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27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七十三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目录

 翰林院部名臣列传八

  元一

  王鹗       孟攀鳞

  高智耀      窦默

  阎复       刘敏中

  王构       赵与𤍟

  刘赓       王思廉

  李谦       迦鲁纳荅思

  唐仁祖      赵孟𫖯

  张伯淳      李之绍

  董文用      袁桷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三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传八

[编辑]

元一

[编辑]

王鹗

[编辑]

按《元史》本传:“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成祖立,父 琛。鹗始生,有大鸟止于庭,乡先生张大渊曰:‘鹗也,是 儿其有大名乎?因名之。幼聪悟,日诵千馀言,长工词 赋。金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出身,授应奉 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 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丁母忧’。”天兴二年,金 主迁蔡,诏尚书省移书恒山公武仙进兵。金主览书, 问谁为之,右丞完颜仲德曰:“前翰林应奉王鹗也。”曰: “朕即位时状元耶?”召见,惜擢用之晚。起复,授尚书省 右司都事,升左右司郎中。三年,蔡陷,将被杀,万户张 柔闻其名,救之,辇归,馆于保州。甲辰冬,世祖在藩邸, 访求遗逸之士,遣使聘鹗,及至,使者数辈迎劳召对, 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每 夜分乃罢。世祖曰:“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 能行之耶?”岁馀乞还,赐以马,仍命近侍阔阔、柴祯等 五人从之学。继命徙居大都,赐宅一所。尝因见请曰: “天兵克蔡,金主自缢,其奉御绛山焚葬汝水之傍。《礼》, 为旧君有服,愿往葬祭。”世祖义而许之。至则为河水 所没,设具牲酒,为位而哭。庚申,世祖即位,建元中统。 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皆所裁定。至元元年, 加资善大夫。上奏:“自古帝王得失兴废可考者,以有 史在也。我国家以神武定四方,天戈所临,无不臣服 者,皆出太祖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窃 恐久而遗忘,宜置局纂就《实录》,附修辽、金二史。”又言: “唐太宗始定天下,置弘文馆学士十八人。宋太宗承 太祖开创之后,设内外学士院,史册烂然,号称文治。 堂堂国朝,岂无英才如唐、宋者乎?”皆从之。始立翰林 学士院,鹗遂荐李冶、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鸣为学士。 复奏立十道提举学校官。有言事者,谓宰执非其人, 诏儒臣廷议可任宰相者。时阿合马巧佞,欲乘隙取 相位,大臣复助之,众知其非,莫敢言。鹗奋然掷笔曰: “吾以衰老之年,无以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不 能插驴尾矣。”振袖而起,奸计为之中止。五年,乞致仕, 诏有司岁给廪禄终其身,有大事则遣使就问之。十 年,卒,年八十四,谥文康。鹗性乐易,为文章不事雕饰。 尝曰:“学者当以穷理为先。分章析句,乃经生举子之 业,非为己之学也。”著《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 诗文四十卷,曰《应物集》。无子,以婿周铎子之纲承其 祀。之纲官至翰林侍讲学士。

孟攀鳞

[编辑]

按《元史》本传:“攀鳞,字驾之,云内人。曾祖彦甫,以明法 为西北路招讨司知事,有疑狱当死者百馀人,彦甫 执不从。后三日得实,皆释之。祖鹤、父泽民,皆金进士。 攀鳞幼日诵万言,能缀文,时号奇童。金正大七年,擢 进士第,仕至朝散大夫、招讨使。岁壬辰,汴京下,北归, 居平阳。丙午,为陕西帅府详议官,遂家长安。世祖中” 统三年,授翰林待制,同修国史。至元初,召见,条陈七 十事,大扺劝上以郊祀天地、祠太庙,制礼乐,建学校, 行科举,择守令以字民,储米粟以赡军,省无名之赋, 罢不急之役。百司庶府,统于六部,纪纲制度,悉由中 书,是为长久之计。世祖悉嘉纳之,咨问谆谆。后论王 百一、许仲平优劣,对曰:“百一文华之士,可置翰苑。仲 平明经传道,可为后学矜式。”帝深然之。又尝召问宗 庙郊祀仪制,攀鳞悉据经典以对。时帝将亲祀,诏命 攀鳞会太常议定礼仪,攀鳞夜画《郊祀》及《宗庙图》以 进,帝皆亲览焉。复以病请西归,帝令就议陕西五路、 四川行中书省事。四年,卒,年六十四。延祐三年,赠翰 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上护军、平原郡公。谥“文定。”

===高智耀===按《元史》本传:智耀,河西人,世仕夏国。曾祖逸,大都督 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本国进士第,夏亡,隐贺 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 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 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 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 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 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 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 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 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 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 覆辨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 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 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 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 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 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 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 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 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 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 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 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 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 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 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子睿。

