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61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十四卷目录

 夔州府部汇考二

  夔州府山川考二

  夔州府城池考

  夔州府关梁考

  夔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六百十四卷

夔州府部汇考二

[编辑]

夔州府山川考二

[编辑]

《府志》
未载山川

[编辑]

奉节县志

白帝山 在府城东十三里峡中,视之孤特甚峭。北缘马岭,接赤甲山。公孙述据蜀,殿前井中尝有白龙出,因称“白帝,山” ,亦以名。

南乡峡 在府治西五十里。《荆州记》云:“峡中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村旁有溪曰龙洞,溪中有灵寿木。”

二仙洞 ,在县治东北一十七里,盐泉侧峭壁上有石纹如人相对起伏,洞中有仙骨长丈馀,洞前有池不竭。

罗汉洞 ,在宝源山。上有石窗,下有石门,中有石罗汉,因名。

高峰洞 :在县治北二十里。洞在岭上,高阔丈馀,两面通透。

刘封井 在府城西,蜀先主子刘封所凿,因名。按《总志》,太平县亦有此井。

义泉 在卧龙山。宋王十朋诗:“夔州苦无井,俗瘿殊可怜。竹筒喉不干,可浣不可煎。日汲卧龙水,屡赪担夫肩。官费接筒竹,民蠲沽水钱。丁宁后来者,莫负义名泉。”

七泉井 在县治东江心,《八阵图》下水可煮盐。上温井 、下温井 ,俱在龙脊潭南。

东井 在县治瓮山下,井六,曰南井、西井、北井、石渠井、浣沙井、上窝井。

张公井 在府治后。知府张廷柏引水入城,以资灌汲。

巫山县志

凤凰山 在县治北三十里。一名“百丈坡。” 向南山 在县治南大江边,旧名南陵山。象鼻山 在县治东里许。形若象鼻,故名。一名江东嘴。

月明山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大江边。每月上而是山先得月,故名。

大面山 :在县治月明山后。

面头山 :在县治东南九十里。

七头山 :在县治西南九十里。

五凤山 在县治东北二里。有秀峰寺基。云步山 在县治南一百二十里。崔巍耸秀,阴雨时常有云封。行者穿云而登,因以得名。暴风山 在县治西南一百三十里。其山多风,故名。

马鞍山 在县治西南八十里,以形似得名。整甲山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俗传汉桓侯整甲之所,下有桓侯庙基。

米红山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龟山 :在县治东二里。以形似得名。

黄金山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其地出蕨。“上宝山 ” 在县治东北七十里,其地出蕨。“石化山 ” 在县治西南十里,山石如卵,其色黝黑,朝夕若转丸,略无止息。卒之山形无少亏,下亦无积石。

石神山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

梓潼山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上有梓潼洞。豹子山 在县治东十里,近大江。

摹旗山 :在县治东一百里。

焦石岩 在县治东门外宁河边。

洛门岩 在县治东北五里。峭壁对峙若门,大宁河水出其中,故名。

鹞子岩 :在县治东十里。

过渡岩 :在县治西三十里。大江两岸。

野猪岩 :在县治西五十里大江之北。峭壁之下有石似猪,遂名。

薛家岩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千丈岩 :在县治西南二百里。

黎子坪 在县治东五里。

何家坪 在县治东二十里。居民皆何姓。冯家坪 在县治东四十里。居民皆冯姓。赵家坪 在县治东二里。

拜佛坪 :在县治东八十里。其地出蕨。

杨柳坪 在县治南三十里。

安坪 在县治南十里

龙洞坪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峭壁之下,拥一石台,约高五十馀丈,阔亦如之,状若倒悬之莲,蕊瓣分明。下俯溪流,上有小洞,出泉甘冽,冬温夏寒。恒以水之清浊卜天之晴雨。

瑜昌坪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昔有村镇,今废。沙罗坪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栗子坪 :在县治南六十里。

