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05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五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五十六卷
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五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五十六卷目录

 季夏部杂录

 季夏部外编

 伏日部汇考

  史记秦本纪 封禅书

  缃素杂记伏日考

  事物纪原三伏

  农政全书占候

  遵生八笺伏日事宜 伏日事忌

  直隶志书丰润县 平谷县 永平府 肃宁县 任丘县 交河县 晋州

  山东志书阳信县 曹县 朝城县

  山西志书潞安府 潞城县 临县

  江南志书长洲县 松江府 黟县 含山县

  浙江志书杭州府 龙泉县

  江西志书永丰县

  湖广志书通山县 江陵县

  广东志书始兴县

 伏日部艺文一

  大暑赋          晋夏侯湛

  纳凉赋          隋卢思道

  游大字院记        宋欧阳修

 伏日部艺文二

  嘲热客           晋程晓

  怀县作            潘岳

  苦热行          梁简文帝

  夏夜独坐          萧子范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    唐任希古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

  军三首          楼颖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

                 包佶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

  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武元衡

  何处堪避暑         白居易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

                刘言史

  夏日东斋           曹松

  同陆使君水堂纳凉      释皎然

  苦热            宋韩琦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欧阳修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梅尧臣

  甲辰初伏快雨凉风昼眠初觉庭前小栏花木

  各有意气效柏梁体       蔡襄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文同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爽凉炎酷

  顿消老病欣然乃命酒成诗    张耒

  伏日四望亭分韵得月字    王十朋

  伏日           明文徵明

 伏日部选句

 伏日部纪事

 伏日部杂录

岁功典第五十六卷

季夏部杂录

[编辑]

《诗经小雅出车》章:“黍稷方华。”大全新安胡氏曰:王氏云: “黍稷方华,季夏时也。”

《六月章》“六月栖栖,戎车既饬。”朱注六月,建未之月也。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朱注《服》,戎服也。

《尚书大传》:“季夏可以大赦罪人。”

《诗含神雾》:“曹地处季夏之位,土地劲急。音中征,其声 清以急。”

《内经》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其应长夏。所谓长夏者, 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王,故云“长夏。” 火郁之,发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 腾烟,土浮霜卤,止水迺减,蔓草焦黄。

敦阜之纪,是为“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 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其谷稷麻,其畜牛犬, 其果枣李,其色请帮助识别此字。元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在天为湿,在地为土。 “六月四阳二阴合蒸,以生湿气”,蒸腐万物,成土也。“雾 露云雨”,湿之用也。“安静稼穑”,土之德也。

《素问·风论篇》以季夏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

《四时刺逆从论》篇:“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邹子:“季夏取桑柘之火。”

《史记。武帝本纪》:“所谓寒门者,谷口也。”谷,中山之谷 口,汉时为县,今呼为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 故曰“寒门。”

《天官书》叶洽岁:“岁阴在未,星居申。以六月与觜觿参 晨出,曰长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应见箕谨候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 《汉书律历志》:“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 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锺为地 统。

《天文志》:“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智 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心为正。故四星皆失,填星迺 为之动,填星所居国吉。”

《五行志》:“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 《魏相传》:“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

《贾谊新书》“悬弧之礼义,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 木也。

《种植书》:“甜瓜有绿有黄,小暑后方熟”,即邵平所种五 色子母瓜也。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篇:“夏至之后,大暑隆,万物茂育, 怀任于时,寒为贼,故王者辅之以赏赐之事。”

《神异经》:“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虫焉,既细且小,曰细蠛。 此虫常春生,以季夏藏于鹿耳中,名婴蜺。”

《后汉书郡国志》注:《南中志》:“朱提县西南二里,有堂狼 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飞鸟过之,不能得去。”

《白虎通五行篇》:“六月律谓之林锺何?林者,众也,言万 物成熟,种类众多。”

《论衡龙虚》篇:“盛夏之时,雷电击折,破树木,发坏室屋, 俗谓天取龙。”谓龙藏于树木之中,匿于屋室之间也。 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屋室,则龙见于外,龙见雷取以 升天。

《雷虚篇》:“雷者,太阳之激气也。盛夏之时,太阳用事,阴 气乘之,阴阳分事,则相校轸,校轸则激射,激射为毒, 中木木折,中屋屋坏。”

《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 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

《四民月令》:“六月可种冬蓝。”

六月可蓄瓠。

大暑后六月,可藏瓜。

《月令章句》:“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小 暑、大暑居之,周之分野。”

《禽经》注:“黄鸟之属,应土行,以象季夏。”

《风土记》:南中六月,则有东南长风,俗号“黄雀风。”时海 鱼化为黄雀,因为名也。

《抱朴子守塉》篇:“野马六月而后息。”

《仙药篇》:“云母,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 之。”

《拾遗记》:“广延之国去燕七万,在扶桑东,其地寒,盛夏 之日,冰厚至丈,常雨青雪,冰霜之色,皆如绀碧。” 《南方草木状》:“薰陆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 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

《广志》:“青芋,稻,六月熟。”

五岳游峨眉,西望西域,雪山夜白。巑岏此浩劫,积雪 不消,六月乃益明,数千里仅咫尺间。

《西征记》:“陵台冰井有六月冰。”

《沙州记》:“六月二十六日,发龙涸,昼夜肃肃常寒,不复 得脱襦裤。”