窦默

[编辑]

按《元史》本传:“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 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 不肯就。会国兵伐金,默为所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 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家破,母独存。惊怖之馀,母 子俱得疾,母竟亡,扶病槁葬。而大兵复至,遂南走渡 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以女,使业医。转客蔡州”, 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金主迁蔡,默恐兵且至, 又走德安。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 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 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 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 名。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 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 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 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 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一日, 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 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 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 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久 之,请南还,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有司岁具衣物以 为常。世祖即位,召至上都,问曰:“朕欲求如唐魏徵者, 有其人乎?”默对曰:“犯颜谏诤,刚毅不屈,则许衡其人 也。深识远虑,有宰相才,则史天泽其人也。”天泽时宣 抚河南,帝即召拜右丞相,以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时 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见委任。默上书曰: “臣事陛下十有馀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 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 在上,奸臣擅权,总天下财赋,操执在手,贡进奇货,衒 耀纷华,以娱悦上心。其扇结朋党,离间骨肉者,皆此 徒也。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救世一念, 涵养有年矣。今天顺人应,诞登大宝,天下生民,莫不 懽忻踊跃,引领盛治。然平治天下,必用正人端士,唇 吻小人,一时功利之说,必不能定。立国家基本,为子 孙久远之计。其卖利献勤,乞怜取宠者,使不得行其 志,斯可矣。若夫钩距揣摩,以利害惊动人主之意者, 无他,意在摈斥诸贤,独执政柄耳,此苏、张之流也。惟 陛下察之。伏望别选公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天 下幸甚。”他日,默与王鹗、姚枢俱在帝前,复面斥文统 曰:“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祸天下。”帝曰:“然则谁 可相者?”默曰:“以臣观之,无如许衡。”帝不悦而罢。文统 深忌之,乃请以默为太子太傅,默辞曰:“太子位号未 正,臣不敢先受太傅之名。”乃复以为翰林侍讲学士。 详见《许衡传》。默俄谢病归。未几,文统伏诛,帝追忆其 言,谓近臣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 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宁不之思耶?”召还,赐第京 师,命有司月给廪禄,国有大政,辄以访之。默与王磐 等请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 撒的迷底里主之;其翰林兼国史院,仍旧纂修国史, 典制诰,备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和礼 霍孙主之。帝可其奏。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 数长久者,皆设学养士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 族子弟教之,以示风化之本。”帝嘉纳之。默尝与刘秉忠、姚枢、刘肃、商挺侍上前,默言:“君有过举,臣当直言。 都俞吁咈,古之所尚,今则不然。君曰可,臣亦以为可; 君曰否,臣亦以为否,非善政也。”明日,复侍帝于幄殿, 猎者失一鹘,帝怒,侍臣或从旁大声谓宜加罪,帝恶 其迎合,命杖之,释猎者不问。既退,秉忠等贺默曰:“非 公诚结主知,安得感悟至此。”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 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 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 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 往存问焉。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五。讣 闻,帝深为嗟悼,厚加赠赐,皇太子亦赙以钞二千贯, 命有司护送归葬肥乡。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 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 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 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 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 魏国公,谥文正。子履,集贤大学士。

阎复

[编辑]

按《元史》本传:“复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祖衍,仕金 殁王事。父忠避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复始生,有奇 光照室,性简重,美丰仪。七岁读书,颖悟绝人。弱冠入 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 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 徐琰、李谦、孟祺次之。岁己未,始掌书记于行台,擢御” 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 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 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 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司事,阶奉训大夫。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郡 校官多不职,建议定铨选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 明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同领会同馆事。二十三年升 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 善。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励精图治,急 于择相。一日,召入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 复屡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识义理,存谦让, 是也,勿强。”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首 命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奸臣桑哥当国,尝 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 碑,复等亦坐是免官。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旧臣召 入朝,赐重锦、玉环、白金,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元 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 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 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 请也。三年,因星变,又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 通调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租 受杖,非所以厉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 后多采用。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二年,诏赐楮币 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 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知。”复以哈剌哈孙对。帝大喜, 即遣使召入相之复亦拜翰林学士承旨,阶正奉大 夫。十一年春,武宗践祚,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 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进阶荣禄大夫,遥授平章 政事,馀如故。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诏从其请,给 半俸终养。时仁宗居东宫,赐以重锦,俾公卿祖道都 门外。及即位,遣使召复,复以病辞。皇庆元年三月卒, 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靖轩集》五十卷。

刘敏中

[编辑]

按《元史》本传:“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 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 功而不自衒,此后人所勿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 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 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至元十一年,由中书 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 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 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 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 既为同僚,又为交友,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出为燕 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 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 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 州以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 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 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 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 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 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 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 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召公卿集议 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敏 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时事为忧,或郁而勿伸, 则戚形于色。中夜叹息,至泪湿枕席。为文辞,理备辞 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光 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

