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6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十一卷目录

 永平府部汇考七

  永平府风俗考

  永平府祠庙考

  永平府驿递考

职方典第六十一卷

永平府部汇考七

[编辑]

永平府风俗考        府志

[编辑]

士农工商

“士,在前辈虽习记诵、博功名,而心理道者少,然多醇谨。经书,务在讲贯,子史亦多涉猎。自嘉靖中,率记诵时文,置子史不问,而邀荣施足矣。” 今南宫正文体,求实学,间有淳谨重名节者。农北平延袤偪仄,山水纠纷,其田无几可耕,且多沙碛。滦乐独称平沃,民亦明农。农力之勤惰不同,而耕治之法亦异。抚、邑以西耕尚小垄,以东尚大垄。大垄植苗恒于脊,不至埋没耳。凡地附郭价高,为人竞置之也。远者价甚薄,率弃而荒芜,近力农者稍多矣。然不知习水利,旱潦悉听之天平岁惟为下农,丰稔不知积蓄,故贵贱不得其平。稍饥馑则流亡。至岁平,招之复业,其俗之不改如故,如南方钜富鲜矣。

工在籍谓之匠考。额府属役,曰银,曰铁,曰铸铁,曰锡,曰钉铰,曰穿甲,曰木,曰桶,曰砖,曰石,曰黑窑,曰毡,曰熟皮,曰染,曰乌墨,曰搭彩,曰絮,曰双线,曰簆,曰冠带,曰旋,曰枰。有在京住座,有遵化铁厂之轮班长工,今罢。凡逃移者多,亦有种地户代当者,有为商贾者。统《会典》,府匠三百四十名,征银百五十两。工部四司料银,则实居肆者寡矣。盖地鲜物产而工艺寡,即以工名亦不称精巧。其“器制昔坚厚而今纎脆,昔闳距而今狡小,昔密致而今苦恶” ,岂惟观工亦可观世。然无淫巧犹昔,又可以观俗矣。

商。郡非四通而习质朴,不尚奇货,惟布帛裘楮常用物耳。明弘正前,有大贾贩吴绮淮盐,起家至巨万,后则亡。今行货仅自临清转至,尚不能尽售。古称“贾廉为上” ,兹竞秋毫,欺以滥恶,动则指天誓日而与驵侩伍,实下盗一等耳。又其货有税,其铺有行,行者应官取用,曷尝不给其价而苦之甚。怨詈如仇,畏避如劫,行,何尝不应官,官则有烦言为以赝物而索高价,深恶切忌之,上下情背。何以故?则牙役为之嫁耳。至屠沽饼师辈,皆苦行,与贾等,而贾富者出资谓“财主” ,能者出力谓“伙计。” 未有财主完出而完归,伙计善始而善终者也。有司之征,法纪尚存,故《山海关》不甚低昂焉。

冠婚丧祭

冠古二十而冠,童髫惟束发总角耳。今俗童辄戴帽,是童而冠又何加焉?士人贫贱,身无完衣,冠履极敞,不肯露跣,此有古风焉。

婚。古六礼不备,则贞女不行。今郡巨室虽不能尽合,而亦不至于甚戾,他则未免于论财。女于男家纳征时讲压盘,请期时索聘礼。男于女家责备奁物,往往因之失好。若废纳吉而合婚,废亲迎而下亲,此尤惑于艺术,即士夫亦多蹈焉者。至于指腹割襟,固为非礼,而乘重丧以嫁娶,实为败伦伤化之尤也。《滦志》云:“男家初托请达者通媒,女家即盛设卓面酒馔,三汤五割,连翁请赴席,歌妓舞唱,尽日欢娱。男家回席亦然,争相奢侈为荣,又不在问名征币之限。” 及亲成生子,女甫一二岁间,信巫觋尼媪之徒,具斋供酒果,送寺拜僧为师,复请亲识同往,男女混杂,尽日作乐。有即此而议亲僧媪为之媒妁,俱宜痛禁,今亦稍变。但下户贫贱,女尚祝发,聘财既领,即归夫家,谓之“童养。” 则不待父母之命,未笄冠而野合矣。此则干茅就火,不爇而然,习俗久矣,男女彼恶知哉?

《丧礼》,士夫通行家礼者仅有,然而杂以佛事者多焉。若齐民,则一以佛为事矣。其作乐宴宾,缙绅家亦有之。不然,人以为薄亲简宾,俗见之讹也久矣。在礼,成服殡敛,俱以日之三数计,而今每言七日。在礼,初终而复,不过家庭。今三日则赍楮镪于城隍神庙,五七日于东岳神庙,曰“资冥费” ,亲属偕往,渐于佛说深矣。五服亲属,俱责丧主以备服,谓之“成服。” 此于各服其服以入之礼不讲也。若赙所以助今受,必计多寡,裂缟素以报之。倘不称,而赙客有形于争者矣。当亲卧

病士大夫家延医服药,乡邑小民惟用师巫邪术以听命于天。待葬不求风水,不尚封树,反蔂梩而掩之,惟一抔而事襄矣。有一二故家,虽不酷信风水,而尚惑阴阳,以岁月不利,姑殡于寺庙以待吉,久则多不能葬焉。又虽世禄家,而树封碑者寡,其士夫非膴仕而有志铭者,乃百之一二,此过于朴略也。