《南史陆慧晓传》,“何点常称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 有霜气。”

梁元帝《与武陵王书》:“季月烦暑,流金烁石。”

《三礼义宗》:“南岳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 之日,护养万物,故以为称。

《魏书律历志》:“次卦,六月,鼎、丰、涣、履、遁。”

《水经注》:“临胊县熏冶泉,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 之下,水色澄明,而清冷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 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 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 琴命友,嬉娱永日。桂欐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合,欢 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

伊阙左壁有石铭云:“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 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齐此以下,盖记水之涨减也。 《齐民要术》:“六月一日种白茎秋葵。白茎者宜干,紫茎 者干,即黑而涩。”

胡荽子熟拔去,急耕令好,调熟如麻地,即于六月中 旱时,耧耩作垄蹉子,令破手散,还劳令平。但旱种不 须耧润。此菜早种,非连雨不生,麦底地亦得种止须 急耕调,六月中无不霖望。连雨生则根彊科大 种兰香,治畦下水,及水散子讫,水尽蓰熟粪,仅得盖 子便止。昼日箔盖,夜即去之,生即去箔,常令足水,六 月连雨拔栽之。

《锄地》“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湿锄则地坚,夏苗阴 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

作黄衣法:“六月中取小麦,净淘讫,于瓮中以水浸之, 令醋漉出,熟蒸之,捶箔上敷席,置麦于上,摊令厚二 寸许。预前一日刈薍叶薄。无薍叶者,刈胡枲择去杂 草,无令有水露气,候麦冷,以胡枲覆之。”

凡漆器,盛夏连雨,土气蒸热,什器之属,虽不经夏,用六七月中各须一曝使干。世人见漆器暂在日中,恐 其炙坏,合著阴润之地,虽欲爱慎,朽败更速。

《永嘉记》曰:“含。”请帮助识别此字。《竹笋六月生,味与箭竹笋相似。 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隋书礼仪志》中:“迎含枢纽者,含容也,枢机有阖辟之 义。纽者,结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万物,开阖有时,纽 结有法也。”

《唐书吐蕃传》:“吐蕃地直京师西八千里,国多霆电风 雹积雪,盛夏如中国春时,山谷常冰。”

《外台秘要》:“造淡豉法:用黑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 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 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 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 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 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 《酉阳杂俎》:“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 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 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 椒,至芳辣,六月采。”今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十二辰虫,状似《蛇医》,脚长,色青赤,肉鬣。暑月时见于 篱壁间。俗云:“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 辰状。

《周易集解》: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干宝曰:阴气 在二,六月之时,自遁来也。阴出地上,佐阳成物,臣道 也,妻道也。

《吴地记》:“夏驾湖,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

《洽闻记》:“日济国西南海中有三岛,各相去数十里。其 岛出黄漆,似中夏漆树。彼土六月破树腹取汁,以漆 器物,若黄金,其光夺目。”

《望气经》:“六月三日有雾,则岁大熟。”

《宋史乐志》:“盛德在土,宫声乃作,得征而生,以商为相。 若用角则刑,用羽则战。故季夏土王,宜禁角羽。” 《河渠志》:“朔野之地,深山穷谷,固阴沍寒,冰坚晚泮。逮 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于河。 故六月中旬后,谓之矾山水。”

《益部方物略记》:“七宝花,大抵玉蝉花类也。擢颖挺挺, 盛夏则荣。丹紫含英,以宝见名。”

《图经本草》:“黄连叶似甘菊,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 色亦黄。”

独活、羌活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或黄或 紫。结实时,叶黄者是夹石上生,叶青者是土脉中生。 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亦名“独摇草。”

秦艽根,土黄色而相交纠,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 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中开花,紫色似葛花,当 月结子。

《梦溪笔谈》:六月万物小盛,故曰“小吉。”

《倦游录》:岭南暑月,白蚁入水为虾。土人夜以火烛取 制为鲊,名“天虾鲊。”

《物类相感志》:“凡山石盛夏必汗出,赤黄者金汗,白而 辛者银汗。”

《鸡林记》:“高丽黄漆生岛上,六月刺取沈色,色若金,日 暴则干。”本出百济,今号为“新罗漆。”

《避暑录话》:“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 快美。”

《政和本草》:“地锦草生近道田野,茎叶细弱,蔓延于地。 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 子用之。”

《黎州图经》:“黎州通望县销樟院有娑罗绵树,三四人 连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后生叶。其花盛夏方开,谢 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其花蕊有绵,谓之娑罗绵。” 《尔雅翼》:“射干苗高二三尺,叶似蛮姜而狭长,排列如 翅羽,故名乌翣、乌蒲、乌扇花以六月开,如萱草而小, 上有红点,人家庭砌多植以为玩。”

鳜鱼巨口而细鳞,鬐鬣皆圆,黄质黑章,皮厚而肉紧, 特异常鱼。夏月盛热时,好藏石罅中,人即而取之。 《菊谱》:“夏金铃菊,出西京,开以六月,深黄,千叶,甚与金 万铃相类,而花头瘦小,不甚鲜茂,以生非时故也。” 《桂海花木志》:“茉莉花六月六日,以治鱼腥水,一溉益 佳。”

《朱子集》问:“四时取火,何为季夏又取一番?”曰:“土旺于 未,故再取之。”

