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52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二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二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二十二卷目录

 西安府部杂录

 西安府部外编

职方典第五百二十二卷

西安府部杂录

[编辑]

《汉旧仪》:“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 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 十六桥。地皆黑壤”,今赤如火,坚如石。

《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 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

《长安城》东出第二门曰“清明门”,一曰“籍田门”,以门内 有籍田仓,一曰“凯门。”

《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所谓“东都 门。”

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一号“杜门。” 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北对武库。 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 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

《三辅决录》:“长安城西门曰便桥,桥北与门对,因号便 桥。”

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 名。

汉城门皆有候门。候,主候时、谨启闭也。

长安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 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辟,隐以金椎, 周以林木,左右出入,为往来之径,行者升降,有上下 之别。”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 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 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长安八街九陌,有香室街、夕 “阴街”、“尚冠前街。”

长安城中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有“宣 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等里。

《汉·武帝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彝,五在中国。”中国 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 神会。

《道经》“西岳姓浩,名元仓。”

《龙鱼河图》:“华山姓浩,名郁狩。”

《地理志》:“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华山古文以为敦物, 皆在扶风武功县东。”

《三秦记》:“陇西关,其阪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 乃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数十万户,其上有清水 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 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 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

河西有沙角山,峰崿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麤色者, 有如干糒。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今古,沙 不填足。人欲登峰,必步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动 人足。

《关中记》:“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堙平,至今坊市, 北据高原,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

泾与渭、洛,为关中“三川”;与渭、灞、浐、涝、潏、沣、滈,为关中 “八水。”

《西京杂记》:“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 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 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 十五。”

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萚绿节之类。菰之有米者,长 安人谓为“雕胡;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之紫萚;菰之有 首者,谓之绿节。”

终南山多离合草,叶似江蓠,而红绿相杂,皆紫色,气 如萝勒。有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藂条如车盖,叶一 青一赤,望之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 盖树。”亦生熊耳山。

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帘皆为水纹及龙凤之像。昭 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

何武葬北邙山薄龙坂。王嘉冢东北一里 太液池中,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 太液池西有一池,名“孤树池”,池中有洲,洲上煔树一 株,六十馀围,望之重重如盖,故取为名。

《水经注》:“华山为西岳,在弘农华阴县西南,古文之惇 物山也。”

《南部新书》:野狐泉店在潼关之西,泉在道南店后坡 下。旧传云:野狐掊而泉涌,店人改为冷淘,过者行旅 止焉。今法馔中有野狐泉者,以菉粉为之,亦象此也。 《闻见录》:予过武功唐高祖宅,昔号庆善宫,今为佛祠前向渭水。史载太宗生之日,有二龙戏于门外,此地 也,形势殊偪仄。苏世长云:“昔侍陛下于武功,见所居” 宅仅避风雨者,有唐二帝纻漆像,不知何帝也。游景 叔得唐本太宗画于屋壁,极奇伟,与世所传不同也。 《邻几杂志》:赵龙图师民自耀、过同说,祋祤城有祋祤 庙,疑祋祤亦是一兵械,其秦祷兵之所乎?

《老学庵笔记》:“秦所作郑、白二渠,在今京兆府之泾阳, 皆以泾水为源。白渠灌泾阳、高陵、栎阳及耀州云阳、 三原、富平,凡六县,斗门百七十馀所,今尚存,然多废 不治。郑渠所灌尤广袤,数倍于白渠,泾水乃绝深,不 能复入渠口,渠岸又多摧圮填淤,比之白渠尤不可 措手矣。”

东蒙,盖终南山峰名。杜诗云:“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 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皆 长安也。种明逸《东蒙新居》诗亦云:“登遍终南峰,东蒙 最孤秀。”南士不知,故注杜诗者妄引颛臾为东蒙主, 以为鲁地。

