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35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十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十五卷目录
福州府部汇考三
福州府山川考三
职方典第一千三十五卷
福州府部汇考三
[编辑]福州府山川考三 府志
[编辑]古田县
九龙山 ,九峰巀嵲峭壁,其中有大石,击之戛戛然有声。其傍曰五花山。极乐山 在县西北,山下有极乐寺,唐天宝初僧志文建。宋令李堪喜游之,曰:“我死当栖神是山。” 一日寺僧忽闻堪车马导从声,趋迎则乌有。次日堪卒,僧神其事,立祠祀堪,奉堪为护法神。北有山曰翠屏,邑之主山也。形如屏幛,竹树葱蒨,春朝微雨,望之蔚然。其东曰“金仙岭” ,林木蕃茂,刍荛往来。东南一峰,锐耸类笔,夕阳射之,文彩烂然。下有蓝洞,薄暮云归,布濩充斥,虚谷尽白。西南之峻极者,曰“五峰” ,秋晴景明,丹霞冠顶。直西层峦叠𪩘,巀嵲干云。穷冬雨雪霁后仰观,益增爽气。溪源二,自北来至邑,合流为剑溪。委蛇澄澈,其平若镜。南下里许,石滩横截,中流亘东西岸,溪流触石如鸣。佩玉寺后西山之半,岩空若室,有马仙小像,曰西岩,亦有伏虎岩。黄蘗山 在古田县,山多桃坞,曰桃坞,湖曰桃湖,溪曰桃溪,洲曰桃洲。旧传有人由白沙溪溯流至溪上,境界豁然,有如洞天。于时春风微和,夭桃夹岸,繁英媚川。溪西有湖,曰小湖。黄蘗山下有寺,曰“宝峰寺” ,西南有台,曰“罗溪。” 并《黄蘗山》而为五
五华山 在县西南。峙耸千仞,名曰千山,亦名大仙山,亦名大佛岭。宋李堪《八景诗》所谓八峰也。上有栖真道院。明倪灏《记》:五华山在高峰中,屹然特出,俯视百里间,群崖众壑,若波涛汹涌,而五华居尊焉。宋季北兵入闽越,邑境人民悉避兹山。有姓陆者,见一青衣童子蓬跣骑牛,进曰:“北兵旦来,汝等不宜处此。” 陆叱之曰:“小子妄诞,安得而知?” 童子忽失去。次日,兵果登山,掳掠甚众,始知此山真有神仙居焉。
翠屏山 在县北。旧名“环屏” ,邑之背山也。醴酬山 在县南,山下醴泉出焉。又为仙亭山,有醴泉道院,院有亭。元时项道人修道于此。山南有山,形如半月,名月山。又杉洋亦有月山。龟山 在县东,山形如龟。山下有洞,草木繁薿,其色若蓝,名蓝洞。洞东有岭,曰“金仙” ,登其巅可远眺,邑胜概也。上有金仙宫,石磴盘曲。
马山 在旗、鼓之间,当杉洋之正南午位,故名。杉洋有镇。其山多竹,可以为楮。
百丈山 上有溪源。宋县尉卢特祷雨,有龙爪见焉。
鼓山 在县东百里许。旗山在其西。县有两旗山:一在崇礼里,一在杉洋。
小武当山 在县水口,隔江祀真武。宋时为拱辰堂。相传有云水道人自武当来,寓斯堂,数日出,不知所向,众异之,由是祈祷旁午。嘉定间,邑宰傅康易为“北极道院。” 元时有道士冯守一者居之。苦行焚修,积絫檀施,辟址宫之曰“佑圣文笔峰 。” 其形如笔,李堪《八景》之一也。
凤翀峰 ,下有覆船岭。
大夫峰 在古田县蓝田之盖竹上有“通奉大夫中丞李皇臣先墓。”
麒麟峰 、豸獬峰 、象峰 三峰,在古田县,皆以形名,横直有十馀里。
幽岩峰 上有幽岩寺,后峰有巨石。五代晋天福五年,一夕雷击裂成“品” 字,又名雷峰。
天平岩洞 内有龙,祈雨辄应。
相公林 在县界。宋太宰余深祖邠国公墓在焉,故名。
龙爪石 在秀峰寺前,形如龙爪。
龙䑛石 有孔而润,故名龙䑛。竹。洲 上有显应庙,神姓黄讳师,盖宋景德间人,巫而得道,其坟在此。洲前有二竹,能自扫坟,人号“竹仙。”
