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97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百七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七十七卷目录

 宁波府部汇考三

  宁波府关梁考二

  宁波府公署考

  宁波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宁波府户口考

  宁波府田赋考

职方典第九百七十七卷

宁波府部汇考三

[编辑]

宁波府关梁考二       府志

[编辑]

定海县

嘉定桥 在县东北鼓楼前。

善庆桥 在县西北,今名“总铺桥。”

曹家桥  、徐家桥  、“洞桥。”

通利桥  、“市西桥  ” 、“安乐桥。”

庆利桥 又名“广利桥。”

黄家桥 又名“黄泥桥。”

永丰桥 :在西北坊隅。

太平桥 在总镇府东南。

永镇桥 在总镇府前

通济桥 在县治西北,今名“刘衙桥。”

横带桥 在县治东北

董家堰桥

虹桥 又名“义庆桥。”

双桥   、“林师桥  。” “任家桥。”

西归桥  、七星桥 俱东管二都。

范家桥 又名“罗家桥。”

韩郎桥 俱东管三都

大有桥 在马沮汇地方。向系堰基。明崇祯间,邑令张琦改建。

新泾桥  。“白龙庙桥 。” “贺家桥。”

“《王沙》蟹桥 。” “李监桥  。” “童家桥。”

王家墓桥 :“《路林》庙桥 。” “永福桥。”

“孔浦桥  ” 、“董家桥。”

通济桥 明万历间,邑人贡士庄岳建。俱西管四都。

压赛堰桥 。“蔡家桥  。” “四方桥。”

永宁寺桥 。“汪秀才桥 。” “骆驼桥。”

汤家桥  。“广生桥  。” “沈郎桥。”

周家店桥 。寿龄桥  。冯家桥。

石桥 俱西管五都

妙胜寺桥

贵驷桥 刘谒造

陆迪功桥 余博桥 俱西管六都。

李衡桥  幢山桥  浦桥 俱灵绪一都。贤良桥  大桥   澥浦桥 俱灵绪二都。

张家桥 灵绪三都

安静桥  砂。请帮助识别此字。桥  泽山桥 俱灵绪四都。

松浦闸桥 东湖闸桥 下湖闸桥 俱灵绪五都。

郑家桥  、“南宫桥  ” 、“酒库桥。”

进士桥 更名“石堰。”

崇孝东桥 、崇孝西桥 、蒋家桥 俱崇丘一都。

高寿桥  。“周龙桥  。” 俞家石桥。

陈家桥  。范家桥  。龙山桥。

大堰桥  、高桥   、“顺道桥。”

谢墅桥 俱崇、丘二都。

长山桥  、和尚桥 俱崇丘三都。

练盆桥  。“横山桥  。” 丁家桥。

任铁渡桥 俱崇丘四都。

“大名洋桥 。” “童家桥  。” “蒋博桥。”

“斗纽桥  ” 、“太公桥  ” 、“新桥。”

石湫桥  井亭桥  、鼎耳桥 俱灵岩一都。

卫家桥  。“行者桥  。” “方家桥。”

王家桥  薛家桥  宋隘桥 俱灵岩二都。

牌门桥 “上有沃頖牌坊。” 清水桥 “里人御史沃頖建。” 李鉴桥  、蒋家碶桥 、汤家桥、陈画桥 俱太丘一都。

大兴碶桥 。“洞桥   。” “三眼桥。” “资圣桥  。” “马家桥  。” “孙家桥。”

陈胜桥 俱太、丘三都。

石缆桥  “谢家桥  ” ,《上孙桥》。

师姑桥  、大名桥  、念条桥 ,“俱《海晏》一。”

麻车桥  清店桥  柴家桥 俱海、晏二都正科沃汝明修。

状元桥 宋绍熙三年,令王阮创立于石栏,刻云:“人从石上行,状元此时生。” 遂以状元名桥。明初,张信以状元及第,符其言。

东新桥  。“虞家桥  。” “晓峰桥。”

