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8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八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八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八十二卷目录

 兴化府部汇考四

  兴化府户口考

  兴化府田赋考

  兴化府风俗考

  兴化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八十二卷

兴化府部汇考四

[编辑]

兴化府户口考        通志

[编辑]

府总

《实在人户》、三万四千五百一十九户

原额民户男子成丁三万五千八百三十四丁,盐户男子成丁七丁,灶户男子成丁七千七百二十五丁,食盐课并不成丁六万八千一百二十六丁口。

新收民户男子成丁四千六百六十一丁,灶户男子成丁五百四十九丁,食盐课八千二百二十五口。

开除民户男子成丁四千三百四十丁,灶户男子成丁六百三十七丁,食盐课七千六百七十五口。

实在民户男子成丁三万六千一百五十五丁,比照原额溢出男子成丁三百二十一丁,每丁征银不等,计溢银八十八两三钱九分九毫六丝二忽九微一纤八沙,共征银九千五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厘五毫一忽一微一纤一沙。盐户男子成丁七丁,每丁征银不等,共征银九钱八分五釐六毫八忽七微二纤九沙。灶户男子成丁七千六百三十七丁,因变乱逃亡,比照原额尚缺男子成丁八十八丁,每丁征银不等,计缺银一十三两二钱五分九釐三毫六丝二忽六微,实征银一千一百二十八两六分八釐一毫一丝四忽五微五纤。食盐课并不成丁六万八千六百七十六丁口,比照原额溢出食盐课并不成丁五百五十丁口,每丁口征银不等,计溢银九两五钱三釐七毫四丝八忽一微二纤,共征银一千一百九十一两六钱六分四釐九毫五忽七微六纤。丁口溢缺相抵外,尚溢银八十四两六钱三分五釐三毫四丝八忽四微三纤八沙。

以上丁口,共征银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四两三钱二分二毫九丝一微五纤。

原额屯丁一千九百五十九户。内:

除故绝屯丁一百九十五户。

“新收人丁” 六百九十丁。

实在人丁二千四百五十四丁,共征银五百九十两九钱八分二釐一毫九丝二忽四微六纤八沙。

兴化府田赋考        通志

[编辑]

府总

原额官民寺、学田、园池、地塘、湖洲、山溪、港潭、荡河、堆坡、圳渡、江坂、涣埕、树林一万三千七百九十八顷二十二亩八分一厘六毫九丝七忽。粮饷银六万八千二百四十三两八钱五分九釐二毫三丝四忽八微九纤三沙五尘。本色米一万一千三百九石三斗四升。内迁荒田四千九百六十二顷八十七亩六分七釐九毫一丝五忽。豁免银二万三千六百九十三两三钱七分七毫三丝八忽九微九纤八沙。豁免米四千二百四十石八斗一升九合七勺一抄。

新增丈溢田一百八十顷三亩四分五釐六毫五丝。粮饷一千二十二两一钱七分六釐八毫二丝六忽六微四纤二沙九尘六埃。

垦复田五百一十三顷八十七亩一分七釐八毫,粮饷银二千八百一十九两五钱三分五釐四毫。本色米四百七十四石五斗五升七合七勺。

实在官民寺学田、园、池、塘、湖洲、山、溪、港等九千五百二十九顷二十五亩七分七釐二毫三丝二忽,粮饷银四万八千三百九十二两二钱七毫二丝二忽五微三纤八沙四尘六埃。本色米七千五百四十三石七升七合九勺九抄,学租银二百二十五两八分。

寺租银一千一百六十四两二钱七釐八毫六丝外附征渔税。莆田县迁移有征银一千一百

二十两三钱一分九釐六毫九丝,新增银三百一十九两六钱八分四毫;仙游县原额三十一两五分六釐七毫九丝五忽。

应征各属县牙杂等税银七百五十五两二钱三分八釐二毫。

原额屯田地六百八十二顷一十九亩七分九釐八毫一丝四忽,粮饷银三千三百三十三两四钱九分六釐七毫四丝六忽四微七纤九沙。本色米二千四百八十三石四斗九升七合。内迁荒田七十一顷八十三亩六毫二丝四忽,豁免银四百七十二两二钱四分六釐四毫八丝九忽七微,豁免米一百四十五石三斗七升五勺八抄五撮。