《祭礼》。按:士庶之祭,内之重于先,外之重于社。若品官家庙,今制未定。尝仿《家礼》为祠堂,如今制祭四代庶人当从制及祖,依古荐于寝可也。北方世爵及缙绅崛起家,构第以居,有堂室、有房寝,壮丽,独未见立家庙,其荐祭之仪亦简。士夫之裔尤知作主,而贫者多共一扁,书“始祖” ,不论应祀者,几以神像置中,而家神则配之,贫甚则以楮书讳,甚至讳楮亦无矣。举祭在《礼》,“上香者,焫萧之义,求神于阳也。酹酒者,灌地之义,求神于阴也。” 乃奠酒以致享,礼毕而焚帛,无帛则以楮代之,非祭义所当知乎?今大都上香后即焚楮,焚楮后方酹酒,不奠即拜而礼毕矣。然俗重墓祭,每清明于冢上增土备牲,楮为奠。七月中元,惟奠牲楮。十月朔则益以冥衣。邀亲众享奠品于墦间。其新冢遇三祭时,每具服哭临三日服除乃已。士夫及齐民皆然。虽不合礼,亦报本孝敬之厚道也。祭社具于左,但家祭、除夕、元旦祀天地日月,而商旅之赛于家,亦曰“焚天地日月楮。” 不知庶人不敢渎,而赛用羊豕其分乎?立春之仪,先日卢龙县戒,东门外官亭以各色器物,选集优人媚子小伎,装剧戏教习,谓之“演春。” 届期,阖城文武官往迎,前列戏队,殿以春牛。商工百艺,持器奔趋,老穉胥观,士女填市,谓之“走春。” 鼓乐交作,优长假冠带,过官府豪门,各有赞称韵语,博笑取利,谓之“闹春牛。” 至府堂,次日至时,鞭而碎之。随以鼓乐,将别塑小芒神、土牛,分献上官乡宦,谓之送春。其占土牛与他方同。所鞭土,市民争取涂灶或涂壁,云去臭虫。或以书门曰:“百事大吉。” 而荐柏酒、白卜、茹饼以乐之。如在正朔前后旬,则惟豪门者举焉,谓之庆春。州及支县外卫亦如之。

孟月朔日,谓之“端月。” 元日,官府望阙遥贺。礼毕,盛服诣公署,往来交庆。士民家昧爽设庭燎,爇香烛,奠祀真宰及祖祢,仍设于堂供献。家人拜家长,举觞称寿。贵家爇丹药,户内谓之“辟瘟。” 喧鼓吹于庭院,谓之“闹厅。” 炽栗炭于堂中,以迎旺气。旦日出,占色红。晴及西南风收,薥秫霞红,主丝贵。霜重有雪,主夏秋大旱,云雾、兵动、人灾。取除夕所置百种而量较之,出息者丰获。启视鞂豆而次数之,以粒卜月润者其月雨,干者其月旱。人饮水,主五谷,丹黄忌之。户前置水,则主消灾。所插芝麻鞂,主门户清吉,诸福咸臻。所夙具肴馔,可供三日用。戚里闭门罢市,盛服交贺,甥婿来谒,留饮猪日祭墓,遍礼群神,交宴亲友。自鸡至马,随意闲游,或演习弦歌,或翻弄博戏,或听说偈唱词,或看踢球舞棒。谷日稍止,旬浃,炊面为茧,以祈蚕功,越二日而浃辰矣。并晴明无风,则以日卜月,而岁大吉。又二日,女辍鍼,名忌讳。是日,或先试灯,设席。望日上元,官举乡饮,通衢张灯,谓之“正灯。” 官举火树,民放烟火观,或达曙,男女群游,谓“走百病。” 是节本汉家祀太乙,昏时祀到明。又西域摩瑞陁国,僧徒俗众,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也,故或赛寺观及诸神庙焉。亦有俗子,谓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持斋诵经,闭户不出者。至次日为残灯倾城,士女出,病妇亦群聚窑下,曰“陶炙。” 儿女交错度桥,谓度百厄。或有以绳跳跃,谓之“跳百索。” 或蒸纸裁剪为九条,信手结曰“结羊肠” ,占休咎。又有邀厕姑。厕姑者,紫姑也,《异苑》记之矣,兹不如其说,但问吉凶焉。又有笤帚姑、箕姑、针姑、苇姑者,皆女巫因走病而诳诞。其俗也。或用膏油贮之,面盏十二,蒸于釜,依月而验。有积水者,主多雨。微湿及干者,雨多少如之。或蒸于除夕,亦验过此。童入塾,贾于市,商于涂,为墟为集。州县屯社,各如常业。廿四日以鼠会亲。是宵燃灯,一岁作耗,故禁火。五日曰“填仓” ,农家蒸饭炊糕。五更用灶灰于前院,画地成窖,为梯囤形,或撒五谷,以砖石压之,为岁丰盈兆,而农出郊矣。雨水节后占天阴宜农,仲月朔初吉为中和令节。官民久不举,次日以龙抬头,农家用糠自户引至井,用灰自井引至瓮,谓之“引龙。” 入宅,主有财。用香油煎糕熏虫,则物不蛀,且以辟厨灶苍蝇。妇举针逆女归宁,上丁祭文庙,上戊祭武庙、社稷、风云雷雨山川,民间社不必戊,而或祭马神、八蜡庙、《惊蛰春分志》。

风雨以卜丰歉。自雷起至百日,河涨分日。占东风收麦。有雷。在分前后日。岁稔。是日作酒及酰时冰泮草生。农事婚姻之期,家嫁娶。农举趾。十五为“花朝节” ,今不甚举行。

季月朔占值清明,草木荣茂,值谷雨,黍稷丰盛。是日及次日雨,主旱,三日屋地不平,取土垫之吉。种宜葫芦,多且大也。上已不修禊,城北有曲水流觞,今废。有病者涤于长流十四日俗称城隍神生日,竞设赛焉。或有夜祭三皇,享胙瞽者唱饮达旦。冬至后百五日为寒食,清明节也。俗多以前两日为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醯酱,忌节日造生蛆。当清明,官祭厉冢,展墓挂纸钱,增新土作面燕及蛇,插柳枝标于户,以迎元鸟,男女并出祭扫。次日,妇告归宁而展墓连日,倾城踏青看花挑菜簪柳,𩰚百草。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家家树秋千,为戏。” 闺人挝子儿赌胜负,童子团纸为风鸢,引绳而放之山原,车马尊罍,相接道隅,馂馀而多醉歌矣。下旬八日,祀东岳庙,俗为大帝诞晨也。男妇有为父母兄弟赛愿,顶纸马,敛衣束身出户且行且拜,亲众鼓吹,随及庙乃止,并曰“拜庙。” 山海则拜于天妃庙。谷雨书朱书禁蝎。

