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48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卷目录
澂江府部汇考二
澂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澂江府城池考
澂江府关梁考
澂江府公署考
澂江府学校考
澂江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八十六卷
澂江府部汇考二
[编辑]澂江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编辑]通志州县志合载
本府。〈河阳县附郭。〉
漱玉泉堤 在府治,源出重珠山,入附郭田亩庄。镜泉石堤 在府治,源出碌碕山,合圩扎溪。俱明知府王良臣筑。
北坡沼堤 在府治,水出阙摩山。明知府张顺倡谕有田亩者筑堤积水。郡人席大宾增拓一堤。
立马闸 在府治西街北一里。明知府徐可久建,以防龙青一带冲决之患。
太平闸 在府治太平桥下。知府徐可久建,疏梁王冲一带溪水入新河。
西𬒈泉堰 在府治蟠龙冈石岩下。明万历间,知府程子侃重筑。
玗札溪 在府东北二十里。每水潦冲决为患。明隆庆三年,知府蒋弘德开渠,筑堤三百七十馀丈。万历间,知府程子侃重筑。
西浦龙泉坝 在府治。明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开三河,引泉入海。又立闸坝四,启闭蓄泄,舟楫通行,商民称便。
清溪坝 在府治关索岭下。石坝二,分水之沟六,溉田甚多。
江川县
普济堰 在馆驿左。明“隆庆四年,知府杜鸣阳买民田筑堤,高一丈许,佥立坝长一名守之。” 大冲河坝 ,在旧阳宗县五里。明隆庆二年,知县文嘉谟开濬,民屯赖焉。
堰塘 在县沙甸上官村。明正德四年,知县郭翰筑。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文嘉谟重修。
新兴州
罗木箐河坝 三所一在州北二十三里白云寺山下,行北山等处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腰子屯,行普舍城等村灌田。一在州东北二十一里袁家屯,行何家等屯灌田。
九龙池坝 十三所:“一在州西北十五里袭家屯,行王旗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六里摆彝涵洞,行飞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寒冬村,行寒冬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大村,行大庄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后屯,行王大户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碁盘山下,行大毛等屯灌田;一在州西” 北十二里官村,行桂家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六里小庄,行薛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六里石涵洞,行小庄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五里安流桥,行左家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五里左家屯,行小毛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四里马桥村,行马桥等村灌田;一在州西北三里通年桥,行徐百户屯灌田。