剑门关皆石无寸土,潼关皆土无拳石。虽皆号天下 险固,要之潼关不若剑门。然自秦以来,剑门亦屡破 矣,险之不可恃如此。

《芥隐笔记》:《三辅黄图》: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 为北斗形,故号斗城。何逊《咸阳诗》云:“城北疑连汉,老 杜秦城近斗杓,秦城北斗边。”北斗故临秦,而秦中诗 “春城依北斗,郢树发南枝”,乃秦城耳。刘梦得《望赋》亦 云:“城依斗兮阑干。春。”亦无义,亦不可对郢树也。 《癸辛杂识》:咸阳有六冈,如干之六爻,故曰咸阳。唐时 宫殿皆在九冈上,而作太清宫于九五冈上,百官府 皆在九四冈上。

《春明梦馀录》:“骆谷,自盩厔东南三十里,有道入洋。县 北三十里为𣺼谷,南口曰𣺼,北口曰骆,实一谷也,中 距八十四盘。唐德僖幸兴元由此。”

《偃曝谈馀》:“临潼县骊山温泉,上有室三楹,扃锁甚严, 盖非贵人不得浴此。其四周甃石如玉环状,中一小 石,上凿七窍,泉由是出。室之内有古今石刻,近知县 事者聚之,垒于门外,俨若屏障。温泉之左有泉曰‘混 池,以浴小民,东行即华清宫故址。上有三清殿,前卧 一巨钟,视其款乃华清物’。”“玉女阁方池即温泉发源” 处,饮之可以已疾。每秋暮,人取未熟柿投其中,经宿 食之不涩。

唐《兴庆宫废》宫故址隆然而高,四周皆古柏寿藤。其 右稍上为“沉香亭,又上为贵妃洗妆楼”,与《兴庆》柱础 俱存。

唐高宗陵石表二,飞龙马二,方石上刻为“毕方”之形 者二,石马十,石人二十,石碑二,其左无后,人为刻名 于上。入门乃陶甓所甃,其半已倾,右石人为回纥状 者六十有四,其上即高宗陵,武氏与之合葬。

《通志》:长乐、未央、甘泉遗址,皆有形制,古妙精致,虽尘 壤渍蚀,破之如新。人有得其瓦头者,皆古篆,盘曲隐 起,以为华藻,其文有“长乐”、“未央”等字。以是知古人制 作不苟,虽瓦甓必铭识,不特彝鼎然。

《鄠县志》:钓台之南有罗什寺,寺之后有树二株,命曰 “净土”,乃西域鸠摩罗什憩此垒土所生者。三月花,八 月实,中皆黄土,异哉!

高冠潭有河水冲流而下,迅驶骇人。潭水涌沸,闻内 有神龙。天旱祷雨,投猪狗血于中,龙必奋起成雹,卒 不可避。宋蔡京尝奉诏祠此,有碑。

《雒南县志》:今洛以北,自王家庄讫新庄以东,长渠一 道,几二十里,乡人传为隋炀帝行舟故道。吾不甚省 洎,读今献汇言:“虹县灵壁直河千里无水,是炀帝积 黍行舟处。”乃知乡人之云有自来矣。

县南三十里有南芮乡、北芮乡,皆故芮伯国。

契封于商,为商人始。洛南在商封内。郑元云“商在太 华南”是也。

舜子义均封于商,号曰商均。今商均有舜九子墓者, 义均与弟季釐等九人也。与契同封于商,号“十商。”今 十商分地不可考。然洛商壤,故及之。

西安府部外编

[编辑]