三脚坪 :在县治东南八十里。

寻锣坪 :在县治东八十里。

燕子嵌 在县治北二十馀里。多蛰燕,故名。龙公嵌 在县治东三十里。

龙母嵌 :在县治北三十里。宁河两岸,二嵌相对。

虎坐嵌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

火龙嵌 :在县治北四十里。

羊子嵌 :在县治南四十里。

驱熊洞 :在县治东北三里五凤山后。

五里洞 :在县治东五里,遂名。

响水洞 :在县治东十里。

七尺洞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

石仓洞 :在县治北二十里,深进数丈。

莲花洞 :在县治东一百里。

赤溪洞 在县治西北二十里。俗传明正统土木之变,此龙保驾。至天顺初年,赐“金” 字扁额,封为“赤溪开府护国龙王。” 凡遇天旱,祷雨屡应。朝阳洞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深广三、四丈,以其门朝东,故名。万历年间,高僧如意修作梵刹。今佛像虽存,殿宇尽废。

宝昙洞 在县治西南一百三十里。洞深广数十丈,内有池水及龙盘异迹,其水冬燠夏寒。石柱寨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即石柱山。琵琶寨 在县治东北七十里。

豆子寨 :在县治东北一百里。

牛心寨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留石 在县治西南城外江边屹然二石相连,水淹其顶,则瞿峡难行,与滟滪相仿佛,舟人以验水候,形家谓即县治之印星云。

聚宝石 在县治东南城外江边,旧名“饿鬼石。” 邑令杨公易以今名,镌于是石。

跳石 :在县治东南十里大江边。

刀背石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大江边。

横石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大江边。

青石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大江边。

培石 在县治东南六十里大江边。

羊耳山 :在县治南三十里。双峰屹立,状如羊耳。

天马山 在县治北。形如奔马,故名。

玉屏山 :在县治南五十里。

石柱山 :在县治南七里。有石笋约高百丈,阔三十丈。上有池水,不盈不竭。

东高山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顶有云,则阖邑得雨;无云,即雨亦不遍。及夏秋时,觇之屡验。刀子山 :在县治南四十里,因形得名。

栗子山 :在县治西五十里。其山产栗,故名。飞凤山 :即县治地基如飞凤,故名。

滴水岩 :在县治北五里许。

梯子岩 :在县治东二十里。峭壁层叠,形似梯子,故名。

寨子岩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层岩深穴,民以为寨。

观音岩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九水坪 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即九湖坪,通湖广、房县界。

黄嵌 在县治东十五里。宁河由下经过,石色如金,遂名。

砂嵌 :在县治东二十里宁河边。高阔幽深,内有泉水。

白龙洞 在县治东二十里。高阔幽深,水自洞出,色白如银。俗传有白龙潜于洞中,遂名锁龙洞 。在县治西二十里。

狮子石 在县治南门外河边,又名“饿鬼石。” 磨刀石 在县治西五十里。其石方正,上有磨痕,俗传汉寿亭侯磨刀之所。

莲花石 :在县治东南二十里。江干有石如莲花,遂名。

四珠石 在县治东三十里宁河边。石高丈馀,俗传上有宝珠,为人窃去,尚存四孔,故名。“瀑龙河 ” 在县治南一百二十里。

丙穴 瀑龙河十二洞下一丙穴,进十五里许,大溪河复有一丙穴,穴前有矶,名“跳牌” ,夏月鱼必由此入潭,跃过者游入深潭,跃不过者咸伏牌下。

指阳河 :在县治南三十里。

三岔河 :在县治东北八十里。小河中分三岔,故名。

杇石滩 在县治南里许。

跳石滩 :在县治东南十里。

莲花滩 :在县治东南二十里。

小磨滩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

大磨滩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香炉滩 :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镜架滩 在县治西北里许。

乌溪滩 在县治西北里许。

下马滩 :在县治西北二十里。

三缆子滩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

磨阁滩 :在县治西北三十五里。

虎扒滩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

干焦滩 :在县治西北四十五里。

龙宝滩 :在县治西四十八里。

系坊滩 在县治西北五十里。

李拐滩 :在县治西北五十五里。

虎须子滩 在县治西北五十五里馀。《杜诗》云:“瞿塘漫天虎须愁。”