白龙潭坝 四所:“一在州东北二十三里白龙潭,前行东古城等屯灌田。一在州东北二十二里小土库,行上下山头等屯灌田。一在州东北二十里白塔山,下行任家等屯灌田。一在州东北二十里东古城,行楮家等屯灌田。”
密罗坝 三所一在州西南二十五里凤皇山下,行上下麻栗树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南十五里排栅屯后,行马官等屯灌田。一在州南十六里永济桥,行壮旗等屯灌田。
桅杆坝 在州西南十三里桅杆屯,灌桅杆屯田。
红庙堰塘 在州东三里,塘周二里,聚水灌田。西河坝 六所:一在州北二十五里秦溪行高桥等屯灌田。一在州北二十四里梅园、锁水阁、行前卫等屯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陈家、大厂、行中所等屯灌田。一在州北二十里刘家屯,行陆家等屯灌田。一在州北十九里高桥、大涵洞,行麻线等屯灌田。一在州西北十五里徐家屯,行秦谢等屯灌田。
金汁沟坝 四所一在州东十二里燕子窝,行冯家冲等屯灌田。一在州东十里沙陀村,行左所等屯灌田。一在州东五里右所屯,行中所等。
屯灌田一在州东四里小笕槽行、许家湾等屯灌田。
龙井坝 三所一在州东北五里甯官屯、行中卫屯灌田。一在州东北三里许家湾行龙井巷等处灌田。一在州西关外龙井巷,灌西关等处田。
清溪坝 在州西北二十里。莲花池,灌莲花池田。
梁王坝 在州南十二里。牟溪冲,灌高仓等屯田。
赵官坝 在州南十五里。赵官坝屯灌赵官坝等屯田。
牟溪冲坝 在州南十五里高仓山下行高仓等屯灌田。
研和坝 在州南三十七里。潢水塘、行南厂等屯灌田。
观音塘 在州东南一里。今作起春堂常住田。鸳鸯塘 在州南六里。
鸡窝塘 在州南二十五里,研和飞家屯灌赖家等屯田。
永润沟 在州南三里。康熙三十九年,生员王虎臣开。
路南州
邹公堰 在州东五里,地名“落台。” 旧明嘉靖间,知州邹国玺筑堰开渠。至天启间,知州唐登第再濬,知州倪垣修枧,济田千顷。昌乐堰 在州东北五里。康熙四十一年,知州罗之熊筑堰开渠,灌州西北田三千馀亩。后圮,知州金廷献复筑濬增枧,民永赖焉。双龙坝 在路南州东二里许。知州金廷献于康熙四十六年冬建筑,开渠二十里许,灌溉三千馀亩。迨至四十七年夏,雨,潭泉水涌溢,冲决黑龙潭坝 。在路南州东。
鱼池堰 在路南州东八里。明嘉靖间,知府郑国玺修筑。
兴宁溪坝 在路南州东二里。
澂江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本府。〈河阳县附郭。〉
澂江府城池 旧建于绣球山。明正德十三年,知府童玺改迁金莲山麓。嘉靖二十年,知府周朝俛复迁前地。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改迁于舞凤山,建筑砖城,周五里三分,高一丈九尺,楼台墩铺具备。其门东曰“拥晖” ,南曰“澄波” ,西曰“揽秀” ,北曰“仪凤” ,有池。
外州县
江川县城池 ,原土“城。明万历四十八年,巡抚都御史潘濬拓筑。崇祯七年,因水湮。巡按御史姜思睿奏请迁县于旧江川驿,始建砖城,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二尺,无池。”