《朱子语录》五行之有土,非土则不足以载四者。土于 四时,各寄王十八日,或谓王于戊己,然季夏乃土之 本宫,故尤王。夏末月令载中央土者,以此故也。 图说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金木水火分属春夏秋冬, 土则寄旺四季,如春属木,而清明后十八日,即是土 寄旺之时,每季寄旺十八日,共七十二日,惟季夏十 八日,“土气为最旺,故能生秋金也。”

《武昌记》:楚山东有小溪,盛夏时凛然常有寒气,谓之 “寒溪。”

《会稽志》:“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六出。会稽有二种:一曰山栀,生山谷中,花瘦长,香尤奇绝。水栀,生水涯,花 肥大,倍于山栀,而香差减。近岁有千叶栀,六月初始 盛。”

《玉海》:“西京宫城南三门,中曰长夏。”

《蠡海集》:鬼神类:“九天生于六月二十四日者,六为阴 数,四六二十四,老阴之策也。老阴变少阳,故应于雷 神焉。”

《昨梦录》:“猛火油出高丽东数千里。日初出之时,因盛 夏日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即为火,惟真琉 璃可贮之,入水藻荇俱尽。”

山家清供胡麻酒,盛夏饮一巨觥,清风飒然,绝无暑 气。其法“渍麻子二升,煎熟略炒,加生姜二两,生龙脑 叶一撮,同炒细研,投以煮酝五升,滤去渣,水浸之,大 有所益。”

《北苑茶录》:“山木至夜益盛,故欲尊生长之气,以糁雨 露之泽。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之草,遏 郁之木,悉用除之。此之谓开畬。”

《扪虱新话》:“南中花木性皆畏寒,故茉莉惟六月六日 种者尤盛。”

《通考》:“六月初六日晴,主收干稻。雨谓之湛。”请帮助识别此字。耳,主有 秋水。

《山居四要》种菉豆法:“立秋前,宜刈了麻地上,种太早 不生角。若预占豆收否,当年李多不蛀则宜豆,忌卯 日下种。”

《便民图纂》:“造七醋,用六月六日,以黄陈仓米五斗为 率,不淘净,浸七宿,每日换水一次。至七日做为熟饭, 乘热入瓮,按平封闭,勿令气出。第三日翻动,至第七 日开,再翻转,倾入井花水三担,又封七日,再搅再封, 至三七二十一日成好醋。”此法简妙。

《四时类要》:“六月扫庭除,候地毒热出麦薄摊至未时 及热收,可以二年不蛀。”

七修类槁种萝卜法:宜肥地,撒种沙地尤效。瘦地用 粪作垄种,带露耙地则生虫,锄不厌频,苗稠小拔令 稀则肥大。霜降后或腌或藏窨皆可。七月种迟。 《芜史》:“六月六日食银苗菜,即藕苗也。”

《丹铅录》:《朱子语录》云:“人谓杨亿通禅学者,以其有‘八 角磨盘’之句耳。”按北涧禅师偈云:“‘六月一日前,万象 森罗替说禅。六月一日后,八角磨盘空里走。今朝正 当六月一,无位真人赤骨律。金毛狮子解翻身,无角 铁牛眠石室。十圣三贤摠不知,笑倒寒山并拾得’。杨 亿因演之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 欲藏身北斗中,应须合掌南辰后。

《熙朝乐事》:六月六日,宋时作会于显应观,因以避暑。 今会废而观亦不存。自此游湖者,多于夜间停泊湖 心,月饮达旦。而市中敲铜盏卖冰雪者,铿聒远近。是 日郡人舁猫狗浴之河中,致有汨没淤泥,踉跄就毙 者。其取义竟不可晓也。

《荔枝谱》:“食荔枝有益于人。”当盛夏时,乘晓入林中,带 露摘下,浸以冷泉,则壳脆肉寒,色香味俱不变,嚼之 消如绛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蠲渴补髓,啖可至数 百颗。

《雪涛谈丛》:“滇省风俗,每年于六月二十八日,各家具 束苇为槁,高七八尺,凡两树,置门首,遇夜炳燎,其光 烛天。是日各家俱用生肉切为脍,调以酰蒜,不加烹 饪,名曰‘吃生’”,总称曰“火节。”问其故,谓吊忠臣王祎留 此记盖?祎受命入滇,说元梁王降,王反杀祎,醢其肉。 若尔,则炳槁可也,奚忍食生为耶?夫楚人竞舟,吊屈 子也;晋人禁烟,伤介推也。皆有不忍之意焉。王公被 醢,而滇俗斫脍吃生,毋乃倒置乎?存炳火革,食生可 也。

《缾史月表》“六月,花盟主,莲花、玉簪、茉莉花,客卿,百合、 山丹、山矾、水木犀花,使令,锦葵、锦灯笼、长鸡冠、仙人 掌,赪桐、凤仙花。”

《花历六月》,桐花馥,菡萏为莲,茉莉来宾,凌霄结凤。仙 降于庭,鸡冠环户。

《月令》演六月避伏。三日《天贶节》。六日荐麦、瓜。初伏《碧筒劝》:中伏 《竹篠饮 莲诞》。二十四日

《广菌谱》:“五木耳,六月多雨时采之,暴干,可烹食。桑、槐、 楮、榆、柳,此为五木耳。”

