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3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三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三十一卷目录
河南府部汇考五
河南府学校考
河南府赋役考上
职方典第四百三十一卷
河南府部汇考五
[编辑]河南府学校考 通志府州县志合
[编辑]本府。〈洛阳县附郭。〉
府儒学 旧在洛水南。金正隆初,知府孔彦舟徙建水北。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同知徐天麟重建。景泰二年,知府李达修。嘉靖六年,知府刘漳重修。万历四十三年,知府宋时魁重修。
皇清顺治八年,分守道于时跃、许文秀、知府杨所修。
推官马呈图。十四年,教授侯抒愫相继重修。内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五楹。戟门在大成殿前。泮池在戟门外。棂星门在泮池前。教授侯抒愫砌以砖石,旁植嘉木,仿曲阜杏坛制。明伦堂五楹。尊经阁在明伦堂后。敬一亭三楹,在大成殿后。居仁斋、明善斋、博文斋、约礼斋俱在明伦堂甬道两旁,今废。仪门一楹,额曰“河南府儒学教授侯抒愫题。”
启圣祠 在大成殿西,明嘉靖十年建。
皇清顺治八年修。
名宦祠 在戟门右
乡贤祠 在名宦祠右。二祠俱知府朱明魁重修。
文昌祠 在泮池左。知府杨所修建。
奎星阁 在府学东南。明嘉靖中,给谏谢江创建。隆庆中,副使刘贽,崇祯中太仆郭兴言。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府王来庆、洛阳知县吴源相继
重修
教授宅 在尊经阁侧
“训导宅 ” 官裁,宅废。
学田 明万历中,分守道董光宏捐俸置,分给两学,为每岁助济寒生之用。
丽正书院 唐于东都明福门外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见《六典》。今废。
同文书院 退斋有记,今废。
伊洛书院 在安乐窝之左,副使胡谧有《记》,今废。侍御吴甡感梦,牒下知县尹洗,复建郡之西郭。
瀍东书院 祀孔子、伯鱼、子思三像。嘉靖间,议毁文庙圣像,易木主,于是载像将沈之瀍水。诸生孟大智著《缞绖》,引车痛哭力争,留祀于此。崇祯中,贡士郭永固修。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太守汪楫重修。
“天中书院 ” 在十字街西偏,守道赵文蔚创建。“阎公书院 ” 在《安乐窝》内。
皇清壬申,大中丞阎兴邦捐俸建。
狄梁公书院 :在西南隅。康熙二十八年,太守汪楫创建。
“东义学 ” ,即“瀍东书院” ,知府孙居湜延帅训生徒其中。
“西义学 ” ,即狄梁公书院。知府孙居湜延师训生徒其中。
洛阳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知县胡弘道以玉清观废址创建。正统、天顺间,知县孙弘、张“本济、弘治、正德间,知县杨滋、黎颙相继修葺。” 嘉靖三十一年,县丞吴英、万历三十六年,知县杜汝亮重修。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武攀龙,十三年知县叶琪,十八
年知县杨苞、康熙二十四年知县佟学翰“相继重修。” 内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五楹。戟门三楹。泮池在戟门前。棂星门在泮池外。明伦堂在大成殿后,今废。敬一亭三楹,今改为明伦堂;克己斋、复礼斋在明伦堂左右。今俱废。
启圣祠 三楹,训导齐怀瑜重修。
名宦祠 今缺。统于“府学。”
乡贤祠 缺
教谕宅 、训导宅 ,俱废。
奎星楼 在县学东南。始建无考。
皇清康熙九年,知县吴源起,二十四年,知县佟学翰。
二十八年,知府汪楫各重修。
县义学 在《福藩》废墓西偏。
皇清守道崔源建。康熙二十五年,邑令佟学翰重修。
外州县
偃师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延祐四年,县尹贾渊创建,后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汪可行重建。成化间,知县张贯、李原相继增缮。弘治九年,知县魏津、崇祯十一年,知县薛虞鼎重建。
皇清顺治初,知县宋中鸿、魏惟紫重修。康熙二十八