新兴州城池 ,旧无城,明正德二年,知府何子奇筑土垣。万历六年,分守道王续之移驻其地,呈请檄知府张于京督造砖城,周三里,高一丈八尺,无池。按《州志》:“州立玉溪、灵照之间,旧称在华盖山麓,即灵照山也。在府西一百六十里。宋大理段氏蛮部,旁筑土垣。汉唐建治在碁盘山表。段氏分么些徒蛮居此,筑土垣” 于中邑村,名曰“休纳城” ,形长而狭,若南之雉堞,北之新街,东之元坛庙,皆在城外,惟袭西门以为旧也。明正德二年,知州何子奇斥广二里有奇,高一丈三尺,厚五尺。万历四年,奏请易砖石,扩为三里许,凡六百四十八丈,高二丈四尺,厚一丈八尺。城垛一千二百七十六,辟四门:东南曰灵照,西南曰“凤凰” ,西北曰“碁兴” ,东北曰“龙马。” 门各树楼。东曰“朝阳” ,南曰“来薰” ,西曰“阅稼” ,北曰“拱极。” 外凿池,广三丈四尺,深八尺。崇祯十四年,守道程楷、知州张《尹志》增高城三尺。乡官雷跃龙益橹八。
皇清康熙十年,四门城楼圮,知州彭蠡改作“民房。”康
熙四十七年,砖石城楼摧剥,橹与雉堞全圮。知州任中宜加葺,改城垛为一千零九,高五尺五寸,广三尺二寸,建橹四,无池。
路南州城池 ,旧无城,明成化间,知州鲁厚建敌楼四座。弘治间,知州龚浩因敌楼筑土城,后倾圮。隆庆六年,知州易龙见重筑,周四百四十馀丈,高一丈一尺。万历四十八年,知州马鸣阳修,今渐圮。按《州志》:“成化间,知州鲁厚建楼四座,东曰启明,南曰迎薰,西曰长庚,北曰拱极。池初广二丈,及流寇入滇,即填池,以池” 边之土平为田,其广遂以倍。嗣后居民效之,春则布种,夏则雨水洋溢,宽十丈许矣。自昌乐堰成,四时活水流注,红蕖碧藕,遍满其中。夏秋之间,朱霞映水,绿幕垂阴,柳色迎眸,荷香喷鼻,往来之人如行。
锦绣中,号曰“花城” ,称胜景焉。
澂江府关梁考 通志
[编辑]本府。〈河阳县附郭。〉
东关 按:《县志》“在城西北十五里。”
中关 按《县志》“在城西北二十里。”
西关 按《县志》“在城西北三十里。”
青云桥 按《县志》:“旧名普济桥,在府东街,跨玗札溪。明正统间,知府王彦建为石桥。”
南津桥 在东街南。明嘉靖间,路南州民郭万锺建。
中沟桥 在东街南二里,锁札溪之水口。太平桥 旧名“罗藏桥” ,在府西二里。明嘉靖间,知府王良臣建,通判徐子麟重修。
四均桥 在府廖官营东境内道路至此适均,故名。
永济桥 在府南二里
清平桥 在府西二里
河生桥 在府东。明知府高廷绅建。
三岔桥 在河生桥西百步。
得路桥 在府西北四里。义民席允中、陈亨修建。
务耕桥 在府梨花村北,庠生李杰建。
介营桥 在大小二军营间,故名。
远达桥 在小军营中
广济桥 :在大军营西路口。
通津桥 在广济桥西一里。
庄镜桥 在府东街
漱玉桥 在府东街土主庙前。
西市桥 在府东。明弘治间,举人邹𤣱建。嘉靖间,义民陈绅易以石。
月津桥 在府大河口
长虹桥 在府东四十里。明嘉靖间,郡人罗应重修。
俯波桥 按《县志》,“在城西南二十五里鹭栖村红坡。” 登桥俯瞰抚仙湖,故名。邑民李文高建。涌拔桥 在府西南。按《县志》,在府西南三十里,经江川通衢,邑人杨国儒建。
迎仙桥 在府南
惠民桥 在府西。明时知府徐可久建。
龙津桥 在府东
江川县
关索岭关 在县
迎恩桥 在县北
海门桥 在县东南八里,为临安要路,通星云湖,水入抚仙湖,登舟始此。明天顺五年建。中央有界鱼石焉。澂江、江川,其鱼二种,以石为界,不敢越江,越则相斗,兆兵象。
石桥 、通衢桥 俱在县东。
新兴州
铁炉关 在新兴州。按《州志》:在州北四十九里,据峻岭,俯深谷,旧多林木,易藏奸宄,号称险阻。明设巡检一员,徭编弓兵十六名守之,今裁。岭上为昆阳境,岭下为新兴地,立碑分界。
