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第00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八卷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八卷目录

 氏族总部汇考八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二

氏族典第八卷

氏族总部汇考八[编辑]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二》
[编辑]

姓氏

言未悉。

言氏,孔子弟子吴人言偃,字子游。汉上令言宫未氏。《唐·吐蕃传》:尚恐热,姓未名农力悉氏。《吕氏春秋》神农师悉诸。《新序》:悉老。

庶《类别》,

庶氏,卫公族,以非正嫡号庶氏。《礼记》:“子思之母,庶氏之女也。” 又《春秋》:邾庶其来奔,其后亦为庶氏。类氏,见《姓苑》。别氏,见《姓苑》,扬州人。《汉·艺文志》有别成子望军气,宋有别之杰。

绣缯罗帛《𫄨葛越》。

绣氏。《汉·游侠传》有绣君宾缯氏。《史记》:禹姒姓,其后分封有缯氏,《春秋》作鄫。鲁有鄫鼓父。《史记》郑司城缯贺。《汉功臣表》有缯贺罗氏,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左传注》:罗,熊姓,又复姓。秦有大罗。《洪世本》:“夏有武罗,其后氏焉。” 周大罗氏掌鸟兽,其后氏焉。罗国为楚所灭,其后号罗侯氏。《汉·货殖传》罗裒,蜀汉罗宪,晋有罗含、企生,后魏罗结,唐有罗珦让、士信、道琮、隐虬、邺衮,宋罗处约、从彦、适、时、板、楯蛮七姓有罗帛氏,宋帛产之后。产见《韩非子诗释文》。帛妙子授大毛公,汉侍中谒者帛敞,后汉有帛意、帛宣,马援名马式,依帛氏口齿。《水经注》:晋有帛仲理。《神仙传》有帛和,又龟兹王帛纯,宋帛氏奴𫄨氏,周有𫄨邑,在野王县,以邑为氏。晋知伯臣有𫄨疵。葛氏,本国氏。汉有葛婴,后汉有颍川太守葛兴、葛光,晋有葛洪,《列仙传》葛由,唐葛福顺,宋葛胜仲。邲越氏,《史记·晏子传》有越石父。《广韵》:“句践之后。” 《国语》:𦬒,姓之别国。

练染红采素赤白。

练氏,见《姓苑》。染氏,石晋时有染闵红氏,见《广韵》。采氏,《风俗通》,汉有度辽将军采皓。素氏,后魏并州刺史素延。赤氏,见《姓苑》。《吕氏春秋》赤冀作臼,《列仙传》赤斧,巴人白氏,出姬姓,有白乙丙,其后为氏。裔孙白起,周白圭,汉白生、白光、白奇。白嬴,晋汉中人白落,北齐白建,唐白居易敏中,履忠孝德元光、士让明达,吐谷浑白义成,《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南唐白昌裕。宋白常、白时中,又复姓有白公氏,楚白公胜之后。

纶、絮、绵、布、褚、衣服

纶氏。魏辽东将军纶直。絮氏。《汉·张敞传》有絮舜。

绵氏、《孟子》齐有绵驹。《左传》鲁有绵房,生晋张方。

以绵思为腹心。后魏改参绵氏为绵氏。布氏,晋《陶侃传》有江夏布兴,又复姓姑布氏。姑布子,卿相赵襄子。《荀子》注:或本无姑字。褚氏、褚师,官名也。卫有褚师圃、褚师子申比,宋有褚师段、共公子,其后为氏。又周有褚氏之地,居者亦因为氏。汉有褚大、褚少孙、褚广、褚凤,晋褚裒陶,南齐褚渊,梁褚翔仲都,隋褚晖,唐有褚亮、遂良、无量、载璆,南唐褚仁规。衣氏,见《姓苑》《中庸注》:“齐人言殷,声如衣。” 今姓有衣者,殷之胄与服氏,《汉·艺文志》·《易传》有服光,后汉服虔,《战国策》:“客有见人于服子” ,《列仙传》服闾。

“韦带皮冠”《褒逢掖》。

“韦氏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苗裔,以国为氏,因家彭城。” 汉楚太傅韦孟迁鲁,其后贤元成为相。后汉韦彪、吴韦昭、梁韦叡,后周韦孝宽、唐韦挺承庆嗣立。贯之、处厚、述、皋、丹、应物,宋韦渊,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带氏。六国有带他、皮氏,汉有皮杨、皮容、皮常,后魏皮豹子,北齐皮景和,《周书史记》篇有皮氏。《战国策》:赵有皮相国,晋有皮初、皮沈、皮素,宋皮延宗,唐皮日休,宋皮仲容。冠氏,《列仙传》有冠仙,古玩切。《风俗通》:古贤者鹖冠子之后,古丸切。褒氏,姒姓国,禹后,因国为氏,见《史记》。逢氏,陈有逢滑,秦有逢孙,齐有逢丑父,楚有逢伯,吴有逢同,《左传》逢音。《穆天子传》逢固,《列子》:秦人逢氏、掖氏,见《广韵》。

弁茀履,綦囊,被袭。

弁氏,《左传》晋有弁纠,栾纠也。《鲁卞庄子》《东方朔传》作弁。前赵弁广茀氏,《左传》晋有茀翰胡,《古今人表》有茀盻,即佛肹也,音弼。履氏,见《姓苑》《史记》晋。

宦者履鞮綦氏,见《姓苑》。宋綦崇礼。又后魏改綦连氏为綦氏,有綦隽,隋有綦良、綦公顺。囊氏,齐大夫囊带,楚公子贞字子囊,其孙囊瓦被氏。《吕氏春秋》郑有被瞻,《古今人表》有被雍,汉有九江被公,能为《楚辞》。袭氏。后汉益州将袭肃,宋有袭盖卿。《风俗通》:“賨人七姓有袭。”

旃毳屏幕,裘纬幅。

旃氏,见《姓苑》,又复姓。乙旃氏。高车十二姓,后魏改叔孙氏。毳氏,见《姓苑》。屏氏,晋邑,赵括号屏括、屏季。幕氏,《国语》注虞幕,舜后。幕姓,见《广韵》。裘氏,卫大夫食采于裘氏,邑亦官名,后以为氏。《广韵》又云:“本姓仇,避仇作裘。” 《姓纂》:会稽有之裘承询,十九世同居。纬氏,见《广韵》。幅氏,见《广韵》。

金𬬻玊。瑞㻅《琯璛》。𬬻音虑玊音肃㻅音快

金氏,金天氏之后。汉有金王孙日䃅,匈奴休屠王太子,因祭天金人,赐姓金氏。其后有金安上敞、金尚、金袆,北齐金祚,秦金熙,本东裔种。又吴越避讳,改刘为金。新罗王金氏,高丽人金行成,唐上虞令金尧恭,宋金安节。𬬻氏,《左传》楚有𬬻金,又作“鑢。”

玊氏,后汉司徒王况京兆人。瑞氏。见《姓苑》。

㻅氏见《广韵》。琯氏见《广韵》。璛氏见《广韵》。

杯瓯斛,盎,盂瓶壶。

杯氏,汉有杯育。《历志》:“安陵人杯终始。” 《爰盎传》:棓生,音杯。秦时贤士善术者瓯氏,见《姓苑》。斛氏,北齐有斛子慎。盎氏,见《姓苑》。盂氏。盂卫,晋邑名。《左传》卫有盂黡。晋孟丙为盂大夫,《广韵》作“盂丙。” 瓶氏,《风俗通》:汉太子少傅瓶守,《后赵录》有北海瓶子然。壶氏,《史记》:晋文公臣壶叔,庄子壶子。汉有壶遂。充国信,《史记》:卫壶黡。后汉《壶崇》。

钧,铸铁钻锜《鎐殳》。

钧氏,《风俗通》云:楚大夫元钧之后,汉侍中钧喜铸氏。《吕氏春秋》:汉武帝封黄帝之后于铸。《广韵》又云:尧后,国为氏。《左传》:臧宣叔娶于铸铁氏。隋有铁士雄,又复姓,赫连勃勃改其支庶为铁伐氏。匈奴有铁弗氏、钻氏,《吕氏春秋》有钻荼,魏惠王将,又有𣀹氏,见《姓苑。先贤传》渔阳人。𣀹、授二字音同。

锜氏。周分康叔以殷民七族有锜氏。《战国策》韩

有锜宣。《汉·艺文志》有锜华。后汉有锜嵩。鎐氏出彭城殳氏。《舜典》有殳斨。宋明帝时有殳季真。

镡,钭,鍼,铫,刈,把,鉏。

镡氏,后汉有镡显,蜀汉太常镡承,宋上洛太守镡长生。钭氏,见《姓苑》。吴越钭滔,见《十国纪年》《通鉴》。

鍼氏、鲁鍼巫氏、鍼季。秦三良有鍼虎,卫有鍼庄。

子陈有鍼子、鍼宜、咎铫氏。后汉有铫期。韦昭曰:铫,国名刈氏,见《姓苑》。宋有刈怀。把氏,杞东楼公之后,避难改西。魏襄州刺史把秀,又复姓把利氏。党项鉏氏。晋有鉏麑鲁鉏商,又复姓公鉏氏。《左传》鲁有公鉏极、公弥,曾孙见后。

刁铎,戈祋,刘锐、瞿

刁氏:齐竖刁之后。汉有戊己校尉刁护,《货殖传》刁间。后汉刁韪、刁荣,吴刁嘉、刁元,晋刁协,后赵刁膺,后魏刁雍、刁冲,北齐刁柔,南唐刁彦能衎,宋刁约。

铎氏。《左传》:齐有铎父,晋有铎遏寇。《新序》:“晋有铎。”

鸣。《汉·艺文志》:楚太傅铎椒。戈氏。《史记》:禹姒姓,后分封有戈氏。祋氏。后汉有祋讽,《陈忠传》:尚书令祝讽。“祝” 或作祋。刘氏陶唐氏之后,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左传》:晋有刘难。汉高祖尧之裔。唐刘子元撰《家史》,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又周大夫食采于刘,有刘康公夏摰卷。又汉娄敬,项伯赐姓刘。又刘渊,本匈奴河南刘氏罗辰之后。又后魏改独孤氏为刘,汉刘德向、般宽宠昆,魏刘卲廙,晋刘实毅颂弘琨,宋刘穆之,隋刘焯炫,唐刘晏蕡,宋刘温叟敞攽恕安世摰锐氏,齐有锐司徒,主锐兵者。又见《姓苑》,鲜卑有御史中丞锐管瞿氏。王僧孺《百家谱》云:“裴桃儿娶苍梧瞿宝女。” 《风俗通》:汉南太守瞿茂,梁有瞿延,唐有瞿稹,安禄山将瞿伯玉,辰溪童子瞿柏庭升仙。又瞿令问,《会稽典录》永宁女瞿素,宋长沙瞿景鸿。又复姓有瞿昙氏,《西国姓注》说法。僧伽提婆,罽宾人,姓瞿昙氏,唐太史监瞿昙悉达,《唐·艺文志》瞿昙,《谦历志》有瞿昙撰。