王构

[编辑]

按《元史》本传:“构字肯堂,东平人。父公渊,遭金末之乱, 其兄三人挈家南奔,渊公独誓死守坟墓,伏草莽中, 诸兄呼之不出,号恸而去,卒得存其家,而三兄不知 所终。构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该博,文章典雅。弱冠 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记。参政贾居贞一见 器重,俾其子受学焉。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国史院编” 修官。时遣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 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 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 名士。十三年秋,还,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丞相和礼 霍孙由翰林学士承旨拜司徒,辟构为司直。时丞相 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 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 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擢淮东提 刑按察副使,召见便殿,亲授制书,赐上尊酒以遣之。 寻以治书侍御史召,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 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 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驲。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 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 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 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 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 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 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 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 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 已,构请输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纂修《国史》趣召赴阙, 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 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 每有大议,必咨访焉。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 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子士熙,仕至 中书参政,卒官南台御史中丞;士点,淮西廉访司佥 事,皆能以文学世其家。

赵与𤍟

[编辑]

按《元史》本传:“与𤍟,字晦叔,宋宗室子。尝登进士第,为 鄂州教授。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既渡江,与𤍟率其 宗人之在鄂州者,诣军门上书,力陈不嗜杀人,可以 一天下,且乞全其宗党。后伯颜朝京师,世祖问宋宗 室之贤者,伯颜首以与𤍟对。十三年秋九月,遣使召 至上京,幅巾深衣以见,言宋败亡之故,悉由误用权 奸。词旨激切,令人感动。”世祖念之,即授翰林待制。朝 廷立法,多所谘访,与𤍟忠言谠论,无所顾惜。进直学 士,转侍讲。疏陈江南科敛,急督移括大姓。宋世丘垄 暴露,皆大臣擅易明诏所为。二十七年,京师雾四塞。 明年正月甲寅,虎入南城,与𤍟又疏言权臣专政之 咎。退而家居待罪。未几,桑哥败,平章不忽木奏与𤍟 贫,窭有守,有抱负。世祖曰:“得非指权臣为虎者邪?”赐 钞万三千贯,岁给其妻子衣粮。后累迁翰林学士。其 伯祖师渊尝从朱熹学,家庭授受,具有端绪。于是与 许衡论伊洛阃奥,衡雅敬之。与𤍟既老,成宗命特官 其子孟实以终养。大德七年,以疾卒。家贫无以为葬, 成宗命有司赙钞五千贯,给舟车还葬台州之黄岩。 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天水郡侯,谥“文 简。”

刘赓

[编辑]

按《元史》本传:“赓字熙载,洺水人。五世祖逸,以郡吏治 狱有阴德。祖肃,为右三部尚书。赓幼有文名,师事翰 林学士王磐。至元十三年,用荐者授国史院编修官。 十六年,迁应奉翰林文字,辟为司徒府长史,仍兼应 奉。补外同知德州事。考满,擢太庙署丞、太常博士,拜 监察御史。是时御史中丞崔彧好盛气待人,他御史” 拜谒,或平受之,独见赓,则待以上客。大德二年,升翰 林直学士。六年,奉使宣抚陕西,由侍讲学士陞学士。 至大二年,迁礼部尚书,仍兼翰林学士,寻拜侍御史。 顷之,还翰林,为学士承旨,兼国子祭酒。国学故事,伴 读生以次出,补吏莫不争先出。时有一生亲老且贫, 同舍生有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齿颇少,请让 之先。”赓曰:“让,德之恭也。”从其让,别为书荐其人,朝廷 反先用之。自是六馆之士皆知让之为美德也。皇庆 元年,迁集贤大学士,仍兼国子祭酒。延祐元年,复为 承旨。六年,拜太子宾客。七年,复入集贤为大学士,寻 又入翰林为承旨。泰定元年,加光禄大夫。会集议上 尊号,赓独抗言其不可,事遂已。天历元年卒,年八十 一。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 为朝廷所推重云。