玉溪桥 在新兴州南
路南州
革泥关 ,在路南州按《州志》,“在州东南六十里,交弥勒州界。”
弘济桥 在路南州,通嶍峨、新化路。明弘治间,知州邓骏建。
会通桥 在州西,与弘济桥相望。
永安桥 在路南州北
板桥 在州南二十里。明嘉靖间,郡人席大宾易以石。
天生桥 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二桥天成,不假人力,故名。
赛虹桥 在州通省大路。明万历间,知州汪良修。
三板桥 在州治通衢。明万历间,举贡杨兴南兄弟捐修。
《通志》未载关梁
[编辑]《河阳县志》
[编辑]都市桥 在城内西门街,旧滇省“雄邦坊” 右。锁水桥 ,在南门外东隅,汇城内众水流经沙
河村鲁溪营入海
月官桥 在凤翔寺山门内。明季宾兴饯士于此,故名。
关庄桥 在城西五里小关庄下。
联玉桥 在城西南二十里玉笋山前。
海晏桥 在城南四十里海口坝前。庠士洪于天、客民黄祖祐同建。
平政桥 在城西二里许。原玉峰赵公捐建,年久倾圮。生员董可征等募众重修,坚固直如坦道。
云英桥 在州北四十二里刺桐关。
安流桥 在州西北五里左家屯,奇梨溪、西河合流过此。知州蔡琨重修,改名“听莺桥。”
新德桥 在州北二十里刘家屯西河。康熙五十一年,知州任中宜建。
桂家桥 在州西五里桂家屯,跨大溪河。普渡桥 在州西南十里大营屯,跨大溪河。东秩桥 在西街左首。年久倾圮,商客驮盐坠水,郡民张友松捐资重修。上置楼,往来便利。但遭水患,楼废桥存,甚望乎好义者之兴修焉。引凤桥 在城东北隅,接凤山脉,因凿城池断为两岸。康熙二十二年,耆民李缵甲募化官绅士庶,甃建石桥,引水渡岸,可润田亩,并入东南城内灌济园圃,咸称便利焉。
高涧桥 在城东一里。凡东河水道由此引灌,以年久渐圮。康熙四十二年,庠生李文炳偕众重修,田亩皆利赖焉。
新兴州
刺桐关 在州北四十二里。依山傍河,两崖高耸,北扼铁炉关,为全州咽喉。
中板桥 按《州志》:“在州西关,去会通桥三百馀步,分大溪河为金汁中沟。”
下石桥 在州西关外,去中板桥四百馀步。上建魁阁,分大溪河为金汁下沟。
迎恩桥 在州北门外,跨城壕。
彩虹桥 在州西关外中卫屯,跨金汁沟。康阜桥 在州北六里,跨罗木箐河,讹名“康家桥。”
广济桥 在州北十三里咸宁里罗木箐分河。普门寺桥 ,在州北十七里普舍城西关外罗木箐下沟。
观音阁 大桥在州东北十七里。罗木箐河。洪涛惊波,山石相激,民架木梁以济。
永丰桥 在州东北二十里白塔山下罗么溪。丰乐桥 在州南二里郑家屯,知州鲁国华建。磐安桥 在州南二十三里石关哨。康熙三十年土州判王凤建。
通年桥 在州西北三里徐百户屯西河奇棃溪合流入大溪处。康熙五十一年,知州任中宜建。
路南州
兴宁桥 按《州志》:在州东通衢。康熙三十五年,总督王继文建。
万寿桥 在州东北通衢。康熙四十九年,知州金廷献捐修。
青云桥 在州西南,通府治路。康熙四十五年,知州金廷献捐修。
水月桥 在州西关外。康熙五十一年,知州金廷献捐修。
澂江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本府
“澂江府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五年建于金莲山巅,弘治十七年迁于山半,知府童玺改建旸浦山麓,以旧署为学宫。嘉靖十八年知府周朝俛复迁金莲山,隆庆四年知府徐可久改迁于舞凤山。” 按《河阳县志》:“澂江府署,康熙二十二年,知府张联箕捐俸增修。川堂三间,置额曰‘恭俭惟德’。后修住房三间,二十五年,知” 府韩俊杰捐俸建坊一座于仪门内。三十二年,知府张圣猷捐俸增修二堂三间,置额曰“敬义堂。” 四十二年,知府黄元治捐俸修大堂、暖阁,置坊额曰“尊美堂。” 四十八年,知府赵弘任捐俸修后主楼五间,书室琴床,清雅可居。《土地祠》旧逼近仪门外左侧,知府冯甦改建于署之东左。