《咸宁县志》:杜伯名曰恒,为周大夫。宣王妾女鸠欲通 之,伯不可,女鸠诉之王曰:“恒与妾窃。”文王怒,囚伯于 焦,使薛甫、司空锜杀杜伯。其友左儒九谏而王不听。 伯既死,为人见王曰:“恒之罪何?”王召祝,以伯语告。祝 曰:“杀杜伯,谁与王谋?”曰:“司空锜也。”祝曰:“何不杀锜以 谢之?”王乃杀锜。伯复至,言其无罪。锜亦为人而至,言 “臣何罪?”王告皇甫曰:“祝也我谋而杀之,杀者又为人 而见诉,柰何?”皇甫曰:“杀祝以谢可也。王又杀祝以兼谢焉,又无益,皆为人而至。”祝亦曰:“臣焉知之?奈何以 此为罪而杀臣也?”后三年,宣王游圃田,骑从甚众,日 中见杜伯乘白马素车,司空锜左骖,祝右骖,朱冠盛 服,起于道左,执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脊,伏弓,衣而 《通志》。周幽王二年,日晕,黑贯日中,牛化为虎,羊化为 狼,三川竭。

《鄠县志》: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公伐之辄大风雨。 一人往山中,闻鬼语树神曰:“秦使人披发,以朱丝绕 树伐汝,得不困乎?”公闻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 入丰水中。其后牛出丰水,使骑击之,不胜,骑堕地,复 上发解。牛畏之,入不出,故置髦头。

《泾阳县志》:汉武帝元封元年,祀甘泉,至泾桥,有女子 浴于泾水,乳长七尺。上怪,遣问之,女曰:“帝后第七车 知臣。”时侍中倪宽在第七车,对曰:“此天狗星也,主祭 祀,斋戒不洁,则女人星见。”

《通志》:武帝与近臣宴未央殿,方啖黍臛,忽闻空中人 语曰:“老臣冒死自诉。”寻觅良久,忽梁上有一老人,长 八九寸,面目赪皱,须发皓白,自梁而下,拄杖偻步而 前。帝问之,稽首不言,但仰头视殿,俯指帝足,忽然不 见。问东方朔,朔曰:“此名藻帘,乃水木之精,夏巢幽林, 冬潜深河,今陛下频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仰 “头视屋,而复俯视陛下足者,愿陛下宫室止于此也。” 帝感之,为之息役。既而幸瓠子河,则前梁上翁及年 少数人,凌波而出,皆长八九寸。至帝前,奏乐进觞,献 帝一紫螺,壳有物状似牛脂。又献一珠,径数寸,明耀 绝世。帝问东方朔,壳中何物,朔曰:“是蛟龙髓也。” 宣帝黄龙二年,未央殿辂𫐉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 化,不鸣不距。”

《长安县志》:“成帝河平元年,男子石良、刘音相与同居, 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击之为狗走去。后数人被甲持 兵弩至良家,良等击之,死伤皆狗也。自二月至六月 乃止。”

《雒南县志》:“晋刘曜时,上洛男子张卢者,死二十七日, 有盗发其冢,得甦。”

《同州志》:苻秦皇始四年,大霖雨,河渭皆溢。蒲津得一 履,长七尺三寸,人迹称之,指长尺馀,文深一寸。先是 新平民张靖见长人,与语,俄而不见,新平令以闻,苻 健以为妖,下靖狱。至是蒲津监寇登以履上健叹曰: “覆载中何所不有,张靖所见不虚也。”赦之。

《渭南县志》:隋文帝开皇末,渭南有沙门三人,行头陀 法,于人场圃中,夜见大豕诣其所,小豕从者十馀,谓 沙门曰:“阿练,我欲得贤圣道,然犹负他一命。”言罢而 去。又有人寄宿他舍,夜闻二豕对语。

《咸宁县志》:“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悟真寺僧夜入蓝 溪,闻有诵《法华》经者,其声纎远。时星月迥临,四顾閴 寂。僧惨然有惧,归白于众。僧具往听之,经声自地中 发,标表其所。明晨穷表下,得骷颅一具,其骨槁,独唇 吻与舌鲜而且润。持归纳以石函,置于佛殿西轩。自 是函中每夕有诵《法华经》声,长安观听者甚众。后新” 罗僧来寺住岁馀,伺寺僧悉出窃《石函》去,迹其往,已 归海东矣。