===王思廉===按《元史》本传:“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幼师太原元 好问。既冠,张德耀宣抚河东,辟掌书记,复谢归。至元 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 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遂召见,授符宝局掌书。 十三年,姚枢举为昭文馆待制,迁奉训大夫,符宝局 直长。十四年,改翰林待制。尝进读《通鉴》,至唐太宗有’” 杀魏徵语,及长孙皇后进谏事,帝命内官引至皇后 阁讲衍其说。后曰:“是诚有益于宸衷,尔宜择善言进 讲,慎勿以渎辞烦上听也。”每侍读,帝命御史大夫玉 速帖木儿、太师月赤察儿、御史中丞撒里蛮、翰林学 士承旨掇立察等咸听受焉。帝尝御延春阁,大赉群 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责董文 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十八年,进中顺大夫、典 瑞少监。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著矫杀奸臣阿 合马于大都,辞连枢密副使张易。帝召思廉至行殿, 屏左右问曰:“张易反,若知之乎?”对曰:“未详也。”帝曰:“反 已,反已,何未详也?”思廉徐奏曰:“僭号改元谓之反,亡 入他国谓之叛。群聚山林,贼害民物,谓之乱。张易之 事,臣实不能详也。”帝曰:“朕自即位以来,如李璮之不 臣,岂以我若汉高祖、赵太祖,遽陟帝位者乎?”思廉曰: “陛下神圣天纵,前代之君不足比也。”帝叹曰:“朕往者 有问于窦默,其应如响,盖心口不相违,故不思而得。 朕今有问汝能然乎?且张易所为,张仲谦知之否?”思 廉即对曰:“仲谦不知。”帝曰:“何以明之?”对曰:“二人不相 安,臣故知其不知也。”二十年升太监。思廉以儒素进, 帝眷注优渥。尝疾,赐御药顾问安否。扈跸失所乘马, 给内厩马五匹;盗窃所赐玉带,更以玉带赐之。裕宗 居东宫,思廉进曰:“殿下府中宜建学官,俾左右近侍 尝亲正学,必能裨辅明德。”裕宗然之。裕宗尝欲买甲 第赐思廉,思廉固辞。二十三年,改嘉议大夫、同知大 都留守,兼少府监事。藩王乃颜叛,帝亲征,思廉间谓 留守段贞曰:“藩王反侧,地大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 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贞见帝,遂以闻。帝曰:“汝何能 出是言也?”贞以思廉对,帝嘉之。二十九年,迁正议大 夫、枢密院判官。大德元年,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 林学士,仍枢密院判官,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书, 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七年,总管大名路。八年,召为 集贤学士。十一年,授正奉大夫、太子宾客。仁宗即位, 以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延祐七年卒,年八 十三。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 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追封恒山郡公,谥《文恭》。

李谦

[编辑]

按《元史》本传:“谦字受益,郓之东阿人。祖元,以医著名。 父唐佐,性恬退,不喜仕进。谦幼有成人风,始就学,日 记数千言,为赋有声,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而谦 为首。为东平府教授,生徒四集,累官万户府经历。复 教授东平。先时,教授无俸,郡敛儒户银百两备束修, 谦辞曰:‘家幸非甚贫者,岂可聚货以自殖乎’?翰林学” 士王磐以谦名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一时制诰多 出其手。至元十五年,升待制,扈驾至上都,赐以银壶 藤枕。十八年,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裕宗于东 宫。陈十事:曰正心,曰睦亲,曰崇俭,曰几谏,曰戢兵,曰 亲贤,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弊。裕宗崩,世祖又 命傅成宗于潜邸,所至以谦自随。转侍读学士,世祖 深加器重。尝赐坐便殿,饮群臣酒,世祖曰:“闻卿不饮, 然能为朕强饮乎?”因赐蒲萄酒一钟,曰:“此极醉人,恐 汝不胜。”即令三近侍扶掖使出。二十六年,以足疾辞 归。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驿召至上都。既见,劳曰:“朕知 卿有疾,然京师去家不远,且多良医,能愈疾。卿当与 课国政,馀不以劳卿也。”陞学士。元贞初,引疾还家。大 德六年,召为翰林承旨,以年七十一,乞致仕。九年,又 召,至大元年,给半俸。仁宗为皇太子,征为太子少傅, 谦皆力辞。仁宗即位,召十六人,谦居其首,乃力疾见 帝于行在,疏言九事,其略曰:正心术以正百官,崇孝 治以先天下,选贤能以居辅相之位,广视听以通上 下之“情,恤贫乏以重邦家之本,课农桑以丰衣食之 源,兴学校以广人材之路,颁律令使民不犯,练士卒 居安虑危。至于振肃纪纲,纠察内外台宪之官,尤当 选素著清望、深明治体、不事苛细者为之。”帝嘉纳焉。 迁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加赐银一百五十两, 金织币及帛各三疋。归,卒于家,年七十九。谦文章醇 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号“野斋先生。”子偘,官 至大名路总管。

迦鲁纳荅思

[编辑]

按《元史》本传:“迦鲁纳荅思,畏吾儿人。通天竺教及诸 国语。翰林学士承旨安藏札牙荅思荐于世祖,召入 朝,命与国师讲法。国师,西番人,言语不相通,帝因命 迦鲁纳荅思从国师习其法及言与字,期年皆通。以 畏吾字译西天、西番经论。既成,进其书,帝使锓板赐 诸王大臣。西南小国星哈剌的威二十馀种来朝。迦”