同知署 旧在府署内;今裁,署废。
通判署 旧在府署内东。明末兵燹,拆毁,今借署于督学道考场、公馆,遇岁、科按临,随便移寓。
康熙五十一年,通判尹汤聘捐建草厅三间、书房三间。凿池引水,杂以花木,颇称“清雅。”
经历司署 旧在府署内东;今仍之。
照磨署 旧在府署内;缺裁,署废。
司狱司署 旧在府署内,明末兵燹,拆毁。今在府城东北。
教授署 旧无学署,今在学宫东隅。置房半茅半瓦,但可容膝。
训导署 旧无学署,今借寓城内东华寺。巡道署 在城东,今为通判,借署。学道按临作“校士考场。” 有正堂,有川堂,有后堂,有主楼,有寝室,有厨房,有仪门,有大门,有墙屏。
公馆 在府治东门内
河阳县治 在城内,旧建于旸浦山左,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韩立迁建。隆庆四年知县王都再迁于城西北隅。万历间知县李汴增修,至明末兵毁。按《县志》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冷晋和建大堂三间,后住房三。
间,卑湿湫隘。八年,知县袁肇继捐俸重建。住房三间,左右厨灶等房。中建大堂三间,卷棚三间,前竖戒石亭。左右建设六房,并仪门三间,历久渐颓。三十七年,知县秦采“重修。” 内住房三间,左、右耳房。署右建花厅三间,水亭一座,箭道一区。四十八年,知县翟枚吉“重修” 左、右六房土地祠:在县仪门外左侧。康熙四十七年,知县翟枚吉重修。至旌善亭、申明亭、戒石亭,俱废未修。典史署 在县署仪门左,原为“礼贤馆” ,兵燹,焚毁无存。康熙七年,典史王天爵捐俸修葺。建堂三间,住房三间,左右厨房各二间。
河泊所 旧在金莲山右麓,久裁。
驻防署 :原无设,今寓南门关帝庙。其兵在城守汛,并分驻各塘。
广积仓 在县治右
屯粮仓 在城南府治左。
广济仓 在县治内
预备仓 在阳宗旧县治右。
存留仓 “在阳宗元天阁。”
外州县
江川县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五年建。崇祯七年迁于新城。今署。
典史署 在县治内
新兴州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五年建。宣德六年知州张睿、正德元年知州何子奇,相继修葺。按《州志》:“后拥龙马,面直凤凰,居城西,中偏向西,南坐东北。” 元至元十三年立。明初因元故,治茅屋数椽。宣德六年,知州张睿易瓦立大堂三间,二堂三间,后楼三间,书室三间,厢房三间,庖室三间,吏目厅一所,左右两廊,办事房各三间,仪门三间,鼓楼三间,旌善、申明亭各一间。右为“《乡约》所” 三间,榜舍四间,挂号房二间,圜扉一区。正德元年坏,知州何子奇修。万历六年,知州张于京拓大堂三间,以鼓楼为仪门。城南门为大门,故大堂为二堂,故二堂为三堂。大堂左三间,以二间为丰盈库,一间为仪仗库。堂右茅屋三间,西厢房三间,东厢房三间,两廊吏舍各六间,囚室三间,女囚室三间,狱神祠一间,缭以重垣。仪门左土地祠一间,羁候铺一间,丹墀下左右皂隶房各一间,今废。塞门一座。万历四十八年,署州事邓应鳌建戒石亭一座。
皇清康熙八年,知州耿文明增土地祠为三间,建此。
君亭三间,凿池一区于东园,今废。二十一年,知州李国维于宅右建环秀楼三间。二十五年,知州胡必蕃撤环秀楼,重建高明楼五间;楼右建平房三间,厢房三间。三十八年,知州鲁国华改大堂右茅屋为瓦三间。四十六年,知州任中宜于三堂左建“宣馀斋” 三间,群房八间;大堂左屯粮房三间。