“金沙滩 ” 在县治西五十五里馀,今大溪滩是。《铁滩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

黑石滩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馀与奉节交界,滩水夏秋甚险。

龙王沱 :在县治西南五里。

安坪沱 :在县治西南十里。

麦沱 在县治西北里许。

皮沸沱 :在县治西南三十五里。

指背沱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

匡家沱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

空望沱 在县治东里许。

锅笼沱 在县治东里许。

南沱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

作《渔沱 》,在县治东三十里。

沙乌瀼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暴龙河由此汇于大江。

泗瀼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昔有村镇,今废。茹溪 在县治城东半里许,源出近谷,澄冽流芳,四时不竭。明邑令张维任题云:“源洁流芳。” 旧《志》云:“间有患暑病饮之而愈者,蔡灵侯曾饮此。” 瓦窑溪 在县治城东里许。

石漕溪 :在县治城东里许。

白洋路溪 :在县治城东三里。

白小湖 在白洋路溪旁。杜诗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霑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清溪 在县治东南里许。

横石溪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柏子溪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东坪溪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

小子溪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木瓜溪 :在县治东北八十里。

鲠鱼溪 :在县治东八十里。巴、东交界。

香溪 :在县治南四十里。

堰头溪 :在县治南四十里。

古水溪 :在县治西南七十里。

柴烟溪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

弹子溪 :在县治东南六十里。

三岔溪 :在县治西南七十里。

千丈溪 :在县治西南一百二十里。

雨晹溪 :在县治北二十里。

大溪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古名金沙滩。明取蜀,屯兵于此。

官家溪 :在县治北二十里。

煖水 在县治南城外大江边聚宝石之傍。“三分水 ”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大江边,自山根出,分为三派。其水俗传以派之多寡验年之丰歉。上派验滇南,中派验本省,下派验荆楚,水盛则丰,水枯则歉云。

鸦鹊水 :在县治北三十里百丈坡之岭。俗传古有神鸦引识,此水即城内西井之源。

石漕溪 在县治东北七十里茨竹凹之中。孝感泉 在县治西门外王文义母墓侧。四时不竭。

楚王池 在县治东北里许。其水甘美,相传襄王于此纳凉。

鸳鸯池 :在县治东北六十里。二池相并,其水交流,故名。

婆婆泉 :在县治南十里南陵山后。

清缸河 在县治东三十里。河边有石如缸,以水泛时,观缸中沙石多寡,验年岁丰歉。自此至“仙女池” ,俱并《巫山县》。

马渡河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其水难济。明洪武年间,进取明昇马骑两路,由此而渡,遂名。崇祯年间,设上马、中马、下马三隘。

后溪河 :在县治东五十里。

祝家滩   。《新崩滩   》。《老鸦滩》。

《麻柳滩   》。《红石滩   》。《长滩》。

李家滩   。《钩链》滩   。《苦草滩》。

《上摘耳滩  》,《下摘耳》滩  ,青滩。

《龙珠滩   》。《巫山界滩  》。《龙王滩》。

磨阁滩   。筲箕滩   。周家滩。

恒滩    。鲟鱼滩   。《洗米滩》。

洛滩    粗石,滩   上乌沱。

“塔沱   ” 、宝盆沱 ,以上“滩沱” ,各属宁河。内绕巫城,东汇大江。

小子溪 :在县治东二十五里。有寨。

杨溪 :在县治东十五里。水通宁河。

百渡溪 :在县治东二十里,与杨溪相连。桥头溪 :在县治东二十里。

龙溪 :在县治西四十里,接大宁河。

鱼鳞溪 :在县治北八十里。

虾蟆溪 在县治西五里。俗传有虾蟆,其大如升,故名。

磨刀溪 :在县治西八里。

杨柳井 在县治西十五里。明万历间,京师梓潼宫火变,忽然大雨扑灭。朝中异之,令《天师占照》,云:“系大昌县杨柳井龙王。” 遂遣官建庙,敕赐金字匾曰“万化龙王。”

凉水井 在县治西十五里。又名“隐泉。”

