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26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六十八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八卷目录

 江部汇考四

  考

 江部汇考五

  陶唐氏帝尧一则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武帝元封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晋元帝建武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三则

  宋太祖乾德一则 太宗淳化一则 仁宗景祐一则 康定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一则

  元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二则 泰定帝泰定一则

  明太祖洪武一则 穆宗隆庆一则

山川典第二百六十八卷

江部汇考四

[编辑]

[编辑]

按《江西通志》:“江自湖广之武昌、黄州来,过九江府德 化县合南康府星子县鄱阳湖,入江南界。”

按《九江府志》,“浔阳江在九江府城西北,源自岷山,带 洞庭九水合流至此,绕郡城而下四十里,又合彭蠡 湖水东流入海。”

按《湖口县志》:“大江在县前,江汉洞庭合流至此,又合 彭蠡湖水绕城东下,至江南通州入海。”其在湖口县 境内者,南至老鸦矶大涧口,北至禁江司逆沙夹,西 至丁夹口,东至得胜州。

射蛟浦在白虎塘稍下。《一统志》云:“昔汉武自浔阳浮 江射蛟,即此地。”

“香炉”墩面对“大江”,形如香炉。

大矶在县北五里,屹立江边。

《铁屏山》:横亘江浒百步许,为湖口儒学屏障。

茭石矶在县北茭石镇巡司旧址,一名“龙王矶。”东连 西山,北香炉墩,县治水口关扃也。

柘矶在湖口县江边,水势甚急。明崇祯九年,推官唐 启泰修路于山下。

老鸦矶在县南五里,又名“凤凰矶。”

黄茅潭新洲在县北江水中。

大使洲在柘矶。明洪武初,大使杨永安聚石以镇江 干。

按《彭泽县志》:“大江旧称浔阳江,上流五十里至黄茅 潭,接湖口县界,又下流六十里至香口镇,接东流县 界。”

骆驼山,在县西四十里。蹲踞如骆驼,其下有水通大 江。

镜子山在县城西北隅。南接西山,北瞰大江,石峰嶙 峋,岸有圆石,其光如镜。

小孤山,在县北十里大江之中。

《烽火矶》在小孤山下。

彭浪矶俗讹云“彭郎矶”,在县北大江之滨。

马当山,在县北四十里,横枕大江。

官湖在府城西三十里,临大江。春夏之交,江水泛涨, 茭苇合生,不容舟楫。

青山湖在县太平乡大江之滨。

庾楼矶在府治后,城外临江。

锺子矶在彭泽县。石尖锐,与铁炉山排立江滨 龙开河在城西一里许,源发瑞昌县清湓乡,东流入 大江。水涨,由大江而遂泛为鹤问湖,便于舟楫,世传 古有龙开此河。

湓浦港在府城西半里。西通龙开河,北通大江。 濂溪港在县南十五里。自庐山西流,合龙开河入于 江。

小港:在府城西南七里许。一名“官牌夹。”滨江可以泊 舟。

瀼子港在太平乡。自浩山出,北经东流香口河入于 江。

峰山矶在县南三十里,下临大江,旧有峰山矶镇。 蛾眉洲在江北岸,水涸,中有一港,细曲如眉。

磨盘洲,在蛾眉洲北。

李公堤在府城后庾楼矶。风涛冲激,逼近城麓。明正 德九年,郡守李从立甃石为堤,建亭其上。今亭圮于 江。

周家湖在新兴乡大江之滨。

仰天池在新兴乡,即大江水也。“支有二江,水涨,一支 西流毛葫洲,一支东流合于江,渺茫罔际。水落则流 于马当江。”

“郎君石”,在彭泽县小孤山下东畔江中。

牛脚湖在湖口县治北二十里,又名牛桥湖。水通大江。

杨港在湖口县北,通大江。

镜子湖在彭泽治,下瞰大江。

大岭山下有石桥,桥下水通大江。

玉波桥在德化县城西门外,跨湓浦港,水连大江。 按《江南通志》:“大江自湖广江西而来,绕安庆府城之 东西南三面,东接无为州诸水,又合池州府诸水,过 芜湖县,又过太平府,又过江宁府城北,下流至镇江 府城西北至通州入于海。”

按《宿松县志》,“大伯涝河在县东六十里。”

小伯涝河在县东七十里。二水合张富,达于杨湾,入 于江。

洿池,在县南六十里,其段三十有六,其水引南湖趋 泊湖,达雷港入于江。

张富池,在县东八十有五里。其池连杨湾口,其水趋 泊湖,达雷港入于江。

龙南湖在县南三十里。其水连白荆、棠梨湖、小黄湖, 趋张富达泊湖入于江。

泊咸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趋黄梅摄湖口,出九江。 三溪河在县北六十里。其源出蕲、黄,其派三,汇于隘 口入于江。

按《望江县志》,“埭沟河在县北六十里,其水纳怀宁连 沙滩,趋石库达皖口入于江。”