《广异记》:开元初,有三卫自京还青州,至华岳庙前,见 一妇人,容颜惨悴,曰:“己非人,华岳第三新妇,夫婿极 恶,家在北海,三年无书信,闻君还,欲以尺书仰累海 池上第二树,但叩之当有应者。”言讫诀去。及至北海, 如言送书,读之,大怒,乃传教西伐华山,命左右取绢 二疋赠使者。三卫后至华阴,复遇前妇人,拜谢曰:“三 郎怒君达书,将兵于潼关相害,可且还京。不久大驾 东幸,鬼神惧鼓车。君若坐于鼓车,则无虑矣。”后数十 日,元宗幸洛,三卫随鼓车出关。

《咸宁县志》:天宝初,严安之为万年县捕贼官,亭午,有 中使黄衣乘马自门驰入,宣敕曰:“城南十里某公主 墓,见被贼劫。宣使往捕之,不得漏失。”安之即领所部 井器杖往掩捕,见六七人方穴地道,才及埏门,一时 擒获。安之令求中使不得,因思之曰:“‘贼方开冢,天子 何以知之’?至县,乃尽召贼讯其事,贼曰:‘才开墓即觉 有异,自知必败。至第一门,有冥器敕使数人,黄衣敕 使骑马,内一人扬鞭,状如走势,悫头角亦如风吹,直 竖,眉目以来,悉皆飞动,某即知必败也’。”安之即思前 敕使状,只乃冥器敕使耳。

《长安县志》:天宝四年,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 七日水缩数尺。有老人夜诣僧宣律求救曰:“弟子昆 明池龙也,僧欺天求雨,利吾脑命在旦夕。”律曰:“可求 孙先生去。”老人求孙,孙思邈曰:“我闻昆明池有仙方, 若传吾救汝。”俄顷奉方而至。孙曰:“汝还无虑。”僧及期, 池水泓溢如故,僧羞恚而去。

《咸宁县志》:锺馗,唐武德中应举不第,触阶死。后明皇 昼寝,梦一小鬼盗玉笛,上叱之,忽有大鬼破帽蓝袍 角带,提小鬼刳其目,擘而啖之。上问,对曰:“臣终南进 士锺馗,不第而死,蒙旨赐袍带葬之,誓除天下虚耗帝感寤,命吴道子图其像,俨然如梦中所见。

罗思远善隐形,明皇乐其法,尝就思远勤求之。思远 虽传,不尽其要。帝每与思远同为之隐没,人不能见。 若自试。或露衣带巾角,宫人每知所在,帝多方赐赍, 或惧以死,终不尽传。帝怒,命力士裹以油襆,置于油 榨,杀而瘗之。不旬日,有中官自蜀道回,逢思远于途, 乘驴而笑,谓中官曰:“上为之戏,一何虐也!”

安禄山多置道术人,谓术士曰:“我对天子无恐惧,唯 见李相则神机悚战。”术士曰:“公有阴兵五百,皆铜头 铁额,常在左右,何畏李相?”且曰:“吾安得见之?”禄山一 日请宴宰相,令术士于帘下窥之,惊曰:“吾初见相公 来,有双鬟二青衣,捧香罏先入,仆射侍卫铜头铁额 辈,皆穿屋逾垣而走。某亦不解其故。”

禄山乱,梨园弟子笛师窜终南,倚古兰若寓焉。每清 宵朗月,哀怨多思,拔笛而吹,声嘹唳彻山谷。俄间有 物,虎头人形,著白布单衣,自外入,曰:“美哉笛乎!可复 吹。”师大惧,撩奏五六曲终,虎头人忽寐咍。请帮助识别此字。大鼾。师 惧觉,乃抽身出,避高树枝叶密处。及觉,不见笛师,懊 叹曰:“不早食,被其逸也!”立而长啸,有虎十馀至,状如 朝谒,语曰:“适有吹笛小儿,乘我寐窜去,可分路四远 取之散去。”少顷复曰:“遍觅无获所。”时月落,斜照树间, 虎头仰视,笑曰:“谓尔云行电灭,乃在兹耶?”率诸虎攫 取,不可及。复自跳跃,亦不至,遂散去。须臾人行,笛师 得返。