《立夏日占》日晕则水多,是日入海捕鱼。视西南风则多获,东北风不利。若值朔主地动。小满主凶灾。大风雨主大水,小则小水,晴则旱。

孟月朔雨,占麦丰歉。俗云:“一二麦脚黄,三四落把穰,五六泥中割,七八麦上场。” 以七八日雨为上也。八日为浮屠生日,浴佛,僧尼各建道场,宣经偈。男妇结会持斋,诣佛寺礼拜,或以黄豆置盘盂而念佛,悉如豆数。且分众食,谓之结缘。十八日祀天仙,亦谓之拜庙,视季春尤甚。盖妇人求嗣者,本古高禖遗风,流而为赛祷。又童男女多病者,以小纸鞂为枷锁荷之,诣庙祈祷,三年为满,焚神前谓“枷愿。” 其祠在迁安景中山巅者,俗称顶上娘娘。昌黎仙人顶亦称顶上。境数百里内外,男女或负病匍匐上献钱于祠官,立收头而坐享其利。进香者往返交错于途旅店咸获利。山下纸币之肆,亦二三日大市也。

仲月端午置葵榴堂中悬艾虎辟瘟,贴纸画虎蝎或天师像,谓之“五毒符。” 捉虾蟆,取蟾酥朱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揭之楹户,僧道以辟恶灵符分送檀越,医家以香囊、雄黄、乌发、香油送所往来家,而揭符于门。采百草制药汤,沐泛菖蒲、朱砂酒,云饮之恶物不入口。儿童颈臂胫足系彩缯,云辟毒名“百岁索。” 俗不竞渡,或𩰚百草赌饮而已。戚里以角黍饷男女,姻家互馈为追节。是日雨,主蛀。至日占伏,有风,大热。占麦谓麦信。东南风,麦稔。西北风熟亦瘠。西南风甚,旬中必稿。十三日俗为关帝诞,百戏角抵,集倡优之乐。是日必有微雨,谓之洗刀水。季月六日热,五谷收。冷多雨。清辰汲水贮之,经年不坏,可以造面渍酰。又以水煎盐,擦牙洗目。日午,曝衣帛裘褐。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伏日宜窨麹酱麹有觕细而酱以生熟占初伏,雨主秋旱。锄茄十次,每秧结十茄,人洗头去风。以杏仁炒麦子,食数粒,一年头不痛,心无呕。凡伏寒为灾,与《唐五行志》占同。时。黍将登,大暑忌朔,小暑忌雨。社。旬有三日,祭龙王庙,至望,祭风王庙。

立秋“户挂蒺藜” ,云蚊不入户,或曰:“中元将至,而鬼畏之。” 是日占晴,主万物少成熟,雷多尤忌之。初庚为后伏,十八日寸草实如夏至之麦,刻期不爽焉。

“孟月朔日忌立秋,挂地头纸七日,曝洗作麹合药。” 其夕少女或盆种五生,或案陈瓜果于庭院中,谈银河会乞巧结彩,或对月穿针,或以水注磁碗,撇绣针于中,照影以试巧拙。童男有置蜘蛛小盒内,次日视丝稀密,为乞文多少,亦《开元》遗风。今男女乞者少矣,惟为牛生命日,挂花枝于角,可无灾。以面饼赏牧童,及次早,视鸦鹊顶毛,为取填河之验焉。中元为地官赦罪辰,僧家建盂兰会,人家有持斋诵经,谓之“大斋。” 日前一日,采麻谷归,置门左右,或置奠苾,祀祖考,复墓祭,或负麻谷往,谓之“麻谷节。” 官祭厉,里社亦行之,谷始登。处暑亦忌朔,人不安。

仲月朔日雨,谓之“苦雨。” 占菜味不嘉。丁戊祭坛庙,白露既零。里中各祭土神,不必用分前后,戊日为坛为社也。分日喜阴,及西方微云起,忌热,主旱。中秋戚里制月饼,杂以肴糕及瓜果酒醴,祭月而赏之,比邻群饮街衢,夜分乃已。豪门相馈遗,䜩会笙歌,彻旦下户瓜菜少坐而已。占月。

“为云蔽” ,来年灯节必雪。

“季月朔日占,值寒露,主寒温不时;值霜降,主多雨及来年饥。有风雨,主来年春旱夏水,麻贵。若东风半日不止,则米麦皆贵。重阳日晴,则冬至、元日、上元、清明皆晴,雨则皆雨。” 又占:是日晴则一冬凝,雨则一冬晴。占风色为年丰歉,喜东北,忌西北,其为节稍如《荆楚岁时记》。家制枣糕侑果殽,馈遗姻家,簪菊佩茰。登高多酩酊而归。酿菊酒,醢瓜菜,霜降官祭旗纛。月内忌。雷主谷贵,虹主人灾,霜不下,来年二月多阴寒。

立冬日谓之阳月,值朔有灾异。晴雪则一冬为然,晴虽过寒而有鱼占。来年前霜多主早黍善,后霜多主晚禾善。惟西北风主来年大熟。孟月朔乡饮举于学宫,无祀祭于厉坛。至下元节传水官解厄之辰,亦相效持斋诵经,质明祀先祭墓,剪色楮为冥衣焚之,曰“送寒衣。” 是日南风则冬煖,北风寒。又占十六日谓寒婆,晴主冬暖。竟月毕场功劳。农遣工人归,设醮燕享至醉,如古蜡祭之风焉。虹主麻,谷贵。月食鱼,盐贵。雷,人多死。雷而雾,离水面则二百五日水至。仲月大雪节,朔日大雪,主凶灾,不利农。至日亦然。日至谓之亚岁。官府五鼓望阙拜贺毕,彼此拜贺如正旦。民间祭先祖,多逆女妇,女妇有献履尊长者,其往来拜贺,惟《山海》为然。至后九日为一节,语云:“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不舒手,五九六九沿河寻柳,七九八九赏花饮酒。伏讫而寒生,九讫而暖至。” 北方节气虽同,而东北视西北正矣。

