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124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百二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录
贤裔部汇考
后汉〈章帝元和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则〉
唐〈元宗开元一则 德宗贞元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宋〈真宗大中祥符一则 哲宗元祐一则〉
金〈章宗明昌一则〉
元〈太宗二则 世祖中统一则〉
明〈太祖洪武二则 英宗正统四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一则 宪宗成化二则
武宗正德一则 世宗嘉靖二则 神宗万历二则 熹宗天启一则 愍帝崇祯一则〉
皇清〈顺治四则 康熙四则〉
贤裔部列传一
周
颜歆 颜俭
颜威 颜芃
颜亿 颜岵
秦
颜卸 颜誉
颜产
汉
颜异 颜愚
颜逵 颜肆
颜衷 颜凯
颜邃 颜安乐
后汉
颜龠 颜绰
颜准 颜玩
颜亮 颜敫
魏
颜斐 颜盛
颜钦
晋
颜默 颜闵
颜含 颜髦
颜谦 颜约
颜𬘭 颜纶
颜畅
官常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贤裔部汇考
[编辑]后汉
[编辑]章帝元和二年帝幸鲁作乐大会孔颜子孙
[编辑]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元和二年三月,幸鲁,庚寅,祠孔 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
按《陋巷志》:“二年,幸鲁,以太牢祀孔子及颜子等,作六 代之乐,大会孔、颜子孙六十馀人。”
魏
[编辑]文帝黄初 年始建三氏学
[编辑]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黄初 中于阙里建三氏学,专教孔、颜、孟三氏子孙。”
北魏
[编辑]孝文帝太和九年诏拜颜氏二人为官
[编辑]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魏孝文帝太 和九年,帝如鲁城,诏拜颜氏二人为官。”
唐
[编辑]元宗开元十三年诏颜氏子孙并免赋役
[编辑]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云云。
德宗贞元六年冬十一月南郊授颜子四十一代孙𫖳五品正员官
[编辑]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云云。
后周
[编辑]太祖广顺二年驾幸曲阜授颜涉主簿
[编辑]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后周太祖 广顺二年,驾幸曲阜,诏颜子之后以四十六代孙涉 特授曲阜县主簿。”
宋
[编辑]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驾幸曲阜以兖国公四十八代孙端特授郊社斋郎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云云。
哲宗元祐四年置三氏学教授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先是乾兴 元年,孙兴公守兖,因庙建学,请以杨光辅为讲书,转 奉礼郎。元祐四年,尹复奏以文潞公荐为教授,而学 正、学录分任其事。前代皆孔子后为之,盖当时教授自置也。”
金
[编辑]章宗明昌五年诏先师兖国公后免赋役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云云。
元
[编辑]太宗九年诏免颜氏子孙差徭
[编辑]按《元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元太宗九年。诏 颜氏子孙。奉上丝绵颜色税石、军役大小差徭。并行 蠲免。”
太宗十年,免颜氏子孙八家差役。
按《元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陋巷志》十年“以颜氏子 孙八家系先贤之后,蠲免差役。”
世祖中统二年九月设三氏学教授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九月戊辰,大司农姚枢 请以儒人杨庸教孔、颜、孟三氏子孙,诏以杨庸为教 授。按《姚枢传》:世祖即位,枢改大司农。枢奏曰:“陛下 闵圣贤之后,《诗》《书》不通,与凡庶等,即命洛士杨庸选 孔、颜、孟三族诸孙俊秀者教之,乞真授庸教官,以成 国家育材待聘,风动四方之美。”
按《陋巷志》:中统二年,差杨庸充庙学教授。钦奉圣旨: “据孔、颜、孟之家,皆圣贤之后也,自兵乱以来,往往失 学,甘为庸鄙,朕甚悯焉。可令杨庸充教授先生,务要 严加训诲,精通经术,以继圣贤之业,宜令准此。” 中 统建元之初,制以旧典,立曲阜庙学,遴选师儒,充孔、 颜、孟三氏子孙教授,正、录各一员,训其子弟,比之常 例,“优加擢用。其三氏子孙入国学者,俾同朝官子例 任教官者,比常例每减一考入流。”
明
[编辑]太祖洪武元年诏免颜氏子孙差徭
[编辑]按《陋巷志》:洪武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礼部崔尚书等 官于谨身殿西廊下,钦奉圣旨:“以颜氏惟大宗免差, 馀枝不免,钦此。”
洪武十八年,“诏释《孟子》及圣贤子孙轮作者。”
按:《明大政纪》:“洪武十八年十月癸巳,诏工部释孟氏 子孙有罪输作者,仍询圣贤之后在输作者,依例释 之。”
英宗正统元年敕教养圣贤子孙