旗罕函介剡《革渠》。

旗氏,齐卿子公孙灶子施字子旗之后,汉九江太守旗光。罕氏,郑穆公子字子罕,其孙罕虎以为氏。又晋有罕夷函氏,汉有豫章太守函熙,以官为氏。介氏,晋有介之推,吴有方士介象。又春秋有介葛卢。介,国名。《搜神记》吴介珍剡氏,见《广韵》。

革氏《汉功臣表》有“革朱” ,《唐李白诗》赠革处士。

渠氏,《左传》:卫有渠孔、渠子,周有宰渠伯纠,汉有尚方监渠穆庄子,齐有渠公。

弋射。㢳弓羽弭弦。

弋姓。《诗》孟弋、《公谷》《春秋》:定弋。姓苑出河东,蒲州有。

弋氏,宋淳化中,御史弋子元,又复姓弋门氏,见《姓苑》。射氏,《汉历志》:典星射姓。《三辅决录》云:“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谢,名服。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改为射咸。”《后汉·天文志》:清河相射暠,吴有射慈。《隋志》:射氏,撰《礼记音义》隐。㢳氏。《史记·功臣表》“卢卿。”索隐曰:“《汉表》姓。”㢳㢳即卢古。㢳弓字,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汉有安陵人弓林,光禄勋弓祉,晋江夏太守弓钦,《唐·弓志》:元洛州司马弓嗣业。羽氏,郑穆公之后。羽颉子羽孙。又后魏羽弗氏,改羽氏。汉曹参击羽婴于昆阳。弭氏,《三辅决录》:有弭生,字仲升。宋有弭德超,后汉有弭彊弦氏,以国为氏。《风俗通》云:弦子后,齐有弦多、弦施章、弦商,郑有弦高,晋有《弦超》。

车辇钩辕,胶漆坚。

车氏。黄帝使车区,占星气。汉有车令。《艺文志》有车忠、田千秋,以年老朝见,得乘小车出入宫禁中,因号车丞相,子孙氏焉。后汉车成、车胄。吴有车浚,晋有车永济、车引灌。齐有车僧朗。前秦车频,后秦车普,后魏改车焜氏为车。有车伊洛,又复姓。齐有车门遽辇氏,见《姓苑》。钩氏,《左传》有吴句卑,音钩。蜀有句氏,避宋高宗讳,或改为钩。又复姓。有无钩氏,出自楚,见后辕氏,亦作袁。陈胡公之后。辕涛、涂颇咺。汉有辕生、辕固,终古丰寄生。胶氏。殷胶鬲之后。汉有胶仓、漆氏。《家语》:汪罔氏守封隅之山。周为长翟。古有漆沈,为晋相。唐漆朗。坚氏。后汉有坚镡。《汉酷吏传》燕赵之间有坚卢。

轷《轱轸乘》訇长阡。

轷氏,见《广韵》。轱氏,见《字统》。轸氏,《广韵》吴县右之,《集古录》:陈果仁妻轸静缘乘氏,《汉儒林传》有乘弘,《百官表》有乘昌。又齐幸臣乘距,益州太守乘胜,吴兴人乘奥,撰《帝王世纪》。汉衡山王赐后乘舒,《吕氏春秋》乘雅作驾南。齐乘公济。訇氏,《蜀录》:关中流人訇琦,《通鉴》:晋秦州流民訇氏。长氏,《论语》长沮,《孟子》长息,《左传》晋大夫长“武子。”卫有长牂。后汉邛人长贵阡氏。唐有阡能。《邛州牙官纪》云:“邛州蛮。”

“桥泉”、“运漕杭舟船。”

桥氏,黄帝葬桥山,群臣追慕,守冢不去者,因以桥为氏。《汉·儒林传》:桥庇、桥仁,《货殖传》:桥桃,《孔丛子》:“桥子良,后汉桥元、桥瑁、桥扈、蜀桥赞、唐桥公、山桥宝明。” 泉氏《世本》:泉任姓,《姓苑》:吴全琮之后,晖食封白水,改焉。宋明帝泉美人,后周泉仚、唐泉彦宗。又高丽盖苏文姓泉氏,子泉男,生子献诚。运氏,见《姓苑》。漕氏,《汉·游侠传》“西河漕中叔子少游以侠闻。” 杭氏出《姓苑》,杭州有此姓。舟氏,虢大夫舟之侨。《国语》:舟人,国名。船氏,见《姓苑》。

《茨垒》苫堵,泥辟垣。

茨氏,后汉茨充,字子河,又复姓茨芘氏,晋有茨芘仲垒氏,凉酒泉太守垒澄,本姓裴氏。苻秦梓潼太守垒袭,又复姓有中垒氏。苫氏,《左传》鲁有苫夷季氏,家臣堵氏,郑有堵叔、堵喻弥、堵女父、堵狗。泥氏,见《姓苑》。辟氏,《左传》齐辟司徒主垒壁者,汉有富室辟子方。垣氏,《风俗通》:垣,秦邑,因以为姓。秦始皇有将垣𬺈。汉西河太守垣恭,后汉宗成。将垣副,晋弘农太守垣延,宋垣苗、垣护之,南齐垣崇、《祖荣祖》垣历生垣昙深,梁垣孟孙。

宫阙台观,厩邮轩,

宫氏。虞有宫之奇,《战国策》周有宫他。后。汉宫崇,宋宫仪,北齐宫锺馗,《北史》:恒农有宫姓。后唐宫彦晖,《抱朴子》宫嵩、阙氏,《风俗通》:阙党童子之后,纵横家有阙子,著书。汉有阙翊、阙宣。台氏,《风俗通》:“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 汉侍中台崇,逸民台佟,《晋艺术传》有台产,宋台亨善画,《五代》杨行密将台濛观氏。夏同姓诸侯,以国为氏。晋有观虎,楚有丁父起,从瞻射父,皆其后也。《战国策》有观鞅后。汉有零陵人观鹄。厩氏,见《姓苑》。邮氏。晋有邮良,亦曰邮无正。无恤即王良也。《西京杂记》有邮长倩。轩氏,轩辕之后。《公羊传》郑轩虎,即罕虎也。后汉有谏大夫轩和。

楼阁舍,邸奂柱栾。

楼氏,夏少康之裔,周封为东楼公,子孙因氏焉。晋有楼邑。赵婴号楼婴。魏文侯弟楼季,战国楼缓、楼昌、楼缺。汉游侠楼护,后汉儒林楼望,汉末楼,秦自谯徙居会稽吴楼。元晋楼褒,后魏改贺楼氏为楼氏,宋楼郁钥。阁氏,见《广韵》。《史记·仓公传》有阁都尉。舍氏,见《广韵》。邸氏,《风俗通》:汉有邸杜,北齐邸珍,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奂氏,见《广韵》。柱氏,《列子》:莒有柱厉叔。栾氏,晋靖侯之孙栾宾,后有成枝、盾书鍼黡盈,又齐惠公之后有栾施,卫有栾宁,汉有栾布、栾说、栾大、栾巴。晋有栾肇,唐有栾濛,宋有栾崇、古

堂宇、巩固、关、𬮱、阎。

堂氏。《风俗通》:“堂,楚邑大夫伍尚为之,其后氏焉。” 《韩诗外传》:堂衣若。又复姓,汉堂邑氏。奴甘父,又云:堂邑父。宇氏,见《姓苑》。《后汉·儒林传》宇融。巩氏,周大夫食采于巩,以为氏,有巩简公。又晋巩朔,唐陈敬瑄将巩咸,《五代》巩廷美,宋巩彦辅。丰固氏。《汉·古今人表》:晋船人固乘,《新序》:“船人固桑。” 《说苑》舟人,古乘关氏,关令尹喜之后。又夏有关龙逢。《唐世系表》出关龙逢之后。《韩子》:郑大夫关其思,汉有关并、关宠、关靖,蜀汉关羽,后魏关朗,南凉关尚,南齐关康之,隋关谨康、关播,宋关沼耆孙。𬮱氏,《左传》:楚有𬮱舆罢。阎氏出姬姓。《左传》:康叔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阎嘉,晋阎县大夫,以邑为氏。又有阎没,楚有阎敖,齐有阎职,秦阎遏,汉阎泽赤阎奉崇迁、章阳详、柔圃象。魏阎温,晋阎鼎缵。隋阎毗,唐阎立,本朝隐、济美、士和。后唐阎宝,宋阎象安中

谯门开,《䦱候》闭。县

谯氏以国为氏。汉有谯元,蜀汉谯周,晋谯秀登,梁谯淹,宋谯定。门氏,《周礼》:公卿之子,入王端门之左,教以六艺,谓之门子,其后氏焉。《庄子》有门无鬼。后魏门文爱,唐淄青留邸门察,五代后晋门铎开氏,卫公子开方之后。汉开章,又宋有开赵,本赵氏。䦱氏,见《广韵》。候氏,《周礼》有候人,其后氏焉。

闭氏,岭南有之,见《登科记》。县氏,孔子弟子县。

成,《家语》:孔子弟子县亶,《吕氏春秋》:“县子石,学于墨子;《礼记》:县子琐,县贲父。”

维索绞约笮绕缠。

维氏。后汉维汜妖巫,卷县人索氏。汉有索𫖳、索班,晋有索靖、𬘭𬘘、索邈,凉有索泮、索敞、索嗣,唐索元礼仇,后唐索自通,宋索湘。《左传》:周分鲁公殷民六族,有索氏。绞氏,以国为氏,见《姓苑》。约氏,《姓苑》:韩有贤者约续。笮氏。后汉有笮融。《风俗通》:楚有笮伦,今作迮绕氏。《左传》:秦有绕朝。缠氏。《汉艺文志》有缠子著书。又绳氏。

