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第242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四十二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目录
君道部艺文
先治心诏 北周苏绰
丹扆六箴 唐李德裕
论君道之大 宋程颢
无逸论 吕公著
论晋宋之君与臣下争善 苏轼
王道正则百川理赋 江洐
无逸图赋 元方回孙
无逸图赋 汪克宽
无逸殿箴 明王弘诲
君道部纪事
君道部杂录
皇极典第二百四十二卷
君道部艺文
[编辑]《先治心诏》北周·苏绰
[编辑]绰拜大行台度支尚书。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绰尽其智能,赞成其事,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治心》,曰: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 并古之诸侯也。是以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 良宰守耳。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 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 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 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 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 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 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 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 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 本,先在治心,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 之表,一国之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 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 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 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如白玉, 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 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 以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 日见,而自兴行矣。
《丹扆六箴》唐·李德裕
[编辑]《宵衣箴》
[编辑]先王听政,昧爽以俟。鸡鸣既盈,日出而视。“伯禹大圣, 寸阴为贵。光武至仁,反支不忌。无俾姜后,独去簪珥。 《彤管》记言,克念前志。”
《正服箴》
[编辑]圣人作服,法象可观。虽在宴游,尚不怀安。汲黯庄色, 能正不冠;杨阜慨然,亦讥缥纨。四时所御,各有其官。 非此勿服,惟辟所难。
《罢献箴》
[编辑]汉文罢献,诏还“𫘧駬”,銮辂徐驱,焉用千里?厥后令王, 亦能“恭己。”“翟裘既焚,筒布则毁。”“道德为丽,慈俭为美。” 不过天道,斯为至理。
《纳诲箴》
[编辑]惟后纳诲,以求厥中。从善如流,乃能成功。汉骜沈湎, 举白浮锺。魏叡侈汰,凌霄作宫。忠虽不忤,而善亦从。 以规为瑱,是为塞聪。
《辨邪箴》
[编辑]居上处深,在察微萌。虽有谗慝,不能蔽明。汉之孝昭, 睿过周成。上书知诈,照奸得情。燕、盖既折,王猷洽平。 百代之后,乃流淑声。
《防微箴》
[编辑]天子之孝,敬遵王度,安必思危,乃无遗虑。乱臣猖獗, 非可遽数,元服莫辨,触瑟始仆,柏谷微行,豺豕塞路, 睹貌献飧,斯可戒惧。
《论君道之大》宋·程颢
[编辑]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 邪之分,晓然趋道之正。然必君志先定,则天下之治 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固执之也。夫义理 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 惟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为 后世驳杂之政所牵制,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迁惑, “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必期 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患常生于 忽微,而知亦戒乎渐习。故古之人君,虽出入闲燕,必 有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所以成其德
业。伏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事,俾日亲便座,讲道义以养圣德。又择天下贤”俊,使得陪侍法从,朝夕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闻听。如是,则圣智 益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薄,末俗哓哓, 无复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之风未孚,笃信忠厚 之教尚郁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一心 诚意,体乾刚,健而力行之,天下幸甚。
《无逸论》吕公著
[编辑]昔周公作《无逸》之篇以戒成王,其略曰:“昔商王中宗, 治民祗惧,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不敢荒宁,享 国五十有九年。厥后立王,生则逸,不闻小人之劳,惟 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 五六年,或三四年。呜呼!非爱君忧国之深,其言何以 至此?”又曰:“继自今嗣王,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无” 若商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小人怨汝詈汝,则皇 自敬德,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盖人 君初务纵逸,小人必怨而大臣必谏,淫刑乱罚,以杜 言者之口,然后流连忘反,不闻其过,而终至于灭亡。 故曰:“《无逸》之书,后王之元龟也。”唐明皇初即位,宋璟 为相,手写《无逸图》,设于席座。明皇勤于政事,遂致开 元之治。而后宋璟死,所献图亦敝而彻去,明皇遂怠 于政,亲见天宝之乱。由是观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君诚能慎终如始,不敢逸豫,则德有尧舜之名,体 有乔、松之寿”,岂不美哉!
