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970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百七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七十卷目录
湖州府部汇考四
湖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湖州府户口考
湖州府田赋考
湖州府漕运考
职方典第九百七十卷
湖州府部汇考四
[编辑]湖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
[编辑]本府。〈乌程、归安二县附郭。〉
湖州府儒学 旧在府治西。唐武德间徙庙霅溪之南,宋庆元二年建,元末兵毁,伪吴以旧学僻隘,重新扩大之,即今之府学也。明洪武初,仍元旧制成之。十二年,辟射圃于明伦堂右,扁曰《绎志》。永乐十三年修,景泰二年重修,建石桥于泮池之上,天顺三年复修,成化十一年大修之。弘治三年、嘉靖六年相继增修,并建尊经阁,濬泮池,移仪门,改辟射圃于尊经阁后。二十六年,拓地棂星门外筑垣。隆庆五年再修。中为大成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为石桥,又前为棂星门。启圣祠在庙后,名宦祠在庙门左,乡贤祠在庙门右。
学田 旧无学田,明隆庆三年,始置田四十五亩,该租米四十石。后又添置田一百五十亩,该租米六十石零,折银三十两,纳学公费。
乌程县儒学 ,宋附州学。“元至正三年,即县治东偏改建。元季毁于兵。明洪武初,创殿庑斋舍,辟地为射圃。宣德间,伐石为棂星门。成化中,以学宫逼临县治,迁建。正德十年,增葺之。嘉靖四年,移学门,濬泮池。九年,开泮池之水,前通于庙。十三年,建启圣祠、尊经阁,创立名宦、乡贤二祠,辟射圃。三十二年,复大修之。四十” 年,重修大殿及东、西庑。庙门、泮池、棂星门。启圣祠在庙后。名宦祠在尊经阁左。乡贤祠在尊经阁右。敬一亭在尊经阁前。
保滋书院 在射圃之南,即“射圃” 地。明崇祯年建。
社学 一在西市、一在县治东、一在南门。以上城中。一在旧馆、一在后林、一在马要、一在乌镇、一在南浔。以上乡都。
归安县儒学 ,宋附州学。元泰定中,改建于县治东南月河之畔。至正中增修。明洪武三年重修,并置射圃、棂星门、戟门,移学门于东。弘治四年,徙棂星门、学门于河之南。嘉靖中,建启圣祠、明伦堂、尊经阁、“名宦、乡贤二祠,并建石桥五,濬门内河,甃以石,后圮。”
皇清康熙八年重建。
安定书院 在府治西北。
一庵书院 “在府治东北。”
学田 一百亩
外州县
长兴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宋宝元中建。建炎中毁于兵。绍兴年建于太平桥南。元末兵毁。明洪武初,重建殿庑、堂斋。嘉靖十年移建于县西箬溪之北。庙学规制大备。隆庆、万历、崇祯中,相继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重建。
讲德书院 在承恩门内。明嘉靖中建,今废。养正书院 在长安门内。
东湖书院 在县治东北二十五里蒋村。静虚书院 在五峰山下。
箬溪书院 在金莲塔院之右,子山之阳。松水社堂 在金莲塔前。
学田 “明嘉靖中置田八十二亩。万历二年设官田八亩。”