《隰陆封》野井畴连。

隰氏,齐庄公曾孙戴仲之子隰朋,后有隰鉏斯弥,隰党陆氏,𦬒姓陆终之后。楚接舆、陆通,又齐宣王封少子逵于东原陆乡,因以为氏。《陈留风俗传》云:陆浑国之后。汉陆贾、陆续康,吴陆逊抗凯绩,晋陆机、云玩,南齐陆澄,梁陆倕,后魏改步六孤氏为陆氏。陆真、陆俟,北齐陆乂,宋陆参、陆经,唐陆德明,元方象先、贽淳龟蒙,宋陆佃《九渊》。封氏,黄帝师封钜,又有封胡,齐有封具,汉有封观、封谞、封君达,吴封俌,晋封释,燕封裕、孚、奕懿,后魏改是贲氏为封氏。有封肃敕、文隆之。北齐封孝琰,唐封伦、封德彝、敖演、常清,又复姓细封氏。党项野氏,《左传》鲁有野泄,又复姓有中野氏。大野氏,见后野利氏。党项井氏,姜子牙之后,《穆天子传》:井公,又井利,穆王嬖臣,虞大夫井伯后。汉有井丹、井毕,宋有井渊亮采。度。畴氏,《左传》:“越有畴无馀。” 畴国。任姓连氏,《庄子》:连叔,齐大夫连称闽、连重遇,宋有连庶、庠南夫,又复姓太连氏。高车姓,后魏改是连氏为连氏。

《市肆贸鬻税缗钱》。

市氏。燕有将军市被。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汉有肆都、肆敏。《史通》:汉有肆仁贸氏,见《姓苑》。东莞人。鬻氏。𦬒姓鬻熊为文王师,其后楚有鬻拳。税氏,《荆州记》云:“建平信陵县有之。” 《宋登科记》有税挺。缗氏。有缗,国名,见《姓苑》。钱氏。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晋钱凤、钱端,宋钱乐之,隋钱士雄,唐钱起徽、九陇嘉会,五代吴越钱镠、宋钱惟演、《易》、“明逸、彦远、藻、勰、若水、公辅、熙𫖮、景谌。”

农籴敖庾饶米粟。

农氏《风俗通》云:神农之后,又复姓苏农氏。羌姓,见后籴氏。《左传》晋有籴茷敖氏,颛顼大敖之后。五代吴有敖。䮁宋有敖陶孙庾氏、尧时掌庾大夫,以官命氏。周大夫庾皮过,卫庾公差,后汉庾乘,晋庾衮、纯亮翼,宋坦之,后周庾信,隋庾季才自直,唐庾抱敬休承、宣准。饶氏、汉有饶斌,为渔阳太守,见《风俗通》;中黄门饶喜,见《纂文》。唐饶京,孝女饶娥,宋饶节。米氏胡姓;唐米逢、米遂、米暨、米实、米海万,五代米君立志诚,宋米信、米璞、米赟、米芾、子友仁。芾以米氏为楚胄,又复姓党项有米禽氏、粟氏。后魏代郡太守粟举。

糗食资储藇酒曲,

糗氏,《风俗通》:“汉有糗宗,为嬴长。” 食氏,《汉儒林传》有食子公,又复姓大食氏,大食国王。资氏,《陈留风俗传》:“黄帝之后。” 《四明志》:会稽有资氏。储氏,齐大夫储子之后,见《孟子》。《汉·王莽传》有储夏,后汉储大伯、储融,唐储光羲、储仙舟,后唐伶人储德源,未。

储用藇氏见《姓苑》。酒氏,见《广韵》。“麹氏出西。”

平,汉有麹义、麹演、《麹圣卿》,晋麹允、麹特、崇裕、麹护,北齐麹珍、麹显贵、麹绍,西秦麹景,隋麹棱,唐麹信陵,为望江令。又高昌王麹氏传国九世,有麹昭,好学,崇裕有武艺,宋有麹绍。

府库浩穰卤盐沃。

府氏,《风俗通》:汉有司徒掾府悝。库氏,《风俗通》:古守库大夫,后以官为氏。汉王嘉曰:“孝文时居官者长,子孙以官为氏。” 仓氏。库氏,仓库吏之后也。后汉金城太守库钧,后魏库结。浩氏,汉大鸿胪浩赏,北地有浩商,上党人。唐有浩虚舟。穰氏,齐将穰苴之后。《史记·义纵传》:河内豪穰氏。《竹书纪年》:梁有穰疵卤氏。《史记·游侠传》:“太原卤公孺,后汉昆明夷卤承盐氏。” 《鲁国先贤传》:“北海相盐津沃氏。” 《风俗通》:“商太甲子沃丁之后。” 《列仙传》有沃焦。

《邻伍曹》耦《戏博鞠》。

邻氏。《汉·艺文志》:老子有邻氏。《经传》伍氏,亦作五。楚伍参之后有举奢、尚员。《陈胜传》伍逢,汉有伍被宏。后汉伍琼、伍孚、伍宕。《孝子传》伍袭,吴有延。宋有缉之。南唐有乔。曹姓出陆终子安。周武王封曹叔挟于邾。又文王子曹叔振铎,后以国为氏。又鲁有曹刿,齐有曹开,亦称曹氏。孔子弟子曹恤。《孟子》有曹交。汉有参。后汉曹褒、曹曾,魏曹操丕篡,汉有曹植,晋曹志毗,梁曹景宗,唐曹宪确,宋曹彬翰辅,《后魏·曹世表》。匈奴有曹毂。耦氏,《风俗通》:“宋卿华耦之后。” 汉有侍中耦嘉。戏氏,虙戏氏之后。后汉北海戏子然,魏有颍川戏志。才。博氏,古有博劳善相马。鞠氏,后稷之孙,鞠支裔氏焉。燕太子傅鞠武,《西京杂记》:鞠道龙,《风俗通》:“汉尚书令鞠谭,一作鞫,晋鞠羡,南燕鞠仲,宋有鞠咏、鞠真卿。”

《卓倚镂》檀臼爨烛。

卓氏。《战国》楚有卓滑,汉有卓王孙卓茂,更始将卓京,唐卓英。璘。倚氏,《广韵》:“楚左史倚相之后。” 镂氏,见《姓苑》。檀氏,周有檀伯达,又齐公族,食采檀城,因为氏。有檀子,郑有檀伯,鲁有檀弓,汉檀长卿、檀敷、檀彬,晋檀凭之,宋檀道济,和之道鸾,齐檀超,后。周有翥,唐有知敏,宋有宗旦、宗益。臼氏,《左传》华氏家臣臼任、爨氏。《战国策》魏爨襄。《华阳国志》:昌宁大姓爨习。魏爨谷,为交趾太守。晋蛮酋爨量。又爨亮。《蜀录》:交州刺史爨深,宁州有诸爨氏。唐西爨蛮。梁元帝时有爨瓒,据其地。唐中郎将爨宝璧,见《突厥传》。烛氏。郑烛之武,晋赵简子行人烛过,秦丞相烛寿,又复姓。齐有烛庸之越,见后。

劳敝赐馈携潘沐。

劳氏,汉有琅邪贼劳丙。《姓纂》:“其先居东劳山,因氏焉。” 琅邪有劳山,魏王凌舍人劳精,晋有劳杨兰亭禊,会有劳夷。敝氏,《左传》:齐有敝无存。赐氏,《世本》云:“齐大夫简子赐之后。” 馈氏,《淮南子》:“晋有馈间伦。” 携氏,见《姓苑》。“潘氏,水名,在荥阳,毕公之后,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 又云:“楚公族。” 《荀子》:文王诛潘正,晋有潘父,楚有潘崇,尪党小臣。燕有潘寿,魏潘勗,吴潘濬璋,晋潘岳尼京,后魏改破多罗氏为潘氏。有潘符永基。隋潘徽,唐潘好礼炎,南唐潘佑,宋潘美兴嗣《良贵》。沐氏,后汉有沐茂、沐宠,魏沐并,晋沐谦,后赵沐坚,又复姓沐简氏,见《姓苑》。

《束修简编》纸检牒。

束氏,本疏氏,避难除足为束。晋有束晳,《临川集》有束向。修氏,汉有屯骑校尉修炳,《外戚传》:武帝时医修氏,吴有大都督修则,桂林太守修元,晋修肃,南齐修灵祐。简氏,鲁大夫简叔,周有简师父,《蜀志·简雍传》云:“本幽州人,姓耿,后音讹改为简。” 编氏,《后汉·律历志》编䜣,《方术传》编育。纸氏,后魏改渴侯氏为纸氏。检氏,见《姓苑》。牒氏,后魏改牒云氏为牒氏,后魏牒云其仁,东魏牒云洛,北齐牒舍乐,武威人。

“学术丕绪”,表楷式。

学氏,见《姓苑》。术氏,见《广韵、汉五行志注》,“知天文者冠鹬” ,《冠礼图》谓术氏冠,《战国策》有术视。丕氏,晋大夫丕郑子豹,亦作邳。绪氏,见《姓苑》。表氏,见《姓苑》。楷氏,见《广韵》。式氏,见《姓苑古今人表注》。式夷,见《吕氏春秋》。

质假耗,匮减、啬缩。

质氏,《汉货殖传》“质氏以洒削而鼎食。” 《后汉》质堪《舆服志注》。假氏,《汉儒林传》陈留假仓耗氏,见《姓苑》。匮氏,《姓苑》云:庐江人。《韩诗外传》齐有匮生,见曹相国。晋武帝有匮才人。减氏,汉有减宣、啬氏,见《广韵》。缩氏,《战国策》魏安陆人缩高。

《荒丧戚》,哀念救恤。

荒氏,见《广韵》。丧氏,见《广韵》。楚大夫丧左。“戚氏,卫邑名,大夫孙文子食采,后因为氏。” 《汉功臣表》“戚缌” ,《南史》:“梁有戚衮,后梁戚昕,宋戚同,文子维纶。”

哀氏《风俗通》:鲁哀公之后,因谥为姓。汉王莽时有哀章,梓潼人。《世说》:“秣陵哀仲,后汉掖庭技人哀置。”

念氏。西魏太傅念贤,抱罕人。父求就,子华救。

氏《风俗通》:“汉有谏议大夫救仁” ,《史记》:“江都人救赫。” 《刘向别录》:易家有救氏。恤氏,《礼记》:“鲁有恤由。”

恩惠纡忧,黎元睦。

恩氏,《风俗通》:“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 前燕东庠祭酒恩茂。惠氏,周惠王之后。《战国策》:魏有惠施,《列子》惠盎。后汉惠衢,唐惠静寿,李怀光将,宋惠柔民。

纡氏,后秦肥乡侯纡邈忧氏,见《姓苑》黎氏。

黎,侯国之后。世本子姓。《吕氏春秋》:“武王封尧后于黎氏。” 少昊氏衰,九黎乱德,黎氏九人也。《汉·功臣表》:黎朱苍,后汉黎弇,蜀黎韬,吴黎斐。后魏改素黎氏为黎。后周黎景熙,唐黎干逢埴,宋黎𬭚确,又交阯黎桓、元氏。卫有元咺。又后魏孝文改拓拔氏为元氏。唐有元德秀、行冲、结稹、万顷,宋元绛,其先本危氏改。又元勋、元衮,代北为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宝首之睦氏,西裔姓。

