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9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九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九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九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九十五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五

  西安府山川考三

职方典第四百九十五卷

西安府部汇考五

[编辑]

西安府山川考三  通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

白水县

黄龙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以土色黄,形如龙,故名。

秦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东连黄麓,西接岍岐,其山蹊通鄜延、环庆,有所谓“暗门” 者,最为险隘。俗传秦王兵至此,不得过,下马祷之,山崩道通。东即洛水所繇入,发脉逦迤,从亥转艮,下臂逆漆水结县。山极高寒,虽晴久,积雪不消。冬日旭射,望之恒若立玉然。

太神山 ,在县西七十里。山峰高峻,俨若人形。每晓霁,尝见蒸嘘出云。

白水 ,在县西三十里。源出同官,受诸水入洛,气如喷雪,故名。

洛水 在县东三十里。北抵黄龙山麓,东折拱南纪冈,南走,触石怒沸,过阿门村,又东循五龙山阴转南入蒲。按:洛即古沮水,《汉书》所谓“西洛水” 是也。

铁牛水 ,在县北三十里。背绕五泉,东入洛。漆水 从同官东曲回趋南折东至临川,距县五里,东南入洛。《禹贡》谓“漆沮既从” ,今尚可指示云谓漆即洛,非谓漆沮俱耀州,尤非。盖耀水径南入渭,不得谓至朝邑方入渭也。

虎头沟  、龙门沟 ,俱在西门外。

凤凰沟 在县东五里

钳耳沟 在县东十里

韩城县

龙门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禹贡》:导河至龙门,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名。按《县志》:禹之导河,则自积石至于龙门。而龙门者,韩北境之山也。尧之时,山障河流,禹凿山而壑之,以通厥流,若门然。门之成也,《山海经》谓“应龙相之” ,故于门上加龙字,盖归功于神也。按《图书编》:龙门山去军城五里,官道之旁,悬壁环合,上透碧虚,中敞大洞,下漱清泉,宛然天造。水帘悬夏,冰柱凝冬,真异境也。文潞公诗:“壶中别有境,天下更无奇。” 宋景文、赵清献、王素、韩绛、田况、吕公弼、吕大防,皆有留题。行三里,又有后洞。苏元老《龙洞记》:自利至兴,行五百里,几半蜀道。而岩洞之可喜者,莫如龙洞。重檐厦屋,深不可穷。唐沈云卿诗。“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照潜石。瀑水生轮风。”

铧镃山  、凤凰山 ,俱在县北。

八郎山 在县西北

牡丹山 在县西北

五峙山 在县西北

三峡山 在县西北

虾蟆坎 在县西北

猿山 在县西北

梁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随地异名,皆此山也。马头山 ,在县西南。

大象山 在县西五里

横山 在县西

巍山 在县西南

方山 在县西南

天成寨山 :在县西南。

晨道岭 在县西北

朱砂岭 在县西

麻线岭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

韩原 ,在县东一十里,即《春秋》“秦获晋侯以归” 处。

高门原 在县西南二十里,层阜秀出云表。天鷷头 在县西。

黄河 在县东十里。河源出星宿海。

澽水 在县南。源出麻线岭,东流为白马潭,受七水入河。按《县志》:东流过石门,离水自南入焉。又东过景封峪水自北入焉。又东北过土岭,洫水自西北入焉。又东出土门,过邑城,转而南,涧水自西入焉。又南过陈村,厬水自西入焉。又南过马头山,潦水自西入焉。又南过少梁,浍水自

西入焉。又南,《同芝》水入于大河。

芝水 在县西二十三里。源出方山,东南流受三水,过芝川,同澽水入河。诸山水自西南来会,逾高家坡,潗水自北来入焉。又东过铧薛,澻水自西南来入焉。又东过吕庄,沆水自西北来入焉。又东过芝川,同澽水入于大河。

盘水 在县西。源出朱砂岭,历相公殿,出冯峰口,东过薛曲里,煖水自西南来入焉,南过带村,东入于河。

华州

少华山 在州南十四里。东连太华,中峰曰“少华峰” ,东曰“独秀峰。” 唐昭宗幸华州,封为“祐顺侯。” 宁山 在州东南二十里之小敷峪。上以宋时山摧,下建浮图以镇之。

蟠龙山 在州东南四十里,一名潜龙。郡守桑漙、甘为霖有惠政,人名其山曰“甘公山” ,右峰曰“桑公台” 云。

五龙山 在州南十里。山岩有风穴,风出辄伤糓,土人兴祀,禳之。阜头山 在州东南一十五里。宋时崩而馀半,因名半截山,一名“复成山。”