武昌湖,在县东北三十里。其水受茗山、凤栖、乌龙汇、 马头芦、薪联、青草,达于江。

漳湖,在县东北六十里。其水纳白水,受武昌青草,仰 张山、焦城、车门,趋埭沟,内达皖口入于江,外达路灌 口入于江。

白土湖在青草之东。其水受武昌司马武洲,趋漳湖 达于江。

杨溪河在县南五里。其水束泊湖,有口曰“潵水口”,趋 任城下六角池,分于长罗直颈水桥北港下段,其段 三十有六,绕县而下,达雷港入于江。今徙华阳镇,入 于江而出。

泊湖,在县西四十里。其水受香山、月山、连龙、南北涝 仰、泷西、金口诸水,达于急水镇河,入于江。

鲚湖在县西四十有五里。其水溯泊湖,趋杨溪入于 江。

大雷池,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宿、松界,东行二百馀里, 经县南,沿流三十里入于江。

大小豆溪在县东三十里,界宿松分流,达于慈湖,入 于江。

按《安庆府志》,“大江在城南,自小孤汇浔阳彭蠡而来, 入宿松界,掠望江下泊府西郭,绕南郭,引东郭而下, 趋入池口,带桐城界而下,趋入无为界。其上二百有 十里,界以海门接荆襄;其下二百有十里,界以郎矶 接金陵,而东达于海。”

石门湖在府城西北二十里,汇张葭港入于江。 冶塘湖在府城西三十里,出皖口入于江。

青河在府城西七十五里。其水出西源山,合潜水而 达于瀼河石牌冶塘,出皖口入于江。

瀼河在府城西七十里。合潜水达长河入于江。 麻塘湖在府城西百里,由石牌达长河入于江。 积石河在府城西北三十里,俗名马嘴石河。其水衷 石门湖,达于张葭港,入于江。

井田河在府城西北六十里。由观音洞口出,合紫霄、 双城诸水,由练潭达枞阳入于江。

大龙水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大龙山之西。其水出车 津涧,达高桥,汇石门张葭港入于江。

高河在府城北八十里。其河倚高埠接文埠,合黄马 河诸水达练潭,合于枞阳,入于江。

黄马河在府城北九十里。其水出潜水,由练潭达枞 阳入于江。

长枫港:在府城东北四十里。其上引莲湖,其下入于 江。

莲湖在府城东十二里。其上割江水,其中出长枫,其 下趋梅林,达枞阳,入于江。

长河在府城西,其源有二:“北自皖山经乌石,合吴塘 堰,奔泻二百馀里;西自司空山经太湖县,亦奔泻二 百馀里,会于石牌,合七十五里至皖口下十五里入 于江。”

按《桐城县志》:“双河在县东三十里,河有二,一曰东河, 其水出鲁”请帮助识别此字。麻山一曰“西河”,其水出洪涛山,至此合 流,下经孔城、白兔河、独山湖,达枞阳,入于江。

孔城河在县东三十里。由双河下白兔河,达枞阳入 于江。

白兔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出独山湖,达枞阳入于 江。

练潭,在县南七十里。其西受怀、潜二邑之水,北连白 兔河,南达枞阳入于江。

石塘湖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其湖仰大龙山界段塘湖水溢,合枞阳河入于江。

石溪在县东九十里。其水出乌金渡,通长河,至枞阳 入于江。

长河,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其水出双溪渡,达枞阳入 于江。

枞阳河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其西引石塘受练潭, 其北连孔城,其东绕枞阳镇入于江。

白荡湖与竹子湖通,又曰“民地。”东北出张家寨,接无 为州,南通羹脍寨,由源子港入于江。

破堽湖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其湖倚𠙶山之阿连竹 子,接五观达源子港入于江。

源子港:在县东一百四十里。出老洲,入于江。

按《灊山县志》:灊水在县西北二十里,源出灊山,经吴 塘堰合于皖,达怀之石牌入于江。

沙河,在县东六十里。其水下合黄马河,至桐之练潭, 达枞阳入于江。

黄泥港在县西南三十里,界太湖,受熙湖诸水,合灊 水至石牌逢皖口入于江。

按《东流县志》:“大江在县西一里,上接彭泽县界,下接 贵池县界。”

祝家矶在县境内。

按《池州府志》:大江在府境内,上接东流,下抵铜陵,南 北以中流为界。江之洲曰“古家,曰鸟落,曰官,曰新,曰 工荷叶,曰武梁。”

黄湓在府城西九十里。源出贵池县之鲁祖山,南流 绕于唐田,注于石龙潭。又会于沙溪,达于黄湓以入 于江。

池口,在府城北五里。古称“贵口。”又称请帮助识别此字。口在赵宋止 称“池口。进五里即杜坞湖。其源有五:一出石埭之栎 山,至香口;一出古源,由大剡溪口汇栎水于香口,而 达于七里湖。一出洘溪;一出石岭,折于龙舒河。一出 东源,经上溪,众流会于秋浦玉镜潭,沿洄于殷家汇, 达池口入于江。”

阑江矶在府西六十五里,樊若水造浮桥处,又名“石 坝。”

清溪口在府城北五里。其源有二:一源出府城西南 洘溪,一源出石岭,与虾湖峡川交于白洋,汇于江祖 潭,注于上清溪,“沿流与上洛岭水达于平天湖,涌于 黄沙滩,过齐山湖,激于响水滩,东南出太婆山,历于 白沙河,绕于东塘湖,合流至下清溪入江。”

牛头山在舞上三保,濒大江。五月出鲥鱼。

孝娥山在仙姑庙,濒大江。

按《青阳县志》:“五溪河发源九华山,一曰缥溪,出饮猿 潭。二曰涧溪,出莲花峰下。三曰双溪,出上下华池。四 曰曹溪,出凤凰岭。五曰涧溪,出龙池,会于六泉口,经 五溪桥达梅根入江。”