吏目衙 “在州堂右。”
土州判衙 :在州南三十四里研和乡东山。驻防厅 在城北隅。康熙五十一年,知州任中宜因训导废署改设。又于四城门创建营房各一间,以居守门军士。
常平仓 在州治右,一名“预备仓” ,一名“广济仓。” 明正德三年,知州何子奇建。万历二十二年,知州萧锦诏增成九间。
皇清康熙五十年,知州任中宜增二间。
丰盈库 在大堂左
路南州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七年建。按《州志》:枕鹿阜山,内署宅为冰心堂,前为两翼,为庖湢,左丰盈库,右会计库,折而左州同厅署久裁,折而右。吏目厅署堂墀左侧吏户、礼掾廨,右兵刑。
工掾《廨右廨》后为囹圄。前为仪门外土地祠并寅宾馆。前楼五楹。传樵鼓钟声。楼左右为常平仓。外为华东雄镇坊。
吏目署 在州治内
澂江府学校考 通志
[编辑]本府
澂江府儒学 旧在金莲山麓。元大德间,总管魁纳建。明洪武十六年重修。正德丁丑,知府童玺迁建。隆庆四年,知府徐可久迁于舞凤山麓。万历十四年,知府刘光裕重修。三十一年,巡按宋兴祖复迁金莲山麓。崇祯九年,知府李以衮重修。明末兵燹拆毁。经籍、祭器、雅乐无存。
皇清康熙三年,知府章尔珮修葺。六年,通判娄出类。
建明伦堂。九年,知府冯甦置《四书》《五经性理纲鉴》等书共十一部。康熙三十年,知府张圣猷捐俸重修。
澄心书院 :在府治左,知府徐可久建。
点苍书院 在府治西,明嘉靖间知府严华建。敬一书院 在新兴州城内,明万历间州同李洁建。
桂香书院 “在府治东” ,今俱废。
义学 有四:一在东南门,一在西北门,一在东街,一在西街。康熙二十九年,知府张圣猷署河阳县事,本府通判张友宓捐俸延师训课。河阳县儒学 在府治西北。明隆庆四年知府徐可久迁城时建,未设官,诸生归并府教授约束。天启六年,御史朱泰祯疏题建学。知府李若金、知县赖子崇卜建于城之西北隅。按《县志》,建正殿三间,两庑各四间,大成门三间,棂星门三间,启圣祠三间,明伦堂三间,照壁、泮池俱备。康熙三十年,知府张圣猷、通判张友宓、知县沈晋初以县学明伦堂在殿后,不合体制,移建于学宫之左。三十四年,新设县学,训导朱润远暨合学生员共建尊经阁于后。四十一年,知府黄元治莅任方新,首以学校为重。目击府学山水散漫、县学形势湫隘,集两学诸生公议详请上宪,咨题准迁。合建于府署之东,即玉笋书院旧址。建正殿五间,两翼各三间,两庑各九间,东盥洗所、西祭器所各三间。正殿后启圣祠三间,大成门三间,匾额一座,翰林院,庶吉士郡人李应绶制悬。左右名宦、乡贤二祠,棂星门三间,泮池、照壁俱备,规模弘敞,郁郁大观。知府黄元治率通判王凤鸣、知县翟枚吉、教授李斯德、教谕欧阳峻、训导徐飏、朱润远各捐俸金,绅士乐输,力肩厥事,劳心董成。四十四年,知府黄以予致去。四十五年,知府刘骊接建明伦堂三间于殿右,并仪门三间及墙垣“德配天地” 、“道贯古今” 二坊,五十一年,山东按察使郡人李发甲建筑。旧无书籍,康熙九年,知府冯甦捐俸置书学中。
玉笋书院 按《河阳县志》:“在府治东,旧为学道科岁试士考场。明末倾圮。康熙八年,知府冯甦建阁于遗址,崇祀文昌、魁星。四十一年,知府黄元治迁建学宫于此,易文魁阁于祝国寺内。” 凤山书院 “在城东通判署右。康熙二十九年,通判张友宓建,今废。”
义学 按《县志》:“一在县治西北隅,系旧县学庙。知府黄元治以此地湫隘,合建府、县两学为一。县学庙尚存。知县翟枚吉、教谕欧阳峻修葺,改作河阳书院,延师训课,贫寒子弟于内读书,今日益盛。一在团树营文昌宫。康熙五十一年,邻近诸生捐资置田,延师训课。”