《论晋宋之君与臣下争善》苏轼
[编辑]人君不得与臣下争善。同列争善,犹以为妒,可以君 父而妒臣子乎?晋宋间,人主率与臣下争作诗写字, 故鲍照多累句,王僧虔用拙笔以避祸,悲夫!一至于 此哉!汉文帝言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乃不及, 非独无损于文帝,乃所以为文帝之盛德也。而魏明 乃不能堪,遂作“汉文胜贾生”之论。此非独求胜其臣, 乃与异代之臣争善。岂惟无人君之度。正如妒妇不 独禁其夫,乃妒人之妾也。
《王道正则百川理赋》江洐
[编辑]物格大顺,化由至公。本一道以持正,致百川而会通。 庶政修明,端若承天之意;众流协应,沛然行地之中。 尝闻宰物之工,提平在圣。大而覆载者,既辅相以德; 广而融结者,皆管摄以政。故彼灾祥,系乎邪正。惟王 有归往之义,盖在为公而水浮;存平准之称,遂皆得 性。何则?明审刑罚,持循纪纲。亶聪明而作后,一好恶 以遵王。执此之政兮坚若金石;行此之令兮信如阴 阳。有猷有为,屏邪心于党附;或源或委,畅柔德于灵 长。由是温洛效珍,荣河荐祉。若江汉焉,莫不归其润; 若畎浍焉,莫不循其理。民自绝于昏垫,物大蒙于丰 美。坦周人之砥道,率履大中;协夏后之神功,敉宁洚 水。岂非德之隆者,高深远近而必及;道之公者,遍覆 包含而不偏。博既通于化育,幽遂达于渊泉。上广尧 仁,有既陂之九泽;下殊幽暴,无皆震之三川。况夫中 和发于圣诚,精祲交于神造。万物之类,尚率育而总 总;五行之本,宜分流而浩浩。平康在治,兹咸叙其彝 伦;脉络交通,遂安行于故道。向若所持悖缪,所向阿 私,或盛外家之宠,或简宗庙之仪。害既作矣,时将殆, 而白马沉而福益远,金堤塞而民已疲。是以《雅》什贻 讥,益念沸腾之失;汉臣建白,重兴涌溢之悲。殊不知 水之为功,物资其泽,以之浸润也,其功倍,以之灌溉 也,其利百。然而疏导则莫胜其劳,壅塞则悉罹其厄。 惟王道公正而不颇,自然顺适。
《无逸图赋》〈有序〉元·方回孙
[编辑]唐宋璟手写《尚书无逸》为图以献,元宗出入观省。
繄广平之持正兮,念守成之维艰。思保治于开元兮, 格君心于燕闲。念成周之太平兮,姬且惄焉而不敢 安。述迪哲之忧勤兮,书《无逸》而监观。既先之以稼穑 兮,复怨詈之足患。推寿考之有由兮,皆敬德之所关。 七呜呼而兴叹兮,庶几悟于艰难。爰编录以为图兮, 写历历之披肝。广厦兮细毡,披香兮婵媛。嗟声色兮 “娱人,孰观者兮澹然?图鍼灸兮明堂,图功臣兮凌烟。 念股肱兮在目,施轻刑兮无鞭。况承平兮日久,宜规 警兮陈前。箴大宝兮有初,录金龟兮孰先。背忠诚兮 指画,冀心术兮回旋。睹盘游之不敢兮,节嗜好于逸 田。览惟正之是供兮,坚焚绣于初年。思荒宁之祇惧 兮,省歌舞于梨园。观保惠之享国兮”,庶无惑乎《丹饵》 之传。君心虽未至于此极兮,臣不敢不为之先虑也。 与其欲已纵而莫收兮,宁先时为此蚤计也。况岁月 之迟暮兮,宁忽焉而莫之顾也。及壮盛而格非兮,庶 晚节之不吾悔也。纷总总其献乐兮,吾独心太师之 为心。靡遑遑其献珍兮,吾独君成王之为君。匪《十渐》 之极疏兮,敢数批于逆鳞。乃寓意于图书兮,实援古 以讽今。彼有集书囊以为殿帷兮,特昭俭以自遵。疏 列女于屏风兮,彰默识之精深。岂若基七百郏鄏之 鼎,谐百篇金石之音。虽山水易图,移后时之翫好;而 出入观省,犹大训之昭临。是以钜儒想遗意于千载, 豳风图农事之谆勤。于以进经筵之讲。兹不忘规谏之忱,岂非《豳风》之诗,表里乎无逸;而西山之忠,丕承 乎广平。迺今凫鹥既醉,持盈守成。明良熙康,赓歌虞 廷。所其无逸,是法是遵,非图而图。昭揭五经,股肱皋 夔;姚宋曷名。
《无逸图赋》汪克宽
[编辑]粤有好古书生,博雅搜奇,阅几上之册,绝编中之韦, 览商周之逸迹,睹汉唐之懿仪,涉猎前昔,究竟无遗。 秘阁主人见而问之曰:“子亦尝闻唐人之《无逸图》乎? 演往圣之箴规,易明君之翫娱,维良相之伟制,实盛 代之弘谟也。盍抽子秘思,摅子远谋,探训诂之赜,阐 方策之腴,摭芳逞妍,而为余赋诸。”书生曰:“唯唯。繄唐” 中叶,实惟明皇,式遏寇攘,克正纪纲。嗣睿而帝,既安 且平。虎皮包刃,鹄板收英。爰得宋璟,股肱之良,敷陈 治道,讨寻宪章。璟乃思曰:“繄!人君之履位,如临深而 捧盈。宜处逸而思囏,宜旰食而遑宁。”于是写《周书无 逸》之图,为唐皇克己之铭。不饰不文,不丹不青,惟取 周公旦之数语,所以戒成王之守成“者也。念圣人之 远虑,惧嗣王之暇逸,献《无逸》之嘉谟,陈艰难于稼穑, 于以戒夫怠荒,于以勉夫兢业,考历代之隆规,敷祖 考之弘绩。”呜呼《七叹》,感慨乎今王之心,不敢五言,鉴 观乎前哲之德。于观逸于游田,再四为之丁宁。生则 逸,生则逸,反复为之戒饬。陈享国之久近,论得寿之 隆啬,是皆以昏为惩,而以善为则也。璟之图之,必精 致而详极;明皇观之,宜亦感省而修慝。矧夫九龄进 《金鉴》之录,蕴古遗《大宝》之箴。贤臣交纳乎忠言,贤君 亦谨于操心。故回奢为俭,戒荒为勤。毁殿庭之绮绣, 却锦坊之织纴。是宜开元之盛治,遂与《贞观》而比伦 也。夫何贤辅既往,侈心遽萌。肆情欲于翫好,易山水 于扆“屏。霓裳羽衣,稔晏安之鸩毒;槃盂觞豆,忘古道 之典刑。弗致萧墙之警,卒罹马嵬之行。盖《无逸》之戒, 明皇不能慎终以如始,是以乐极而患生。方今圣皇 宵衣图治,笃缉熙之学,继纂成之志,有皋夔以论思, 有伊、吕以献替,固不假宋璟之为图,而可以轶成周 之盛治也。”秘阁主人展然而笑曰:“子之述是,盖将致 吾君于唐虞,跻斯世于雍熙,异于图混一而赋《大都》, 陈謟颂而翊佞谀者矣。吾为尔歌之,以发其馀。歌曰: ‘公旦辅周,廑奖劝兮。《无逸》数策,垂宝训兮。宋璟制图, 有条不紊兮。惜哉唐皇,功亏九仞兮。猗欤吾皇,勤劳 克谨兮。保惠黎民,延亿兆而有永兮’。”
《无逸殿箴》明·王弘诲