年,知县王泽长增修。内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在大成殿北。敬一亭在堂东北。进德斋、修业斋在堂左右。馔堂在堂北。号房在堂东。废神厨在堂西。废神库在堂东。黉门在棂星门东。学仓在堂西。废射圃亭在启圣祠北。废尊经阁在馔堂北。知县刘嘉遇建。
启圣祠 知县刘嘉遇修。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教谕宅 在大成殿东,废。
“训导宅” 二处 俱在明伦堂西,废。
奎星楼 在儒学东,知县冯懋仁建。
首阳书院 即宋学宫。后改“逓运所” ,又改书院。两程书院 在两程祠后,明知县吕纯如修,今仍之。
社学 在县治东两程书院内。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县崔鸣𬸦建设。二十五年,知县
张朝采复设,二十七年,知县王睾长捐俸延师,训诲生徒。
巩县儒学 在县治南。相传西汉时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张庸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孙让、柯忠增修。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陶承祖重修。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汝琦重修。康熙二十一年
知县蒋征猷重修。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庑各九间,东西库各四间,戟门三间,泮池、棂星门、更衣亭、省牲所、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敬一亭在明伦堂后。诚心斋、修道斋在明伦堂左右。
启圣祠 在明伦堂东
名宦祠
乡贤祠
教谕宅
训导宅
奎星楼 在文庙东。明万历时,知县程宇鹿创建。
嵩洛书院 在神堤堡。元时左司郎中张惟敏奉旨修建。
书院 在县东街。万历时,知县程宇鹿创建。义学 在县东街,知县蒋征猷立。
社学 在西门外
孟津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二十五里旧城内。明嘉靖十六年,因迁县改置新城内。县治东南,即今所也。通判韩溉建。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孟常裕重修。康熙二十一年
知县高岩重修。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明伦堂在乡贤祠西,进德斋、修业斋俱废。射圃亭、敬一亭俱废。儒学门一间,仪门一间,俱康熙二十年知县谭从简重修。
启圣祠 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 在启圣祠后左。
乡贤祠 在启圣祠后右。
教谕宅 废
训导宅 未载
奎星楼 在东城上。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高岩重修。
义学三处 一在城内旧署东,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高岩创建。一在下古镇。一在县西赵峪村,康熙三十年,知县高岩创建。
宜阳县儒学 在县治西。元初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郑桂发重建。嘉靖二十三年,知县雷世荣、万历间知县何其智重修。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金继望,十六年知县王鼎《引相》。
继重修。内大成殿七楹,东西庑各七楹。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在棂星门外砖桥石槛。池北为屏墙,书“江汉秋阳” 四字。屏外为云路街,直通奎楼。其东为圣域门。大殿东西为两角门:一曰义路,一曰礼门。明伦堂五楹,东修业斋,西进德斋。
启圣祠 在义路门西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明伦堂东
文昌祠 、魁星祠 俱在戟门西。
义学六处 一在城内北街。康熙十四年,知县黄继祚建立。前任知县韩庚寅捐俸置地二十。