管埠河发源有九:“一自蟹坑,一自葛村;一自水龙山 出钱家桥;一自寨山出芭芒港;一自缘子涧出丁家 桥,会于横路港。一自横架石出社桥,经青山桥;一自 大游山出平田。一自黄蘗岭谷中出乌潭桥。一自西 坑出王狮桥,会于石堰,经木竹潭,与东河诸水总达 大通河入于江。”

按《铜陵县志》,大江在县城西一里,其界上接贵池,下 抵繁昌。江之洲曰“下荷叶,曰横港,曰曹韩,曰白沙,曰 千斤,曰新涌,曰小芜,曰钱家,曰丁家矶,曰羊山,曰石 龙。”

河口河在县南百馀步。其源三:一出天并湖,一出刘 家港,一出周家桥,会兹以入于江。

荻港河在县北八十里,界抵繁昌。其源三:一出邵家 涧龙洞泉,一出永城埭沸泉,一出宝山泉,会于三港 口,西接凤心闸,北接黄火河,汇兹以入于江。

夹河在县西十里。居曹韩、白沙二洲中,引大江。 黄火河,在县东北六十里。其水襟带繁昌,至荻港入 江。

鹊头山,在县西十里。高耸临江,宛如鹊头,与西岸鹊 尾相对。

按《石埭县志》:“舒溪古名涎溪,源出湘源太平县舒泉 乡,与盖山佘溪、七龙泉、鱼龙洞、雍溪诸水合流而东, 派衍四注,过泾县至芜湖以入于江。”

管溪在县西一百七十里。其源出太平乡,历山下,东 北流三里至透坑八十里,并合贡溪达贵池,池口入 于江。

按《建德县志》:“大江在县城西一里,上接彭泽,下接贵 池洲,曰莲花,曰阁牌,曰白沙,曰雁落,曰七团,曰鬼颈, 曰雀料,曰大新。”

江口河在县城西一里。其源四:一出鄱阳北坑,一出 九凤山,一出马坑,交于清潭,播于百步滩,纳西参港, 渚于官地,历尧城渡;一出茹兰溪,合苏家沟,会视田 湾,经栅头汇石印洞下引道由查册沟,迳苍埠小石 潭,达过路滩,落于青泥湾,溢于仙人湖、团湖,至此河 入于江香口河在县城南六十里,其源二:一出彭泽山林港, 一出陈苍源,交于三汊,激于麻姑,绕于查池,至兹河 入于江。

按《合肥县志》,“茅埠河,去县城一百一十里,东流归含 山河,入于江。”

按《庐江县志》:“高子河在县治西南四十五里,接曹河 水,至白兔河孔城、枞阳入于江。”

罗昌河:在县治南五十里。水出大凹诸山,南流从袁 子港入于江。

白湖在治东北三十里,其东有姥山,入水中,周连百 馀里,一方巨浸也。水出史家口,西河注于江。

巢湖在治北七十馀里。出巢县河,由裕溪入江。 绣溪在治西十五里。水出郎家诸山,绕城而下,会南 东二河入沙湖,汇黄陂湖东入大江。

按《无为州志》:“大江自安庆来,西南过州城,东南 蟂矶山去城东一百一十五里,地近周兴乡。《五图》独 立大江边,上有灵泽庙。”

奥龙河去州东一百二十里。东接大江,下通朴树河, 经裕溪河,复出江。

三溪河去州东南十里入江。

直皂河去州东南十里入江。

泥汊河去州东南五十里。源出庐江黄陂湖,流入江。 夹江河,去州东南六十里,自大江入,下通泥汊河,复 出江。

运河去州东北四十里,合马肠河入江。

裕溪口,去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入江。

马肠河去州东北六十里,入江。

里河去州西一十里。源出青檀山,入江。

永安河去州西四十里。源出白石山,入江。

石灰河去州南一百三十里。水自昆山竹丝湖流出 大江。

按《芜湖县志》,“大江在县西五里。”

中江,《后汉书郡国志》云:“芜湖中江在西。”

石硊河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石硊山,过石硊市,合 橹港河注于大江。

芜湖水,在县城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 江。

蟂矶在县西南七里大江漘高十丈,周九亩七分。按 《稗雅》:“蟂,老蛟也。”今矶南有石穴,广一丈,深叵测,为蟂 所居,昔时常出害人。《图经》云:宁渊观旧在其上。观本 唐水心禅院,岁久废为羽林庵。明建灵泽夫人祠。世 传吴孙权妹蜀先主妃归省其母,回蜀至江上,闻先 主殂,哀殒,葬此山。又云:即龙女祠,祷风涛者不𤕤。祠 筑自驿矶,后江水冲塌无存。成化间,邑令陈源鼎建 于今所。

驿矶山在县西北八里。南宋时,设馆驿、立市肆于此, 故名。山址滨江。江浒有“清风楼”,建自明御史,邑人黄 让、大学士丘濬《记》之。楼突兀险峻,为栖僧之舍。俯视 树秾藤护,寒翠扑面。遐瞩清敞,则烟黛浮空,泬寥无 际,惟见江光云影,渔舠来往耳。

碛矶山,在县西北十五里。陈周文育袭彭城,徐嗣徽 引齐人渡江,据芜湖,列舰于青墩,至碛矶,以断文育 归路,即此。一名“七矶。”