鲁纳荅思于帝前敷奏其表章,诸国惊服。朝议兴兵
考证
讨暹国、罗斛、马八儿、俱蓝、苏木都剌诸国,迦鲁纳荅

思奏:“此皆蕞尔之国,纵得之,何益兴兵,徒残民命。莫 若遣使谕以祸福,不服而攻,未晚也。”帝纳其言,命岳 剌、也奴、帖灭等往使,降者二十馀国。至元二十四年, 丞相桑哥奏为翰林学士,帝曰:“迦鲁纳荅思之官,非 汝所当奏也。”既而擢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遣侍 成宗于潜邸,且俾以节饮致戒。成宗即位,思其忠,迁 荣禄大夫、大司徒,怜其老,命乘车入殿。仁宗即位,廷 议汰冗官,独迦鲁纳荅思为司徒如故,仍加开府仪 同三司,赐玉鞍一。是年八月卒。

唐仁祖

[编辑]

按《元史》本传:“仁祖,字寿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孙 因以唐为氏。初,畏兀举国效顺,唐古直时年十七,给 事太祖,因属之睿宗曰:‘唐古直可任大事’。睿宗未及 用,庄圣皇后擢为札鲁火赤。父骥,豪爽好射猎,世祖 即位,命骥为裕宗潜邸必阁赤,升达鲁花赤。仁祖少 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 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 邪?聪明无疑也。”俾习国字。至元六年,中书省选充蒙 古掾。十六年,录囚平阳,平反冤滞,免死者凡十七人。 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十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 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 还,奏罢之。转工部侍郎,除中书右司郎中,拜参议尚 书省事。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 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迁工部尚书,桑哥 以曹务烦剧,特重困之,仁宗处之甚安。寻出使云中, 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亟遣驿骑 追还,就见桑哥相府中,遽命直吏拘往督工,且促其 期曰:“违期必致汝于法。”左右皆为之惧。仁祖退,召诸 署长,从容谕之曰:“丞相怒在我,不在尔也。汝等勿惧, 宜力加勉。”众皆感激,昼夜倍其功,期未及而办,乃罢。 已而桑哥系狱,有旨命仁祖往籍其家。明日,桑哥以 左右之援得释。众见骇然,目仁祖曰:“怒虎之威,可再 犯邪!”悉逾垣以窜,仁祖独不为之动,桑哥竟败。二十 八年,除翰林学士承旨、中奉大夫。辽阳饥,奉旨偕近 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赈。忻都欲如户籍口数大小给 之,仁祖曰:“不可。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 给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于恶邪?”仁祖笑曰:“吾 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 恤民而已,何恤尔言。”卒以人口给之。俄除通奉大夫、 将作院使。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 善书,特敕书册文。复奉诏督工织丝,像世祖御容,越 三年告成。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 知制诰兼修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赠荣禄大夫、平 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子恕,初授奉训大夫、寿 武库提点,至大中,迁翰林待制,后累迁至亚中大夫、 侍仪使。

赵孟𫖯

[编辑]