外州县
江川县儒学 在县治东。明嘉靖四十五年,巡按御史刘思问奏建。万历十五年,知县马有庆、十八年,知县刘悫先后重修。丁亥兵燹,倾废。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王文衡迁于城北隅。
义学 在城内。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高拱星捐俸延师训课。
新兴州儒学 在州治西。明隆庆元年设。万历二十八年,知州杨显卜迁州治东南,寻迁于城西北隅。四十五年又迁于东北。按《州志》:“启圣宫三间,大成殿五间,两庑东西各七间,大成门三间,敬一亭、神器库各三间,名宦、乡贤祠各三间,省牲、更衣亭各三间,棂星门五间,泮池、圜桥甃之以石,德配天地。坊一座,道贯古今” 坊一座,“左书室” 三间,明伦堂三间,魁星阁三间,大门三间:
右“文昌宫” 桂香殿五间,后寝殿三间,大门三间,环之以垣,广十二亩六分九釐。
玉溪书院 按《新兴州志》:“康熙五十年,知州任中宜立。”
义学 有三:一在起春馆,一在“敬一书院” ,一在龙吟寺。康熙二十九年,知州蔡琨捐俸延师训课。
路南州儒学 在州治东关外。明嘉靖三十五年,署州事同知周耿建于社学右。万历二十六年,巡抚都御史陈用宾奏设。知州锺应麟鼎建明伦堂、启圣祠、乡贤名宦祠、文昌宫。三十五年,知州刘四教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天启元年,知州马鸣阳迁启圣祠于尊经阁右,凿泮池于棂星门内。按《州志》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张皋谟、训导周爰谋同“绅士”
捐修康熙五十年,知州金廷献捐俸率儒学李汝相同绅士重修。
路南州义学二 。一在东街,一在西街。康熙二十九年,知州许维祚捐俸延师训课。
澂江府户口考 通志
[编辑]府总
康熙三十年分,原额人丁及编审清出顶补、老故外,共丁四千八百三十八丁,额征丁银一千五百五十四两五钱七分。
又额外,康熙二十五年编审,增出沐庄人丁一百二十四丁,应征丁银三十六两八钱二分。二十六年奉裁左、右、中、前、后、广六卫,分归州县征收。
原额军舍、土军人丁及编审增出,除顶补老故外,共丁三千三百五十一丁,共额征银一千二百九两三钱六分。
河阳县
原额:军户七百九十九,民户九百九十九,杂役户四百九十五,马站户一百三十八,铺兵户三十,窑户一,男九千二百一十七口,妇女二千七百二十六口。康熙三十一年,知县沈晋初清查户口,男增六百二十,妇增二百六十。
男九千八百三十七,妇二千七百八十六。二十五年,知县刘文枢编审实丁共一千三百一十三丁,内:
上丁二百三十四丁,每丁编银五钱一分,该银一百一十九两三钱四分。
中丁五百六十七丁,每丁编银四钱一分,该银二百三十二两四钱七分。
下丁五百一十二丁,每丁编银三钱一分,该银一百五十八两七钱二分。
以上实征丁银,共五百一十两五钱三分。康熙七年圈拨免征,二十一年复征。
康熙五十年,知县李丕垣编审清出,共民丁一千三百六十五丁,内:
上丁二百三十七丁,每丁编银五钱一分,该银一百二十两八钱七分。
中丁五百七十四丁,每丁编银四钱一分,该银二百三十五两三钱四分。
下丁五百五十四丁,每丁编银三钱一分,该银一百七十一两七钱四分。
以上人丁,各编不等,共实征“民丁” 银五百二十七两九钱五分。五十年分,奉文免征。
编审清出共军丁六百一十二丁,内:
上丁七十三丁,每丁编银六钱二分,该银四十五两二钱六分。
中丁一百八十三丁,每丁编银四钱八分,该银八十七两八钱四分。