德清县儒学 在县治东。旧在县治西南。宋明道中,徙建阜安桥北。元季毁于兵。明正统间,迁于县治清河桥北,即今所。弘治十年增修,规制始备。
皇清顺治十二年修,又圮,十八年重修。
东莱书院 在慈相寺东,宋嘉熙间建,明弘治间重建。
织帘书院 在吴羌山之阳。明嘉靖间建。“履斋书院 ” ,宋丞相吴潜奉敕建,今废。
社学 在学左
武康县儒学 在县东。旧在今学西,宋天圣间迁于县治东南一里许。明洪武初重建。弘治九年迁今所。
社学 计十所
安吉州儒学 在州治西。旧在城东百步许,名“百家园。” 宋建炎中,没于水。绍兴初重建。元至正末,复毁于兵。明洪武二年,迁县治西。正德二年,升安吉县为州,遂为州学。嘉靖中重建。
学田 ,“置田三百亩。”
孝丰县儒学 在县治东二十步。明弘治二年,规制略备。嘉靖二年,规制大备。
皇清知县田养民迁东门。康熙七年,仍迁今址。
定性书院
社学 五处:一在县治西三里;东社学在浮玉乡,南社学在广苕乡、西社学在太平乡,北社学在灵奕乡,俱在社仓堂左。
学田 三十一亩旧无学田,明万历二十七年置。
湖州府户口考 通志
[编辑]府总
原额人丁二十八万八千二百二十丁口,康熙六年,为“清查各省之地” 等事案内清出人丁四千七百一十一丁。
康熙二十二年,实在人丁二十九万二千九百三十一丁口。
乌程县
原额《人丁》六万九千一百八十三丁口。
康熙六年,清出人丁四千五百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七万三千六百八十三丁口。
归安县
原额《人丁》六万八千一百一十一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六万八千一百一十一丁口。
长兴县
原额《人丁》四万八千五百五十丁口。
康熙六年,清出人丁二百一十一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一丁口。
德清县
原额人丁五万七千二十四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五万七千二十四丁口。武康县
原额《人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八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八丁口。
安吉州
原额《人丁》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丁口。
孝丰县
原额《人丁》一万三千九百五十四丁口。
康熙二十年,实在人丁一万三千九百五十四丁口。
湖州府田赋考 通志
[编辑]府总
原额、田二万九千三百四十六顷二亩五分七釐
康熙六年丈出抵补丈缺外,实丈出田一十九顷四十六亩九分一厘四毫五丝,该田二万九千三百六十五顷四十九亩四分八釐四毫五丝。
共增陞科田四顷九十五亩三分二釐六毫,归安县积荒坍缺田四顷九十八亩四分九釐七毫。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田二万九千三百六十五顷四十六亩三分一厘三毫五丝。
共实征银三十二万八千六百九十两九钱九分三釐五毫七丝一忽一微三纤四沙九尘二埃一渺二漠。
共实征米三十八万一千八十八石五斗一升一合八勺一抄九撮三圭一粒一黍六粞七糠七秕。