第二桥  、第三桥  、东江桥 俱在县东《昌国》。

大浃渡 在县南一里。即大浃口。

小浃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即小浃口。

石桥渡 在县西十里

梅墟渡 在县西三十里。康熙戊午,士民陈承湖等呈县详宪批免本图杂派,置田赡渡。胡家渡 县南二十里。

朱家渡  东江渡  算山渡 在县南三十里。

芦浦渡 在县东五十里。

蚶嶴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

施家渡 在县西南三十里。

穿山渡 在县南一百里。

梅山渡  嵩子渡 俱在县东南一百里。舟山渡 在县东。昌国

象山县

长乐桥 在县治东。宋景定三年建。明嘉靖初,道人王正潮重建。

永安桥 :在县治西。跨凤溪而锁玉带,一邑风水之关。

明伦桥 在儒学东,又名“青龙桥。”

宣化桥 在儒学之西,又名“白虎桥。”

下路桥 在县西南

中路桥 在县西南

惠政桥 在县治南。宋绍兴年间,编木为之。嘉定十五年,令赵善晋易以石。今移于城外,为“钓桥。”

象山桥 在县治南

绿野桥 在放生池南,俗呼“小桥。”

徐家桥 在县治西南

庆登桥 在县治西

迎恩桥 在县治西南一里。旧名“南桥” ,以筑城毁。明嘉靖三十三年,毛令德京重建,改今名。登云桥 在县治西彭姆岭下。明嘉靖三十一年建城,桥遂毁。

东安桥 在县东二里,俗名“四板桥。”

圆峰桥 在县北一里,又名“昭庆桥。”

凤跃桥 在县西北一里等慈寺前。

南济桥 在县南门外。邑人周希程舍田一丘,拓河建桥,以为民便。

新桥 在县南四里。明正统间建。后因湍水迅急,舟行艰阻。明嘉靖二十九年,道人王正潮更为二洞,民便之。

大桥 在县南六里,宋绍兴年间建。

乌溪桥 在县西六里

汤家后门桥 在县西七里。

大溪桥 在县西八里。明万历三十五年,吴令重修。

朱家桥 在县南十里

火烧桥 在县东北十里。

登明桥 在县西二十里。

海口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明弘治六年,郑令琳建。嘉靖三十四年毛令重修。

风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有仙岩金峰之胜,隐者章位常风于此,因名。

钱仓四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明嘉靖二十年,耆士易显建。

芝桥 在县西南三十里。

太平桥 在县东北四十里。明洪武三年、四年,倭寇犯境,千户易绍宗杀贼于此,被害。其孙易宁、易显,乃就此建桥,号曰“太平。”

欧阳桥 在县西四十里,旧名“儒雅洋桥。” 明成化间重修。适同知欧阳懋过此,因名。

东溪桥 在县西四十里。

蛎江桥 在县南五十里。

镇瀛桥 在县西六十里。明万历三十年,省祭周时策等建。

五眼桥 在县南九十里。

南关桥 在县南九十里。侍郎俞士吉出使日本,于此发舟,因名“南关桥。” 正德间,义官王玉重建。

镇源桥 “昌国卫治西桥。”

湖头渡 在县东三十五里,旧为“陈山子渡。” 明

洪武二十一年、官设渡船二只。徭佥渡夫六名。皆出自奉化县

黄溪渡 在县西十里

淡港渡 在县西北四十里。

姜屿渡 在县西北五十里,旧名“吴七娘渡。” 明洪武二十二年,汤信国公檄奉化置船三只,渡夫六名。成化十八年,分拨船一只、夫三名渡淡港。

陈山渡 在县东北十五里。

吴公渡 令吴学周于港外高阜处凿山成路,甚便于登陆,免候潮风浪之险,因名吴公渡。

宁波府公署考        府志

[编辑]