新增丈溢田四顷四十亩六釐二毫四丝九忽,粮饷银三十一两一钱三分八釐二毫四丝三忽,本色米四石九斗五升三合八抄六撮。垦复田九顷四十亩六分四釐七毫,粮饷银七十五两七钱二分六釐九毫一忽一微六纤七沙六尘一埃,本色米一石八斗一升五合五勺四抄二撮。

实在田六百一十四顷七十六亩八分五釐四毫三丝九忽,粮饷二千八百九十二两三钱八分八釐四毫九丝九忽七微七纤九沙。本色米二千三百四十三石七升九合五勺一抄。

兴化府风俗考        府志

[编辑]

府总

黄公度《学志》:“莆田,文物之邦。自常衮入闽之后,延礼英俊,儒风大振。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周、齐、鲁遗风。”

李俊,莆阳比事。莆为文物之地旧矣,梁陈间已有南湖先生郑露书堂,唐林藻弟蕴肄业其地,欧阳詹自泉山诣焉。原其所倡,非在常衮入闽之后也。国家涵养日久,迄今有“三家两书堂” 之谚云。

比屋业儒俊造如林

《一统志》:诗、书为八闽之甲。

连山亘其西北,大海浸其东南。地势爽闿,阳明用事。其为气候,热多寒少,有霰无雪,草木长青,田多二熟。冬月寒暑,衣服互著,或把扇。四月后,梅雨郁蒸,砖地及石础皆润。五六月有雨,号“三风”,时起自西北,其来甚骤,其止亦易,或既止复作,最利田禾。其雨只下莆田洋,不及下里,或田隔丘段,亦不得雨。又盛暑时,月虹与日相交映。有一种小雨,映日而下,最害禾,俗呼“下虫。”“此时禾正熟,微雨入其中。” 湿热相蒸遂生虫,禾尽《白厌》又时作风痴。俗呼痴作胎古谓飓风谓四面风至也其来则风雨俱作,飞瓦拔木。食顷,有风自东来,其势益猛,瓦沟水皆倒流,名曰“报风。”又有干报不兼雨者,报定乃下微雨。每月二十八九多此风。或云除夜有此风,来岁无风痴。此风每岁或一二作或三四作人最畏之往往覆船有草俗呼苦芦草其茎长其叶光若今岁叶上结一节则来岁作一风痴试之颇验闽中之俗,大较相同。元日 先夕扫室五鼓而兴,设香烛,陈果酒,以祀其先。男子则出拜亲戚邻里,谓之贺岁元宵。 自十三日夜,城中四门通衢,各设松棚,悬灯其上,里社皆盛张灯为祈年之举。坊乡之民,轮年为福。首醵金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火树箫鼓,达旦不辍。考上元张灯,《太平御览》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乙,以昏时祀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十六日 有过桥摸钉之俗。人多出游,遇桥则相率以过,谓一年无病,又暗摸城门钉,谓之“吉兆。”

二月二日 ,自城中及乡村有踏青之游,长少皆衣冠出游。园林山寺,词人墨客多挈榼展席,择胜处吟赏,抵暮乃归。儿童竞采桃李菜花持归,为新年之瑞,名曰“踏草青。” 按《岁时记》:“都人以三月三日曲江踏青。” 《壶中记》:闽中以二月二日踏青,又蜀中以正月八日踏青。俗名不同。清明 ,各家以鼠曲和米粉为粿,具醴展谒丘墓。门皆插柳,亦插于首。清明前后,乡学生相与醵钱为酒食,邀先生及先生之友于形胜处饮燕,以馀钱奉师,谓之“光斋” ,亦谓之“浴沂会。” 端午 ,取菖蒲及艾插门户,饮菖蒲雄黄酒,以辟邪禳毒,为角黍以祀其先,亲戚相馈送,各处龙舟竞渡。

《七夕 乞巧》,稚子争击,瓦缶于庭。

中元 ,各家以牲醴祀先。是月十三日,人家设几悬像,谓之“迎先” ;至十六日撤去,谓之“送先出。”

嫁女子行礼于父母之家,谓之“送纸。”