原额地五千四百一十顷一十四亩四分九毫。康熙六年丈出抵补丈缺外,实丈出地一顷六十九亩四分一厘四毫三丝。该地五千四百一十一顷八十三亩八分二釐三毫三丝。
共增陞科地一十二顷三十七亩三分八釐一毫四丝。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地五千四百二十四顷二十一亩二分四毫七丝。
共实征银二万一千九百九两九钱一分八釐一毫七丝三微七纤一尘八埃六渺。
共实征米七千五百七十四石三斗八升二合三抄六撮三圭三粟一粒三黍二粞三糠。原额山二万三千九百七十七顷八十八亩八分九釐二毫。
康熙六年丈出抵补丈缺外,实丈出山一顷三十九亩一分九釐四毫六丝,该山二万三千九百七十九顷二十八亩八釐六毫六丝。
共增陞科山三顷八亩二分九釐三毫。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山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二顷三十六亩三分七釐九毫六丝。
共实征银二万二千四百五十一两七分八釐二毫八丝一忽一尘七埃一漠。
共实征米四千七十八石六斗一升七勺八抄九撮二圭六粟四粒八黍。
《原额》、荡二千五百一十七顷四十四亩一分六釐八毫
康熙六年丈出抵补丈缺外,实丈出荡三十五顷二十五亩三分二釐五毫三丝,该荡二千五百五十二顷六十九亩四分九釐三毫三丝,共增陞科荡二顷二十亩一分二釐七毫。康熙二十年分,见在荡二千五百五十四顷八十九亩六分二釐三丝。
共实征银四千四百五十二两三钱一厘三毫八丝七忽五微四纤三沙九尘八埃八渺九漠。共实征米二千七十二石四斗五升九合七勺一抄五撮八圭七粟九粒一黍九粞九糠一秕。原额“人丁二十八万八千二百二十丁口。康熙六年清出人丁四千七百一十一丁;康熙二十年分,见在人丁二十九万二千” 九百三十一丁口。
共实征:银一万六千六百三十二两五钱五分二釐七毫。
以上田地、山荡、人丁等项,应共征银三十九万四千一百三十六两八钱四分四釐一毫一丝六纤七沙六尘一漠。加收零积馀米,改征银八十四两一钱一分六釐六毫三丝九忽九微二尘八渺。孤贫口粮米,改征银八百一十七两二钱,蜡茶并渔课折色加价银一百六十两七钱六分七毫八丝三忽三微二尘五渺,共该征银一千六十二两七分七釐四毫二丝三忽二微五尘三渺。又加外赋不入地丁科征银二千五百五十九两七钱四分四毫五忽八微三纤六沙三尘二埃八渺四漠。
以上地丁并外赋等项,通共实征银三十九万七千七百五十八两六钱六分一厘九毫三丝九忽一微五纤三沙四尘五埃。
通共应征米三十九万四千八百一十三石九斗六升四合三勺六抄七圭七粟六粒四黍八粞九糠八秕。除收零积馀米八十四石一斗一升六合六勺三抄九撮九圭二粟八粒。孤贫口粮米八百一十七石二斗。
通共实征米三十九万三千九百一十二石六斗四升七合七勺二抄八圭四粟八粒四黍八粞九、糠八秕。
遇闰地丁加闰,实征银四千一十两六钱一分三釐六毫八丝八忽九微一纤八沙七尘一埃六漠。
外赋不入地丁加闰实征银一百一十四两三钱一分五釐四毫一忽六微一纤五沙四尘三埃五渺二漠。
《地丁》加闰实征米一百九十八石
湖州府漕运考 府志
[编辑]府总