白水池 在县治西四十五里。俗传常见一白鹤浴其中,水色便白,故名。

黑龙池 在县治南三十里半山中。俗传天骤风雨,忽然龙吟。土人视之,见一黑龙乘云而下,山遂崩裂,积成一池,故名。

仙女池 :在县治西南三十里。俗传有人见女子澣衣于此,须臾不见,故名。

云阳县志

天师泉 :在县治西二里。五月江水暴涨,泉水自岩窦间溢出,甘洁清冽,一邑用之不竭,尽九月而止。

白玉池 池内产“太乙元精石。”

万县志

湖滩 在县西六十里。其水甚险,春夏水泛,江面如湖。

岑公泉 在岑公岩之左。源自岩,涓涓而下,如杂珮声。泓渟甘冽,旱祷辄应。

惠泉 在县治西二里

龙池 :在县治东二十五里。

流杯池 在鲁池南。太守鲁有开凿巨石,引泉为之。

开县志

温井 在县治南,其水冬夏常温。

温汤井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井有三水:杉木、柏木、龙马,开煎输课。

梁山县志

喷雾岩 在龙蟠山,范成大以为天下瀑布第一。上有亭,都宪林俊题。按《明一统志》:“岩高数十丈,飞瀑倾注,喷薄如雾。” 宋张商英尝游此,题云:“水味甘腴,偏宜煮茗。” 非陆羽莫能辨之。

书院峡 在县治东五十里,峡石市之北。每风雨晦冥,如闻读书声,其中有夫子岩、子贡坝。寒泉洞 在县治西十里,胜概不减蟠龙。龙清洞 在县治西一百里。

蟠龙洞 在蟠龙山顶

三宝洞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门外峰列若宝珠,中有石龙,鳞爪宛然。

御史滩 在县北五里。宋御史张商英与亲朋酣饮于此,因名。

化龙渊 在县北七十里。旧名“落狗洞” ,郡守陈季习更今名。

“雄雌泉 ” ,《梁山多喜山》上有雄雌二泉,名“浴丹井。” 春夏则左盈右竭,秋冬则右盈左竭。

芹香井 在县儒学后

流芳井 在县治左卫

建始县志

州基山 :去县治东三十里。业州旧基。

猿啼山 :去县治西十里。林多啼猿。

达州志

五花山 :在州治东六十里。石色五花,上有观音岩。

白云山 在州治东南七十里,东峙高峰、赤岩,西连白林、金匮,有白云寺,李太白常寓此。莲花山 在州治西八十里,三石卓立,形肖莲花。

小尖山 :在州治西四十里。

龙盘山 在州治西五十里,上有华藏寺。九台山 在州治西五十里,上有宝光寺。石台山 在州治西六十里,有拱龙砦。

石门山 在州治西南六十里,上有石门寺。仙女山 在州治西南八十里。有崇安庵、仙女池。

捍城山 在州治东南六十里,石岩环绕如城。石笋山 在州治南六十里,上有三石离插如笋。

卧龙山 :在州治南六十里。

麒麟山 在州治西北四十里。有麒麟寨。三台山 在州治西北四十里。有凉水寺、宝子石。

龙尾山 :在州治西七十里。上有龙洞,祷雨多应。

石岩门 :在州治西北五十里,石峡如门,有金山寺。

佛城山 :在州治北三十里。

仙女峡 岩下有石如球,其光可鉴,丝发左。峡 旧有铁索桥,今废。

明月洞 :在州治东北五十里。

=芝洞 ,在凤凰山顶。有泉自洞出,冲沙激石,散而为乳,与土相杂,积成山峰,自然天巧,山民得以植菖蒲。

石虎坪 在五峰寺中。石色斓斑,其形似虎。“中立石 ” 在州治南金华江中,距崖二丈许,挺然秀立。水涨逾石,定发“乡荐。”