圣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相传陈抟卖卜于此。龙耳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峰峦秀立如龙耳。符嵎山 在龙耳山后,符嵎之水出焉。

“凤居山 。” 《决疑》注云:“辛缮,字公文,治《春秋》谶纬,隐居于此。光武征,不至。有大鸟高五尺,鸡头燕颔,蛇颈鱼尾,五色备举而多青,栖缮槐树,旬时不去。” 弘农太守以闻,诏问百寮,咸以为凤。太史令蔡衡对曰:“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黄色者鹓雏,多紫色者𬸚𬸦,多白色者鹄。今此鸟多青,乃鸾,非凤也。” 上善其言。三公闻之。咸逊位。辟缮不起。后人因以名山。

马岭山 :孙嗣祖《埤史》云:《水经注》:“沈水出于马岭。” 今郡志诸山,俱依俗名,独不纪马岭,亦一时之漏也。

郑南峰 在州西南十里,以后周所移。郑县名“青冈坪 ” ,亘秦岭之南界,括地千亩,居然一扼吭也。其西南百里可达峣关,东南可通武关。荆楚往来行客,络绎不绝。

招峪 ,即《山海经》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灌峪 ,两山相向,中亘长岭,即《山海经》石脆之山,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者也。

禺峪 在灌峪之西,即《山海》之英山。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者是也。以其阳多箭。请帮助识别此字。后取以为“箭峪”之名。兽蹄鸟迹之道,路极狭隘,亦可达青冈坪,盖属于渭者也。

“仙人洞 ” ,在干崖东,张三丰与华阳真人所居者。

沉水 ,《文献通考》载:郑有少华山、灌水、沉水。沉水,即唐之西溪,汉桑钦、魏郦道元名为石桥水是也。《水经注》云:“渭水又东与石桥水会,故沉水也。”

灌水 ,即《山海经》之“灌水” 也。水出石脆之山,北迳萧加谷于孤相原西,东北流与禺水合,出英山,北流与招水相得,水乱流西北注于灌,灌水又北注于渭。

马跑泉 在里寺村西南。相传汉光武饮马处。龙泉井 在蟠龙南岭东。深二尺许,极旱不涸。岭西亦有龙泉,引之可至寺门。

金沙滩 昔为塍,今为砂堆,在灌水东。见《垂庆禅院碑》。

仰天池 ,有三,一在太平峪山上有寺,并古松万株。在龙耳山之西岭有二池,碧顷渟泓深不可测。

渭水 ,在州北十二里。

赤水 ,在州西三十里。

敷水 在州东十五里。唐开元中,姜师度凿以泄水害。刺史樊忱复凿之,使通渭。按《一统志》:源出小敷谷,流经华阴县,西北合渭河,名敷水渠。天鹅池 ,在州东北十里,亘东西三十里。移山潭 在州东南,郡人郭宗昌名曰“白厓湖” ,勒字石上。

华阴县

太华山 在县南十里。《山海经》云:“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是山为三峰,南曰松桧峰,一曰落雁峰。李白登落雁峰,叹曰:“呼吸之气,可通帝座,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 即此。东曰明星玉女峰,西曰莲花峰,一曰芙蓉峰。其上有太上全真崖、避诏崖,即陈抟卧处。仰天池、八卦“池。太乙池。菖蒲池。黑龙潭。” “二十八宿潭。明星玉女祠。玉女洗。”

头盆、石马、玉龟、仙人掌、石日月镇岳宫。玉井,即韩愈诗所称“花开十丈藕如船” 者。博台,即秦昭王令工施钩梯处,又有石拆为唐明皇投简处。山腹有洞,东曰昭阳,西曰西元,南曰正阳,北曰水帘,即总仙洞天。《登真隐诀》云:“岳洞深三百里,中有瑶台玉室,树则苏茅芳林,泉则石髓金精。遥望洞中,方圆丈馀,鸟道绝通” ,人迹罕到,时出异色云气。洞口有石,如丹青画像,冠帔衣服无不周备,号曰“石仙人。” 瀑布飞流

松果山 在县西十里。有佛头崖,云覆巅辄雨。朝阳山 在县境,一名留翎巑。世传葬伯起大鸟落羽于此,故名。

好汉山 在仙谷西,以山势雄壮得名。

云台峰 在华山下东𪩘。两峰峥嵘,四面陡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嶷然独秀,有若云台。白云峰 在华山东北,唐金仙公主出家之所。毛女峰 在华山下西𪩘,秦宫人毛女所居。瓮肚峰 在华山中方上。唐明皇嘉其高迥,欲于峰腹大凿“开元” 二字,填以白石,谏官谏乃止。秦岭 在县南境,属洛分壤之界,西接华郡,东抵潼关,悬崖叠嶂,高不可攀,曲径以通行人,实终南之一脉,《通志》称天下之大阻也。