瀬溪 流迳曹阳桥,合入大溪。虎溪 ,昔传有虎跳溪石上,其迹犹存,岸侧有虎溪寨。
东溪 溪有滩,旧名洪瀬,宋令李堪取陆士衡“飞泉漱鸣玉” 之语,改为鸣玉滩。下有磨剑石,谶云:“剑石平,出公卿。” 宋令刘元亮平之,刻字曰:“剑石已平,公卿出焉。”
感溪 一名锦溪
横溪 有横口、东、西溪。
甘溪 古名“蓝溪” ,流入东溪。
囦溪 。溪流自县出,与嵩溪会,名水口溪,关曰“囦关。” 宋转运使杨克让所迁县治处。其北有岩,岩上有庵,庵前有塔,名“塔岭” ,一奇胜也。前有石珠一圆。明嘉靖中,延郡司理徐珪谒祠下,心颇自异。未几,疾忽作,梦与神款,翼日遂愈,因酬以诗。万历中,鹾使萧敏道自言结发应试时,梦人授一石圆如珠,大二寸许,命吞之。既寤腹微懑异之。既官,于是一日过庵,见石列香几上,如梦所吞者。问厥从来,守庵具对。自诧其验。
《涣文》渠 ,昔人凿之,为邑襟带。
闽清县
大湖山 山半有湖,约半里许,汉徐登、赵昺得道于此。
凤凰山 以形名,宋陈祥道居焉。下有起傅岩,祥道弟旸隐其处。后以贤良举,乡人名岩曰“起傅” ,盖以方傅说云。
《猴山 》山下有坑,水流相递,猴猿所窟。
白云山 山有仙峰,巨石有寺。《夷坚志》:“闽清县白云寺西廊有轮藏,名千福,王氏据闽日所建也。淳熙中,寺僧以殿柱朱漆暗淡,命工视其故时所用漆,略与木不同,隐隐有纹,引手剥之,见宝珠一颗在柱中,现入定观音圣像,相貌端严,极为明了,观者无不稽首敬礼。”
石竹山 ,在凤凰山傍。山半有灵坛,石巧如画屏。
朱顶山 唐乾符间,山下有业锡者,家畜驯鹤,旦辄飞翔山间,因号山曰“朱顶” ,林曰“白鹤。” 留钱山 ,唐乾符间,一夕山铮铮有声,天雨,钱不可量数,林木旦视皆折。
钟南山 在台山南,上有岩曰盘谷。昔有二人裹粮深入,憩草屋下,忽一人出芋数枚,煨落叶相啖,明失其处,但见落叶盈尺。上题诗曰:“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 山中有度仙桥,旧传黄天谷访徐、葛二子于此。偃草山 ,山草分两偃,其一偃上,其一偃下。旧传永福有张圣者,宋绍兴间为白云寺头陀。饭牛山下,见仙人围棋山巅。往视之,仙人寻去,奔追不及。既怅且劳,卧地而滚。滚而下者,草偃而下;滚而上者,草偃而上。虽经锄,复生如故。台山 ,县之主山也。
玉台山 ,唐时有杨姓者炼真于此,乡人筑台祀之,名“玉台仙人。” 傍有井,中产蜥蜴,可以祷雨,或曰蛰龙云。台后有石鼓,扣辄鸣。
名山 山产名花异果,逸人薛丕居之,或传其仙去。一名“逸人山” ,一名“薛丕山” ,一名“薛仙山。” 大帽山 接永福界,峰巅旧传有鼓声,或月一二鸣,或经年鸣,岁旱祷雨于此。其下为白面山,有山石璧玉白色,望之隐隐如人面,是出甘泉、石屋,山 巅有石屋及棋局、仙迹。
锺湖山 山半有湖,泥如浦溆,是生芦荻,有积水,其味特咸,应潮盈缩。相传“湖中有锺,下有锺潭,蛟龙出没。”
芹山 ,白玉蟾炼丹处也。
鹤林山 ,上有鹤林院,唐开元僧悟皈置。院之前冈,峭拔独立,古号华表,故以“鹤林” 名院。鼎峰山 界永福、长乐二县,梅溪环流其下,有岩曰双岩,下有龙潜焉。宋邑人林正卿构龙门庵于山阳。黄干《记》:山折二支,迎而相向,俯而相就,卒而交互,以入于海。溪之水沿山而流,若往而俯,若抵而触,若渟而溜,莫知其所自出,如是者十馀里,然后耸为双岩,泻为三滩,崖东滩驶,崒嵂澎湃,露怪呈奇,不可名状。
柽峰 北通尤溪,有巨柽焉。
乌石岩 在县西南。岩势长峻,登其巅,众山在目。
白岩 高数百丈,世传为赵真君坛。双峰对峙,宛若洞门。岩下有石榻棋局,时闻仙乐缥缈声。龙爪石 石势穹然,下有澄潭,紫云时见。相传昔尝祷雨于此,有龙悬一爪于石,大雨随至,乃立祠祀之。今爪痕犹存。