漳滩河 在州治东。源自大竹人凉风崖,过左峡,入于通川江。

小江河 在州治北。发源巴州,自风滩入达州境,依山曲折,向西而流,至清河九十里入渠。河七井 、大井、天香井、郑家井、孙家井、龙家井、凉家井、黄橘井。

《黑潭 泉》:自悬崖喷出,状如水帘。

东乡县志

流杯港 :在治东。水曲可流觞。

夔州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奉节县附郭。

夔州府城 ,周围九百七十五丈,即宋州城故址也。旧与瞿唐卫共居一城,成化十年,郡守吕晟砌以砖石,东四百八十七丈五尺,瞿唐卫修治,西四百八十七丈五尺,奉节县修治。为门五:东门郡守张廷柏扁曰“瞿唐天险” ,西门巡抚王大用扁曰“全蜀噤喉” ,南门副使王乔龄扁曰“纵目” ,小南门张世宜扁曰“观澜” ,北门郡守吴潜扁曰“肃威” ,后枕高山,前临大江,盖全蜀重镇也。其西北一带,众山峭屼,下窥通城,势难守御。万历二年,知府郭棐议建敌楼二座,详允创建,至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本府同知王知人奉文查勘城

垣一座,高一丈八尺,周围五里四分,计九百七十五丈。开设五门,曰宾阳、薰德、时、阜、来、威、肃成、下关城 。郡东十里即白帝城也,明初割瞿唐卫右所镇之。周围数里,包结完固。东南迩赤甲、白盐,西抵瞿唐、滟滪,盖巴、夔要区也。外州县:

巫山县城 旧为土城。正德二年,知县唐书修以石城。嘉靖二十九年大水,城塌。万历元年,知县赵时凤重修。周围三里二分,计五百七十五丈,高一丈四尺。开设四门,曰丛秀、巫山、会仙、阳台。按《县志》,“县城自赵时凤修后,知县张惟任因县多火灾,更四门之名以镇之。东曰永清,南曰临江,西曰广济,北曰正源。今崩颓。”

云阳县城 旧系土筑。正德六年,知县梅宁始创砖城。万历二年,大水城塌,知县文简如法修理,用石甃砌。周围八里三分,计一千五百丈,高一丈四尺。为门三:东曰“朝宗” ,西曰《大壮》,南曰“南薰。”

万县城 ,成化二十三年,知县龙济始修,高一丈二尺。正德六年,知县孙让增高三尺。嘉靖二十三年,知县成《敏贯》重修。万历二年大水,临江一带崩塌,署印主簿朱帜重修,用石甃砌。周围五里,计九百丈,高一丈五尺。为门三:曰“会江” ,曰

会府曰会省

开县城 旧为土城,成化二十三年始砌砖石。正德六年,训导杨文署县,始葺楼浚池,周围二里,计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二尺。为门三:东曰“望仙” ,南曰“云石” ,西曰“留阳。”

梁山县城 旧无城,成化中,知县吴玨始砌石城。正德初,参政曹详重修。周围五里二分,计九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曰“乐善” ,曰“丰胜” ,曰“永乐” ,曰“永安。”

建始县城 旧无城,弘治三年,副使董龄始筑土城。正德七年,知府吴潜行县,始砌砖石。隆庆六年,知县姚服璜重修。周围三里,计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为门四:东曰“耸基” ,西曰“崇碧” ,南曰“添禄” ,北曰“望阳。”

达州城 。旧土城,成化二十一年,增筑四百馀丈。弘治中,副使董龄砌石加堞,辟门建楼。正德六年,分守参政胡宗道浚壕架梁。嘉靖二十一年,知州郭宝易以石。四十六年,知州胡玉玑加腰墙三尺。隆庆六年,通判张九思重修串楼,周围三里五分,计六百二十九丈,高一丈五尺。为门五,曰“进贤、锦川,正南夕阳、凤山。” 今锦川门闭塞,止开四门。

东乡县城 成化十九年,知县吴信始为石城。二十一年,参政谢士元增修。二十三年,知县倪洪加以楼橹。正德五年,都宪林俊又拓前规重修。周围三里,计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为门五:曰“东定、西胜、南宁、北固。” 东南曰“迎薰。”

太平县城 旧无城,明正德十年,新设知县董璧始砌石筑土为城,今多圯。知县程溥遵奉宪檄,丈量估计,册报候示。周围一里八分,计三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二尺。为门四:东曰“迎恩” ,西曰“回照” ,今闭。南曰“来薰” ,北曰“镇边。”