《浑仪灵宪》宣夜星。

浑氏,《左氏传》郑大夫浑罕,卫浑良夫,唐浑瑊,本铁勒充姓之浑部。仪氏,禹时仪狄作酒。陈大夫仪行父,徐大夫仪楚,汉西河仪长孺相马。《马援传》灵氏,《风俗通》:齐灵公之后。或云宋公子子灵围龟之后。宋有灵不缓,晋有灵辄,越有灵姑浮,《列女传》:卫灵宗室灵主,《汉·功臣表》灵常,舜七友有灵甫宪氏,见《姓苑急就篇注》。“周司寇之属布宪,其后以官为氏。” 宣氏,《风俗通》:宋宣公之后,氏于谥,《急就篇》注:周宣王之后。汉有宣虎、宣义、宣乘、宣酆、宣靖、宣褒、宣璠,魏宣隆,晋宣聘,宋宣缯夜氏。《后汉·五行志》:洛阳男子夜龙星氏。《羊氏家传》:南阳太守羊续,娶济北星重女。

度。次酉亥己丙丁

度氏。汉有度尚,宋有度正。又后汉板楯蛮七姓,有度。唐方城镇遏使度轸。次氏。《吕氏春秋》:荆有勇士次非,《淮南子》作佽。《汉书注》:佽飞酉氏。《国语》:黄帝子十二姓,其二曰酉。《广韵》:魏有酉牧亥氏。《孟子》:晋有亥唐。己姓。黄帝子十二姓:有己姓。又祝融之后八姓,己姓:昆吾、苏、顾、温、董。《世本》:廪君姓己氏。《庄子》:南方墨者己齿。《左传》:“戎州己氏。” 丙氏,汉有高宛侯丙倩、丙吉,《货殖传》:“鲁人丙氏。” 《乐志》:“黄门名倡。” 丙彊,唐李元纮本丙氏,曾祖粲赐氏丁氏,齐丁公之后,氏于谥。《太公金匮》:“武王伐殷,丁侯不朝” ,汉有丁复、丁宽、丁礼、丁鸿、丁恭、丁牧、丁宫、丁邯,魏丁谧,晋丁潭,唐丁公著、柔立道护,宋丁度谓宝臣骘。

昼景晃㬊朔望盈。

昼氏《风俗通》:昼邑大夫之后,因氏焉。景氏、楚同姓有景翠、景鲤、景阳、景舍、景差、景驹。秦有景监,《孟子》有齐大夫景丑,又有景春。汉迁入关。有景建,《王莽传》景尚。后汉有虑,有丹,有毅,有鸾,有防。唐元载本景氏。华阴、好畤诸景,汉时所徙。五代有延广,宋有焕,有思谊。晃氏,后汉有晃。缺。谋诛《曹操》,不克。

㬊氏。晋有“西中郎将清” ,宋有“朱子门人渊朔。”

氏,见《姓苑》,南阳人。望氏,见《姓苑》,魏兴人。《宋登科记》有“望俨。” 盈氏,见《姓苑、唐艺文志》《论语盈氏集义》。

要腹牙口舌拳甲。

要氏,吴人要离之后。汉有河南令要兢,唐有要廷珍。腹氏,《战国策》赵有腹击。《吕氏春秋》:墨者有钜子腹𪏆。牙氏,周君牙之后。口氏,《广韵》:同州有之舌氏,《国语》:越大夫舌庸。拳氏,《左传》卫有拳弥。甲氏,《春秋》:赤狄有甲氏,《庄子》:“甲氏也,著封也。” 注:甲氏,楚同宗。《左传》甲父,古国名。晋氐羌有甲吉,见潘岳《关中诗》。

颌、颠、肩、瞷、耏、须发

颌氏,《左传》遂国四族。颠氏,《左传》晋有颠颉。肩氏,见《姓苑》。《庄子》肩吾,又复姓公肩氏,见后。瞷氏,《汉游侠传》济南瞷氏。耏氏,《左传》宋有耏班,《汉功臣表》有跖须氏,《风俗通》太昊之裔须句国之后。《左传》楚大夫须务本牟,魏有须贾,汉功臣有须无,《史记索隐》“密须氏之后。” 发氏,《汉儒林传》东海发福。

举《撖》。㨅䠠敦恭恪。

举氏见《广韵》。撖氏《姓苑》云:“河内有之。”㨅氏见《广韵》。䠠氏、《王莽传》“䠠恽敦氏。”《陈留风俗传》“姞姓之后。”《急就篇》注:“秦文公时史敦之后。”《吕氏春秋》:“陈有恶人曰敦洽,晋张方将敦伟。”恭氏,晋太子申生号恭君,其后氏焉。恪氏,晋有中郎令恪启

区。箽机枕莞兹席。

区氏。古善剑区冶子之后。汉有中郎区博、区景,长沙贼区星、象林蛮。象林县功曹子区连,齐高帝区

考证

贵人,《广韵》云:“今郴州有之。”唐韩文公有《送区册序》、区弘诗,柳子厚有《童区寄传》。区景思,邵州人。宋有区革,宜州人。又欧氏见后。箽氏见《广韵》。“机氏”,《说苑》“鲁有恭士曰机汜”,《史记》“仇液”,《战国策》作“机郝。”

枕氏出下邳。莞氏见《姓苑》。萧该。案“《风俗通》姓。”

《氏篇》有莞、管二姓。莞苏,楚大夫,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见《儒林传》。今本作筦兹氏。《左传》:鲁大夫兹无还,《韩子》有兹郑子。《新序》:“鲁兹无灵。” 汉马融《广成颂》:兹飞,即佽飞也。《汉书注》引《吕氏春秋》:荆有兹,非。兹、佽音相近。《四明志》:会稽有兹氏。席氏,其先籍氏,避项羽名,改为席。后汉窦融司马席封,议郎席广,晋席垣、席薳,南齐“席恭穆;席豪,后魏;席法友,后周:席固唐;席豫,席夔,席辩,席俦元庆,宋;席益,席平,席汝言。”

《然炭冬》,融缓筋骨。

然氏。郑穆公子子然之孙然丹为楚右尹,又有然明、滕然友,汉有然温、炭氏。《西京杂记》:“长安炭虬。”

冬氏。前燕左司马冬寿。又有冬鸾。融氏。《世本》。

祝融之后,又复姓融夷氏。祝融后董父之裔以融夷为氏。缓氏。魏姓缓稽氏,改筋氏,见《姓苑》。

骨氏。隋京兆郡丞骨仪,天竺国人。南唐歙州刺史骨言。《唐孝友传》:“骨英秀。” 又复姓护骨氏,高车种。

尊延嵇阮进䨲。𢧇

尊氏,《风俗通》云:“尊卢氏之后。”延氏。汉有延广,后汉延笃、延固。蜀公孙述有延岑,后魏可地延氏,后为延有延普。宋有延玺。嵇氏本姓奚,铚县有嵇山,家于其侧,因氏焉。魏有嵇康子绍。在晋、宋有嵇颖,北齐嵇晔,宋嵇元荣。后魏代人八姓有嵇、嵇敬、嵇根,世为纥奚部。阮氏、汉阮仓,后汉阮况,魏阮瑀武,晋阮籍、咸、种裕,梁阮孝绪,宋阮逸思道进氏见《姓苑》。䨲氏,梁四公䨲杰。𢧇氏、《梁》四公𢧇音湍。

好焦尾桐改操曲。

好氏,见《纂文》。焦氏,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又姬姓国,其后为氏。汉有焦延寿、焦况、焦和、焦触、焦俭,魏有焦先,晋焦嵩,宋焦度,西秦焦遗,唐焦遂、焦怀肃、焦伯瑜,宋焦千之寅。尾氏,《庄子》尾生,后汉刘虞故吏尾敦,又复姓尾生氏,《古今人表》尾生高、尾生亩,又尾勺氏,见后桐氏,《本草》有《桐君药录》。

改氏。秦有大夫改差操氏。隋鄱阳操师乞。

曲氏。晋穆侯子成师封曲沃,子孙以为氏。秦御史曲官。汉代郡太守曲让谦,《货殖传》曲叔;晋曲安远;唐曲环、曲元衡、曲承裕,宋曲珍、曲端。

“泠伦”喜讴舞优剧。

泠氏,亦作伶。泠人,掌乐之官,因为氏。黄帝时泠伦,其后。周有泠州鸠,秦泠至、泠句,汉泠褒、泠丰,《功臣表》泠耳、泠广、伶氏,周伶悝,汉伶元、伶征,南燕伶平,《方术传》伶寿,先伦氏,《风俗通》:泠伦之后。喜姓,《国语》注有施喜姓。国妹喜,其女也。讴氏,《左传》越有欧阳舞氏,见《姓苑》。优氏,倡优也,楚优孟,秦优旃。剧氏,齐大夫食采于剧,因为氏。燕有剧辛,又有剧子著书。汉有剧孟,后魏剧鹏。《古今人表》:昆辩,《吕览》作《剧貌辩》。唐有剧燕,宋有剧可久。

嘉会甥舅男姥怡。

嘉氏、晋大夫嘉父,见《左传》。会氏,汉有会相甥氏。《风俗通》:晋大夫吕甥之后。舅氏,晋舅犯之后。

男氏。《史记》。禹后分封。用国为姓。有有男氏。《世本》。

作男姥氏,见《纂文》。怡氏,姜姓之后。《史记索隐》。神农后有怡氏。后周有怡峰,本姓默台,避难改焉。

姚妫嬴姞姒姜姬。

姚氏。舜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为氏。郑姚句耳,秦姚贾,汉姚定、姚平,《王莽传》有姚恂,吴姚信,陈姚察,唐姚思廉、崇南仲合,宋姚内斌、益恭、铉、坦、辟、舜明,晋姚弋仲,羌人。妫姓。舜居妫水之汭,其后因姓妫。周武王求舜后,得妫满,封陈。王莽封妫昌,奉虞帝后。后汉有妫皓,《文士传》妫览。后汉丹阳督唐妫雅。李愬,将嬴姓,舜赐伯翳姓嬴氏。《汉儒林传》东平嬴公。《党锢传》:嬴洛。姞姓。黄帝子十二姓有姞,裔孙伯儵,封南燕。《诗》韩姞。《左氏》:燕姞姞氏,为后稷元妃。姒姓。禹颛顼之孙,赐姓姒氏。《礼纬》曰:“祖以吞薏苡生” 周武王之母太姒。又姒国,台骀之后。王莽封夏后姒丰。姜姓。炎帝以姜水成,故为姜。尧命四岳为侯伯,赐姓曰姜。周太王妃太姜,后汉姜肱、姜岐、姜《诗》姜叙,蜀汉姜维,后秦姜龛,唐姜谟、公辅、师度、宝谊恪,宋姜遵、姜潜凯。姬姓,黄帝以姬,水成子十二姓,一曰姬。青阳、仓、林同于黄帝,皆为姬。周。姬姓,汉封姬嘉为周子南君,姬常为周承休公后。周姬愿,隋姬威,《王莽传》有姬党、姬就。