本府。鄞县附郭。

府治 居城西北隅,中为正厅,凡五间;东西列曹、吏、房、科凡三十一间。东承发司,吏、户、礼科;西兵、刑、工科。康熙间,知府崔维雅重建。前为露台,台上新设檐厅三间,更前为箴石亭,名曰“公生明亭。” 南为仪门,门之左为寅宾馆,今为属官候见之所。右为厢房,各三间。前为大门,门外为照墙。《申明》、旌善二亭俱在大门外东西。

清军同知署 ,在府署南,向北,中为正厅、重屋,东西为库、为廊,前为仪门、外门。

督储通判署 ,在府治西南,察院行台之西。中为正厅,前为重屋,东、西廊后为川堂,又后为后堂,前为中门,为外门。

海仓督粮通判署 ,在灵桥门内。中为正厅,后为川堂,前为仪门,更前为外门。

理刑推官署 在清军厅南。今改为“城守中军署。”

经历司 “在正堂左。”

照磨所 在正堂右

僧纲司 在延庆寺

道纪司 在冲虚观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府治西南。

巡海道公署 ,在府城之西北隅。其中为正厅,东西列廊房;前为露台、为仪门。仪门之东为寅宾馆,又前为大门。大门之外,正南为屏墙,东西两辕门,左右列房各六间;为文武官吏停候之所。

宁波卫指挥使司 在郡治西。

鄞县治 在府治西北。中为正厅,名曰“忠爱。” 东西列曹吏、房、科凡二十八间。前为露台、为箴石亭,南为仪门。门之西为狱禁,东为土神祠。祠之南为寅宾馆。外为大门。正堂后为川堂,堂之左右为库,又为后堂,东西为耳房。堂之后为知县宅。

县丞署 在正堂东

主簿署 在正堂东,今裁。

典史署 在正堂西

“僧会司 ” ,未载处所。

道会司 未载处所

阴阳学 在治前

医学 在治前

县馆 在察院东,今圮。

广盈仓 在府治西南一里月湖之西。今为废址。

预备仓 在府治西南一里月湖之西。廨宇悉圮,仅存廒舍三间。

税课司 在府治西南百步许,迎凤桥之西。久废。

大嵩场盐课司 ,在府治东南八十里。

察院行台 在城西北隅。

布政分司 在城东北隅。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东。后渐圮,今改为“火药局。”

三司馆 “在察院西。”

宁波盐仓批验所 在府东五里甬东隅江次,今圮。

外县

慈谿县治 :在城北隅。中为正厅,扁曰“忠爱堂。” 左为银库,赞政厅一间,右为仪仗库、架阁库,东西列吏房、科各十间。前为露台,又前为箴石亭,前为仪门。门之左为寅宾馆,右为土神祠一座、萧曹祠一座,再西为羁候所,右为狱禁,南为大

门左右为“旌善” 、“申明” 二亭,前为鼓楼,正厅,后为川堂,后为后堂,中为知县宅。

县丞署 在县宅东

主簿署 在县宅西,今裁为“典史宅。”

典史署 在县宅西,即旧主簿署。

察院 在县治西

松浦巡检司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明洪武初,建于松浦东。

皇清顺治十八年,建“松浦台”一座,廨宇圮。

向头巡检司 在县西北七十里。旧曰“向头寨。” 鸣鹤场盐课司 ,在县西北六十里。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西百步许。

僧会司 在县西南一里许。永明寺旧在《东皋寺》。

道会司 在县东南三里清道观。

布政分司 在县东北一里慈湖之滨。后移置县治西,即今察院。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东,今废。