[编辑]按《道州志》:正统元年七月十七日,顺天府推官徐郁 题褒崇道学事,乞敕该部转行各处,将圣贤子孙体 访上闻,照例优免。奏入,下六部都察院议,如所奏。从 之。仍于子孙内选聪明俊秀可教养者,不拘名数,送 赴所在儒学读书,拨廪养膳,时加提调,务获成效,以 继先业。若子弟有资质端庄重厚,才学识见可取,堪 为时用者,有司从实甄录,奏闻取自上裁。所司毋得 怠惰延缓循私不公,不加礼优待,有负崇重先贤之 意。
正统二年,诏免宋儒子孙差徭。
按:《明大政纪》:二年六月诏:“凡先圣子孙流寓他处,及 先贤道国公周惇颐、豫国公程颢、洛国公程颐、温国 公司马光、徽国公朱熹之嫡派子孙,所在有司俱免 差役。”
正统七年,诏“免颜氏子孙差役。”
按《陋巷志》:“七年五十九代孙希仁奏请诏命颜氏子 孙并免差役。”
正统十一年,钦定以颜希仁主奉《颜子》祀事。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颜子五十九代孙希仁,十一年 钦定主奉祠事。”
代宗景泰二年幸学召二氏子孙观礼并授五经博士
[编辑]按《明大政纪》:“景泰二年四月,诏颜子后裔希惠、孟子 后裔希文,并授翰林院五经博士。”
按《陋巷志》:“二年,驾幸太学,释奠先师孔子,以陈懋分 献颜子,钦取五十九代主奉祀事,嫡孙颜希仁等二 人赴京陪祀,赐纻丝衣一套,仍赐宴于礼部。”
按《兖州府志》:“二年,上幸太学,召衍圣公颜缙率二氏 子孙观礼,赐一品服,遂著为令。”
景泰六年,授程、朱二氏后,世袭“《五经》博士。”
按《明大政纪》:“六年夏六月,以宋儒朱熹裔孙梴为翰 林五经博士,世袭。”
按《嵩县志》,“六年录起伊川,后比颜孟例,授翰林院五 经博士,世袭以奉祭祀。”
景泰七年,以周子嫡孙冕世袭“《五经》博士。”
按《道州志》:“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以先生嫡孙周冕世 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仍回原籍,以奉祭祀。”
英宗天顺六年诏以颜议袭五经博士
[编辑]按《陋巷志》:“天顺六年,以复圣宗系紊乱,颜希惠不系 黜罢,仍以希仁长子议为宗,授翰林院五经博士。”
宪宗成化元年给三氏学印令三年贡一人并赐颜氏朝贺第宅
[编辑]按《明大政纪》:“成化元年三月,上祀太学,释奠先师孔 子,祭酒司马恂率学官诸生表谢,赐祭酒等官及孔颜、孟三氏子孙袭衣及诸生宝钞。十一月,给孔、颜、孟 三氏学印,令三年贡有学行者一人入国学。”
按:《明会典》:“元年,令三氏学三年贡一人,提学官考试 起送。”
按《陋巷志》:“元年,驾幸太学,命礼部主事张谨行,取六 十代孙翰林院五经博士颜议并族人二名赴京陪 祀,赐纻丝衣一套、冠带,仍赐宴于礼部,族人各纻丝 一套。于时复圣后裔朝贺,未有第宅,颜议入奏可之, 赐第于东安门外,入觐驰驿,定为常例。”
成化十二年,命朱子后世袭“《五经》博士。”
按《明大政纪》,十二年七月“庚戌,命宋儒朱熹十世孙 炖,袭五经博士,奉祀事。”
武宗正德四年定颜孟二氏子孙岁贡例
[编辑]按:《明会典》,“正德四年,令三氏学,每三年贡孔氏子孙 一人,至第四次方贡颜孟子孙一人。仍行提学官考 选曾经科举者,不许将年老无学之人,一概入选收 用。”
世宗嘉靖二年始命婺源朱氏子孙为五经博士
[编辑]按《婺源县志》:“武宗正德间,科臣戴铣、汪元锡、御史王 完后先奏请以朱子继孔子者也。”重朱子所以重孔 子。查得孔氏嫡长之裔,随南迁居浙之衢州,徙居曲 阜者,皆其支庶,累朝录荫,惟曲阜子孙应袭公爵,而 衢不与,盖阙里为重故也。今照朱氏婺源,与孔氏曲 阜,闽之建安与浙之衢州,事体同符。朱氏在建安者, “恩典已隆,婺源子孙,顾不得录荫,主祀尤为缺典。乞 照孔氏阙里义例,录荫婺源子孙,贤而嫡长一人,量 授博士等官,以掌祠事”等因,题奏行府。复查据本府 知府张芹奏保朱墅系文公十一代嫡派孙居婺源 者,既已查勘是实,合无将朱墅量授荫录,主奉婺源 祠事。伏蒙礼部左侍郎贾咏具题,嘉靖二年奉旨:“朱 墅准与作翰林院五经博士。”三十七年,又用本学训 导席端言,俾世荫录勿绝。
嘉靖十三年,诏访求曾子后授以世袭五经博士。 按《嘉祥县志》:“十三年吏部左侍郎顾鼎臣奏,为崇植 先贤系胄,以隆道化事。窃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 道,传至孔子而大明,其德与功,垂之万世,直与天地 同其高厚矣。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 之孟子,不惟心相授受,且笔之于书,以诏后世。泄天 地之精蕴,揭宇宙之纲维,汇六经之渊源,扫百家之 蹊径。”考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所载,如“一贯”之旨,正 心修身之学,中和位育之功,性善诚明之说,王霸义 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而足,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然则曾 子之功岂小补哉?暴秦坑焚之后,道学不明。汉司马 迁号称良史,其序《孔门弟子列传》,但曰“孔子以曾参 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而已。唐韩愈窃附于圣 人之徒,其序道统之传,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 说哉?良由《大学》《中庸》二书混于《戴记》篇中,不与《论语》 并显,学者莫知其为学之枢奥而讨论之。是以时君 世主,徒知推尊颜、孟,而忽于曾子、子思。自唐迨宋,虽 加曾子封爵而从祀犹列于十哲之后,子思则杳无 闻焉。宋仁宗始表章《学》《庸》二书,而程颢、程颐、朱熹诸 儒更相发明,愬流穷源,使天下后世晓然知道统授 受之功,曾子为大,而子思次之。咸淳三年,始封曾子 为郕国公,子思为沂国公,位次于颜子,跻于盂子之 上,而四配之位始正,是万古不易之论也。我太祖高 皇帝御极之初,首诏孔氏子孙袭封衍圣公,并世袭 知县,悉如前代旧制。弘治间,因修颜子、孟子庙,特置 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 帝稽古右文之盛举也。