按《元史》本传:“孟𫖯,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 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 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 湖州,故孟𫖯为湖州人。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訔仕 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𫖯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 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訔集贤” 大学士,封魏国公。孟𫖯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 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 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至元二十三 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 𫖯,以之入见。孟𫖯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 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𫖯宋宗室子, 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𫖯草诏 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诏集百 官于刑部议法,众欲计至元钞二百贯,赃满者死。孟 𫖯曰:“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今二十馀年间, 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故改《中统》为至元。又二十年后, 至元必复如中统,使民计钞扺法,疑于太重。古者以 米绢民生所须,谓之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谓之二 虚,四者为直,虽升降有时,终不大相远也。以绢计赃, 最为适中。况钞乃宋时所创,施于边郡,金人袭而用 之,皆出于不得已,乃欲以此断人死命,似不足深取 也。”或以孟𫖯年少,初自南方来,讥国法不便,意颇不 平,责孟𫖯曰:“今朝廷行《至元钞》,故犯法者以是计赃 论罪。汝以为非,岂欲沮格《至元》钞耶?”孟𫖯曰:“法者,人 死所系,议有重轻,则人不得其死矣。孟𫖯奉诏与议, 不敢不言。今《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 虚时,岂有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陵,可乎?”其人 有愧色。帝初欲大用孟𫖯,议者难之。二十四年六月, 授兵部郎中。兵部总天下诸驿。时使客饮食之费,几 十倍于前,吏无以供给,强取于民,不胜其扰,遂请于 中书,增钞给之。至元钞法滞涩不能行,诏遣尚书刘 宣与孟𫖯驰驿至江南,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凡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则径笞之。孟𫖯受命而行,北还不 笞一人,丞相桑哥大以为谴。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 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叶李执奏不宜 遣虎臣,帝不听。孟𫖯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 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 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 乃遣他使。桑哥钟初鸣时,即坐省中,六曹官后至者 则笞之。孟𫖯偶后至,断事官遽引孟𫖯受笞。孟𫖯入 䜣于都堂,右丞叶李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养其 廉耻,教之节义。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桑哥亟慰 孟𫖯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他日,行东御墙外, 道险,孟𫖯马跌堕于河。桑哥闻之,言于帝,移筑御墙 稍西二丈许。帝闻孟𫖯素贫,赐钞五十锭。二十七年, 迁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 出,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时驻跸龙虎台,遣阿剌 浑撒里驰还,召集贤、翰林两院官询致灾之由。议者 畏忌桑哥,但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之言,以修人事、 应天变为对,莫敢语及时政。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 济等理筭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 万,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则发 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𫖯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 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 里入奏,如孟𫖯所言,帝从之。草诏已具,桑哥怒谓必 非帝意。盂𫖯曰:“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 从取?非及是时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 数千万归咎尚书省,岂不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 始获苏。帝尝问叶李、留梦炎优劣,孟𫖯对曰:“梦炎,臣 之父执,其人重厚,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 叶李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 之。”帝曰:“汝以梦炎贤于李耶?梦炎在宋为状元,位至 丞相。当贾似道误国罔上,梦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 伏阙上书,是贤于梦炎也。汝以梦炎父友,不敢斥言 其非,可赋诗讥之。”孟𫖯所赋诗,有“往事已非那可说, 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帝叹赏焉。孟𫖯退谓奉御彻 里曰:“帝论贾似道误国,责留梦炎不言桑哥罪甚于 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辞其责?然我疏远之臣, 言必不听。侍臣中读书知义理,慷慨有大节,又为上 所亲信,无逾公者。夫捐一旦之命,为万姓除残贼,仁 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彻里至帝前,数桑哥罪恶。 帝怒,命卫士批其颊,血涌口鼻,委顿地上。少间,复呼 而问之,对如初。时大臣亦有继言者,帝遂按诛桑哥。 罢尚书省,大臣多以罪去,帝欲使孟𫖯与闻中书政 事,孟𫖯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每见必从容语 及治道,多所裨益。帝问:“汝赵太祖孙耶?太宗孙耶?”对 曰:“臣太祖十一世孙。”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𫖯 谢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𫖯自 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二十九年,出同 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𫖯独署府事,官事 清简。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 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𫖯疑 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 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𫖯不能承顺其意,以 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𫖯还京师,乃解。久之,迁 知汾州,未上,有旨书《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上。至大三年,召至 京师,以翰林侍读学士与他学士撰定祀南郊祝文。 及拟进殿名,议不合,谒告去。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 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 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三年,拜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 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𫖯比唐李白,宋 苏子瞻。又尝称孟𫖯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 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初若 不闻者。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𫖯与闻者, 帝乃曰:“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 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俄赐钞 五百锭,谓侍臣曰:“中书每称国用不足,必持而不与, 其以普庆寺别贮钞,给之盂𫖯。”尝累月不至宫中,帝 以问左右,皆谓其年老畏寒,敕御府赐貂鼠衣。初,孟 𫖯以程钜夫荐,起家为郎,及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 求致仕去,孟𫖯代之,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 为衣冠盛事。六年,得请南归。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 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 经》。二年,赐上尊及衣二袭。是岁六月卒,年六十九。追 封魏国公,谥文敏。孟𫖯所著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 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 出尘之想。篆、籕、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 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前史官杨载称“孟 𫖯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

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子雍、奕
考证
并以书画知名。

张伯淳

[编辑]

按《元史》本传:“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举童子科, 以父任铨,受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寻举 进士,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除太学录,入本 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 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为福建廉访司知事。岁馀,有 荐伯淳于帝前者,遣使召问。明年,入见,帝问冗官风” 宪、盐䇲、楮币,皆当时大议,所对悉称旨。命至政事堂, 将重用之,固辞。遂授翰林直学士,进阶奉训大夫。谒 告以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行省檄按疑狱,衢、秀 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讲学士。明年,造 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李之绍

[编辑]

按《元史》本传:“之绍,字伯宗,东平平阴人。自幼颖悟聪 敏,从东平李谦学,家贫,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 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征名儒充史职,以马绍、李谦 荐,授将仕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 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馀事,并以付之。之绍 援笔立成,并以槁进。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 大德二年,闻祖母疾,辞归,复除编修官,升将仕郎。六 年,升应奉翰林文字。七年,迁太常博士。九年,丁母忧。 累起复,终不能夺。至大三年,仍授太常博士,阶承仕 郎。四年,升承直郎、翰林待制。皇庆元年,迁国子司业。 延祐三年,升奉政大夫、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 育人材为心。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 仪院事。六年,改翰林直学士,复以疾还。七年,召为翰 林直学士。至治二年,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 国史。三年,告老而归。泰定三年八月,卒,年七十三。子 勗,荫父职,同知诸暨州事。之绍平日自以其性遇事 优游少断,故号“果斋”以自励。有文集藏于家。