《田家五行月》内有西南风,主生虫损稻。秋前损根,可 再抽苗,秋后损者,不复抽矣。谚云:“秋前生虫,损一茎 发一茎;秋后生虫,损了一茎,无了一茎。”

《农政全书》:“银桃形圆,色青白,肉不黏核,六月中熟。” 《近峰记略》:“文皇将靖难,以六月十一日召三司府县 官出西瓜食,因责以离间事,执都指挥谢贵、布政张 昺杀之,乃举兵。宸濠将谋不轨,亦以六月十一日出 西瓜与群官共食,执都御史孙燧、副使许逵杀之,乃 举兵。事同而义殊,不度德量力也。”

《本草纲目》:“造大小麦麹法:用大麦米或小麦连皮并 水淘净晒干。六月六日磨碎,以淘麦水和作块,楮叶 包扎悬风处,七十日可用矣《海槎馀录》:“榕树最大,其阴最密,干及三人围抱者,则 枝上生根,绵绵垂地,得土力,又生枝如此数四,其干 有阔至三、四丈者,阴覆重重,六月不知暑。”

《济世仁术》:做莲花醋法:“白面一斤,莲花三朵,𢭏细米 和成团,用纸包裹,挂于风处。一月后取出。以糙米一 斗,水浸一宿,蒸熟,用水一斗酿之。用纸七层密封定, 每层写七日字。遇七日揭去一层。至四十九日,然后 开封,𥬠出,煎数沸收之。”

《济阴方》“土王湿气,起居宜避,慎之。”六月湿热,尤宜节 饮凉冷,及居处湿寒之地。

《选择历》书:“六月土王用事,日后不宜兴土工事, 安碓硙,开渠穿井,忌土王用事后日。”

《野获编》:“时俗妇女多以六月六日沐发,谓沐之则不 腻不垢。”

《昌平山水记》:“黍谷亦谓之寒谷山,有风洞,洞口风气 凛冽,盛夏人不敢入。”

《广东新语》:“素馨球以挂复斗帐中,虽盛夏能除炎热, 枕簟为之生凉。”

《辉县志》:“白龙潭在鸭子口西南,飞练洒雪,恍似玉龙 倒卧崖壁间,噌吰镗𨱏,响震岩谷,乍观者多却步不 敢俯视,遇盛夏雷雨交作,往往有白龙见云际。” 《广信府志》:“清风峡在铅山县西北五里,有土山洗而 出石,得巨砻,两崖崭喦,寒气逼人。峡长五丈,阔五尺, 在裂石间行,清风透体,六月如秋。”

季夏部外编

[编辑]

《菩萨本行经》:“佛在郁覃罗延国,领千二百众村落间。 时天盛热,路无荫凉,一放羊人念言:‘三界之师冒涉 盛暑,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捉随佛行,去羊太远,放盖 掷地,还趋羊边。佛告阿难:‘此人敬心,十三劫中,天上 世间,生尊贵处。竟十三劫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 藏。经六月初四日南赡部洲转大法轮’’。”

《道经》“六月初四日,太素三元君朝真。”

《云笈七签》:晋兴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夜,王母第四 女南极王夫人降真人杨羲家,因吟授羲曰:“林振须 类感,云郁待龙吟,元数自相求,触节皆有音。飞軿出 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自钦。悼此四 维内,百忧常在心。俱游北寒台,神风开尔襟。”

《法苑珠林》:“晋咸康中,建安太守孟景,欲建刹立寺。夕 闻床头锵然,视得舍利三枚,因立寺刹。元嘉十六年 六月,舍利放光,通照上下,七夕乃止。”

《一统志》:弘州人张珪,晚憩神溪孤石上,有神自空而 下言曰:“律吕律吕,上天敕汝六月二十日行硬雨。”语 毕而去。珪至家,遍语邻村人,使速收麦,未及收者至 期为雨所伤。事闻,朝廷遣使祭焉,遂立律吕神于孤 石上。

伏日部汇考

[编辑]

《史记》:

秦本纪

[编辑]

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正义》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云:“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 徐广曰:“《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也。” 正义曰: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狗,阳畜也。《左传》云:“血蛊为蛊。”顾野王云:“谷皆积变为飞蛊”也。

封禅书

[编辑]

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 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门, 以御蛊菑。

《索隐》曰:服虔云:“周时无伏,秦始作之。”《汉旧仪》云:“伏者万鬼行,故闭昼日,不干求也。”《东观汉记》:和帝初,令伏闭昼日是也。又《历忌释》曰:“伏者何?金气伏藏之名。四时代谢,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则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凡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案乐彦云《左传》“血蛊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月令》云:“大傩旁磔。”注云:“磔,禳也。厉鬼亦为蛊,将出害人,旁磔于四方之门。”故此亦磔狗邑四门也。风

《俗通》云:“杀犬磔禳也。”

《缃素杂记》

[编辑]

伏日考

[编辑]

《汉·郊祀志》:“秦德公立二年,卜居雍,子孙饮马于河,遂 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孟 康云:“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颜师古曰: “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 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 必伏。庚,金也,谓金气伏藏之日也。”又《荆楚岁时记》:按 历忌云:“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 夏火代木,木生火。立秋金代火,金畏火;立冬水代金, 金生水,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是月之雨,田家以 为甘泽,邑里相贺,名曰嘉雨。谷雨,嘉雨也。”曹植《大暑 赋》云:“席季夏之三伏。”潘岳赋云:“‘初伏起新节’。按《阴阳 书》曰:‘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 初庚,为末伏。