原额秋粮米五十九万二千四百八十六石有奇。嘉靖元年起运秋粮正米四十四万七千二百八十四石四斗九升九合三抄五撮。内乌程县起运秋粮正米一十四万九千三百二石八斗四升五合六勺九抄,归安县起运秋粮一十二万六千六百八十八石二斗二升二合一勺五抄,安吉州起运秋粮正米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八石四斗一升一勺,长兴县起运秋粮正米六万九千四百一十二石五升五合九抄,德清县起运秋粮正米七万一百四十五石五斗九升三合三勺五抄,武康县起运秋粮正米一万五千六十四石三斗一升五合三勺,孝丰县起运秋粮正米五千二百七十三石六升三合四勺。
乌程县
起运本色京仓兑运漕粮正米、六万八千九百
一十七石,每石加随船耗米四斗,该耗米二万七千五百六十六石八斗,共正耗米九万六千四百八十三石八斗。徐州广运仓改兑正米四千二百五十四石,每石加随船耗米四斗,共加耗米一千七百一石六斗,共正耗米五千九百五十五石八斗。以上共正耗米一十万二千四百三十九石四斗。内顺治十八年八月准户部咨题覆工部议折备办灰石改折正耗米二千一百六十六石四斗一升六合。每石折银一两二钱,该银二千五百九十九两六钱九分九釐二毫;加项下漕截银六百七十一两二钱二釐一毫,共银三千二百七十两九钱一厘三毫。每银一两加路费银九釐,该银二十九两四钱二分八釐一毫一丝一忽七微。遇闰改折正耗米二千二百八石六斗九升四合六勺。每石折银一两二钱,该银二千六百五十两四钱三分三釐五毫二丝。“又加项下截银六百八十四两三钱九毫一丝六忽二微五尘” ,共银三千三百三十四两七钱三分四釐四毫三丝六忽二微五尘。每两加路费银九釐,该银三十两一分二釐六毫九忽九微二尘六埃二渺五漠。以灰石米科算,每石征银一两五钱二分三釐四毫一丝七微二纤六沙九尘一埃三渺八漠。征解粮道,转解工部。运河之用,实该起运漕粮正耗米一十万二百七十二石九斗八升四合,兑给官丁领运京仓交纳。
按,《漕截》一项,明季粮里发兑,每漕粮正耗米一百石,私贴湿润等米九石八斗,谓之“截费。”
皇清顺治八年,按院杜题定:“官收、官兑,将截米九石”
八斗,改征银一十七两六钱四分,加以津盘运银一十八两,纲司银二两,给军兑运。十一年,抚院秦题定以漕粮加四耗米,内一斗五升不征漕截外,每漕一百石,止许正米并二五耗,征银三十七两六钱四分。康熙六年,又经督院刘、抚院范会题,以截米九石八斗,每石折银一两八钱,减去三钱,共征银三十四两七钱。十五年三月内为遵。
诏条奏事。经抚院陈题定、每石裁截银一钱四分七
釐充饷。十七年十月内,又为酌裁漕项钱粮等事,每石截银又裁八分充饷,止给官丁,每石截银一钱二分领运。但此项系额外贴费,昔年不过私贴,视米贵贱可以伸缩,今则官征,竟为成例。
供用库:白粳正米四千四百二十六石三斗九升,准糙平米四千八百六十九石二升九合。酒醋面局白糯正米八百七石四斗六升二合二勺四撮,准糙粳米八百八十八石二斗八合四勺六抄八撮四圭。二项每正米一石,连耗并舂折准糙平米一石五斗五升,共正耗米八千一百一十二石四斗七升九勺九抄八撮二圭。光禄寺白粳正米二千八百二十石四升七合四勺五抄。准糙平米三千一百二石五升二合一勺九抄五撮
白糯正米一千一百四十石四斗三升六合五勺五抄六撮八圭四粟五粒准糙粳米一千二百五十四石四斗八升二勺一抄二撮五圭二粟九粒五黍。二项每正米一石连耗并舂折准糙平米一石五斗五升,共正、耗米六千一百三十八石七斗五升二勺一抄六圭九粒七黍五粞。
“查康熙十年抚院范题定准嘉、湖两府正白米一石外,概结白耗米四斗五升,共减耗米九百一十九石四斗三升三合六勺二抄五撮八粟四粒五黍。” 按白粮旧雇民船一十八只,顺治二年改为官解,以吏押运,十一年抚院秦详议,题准漕船带运。又查白粮顺治七年奉文改折一半,每石折银二两,后米价日贱,输纳维艰。康熙五年,总漕林题准仍全征本色。十一年八月虫灾,米无完好,难以舂白,抚院范题准两年征运。十二年新任抚院田又将十一年未完白粮一半具题,奉