亩,一在城内大街,一在韩城,一在三乡,一在白杨,一在柳泉,右五处俱康熙三十年知县申明伦设立。
登封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始建未详。毁于兵。元大德五年,既建,后毁。明洪武七年,知县山锡之重建。景“泰、天顺、成化间,知县赵兴、张雄、王璟、侯观相继修葺。嘉靖五年,知县侯泰,万历末年知县傅梅重修。” 崇祯十年毁。
皇清顺治九年,御史王亮教、赵如瑾、知县张朝瑞重。
建内“大成殿” 七楹,东西庑各七楹。戟门三间。泮池在学宫前,棂星门在泮池前。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博文、“约礼” 二斋在明伦堂左右。
启圣祠 :在文庙东。康熙十七年,知县万《姓苏》重建。
名宦祠 、乡贤祠 二祠旧在启圣祠之东西,县令阮振益建门左右。
教谕宅 在明伦堂左
训导宅 在“启圣祠后。”
奎楼 旧在南城上。明崇祯甲戌,知县丘树屏改建学宫前巽方。邑绅傅性良董其成。
皇清康熙五年,邑绅耿介重修。
文昌宫 即存古书院,知县傅梅建。明天启乙丑,训导王名铉肖梓潼帝君像祀之。庠生焦复亨植四柏四桐。
皇清康熙乙己,邑绅耿介倡众重修,并建“岳生堂”三。
间。至康熙辛酉,邑绅郭文华又建神厩一间。太室书院 在太室南。五代周时建。宋至道三年,赐名太室书院,藏《九经》于其中。是年河南守臣上言,“甘露降书院讲堂。” 至景祐二年,敕西室重修太室书院,更名嵩阳书院。王曾奏置院长,给田一顷供爨。金元废。明嘉靖间,知县侯泰兴复之,建二程子祠。丧乱后俱成灰烬。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县叶封建“诸贤祠”祀宋提举管
“勺、韩维而下十有四人。” 十六年,邑绅耿介建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观善堂。辅仁居于叠石溪,建立川上亭、“天光” 云影亭、观澜亭。柘城宝克勤建“君子亭” ,为书院别墅。二十三年,抚军王日藻建藏书楼,学使林尧英建讲堂。二十八年,巡抚阎兴邦建道统祠,知县张埙建《博约》《敬义》二斋,王又旦建“三益” 、《四勿》二斋。学道“吴子云置学田一百亩,林尧英置学田一百亩,河南府知府汪楫置束修田一百亩,知县张埙置学田六十亩,王又旦置学田一百亩,邑绅耿介置学田二百亩,以作饔飧膏火之资。”
颖谷书院 在颖阳城西。元至正五年,重建先师殿旁,祀颖考叔。登封县尹阎询具请河南郡使者闻于朝,赐额“颖谷书院。” 礼部尚书王沂《碑记》。
永宁县儒学 在县治西。宋崇宁四年建。明洪武元年,知县翟礼重建。三十年,主簿艾敬增建。景泰、弘治间,知县于渊、李景“相继修葺。”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程万善重修。康熙二十八年知
县佟赋伟“重修。” 中为大成殿,东西列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为泮池。南临通衢为大成坊,又南为“教化无穷坊。” 大成坊以北长垣如矢,直抵戟门。门南东西设门二。西门垣之西为明伦堂,南为宰牲堂,东西为进德、修业斋。戟门外东为敬一亭。
启圣祠 在戟门东
名宦祠 在启圣祠后
乡贤祠 在戟门之西,明伦堂之东。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一在明伦堂二门外之左,一在右,久废。
奎星楼 在县治东南二里许。万历时,邑令刘应遇建。
洛西书院 元至元元年,邑人薛友谅建,敕赐额曰:“洛西书院。” 中为孔子燕居堂,左为五贤祠。程钜夫记。元统元年,完颜光祖重修。明宣德二年,刘咸重修。正统十年,于渊重修。今废。
社学七处 :城内学 、“王范学 、《余庄》学、河底学 、坡头学 、樊村学 、原村学。”
新安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宋崇宁间兵毁。元至元间,县尹张臣泽徙建县治东北,岁久亦废。明洪武三年,知县丁延举重建。成化十四年,知县许锺拓修。崇祯十年,兵部尚书吕维祺重修。中为大成殿,左为东庑,右为西庑,南为戟门,外为泮池。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大经凿池,引宝泉水注于池中。又南为棂星门,殿后为“敬一亭” ,亭后为“明伦堂” ,堂东为“进德斋,西为修业斋,又西为射圃” ,堂之后为爽堂,堂之东为“馔堂。”
崇祯十四年,流寇焚毁殆尽。
皇清康熙四年,知县范𬤊重修。