夫曾子传道之功优于颜子, 而孟子私淑于曾子、子思。今颜、孟子孙皆世袭博士, 而曾子之后独不得沾一命之荣,岂非古今之阙典 也哉?当时典礼守土之臣曾无一言及此者,岂以曾 子子孙散在四方,历世久远,谱系不明,恐有冒滥之 弊?尝考《春秋》之时,莒人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 然则曾子去受姓之祖甚近也。后世几曾姓者,孰非 曾子之子孙乎?又访得正德年间,今都御史钱宏任 山东按察司佥事,巡历至嘉祥,谒曾子祠墓。因令有 司访求附近编氓中曾姓,得一农夫于深山中,貌甚 朴野,询之果曾子之后也。不知钱宏当时何不请于 朝,而复使之沦没耶?必以其人鄙陋,不可厕于衣冠 之列故耳。臣愚以为先王兴灭继绝,崇德报功,其意 甚广,其道甚“远,不当因其子孙无贤而遂已也。”臣自 入仕以来,见三氏子孙来朝,辄有感于衷,耿耿不忘, 几三十年。兹者恭遇皇上厘正孔庙祀典,一洗前代 陋规,重劳圣驾临幸国学,躬亲释奠之礼。臣谬以章 句之儒,得预俎豆之事;欣荣鼓舞,不能自已,乃敢陈 其愚见,仰渎宸严。夫亦数千载未备之典,必有待“于 今日。欤乞敕内阁、礼部议拟,取自圣裁,准照弘治间 颜、孟二氏事例,访求曾氏子孙相应者一人,授以翰 林院五经博士,世世承袭,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斯文幸甚。”奉圣旨:“礼部看了来说。” 按曾子六十二 代孙曾承业《请祭田疏》,臣自祖以来,世为山东嘉祥 县人。迨祖曾据丁逆莽之乱,远离故土,避难江西,遂 卜居于永丰,捐弃其庐舍,先祀不绝者,盖如线耳。以 故祭田佃户,一概遗失。恭遇世宗肃皇帝御极十有 三年,追思前贤,俯询宗派,令查有曾氏嫡派子孙应 承袭者,仍世其官。寻蒙大学士顾鼎臣请旨遍访臣 祖质粹,自江西抱谱应诏,即据山东、江西等衙门覆 勘相同,遂荷特恩,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仍照颜、 孟事例,拨给祭田、佃户等项,永供庙祀。夫以先贤之 裔,久栖迟于异土,草莽之贱,骤受职于清华,盖千载 一时矣。比蒙山东抚按转行该府州县拨给。不意臣 祖质粹即世,臣父继祖复尔丧明,遂致迁延日久,未 蒙覆夺。及臣承袭,尚未奏讨。窃念臣以流离之子,幸 得被“先世之冠裳,窃蓺林之俊彦,揣分自惟,亦宠荣 极矣,岂敢别有觊觎?但臣祖曾子,其有功于圣门,既 与颜、孟相同;臣今承袭,其受职于天朝,亦与颜、孟无 异。陛下崇德报功之典,优异钦恤之恩,固无所丰啬 于其间也。乃二氏子孙,久沐厚典,臣尚未沾实惠,且 春秋二祀,殊乏笾豆簠簋之品,老稚数口”,实鲜归膰 致胙之仪。是以罔避自陈之嫌,敢哀鸣于君父之侧。 伏望皇上垂念先贤,敕下该部查照颜、孟事例,一体 题覆,俾给祭田、佃户等项。庶臣供祀,俯仰有赖,而臣 祖参沐恩宠于九原为益深矣。臣不胜吁天待命之 至!奉圣旨:“礼部知道。”
神宗万历元年辨正曾氏应袭嫡裔
[编辑]按《嘉祥县志》:万历元年,吏科给事中李盛春,为儒臣 冒袭构争,乞赐勘究,以正恩典,以杜侥幸事。臣惟大 圣大贤之后,国家特世荫其官,以祀守庙墓,重儒先 也。官必嫡袭,嫡绝而以次支继,大都必勘结详明,族 属平服,永无争议,乃许袭之,防诈冒也。荫典所关,法 例具存。虽有大奸巨猾之徒,通贿营求,干权钻刺,谁 得而紊冒其间者?乃今山东兖州府嘉祥县近袭翰 林院五经博士曾衮朦胧冒袭之弊,则大有可议者。” 臣待罪该科,职司纠驳,偶有睹闻,不得不为皇上陈 之。臣八月十七日进科,见有原任博士曾质粹孙曾 继祖投揭一书,名曰《叫天录》。至九月初一日,衮亦投 揭,次日接到继祖一本,奏乞天恩惩冒袭,正苗裔,以 昭国法事,奉圣旨:“礼部知道。”臣参看得奏揭情词,窃 谓曾参后裔,今是何嫡支继祖,应否承袭,自有谱系 可查。未敢妄拟,姑就各具揭帖,以理法质之,则衮之 袭有可议者。五。揭称:曾参原籍山东,至十五世孙曾 据挈家迁江西,居庐陵诸郡。嘉靖十三年,世宗肃皇 帝遍求天下质粹,始“自江西保送承荫博士,当是时, 查衮业已为永丰县学生员矣,果使系嫡,即宜应访 告明本省衙门起送。”胡乃与伊亲兄曾嵩于提学副 使考审时,俱称生长南方,不乐北徙,具结送质粹赴 部,奏准颜、孟二氏例,世袭翰林博士。夫衮不争于质 粹未受新荫之先,乃阅二十年馀而后构争于其孙 继祖,则当时观望惮迁之意,与近来乘机冒袭之情 显然可见。此大可议者一也。衮揭质粹原系支派借 袭,而继祖则谓“曾氏故无博士,自质粹始。”臣愚以为 凡始受荫之人,即异日子孙世袭张本,况儒荫美秩, 谁肯安心借人,使质粹以支派冒袭,就当于其存日 告争,何故嘿嘿至其没后而始争袭之也?“又使衮果 当袭曩应贡具奏时该部何以参看曾衮应贡来京 意图争袭似难凭信”等语。夫该部之批参想缘违例 迟难而始袭显然冒争此大可议者二也。儒荫熙朝 重典比别荫不同而曾氏系在山东江西必当取两 省勘结二氏合族情词乃为无弊据揭衮奏行江西 不行山东专取亲属保结“而不同质粹一支对理,则 偏徇之情难凭,朦胧之弊莫掩。此大可议者三也。”荫 袭之法,嫡绝次承,兄终弟及,例也。继祖揭衮,见有亲 兄曾嵩,而衮揭不辨,则嵩在可知,即衮支当袭,前此 曾嵩应贡时,胡不奏袭博士,而甘选永淳县训导。荫 不先亲兄而遽及弟,弟反承宗荫而顾违兄,兄弟之 伦废,嫡次之序淆。此大可议者四也。又荫必以嫡,衮 之是嫡与否,未可知也。若以大义论之,臣读曾子“《诚 意章》,以无自欺为训,及论齐家,则曰:“一家让,一国兴。” 让若衮非嫡冒袭,则既欺其心,又欺其族,又欺其兄, 悖祖参无自欺之训矣。倡劫争而寡恬退,悖祖参一 家让之训矣。曾子事亲养志,衮袭非其正,逆曾子之 志决不欲也。以之祀守庙墓肯歆其祀而妥灵地下 耶此大可议者五也。衮儒先之后业儒者类多怀反 乌之情以故该部止据该省衙门勘结题覆衮幸得 袭今官臣何独敢苛责为也但以袭荫必须正当恩 典岂容诈冒一有诈冒即再易之不为嫌要于其当 使不可争若冒袭而不行参究恐将来觊觎之徒,未 必不比例奏扰之纷纷也。参照博士曾衮,系叨贤裔, 行埒市徒。安土惮迁。初已无追远之念;乘机攘夺,继 乃萌穿窬之心。越次以袭官,固为不弟;构争而冒袭似属欺公。即其老猾以遍干,显是侥幸而苟免。所当 参究,以儆诈冒者也。伏乞敕下该部,即行山东、江西 抚按,复令所属司府县学衙门,虚心秉公,毋以近经 题衮为嫌。务查《曾氏族谱》,拘集合族对理,取具三氏 并各干公结,实实应袭,嫡支送部另题请夺。庶世袭 永杜后争,恩荫不致冒袭。虽所谓爱理法,即所以爱 先贤也。奉圣旨:“该部知道。”