《娥英》娀莘,摰任祈。

娥氏,后魏将军娥清,北齐娥永乐英氏,皋陶之后,封于英国。《春秋》:“楚灭英六,汉英布” 六县人娀。

氏。契母简狄有娀氏之女。莘氏,汤妃有莘氏之女。《古今人表》作㜪。《帝系》曰:“有莘氏之子产文命。” 莘国,姒姓。夏后启封支子于莘,后为氏。唐有莘融挚氏。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也。《唐世系表》:“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 《诗》:“摰仲氏任。” 《左传》:“周有摰荒。” 《汉货殖传》茂陵挚纲,《高士传》:挚峻后汉挚恂,晋挚虞蟾。任姓,黄帝十二姓之一,文王之母太任,又任国,太皞之后。风姓,见《左传》。孔子弟子任不。齐魏任章、任座,赵任登,秦任鄙、任嚣,汉任敖、任安、任让、任光、任隗、任棠延。晋任恺,魏任嘏,梁任昉、唐任敬真。后唐任园,宋任中、师布伯雨文荐。祁姓。黄帝子十二姓之一。尧,祁姓。晋有杜祁。又祁县,在太原。晋大夫祁奚之邑,因为氏,后有午,又祁举、祁瞒,汉祁大伯,晋祁弘、祁济,宋祁宽、祁革。元振,《会稽典录》有祁庚。

妘。娝粲丽嫪威施。

妘姓鄢。郐偪。阳姓妘。陆终子、会人,郐之祖也。娝氏,见《纂文》。粲氏,见《姓苑》。丽氏,见《姓苑》。后梁道士丽归真能画。嫪氏,出邯郸,秦嫪毐。威氏,《风俗通》云:“齐威王之后。”《新序》:“汤学乎威子。”伯施氏,鲁大夫施伯之后。施伯,惠公之孙。施父之子,后有施孝叔。又殷民七族有施氏,孔子弟子施之常,汉施雠、施延,吴施然绩,晋施融,唐施敬本、士丐肩吾,宋施昌言、师点、元之,又复姓。《礼记》鲁有少施氏,见后。

《琅环步摇》副象犀。

琅氏。齐有大夫琅过。环氏,楚贤者环渊。《史记》:“齐宣王时,环渊为上大夫。” 后汉公孙述将环安,后有环济,撰《要略》。晋孙彦妻环氏,宋环中、步氏,《左传》:晋有步扬、步招,食采于步以为氏。郤至子步毅,孔子弟子步叔,乘吴步乘、步骘。又后魏改步六根氏为步氏。宋有步谅,为江西总管。摇氏,越东海王摇句践之后。《汉·功臣表》:“海阳侯摇母馀越将副氏。” 后魏改副吕氏为副氏,又复姓副伏罗氏。高车十二姓:象氏,见《姓苑》。伯象先生,见《汉·艺文志》《新序》。犀氏,魏将犀武。犀首,魏官名。

芬郁涂丹芳泽脂,

芬氏,晋夫夫芬质。郁氏,鲁相郁贡之后。唐郁浑应《百篇举》。又彧氏,晋中常侍彧弘。涂氏,《风俗通》:涂山氏之后。汉有涂恽,《高道传》涂定辞。又有涂氏。

丹氏见《风俗通》。尧使子朱处丹渊,为诸侯。唐凤

翔牙将丹骏。芳氏,后汉有芳丹据新丰。《风俗通》:汉有幽州刺史芳乘泽氏,见《姓苑》。脂氏:后汉有京兆脂习,与孔融善。

《姺,佼》。𡣫㜣“娩”,𡚽提。

姺氏。《说文》:“殷诸侯疑姓也。”《春秋传》:商有姺邳佼氏。后汉佼彊。𡣫氏,见《广韵》。㜣氏见《广韵》《说文》。

娩氏,见《纂文》。𡚽氏,见《广韵》《说文》。提氏,《左传》。

晋有提弥明、赵盾车右,《史记·赵世家》作“示眯明。” 示音祁。

僮儿臧获给使宜,

僮氏,《风俗通》:汉文趾刺史僮尹,庐陵僮芝、僮恢,《东观记》作“僮种。” 儿氏,后魏改贺儿氏为儿氏。臧氏,鲁孝公子𫸩臧僖伯之后,有达辰、许纥,《战国策》:齐有臧氏,汉有燕王臧荼、臧固、臧鸿、臧宫、臧洪,吴臧均,宋臧质,齐臧荣绪,唐臧希让、臧嘉猷。获氏,宋大夫猛获之后。给氏,见《姓苑》。使氏,《汉·霍光传》“使乐成” ,《恩泽侯表》作便宜氏,见《姓苑》。

林樊《乔木》。𦰿《枚》条:

林氏,《周书史记》篇有林氏。《风俗通》:“林放之后。”《左传》:“鲁有林雍,楚不狃。”《论语》林放,《列子》林类,《庄子》林回,汉功臣林挚,儒林林尊,后魏丘林氏改林氏。唐林蕴、林攒,宋林逋之奇《光朝大中》丘林,匈奴姓樊氏,周仲山甫为樊侯,后以为氏。《左传》有樊皮、樊齐,孔子弟子鲁樊迟,秦樊於期,周樊馀。又殷民七族有樊氏,汉樊哙、樊宏志、张子昭,蜀汉樊建,后魏樊子鹄,北齐樊逊,后周樊深,隋樊子盖,唐樊泽、宗师绰,宋樊知古、光远、樊察。又巴郡蛮五姓有樊乔氏,出姬姓,本桥氏。又匈奴贵盛姓乔氏,代为辅相,晋乔智明,前赵乔泰、乔豫,唐乔知之、乔琳、乔绍俊、乔潭梦松,宋乔惟岳,执中行简。木氏,晋木华元虚作《海赋》,宋木待问。又唐百济八姓有木氏。𦰿氏。《广韵》汉有。𦰿宗又多氏,见后。枚氏。汉有枚乘、枚皋、根赫。《孔丛子》:魏有枚产。《史记索隐》云:“盖以衔枚氏得姓。”条氏,《左传》:周分鲁公殷民六族,有条氏。魏武威太守条茂,《后赵录》:冉闵、司空条攸。

柏槐、梧、杞、棘、栩、椒。

柏氏,古帝有柏皇氏。《列子·穆天子传》:“柏天主车。” 又柏国,在汝南西平县,后以为氏。《周语》:晋十一族有柏。魏有柏直。《庄子》云:“柏矩学于老聃。” 汉有柏始昌,唐柏良器、柏耆、柏贞节茂。琳文达。槐氏,晋大夫。

富槐之后。唐槐元忠,韦应物诗有槐广。梧氏,见《广韵》。杞氏,周封禹后于杞,故有杞氏。齐有杞梁,秦有杞子。后魏宦者杞嶷,后周杞秀。棘氏,卫大夫棘子成之后。栩氏、汉·《董贤传》有栩丹。椒氏,楚伍举亦曰椒举,子椒鸣。

竹柳杨柘桑枞樛。

竹氏,《广韵》云:“本姜姓,封于孤竹。伯夷、叔齐之后,以竹为氏。” 汉有下邳相竹曾,又夜郎侯,以竹为姓。宋张谷娶竹氏,见《六一集》。柳氏,鲁孝公之后。展禽食采柳下之地,因为柳氏。又卫有柳庄、柳若,汉有柳褒,宋柳元景、南齐柳世隆、梁柳恽、后魏柳庆,隋柳彧机、唐柳伉浑、公绰、公权、宗元芳冕,宋柳开永。

杨氏,姬姓国。又晋羊舌肸食采于杨,亦曰杨肹。

老子弟子杨朱,韩有杨达,秦杨樛、杨熊,汉杨仆、杨儆兴,后汉杨震、秉赐彪、杨乔,蜀汉杨洪仪戏,魏杨阜,隋杨氏、杨素,唐杨绾、于陵、凭凝,宋杨徽之亿绘,《大雅》,“时万里偕。” 杨简,晋杨飞龙氐也。柘氏,楚地名,后为县,所居之人因命氏。《史记》:越大夫柘稽。桑氏,秦公孙枝子桑之后,齐有桑掩胥,《庄子》有子桑户,《楚辞》云:桑扈,汉“桑弘羊、桑钦,晋桑虞,隋桑显和,唐桑如珪。道茂石,晋桑维翰,宋桑怿景询。枞氏,汉枞公守荥阳。樛氏,韩有樛留,汉有樛乐子广德袭封侯,魏有河内太守樛尚。”

枣甘,杏栗梅李桃。

枣氏,后汉枣祇,本棘氏,其先避难改。《文士传》有枣据,晋枣嵩、枣腆。甘氏,殷武丁臣甘盘之后。一云姜姓之后。又周王子带食邑于甘,号甘昭公。又卿士有甘简公、甘过,《列子》:甘蝇善射,齐甘德,秦甘龙、甘茂、甘罗,汉甘延寿、甘英、甘始、甘定,吴甘宁,晋甘卓,唐甘晖、甘伯宗。杏氏,见《姓纂》。栗氏,古帝栗陆氏之后。燕栗腹,《汉·儒林传》栗丰,《货殖传》栗氏。又有栗融,后汉中常侍栗嵩,后魏栗法光,唐明州将栗锽。梅氏子姓殷,梅伯之后。汉有梅𫓶、梅福。又南阳有梅免,晋梅颐、梅陶,后魏梅景,秀兴之。隋有梅知岩,宋梅询、尧臣挚执礼。李氏,老聃生而指李树,因以为氏。《唐世系表》:“出嬴姓,皋陶为尧大理,以官命族,理征子利,员食木” ,子得全,改理为李,晋有李离、李调,魏李克、李悝,赵李牧、李同、李左车,秦李信、李斯,汉李广、李膺、李固,蜀汉李严、李恢,唐李氏,凉武昭王之后,宗室为相九人,《世系表》十一人,又李绛、藩鄘、吉甫、德裕、绅、泌晟石,宋李昉、沆迪、纲常侗、桃氏,《左传》周有桃子,《孟子》弟子有桃应,后赵将有桃豹,北燕桃仁。《关尹子》云:“桃子五仕而心五化。” 《真诰》桃俊。