夔州府关梁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奉节县附郭。

瞿唐关 ,去治东八里,有“锁水” 二铁柱。

百牢关 按《总志》,魏辛毗云,“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

鬼门关 ,去治东北三十里。《诗》云:“赤甲下映人鲊瓮,黄牛高抗鬼门关。” 其险如此。

石门关 :去治东北六十里。

凤凰关 :去县治十五里。

石龙关 在县治西

龙溪桥 去县治东七里。万历四年,奉节县知县罗绣藻建。

和丰桥 在县治西

相公桥 去治西二里。嘉靖中,知府张廷柏建。万历三年,知府郭棐重修,上加石阑。

通锦桥 在治西六里有馀,岁久圮废。万历二年,知府郭棐修建,上加石阑。

赵家渡 去治西二里

龙吼渡 在治南。今设渡船。

四十八渡 :去治西七里。

巫山县

得胜关 :在县治东三十里。

大石岭关 在县治南建始县界。

会仙桥 在县治西

张公桥 在县治西六里。

竹溪桥 在县治西八里。

永安桥 在县治东

仙女桥 在县治东。两山中断,一线相通。俗传为仙女所造,故名。

长春桥 在县治西南九十里大溪上。土人冉姓造。

宁河渡 去治东七里

南宁渡 在治南

西溪渡 :在西门外。知县吴大章设。

云阳县

东门关 ,去县北一百里。

东瀼渡 在治东

万县

天生桥 在治西。按《明一统志》:“在县西苎溪之上,乃一巨石,自然成桥,其长即与溪等,而平阔则如履平地然,溪流滚滚出其下。”

开县

𩰚山关 去治西四十里。马嘶桥 去治西三十五里。

天池桥 按《明一统志》“在县西南。”

官渡口 去治西半里

枇杷渡 去治南三里

马转渡 去治东半里

梁山县

碧潭桥 在县西九十五里。

文昌桥 在治南

福德桥 :去治西十里。

观音桥 :去治西十五里。

惠民桥 在治北门外

登瀛桥 :去治西四十里。

张生桥 去治北十里

建始县

野厢关 ,去治东南一百三十里。

建阳关 去治南五里

石乳关 ,去治西一百五十里。

石城关 去治西二十五里。

达州

铁山关 去治西二十里。

鸣凤关 去治东北五里。

凤凰关 在州西三里

吕公关 在州东三里

西关 以上三关俱知州邢元亨建。筑石台,上立戍屋设防。

石龙关 在州东十里

深溪关 按《总志》,在州治东北。

中孚桥 在翠屏山麓。抚治张道俭檄知州吴昇建。

高花桥 在州东三里

双鹤桥 在亭子铺左

江阳桥 在江阳铺前

双虹桥 在亭子坝。知州赵鸣凤重修。

左峡桥 在左峡渡

回龙桥 在回龙溪

麻柳桥 在麻柳场东

赵公桥 “知州赵鸣凤建。”

阁溪桥 宋嘉定间建,知州陈南金、赵鸣凤重建。

铁柱桥 在州西五里

砥柱桥 在州西七里。二桥俱吏目吴胜任修。东乡县。

石门关 :去治东二十里。

高桥关 去治东三百里,交开县界。

马渡关 ,去治西北二百里巴州界。

太平县

难津关 去治东南三十里。四山环阻,中通鸟道。

夔州府公署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夔州府治 ,正堂五间,二堂三间,仪门五间,大门三间,吏、户、礼、兵、刑、工房科共一十二间。知府衙,住宅五间,耳房四间,知府吴美秀“捐造。” 同知衙 正堂三间,耳房四间,仪门三间,大门一间,住宅三间,俱同知王知人捐造,后遭回禄。俱同知黄鹏“复行捐造。”

通判衙 :正堂三间,耳房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一间,住宅三间:俱通判王来宾“捐造。”

经历司 ,正厅三间,仪门一间,住宅三间,经历司陈显修造。

照磨所 今废未设

太平仓 在治南

社仓 在太平仓东。万历元年知府郭棐建。养济院 在西门外。

漏泽园 “在治西。” 今俱废。

奉节县治 :正厅三间,住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知县栗生兰建。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典史谢廷炎捐造常平仓 在治西。

