,收其遗骸,或具衣冠瘗之,以 示哀思。”欤时,微雨霏霏,驰还具服行礼。始就位,天色 晴朗。三献既毕,日已中,县官请随祭大忠。予谓祭吉 礼,非日昃所宜行,乃约戊申日五鼓即事。予回舟次, 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 往事,衋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 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前二石 如人立,顶趾皆巨巾,约如腰状。屏石上有刻,磨灭不 可读,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 巡按广平徐公琩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 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 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然,恬不知恤,非得二三 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 何足深咎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 月争光。区区磨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典祠 者又云:“昔有磨刀石自海门飞来,至今尚在。”余令觅 之,潮没不可得,乃返。因与罗尹论厓山事,为当宋室 播迁之时,杨后非正位中宫,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 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似亦无或非之者。今 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起后 人追思景慕而不容已者也。祠有田三顷馀,乃知县 丁积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 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近稍不逞者,密诱他盗 来掠其村,然犹畏不敢肆。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 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末五鼓即起,与大忠之祭,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 此平妥也。”遂回舟,由故道过昨所观奇石,值潮落趾 出,牡蛎栖四旁,男妇持器状如斧,长二寸许,争敲取 之。又有荷锄掘取蚌蛤于泥中者,鹭从旁争啄其馀, 无惊愳态。无何入港,舟行至岘冈,漫书是行所见与 所论议者,作《厓山纪行录》。以朝文为易,今题曰《厓门 吊古记》。
厓门山部纪事
[编辑]《宋史瀛国公本纪》:“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六月己 未,昺徙居厓山,升广州为龙翔府。己卯,都元帅张弘 范、李恒征厓山。”十六年正月“壬戌,张弘范兵至厓山。 庚午,李恒兵亦来会。世杰以舟师碇海中,棋结巨舰 千馀艘,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棚如城,堞居 昺其中,大军攻之,舰坚不动。又以舟载茅,沃以膏脂”, 乘风纵火焚之。舰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火不能 爇。二月戊寅朔,世杰部将陈宝降。己卯,都统张达以 夜袭大军营,亡失甚众。癸未,有黑气出山西,李恒乘 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张弘 范攻其南,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战。俄有一舟樯 旗仆,诸舟之樯旗遂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 中军,诸军溃,翟国秀及团练使刘俊等解甲降。