赭山,在县西北五里。高三十丈,周九里。《江南地理志》 云:“赭山丹赤,故郡名丹阳,谚呼为小九华。”此山右控 大江,望舳舻云连,水天碧彻,诸峰远近呈影如屏,幛 然宴游胜境也。

按《太平府志》,大江在府城西,即扬子江也。又西则曰 西江,又名夹江。

姑熟溪在府城南,合丹阳东南来之馀水及诸港来 会,过宝积山入江。按《江源记》:“姑浦口南岸立津,以讥 行旅。”姑浦有港,旧经郡城中。宋建炎始新筑城,限溪 流于城外,西入大江。

采石新河在府城北化洽乡采石镇西,牛渚矶东。《水 经》云:“镇市牛渚矶,屹然立江流之冲,水势湍急,大为 舟楫之害。”宋熙宁三年,开新河于矶后,南接夹河,西 北达大江,舟行遂获安济。

大信河在府城西南延福乡。河水南自芜湖白岸湖 分派,北行过梅塘、何墓山之间,西行过马鞍山,又西 过大信下镇,会龙山港入江。

匾檐河在府城西新城垾,即古檐河、大信河分派入 江者。

金柱山在郡治西三里三江口。鲍、刘沙、宣、歙诸水经 姑溪入江,奔泻于此。

采石山在郡治西北化洽乡,去城二十里。西临扬子 大江。

牛渚矶在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 间,旧传金牛出此,故名。孙吴东晋每宿重兵其地。矶 上有江山好处,蛾眉、燃犀、问月、遥望半山诸亭。 九井山,在郡治南延福乡。山有九井,旧传桓温所凿。 《元和志》:“殷仲文九月九日从温登九井,即此。”今五井已竭,四井通大江。

天门山在郡西南三十里,与和州西梁山夹大江对 峙,如门阙卧江中,远望如横黛。《春秋》楚获吴艅艎于 此。

慈湖市在郡城北四十五里,慈湖六都。

褐山:在郡治西南四十里。下临大江。

白壁山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化洽乡。滨江。

马鞍山在府城北,近慈乌港口。滨江。

望夫山一名枣子矶,在府城西北化洽乡。高一百丈, 周二十里。《寰宇记》云:“昔有人往楚,累岁不归,其妻登 此山望之,久乃化为石。”

慈姥山一名鼓吹山。在府城北四十里和尚港,为梁 昭明太子读书处。山产圆竹,声中音律,可为箫管。积 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依此以避之。 按《和州志》:“横江在州东北,旁有小河通江。”

至马河俗呼“芝麻河”,在州东北四十里,滨江。

穴子河在州城东北五十里。滨江。

姥下河在州城南三十里,历湖经黄梁桥,下接大江。 新河由县河西派,引流开胜桥而南,凿城濠环流城 下,周围四绕,流入大江。

历阳湖在州治西,周百馀里。一名“麻湖”,亦名“姥湖。”湖 之所泄,曰“姥下河”,入于江。

沣湖在州西十五里。受麻湖水,至当利驿港入江。 乌江渡在州东北四十里,即亭长舣舟待项羽处。 西梁山在州南六十里,俯瞰大江,与江南博望山对 峙如门,亦谓之“天门山。”

按《繁昌县志》,鹊江在县北境,绕出芜湖。盖自铜陵鹊 头山为鹊头,至三山为鹊尾,故江曰鹊江,岸曰鹊岸, 繁昌邑诸水皆注之。

鹊起矶旧名返秦,俗呼板子矶。万历间,邑令邓一儒 以滨于鹊江,易今名。在邑北五十里春谷乡。大阳山 脉尽此奔流,三面环抱,为大江上下要害之区。 战鸟圻在邑西四十里延载乡。一曰孤圻,一曰属圻, 一曰灵山墩。《寰宇记》云:“桓温城赭圻,常惧掩袭,闻下 流山鸟噪,一时惊溃,故名。”墩旧在江中,与灵山寺对。 宋嘉祐时徙江岸,去故址百馀步。

黄石矶在县西北大江边。矶多黄土巨石,故名。 浮鸠矶,在县东北三十里。老山脉出江中者,在三山 上,今名“龙王矶。”下有湫,江月映水,波不能混,惟中秋 之夜为然。

荻港,在县西南四十里。此水与赭圻城相属,西对无 为州,乃江流险要处。

新生洲在县北四十里夹江之西。一名杨家沙。 凤凰山在县西五十里春谷乡。上有巨石空中,昔传 凤巢其内,刊“凤穴”字。又有凤台、凤池遗址,故因以名。 山下为荻港镇,嵯峨怪石,秀出林表,与青山鹊起,鼎 峙江皋。北麓为珠金沙,贾似道败兵奔还地。

三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一老子,二方丈,三秦望,连峰 秀出,卓如文笔,巉然乱石攲江中者,三山矶也。 按《江宁府志》:“大江发源岷山,合湘汉豫章诸水,绕郡 城之西南,经西北过镇江,东流入海。”隶府境者,江之 南,上自慈姥浦,下至下蜀港。江北,上自浮沙口,下至 东沟,南二百里而遥,北不及二百里,即《禹贡》所谓中 江,亦名扬子江,又名宣化江。江之支流旁出,其大者 曰“河”,小者曰港、曰沟,曰渡,石激水曰“矶”,水中可居处 曰“洲”,两水之间曰“夹”,萦回者曰“套”,水所注曰“浦。”昔时 江泊石头,后渐徙而北,今又渐南。长老相传,“南岸民 居,今当在北岸,然尚去石头十馀里也。”以此知陵谷 变迁,典籍难据,兹特志其可知者。