中秋 ,士人家置酒酣燕,翫月为乐,每至夜分乃止。

重阳 。士人登高燕赏,亦展谒坟墓如清明。冬至 ,各家荐角子米丸,仍贴丸于门扉间。腊月二十四日 ,各家拂尘。是夕言百神有事,上帝具蔬食米粿,画幢幡舆马仪从于楮上,焚而送之。至正月四日,乃迎而复之,于祀灶尤谨。按宣帝时,有阴子方腊日以黄羊祀灶致冨。《杂五行书》云:“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 灶中出。知其名呼之,可除凶恶。

岁除 前数日,各以牲羞果饵馈送亲友,谓之“馈岁” ;除夕各具牲祀神,谓之“送岁。” 明烛焚香,张灯炽炭,坐以待曙,谓之“守岁” ;换桃符,写春帖,易门神,谓之“从新。”

兴化府祠庙考一       县志

[编辑]

本府。莆田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郡城南门外里许,洪武三年建。

社稷坛 在郡城西门外里许。洪武三年,知府盖天麟建于北门外。嘉靖初年,知府冯驯徙建今所。

郡厉坛 在郡城北门外里许。洪武三年建在西门外。嘉靖初年徙建今所。

各里乡厉坛 :洪武间,奉例建置不一,今俱废。里社坛 ,祀土榖之神。

郡城隍庙 在橄榄巷。洪武三年,盖天麟建。宣德五年,县丞叶叔文重修。弘治二年,同知朱海建正殿、两庑、大门。嘉靖八年,建寝殿。四十三年,重修正殿。隆庆六年,建东西两廊。

皇清康熙三十年,道士姚于尊募建殿,庑《新神像》。

平海卫城隍庙 在卫西,洪武二十年指挥吕谦建。

兴化卫旗纛庙 在卫署地,洪武元年建。嘉靖壬戌,倭毁卫署,此庙独存。

莆禧所旗纛庙 在城东,今废。

关王庙 在东厢教场东北。明隆庆戊辰,知县徐执策重修教场时建。

皇清总兵王万祥重修。

天后庙 :在湄洲屿。神林姓;唐闽王时都巡检愿女。宋屡有封号。明永乐初,封“弘仁普济天妃” ,立庙致祭。凡使海外,率皆祭祷。

皇清康熙二十年,总督姚启圣捐俸起盖“三门及钟。”

鼓二楼,焕然壮观。城中有行祠,在文峰宫。吴长官庙 ,在城北五里。祀唐吴公兴。宋大观三年,郡守詹丕远奏赐额“孚应。” 绍兴十九年封义勇侯。明永乐甲午重修,嘉靖戊戌又修。李长者庙 ,在木兰陂下。长者宏筑木兰陂,功甚钜,陂成而卒。民思其功,立庙于陂之南岸。宋淳祐间,更建前后二堂。前祀长者,而以林进士、黎主簿配。后祀钱妃。妃与林有创始功,故并祀。景定三年,封长者惠济侯,钱妃惠烈协顺夫人。元延祐间,于陂下更作新庙,专祀长者,而以南岸旧庙祀妃。明景泰元年,重修新庙,塑长者衣冠像,以其弟金紫大夫李容配。

钱妃庙 在木兰陂上向障林,即宋时旧协应庙也。庙之后有祠,名“崇功祠” ,祀十四家。十四家者:司法参军余子复,文林郎朱伯震,武显郎余彬,承信郎余驺,承奉郎林国钧,承信郎顾筠,武翼郎朱公廙,承信郎县尉朱珪,校尉朱贵,推官朱拱,作院使吴诹,将仕郎陈汝翼,推官朱赓,运使朱枚。当长者筑陂时,尝捐金佐费,捐田开沟者也。明正德六年,生员李熊利旧庙风水,谋盖私房,徙钱妃于长者新庙之西,致十四家子孙竞讼。至十六年,官判依旧庙地段,令十四家鸠工建复。万历癸巳,十四家重修。又维新里陂下二里许,有香山钱妃庙。妃投水时,尸流至此,香闻,乡人祀之,号“香山宫。” 每风雨夕,隐隐见双灯自山过木兰,故老传为四娘巡陂云。明郑善夫诗:“沧海未销钱女恨,路人惟诵李侯碑。秋深极浦生寒水,神至灵风满素旗。” 盖谓此也。