季月朔日忌大寒,有虎灾,喜小寒为瑞。是日以井水洗蚕子,曰饮蚕。通称是月为腊,腊前雨雪,宜菜麦,且卜来岁稔。初八日为腊日,以米豆果肉杂为腊八粥。或遍置花木,卜云次年无虫,且茂童女钳耳,童男剃发。下旬四日名交年,或曰少年扫室宇,暮设糖饼果菜祀灶。俗以糖丸粘灶门云:“毋得言家长短,以祈福” 庇。乡人“秉高炬,照田间修整门户,更造服饰,整办酒肴,备具符帖,僧道作疏送檀越,医士作辟瘟丹、屠苏袋送往来者。” 除日,官家易门神桃符,下家亦易联帖,悬麻线匙,著葫芦新帚于户,插芝麻楷于夕,辞岁陈仪,祀真宰及土神祖祢。设庭燎,照星斗,放爆竹驱鬼,焚苍术辟疫。或树将军炭,或击千金木,取百谷种,量较均壹,置之地面,取鞂茎一析之,纳豆十二闰加一束,置之水中,乃称寿。家䜩少长,咸集儿女终夜博戏,谓之“守岁。” 官家用鼓吹及民间炮喧,聒耳达旦。亦有夜深祷灶请方,抱镜出门,潜听市人偶然言语,以卜新岁休咎云。卜灶,自祀灶后,男女婚嫁不择日,至除夕止,谓之“乱娶” ,成亲无忌矣。

凡岁,虽士大夫家,不知占星象,民间但见日月外有晕影,或占之,日岚多雨,月岚多风,而占月为多。春季夏仲初,三四见新月,语曰:“月儿张弓,少雨多风,月儿仰瓦,不求自下。” 为甚验焉。其四甲子雨,如唐《朝野佥载》俚谚,而倒其语云:“某甲子雨。” 不叶下韵,且阙末二句。今述唐谚正之: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冻死,鹊巢下地。其年大水。他有一二占互异,不验也。大概居近风洞,屯社祭风。凡旱,官祷于坛庙,民多祷于龙王焉。

永平府祠庙考        府志附诸志

[编辑]

本府。卢龙县附郭。

社稷坛在城南二里。按《卢龙县志》:“在城西三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三里南山之麓。厉坛在城北半里。

旗纛庙,“各卫所皆有之,今多废。”

城隍庙在治东南三百步。

八蜡庙在东南一里

马神庙在城南二里,隆教寺西。

龙神庙在城南十里,滦河中流,万历十五年圯于水。按《卢龙县志》,“在城南三里。”

清节庙旧址无考。洪武九年建于府城内东北隅,景泰五年复建于孤竹故城,在府城西二十里。按《通志》

皇清康熙四年,知府彭士圣重修。

东岳庙在东郭外,按《卢龙县志》,“一在东郭外,一在南台山,一在刘家营。”

真武庙在府城钟楼上

三皇庙在治北

关帝庙一在县治东、一在南瓮城。按《卢龙县志》,关帝庙四两载府志,馀一在翟各庄、一在野鸡坨。

火星庙一在治北,一在教场左。

三官庙在府北郭外。按《卢龙县志》,一在城北,一在驴槽店,一在请帮助识别此字。㑩洞一在前所营,一在王官屯,一在石梯子,一在八家寨,一在双望堡。元坛庙在城东街。

小圣庙在南郭外,按《卢龙县志》,“在城南关西泊崖。”

三义庙在城北一里

增福庙按《卢龙县志》:“在南门外一里。”

碧霞元君庙在城东南二里。

李将军庙在治南八里,祀汉太守李广。按《卢龙县志》:“飞将军祠在虎头石下新庄店。”

晏公庙按《卢龙县志》:“在城东北隅。”

玉皇庙在城南一里。按《卢龙县志》,一在何各庄,一在新那寨,一在刘家营。

李布政祠在城东北,祀李公充浊。

韩御史祠在东郭外,祀韩公应庚。

圣贤祠按《卢龙县志》,“在城南。”

表忠祠在武学右,祀崇祯庚午死难诸人。迁安县。

社稷坛在城西北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西南一里。

厉坛在城北百步。按《迁安县志》,“在城外西北。”

城隍庙一在治西五十步。一在三屯营镇府西街北。

八蜡庙在北门外一里

马神庙一在城东南隅,一在三屯营旗纛庙西。

蚕姑庙在治西十五里。按《迁安县志》,“在县西二十里。”

龙神庙在黄台山

东岳庙在城北。按《迁安县志》,“元皇庆元年建真武庙一在东门内,一在北关外,一在西北五里。”

三皇庙在西瓮城

关帝庙一在南门外,一在北瓮城,一在三屯营。其他在边关者不列。

旗纛庙在三屯营演武场后。

火星庙在南门内

二郎庙在东瓮城

碧霞元君庙一在北斜关外,一在景忠山。元坛庙,按《迁安县志》,“在东街。”

二圣庙在县北二里。按《迁安县志》,“在县北三里。”

三义庙在城北四里

三忠祠在景忠山,祀汉诸葛忠武侯,宋岳武穆王、文信国公。按《迁安县志》:“在西北一百二十里。”

“崇报祠” 在三屯营新钟楼东,祀总理戚继光。“马公祠” 在景忠山下,祀总兵马永。

忠烈祠:在建昌营西北,祀阵亡副总兵蒋承勋。

抚宁县

社稷坛在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门外。

厉坛在城北

城隍庙在治东南。“卫城隍” 在县治西。

八蜡庙在县北。按《抚宁县志》,“在北关外。”

马神庙在治东

龙神庙在西郭外

东岳庙在东郭外

真武庙在治西北

碧霞元君庙在西郭外

关帝庙一在治西,一在石门路。

火星庙在治西南

玉皇庙在治西南

三皇庙在北关

三官庙在治东南

增福庙在治西南

五道庙按《抚宁县志》:“在北门外。”

三圣庙按《抚宁县志》:“在北关外。”

昌黎县

社稷坛在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

厉坛在城北百步

旗纛庙在治西北

城隍庙在治北。按《昌黎县志》,“洪武九年立八蜡庙在城西南。”

马神庙在治西

龙神庙一在龙潭,一在莲池。按《昌黎县志》,“在城西南。”

东岳庙在城西北

真武庙“一在治北” ,一在北城上。

三皇庙“一在城东,一在仙台上。”