[编辑]大君凝命,统御万方,总揽威福,调剂纪纲,得之则化 臻上理,失之则治用不臧。故克艰者惟后,而不易者 惟王。缅惟圣人,自强不息,度天祗民,不遑暇食。保惠 念稼穑之艰,抑畏勤康田之即,享国以之弥长,后王 因而丕式。岂知叔季,弃小忽微,以天位为可乐,捐小 民之所依。履冰无兢兢之戒,集木无惴惴之危。迷途 既远,覆辙何追?是用揽镜兴亡,提衡善败,取公旦之 陈谟,法成王之受戒。比前事如韦弦,奉圣言如蓍、蔡, 揭《无逸》于便殿,拜《昌言》于往代。夫适情肆欲,其逸乃 足。无亦诵耽乐罔寿之旨以自畜,而伐性之斧不使 陈于目。劳民动众,其逸乃重;无亦鉴“观逸游田”之训 以自讼,而驰骋之娱不使投其空;轻改旧章,其逸乃 长。无亦察变乱刑政之文以自防,而纷更之议不以 易其常;不恤众怨,其逸乃见。无亦引违怨咒咀之规 以自善,而防川之术不以施于贱;淫刑穷兵,其逸乃 盈。无亦惩“无罪无辜”之语以自绳,而草菅之念不以 以渎其经。呜呼!一念之逸,万事之隳;一时之逸,终身 之疵。“法天行健,惟日”孜孜,惟圣罔念,无不在兹。尧兢 舜业,并称巍巍。惟无逸乃能有逸,惟有为是以无为。 彼秦氏之衡石,隋室之传餐,徒为丛脞,奚取图难。吾 将企四王之迪哲,措九有于安澜。固朝乾夕惕之不 暇,而遑即夫世主之所安。
君道部纪事
[编辑]《说苑君道篇》: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 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 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 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 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 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 禽再拜受命而辞。
《建本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 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 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彊,非之则 危,背之则亡。”
《君道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 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 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 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 “善。”
《新序杂事篇》:“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辟席曰:“吾君之 问,乃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言之?”哀公曰:“‘否, 吾子就席,微吾子,无所闻之矣’。孔子就席曰:‘然。君入 庙门,升自阼阶,仰见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 君以此思哀,则哀将安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旦 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安 不至矣。君平旦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 在君之门廷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安不至矣。君出 鲁之四门,以望鲁之四郊,亡国之墟,列必有数矣。君 以此思惧,则惧将安不至矣。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安 不至矣。夫执国之柄,履民之上,懔乎如以腐索御奔 马。《易》曰:‘履虎尾’。《诗》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哀公再拜 曰:“寡人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家语王言解》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叹息,顾谓 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 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 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 明。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 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 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 千里之外,其征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政 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 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 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 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 而无征,关讥市廛,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 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 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 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 