慈姥浦在城西南慈姥山下,与太平、当涂县接。旧《志》 云:“慈姥港泄慈湖以东水,入于江。”近港又有慈姥矶, 今曰和尚港。东下为镰刀湾,又东为烈山。《乾道志》云: “吴旧津所也。四面峭绝,下瞰大江,商旅泊舟于此以 避风。”

山之下洲为烈山洲,港曰烈山港。伏滔《北征赋》谓之 栗洲,以山形似栗,因名。又谓之溧洲。《世说》云:“桓宣武 在南洲,与会稽王会于溧洲,有矶突出于湍间,名曰 乱石矶。”洲之东北,是为白鹭洲。《丹阳记》云:“白鹭洲在 县西三里,大江中,多聚白鹭,因名。”据今西关中街水 环绕处,当为白鹭洲,此特蒙其名耳,非李白所咏也。 犊儿矶在南岸,合板桥浦、新林浦一流,吐纳大江。自 大胜河以东,有水数曲,达于秣陵,曰响水沟、灯盏沟、 上新河,次曰中新河,次曰下新河。明朝所开,皆濒江 要地。江北一带称险要者,曰芝蔴河,曰穴子河,曰王 家套,曰八字沟,皆列墩瞭望。又有长洲、白沙洲、梅子 洲、句容洲、秀才洲、火药洲,皆江浦境。自下新河而东, 分为三股,一引石城桥,一引江东桥,一自草鞋夹以 达于江,名曰“三汊河。”夹之外为道士洲,上有屯驻处, 曰“江心营。”近南为护国洲、中口洲。自道士洲直抵北 岸,为浦子口。左右二水环抱萦回,名东西沟。自东沟 而下以达于瓜埠。滨江之地以洲名者,曰拦江洲、工部洲、官洲、老洲、柳洲、赵家洲、匾檐洲。洲之东曰匾檐 河,其北曰滁河,沿瓜埠镇东南流以达于江。江之名 曰“宣化漾”,有洲亦名“新洲。”自是而下为石帆山,山屹 立中流,如扬帆然,故名。又数里为西沟,近黄天荡者 为东沟,二水自江出,皆折而西,与仪真县接,六合江 境尽于此焉。自中口洲而下,有山踞江而出者,曰焦 家嘴。又其下为观音山,水曰观音港。有石临瞰江水, 形如飞燕,名曰“燕子矶。”丹岩翠壁,远望如画,江山胜 处也。矶上有汉寿亭、侯关羽庙、观音阁、俯江亭、大观 亭、水云亭,多名贤题咏。由弘济寺历涛山、唐家渡、袁 家河、东阳港,遂接黄天荡。中有洲,属上元,其上为草 场。自龙潭而东,洲渚限隔,有斜腊洲、太子洲。洲之外 有老鸦夹,又东为天宁洲,皆句容界。其诸水分流,有 曰白家沟、杨家港、双沟港、罗四港,而邪沟尤为津要。 自此而下,遂与镇江接。江之中可纪者若此。

阴山在江宁县西南一十二里,下临大江。晋王导至 此,山神见梦于道,事闻于上,为立庙,故名。

石头山在城西二里,环七里一百步,即楚金陵邑。吴 晋时,江在石头下,为险要必争之地。上筑城,尝以心 腹大臣守之,南北战伐,咸据此为胜负。明初,都城皆 据冈垄之脊,下有龙洞,又名“桃源洞。”后有驻马坡,诸 葛亮尝驻此以观形势。

幕府山在府城西北二十里。周回三十里,高七十丈。 王导从元帝渡江,建幕府于此,故名。垄多石,居人锻 以为灰,又名“石灰山。”北滨大江,东与直渎诸山接,为 建业门户。

秦淮自通济水门入城,与城壕合,又与青溪合,自三 山水门沿石城西北流以达于江。

杨吴城壕,杨溥城金陵时所开。自北门桥东流,历珍 珠桥,折而南,截于通济城支流,与秦淮合。又自通济 门外纳重驿、涧子诸桥水,遂从西北至三山门,复与 秦淮合,以达于江。

新开河,宋元凿,自三山桥历石城桥、定淮诸门,由草 鞋夹以达于江。

元运道在阴山下。至元间以通粮运,由大成港入江。 稳船湖在金川门外,明初开,引江水,潴以泊舟。 琐石溪在东南四十八里,源发白石岩,经摄湖六十 馀里,达于大江。

落星山在板桥市,下临大江。山下有冈,即王僧辩、陈 霸先连营以扼侯景处。

烈山:在西南七十里。四面峭绝,下临大江,风涛汹涌, 商旅尝泊舟依山以避之。

“下三山”在江宁镇东。三峰拱峙,大江从西来,势如建 瓴,而此山突出当其冲。

上新河在江东门外,由大江至江东门坝上,为商贾 百货所聚。

新河在江东门外,一名“中新河”,又名“直江口。”流通大 江,官舟马快船所泊处。

《古新河》一名“新开河”,在白鹭洲西南入大江。

大城港今名“大胜关”,纳大江东流,又东有瓦屑坝,其 东南会聚宝门城壕,纳重译桥、落马涧诸水,西南北 与秦淮合。又北为三汊河,至龙江关外入江。

板桥浦在县南二十里。阔三丈,深一丈,下入大江。 按《句容县志》,“古漕河在县北七十里,西入江。”