《秦仓谷 》,在华山东,即杨俨隐处。

窦谷 ,在华山东,即王遥隐处。其水西北流,曰“小涧” ,自城南入长涧河。

黄神谷 在华山东,真人黄芦子隐处。谷口有黄龙潭,旱则祷焉,宋封广润侯。其水西北流,俗曰“大涧” ,南入长涧河。

牛心谷 在华山东,即槐市杨震教授生徒处。瓮谷 在华山西。谷口环抱如瓮,为商洛径道。桃谷 在华山西,入谷八里,为张果晒经处。按《县志》,以多桃得名。

大敷谷 ,在华山西谷,受秦岭以北东西诸水。仙谷 ,在华山谷内,即张公超雾市

禁坑 在县东南四十里。今曰“禁谷” ,以其盗关者必由之途,禁人往来,榷其征税。有水迳,下通洛,入潼水。

水谷 在松果山西

灵谷 ,在水谷西,郦道元以泥泉水出焉。葱谷 ,在罗敷谷西,《水经》抬头之东北,至庄子村入河。

太谷 在葱谷西

方山谷 在太谷西属县之西辐,水不常有,潦,则水从分界直北,兼受华州诸水,浸泆而东,合于葱谷水。明正德壬申,郡守桑溥引导北流。今令王九畴始修之,水复故道。

黄河 自龙门南下,经本县东北葫芦滩寺南,至潼关,折而东注寺南,即渭乱河处,《水经注》所谓“历船司空,与渭水合” 者也。

洛水 在县东北境,阚骃以为漆沮之水焉。至葫芦滩入渭。明成化中,乃崩入河,俗曰“三河口” 是也。其水无利,亦无甚害。

蒲谷涧 在朝阳山西。其水北流,稍西北转,称曰“沙渠水” ,北入清河,达于渭。

车箱潭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宋仁宗每岁遣使投玉简于此。崇宁二年,封丰润侯,为天下第七水府,祷雨辄应。按《一统志》:“祷雨者投以石其中,若有一鸟飞出,即雨。”

渭水 ,在县北十里许。源出陇西首阳山横县北境,与朝邑分壤,逶蛇至寺南,东北流入于黄河。

镐泉 ,按《一统志》“在华阴县东二十九里,其水或涌或止,俗传以为河眼。”

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丰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苏愚。”

尧山 ,在县北二十里。亦名“浮山。” 昔尧时洪水诸山尽没,独此山若浮。

金帜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高耸铺张,若悬旆蔚蔚然。

白堂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一名“良将谷。” 秦白起立寨于此,因名。

不群山 ,在白堂山前,诸峰相接,独此孤峙,一名“孤山。”

马冢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北通秦山,重岩复谷,多藏盗,为地方患。

铜斗山 在马冢山南,连冨平万斛山,其势峻峭而邃,盘如斗。

龙山 ,一曰“五龙山” ,在峄山东。

《重山 》在尧山前里许,以与尧山有重叠之象。

为邑屏翰

红土坡 ,在重山东,左右列峄,尧远视之,若笔架。下为谿头。谿东一山即峄,因《旧志》遗,遂失其名。诘之里人,谓“相传称峄云,甚秀丽。”

仙蜕崖 在县北。宋大中祥符间,大旱,尹冯舜臣祷雨应。重修庙貌,展石崖凿丈馀,见仙人骨枕肱卧,故名。

白马谷 ,在县西北四十里。昔传,“朝暮有白马影见谷中。”

蟠龙原 在县西南三十里。唐明皇游此,见云雾中有黄龙状,乃于下得石,状似蟠龙,故名。洛水 ,在县东南。按《县志》:“出洛源废县,经延安、鄜州洛川,合诸水,至中部南门外,合沮水,经宜君、白水、澄城入蒲境,合南河,水始大,折而西南流八十里,过同州、朝邑,从渭入河。” 明成化后,径入河。

南河水 在县境,即同官乌泥川,合诸水东流入洛。按《县志》:“出车挽沟,合汉井泉入蒲境,历下马、宜阳、通泰、加禄诸里,东流纳白石水、龙门沟、虎头沟诸水,自五龙山阴入洛。”