《事物纪原》

[编辑]

三伏

[编辑]

《历忌释》曰:“三伏无定日,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秋以金代火,而金畏火,庚日 为金,故值庚日必伏。”《阴阳书》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 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史记》云:“周时不书 伏。”三伏之名,始于秦德公时。又云:“六月上伏,始皇置 也。”《梦华录》云:“唐时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并无时节, 故于伏日往来,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新荷 苞鲊,曲水流杯,笙歌通夕而罢。”

《农政全书》

[编辑]

占候

[编辑]

三伏中大热,冬必多雨雪。 老农云:“三伏中槁稻,天 气又当下。”壅时最要晴,晴则热故也。伏里西北风,腊 里船不通。

《遵生八笺》

[编辑]

伏日事宜

[编辑]

“三伏日,宜服肾沥汤,治男子虚羸,五劳七伤,风湿藏 虚,耳聋目暗”方。干地黄六分黄芪六分茯苓六分五 味子四分羚羊角四分桑螵蛸三两炙地骨皮一两 桂心一两门冬五分去心磁石一钱二分打碎水洗 令黑汁出尽为止羊肾二个猪肾亦可,去脂膜,切如 柳叶,以水四升,先煮去水升半,即掠去水上肥沫及 肾滓,取汁煎诸药,澄清去滓,分为三服,三伏日各服 一料,随人加减。亦可忌食大蒜、生葱、冷陈滑物,空心 平旦服之。

《旧俗》曰:“造酱用三伏黄道日浸豆,黄道日拌黄。用草 乌五七个,切作四片撒上,其蛆尽死。”

抱朴子《养生书》云:三伏内用甘草一钱,好明白滑石 六钱为末,和水饮之,名六一散,令人免中暑泄泻之 病。三伏内服十味香薷饮方:香薷数年陈者一两人 参陈皮白术炒白扁豆炒茯苓黄芪木瓜厚朴姜汁 浸甘草各五钱共为饮片,水煎,停冷服之。或为细末, 水调一二钱服。三伏时用门冬五味子,人参泡汤代 茶,谓之“参麦散”,消渴生津。

又曰:“三伏中用黄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二分,以并 凉水调服。治谵狂,大消暑热毒炁。” 又方:木瓜酱,用木瓜十两,去皮细切,以汤淋浸,加姜 片一两,甘草二两,紫苏十两,盐一两。每用些少泡汤, 沈之井中,候极冷饮之。

又方“梅酱吃水方”用黄熟梅十斤,蒸烂去核,将肉秤 有几斤,每斤加盐三钱,紫苏干一两,干姜丝二钱,甘 草三钱,搅匀,日中大晒,待红黑色收起,用时加白豆 仁、檀香些少,饴糖调匀,和水服,最解暑渴。

伏日事忌

[编辑]

《四时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伤夫妇,不吉。”

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鍼灸, 惟宜发汗。

《直隶志书》
各省风俗同者不载

[编辑]

丰润县

[编辑]

伏日造面酱。初伏日洗头去风。是月也,黍始登。

平谷县

[编辑]

初伏日,居民各以麦面造酒曲。

永平府

[编辑]

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伏日宜窨麹 酱麹,有𧢻细而酱,以生熟占。初伏雨,主秋旱。锄茄十 次,每秧结十茄,人洗头去风。以杏仁炒麦子,食数粒, 一年头不痛,心无呕。凡伏寒为灾,与《唐五行志》占仝, 时黍将登。

肃宁县

[编辑]

头伏冷,一科豆打一捧;头伏热,一科豆打一捻。又云: “三伏无雨休种麦。”

任丘县

[编辑]

伏日早食绿豆汤,午食刀切面。

===交河县===
考证
初伏日雨,主旱。谚云:“淋伏头,旱伏尾。”

晋州

[编辑]

伏日造酱。

《山东志书》

[编辑]

阳信县

[编辑]

初伏,蓺绿豆作豉料。

曹县

[编辑]

初伏日食冷飰洗六畜。

朝城县

[编辑]

初伏早,以麦仁、豇豆、绿豆作饭,水淘食之,以却暑。

《山西志书》

[编辑]

潞安府

[编辑]

伏日为“避暑饮。”

潞城县

[编辑]

伏日妇女游伏,食炒麦。

临县

[编辑]

初伏日浴于湫河,谓之“洗百病。”

《江南志书》

[编辑]

长洲县

[编辑]

三伏宜晴宜热。《谚》云:“六月弗热,五谷不结。”

松江府

[编辑]

三伏中宜大热。热则苗茂。谚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又云:“六月盖被。田中无米。”

黟县

[编辑]

上伏种胡麻,中伏种粟。

含山县

[编辑]

六月伏日,多制《六一散》、香薷引以却暑。

《浙江志书》

[编辑]

杭州府

[编辑]

三伏有施香薷饮者。

龙泉县

[编辑]

伏日切不可近新妇,犯之大凶。

《江西志书》

[编辑]

永丰县

[编辑]

伏日具香烛酒果诣神庙,上“三伏香”,又有施茶饮于 路傍,祈福利者,至伏尽乃止。

《湖广志书》

[编辑]

通山县

[编辑]

《伏日》曰“三伏修景。”

江陵县

[编辑]