启圣祠 在进德斋东
名宦祠 、乡贤祠 俱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卢大经创建。
教谕宅 在进德斋东
训导宅 在射圃东
聚奎楼 学前南城聚奎门上。嘉靖三十三年,知县刘登创建。四十三年,知县王训悬大钟于上,以接“鼓音。”
川上书院 在城南涧上。前为“两贤祠” ,祀尤西川、丘方山。后为崇贤楼,以祀孟云浦。今废。芝泉书院 ,吕忠节公建为讲学所,在城北芝泉上。今废。
东社学 在县治东。嘉靖四十年,知县王州重建。
西社学 在县治西。嘉靖四十年,知县王州创建,今废。
学田 三顷五十亩。嘉靖四十年,知县王州创置,勒石于学。
渑池县儒学 在县治南。宋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五年,知县王熙阳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王宾、张重、嘉靖二年,知县陈缓“相继修葺。”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潘沂,至十六年知县张景先后
重建。康熙七年,知县邓琪棻改建。内大成殿五楹,东、西庑各九楹,戟门三楹,明伦堂三楹,尊经阁三楹,崇德斋、达道斋、敬一亭、仪门、庠门俱新建。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 各三楹,俱新建。教谕宅 、训导宅 ,俱新建。
文昌阁 移建于《城东门楼》。
聚奎楼 建于儒学正南头。
邓公书院 在县内。知县刘孚嘉新建。
嵩县儒学 在县治西。元至正六年,嵩州同知陈鼎创建,岁久倾圮。明洪武三年,改州为县,主簿谭景祥修。弘治十一年,教谕牛良、同知县伍文震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署县事同知郑倬。十三年,知县赵景。
融重修。康熙十九年知县王琰、二十四年教谕李滋“次第增修。” 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庑共十四间,“敬一” 亭三间。康熙二十三年,改建“明伦堂” 五间,又创建“儒林门” 三间,“圣域” “贤关” 坊二座,“照墙” 一座,八字花墙及周围宫墙,庙貌巍崇,始称严肃。康熙二十四年,建明伦堂前月台一座,斋厨二间,就两庑各修书室四间,诸生始得寝食讲习其中。其馀若泮池、“进德斋” 、“修业斋” 以及神库号房等,俱被焚毁未修。
启圣祠 :康熙二十三年改建为大成殿。名宦祠 、乡贤祠 俱未载。
教谕宅 、训导宅 共三所,俱附《儒学》东西,今皆焚废。
伊川书院 县东北鸣皋里。元克烈士希修建,制拟“文庙。” 院之东北有楼,左九贤祠,右二贤祠,今俱废,惟存先师殿三楹。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县徐士讷建“两程子专祠”三。
楹。康熙二十九年,河南府知府汪楫增修大门,二门周围墙垣,使人知伊洛正学渊源,有自得以考德问业焉。
和乐书院 ,在县东酒雾头。始建无可考,今惟存“先师殿” 三楹。
社学二处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成旅设。一在城内高都街,一在辛店,康熙二十八年,知县卢志逊“捐俸延师,使里人俊秀子弟肄业其中。” 卢氏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元元统二年建,末年兵毁,明洪武元年,知县李子用重建。正统、成化间,知县张慎、沈源、崔俊修。弘治间,知县苑秀、李锐重葺。”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刘澜,十四年知县邹荫光,先后
重修。康熙九年,知县胡循纶重修。十九年,知县盖《图》增修。内大成殿五间,东西庑各十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其馀若神库厨,宰牲房三间,明伦堂三间,典籍库,致齐所,“进德” 、“修业” 二斋,东西号房二十间,会馔堂俱废。
启圣祠 在先师庙左
名宦祠 、乡贤祠 、教谕宅 、训导宅 ,俱废。奎楼 明万历乙丑,知县郭之干创建。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县张国卿重建。因其旧址阔
大规模高六丈,上建楼阁,八面宏开。
社学二 一在奎楼后,一在城隍庙西。