《棠棣花》《鄂菌芸萧》。

棠氏、齐邑名。有棠无咎,棠公之子。棣氏、王莽司马棣并花氏。唐成都将花惊定,五代吴有花虔。

鄂氏。晋鄂侯之裔。殷亦有鄂侯,又楚王弟鄂君。

汉有安平侯千秋。又板楯蛮七姓,有鄂菌氏。《吕氏春秋》:秦有菌改守塞吏。芸氏。《姓纂》:晋有芸贤。

萧氏,本殷之六族,成王以封伯禽,又有萧国子。

姓:宋之支子,食采于萧。《世本》子姓有萧氏。《风俗通》云:“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后因为氏。” 汉萧何望之、萧奋,齐、梁皆萧氏。唐萧瑀至遘八叶,宰相颖士,号萧夫子。南唐萧俨。宋萧燧之

昌蓬苋茹葽蒌蒿。

昌氏,后汉有东海昌豨、昌霸,梁有昌义之,《庄子》:黄帝昌㝢、骖乘,《列仙传》昌容,《战国策》周有昌他蓬氏,《酉阳杂俎》北海人蓬球。苋氏,《吕氏春秋》:“荆文王臣苋嘻。” 茹氏,晋有茹千秋,南齐茹法亮,北齐茹瞻,宋有茹孝标,后魏普陋茹氏,改为茹。有茹皓,吴人葽氏,《穆天子传》“七萃之士曰葽豫。” 蒌氏,后魏改一那蒌氏为蒌氏。蒿氏,见《姓苑》。

谷:稷稻,麻,麦牟苗。

谷氏,《春秋》:谷伯谷,在谷城县。齐有谷荣,汉有鲁相榖忠。稷氏,后稷之后。稻氏,《姓苑》:晋陵人。汉琅邪有稻县。麻氏,《左传》:齐大夫麻婴,《吕氏春秋》:麻朝相马。汉有麻光,又麻达,注《论语》。又《酷吏传》有麻戊,后赵麻秋,苻秦麻思,西魏麻瑶,唐麻仁节嗣宗察,后晋麻麟,宋麻希梦温,故仲英。麦氏,隋有麦铁杖孟才,唐高力士母麦,宋中官麦允言。牟氏,《风俗通》:“牟子国,祝融之后。” 齐大夫牟辛,《汉·儒林传》:牟卿、牟融、牟长,梁牟,汉宠,前赵牟穆,唐薛仁杲将牟君才,宋牟衮。苗氏。苗,晋邑。楚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子孙为苗氏。王莽时苗䜣。《汉·艺文志》兵家有苗子。《说苑上》:古医曰苗父。后汉苗光、苗祀、苗萌、苗曾、唐苗神客。晋卿宋苗训、苗授、苗振、时中。又百济大姓有苗氏。

《播种丰殖》“《阴阳》调”,

播氏。殷播鼗武之后。种氏。《史记》:“齐威王臣种首。”

丰氏。“郑穆公子子丰,其后丰卷、丰施” 以为氏。又

鲁有孟氏,御驺、丰点,宋有丰愆,南齐丰勇之宋丰稷,又复姓伯丰氏。《列子》:圃泽之役,有伯丰子殖氏。《左传》:齐有殖绰阴氏。阴,周采地大夫阴忌、阴不佞、阴里,其后为氏。又齐管仲七世孙修适楚,为阴大夫,因氏焉。汉阴子方兴识嵩德。又晋瑕吕饴甥食采于阴,曰阴饴甥。梁阴铿,《战国策》:“中山君美人阴简。” 《汉·艺文志》:阴通成射法,后魏阴仲达、阴世隆,南齐阴智伯,南凉阴利鹿,陈阴子春,隋阴寿世师,唐阴弘道,仙人阴长生、阳氏,鲁有阳肤、阳虎、阳越,晋有阳处父,楚穆王曾孙阳丐,后有阳令终。又“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之乱适燕,家于无终,因邑命氏。” 《说苑》:阳书:《子庄子》有阳子,居汉阳,并、阳球,宋阳瓒、燕阳裕、阳骛,后魏、阳固,北齐阳休之后。周阳雄,唐阳峤、阳浚、阳城、阳惠元、阳旻,宋阳孝,本调氏,《周官》调人之后。

兰蕳薰蓝菅苞茅。

兰氏,《急就篇》注:“郑穆公因梦兰而生名兰,其后支庶以为氏。” 汉有武陵太守兰广,晋兰维,梁有兰钦,赵人兰襄。又匈奴兰氏为名族。秦兰椟,燕兰建、兰英。后魏兰延,又复姓。是兰氏出鲜卑。后魏是兰,安定蕑氏,汉有蕑忌,《儒林传》蕑卿薰氏,见《姓苑》。

蓝氏、“战国中山大夫蓝诸。梁蓝怀恭,宋蓝元振。”

《昌言续仙传》:“蓝采和,菅氏出赵郡,唐有菅崇嗣。”

苞氏,见《广韵》。茅氏、茅,国名,周公子所封,其后。

为氏。又晋有茅茷,邾有茅地、茅夷鸿,秦茅焦,汉茅容、茅兰,相工茅通。《神仙传》:“茅盈固衷为三茅君。” 《唐·艺文志》:“茅处元。”

瓠豆蒯蒉蔚郁刍。

瓠氏,《荀子》:“瓠巴鼓瑟” ,《列子》:“瓠巴鼓琴。” 豆氏。后魏有豆代,田代人也。又复姓有泰豆氏,《列子》云:“造父之师。” 蒯氏。汉有蒯彻,后汉蒯良越,宋蒯恩,《韩诗外传》齐有荆蒯芮,《左传》晋有蒯得、蒉氏,《礼记》:鲁有蒉尚。蔚氏,宋蔚昭敏,《五代》太原蔚进。鬱氏,见《姓苑》。刍氏见《姓苑》。

葴莱茙薄莉苟苻。

葴姓,黄帝子十二姓之后。莱氏,国名,晋有莱驹,《孟子》莱朱,汤贤臣,一曰仲虺,齐有莱章,鲁有莱书,又复姓老莱子,见前。茙氏,后魏改茙眷氏为茙氏。薄氏,《吕氏春秋》:卫有薄疑,汉薄昭,晋薄肃之薄盛。莉氏,见《姓苑》。《淮南子》。苟氏,苟,草名,所居饶之,因命氏。卫有苟变,汉有苟宾、苟参、苟宇,河内人,一云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族而称苟。《姓苑》云:黄帝之后,后汉有苟谏、苟宇,晋有苟晞,苻秦苟池、苟辅、苟苌、苟曜,宋苟思达,后魏苟金龙,北齐苟子溢。又句氏避宋高宗讳加廿,有苟谌。苻氏、晋苻洪,武都氐人,本蒲氏,因其孙坚背文有草付之祥,改为苻唐苻澈。

蓼荼,苦,蕲,蒋芮,蒲。

蓼氏。皋陶之后,封蓼,以国为氏。汉淮南王安蓼,太子外家姓也。荼氏、汉江都王建弟使荼恬上书。

苦氏。越大夫苦成。《庄子》南方墨者苦获。又复姓。

晋郤犨,号苦成叔。蕲氏,见《姓苑》。汉沛郡县名以为氏。蒋氏,周公之子伯龄封蒋,以国为氏。汉有蒋诩遵蜀,汉蒋琬,魏蒋济,吴蒋钦,唐蒋涣乂,宋蒋堂之奇。元振又复姓。汉有蒋五熙。《广韵》:芮氏。芮伯,姬姓国。周有芮良夫,宋有芮司徒,《广韵》:周司徒芮伯之后。《战国策》有芮宋,汉有芮珍,宋有芮煜。蒲氏,晋邑名。又蒲国,赤翟,隗姓。《尸子》:“蒲衣八岁,舜让以天下。” 《项羽传》蒲将军。汉有詹事蒲昌,蜀蒲禹卿,宋蒲宗孟永昇惟敏。又复姓。有蒲姑、蒲城、蒲圃三氏。《左传》:莒有蒲馀侯兹夫。又蒲洪之先,池中蒲生,长五丈,如竹形,时谓蒲家,因以为氏。

荚蔓芒萭荡莽苴。

荚氏。《世本》:“晋大夫荚氏僖子。” 王僧孺《百家谱》:“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蔓氏,楚蔓成然。斗氏。《穆天子传》蔓柏注:“蔓,国名。巴有蔓子。” 芒氏。战国魏有芒卯。古者芒氏,初作罗。萭氏。《古今人表》:周师氏。萭,读与楀同。汉有萭章,又见《急就篇》。荡氏,宋公子荡之孙荡意诸。荡泽。《古今人表》:荡疑即薄疑。楚有荡侯,见《左传》。又《史记》:秦伐荡“氏,取之西方之国。” 音汤。

莽氏、汉马何罗反。明德后耻与同宗,改为莽。

苴氏,《汉·货殖传》“平陵苴氏。” 《华阳国志》:“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 《唐·韦皋传》有“苴𨚗时梦冲。”

树菑丛蘖堪查柯。

树氏,《姓苑》:江东有之。又后魏改树洛于氏为树氏,《老子》有树锺山,注宋树滋菑氏,《孔融集》有北海人菑庄。丛氏,见《姓苑》。南唐丛𫔍。蘖氏,《姓苑》:东莞人本姓薛,避仇改之。堪氏,《风俗通》八元仲堪之后。查氏,《姓纂》:唐鄱阳查祥,南唐查文徽,宋有查道、查陶。查本音如乘槎之槎。宋真宗与道语及。

姓氏谓曰:“宜求音之近而美者称之。” 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柤以对,自是改称音若柤云。又有查籥、查深。柯氏,《姓苑》:吴公子柯卢之后。《宋沈文季传》有钱唐富人柯隆唐、柯崇,宋有柯颖仲常棐,后魏改柯拔氏为柯。

暮夕患痛。兀蹶偻。

暮氏,见《姓苑》。夕氏,后汉板楯蛮七姓有夕,蜀有夕斌。患氏,见《姓苑》。痛氏,见《急就篇》注云:“痛氏本盛国之后,姬姓。周穆王哀痛盛姬,改其族为痛氏。” 兀氏,后魏改乐安王元览为兀氏。环州属羌,有如兀二族。《范文正公集》。蹶氏,周有蹶父,姞姓,见《诗·韩奕》。蹶维趣马,见《十月之交》。偻氏,《左传》齐有偻堙。