董文用

[编辑]

按《元史董俊传》:“文用字彦材,俊之第三子也。生十岁, 父死。长兄文炳教诸弟有法。文用学问早成,弱冠试 词赋中选。时以真定槁城奉庄圣太后汤沐,庚戍,太 后命择邑中子弟来上,文用始从文炳谒太后于和 林城。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 重。癸丑,世祖受命,宪宗自河西征云南大理,文用与” 弟文忠从军,督粮械,赞军务。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经, 是为“北平王”、“云南王”也。又命召遗老窦默、姚枢、李俊 民、李冶、魏璠于四方。己未,伐宋,文用发沿边蒙古、汉 人诸军理军需,将攻鄂州。宋贾似道、吕文德将兵来 拒,水陆军容甚盛。九月,世祖临江阅战,文炳求先进 战,文用与文忠固请偕行。世祖亲料甲胄,择大舰授 之,大破宋师。世祖即位,建元中统。文用持诏宣谕边 郡,且择诸军充侍卫。七月,还朝。中书左丞张文谦宣 抚大名等路,奏文用为左右司郎中。二年八月,以兵 部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三年,李璮叛,据济南,从元 帅阔阔带统兵诛之。山东平。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 为其属。文用辞曰:“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 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我不当 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 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中兴自浑 都海之乱,民张皇相恐动,窜匿山谷。文用至,镇之以 静,乃为书置通衢谕之,民乃安。始开唐来、汉延、秦家 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 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 置黄河中,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时诸王只必 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筭,省臣不能支。文 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 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意叵测,文用曰:“我天子命吏, 非汝等所当问,请得与天子所遣为王傅者辨之。”王 即遣其傅讯文用。其傅中朝旧臣,不肯顺王意。文用 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 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 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 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 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 二年,入奏经略事宜,还以上旨行之,中兴遂定。八年, 立司农司,授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山东自更叛 乱,野多旷土,文用巡行劝励,无问幽僻。入登州境,见 其垦开有方,以郡守移剌某为能,作诗表异之。于是 列郡咸劝,地利毕兴,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 之最。十二年,丞相安童奏文用为工部侍郎,代纥石 里。纥石里,阿合马私人也。其徒既谗间安童罢相,即 使鹰监奏曰:“自纥石里去,工部侍郎不给鹰食,鹰且 瘦死。”帝怒,促召治之,因急捕文用入见。帝望见曰:“董 文用乃为尔治鹰食者耶?”置不问,别令取给有司。十 三年,出文用为卫辉路总管,佩金虎符。郡当冲要,民 为兵者十之九,馀皆单弱贫病,不堪力役。会初得江 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 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 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 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 事亦不废。诸郡运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石。 文用曰:“民籍可役者无几,且江淮风水,舟不能以时 至,而先为期会,是未运而民已困矣。”乃集旁郡通议, 立驿置法,民力以舒。十四年诣汴漕司言事,适漕司 议通沁水北东,合流御河,以便漕者。文用曰:“卫为郡, 地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辄溢出百十里间。雨更甚,水 不得达于河,即浸淫及卫。今又引之使来,岂惟无卫, 将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形,上言:“卫州城 中浮屠最高者,才与沁水平,势不可开也。”事遂寝。十 六年,受代归田里,茅茨数椽,仅避风雨。读书赋诗,怡 然燕居。裕宗在东宫,数为台臣言:“董文用勋旧忠良, 何以不见用?”十八年,台臣奏起文用为山北辽东道 提刑按察使,不赴。十九年,朝廷选用旧臣,召文用为 兵部尚书。自是,朝廷有大议,未尝不与闻。二十年,江 淮省臣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建议行台隶行省。状 上,集朝臣议之,文用议曰:“不可。御史台譬之卧虎,虽 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犹不振, 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可复望者矣。昔阿合马 用事时,商贾贱役,皆行贿入官,及事败,欲尽去其人, 廷议以为不可,使阿合马售私恩而朝廷骤敛怨也。 乃使按察司劾去其不可者,然后吏有所惮,民有所 赴诉。则是按察司者,国家当饬励之,不可摧抑也。”悉 从文用议。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 书监。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以货利得幸权要,为贵官, 阴结贪刻之党,以锱铢掊克为功,乃建议曰:“我立法 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诏下会议,人无敢 言者。文用阳问曰:“此钱取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 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 牧羊者岁尝两剪其毛,令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 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无以避寒热,即死 且尽毛,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 残也。今尽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世荣不能对。丞相 安童谓坐中曰:“董尚书真不虚食俸禄者。”议者出皆 谢,文用曰:“君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真仁人 之言哉!”世荣竟以是得罪。二十二年,拜江淮行中书 省参知政事,文用力辞,帝曰:“卿家世非他人比,朕所 以任卿者,不在钱谷细务也。卿当察其大者,事有不 便,但言之。”文用遂行。行省长官者,素贵多傲,同列莫 敢仰视,跪起禀白,如小吏事上官。文用至,则坐堂上, 侃侃与论是非可否,无所迁就,虽数忤之,不顾也。有 以帝命建佛塔于宋故宫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 雪,入山伐木,死者数百人,犹欲并建大寺。文用谓其 人曰:“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长官者曰:“参 政奈何格上命耶?”文用曰:“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困民 力而失民心者,岂上意耶?”其人意沮,遂稍宽其期。二 十三年,朝廷将用兵海东,征敛益急,有司大为奸利。 文用请入奏事,大略言:“疲国家可宝之民力,取僻陋 无用之小邦。”列其条目甚悉。言上事遂罢。二十五年, 拜御史中丞,文用曰:“中丞不当理细务,吾当先举贤 才。”乃举胡祗遹、王恽、雷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十馀 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中丞,当时以为极选。 方是时,桑哥当国,恩宠方盛,自近戚贵人见之,皆屏 息逊避,无敢谁何。文用以旧臣任中丞,独不附之。桑 哥令人风文用,颂己功于帝前,文用不答。桑哥又自 谓文用曰:“百司皆具食于丞相府矣。”文用又不答。会 朔方军兴,粮糗粗备,而诛求愈急。文用谓桑哥曰:“民 急矣,外难未解,而内伐其根本,丞相宜思之。”于是远 迩盗贼蜂起,文用持外相所上盗贼之目,谓桑哥曰: “百姓岂不欲生养安乐哉?急法暴敛使至此尔。御史 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丞相当助之,不当抑之也。御 史台不得行,则民无赴愬而政日乱,将不止于台事 之不行也。”忤其意益深,乃摭拾台事百端,文用日与 辨论,不为屈。于是具奏桑哥奸状,诏报文用,语密而 外人不知也。桑哥日诬谮文用于帝曰:“在朝惟董文 用戆傲,不听令,沮挠尚书省,请痛治其罪。”帝曰:“彼御 史之职也,何罪之有?且董文用端谨,朕所素知,汝善 视之。”迁大司农。时欲夺民田为屯田,文用固执不可, 迁为翰林学士承旨。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 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 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复 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三十一年,帝命文用以其诸 子入见,文用曰:“臣蒙国厚恩,死无以报,臣之子何能 为!”命至再三,终不以见。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 都,太后命文用从行。既即位,巡狩三不剌之地。文用 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 元,宜趣还京师。且臣闻人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 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帝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帝每召入帐中,问先朝故事,文用亦盛言先帝虚心纳 贤、开国经世之务,谈说或至夜半。文用自先帝时,每 侍燕,与蒙古大臣同列,裕宗尝就榻上赐酒,使毋下 拜跪饮,皆异数也。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 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 之。至是眷赉益厚。是年,诏修先帝《实录》,升资德大夫、 知制诰兼修国史。文用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 家世勋绩,皆记忆贯穿,史馆有所考究,质问文用,应 之无遗失。大德元年,上章请老,赐《中统》钞万贯以归, 官一子乡郡侍养。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 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赠银 青光禄大夫、少保、寿国公,谥“忠穆。”