养济院 在县西南一里。

奉化县治 在城西隅。中为正厅,名为忠爱堂。厅之左为军器库,又左为幕厅,右为仪仗库,又右为西厅。明弘治、嘉靖间,相继修葺。东西列曹吏房科,东南为土神祠,西南为狱禁。狱禁北为存留、预备二仓。前为箴石亭,名曰“公生明亭。” 前为仪门,左右为从屋。仪门外东西列榜屋。南为大门,名具瞻楼。楼之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 外南为宣化坊,东南为新民坊,西南正善坊。正厅后为又新堂,堂之左为耳房库,右为黄册库。堂之后正北为知县宅,后为吏舍。

县丞署 在县宅东

主簿署 在县堂西

典史署 在县丞署南

《阴阳学 》未载处所。

医学 未载处所

“僧会司 ” ,未载处所。

道会司 未载处所

鲒埼巡检司 在县东六十里。

塔山巡检司 在县东百里。

察院行台 在县东

布政分司 在县东一里。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右。

公馆 在告成寺前

养济院 在县东北五里。

《镇海县志》

[编辑]

定海县治 在城西南。中为正厅,名曰牧爱堂。左为架阁库。库之左为赞政厅,右为仪仗库,东西列曹吏房。科下为甬道,为箴石亭,名曰“公生明。” 亭之前为仪门,门之左右为预备仓。外东为土地祠,西为狱禁,南为大门。门内之左为盐仓,外为阜成坊,东西为榜房,下为旌善、申明二亭。正厅后为堂,堂之后为知县宅。

县丞署 在县宅东

主簿署 在县宅西,今裁。

典史署 在廊东

总兵府 在县治北,即卫治。

城守参将署 在县治西,即旧总兵府。

管界巡检司 在县西四十里。今废。

长山巡检司 在县南四十里。今废。

太平巡检司 在县南百二十里。今废。

穿山巡检司 在县南九十里。今废。

霞屿巡检司 在县南百里,今废。

阴阳学 在县治

医学 在县治

僧会司 在总持寺

道会司 在渊德观

清泉场盐课司 ,在县南十里,今圮。

长山盐课司 ,在县东南四十里之灵岩乡,今圮。

穿山盐课司 ,在县东南九十里之海晏乡,今圮。

龙头盐课司 在县西北九十里之灵绪乡,今圮。

布政分司 在县西按察司右,今圮。

按察分司 在县西“布政司左” ,今圮。

军门府 在县治东,城隍庙右。明万历七年,令赵思基建。

皇清康熙六年,令王元士重修。

象山县治 ,在城正北。中为厅事,扁曰“公明” ,左为幕厅,右为际留仓。稍内左为耳房库,右为册库,下为露台,前为箴石亭,名曰“公生明亭” 《圮碑》。

《存》东西列曹吏房。科前为仪门,门下左为土神祠,祠下为旌善、申明二亭。右为盐仓,又前为谯楼,即县之大门。正厅后为川堂,又为再思堂,左为柬房,右为粮库公堂,又后为知县宅,稍南为狱禁。

县丞署 在县宅左

主簿署 在县宅右,今裁。

典史署 在县宅东南

陈山巡检司 在县东十三里,今圮。

赵嶴巡检司 在县东南七里,今圮。

石浦巡检司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年建。二十年,改置千户所,迁司今地,而仍其名。今圮。

阴阳学  、医学 二署缺。

僧会司  、道会司 二署缺。

玉泉场盐课司 ,在县南十里。

盐仓十一所

陈兆仓  、木瓜仓  、下庄仓。

浦东仓  ,浦西仓  ,马冈仓。

定山仓  前,“洋仓  后。”请帮助识别此字。仓、番头仓、  廒后仓四团

布政分司 在县西百七十步。今圮。

按察分司 ,距县二百五十步。

公馆 在县治西二百步,今圮。

府公馆 在县治西,今圮。

钱仓所公馆 今新建官厅。

宁波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通志

[编辑]