唐霸渭间,阎村元某妇谢氏生女,嫁来阿照。谢亡三 载,托梦其女曰:“我生时酤酒作小升,取价太多,今罪 遣北山下为牛,近卖法界寺夏侯师城南耕稽田,辛 苦几毙,女安知之?”女觉而语其夫,乃问尼,尼云:“固然。” 女访之,尼使人导耕田处就之。其牛唯一人,禁制他 偶,近必触见。女至,乃舐其遍体,且流泪焉。女诣尼赎 之,随之归。

陆康成尝任京兆府法曹掾,不避强御。忽见已故吏 抱案数百纸请押,云:“此幽府文簿,皆来年兵刃死者。” 康成亦在其数。因大骇,请为脱厄。曰:“惟《金刚经》可度。” 乃遂读《金刚经》,日数十遍。明年朱泚反,署为御史。康 成叱泚曰:“贼臣敢干国士!”泚震怒,命数百骑环射之。 康成默念《金刚经》,矢不能伤。泚曰:“儒以忠信为甲胄, 信矣。”乃舍去。康成遂隐终南山,不复仕。

《雒南县志》“元和二年,红冶役夫将化为虎,众以水沃 之,不果化。”

《酉阳杂俎》:“宣平坊一官人夜归,卖油者张盖驱驴驭 桶不避,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遽入大宅,官人异之,随 入至大槐下遂灭。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数尺,树根枯 朽,有大虾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津溜满其中,及巨白 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虾蟆即驴笔,錔为油桶, 菌即其人也。里人沽其油月馀,异其油好而贱,及怪” 露,食者悉病呕泄。

元和中,光宅坊民家有病者将困,家人环守之。夕间 见一人入,众遂惊逐,急走投瓮中。家人以汤沃之,得 一袋,鬼间所谓搐气袋也。忽听空中有声,求其袋甚 切,且言“将别取人以代病者。”家人掷还之,病者即愈。 《咸宁县志》:开成末,永兴坊王乙掘井过常,度丈馀无 水,忽听下有人语及鸡声,甚喧闹,近如隔壁匠惧不 可掘。衢司申金吾韦处仁。韦以事涉怪异。不复奏。遽 令塞之。

陈季卿者,江南人。举进士,至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 青龙寺访僧不值,憩于阁有终南山,翁亦候僧。偶坐 久之,壁间有《寰瀛图》。季卿寻江南路,太息曰:“得此归, 不悔无成。”翁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 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季卿熟视,即渭水,波涛 汹涌,一舟甚大。恍然登舟,其去极速。行次禅窟寺,题 诗云:“霜钟鸣时西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 悲且吟,独对莲花一峰立。”明日次潼关,又作诗题之, 末句云:“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逾旬至家,兄弟妻 子迎见甚喜。信宿,谓其妻曰:“我试期已迫,不可久留。” 乃复进棹。又作诗别其妻云:“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 吟。”飘然而去,家人辈皆惊为鬼物矣。陈忽复至渭水, 经趋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僧犹未归。季卿谢曰: “岂非梦耶?”翁曰:“他日自知经月。”家人来访,具述所以, 题诗皆在。