温汤 ,在县南六十里。

东卤池 在县南二十里,即安丰滩。唐大德十二年,东池生瑞盐,后敕禁不复生,然亦出碱。迤西为陈庄滩,出硝。近以蓬蒿烧灰煮成盐,或扭其汁可为盐。土人以利薄而不为。

西卤池 在县西南四十里,即明斗村。与高春渚池遇旱亦不涸,乡人取水熬盐,供一方用。近因人工贵,多废。《汉书》:“宣帝微时,尝困于莲勺卤中” ,即此。

晋王滩 在县东南三十里洛北崖附近。地出碱,较诸滩味厚且饶,贫家釆熬之,注水结块,名“碱堕。” 泾原诸邑多用之,惟晋王镇一区有焉,遇涝则减。

白卤泄渠 在县南四十里,与甘池八公滩通。西连高春渚,产硝。东南数里为洛北、洛南二镇,有沟涧两崖,土可煎盐,卤水泛溢泄于此。《耀州》

东乳山  、西乳山 在五台山石洞南三里,两山蜿蜒类乳形合抱,州城漆沮水环合山下,从山隙中出,故名。

安君山 在磬玉山东

将军山 在安君山东,王翦祠在焉。

石嘴山 :在大三石山东南。

宝鉴山 在将军山东。年丰则山有光如鉴,州得名以此。

牛耳山 在州西北十八里。以两山东西分类牛耳。

高山 在牛耳山北五十里,人称曰“高山神。” 玉女山 在天活堡北十五里,有玉女堡。磬玉山 在州东五里,出青石,唐天宝中取为磬,遂废。泗滨磬东有巨穴出风,为风孔山。三石山 在州北六十八里。山脊有三石峰。小三石山 在横岭东,三峰屹立如塔形。五台山 在州东三里,五山对峙,顶平如台。东曰瑞应,南曰起云,西曰升仙,北曰显化,中曰齐天。山尽柏数十里即见焉。有唐孙真人隐居石洞。按《州志》:在终南者曰南五台,此号北五台。笠子山 在唐家堡东五里。

“石皋山  ” 、“树子山  ” 、耙楼山 ,俱在笠子山东南,南接同官武王山。

大唐山 在州西北七十里。

金圭山 :在《唐山》东北。

凤翼山 :在金圭山东南。

车盖山 在金圭山东南,西入淳化境。

碁盘岭 在金圭山北,有《寒山仙迹》。

箭干山 在碁盘岭东北。山尖耸如箭,故名。照金山 ,在太子堡东。传言山有光,雨后照人衣如金色。

锥子山 在箭干山东北,其尖耸如箭干山。石门山 在分水岭西北。山雄胜,最为西北要害。今属三水。明置巡检司,筑石城关门。

长条岭 在私盐堡北,延亘三十馀里。率仄径,仅容人行。

横岭 在长条岭北,即金杨达夫遇害地也。有“达夫庙。”

摩天岭 ,在小三石山东,其高计二十里。鸿鸨岭 ,在摩天岭东。

分水岭 在七里川西北。

神水岭 在石嘴山东

太子石 在鸿鸨岭东,有石洞悬崖中,东入宜君境。

落星原 在五台山石洞南三里。

“北陆原 ” 在石川河东南。

鹳鹊谷 在州南三里。即漆沮交投处,俗名“岔口。”

奇峰洞 ,在三石山麓。洞滴冰成泉,曰“天浆。” 上木门  、中木门  、下木门 ,在高山北十里,山坡相去各三里,今无门。

尹师涧水 ,涧在五台山北五里,旧有羽士尹师宅,故名。自涧过城东,经五台山,至乳山下合沮水。

沮水 在州西门外。自宜君界来受诸水,至州南三里,会漆,入石川水。乔世宁曰:“关中言漆沮者多异,惟耀州之漆沮,在沣、泾之下,正与《禹贡》合。” 考《雍录》,辨雍地四漆沮甚明。

漆水 在州东门外,自同官界来,入沮水。按《一统志》“源出扶风古漆县西北。”

浊谷水 ,出州西北甲池堡南马鞍口。南流二十里为宝泉河,又南为凉泉河,又南至三原楼底河,又东过张村,分数渠灌田,至唐村无复河道矣。

清谷水 ,一名“清河” ,出州西北石门山麓,南至小丘合环河。

环河 自大唐山,经金圭、车盖二山,东南与清谷水合,南流经三原,东至相桥,入石川河。涧谷河 ,出州西北孝义乡焦砦村,水清见石子,俗又名“见底河。”

申家河 在涧谷河东南。

鱼池河 在申家河东南。

赵氏河 ,在鱼池河东南。

杨秀川  。宜君水  。郑川  。大峪河。纸房河  。姚谷川  。姚谷河 。石嘴河。府西河  。偃头河  。胡思泉 。锦阳川。梁家泉  。石川河  。北陆川 。薄台川泽多泉 ,在薄台川南。