方剂:岐雷和扁俞

方氏,周大夫方叔之后。又《古今人表》:“尧时有方回。” 《庄子》:“黄帝方明为卿。” 《汉·百官表》:“左冯翊方赏,后汉方储、方望,唐方干,宋方慎言、滋畴、崧卿。” 剂氏,《吕氏春秋》:“齐靖郭君善剂《貌辨》。” 岐氏,黄帝时岐伯,《吕氏春秋》:“夏桀臣岐踵戎,唐有岐灵岳,晋楚王玮舍人岐盛。《高道传》:岐晖。雷氏,黄帝时雷公之后。汉有雷被、雷义、雷绪,晋” 雷焕,后魏雷绍,苻秦雷弱儿,唐雷万春、雷满、雷少颖,宋雷德骧。孝友和氏,羲和之后,一曰卞和之后。《左传》:晋有和组父。汉和恭,后汉上禄长和海。魏和洽,晋和峤,后魏和跋。和其奴。代人赵和苞,北齐和士开,隋和洪,唐和逢尧,五代和凝子岘㠓,宋和诜。扁氏,秦越人扁鹊,《庄子》有子扁庆子俞氏,《太古医》有俞跗,又“古识味者俞儿,汉有司徒掾、俞连,吴、俞赞,晋侍御史俞归,将军俞纵,唐俞文俊、俞仅,元杞宋俞献可卿伟。”

灸理经络药液扶。

灸氏,见《姓苑》。理氏,《唐世系表》:皋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命族,殷末有理征,《广韵》:皋陶为大理,因以官为氏。经氏,见《姓苑》。《说苑》。经侯带玉具剑环珮,过魏太子络氏,见《广韵》。药氏,后汉药崧,晋药绅,后魏药道显,唐药子昂,后唐药彦稠,后周药元福、药可俦。液氏,上古道术之士,善镂化,能作液汤,后嗣因以液为氏,见《急就篇》。扶氏。汉有鲁扶卿,传《论语》。又廷尉扶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赐姓扶氏。后汉刘璋将扶禁,吴扶严。后周扶猛,宋有参军扶令育。

仁。频伏零桂。柴胡。

仁氏,《姓苑》:彭城人。频氏,《风俗通》:汉有酒泉太守频畅。伏氏,伏羲之后。汉有伏胜、伏埋、伏湛、伏黯、伏恭,晋伏滔、伏引,梁伏曼容,后魏改俟伏斤氏为伏氏,唐伏适。零氏,见《姓苑》。桂氏,《后汉·太尉陈球碑》有城阳炅横,汉末被诛,有四子,一守坟墓,姓炅;一子避难居徐,姓昋;一子居幽州,姓桂;一子居华阳,姓炔。此四字皆九画。《列子传》:“桂父,象林人,唐桂仲武。柴氏,卫人,高柴为孔子弟子,居于鲁,末裔以柴为氏。” 汉有柴武,唐柴绍,吴柴再用克宏。《五代》柴氏。后周世宗,宋柴中行、柴成务、柴宗庆、柴瑾。

胡氏,《春秋》“胡氏子国。” 一云:“陈胡公之后。卫有胡。”

衍,秦客卿,《胡阳,汉》,胡常,胡建,胡殷,胡腾,胡广,《蜀汉,胡济,魏》,胡质,晋,胡藩,唐,胡楚宾,宋胡宿,胡瑗,胡令仪,《安国,铨》,《寅世将》。按:“皆九画” 句。“九” 字疑讹。

紫苑厚朴蓟艾芦。

紫氏,见《姓苑》。苑氏,齐大夫苑何忌,汉苑康,唐苑君璋、苑大智、苑咸、苑论,五代楚有苑玫。厚氏,鲁有厚成叔,后改为郈,又复姓有厚丘氏。朴氏,后汉板楯蛮七姓有朴氏,巴夷帅朴胡,唐新罗贵人姓朴,高丽人朴寅亮,晋武都朴泰。蓟氏。后汉蓟子训。艾氏,齐大夫艾孔之后。后汉汝南孝廉艾伯坚,《风俗通》庞俭母艾氏,燕有艾朗,南燕有艾泾,宋艾颖、艾晟,后魏去“斤” 氏,改艾氏。芦氏,后魏改“莫芦氏” 为芦氏。

益智、杜仲雄附乌。

益氏出冯翊;《汉周勃传》:“益己,章邯将也。” 智氏,晋荀首分族为智氏,其后罃盈、跞瑶。汉有智嗣,宋有智诚。杜氏出祁姓。陶唐之后,周为杜氏。有杜伯,晋杜原、款、溷罗、杜蒉,鲁杜泄,秦杜回、杜挚,战国杜赫,汉有延年。周后,汉有茂乔、密、笃、矩、根、希蜀,汉有微琼,魏有畿恕、挚袭,晋有预。又后汉独孤浑氏,改杜氏。唐有如晦、淹、正伦、暹、佑、黄裳、审言甫,宋杜衍镐。杞仲氏,《风俗通》云:“氏于字。” 汤。左相仲虺,周仲桓,又鲁仲遂、仲婴,齐宋仲江、仲几,孔子弟子仲由,后汉有仲光,陈有仲肃,唐仲子陵、无颇,宋仲简、仲讷、仲并、雄氏,《尸子》:舜七友有雄陶,《新序》:楚雄渠子、附氏,晋有附都、乌氏,齐有馀枝鸣,莒有存,秦有获唐。《世系表》出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以世功命氏。《唐》有乌承玭、承恩、重引、崇福、知义。《汉·功臣表》:“乌黎以匈奴降后唐:乌震。”

洗濯厚冷参辛臾,

洗氏,梁高凉太守冯宝妻。洗氏,高凉蛮酋女,隋番禺贼洗宝彻。濯氏,见《风俗通》濯辑之后。䨧氏,见《纂文》。冷氏,见《广韵》。《后汉》·冷征,前赵有冷道,唐冷朝阳,宋冷世光。参氏,《世本》:“祝融之后。” 《唐登科记》有参开。辛氏,《史记》:“禹后有辛氏” ,《广韵》:“夏启封支子干莘,莘、辛声相近,遂为辛氏。周辛甲、辛馀靡、辛伯幸,有晋辛廖、辛俞,鲁辛” 宽,秦辛胜,楚辛戎,汉初辛蒲,为赵魏名将,徙陇西。有武贤庆忌,后汉辛都,魏辛毗,晋辛扈兴、辛谧,后魏辛谌雄,北齐辛术,后周辛庆之昂,隋辛公义彦之,唐辛替否茂将、《秘云》、京谠,宋辛仲甫次膺、弃疾炳,后蜀辛寅逊。臾氏,晋大夫臾骈,淮南子臾儿,齐之知味者。

神龙巴蛇澓淖沮。

神氏。《风俗通》:神农之后。汉有骑都尉神曜。龙氏,舜纳言之后。又董父氏曰豢龙,其后亦为氏。《孟子》有龙子,《列子》有龙叔。《孔丛子》有龙穆。魏将龙贾,项羽将有且汉龙德、龙述、龙端。汉牂牁大姓龙氏。《北史》:且弥王姓龙后,唐龙敏,宋龙昌期。《太初》巴氏,国名。《战国策》魏有巴宁,一作己。汉有巴茂、巴肃、巴祗。又巴郡蛮五姓有巴氏、蛇氏。后秦后蛇氏,将军蛇元,又复姓。有蛇丘氏。汉有河内太守蛇丘惑见。后澓氏。汉东海澓中翁淖氏,楚将淖齿,《战国策》有淖滑,汉披香博士淖方成,江都王淖姬。沮氏,黄帝史官沮诵之后。后汉有隽、有授。唐刘氏,周妻沮氏。

《虫蟜》蛾蜎《蚳贝》鱼

虫氏,汉曲成侯虫达蟜氏,《国语》少典取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礼记》:鲁有蟜固。《汉百官表》:蟜望。蛾氏,《左传》晋有蛾析蜎氏,老子弟子楚人蜎渊,《淮南子》:蜎蠉蚳氏,齐大夫蚳蛙。又蟾氏。贝氏,出清河贝丘。《姓苑》:古有贤者贝独坐,唐有贝韬,见杜荀鹤诗。鱼氏,《左传》鱼人,汉为鱼复县。又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后为鱼氏。有鱼石、鱼府。汉鱼翁叔,魏鱼豢苻,秦有鱼遵,梁、鱼弘,隋鱼俱罗、虞庆则本姓鱼,唐鱼保、家思贤,宋鱼崇谅、周询。

江海鳞鲜贯就厨。

江氏,嬴姓国后为氏。齐有江说,楚江乙,汉江公、江德、江革、江充,晋江统、江绩,宋江湛智渊,齐江敩,梁江淹,陈江揔,后魏江式,南唐江文蔚,宋江休复公。望海氏,见《广韵、盐铁论》。卫灵公当冬穿池海春谏。鳞氏,宋公子鳞之后。鳞鱹、鳞朱。鲜氏,《后蜀录》:“李寿司空鲜思明。” 贯氏。《国名姓纂》《战国策》:齐有贯殊,汉有贯高,《儒林传》:贯公长卿,后汉居延都尉贯友。后魏贯志就氏,后魏菟赖氏,改有就德兴厨氏。晋魏锜号厨武子,又复姓。《左传》:宋有厨人濮,厨邑大夫。

鲂,鱄,鲋,鲰干,鲍胊。

鲂氏。《左传》鲁郈邑大夫鲂假。鱄氏。《左传》:“吴鱄设诸鲋氏。” 《古今人表》:鲋里乙。《荀子》:管仲诛付里乙。

鲰氏。《汉·张良传》:“鲰生。” 《楚汉春秋》鲰姓。乾氏,见

《姓苑》:鲍氏,禹之裔,姒姓,齐大夫鲍叔牙。《古今人表》:鲍焦,《艺文志》有鲍子兵法,汉鲍宣永昱骏信,晋鲍靓,宋鲍照,唐鲍防溶,宋鲍慎由彪若雨当,后魏俟力戊氏改为鲍。胊氏,见《姓苑》。汉东平王宇姬胊臑。《盐铁论》,布衣有胊邴。

骑马,骓骊、骐、骆驹。

骑氏,《史记》:燕将骑劫,《列仙传》:“骑龙鸣。” 马氏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后遂氏焉。周有马犯,汉有马宏、马援、马武、马成、马融瑶,蜀汉马超良、谡忠,晋马隆,唐马周、马燧、马揔、璘植、怀素,宋马知节亮、伸、涓、仁瑀。骓氏,《左传》:晋七舆大夫骓颛,邓有骓甥。