伏日作汤饼食,名为“辟恶饼。”

《广东志书》

[编辑]

始兴县

[编辑]

三、伏至,日在角,最炎热,谓秋老鼠。

伏日部艺文一

[编辑]

《大暑赋         》晋·夏侯湛

“惟青春之谢兮,接朱明之季月,何太阳之赫曦,乃郁 陶以兴热。”于是大吕统律,祝融纪节,蒸泽外熙,太阴 内闭。若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 扶桑赩其增燌,天气煜其南升。尔乃土坟坠坼,谷枯 川竭,寒泉潜沸,冰井腾沫。洪液蒸于单簟兮,珠汗沾 乎𫄨葛;温风翕其至兮,若洒汤于玉质。沃新水以达 夕,振轻箑以终日。

纳凉赋         隋卢思道

[编辑]

祝融司方,朱明届序。气乃初伏,节惟徂暑。积歊蒸于 帘栊,流烦溽于园籞。阳风淟其长扇,火云赫而四举。 尔乃警六御,按三条。系鼍鼓,吹凤箫。云车错毂,麟马 齐镳。入云宫之𡾰𡶴,登仙观之岧峣。引雄风于洞穴, 承清露于丹霄。动飕飗于翠帐,散霏微于绮寮。

游大字院记       宋欧阳修

[编辑]

“六月之庚,金伏火见,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 蒸雨,斜风酷热,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 子有《普明后园》之游。春笋解箨,夏潦涨渠,引流穿林, 命席当水。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奕, 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 之咏。”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 “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 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之于版,以致一 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云。

伏日部艺文二

[编辑]

《嘲热客          》晋·程晓

“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嚬蹙奈此何。 谓当起行去,安坐正咨嗟。所说无一急,𠴲唅一何多。 疲倦向之久,甫问君极那。摇扇膊中痛,流汗正滂沱。 莫谓为小事,亦是一人瑕。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

怀县作           潘岳

[编辑]

南陆迎修景,朱明送末垂。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曦朝想庆云兴,夕驰白日移。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 凉飙自远集,轻衿随风吹。灵圃曜华果,通衢列高椅。 瓜瓞蔓长苞,姜芋纷广畦。稻栽肃芊芊,黍苗何离离。 虚薄乏时用,位微名日卑。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 自我违京辇,四载迄于斯。器非庙廊姿,屡出固其宜。 徒怀越鸟志,眷恋想南枝。

苦热行         梁简文帝

[编辑]

“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 细帘时半卷,轻幌乍横张。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 愿见“《洪崖井》,讵怜河朔觞。”

夏夜独坐         萧子范

[编辑]

节序值徂炎,兹宵在三伏。凭轩伫凉气,中筵倦烦燠。 寂寞对空窗,清流临夜竹。虫音乱阶草,萤光绕庭木。 帘月夜斜辉,风光起馀馥。一伤年志罢,长嗟逝波速。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   唐任希古

[编辑]

玉署三时晓,金羁五日归。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池镜分天色,云峰减日辉。游鳞映荷聚,惊翰绕林飞。 披襟扬子宅,舒啸仰重闱。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

[编辑]

军三首:《并序》。       楼颖。

仆三伏于通化门东北数里避暑之地,地即故倅天宫顾公之旧林,今贰宰君李公之别业。右抵禁籞,斜界沁园,空水相辉。步虹桥而下视,竹木交映。弄仙棹而傍窥,足涤烦襟,陶蒸暑。独往成兴,恨不与数公共之。《率然有作,因以见意》。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 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兴成祇自适,欲白返忘言。 纳凉每选地,近得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 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忧者,悠悠在兴中。 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 水光壁际动,山影浪中摇。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

[编辑]

包佶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几度衣裳澣,谁家枕簟清。” 颁冰无下位,裁扇有高名。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

[编辑]

《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武元衡》。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黄公垆》下叹,旌斾国东门。

何处堪避暑        白居易

[编辑]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我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

[编辑]

刘言史

南越逢初伏,东林度一朝。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 竹簟移先洒,蒲葵破复摇。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饶。 裛汗𫄨如濯,亲床枕并烧。堕枝伤翠羽,萎叶惜红蕉。 且困流金炽,难成独酌谣。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旅恨生乌浒,乡心系洛桥。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

夏日东斋          曹松

[编辑]

“《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热少清风多,开门放山入。

同陆使君水堂纳凉     释皎然

[编辑]

《柳家陶暑亭》,意远不可齐。烦襟荡朱弦,高步援绿荑。 爱公满亭客,来是清风携。滢渟前谿上,旷望古郡西。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野香袭荷芰,道性亲凫鹥。 禅子顾惠休,逸民重刘黎。乃知高世量,不以出处暌。

苦热           宋韩琦

[编辑]

《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阳乌自焦烁,垂翅不西举。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欧阳修

[编辑]

“北园数亩官墙下,嗟我官居如传舍。滹沱北渡马踏 冰,西山病归花已谢。落英不见空绕树,细草初长犹 可藉。空园一锁不复窥,不觉芳蹊繁早夏。隔墙时时 闻好鸟,如得嘉宾听清话。今朝试去绕园寻,绿李横 枝碍行马。蒲萄忆见初引蔓,翠叶阴阴还满架。红榴 最晚子已繁,犹有残花藏叶罅。人生有酒复何求,官” 事无了须偷暇。古云伏日当早归,况今著令许休假。 能来解带相就饮,为子埽月开风榭。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梅尧臣