本府。鄞县附郭。

宁波府儒学 在府治北鉴桥西。旧在四明山之句章地,唐开元始建明州学,随州立。宋天禧中徙今地。明正统二年重建。嘉靖八年诏建敬一亭,十年诏建启圣祠,属县学并同建。

皇清顺治八年,巡海道王尔禄重修。康熙九年,知府。

崔维雅增修,史大成为记。

鄞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宋庆历中,立学县东北。嘉定中徙今所。明弘治间拓修。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董大翮,康熙三年知县张幼学。

各重修

甬东书院 在县东五里。宋相郑清之建,今废。桃源书院 在县西三十里。宋王说家塾也,寻废。后人复改筑于城西十五里。

鄮山书院 在县西五里。元大德间,乡儒郑寿建,今废。

东湖书院 在县东三十里。元大历初,邑人陆茰祐建,今废。鄞江书院 在府治西废,其址今为宁波。卫鲁斋书院 在县西一里。元建今废。

义田书院 在郡治月湖西,“广盈仓” 基。

皇清顺治十年,海道王尔禄建。

社学 六所并在城,今废。

外县

慈谿县儒学 在县东南。宋雍熙间建于县治西北。庆历八年徙今址。明嘉靖中毁于倭寇,同知侯国治、知县刘子延重建。

皇清康熙十年,知县吴殿弼重修。

社学 十五所并在坊隅。今废。

奉化县儒学 在县东北。宋景祐间,始立学。治平初,徙今址。明嘉靖中毁,知县汪应岳重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丘业、知县郑愫重修。

社学 二所一在连山驿东,一在县南,今废。

《镇海县志》

[编辑]

定海县儒学 在县东北。旧在县东,宋绍兴间,改建今所。明崇祯间,巡海道萧基、知县龚彝重建。

皇清初,学宫倾圮。顺治十八年,巡按杨旬瑛。《康熙六》

年知县王元士相继重修。

翁洲书院 ,在旧昌国境内。宋理宗书匾,以赐参知政事应㒡。“岱山书院 ” ,在旧昌国岱山中。宋咸淳中魏矩建。元至元间徙于市。

社学 在县南

象山县儒学 在县东南。唐会昌六年建。明弘治间毁,知县凌傅拓地重建。

聚奎书院 在儒学南。明万历中,令周官建。社学 旧有二十四处,在坊郭乡都,今废。

宁波府户口考        府志

[编辑]

府属总

顺治九年,本府户一十一万八千二百七十四,口三十六万三千八百三十九。

《鄞户》五万九千八百三十二,口二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六。

《慈谿户》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八十四。

奉化户一万五千六百七十八,口三万七千四百一十三。

《定海》户一万四千一十八,口三万七千八百四十八。

象山:户二千五百,口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五。顺治十八年,是年迁沿海居民于内地。鄞县迁徙沿海户一十三、口二十一。于康熙九年《展界全招》复讫。

奉化县迁徙沿海户七百四十二,口一千四百八十;于康熙九年、十年、十一年展界先招复户四百八十六,口一千三百一十五。

定海县迁徙沿海户九百四十二,口二千五百四十七。又迁徙舟山、昌国,户一千一百一十八,口五千二百二十。于康熙九年、十年、十一年展界先招复户六百五十八,口一千七百七十六。又康熙六年清出户四百九十一,口一千三百二十六。

象山县迁徙沿海户九百二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四。于康熙九年、十年、十一年展界,先招复户三百二十,口一千五十三。又六年清出人丁七十一丁。

康熙元年,本府户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口三十五万四千五十七;内除四县迁徙弃置讫鄞户七万一千一百五十八,口二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九。除迁徙外。

《慈谿户》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八十四。

奉化户一万四千九百五十四,口三万五千九百一十三。除迁徙外,

定海户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口三万八千一。除迁徙外,

象山:户一千五,口一万一百九十。除迁徙外,康熙十一年,本府户一十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三十五万八千五百七十七。