火神庙在治东北

玉皇庙一在仙台顶,一在西关。

三官庙在城西山上

天仙庙一在仙台上,一在城东北。

增福庙在城南

二郎庙在治西北

八仙庙在仙台上

山神庙按《昌黎县志》:“在北门外。”

韩文公祠在县北,祀唐吏部侍郎韩愈。按《通志》:“其先昌黎人,因封昌黎伯。明洪武中,建祠祀焉。”

韩湘子祠在西山下

李临淮祠在西城上,祀唐司徒李光弼。

吴公祠在县东北,祀知县吴应选。

陈公祠在城外,祀知县陈良辅。

杨公祠在县东,祀知县杨于陞。

忠义祠在县北郭,祀守城死难者四十人。崇祯中建。

孟公祠在陈公祠左,祀知县孟秋。

拽梯郎君祠在东月城,以拽梯全城。

清圣祠按《昌黎县志》:旧在北迎门楼上圯,康熙十一年,知县王曰翼移置城内东北隅。仓神祠“按《昌黎县志》” ,在南仓内。

滦州

社稷坛在城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六里。

厉坛在城北一里

城隍庙在治西

八蜡庙在治东

马神庙在治东

蚕姑庙一在城南十五里麻北庄。一在城西七十里赤堠社。

龙神庙在城西

东岳庙一在城西北二里冈上,一在城西关半里,一在偏山,一在开平城东关。

真武庙在治北

碧霞元君庙在城西

三皇庙在城北二里

关帝庙在南街

火星庙在治南

玉皇庙在城东

二郎庙在城北

姜将军庙在州西唐山麓。《碑》云:“将军仕后唐,清泰间,镇碣石之石城。时有蛟为民害,将军斩之,人怀其惠,立庙祀焉。”

乐亭县

社稷坛在城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八十步。

厉坛在城北百步

城隍庙在治西南

八蜡庙在西关

马神庙在城北

蚕姑庙按《乐亭县志》,“在教场东南。”

东岳庙在东关

真武庙在玉皇阁下

十王庙在城西北二里

三皇庙在东关

关帝庙在北门外

火星庙在治北

玉皇庙在城中

三官庙一在城南,一在城北。

增福庙在东关

张仙庙在东月城内

李公祠二在北月城内。祀知县李瀚、李邦佐,今废。

山海关

社稷坛在城西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一里。

厉坛在城西北

旗纛庙在卫治东

城隍庙在城西北隅

八蜡庙在城外

马神庙在演武场左

龙神庙在城内

东岳庙在东门外

三皇庙在月城

关帝庙在城东二里

火神庙在治北

玉皇庙在西关

三官庙在城南

海神庙在南海口。按《通志》:“明初由海运时建,万历间修。”

显功庙在城内西北。祀中山武宁王徐达。贞女祠在东关外十三里望夫石之巅。按《通志》:在山海东关外八里,祀孟姜女。明万历二十二年主事张栋建。崇祯十三年山海道副使范志完重修,以榆关烈女十九人附祭。

劝义祠在西关外。祀阵亡参将张世忠。

褒忠祠在西关石河西,今废。

天妃宫一在南海口,关,一在城西北。

寺观附

本府。卢龙县附郭。

隆教寺在城南一里,洪武初建,景泰五年,敕赐寺额。按《通志》

皇清顺治六年重修,规模壮丽,为“北平第一名刹。”设

僧纲司于内

开元寺在南台山顶,永乐七年建。

龙泉寺在城东一里,洪武二十六年建。

胜水寺在城北三里

临河寺在城北十里

白塔寺在城西八里,元建。

古兴寺在城东十八里

白莲寺在城西二十里泥沟。

青莲寺

温泉寺,在城北六里。按《通志》所载,温泉寺在山海关西三十五里,有温泉,因名。附志于此。兴隆寺

迎恩寺:在城东北二十五里。

雪峰寺在城南二十里雪峰岛。

白云寺在城北三十里安山,元时建。正统敕赐寺额。

“清凉山寺” 在城西清凉山。

大洼寺在城东十五里

白莽山寺

万军寺在城西北二十里。

云水寺在燕河营

观音寺一在城北四十里,刘家营。一在城西五十里,无税庄。

双泉寺在城北二十里

九天观在城东门外

元都观在城南关外

三清观在独子山。按《通志》,一在府城内,一在昌黎县,一在乐亭县。

观音阁在南关

“大佛堂” 《在崆峒山》。

“观音堂” 在《燕河营》。

三教堂在杨家庄

洪福庵在城东门外

祗陀庵在城西北六里

观音庵在城北十里

万寿庵在城西北

普济庵在《小河》西岸。

福国庵未详所在

永兴庵在县治西

红石庵

《三慧庵》:在县西街,与“鸣远楼” 对。

大清庵在杨家庄

妙莲庵“在府治北沙河。”