社仓 在冶内

义仓 在治内。三仓俱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栗生兰奉文建。

外州县

巫山县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以上俱知县向。

登元捐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系典史别鸿嘉修造。按《县志》,“在县治东。”

社仓 按《县志》,在大昌县旧治。

义仓 二仓俱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向登元奉文建。

《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向登元奉文建云阳县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以上知县杨天行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典史汪振洙造。常平仓 在治内,知县杨天行建。

社仓 在治内

义仓 :在治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陈俊奉文建。

《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杨天行奉府厅文捐赀置。

万县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吏书公廨八间:以上俱知县张永辉捐造。

典史宅 :正厅三间,仪门一间,住宅三间。典史黄有琦捐造。

集贤驿 去治东五里

递运所 去治西二十里。

瀼途驿 :去治东六十里。

盐厂 去治东一里

武宁巡检司 去治西北二十里。

分水驿 去治西八十里。

新设防守参将署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住宅左右共三十二间,左右辕门共二间,仪门一间,左右鼓厅二间。

守备署 :正厅三间,住宅三间,仪门一间。义仓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张永辉奉文建。俱在治内。每岁捐输谷石,以备荒饥。

《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内,知县张永辉奉文捐俸,并奉府厅捐俸,设立于县城西门外地名官井坡,建立义冢一块。又于三真里地名鞍子坝,建立义冢一块。又于市郭里地名虾蟆石,建立义冢一块。各收埋无主暴骨。

“开县治 ”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耳房四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灵官堂:以上俱知县王景舜捐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住房三间。以上俱典史游廷试捐造。

义仓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景舜奉文建。《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王景舜奉文建。“梁山县治 ”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以上俱知县黄建中捐俸修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以上俱典史孙天祥修造。

义仓 :在治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黄建中奉文建。

《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黄建中建立。建始县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以上俱知县吴李芳捐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住房三间。典史俱缺。义仓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吴李芳奉文建。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吴李芳奉文建达州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州宅三间,耳房四间,仪门三间。谯楼大门三间,六房六间。以上俱知州董守仪捐造。按《州志》:“内省堂在正厅北,灵官堂在幕厅东,俱洪武四年建。正德、嘉靖” 间俱重修。

吏目署 ,厅三间,住宅三间,仪门一间。系吏目王良佐捐造。按《州志》:“在州堂西。”

司道行署 :大门三间、仪门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五间、耳房四间。以上今俱存。

防守游击公署 :大门三间;仪门三间;正厅三间;大堂三间、小厅三间;住宅三间,左右书房三间,箭厅三间。以上俱游击俞益谟造。

守备公署 大门三间;大厅三间、小厅三间;住宅三间,书房三间,箭厅三间;以上俱守备造。“义仓 ” ,康熙二十二年,知州董守仪奉文建《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董守仪奉文建。东乡县治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耳房二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六房四间;以上俱知县李大濩捐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住房三间。以上俱典史高升捐造。

考证

义仓 :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李大濩奉文建。《义冢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李大濩奉文建。“太平县治 。” 正厅三间、二厅三间,知县宅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门、六房四间。以上俱知县程溥捐造。

典史宅 三间,仪门一间,住房三间,俱典史白继文“捐造。”

通明井巡检宅 ,厅三间,住房三间,仪门一间。巡检司武廷俊“捐造。”

瞿唐卫 今改“协镇衙门。”

常平仓 在治内

社仓 在治北城口

义仓 在治南铁广铺。以上三仓俱于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程溥奉文创建,收贮捐谷备赈。漏泽园 旧设三处,一在东关外,明知县夏时化建。一在南门外陶家湾。又一处在北门外,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吴美秀捐赀,檄令该县知县程溥置立义冢,随增置地二亩,在东关外长岭,与旧地相邻。又本府同知王知人、通判王来宾各捐赀置立“义冢” 共二亩,在东关外,与新地相邻。知县程溥亦捐赀增置地二亩,在东关外石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