鄞户七万一千三百四十七,口二十一万四千七百一十。招复户口在内。

《慈谿户》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六。口六万三千一百八十四。

奉化户一万五千四百六十五,口三万七千二百四十三。招复户口在内。

定海户一万三千一百五,口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招复户口在内。

《象山》户六百九十六,口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五。招复户口在内,除鄞县全复外,其奉定、象山县尚未尽复。

宁波府田赋考        通志

[编辑]

府属总

原额、田二万三千八百二十五顷五十亩九分一毫七忽六微

康熙六年,丈出田二十顷九亩八釐二毫一丝二尘。

该田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五顷五十九亩九分八釐三毫一丝七忽六微二尘。

共除荒弃田二千五百八十九顷九十三亩三分八釐八毫九丝四忽。

共增开垦田八百二十四顷五十三亩六釐四毫五忽四微。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田二万二千八十顷一十九亩六分五釐八毫二丝九忽二尘。

共实征银一十五万四千二百四十四两一钱七分八釐六毫三丝九忽二微二尘四埃九渺六埃。

共实征米二万九千五百五十石二斗七升五合七勺七抄五圭七粟四黍六粞。

原额、地、四千四百四十九顷七十三亩四分八釐九毫九忽三微

康熙六年,丈出地一十六顷八十一亩五分四釐四毫八丝。

该地四千四百六十六顷五十五亩三釐三毫八丝九忽三微。

共除荒弃地一千二百五十一顷四十一亩六分五釐四毫六丝三微。

共增开垦地二百四十九顷四十亩五分八釐六毫五丝二忽八微。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地三千四百六十四顷五十三亩九分六釐五毫八丝一忽八微。

共实征银一万七千八百六十六两九钱七分七釐九毫二丝八忽四微三尘二渺五漠。共实征米三千五十八石五斗五升八合三抄一撮六粟九粒六黍。

原额、山一万二千六百六顷三十三亩二分二釐四毫

康熙六年,丈出山一顷一十九亩四分二釐八毫二忽。

该山一万二千六百七顷五十二亩六分五釐二毫二忽。

共除荒弃山三千一十五顷四十九亩四分二釐三毫。

共增开垦山一千七十二顷四十一亩六分九毫。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山一万六百六十四顷四十四亩八分三釐八毫二忽;

共实征银一千七百一十二两五钱二分八釐四毫三丝一忽八微八尘六渺。

共实征米二十石七斗一升三合六勺九抄一撮九圭五粟。

原额、荡草荡河一百三十七顷五十五亩九分七釐三毫九丝三忽

康熙六年,丈出荡七十五亩二分一厘五毫八丝二忽。

该荡一百三十八顷三十一亩一分八釐九毫七丝五忽;

共除荒弃荡河八十六顷八十四亩三分三釐三毫。

共增开垦荡河一十五顷八十二亩七分二釐一毫。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荡草、荡河六十七顷二十九亩五分七釐七毫七丝五忽

共实征银八十两四钱五分二釐一毫七丝五忽五微七渺。

实征米七石一斗六升七合六勺一抄六撮。原额“蛤戽” 六顷三十九亩二分五釐。

共除荒弃蛤戽五顷八十一亩八分五釐七毫,共增开垦蛤戽六亩。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蛤戽六十三亩三分九釐三毫。

共实征:银九钱一分二釐八毫五丝九忽二微。原额续开垦泰丘乡田地三顷四十五亩一分九釐二丝。

康熙六年,丈出泰丘乡田地五亩九分四釐七毫五丝四忽。

该田地三顷三十九亩二分四釐二毫六丝六忽;

共除荒弃田地八十七亩九分九釐九毫,共增开垦田地八十七亩九分九釐九毫。康熙二十年分,见在泰丘乡田地三顷三十九亩二分四釐二毫六丝六忽。

共实征银二十两七钱二分七釐七毫二丝六忽五微二尘六渺。

原额、桑柘木一万三千三百二十株,无科。康熙二十年分,见在桑柘木额《同上》

原额茶树一百六株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茶树” 额同。

共实征银一钱五分九釐。

共实征米七升四合二勺。

原额鄞、奉、象三县民人带种宁昌二卫屯田一顷九十七亩五分八釐三毫。

屯地一十顷九十四亩五分三釐九毫;