冯大师庙 在陂北岸。师名智日,尝贳酒长者家,三年不责酬。一日谓长者曰:“当与子遇于木兰山前。” 及长者应诏至莆,智日已先在。日与步水涯,以求地脉所宜。方斋祷之夕,智日于今址截溪插竹,朝成竹樊。先是唐末人问黄涅槃:“溪陂几时可筑?” 答云:“逢竹即筑。” 于是长者叹曰:“逢者冯也。百年悬谶,应在今日。” 智日又图苍龙。以

贻长者投二榼于江,一以上覆,一以下承而去。长者依竹为堤,功成不爽。人拟智日为“圮上老人” 云。万历三十六年,郡守王嘉忠委经历方大成重修木兰陂。大成因究开陂源流,智日实神授于长者,申请建庙于北坪古棠阴大树下。郡守从之,遂成是役。扁曰“冯大师庙” 后庙圮附李长者祠内。康熙四十年重建。

太和庙 在兴教里吴塘。“唐何玉置太和塘,溉田五十顷,尝被侵没,宋蔡襄特奏请复。嘉祐中,知军刘谔始筑太平陂,溉田七百顷,废太和塘及东塘、屯前塘三所为田。熙宁中,官令拨太和田以偿谔之陂作。绍兴二年,里人张应六等念谔功,立庙祀之。绍定中,陂坏,知军曾用虎重修,遂籍前田属囊山寺僧收租,永为” 修陂之用。元至正十五年,张安节重修其庙。明嘉靖中,田没于僧,里人诉之臬司,查复田租一百四十四石,令贮县库,豫修陂葺祠。壬戌祠毁。隆庆壬申,分守熊琦重建,并祀何、蔡、曾、章四公,扁曰“太平陂世惠祠。”

裴观察庙 按《宋史》:“唐元和八年,观察使裴次元于莆田县界红泉筑堰潴水,垦开荒地,为田三百二十二顷,岁收数万斛,以赡军储。” 莆人因立宫祀之。正德壬申,火焚,诸生请即其地建为水南书院。其仪门东偏,仍为裴蔡祠。嘉靖壬午,里人方梦云率众复即旧石磐堂改建新祠,专祀裴公。后圮。万历甲辰复建,有记。

陈侯灵显庙 在涵江盐仓之西,为陈应功建。通应庙 在乌石山之阳。淳熙十六年赐额“显应。” 庙 在北门内,旧龙埔祠也。宋乾德二年创,元丰二年更新。建炎元年,郡倅谋不轨,求助于神,屡卜屡却。凶徒攘臂而出,若狂醉,俄就擒戮。四年赐额“灵显” ,寻改今额。绍兴、乾道、淳熙间,累封助顺威惠昭德孚应侯。

英惠庙 在前埭,旧延福祠也。宋大观初,里社鼓自鸣,而神童黄泳赐《五经》及第。绍兴间,郡人王晞亮请于朝,赐今额。乾道六年,封善应侯,后进封孚惠迪德王。

兴泰庙 在后塘。神姓何,名俨,嘉州人。宋元符间,郡人方慎从守嘉州,绘其像以归,立祠祀之。后慎从家有《郁攸》之变,神显其灵。嘉定三年,封嘉惠侯。

灵祐庙 原在宁真门外,旧尉廨之后。神姓詹,名持红,有道术,能伏虎疗病。及卒,人祠之。宋绍兴二十七年,赐今额。“隆兴” 、淳熙、嘉定、淳祐间,累封“至忠利孚惠显烈助王。”

长寿灵应庙 在左厢衙后。神姓陈名寅,唐观察使陈岩侄侍。岩仕闽,遂家于莆,好善施药。里人歌之曰:“陈公食吾兮饥有餐,陈公衣我兮冬不寒,愿得陈公兮寿如山。” 年九十馀卒。先一日历言五纪,事后皆验,民尸祝之。

惠应庙 在府治北,即今太平社也。亦名仙水行宫。按《通志》:“宋咸熙间,郡守窦彤秩满,寓旧行衙,夜梦神人请广其祠。翼旦询访至庙中,其神俨然。夜中见者,因转嘱新守许长卿,为大其祠。” 乾道二年赐额,淳熙十年封永利侯。一云:“汉时只一古庙,曰龙津,其中井泉灵异,胡道人修真于此,何氏九真人往谒之,因饮是” 水,仙眼尽开,今井入民间。梁太平元年,拓地鼎建,因以“太平” 名庙,遂寝“龙津” 之名。元至正七年,陈祖保募建。明正统间,郎中顾孟乔捐地拓建。万历四十年重修。