按《滋阳县志》:邑人吏科都给事中刘不息,为遵明旨 重始爵以斥奸邪,以正大贤后裔事。臣等窃惟治道 以崇儒为重,人臣以君命为尊,始封已定,奚啻左券 弗可易也。岂意纪纲大明之时,而有此覆盆之冤哉! 臣等待罪该科,谊不容嘿,谨以耳目所闻见者,披沥 为我皇上陈之。谨按先贤曾参,山东嘉祥人也。其孙 “曾据,因汉末兵乱,携家过江,寓江西之豫章吉阳郡, 迄今二千馀年矣。幸荷世庙悯念斯文,崇重祀典,以 曾子与颜、孟同,而庙祀与颜、孟异。是以嘉靖十三年 间,礼部移文遍求天下,但系曾氏子孙,虽极其疏远, 有可征据者,亦在所求。”臣等仰思世庙推恩之意,为 曾氏世代绵远,但得曾子之后,即可以奉祀矣。比时 曾质粹、曾嵩、曾衮俱在也。衮、嵩若于世代为嫡,自当 庆此遭逢之非偶,而上应君命除坟庙矣。何徐提学 面鞫之,则曰:“生长南方,不乐北徙。”夫果曾氏之嫡也, 何为不愿北耶?嵩、衮而果不欲北也,则于君命祖茔 若秦越相视,邈不关心,而伦理恩义咸泯绝矣。独曾 质粹首承礼部访求之檄,赍捧江西起送之文,破家 北迁,间关赴部,遂奉圣旨:“既勘得曾质粹系先儒曾 子之后,准照颜、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仍与 世袭。钦此。”大哉皇言!不惟表章先儒于既往,又杜绝 争弊于将来。夫授以五经博士,是质粹之前未有博 士也;仍与世袭,是质粹之子孙世袭也。拟之建国封 侯之例,质粹即始封之君也。苟非自罹重罪,虽朝廷 亦不得而轻废之也,况其他乎?岂期巨奸如曾衮者, 恣钱神之贿属,肆卖鬼之幻术,朦胧冒袭,欺君背旨, 其罪有可胜诛者哉!夫衮,嵩之弟也,嵩尚不可袭,况 衮乎?衮罢官也,未官已不得袭,况褫官者乎?背祖而 不果北徙,非孝也;背命而争夺职官,非忠“也。不孝不 忠之人而滥列儒官,不惟无以示风化,即使奉曾氏 之宗庙,臣等不知守正诚确如先儒曾参者,肯享其 祀否耶?坐视于质粹未命之前,而眇浩荡之鸿恩;攘 夺于质粹既没之后,而违已成之明命。若衮者,诚奸 巧之尤,而欺罔之甚者矣,如天理人心何哉?”臣等以 为明旨未下之前,则庶不可以先嫡;明旨既下之后, 则不愿北徙者,又安得以夺始授君命之后乎?自《明 旨》己下,而不愿北者,虽嫡不嫡,况世代寥远,其所谓 嫡庶者,又非明有征据者乎?彼文书私约,不过捏写 以欺罔天听耳,即使果有之,亦不过彼此私情,敢与 君上之明旨抗耶?不以君旨为可据,而以《私约》为足 凭;不以不“愿北徙之情为实案,而以酬劳为辞。诸臣 之勘之覆者,皆非也。”臣等咸不敢苛论矣。万历元年 八月间,科臣李盛春目睹衮等之争辨,深恨曾、衮之 奸邪,具疏上渎,荷蒙俞允。臣等此时,惟知以查质粹 之子孙应袭者为是,而独勘曾嵩之子孙应袭者为 非。夫何部议未定,舍其是,从其非,致使曾质粹“之嫡 孙继祖独抱冤恨,吁天悲号,凡有人心,不忍闻见,岂 宜湛恩汪秽之时而乃有此向隅之泣耶?”臣等以为 继衮之是非不待辨,而继祖之子与嵩之子,其承袭 亦不必辨,唯于世庙定之矣。始官在质粹,世袭在质 粹,锡之于天子者,自当传之于子孙,孰得而夺之?夺 之即背违成命矣。今日衮既可“以夺继祖,焉保他日 无夺衮者出乎?争者藉藉,论者纷纷,是弃朝廷之命, 视世爵为奇货,不亦上违世庙之殊恩,下渎先儒之 庙祀乎!”近闻江西之勘,又有以曾嵩之子枢承袭者。 夫曾衮既革,而嵩子承之,是衮之奸,不幸而不得行 于身,犹幸而得行于侄,何异于垄断之登,而扬州之 鹤耶?其于世庙明旨,均为背矣。伏乞我皇上敕下礼 部,从公覆议,务遵成命,勿泥前辙。将曾继祖之子承 袭五经博士,将曾衮革职,以治其违命冒袭之罪。庶 恩命出自朝廷,而奸伪或有所惩矣。奉圣旨:“是。” 万历十六年,礼部请列曾氏子孙入三氏学,改为四 氏学。
按:于慎行《四氏学碑记》“万历十六年,入曾子后裔。”盖 从御史毛公在之请也,易名为四氏学。
按《嘉祥县志》礼部一本,巡历事竣,敬陈补遍救弊之 略,以备采择事。该山东巡按毛在题前事,奉圣旨:“该 部知道,钦此。”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除议各道之 分任九款,系隶各衙门列上请圣裁定夺,恭候敕下 臣等遵奉施行。一开贤裔之均收前件,臣等议得:国 家设立三氏学,优崇圣贤后裔亦以胥教诲而育才 俊也。但止及孔、颜孟,而不及曾氏者,缘曾子子孙流 寓江西,至嘉靖年间,奉钦依世袭博士,始复还山东, 依守坟庙。今虽子孙微弱,尚未蕃衍,但均系先贤之后,教养作兴,委不可独缺。既经巡按御史毛在条陈, 咨吏部知会,并咨都察院转行巡按御史提学及各 衙门,以后曾氏子孙,果读书向方,堪以作养者,俱送 入该学。其考选、应试,廪、增、起贡,悉照三氏例施行。至 于遇有朝廷大典礼,与孔、颜、孟子孙一体行取,赴京 观礼。庶圣恩普照,贤裔均霑,其于崇儒重道之典,益 复增光。伏乞圣裁。奉圣旨:“是。”
熹宗天启二年命授宋儒张载裔孙五经博士
[编辑]按《郿县志》,“天启二年,命先儒张横渠十四代孙文运 与程、朱苖裔一体授翰林院五经博士。”
愍帝崇祯六年再行辨正曾氏应袭嫡裔
[编辑]按《嘉祥县志》:宗圣六十三代孙曾弘毅,为微臣世职 久延,谨述先朝采访勘覆始末,仰祈圣断,以惩诈伪, 以杜后争事:窃照臣于崇祯六年五月间,因浙江绍 兴府会稽县生员曾益冒认贤裔,希图争袭,臣已具 疏控陈。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此时自当静听公论, 圣明裁断,但恐异日狡谋再肆哓哓,臣谨述采访始 末及注销事件,为我皇上陈之。先是嘉靖十三年,礼 部移文天下,遍访曾氏子孙。臣五十九代祖曾质粹, 首承礼部采访勘覆,并江西保举,起送赴部。奉世庙 圣旨:“既勘得曾质粹系先儒曾子之后,准照颜孟二 氏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仍与世袭,钦此。”时有巨奸 曾衮,朦胧冒袭,礼部从公参劾,将曾衮革职,仍奏请 提问,以治冒袭之罪。