大军 至中军,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 与苏刘义断维,以十馀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 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 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馀万人。 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 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 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韶石山部汇考
[编辑]虞舜南巡所登之《韶石》。
“韶石山”在今广东韶州府城北四十里劳水之中,其 山两石相峙,高百仞,广五里,其他石又有三十六名, 皆极为奇异
韶石山图
考
[编辑]按《方舆胜览》,广东路韶州韶石山,在州东北八十里。 《郡国志》云:“劳水间有两石相峙,高百仞,广五里,相去 一里,大小略均似双阙,则取名焉。此外又有三十六 石,各有名,相传舜登此石,奏韶乐。隋开皇九年取以 名郡。”
按《明一统志》:“广东韶州府韶石山在府城东北八十 里,山之石怪奇,有三峰四接,盘龙、骆驼、狮子、虹蜺、凤 阁、马鞍等名,而韶石双峙如阙。相传舜南巡,登此山 石上奏乐,因名。”唐韩愈诗:“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 舜整冠裾。”宋王安石诗:“怪石巉岩土泬寥,昔人于此 奏箫韶。”
按《三才图会韶石山图考》:“韶石山在韶州府城东八 十里,双峙如阙,相传舜南巡登此山石上,奏乐,因名。”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韶石山在韶州府城北四十里, 相传舜奏乐于此。其石有三十六名,曰左阙,曰右阙, 曰宝盖,曰奏乐,曰楼阁,曰骆驼,曰三峰,曰凤阁,曰侍 石,曰左球门,曰新妇,曰狮子,曰大香炉,曰小香炉,曰 ‘太平’”,曰“马鞍”,曰“虹霓”,曰“富”,曰“石臼”,曰“石井”,曰“朝仙”,曰 “盘龙”,曰“圆”,曰“石钟”,曰“石船”,曰“石砚”,曰“石帽”,曰“石桃”,曰 “罗仙”,曰《上鱼鳞》,曰“石仓”,曰“石廪”,曰“下鱼鳞”,曰“石田”,曰 “二使。”韶州之山多奇,而韶石为最。“双阙”又为韶石之 绝奇者,耸拔百馀仞。旁有香炉、花瓶二石,状皆怪异, 馀不可胜纪。逶迤而为“曲红冈”,有诸《名贤诗》。
韶石山部艺文〈诗〉
[编辑]《韶石山 》宋余靖
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 韶石南国镇,灵踪传自曩。双阙倚天秀,一迳寻云上, 长江远萦带。众峦疑负襁,千里眇平视。高形罗怪像。 日影避昆仑,鳌头冠方丈。青螺佛髻高,群玉仙都敞。 霞城晴煜爚,桃源春浩荡。仰攀霄汉近,俯瞰神魂恍。 涧深流如织,岩虚动成响。造化与真质,妙画胡能仿。 贱子生海隅,逢辰辱朝奖。靡成彝鼎勋,甘从丘壑往。 惊禽恋故林,困骥畏羁鞅。兹游得幽深,同怀乐清旷。 世言帝有虞,朔南声教广。丹穴卜巡幸,翠华临苍莽。 《箫韶》曾此奏,钟石无遗象。但觉薰风存,翛然天籁爽。 姬公著治典,历代所遵仗。九野奠山川,万灵通肸蚃。 医闾与吴岳,半列戎夷壤。四时迎气祠,犹烦礼官掌。 况乃祝融区,群物资含养。来仪威凤居,乐育菁莪长。 肤寸起成霖,崇高一方仰。跻之佐衡霍,无惭公侯享。
《前题》苏轼
[编辑]双阙浮云照短亭,至今猿舄啸青冥。君王自此南巡 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前题》杨万里
[编辑]新隆寺后看韶石,三三两两略依稀。金坑津头看韶 石,十十五五不整齐。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 一案。金钟大镛浮水涯,玉瑟瑶琴倚天半。尧时文物 也麤疏,礼乐犹带洪荒馀。茅茨殿上捶土鼓,苇叶声 外无笙竽。黄熊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峄山 桐树夜半鸣,泗水石头清昼跃。山祇川后争献珍,姚 家制作初一新。帝思南岳来时巡,宫琛殿宝皆骏奔。 曲江清澈碧琼软,海上孤尖翠屏展。天颜有喜后夔 知,一阕《云韶》供亚饭。帝登九疑忘却归,不知斑尽湘 竹枝。后夔一胫跛莫随,坐委众乐江之湄。仪凤舞兽 扫无迹。独留一狻守其侧,至今唤作狮子石。雨淋日 炙烂不得。洞庭张乐已莓苔,犍为护磬亦尘埃。不如 《九韶》故无恙。戛击尚可起冬雷。何时九秋霜月里,来 听潇湘瑟声美。曲终莫道不见人,江上数峰是谁子。