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 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 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 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 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 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敢问 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 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 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 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孔子曰:“古者明王 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 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 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 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 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 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 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 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 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 已矣。”
《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曰:“敢问《诗》云‘恺悌君子,民 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子夏曰:“敢问 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 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 《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 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 “‘敢问三无’,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无声之 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扶 伏救之,无服之丧也’。”子夏曰:“言则美矣大矣,言尽于 此而已。”孔子曰:“何谓其然?吾语汝,其义犹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志气不违;无体之礼, 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所愿必从; 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施及万邦。既然,而又 奉之以三;无私而劳”天下,此之谓五起。子夏曰:“何谓 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其 在《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 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是汤之德也。”子夏 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孔丛子·抗志篇》: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 伯,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 君贪利之心。”王曰:“何害?”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 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 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 则其利心外矣。”
《晏子谏上篇》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 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 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 其衣服节俭而众悦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 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肶之削。冠无 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紩 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 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橹巢窟穴 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今君 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 章之观而不厌,则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 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景公与晏子登寝而望国公,愀然而叹曰:“使后嗣世 世有此,岂不可哉?”晏子曰:“臣闻明君必务正其治,以 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诗》云:‘武王岂不事,贻厥孙谋, 以燕翼子’。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 言,不亦甚乎!”公曰:“然则后世孰将把齐国?”对曰:“服牛 死,夫妇哭,非骨肉之亲也,为其利之大也。欲知把齐 国者,则其利之者邪?”公曰:“然。何以易?”对曰:“移之以善 政。今公之牛马老于栏牢,不胜服也;车蠹于巨户,不 胜乘也;衣裘襦裤,朽敝于藏,不胜衣也;醯醢腐,不胜 沽也;酒醴酸,不胜饮也;府粟郁而不胜食,又厚藉敛 于百姓,而不以分,馁民。夫藏财而不用,凶也;财苟失 守,下其报环,至其次昧。财之失守,委”而不以分人者, 百姓必进自分也。故君人者,与其请于人,不如请于 己也。
《说苑君道篇》: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 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 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 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 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汉书董仲舒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 数。仲舒以贤良对策曰:“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 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
《魏志齐王本纪》:正始八年:“秋七月,尚书何晏奏曰:善 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 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 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 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 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暗主,不知损 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乱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 至虑。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可自今以后,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 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 法。”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帝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 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文中子王道》篇:“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 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 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 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 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 心神忽然,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 《唐书李德裕传》:“敬宗时,狎比群小,听朝简忽,德裕上 《丹扆六箴表》,言‘心乎爱矣,迩不谓矣。此古之贤人笃 于事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 臣窃惟念拔自先圣,偏荷宠私,不能竭忠,是’”负灵鉴。 臣在先朝,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嘉采,今日尽节,明 主亦由是也。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 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献罢》,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 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群小也;六曰《防微》,讽 伪游轻出也。辞皆明直婉切。