陕州儒学 旧在州治东北隅。唐开元间建,后废。金皇统八年,徙建今所。元末兵毁,明洪武三
十年知州闻人桂重建。永“乐、正统间知州高敏、王缮。天顺间同知仪泰、成化间知州顾正、弘治间知州孙宾、汪濬,相继修葺。” 嘉靖十五年知州阎重修。
皇清顺治五年,知州刘世杰重修。康熙十五年,知州
罗锦三十一年,知州甘国璧各重修。内大成殿五楹,东西两庑:戟门。戟门外为泮池,又外为棂星门、明伦堂,堂后为敬一亭,堂左右为进德斋、育材斋前为仪门,仪门左右为义路、礼门,堂东为射圃亭。
启圣祠 在儒学戟门东。
名宦祠 在明伦堂东
乡贤祠 在明伦堂西
学正宅 、训导宅 共四所,今俱废。
文昌阁 在鼓楼上
奎楼 在学宫东南
义学 康熙十八年,知州罗锦建。二十九年,知州甘国璧重修。捐俸置买义田九十亩。
学田 原额地一顷二十亩,除修城濠并河崩水损过地六十一亩七分,现在地五十八亩三分,每年止征银一十一两二钱三分九釐。灵宝县儒学 在县治南。宋天圣元年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陈仁泽重建。自正统至正德间,知县蔡中、陈顺、李岳、王玙、李恭相继修葺。嘉靖九年,知县马瓒重修。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郭显功重修,内大成殿五间。
东西庑各十一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门外为泮池。戟门外西为明伦堂五间,射圃亭三间,敬一亭三间,今废。两庑之旁为祭器、乐器库各二间。按灵宝县学宫逼近南城,文气弗畅,乃辟墉为门,曰“洙泗。” 宫墙濒隍之地,有泉三穴。正统中,教谕陈亮疏而为滔滔不竭,味甘洌甲诸水,名曰“育贤泉。” 康熙丁卯,邑令张继善重修。甃泉以石,护泉以栏,又置桥通泉,名“文通桥。” 教谕惠博勷其事。己已岁暴雨冲崩,桥圯池淤,邑令霍濬远重修之,砌桥凿池,较胜于前。
启圣祠 在大成殿左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梓潼祠 在庙左。以上四祠俱知县江蘩重修。教谕宅 未载。
训导宅 未载
文昌阁 在棂星门西,知县梁儒建。
奎星楼 在棂星门东,知县郭显功建。
桃林书院 :在县治西。邑令江蘩创建。内祀《梓潼帝君》。
社学六 一在县治内,一在南关,一在曲沃镇,一在稠桑镇,一在虢略镇,一在川口镇,俱邑令霍濬远设立。延邑名士,教民子弟,束修俱捐俸以给之。
阌乡县儒学 旧在县治南,始建未详。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县丞王珪重建。后圮于水。十七年,知县金源徙建县治东,即今所也。正统间,知县刘粹、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杨梦豸同增葺。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张三省,重修大成殿五楹。至圣
遗像,世传吴道子笔镌石。竖殿内,东庑五间,西庑五间,戟门三间。泮池在戟门外,典史王铤创建棂星门三间。明知县孟周创建明伦堂三间;堂后为校书楼,今废;庙前为射圃亭,学前为敬一亭,号舍今俱废。庙东、西为“兴贤” 、育材坊,今废。汤家栋修垣,改题“东曰‘腾蛟’” ,西曰“起凤。”
启圣祠 三间。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方士宪修。“名宦祠 ” 在戟门左。
乡贤祠 在戟门右
教谕宅 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训导宅 废
奎星楼 在学东废
三希书院 在县西关。知县黄之士建,楼榭池亭悉备,今废。
社学 :在西关觉胜寺内。康熙二十六年,邑令方士宪设立,名曰“义学” ;捐俸供给。
河南府赋役考上 府志
[编辑]府总数
《户口》,原额《人丁》三十三万六千四百三十四丁半。
原额丁银四万一千四百四十七两九毫二丝零。内除逃亡人丁二十二万三千九百九十一丁半,逃亡丁银二万八千九百六十四两二钱二分三釐一毫零。
见在人丁一十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三丁。《各丁》
征银不等
共征:丁银一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两七钱七分七釐八毫。内除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三千一百三十二丁免去丁银九十三两九钱六分,实在人丁十万九千三百一十一丁,实征丁银一万二千三百八十八两八钱一分七釐八毫。田赋原额地八万九千九百五顷九十九亩六分六釐五毫零。