《前题》明·蒋之奇
[编辑]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此来。我亦《编蓬》今下濑,拟寻《韶》石山崔嵬。
韶石山部选句
[编辑]《方舆胜览》。江滨执别,怅“《九成韶》石”之音;岭外重来,赋 “万里梅花”之句。
明钱溥《张文献祠》诗:“浈水波澄寒玉润,韶山壁立翠 鸾仙。”
韶石山部杂录
[编辑]《方舆胜览》许申撰《张曲江祠记》云:“庾峤之南,舜游之 地,韶石奇怪而甲出,曹溪廿爽而汹涌,八泉会而同 沼,二流合为曲江。”
余安道《韶亭记》云:“贤人君子,乐夫佳山水者,盖将寓 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涤荡烦绁,开纳和粹。故远则 攀萝拂云以跻乎杳冥,近则筑土饬材以寄乎观望。” 惟韶山去州治八十里,自元精胚胎,阳结阴流,不知 𬬻锤者谁,独秀兹境。在昔虞舜南狩苍梧,《九韶》之乐, 奏于石上,山之得名,起于是矣。国家丕冒海隅,择材 绥远殿省丞潘君伯恭,特膺诏选,来守岭陀,锄强扶 弱,有意于古。下车期年,人用休息。乃曰:“山为州镇,厥 名尤著。自秦开五岭,迄今千载。凭轼之使,泛舟之宾, 大麓之下,往还如织。不知观瞩之地,以为山荣。岂守 之者详近而略远哉?”遂按郡牒而相之,背山东渡,五 里而近,得地曰灵溪。即道左建亭,而山之灵秀,森然 在目矣。伻来以图,授之矩画。先是赐紫僧法崇者,推 诚导慕,众所钦信。尝于康衢列树,以壮州邦。既勤基 缔,将贲髹雘。太守曰:“吾以敦朴化人,无事于侈,可去 华就实,移其用于兹亭。”崇曰:“明使君之言,非唯集事, 兼存为政之体。”由是舍饰画之浮费,市楩梓之美材, 持畚筑,运斧斤者,子来而乐成矣。越载生魄而亭就, 则兹山具美,纤芥无隐,屹者如门,平者如台,味者如 谷,向者如斗,背者如逃,人立鸟歌,霞明雾晴,碧玉千 仞,青螺万叠。殊形诡制,纷不可名,驱鬼役物,巧不能 备。信方外之绝区也。既而请名太守曰:“亭以山构,而 能尽山之美,其名《韶》云。”
东山部汇考
[编辑]唐韩愈所游《之东山》。
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东三里,有东山焉,其中“有七星 石、栖云石、方广洞、望仙桥、聚圣塔、五雷坛、桐阴亭、水 帘亭、双旌石诸胜,相传韩文公尝游于此。”
东山图
考
[编辑]按《方舆胜览》。广东路潮州东山,在州东。韩文公旧游 之地。今多亭榭。
按《三才图会东山图考》:“东山在潮州府潮阳县治东, 与韩山相接。上有巨石,石有七孔,若北斗状。中一孔 出水,不盈不涸。又有二峰,曰双旌石。唐韩愈游览之 地,亭榭多见于此。”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东山在潮州府潮阳县东三里, 唐韩愈游焉。张许双忠祠、宋文丞相祠俱在山椒按《潮阳县志山川考》,“县治之北,有龙首之山,其东三 里曰东山,其地多砂石,无草木。其上有石焉,其中有 窦,状如北斗,曰七星石,石七孔,中孔有水,不盈不涸, 时有飞尘落叶坠其中,不可濯也。有石焉,其上有云 气”,曰栖云石,元王用文大书“栖云”二字刻石上。有洞 焉,曰方广洞,刻云“陈廷评开”,未详何代。有桥曰望仙 桥,塔曰聚圣塔,今废。石室之间有坛焉,曰五雷坛,坛 之西有亭焉,曰桐阴亭,亭今废。东曰水帘亭,其水自 半山而下,奔于积石,喷作瀑布之状,若垂帘然。昔人 因筑台其间,引以为流觞曲水。知县陈瑄始重修之。 至知县宋元翰复易以石,典史陈公陞又修石龙以 驾飞泉,于是亭遂为东山第一胜事矣。亭左有佥事 江汇大书“云壑风泉”四字,及邑人陈大器“观海”二大 字。其下有石焉,曰双旌石,以张许庙见元旌,故名。有 碣焉,曰马冢。盖唐昌黎、宋文山尝游其地。
东山部艺文一
[编辑]“《东山修水帘亭记 》明” ·陈瑄
东山为潮阳形胜地,风气旷夷,树木葱郁。旧有泉水, 自半山而下,源源不竭。又有亭翼然临于其上,以为 曲水流觞之所。岁月滋久,亭宇倾废,惟水流不息。故 予尝暇日过此,感慨良久,欲修未能。今海寇初平,民 康物阜,遂鸠工计材,凿石为甃,辇木为亭,缭以阑干, 其规制视昔有加。后之人宴集于斯,一觞一咏,真足 以畅叙幽情,虽《兰亭》之名胜,不是过也。用书此以志 岁月云。
东山部艺文二〈诗〉
[编辑]《登东山 》宋·郑厚
小雨上东山,层层著意看。寻泉行处僻,就石坐来寒。 赤舄归周旦,苍生起谢安。功能成底事,一抹暮云残。
《前题》郑大玉
[编辑]暮天凉雨急霏霏,涧谷重重拂翠微。醉魂不受风飘 断,只恐浮云自湿衣。
东山八景诗〈并序〉 明刘𤣱