梅溪 源出永福县境,由县西五里入江,江水浊而溪水清,县所以名“闽清。” 其地多梅,故以名溪。上有昭显庙,神姓陈,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立庙。宋天圣间,淫雨为沴,民居高陵皆垫溺。
庙在其下独不为害
演水溪 源出尤溪,流入梅溪,溪中有仙人坐化石,旧传张圣君卒其上。石傍有穴最深,曰“九龙潭。” 岁旱祷雨多应。潭中游鱼群聚,虽洪潦涨溢不散。
瞿昙溪 源出永福县,流入梅溪,溪傍有佛迹石。
洛洋溪 ,溪崖磐石之上,有仙人迹,傍有石臼。钟湖 ,相传“湖中有钟” ,故名。
古井 宋祥符间凿其泉,来自台山之下,清洌甘美。
长乐县
南山 。山势回环,有巨石如鳌,载物俯伏其巅,又名登高山,以邑人重九登高于此。宋孝子邹异者,庐墓山下六年,有甘露芝草之瑞。元祐间,举明经,有司改其里曰宾贤,坊曰文行。其南有五峰并峙,曰五马山。三峰并峙,曰三峰山。首石山 ,山巅有石,高二十馀丈,广数步,中有泉穴,四面窥之,皆见水。又云“四水石山,山” 有时鸣。古谶云:“首石山鸣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 明永乐十年,是山适鸣。会三宝太监郑和下海通西洋,驻军十洋街,是科邑人马铎应之。戊戌又鸣,邑人李骐应之。
龙泉山 在县东南。中有五峰:曰卧牛、曰仙冠、曰品石、曰梯云、曰莲花仙冠。麓有巨石,朱文公勒曰:“朝阳,有唐时龙泉寺。” 初,邑人王氏子少时事龙泉禅师,师令浣布,见青黄二龙戏井中,翫之。迟归,师诘之,遂以钵探二龙献师,师以为神,薙发住洪州百丈山,称百丈大智禅师。山南连福州湖山,其峰曰狮子石,曰梯云。其傍山曰“石马” ,曰“桃坑。” 宋人郑申之结楼梯云之下,文公名楼曰“聚远。”
越王山 ,高一里,周围三十一里。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子弟或为王,或为君,散居南海上,此其一也。其傍曰灵山,有岭曰古烂董奉山 。汉时董奉炼丹于此,中有董岩,又曰董平山,又曰董峰山,又一名福山。《郡国志》云:“上有神人,披发裸身,见者必福。”
溪湄山 在县之罗山。有宝山、云石涧泉、龙潭津、南阳耕诸胜。山顶有湖,广五亩,相传有巨蚌剖之得珠,是名“珠湖。”
龟山 。山有白龙岩、石人峰、狮子石。山下有白云溪,山中有竹林寺。唐大中中,户曹林𪟝观舍宅为之。𪟝观故居龟山下,种竹十亩。大历二年,有释江照游衡山云峰寺堂,食顷,钵中忽见五色云云。中有寺,寺有榜,题曰“大圣竹林寺。” 于是𪟝观以其所居有竹林,遂舍焉。有白莲、慈氏、上方、邻溪、华严、慈云、普云、地藏、龙溪、瑞云、观音、文殊、普贤、天冠、白龙、龙丘、释迦、白云、宝积、灵源、泗洲、归云、延寿、香岩、弥勒、凌云、龟石、广平、弥陀、积翠、藏院、忏堂、干懿、功德、育王塔、罗汉院,凡三十六庵,至宋并为禅寺。寺有藏经五百馀函,其一乃乾德中巨螺,乘之浮海,得而发之,为《妙莲经》也。
罏峰山 形若香炉,一名“炉烟山。”
芝山 一名大山,中有二潭,山阳曰白龙,山阴曰祥云。昔人见二龙起演江,白者归山阳,黑者归山阴。又常于潭侧获卵壳斗大,五色元黄。旧《碑记》:“王想之以瑞芝,见其宅,舍而为寺。”