温泉 ,在薄台川南,冬不冰,鱼大者满尺。《同官县》。

金山 在县西北

虎头山 在县西。状若虎踞,故名。岩下有水,清涌不竭,流引县治中。

济阳山 在县西

嶂山 在县西。以上三山皆为邑城所附。龙蟠山 在城东,状蜿蜒如龙,与虎山对峙。西高山 在县北三十里。

北高山 在神山峡北十里。《长安志》:“层峰秀出,巅有女华神祠,每大风雷,多从华岳至此。旧传华岳女君在此,人因立祠,每旱祷多应。” 山之北,入宜君境。

马兰山 在县北二十里。即都尉张光戍守地。女回山 ,在县北四十里。相传孟姜女负夫骸回经其下,追兵将至,《山回》遮之,因名。

润山 ,在县西北十里。中有一石,每润则雨。一曰“圣水山。”

文王山 ,在县西六十里。上有文王庙,与武王山相峙。

飞仙山 ,在县南二十里。中有石洞,为“稚川仙迹。”

鳌背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冈峦状若鳌背。武王山 在县西,有武王庙。

白马山 在县西南,有白马庙,南入耀州境。三泉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与耀州将军山接。兔窝岭 ,在凤凰原南。

金牛岭 在兔窝岭稍南。《通志》云:牧儿遇虎于此,会牛与虎𩰚,牧儿得免。秦王亲射虎岭上,获之,因名其岭。

神山峡 在女回山东,其峡路通边,甚为险阻。凤凰原 在飞仙山南。

乌泥川 ,在县东北十五里。出车挽沟,合汉井水,东流入蒲城境。

小石盘川 在县北四十里。循马拦山合大石盘川东流入宜君。

铜官川 自县北五十里来。《水经注》曰:“铜水出祋祤城东北,西南流经同官,谓之同水” ,即《禹贡》沮水之原。合慈马诸川,经县北子午岭,受榆谷水,南流与漆水合。

雄同川 在铜官川南

雷平川 在雄同川西南,又西南入耀州境。二水岁溢而善崩,甚为城患,且终县境,无灌溉利。哭泉 ,在县北境。相传孟姜女负夫骸骨哭之,泉涌出。

方泉 在县中济阳山下,甘洌异常,宜酒宜茶,邑人咸赖之。

清廉泉 :在县署内,以昔有“廉官” 称。

漆水 ,在县北境来。源多漆水,故名。受同官川水入“沮。”

乾州

梁山 在州北三十里。昔太王去邠,逾梁山,即此。郃阳亦有梁山,非太王所逾者。

五峰山 在州东北五十里。

鸡子堆 在州东南十五里。

武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麻亭岭,西流入渭。按《州志》,即汉谷河。

武亭河 在州西四十里。源出凤翔府麟游县界,经州西四十里,入武功县界,合渭。

甘谷河 在州北二十里。源出永寿县界,经州东北四十里,入醴泉县界,合泾。

沙沟泉 在县东十里

武功县

东原 在县东,其南与雍原相直,或曰“通西原” ,皆谓雍原云。

雍原 即县西原城,所附者古周原也。旧《志》诸山今属郿、岐、扶风,本县不载。

武亭川 即县川

漆水 在县东门外,今谬为“武水” 者也。自豳、岐之间来,县北受浴水,南受𣲗水,入渭。

浴水 ,乾州西夹道水也,亦从豳西梁山来。漆水 在县东门外,非漆沮之漆。文翔凤《豳谷考》亟辨其误。按:“二漆水” 同名不同源,故并载之。𣲗水 在县南,入漆。按《县志》即围川水,自扶风东门外受凤泉水,至县南,从漆入渭。

良沟泉 在县北十五里。明永乐初涌出。建子沟 ,在县南十七里,近庆善宫。

永寿县

烈山 ,在县东二里。上有烈山神祠。

天堂山 在县西北十里,石洞如堂。

明月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夜望之如明月,故名。

峗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其山巍然,故名。“武陵山 ” ,在县城内,有武陵寺。后魏平阳王熙建古塔一座。

五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梁山 ,在县南八十里。始皇建宫城,皆文锦,一名“织锦城。”