[编辑]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清谈停玉尘,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甲辰初伏快雨凉风昼眠初觉庭前小栏花木

[编辑]

各有意气。效《柏梁体      》。蔡襄

闰夏天气热焰烘,崇朝快雨随清风。昼轩梦觉开前 栊,画栏花草意气雄。侧枕遥闻数异同,如此微物烦化工。盍各言尔之所从,繁葩富艳生朱红。川海棠枯条 大蕊千万重。绯桃修干点缀赤日中,蜀葵“《蠲》去忧忿”,谁与 功。萱草采摘烹煮祛烦胸。百合《秋霜》巨实垂如瓮。木瓜横柯 远引交加丛,红玫瑰叶抽绿剑端黄茸,山姜直立开披泉 货通。金钱叠绕,翠羽翻虬龙。薜荔误入畦町非余公。䔛麻“助 涤渴肺”思匪躬。麦门冬物物自名词不穷。愿当我意乃 汝容,负汝不饮惭衰翁。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文同

[编辑]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馀思秉烛,坐久欲添衣。为爱东喦下,泉声绕翠微。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爽凉炎酷

[编辑]

“顿消老病。” 欣然乃命酒成诗   。张耒

西风吹淡白,窗户含凄清。炎凉一朝变,徂暑逝不停。 山堂晓潇洒,病叟葛巾轻。平时干云树,芳叶亦复零。

伏日四望亭分韵得月字   王十朋

[编辑]

“伏日何处游,危亭荫清樾。十客同我登,诗兴浩然发。 四檐山在眼,奚用更拄笏。”小饮未成醺,天边见新月。

伏日          明文徵明

[编辑]

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罣葛巾。正好关门消永 日,可堪曳履见时人。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 是春。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

伏日部选句

[编辑]

《梁昭明太子启》:“三伏渐终,九夏将谢。萤飞腐草,光浮 帐里之书;蝉噪繁柯,影入机中之鬓。”

《何逊诗》:“愿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换。”

唐·岑参诗:“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高适诗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姚合诗》:“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

《李频诗》:“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罗邺诗》:“休摇雉尾当三伏,似展龙鳞在一床。”

黄滔诗:“山寒彻三伏,松偃出千年。”

《李洞诗》:“松下度三伏,磬中销五更。”

宋韩琦诗:“人间酷暑痛庚伏。”

苏轼《真一酒歌》:“三伏遇井了不尝,酿为真一和而庄。” 朱熹诗:“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

释惠洪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元陈天锡诗:“雨收三伏暑,风送一帆秋。”

伏日部纪事

[编辑]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至良 所,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 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后十三 年,从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汉书东方朔传》:“朔为常侍郎,得爱幸,伏日诏赐从官 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 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 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 ‘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 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 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迺反自誉。复 赐酒一石,肉百觔,归遗细君。

《书仪》:“六月三庚,伏日。”昔贾谊在湘南,六月三庚日,有 服鸟来。时以南方毒恶,以助太阳销铄,万物因损人, 故避之。

《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六年“六月,初令伏闭尽日。” 《汉官旧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他事。” 《风俗通义》:汉中巴蜀,自择伏日。俗说,汉中巴蜀广汉, 土地温暑,草木早生晚枯,气异中国,故令自择伏日 也。谨按《汉书》,高帝分四部之众,用良、平之策,还定三 秦,席卷天下,盖君子所因者本也。论功定封,加以金 帛,重复宠异,令自择伏日,不同凡俗。

《四民月令》:“初伏,荐麦瓜于祖祢。”

《魏典略》:“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 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 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

《酉阳杂俎》: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八悫三伏 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 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囷如象鼻,传噏 之,名为“碧筒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世说》:郗嘉宾三伏之日诣谢公,炎暑熏赫,虽复当风 交扇,犹沾汗流漓。谢著故绢衣,食热白粥,晏然无异。 郗谓谢公曰:“非君几不堪此。”

《邺中记》:“石季龙于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月,以冰赐大臣。”

《图画见闻志》:“梁刘产齐所藏名迹,不啻千卷。每暑伏 晒曝,一一亲自卷舒,终日不倦。”

《洛阳伽蓝记》:“千秋门内道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 台,即魏文帝所筑者。高祖于台北造凉风观,观东有 灵芝钓台,累木为之,去地二十丈。风生户牖,云起栋 梁,三伏之月,皇帝于此避暑。”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魏氏 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 非傅粉则伏日汤饼,魏已来有之。

《唐会要》:天宝五载六月三日敕:“三伏内,令宰相辰时 还宅。”

《开元天宝遗事》:“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 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 挟纩者。”

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 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 送与王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

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富豪,而好待士。每 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结为凉棚,设坐 具,召长安名妓闲坐逓,请为避暑会,人皆爱羡。 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 曲沼,通夕而罢。”

《销夏荣辑》:“子邕酷好图画,务广蓄。每三伏中曝之,各 以其类,循次开展,遍满其家。每一种日日更换,旬日 始了。好事家鲜其比也。”