“柯林山 ,宋郑洙居其下,洙以三礼出身,因名其乡曰乔柯,故山曰柯林。” 其峰曰龟峰,曰紫微,峰色奇秀,下多居人。又一峰对峙,曰翠微。雁峰山 在严公湖上,而宛在水中央。其小阜曰蟹山,湖傍山有胜迹六,曰六奇,有潭曰石鼓,咸潮不入。严公湖者,西湖也。《宋三山志》:“陈太建元年,长乐严光之子恭客于维扬,舟次江” 浒,市鼋五十放之。光家居,一日,见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缗钱五千,曰:“君子维扬所附。” 及恭归,问之,无有,乃悟市鼋之故。光遂舍宅为寺,凿田为湖。乡人名寺曰“严寺” ,湖曰严湖。
洋门山 ,“成化十八年大雨崩裂,压死居民数十口。”
大边山 ,一作“岱边” ,上有巨石十馀丈,有泉清洌,旱祷辄应。又有石如麟,曰“麟石。”
龙门山 :一名“翁山” ,一名“半占山。”
阮山 其麓有平楚,广十馀里,名曰“古县鼎峰山 ” ,界长乐、永福、闽清三县间。
郎官山 山极高峻,达于石尤岭,以通福清。傍诸山曰“七岩” ,曰“溪湄。” 溪湄有十胜,曰悫头石,曰笔架山,曰宝山云,曰珠湖月,曰文笔峰,曰石涧泉,曰“龙津钓,曰马岭樵,曰南隅耕,曰西仑牧珠。”
“湖月” 在山绝顶,广袤五亩。有人得蚌,剖之得珠。又有瓢窟、天马、白岩、石牛诸山。
冠峰山 山中有石,如进贤冠也。
仙山 有万寿道院,院西有七星井,其一井,宋郑尚书丙书“龙泉” 二字刻石。
“五云山 ” ,唐僧道深“过此五云” 覆之。
圣娘山 ,中有天妃宫,林婆湖在其下。林婆,唐林𬸘妻。开元中,𬸘为仓曹参军。大历中,因南郊沙合塌田筑滨湖二十馀里,可溉田千顷。树碣湖旁,曰“湖水不竭。”由县官明,而妻赵氏亦舍奁田为湖,人称林婆湖也。明隆庆间,邑令蒋以忠复滨湖旁之攘利为田者,堰之,凡百五十丈。
魁山 ,以其为众山之魁,有植柱庙,唐开元中,神降察山之阴,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有渔人见木趋下流,少顷复上,如是者三,心异之,取置石室下,神奉之,远望若植柱然。里有洪氏女,浣纱庙旁,忽一物浮水,若银色,褰裳探之,随水而没。其家诉神,忽雷雨暴作,死蛟上浮,刳蛟腹得女。洪氏感涕,虚所居,刻柱为神像,塑女配焉。宋景祐中,县尉以祷雨获应,倡里人立庙。
灵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而遥。山多灵胜,有曾公岩、香炉峰、狮子石、归云洞、半月池、品字池、佛祖岩、罗汉台。其麓曰“龙龛” ,里人常见龙乘云焉。一曰“天池山” ,上有石池。其西曰凤凰山,形如凤凰。
卫国山 山形有捍御之势,故名。一名“御国” ,俗呼“鱼骨。” 贡夷望此,以识海道。
钟门山 山隔大海,相传有僧自广南载钟,经此而没,潮退时有见之者。
筹峰山 一名龙峰,一作筹岩。有唐林慎思读书石室,朱晦翁题之曰“德成” ,以慎思、德成于此也。山中岩为宋刘砥、刘砺读书之所。晦翁南游,二刘从学,留斯岩最久。岩奇峭幽绝,逶迤而上,可数百武,有石对峙如削,为石门,晦翁手题读书处,镌于石门之上。有祠祀晦翁,以二刘配。其巅有海天山月亭,明中珰郑和尝加葺治,人名之曰“三宝岩。” 以和奉使入海,人称“三宝太监” 也。隆庆间,蒋以忠易之曰“晦翁岩。”
《响石》山 人行其上,镗然响也。
鹳山 山多鹳鹤,石窊有水,鸦浴其中,又名鸦池。又有一石,击之如磬,名响石。有观稼亭。明弘治己酉,令潘府出舍省农,讶山以鹳名,未见有也。倏忽有鹳数十盘飞至府,登山书“观稼” 二字于石壁,仰天祝曰:“今兹山游,观我穑事,雨顺风调,谓之福官;救灾恤荒,谓之能官。” 今愿为福,不愿能矣。是邑前苦旱疠,至是越壬子冬凡数载。年谷大登,疫疠亦免。耆宿请府建亭。名以瑞鹳。府曰:“鹳偶然来耳,有观稼在。其以名亭。”
名山 ,邑主山也,上有祷雨祠坛。