又万历元年八月间,吏科都给 事中刘不息等题同前事,乞将曾衮削夺,仍命曾质 粹子孙承袭博士,永杜争端。奉旨:“是。钦此。”钦遵。臣祖 孙袭职,至今五世,岂期又有曾益朦胧冒认嫡裔。昨 崇祯六年八月内,礼科为按月注销事。礼科署科事 给事中卢兆龙等参看得曾益所奏象贤嫡裔宜清 等事,宗圣裔嗣久定,何以忽起争端,于例有碍,均应 立案不行。八月十三日奉圣旨:“知道了,礼部知道。钦 此。今公论已定,自有处分。第臣庆贺”事竣,例当陛辞, 诚恐曾益画工清客,出入多门,鬼蜮百端,妄营再扰, 以希侥幸。臣不一言点破,则彼奸原疏在部虽经参 寝,尚未除根,终留他日起争之地。恳祈圣明敕下该 部,将益原疏与臣疏,从公覆正,永杜后争。庶奸谋不 生,而宗祀不致紊乱矣。臣谨此具奏,无任激切待命 之至。奉圣旨:“该部知道。” 又疏为奸冒圣裔,紊乱典 章,营谋日狡,欺肆愈横。恳乞圣断,立赐剖决,以惩诈 伪,以伸国宪事:窃照臣十五世祖据避乱江右,至五 十九世祖质粹,当世宗皇帝咨访《赍谱》应诏部科,屡 核非赝,先准衣巾奉祀,后始定封,至详悉也。嗣有同 宗曾衮冒袭,旋被勘劾,竟蒙旨褫夺,准臣祖荫袭。迄 今爵承五世,恩叨六朝。突有绍兴曾益,因同姓,顿造 狂谋,崇祯二年间,假托献赋,少为尝试,当被科臣冯 杰参益诈冒,幸得漏网。崇祯五年间,妄奏为象贤嫡 裔宜清等事,被礼部尚书黄汝良察益奸妄,立案不 行卷照,将益虚诳等情,具本控陈。奉圣旨:“该部知道。” 益乘黄尚书回籍,钻干行浙单查崇祯六年礼科署 科事给事中卢兆龙等,为按月注销事。参看得曾益 为象贤嫡裔宜清等事,宗圣裔嗣久定,何以忽起争 端,于例有碍,立案不行。奉圣旨:“知道了,礼部知道,钦 此。”臣因庆贺入觐曾益神奸,复具本为微臣世职久 延等事,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臣谓益屡经科参,当 知自敛。部司因浙文含糊无凭,正行覆奏间,益咆咻 部堂,凌侮司官。部司遂复行山东、江西彻底清查。益 揣魑魅难逃,电照去年十月内妄奏为圣裔核嫡已 真等情,渎聒宸聪。且疏语狂肆不经其引。《采访》云:如 宋之曾巩、曾肇、曾布,或为曾氏后者。此当时悬揣之 词,非的确之见也。其说江西曾嵩、曾衮、曾质粹应召, 当徐提学面鞫时,嵩、衮各曰不愿北徙,是江西未始 以嵩、衮应召也。又说越以曾南明应召,旨下客死。益 前疏何?云益祖南明,与臣祖质粹“同应召入都,臣祖 质粹受封南明,止乞表忠节。前后异词,欺罔显然,况 原无咨送缘由。”又云:“益祖怘为宋忠臣,阁门死节,宜 宋优恤之,表扬之,又何待于我朝,乃自为吹嘘?果系 阁门死节,何以复有遗类?”又说:曾巩《世系谱》散见于 欧、苏文集,苏止言道统,未及世系。欧且议巩非曾子 后,即欧、苏之文确有可凭,当时经手查勘诸,岂无见 于“《宋史》之足征,而必取信于臣祖之《永丰一谱》”也?其 说臣祖以伪冒逮问,既已逮问,则有干国宪,其何得 受封主祀?况无红本卷案可证。又诋臣祖子夭孙瞽, 残癃接踵,圣灵弗飨。夫人之夭寿不齐,与世系之真 伪奚关?臣祖质粹承袭数载,臣父主祀四十馀年,诰 封“累承,又何得谓圣灵弗飨?益之狂妄如此?臣应候 山东、江西勘文到日,真伪自明,何必赘言。但益奸诡 愈炽,欺罔愈甚,势不得不为皇上陈之。乃臣所奉者, 朝廷之明命;所守者,家传之谱谍;臣所知者,臣祖质 粹为受封之始祖,臣为主祀之嫡孙”,益有何据,翻六 朝之定案,眇诸臣之参驳耶?即益果系“曾氏后裔,何 益之祖父不言,益早年不言,献赋时不言,直至今日言,岂曾氏今日始有嫡耶?部案科参俱在部札,谱谍 暨各省勘札俱在。恳乞皇上敕下九卿科道会议,先 朝之封典,应否变乱?久延之世爵,应否奸冒?臣世守 之谱,与益臆造之谱,何真何伪?历朝之本章,与益杂 引之《外传》,何违何从?仍”治其违命冒滥,庶贤裔以清, 国典以重矣。臣曷胜惶𢙀战栗待命之至。奉圣旨:“该 部知道。” 礼部题覆:疏:看得宗圣后裔,世居东鲁之 武城,至十五世孙曾据者,避新莽之乱,自武城徙豫 章,则曾弘毅之派也。往者恭遇世宗肃皇帝崇儒重 道,特诏访求,于是山东以曾守仁应,江西以曾质粹 应,浙江以曾南明应当日庙堂之上,几经咨勘,几经 参详,乃始舍南明、守仁,而独以质粹主祀。《钦奉肃皇 帝圣旨》,亦既确有凭据,永为信从矣。考其时,微直、守 仁,相安无言,即南明同在访求之列,而仅疏请表祖 曾怘忠节,奉有“该部知道”之旨,并未及宗圣主祀事, 岂非质粹派系彰明,固有以服其心乎?人更五世,时 阅百年,而南明之孙曾益忽起而与质粹之孙曾弘 毅争此世爵。夫宗圣祀典,关系匪轻,臣等何敢臆断? 惟所钦奉者,先朝久颁之明旨,所详按者,三省核实 之回文。虽曾益与弘毅彼此互相诋攻,宗支诚难远 愬。然虚心而断之以理,则划然不可移易耳。当质粹 入应访求,始则奉命衣巾主祀,“既则奉命授《五经》博 士,世袭。”肃皇帝圣旨,炳若日星,皆曾嵩、曾衮、南明、守 仁所共知而共遵者。质粹既故,曾衮辄乘其孙未袭, 百计冒承。维时科臣李盛春及刘不息等各疏劾之, 台臣刘光国等又疏劾之。迄奉明旨,革衮冒袭,仍归 之质粹之孙,无异议也。南明不敢争于同应访求之 初,曾益争之于“后,而谓于理可乎?曾衮不能争于质 粹;方故之日,曾益争之于今,而谓于理可乎?”至查三 省抚按回文,浙江则称史传谱牒墓文,似有可据。然 能知南明为巩、怘之孙,不能定为宗圣之裔,并谓南 明不早辩证,觉有可疑矣。江西则称弘毅嫡派,当年 勘结犁然,而明言曾益引证为冒籍矣;山东则称质 粹应征北徙,袭爵奉祀,业有岁年。曾、益之祖,不争于 应诏之时,又不争于曾衮争袭之候,至今而突有此 奏,宜该弘毅之不平,而士绅氓庶之纷然交哄矣。孔、 颜、孟之孙且公,结弘毅为嫡传,并无冒滥矣。今曾益 乃欲近据宋世二祖,即以世爵嗣宗圣,而谓于理又 可乎?故今质粹之孙弘毅,世承爵秩,主宗圣祀,理无 容更。惟是曾、益之祖,一为宋代大儒,一则阁门死节, 均合祀典。圣朝维风彰教,当亦不靳表扬。合无请旨 给以衣巾,俾世祀家庙,用继南明当年疏乞表扬之 志,则曾、益一派所邀恩于圣明者,固不浅矣。
皇清
[编辑]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元年覆准颜、曾、孟仲五经博士由嫡”
派子孙承袭,俱照衍圣公咨送题补。《程朱五经》博士,由礼部具题咨送,嫡派子孙到部题请承袭 。又覆准衍圣公官属,四氏学学录,由孔氏生员题补,四氏学教授由各省生员题补,俱照衍圣公咨送具题。