白衣庵在刘家营

迁安县

宣觉寺在县东。唐时建。明屡修,内设僧会司。保宁寺,在县北四十里。旧名“圣岩寺。” 景泰四年赐今额。

清宁寺在县南八里。金天会十年创建,旧名千佛寺。元至元十五年易名“大觉。” 明正统十年重修,赐今额。

兴隆寺在县西百里。金时建,明屡修。

兴教寺在县西北二十里。宣德年修。

栖真寺在县西南三里黄台山之上。

龙泉寺在县南十五里龙泉山之上。

大云寺在县西北二十里。按《通志》,在县西南,唐时建。中有大松生于石井。

耀冶寺在县西南五十里耀冶山上。

牛山寺在县东二十里

万军寺在县东北三十里。

法华寺在县东三里

露台寺在县西十里

石佛寺在县西南十里

关泉寺在县西三十里

黄柏峪寺  。《九山》龙泉寺 。《下莲花院》。龙泉寺。

峰山寺   。赤崖寺   。《五重安》。龙泉寺。观音寺   。六合寺   。白塔寺。

《圣岩寺   》《新化寺   》《普恩寺》。

婆娑寺   、保宁寺   、《龙眼寺》。

罗汉寺   、《云峰寺   》《兴教上寺》《兴教下寺  》《相福寺   》《广德寺》。

清水寺   、《旧儿峪寺  》《成山寺》。

大明寺   。泉水寺   。《云岩寺》。

马古寺   。《水洼》寺   。《灵泉寺》。

《尖山寺   》、“西各寺   。” 柏山寺。

兴福寺   、南觉寺   、西白塔寺。兴隆寺   。正觉寺   。《云泉寺》。

偏崖子寺  、圆觉寺   、宝峰寺。

清泉寺   、《上护国寺  》《下护国寺》《龙起寺   》。《兰若寺   》《西来庵》。

“朝阳庵   。” 《龙蟠庵   》。《白水庵》。

大乘庵   。兴龙庵   。观音庵。

以上《县志》亦未详所在。

松棚寺《迁安县志》未载。按《通志》,在迁安县之白道子岭,有古松荫亩许,故名。

昊天观在县治东南。明初建,内设“道会司。” 万历间重修。

上清观在县西北百里,宋时建。

天妃宫在治北。按《迁安县志》,“在县东北四十里。”

栖云宫在县西三十里,唐贞观时建。

昊天宫,在县西北三十里。

通明宫在县东三里河边,元时建。明景泰、弘治中屡修。

抚宁县

寻真观:在城北二十里,即俗名蚂蚱庵。按《通志》:在桃花峪内有紫霞洞、小蓬莱阁。每花开,游观殆无虚日。

大安寺在西门外

碧岩寺在县东北一百里。峰冈环绕,花木森秀。今废。

观音寺一在县治西南,习仪于此。按《通志》:设僧会司于内。一在县东二十里。

广化寺在县东北八十里。

角山寺在县东一百里

石佛寺,在县南十五里。山林耸秀,泉石渊深。蟠桃寺,在县东北八十里。按《通志》载,蟠桃寺在山海关西北三十里。附志于此。

圣水寺一在县北三十里,山舍有二泉,冬夏不涸不溢,屡汲不竭。登其岭,远观海天一色。下有石碁盘,人传有仙人对奕于此。一在干涧堡北青华山上,久废。

水峪寺在县西北四十里。楼台掩映,泉壑环流。

长城寺,在县东北九十里,在古长城上。

龙泉寺在县南二十里

清滦寺在县北十二里

栖霞寺在县西南十二里。山林幽邃,涧水潺湲,尢宜避暑。

旧县寺在县西二十五里。即抚宁县治。

福胜寺一在县北十二里,西有小石柱,呼之辄应。一在县东六十里。

报国寺,在县东八十里。即旧海阳城中。

台头寺在县北三十里

圆通寺在县西二十里

聚会寺在县西三十里

杏虎寺在县东北八十里。今废。

清凉寺在县东十五里

水月寺在县南三十里

崇福寺在县南三十里

望海寺在县东南三十里。按《通志》,在县东北五十里,是山崖傍石壁上凿佛像三尊。

庄头寺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隆兴寺在县东四十里

清源寺在县南二十五里。

柳会寺在县东六十里

东联寺在县东南四十里。

元方寺在县东三十里

考证

慈民寺在县东北二十里,创于元,内有古柏二株,大数十围,势冲霄汉,苍翠可爱。

云城寺在县西北三十里。

龙岩寺在县东南十八里。

香山寺在县西北三十里。

东流寺在县东北一百里。

五泉寺在县东一百里

沙河寺在县东二十五里。

团云寺在县东一百一十里。

云滦寺在县西北四十里。

灵鹫寺,在县东北一百十里。

中峰寺在县东北一百里。

椒园寺在县四七里

法云寺,在县东南四十里。

清峰寺在县东北三十里。

石桥寺在县东北一百里。

隋石寺,在县北一百里。

弥陀寺在县北六十里

潮水寺在县东六十里

金峰寺按《明一通志》:“在抚宁县治北,正统四年重建。”

“慈悲寺” ,未祥所在。

秋月寺在城北天马山西岭上。山中无泉,因创僧舍,凿井得泉,有三鱼纯白,因立石以纪其胜。

永芳寺在县东南三十里。

云崖寺《抚宁县志》未载。按《通志》,在抚宁县东北五十里卧龙滩之滨。

五静庵在县东北白云山一百二十里。

白衣庵在县东关

《地藏庵》,在卫胡同,女道陈氏募建。

观音堂在南关外

南天门洞,僧寂禄募建。

昌黎县

崇兴寺在县北一百二十步。按《通志》:“设僧会司于内。”

源影寺在县西二百步,即古塔寺。《府志》云:“寺有塔,塔下有井,其水独重而甘。”

九圣寺城东二十里

望海寺城东三十里

绕弯寺城西十五里

云峰寺城西二十里

仙化寺城西三十里

清峰寺城西三十里

青龙寺城西三十里

妙峰寺城西三十里

清修寺城西四十里

千佛寺城西四十里

金峰寺城西四十里

古兴寺城西五十里

双峰寺城西五十里

延福寺城西五十里

镇龙寺城西六十里

香莲寺城西六十里

弥陀寺城西七十里

云居寺城西七十里

桥梁寺城南十里

新庄寺城南三十里

孔庄寺城南四十里

福安寺城南四十里

金峰寺城南五十里

述圣寺城南六十里

龙泉寺城南七十里

云泉寺城南七十里

储圣寺城南八十里

宝峰寺城北八里。按《通志》,有唐《佛顶尊胜幢记》,开元灌顶国师不空奉诏译,辽保宁元年建。石

龙潭寺城北十里

东水岩寺城北十五里

圆通寺城北十五里

沙河寺城东南二十里

山坡寺城东北二十里

石佛寺城西南五十里

观澜寺城西南五十里

大明寺城西南五十里

福云寺敕建,城西南五十里。

香岩寺城西南六十里

龙安寺城西南六十里

休凉寺城西北四十里

道者寺《昌黎县志》未载。按《通志》,在昌黎县西。

北十五里道者山,寺以山名。

滦州

广福寺在州南门外,设僧正司。按《通志》:“州西北隅,金大定年建。”