《原额》银五十四万九百七十三两二钱六分八釐四毫二丝一忽八微零。内除孟津县滩塌并废藩籽粒共地七百四十六顷二十七亩九分七釐九毫八丝、新安县废藩籽粒并学田共二十一顷一十一亩、嵩县废藩并学田八顷九十一亩五分
实在原额地八万九千一百二十九顷六十九亩一分八釐五毫零
《原额》银五十四万九百七十三两二钱六分八釐四毫零。
遇闰加额,银八千七百五十两二钱九分四釐五毫七丝六微零。内除荒悬并包荒共地、四万六千九百七十八顷五十三亩一分六釐二毫二丝九忽。
除“荒悬” 并包荒连闰共银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七十二两六钱四分六釐四毫零。见在行粮成熟地及康熙七年起至康熙二十七年止,共地四万二千一百四十四顷八十三亩二分二釐零。
实在“行粮并补征漕耗银米、布花、颜料、药材价值存留支解河夫驿” 站等项,共银二十七万三千一百八两六钱七分九釐四毫零。
外有本府所属陕、灵、阌三州县原有额外荒田成熟地五十六顷八十七亩四分七釐九毫零,共征租银一百七十两六钱二分四釐三毫零。新收更名成熟共地六十一顷七十九亩四分六釐八毫零,共征银四百八两一钱九分四釐九毫零。
瑞府租银原无地亩,在于大粮内征解,实征银三十八两五钱九分五釐一毫。及收并河弘二卫并嵩卢二所原准额人丁一千七百二十七丁,原准额丁银五百八十三两九钱。
见在人丁二千四百三十四丁,共派丁银七百五十一两九钱。除足额外,内有逾额人丁七百七丁,逾额丁银一百六十八两。
原额地五千三十一顷四十亩七分。原额银二万三千八百六两六钱四分二釐五毫零。遇闰加额银一百二十二两六钱三分一厘二毫零。除荒并包荒共地三千八百九顷七十二亩二分一厘一毫零。除荒并包荒银一万七千九百三十四两三分一厘七毫零。
见在成粮熟地一千二百二十一顷六十八亩四分八釐八毫零。连闰共派银五千九百九十五两二钱四分一厘九毫零。
以上丁地,通共实征“起存、本折扣解、优免并补征及垦首” 等项连闰共派银二十九万二千八百六十二两五分三釐六毫零。
按:河属一应新旧铅矾,并补征漕耗银米、布花、颜料、药材价值等项,俱系《一条鞭》征银办买,并无别征本色。独漕粮一项曩于康熙二十二年巡抚华亭王洞见采买之苦,具题折银解部,奉:
旨俞允。已经八载。康熙二十九年仓场凯恐支费不
给具题,朝议仍行买运,大中丞阎轸念中州比岁不登,仓廒久费,难以骤理,章再上,请暂停两岁,先后报可。
所有《漕米价值例》:〈附河大驿站俱在丁地“钱粮” 内。〉正兑、改兑加耗、闰耗,共漕米三万九百四十五石六斗五升四抄二撮,共该价银二万四千九百九十九两二钱四分三釐三毫零。盘剥赔头银四百六十两四钱四分九釐九毫六八,漕折轻赍折席共银五千八百六十一两一钱九分四釐五毫零。
临、德二仓并加耗新奉文改拨运军行粮,实征米四千三百九十二石七斗二升七合六勺八抄。米价并随粮苇席及赔头共银三千五百四十四两七分八釐一毫零。
起解潼关仓,实银三千六百三十四两七钱六分三釐三毫。交《陕西》库河夫实征银五千五两四钱二分三釐。
驿站马骡五百三十六头匹,各色夫役九百二十七名,夫马工料等项共支解银三万五千二百一十两四钱七分九釐外,班匠银三十五两四钱六分。外附仓糓并《新添仓廒原委》及《盐引》
洛阳县
《户口》原额一则人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一丁,原额丁银三千七百五两九钱五分五釐二毫零。内除逃亡人丁一万五千五百六十二丁、逃亡丁银一千六百五十八两一钱四分八釐九毫零。
见在人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九丁,共派丁银二千四十七两八钱六釐三毫。内除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五百二十五丁,免去丁银一十五两七钱五分。
实在人丁一万八千六百九十四丁,实征丁银二千三十二两五分六釐三毫。
田赋原额二十四色官民地折成三等共地九千九百二十五顷一亩二分六釐六毫零。原额银七万六千二百五十三两九钱四分六釐四毫零。遇闰加额银一千四百七十一两七钱一分六毫零。顺治二年六月内巡按甯具题奉:
旨免荒除荒地、一千九百三十四顷八十九亩七分
六釐一毫零。除荒银二万三千三百六十六两四钱九分一厘五毫零。
见在行粮成熟及康熙八年起、至二十七年止,垦首共地七千九百九十顷一十一亩五分五毫零。