昭灵庙 在南厢之东峬。按莆阳比事真人姓赵名昇,师事张道陵,隐居鸣鹤山,尝乘铁舸至莆田江口,又尝游仙溪,凿井以溉民田,民受其利,因号曰“圣泉。” 江口岩浔、仙邑皆有庙。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绍兴八年赐今额。三十年加封“妙应。” 乾道二年加封。普祐三年莆不雨,郡守锺离松祷祠辄应,寻增修。绍兴元年加封灵济显应侯。庙 在壶山圳尾山。昔有陈、胡二仙隐迹兹山,后羽化,乡人尊而庙之。宋大观元年,郡人祷雨数应,赐额“神应。” 建炎二年,诏修天下庙宇,郡守张宗臣始拓斯庙。县令傅丑上其灵应事迹,遂封神为显应庙,丑为之记。

龙王庙 在壶山极顶。俱用石砌,蟹井在内。此泉通潮汐盈缩,故祀龙神于此,祷雨必应。有碑。兴化府壶山蟹井岁旱,每祷辄雨。洪武十五年春不雨,太守相公邢敬躬祷焉,一雨三日,翼日复大雨,民喜霑足,乃立神祠。又介真净岩比丘永瑞,鸠工作石屋,深广各一丈二尺,塑龙王像,费俸米三十馀石。

玉皇庙 在壶山灵云岩之左。

显济庙 在黄石琳井。神姓朱名默,黄石人,唐古田令。生有灵异。年十七,喟然语同舍曰:“丈夫当大立功名,终身讲空言,何益?今两陲用兵,朝廷开幕府,使吾得千人将之,可以鞭笞远彝。” 屡造糓城古庙,祈立功名。庙门下有泥塑神马,遂乘以登山。许伸等道遇之,见其驺从,意谓达官谒庙,避于道左。近视,则紫衫马上者默也。马庙中神马也。恐怖走至其家,默方酣寝,觉则颊带酒容,伸等说道遇状,笑而不答。是后人多见默早晚骑神马,勒部兵往来村落间,里中神之。年三十二不疾而卒。建炎四年,高宗渡江,中流风涛大作,忽见默拥朱氏旗至,风遂息。诏封默为“灵应嘉祐侯” ,额曰“显济。” 绍兴初,吴山火,兵卒不能救。尘焰中,默忽拥旗至,火遂息。又助收大奚山寇,后加封“福顺彰烈侯。” 默弟黓、谂,女弟六十娘,亦皆生而神灵,并祀祔食

朱医庙 在黄石新街。朱医,不知何许人,并亡其名,以医显,尤神于眼科。端平间,上病翳,尝召入禁中,诏无得用金针。医藏针笔端,一拨了然,赐冠带镪钞。寓黄石锦园之东,莆藉是多既盲之视。卒于锦园,异香七夕不散,葬于埔西道左。而锦园地忽产一樟,不久成抱,用雕像以祀,称为朱医先生。今病眼者请香火供奉,无不立愈。龙宫显应庙 在连江里东亭。神姓龙名琯,原为天神。莆大旱,神悯下民,吁呼痛切,为洒砚水。时黑雨三日,水浸半壁,即今灰壁半黑遗迹也。以此谪为下界神,乡人崇祀之。今东亭俗呼“龙宫” ,不忍忘神姓名也。

光济王庙 在奉国里大蚶山之南,去崎头二里许。《泉南录》云:昔尝海溢,有物如瓦屋,乘潮而来。崎头故老云:“宋初海中漂数百根大木,尽刻‘罗’字号。乡民获之,斧砍罗字,愈砍愈现,相顾惊异。数日,见一人峨冠黄袍,屹立山下,呼众告之曰:‘我罗仙子也,卜居此地’。言毕不见。于是众为建庙,商舟往来必祷焉。晋开运二” 年建,南唐始封“广济王。”