骊氏、骊戎国之后。骐氏、周时有骐期,见《韩文》。

公讳辨。骆氏,汉有骆甲、骆业、骆壁、骆俊,吴骆统,后魏改作佗。骆拔氏为骆氏。唐骆宾王元光,务整奉先,吴骆知祥,宋隐士骆耕道。驹氏、晋郤克子郤锜曰驹伯。《汉功臣表》:骐侯驹几,太常驹普。

《馯驷》圉栈驰校驺。

馯氏。《汉·儒林传》:“馯臂、子弓。” 驷氏,郑穆公子𬴂字子驷,其孙驷带以为氏。鲁有驷赤,汉驷钧、驷胜先生。后汉驷协、驷贤,《会稽典录》:“馀姚驷勋,又复姓壤。” 驷氏,见后。圉氏。楚有圉公阳。栈氏,魏有栈潜。

驰氏见《姓苑》。校氏,《周礼》校人之后。唐校杰。

驺氏。齐有三驺,子忌、衍、奭。汉闽粤王。驺氏将军驺力。《广韵》:“越王之后。”

犁《牛特》犨牢牧俱。

犁氏。齐有犁弥,《韩子》,鲁有犁鉏。牛氏,宋微子之裔司寇牛父,子孙以字为氏。晋有牛谈,赵有牛赞、牛畜,《列子》牛缺,《淮南子》牛哀,汉牛商、牛抵、牛邯、牛述、牛辅。《风俗通》: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马文渊为太守,羊喜,为功曹。《凉部》云:“三牲备具。” 后魏牛天祐。

考证

隋牛弘,唐牛僧孺元翼、牛进、达仙客、凤及希济,后梁牛存节。特氏,晋七舆大夫特宫。犨氏。犫麋,古之丑人,见《吕氏春秋》。色如漆,陈侯悦之,《风俗通》:晋大夫郤犨之后。牢氏,孔子弟子琴牢之后。又《左传》:齐有牢成,汉有牢梁、牢修。牢川。牧氏。孟子:孟献子之友牧仲,狂者。牧皮,《风俗通》:汉有越巂太守牧稂,黄帝力牧之后。后魏牧子万《俱氏》,苻秦金城《俱难》《俱石子》,《南凉俱延》。唐宦者文珍。

啖啮《羊彘》屠奚辜。

啖氏,氐人。苻秦啖青。《前秦录》有将军啖铁。《通鉴》:啖铁,徒敢切。与啖同。唐啖助,宦者啖守盈。庭瑶《孝友传》:“啖荣禄”,一作“啖啮氏。”《庄子》:啮缺。羊氏,晋羊舌大夫之后。《吕氏春秋》:桀有羊辛。《左传》宋有羊斟,邾有羊罗。《汉·艺文志》:羊子,著书。故秦博士汉羊仲、羊胜、羊弼、羊陟、羊续,吴羊衟晋羊祜秉权孚欣,梁羊侃,宋元保,后魏羊敦,北齐羊肃,唐羊士谔。彘氏。晋有彘邑,在河东,大夫食采。先縠曰彘子,士鲂曰彘,季鲂之子彘裘屠氏。晋有屠岸夷、屠击、屠岸贾、屠蒯。郑有屠击,卫有屠伯,《吕氏春秋》:晋太史屠黍,秦有屠睢奚氏,夏车正奚仲之后。汉有奚涓、奚意、奚慈、奚陟,吴奚熙,晋奚朗,唐奚陟,宋奚屿。又后魏改“达奚氏”为“奚氏。”奚斤、奚康生、奚毅、奚牧

辜氏《华阳集》“俞充母辜氏。”

豹鹿麋麃。猛虎狐。

豹氏,《风俗通》八元叔豹之后。鹿氏,汉有巴郡太守鹿旗,魏将军鹿磐,后魏鹿悆,隋鹿愿,唐鹿晏弘,宋鹿向,后魏改阿鹿桓氏为鹿麋氏。汉麋信、麋豹,蜀汉麋竺芳,魏麋元,晋麋晃嶷,《吴越春秋》:楚麋侯,宋麋溧。麃氏,秦始皇将军麃公,《风俗通》:汉有麃宣麃,秦邑。猛氏,宋大夫猛获之后。晋太子申生。虎氏,八元伯虎之后。子华子虎会。《风俗通》:“汉有合浦太守虎旗。”狐氏,《庄子》:“古贤人狐不偕,韩子狐不稽。”又犬戎狐姬,唐叔之后。狐突、毛偃、秦射姑,皆其族。又狐父。又楚申公巫臣奔晋,其子狐庸。《吕氏春秋》:齐狐援,《韩诗外传》:“魏狐卷子。”《吴越春秋》:楚狐父。按:“晋太子申生” 五字恐讹。

彪:熊、犴,狸,猫,貂狼。

彪氏。《左传》:卫大夫彪傒,宋有彪居正。熊氏,季连之后。鬻熊,其后熊绎封楚,子孙以熊为号。有熊率、且比、负羁、宜僚。《新序》:熊渠子。《左传》:羿贤臣熊髡,吴熊睦,晋熊远,北齐熊安生,南齐熊襄,唐熊望、熊执,《易》士瞻,宋熊本彦。《诗》:克知至犴氏。《汉·梁孝王传》:睢阳人犴反。狸姓。《国语》:丹朱之后,神降干莘。周内史过对惠王,使太宰以祝史帅狸姓往献焉。猫氏,朱文公云:“湖南猺洞窃发,俘而询之,多为猫姓,岂三苗遗种与?” 貂氏,《战国策》:齐有貂勃。狼氏,《左传》:晋有狼瞫,齐有狼蘧。疏。

凤离《翠舄》乙仓庚,

凤氏,《神仙传》有凤纲离氏。离娄,亦曰离朱,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北燕有离班。翠氏,楚景翠之后,避入关之迁,逃匿改氏,见《急就篇》。舄氏,见《纂文》。乙氏,鲁展喜亦曰乙喜。《集古录》:后汉鲁相乙瑛,前燕有乙逸,后魏有瓌有浑,北齐普明,又复姓乙支氏,高丽乙支,文德。仓氏,黄帝史官仓颉之后。《左传》周有仓葛,又以官为氏。有仓公,魏有仓慈,后魏仓跋庚氏。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又复姓庚市氏。《文选注》引《庄子》曰:“庚市子肩之毁玉。” 《淮南子》曰:“庚市子,圣人无欲者也。人有争财相斗者,庚市子毁玉于其间,而斗者止。”

霜鸿露鹄《雕鴘》声。

霜氏,见《广韵》。鸿氏,《左传》卫大夫鸿骝魁,《列子》逢蒙弟子鸿超。露氏,《风俗通》:汉有上党都尉露平。《国语》鲁大夫露睹父。司马贞《三皇纪》露氏,姜姓之后。鹄氏,《姓苑》:东海人雕氏,《汉·功臣表》“雕延年以匈奴王降为臧马侯。” 鴘氏,见《广韵》。声氏,《左传》蔡大夫声子。

扈翟翼,翰贰双鸣。

扈氏。有扈氏,夏同姓国,后以为氏。赵有扈辄,汉彭越将扈。缺。《王莽传》扈云,后汉扈瑁,魏扈质,晋扈怀,后周扈载、扈蒙,又扈彦珂。翟氏,齐翟偻新之后。魏有翟璜,有翟章,有翟翦。六国有翟景,汉有翟旰、翟方进、翟公、翟牧、翟义,后汉翟酺,晋翟汤,后魏翟嵩,隋翟、晋林,唐翟世言,后周翟光业,宋翟汝文守素。翼氏,晋翼侯之后。汉有翼奉,《艺文志》《孝经》有翼氏说,《吴越春秋》:楚翼侯,《水经注》。恬汉先生翼神。

翰氏。《左传》“曹大夫翰胡贰氏。” 国名。《后秦录》有。

后魏平阳太守贰尘双氏,见《姓苑》《水经注》。汉有双福,宋双泰真,后魏中常侍双蒙,《唐高祖纪》:定州总管双士洛,宋有巢县人双华。渐鸣氏,见《广韵》。

《枭蛸》《蝮蟒》。𠭦《枉尤》。

枭氏。隋炀帝改“杨元感” ,唐武后改“萧良娣。” 蛸氏。

南齐武帝改“巴东王子响《蝮氏》。”唐武后改“武惟良”,中宗改“李千里氏”《蝮蟒氏》。唐武后改“王后。”𠭦氏见《姓苑》。枉氏,《广韵》虢州有之。尤氏,见《姓苑》,宋有尤袤,或曰沈氏,改又“尤。”《大》。鄱阳民尤应。

羌、狄、戎、貉、奄蛮、猺。

羌氏出西羌。《史记》:“秦有羌瘣取。”缺。《地晋》石冰将《羌》。《通鉴》:“羌毒狄氏。”《春秋》狄国之后。《唐世系表》。出姬姓周。王母弟孝伯封狄城,因以为氏。晋有狄壬弥,孔子弟子狄黑,《礼记》狄仪。汉狄山,夏将狄子玉,唐狄仁杰,宋狄棐粟、遵度、狄青,高车种有狄氏。

戎氏、齐人戎夷之后。晋有戎洋,汉有戎赐,《宣帝》。

戎婕妤,唐戎昱。《战国策》:齐人戎郭貉氏。《孟子》有貉稽。《说文》:“北方人豸种。”《纂文》曰:“俗人姓也。”奄氏,国名。《书》:“成王灭奄。”又秦三良奄息。又复姓。《史记》:嬴姓有运奄氏,见后。蛮氏,《风俗通》:荆蛮之后。《左传》:“楚围蛮氏。”《后汉·郡国志》:新城。缺。鄤聚,古鄤氏。猺氏。汉更始有猺伟。《风俗通》:“东越王猺,句践之后,其后以猺为姓。”

《伉》桀勇,背侵边邦。

伉氏《风俗通》有伉喜。桀氏。《汉功臣表》:“襄城侯桀龙,匈奴相国。” 《论语》:桀溺。勇氏,《国语》:“吴大夫勇获。”

背氏见《广韵》侵氏。《三辅决录》有“侵恭、边氏。”

《左传》:周大夫边伯,《春秋公子谱》:“宋平公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为边氏。” 有边卬,汉边通、边凤、边韶让、边章,宋边荣,唐边冈,南唐边镐,宋边珝肃、边知白。西秦边芮。邦氏见《姓苑》。后魏秘邦氏改为邦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