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九年
上幸国学礼成。王、贝勒、贝子、公等、内院礼部大臣衍
圣公四代子孙、在礼部筵宴一次。
凡遇
皇上幸学之年、先期行取衍圣公、及《五经》博士、并孔
氏“族人生员五人,孔颜、曾、孟仲族人生员各二人” ,到京陪祀。俱本监掌行。先期传集满洲、蒙古、汉军、汉监生演习《礼仪》。至期、各监生服蓝镶青袍迎送。
圣驾。
凡恭遇
圣驾临雍、及
躬诣阙里、于陪祀《五氏》生员内、选择十五名、送监读
书
是年
驾临雍行释奠礼。后三日、
钦赐《五经》博士、及孔、颜、曾、孟仲氏生员、素缎袍各一。
件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年覆准凡陪祀恩贡,免其拨历颜”
《曾孟仲》四氏以州同、州判考用。
顺治十八年
《郿县志》:“崇祯三年,张横渠十四代孙文运卒,子承引应袭。四年,陜西巡按李具题,候服阕袭授。六年,复丁母忧,寻病故。子元祥系十六代孙,顺治十八年。”
命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康熙元年
[编辑]《嵩县志》:“康熙元年,知县杨厥美申请程伊川二十代孙接道,明崇祯间,没于土贼,无传。其堂祖宗昌,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督抚两院题准。” 康熙八年
《大清会典》。康熙八年
圣驾临雍。
赐《五经》博士颜曾孟仲氏生员素缎袍一件。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
“上幸阙里。其圣贤后裔陪祀者、俱从优议叙。”现任及
候选官遇应陞、应选之缺,先行录用。举人以知县缺先用,贡生俟考定职衔后,以应得之缺先用。陪祀、听讲、执事各官,俱加一级。
又议准:以周公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又议准以宋儒周敦颐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康熙三十 年。
户科掌印给事中。〈臣。〉《汪晋征》《题为》:
圣心重道曰“隆。”先贤表彰有待。仰祈
《敕议》、“褒录后裔、以全一代之鸿规以垂百世之大典”
《事窃》:〈臣。〉于本月二十二日随九卿齐集内阁,仰瞻我
皇上御撰《至圣先师孔子庙碑》,亲洒宸翰。〈臣〉口诵《心》。
维其文则日星云汉,其辞则训诰典谟,其书则银钩铁画,玉粹珠圆。洵足笼照古今,蕴含造化。以孔子而得此至文,实圣道之幸。〈臣。〉等生际唐虞之世,得睹《光华复旦》之章。尤〈臣〉等之大幸也,总由我。
皇上天纵圣明,于《尧舜孔孟》之传实有心得。故尊崇
之典,有加无已。窃思自孔孟以后,道学之统,至宋周程张朱而始著此四姓五人者,名号并悬于天壤之间,学问皆出乎性天之始,以故祀典均昭,艺林咸颂。乃程朱二氏,固已久置世袭博士,即周敦颐复蒙我
皇上允宪。〈臣〉《姚缔虞》之请,录其子孙,亦为博士,是姓。
五人同功一体,而四人者俱承雨露,世袭弗替,独张载一人,子孙沦落,褒恤未加,揆之典章,尚觉挂漏。按张载系陕西凤翔府郿县人,学者称为横渠先生,所著《正蒙》《西铭》诸书,阐往圣之精微,作后学之津筏。程颢曰:《西铭》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其推重如此。且近见我
皇上颁赐先贤书院“学达性天”扁额,周、程、张、朱五人。
均属一例则知
圣心藻鉴、原无二视。伏乞
敕“廷臣集议。即行秦抚查其子孙。”
特赐洪恩,使得与周、程、朱三氏一体恤录,则万年理。
学之所尊崇,即万世人心之所振起矣。如果〈臣。〉言不谬。伏祈
睿鉴施行。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具奏,礼部等衙门会议题覆。”
张载关中大儒,与濂、洛并重相应。张载子孙亦照周、程、朱例,授为博士。
命下行陜抚。查张载嫡派宗谱。随查得长房张元福、
生张梦熊,梦熊生张守先应袭无疑。准将守先授为世袭“《五经》博士” ,奉
旨:“依议。”
贤裔部列传一
[编辑]周
颜歆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代》:“歆,字子林,鲁大夫,葬颜子 墓东十馀步。生子俭,元泰定三年从祀。”
颜俭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三代》:“俭,鲁大夫,生子威,元泰定 三年从祀。”
颜威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四代威鲁下大夫,生子芃。”
颜芃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五代芃,鲁下大夫,生子亿。”
颜亿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六代亿鲁下大夫,生子岵。”
颜岵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七代岵鲁下大夫,生子卸。”
秦
[编辑]===颜卸===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八代:“卸字伯仲,秦大夫,生子誉。”
颜誉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九代誉舍人,生子产。”
颜产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代产: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受, 生子异。”
汉
[编辑]颜异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一代异,字世仁,汉大夫,生子 愚。