《咸宁县志》:唐昌观内有玉蕊花,为唐昌公主植。每中 春花发,若琼林瑶树,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少年女郎 衣绣绿衣,峨髻瑶环,容色婉约,从二三女侍,皆绯头 黄衫,端丽无比。下马诣花所,异香袭人,闻数十步,观 者疑出自宫掖,莫敢偪视。久之,令小婢取花数茎而 出,将乘马,顾黄冠者曰:“曩有玉峰之约,自此可以行” 矣。登辔百步,有轻风拥尘而去,观者觉烟霏鹤唳,景 物辉煌。须臾视之,已在半天矣。馀香经月不散, 京城务本坊,西门鬼市也。每风雨暝晦,闻喧聚声。秋 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树精也。或闻吟云:“天街鼓 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又云:“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工部郎张周封《旧庄狗》。请帮助识别此字。嘴西常筑墙,犯太岁,一夕 尽崩。张咎其基虚,工不到,率庄客复筑之。高未数尺, 炊者惊叫曰:“怪作矣。”遽视之,饭数斗,悉跃出,蔽地著 墙,匀若蚕子,无一粒重者。矗墙之半如界焉。因诣巫 酹地谢之,亦无他焉。

《蒲城县志》:金天会,戊申正月,有红巾十万攻城,危甚。 忽大兵至,破贼。时统兵乌鲁大王憩兵同州界八鱼 井,见老翁驰白马,汗如洗,诣军门告急,莫知为谁。忽 有人曰:“城隍庙塑马,迄今有汗。”乃知告急者神也。 《郃阳县志》:明成化二十一年,有莘里民王兴,左手大 指甲内有红纹,每雷雨辄盘旋如龙。兴欲锉去之,龙 乃见梦,云“三日后当去。”至期,雷雨大作,龙果裂甲而 去。

《澄城县志》:嘉靖庚寅夏,玉泉子面生恶疮,数日疮且 肿溃,烦乱如祟,忽自诵曰:“鬼火三更夜,鹃声二月天。” 又:“土埋千古恨,月照一天愁。”又“穷猿悲夜月,孤雁唳 秋风。”又“孤窆荒坟空夜夜,琪花瑶草自年年。”凄惋之 词,诵不绝口,家人不能悉记。俄而索水,或以碗水与 之,一吸而尽。又大声诵曰:“饮瀑布之清洌,迥膏盲之” 沉痼。已即瞑目而卧,须臾疮肿消而甦矣。询以前事, 茫然莫知也。辛卯夏六月,罹内人之变,识其日正诵 诗时也,人以为鼓盆之谶。

孙嘉士负时名,屏绝家务,闭户读书。夜半忽闻人语 云:“天有五星兮,晦明不一;地有五岳兮,高卑不齐;草 木兮夭乔,鸟兽兮走飞。生人造化兮,一定而不可移。” 开户视之,惟有山谷泬㵳,凉风响答而已。知其神告 我也,遂以义命自安。

杜冕五岁不能言,尝瞷母饲鸡。一旦忽发声曰:“牖下 鸡,啖糟糠,不能振翙鸣朝阳,亦当鼓翼上扶桑。” 《咸宁县志》:“嘉靖二十四年冬,别驾王濯征未第时,同 二三友人丙夜过秦邸,见一巨人从东蹒跚来,高三 丈馀,衣鹑百结,若乞者状。至萧墙东南隅,扶墙内望, 若有太息声。越明年,一宗室出门,又见一巨人从北, 著白”衣,白帻,耳有。请帮助识别此字。高二丈馀,两目炯炯,火光射地, 望南去。

吉给谏时为诸生时,读书城隍庙。偶暮归出,及庙门 已道无行人,忽闻门下若有人言:“去得否?”徐伺之,乃 门旁二泥鬼言也。须臾,二鬼下台,倚肩笑语,东向行, 时因尾之。一鬼曰:“勿高言,解元在后。”寻至一人家,叩 门,即开以纳。时疑此实鬼物,何延之入也,因记其处。 次日往讯之,主人言:有女得疾,每起鼓后,如鬼压状, 即迷不醒,至五更方甦,今已减食骨立矣。公能救之 耶。时心会,即令取朱纸为书“吉解元在此”五字,付贴 床头,女病寻愈。后时果获省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