旨:“今年完一半,次年完一半。”十五年至十八年,奉部。
以兵饷匮诎,复行全折,每石一两五钱征解。新加白粮经费食米一千七百五十一石四斗。康熙三年,奉文加派,纂入《易知由单》。十二年,抚院田禁饬食米用糙,平米交收,弗得舂白混兑。领运官军行粮本色米二千八百二十四石八斗八升四合。原额行粮正米六千二百二石三斗八升六合四抄七撮五圭,每石加耗米五升,共正耗米六千五百一十二石五斗五合三勺四抄五撮八圭七粟五粒。顺治十二年,钦奉
恩诏本折均平、实该本色米、二千八百二十四石《八》斗八升四合。馀米三千六百八十七石六斗二升一合三勺四抄九撮八圭七粟五粒。督抚题明每石折银一两二钱,共该折银四千四百二十五两一钱四分五釐六毫一丝九忽八微五尘。内支给运丁行粮米折银三千二百八十九两八钱六分八毫,修船等银一千三十五两二钱八分四釐八毫一丝九忽八微五尘。
领运官丁新改月粮本色米一十八石二斗三升四合三勺七抄五撮。原额“泰定仓麦” 六十六石五斗三升一合七勺。顺治十二年、钦奉
恩诏本折均平、改征本色米、一十八石二斗三升四
“合三勺七抄五撮,馀米四十八石二斗九升七合三勺七抄五撮” ,内将三十石三斗九升六勺二抄五撮,每石原折银五钱五分。今督抚题明“每石折银一两,该银三十两三钱九分六毫二丝五忽。内七分支给湖州所实运并洒减运丁月粮银二十一两二钱七分三釐四毫三丝七忽五微三分拨还军储银九两” 一钱一分七釐一毫八丝七忽五微,解充饷用。馀米一十七石九斗六合七勺。每石照旧折银五钱五分,该银九两八钱四分八釐六毫八丝五忽。内支解粮道贡具外,馀银九两二钱二分八釐六毫八丝五忽,解部充饷。遇闰加银一两五钱一分九釐五毫三丝一忽二微五尘。内七分给军银一两六分三釐六毫七丝一忽八微七尘五渺三分,充饷银四钱五分五毫九忽三微七尘五渺。月粮遇闰加米一石五斗一升九合五勺三抄一撮二圭五粟。
按:乌程旧例,不派月粮银米。查泰定仓原派麦折支给织染局局匠口粮。缘缎疋赴省团织,本局奉裁。顺治十二年将前项改为月粮银米,给本所兑军用。
“漕运项下折色轻赍银一万二千四百五两六分,每两加淮费银六釐,该银七十四两四钱三分三毫六丝。每漕正米一石,加轻赍米三斗六升,共该米二万四千八百一十石一斗二升,每石折银五钱,实该前数解淮安府。京仓兑运芦席米折银三百四十四两五钱八分五釐,每漕正米一石,加芦席米一升,折银” 五釐。共该前数、解淮安府听用
“兑军” 项下楞木、松板米折银一百五十八两五钱九釐。每米一百八十二石六斗三升五抄。每石折银五钱,该银九十一两三钱一分五釐二丝五忽。内银一十三两七钱八分三釐四毫。准楞木三十四根四分五釐八毫五丝。每根银四钱。馀银七十七两五钱三分一厘六毫二丝五忽。准松板三百一十片一分二釐六毫五丝,每片银二钱五分;楞木每根加银一钱五分,松板每片加银二钱,共加银六十七两一钱九分四釐七丝五忽。共该前数交给官丁领运。
徐州广运仓芦席米,折银二十一两二钱七分,每漕正米一石,加米一升,共米四十二石五斗四升,每升折银五釐,实该前数,交给官丁领运。广运仓耗米,易银四十二两五钱四分,每漕加易米二升,该米八十五石八升,每升折银五釐,实该前数,解淮安府听用。
浅船料银九百八十九两三钱五分。
贡具银六钱二分,系“月粮米折下扣解粮道,行粮米折并修船” 银,四千四百二十五两一钱四分五釐六毫一丝九忽八微五尘。