见在“行粮并补征漕耗银米、布花、颜料、药材价值存留支解河” 夫驿站等项,共银五万四千六百八十五两九钱九分二釐九毫零。
外、新收更名并移查事案内查出原额地一百一十六顷六十亩五分九釐。除荒地九十八顷五十二亩九分六釐二毫零
见在成熟并康熙二十七年劝垦共地一十三顷七十九亩七分七釐三毫零,实征银九十三两四钱一分九釐九毫零。
一、收并河南卫原准额“《四则》人丁” 七百一十六丁,原准额丁银一百八十七两三钱。
见在人丁一千四十三丁,共派丁银二百六十五两三钱。除足额外,内有逾额人丁三百二十七丁,逾额丁银七十八两。
原额地一千六百二十三顷一亩二分。原额银八千五十两三分六釐六毫零。遇闰加额银二十二两九钱三分三釐。除荒地一千一百七十二顷一十九亩。除荒银五千八百三十两五钱五分一厘零
见在成熟并康熙二十七年劝垦共地四百五十顷一十二亩二分,共派银二千二百四十二两四钱一分八釐六毫零。
以上通共实征“起存本折扣解优免并劝垦自首地亩及补征” 等项,共银五万九千三百一十九两一钱八分七釐九毫零。
内有漕米、河夫驿站开后:
正兑、改兑加耗、闰耗,共漕米一千三百二十七石六斗一合,共该价银一千七十二两二钱二分二釐四毫零。
盘剥银一十五两二钱一分三釐四毫零。《六八》漕折轻赍折席共银一千一百五十两九钱七分六釐五毫零。
河夫实征银六百六两三钱四分五釐。
周南驿:驿马七十八匹 ,各色夫役一百三十名。
夫马工料等项,共支解银五千二百二十两七钱。除支解外,馀剩银一千一百七十两八钱一分一厘二毫,拨协渑池县蠡城、义昌二驿。本县常平、义社共仓四座 ,常平仓一座 ,翟镇义仓一座 ,延秋镇社仓一座 ,龙门镇义仓一座
洛阳县常平仓原有仓廒十三间,坐落县治西。知县唐奎文添造仓廒二十间,共积贮糓一万一千八百七十九石二斗五升。
《盐引》四千三百六十张。
偃师县
户口,原额人丁二万八千三百八十九丁,原额丁银二千八百四十三两八钱八分三釐四毫零;内除逃亡人丁一万五千九百八丁,逃亡丁银一千五百九十三两五钱九分二釐六毫零。见在人丁一万二千四百八十一丁,共派丁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二钱九分八毫;内除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二百七十七丁,免去丁银八两七钱一分。实在人丁一万二千二百四丁,实在丁银一千二百四十一两九钱八分。
田赋原额地五千七百八十九顷八十七亩三釐五毫,遵照《赋役全书》折成一等上地三千二
百二十二顷九十九亩七分一厘二毫零。原额银四万一千九十七两九钱四分六毫零。遇闰加额银六百一十八两七钱五分七釐。顺治二年六月内,巡按甯具题、奉
旨免荒除荒地、一千二百五十九顷九十五亩四分
七釐四毫零。除荒银九千九百九十七两二钱五分九釐八毫零。
见在行粮成熟地,及康熙九年起至二十七年止,垦首共地四千五百二十九顷九十一亩五分六釐零。
见在行粮成熟地,及康熙九年起至二十七年止,垦首共地四千五百二十九顷九十一亩五分六釐零。
见在“行粮并补征漕耗银米、布花、颜料、药材价值存留支解河” 夫驿站等项,共银三万二千八百七两二钱三分九釐三毫零。
新收更名原额地四顷七十一亩,共折成上地三顷三十一亩,共征银四十二两八钱四分二釐八毫零。
新收并河南卫原准额四则人丁八十八丁,原准额丁银二十三两二钱。见在人丁一百五丁,共派丁银三十六两五钱。除足额外,内有逾额人丁一百二十五丁,逾额丁银一十三两三钱。原额地一百四十七顷五十亩。全熟原额银八百一十七两七钱五分七釐一毫零。遇闰加额银三两,共征银八百二十两七钱五分七釐一毫零。
以上通共实征、起存、本折、扣解、优免并补征漕粮及垦首地亩等项,共银三万四千九百四十九两三钱一分七丝零。内有漕米、河夫、驿站漕米,正兑、改兑、加耗、润耗共漕米四千八百二十六石四斗九升五合一勺九抄,共该价银三千八百九十八两九钱三分四毫四丝零,盘剥银六十八两一钱三分一厘四毫六八,漕折轻赍折席共银七百四十六两二钱八分六釐三毫八丝零。
临清、广积二仓,实征并加耗共米三百七十六石七斗二升四合七勺,共价银三百一两三钱七分九釐七毫零。
河夫实征银三百九十二两九钱九分七釐。首阳驿驿马二十二匹,各色夫役五十三名,夫马工料等项共支解银一千九百九十八两三钱一分四釐二毫六丝。
本县常平、义社共仓四座,常平仓一座,缑氏镇义仓一座,孙家湾社仓一座,石桥镇义仓一座,偃师县常平县,原有仓廒十三间,坐落县治西北。
署县事河南府粮捕通判朱作舟,今添设仓廒五间,坐落仓后,共积贮糓九千七百四十九石九斗八合二勺零。
《盐引》共三千六百三十三张。。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