《遵尧录》:淳化三年,秘书监李至进新校御书,太宗谓 至曰:“嗜好不可不谨,不必远验前古。祇如近世符彦 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由是近习窥测其意, 竞以鹰犬为献。彦卿悦可两人而假借之,其下因恣 横侵扰。故知人君当淡然无欲,不使嗜好形见于外, 则奸邪无自入焉。朕年长无他欲,但喜读书,用监古” 今成败。尔至,拜舞称贺。
咸平五年春,帝以上元御楼,见人物繁盛,因命举酒 赐侍臣曰:“天下富庶如此,嘉与卿等共举此觞。”李沆 辞避至数四,讫不受,帝为色变。翌日,王旦谒之,逡巡 语及力辞酒事,沆曰:“天下庶事尚多有未济者,人主 岂得言治安。”遂极论治体,以为“自古人主好尚之弊 有三:不好色则好兵,不好兵则好神仙。以沆观之,圣” 性如此。必无好色好兵之累。第恐异日为方士所惑。 沆老矣。思念相公。适当之耳。
《玉海》:庆历四年三月己卯,帝御迩英阁,出《危竿论》一篇,述居高谨危之意,顾侍读学士丁度曰:“朕观书之 暇,取臣僚上言及进封事有可施于政治者,书以分 赐卿等。”
《遵尧录》:神宗时,王安石日益信用程颢,每进见必为 帝言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而未尝及功利。一日极 陈治道,帝曰:“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颢愀然曰:“陛下 此言,非天下之福也。”安石寖行其说,意多不合,事出 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若辅臣不同心,小臣预 大计,公论不行,青苗取息等是也。
《明宝训》:“洪武六年正月辛酉,太祖谓儒臣詹同曰:‘朕 尝思声色乃伐性之斧斤,易以溺人,一有溺焉,则祸 败随之,故其为害甚于鸩毒。朕观前代人君,以此败 亡者不少。盖为君居天下之尊,享四海之富,靡曼之 色,窈窕之声,何求而不得?苟不知远之,则人乘间纳 其淫邪,不为迷惑者几人乎?况创业垂统之君,为子 孙之所承式,尤不可以不谨’。”同对曰:“不迩声色,昔成 汤所以垂裕后昆。陛下此言,乃端本澄源之道,万世 子孙之法也。”
十二年八月丁卯,太祖御华盖殿,与侍臣论治身之 道。太祖曰:“人之害莫大于欲,欲非止于男女宫室饮 食服御而已,凡求私便于己者皆是也。然惟礼可以 制之。先王制礼,所以防欲也。礼废则欲肆。为君而废 礼緃欲,则毒流于民。故循礼可以寡过,肆欲必至灭 身。”十一月丁酉,太祖与翰林待制吴沉论持身保业 之道,太祖曰:“人当无所不谨,事虽微而必虑,行虽小 而必防。不虑于微,终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谨 小行而无已者,则可以成大善;忽细事而不戒者,则 必至成大恶。常人且然,况人君乎?”沉对曰:“圣虑及此, 诚社稷永安之道。”太祖曰:“安生于危,危生于安。安而 不虑则能致危,危而克虑则能致安。”安危治乱,在于 能谨与否耳。
十三年六月庚申朔,太祖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 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 “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 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太祖曰:“人之不 能明断者,诚以欲害之也。然明断亦不以急遽苛察 为能。苟见有未至,反损人君之明,求之太过,则亏人” 君之量。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苏州府民有上《治安六策》者。太 祖览之,以示近臣曰:“此人有忠君爱国之心,但于理 道未明耳。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 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今此人首言用 法,不知务矣。”
十六年四月乙亥,太祖谓侍臣曰:“人君不能无好尚, 要当慎之。盖好功则贪名者进,好财则言利者进,好 术则游谈者进,好谀则巧佞者进。夫偏于好者,鲜有 不累其心。故好功不如好德,好财不如好廉,好术不 如好信,好谀不如好直。夫好得其正,未有不治,好失 其正,未有不乱,所以不可不慎也。”
十七年七月戊戌,太祖御东阁,翰林待诏朱善等侍。 太祖曰:“人君能以天下之好恶为好恶,则公;以天下 之智识为智识,则明。”又曰:“人之常情,多矜己能,多言 人过。君子则不然,扬人之善,不矜己之善;贷人之过, 不贷己之过。”又曰:“凡事不可以耳目察,惟虚心以应 之。万方不可以智力服,惟诚心以待之。”善等顿首称 “善。”
《大政纪》:洪武二十年八月,上与侍臣论谨嗜好。上曰: “‘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 鉴照万类。一为物诱,则镜垢水滓,岂能照物’。侍臣对 曰:‘陛下谨所嗜好,正心之道,莫过如此’。上曰:‘人亦岂 能无好,但在好之得其正耳。如人主好贤则不肖远, 好直则谄佞者远,而国治矣。苟反其所好,则贤者远’” 而不肖者进,正直者远而邪佞者进,欲国不乱,难矣。 一嗜好之间,而治乱系焉,可不谨乎!
二十七年三月辛丑,上与侍臣论人主聪明不可使 壅蔽,学士刘三吾曰:“人君惟博集众论,任用贤能,则 视听广,而聪明无所蔽。若信任憸邪,隔绝贤路,则视 听偏,聪明为所蔽矣。”上曰:“人主以天下之耳目为视 听,则是非无所隐,而贤否自见。昔唐元宗内惑于声 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及京师失守,仓惶 出幸,虽田夫野老皆能为言其必有今日者”,元宗虽 恍然悔悟,亦已晚矣。夫以田夫野老皆知,而元宗不 知,其蔽于聪明甚矣。使其能广视听,任用贤能,不为 邪佞所惑,则乱何从生哉!