龙潭在县北八十里,临大江。今设巡检司。

按《溧阳县志》,中江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相传古三江 之一。桑钦《水经》云:“中江出芜湖县西南,东至阳羡入 海。”

按《溧水县志》,“胭脂河,在县西十里。明初定鼎金陵,欲 通苏浙粮运,乃命崇山侯李新焚石凿河,引石臼湖 水,会秦淮以入于江。”

按《江浦县志》:“大江在县治东三里,上曰扬子江,抵浦 子口曰宣化江,其中流为鳗”请帮助识别此字。洲与江宁连界。 三汊河在治北三十里,滁河与黄山水合流于此,经 六合瓜步口入江。

浦子口河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定山“卓锡、珍珠”二泉, 由浦子口城西入江。

新开河在县东二十里。自三汊河由六合出瓜步口 入江。

穴子河南四十里白马乡界。南自大江通芝麻河、石 迹桥河水合流至西江口入江。

八字沟渡在县东八里,滨江。

按《六合县志》,“大江自唐家渡至瓜步东沟一带,皆属 县境,巡哨江界。”

平山,在县西六十里。立《江浒》沨沨大观也。

晋王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沿江蜿蜒。

按《扬州府志》:扬子江在郡东南,水发于岷山下三峡, 经九江数千里,曲折汇衍而下。过金陵,由瓜步下小 帆山,迳仪真境,东下与镇江分界。东北趋江都,出泰 兴界,入江宁乡,为如皋县境。东过天生港,至通州入 海。《禹贡》“江汉朝宗于海。”通州盖朝宗处也。其地涝则容水,旱则引潮,沿江之田,凶岁无忧。然涨没不常,沙 “横水急,为堤岸之害。”

滁河在县西南。自庐州府梁县发源,经滁、和界,会五 十四流入县境,东南三十馀里至瓜步入江。

邗沟“周敬王三十四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时夫差 欲霸中国,乃筑城广陵,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 末口,谓之邗沟。”汉吴王濞煮海为利,复开邗沟,自茱 茰湾下抵海陵仓及如皋磻谿,以通盐艘。隋炀帝幸 江都,命尚书左丞皇甫议,发淮南诸州兵丁十馀万, 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旁植以树。 “盖前此扬州西北自末口达六合入江,东北自射阳 湖入淮,至是始自杨子达六合,自山阳渎入淮矣。” 按《仪真县志》,扬子江,按江水出于岷山,经东陵内方, 至于大别而与汉合,东汇泽为彭蠡,东驰千里而朝 宗于海,此江之正派也。其在扬子者,西自黄天荡西 牛步沙,由瓜步小帆山达于县境,横亘百馀里,与京 口分界,迤东北入海,所谓“扬子江”也。

瓜步山在县西七十里七都,高三十丈,周七里,状如 瓜。在瓜步镇南,临江峭绝。后魏主焘南侵,起行宫于 此。诸军同曰:“皆临江”,即其地也。《南兖州记》曰:“瓜步山, 南临江中,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百里,至此岸侧,其 势少衰。”

瓜步渡在县西六十里。

小帆山在县西五十里七都,高九丈,广半里,距瓜步 东,矗起大江中。山无草木,石白若矾,俗呼矾山。上有 落帆将军庙。《寰宇记》曰:“小帆山,即小石山也。”又名石 帆堆。旧《志》云:山北有出佛洞。唐会昌中,汰浮屠,教藏 僧神建肉身于此。山之东即黄天荡,江流至此,甚险, 舟人遇之,竞乞灵焉。

赤岸山在县西三十里七都,高十二丈,周四里。其山 临江,土色皆赤。罗含诗:“赤岸若朝霞”,王维《送封太守》 诗:“风攒赤岸村”是也。

青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七都,高三十丈,周一十三 里。其南临江,山色常青,因以名焉。

五马渡在县西二十里。旧《志》云:“晋五马南渡于此。” 白沙洲在县城外,滨江,地多白沙,故名。

新洲在县东南五里江中。

天宁洲在县南十里江中,今与南岸相连。

北新洲与北岸相联。新洲之北,又长一洲,故名 沙漫洲,与北新洲相联,又以形似纱帽,曰纱帽洲。 扬子津在仪真县东。李白诗“挥策扬子津。”又曰“汉水 东连扬子津”是也。

按《泰兴县志》,“大江距县二十里许,故泰兴三面皆洪 涛也。”

按《如皋县志》,“扬子江自西南出泰兴界,入江宁乡,即 为县境。东过天生港,入通州界。”

按《靖江县志》:“大江旧旋绕四周,今西北壤接如皋、泰 兴,惟东南一面汪洋莫测。顾岷源万里,会九江注安 庆,东折而环络金陵,复东过孟渎下而靖以一泥丸 障之。则江之与靖相为雄观,岂其有极?而江之入洲, 洲有七十二港,诸港相距,河以通之,中皆分段引水 以资灌溉,形如碁置。近古井田团河之利,盖与靖相” 终始云。