东岳庙 在吉了城。刱,建于宋。灾祲病疠,有祷辄应。后毁,址没于闾右。万历癸卯,同知汪懋功因耆老之请,清址鼎建,仍置产以供香火。民德之,为立生祠。

唐林孝子祠 在城中乌石山下,旧在义门。按孝子当太夫人之终,每一痛哭,至水浆不入口,或三日,或五日。癸酉,将与先府君修合葬之礼。于是躬行坎室,自埏砖甓,与兄弟手攻肩负,以凿以筑。春三月二日,忽异气自天,氤氲下蒙,非云非烟,羃羃绵绵,彩耀光鲜,馨香馥然。朝起及暝,徘徊不散。先是绕垄已栽松柏,此日枝叶间遍悬露滴,大如梧桐子。公奇之,与兄弟及乡人来相慰者而尝之,其味甘,异于人间之所甘者。日渐高不晞,转坚转明,莹然珠相,铿然玉声,如是者三日,睹者争取,或食或翫。宋嘉祐间,祠几五修,陈俊卿、王十朋、真德秀各有记。

郭孝子祠 在仁德里魏塘。宋郭义游太学时,奔母丧,庐墓,感甘露、白乌之祥。绍兴十三年,诏于所居门前立绰楔,左右建立土台,高一丈二尺,饰以白,间以赤,仍值所宜木。三十年,蠲其家徭役,拨田十石为子孙祭祀之费。

岳公祠 在小西湖左,祠岳太守正报濬湖功也。岳精形家书,诸所兴作,皆造福邦人。小西湖尢其著者。

奚公祠 在西门内。奚名世亮,湖广人,任延平府同知。嘉靖壬戌,来摄郡掾。甫阅月,倭寇围城,城陷,分守缒城走,奚与叶县丞时兰死乱贼中,当道悯而祀之。

忠勇祠 有三:一在南门内兵马司旧地,为千户白仁建;一在驿前街,为千户鲁师亮建;一在平海卫,为本卫千户丘珍、叶巨卿建。

戚公祠 在水南龙塘,为参将戚继光建。庞、商二公祠 在拱辰门外。万历初建,祀巡抚庞尚鹏、巡按商为正。以《编定条鞭》一则利爱在人故也。

功德祠 在涵江,原祀参将戚继光。至万历乙亥,知县孙继有,改祀抚按庞商二人,及郡邑守令之有惠政者。后增建一堂,专祀戚继光。“惠德祠 ” 在江口。隆庆间建,祀巡抚谭纶、参将戚继光。知府易道谈、知县莫天赋、乡御史林润感其平寇赈恤之功云。

崇勋祠 在东角。嘉靖间建,祀知府黄一道、同知谭铠,以改筑石堤功。万历间续祀知县孙继有,与乡御史林润,皆有功于海堤者也。又遮浪有功德祠,亦祀黄一道、谭铠,与林润乡人取埭。

考证

田十亩,以供香灯之需。

忠孝祠 在仓后街左,与“孝子祠” 相对。

四贤祠 在城隍庙左。成化间,巡按尹仁建,祀陈俊卿、蔡襄二公,名二贤祠。后增入艾轩、林光朝,改扁“三贤。” 嘉靖庚申又增参知政事龚良茂,改曰“四贤祠。” 万历间重修。