灰堆山 ,在县东三十里。

盘道山 在县西五里

石牛山 ,在县西一十里。有石牛神庙。

分水岭 在县北一十里。下有泉,分流南北,故名。南即惠民泉源。

沙凹河 在县西南六十里。

指盘河 在彭村里。不涸不溢。泉内有吼声则风,有炮声则雨。

东河 在县东一里

武亭河 在县西一里

锦川水 ,在好畤镇东。源出麟游石,多锦纹,故名。

漆泉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色如漆,故名。灵泉 ,在县北七里。

平泉 在县东北二十里。平地涌出,味甘。久旱不涸。

温泉 在县西南三里。隆冬不冻。

醴泉 在彭村里。遇旱,闻泉中吼声即雨。按《县志》,泉南有土桥,水过桥南泄涧下,如人秽污,则不逾桥而渗入土中,待暴雨冲尽秽气,水复出,俗呼为神泉。

瀑布泉 在县西南祁家坡。飞流直下,产妇汲之,则水不出,禳祭后复出。

沐浴泉 在县西北二里。

麻池沟 ,在县南十五里。

庵头沟 在县东五十里。

美井 在县南四十里

甘井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邠州

凤凰山 在州界

明岨山 在州西十里

龙柏山 在州北三十里。山形高耸,上多丛柏。邠山 在州南,州依以为城。

紫微山 在州城南,上有宋金屯兵砦。

寿山 在州城外东南。高峻平顶,旧有茂林修竹之胜。

邠岩 岩壑,攲嵚委曲百折。猿啼鹤唳,瀑布飞溅。

邠谷 在州东三十里。即公刘立国处。

泾水 ,在城北,东流入泾阳。

汭水 在城西。出陇州汧源县弦蒲薮,东入于泾。《诗》谓“芮鞠之即” 者此也。

大峪水 ,在城东三十里。文翔凤《豳谷考》谓“率西水浒” 者,即此。

水帘洞 在州西十里。按《州志》,“在明岨山之麓,洞中有水流出,深不可极。”

“漆沮 。” 按《禹贡》雍州漆沮既从。蔡氏曰“漆水。” 《寰宇记》:自耀州同官县东北界来,经华原县合沮水。

洪龙河 在州西,即“过涧。”

水帘河 在州西十里

三水河 在州东三十里。

南河 在州城东,即皇涧。

黑水河 在州西四十里。发源崇信县,至邠入于泾。

安化河 在州西二十里。

公主川 在州东南。唐姜庆尚新平公主,赐第于此。

惠济泉 在州东

锦谷泉  、鸣玉泉  、一碗泉 俱州东。惠民泉 在州西翠云庵下。

“仰天池 ” 今涸。在州西南七十里。

池河 不溢不涸

三水县

石门山 在县东六十里。两山夹立如门,俗传秦扶苏赐死处,碑剥落不可考。秦献公二十二年,与晋战于石门,即此。南入浮化界。按《县志》亦名尧门,尧凿之以泄洪水,至汉更名石阙,在邑东南,为豳国之镇。高峻插天,对峙如门,以汉武于此立阙而为名也。子午之脉,嶐结以为峰焉。文太青题云:“唐尧鉴龙门,通雍州” 之上界;周武陟豳阜,望雒邑之绝峰。

石嘴山 亦名“马阙” ,在县东十五里。三面壁立如削,一径蜿蜒若蟉,水经其下,湾环而回抱,可立砦以御兵马。

翠屏山 亦名“挂榜豳” ,雅称为“南冈” 者,蔽邑城其若屏,锁水口以如砺,苍翠欲流,一县胜地。峰尖有孙真人行祠,元夕并二月二日,随山布灯,灿若列星焉。

焦家山 在挂榜山之南五里。荒冈涌起,极目荆榛,迤东北则万壑竞秀也。

戴家山 在县东南,自石门之北而折入焉。林木阴翳,千岩环拱,不复有平壤矣。

兰陵山 ,东抵县六十里。日出衔山,丹霞掩映,诚羽客之灵宅,奧区洒然出尘𡏖外。神林山 ,在县东七十里,因上有旧建茂公祠而得名也。祠虽久废,吞云吐雾,若有灵气磅礡焉。

凤凰山 在县之西北隅。冈若凤形。

蟠龙山 ,在县西三十五里。蜿蜒盘礡,绕疆土而回翔之,则“豳” 之形胜也。

刘家山 在县东四十里。旧有炭窠,岁供窑场,邑民资之。康熙年间,秋雨崩陷,遂失其利。鸡阜山 ,在县东二里。

肖塔山 在县东七里。形肖浮图,天然耸插,故名。

豳山 ,即今立县处,在翠屏山旁,《诗》所谓“南冈” 者是也。

分水岭 当邑之东北九十里,为豳山之祖,亦豳水之母也。其岭上接子午,北入大漠岭东为延州,西为庆州。庆之九川,画地而为豳。

堡岭 在县东三十里,即汉之左谷。后秦时姚襄于此立寨三百六十,而堡岭其一也。岭之连蜷似龙,上有元人所建兰若,形胜殊奇。而支之旁出者,俗名龙觜。孝子文少苍易名“龙山。” 种侧柏千株,翠色欲滴,清泉泻以百尺。峭壁峙其三面,揽胜探幽者,游屐不绝。文倬天有《龙山八景诗》以纪其事。