[编辑]潮阳为滨海之邑,峰峦之秀,景趣之幽者,东山其最也。一山之中,佳景有八。古迹名胜,皆前贤之所游咏,而镌题于石,班班可考。观其阿阜宽平,岩谷深邃,泉溜联珠,引以为流觞。曲水而鳞瓦翼然于其上者,曰“水帘亭” 也。石壁嵯峨,岑崖高架,扃日月而锁烟霞,阅岁年而隐冬夏。清虚旷达,别为一洞天者,曰“方广洞” 也。俯瞰沧溟,峙立峰表,耸灵秀于层霄,罩白云于朝暮者,栖云石也。植质朝阳,菶菶萋萋,瑞世而集乎凤凰,清阴而覆乎栏槛者,桐阴亭也。曰“望仙桥” ,则絫石通衢,长虹饮涧,而有以迎洞府之神仙;曰“聚圣塔” ,则砥柱玉簪,插汉凌云,而有以萃上方之贤圣。以至如斗丽空,烂然出于云根之上者,七星石也。若声出地殷然藏于石室之间者,《五雷坛》也。是景也,阐于古,称于今,森布而环列,清幽而雅丽。邑之来游者,轮蹄杂遝,无间寒暑。至于达官贵人之自四方至者,亦莫不一往观焉,实海隅之佳致也。虽其迹之尚存,然历岁滋多,不无荒芜湮没者。予恐其久而无传于后也,因与二三同志搜访遗迹,即景赋诗,以纪吾潮山川名迹之胜,而非耽嗜景物、玩役性情者之可比。佥谓予宜序以张之,予不容辞,迺书于群玉之右,俾后之能诗者次而续之,庶斯景为不朽云。
水帘亭
清泠一派出岩阿,玉碎珠联洒薜萝。云母屏前涵碧 露,水晶宫里荡银河。流觞曲水相环映,鳞瓦华榱起 郁嵯。自是沧浪最清澈,四时长听《濯缨歌》。
方广洞
丹崖石壁倚层峰,别是人间天一重。流水白云长自 在,苍苔翠藓漫堆封。仙人跨鹤归何处,游客携琴喜 见逢。自古传闻二十六,谁知此地有灵踪。
栖云石
巉岩卓立几千秋,云气长生迥不收。散漫乘风如擘 絮,冥濛成雨若浮沤。朝疑巫峡重重起,暮见苍梧蔼 蔼浮。《灵运》当年曾作咏,白云抱石两悠悠。
桐阴亭
幽亭翼翼起岩峦,谁植良材自结团。翠叶轻罗翻古 砌,香枝森玉拂阑干。清阴不独祛炎暑,瑞世偏宜宿凤鸾。坐久薰风飘动处,琅然疏越入清弹。
望仙桥
仙人遗世杳难招,天路凝眸岁月遥。迳入深林车辙 少,泉鸣幽涧玉声调。恍疑跨鹤来三岛,宛若垂虹下 九霄。闻道石桥壮台岳,是谁移架在吾潮?
聚圣塔
山脊峨然一柱撑,风吹铃铎远闻声。层檐有级堪跻 蹑,诸圣无由识姓名。千里江山来远近,四时日月漏 光明。风光不减慈恩寺,列俊题名荷宠荣。
七星石
何年北斗降元精,绝嵿云根似砥平。品列象形虽地 造,安排次舍自天成。经年不见随杓转,入夜应须伴 月明。我辈几回同眺望,恍疑云汉上参横。
五雷坛
何人筑土拥平冈,知是《游雷》此地藏。曾鼓乾坤施号 令,能驱风雨迅威光。道人奉法时瞻礼,过客祈灵每 谒望。忽听一声天外动,轰然直在此山阳。
九日游东山 尹鉴
[编辑]前呵小队出郊丘,正值风清瘴雨收。锦绣一围山色 晓,青黄万顷石田秋。流觞早拟《兰亭会》,鼓枻俄惊赤 壁游。民物喜康边祲息,菊花樽酒漫吟讴。
望东山 刘瑞葵
[编辑]望望东山岑,乔松十里阴。神游历其巅,白云振孤襟。 有客仙者流,坐抚《云门》琴。空山多木叶,流水无古今。 回头顾予笑,高谊予所钦。饮我紫霞杯,杯尽辄复斟。 惠我千金言,不殊鸾凤音。泠然沃心骨,缅邈忘华簪。 日夕寻归路,回望烟霞深。
东山部杂录
[编辑]《潮阳县志》:宋文天祥《谒东山双庙沁园春》词一首:“为 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 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嗟哉人生,翕 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 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 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按元潮州路 总管王用文跋,称公此词,盖在景炎时道经潮阳,谒 张许二公之庙而作。而《通鉴续编》乃载之留燕山时 所为。及考公所著《指南后录》中,多在燕诸作,然皆无 此词,则此词当系于潮阳明矣。况用文生元时,去公 未远,得之岁时,笔迹必真。若果如《通鉴》所云,当在己 庚、辛壬之岁,其时宋亡已久,渠亦何所据而称景炎 时耶?大率史家传疑,后人踵谬相沿以至于今。余故 详论其世,识之末简,以俟博古者考焉。
往余尝游会稽之东山,寻故晋征西将军谢安登眺 处,见其卑之乎无,甚奇观也。因叹安石“以叔世雄才, 翊戴晋室,仅贻江左偏安,不能东望岱岳,西窥嵩少, 徒以区区山水之好,犹能俾此山垂名不朽如此。若 吾邑东山之胜,于会稽岂有让哉?特以所在僻远,不 得斯人以张之,遂使其名弗克大著于天下。彼世有 席珍抱奇,不幸而晦处丘壑,或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者,非附青云之士,又恶能以自见也耶。”由此观之, 物必有托而后传,固不独一山焉尔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