《图画见闻志》:“端拱元年,以崇文院之中堂置秘阁,命 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点检供御图书,选三馆正 本书万卷实之秘监以进御,退,馀藏于阁内。又从中 降图画前贤墨迹数千卷以藏之。淳化中,阁成,上飞 白书额,亲幸,召近臣纵观图籍,赐宴,每岁因暑伏曝。” 请帮助识别此字。近臣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图典之盛,无替《天禄》 《石渠》,妙楷宝迹矣。

《玉海》:“淳化五年六月庚寅初伏,上亲书红绫扇,赐近 臣各一。”

《梁溪漫志》: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馀卷。公晨 夕所阅,虽累年如新。尝谓其子公休曰:“吾每岁以上 伏及重阳间,暴群书之脑,所以年深不损。”

《东京梦华录》:“都人最重三伏,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 雪槛冰盘。沈李浮瓜,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 通夕始罢。”

《乾淳岁时记》:“宰执、亲王、三衙、从官、内侍省官伏日赐 暑药。”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 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 大池可十亩。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当三伏 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 半臂赐之。

《玉堂杂记》:“学士院官,若侍从以上兼领,自从本官或 庶僚权直院,三伏,赐冰一担,时果五品。”

《岁华纪丽谱》:“六月初伏日会监司,中伏日会职官以 上,末伏日会府县官,皆就江渎庙设厅。”初,文潞公建 设厅,以伏日为会避暑,自是以为常。早宴罢,泛舟池 中,复出就厅,晚宴,观者临池张饮,尽日为乐。赵清献 公使限钱,但为“初伏会”,今因之。

《帝京景物略》:“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 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则苍山之颓也。额耳 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 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者两岸各万众,面首如鳞, 次贝编焉。然浴之不能须臾,象奴辄调御令起,云:浴 久则相雌雄,相雌雄则狂。”

伏日部杂录

[编辑]

《陶朱公书》:“伏里西北风,主冬冰坚。谚云:‘伏里西北风, 腊里船弗通’。”虹见主麦贵。日蚀主旱,有雾亦主旱。谚 云:“六月里迷雾,要雨到。白露西南风,主虫损稻, 藏麦。”三伏烈日之中晒极干。先将稻草灰铺缸底,带 热而收,复以灰盖之,用苍耳辣蓼及麻叶碎杂其中, 可免化蛾。

《汉书》:杨恽报孙会宗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 羔,斗酒自劳。”

《水经注》:“杨溪水清冷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 澡其津流也。”

《武周县》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岸下有风穴,厥大容 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 须袭裘,寒吹凌人,不可暂停。

《齐民要术》:“种瞿麦法:以伏为时,亩收十石,浑蒸曝干, 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细。磨下绢簁作饼,亦 滑美。”

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中伏以后则晚矣。

《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 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

《玉堂闲话》:陇城县东柯僧院,甚有幽致,高槛可以眺 远,虚窗可以来风,游人如市。其山北有隗嚣避暑宫, 对面瀑布泻出于苍崖之间,三伏生凉,人迹罕至。 《膳夫录》:“汴中节食,伏日绿荷包子。”

《山居四要》:“收椒,中伏后遇天色晴明,带露收阴,一日 之后,晒三日则红而裂,遇雨薄摊当风处频翻,若盦 则黑又不香。仍收椒子,用干土和拌搅匀,埋于避雨 水地内,约深一尺,勿令水浸生芽。”

《便民纂要》:“造酱三伏中,不拘黄黑豆,拣净,水浸一宿, 洒出煮烂,用白面拌匀,摊芦席上,用楮叶或苍耳叶 盖一日发热,二日作黄衣,三日后翻转晒干。黄子一 斤,用盐四两为率,井水下水高,黄子一拳晒须不犯 生水。”

《七修类》槁种葫萝卜,宜于伏内畦种,或肥地漫种,频 浇灌,则肥大。

家塾事“亲造神麹方头伏,六月六日,取麦一斗,新汲 井花水一桶,淘净晒极干,当日磨为细末,将淘米水 澄清和麹,每麸一升,分作三块,用麻叶包,悬风道凉 处,七十日可用。每米一斗,用麹三块或一斤半。” 《食物本草》:“种小豆,以初伏为上,中伏次之,后则难为 种子。”

《蓬窗续话》:“褦襶,凉笠也,以竹为胎,蒙以帛,暑时戴之 以遮日。”程晓《伏日》诗:“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居山杂志》:“美竹高者至数丈,其名曰毛竹,三伏荫其 下,无暑气。然独宜山冈则生,移之平陆则勿活。” 《清闲供》:“六月初伏荐麦瓜,中伏碧筒,劝竹篠饮。” 《本草纲目》:“千年艾,三伏日采叶曝干,叶不似艾而作 艾香,搓之即碎”,不似艾叶成茸也。

三伏铸钱,其汁不清,俗名“炉冻盖”,火克金也。 硫黄,神仙药也。三伏日饵百粒,去脏腑积滞,有验。 造面麹法:三伏时用白面五斤,菉豆五升,以蓼汁煮 烂,辣蓼末五两,杏仁末十两,和踏成饼,楮叶裹,悬风 处,候生黄,收之。

《销夏寿阳记》曰:明义井,三伏之日,炎暑赫曦,男女往 来,其气短急,望见义井,则喜不可言,未至而忧,既至 而乐,号为“欢乐井。”

《燕都游览志》:“积水潭在都城西北隅,或名净业湖。每 年三伏日,锦衣卫率御马监官校浴马湖干,如濯云 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