二忠祠 在城隍庙左。正德壬申,郡人徐元稔具奏“陈文龙、陈瓒叔侄死节,合立祠致祭。” 诏令知县周任建祠。今所专祀二公。嘉靖壬戌,前堂毁,万历癸未重建。

二烈祠 旧在大有仓后。正德丙子,巡按胡文静创建,祀靖难死事户科给事中陈继之、徽州府知府陈彦回。

世忠祠 :在仓后,巡抚张肯堂建。祀尚书王家彦、宋侍郎晞亮、明御史王荣。

世忠祠 在梅峰寺。正德庚辰,巡按沈灼特建,祀宋方信孺。

忠惠祠 在南厢蔡宅,为蔡襄建。成化六年,巡按都御史滕昭重建。弘治七年,知府王弼拓建堂庑,又赎田地六亩馀,水池二口,以供祀事。嘉靖壬戌寇毁,隆庆六年重修。

彭韶祠 在东门内,正德间建。嘉靖壬戌毁,地侵于民间。万历初查复,知府吕一静捐俸助建。

皇清康熙癸未重修。

林俊祠 在大有仓东。嘉靖间建,壬戌毁,万历乙亥重建。甲申巡抚赵参鲁修。

陈茂烈祠 在右厢朝天街。正德丙子,巡抚王应鹏就其所居建祠祀之。

黄巩祠 在延寿里,上生寺西。巡按聂豹改公“立诚书院” 为“后峰祠” ,有司春秋致祭。

“理学” 明臣黄仲昭祠 在察院西偏。嘉靖间,巡按何维柏建于元妙观,壬戌毁,万历甲午建今所。

林云同祠 在大有仓内。万历戊戌,巡抚徐兆魁建。

郭应聘祠 在右厢龙门下。万历己丑,巡抚周采建。

通判吴绅祠 在南门外,有司春秋致祭。王家彦祠 在府学西偏。

梁陈郑南湖三先生祠堂 在广化寺中。梁陈间,邑儒郑露偕弟二人曰庄、曰淑,家于此。后感异梦,以其地归释氏,今广化寺是也。寺东北隅有三先生祠像。

唐林九牧祠堂 在澄渚,祀唐九刺史。曰苇,曰藻,曰著,曰荐,曰荜,曰蕴,曰“蒙” ,曰迈,曰蔇。

端州刺史林苇祠堂 在东厢前埭,唐僧涅槃所指地也。嘉靖壬戌,倭乱毁,裔孙云同重建。江陵刺史林藻祠堂 ,在乌石山下,原在澄渚。壬戌毁,裔孙澄移建于今所。

御史黄滔祠堂 在东厢。滔尝疑业广化寺,今中藏庵皆有祠。

校书郎黄璞祠堂 在延寿里黄巷祠前,即璞故居。

邵州刺史林蕴祠堂 在元妙观内。初在左厢联桂坊,正德间,裔孙俊建于此。

都官郎中朱请帮助识别此字。祠堂 在连江里。石阜。《莆阳比事》云。请帮助识别此字。字从要本中原人。唐天祐乙丑进士,授浙右监司都官郎中。因白马驿变,遂挂冠,提举石阜仓,种梅以居。

古田令朱玑祠堂 在连江里琳井。《彭志》云:“玑字仲齐。”请帮助识别此字。弟,唐咸通进士,调临安尉。闽帅郑镒辟为团练使。黄巢寇福州,玑招集智勇,分屯要害,寇莫敢近,郡赖以安。迁古田令,徙居莆田。校书郎余镐祠堂 一在黄石上,一在翠峰东埔。

福唐刺史林蔇祠堂 在乌石山下。

主客员外郎宋骈祠堂 在东厢后埭。

谏议翁承赞祠堂 在待贤里双峰显祖院内。屯田郎戴洽祠堂 在水南东井。

“金紫长官方廷范祠堂 ” 在东厢陈巷内。“宋御史郑伯玉祠堂 ” 在东厢北门内。

通议大夫陈大卞祠堂 在澄塘。

“福平长者方天贶祠” 堂 在东厢后埭。

林冲祠堂 在方巷。又祔,祀唐侍御史谠祠内在乌石山下。

“直秘阁林孝泽祠” 堂 在蒲坂,曾孙江都令友闻祔祀。

殿前“制干李冨祠堂 ” 在梅峰寺内。寺其所舍地也。

承信郎顾筠祠堂 在府治后。孙儒俊等祔祀,称“世大夫祠。”