孤山《一统志》属泰兴。是时靖未立县故也,屹峙江中, 欲登山者必方舟而渡。厥后江势徙北,山趾徙南,至 明弘治元年登岸。今则山北俱膏壤。山距邑可十里, 周遭可三里,形如狻猊。

澜港:在城西南。北达泰兴,南通大江。

苏家港:在城东南。北通泰兴,南通巽河入江。

夏仕港北通如皋,南通天生港,入江。

柏家港即流汊港。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石碇港,《孤山碇》在焉。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庙树港: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水洞港今改为集福河,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蔡家港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朱束港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缪宗港北通泰兴,南通大江。

《戒袽堤》,长可百馀丈,在澜港横大江中。

大岸马头在邑南澜港渡处,其通江大堤,俗呼大岸。 按《常州府志》:“大江在府城北五十里,西接丹阳,东抵 江阴,西北入泰兴界。”

按《武进县志》,郡城之水,自京口引江水东流,经丹阳 吕城至张店铺,始入毘陵界,四十里至郡城西。 申港在大宁乡,南枕网头河,直北入江。旧志云:“春申 君开浦置田,故名。”

剩银河南通得胜新河,北流十八里入江。洪武二十 五年疏凿,临江置闸。

网头河在县北永丰西乡,流入大江。

桃花港南通网头河,北抵江阴入江。

“横山”,以横踞于江,故名。在孟河东,俯瞰大江。

巴斗山在江中孟渎河西孟渎河即古孟渎,在县西三十里,南自奔牛万缘桥 分流六十里入扬子江。

“小河”,孟渎《入江》支流也,今塞。

得胜新河旧名“烈塘”,在城西十八里,南枕运河,其北 即剩银河,亘四十三里,入扬子江。

永安河在城南。自无锡县运河东北至三山港,经紫 沟河入扬子江。

按《镇江府志》:扬子江一名京江,东注大海,北距广陵。 《三国志》:魏文帝将东征,出广陵,临大江,见波涛汹涌, 不敢渡,叹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魏虽有武骑千群, 无所用之。”遂于马上赋诗:“谁云江水广,可以一苇航。” 《类集》云:水至金山分为三。请帮助识别此字。《水记》云:“扬子江,南泠水 第一。”又李德裕使取金山中泠泉水。蔡祜《竹宪杂记》: 石排山北,谓之北请帮助识别此字。江最深处,钓者云“深三十馀丈。” 京口港在城西北江口。

甘露港通大江,宋转般仓在此。

金山,在郡城西七里大江中。

焦山在郡城东九里大江中,与金山并峙。

玉山在城西江口,旧无玉山之名,以与金银二山鼎 列,故曰“玉山。”

石公山:在城北九里,濒江,为焦山过脉。

善才石在金山东麓水中,一名“鹘石”,俗名猢狲石。 盘陀石近善才石。东坡尝至其上,有诗云:“中泠南畔 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京口在府城西北。

胡豆洲在府西北京口。梁羊鶤诛侯景处。

贵洲:在府西北京口。

按《江阴县志》,“扬子江在县北,相去二里许,阔漫四十 馀里,源出于岷山。”《汉地理志注》曰:“岷江为大江,至九 江为中江,至徐陵为北江”,今之润州京江,《禹贡》北江 也。扬子盖江之别名,贯徐州广陵,西接武进,达京口, 其流同,宜并称北江。直北越马驮,抵通泰诸州,东连 常熟,又东流入海。中有孤山、段山、巫山、石钉、三角等 沙,江潮一日夜再至,呼吸万里,吐纳百川,旁灌诸港。 昔人称大江,谓作“限于华裔,壮天地之险界”,信矣。 君山在澄江门外二里,旧名瞰江山,以春申君,故易 今名。隆起平畴,横枕大江。邑中诸峰,四面环拱。北瞰 维扬,南挹姑苏,东窥海虞,西盼京口,一方之大观,列 郡之雄胜也。

黄田港在君山西南。自磨盘墩侧引长河北贯城中, 出黄田闸入江。

鲥鱼港在君山东引东转河,北入江。

赵婆港在黄山东,又名“黄山港”,导横河北入江。 白沙港在萧山东,分横河北入江。

石牌港在石牌山。东分横河,北入江。

石头港自定山南三河口导长河而东北折经横河 中镇山东入江。

雷沟在石头港东五里。分横河入江。

陈沟去雷沟二里,分横河入江。

蔡港在白龙山北。自白唐桥西引长河北至思庄,折 而西,又北折经横河入江。

范港在蔡港东三里。自谷渎港北入于江。

谷渎港在县东六十四里。自北角引长河,北经横河 入江。

令节港分谷渎港水东北入江。

郑经河:由陈家桥南分流转西二里许,折而北三里 许,合黄田港入江。

流皮港在县西二十里,西南接申港,而东北入于江。 新沟在县西二十二里。自三山石堰北行三十五里 入江。

芦埠港在县西四十五里。自武进顺塘河郑渎北行 二十五里入江。

立埭河在利港西五里,自武进县界东北入江。 “利大河”自武进县界北行与立埭河接入江。

新泾在峹村西南三里。由崇沟合夏港达于江。 大石山、小石山,在县东北六里,下临江湍,俗呼为“大 石湾”、“小石湾”两湾皆小石离立,有紫赤文,惊涛飞洒, 漱啮其下。突如桥,窈如洞,奇险清绝,为邑人游览之 胜。