月粮七分,给军银二十一两二钱七分三釐四毫三丝七忽五微,加闰银一两六分三釐六毫七丝一忽八微七尘五渺。
白粮车夫银九千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九分三釐七毫八丝九忽二微八沙一尘三埃三渺七漠。
《白粮经费》,奉裁解部,银五百二十八两四钱八分六釐四毫一丝九忽七微一纤八沙六尘六埃九渺三漠。以上二项,共银九千八百五两一钱八分二毫九忽。内供用库白粮,每正米一石加车夫等银九钱五分,该银三千七百六十二两四钱五分九釐八毫六忽五微二埃七渺五漠。又每石外加贴役银一钱,该银九百一十九两四钱三分三釐六毫二丝五忽八尘四渺五漠。
又康熙三年新加白粮经费银四百一十二两八钱一分九釐七毫五丝七忽八微一尘二埃七渺五漠。加征丁字沽解部银一千一百三两三钱二分三毫五丝一微一渺四汉康熙三年奉加,并上二项俱征解粮道。
归安县
漕白正耗并行月粮米、一十万二千一百三十二石六斗五升二合八勺一抄八撮九圭九粟二粒五黍
《漕白经费》银二万五千四百二十六两二钱三分四釐三毫三丝九忽八微八渺。
徐州永福仓米,折银九百一十六两八钱,《路费》银六两四钱一分七釐六毫
修河米折银四百一十七两七分八釐七毫四丝七忽一微二尘,路费银一两六钱六分八釐三毫一丝四忽九微八尘八埃四渺八漠。过江脚米折银六百二十一两八钱八分,淮费银三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八丝。
京仓兑运漕粮,《三六》轻赍银一万五百八十六两七钱,《淮费》银六十三两五钱二分二毫,徐州广运仓改兑耗米,易银三十三两七钱三分
浅船银一千六十一两二钱四分。贡具银五钱二分九釐四毫。
运丁月粮折色银三十九两一钱四分六釐一毫八丝七忽五微。
领运官丁行折银四千一百二十五两一毫一微。
《芦席米》折银三百一十两九钱四分,七分解淮,三分给旗。
《楞木松板》银一百三十五两二钱七分四釐五毫七分解淮,三分给旗。
白粮项下供用库酒醋面局,每正米一石,加雇船、车夫包索等银九钱,该银三千七百六十六两三钱七釐九毫四丝七忽二微。
光禄寺每正米一石,加雇船车夫包索等银九钱五分,该银三千一百九十三两八钱五分八釐九毫六丝一忽五微六尘七渺五漠。
供用库、酒醋面局、光禄寺,每正米一石加贴役银一钱,该银七百五十四两六钱七分四釐三毫四丝九微六尘五渺。以上三项,共银七千七百一十四两八钱四分一厘二毫四丝九忽七微三尘二渺五漠。又奉加征领运守千官役廪工路费等银四百四十九两一钱七分九釐四毫九丝三忽二微六尘七渺五漠。通共银八千一百六十四两二分七毫四丝三忽,新加《丁字沽雇剥》等银九百五两六钱九釐二毫九忽一微五尘八渺。
长兴县
漕白正耗并行月粮米、五万七千三百二十七石二斗七升八合五勺四抄五撮六圭二粟七粒六黍。内
京仓、兑运漕粮、正米三万五千二百三十一石。每石、随船耗米四斗。共正耗米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三石四斗
供用库:白粳正米一千四百九石四斗九升三合八勺。准糙粳米一千五百五十石四斗四升三合一勺八抄。
酒醋面局白糯正米四百三石二斗九升二合四勺六抄四撮,准糙粳米四百四十三石六斗二升一合七勺一抄四圭。二项共正米一石,连耗米并舂折准征平糙米一石五斗五升,共正耗米二千八百九石八斗一升八合七勺九撮二圭。
光禄寺、白粳正米、一千一百六十九石四斗一升二合。准糙粳米一千二百八十六石三斗五升三合二勺