《明宝训》:“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上与侍臣论《尚书·无 逸》篇。上曰:‘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 废。勤与逸,理乱盛衰所系也。人君当常存惕励,不可 少怠,以图其终。成王之时,天下晏然,周公辅政,乃作 是书,反复开谕,上自天命之精微,下至民生稼穑之 艰难,以及闾里小民之怨诅,莫不具载。周公之爱君’”, 先事而虑,其意深矣。朕每观是篇,必反复详味,求古人之用心,尝令儒臣书于殿壁,朝夕省阅,以为鉴戒。 今日讲此,深惬朕心,闻之愈益警惕。
二十九年四月丙申,太祖谓侍臣曰:“朕观古人于声 色之好,亦不能无如公刘之于货,太王之于色,好之 不过其度也。若太康之盘游,桀、纣之内嬖,秦、汉以下, 耽于宫室苑囿,及畋猎祷祠、奇伎淫巧之类,此好之 失其度也。好失其度,所以败亡。要之,不迩声色,不殖 货利,惟成汤得其正也。”十一月乙卯朔,太祖御武英 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 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有 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 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物累,是以耳目聪明,志气如 神矣。”
《名山藏典谟记》:“永乐元年十月,命侍臣辑古人嘉言 善行有裨君道者,以授长子而谕之曰:‘朕少寓凤阳, 民间细事靡不究知。受命北平,经绝塞,冒霜雪,与士 卒同甘苦。身所未历,则博考载籍,览镜昔人之言行。 今长子居守北平,虽吏案奏牍亦令躬阅,以知为臣 之难,他日可为君也’。”
永乐七年四月,赐《皇太子书》曰:“朕命尔监国,凡事务 宽大,戒躁急。文武群臣,皆朕所命。虽有小过,勿遽折 辱,亦不可偏听为好恶。机务之重,审察而行,稍有所 忽,累德不细。敬之,慎之。”
《永陵编年史》:“世宗即位,南京给事中孙懋上端本正 始疏,一曰养圣德,二曰正圣学,三曰勤圣政。上嘉纳 之。”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十四年八月,上召费宏无逸殿 东室曰:‘朕取稼穑艰难之意构兹殿,今日召卿,庶几 君臣同游,盛美’。”
君道部杂录
[编辑]孔子《家语致思》篇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文王以 王季为父,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以武王、周公为 子,以太颠、闳夭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 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 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 万民皆治,周公载己行化而天下顺之,其诚至矣。” 《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 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 则失臣,躁则失君。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 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管子牧民》篇:“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 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 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 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汝助,言室满室,言 堂满堂,是谓圣王。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 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乘马》篇:“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 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
《君臣》篇: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 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 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 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 善,则不公矣。”
《形势解》:“人主出言,不逆于民心,不悖于理义,其所言 足以安天下者也,人唯恐其不复言也。出言而离父 子之亲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众,此言之不可复者 也,故明主不言也。故曰:‘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人 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礼,遇人有理;行发于身,而为天 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身行不正,使人暴虐, 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此不可复之行, 故明主不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亢仓子·君道篇》:“始生之者天地,养成之者人也。能养 天之所主而勿撄之,谓之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 气也。尧舜有为人主之勤,无为人主之欲,故天下各 得济其欲;有为人主之位,无为人主之心,故天下各 得肆其心。”
《韩子主道》篇:“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 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 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有勇 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 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 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 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 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 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 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 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 经》也。
《荀子君道》篇:“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 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 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 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为人主者,莫不欲强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 辱,是禹桀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 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 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