颜愚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二代愚汉卿士,生子逵。”
颜逵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三代逵,汉大夫,生子肆。”
颜肆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四代》:“肆字季逵,武帝时尚书 郎,会稽都尉。”《书传》作“驷生子衷。”
颜衷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五代:衷一作忠,郡功曹从事 巩令,生子凯。”
颜凯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六代:凯字虞卿,张禹荐于朝, 为安成太守,生子邃。”
颜邃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七代邃字景深,郡上计吏,生 子龠。”
颜安乐
[编辑]按《汉书》本传:“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人,眭孟姊子也。家 贫,为学精力,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仇家所杀。安乐 授淮阳泠丰次君、淄川任公,公为少府,丰淄川太守, 由是颜家有泠任之学。始贡禹事嬴公,成于眭孟,至 御史大夫。疏广事孟卿,至太子太傅。皆自有传。广授 琅琊筦路,路为御史中丞。禹授颍川堂溪惠,惠授泰” 山冥都,都为丞相史。都与路又事颜安乐,故颜氏复 有筦冥之学。路授孙宝,为大司农,自有《传》。丰授马宫、 琅琊左咸,咸为郡守、九卿,徒众尤盛,官至大司徒,自 有《传》。〈按安乐在汉书儒林传真卿世系谱序载汉有安乐则安乐为颜氏裔无疑因世代无考故附 前汉末〉
后汉
[编辑]颜龠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八代:龠字茂宗,州举茂才,生 子绰。”
颜绰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九代绰字参道,为太守,生子 准。”
颜准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代准,始仕为从事,复高尚 不仕。生子玩。
颜玩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一代:“玩字怀珍,举有道,为 著作郎,生子亮。”
颜亮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二代:亮字世明,为郡督邮, 见《冀州刺史王统碑》。生子敫。
颜敫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三代:“敫字士荣,州举茂才, 至御史大夫,二子:斐、盛。”
魏
[编辑]颜斐
[编辑]按颜真卿《颜氏世系谱序》:“魏有斐盛。”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四代斐尹京兆,有善政。二 子鲁欢无后,而盛为宗。”
颜盛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四代:盛字叔台,一字叔震, 生子钦。”
按《兖州府志》:“盛字叔台,颜子二十四代孙也。父敫,桓 帝时为御史大夫。兄斐,京兆尹。盛为汉尚书郎,魏历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国徙居琅琊临沂,代 传孝恭,因号其居为孝弟里,葬临沂县西七里,今属 费县。宋元祐七年,诏禁樵棌。”
颜钦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五代钦子默。”
按《兖州府志》:“钦字公若,盛之子也。明《诗》《礼》《易》《尚书》,多 所通说。历东平郎将、司马、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 给事中,引直禁省。封葛峄县子。”
晋
[编辑]颜默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六代默字静伯,汝阴太守、 护军将军、给事中,袭葛峄县子三子:畿、辇、含。长次无 后。”
===颜闵===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六代:“闵一作敏,字叔明,钦 季子,晋散骑常侍。”
颜含
[编辑]按《晋书》本传,“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祖钦,给事中。父 默,汝阴太守。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 就医自疗,遂死于医家。家人迎丧,旐每绕树而不可 解,引丧者颠仆,称畿言曰:‘我寿命未死,但服药太多, 伤我五脏耳。今当复活,慎无葬也’。其父祝之曰:‘若尔 有命复生,岂非骨肉所愿?今但欲还家,不尔葬也’。旐” 乃解。及还,其妇梦之曰:“吾当复生,可急开棺。”妇颇说 之。其夕,母及家人又梦之,即欲开棺,而父不听。含时 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古则有之,今灵异至此,开 棺之痛,孰与不开相负?”父母从之,乃共发棺,果有生 验。以手刮棺,指爪尽伤,然气息甚微,存亡不分矣。饮 哺将护,累月犹不能语。饮食所须,托之以梦。阖家营 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 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惇行,赠 以甘旨,含谢而不受。或问其故,答曰:“病者绵昧,生理 未全,既不能进啖,又未识人惠,若当谬留,岂施者之 意也?”畿竟不起。