荐福寺,在城西北隅,金大定年建。

石佛寺在城北五里,金大定年建。

法宝寺在城南十里,辽建。

古马寺在城西二十里。金大定年建。

莲台寺在城南二十里,唐建。

延庆寺在城南三十里,唐建。

云居寺,在城西南四十里,金大定年建。

华岩寺在城西五十里,辽寿昌年建。

青阳寺在城南五十里,元至正年建。

胜严寺在城南五十里,元至顺年建。

巍峰山寺:在城西五十里,金建。

崇兴寺在城西南七十里,元至正年建。

华麻寺,在城西南七十里,辽建。

卑家城寺,在城西南七十里,辽乾统年建。西套里寺,在城西七十里,辽寿昌年建。

黄土院寺在城西七十里,辽寿昌年建。

风山寺在城西八十里,辽建。

寿圣寺在城西南八十里,元至正年建。

兴福寺,在城西九十里。金大定年建。

白云寺在城西九十里,金建。

洪觉寺,在城西南九十里。金大定年建。

临水院寺在城西北九十里,金泰和年建。曾家湾寺在城西南一百里,唐建。

兴国寺在城西一百一十里,唐建。

水湾寺,“在城西一百一十里,金大定年建。” “开觉寺   ” 、蚕箔峪寺  、北,石佛寺、神台寺   、寿圣寺   峰,火山寺、佛头寺   、沙坞寺   、建福寺。

毗卢寺   。《土山寺   》。“红寺。”

华岩寺   。宜安寺   。清水兴国寺。周家坨寺  。永寿寺   。草堂寺。

宋家庄   寺,《上青龙寺 》,《下兴隆寺》。《广岩寺   》。《大觉寺   》。《龙泉寺》。

永安寺   。延古寺   。《清凉寺》。

花港寺   、兰坨寺   、延福寺。

砖窑淀寺  、《横坨寺   》《鸿鸭林寺》、卢家庄寺  、《相公寺   》《洪济寺》。

坨里寺   ,香花峪寺  ,龙盘院寺、观音寺   ,青坨寺   ,白寺口寺,宝塔寺   ,兴唐寺   、望海寺。

《峰化山寺  》。《永庆寺》。

以上俱未详所在

按《通志》:“清水兴国寺在滦州南五十里,元至正年建。”

乐亭县

福严寺在县西北隅。至元间建,设僧会司。按《通志》:在县西南隅。

兴国寺在县东十五里,至元间建。

胜严寺在县东十里,洪武年建。

华严寺在县东二十里,天顺年建。

观音寺一在县东十里,正统年建。一在县西南三十里。

宝塔寺在县东十五里

宝峰寺在县东十五里

大兴寺在县南二十里

云峰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永乐年建。

正觉寺在县南十里,永乐年建。

万福寺在县南三十里,正统年建。

崇法寺在县南三十里,太康年建。

毗卢寺在县南三十里

吉祥寺在县西南八里,正统年建。

普济寺在县西南八里,大定年建。

翠峰寺在县西南十五里,洪武年建。

大慈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君严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隆回寺,在县西南四十里。贞观年建。

海云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鹤天寺,在县西南二十里,至元年建。

崇兴寺,在县西南二十里,至元年建。

崇福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庆云寺在县西二十五里。

云泽寺,在县西二十五里。金明昌年建。

清隆寺在县西二十五里。

大云寺,在县西二十里,至正年建。

兴胜寺在县西北十里

严佛寺,在县北三十里,至正年建。

清鸾寺在县北十二里

石佛寺,在城内东北隅,古刹。

元真观

玉清观俱未详所在。按《通志》,元真观在滦州治北,玉清观在滦州开平西门外。

天妃宫在治西门外

泰山行宫在慕义桥西二里许。

观音阁在鹤天寺

观音堂南,旧“泰山行祠” ,万历癸巳修改。

华严庵在城西泰山行宫左,崇祯年建。

白衣庵一在城内西南隅,一在西关外。

十王殿:在城北里许,顺治年建。

山海关

崇兴寺,《在关西城》。

永平府 驿递考       府志附县志

[编辑]

驿递之地

属府者,城南二里曰滦河马驿,东二里曰东关递运所,今并于驿。又东六十里曰芦峰口驿,在迁安县西六十里曰新店递运所,今并七岭家驿。

迁安县七家岭驿,旧在县南五十里,今移沙河。滦阳马驿,旧在县西北百六十里,今移三屯营。抚宁县治东南为西关递运所,今并芦峰口驿,东四十里为榆关马驿,有察院、公馆。

《山海》城西门外,曰《迁安马驿》。属永平府。卫治东北,曰“东门递运所。”

驿递钱粮

驿丞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闰月加银二两六钱二分六釐六毫零。

书办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裁银一两二钱;闰月加银六钱,裁银一钱。

皂隶二名,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裁银二两四钱;闰月加银一两二钱,裁银二钱。

馆夫四名,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裁银四两八钱;闰月加银二两四钱,裁银四钱。

接递皂隶十名,工食银六十两,闰月加银五两。以上各驿皆同。

卢龙滦河驿马匹草料、马夫、车夫等银三千两。闰月加银二百五十两,扛轿夫工食银七百四十两,闰月加银六十六两六钱六分六釐六毫零。廪给口粮银二百两。新增站饭银四百二十五两,饭银一百两。

迁安滦阳驿马匹草料、喂马、车夫工食等银二千四百两,闰月加银二百两,扛、轿夫工食银三百四十两,闰月加银二十八两三钱三分四釐,廪给口粮银二百两。按《迁安县志》轿扛夫四十名。

抚宁卢峰驿工料、喂马车夫等银三千两,闰月加银二百五十两,扛轿夫工食银二百四十两,闰月加银二十两,廪给口粮银二百两,新增站饭银三百七十五两,走递马一十五匹,草料银三百两,奉裁银九十两,闰月加银二十五两,裁银七两五钱。

昌黎迁安驿马匹、草料、喂马、车夫等银三千两,闰月加银二百五十两,扛轿夫工食银二百四十两,闰月加银二十两,廪给口粮银二百两,新增工料银九百二十五两,站饭银一百两。本县走递马草料银一百五十两,裁银四十五两,闰月加银一十二两五钱,裁银三两七钱五分,解部。