共除荒弃屯田地一十顷六十九亩五分二釐六毫四丝二忽五微二尘三渺。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鄞、奉、象三县民人带种宁昌二卫屯田地二顷二十二亩五分九釐五毫五丝七忽四微七尘七渺。

共实征:银二两四钱三分三釐五毫。

共实征米三十一石七斗二升三合五勺六抄。原额“奉裁昌国卫归并象山县带征屯田” 二十四顷七十七亩七分八釐九毫。

屯地六十九顷五十三亩八分七釐九毫,共除荒弃屯田地八十七顷六十七亩三分一厘四毫

共增开垦屯田一顷三十三亩二分。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奉裁昌国卫归并象山县带征屯田地七顷九十七亩五分五釐四毫

共实征银一百九十三两二分五釐七毫二丝八忽六微八尘二渺五漠。

原额《人丁》三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七丁九分二釐六毫。

康熙六年,清出人丁一千三百九十三口四分二釐;该人丁四十万三百四十一丁三分四釐六毫。

共除迁弃人丁二万二千二丁一分二釐三毫八丝。

共增招回人丁六千六十九丁六分三釐四毫一丝。

康熙二十年分,见在人丁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八丁八分五釐六毫三丝。外有康熙十九年奉化县招回人丁七十五丁三分八釐,奉文于六年后起科。

共实征银二万四千三百三十两九钱八分三釐九毫八丝二忽二微。

共实征米二千二百二十九石八斗五升四勺六抄三撮九圭六粟。

以上田地、山荡、屯田、人丁等项,应共征银一十九万八千四百五十二两三钱七分九釐九毫七丝一忽六微五尘八埃九渺六漠。

加收零积馀米,易银二百二两九钱三分三釐二毫四丝一微五纤六沙五尘四埃四渺三漠。孤贫米易银七百五十七两二钱六分六釐一丝二忽。蜡茶颜料折色加价银二百三十三两九钱二分四釐九毫七丝三忽三微三纤六沙二尘六埃七渺八漠。

共该征银一千一百九十四两一钱二分四釐二毫二丝五忽四微九纤二沙八尘一埃二渺一漠。

又加外赋不入地丁科征银三千六百七十四两四钱二釐六丝二微六纤二尘四埃七渺五漠。

以上地丁并外赋等项,通共实征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二十两九钱六釐二毫五丝七忽四微一纤四沙二尘四埃七渺一漠。

通共应征米三万四千八百九十八石三斗五升六合一勺三抄三撮五圭五粟六粞。

除收零积馀米二百二石九斗三升三合二勺四抄一圭五粟六粒五黍四粞。孤贫米七百五十七石二斗六升六合一抄二撮。

通共实征米三万三千九百三十八石一斗五升六合八勺八抄一撮三圭九粟三粒五黍一粞。

遇闰地丁加闰,实征银四千二十六两二钱七分一厘四毫四丝一忽三微二纤一沙五尘七埃二渺五漠。

共除荒弃银三百一十八两一钱四分五釐一毫二丝八忽五微三纤一沙四尘四埃七渺一漠。

共增开垦银一百二十五两九钱二釐二毫八丝七忽六微三纤六尘五埃二渺六漠。

共实征银三千八百三十四两二分八釐六毫四微二纤七尘七埃八渺。

外赋不入地丁加闰,实征银二十一两七钱八分三釐七毫九丝七忽二微九尘一渺。

《地丁》加闰,实征米九百一十九石六斗。除《舟山》无征米一十九石六斗四升一合八勺二抄,实征米八百九十九石九斗五升八合一勺八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