碁山 顶有石台,有仙弈迹,至今台傍荆棘不生。
太常山 即大斛山。左按筹岩,右连石首,其高若为群山所尊者,故曰“太常。” 太常之阳有岭,曰从龙、曰风门,风籁不绝。其阴有岭,曰浮崎、曰提麻、曰潭、曰碧、曰香炉。浮崎北界于闽县。
《四明山 》高列四峰,中有古坛,生钓竹,有井,泉甚甘。
石台山 与四明山连。宋绍兴间,白昼云雨晦暝,有龙爪树飞出,因名龙台。其峰曰松石。下有天王寺,唐大中七年建。先是有檀木溯江而上,牧童取之,中夜发光。里人林致梦,木自云:“我乃北方毗沙门天王。” 致雕为像,舍宅为寺。
六平山 蜿蜒六曲。宋淳祐中,里人陈合建亭其下。上有巨石崭立,中有小石洞门可通往来。壁上勒“第一山” ,小有“天” 字,迹颇奇。宋宝庆中,太博陈俞居其下,复名太博山。
牛垄山 巍然丘阜,四面环之,中有田可百馀亩。又南曰“嵩山” ,曰“三山” ,有岭曰“泻水岭” ,峰曰“蛾眉峰。”
柏山 山多柏木。唐末有当阳寺,寺有二堂,曰《山月雷音》。
蛤山 在董峰西。下多居民,傍有屿,曰“赤屿” ,曰“蛤屿。”
定山 ,中有峰,曰“龟峰岩” ,曰“清公岩” ,僧智清寓此。
屏山 在东南四十里,有五鲤石,其麓曰“豸山” ,有石门,可憩百人,下有石如船。迤西为莲花山,叠石若菡萏翁。山 左右有龙门二井,一方一圆。
《壶井山 》:井在山陲,其状如壶,潮至则没,退则
其水复浅
利充山 山有《高丽》王祖墓。王名宜星,其父元末任宜州判官,生时星坠庭中,因以为名。父卒,《高丽》王入贡,见而器之,遂从王归。王后无子,因以为嗣,乃袭王矣。
“平地山 ” ,《菽园杂记》:“成化十三年,福建长乐县平地起一山,山旁一池,忽生大蚬,其味甚美,民争取食,不数日,死者千馀人。”
松石峰 ,唐末有天王寺,中有枕流轩、望江亭、乐寿堂。万历中,僧重建经堂。
龙翔峰 有豹变岩,与此峰对峙。
瑞峰 中有石,曰钓鳌,亭曰“垂露。” 宋庆历中,观察使苏舜元勒字于石,字作“垂露” 体,故以名亭。鳌岭 有宋林岊书“鳌岭” 二字。
榕岭 一名“沙岭” ,宋时有夹道之榕。
吴宰岭 宋知县吴节家其下。
“稠岩 ” 峰峦稠叠,林慎思《月楼》在焉。
石屏 在观音寺后
《仙人梯石 》有“麻姑井” ,石船踏之则动。
双髻石 以形名,十六都、十四、五都皆有之。闽王禁石 。石在海际,周围十数丈,产紫菜,缕纤甘美。王审知时,禁私采以自奉。今“广石澳” 是也。
中丞石 ,上刻“中丞” 二字。唐潘独坐南归憩此,里人铭之。
马头石 ,吴王造战船处也,名“吴舰头。” 汉吴王濞反,独东瓯王摇从之,故濞于此造船。明太监郑和泊舟焉,改为太平港。十洋市在港东广石江 ,江民业渔。宋陆秀夫、张世杰奉二王从此入闽。
《梅江 古》云:“梅江水,值千金。”
壶井江 江有王母礁。宋末,杨妃负益王、福王航海经此。
星溪 即猎溪
苏老涧 苏舜元经此临流乐之后,因名“福田沟 。” 明里人李长孙所凿,人利其灌溉,因名之曰“福田。” 长孙字原善,时时出金为乡人助葬。
金漆湖 明嘉靖三十六年,湖上产异种嘉禾二亩许,既秀且实,里人瑞之。
严湖 正统十年,县民刘彦梁言:“本县严湖周围二十馀里,南接稠庵溪,西通倒流溪。旱则引稠庵溪入湖灌田,雨则疏倒流溪,以防其涨。近者湖岸冲决,溪流湮塞,不能积水,防旱雨至,田或渰没。又有张塘、涵塘、前涵大塘、涵陈塘港,其利弊亦如严湖修筑疏濬,寔为民便。”
黄龙潭 相传常有巫者之妻沤麻潭侧,见黄龙首藉其上,以告县官,祷雨辄应。《郡志》作“黄新潭。”
破石潭 常有女汲于潭上,蛟吞之,忽雷击石破,蛟死而女尸见。
搏纱潭 有人测之,搏纱不至其底,故名“义泉 。” 宋县令袁正规所凿。