滦州七家岭驿马匹、草料、喂马、车夫等银三千两,新增站饭银一千四百两,扛轿夫工食银七百四十两,廪给口粮银二百两。本州走递马草料银三百两,裁银九十两。

乐亭、榆关驿工料、喂马车夫等银三千两,裁银五十两,闰月加银二百五十两,裁银四两一钱六分七釐解部。走递马匹,每年草料银一百五十两,闰月加银一十二两五钱,裁银四十五两,又裁闰银三两七钱五分解部。新增站银一百两。扛轿夫工食,每年二百四十两,闰月加银二十两,廪给口粮银二百两。

各州县杂支供应过往上司下程坐饭中伙等银。滦州四百两,各县三百两,全裁解部

本府并滦州铺兵三十三名,工食银一百九十八两。

卢龙铺兵三十五名,工食银二百一十两,闰月加银一十七两五钱。

迁安铺兵一十七名,工食银一百二两,闰月加银八两五钱。

《抚宁》铺兵三十名,工食银一百八十两,闰月加银一十五两。

昌黎铺兵十九名,工食银九十五两。

乐亭铺兵八名,工食银四十八两,闰月加银四两。

《卢龙县志》

[编辑]

滦河马驿在南关西街。明季额设滦、卢二处马驿,每年工料等银共七千六百六十七两,内滦州协济银五千八百四十五两,至

《皇清》俱归卢龙、滦州,毫无“协济。”于顺治五年新定《经》

制去银二千八百四十二两六钱,止存银四千五百二十五两,车马工料银三千两,扛轿夫工食银七百四十两,皂夫工食银六十两,加增驿站银四百二十五两,加增饭银一百两,廪给口粮银二百两。又滦河驿,旧滦州二十八名,卢龙协济十名,自州地圈占后,其差尽归之县。“东关递运所,在驿东二里,今并入驿。”

新店递运所在城西,今并入“七家岭驿。”

迁安县志

本县滦阳驿:工料银二千四百两;闰月二百两;皂隶二名,工食银一十二两、闰月一两;馆夫四名,工食银二十四两、闰月二两;接递皂隶十名,工食银六十两、闰月五两;扛轿夫四十名,工食银三百四十两;闰月二十八两三钱三分四釐。

《抚宁县志》

[编辑]

榆关马驿在县东四十里,额设马三十八匹,扛轿夫二十名,厨役五名,抄牌马夫二十七名,接递皂隶八名,驿皂二名。

西关递运所在县治东南。明成化三年设。万历二年裁并芦峰驿。

芦峰口驿在县治南门外,久废驿丞,因移居递运所内。本驿原系府属,明万历二年,知县姜密申为县属。额设马三十八匹,扛轿夫二十名,厨役五名,抄牌马夫二十七名,接递皂隶八名,驿皂二名。

《昌黎县志》

[编辑]

本县走递马十匹,草料银一百五十两,裁五十两解部。

迁安驿额设工料银三千九百二十五两。扛轿夫十六名,工食银二百四十两。

《滦州志》《乐亭县志 》又按“府志” 、“县志” 所修之年,先后不一,故所载有时各异

卢龙县按《府志》:“自府治南四十步为总铺,东十里一国家铺,又八里第二铺,又十里双望铺,又十二里至抚宁背阴铺,自总铺而西,十里石梯子铺,又十里白佛店铺,又十二里安河赤峰铺,又十里至迁安色山铺,自总铺而南,二十里周王铺,又十里至滦州刘各庄铺,自总铺而西北,十五里分水岭黑石铺,又十五” 里至迁安沙河铺按《卢龙县志》:“总铺东十里为周家铺,城西二十里为白佛铺,又三十里为赤峰铺,自总铺至沙河铺,本县共九铺。”

迁安县 。按《府志》:“自治南十五步为总铺,南十五里沙河铺,又十里卢龙黑石铺。自总铺而西,南十八里有西径铺,可达七家岭,又二十里黑崖子铺,而分东西。自东十里沙窝铺,又十里色山铺,又十里至卢龙赤峰铺,自西十里马波铺,又十里岳榆铺,又十里至滦州甸子铺。自总铺而西北十五里龙起铺,又十五里” 金山院铺,又二十里罗家屯铺,又三十里大寨铺,又十五里旧城铺,又十五里白庙铺,又十里至滦阳驿,为遵化界。自总铺而西北,百里迁阳铺,又十里灰岭铺,又十里孩儿铺,凡一百二十里达古城驿出口外。按本《县志》,自总铺至孩儿岭铺,共十七铺。

抚宁县按《府志》:“自治东二十步为总铺,东五里横山铺,又十里白石铺,又十里马坡铺,又十五里深河铺,又十里团山铺,又十里张果老铺,又十里丰台铺,又十里红花店铺,又十里迁安镇出关。自总铺而西,五里绿湾铺,又十里芦峰口铺,又十里义院岭背阴铺,又十里至卢龙双望铺。”

《抚宁县志》

[编辑]

昌黎县按《府志》:“自治东十步为总铺,西十里石堠子铺,又十里柳河铺,又十里梭头湾铺,又十里营城铺,又十里訾家铺,通卢龙八里铺。自总铺而东,北张各庄有铺废,外距抚宁红花店”

西四十里黑石铺,在城西五十里,无营城铺。又八里铺,在城西六十里。自总铺至訾家铺,连八里铺、红花店铺,共十铺。

滦州。按《府志》:“自治东二十五步为总铺,南十里大柳铺,又十里马城铺,又十里长宁铺,过此为乐亭界。自总铺而北,十里刘家庄铺过为卢龙界。自总铺而西北七十里甸子铺,又十里忙牛桥铺,又十里榛子镇铺,又十里狼窝铺,又十里铁城坎铺,凡一百十里为丰润界,有公馆,与县共之。外距抚宁地马坡、深河二” 铺百三、四十里。

《滦州志》

[编辑]

乐亭县按《府志》:“自治西十步为总铺,西北十里曹家庄铺,又二十里定流河铺,过县界,凡六十里至滦州,东北距抚宁地团山铺百里。” 按《乐亭县志》:“新乐镇急递铺,县西北二十五里,由总铺曹家铺递此,由此递滦州长宁铺,防海急递铺、沿海传烽铺。”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