真山在县东北十五里。梁武帝时,有女子修道得仙, 建至真观,因名,又名石筏山。山下有石牌悬江中,又 名石牌山。江边有大石,方丈五尺,可坐数十人,曰“天 台。”

浮山在县东北扬子江中。又名巫山,为江海门户。 段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大江中,与扬舍城相望。 按《通州志》:“扬子江,南距州治十五里,东距州治百二 十里”,至料角嘴,即大海矣。《禹贡》曰:“江汉朝宗于海。”通 州盖朝宗处也。

布洲在通州南四十里。有东布洲、西布洲,皆大江沙 涨所成。相传有布机流沙上,故名

江部汇考五

[编辑]

陶唐氏

帝尧时舜居摄望祭江渎

[编辑]

按:《书经虞书舜典》:“望于山川。”《九州》名山大川,五岳 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编辑]

周制,祭江之礼视诸侯。

按:《礼记王制》:“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 诸侯。”

[编辑]

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沉璧定祀江于蜀

[编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浮江至湘山祠。”

按《封禅书》,“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

川,鬼神可得而序也。自华以西,名川曰“江水”,祠蜀春 秋泮涸,祷赛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 异。

按:《括地志》,“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秦并天下, 江水祠蜀”

[编辑]

武帝元封五年南巡狩礼祠江渎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郊祀志》,上“巡南郡,至江 陵而东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

宣帝神爵元年诏祀江渎

[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 按《郊祀志》,昭帝即位,富于 春秋,未尝亲巡祭云。至神爵元年,制诏太常:“夫江海, 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 以四时祠江海雒水,祈为天下丰年焉。”自是五岳四 渎皆有常礼。江于江都,使者持节侍祠,岁四祠。

[编辑]

元帝建武元年定以孟春仲冬祀江渎

[编辑]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建武元年, 令郡国有五岳者,置宰祝二人,及有四渎若海应祠 者,皆以孟春仲冬祠之。”

[编辑]

文帝开皇十四年诏立江渎祠

[编辑]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礼仪志》,开皇十四年闰 七月,“诏四渎祠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命多 莳松柏。”

[编辑]

元宗开元十四年定祭江渎于益州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五岳、四渎各以 五郊迎气日祭之,祭江于益州。”

天宝六载封江渎为公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天宝六载 正月诏“五岳既已封王,四渎当陞公位。”封江渎为广 源公。

按《册府元龟》六载,“正月戊子,亲祀南郊,遂祀皇地祇。” 诏封江渎为广源公,仍令所司择日差使告祭。 天宝八载,遣使祭江渎。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八载九 月,命蜀郡长史鲜于仲通祭江渎。”

天宝十载,遣使祭江渎。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十载正 月“丁未,封四海为王,二月己亥,遣宗正少卿李澣祭 江渎。”广源公取“三月十七日庚子致祭。”

[编辑]

太祖乾德六年定祭江渎于成都府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玉海》。乾德六年七月十 日。复南岳四渎常祭。

按《图书编》,宋初尚缘旧制,祭止四岳。乾德六年,有司 言,“江渎显德五年敕祭于扬州扬子江口,今请复祭 于成都府。”

太宗淳化二年二月定江渎祀典八月礼官请祭江渎于成都府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化二年,秘书监 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自兵 乱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 奉诏特祭,未著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所 隶之州,长吏以次为献官。”其后立夏日祀江渎于成 都府。

按:《玉海》,淳化二年八月十三日,礼官言,“显德中祭江 渎于扬,请如故事祭于益。”

仁宗景祐四年六月乙亥杭州江潮坏堤遣使致祭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编辑]

康定元年诏封江渎为王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康定元年,诏封江 渎为广源王。

[编辑]

世宗大定四年六月定以立夏日望祭江渎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四年六月庚午,初定祭五岳 四渎礼。按《礼志》,大定四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迎气日祭之。”诏依典礼,以四立土王日,就本庙 致祭,其在他界者遥祀,立夏望祭南渎、大江于莱州, 其封爵仍唐宋之旧。

韦宗明昌 年封江为会源王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明昌间从沂山道 士杨道全请,封江为会源王,每岁遣使奉御署祝版, 奁芗乘驿诣所在,率郡邑长贰官行事。”

[编辑]

世祖中统二年分江渎为西道遣使致祭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祀岳 渎按《祭祀志》,“岳镇海渎代祀自中统二年始,凡十 有九处,分五道,以江渎为西道,遣使二人,出玺书给 驿以行。”

至元三年遣使祭江渎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年秋七月甲午。遣使祭五 岳四渎。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月,定岁祀岳镇 海渎之制,立夏日遥祭大江于莱州界,祀官以所在 守土官为之。既有江南,乃罢遥祭。”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丁酉。诏加岳 渎四海封号。各遣官诣祠祭告按《祭祀志》。二十八 年春二月。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

泰定帝泰定三年加封庐陵江神

[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十一月,加封庐陵江 神曰“显应。”

[编辑]

太祖洪武三年诏去江渎封号

[编辑]

按《明会典》:“洪武三年,正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 按《春明梦馀录》:“三年夏六月,始正岳镇海渎及各城 隍等称号。江渎称南渎大江之神。”

穆宗隆庆三年遣使祭江渎

[编辑]

按:《续文献通考》:“隆庆三年八月,以洪水为患,命巡抚 凤阳等处侍郎赵孔昭祭大江大淮之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