五峰龙泉 相传唐大中间,有二龙戏井,亦名“龙井。”
瀑布泉 :一在光严寺北二里许,一在龟山竹林寺溪会亭之上。
连江县
龙漈山 在县北,县之主山也。冈峦如龙,漈水夹溪而下,有潭曰“五峰。”《丹阳驿道记》:“五陵谿径龙漈潭,昔有龙孕其间,樵采不入者有年。”乾宁中,僧宗结茅于上。众异之。始创屋宇。表闻。赐额曰“龙漈报恩院。”
湖山 去县八里,旧称湖山古道场。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有桴浮香炉及书砚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吾州杜三郎故物也。” 因创祠祀之。其麓有筠溪钓台,故宋李弥逊以筠溪为号。
“西山 ” ,宋李弥逊隐处也。按:弥逊本连江人,其祖馀庆迁居吴县。弥逊知漳州,还连江,遂隐于此。
《上竿塘山 》,峰峦屈曲,有竹。湖尾等六澳,下竿塘山 有白沙、镜塍等七澳。是山与上竿塘并峙,大海中,上并有居民。洪武二十年内徙。三德山 三峰列峙海门旧名“三台”,又名“笔架。”覆釜山 在县东南,中有巨石如釜。其峰曰南干,有仙人碁枰石并足迹。曰北干,有巨石不著苔苏,形如纱帽。曰矩庾,相传矩、庾二仙居之。曰金鳌,形如巨鳌。南干之麓有石双峙,道出其中,曰“石门。”有寺,巨石相倚,其中深邃,曰“玉华洞。”又有玉石峰,亭亭如玉立。有石鼓,其圆如鼓击之
有声。有半月池,形如上弦之月。有清阴洞,巨石合峙,其下平广,可坐数十人,其上佳木阴翳。有斗牛石,两石如牛斗然。有石鱼涧,旁有石如鱼。有五台石,五石高平如台。山右有潭,名覆釜潭,山前有大坪山,山顶坦夷如平地。旁又有山,曰金鸡屿,曰梅屿岭,曰连江,曰东峰峰,曰兑峰。兑峰之下,五代时有萧孔冲者,不乐仕进,入兑峰削发为僧。志行坚苦,能伏虎豹。既没,连江人祀之。宋靖康初,建寇叶侬逼境,遥望高仑,牙旗耀火,鼓角喧阗,贼遂遁去。避寇者咸见神兵归庙中。绍兴中,海寇掠荻芦寨,亦见九龙江上船扬旌而下,上书“萧” 字,因赐庙额曰“英显。”
五马山 五峰拱向县治,状如奔马。
荻芦山 《闽中记》作荻芦港山,一名九龙山,以下有九龙江。相传秦始皇遍凿东南山之有王气者,以此山根连鼓山,凿之使殊,得芦根一茎,长可数丈,断之有血,朝斸暮合。执役者梦有告曰:“夜可置锹锸勿收。” 如其言,血流而殊,通水成峡,因名峡曰荻芦峡,今呼荻芦港。
王孙山 下有石人,俗传“山顶草蕃,则邑人多登科第。”
福斗山 :在山巅。有古坛;祭海处也。
云居山 在县北,有石塔,塔旁有云居堂,堂前大石如壁,金华赵崇我刻“天上云居,人间仙境” 八字。去堂西北二百步,石上有仙人足迹二尺许,又有蛤蚌壳附于石,北有龟石、莲花石。莲花石在山半,上平下尖,周围有瓣,阁于盘石之上,轻摇则动,力撼反止。
玉楼山 有岭曰“透岭屿” 、曰“鹤屿” 、后屿,石曰“髻美石。”
香炉山 ,形如香炉,上有石书“粘云” 二字。《云笈七签》以为第七十一福地,谢真人居之。唐时有章仙坛,开元中里人章寿得仙术,常斩蛟延平津中有敕书碑碣记其事。天宝六年禁樵采。有磨剑石、扫坛、竹石、棋盘。坛侧有石井,旱祷汲井水迎归必应。旁有童井,有仙人迹。童井深仅尺许,相传有青童子拨草取水,乘云登峰而去。山南石有“章仙峰” 三大字,精神颇异。又有炼井,章寿炼丹所也。
马鼻山 :突出海滨,以形名。
凤凰山 以形名,昔有朱雀翔集。
濂湖山 山麓有“筠溪钓台” ,宋李弥逊渔钓处也。