“安抚使林枅祠” 堂 在阳城原建祠在龙应堂,今移建熙春桥西。

河南少尹阮骏祠堂 原在阮巷,今迁莆田里,后度。

经略安抚使方大琮祠堂 在东厢陈巷内。郑樵祠堂 在广业里,西向。

“拱卫大夫陈淬祠堂 ” 在涵江横山之麓。“状元吴叔告祠堂 ” 在澄塘“状元” 坊内。万历辛丑重建。

黄府祠堂 在连江里塘下。

承事郎柯昱祠堂 在柯山。状元潜始祖郭邦文祠堂 在崇福里大砺东郭。

明御史陈道潜祠堂 在延兴里《东洋》。

“探花学士” 祠堂 在东厢白塔兜。

“尚书翁世资祠堂 ” 在莆田里青浦。

尚书陈俊祠堂 在东厢双池居第之北。“状元柯潜祠堂 ” 在元妙观东,今毁。

“学士吴希贤祠堂 ” 在黄石东井,万历丙午建。“御史林诚祠堂 ” 在县学万仞宫墙内。

知府林堪祠堂 在教场中军厅西。

“尚书方良永” 祠堂 在画屏巷。

“学士黄澜” 祠堂 在横沟。

“两广总制林冨” 祠堂 在赤柱巷,“长者林柯” 祠堂 在教场边。

光禄马思聪祠堂 在右厢龙门下。

“都御史林大辂祠堂 在明宗书院西偏。” “太仆卿余瓒祠堂 ” 在国清里凤冈山下。“运使林汝永祠堂 ” 在黄巷。

布政使林应标祠堂 在乌石山下。

尚书林应彩祠堂 在仓里。原应彩别墅,名“迟日堂。”

“尚书康大和祠堂 ” 在右厢西川。

布政使方攸绩祠堂 在“画屏巷。”

都御史林润祠堂 在和美巷口。

布衣林兆恩祠堂 在东岩寺西偏。原为教堂,因总制别墅拓建,后有“东山樵舍” 旧扁。

尚书陈经邦祠堂 在城隍庙右。

佥事林焲章祠堂 在乌石山下。

仙游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时合于社稷。元迁于县东朝京门外。明洪武十六年,迁于南门外,距城里许。正统十一年修。成化十六年、万历四十二年,先后重修。

社稷坛 旧在县西南。宋乾道六年,知县赵公绸重修。明洪武十六年因旧址重建。正德七年乃迁于西门外,距城里许。万历四十二年重修。邑厉坛 旧在县北功建里鸡足山下。明洪武十三年创建。宣德九年迁于西北。景泰七年迁东北隅保福院故址,即今坛也。

里社坛 :凡乡村,每里立坛一所。

城隍庙 “在治西。宋淳祐间建。明永乐十年重修。景泰元年、弘治五年相继重修。” 万历五年庙圮,县令游瑚重建。崇祯十五年再修。

皇清康熙二年重建。

仙水庙 在旧桥上,祀九仙暨翁媪媪姓张氏。“上官庙 ” 坐连江里枫亭南街,福州府同知郑添祥建。

灵惠袁侯庙 在上余村。宋绍兴间,有寇犯境,武翼郎袁章会张都统力战守之。邑人为之立庙,请赐“灵惠” 之额。明正德间,陈璿重修。

东岳庙 :在大济街北。康熙九年重建。

兴福庙 在县西二里。神姓林,名义,县下顿人。生为巫医,殁而有灵。南宋高宗绍兴间,汀寇猖獗,侯发阴兵拒贼,现身人皆见之,凶徒遂溃。孝宗乾道间,赐庙额。宁宗嘉泰辛酉,封威祐侯。唐金紫光禄大夫郑公积祠 在北溪湖峰。状元郑公侨祠 在北溪。

聘君陈公易祠 在莱溪。

朱文公祠 在县北养正书院内。

壮烈祠 在东街北

恤劳祠 在城西城隍庙后。明嘉靖癸亥冬,倭寇数万众攻城,无有御者。刘君芳奋力砍坠数倭,城赖以全。君芳随中倭铳死。县人德之,为建祠以祀。

宋忠惠蔡公襄祠 在牛山之麓,昔在县学“尊道堂。”

正简叶公祠 昔在县学“尊道堂” ,俱知县叶文炳立。

少师傅楫祠 在城北,原名“福神道院。”

御史王回祠 原在保福院西,知县陈致一立,今在昆仑岩。

考证

夹漈郑公樵祠 在南街后。

知府陈可大祠 在飞钱巷。

谏议大夫陈尧道祠 。在西街上巷。

国子监助教茅知至祠 在南街。

长乐令陈昭度祠 原在谷目,今在蜚山之后亭。

宋大理寺寺丞林瑛祠 在高坂。明清介郑照祠 ,在翁都。

崇勋祠 在南街下郑前,一在东郊报恩堂。《林萍斋祠 》,在龙华寺前,萍斋读书处也。郑三公祠 ,在普惠寺东,一开学,别驾淑公;一御史中丞良士公;一尚书太保元弼公。

知府吴廷表祠 在坑头拱笔亭之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