中岭 :在堡岭之右。岩覆数丈,可蔽风雨。其麓有官家、桑村二洞,陶复曲折。宋、元、明之士民,多避烽其中。

攒天岭 在石门之南。峻矗切云,周回以登,巍乎若上天门之九关也。文太青过此,改名“扪天。” 黑石岩 ,在县东南五十里。岩色黝淄似漆,壁立万仞,林木阴翳,人迹所罕到。

观音岩 ,在赵洞之左谷中。上则藤萝垂荫,下则涟漪纡曲,且石室阶下,灵湫清湛,深不可测。凡遇暵干,祈雨辄应。

甘谷 去邑十里,为赴省孔道,商旅所往还焉。水畴高低,衢柳参差,南上五里之长坡,通古公原。

白虎峪 在县西北十五里。唐郑谷诗:“峪平白虎藏岩洞。” 即此。

桑村洞 ,在官家洞之左,或云元西台御史桑哥失里所穿。门依碧流,崖悬柏霭,久为揽胜者所取。按:桑村洞,巳见《中岭下》,兹特载其详。赵家洞, 亦名“琅天”,去邑二十五里。光禄文太青生于洞阳之柏下,其岩深长宽平,可作槛以眺远。内有石屋,日月时入其牖,烟云常绕其梯。文龙轩为《赋》以纪之。

流石洞 ,在琅天洞之右。洞开谷中,环绕如城,而外岩对峙为门,远睇曲水平田,悠然有枕流之思。

白石洞 ,在县东七里。文倬天种桃百株于其麓,改名为“桃源洞。” 春月绀红如锦,清流若带,奚啻武陵焉。

官家洞 在县东三十里。相传汉卢芳所凿,峭壁三百尺,下临汃水,高下各数十窟,可容数百人。中有二井,盖避兵之绝险者。沿川上下数十里,处处有之,随地异名,惟官家为最著。按《县志》亦名飞云洞,在中岩之下,即古公时之陶复、陶穴者。陶穴则土,而陶复则石也。峭壁危峦,不可攀援,村人避兵于其中,少参文和一所称“栈道连云,石梯落霞”,为镌碣以记之。按:洞名见前,兹特载其详。梁渠川, 在县北二十里。

七里川 在县东南接壤。其坪旧为宁谷驿,山回而水折,去佛面不远,乃山径之中逵。

敕修川 在县东北,为后秦姚襄而得名也。其源出分水岭,经乎延川,漰湃南奔,合皇涧达于泾水。

汃水 ,在县南门外,即三水河。源发宜君,西流入泾。

皇涧 ,在县北三十里,当溥原之后。涧大,故称“皇” ,可夹而居也。俗讹名为“支唐川。”

过涧 亦名梁渠,在县西北一十八里,即文与可《丹渊集》所称“三泉之炭泉” 者。涧起于溥原,自北而西南过其境,谓之过涧焉。文光禄谓:“汃川及两涧,迺三水之总名也。”

东涧河 在城东宾旸门外。清流如线,环堞而注于汃水。昔人有导之以入城者。今废。

西溪河 在城西《志》:岐门外。左绕城根,右环槐堡,学圃者多引灌为利。夏秋雨多澎湃,桥宜防备。

连家河 在县东十里。发源石门,绕中岭北流入汃水。凡山寇往来,多经此路。

温泉 在宝峰峪中,其流出为温凉河,沍寒不冰,蕴隆生凉,且清甘如饴也。

堡岭泉 名“龙泉” ,亦名“天池” ,在堡岭绝顶。两面石壁数仞,泉自岭上直流而下,径达堡中。昔元人据堡岭,汲饮不断者赖此。

玉泉 在县东二百里玉泉观之左。味甚甘美,渊源丈馀,水浮岸平,或澣秽衣即涸,祷雨于此立应。

稍泉 在县东三里。从山麓中涌出,产蟹。白马泉 在县东大像寺之下。以上三泉,县所由名。按《县志》:“其色绀碧,每岁阴雨则伏而不流,暵干则涌而溢出,人竟莫测其异。”

金泉 在县北二十里半川村。其水色黄。郑谷诗:“地涌金泉过石门。” 即此。

观音湫 去县二十里,在石室之下。深湛如渊,丰草环翳。凡遇天旱,祷雨灵感,或为神龙之窟宅也。

万寿湫 ,在县北三十里。唐大历间,因风雷而成,今涸。

石门湫 ,亦名“干湫” ,在秦太子扶苏庙之下。林木芊薆,暵干祈雨,虔诚乃应如甘露。或见于屋梁树杪间,注之瓶,以祷此湫之神异者也。李邑令重修其庙而悬之《扁》。

淳化县

甘泉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名石鼓原。按《县志关中记》曰:“甘泉宫在甘泉山上。” 《汉书》“单于烽火通于甘泉” ,即此。