玉泉山 上有玉泉岩、灵羊洞、仙桃岩、拥秀堂、清涧阁、明月轩、流杯亭。玉泉岩有泉出两峰之间,色味澄甘。唐天宝中,浮屠百馀,音语铿然,眸子碧色,寿命弥长。邵太守奏闻,遂赐名曰“玉泉。” “降虎峰 。” 唐僧法诠,居连江独觉岩,与怡山大沩为友,指叱巨石,移之山中,遂成室,趺坐其中。虎中猎矢,向前若诉,诠为手拔,数日来谢,遂相驯狎,是此峰也。其石今名“雷移” ,若以为“雷移” 然。又宝林院内有虎跑泉,亦铨所居隐也。诠居是岩凡四十年,既死十数年,容貌如生,发长至顶,削之复出。
白塔岭 在县西半里许。王审知入闽时,先锋陈师先追贼至此,踣死焉。邑尉程成之立庙以祀。
乌石岩 ,上有飞泉直下流通财溪,俗呼“百丈漈。”
洄口洞 岩势陡险,下瞰小洄潭,其水潆洄。宝华岩 层崖高峭,有天然石室。
紫岩 在连江县。岩极高耸,石青紫色。宋潘昉诗:“昔日自有两赤壁,此地何妨又紫岩。” 又:“何当瀑布山前路,卧看飞流泻石嵚。”
小华峰石 宋绍兴二十四年,锄夫得一圆石,剖之,中有“小华峰” 三字。
蛤沙崖,刻石 高数十丈,峭立如壁,上刻“刘禹锡过此” 五大字。
《月石 》其形似月,晦夜有光。
卯石 唐咸通中,有僧志勤者,参沩山,观桃花,而悟刱灵应院于建真里,更欲造开山塔。四明有一僧,行化得钱,因买卯石,附海舟归,云“将为应灵院造塔之用。” 及岸,语舟子曰:“少需于此,吾往院,趣役人挈之” ,越二日不至。舟子诣寺,踪迹无有。既过开山堂,见所塑像,宛行化僧也。众异其事,遂以其石为塔,遇岁旱,祷之必应。
《香庵石 》,“石大有孔,手探有香。”
《蝴蝶案 》:在万石江心,常没不见,见则邑人有登魁选者。
鳌江 ,在县南百步许,横亘平正,上下二里,即连江也。《郡志》以县连接江水,故名。《元和志》:“唐初”
县移连江之北。又宋嘉定间,知县陶武有《连川志》十卷,知是江名,非连接江水也。源出罗源玉土溪黄柏潭,旧怀安县桃洲、密溪三派合流至县前,环抱如带,东流入海,又名岱江。其滨有渔沧潭,古有石刻“渔沧天乙” 之门。
《蟾步江 》江滨有石马石,屹立如马也。
财溪 上流有潭,亦名“财溪。” 潭峻岸翳雾,相传有龙居焉。
东塘湖 隋开皇中,邑人林尧舍田为之,周二十里。
松皋潭 中有龙潜,旱祷辄应。
浮洲 临江,夷旷可居,洪水不没。
洑沙 在县东二里许。溆拥洑流,久成沙地,今为附郭一阛阓矣。
解酝泉 在秦川铿泉堂之侧,洌可解酲。“傅公井 ” 在儒学东北隅尼山下。宋令傅伯成所凿。
罗源县
群玉山 在县右二百步许。万石森然,右有石突起,为章突洞。唐章寿修炼之所也。
文殊山 ,在群玉左隅。邑宰林确梦岩间电光四起,明晨往视,见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构殿居之。
尖山 在群玉北,有王家林。岭下有石如棋局,相传仙奕之地。
莲花山 山形如莲花,又名“南山” ,中有圣水寺,下有水陆寺,即旧县址,五代周显德四年建。明建文初,令傅希悦修为公馆,后圮。成化三年重建为寺。内有井泉,甚清洌。有普陀峰、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井、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洞有井泉,可愈疾。
四明山 一名毒火,其峰凡四,故曰“四明。” 相传赤松炼丹之地,旧常有人闻丝竹之音。今石碁局犹存,上粘牡蛎壳。茂林中有石涧,又有泉曰“洼泉” ,暴雨不溢,是生钓丝之竹。
罗汉山 ,罗汉水出焉。
登高山 状如伏象,上有巨石坦平,石上旧刻“清赏” 二字,环植佳木,邑人登高于此。上有“晋冢” 三砖,各印。永康元年始改晋郡为“晋邦” ,凡十一字。山旁有普贤庵,雅有奇胜。有天庆观、八仙亭、普贤堂。