《韩诗外传》:道者何也?曰:君子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 也。为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谓之君。王者何也?曰:“往 也。天下往之谓之王。曰:善养生者,故人尊之;善辩治 人者,故人安之;善设显人者,故人亲之;善粉饰人者, 故人乐之。四统者具,天下往之,四统无一,而天下去 之。往之谓之王,去之谓之亡。故曰道存则国存,道亡” 则国亡。
《春秋繁露》:“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 机之发,荣辱之端也。失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 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 神,寂寞无为,体形无见影,揜声无出响。虚心下士,观 来察往,谋于众贤,考求众人。得其心,遍其情,察其好 恶,以参忠佞。考其往行,验之于今,计其畜积,受于先” 贤,释其仇怨,视其所争,差其党族,所依为臬,据位治 人,用何为名?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可以 小占大,必知其寔,是谓开阖。君人者,国之本也。夫为 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 兼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是所谓驱国 而弃之者也。患孰甚焉?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 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 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 一无也。”
《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不行不言 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 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 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 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 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 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
“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 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 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 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于是乃始陈 其礼建以为基,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 幽野险涂,则无由惑矣。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 门重袭以避奸贼,内不知闾里之情,外不知山泽之 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见十里之前,耳不能闻百步之 “外,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 众也。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 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 保也。
《汜论训》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家之所以亡者,理塞 也。国之亡也,虽大不足恃;道之行也,虽小不可轻。由 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 于小也。《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与宅。”言去殷而迁于周 也。故乱国之君,务广其地而不务仁义,务高其位而 不务道德。是释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抱朴子君道篇》:“《抱朴子》曰:‘君人者,必修诸己以先四 海,去偏党以平王道,遗私情以摽至公,拟宇宙以笼 万殊。真伪既明于物外矣,而兼之以自见;听受既聪 于接来矣,而加之以自闻。仪决水以进善,钓绝弦以 黜恶。招德塞违,庸亲昵贤。使规尽其圆,矩竭其方,绳 肆其直,斤效其断。器无量表之任,才无失授之用。考’” 名责实,屡省勤恤。树训典以示民极,审褒贬以彰劝 沮,明检齐以杜僣滥,详枉直以违悔吝。其与之也,无 叛理之幸,其夺之也,有百氏之揜。匠之以六艺,𫐄之 以忠信,莅之以慈和,齐之以理刑。扬仄陋以伸沈抑, 激清流以澄臧否。使物无诡道,事无非分。立朝牧民 者,不得侵官越局;推毂即戎者,莫敢惮危顾命,悦近 以怀远,修文以招携,阜百姓之财粟,阐进德之广涂, 杜机伪之繁务,则明罚敕法,哀矜折狱;淳化治则匿瑕藏疾,五教在宽。外㹅多士于文武,内建维城之穆 属,使亲疏相持,尾为身干,枝虽茂而无伤本之忧,流 虽盛而无背源之势。石盘岳峙,式遏觊觎,见三苗之 倾殄,则知川源之未可恃也;睹《翳幽》之不守,则觉岩 崄之不足赖也。“《四岳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 人和;守在海外”,匪山河也。
“人主不澄思于治乱,不深鉴于亡征,虽目分百寻之 秋毫,耳精八音之清浊,文则琳琅堕于笔端,武则《钩 铬》摧于指掌,心苞万篇之诵,口播涛波之辩,犹无补 于土崩,不救乎瓦解也。何者?不居其大而务其细,滞 下人之业而暗元本之端也。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 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操纲领” 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韩、白毕力以折冲,萧、曹 竭能以经国。介一人之心,致其果毅,谋夫协思,进其 长算,则人主虽从容王房之内,逍遥云阁之端,羽爵 腐于甘醪,乐人疲于拼儛,犹可以垂拱而任贤,高枕 以责成。何必居茅茨之狭陋,食薄味之大美,躬监门 之劳役,怀损命之辛勤,然后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 外哉。
夫“巍巍”之称,不可骄吝构,而东岳之封,未易以恣欲 修也。上圣兼策载驰,犹惧不逮前,而庸主缓步按辔, 自以为过之。或于安而思危,或在崄而自逸,或功成 治定,而匪怠匪荒,或缀旒累卵,而不觉不寤。不有辛 癸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
罗隐《两同书》。“夫万姓所赖,在乎一人;一人所安,资乎 万姓。则万姓为天下之足,一人为天下之首也。然则 万姓众矣,不能免涂炭之祸;一人尊矣,不能逃放伐 之辱。岂失之于足,实在于元首也。夫以水动萍移,风 行草偃,处唐虞之代,则比屋可封;居桀纣之朝,则比 屋可戮。夫天下者,岂贤于彼而愚于此,易于上而难” 于下哉?盖人君有所损益也。“损己以益物”者,物既益 矣,而物亦益之,尧舜所以成其上圣,克保耆颐之寿 也。“益己以损物”者,物既损矣,而物亦损之,癸辛所以 陷其下愚,自取诛逐之败也。是则彼之自损者,岂非 自益之道欤?此之自益者,岂非自损之道欤?损益之 途,固亦明矣。
海樵子:“帝王以扶持纲常为主,以奠安生民为急,以 讲明心学为要。”
《见闻搜玉》人皇氏“政教君臣所自起,男女饮食所自 始”,此君道之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