石门山 在县北六十里,山有石如门。

仲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嵯峨山 ,本名巀嶭,俗名嵯峨,在县东南五十里,西南属泾阳,东南属二原,西北属淳化,盖三县山也。《云阳宫记》曰:“东有慈鹅山,山顶有云,起即雨,人以为候。昔黄帝铸鼎于此山。”

大唐山 在县东四十里,又名辰头岭。俗传唐时尝于此取茶。

凤凰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

五凰山 ,在县西三十五里。五峰如凤,即“五龙。”

谷也

巴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

“牛首山 ” ,见《甘泉宫》。

棋盘岭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石蛇阜 ” ,在冶谷河中,有石阜如蛇状。

张果老崖 ,在县东北七十里。

五龙谷水 ,在县西四十里。《水经注》曰:“五龙水出云阳西南。”

泾水 ,在县西南二十里。按《县志》,自邠州界来,经洪口堰,出泾阳县东南,入高陵县界。

冶谷水 ,即县河水出,流至三原谢家村,与谷水合。

甘泉水 ,出石鼓西原。传“其味甘美,异于他水。” 姜源水 ,在县西北四十里,流入泾。文翔《凤豳谷考》甚详。

金泉 在县南三十里。按《县志》,又名观音泉。世传其水甘香,目昏者洗之可明。《云阳宫记》曰:“泉出数穴,清澈无底。” 《雍州记》曰:“有人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故名。”

临江潭 在冶水出谷之处,俗呼为“龙潭。” 政和三年,有人刻石于潭之东山,见存。

淳化河 在县东。自石门山出,东流入泾阳县界。

“干沟河 ” ,出本县地。

通润沟 出本县,入泾。

“白龙泉  ” 、“小师泉  ” 、“马跑泉 ” 以上三泉未详其地。

长武县

宜山 在县南二十里。按《县志》,山形似宜字牛相公别业故址。

静山 在县南十五里

神龙山 ,在县北十五里。其山产蛇,寸许有两角。

马鞍山 :在城南二十里。

香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

翔雁山 在城南十五里。《旧志》云:“颈引于河,两翅大张。”

回龙山 :在城东四十里。峰回西顾。

画阁山 在城南三十里。山下有画阁寺,旧壮丽,今狭小,乃志公和尚说法处。前曰“锦屏” ,后曰“大雄” ,左曰“龙降” ,右曰“虎伏。” 旁有泉,冬月不冻,曰“温泉。”

龙缠峰 :在城西南十五里。河水一匝而东。今土人建堡。

集贤冈 连城附壑,上有唐英公祠、观音阁。泾河 ,在县北二十里,东入渭。

黑水河 在县东四十里。按《县志》,“南十里至停口入泾。”

秀水 在城南十里

漆水 在城东四十里,入黑水河。

通济泉 在北城下。清洌甘香,邑人赖之。三泉 ,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龙女泉 在城东北三十里,即柳毅《传书》处。马跑泉 在城西南二十里,去河最远。有杨家少妇取汲归家,遇奇人于此乞水饮马,妇不吝。饮毕,马跑地出泉。至今居人赖之。

潼关卫

凤凰山 :在卫治西南。山凸,高耸独峙,因以为城。

麒麟山 在卫东南。有田千馀亩,人耕其上,名曰“上寨。”

蝎子山 即象山,在卫城内西南。按《卫志》,“山上有田百亩,曰黎家坪。”

笔架山 :在卫治东南。

印台山 :在卫治东南。

牧牛山 在城东南,即武王放牛桃林处。秦岭 ,在城南三十里。

留翎山 :在城南三十里。相传葬杨伯起大鸟去留翎处。

龙文山 :在城南三十里。

董社原 在城东南,杨元感起兵,与宇文述战此。

瑞村原 在城西南十里。

金盆原 :在城西南十里。

孟村 原在城西南十里。

潼峪 在城南三十里

水峪 在城南三十里

蒲峪 :在城南三十里。

麻峪 :在城南三十里。

大峪 :在城南四十里。

禁峪 ,在城南三十里,谷势壁立,望者禁足,或

言“设险守国,功令禁人往来” 云。

黄河 在城北门外

洛河 在城西北。自华阴县洛口入黄河。渭河 在城北,自华阴三河口入黄河。

杨家河 在城西门外,入“黄河。”

潼水 ,源出四川之梓潼,流贯卫城北入黄河。原望沟 ,在城东门外,入大河,俗讹传为“阎王沟。”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