白糯正米五百七十七石三升四合一勺八抄四撮七圭九粟二粒,准糙粳米六百三十四石七斗三升七合六勺三撮二圭七粟一粒二黍。二项每正米一石,连耗并舂折准征糙平米一石五斗五升,共正耗米二千七百六石九斗九升一合五勺八抄六撮四圭二粟七粒六黍。康熙十一年八月十八日,奉抚院范题请,“白粮每正耗米一石,概给白耗米四斗五升。” 奉
旨:“依议。”
行粮本色米一千六百一十石二斗三升四合,月粮本色米一百九十五石七斗三升四合二勺五抄。
《白粮新加经费食米》六百八十一石一斗。康熙三年经朱抚院题定加征。
漕白经费银一万四千四百八十七两二钱四釐七毫九丝六忽一微八尘四漠。路费银三十八两四分九釐四毫八丝。
轻赍银六千三百四十一两五钱八分。《原编》“漕运” 每正米一石,加轻赍米三斗六升,该米一万
二千六百八十三石一斗六升。每石折银五钱。共该前数解淮安府听用。
京仓兑运芦席折银一百七十六两一钱五分五釐《原编》“每正米一石加芦席米一升,该米三百五十二石三斗一升。每石折银五钱,共该前数。” 三分给军,七分解淮。
楞木松板银八十一两三分一厘五毫。原编楞木一十七根六分一厘五毫五丝,折银九两六钱八分八釐五毫二丝五忽;松板一百五十八片五分三釐九毫五丝,折银七十一两三钱四分二釐七毫七丝五忽。共该前数交给官丁领运。
行粮折色银、一千九百三十二两二钱七分八釐四毫。
修船银五百九十两一钱二分五釐四毫四丝,月粮七分。给军银二百二十八两三钱五分六釐六毫二丝五忽。
浅船料银八百三十五两三钱。
贡具银六十三两二钱三分二釐三毫一丝四忽三微二尘五渺。
白粮夫船车脚银三千六百七两五钱五分四釐八毫二微七纤一沙七尘九埃五渺一漠。《原编》额银三干一百八十三两五钱八分五釐三丝五忽五微九尘二渺。
准粮道咨开:康熙三年,经抚院朱题定加征经费银六百二十八两五钱五分二釐七毫八丝七忽四微八渺。康熙八年,奉裁银二百四两五钱八分三釐二丝二忽七微二纤八沙二尘四渺九漠。实该前数加征《丁字沽》解部银四百二十七两一钱七釐八毫九丝三忽八微五尘五埃四渺。康熙四年,奉文每石征《丁字沽》雇剥银一钱二分,共该前数加征银解部。
德清县
秋粮起运户部项下漕米科则与明制同,共正耗米四万九千八百六十六石六斗。
白粮供用库光禄寺白粳糯科则,与明制同。四项每正米一石,《全书》连耗征糙米一石五斗五升,共正耗米六千三百四十一石六斗八升七合八勺六抄零。康熙元年至九年俱征纯白。知县侯元棐据《全书》定额,通详三院经范抚院具题。康熙十年,奉。
旨准征白米一石四斗五升、得免耗米、加一岁减白
耗米四百九石一斗四升一合一勺五抄零,实征正耗白粮五千九百三十二石五斗四升六合七勺一抄零。
白粮经费食米糙平七百七十八石四斗康熙三年,抚院朱题准加征京库米折银六千二百一两一钱三分七釐四毫零,滴珠路费银一百六十七两四钱三分七毫零。
京库草折银九百四十三两二钱,路费银十一两三钱一分八釐四毫零。派剩米折银四百二十一两八钱二分一厘六毫零,路费银五两六分一厘八毫零。定仓草折银二百二十三两二钱,路费银一两三钱三分九釐二毫。解徐永福仓银五百六十七两六钱,路费银三两九钱七分三釐二毫。修河米折银二百三十八两八钱八分七釐三毫零,路费银四钱七分七釐七毫零。《过江脚》米银三百五十六两一钱九分,《路费》银二两一钱三分七釐四丝。
昌平州改解部银五两,路费五分。
京仓兑运芦席米,折银一百六十九两九钱,《轻赍》银六千一百一十六两四钱,《淮费》银三十六两六钱九分八釐四毫
《楞木松板》银七十八两一钱五分四釐。
浅船银七百三十二两六钱。