铁障山 ,二山相连,金钟如钟,铁障如屏。宋余元太居此山下,常来道先贤事迹,名曰《钟障佳话》。
松崎山 山有仙人迹,曰仙人石,昔有仙人游此。元泰定中,刻“清赏” 二字。
福原山 中有龙湫,与金钟山龙湫相去二十馀里,而泉脉相通。
万石山 山多黑石,有如盘者,有如笼者,有如鼓者,邑称奇观。
乌岩山 :在海滨,下有网门。
帘山 在县东濂澳,其石如帘,前后有石笋、“仙人迹” 、感梦泉山、羊鼻石、虎双石、文笔峰、马鞍山、通济桥,与帘山为十奇。
金粟山 五代唐时建金粟寺。有妙喜洞,刻“妙喜洞” 三字于山半。
仙茅山 ,两山相连,大而且峻者曰“大茅” ,小者曰“小茅” ,徐登常采茅根。其上有泥鼓、棋鼓石,其巅有罗喜洞,多奇石,环者如垣,敞者如坛,级者如磴,洼者如盆。有泉无源,汲之不竭,登炼丹所也。
洞宫山 ,距仙茅四里许,自武夷发脉。山高三百八十步,下有神姥石。《旧记》云:“昔有仙姥来自罗源,所践之迹,入于盘石。”
陈洋山 山前有小童一峰突出,如童子拱立,或云“昔有神童出峰下。”
“横峰 ” 其地险绝,上有龙潭,可祷雨。
鳌峰 上一石如鼓,宋景祐间自鸣,有丰年之应,后凡鸣辄稔。
上梅岭 下有鲫鱼屿,状如鲫鱼,在平田中,高丈许。其旁又有下梅岭。
龙兴岭 岭旁有泶泉,从石罅中出。泶,胡角、呼驾二切。《尔雅》:“夏有水,冬无水,曰泶。” 盖此泉夏涌冬涸。
吕洞岭 在东南里许。岭有巨石,中一白痕,如剑迹,不染苍藓,如洞宾挂剑然,故名。
匹石岩 在匹村。一石突出,高数十丈,下有精庐。僧秀者,常见一道人来游,啖以鲜笋,因朗吟曰:“天风扶我上崔嵬,此是登临第二回。长啸一声川谷应,山灵知是道人来。” 吟毕,以手悬石,作“回仙岩” 三字。秀自此绝烟火。后亦飞锡去。
仙人岩 ,高十馀丈,石罅有仙人迹。
紫霄岩 上有飞来石数层,亦名“石八娘岩。” 五代之季,处州青巾贼乱,邑有石氏二女,长曰月华,次曰雪英,皆有姿色,涉猎书传,遇贼不屈,投渊而死,故名。
太白岩 山巅巨石坦然,石下有龛。相传有一叟乌帽白衣,扶筇往来,俗疑为太白星也,故以号,岩亦曰“星岩。”
金炉嶂 在县东。根盘海中,与杨梅湾相对。南华洞 在县东里许。宋林迥为金华簿,归隐于此,中建风月堂,左为天地窝,右为锦绣谷。迥字子山,号“南华翁。”
逍遥洞 在县西南。石上镌“逍遥洞” 三字。越一里,有地曰甜淡坑,相传居人多寿。前有栏盘石,清流漱之,㶁㶁有声。石鳖 有石高五丈,坦平如砥,一石如鳖,具有爪痕。
仙人石 在县南三里许,有仙人足迹。
“禹步迹” 山 在县东田间,巨石印双武,长可二尺。
飞来石 在县西北。山顶一峰突出巨石如砥,小石叠之。
鹤屿 :在江中,与松崎山对。
《龟屿 》以形名,在廪江中。
罗川 《三山志》:“‘罗溪名,亦姓也。川在县治西百五十步,源出蒋山,接金钟潭水流入四明溪,分为二派,曰中溪。堪舆家谓中溪之水,可制四明毒火’。明宣德中湮塞,邑屡火。成化十二年,邑令施弘重浚之,曰南溪,曰后张溪,二溪交流入松崎港,以达于海。”
起步溪 源出天堂山,流接党洋溪、冈湾溪、章溪、皇认溪、车溪、朝格溪,至禹步迹会罗川水、九龙溪 水,自揆村抵松崎江。
黄沙溪 :源出宝胜山,流入松崎港。
霍口溪 源出古田县,流入连江。
环溪 在县南,与南北二溪合流环绕,故名“余家塘 。” 宋余深所筑。
险岩潭 在县治西北,飞瀑百馀丈,下有龙湫。“仁寿井 ” 在县治东仁寿坊内。宋天禧五年凿,亢旱不竭。
仙泉井 在县治西北佑圣宫之右。刻“仙泉” 二字于石。焚符调饮,可愈暴疾。。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