下丁三百五十五丁,每丁编银二钱八分,该银九十九两四钱。
土军丁一丁,王士奇编银五钱。
以上实征军丁银二百三十三两,五十年分奉文免征。
阳宗县。〈今归并《河阳》县。〉
原额:军户二百五十二,民户一百八十七,杂役户三十四,马站户八,铺兵户五,男六千二百二十二,妇女四千五十。康熙三十三年,知县沈晋初清查户口,男增三百五十,妇增一百七十。
男六千五百七十二,妇四千二百二十。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刘文枢编审实丁共七百八十九丁。内:
上丁一百五十四丁,每丁编银三钱九分,该银六十两六分。
中丁二百八丁,每丁编银二钱九分,该银六十两三钱二分。
下丁四百二十七丁,每丁编银二钱,该银八十五两四钱。
以上实征丁银二百五两七钱八分。康熙七年圈拨免征,二十一年复征。
康熙五十年,知县李丕垣编审清出,共民丁七百九十八丁。内:
上丁一百五十四丁,每丁编银三钱九分,该银六十两六分。
中丁二百八丁,每丁编银二钱九分,该银六十两三钱二分。
下丁四百三十六丁,每丁编银二钱,该银八十七两二钱。
以上人丁,各编不等,共实征“民丁” 银二百七两五钱八分。五十年分,奉文免征。
编审清出共军丁二百二十二丁,内:
上丁十五丁,每丁编银六钱二分,该银九两三钱。
中丁五十五丁,每丁编银四钱八分,该银二十六两四钱。
下丁一百二十三丁,每丁编银二钱八分,该银三十四两四钱四分。
土军丁二十九丁,每丁编银五钱,该银十四两五钱。
以上实征丁银八十四两六钱四分。五十年分,奉文免征。
新兴州
《民户》一千一百二十、民丁一千六百七十三,征银四百九十二两九钱五分。
上丁一千四十六丁,每丁编银三钱五分。中丁三百二十八丁,每丁编银二钱五分。下丁二百九十九丁,每丁编银一钱五分。康熙三十五年,详明按民赋正税粮均摊,每石科银三钱三釐五毫二丝三忽。
五卫军舍、土军人丁一千八百八十七,征银六百七十四两七钱二分。康熙三十五年,详明按五卫税粮均摊,每石科银一钱五分六釐八毫六丝三忽。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
《恩诏》内一款:“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宜施宽大之”
恩,共享恬熙之乐。此后各省遇编审之期,俱据康熙五十年《丁册》定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
《左卫军丁》一百六十九,征银六十九两七钱八分。
上丁二十九丁,每丁编银六钱二分。
中丁六十三丁,每丁编银四钱八分。
下丁七十七丁每丁编银二钱八分;舍丁同。废弁、舍丁二十一,征银六两四钱八分。中丁三、下丁十八。
《中卫军丁》七百九十六,征银二百三十七两八分。
上丁十、中丁五十四、下丁七百三十二。
废弁舍丁七十一,征银二十两四钱八分;中丁三、下丁六十八。
前卫军丁六十二,征银二十两五钱八分;上丁三,中丁十一、下丁四十八。
废弁舍丁二丁,征银五钱六分。系下丁。
后卫军丁一百一十四,征银三十五两一钱四分;上丁三,中丁十一,下丁一百
废弁舍丁十三,征银四两七钱八分;上丁一,中丁四,下丁八。
广南卫:军丁六百,征银二百四十二两三钱四分;上丁九十一,中丁二百一十七、下丁二百九十二。
废弁舍丁三十九,征银一十六两五钱;上丁七,中丁十六、下丁十六。
土军四十二丁,征银二十一两。
路南州
原额《人丁》一千九百八十八丁。
新归前卫原额军馀、舍丁、七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