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 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 问息耗,必簪屦束带,医人疏方应须髯蛇胆,而寻求 备至,无由得之,含忧叹累时,尝昼独坐,忽有一青衣 童子,年可十三四,持一青囊授含,含开视,乃蛇胆也。 童子逡巡出户,化成青鸟飞去。得胆药成,嫂病即愈, 由是著名。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 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含为 上虞令,转主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 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还黄门侍 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 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 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 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 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 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 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寻除国子祭 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 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大官 四时致膳,固辞不受。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 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 公虽重,礼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 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 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常论少正卯、盗跖,其 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跖为甚。”含 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 之,少正卯为甚。”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 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 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 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 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馀则吾 不知矣。”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致仕二十馀年, 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丧在殡而邻家 失火,移棺绋断,火将至而灭,佥以为淳诚所感也。三 子:髦、谦、约。髦历黄门郎、侍中、光禄勋。谦至安成太守, 约零陵太守,并有声誉。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七代含。”
颜髦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八代髦。”
按《兖州府志》:“髦字君道,少纂家业,惇于学行。父丧在 殡,邻家失火,髦与弟谦约抱棺呼号,熛焰顿止,时人 以为孝感所至。仪状严整,风貌端美。桓公见而叹曰: ‘颜侍中廊庙之望也。历太尉、西阳王、散骑将军、尚书 都官郎中,国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父老不就。袭爵 西平县侯,加给事中、晋陵临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 正,加秩中二千石,光禄勋。生子𬘭、纶、畅。
颜谦
[编辑]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八代谦,字子让,含次子,晋 安城太守。”
颜约
[编辑]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八代,约含季子,晋零陵太 守。
颜𬘭
[编辑]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九代:𬘭字文和,散骑都尉, 西平县侯,子靖之。”
颜纶
[编辑]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九代纶,髦次子,晋廷尉正。”
颜畅
[编辑]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九代畅髦第五子晋州西 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