徐州广运仓芦席米、折银八两一钱九分五釐。易耗米、折银十六两三钱九分
“《白粮》夫车由闸” 等银三千九百七十六两一钱五分二釐八毫零。
《经费》银三百八十二两九釐五毫零。康熙三年,经抚院朱题准加征。康熙八年,奉裁银二百三十五两一钱七分二釐四毫零,解粮道转解充饷。
《丁字沽》银四百九十两九钱六分九釐三毫零。扣解贡具银四两二钱二分四釐八毫零,行、月粮米一千四百八十六石八斗六升九合二勺五抄。
行粮米折并修船银、二千三百八两八钱八分五釐八毫。
月粮折银十五两九分八釐一毫零,闰银七钱五分四釐九毫零,闰米一石七升八合四勺三
抄零
安吉州
额征漕粮正耗米、八千二百一十一石
行粮本色米二百四十一石六斗六合。随同兑运漕粮给与运丁。
月粮本色米三百四十六石四斗五升七合二勺五抄,解府转给运丁。
行粮米折银三百七十八两四钱七分二釐五毫六丝零。
月粮米折银四百四两二钱一毫二丝五忽,改兑耗米易银二两九钱五分。
浅船银二百三十二两七钱九分。
贡具银五两
《楞木》银一十二两八钱一分一厘。内银三两五钱八分五釐五毫。每年随同兑运漕粮,交给官丁领运,存银九两二钱二分六釐。
芦席米折银二十九两三钱二分五釐。内银八两三钱七分九釐。每年随同兑运漕粮交给官丁领运,存银二十两九钱四分六釐。
随漕轻赍银一千二两六钱,路费银六两一分五釐六毫。以上俱征解督粮道。
永福仓米,折银八十四两,《路费》银五钱八分八釐。解徐州仓听用。
修河米折银三十九两三钱三分五釐三丝一微,路费银一钱五分七釐三毫四丝一微二尘四漠。每年解淮安府山清厅听用。
过江脚米银五十八两六钱五分,路费银三钱五分一厘九毫。每年解淮安府山清厅听用。孝丰县:
本县原额泰定仓麦、秋盐米《草折》共六千四百一十七石七斗四升九合八勺二抄五撮。每米一石折银五钱五分,共折银三千五百二十九两七钱六分二釐四毫三忽七微五尘。顺治十二年,湖州所运丁呈请本折均平,于原额“泰定仓折色米” 内改征本色米一千七百五十八石八斗九升六合二勺五抄,给湖“州所运丁,遇闰加征米一百四十六石五斗七升四合六勺八抄七撮五圭。” 因本县山多田少,不通舟楫,粮里士民控告,仍恳改折,因定每石折银一两二钱,计米一千七百五十八石八斗九升六合二勺五抄,征银二千一百一十两六钱七分五釐,遇闰加米一百四十六石五斗七升四合六勺八抄七撮五圭,折征银一百七十五两八钱八分九釐六毫二丝五忽。
湖州所
坐落各县,屯田四十八顷二十一亩七分五釐。屯军一百五十三名,旧额屯田六十九顷八十九亩三分七釐。近为各州县居民奉例告佃,本所止屯
安吉田一十六顷八十亩九分三釐;
乌程田三顷六十六亩六分一厘;
归安田一顷一十一亩六分八釐。本所本折屯粮正米二千二百五十一石七斗三升八合五勺二抄五撮。内本所军屯米一千一百二十五石五斗九升七合七勺二抄五撮。
安吉州民屯米三百七十三石二斗二升一合六勺。
乌程县民屯米九十一石九斗七升一合,长兴县民屯米八十五石四斗四升九合二勺折色米五百七十五石五斗,每石折银五钱,共银二百八十七两七钱五分。内本所米四百六十九石三斗,该银二百三十四两六钱五分。安吉州米四十四石五斗,每石折银五钱,该银二十二两二钱五分。
乌程县米六十一石七斗,该银三十两八钱五分。
湖州守御千户所,明设正千户三员,副千户七员,署副千户事。千户一员,管镇抚司事。百户一员,百户七员,吏目一员,司吏一名,总旗八名,小旗二十一名,军人八百九十九名,操军六十八名。。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