袁桷

[编辑]

按《元史》本传: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 之曾孙。为童子时,已著声,部使者举茂才异等,起为 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荐为翰林 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桷进十议曰:天无二日, 天既不得有二,五帝不得谓之天,作《昊天五帝议》。祭 天岁或为九,或为二,作《祭天名数议》。圜丘不见于《五 经》,郊不见于《周官》,作《圜丘非郊议》。后土,社也,作《后土 即社议》。三岁一郊,非古也,作《祭天无间岁议》。燔柴见 于古经,《周官》以禋祀为天,其义各有指,作《燔柴泰坛 议》。祭天之牛角茧栗,用牲于郊,牛二。合配而言之,增 群祀而合祠,非周公之制矣,作《郊不当立从祀议》。郊, 质而尊之义也;明堂,文而亲之义也,“作《郊明堂礼仪 异制议》。郊用辛,鲁礼也,卜不得常为辛,作《郊非辛日 议》。北郊不见于《三礼》,尊地而遵北郊,郑元之说也,作 《北郊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 历两考,迁待制,又再任,拜集贤直学士。久之,移疾去 官,复仍以直学士召入集贤。未几,改翰林直学士,知 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 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所著有《易 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泰定四年,卒,年六十一。赠中 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陈 留郡公,谥文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